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6:07:42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檢驗主要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眾所周知,醫學檢驗專業作為我國醫學領域中臨床醫學實踐的重要核心架構,具有內容更新快、技術成熟且相對復雜以及學科實踐性強等特性。目前我國全日制本科院校中開始大量開設醫學檢驗專業,以培養學生的臨床醫學檢驗與實踐的專業能力,進而適應時展對醫學人才的需要。
一、我國醫學檢驗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合理構建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勢
(一)存在的問題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近些年來的發展總體呈現穩定的趨勢,并且為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與調整,總體成效顯著。但是優勢與劣勢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伴而生的,雖然總體呈現的趨勢良好,但其中仍然不乏存在一些問題,亟待醫學檢驗專業進行解決。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第一,學生所學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思維。第二,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表現較弱,綜合素質普遍較低。根據當前我國醫學檢驗專業出現的這兩點現狀來看,主要導致的成因歸根究底是與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合理,課程缺乏創新性內容較為陳舊及院校學科發展比例不平衡息息相關,進而無法滿足我國社會對于醫學檢驗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我國將加大力度對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與調整,以此凸顯雙創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優勢說到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應當對我國醫學領域內醫學檢驗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認識到綜合性大學中醫學檢驗專業與醫學專業院校醫學檢驗教育二者的區別性,以此作為基礎進行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而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1]。由于綜合類大學醫學檢驗專業學科融合性強,而醫學專業院校醫學檢驗教育具備較好的資源,因而在醫學檢驗教學體系的構建上,應采取二者相結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凸顯出醫學檢驗專業的優勢與特色。
二、在我國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培養雙創能力的基本路徑
(一)全面落實“兩個提高”和“三個重點”合理構建新型課程體系所謂“兩個提高”指的就是提高醫學檢驗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素質,而“三個重點”則是構建有效的課程體系、新型的教學內容以及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這就要求我國醫學檢驗專業在構建課程體系的課程中,要始終以提升教學質量為主要發展的核心,以培養人才為發展的原則,以提升學生雙創能力為發展的主要動力,進而加強教學實際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將新型的創新教學理念貫穿于醫學檢驗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二)突出雙創能力的核心價值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我國目前現有的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要想有效的突出雙創能力的核心價值,就要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革新。注重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性,并不斷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以此進行理論與實踐有機的融合,較好的反映出檢驗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緊密聯系,此外還應強化學生的素質教學思想,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與前瞻性思維?;诖?,我國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還應始終遵循社會制定的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科學合理構建醫學人才體系,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協調發展,以此增強醫學檢驗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通過開展醫學檢驗專業社會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之中解決的能力,調動學生對于醫學檢驗創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有效地提升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教學的質量。
一、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和改革方式
(一)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體系的現狀
根據當前檢驗工作在醫療工作范圍和地位的變化,對高職高專院校的醫學檢驗學科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革創新和調整,并在此基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和畢業生的專業質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受傳統檢驗教學的影響,教師對學生醫學檢驗專業以外的知識不夠重視,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和能力,掌握的只是理論,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和檢驗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有直接的關系,課程體系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陳舊、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教學,以及綜合性、邊緣性、創新性學科課程少都有關系。
(二) 當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依據
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主要依據是(1)新課改對檢驗技術專業提出的新培養目標和時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醫院發展對檢驗工作人才的要求。(2)國家確定的衛生專業人員資格證考試提綱對檢驗工作人員標準的要求(3)國家有關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學關于思想、方針以及教學質量做出的要求。(4)國內外職業院校教學成功的經驗結合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條件和實際情況加以創新和運用。(5)很多醫院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提出的要求和建議。
(三)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體系改革的方式
(1)高職高專院??梢愿鶕医逃块T對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的要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結構的要求,設定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2)學??梢越M織檢驗專業的教師和臨床專業教師及醫院檢驗科的行業專家,共同討論制定課程體系的內容和范圍。(3)對實習生和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發放問卷和向相關專家及有工作經驗的檢驗專業人員進行調查和反饋。
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內容和具體方式
(一)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
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檢驗專業、文化社科五個課程群。
(1)前兩個學期主要是以學習文化社科、基礎醫學和公共基礎課程群為主,把涉及到檢驗專業的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生物化學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初期的教學綜合了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的學科,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在三到四學期之間主要是以學習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為主,臨床醫學概要主要學習醫學的內外科、診斷學、兒科、婦產科以及傳染病學,以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醫院中面臨的心理學、倫理學以及新興學科融入到這個階段的學習中,滿足當前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和改革的標準。
(3)最后將四至六學期設計為實習階段,這個階段的實習時間為四十八周,主要是在臨床醫院檢驗科實習的同時,進行臨床檢驗、醫學技能培訓和做一些畢業論文,這一階段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實踐教學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合理的時間分配和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學校對課程體系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做了調整。加大了實踐教學在醫學檢驗專業中的比例,一般達到一比一,甚至實踐教學比例更高。同時對臨床實習和基礎實驗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1) 加強了臨床檢驗和實習的技能訓練。
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中高職高專院校增加了臨床見習課時的比例,增加了與臨床醫師交流和學習的時間,并多了參與臨床檢查、咨詢、病情病例討論的時間和機會,為將來就業時的臨床經驗奠定基礎;高職高專院校還應整合檢驗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臨床崗位和檢驗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從而根據在學習期間的基礎和興趣愛好來設計自己畢業論文;改革檢驗技能的訓練內容,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體系可以將在各個專業零散的檢驗知識進行組合,制定相應檢驗技能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如各種形態學檢查,不斷加深和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并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理論和專業技能;改革檢驗技能課程體系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實踐教學都是基礎的實驗方法,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經過檢驗實驗教學多年的探索,基本實現了實驗教學的規范化和全程監督,以及訓練、考核的標準化。
(2)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邀請各大醫院檢驗科主任及行業專家參與修訂和完善了實驗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教學文件。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將科技創新成果融入實驗教學內容,優化整合實踐教學項目,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形成了專業基礎能力訓練、專業綜合能力訓練、專業拓展能力訓練的“分層次、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改革后的檢驗實驗教學項目主要分為三類,包括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
(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取得的成果
作者所在學校從2011年起就開設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經過4年的教學實踐和課程建設,已完成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醫學檢驗導論校本教材(第二版)以及課件、習題集、病例資料等教輔資料的編寫。在教學同時,積極開展醫學檢驗導論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已發表《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一文,對該課程的開發過程及必要性進行了論述。本文主要就該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必修課程的必要性進行論述,進一步明確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奠定基礎,也為同類院校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建設提供經驗。
1.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必修課程的必要性
1.1 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各大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傳統的醫院檢驗科、血站和疾控中心等單位人員需求越來越少,人才培養過剩與人才需求變小的矛盾日益尖銳,而由于國內外醫學模式的轉變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飛速發展,醫學獨立實驗室、檢驗試劑及儀器生產營銷企業及生物制品企業等醫學檢驗相關企業得到迅猛發展,以醫學獨立實驗室為主的醫學檢驗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力地促進了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升,也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就業面向發生重大轉變。因企業人員需求量巨大,且發展空間廣闊,成為未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因此,為滿足行業的需求和專業的長遠發展,必須改革傳統的以培養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既適應醫院臨床檢驗崗位需求又適應醫學檢驗相關企業崗位需求的“雙崗位”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是“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體現該課程明確指出傳統的以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為主的“單崗位”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要想緊跟行業步伐,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培養醫院臨床檢驗崗位和企業工作崗位的“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必須圍繞“雙崗位”人才培養而進行。該課程也明確指出要實現“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及取得相關資格證書,該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規劃自身學習、提髙學習成績具有重要作用。
1.2 是實現“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設置醫學檢驗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相關課程、企業相關崗位課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就業面向等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從宏觀層面了解到醫學檢驗市場變化和人才需求情況,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增長能力,具備“雙崗位”人才綜合素質,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3 是改變學生就業觀念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與傳統的就業觀念的矛盾,已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拋棄傳統就業觀念,樹立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就業觀。作者所在學校學生主要來自長江三峽庫區城鄉基層,學生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90%以上的學生仍把醫院檢驗科作為自己首選就業方向,選擇企業的不足10%。基于以上情況,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滿足國內就業環境勢在必行。這就需要設置相關課程,傳輸全新就業理念,改變傳統就業觀,使更多的學生認同企業并選擇企業就業,以適應企業巨大的需求,而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2.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礎課程的必要性
2.1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四大模塊課程體系 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確定學習內容,根據學習內容設置課程,依據學生認知及知識遞進規律優化課程,結合大學生基本素質及人文修養,并參照臨床醫學檢驗技士資格標準,形成由人文素質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和專業拓展課程群組成的四大模塊課程體系。
2.2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的必要性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校內學習時間為兩年,第一年是基礎課程(人文素質課程和職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二年是專業課程(職業技術和職業拓展)的學習。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是由緒論、醫生職業道德規范、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醫學檢驗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醫學檢驗工作任務、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知識、檢驗工作者素質和能力要求、檢驗與臨床溝通等八個部分組成。在內容選取上既是人文素質課程學習的延續,又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是聯系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橋梁和紐帶。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往往安排在第二學期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將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是必要的。
3.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實施成效
為了解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成效,有的放矢做好課程改革,課題組對2013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155名學生開展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問卷調査,主要圍繞課程學習后專業認知度、人才培養目標、就業面向、專業學習興趣等方面展開。調研結果表明,所有學生均贊同開設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認為通過課程習,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業面向和崗位需求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專業課的學習有信心。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效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更加深刻,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調研結果表明,學習前,只有27%的學生對專業非常了解,52%的學生對專業有一定了解,21%的學生對專業完全不了解;43%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屬于學習主動型學生,46%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屬于隨波逐流型學生,11%的學生無學習需求,屬于混日子型學生。.學習后,對專業非常了解的學生從27%提高到78%,對專業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從52%下降到22%,對專業完全不了解學生為零;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生從43%上升到78%,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從46%下降到17%,混日子學生從11%下降到5%??梢妼W習該課程后,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程度更加深刻,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3.2 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學習前,因多數同學對專業不了解,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一般;學習后,學生們的出勤率、課堂互動和學習認真程度明顯好轉,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由第一學期的75.5分提高到第二學期的80.2分,提高了近5%,這些均表明該課程對于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顯著的。
3.3 學生的就業觀念改變明顯,選擇企業就業人數逐年遞增 課題組對2013?2015屆畢業生開展了就業統計,2013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80.1%,企業就業比例為12.1%,其他就業比例為7.8%;2014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72.3%,企業就業比例為20.6%,其他就業比例為7.1%;2015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71%,企業就業比例為25.4%,其他就業比例為3.6%。畢業生選擇企業就業比例連續三年上升,從12.1%上升到25.4%,而選擇醫院就業人數連續三年下降,反映出學生就業觀念改變明顯,這也是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實施后的另一顯著效果。但總體上選擇醫院就業人數仍在70%以上,選擇企業就業人數不足30%,與醫院和企業各占50%的就業目標相距甚遠,故改變學生就業理念仍需大量的工作。
3.4 對課程建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學生在肯定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價值的同時也對課程內容、學時安排及教學方法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如建議課時從32學時調整到16學時、增加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增加臨床見習以及經常聘請行業企業一線人員到校開展講座等,有助于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修訂課程標準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4.關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4.1 進一步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必要性進行調研 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査、電話訪談等形式針對性開展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必要性調研,結果表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對于學生早期了解專業,提髙專業學習興趣很重要,大家一致建議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設該課程。但因調研范圍較窄,調研數量不夠,說服力不強,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設置必要性到底有多大,是否一定要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仍需要有強大的數據支持,建議有關組織和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必要性調研,獲得更為準確的數據,以指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建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
4.2 盡早明確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 雖然已經制訂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也選取了課程內容,但由于調研局限、能力有限,選取的內容能否滿足人才培養需求仍是未知數,該課程要達到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設置的教學內容,還需通過調研來確定。建議有關組織和機構進一步加大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的調研,以盡早建立完善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以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前言
現階段,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經發展為高等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專業性人才,即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醫學檢驗專業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檢驗科作為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紐帶對高職醫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講述的臨床檢驗,免疫檢驗以及血液學檢驗課程。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教師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且臨床檢驗技術,免疫檢驗技術以及血液學檢驗技術作為高職醫學檢驗技術的重點課程,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專業水平與心態,而且需要具備相應的手工操作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且教學方式也需要改善,所以在高職醫學檢驗專業教學中,應將其與社會需求以及學生實際狀況相結合,并在其基礎上對檢驗專業課程進行改革。
一、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社會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進步與改革,但是在其改革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首先,高等職業院校即使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與醫學檢驗專業的豐富經驗,但是其教學理念與環境沒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即傳統的教學理念與環境阻礙了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設置的進度,所以現階段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還處于最初階段。其次,高等職業院校缺乏優秀的師資團隊,目前就任的教師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即重點灌輸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忽略手工操作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的進度與質量。因此,改善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設置與提升教學質量是目前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
二、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專業性人才,即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與其教育目的相一致:以技術水平培養為主要課程內容以市場人才需求為目標而進行的課程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臨床檢驗,免疫檢驗以及血液學檢驗技術。
三、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改革構想及措施
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改革是在學生素質和職業教育需求的基礎上創建出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與有原則有個性的檢驗專業課程。
1.課程改革構想
1.1改革教學方式
臨床檢驗,免疫檢驗以及血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重要課程,但是其教學課程相比于其他課程而言較為枯燥,所以改善教學方式是目前高職檢驗專業課程的關鍵內容,在教師實踐中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一般而言,情景模擬教學與檢驗操作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是現階段普遍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即依據教學目標將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情景進行教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臨床檢驗,免疫檢驗以及血液學檢驗要求學生掌握熟練的手工操作能力,所以合理的誘導式與交互式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的改革,另外,臨床試驗的教學方式也很重要,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手工操作能力。
1.2改革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即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按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判。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市場人才的需求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
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的需求,即將學生的理論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最終標準;我們應摒棄傳統的考核標準與評價方式,即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理論知識、手工操作能力以及個人素養作為主要的考核標準與評價方式。
2.課程改革措施
2.1加強師資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即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還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和綜合性人才的培育。尤其在高職院校中,加強師資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至關重要,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主要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因此高職學院應采取現代教育理念取代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但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要發展與尋找符合條件的專業人員;其次要積極鼓勵他們參與職業技能考核;最后取得向相關證書。
2.2加強教學檢驗中的手工基礎操作
教學檢驗中手工基礎操作的加強不僅是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而且是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關鍵,尤其是醫學檢驗專業對學生的手工操作性與實踐性有更要的要求,教師的課堂灌輸固然重要,但是臨床檢驗,血液學檢驗以及免疫檢驗光靠理論知識的灌輸達不到教學目標,所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創建是教學檢驗中手工基礎操作加強的重點。一方面,高職院校應放大校內實訓室的資金投入,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所有他們的知識與技能也不同,大多數學生都缺乏操作能力,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創建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臨床檢驗,血液學檢驗以及免疫檢驗的知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觀一些醫學檢驗的實例,或者邀請一些醫學方面的專家給學生進行醫學檢驗的專業講解從而將優秀醫院的新理念與新技術帶入教學實踐中。
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的設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職院校的需求,因此其檢驗專業課程的改革是高職院校檢驗專業人才培育的首要任務,尤其是觀念的更新與教學方式的更新至關重要。
【論文關鍵詞】臨床檢驗診斷學 教學改革 實驗診斷 優化醫學課程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綜合性大學臨床檢驗學課程教學新模式。方法:調研鄭州大學各醫學院系醫學檢驗課程教學現狀,提出臨床檢驗課程新的教學改革模式。結果:老教學模式各院系重復設置檢驗課程,教學設備和實驗室均沒有最大程度發揮作用。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統一排課、統一使用實驗室和教學工具,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作用。結論: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合校后的綜合大學應盡快整合醫學檢驗專業教學資源,統一安排和管理醫學檢驗課程。本研究通過小規模的教學改革運行,提出了進一步深化醫學檢驗教學改革的建議。
1 前言
實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與醫院的醫療、科研和教學水平密切相關[1]。實驗診斷學是醫學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學生重要的橋梁課之一,涉及基礎課知識又直接與臨床課程相關,也被比喻為醫學生步入臨床醫學殿堂的階梯。因此,搞好實驗診斷課的教學對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2,3]。
近幾年,為了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國內許多知名大學和醫學院校之間進行了合并。合并后的綜合性大學所可能據有的優勢是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浪費,培養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增強國內高校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但是,不可否認,大學合并后,如何重組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課程,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發揮合校后的綜合優勢,是合校后的綜合大學面臨的重要教學改革任務。
本研究針對鄭州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調研,探討了重組教學資源、集中臨床檢驗系診斷學實驗設備及相關經費,建立一個高效率、高質量和節約性統一的臨床檢驗診斷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可能性。
2 方法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4,5]。課程體系的構成和組合包含了課程的層次和類別,學科的門類和系列,并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確定主要課程與各課程的比重和序列,組合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整體結構[6]。對鄭州大學各個醫學院系(包括臨床醫學系、醫學檢驗系、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每年不同專業設置的與臨床檢驗診斷學有關課程(1525學時)設置進行調查,召開部分代教老師和醫學生座談會,分析醫學檢驗專業教學現狀。在進行醫學檢驗系本科學生、成教部醫學生以及部分護理學院學生統一排課的基礎上,提出醫學檢驗課程的教學改革模式,成立鄭州大學臨床醫學檢驗實驗教學研究中心,配置相關醫學檢驗課程教學設備,搭建醫學檢驗專業學平臺。
3 結果
3.1 臨床檢驗實驗診斷課教學現狀
3.1.1 醫學檢驗系教學的師資力量
鄭州大學醫學檢驗專業為全國碩士授權點,師資力量雄厚,主要由鄭州大學五個附屬醫院的檢驗科工作人員組成。醫學檢驗系醫學檢驗課程均為醫學檢驗專業人員承擔。 以第一附屬醫院臨床檢驗科為例,近幾年隨著學科建設的重視,引進了不少博士等高級人員。但在某些程度上,這些資源沒有合理利用,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3.1.2 其它醫學院系醫學檢驗課的師資力量
其它醫學院系醫學檢驗課多為非實驗檢驗專業人員承擔,主要靠內科臨床醫生或臨時聘用人員進行實驗檢驗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師資力量無法保證。在教學評估和要求提高醫學生教學質量的形勢下,這種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提高醫學生專業教學水平的要求。
3.1.3 醫學檢驗課面臨的問題
教學調查結果顯示鄭州大學醫學院系每年不同專業共設置臨床檢驗診斷學課程1525學時,其中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班理論35學時、實驗課45學時(學生317人),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理論課68學時、實驗課44學時(學生148人);醫學檢驗專業理論課357學時,實驗課326學時(學生37人);預防醫學專業理論課32學時、實驗課40學時(學生120人);口腔醫學專業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45學時(學生80人);麻醉學專業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45學時(學生37人);醫學影像學專業理論課35學時、實驗課45學時(學生40人);護理學院檢驗專科理論課132學時、實驗課216學時(學生60人)。僅醫學檢驗系全年兩個學期均有醫學檢驗課,其他院系均為半年課程。
隨著學校實質性合并的深入,各醫學院系得到了較大發展,專業設置增多,招生規模擴大。但合校初期學校未給各醫學院系(專業)學生提供后期醫學檢驗課的公共教學平臺,各院系只能對醫學檢驗課程的安排上各自為戰。不可避免地造成課程重復設置,教學所用實驗設備重復購買,實驗室重復開設,教師總需求人數增加,教學資源嚴重浪費,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試劑和實驗設備的重復購買加重了學校的教學負擔。
3.2 教學改革取得的階段成果
3.2.1 對醫學檢驗系實驗室進行擴建和改造
根據教學需要,鄭州大學建立了臨床醫學檢驗實驗研究中心,擴大了醫學檢驗系各個實驗室(臨床免疫學、臨床生物化學、臨床血液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基礎檢驗學)的面積,設置了3個實驗準備室(微生物和免疫學、臨床基礎檢驗和血液細胞學、生物化學)。
3.2.2 統一排課的教學模式
利用醫學檢驗系實驗教學的優勢,進行了新的教學模式,實施小規模醫學檢驗系本科和成教部學生以及部分護理學院學生的統一排課,統一使用醫學檢驗實驗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和教學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校有關醫學檢驗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了作用。
4 討論
醫學院校合并到綜合性大學后都面臨著如何將醫學課程重組和適應新的教學體系的問題。國內整體水平較高的醫學院校大多實施統一化管理,形成了規模化、統一化的實驗室教學管理模式,實驗課教學達到了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合校后,公共課程的教學改革更有必要,能更大程度地節省教學資源和發揮綜合大學的教學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實驗診斷學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已學過的醫學基礎理論、實驗方法、技能,逐漸與診斷疾病進行聯系,使實驗診斷學成為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7,8]。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整合醫學系、檢驗系、預防醫學系、藥學系、影像專業、麻醉專業等專業學生的實驗診斷課資源,改變老的教學模式,統籌安排不同專業的實驗課,提高實驗診斷的開出數和開出率,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杜絕教學資源的浪費,提高實驗診斷教學的質量。本研究通過調查綜合大學醫學檢驗課程的設置情況,提出了進行進一步教學改革的建議,總結出了綜合大學醫學檢驗課程教學的新模式。這不僅對綜合大學優化教學資源有益,也有利于醫學院校各院系公共課程的優化組合,提高醫學教學質量。
本研究通過小規模的教學改革運行,提出了進一步深化醫學檢驗教學改革的建議,主要包括充分利用綜合大學的綜合教學實力成立統一的檢驗教學平臺,根據各個醫學院系檢驗教學的需要,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制定教學計劃,統一安排教室、教師和教學實驗設備,由檢驗教學實力最強的醫學檢驗系負責課程的具體實施。詳細建議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充分發揮已經建成的臨床醫學實驗檢驗中心的作用,實現實驗課的合理安排,統一使用醫學檢驗實驗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和教學工具。
調整課程設置、統一安排教師和教室:一方面,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合理、統一安排;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了教師資源,不同專業教師集體備課、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既可以促進教師的共同提高,又可以減少教師教學安排的不合理現象,減少了教師的閑置。
解決儀器設備分散的問題:實現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合理利用、統一管理,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
整合和吸納其他專業的優秀實驗教學人員:實驗診斷是檢驗系的宗旨和根本。如果檢驗系老師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則建議以檢驗系為主,整合和吸納其他專業的優秀實驗教學人員,共同參與,協同完成教學。
改革授課內容:培養學生不僅會看檢驗結果,還要懂得對檢驗結果進行全面地分析,這就需要授課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檢驗原理,特別是那些對臨床密切相關的檢驗項目。另外,實驗診斷課程實踐內容偏少,學生缺乏對實驗整體過程的了解。調整以后的實驗教學,將會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適當增加實驗項目,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的管理和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的檢驗教學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一套合理的良性運轉機制,使實驗診斷實驗室步入有序運作的軌道。
通過進行檢驗專業課教學改革與探討,對實驗教學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即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檢驗了理論授課的效果,為今后的檢驗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具體內容和方向,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本研究的深入開展,將會給檢驗專業課程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檢驗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丁,陳偉.從實驗醫學的發展談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J].重慶醫學,2006,35(9):856-857.
[2] 吳建民.關于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的建議[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6,5(5):463-464.
[3] 劉丹丹,袁宏,孟秀香.淺談實驗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改革[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6,28(2):158-159.
[4] 孫根年.課程體系優化的系統觀和方法觀[J].高等教育研究,2OO1,22(2):86.
[5] 蔣顯勇,徐克前.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檢驗醫學教育,2006,13(3):1-3.
[6] 達建,馬艷,陸桂平,等.整體優化醫學課程體系的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63-165.
關鍵詞:本科教育;醫學檢驗;課程設置
2012年國家本科專業目錄中,醫學檢驗專業從臨床醫學二級學科轉變為醫學技術一級學科,更名為醫學檢驗技術,學制由五年改為四年,學位由醫學改為理學,培養目標由“醫學高級人才”改為“應用型人才”,實際上明確了培養目標是“檢驗技師”而非“檢驗醫師”,教學內涵由重視臨床改為注重技術[1-2]。隨著培養目標改變,必然要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其中課程改革是關鍵。因此,如何重構既滿足臨床需要又符合新時期特點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是擺在醫學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談一些體會,并對醫學檢驗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作比較。
1明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本專業旨在培養品德高尚、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全面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3]。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相關知識;掌握先進醫學檢驗技術,具備初步醫學檢驗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及一定的科研發展潛能;能勝任醫療衛生機構及與醫學檢驗相關機構的臨床檢驗、衛生檢驗及其他醫學實驗室工作。
2理順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
課程設置是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切入點,構建課程體系應慎重[4-6]。教學思想應統一于人才培養要求,突出醫學檢驗技術的基本屬性,不能認為是對原有課程的簡單壓縮或只需將有關臨床課砍去。在人文公共課不能動的現狀下,怎樣爭取其他教學單位支持,構建保證本專業學生獲得所需基礎及相關臨床知識的課程體系?另外,教學內容應根據培養要求進行改革,其中教師知識結構調整是重中之重。在保證醫學檢驗技術為主的同時,在學生臨床醫學知識薄弱的背景下,怎樣處理無法回避的與臨床的聯系和結合?因此,第一,科學制定主干課程,以培養檢驗技師為目的;第二,對課程設置做具體界定,弱化過于冗長、純理論的基礎課程,整合臨床課程,促進專業多方位發展;第三,理順課程關系,避免重復;第四,重視技能訓練,滿足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第五,就學科特點作自身考慮外,聘請三甲附屬醫院、教學醫院檢驗科骨干人員為專家,就課程設置提出意見和建議。
3構建“三個平臺、一個環節”的課程體系
綜合醫學檢驗技術的專業特點和課程性質及最低畢業學分要求,利用本校綜合性大學優勢,構建“三個平臺、一個環節”的課程體系,即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及實踐教學環節。每個平臺的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其中通識教育、學科基礎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平臺中比例約為60%和40%,專業教育平臺中二者的比例約為70%和30%。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課程、社會實踐、技能培訓、畢業實習等,其中實驗課程的配置主要體現在三個平臺中。打破原來授予“醫學學位”、培養“檢驗醫師”的舊課程體系,建立適合授予“理學學位”、培養“檢驗技師”的新課程體系。
3.1調整和整合課程
3.1.1學科基礎課程“檢驗技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診斷,將病理學、脫落細胞學等課程調整到“學科基礎平臺”。壓縮帶有濃厚“臨床醫學”色彩的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等課程內容。將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整合為醫用化學,加強化學與醫學檢驗各亞學科的聯系;將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整合為分析化學,針對儀器檢驗時代特點,將儀器分析內容整合到檢驗儀器學。另外,將物理及電子技術基礎(必修)調整為醫用物理學(選修),以減輕教學任務和學習負擔。
3.1.2專業教育課程把單獨設置的內、外、婦、兒、傳染病、診斷學等臨床課程一體化,將內科學與診斷學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1(必修);將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2(選修);將傳染病學調整為選修課。這種整合表面上屬于“不得不”,實質上是一個整合臨床課程內容的機會。針對四年制檢驗技術的要求,臨床課程整合以診斷為先導、以內科為重點、其他各科力求簡明扼要,體現了對臨床醫學知識不應強調系統性而應強調整體性的觀念[7-8]。
3.2按照學科發展、知識銜接的先后設置課程
四年制本科學制短、任務重,課程設置既要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學科的系統性,又要避免內容重疊,培養學生崗位基本能力,做到縱向階梯少重復,橫向平臺不重復。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包括臨床免疫學及檢驗、臨床微生物學及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等,基礎課包含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等,這些課程間存在著部分內容重復及銜接不當問題。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常會遺忘之前所學的基礎知識,老師不得不重復基礎課內容。因此,將基礎課與相應專業課安排于相鄰2個學期,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后更好地繼續學習臨床技能,起到了課程整合的效果。
3.3配置和優化課程,培養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3.3.1突出專業特色課程檢驗醫學是現代精密實驗技術與臨床知識的有機融合,是醫學領域中發展較迅速的學科,其外延已擴展到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檢驗、試劑研發、儀器設備制造和產品營銷等。增加檢驗儀器學為主干課程,將臨床檢驗儀器集中講授,做到綱舉目張,避免重復;增加分子生物學檢驗課程,介紹分子生物學技術。
3.3.2兼顧職業資格考試及研究生入學考試增加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課程,將生化、免疫、細胞等有關質量管理的內容集中講授,既避免重復、節約課時,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質控意識和標準化操作理念;并將臨床輸血與檢驗變更為必修課。目前研究生入學考西醫綜合而非檢驗綜合,故設置臨床醫學概論1(診斷學、內科學)、臨床醫學概論2(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課程。
3.3.3加強英語及計算機知識教育增設醫學檢驗專業英語課程,增加雙語授課比重;在通識教育平臺要求修滿5學分的計算機模塊課程。檢驗工作對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學好專業外語,不但有利于對自動化儀器的學習和掌握,在吸收國外先進經驗、與世界先進技術接軌方面也非常必要。計算機技術不僅要學好,還要熟練地掌握和應用,以便能夠駕馭不斷更新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檢測儀器。
3.3.4增加數理統計、文獻檢索等“工具性學科”的教學比重在醫學統計學、SPSS在統計學中的應用等課程基礎上,增設科研設計與論文寫作、醫學文獻檢索和利用等課程,增強學生的數據處理及科研能力,為可持續學習奠定基礎。3.3.5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利用本校綜合性大學優勢,在通識教育平臺,要求學生選修人文社會科學類、體育與藝術類課程不低于該平臺選修課程的60%。另外,增加醫學人文等課程,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3.6增加選修課考慮學生后期專業方向分化,增設預防醫學、國際衛生檢疫、醫學影像學、超聲診斷學等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學習基礎和職業規劃選修。
3.4強化實踐教學
3.4.1基于學生差異化發展,改革實踐教學構建由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組成的整合化、分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實驗整合為機能學實驗,增加顯微形態學實驗、現代病理技術等課程,將實驗與理論分開,單獨開課,單獨考試,實驗教學不再是理論教學的附屬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另外,以教師科研課題為載體,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大學生科研等融入創新教育體系。
3.4.2增加實驗課程比重,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增強教學與臨床及社會需求的聯系。調整理論課與實驗課的課時比例。引入近年來各亞學科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知識的更新和延伸。遵循“檢驗技師”培養目標,減少相關疾病發病機制探討及過分深入的檢測指標的臨床分析。重視臨床模擬教學,包括病例討論式教學、臨床標本檢測等。
3.4.3加強臨床實訓和見習,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對低年級學生,提倡到醫院搞社會實踐,了解實驗室工作流程,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對高年級學生,以各醫院檢驗科及試劑、檢驗儀器生產企業為依托,安排臨床見習,使學生熟悉未來工作環境和各種檢驗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
3.4.4注重實習前崗前培訓增加專業基本技能強化訓練學時,并將其分成兩部分,首先在檢驗診斷學實驗室進行實習前強化訓練,然后到醫院檢驗科進行各專業組實戰訓練。
3.4.5重視畢業實習強化檢驗的綜合技能。最后一年進入實習,嚴格按照實綱要求,加大訓練力度,加強檢查指導、規范管理,定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項課題設計,結合臨床資料分析檢驗結果,撰寫調查報告,學校組織專家評審。
4比較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五年制醫學檢驗與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分相差較大,前者243.7學分,后者160學分;各平臺或環節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差異也較大,五年制的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教育平臺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分別為25.4%、26.3%、33.4%和14.9%,四年制的則分別為30.6%、25.0%、25.0%和19.4%,見表2。表明醫學檢驗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為醫學檢驗技術總學分減少,通識課程比例較高,導致學科基礎和專業教育課程,尤其后者所占比例明顯降低。另外,醫學檢驗技術的實踐教學環節比例提高,體現了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再者,醫學檢驗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教育課為0.788,醫學檢驗技術則稍有增加,為1,主要由于后者通識課比例增高,專業教育課比例降低;另外,本科教育強調“重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從這方面看基礎課較之專業課可適當多一點,至于多少為合適,應結合各校實際情況作進一步研究,關鍵是要有特色[9-10]??傊?,新一輪專業目錄調整,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各校都會以教育部文件精神為指導,根據本校實際和市場需求,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本校將根據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在現有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基礎上,通過配置和優化課程,初步構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實踐不斷優化、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培養方案,為與本校類似的地方高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張繼瑜,王前,鄭磊,等.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1):78-80.
[2]姚婕,黃輝,方立超,等.新形勢下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8):1047-1048.
[3]郭桂平,仝玲.堅持科學發展觀培養實用型醫學檢驗人才[J].職業時空,2012,8(8):78-79.
[4]SmithBR,Aguero-RosenfeldM,AnastasiJ,eta1.Educa-tingmedicalstudentsinlaboratorymedicine:aproposedcurriculum[J].AmJClinPathol,2010,133(4):533-542.
[5]郭素紅,李正祎,孫可歆,等.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初探[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5,36(1):71-72.
[6]吳肖肖,蒙偉達,羅保紅,等.醫學檢驗技術與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1):70-72.
[7]馬德秀.將綜合性大學優勢轉化為醫學教育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2,48(2):12-13.
[8]夏乾峰,覃西,呂剛,等.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7):884-885.
[9]張浩.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修訂的原則及方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3):1970-1971.
關鍵詞: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專業信息;專業思想
由于在醫學診斷上所需的各種檢驗越來越多且又復雜,致使檢驗醫學專業性越來越強。醫學檢驗專業是醫學院校為培養專業醫學檢驗人才而開設的一個重要專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本文主要通過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2級檢驗醫學班級學生在主要課程中學習情況,以及對于本專業相關信息的了解和重視程度的調查,分析低年級醫學檢驗學生在專業學習初期存在的問題,并依此為參考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目的:通過針對12級(大一)醫學檢驗班級的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學生在主要課程中學習情況,以及對于本專業相關信息的了解和重視程度的調查,同時結合低年級醫學檢驗學生在專業學習初期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2 調查方法:收集并統計12級醫學檢驗班級全體共47名學生的調查問卷,分析主要課程學習情況和專業相關信息了解和重視程度。本文利用描述統計學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并經過統計分析得出結果。
2、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研究主要統計了12級醫學檢驗班級全體學生對于主要課程的學習及難度認知情況,以及對于專業信息的了解和重視程度。學生們對初次接觸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了解程度都不高,對學習方法的了解程度與對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的認知大致呈負相關。對于與目前情況聯系不緊密的專業信息方面了解和重視程度較低,而對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專業信息表現出較高積極性。
2.2 專業課程了解程度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在課程學習方法方面,除了有機化學這一與高中課程關聯度較大的課程外,學生們對初次接觸的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了解程度都不高。見表一。學生對分析化學這門課的學習方法了解程度最低,反映難度最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師講授的重點不明確,課件與教材不完全匹配,導致在課后復習中也感到力不從心。見表二。
結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對學習方法的了解程度與對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的認知大致呈負相關,課程的抽象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難易度,如解剖學。
2.3 專業信息了解程度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在科研以及考研等與目前情況聯系不甚緊密的方面,被調查人表現出了較低的了解與重視程度,而在于目前密切相關的專業設置與專業學習方面表現出了更高的積極性。對畢業后的一系列問題,如就業率,薪資待遇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但知之甚少。
所以建議通過邀請一些高年級直系學長學姐或者相關方面的專業指導老師給學生們開設相關的拓展課程,如職業規劃,游學項目介紹,研究生事宜,學長學姐經驗交流等。
2.4 其他調查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近半數學生對本專業是喜歡的。同時不可忽視的是,近1/3的學生對本專業喜歡程度一般,還存在個別不喜歡該專業的,這表明學生們對該專業的整體熱情并不高。以下是一些可能原因的分析:
1.喜歡的原因大致分為3類:(1)相比其他醫學專業輕松,就業率高,就業面廣;(2)適合個人興趣;(3)學醫是自己一直以來的愿望
2.感覺一般的原因大致分為2類:(1)對本專業缺乏興趣、了解以及感情,不是第一志愿;(2)動手實踐的機會少
3.對專業不喜歡(僅1人)的原因:專業枯燥、乏味,有文科偏向
基于此調查結果建議開設一些提高專業認同度的課程和講座,讓學生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一個全方面的、充分的認識。同時建議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學生們的意見和傾向,對課程開設的形式做一些改變,使學生們更樂于接受,提升學習效率。
另外,調查顯示,其余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1. 感情問題比較突出
2. 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如何安排課外活動以充分利用時間以及課外活動的形式
3. 大學課程的要求層次不甚明朗,無法抓住重點,以致無法準確合理的安排學習重點,偶有徒勞無功之感
4. 學習內容在實際生活中不能得到運用
5. 如何有效的進行記憶
6. 畢業后能否進入三甲醫院工作,三甲醫院的人才需求是否已經飽和
7. 在“學院的活動是否應該參加”這一問題上應該抱有什么樣的態度,如果自身感覺能力不足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參加此類活動
在以上六個方面的問題中,其中主要問題集中在如何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如何將這二者做一個較好的平衡上。由此分析,還需要增加這方面相關的講座,重點在于解決學習與生活的矛盾。另外,個人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假期的慢節奏與開學的緊張學習生活節奏無法及時磨合的緣故。
3 討論
3.1 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專業課程教學有待優化
檢驗醫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操作技術性強是其突出的特點,雖然多數醫院檢驗工作已基本實現自動化或部分自動化,但實驗室手工操作仍然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方法,并且某些手工檢驗也是參考、校正自動化檢驗儀器的方法。為適應新形勢變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除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外,還應該注意課程的授課方式的高效性,使學生易于接受,并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在講課中聯系臨床實際,選擇恰當的案例教學,盡可能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系統性和邏輯性的知識網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驗課程方面,要將實驗內容清晰明朗地呈現給學生,并且在簡單的重復實驗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們有所創新,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實踐環節,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此外,在教學中需充分引入最新理論與技術,將專題講座穿插在教學之中,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其對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趨勢有充分認識,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2 醫學檢驗學生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在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老師授課固然重要,自己的學習能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大學里。每一次課結束后老師不可能再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復習,而學生在一遍式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將知識全部掌握,因此自學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由于專業課程內容較多,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而且也不利于培養自己對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需要一定的方法來輔助學習,讓枯燥的記憶事半功倍。
3.3 醫學檢驗專業思想教育需加強
長期以來,無論是在整個醫學界,還是從社會角度,對檢驗醫學均不夠重視,部分畢業生專業思想不穩定,有自卑感,認為檢驗人員在醫院被人瞧不起。如何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以及如何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在醫療工作中的地位,一直是檢驗教育工作者探索的方向。學校應該把專業思想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努力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并帶領學生進入學科前沿,提高其對本專業的認識和學習興趣,不斷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梯隊建設,豐富人才培養路子,建立起高級檢驗人才培訓基地,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
針對醫學新生中的專業思想不穩定的因素, 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對新生進行思想教育。包括以講課的形式進行專業課程介紹, 聘請有名望的醫學專業人士以講座與討論的形式介紹各自的工作崗位和工作職責, 優秀的醫護人員進行操作表演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
3.4 醫學檢驗專業學生需進一步構建核心價值觀
與臨床醫學相比,檢驗醫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新興邊緣學科。隨著現代化儀器的廣泛應用,檢驗醫學得到了迅速發展,臨床醫生的診斷與治療越來越離不開實驗室的檢查結果,檢驗結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培養檢驗醫學生是醫學教育工作的重點,不僅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
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從新生入學開始。新生入學時,大多數對檢驗醫學十分陌生,普遍帶有新鮮感和好奇心、求知欲,迫切希望了解專業特點及未來發展前景。此時正是對其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時期,可以利用廣播、板報和網絡等宣傳報道,大力營造校園醫學文化氛圍,弘揚醫學道德精神,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同時把學習和輔導工作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而非簡單的課上理論知識。 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是盲目的、被動的,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是模糊的,直到就業后才發現這個職業和自己的意向并不符合。為此,學校應提前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并想方設法為學生開設與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溝通能力,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廣博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的醫學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2011-2020年)[S]衛人發,[2011]15號.2011-02-12
[2]醫學院校非醫學專業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J].藥學教育,2012Vol28.(1):59-62
[3]醫學檢驗專業學制“五改四”的實踐與體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Vol8(5):567-568
[4]顧昕.中國醫療領域中的人力資源危機[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6;17-22
[5]馬曉娣.我國醫學檢驗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