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6:07:3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地理課堂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新課改 地理課堂教學 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65-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實施,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給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大家都在尋找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模式。在摸索的過程中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有沒有真正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有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地理潛能。因此,研究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方法技巧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一、科學創設地理問題情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地理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地理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地理問題,以掌握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地理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思考、討論的余地,并及時給予提示和補充。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地理問題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力求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解地質構造的褶皺時,采取實驗演示導入法。先通過一塊柔軟的物體,教師拿在手中從該物體的兩側向中間用力擠壓,學生會看到該物體會發生向上和向下的褶皺和彎曲,當看到這種現象時,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最終實現對褶皺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這樣實驗演示,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了,同時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有效體現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科學的課堂教學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地理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只有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沒有互動,教師只是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感受。結果就是整堂課死氣沉沉,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科學講授基礎知識后,更應該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講,學生評,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要注重地理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地理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地理問題情境的設計、地理教學過程的展開、地理相關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師生間的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教師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討論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地理難題,要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三、要體現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應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讓學生展示點評時,教師應就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引導、提示、補充和講解。以便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發現地理知識的奧妙,掌握地理規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如在講解亞洲水稻種植業的農業地域類型,可結合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水稻研究的相關知識素材,來認識水稻對于亞洲的重要性,這樣既關注了時事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從生活事例,發覺地理的奧妙,體會地理科學思想。從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總結規律,挖掘出學生的地理潛質。
關鍵詞:抽象 邏輯 地理
為適應時代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有利于21世紀人才的培養,推進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對中考、高考進行了重大改革。當今世界,知識飛速發展,學科間橫向聯系、相互滲透越加緊密。知識面狹窄的單領域人才,已不能滿足當今時展的要求,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遠,在實際生活中也不可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其試題必然源于教材,卻又高于教材,源于單科知識,卻又融合各科知識,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學中要加強聯系,探索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整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地理學科而言,綜合性本來就是本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對象――地理環境又是一個由自然、社會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綜合體,必然與其它學科之間有不少相互滲透、交叉之處。如環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環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對在地理課程中如何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將就地理課程中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內容及教學策略問題進行探討。
一、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二、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
三、注重基礎,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
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科能力
考試雖然不是考死記硬背的死知識,而是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強調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礎知識。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復習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以"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為依據,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體系,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能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構建"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體系,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并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養。如對于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要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化;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結構化;總結地理事物的分布、運動和變化規律,使之規律化;運用各種圖像、圖表、地圖,做到圖文結合,使之形象化;聯系有框圖、比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過這"五化",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多種能力。
四、捕捉教學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加強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
重視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中考特別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試題多以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指導學生從地理視角去審視、分析、評判他們熟悉的地理事實、地理環境和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在復習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周圍的地理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同時要提供事實材料或背景,指導學生獲得信息,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思維對事件作出評判。
一、高中地理課程的特征和課堂教學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課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課程教學對與實際的結合比較重視,對學生在事實梳理分析基礎上,并逐步地對地理原理的運用得以掌握也比較重視。實踐性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實施下,高中地理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主要是以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的思想,然后將當前的一些社會發展問題以及人類面臨的一些嚴峻問題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課程的知識難度有了相應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內容上有了增加,這些探究的內容基本是和實際有著緊密聯系的,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目標比較突出。
2.高中地理課程課堂教學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還面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主要體現在地理老師在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還有待加強,對課程資源意識要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指令課程計劃比較突出,這就和當前的新課程標準要求不能得到緊密結合。高中地理教師的專業培訓方面也沒有達到標準,缺乏對課程資源的識別以及開發能力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對課堂的有效開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礙。
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對教學方法的應用不科學,這對課堂有效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很大的影響。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高中地理教師還是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加以充分重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課堂主動性作用的發揮很不利,這一問題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還有廣泛存在。如果不能從思想觀念上進行轉變,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目標就很難得以實現。
二、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加強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這是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基礎。只有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過針對性的措施加以實施應用,這樣才能使課堂的有效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還要全面解讀課標,實施有效教學設計,從具體措施實施上就要先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制定出因人而異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發揮。然后對學生學習重點加以確定,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要能靈活多樣。
要對地理教學的策略加以轉變,將地理課堂的良好氛圍進行營造。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容要進行合理化的利用,將地理課程的活動教學有效開展。對地理課程要能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這也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需要。通過問題情境對學生的客觀以及抽象知識能同化到學生認知結構當中,能有效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以及激發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在導入情境的時候,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能產生共鳴,通過圖片以及視頻等多種方式應用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在當前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對教師的網絡化課程資源開發能力進行積極培養。高中地理課程中通過網絡資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老師可直接通過網絡化進行展示,學生通過網絡化的地理資源的觀看就能直觀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識。在教學的方法上老師也要創新運用,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能方式進行充分利用,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素質教育的要求,讓地理課堂豐富化地呈現。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實施策略
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地理學科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訴求進行深入探析,并充分的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實際要求,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完善。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的注意到對于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反思與改進,讓高中地理教學過程能夠更加貼合“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實際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學服務。
一、進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的重要意義
通過進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可以對現有的高中地理教學體系進行系統的規劃整理,讓學生更加高效的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并可以在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促進高中生地理知識的系統性提升。經過歸納完善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并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訴求,并將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放置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幫助學生尋找好高中地理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地理知識學習,不斷完善高中生的地理學習體系,為學生系統高效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提供幫助。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
1.不斷尋找高中地理教學“突破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地理教學能夠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地理知識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的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充分的考察班級里面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對高中地理教學“突破點”的尋找研究。與此同時,高中地理教師還可以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和對地理學科特點的考查,縮小高中地理教學“突破點”的尋找范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地理知識點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己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高效的完成高中地理教學過程。
例如,在進行對學生的地理“地圖的利用”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對高中生學習特點的總結研究,豐富該章節內容的教學方法,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突破”。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地圖的種類區別”,通過對于不同類別的地圖的利用形式的總結分析,讓高中生充分的意識到,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與此同時,高中生具有好奇心強的學習特點,往往對我國地大物博的地理知識產生很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將這些地理知識添加進入地圖教學過程中,這就很容易就可以激發高中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熱愛,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效率也就可以輕松得到突破,學生也就能夠更加高效的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
2.不斷豐富高中地理教學形式
隨著新課程標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要求的逐步提升,為了充分保證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針對性和科學性,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對高中地理教學形式的研究,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促進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興趣的提升,并幫助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靈活多變的邏輯思維體系。
3.進行對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優化篩選
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學效率,要合理的進行對地理知識的篩選處理,突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心,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的“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教學中,就要明確這一章節的核心內容所在,并以核心內容為主要介紹內容,實現對于課堂教學時間的規劃設計。通過這樣的地理教學方式,就可以明確高中地理知識的中心,為提升學生的學習針對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豐富高中地理教學形式,突出高中地理教學重心,滿足新課程標準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段如婷. 地理課堂教學的調控藝術[J]. 保山師專學報,2007(02).
[2] 楊照軍. 談調控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
[3] 曾強.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03).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7-0250-02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與傳統的地理課堂產生了較大的差異。無論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師與學生的教育教學觀念與方式均有著較大的變化。國內外的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被高中地理教師競相搬上講臺,使得原本在高中映射下的高中地理課堂逐漸的活躍起來。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逐漸映入了人們的眼簾,即如何才能夠將活躍的課堂與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結合起來。伴隨著探究性學習、合作式學習、先進的評價方式的運用以及豐富多彩的現代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現代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為進一步提升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卻凸顯出來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一、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的關系問題
自有教育,便開始了對于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關系問題的探索。我國傳統教育之中認為“師道尊嚴”,往往認為教育者處于教育活動之中的主體。通過教育者對于教育內容的整合,經一定的教學媒介進而傳授給學習者。學習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類似一個容器,將教育者傳輸過來的知識,全盤接收。但是,伴隨著人們對于教育活動思考的日益深入,部分學者又認為學習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例如,以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所認為的“以學生為主體”,使得整個教育活動又指向了學生,認為學生是對于知識與技能的重新組織者,教育者所設計的教育活動需要通過學習者進行重新整合,因此,認為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也面臨著關于“誰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的探討。如果不能夠很好地解決相關問題,則很難真正地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主張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即在整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提倡讓學生能夠自己去主動獲取高中地理的相關知識。但是,在具體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之中,部分地理教師片面地理解 “自主式學習”的內涵,而直接導致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下降,這無疑是對教育活動之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兩者地位理解不清所導致的。筆者認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兩者之間均為主體。但是,面對的對象不同,從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來看,即“教”來看,高中地理教師由于“聞道先”于學習者,因此占據著“主體”地位,在“學”的活動之中,由于高中地理知識要通過學生進行知識的重新建構而最終納入其知識結構,則可以認為在“學”的活動之中,其是主體。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要能夠在教育活動過程之中把握動態的主體,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二、合作式學習與“合在一起”學習兩者之間的區別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主張合作式學習。從教育史上來看,較為成熟的提出“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可以溯源于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合作教育學”。Cooperative Learning被提出后,逐漸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重視,尤其是西方國家的重視程度更為顯著,逐漸發展成為了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模式。例如,Robert Slavin的“Student Team Learning”(學生團隊學習模式);S.Sharan的“Group Investigation”(團隊探究模式);J.Britton以及D.Barnes的“Collaborative Approach”等等。但是,由于不同的學者對“合作學習”具有不同的見解,這使得目前對合作式學習模式還未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但是,結合“合作式學習”的基本特征來看,合作式學習對于促成學生多種能力的共同發展、促進學生習得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均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從目前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來看,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對于合作式學習認識不全面,進而使“合作式學習”變成了“合在一起”學習。所謂“合在一起”學習,是我們常見的在一起學習。即每個個體之間各學各的。個體的學習活動與其他個體之間的學習關聯并不是十分緊密,這直接導致“合作式學習”并沒有真正發揮其優勢。同時,由于新課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得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認為不采用“合作式學習”,似乎就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因此,從整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合作式學習”來看,其僅僅作為一種新課程的表現形式,而忽視了其內在優勢的運用。從學生來看,許多學生從內心上來講,仍然將自己看做單獨的學習個體,根本不具備參與合作的心理狀態。更有甚者,筆者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常常發現部分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與課堂教學活動無關的活動。例如,部分學生借助地理課堂的“合作學習”探討與地理課堂教學完全無關的事情,等等。同時,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師缺乏對于合作式學習的研究,許多學習在合作過程之中,并沒有被安排到具體的任務,很多學習較差的同學更多是成了陪襯和觀眾。這使得“合作學習”成了一紙空談,因為在探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時,對于“合作學習”進行深入的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其他的教學方式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三、給學生以正確的、科學的贊譽
筆者參觀過幾次高中地理公開課后發現,新課程影響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贊譽之聲不斷。但是,筆者發現一個較為奇特的現象。即當學生回答錯誤后,仍然可以得到教師的贊譽之聲。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提問學生時,讓學生陳述“沙塵暴”時,一個學生脫口而出“狂風四起,揚起地面塵土”竟然得到的贊譽是“極富創新精神”、“你真棒”以及熱烈的掌聲。學生在回答地理教師的相關問題時,當學生的回答缺乏科學性時,竟然能得到教師蹺起大拇指的贊揚……雖然我們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對于學生的學習要給予人文關懷。課堂的整體評價要以鼓勵為主,但是,如果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不分回答的是否正確與科學,一概的采用“真棒”“很好”等詞匯進行表揚,就能夠真正的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嗎?筆者認為未必。筆者認為的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與鼓勵性為主的科學的評價制度相統一。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來看,由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地知識點的陳述(這一點可以從高校之中一直將地理學科劃分為理科可以看出),因此,對于正在處理成長之中知識與經驗相對并不成熟的高中生來說,不可能每個回答都可以得到教師的贊譽。當地理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形式化的評價形成習慣時,雖然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筆者認為其消極作用更勝一籌。因為高中學生已經對于評價的客觀性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如果那些明顯的地理知識被部分學生回答錯誤,并被賦予扭曲的“創新”則很難“服眾”,進而導致學生對于地理教師產生懷疑,很有可能進一步導致課堂的失控,使課堂教學實效性大大降低。筆者認為在學生發言后,為了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教師以“鼓勵性評價”取代“傾向性評價”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時,針對學生發言中表露出來的不同思想觀點、不同的行為表現,教師要抓住“小結點撥”的契機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新課程理念下的“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課堂評價,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從而積極地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四、創新式學習與基礎知識的學習
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的水平產生了新的需要,學生對地理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已經逐漸成為其基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求能夠使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能夠“在積極的思考下進行創新式、探究式學習”。這使得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常談常新的問題,即創新與基礎之間的關系。從目前我國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點的構成我們不難發現,仍然以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為重心,并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適當地加入了一些啟發學生思維的章節。但是,在具體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處理不好創新與基礎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則往往會出現以下兩種相對極端的情況。第一,以高考為綱,一切符從高考指揮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第二,片面強調創新而使高中地理課堂發展成為“討論課”的課堂。創新與基礎知識的學習密切不可分割。高中地理基礎知識是創新的基石,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何來創新,創新之源又在哪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的創新,是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基礎上的創新。筆者曾見,部分高中地理課堂之中為了追求所謂的“創新”(認為活躍即為“創新”),表面上課堂很熱鬧,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堂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并沒有激發起學生深層次的思維,一節課下來,學生受益很少,情緒高度興奮,難以平靜。這樣的教學設計背離了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在課堂活躍熱鬧的氣氛中,學生的思維卻停留在膚淺的狀態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新課程改革下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教學實效性隨之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在滿足于我們的既得成就的同時,我們要能夠清醒地看待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之中所遇到的問題,積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仇彬.怎樣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09,(26).
[2]呂大瑾.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之我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5).
[3]劉偉.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踐新課標的一些體會[J].考試周刊,2009,(24).
[4]張芹.怎樣掌握高中地理教學的設問技巧[J].考試周刊,2009,(22).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也在發生著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對于高中地理這門課程,雖然老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策略以及教學理念進行了些許改革,但是其中還是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所以需要老師去發現自己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學生的個性特征、新課標的要求等方面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提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進行調研,發現其中還存在了許多問題,筆者通過對目前較多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研,問題主要包括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處理不當、教學方式沒有進行一定的創新等,使得教學效果不明顯。雖然大部分老師在新課程背景的影響下,對高中地理課堂的相關教學方法進行了改善,但是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還是沒有充分的理解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理論知識,對于有效性教學的實踐也沒有認識到位,使得新課程背景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不能與實際的教學行為進行很好的結合。針對這些問題,需要老師能夠充分的理解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真正含義,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宗旨也要遵循。
二、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的相關策略進行分析
1.理解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教學目標
老師對于地理的教學目標要有充分的明晰,不能單一的依靠教材,老師可以根據高中地理的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進行了解,對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準確的把握,比如地理課本中有對大氣的講解,老師在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不能單一的向學生講解大氣的物理組成成分,可以以大氣和周圍的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為出發點,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大氣的組分。老師在對地理知識講解時,對于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老師要為學生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梳理,讓學生可以理解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效果。
2.對課程的相關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
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地理老師,除了要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對于課本以外的地理課外知識也要不斷進行涉獵,對高中地理的新課程資源進行充分的發掘,比如說老師在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教學內容時,要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內容,就可以以生活中的現象作為例子,比如以本地的正中午的太陽為標準,隨著時間的變化,太陽的位置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而且太陽下的人影的位置也會發生改變,根據這一變化過程,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對這些數據進行測量和總結,然后將其與理論知識進行結合,采用這一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對于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3.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
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地理知識相對其他科目比較枯燥乏味,所以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的講解知識點,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多媒體教學設備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所以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本教學內容利用圖片、文字、音頻以及視頻進行表達,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濃厚的興趣,而且采用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對于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也具有積極地作用與意義。
三、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課堂教學的改革宗旨
高中地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課堂教學的改革宗旨。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對課堂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形成明確的認知,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計劃的聽講;最后對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問,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本文首先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其次提出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的相關策略,如:①理解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目標;②對課程的相關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③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等,老師在其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
自教育部于2003年3月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以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就拉開了帷幕。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如何順應新課改,探究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呢?
一、積極學習高中地理新課改理論,不斷更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觀
教學觀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靈魂,不同的教學觀念直接左右教師不同的教學行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啟動與實施,首先要求從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人手。從2010年開始,我們在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下,先后學習了《走進高中新課程》、《新地理課程標準》等理論書籍,自己也閱讀了許多有關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論文。通過學習和實地觀摩,我進一步理解了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為: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等觀點。也深刻地意識到要不斷更新自己地理課堂教學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逐步樹立了新的地理課堂教學觀念。
總之,我們只要能不斷地更新地理課堂的教學觀念,就會為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創造前提條件,掃清思想障礙,就會積極投入到新課改的浪潮中去。
二、借鑒已有的成功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符合本校校情的地理課堂教學新模式
教學方式的優劣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改變教學方式就是要徹底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大力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等符合課改精神與要求的教學方式。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要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式的設計要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創造良好的條件。
近年來,許多已實施新課改省份的中學地理教師,認真學習素質了教育的基本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實驗,尤其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構建了多種成功的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值得我們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借鑒。如:
模式一、啟發式教學模式:啟發學生感知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景觀等感性知識,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等理性知識,跨越時空的限制,將地理知識濃縮在有限的課堂中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模式二、實踐式教學模式:將地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將知識、技能、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用于實踐。
模式三、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地理觀察、觀測、地理制作、地理調查、地理實驗來驗證一些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的模式。
模式四、山東杜郎口的“三三六”有效課堂模式: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即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驗的課堂教學模式。
模式五、山東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把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總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只有在不斷地借鑒他人已有的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再結合本校校情,不改變舊的、落后的、低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探究符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改就會盡快取得有效的成績。
三、發展學生能力是高中地理課堂改革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把發展學生能力擺在核心地位。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且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記憶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及其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創造人格,發展創造性個性品質,開拓創新精神,激發創造興趣,鍛煉意志和毅力。通過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地理環境和地理圖像的觀察能力,通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認識、理解和想象,提高他們運用地理科學思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開展野外地理考察和社區地理調查的能力等。
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培育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緊緊抓住發展學生能力這一核心要求,以實現高中地理新課改的新任務。
四、重視學法指導和信息技術的應運會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活動重視的是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等研究少。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學生如何去學地理比給學生灌輸地理知識更為重要。教學的意義首先是教學習,即教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該怎么樣學習,學會學習,進而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創造學習,不但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更能獲得好的效果,從中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新課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又是新課改的關鍵。上述的四項建議措施就是探究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最基本的思路和要求,我們每個地理教師都應在教學與改革的實踐中結合本校實情,不斷總結和提煉出更多更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新模式,為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沈斌.高中新課程---地理教學策略與備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