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4:15
序論:在您撰寫影視文學策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自訓是學生按照主助訓教師的知識講授、課堂訓練及要求,自己進行訓練的過程。自訓是教學實訓的重要構成,是根據實訓必須由被訓者主動參與才能完成這一根本規定性而設立的。比如說市場調查與分析,被訓者自己不按要求去做,他就不可能掌握相應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可能提高相應的能力。因此說,沒有自訓,則談不上有效的實訓。學生自訓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納入實訓教學管理,自訓由各有分工的自訓教師予以組織指導,自訓教師多由學生輔導員承擔。主、助、自訓三位一體,彼此關聯,實現共同實訓目的。一般說,其順序和時間安排:每單元8~10課時。主訓先行,2~4課時;自訓繼之,4~6課時;助訓教師在學生自訓中發現問題,搜集案例,選取學生作業,作為助訓課題,助訓2課時在自訓后進行,對自訓點評;助訓后,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根據助訓點評,再進一步的自我訓練與糾正。經過這樣的三位一體訓練程序,有講授,有實訓示范,有實訓要求,有實訓點評,并有進一步助訓和自訓,保證每一步都嚴密組織,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訓練。
二、演示、討論、點評、反饋,多元合一的實訓方法
三位一體的實訓方式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實訓,但要保證實訓質量和效果就仍需在主訓、助訓和自訓中的有效組織、監督和指導。我們采取了演示、討論、點評、反饋,多元合一的實訓教學方法。
1.演示。演示分為主訓演示、助訓演示、自訓演示。主訓演示由主訓教師進行,經常采用三種形式:一是成案演示,即根據實訓要求,選取對應能力要點的代表案例,通過講述、聲像播放演示,使助訓教師及學生在成功的案例演示中,領悟、確認能力實訓目標,在參照與仿照中建立能力樣式,并形成樣式努力;二是教師預設性演示,即根據實訓要求,教師預先設定相應情境,提出情境性能力實訓課題,現場進行演示以及精要性講解說明,使助訓教師及學生受到啟發與指導,從而參照或仿照進行;三是學生在自訓過程中進行的預設性演示,即學生根據主訓教師預留課題,利用聲像攝錄系統錄制的自訓課件,由主訓教師在主訓課上演示,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接受實訓。助訓演示,由助訓教師進行。助訓演示分為預設性演示與學生現場演示。預設性演示以學生自訓的成果為主進行加工制作,由助訓老師按課題需要及主訓要求進行演示講解,選擇性在其中,代表性也在其中?,F場演示,即提出課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演示。自訓演示,由學生根據主助訓教師所留課題,在自訓過程中進行,學生間互相演示,互相糾正,自訓教師予以組織和必要指導。
2.討論。討論是實訓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就實訓課題進行討論,就如何演示導論,就演示情況討論,對點評及反饋情況進行討論,要發言,要寫提綱,討論中有分析、有說明、有論證、有技巧等,并要求學生以演示助討論。這樣的討論本身就是能力的綜合實訓與展示。
3.點評。點評,即對演示及討論做出評論,點評由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評學生、學生評教師,學生間互評。點評的一個基本要求,即必須按照實訓課題主題進行點評。
4.反饋。反饋,是啟發、引導的重要方式,是實訓要求與實訓狀況的交流,通過反饋看實訓達到的程度。學生通過反饋按演示標準進行自我調整,反饋的過程是實訓效果對象化,是實訓行為對象化,反饋的手段是互查互看,通過聲像攝錄,學生自視自聽,發現問題自己校正,也可以由教師指出,并給與針對性修正意見。
【關鍵詞】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國際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學生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高職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當中要充分的認識到現階段教學模式革新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掌握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能力,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由于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當中也要多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1.1學生的學習問題
高職學校由于生源類型復雜,既有高中生又有中職生,學生的英語水平薄弱、基本功不扎實、注意力不夠集中。在口語和聽力訓練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原本英語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也缺乏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效果都不盡人意。
1.2教師的教學問題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注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錘煉,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英語知識點過于枯燥乏味,不能夠很好的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所以學生很容易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不利于英語學習的提升和拓展。再加之教師多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引導,忽視了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當中缺乏靈活性,學生在進行溝通過程中對于英語背后的文化認知能力較低,無法進行積極的提升和完善。
2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2.1對高職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職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的重視跨文化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中要積極的灌輸國內外的文化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完善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出較高語言溝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通過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獨立交流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完善自身的邏輯思維意識,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要在教學當中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將英語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實踐當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當中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
2.2語言與文化融合是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關鍵
教師要將英語教學知識與學生的專課進行互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過程當中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專業課,完善自身的學習思維。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交際法的持續推廣,在英語教學當中強調社會交際作用和運用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師要及時的創新教學理念,增強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互融合的頻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完善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
3高職英語教學當中跨文化教學策略
3.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以自我作為教學中心,利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不能夠很好的啟發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過于被動,不利于英語教學的提升和拓展。教師在教學當中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提高教學素養,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方面的拓展。教師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3.2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由于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較弱,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當中,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來進行教學引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高職學生也應學會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知識鞏固,促進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發展。
3.3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渠道來進行教學方案的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來進行教學引導。利用信息技術來播放其他國家的文化視頻,使學生能夠在視頻學習當中更好的進行理解和學習,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區分語言表達的差異性,從而更好的體會異國的文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 跨文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4-0223-01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多,社會對外語學習者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學習者通過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僅要掌握純正的發音、大量的詞匯、正確的語法規則,而且還要具備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能夠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及思維模式,無障礙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外人員進行交流。傳統的只重語言知識點講解的英語教學已經不能適應這種新時期的要求,跨文化教學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是指對不同文化背景差異的敏感性。較強的跨文化意識是語言學習者有效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前提,有助于幫助學習者理解和運用所學語種的文化內涵,促進對目標語言的理解,協助跨文化交流順利進行。教師首先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識,豐富自身的綜合性跨文化背景知識,提高自身的漢文化和英文化修養,具備很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自身對漢英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楷模,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其次,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語言材料,對教材中涉及英語國家歷史、地理、風土人情、行為規范、傳統習俗等西方文化內容,以生動的實例向學生加以介紹,讓學生體會漢英差異,激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課堂教學還可以采用實際教學法,通過創設交際語境,給學生提供英語交際機會,讓學生變成英語交際活動的參與者,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媒體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ヂ摼W上有很多實用的自主學習材料,教師通過篩選可以給學生推薦合適的英語學習網站,還應該鼓勵學生通過網絡主動了解西方文化,通過即時聊天工具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語言交流,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差異,不斷增強自身的跨文化意識。
二、加強英語與漢語的對比教學
跨文化交際不僅要具備識別目的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語言及非語言行為所表示的文化意義,能夠根據場合選擇恰當的習慣用語,理解文化的多樣性,更要自身具備一定的本民族文化底蘊和背景,并通過語言交流,將自己民族的文化傳遞給對方,達到文化溝通交流的最終目的。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西方文化的傳授,更要幫助和督促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并通過對比教學,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認識。這就需要讓學生明確語言與思維的相關性,了解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在教學中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表面相似的語言現象進行差異性分析,讓學生體驗英語和漢語文化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心理特征、思維方式等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內容,進行個案分析,或者利用影視片斷對英語國家的世界觀、時間觀等進行專題解析,讓學生體味中西文化差異,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確理解對方語言文化的內涵。這方面可選擇的資源很多,如《Family Album,U.S.A》采用的是“電視影集”的組織形式,劇中人物發音清晰,體態語言豐富,蘊涵豐富的美國文化因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活化美語教材,很適合跨文化教學。在進行英語文化教育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大對中華文化的關注,了解本土文化特質,加強母語文化學習,并通過對傳統節日等文化因素的對比,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語言所負載的不同文化內涵。
三、加大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考核力度
現在雖然大多數教師充分意識到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實際教學中仍多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語法和語言結構的講解。究其根源,主要是很多學校仍以學生的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來衡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導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只能減少文化教學。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評價中理應對其有相應比重的檢驗手段,以督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預定話題的討論、場景模擬來進行測試,創設各種學習交流機會讓學生去體驗不同語言負載的文化差異,通過組織活動,如戲劇、情景劇、總結匯報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強化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文化差異。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交往的日益頻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水平,是新時期社會賦予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完成這一緊迫任務,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不斷探索適合跨文化教學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不斷實踐、反思和歸納,以切實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林娟娟.跨文化教學策略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關鍵詞:影視文化;大學生價值觀;影響;對策
影視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雙方面的,既包括振奮精神、提振信心、陶冶情操等積極的一面,也包括驕奢逸、貪圖享受、情趣低下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進步力量,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正確引導影視文化的影響刻不容緩。
一、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雙方面的,既包括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包括消極的影響。
(一)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作為接受潮流、接受新事物較快的新興群體,在任何新事物產生初期,大學生自身的判斷能力,都會幫助他們積極地轉向新事物,進行形成對新事物的良好的感受及體驗。影視文化因其趣味性和易于傳播的特點,深深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
影視文化能夠使大學生通過影視信息及觀影體驗等,在未進入社會之前,提前對社會及未來事物有相對淺顯的認知。如一些職場影視劇等,大學生通過這些影視文化作品,能夠間接地了解社會。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大學期間就做好心理準備及知識儲備,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在一些較為前列的影視作品中,如星際探索等,能夠讓大學生在相對封閉的校園中,接受到較為全面的信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知社會,塑造大學生良好的職業導向及人生追求。
影視文化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還包括,通過一些優秀的,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色彩的影視文化作品進行積極影響,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電影《中國合伙人》,通過這樣的優秀影視文化作品,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集體主義觀念,能夠讓大學生在學校期間,珍惜同學之間的情感,努力維護好班級內的良好的人際氛圍,以積極的心態和面貌投入社會。
(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影視文化的負面性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不注重引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很容易走向偏激,走向低俗。影視文化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大學生個人享受主義的泛濫。個別影視作品刻意夸大人們對于物質的依賴和需求,扭曲和誤導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造成大學生享受主義、物質主義的泛濫,形成大學生金錢至上的錯誤的價值觀。個別影視作品中,拜金主義盛行,這使得大學生在大學生活、未來的職業規劃中,將物質追求作為首要的選擇,一切向錢看,一切以掙錢為目的。其次,很多大學生在職業選擇方面根本不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只考慮工資待遇的高低。似乎只要有錢就是好工作。這造成了八成以上的畢業生放棄本專業。最后,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還體現在通過一些影視文化作品,大學生的正常的生活習慣及交往習性等都像影視作品看齊,一些畸形戀、忘年戀等在大學校園里泛濫,也容易影響大學生正常的戀愛觀。
二、提升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積極作用的對策
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在實踐中,應該著力發揮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有效規避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一)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幫他們塑造科學的理想
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從自身做起,學會辨別影視文化中的消極一面,有效避免消極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通過儀式教育、革命史教育、創新創業典型、參加先進講座等,加強對大學生的科學教育,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人生理想等,引導大學生采用科學的方式來有效甄別影視文化作品中的消極因素,杜絕這些消極文化對大學生的侵蝕。
(二)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生活相對寬松,大時間充裕,但如果大學生將空余的時間完全沉浸在網絡、影視中,長此以往,大學生會沉浸在虛幻的空間里,原地打轉,沉迷不能自拔。,容易產生厭世情緒。因此首先應該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多鼓勵參加集體活動,走出校門參加志愿者工作,參與一些有積極意義的競賽,積極地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對于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社交能力等,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開展優秀影視作品展播,積極向大學生推介影視作品
積極開展優秀影視作品的展播活動,主動向大學生推介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進而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影視文化氛圍,提升大學生的甄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影視作品鑒賞能力。如大學校園可以開展電影月或電影周,定期組織大學生觀看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引導大學生在選擇影視文化作品的過程中,要有所體會、有所感悟,并積極的通過文字、感悟等形式來進行呈現。
三、總結
影視文化作品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雙重性的,既包括積極的方面,同時也包括消極的方面,為減少影視文化作品中消極因素對大學生價值觀的不良影響,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為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關鍵詞】留學生 跨文化適應 高校教育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的吸引力不斷提升。迷人的中華文化、潛在的發展機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來華留學生的身份特殊,他們對中國有最直觀的認識,他們隨后很可能還會從事與中國相關的工作。在各自的國家里,留學生成了描述中國的高效信息源,其描述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效果甚至可以超過官方宣傳。他們對于各自祖國與中國的關系有著重大影響,對于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促進中國與世界的融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研究對象
國外學者對外國留學生的心理與行為進行了較為充分的研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對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課題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個體層面。
從個體層面上講,每一個來華留學生因為個人生活背景的不同,來華后必然要不斷地調整個體的狀態,適應中國社會,與各種社會角色建立關系,例如學校、在華同胞、社會中的中國人等等。這一系列社會關系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也是本課題要研究的對象。
從群體的層面上講,來華留學生的生活大致受到兩個團體的影響,一個是學校,通過教育在留學生身上留下中國的記號。另一個是在華同胞或同一個民族同一個信仰的團體。他們幫助來華留學生保留了其自身特點。這兩個團體對于來華留學生的適應有著重要影響,也是課題研究的對象。
來華留學生特別是公費來華留學生一般都肩負著國家賦予他們的使命。對于他們在華生活的適應研究,就不能不從國家的層面進行考慮。發達國家的來華留學生相對較為輕松,發展中國家的學生背負的任務可能更艱巨。內部發展較為平穩的國家出來的留學生適應過程可能更加快速順利,國家矛盾重重的留學生可能受國內國際局勢變化影響更大,適應過程變數更多。國家層面的影響也成為留學生適應研究繞不過去的對象。
高校在留學生適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來華留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他們在華生活的適應過程需要學校給予全面支持。學校應安排各種對接活動,使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生活。當前,高校在這方面的安排較為周到,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在留學生適應的過程中,高校更多的是輸出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等,卻忽略了對留學生自身文化的考慮。在華留學生族群具有同樣的文化基因,同時他們對中國文化也有了一定適應。如果以留學生群體為媒介,可以減少留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陌生感,促進留學生的適應過程。更多更好地利用在華留學生族群對于新生活適應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既幫助留學生適應,又適度地保護了留學生自身文化特色,進而促進其與中國社會的和諧共處。
二是在留學生適應過程中,高校往往關注留學生如何適應中國生活,而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互相適應的過程,忽視了自身肩負的使命,即增進國際友好交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高校面對龐大的留學生群體,具備了積累各種外交經驗的條件。來華留學生適應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應是高校代表國家適應國際社會的過程。高??梢愿又匾暩鱾€國家文化與中國文化交互影響的過程,積累相關經驗,為對內管理來華外國人群體、對外處理國際事務提供決策依據。
留學生適應過程中存在的障礙
巨大的文化差異是留學生適應過程中的首要障礙。中國文化與留學生祖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會使留學生在適應過程中遇到巨大的困難與挑戰。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這些挑戰,留學生會產生無能感、挫敗感、焦慮感以及抑郁感,從而產生情緒障礙、人格障礙等心理障礙問題。
來華留學生出國前準備不足也是其適應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尤其以語言準備不足為主。沒有提前進行充分的語言培訓,使得留學生不能與中國人流暢交流,使來華留學生難以應對目的國的日常生活,衍生出大量障礙。出國前對中國風俗習慣的不了解也是重大問題。不了解風俗習慣會在生活中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甚至引起沖突,觸犯法律。
當地居民對留學生的態度會決定其采用何種適應策略,也能影響其適應狀況。如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感到中國學生及當地居民的歧視和疏遠,就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導致來華留學生退縮到自己同胞的圈子,產生心理障礙。來華留學生的社會行為問題部分是由于文化習俗誤解而導致的,而文化習俗上的誤解主要與中國學生及當地居民的文化開放程度以及接納程度有關,如果雙方都站在自己文化的背景上,對對方的文化采取拒絕的態度則容易造成誤解和沖突。
留學生的適應狀況還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影響,例如自我評價方式、性格特點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中所表現出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很多是其自身因素造成的。有些留學生對于留學中國期望過高,來到中國發現現實與理想有落差,感到急躁和焦慮,引發心理問題;有些留學生心理本來就存在問題,對于文化差異較大的新環境根本無從適應,使得本來就存在的心理問題嚴重化。來華留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當留學生遇到巨大的經濟壓力時,如果道德素質低下,會引發各種違規甚至犯罪行為。
高校促進留學生適應的途徑
高校作為來華留學生生活的主要環境,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有著重要影響。高校應保證能夠全面高效地促進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生活。作為服務主體,高校不僅僅要發揮自身優勢,更要整合社會資源,改變以往閉門管理、單一服務的局面,將管理全面化、深入化、專業化。
對于留學生適應的管理應該從源頭抓起,建立生源質量考核標準。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提出不同生源質量要求,例如高級進修生,以專業進修為目標,可以考慮語言要求低一些、專業知識要求高一些。學歷生則要求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對于語言能力的鑒定,學校應該與專業評級單位進行配合,研究制定適宜的等級要求。嚴把入學關,確保生源質量,要求新生具備適當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背景。
留學生來到中國后,高校應將語言學習貫穿其在華生活的始終。高??梢宰孕刑峁┱Z言教學服務,沒有條件的可以引入社會語言教學機構為留學生提供語言服務。漢語教學可以采用集中授課的形式;也可以發動中國學生與留學生結成一對一的小組,互相學習;還可以組織留學生進入社區,深入到中國家庭,直觀地體驗中國人的生活,進行切實的語言實踐??傊?,以不同的形式讓留學生生活在使用漢語的環境下,使他們盡快提高自身的漢語水平,這樣他們才不斷去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意愿與動機,并且全面客觀地去了解中國。
幫助來華留學生熟悉中國的法律法規是留學生適應過程的必要環節。高校開展這項工作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高校應制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規章制度。把握規章制度教育的時間點,入校后迅速對留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在留學生觸犯校規校紀時嚴格按照規定處罰,遵章辦事,加強規范管理。另一方面,要經常聘請公安人員到學校講解中國的法律法規。公安人員對于留學生具有一定威懾作用,由他們來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更為有效。同時他們接觸留學生案件多,對于留學生違法事件更為熟悉,他們的宣講更為專業也更具針對性。學校積極配合公安人員,做好后續教育工作,鞏固教育成果,提高留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律常識。
高校在行政管理之外應更加注重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其更快適應中國的生活。留學生初到中國缺少情感與社會支持,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可以為留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解決跨文化心理問題。如果學校不具備這個實力,可以聯系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對留學生進行心理知識的普及講座,對心理障礙學生進行專門治療。在留學生適應過程的關鍵節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測試,實時掌握留學生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開展專業疏導與救治。
高校應該秉承和而不同的原則,營造兼容并蓄的校園氛圍,為多種文化的交融提供條件。一方面高??梢蚤_展多種文化宣傳、比較研究,地開展對話,互相學習促進,將和諧的意識注入到各國留學生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去。當遇到文化沖突時,要客觀地看待問題,寬容地對待差異。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文體活動增加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鼓勵留學生積極參加中國學生組織的各種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加快多元文化之間的融合,創造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圍。
關鍵詞:問題意識 語文教學 弱化 應對策略 保護 激發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敢于質疑,能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積極思維。不斷強化語文教學“問題意識”的本質意義就是要進一步強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把創新學習作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圍繞某個參考答案進行設計,然后引導學生的思維向這個預設答案聚攏。這種求同式教學經過長時間的積淀,在學生心理上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并不關心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關心的是老師的參考答案;他們更習慣于被動機械地求同,而不是求異。語文那種想象的豐富性、理解的多樣性就在這“求同”思維的扼制下變得僵硬、干癟、無味。學生的求異意識、問題意識也就在這“求同”的大熔爐中熔化,扭曲,泯滅。在大談創新思維的今天,語文的寓科學與人文于一身的豐富而深遠的內涵,使語文教學有更充分的理由肩負起這一特殊使命。語文創造性思維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嘗試已成為迫切課題,而“問題意識”的強化也應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語文教學應如何強化“問題意識”呢?
有人說,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同樣,不能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師也不是好教師。教師的主導角色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重要影響。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需要有創造性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善于發現、敢于質疑的教師,特別是敢于大膽張揚鮮活個性的教師。然而,由于受當今還不盡完善的中學語文教育模式的束縛,許多語文老師認為,自己是籠中鳥,有飛翔的翅膀,卻沒有飛翔的空間,于是就心安理得,一如既往,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地傾倒著統一的流行的但可能是自己也不太贊同的作品的評價和理解。個人的審美體驗、價值取向連同學生的求異創造、問題意識一起銷聲匿跡、扭曲變形。
其實,語文教師完全有空間去張揚自己的個性,許多語文教師也有能力用自己的創造性去喚醒學生塵封已久的“問題意識”。所缺少的只是開拓進取的改革精神。許多教師盡管不缺豐富的思想,但還是不敢突破“大一統”教育思想的認識局囿,采取急功近利的態度,把語文教材當做一臺機器,按照統一的圖紙,或進行拆卸,或進行組裝,沒有個人的感悟,個體態度情感的必要融入也逐漸迷失。當教師缺乏創造性的時候,就可能壓抑甚至侵蝕學生的創造思維;當教師自己都沒有“問題意識”時,又怎能培養出有“問題意識”的學生呢?
造成當前語文教師個性缺失,“問題意識”沉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1)中國文化的求同思想,使得許多人更樂于趨同而非逐異。人的思維歷程有時實際上就是個性被同化或被壓抑的過程。這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2)教育模式還不盡完善,“大一統”的、“單一”的升學考試模式和評價手段或多或少強化了語文教學的功利意識,語文教師更關心的是如何立竿見影地提高學生成績?!皢栴}意識”如果有的話,更多的也只是“應試”問題。(3)“參考答案”成為扼殺教師“問題意識”的緊箍咒。教師已經變得越來越離開“標準答案”。而且,不僅需要各類練習、試卷的“標準答案”,也需要對作品理解評價的“標準答案”。他們不需要也不愿意學生聽完課后還有一大堆問題;他們更習慣于用同一把鑰匙開不同的鎖。不管是迷信權威,還是惰性使然,都足以讓“問題意識”如泥牛入海。(4)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驚人的消息,說某校一教師因羞于回答不了一個學生的問題回家后上吊自殺。這一典型事例盡管還不足以概括當前教師的心態,但它起碼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有些教師還不習慣或還不太愿意讓學生提出許多“標準答案”中找不到的、自己可能回答不了的問題。這無疑也會成為學生“問題意識”產生的一個阻力。
我覺得在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弱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抑止的今天,語文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大膽嘗試課堂教學改革應是當務之急,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設想把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一)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產生“問題意識”的情境。其次要大膽突破“迷信”思想,不“迷信”書、“迷信”名人、“迷信”所謂約定俗成的真理。教學中我常碰到一些學生對魯迅作品的個別語言提出質疑,作為教師,常常因為他是魯迅而不置可否或找出許多理由替他辯解。學習《紅樓夢》時,有些學生對參考書中對賈寶玉的評價不太贊同,認為賈寶玉所有“反抗”的背面都隱藏著他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孽根性,沒有任何理由判定他是反封建的。這種非常可貴的“問題意識”,如果我們不能加以保護,反而潑冷水,那么,有朝一日,你必將成為扼殺學生創造性的罪人。
關鍵詞:中學;化學實驗;安全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2-0228-01
中學校園屬于人群比較密集的場所,像化學、生物等課程中大多數需要在實驗室內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中學化學實驗室中的安全問題是整個教學過程以及校園安全中不可忽略的環節。如何提高和培養教師、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預防化學安全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學實驗室因條件限制、通風效果、存放藥品較多、各種儀器設備的維修等都可能導致事故隱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實驗室建設,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化學老師、實驗指導教師進行安全常識教育,培養他們有對事故進行應急處理的能力。
1 中學化學實驗室中常見安全問題及預防
化學教師不僅要自己熟知常見事故的預防和應急,同時也要知道和教育學生遵守各項操作規定,并熟悉預防和應急常識。
(1)嚴格遵守操作規定,例如,點燃氫氣必須先檢驗純度。如果你違背了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純度的操作規定,在用鋅和鹽酸反應制取氫氣的演示實驗過程中,當鋅粒反應完后,打開反應器的塞又裝上鋅粒,塞上塞就點燃,就會引起儀器爆炸。
(2)正確使用實驗材料。在配制溶液時錯把硫酸當鹽酸使用,造成傷害事故。對于不熟悉或是失落標簽的試劑一定要檢驗確定后再使用,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試驗中嚴格按劑量要求操作。一些實驗雖然劇烈,但試劑量小并無危險,用藥量稍大便會發生危險。如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反應很劇烈,但藥量少時并無危險。在做分組實驗時,讓學生觀察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的現象,放入的藥量一定要適量,不得隨意用藥,否則就會發生意外事故。
(4)藥品混入雜質引發的安全隱患。做甲烷的演示實驗時,有人沒有把空氣排凈就點燃甲烷氣體,產生爆炸事故。此實驗應先做甲烷的性質實驗,再點燃甲烷氣體,以防空氣的混入,保證甲烷的純度,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因此用藥時要認真辨清藥物,不得馬虎從事。
(5)確保實驗室空氣流通的暢通。如制氫氣、乙烯、乙炔、二氧化硫等時,如果實驗室空氣不流通,有毒、易燃氣體逸散到空氣中越積越多,達到一定濃度,會引起師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實驗室應安置通風櫥、換氣扇。
(6)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盡量選擇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傷害事故的化學實驗。
2 化學實驗中緊急事故的應急處理
2.1 割傷
在實驗中學生會用到大量的玻璃儀器,由于疏忽操作會導致割傷,采用消毒棉棍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干凈,小心取出傷口中的殘余玻璃碎屑,用蒸餾水洗凈,然后將紅藥水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劑,或按緊傷口,并做簡單的包扎。若傷口比較嚴重,出血較多時,可在傷口上部扎上止血帶,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2.2 燙傷和燒傷
輕度的燙傷或燒傷,可用藥棉棍浸90-95%的酒精輕涂傷處,也可用3-5%高錳酸鉀溶液擦傷處至皮膚變為棕色,然后涂上燙傷藥膏。較嚴重的燙傷或燒傷,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傷處,立即送醫院治療。
3 化學灼傷
發現化學燒傷后,要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隨后用大量清水沖洗創面15-20分鐘。應于最短時間內進行沖洗,沖洗搶救如同救火,要爭分奪秒,沖洗需要反復而徹底地進行。有條件時邊沖洗邊用pH試紙不斷測定創面的酸堿度,一直沖洗到中性(PH=7)。
(1)干石灰或濃硫酸燒傷,不得先用水沖洗。因它們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熱,會加重傷勢??上扔酶刹?紗布或棉布)擦試干凈后,再用清水沖洗。
(2)如確定是酸堿類化學燒傷,慎用低濃度的弱酸、弱堿進行中和處理。酸性燒傷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氫鈉(即小蘇打)溶液沖洗;堿性燒傷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沖洗,沖洗后涂上油膏,并將傷口扎好。重者送醫院診治。
(3)溴灼燒,應立即用石油醚或苯洗去溴液?;蛳扔盟疀_洗,在用碳酸氫鈉溶液洗,然后再用甘油涂抹,用力按摩,將傷處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氣刺激,可對著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內注視片刻。
(4)氫氟酸燒傷,氫氟酸不但能腐蝕皮膚、組織和器官,還可腐蝕至骨骼。經常是麻痹1-2小時后才感到疼痛。萬一被氫氟酸(包括氟化物,它們能水解成氫氟酸)燒傷,應立即用水沖洗幾分鐘,然后在傷口處敷以新解配制的20%MgO甘油懸浮液。
(5)試劑濺入眼入,任何情況下都要先洗滌,急救后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