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4:14
序論:在您撰寫課程建設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將藝術學科獨立為“藝術學門類”的決議,原屬“文學門類”的藝術學科告別和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并列為一級學科的歷史,成為新的第13個學科門類。設計藝術學作為“藝術學”下的一級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藝術設計專業經常面對的難題是創新性、民族性、與技術性,如何做到這幾點并且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就需要厚積薄發,從生活、各類藝術形式、各類學科中吸取營養,并且不斷實踐。民間美術文化作為鄉土資源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方個性的資源之一,它是由老百姓創作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傳統與純粹的載體。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通過民間美術課程的學習,可以積極地挖掘、研究整合當地民間美術資源,從而更好地傳承、發展、創新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人文修養,最終提高藝術設計水平,找到本土文化的根脈。本文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對開設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藝術設計專業對民間美術的借鑒
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的中國工藝美術可謂是中國延續幾千年的設計活動。在民族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雖然并沒有像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占據統治地位,但廣大的民間美術卻有文人美術所難以企及的豐富性和民族內涵。向傳統學習已經成為中國現代設計思維的一種共識?,F代設計作為一種實用藝術,則是經濟社會的產物,它的出現使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是在工業生產條件下產生的一種滿足功能性、經濟性、科學合理性的造物活動,是以追求商業利潤、滿足人類更高生活要求為最終目的的。而民間美術是一種與原始藝術最為接近的文化形態,它的造物原則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人與自然的和睦共處。
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盡管由于所產生的時代、民族、地域的不同,二者在形式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但也存在著相似的理論根基和共同的生存土壤,存在著互為所用的可能。藝術設計專業可以從民間美術中學習到反樸歸真的造物原則及很多造型方法,例如:象征法、裝飾變形法等這些多元的造型方式都有可以借鑒運用的地方,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語言。
1.取材自然、反樸歸真的造物原則
民間美術來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民間藝術的質樸情懷和意象性的審美觀念,使得民間美術中從生活用品如家具器皿,到娛樂用品如玩具、皮影,從造型到材質都是以夸張、純真、生動、自然、稚拙為其品格表現,充滿清新自由之氣。從淮陽泥泥狗到陜西農民畫都滲透著質樸的生活氣息、與率真的造型。民間美術的美學觀念和造物思想是中國現代設計應該繼承和樹立中國風格的根本。
2.象征手法的運用
象征寓意就是用群眾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事物,根據其性質、形象和特點,賦予其一種道德品質或吉祥的涵義,使之從客觀對象成為某種觀念的替代物,成為老百姓都能理解、認同的符號。用諧音和寓意、象征的方法表達吉祥含義,是民間藝術常見的手法,如金玉滿堂,就繪金魚滿缸,以金魚諧音金玉;形容長壽富貴則用貓、蝶和牡丹,貓和蝶諧音耄耋,即八九十歲的老者,象征長壽;石榴、葡萄象征傳宗接代、多子多孫、人丁興旺;鳳凰、龍、麒麟表示福瑞吉祥;紅色,驅邪又喜慶;花并蒂、鳥成雙,比喻美好的愛情等等。形象生動的象征寓意,令人看起來爽心悅目,聯想起來余味無窮。
3.抽象又具概括性的造型手法
民間藝人將對生活中見到的物體進行歸納、比較、分析,用通俗、抽象的方法處理表達,通過這種抽象的方式,表達人們對世界萬物中某些形態的理解,表達人們心目中的理想與希望。抽象思維在表現自然和社會生活方面,保留和運用了原始思維的認識方法。例如民間剪紙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在方寸間用二維圖形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高度概括出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與祝福。如生活場景中的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養雞等;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花鳥蟲魚、十二生肖等形象。民間裝飾紋樣的抽象性代表了民間藝術審美意蘊中一種獨特的風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還有民間的挑花圖案、扎染圖案、織錦圖案及民間陶器圖案等,紋樣經常采用大量的抽象化造型,如用點、線、面組成的幾何形紋樣,這與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基礎圖形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藝術設計教育的現代化,必然要求知識積累的多樣化,知識積累的多樣化,主要依靠課程結構合理化來體現。具有典型人文學科特征的民間美術課程,充實了學校美術現代化教育的內容。
二、民間美術的文化理念符合現代藝術教育的要求
1.民間藝術的道德觀、審美觀在高校藝術教學中的體現
現存的大部分民間藝術都與傳統道德觀念有關,特別是以孔子“仁愛”思想為主,弘揚“孝悌”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在民間藝術中隨處可見。如現存大量的明清會館建筑裝飾中大量的磚雕、石雕、木雕主題圍繞“忠義”、“守誠”,宣傳誠信的經營理念。大量的木版年畫題材和內容大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它們或提倡精忠報國思想,或勸人行孝、與人為善,或勸人從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騖遠,感情真摯、質樸,具備實用和傳承的特征。對高校藝術教育而言,這種教育是切實可行的。學生通過欣賞和理解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作品,不僅了解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理念,學習了民間藝術大師如何通過各種民間藝術載體用最直觀、質樸的手段表現出來,對中國傳統國學知識進行了普及。民間藝術崇揚真美善,追求生命、生活的意義,對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2.補償了現代教育下人的人倫精神需求失衡
中國的現代設計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電腦的普及和網絡的發展,課堂上教師運用電腦、幻燈機、多媒體等先進的科學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并增加了輔助繪圖等等教學內容。我們經常面對大一的新生入學就向老師咨詢3D軟件的學習,覺得用電腦能畫出效果圖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專業;也經常有大四的學生掌握了嫻熟的電腦技能后卻感嘆創意難尋。經濟信息時代,不可否認,現代化教學設施及手段的運用,豐富了美術教學方法,充實了美術教學內容,大量的現代影視多媒體視聽元素的沖擊,學生是一種感官的體驗,沒有親身體驗與實踐,學生整日面對目無表情的機械設備、模式化的繪圖軟件、單調的數據符號,人倫精神需求失去平衡。民間美術歷來注重人情化表現,具有手工制作的親切感和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回歸感,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捏制造型質樸的泥泥狗,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者選擇喜歡的天然材料來編織手工藝品,遠離電子制品,讓學生體驗人與自然界的親密接觸,在工藝制作中傾注情感容量和個性,感受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崇尚境界,調節并補償了現代化教育引發出的人倫精神需求失衡。
3.民間美術對高校藝術教學特色形成的作用
不同的地域藝術文化特點為形成不同學校的藝術課程特色與風格提供了可能性。在我國恢泓、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間藝術占有重要的位置,56個民族,產生了浩如煙海、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不同高校所在地都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可以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結合課堂教學形成本校特色的藝術教學。高校面臨的是培養具有民族感情、民族氣質的美術家、設計師,而任何一個國家的藝術都不能從別國的藝術中廉價模仿得來,只能從本民族藝術精神的土壤中繁衍成長,那些在我們身邊的出自民間藝人之手的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作品等,雖距今有數千年歷史,但仍熠熠閃光、鮮活生動,是我們研究中國藝術史和學習技法的光輝典范。
三、民間美術在現代藝術教育中的教學
1.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近年來,隨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高校已經擔當起保護當地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一些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已經把民間美術作為專業課程引入教學環節中,根據專業的特色引入不同的民間美術資源,在課堂教學中介紹民間美術的產生、種類、使用的材料、制作的工藝流程等內容,并加入適當實踐學時,在學校親手創作、制作民間美術作品。課堂外結合本土民間美術的資源,建立民間美術的校外實訓基地,安排一周左右參觀實習的時間,讓學生走出校園,到民間收集設計創作素材。每次實習后可以結合專業特點設計相關民族主題設計作品,不僅使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更加清晰,實踐教學的環節也得到了補充,同時邀請優秀的民間藝人講解或者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能夠激發起學生對民間美術創作更大的熱情。在一些選修課中結合不同專業特點安排不同主題的民間藝術賞析課程,重點介紹民間美術的產生淵源、形態類別、審美特點等,使學生近距離的接觸民間美術,培養對民間美術的感情以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比如視傳專業可安排年畫、剪紙、古建筑裝飾等圖形為主的主題作品欣賞;服裝專業可以對扎染藝術、地方民族服飾進行賞析;工業設計專業對民間陶藝、玩具等日用品造型設計進行賞析;環藝專業側重于古建筑民居、園林賞析。
2.注重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中民族設計理念與現代設計的結合
從專業基礎課開始注重民族設計理念的引入,在構成與圖形課程中讓學生用民族圖形為主題進行解構、重組再設計;在專業課中增加對民族風格特點鮮明的現代設計作品進行介紹,使學生學習如何將傳統的、民俗的素材應用到現代設計作品中。如學生設計的賀卡《中國年》,獲得首屆中原郵印杯銅獎。設計來源于一次專業課上的實踐活動,當時要求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慶———“新年”進行再思考,提煉出“賀年”主題,并用新穎的圖形進行表現。賀卡正面學生用了重復的方法,用夜空下一排高懸的紅燈籠表現人們對新年的期盼,賀卡背面將包含美好寓意的“龍”主題春聯高高挑起,通過賀卡橫方向的折疊,巧妙地組合出“2012”四個字和一家人在點燈籠的圖形。通過本人多年教學發現,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如何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將對設計作品的構思與收集、整理、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3.成立學生民間藝術社團
高校藝術類學生一般都來自全國不同的省份或本省不同的縣市,學生文化背景不同,為著同一個專業目標走到一起,可以利用學生熟悉自己家鄉民間資源的優勢,通過學生社團的形式,利用假期收集資料,開學每人將收集到的家鄉民間美術資料以網站或PPT的形式將相關圖片、文字整合與小組其他成員共享。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利用高校優秀的師資
摘 要:課程是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最活躍因素,課程建設決定著學校的教學質量,精品課程建設體現課程建設的水平,并且對其他課程起輻射、帶動作用。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和教學考核評估等多方面的建設,其在推動教師整體素質提升,實現資源共享,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全面推動教學內容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精品課程 高職教育 要點 意義
一、高職精品課程建設要點
(一)提高認識是前提條件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教師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其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了解學科課程發展的最新動態,擔負精品課程建設的具體工作。因此,應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充分調動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和建設,同時各部門領導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二)內容建設是核心
教學內容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系列化的優秀教材與精品課程建設是相呼應的。精品課程的內容必須體現科學性、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要設計合理;同時課件、案例、習題、實訓實習項目、學習指南等教學相關資料要齊全,使之符合課程設計要求,并且滿足網絡課程教學需要。
(三)隊伍建設是關鍵
師資隊伍建設歷來是學校建設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定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的首要指標。一門課程之所以能夠成為精品,是主講這門課程的教師長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結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精品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應緊緊圍繞“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展開, 形成高中級職稱教師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學效果好的教學群體。精品課程負責人應是由具有較高科研水平、較強管理能力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擔任,他應是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又是該課程的主講教師,也是教學研究以及課程資源的學術組織者,對課程或課程群的建設質量和教學水平起重要作用。
(四)教學方法、手段建設是切入點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虛擬社會、虛擬企業、虛擬車間、虛擬項目等仿真教學環境,不僅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更方便了學生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
(五)考核評估是保障
課程質量評估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開展課程評估是做好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評估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鞏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開展對課程的硬件和軟件的評估,可以了解課程建設的進展情況,把好課程建設質量關。通過課程評估和對合格課程的檢查驗收,為制定重點課程和優秀課程建設規劃提供依據。學校、系主管教學工作的部門領導和教研室主任要親自抓好這項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保證。
二、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精品課程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必然促進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學歷層次、業務素質、專業水平、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從而保證優質課程和資源的豐富。而且精品課程建設是以團隊形式出現,以學科為基本單位,由一個人牽頭,帶領團隊齊頭并進,整體提高。不但從根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傳幫帶”模式,而且創造了真正意義上的“以老帶新”培養青年教師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訓練營。隨著精品課程建設的不斷加強,教師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二)有利于全面推動教學內容信息化建設
精品課程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例如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手段的使用來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這一目標的。廣大師生想要從事精品課程建設或使用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就必須提高其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建設也對各級教育機構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課程的一些評判標準也是對參評學校的網絡建設、網絡連通率等間接地起到了強制性改進作用,一旦有問題暴露,馬上推進問題的解決。
(三)有利于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
精品課程建設,一方面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的授課模式,盡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求開放精品課程網站,擴大對外影響,讓更多的人可利用這種資源來學習,使教育資源得到共享。前者是開發利用資源,后者則是校際間的共享,這種共享只有在精品課程建設框架下方可實現。精品課程匯聚了最優質的教學教育資源,各高職院校通過網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這將減小資源浪費。在精品課程建設標準中,與課程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必須要上網,并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一并上網。精品課程建設中,從課程的篩選、申報、評審到公示、公開和使用,都要通過網絡進行,最終必將充分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和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四)有利于推動專業系列課程整體建設
面對高職院校大量擴招,師資緊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等矛盾突出的現狀,高職院校精品課程所提供的優質資源也影響著其他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它的建設還推動著專業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推動著專業系列課程的整體建設,有利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其他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有利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精品課程是相對基礎的,同時又能使多數人從中受益的課程。因此,在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搞好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對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此外,高職課程有示范性和推廣輻射作用,通過宣傳和推廣精品課程,可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從而達到先進地區幫助落后地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期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總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不能一蹴而就,應重在過程和發展,使精品課程建設成為學校常規教學管理的一部分,并充分發揮其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洪一、楊東銘.能力本位與工學結合:精品課程建設的原則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1):55-58.
[2]羅然.精品課程建設十大輻射作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9(1):62-64.
(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吉林長春130052)
摘要: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的使各個中職學校把精品課程建設提到日程上來。經過多年的建設和實踐,我們探索和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教訓。實踐證明,堅持不懈地抓好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對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中職教育;精品課程;精品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4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8-0093-02
在人才培養中,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為了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長春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11-2013年)》文件精神,繼續深化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職學校都在積極實施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是集先進性、互動性、整體性、多樣性和開放性為一身的課程。它是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示范性作用的課程。它的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點是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使教師和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還能推進中職學校信息化進程。精品課程建設不但能推動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還能培養出中職教育特色人才,打造中職教育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全面推進中職教育協調發展等方面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一、精品課程建設能推動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熟練的技能,高素質、綜合性人才?;谶@種認識,中職學校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呼應,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內容的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中心。根據崗位職責和崗位能力確定課程內容,使內容既適當又實用。理論課程內容的選取以能夠支撐后續課程、對崗位丁作必須夠用、能夠支撐技能證書考核應知內容等為原則:實踐技能教學內容的選取以能夠滿足基本技能操作、能夠應用廣泛的技術技能、體現企業真實任務項目、能夠支撐技能考核應會技能等為原則。比如“航空服務英語精品課程”根據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工作流程,選取訂票、問詢、值機、安檢、候機、VIP要客服務、客艙服務、英文廣播詞等內容。打破了傳統模式,以模塊、項目、任務、情境取代了過去的章節,注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降低了學習難度。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上,遵循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為學生設計編排學習性工作任務,安排社會實踐任務,設計合理的實訓、實習課程?!昂娇辗沼⒄Z精品課程”圍繞職業能力,安排“地勤服務、客艙服務、英語廣播詞”等實訓內容,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內容體現了中職課程改革的方向,推動了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二、精品課程建設能為中職教育培養出一大批特色人才
中職學校開發精品課程同樣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深化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根據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頭腦風暴法、情景模擬法、分組討論法、游戲競賽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F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增強直觀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航空服務英語精品課程”中的安檢這一模塊教學中,首先播放一段乘務員為旅客進行安全檢查的視頻,情境導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頭腦風暴:在學習各個情景對話的過程中,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一個學生為安檢員,另一個學生為旅客,營造了真實的工作情境,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安檢員的崗位職責,幫助其了解自身不足,喚醒職業意識,進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精講多練,鼓勵為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從而有效地將教、學、做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為中職學校培養一大批特色人才。
三、精品課程建設能為中職教育打造高水準的師資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睅熧Y隊伍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一個關鍵切人點。精品課程建設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政治素質好,治學嚴謹,教學和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參與和承擔教科研或教學改革項目,成果顯著;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責任感強,有團結協作精神,有敬業、奉獻精神;中青年教師通過下企業實踐、赴高校進修、出國培訓等方式提高學歷層次和積累實踐經驗:對青年教師采取傳、幫、帶的政策,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素質;鼓勵有行業背景的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應達到30%以上,專業類課程“雙師型”教師應達到70%以上:整個教學團隊有合理的“雙師”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及職業資格結構,并取得市級或市級以上成果。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梯隊化建設、雙師化建設、學緣廣泛化建設、專兼職并舉建設,并且通過不斷培訓,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講,精品課程建設就是要為中職教育打造出一支高水準的師資隊伍。
校本課程目標決定著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民族地區校本課程的開發既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又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特點,對國家課程進行補充與完善,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使學生了解和學習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通過校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積極挖掘民族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德育資源,養成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事實證明,只有承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與獨特性,才能真正找到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基礎。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保護和傳承好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更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因此,要教育學生自覺擔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
(三)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校本課程只有著眼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會具有真正的價值與蓬勃的生命力。
二、在課程內容上,凸顯民族性、時代性、地域性
校本課程內容是實現校本課程目標的載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就在于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最大收益。就校本課程的內容而言,要立足于民族地區的實際,最大限度地選取與學生的成長需要、生活經驗、文化背景相契合的知識。只有這種知識才能對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效用,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民族地區校本課程的內容要凸顯民族性、時代性和地域性。
(一)凸顯民族性。民族性表現在每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之中,是民族地區校本課程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甘肅省肅南縣生活著裕固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學校校本課程教材對當地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宗教、風俗、服飾、飲食、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介紹。通過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各少數民族的歷史和現狀。例如,裕固族的祖先過著游牧生活,他們面對殘酷的自然環境,輾轉遷徙,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強健的體魄和勇敢的精神,他們在不斷創造和發展生活技能的同時,也發展了賽馬、摔跤、拉爬牛、頂杠子、拔腰等民族體育運動。裕固族、蒙古族、藏族的文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采用詩歌、故事、神話傳說、史詩等形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和創造才能。學校編寫的校本課程教材搜集優秀的民族文學作品,選編而成“草原篇”、“生活篇”、“歌聲篇”和“傳說篇”。當地少數民族依靠賴以生存的畜牧業,制作了許多實用美觀的生活用品,例如編織的毛口袋、毯子、馬韁繩等,少數民族的服飾藝術、宗教藝術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些都在學校所編的美術教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凸顯時代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植根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民族文化也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變化。校本課程的內容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課程內容可涉及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生態環境或其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民族地區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增強農牧民群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學校校本課程依托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引導學生學習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移民工程、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的政策、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的建設等。校本課程內容促進了農業、科技和教育的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做到“教、學、做”合一,突出了服務“三農”的內容,如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防治病蟲害、培育優良草種和畜種等,使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三)凸顯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和環境,形成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肅南縣地處祁連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寒冷,自然資源豐富,當地群眾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校本課程的內容只有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生產生活緊密結合,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因此,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體現地域特征。學校學生對家鄉比較熟悉,但地理空間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校本課程教材除了通過文字敘述,還盡可能使用一些圖像資料,如地貌類型圖,人口、民族、礦產、農作物、畜牧業分布圖,小城鎮規劃圖,以及標本、畫報、圖片、地圖等,使教學形象直觀。
三、在課程實施上,以參與、合作、探究、體驗的教學方式為主
學校編寫的校本課程教材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由“討論區”、“知識區”、“活動區”和“實驗場”四大板塊組成。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材第一冊《認識我們的家鄉》第一單元“草原明珠———我們的家鄉皇城鎮”的教學中,在講述“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時,讓學生介紹班里一共有多少個民族的同學,在本地居住的有哪些民族,各民族有哪些風俗習慣等。通過啟發誘導、師生互動、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生不但對當地的民族概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且形成了民族團結的思想意識。在裕固族文學作品的學習中,在每篇課文前設置了“課前討論”環節,課后設計了“動動腦、動動手”環節,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整理和閱讀民間文學作品,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讓學生領略語言之美,感悟生活之美,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標。在生態環境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當地豐富的物產,游覽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開展社會調查,提出環境保護的合理化建議,積極參與環?;顒?。在民族藝術教學中,讓學生“唱唱、跳跳、畫畫、剪剪”,感受民族藝術之美,體驗生活的快樂,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注重科技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采用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農牧業知識和技能。學校發揮牧區的優勢,引導學生觀察暖棚養羊與普通圈養羊、大棚蔬菜與普通蔬菜、高山細毛羊與未改良綿羊的不同,激發學生學科技、用科技的興趣。
四、在課程評價上,樹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取向
【關鍵詞】 計算機文化基礎 精品課程 建設 措施
國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受益面;并在全國高職院校正式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我們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按照精品課程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教材、實踐性教學環節等方面的建設,建立課程網站,創建現代的教學和學習環境,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使計算機類課程體系得到全面的建設和長足發展。
1 計算機類課程教學背景及現狀
1.1 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
由于現在大多數初高中學校普遍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部分學生家庭也已有計算機,許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已達到比較高的程度,但也有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計算機基礎較差,這樣造成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差別較大。
1.2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造成教學內容不斷增加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拓寬各模塊深度和廣度,及時補充新的知識,還要注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和培養。而教學的時數在壓縮,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安排各模塊的內容,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講多練,提高效率。
1.3 教學面臨外部形式發展和內部學生需求提高的雙重挑戰
一方面,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入學水平已有了較大提高,原來的教學模式需要改變。另一方面,IT發展越來越快,課程現在講授的內容顯然難以滿足學生將來的要求。
2 全面推進精品課建設的意義
2.1 能夠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
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可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全面推進教師使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創建教學名牌,促進計算機教研組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學歷層次,造就一支擁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學能力、老中青相結合、能夠保持長期穩定性的教師梯隊,造就名師隊伍。
2.2 精品課程建設是實現課程培養目標的保證
這樣的精品課程擁有優秀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將最終有利于實現課程培養目標。
2.3 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辦學質量,提升發展競爭力
精品課程建設是對課程實行宏觀管理、可持續地推進課程整體建設、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進管理觀念更新、實現教學管理創新的主要方面。建設一批輻射性強、影響力大的精品課程,可以營造一種重視教學質量、重視課程建設、以人才培養為己任的良好氛圍;可以推動科學、規范有效的課程建設機制的形成。
3 精品課程建設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3.1 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名課工程
教學隊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有沒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是評定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的重要標準。應積極采取措施,按照課程體系和課程質量要求重視培養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完善教師進修和培養機制,以老帶新,建設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
3.2 推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1)教學內容要先進,應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必須能夠適應新形式發展的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從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技術中提取其核心精華,要保證課程本身的“適應性”、“體現新技術”和“新的應用”。(2)在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3)在教學方法上,摒棄灌輸式,實行啟發式學習。除課堂教學外,還要通過布置課外作業,鼓勵學生參加等級考試、組織信息技能大賽等活動,將課程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目的。(4)大力引進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使用網絡進行精品課程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錄像、課程素材、習題、實驗指導、題庫等要上傳網絡并向社會開放,形成精品課程網頁,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3.3 編寫和制作系列化、立體化優秀教材
應圍繞課程目標,做好主教材和實驗、實訓等教材的配套建設,編寫和制作相關教材、教學參考資料,重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將基礎課程教材、教學參考書、學習指導書、實驗課教材、實踐課教材配套建設,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多媒體軟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庫的配套建設。
3.4 開發網絡教學系統,提供多元化教學資源
網絡輔助教學系統是以網絡學習為主、傳統教學為輔,協助學生主動式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采用網絡輔助教學可以極大的方便教學工作:比如,將講義及有關學習資源放在網上,學生隨時都可以在自由上機時間內登錄課程網站瀏覽并進行課后練習。其次,為學生構筑一個網絡學習環境,既可以個別化學習(通過學習課件自學和復習,結合教材完成上機操作、提問、搜索學習資料)等,也可以協作式學習(與同學相互討論、作業互評等)。同時培養了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獲取知識的能力。
3.5 建立科學、高效、嚴格的課程考試系統
課程考試應采用網上在線考試,在課程網站開通的同時,還要自主開發網上通用考試系統,實現自動組卷、審卷與發卷、答題與交卷、試卷評閱和成績管理與統計分析,且對個人課后練習將提供全面支持。學生通過網上練習系統和考試模擬系統,可以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自我考核和評價,還避免了人工評分時人為因素的影響,確保了評分的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l]吳華洋.大學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及考試改革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11):65—66.
1、 強化精品課程教育的意識
精品課程指的是以當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優秀的教師隊伍為條件、通過優秀的教材、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建設的課程體系[3]。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體之一,其教學理念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對精品課程的意識則決定課程教學的結果和產生的價值。所以教師應當樹立良好的精品課程建設意識,對教學環節進行探索和實踐,設計好課程的教學流程、目標、內容以及方式,通過系統的精品課程建設活動推動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
2、 加強精品課程的改革,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2.1組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素質是醫學影像學精品課程的關鍵,也是改善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我課程小組成立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其中擁有教師8名,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2人,博士1人,碩士1人,教師隊伍的年齡架構分布非常合理,平均在39歲,其中大部分的教師理論教學經驗超過8年,課程小組中的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專業與課程開講。基于當前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建立完善的教師評估系統,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監測和評價;同時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教師的自我學習以及素質的提升。為教師提供大量的學習機會,鼓勵教師參與各種教學研討會和專題講座,并積極發表學術論文等。
2.2加強精品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
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也是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中的核心環節[4]。在教學內容方面,一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二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水平和創新素質的培養,兩方面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醫學影像學會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而發展,在當前社會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醫學影像學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逐漸成為臨床醫療工作的重要支柱。在當前,醫學影像不但能夠顯示出宏觀的生理結構,還能夠指示分子以及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從過去的形態觀測發展到功能的觀測,由之前的診斷進步到治療。在本校,醫學影像學精品課程的內容放在:醫學影像學的總論,各系統影像學檢查方法、正常影像學表現、基本病變影響學表現、疾病診斷。
2.3改善教學方式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方法的總稱,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醫學影像學課程最為注重的就是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礎技能的學習,課程小組基于教學理論,配合各種參觀教學、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5]。首先通過數字化技術豐富資料儲備,建設醫學影像學教學資料庫,使用多媒體設備實施集中講課,輔以實踐操作的演示,有目的的教會學生臨床病變的診斷以及治療新技術相關理論;實踐教學采用見習和實習兩種方式。前者是指在在帶教老師的指引下進行讀片、參觀設備以及學習教師的實際操作技術,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掌握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而后者則是指在實習教師的指導下對影像學實施讀片診斷、實際操作和檢查以及書寫臨床診斷報告書等,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為臨床工作奠定基礎。不論是見習還是實習,都應當重視對學生應用與創新能力的考查,通過讀圖分析的教學環節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判斷的水平。
2.4成立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
基于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評價一定突出體現精品課程的變革與教學研究活動,強調對于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的更新,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應用到的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應該得到體現。突出以學生為核心的理念,強調課程的特殊性。教師要科學安排學生的學習流程,積極討論和探索問題,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較大的發展。制定的學生的評價內容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投入一定的熱情和經歷,著裝和談吐是否得體;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維護教學活動的秩序;對教學內容熟悉,教學流程與教學大綱中的要求一致;授課的語言流暢、條理清晰,能夠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問題和其他方式啟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夠掌握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
2.5與生物醫學工程等相結合
醫學影像學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包含著各個學科的內容,尤其是醫學學科和理工科,完整的醫學影像學擁有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影像技術學以及醫學影像工程四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國在進行醫學影像學教學過程中,沒有對醫學生進行理工科方面知識的培訓,所以培養出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缺陷。當前的臨床醫學教學對于教師與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不但需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以及計算機以及相關醫學影像學設備的使用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敢于創新和批判的學生才能夠勝任醫學影像學的工作,順應學科的發展而進步。
在吉首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于1997年開始招生至今,近20年的建設與執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發展日趨成熟。隨著電子信息新技術和半導體新產品的出現,社會對電子信息工程類人才培養[1,2]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斷地進行專業建設[3-5]和課程建設[6-8],人才的培養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從2012年開始至今吉首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開設了多門新開課。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電子信息工程新開課程建設和實施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突出電子信息工程新開課程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建設的意義
(一)進一步突出專業特色
現階段,因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已成為大部分理科考生的首選專業。在專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突出專業特色,曾對該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等各方面進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修改,添加了一些與該專業相關和相近專業課程,如計算機、通信、電氣、自動控制等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學而不專的現象,專業學習迷茫,不能突出專業特色,不能把握專業重點和核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新開課程建設以專業建設為導向,為了適應技術更新和發展的需要,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增加和設置新的專業課程,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建立合理的專業體系。新開設的專業課程為了特別彰顯本專業特色,并輻射其他學科基礎課及專業方向課,從而帶動其它專業的課程建設以及學科群建設。
(二)有利于強化實踐環節,加強能力培養
對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是學習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創造發明和實踐能力是培養的最終目的。創新是基于工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與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上的能力。因此,大力發展這些技能不僅需要合理的課程設置,開展教學和創造必要的實驗課程,還需要在實踐中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夠自主教育,這是創新意識和培訓團隊合作精神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的途徑。
首先,我們要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項目,它是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們把電子工藝實踐、EDA、ASIC電路、計算機應用設計等一系列實踐性環節加入教學活動之中。其中,在電子工藝實踐中,學生在了解電子設備生產過程的基礎上,進行對安裝和調試電子設備的能力訓練。在EDA和ASIC電路設計中,通過熟練使用計算機,培養學生對電子電路設計與分析的能力。在計算機應用設計中,則對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訓練。以上教學內容是整個大學四年教學環節的主要內容,并輔以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高頻電子電路,微機原理與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等。結合新技術的發展,開設了《射頻技術》及實驗,將所學的專業課程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和通信原理等課程的知識進行綜合及運用。
其次,加強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通過電子電路課程設計,信號與信息技術課程設計,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設計,畢業設計教學內容,完成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其中,電子電路課程設計安排在數字、模擬、高頻電子技術課程之后,本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電子技術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本環節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給定的主題,使用電子CAD工具獨立完成設計。信號設計和信息技術課程則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給定的信號采樣策略和信號采集系統,并使用計算機來完成對信號的分析和處理,這一環節注重對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電子信息系統設計集成是在電子電路設計和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課程設計訓練進行了兩個鏈接后,本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應用全面的電子信息知識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畢業設計是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和測試。在畢業設計階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工作,為了使學生盡快適應單位的工作,畢業設計的主題多是結合單位工作內容并決定,也有一部分是基于教師科研課題的內容,或是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改革的一部分等。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和基本能力,在大三下學期,特開設了《電子設計競賽基礎》這門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素質和提高學生制作電子設計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有利于強化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培養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整個大學教育中,需要體現和落實到每一教學環節上。針對這方面的訓練,我們進一步開放實驗室,并在實驗室課程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鼓勵學生自擬題目,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把電子信息系統的集成設計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設計類似的組織形式運用到電子信息系統綜合設計中來,在給定一個目標系統(或學生自擬一個目標系統),由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完成總體設計到系統實現的整個過程,提交設計原型和設計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系統的整體思想,技術創新和團隊精神的分工與合作,在畢業設計階段側重于信息檢索,國內外發展狀況分析、技術路線、創新的培訓和考試。
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建設的作用
首先,高校教學建設是保證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建設,包括專業和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包括教材、師資隊伍)、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學風建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新開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的基本建設之一。根據多年的新開課程建設實踐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新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建設涉及到相關課程教學及其相關鏈接的方方面面,是許多因素的集合,包括教師、條件、效果等等,這些工作通常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會遇到。因而有效解決這些環節是提高本專業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推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的建設,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進這些鏈接的建設,如能使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加強教材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促進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內容更新、改進課程與教學管理水平的影響,使其標準化和科學化,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電子信息工程的新課程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是不斷發展進步的,甚至是已建成的高質量課程也面臨更新與發展。在教材建設,例如,一部成熟的教材在內容方面,雖然相對穩定,但與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具有知識的滯后性,所以改革舊的內容,補充成熟的技術前沿知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教材建設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教學條件建設,幾年不發展,不變換,將落后于科技的發展。
同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是提高本專業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關鍵。對高校來說,課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等教育質量高低。高校是通過實施教學計劃來實現對學生的教育,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是構成本專業教學計劃的基本單元,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工作中須常抓不懈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相關改革是有其自身規律的,高校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相關改革最終目標是如何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旦違背了這條規律,就相當于違背了高校的根本任務,也就意味著改革失敗。所以,高校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相關的一切改革應順應其自身規律,圍繞教學改革來進行。新開課程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歸宿和落腳點。教學改革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不是單一的,但教學改革的核心不會變,即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的改革,這也是新開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對高校的技術要求較高。課程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本質,因此,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同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能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優化投資渠道。長期以來,高校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建設中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高等教育系統的有限資源和實現高效益教育目標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相關課程建設上的資金投入不足與創新素質課程的矛盾。二是教育經費投入有限,如何使有限的教育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減少浪費,是教育管理必須考慮的問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理論提出后,使得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能與本專業內的相關事情分清主次,在較短的時間內,人們找到了該專業合理的投資渠道,即合理配置人力、財力、物力,優化投資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校對電子信息工程新開課程建設上的投資是一種戰略性的投資, 具有遠見卓識。許多高校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相關課程建設是分期分批進行,尤其在重點課程的高級人才引進、教學設備更新、教材的編寫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再次,對電子信息工程新開課程建設可以創造出該專業高水平的教學成果。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開課程建設內涵清晰、投資明確,使其相比于其它課程來說有更清晰的方向、更嚴格的組織、更多有利的條件、更高的熱情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且容易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