時間:2023-10-09 16:07:47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的主要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發展科學、學前兒童保育學、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學、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國學前教育史、外國學前教育史等。
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特殊教育概論等。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與應用、大學體育、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創業基礎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等。
學前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專業服務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訓/院校;
2、新能源;
3、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4、公關/市場推廣/會展;
5、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
6、互聯網/電子商務;
7、廣告;
8、娛樂/休閑/體育。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幼教、幼師、早教老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幼教;
2、幼師;
3、早教老師;
4、幼兒園園長;
5、教師;
6、課程顧問;
7、美術老師;
8、幼兒園老師。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要求
1.具備基本的學前教育管理能力,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編制教學和游戲活動方案,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組織實施各項教育教學及評價活動成效的技能;
2.具備初步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3.具備理解幼兒、教育幼兒與發展自我的能力;
4.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兒童;
5.掌握從事幼教工作所必需的藝術技能,以及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課程
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等。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小學教育是“十年寒窗”的開始,也是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小學教育的成敗與否往往關系到一個人以后的長期發展,因此備受家長們的重視。雖說現在教育類的專業也不少,各個城市教師競爭激烈,但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猛,不只局限于學校,更是拓寬到了學生興趣、特長培養等范圍,教師需求量依然不小。
小學教育專業的小伙伴們就業機會其實很多,無論是和專業最對口的小學老師,還是與教育相關的后勤行政工作,或是與文字相關的工作如編輯、策劃,都可以成為施展自身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關鍵在于怎么在追求專業對口的同時打開就業思路,全面挖掘自己的潛力,利用興趣愛好拓寬就業范圍。
據有關數據顯示,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還是教育、培訓、院校等領域,大約是80%。由此可見,大多數前輩的就業方向都比較對口,這也說明這些領域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多,同學們可以優先考慮。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小學教師職業。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電子技術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訓/院校;
2、新能源;
3、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4、互聯網/電子商務;
5、公關/市場推廣/會展;
6、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
7、廣告
8、計算機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老師、課程顧問等工作,大致如下:
1、小學語文老師;
2、小學教師;
3、小學數學教師;
4、小學英語教師;
5、教師;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和概述,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概述了高寬課程的基本要素、理論基礎,并討論了高寬課程為什么是有效的。第一章闡釋幼教機構使用一個經過驗證的課程方案的必要性和益處。第二章是對高寬課程的概述,對高寬課程的理念、教學實踐、學前課程內容、評估工具以及培訓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第三章闡述了高寬課程背后的兒童發展理論。第四章呈現了支持高寬課程的研究證據。
第二部分是高寬教學實踐,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論述了高寬課程促進兒童主動學習的策略以及有關環境創設和日程安排的內容。第五章闡述了教師和幼兒的互動以及如何為幼兒創設一種支持性的氛圍。第六章就如何布置物質學習環境:以便讓幼兒在舒服且更有組織性的環境中進行主動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第七章論述怎樣設計一種能提供各種學習機會的一日常規。第八章描述怎樣和家長合作,以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并促進幼兒的學習。第九章探討教師作為教學團隊的一分子,應該如何將計劃——工作——回顧這一過程作為團隊工作核心。
第三部分是高寬課程內容,包括第十章至第十七章,每一章涉及兒童發展的一個領域。第十章討論了學習方式的問題,描述了影響兒童學習方式的因素,論述了高寬課程在學習方式上的關鍵性發展指標。第十一章詳細介紹了高寬語言、讀寫和交流課程的內容,強調了早期讀寫能力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理解力、語音意識、字母原則以及對文字的概念。第十二章對高寬課程在兒童社會性——情感發展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介紹,并介紹了兒童社會性和情感發展的關鍵性指標:處理自己的需求、用語言表達情感、與兒童和成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造和體驗合作游戲以及處理社會沖突。第十三章論述了高寬課程在促進幼兒身體發展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做法。第十四章介紹了高寬課程在數學領域的內容和關鍵性發展指標。第十五章則討論了高寬課程在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內容和關鍵性發展指標。第十六章探討了高寬課程在社會學習領域的相關問題,并介紹了高寬課程在社會學習領域的兩個關鍵發展性指標:參與常規活動;對他人的感受、興趣和需要敏感。第十七章是對高寬課程的藝術課程介紹。討論了兒童作為藝術的創造者和鑒賞者,在視覺藝術、戲劇藝術和音樂領域是如何發展的。
第四部分是高寬評估,包括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全面探討了高寬課程的兒童評估方法和項目質量評估方法。第十八章闡述了真實性評估在評估和制訂活動計劃中的價值,并介紹了高寬課程經過驗證的兒童評估工具。第十九章關注有效且可信的項目評估對兒童、教師和家庭的價值,并介紹了高寬課程經過驗證的項目評估工具。
【關鍵詞】 新課程 英語教學 問題 對策
1. 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師把握不準教學重點,教學方向不明確
傳統的英語教學使不少教師習慣于根據考試大綱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重慶市普通高考英語考試大綱2012年秋季學期才出臺,要到2014年高考才執行;加之教師對教材模塊內容與模塊功能之間的內在關系心中無底。所以大部分教師感到茫然,摸不清高考重點在哪里,對教學的重點把握不準,教學方向不明確。
1.2教師對高中英語教學內容不能進行有效“重組”和“取舍”
走進新課程后,教材的內容和要求變化很大,特別是內容增多,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重組。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教師把握不準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始終擔心學生在高考中吃虧,因此在處理教材內容時,沒有根據目標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取舍”,而是像傳統教學一樣,習慣性圍繞教材中每一個細節問題進行“挖掘式”教學,不自覺地加大了教學難度。結果人為增加教學內容,導致教學課時不足。
1.3詞匯量大影響了教學進度
詞匯方面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初中、高中所選用教材的詞匯不銜接,造成詞匯缺口,據統計,約700個左右;二是現行高中英語教材詞匯量大,學生學起來很吃力,特別是生源質量較差的學校,教師為了與新課標的詞匯目標接軌,又根據教學經驗增添詞匯,致使詞匯教學時間偏多,只能放慢教學進度。
1.4綜合測試卷的命題方向不明確
在命題方面存在著一個問題:檢測題的題型難以確定。傳統的英語教學使教師習慣于按高考考試的題型進行命題,重慶進入新課改后,2013年的高考英語命題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一次命題,新的高考方案還未實施。所以教師在平常檢測命題時,在難度的把握和題型的確定方面,心中無數。
2. 高中英語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2.1要把握好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明確教學方向
由于許多教師平??偸敲τ诜敝氐慕虒W任務,無暇顧及對教學理論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就談不上用先進的教學理論來指導和改進教學。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關系不大,研究教學理論是教育專家的事。新課改后再堅持這樣的觀點,教學的方向一定會模糊。所以廣大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只有不斷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才能明確教學方向。只有深入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材中的體現才能把握好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
2.2對高中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重組”和“取舍”
掌握人教版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才能有效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取舍。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英語教學應力求做到“依托教材而不是依賴教材”。教材內容更豐富,結構更靈活,給予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機會。
2.3改進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先解決燃眉之急,把急需掌握的單詞整理出來,讓學生強化記憶,從而迅速補齊單詞缺口;二是從學習單詞的技能引導入手,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具體做法是引導學生了解字母、音標和單詞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總結出單詞的拼讀規則,從而使學生掌握“新詞、新意、新拼寫”的英語構詞特點與拼法。
2.4弄清命題依據
歷年來,高考所考的都不是教材上原原本本的內容,而是能力的遷移。現行高考英語命題的原則是“能力立意,依綱不據本”,似乎學什么知識并不重要,但出于對三年后學生的高考負責,必須弄清命題依據。不管教材是什么版本,編寫都是在《課程標準》的框架下完成的,所以方向是一致的,不會超綱。新課改倡導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只是體現了“殊途同歸”、“一綱多本”的新課改理念,不會對高考造成影響。
2.5盡快縮短教學適應期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多數教師都處在適應和摸索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正確使用新教材、真正體現課改精神、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只有在樸實和扎實的教學道路上行走,找到新舊教學方式的切合點,走出一條既符合英語學科教學特點,又符合課改理念的英語教學途徑,才能盡快走進新課程的教學,縮短適應期。
關鍵詞:體育新聞;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047-03
本文針對當前階段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教學內容實踐環節中,與教學目標存在一定脫離的現狀,進行教學要點的改革與創新,并聯系體育院校的實際情況以及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尤其從實踐環節上進行擴充、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本文以哲學思想為指導,以教育學為依托,以傳播學為導向,通過教學改革研究豐富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的理論建構,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一、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現狀分析
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電視臺、電視制作公司對電視傳媒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廣播電視體育節目領域的專業人才要求也越來越嚴苛。體育新聞專業的教學方向伴隨著這一發展趨勢在不斷更新,在人才培養上力求突出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以適應媒體需求。目前,大多數綜合性院校以及部分傳媒類專業院校已經開始以行業要求為導向進行課程改革,但是體育類院校的新聞專業對此項課程的改革措施還處在比較模糊的階段。但就目前的教學環節來說,實際效果卻與預期存在脫節,究其根本,就是忽視了該課程的體育專業性。此外,我國現有的相關教材中,體育播音與主持專業教材實際上處于空白狀態,致使教師在教學中無章可循、無規可依,導致教學變得隨心所欲、五花八門。學生真正理解運用有限,亦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這些都催生了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教學要點的改革必然。
二、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的要點研究
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一課,應當是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和“體育新聞”兩者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介紹當今電視體育播音與主持的發展趨勢、現實案例、背景資料等,以及作為一名廣播電視體育播音員與主持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與工作技巧。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認識廣播電視體育播音員與主持人操作技能的一般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廣播電視體育新聞播音與主持的實務操作能力。
1.教學目標的要點改革。針對廣播電視體育類節目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與素質要求,該課程應圍繞此確立教學要點,尤其要強化體育知識與播音主持技能相結合的特點。體育播報與解說是一門綜合藝術,它是對播音員政策水平、文化修養、專業知識、業務水平的全面考核。一名優秀的體育節目主持人,應具備以下幾點基本技能,這也正是教學要點所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與深化:(1)熟知播音學的基本規律,掌握規范普通話與張弛有度、語氣得體的說話方法。作為一名體育解說、播報、評論人員,良好的普通話和得體的說話風格是首要條件。體育新聞有極強的實效性和特殊性,這也正是作為一名體育新聞主持人的基本功。(2)熟悉大眾體育運動項目知識。對大眾化體育運動項目知識有基本了解,才能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應對各類體育運動項目的新聞播報與評說,提高觀眾的體育知識水平。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應始終著眼于“體育”這個主導方向,以此作為開設該課程的立足點與出發點,而這往往正是該課程教學要點設置中比較匱乏的環節。(3)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有機結合。廣播電視體育節目主持人的知識結構應能滿足社會和職業需求,反映廣播電視體育節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其能力主要體現在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協調組織能力三個方面;其素質主要包括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創新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五個方面;其專業技能主要體現在語言運用能力、體育知識水平、體育新聞的策劃與寫作能力、采編采訪能力等幾個方面。作為一項專業課,通過一個學期的講授使學生全面掌握這些技能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但該課程的教學要點應鎖定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這些技能的實踐上,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學到最后仍然不知所云。(4)凸顯“采、編、播”綜合能力。播音員、主持人是通過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向大眾傳遞信息的,要想圓滿地完成話筒、鏡頭前的語言傳播工作,就必須掌握并且運用好自己的“武器”,也就是要掌握并運用好廣播、電視等電子傳媒的相關設備。當前,隨著節目制作理念和媒體經營管理體制的不斷發展,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許多節目都是由播音員、主持人策劃和制作完成的,播音員、主持人往往“一專多能”,這就對體育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增強學生“采、編、播”綜合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棘手問題。
2.教學方法改革。(1)硬件設施應滿足學生需求。一期成功的電視體育新聞節目離不開硬件設施的優化配合。錄音室、攝影棚、導播間、非線性編輯室等專業制作地點為節目的完整和規范提供了絕佳場所;攝影機、攝像機、話筒、耳麥、導播車、編輯機等專業設備也能夠使節目效果更加精良。配套齊全的硬件設施將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提高課程效率。特別是多媒體實驗室的應用,注重電視與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合作,是當今媒介融合潮的必然要求。這也從另一層面要求各院校相關專業應當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專業設備的添置和更新,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機會。(2)案例式授課激發學生思考。案例式授課一大好處即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研究當前案例,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頭腦風暴。同時,對案例中出現的材料和關鍵點進行分析研究,給出見解,做出評判,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這種方法被普遍注入教學過程中,但也存在著案例過于簡單枯燥、教師分析不夠透徹、學生缺乏主動跟進,從而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等現象。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在案例教學的準備和實施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案例教學最佳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案例式授課另一方面也引導著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有別于傳統的被動灌輸,鼓勵學生發言和分析,不乏是一種增強他們鑒賞力和邏輯力的良方。如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加入學生自主策劃、編排的五分鐘體育評論環節,以剛剛發生的體育新聞事件為故事點,鼓勵學生課堂發言,模擬鏡頭前的體育新聞解說與評論,會使學生有很強的參與感,增強前提策劃、撰寫稿件以及組織語言的綜合能力。媒體圈更新速度極快,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注重列舉一些當下社會熱門的人事物或話題,更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拓寬學生視野,掌握當前業界的最新動態,從而加深對某一概念或專業名詞的具體化和感性認識。(3)實踐化活動強化學生能力。對于體育新聞專業的《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課程來說,學生不僅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應該學會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從“看節目”、“寫節目”到“做節目”的實踐化過程,想要盡可能了解電視體育新聞節目制作各個環節和運作情況,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議學生參加節目制作的全過程。其中“看節目”與“寫節目”直接關系策劃與寫作的進程?!翱垂澞俊笔菍懪c做的基礎,它影響著后面兩道程序的優劣好壞,學生學會“看節目”,不僅僅是以一名普通觀眾那樣欣賞電視節目的內容,而更應該站在體育節目解說員專業的角度去分析、去鑒賞節目的創意手段和制作方法,從而萌生新的節目想法及策劃?!皩懝澞俊敝攸c在于節目的策劃寫作,強調的是文字的創意和文學性。要使專業學生成為優秀的“電視”,必須要保持與社會的“親密接觸”及對體育新聞事件的敏感程度,通過持續不斷的積累,增強自己的洞察力和分辨能力,這樣才會有扎實的紙上功夫。在實踐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揚個性,主動接受新觀念、新思想,要求學生具備統籌分析的能力與創新開拓的視野,并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和問題。這也是電視人理應具備的特質。定期布置策劃實踐作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策劃意識和實踐操作的能力。探索與媒體操作實踐結合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勾畫出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綜上,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一課,應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入手,以尋找實踐教學與自主學習的結合點。
電視藝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逐漸起步,20世紀60至90年代開始成熟,進入21世紀以來,電視藝術蓬勃發展,具體表現為全球化和數字化兩大特征。電視的快速發展催生了電視體育新聞的拍攝方法、節目類型、運作模式等,這就要求專業學生通過深入調查、搜集和學習,充分占有材料和足夠的知識儲量,進而成為具備新聞敏感性的創新型“雜家”。其中,播音員與主持人的角色,隨時可能成為電視關注的焦點,在體育新聞的發展中越來越舉重若輕,體育新聞專業開設《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一課凸顯出極為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體育學院實際,注重個性化的引導,力求通過課程的不斷改革來探索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或深造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對相關專業的學科體系構建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對于國內其他院校的體育新聞專業相關課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曉迎.對體育欄目播音與主持者修養及實踐的探討[J].實踐與探討,2012,(05).
[2]高越男.體育節目主持人的特定把握[J].湖北體育科技,2007,(05).
[3]張江南、龔超.體育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科發展理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2).
[4]井冬梅、任廣耀.試論電視體育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質[J].體育文化導刊,2003,(11).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優化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關乎幼兒教育發展,尤其是在新時期的教育發展環境下,積極進行學前專業教育課程優化,并解決現階段學前專業課程問題,有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綜合水平,同時也是未來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前提。
一、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應用結構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相對復雜,內容涉及文化、心理、藝術、教育等多個方面。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的闡述,是為更好地進行學前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教學工作科學性分析,使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問題得以有效突出,為學前專業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提供部分基礎建議[1]。(一)教學結構。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主要分為文化教育、專業教育及藝術教育三個方面。學前教育,作為開發和兒童思維邏輯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階段,要求幼兒教育專業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在教學方面也能將與幼兒階段兒童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做有效教學傳播,以此保障兒童學前教育的綜合質量。另外,處于幼兒階段的兒童,由于對知識理解能力有限,且對知識的接受強度相對較低,因此,需采用娛樂化教學手段,開展深層次的教學工作,通過幼兒教師對舞蹈、繪畫及聲樂等藝術表達形式的掌握,呈現出更為多元化的學前教育模塊,為幼兒更好地融入學前教育階段,創造有利的人才培養環境。(二)課程結構。現階段,學前教育課程結構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文化課程部分,例如,政治課程、英語課程、高數課程等,該類課程設置主要用于豐富學生個人文化積累,使其在后續階段的崗位工作方面,更好地發揮自主性優勢。第二,藝術課程,基礎內容有音樂、手工、美術等。藝術課程的設置,在于更好地對兒童開展教育,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融入崗位工作環境。第三,心理學課程。該類課程多用于掌握兒童心理活動,通過分析兒童學習需求,制定科學的學前教育項目,使高校學前專業人才培養能與當前的幼兒教育發展環境充分契合。
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實踐可行性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實踐的可行性,主要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選擇與應用,是否能在學生后續的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又或是是否通過課程精簡與信息化教學對接等方法,減少部分多余的課程教學內容,使學前專業課程的設置能符合現代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2]。(一)教育可行性。教育可行性,是對學前專業課程的選擇合理性進行分析。首先,應明確的是學前教育是一項龐大的教育對接工程,通過高校人才培養知識輸送,為啟蒙教育發展做鋪墊。因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選擇,必須將學生個人意愿考慮在內,本著人性化教育推廣理念、秉承以人為本的育人育才思路,做好科學的學前教育課程規劃,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提供切實保障。其次,要了解的是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心理,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分析教學形式、課程內容等要素對學生個人學習的影響,優先解決學生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的個體問題,從個體教育向群體教育逐步靠攏,使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施,能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學習訴求。最后,需改變的是學前教育課程教學實施方案,增強學前專業課程設計整體性,注重各主要課程間的有效銜接,優化現有的學前專業教育課程應用細節,使學前教育課程選擇,能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教學主體優勢。(二)實踐可行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實踐可行性,是闡述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應用,能否被學生有效運用于實際的工作實踐。學前教育專業之所以將舞蹈、聲樂等課程作為研習內容之一,是充分考慮到學前專業學生就業所面臨的群體,主要以幼兒兒童為主,必須滿足幼兒兒童的娛樂化教育發展需求,方可更好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個人能力。故而,學前專業教育課程的設置,便成為影響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當前,學前專業文化教育與藝術教育課程選用相對合理,但在專業課程教育應用方面,存在課程內容重復、課程信息陳舊及課程教育環境適應性不足等問題,導致近年來高校學前專業教育人才培養能力有所下滑,學前教育對學生個人品格的束縛能力也隨之下降,學前教育行業發展飽受社會各界詬病,這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必然產生一定的間接影響。
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育,總體而言符合現有專業教育標準,但在教育課程選用及內容應用等方面,仍有部分細節問題待解決,需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專業教育標準、專業教育管理以及專業教育興趣教學引入四個方面做進一步分析,使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綜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3]。(一)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內容陳舊。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陳舊,主要指教育結構的優化先進性不足,未能根據時展需求,及時地對部分教育信息做更替,教育課程的選用,也難以充分地突出文化性、藝術性、教育性特征,不利于現代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此外,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性教育工作,必須要加強教育管理創新,將趣味教學、情境教學、環境模擬教學等內容,納入學前專業教育體系,使學生能掌握多種兒童學前教育方法,一方面,便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為更好地提高高校學前教育綜合效率,提供新的教學捷徑,改變傳統枯燥的學前教育培養模式,使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形成良性教育循環,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長效化開展,夯實結構性教學基礎。(二)學前教育專業素質教育管理能力不足。近年來,學前教育安全問題頻出,學前教育教師個人品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而學前教育安全問題出現的根本,不僅是學前專業學生的個人問題,也涉及到高校專業教育管理、課程安排控制等各個方面。高校雖無法改變學生個人主體行為,但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學生素質教育做出進一步改變,不應一味地將學前教育安全問題,歸咎于行業發展及教育組織方面。所以,學前教育素質管理尤為必要,應進一步加大素質教育課程比重,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考核標準,彌補學前教育專業素質管理方面的不足,使學前專業教育工作的推進,與現代教育發展環境充分契合。與此同時,高校要注重對育才育德教育思想理念的運用,強化高校素質教育實踐,使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能夠合理安排,能從一定程度上為學前教育行業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部分基礎性教育幫助。(三)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標準不統一。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內容繁復,不同地區的教學文化特色不盡相同,使各個地區均有不同學前教育課程應用標準,導致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無法適應多地區的教育實踐崗位,僅能在本地區開展專業就業工作,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同時對學前教育專業更好地開展文化教育交流,產生一定的實際阻礙。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確保學生能在不同教育發展環境下,有效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而不統一的教學實施標準,則易對學生學前專業知識內容的運用產生部分程度的環境限制,使外界對學前教育教師形成教育水平不足的錯誤認知。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應用,要統一各地區教育標準,充分考慮學生未來階段就業需求,在突出地區教學文化特色的同時,建立系統化的教育實施標準,使學前教育專業能與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環境融為一體。(四)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缺乏興趣教育實踐。興趣教育,并非是小學、初中教學應用的專利,對于高校人才教育而言同樣適用。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幼兒兒童教師培養的搖籃,也應通過興趣教育方式,使學生充分掌握興趣教育的基本特性,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做進一步教學鋪墊?,F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通常忽略對興趣教育的應用,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第一,高校對興趣教育重視程度較低,未能根據專業教育內容,選擇適宜的課程教育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群體對學前教育認識,便成為無休止的理論學習,不利于長期的專業教育人才培養,使專業教育水平大打折扣。第二,高校對興趣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將興趣教育列為低級教育策略,僅在課程安排方面注重面子教育,而脫離高等教育的本質,導致高校學生始終在低迷的狀態下接受專業課程教育。
四、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優化策略及問題解決路徑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 活動課程 改革與建設 途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2-0249-01
學前教育是一門學習如何教育的課程,本專業的學生是受著一代的教育成長起來的。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學習如何去教育下一代。這樣的學習任務就像是祖國花園中的育苗園丁,育苗的質量將影響未來苗圃的發展。這正是符合了我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思想,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就進行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行業的發展使得學前教育這樣一門特殊的專業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其中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是最為受到關注的。
在學前教育中活動課程是指在學習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在教育幼兒的時候把活動和課程相結合,在活動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幼兒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幼兒的全面素質同時提升。這樣的課程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掌握難度。
一、活動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課程結構
在學前教育這門專業中學生主要為初中畢業生或者是大學生,其中女生為大多數。再加之這門課程的專業特點,課程結構一般劃分比較簡單,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實踐課。
其中實踐課的占比相比于其他幾門專業課來說在課程設置的結構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也就是說在課程課時上,實踐課沒有很好地起到主導作用。實踐類課程對學生實踐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在清代就有詩人這樣描述兒童放學的場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當代這種最單純的活動實踐學習狀態被重新提出來,是因為在人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幼兒時期的教育只是全部教育的基礎。在基礎的教育階段并沒有具體的指標來要求教學的效果和結果。學前教育的真正意義就轉變為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挖掘和興趣的培養。
學前教育中活動課程的設置正是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未來對于這種課外活動變為課堂活動的掌握能力,主要是學習如何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控局面然后再在活動的情境中把需要表現的知識和需要傳授的知識表達給學生。從課程結構來看學前教育實踐課的設置并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掌握,在學前教育活動課程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加大學前教育專業中實踐課程的占比。
二、活動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課程順序
在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中,課程設置主要為基礎課程、專業課、實踐課。實踐課在課時的設置上并沒有優勢。同時活動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課程順序同樣沒有很大的優勢。在學前教育活動課程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這也是一大值得注意的問題。
中職學前教育的理論性更是超過了實踐性。在當今社會小孩如雨后春筍搬生長的時候,學前教育的學生正在學習理論。理論的學習是任何技能的基礎,但學前教育是在就業之后主要從事實踐類的專業,實踐課程的不到位也是學前教育學生在就業后難以滿足就業單位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在中職學前教育中設置在了第一、二學年。專業技能的相關課程則設置在了第一或者第二學年的最后。而實踐課程則安排在了第三學年至畢業。這樣的設置在本專業學生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實踐課程的設置在整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設置中處于末位的位置,這樣的課程順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了優勢。在學習的最后階段學生主要的生活重心轉移到了尋找工作和其他畢業的事宜上,而且在這個時期內學生已經沒有很好的機會去接觸老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也難以解決。”可以看出活動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課程順序的安排也是改革活動課程和建設活動課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活動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和實施效果
學前教育的活動課程主要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實踐課程,實踐課程對于學生的要求是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獨當一面,能夠獨立帶領一班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但是就目前實踐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教學反饋來看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在學前教育活動課程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加大學習實踐課程的管理力度,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之間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機制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課程的授課效果。
結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勝任幼兒教師的角色,學前教育專業中活動課程的設置正是提高這一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對學前教育活動課程的改革和建設中筆者就以上幾個方面做出途徑探析,力求為學前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潘秀峰.《捉迷藏》教學案例[J].新課程(教研),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