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4:04
序論:在您撰寫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C-0045-02
近年來,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光伏專業教育與人才培養。以光伏為方向的材料本科專業(簡稱光伏材料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系統扎實的光伏材料科學與工程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服務光伏產業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它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其實踐教學體系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其課程體系的實施來培養大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思維,以及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設計科學合理、在實際工作中管用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對提升新開辦的光伏材料專業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同時,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才培養定位、學科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和一定時期教改重點和方向等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關系。光伏材料專業作為本科院校新建立專業,目前受到了各承建院校的高度重視,這些院校通過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來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加強工程實踐,以培養市場需要的合格高級專門人才。但由于各本科院校建設該專業時間較短,均處在摸索階段,因此,研究怎樣建設該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很有必要。
一、建立光伏材料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內容
光伏材料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結構主要由相應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本實驗實訓課程、光伏工程實驗實訓課程以及一定時期集中校內實驗實訓和校外生產實習工程實踐課程三者構成。這些課程體系是圍繞達到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設置,通過在校學生學習具體實驗實訓課程或項目而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光伏材料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是為實現專業設置目標而建立在材料學科、光伏工程學科及生產實踐對技術人才實際要求的基礎上而確立的課程體系。
(一)材料學科的實踐課程內容。材料學科是基礎性和應用性均強的開放性大學科,涉及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體系龐大而繁雜。光伏專業方向決定了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必須在材料學科中取其有用的課程內容而學之,體現材料學科基礎性,使其成為支撐該專業的基石,這些基礎性強的課程在較長時間內應該保持基本穩定,集中力量建設。同時,實踐教學必須與理論教學合理銜接,將基礎材料學科的科技創新和光伏產業發展的最新科技成果融人實踐教學內容中,使實踐教學內容涵蓋“基本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創新實驗”三大類型,并逐步向應用性實踐方向轉變。
設計光伏材料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必須高度重視并體現基本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實驗必須與對應的理論課程相銜接,使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通過基本實驗的訓練,學生牢固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實驗基本技能,并與實際應用結合,做到學以致用?;A實驗是開設綜合實驗和設計創新實驗的基礎,只有加強鞏固學生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才可能向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方向的順利轉變。綜合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是不同實驗課程的大綜合,對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應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獨立完成實驗項目中培養實踐技能。設計實驗是學生根據教師給出了實驗目的、要求和條件來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項目,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實驗課程內容應有利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和才能的發展。
(二)光伏工程學科的實踐課程內容。光伏工程學科是隨著世界光伏產業的興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其知識體系包含光伏產業鏈主原料鏈(金屬硅環節、晶體硅路線環節、薄膜硅路線環節以及光伏電站)、輔料鏈、裝備鏈、光伏服務鏈專業知識。光伏材料專業實踐課程內容應圍繞這些產業鏈涉及的實際應用專業知識而構建,重點體現對工程技術人員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性要求。其實踐課程體系內容也應包括“基本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創新實驗”三大類型,課程內容注重針對生產實際,體現應用性?;緦嶒炚n程內容應包括光伏工程中主流成熟經典內容。綜合實驗課程應模擬生產中某個或幾個環節內容而安排。設計創新實驗課程內容應針對未來幾年光伏產業發展有潛力的技術方向上某個具體細節而設計。光伏工程學科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更加重視綜合實驗內容的構建和設計,多針對生產中的技術工藝問題,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理論中的技術原理以獨立完成為主。
(三)校內外工程實踐課程內容。光伏材料作為一門工程性、實踐性較強的本科專業,工程實踐教學是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其課程內容必須包括科研、工程、社會應用等內容,鼓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項目,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通過參加工程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掌握實際生產情況。
校內工程實踐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光伏材料設計、制備、加工、檢測、工程應用以及生產管理的基本環節,體現出針對性和專一性,訓練學生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素養,培養在其成為某個技術環節的專業人才或專家,為學生將來職業發展增添后勁。校外工程實踐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實際生產中的工藝環節和裝備狀況逐一熟悉,體現出應用性和綜合性,使學生了解生產中的技術細節,發現技術問題,培養學生與實際操作人員、老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使學生身心適應實際職業的要求。
二、光伏材料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方向
關鍵詞: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
1 引言
1997年,為了支持中國高校進行計算機類課程體系建設,促進大型主機技術知識在高校的教學和人才培養,IBM向包括我校在內的四所中國重點高校捐贈了四臺IBM大型主機,用以支持大型主機課程的開設及大型主機技術的研發。雖然大型主機已在全球金融、大型制造、航空等領域占據絕對重要地位長達四十余年,世界上也有約150所高校開設了大型主機的相關課程,但在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卻仍是一片空白。
作為首批參加IBM大型主機合作項目的高校,我校一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方針,不斷探索和研究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
2 大型主機課程的主要特點
大型主機自1964年問世以來,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始終以卓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著稱。然而對于大型主機技術教育而言,穩定性及可靠性的背后正是軟、硬件系統的復雜性。如何將大型主機龐雜的軟、硬件技術梳理清晰,并以此為基礎建設符合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的課程體系,成為大型主機教育開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大型主機主要軟、硬件技術的分析,我們發現大型主機技術課程的主要特點有:
(1) 基礎理論相通
大型主機技術的基礎理論在目前高校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中基本都有講授,如“計算機系統結構”、“操作系統原理”及“計算機組成原理”等。這是因為在計算機的發展歷史中,大型主機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許多基礎理論和技術都是由它奠定并發展而來的。
(2) 應用背景復雜
大型主機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應用規模通常都非常龐大,如全球化的銀行金融系統。如何讓學生理解如此龐大、復雜的應用背景,對于大型主機技術教育而言是一個難點。
(3) 應用技術獨特
雖然大型主機課程在基礎理論方面沒有任何特殊性,但其應用技術卻是非常獨特的,與許多目前“流行”的計算機系統大相徑庭。例如:大型主機常用的操作系統并不是常見的Windows或UNIX,而是專用的Z/OS;相應的文件系統、操作方式等都有別于我們常見的計算機系統,這樣的“陌生感”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4) 實踐要求較高
大型主機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大型主機技術的技能,所以在實踐方面要求較高。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到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金項目:(1)國家級教改項目“大型主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教高司函[2006]239號)。(2)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060037)。
(5) 課程門類眾多
大型主機的軟、硬件環境復雜,相應的技術課程也是門類眾多,學生要具備基本的應用或管理能力,必須同時學習多門課程。理清這些課程與學生培養方向的問題,是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 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3.1 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目標
要做好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建設,首先必須明確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目標??偨Y我校十余年的經驗,我們認為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軟件工程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軟件開發能力、軟件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的經驗,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能從事大型主機軟件開發、適應軟件技術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軟件工程應用型國際化高級復合型IT人才”[1]。
3.2 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
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要結合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所以在制定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時,我校積極與國內及國際的大型主機開發及應用企業合作,例如IBM、花旗軟件、武漢鋼鐵集團、中國銀行及中國農業銀行等。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向及目標方面充分征求這些用人企業的意見,并結合高校現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大型主機人才培養方向,如圖1所示。
大型主機應用開發方向主要培養基于大型主機的應用軟件開發人才,而大型主機系統管理方向則主要培養與大型主機系統相關的管理人才。
3.3 大型主機課程的分類
根據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與方向,可以將大型主機課程分為三類:
(1) 理論基礎課程
主要介紹大型主機相關的軟、硬件理論基礎,如:大型主機系統導論。
(2) 應用基礎課程
主要介紹大型主機的基本操作、使用等,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大型主機應用技能,如:大型主機操作系統基礎。
(3) 專業技術課程
面向大型主機人才培養方向,主要介紹各方向所需的專業技術內容。例如:應用開發方向的“COBOL語言程序設計”及系統管理方向的“作業管理子系統JES2”。
(4) 業務基礎課程
要培養復合型的創新人才,還需要使學生對相關的大型主機應用的業務基礎有所了解,例如面向金融信息化的“金融基礎知識”。
其中,理論基礎與應用基礎課程對人才培養的各方向是相同的,而專業技術及業務基礎課程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培養方向來進行設置。
3.4 大型主機課程體系結構
為了達到大型主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構建課程體系結構時,必須著重考慮以下幾個需要:① 滿足專業知識結構的需要;②達到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③切合行業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④符合大學教學規律;⑤具有可操作性。
根據以上原則,并參考國外先進大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我們提出了主線式、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所謂主線式,就是指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實現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技術及創新能力為主線。而模塊化則是指將不同培養方向的課程系列化,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镜拇笮椭鳈C課程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由于現行的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基本上覆蓋了大型主機方向所需的基礎理論,所以我們并沒有專門增設基礎理論課程,而是將本科生進入大型主機方向課程學習的時間定在了二年級階段。這樣,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后,就可以直接進入大型主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
對于兩個主要培養方向而言,應用基礎課程是相同的,如表1所示?!按笮椭鳈C系統導論”的主要內容是向學生介紹大型主機軟硬件系統的主要概況、應用背景及基本操作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課程前對大型主機系統有一個概況性的了解,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對大型主機系統的整體認識。而“大型主機操作系統基礎”則主要介紹大型主機的操作系統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使學生掌握大型主機操作系統的使用、數據集的管理以及批處理作業的編寫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從專業技術課程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應用開發方向的專業技術課程主要集中在程序開發語言以及應用開發常用系統方面,具體的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
由于大型主機系統管理方向還可劃分為多個子方向,為了便于學生選擇,又將該方向的專業技術課程劃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術課兩類。表3列出了這些課程的具體設置,其中前兩門為專業基礎課,是系統管理方向的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其余課程則可以由學生根據各子方向靈活選擇。
轉貼于
對于大型主機應用開發人員而言,不單單要掌握大型主機應用程序開發的技能,還必須對相關業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據目前大型主機應用多集中在金融行業的特點,我校在大型主機應用開發方向增設了一些與金融業務相關的業務基礎課程,如表4所示。
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鞏固和提高在大型主機系列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兩個培養方向均設置了3個學分48個學時的綜合實踐課程。該課程全部為實踐學時,內容來自于真實應用案例,如小型銀行交易系統、稅務系統等。
主線式、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基本涵蓋了當前大型主機的人才需求和技術需求。其課程體系結構靈活,可根據技術更新及經濟發展需要進行動態調整。從課程設置來看,突出了“重視基礎,加強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的方針。在學時分配上,實踐占總學時的50%以上,并有兩門綜合性實踐課程,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充裕的課時保障。
4 實踐效果及分析
華中科技大學自1997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大型主機專業方向本科生培養,最初只是簡單照搬美國北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課程體系,培養方向也只有大型主機應用開發。1997至2002年的六年時間里,經過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并結合國內大型主機行業需求,我校不斷豐富和完善了相關課程,并于2003年開始正式實施新的課程體系。6年來,共培養大型主機專業方向本科生222人,除被錄取為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的94人外,86人進入IBM、花旗、EDS等世界五百強企業,直接從事大型主機相關開發及管理工作,42人進入中國農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國內金融企業及軟件開發企業。
在確立了大型主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進行相關課程大綱、教材、實驗手冊及多媒體課件的編寫和制作工作,目前已經有4門課程獲批為教育部“IBM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通過企業交流、畢業生跟蹤等途徑,我們對本課程體系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調查分析。從IBM、花旗等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我校大型主機專業方向畢業生具有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上手快以及所掌握的實用技能水平較高等特點。而畢業生也均反映,在校學習的大型主機課程方向明確,設置得當,貼近實際,兼顧了理論性與實用性,為他們的實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 總結
課程體系建設是大型主機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問題。我校根據多年相關教學經驗,研究總結出了一套“主線式、模塊化”的大型主機課程體系。實踐表明,該課程體系結構靈活、方向明確,符合大型主機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相關用人單位的需求。下一步,我們還將從“文理交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豐富大型主機專業培養方向等方面入手,繼續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及實踐,進一步完善我校的大型主機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電子學科是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基礎.物聯網是電子學科與計算機技術、智能學科的緊密結合,是各行各業更深層次應用的必然產物.物聯網工程可以設置為集成多個學科的一個專業,但一定不是一個學科.因此,可能因為定位不清而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要求是:1)掌握必需的傳感器、電子、通信、單片機、高頻微波、RFID、計算機技術等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初步的設計;掌握信息采集、處理和融合、通訊傳輸等基本理論、應用方法以及初步的設計;2)掌握物聯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聯網科技發展動態;3)熟悉各類關于物聯網的標準與協議;4)掌握物聯網工程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綜上所述,物聯網工程專業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注重實踐、注重創新應是該專業的重要研究課題,作為這個專業的重點,從實踐環節來說,應在傳感、通信、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應用上保持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實踐性雖與理論緊密相聯,但為了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必要改變以往的教學體系結構,讓實踐環節獨立設課,自成體系,獨立考試.實踐性教學環節可分為以下4個環節:實踐認識性環節、實踐驗證性環節、實踐綜合性環節及實踐創新性環節.工科本科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實踐型的具有初步設計能力的人才,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計劃,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對于這樣的專業在實踐體系上完全可以立足創新,圖3是為物聯網工程專業設計的案例式實踐體系結構圖.
2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建設
物聯網傳感層、通信傳輸層與應用層等是關鍵技術知識,對這些知識的傳授是建設好物聯網專業實踐體系的基礎.通過實踐感受物聯網的行業應用和感知、處理、通訊、控制各個部分的工作過程;通過對支撐物聯網的各種硬件設備、軟件資源、開發平臺、研究平臺和對物聯網條件下的電子商務應用的使用、開發并進行應用型的實驗、研究、探索,從而支撐該專業創新型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案例教學法從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創造能力的角度入手,彌補了傳統教學法的不足,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1)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重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3)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導演”作用.
2.1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工作全方面的能力包括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對學科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事業的專注力.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實踐能力,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與理論,對科研儀器及設備的使用能力,必要的工程輔助能力,例如:輔、設計性軟件及儀器儀表的使用,論文與申請書的撰寫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2.2能力的培養是漸進式的培養過程遵循一個普遍的規律,即動手實踐—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總結歸納—形成科學觀點.作為新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結構具有多學科性特點:因其多學科的特點,以案例教學方式構建實踐體系是最合適的一種體系結構.將多門課程、多個學科以項目案例式進行教學,課程、學科適當地交叉在一起,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專業能力的培養.例如:完成一個基于嵌入計算機控制甚高頻的設計與實現,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掌握哪些理論與知識,要有哪些能力,要用到哪些儀器與設備,各種需求書如何撰寫等,都可以做一案例教學好好設計,好好實施.首先,將各類實踐,無論是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多知識與多課程綜合實踐、設計性實踐,都以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設計、實施;其二,要夯實基礎,把課程內的認識實驗、驗證性實驗,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實現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分析能力的提高、儀器的正確使用;要加強科研儀器的準確使用以及工程輔助能力的培養;其三,加強研究性基本功的訓練,即素質教育訓練,探討科研現狀描述的訓練,為科研而需要的動手能力訓練以及以科研教學的小科研項目訓練.(本文來自于《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段髂蠋煼洞髮W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2.3在基礎實踐、軟件工程開發和硬件開發上完善專業素質在基礎實踐案例方面,如完成一個低頻放大器的實驗,所涉及的知識有基爾霍定律、疊加原理、諾頓定理;要求掌握的專業測量方法有交流或直流電壓、電流,放大倍數,輸入、輸出電阻,放大器頻率特性、功率等;會使用的儀表及儀器有電壓、電流表、示波器、毫伏表、函數發生器、頻率計等.以軟件工程開發為例,基于物聯網工程軟件開發,通信協議、接口非常重要,軟件需求、軟件開發平臺工具、軟件架構、軟件測試都有諸多的知識與實踐能力需要掌握.由于軟件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其所涉及的技術與管理機制也遠非單個程序員可以獨立完成,畢竟單個程序員很難同時擁有所有軟件開發的知識、技術、素質和背景.因此,團隊的分工協作成為了當今軟件開發的主流.軟件開發團隊不是簡單的人員疊加,而是以架構師為核心,個人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如分析、涉及、測試、管理和支持等角色),以木桶原理作為團隊質量控制總量協作單元.在硬件開發方面也同樣用案例的方式,首先要讓學生學會使用科研儀器儀表,比如要求學生正確使用示波器,可以提出諸如如何利用示波器測量電感的電感量及內阻等命題,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熟練地使用各種儀器儀表;然后還必須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Protel,AUTOCAD等基礎應用軟件和進行焊接技術的訓練,這兩項可同時進行;接下來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具體的科研課題,使他們能熟練掌握器件選擇的方法,PCB板的制作方法,項目的成本核算等,使學生能對整個項目的進程和實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體系的建立,首先要有改革的信念與決心;其二是要有雙師型的教學隊伍;其三要構建并寫好關于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各類實踐教材;最后就是認真貫徹.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
3結論
關鍵詞:ERP人才培養;ERP教學;ERP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ERP人才培養的現狀
進入21世紀,如火如荼的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了企業對于ERP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其中ERP軟件的實施顧問、ERP軟件研發人員、ERP系統的應用和維護人才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人才缺口狀況。針對這種局面,各類院校紛紛將ERP列為管理專業、軟件專業及其他多學科專業的必修課,有些高校還與ERP制造商聯合推出了ERP專業的工程碩士學位。
然而,ERP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ERP課程的教學相比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有很大的不同。ERP雖然最終體現為一種軟件產品,卻涉及到管理工程、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在管理學方面又涉及庫存管理、營銷管理、生產計劃管理、財務管理、設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無論是哪一類的ERP人才,都要求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基本原理、企業運作的業務流程以及ERP軟件的運用。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ERP課程體系是理論講授和ERP軟件實踐結合,輔以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ERP沙盤模擬對抗、基于案例的ERP軟件操作。這樣的教學體系相對于枯燥的理論教學確實能讓學生對ERP的理論和實踐有相當程度的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在開始學習ERP課程之前,學生缺少關于商業的概念、商業功能和企業業務流程的知識鋪墊。對于ERP理論和軟件學習中的重點――企業業務流程和業務功能缺少直觀而深刻的理解。教師在理論教學的時候感到學生學習熱情低,學習效果差。例如,在講解銷售管理時,對于銷售管理中的若干中業務類型,只是從字面上理解,學完就忘,再學習軟件的時候,無法將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再比如,有些學生雖然在學習ERP之前學習過基礎會計課程,但是無法理解真實企業中的資金管理如何同物流管理相集成。
雖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卻缺少針對性,或者說教學目的不明確。目前許多高校在ERP課程中設置了沙盤模擬對抗,但是大部分學校只進行一次對抗,很多學生在幾年的經營過程中剛剛弄清楚規則,就結束了對抗,最終也沒有從對抗中體會企業的各個管理功能是如何合作的。
ERP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部門間和不同業務功能間的合作。由于缺少在企業中的實踐經驗,缺少直觀感受,學生在學習軟件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貫穿各模塊之間企業業務流程,而過分注重對于單一業務模塊操作技能的學習。
在進行ERP軟件實踐學習的時候,缺少一個完整的企業ERP實施案例學習。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進行ERP軟件學習中的案例,都是針對企業不同業務流程的單模塊案例,各個模塊之間缺少業務聯系,學生更不能從中掌握企業在實施ERP軟件過程中的全過程。
2 多課程ERP教學體系的設立
針對目前在ERP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作為多年從事ERP教學的一名高校教師,筆者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對ERP教學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我認為目前各高校對于ERP專業的課程設置雖然比較成熟,但是課程的安排應該按照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來設置?;谶@個思想,建議通過3門課程的方法來達到ERP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式從基礎的商業、功能、管理、業務流程和ERP軟件的基本介紹入手,可以將此設置為第一門課程。緊接著的課程是詳細地分析和實際動手操作ERP模塊和流程的環節,同時有課本的理論背景的支撐:最后的環節是在ERP系統中動手操作,包括一個簡單公司的建立、業務運行、提交標準報告和有限范圍內對軟件進行二次開發的客戶報告(針對開發方向的學生)。見表1。
3 ERP初級課程的設置
ERP初級課程是從對商業概念、功能以及業務流程的學習入手,通過初步了解ERP軟件產品,為學生學習后續ERP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背景基礎。對商業和管理基本背景理解的眾多主題之一就是邁克爾?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可以在教學中用專門的案例練習,用五力分析模型來分析企業的競爭地位。同時在初級課程中,ERP沙盤模擬對抗也引入到課程中的幾周團隊練習里去。學生們被分成若干組,并被分派到一個生產企業的管理層中。他們被要求從市場營銷、財務、生產和戰略發展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企業,并且做出一系列的決策。所有的企業是生產行業中的競爭對手,這個教學環節可以讓學生們理解他們的決策是怎樣在一個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發生作用的。學生們為了完成最大化股東利益的目標,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模擬經營中去,他們很快就會學習到業務功能和資源的平衡。這個模擬得到了非常好的主管反饋,在將來的課程中會繼續包含這個內容。不過需要改變就是要增加練習的次數,以便讓學生們從錯誤中學習并且有機會完全重新開始去做決策。
另一個教學的重點是企業業務功能的概念。ERP系統基于的不是業務功能而是業務流程,但是業務流程依賴于對業務功能的理解。國外學者塞倫將ERP和管理學教學視為“多功能任務”,因此對業務功能的背景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薩默斯和克拉拉總結了在ERP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通過對86個企業的調查發現ERP實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部門間和不同業務功能間的合作。對企業業務功能的學習包括市場營銷、會計、生產和人力資源管理,這些內容幾乎與ERP軟件中的模塊劃分是對應的,對理解ERP系統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ERP課程教學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對商業管理流程的學習,包括對企業中的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學習。如果學生缺少對商業管理流程的理解,就無法充分理解ERP系統,因為ERP系統支持所有最佳商業實踐和商業流程。由于對商業管理流程的教學是涉及到多學科的,在教學方法上,可將不同專業的學生混合編組,比如將學習財務、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鼓勵不同學科和專業之間的學習和交流。這種教學方法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習效果非常好,值得一試。
最后,在學完必要的業務流程、功能和商業概念之后,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專門演示和介紹一種ERP軟件,讓學生理解ERP軟件的強大功能和復雜性。在課后作業中,讓學生用繪圖軟件根據企業的組織級別繪制出ERP軟件的主要功能。這個作業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在之前課程中學習過的商業理論來理解ERP軟件,對于理解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很好的過渡環節。
關鍵詞:教學 科研 實踐 課程體系
以教學促科研、搞好科研為教學,是當今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教學改革涵蓋了學科建設、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教學改革才能達到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的目的,從而實現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作為高等院校的工科教師,應不斷地改革完善自己所教的課程,為社會培養有創新思想合格人才。本文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與實踐,提出了“教學與科研互動”的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了“將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的最新技術相結合,豐富課程內涵”的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理念與思路,優化了教學內容;創建了以“教學、科研、實踐”為主線,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案例仿真演示,提高教學效果;實施了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體系,利用項目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通過教學實踐,解決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繁、多、雜與教學時數偏少的矛盾,將教學目標與企業技術需求緊密結合,實現了以教學促科研、科研為教學的目的,在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中,應用效果顯著。
一、將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的最新技術相結合,豐富課程內涵
教材的選取與教學內容的優化。“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課程是本校電氣工程專業新開課程,這幾門課程與電力系統的工程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電氣工程整體學科框架之下開展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將“電力系統分析”、“發電廠電氣”、“高電壓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課程形成課程鏈,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豐富課程內涵、培育學科生長點、強化電力網絡模型構建、運行狀態分析、安全分析等意識、促進課程之間交叉滲透。
目前,電氣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教材的版本很多,現有的很多中文教材從內容上看差別不大,教學內容仍然是在“以學科為中心,知識為重點”的觀念,偏重于理論和知識的傳授。特別是數值計算在整個教學內容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使學生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復雜計算,忘記了科學計算與工程運用的相互關系,計算的目的是為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于這些課程研究的是實際的電力系統中的相關環節的專業知識,涉及到大量工程中的知識和概念,在教材選取和內容處理上應結合工程實際。通過認真閱讀和研究國內外同名課程的教學情況和教學資源,課程組討論了選用中文、外文教材相結合的原則,“電力系統分析”課程選用外文原版教材。
由于教學改革的需要,“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時數比以往減少,教學內容多、繁、雜,學科專業技術發展快,教材更新慢。要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對所授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知識內涵十分明確,根據專業特征,結合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行業發展最新技術,增加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新型電氣設備的發展趨勢、發展動態、研究熱點等內容,將大規模電網的運行狀態與安全分析為切入點,優化整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刪除過時的知識,使優化后的課程教學內容與知識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先進、實用。充實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主干課程的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豐富電氣工程專業課由理論到實踐的課程體系,把教學內容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創新靈感。
二、以教學、科研、實踐為主線,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是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根本區別。傳統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滿堂灌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引導式、啟發式、互動式的研究型教學理念和方法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有鑒于此,我們對專業課程進行了改革的嘗試,改傳統的學科型教學為應用型教學,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和積極的研究者。以教學、科研、實踐為主線,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科研的支撐,教師擁有敏銳的創新思維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創新型教學的關鍵。堅持創新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現教學科研互動。在創新教學中挖掘科研思想,深入鉆研教學內容每一個知識點的內涵,面向生產實際和專業前沿發現問題,尋找課題,以挖掘創新潛能和發現所要解決的問題;將科研搞好,也可進一步促進教學工作,把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及科研論文中的主要論點引入課堂教學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中,以此啟發學生獨立意識與專業思維,形成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學生的應變素質、創新能力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
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案例仿真演示,提高教學效果
響應教育部關于積極推廣使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的要求,主要包括:(1)采用多媒體教學,中、英文相結合電子教案;(2)教學要求和電子教案在網上公布(3)利用教師郵箱等答疑和討論;(4)利用電子郵件遞交和批改作業,(5)仿真教學。授課主要利用中文講解,加必要的英文術語,便于學生課后閱讀和領會教材內容。
為了讓學生學習并理解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采用電力系統分析和可視化平臺(Power World Simulator)進行系統仿真分析,將電力網絡的潮流計算、短路計算、無功補償等運行結果可視化顯示在屏幕上,非常直觀,使學生對系統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關鍵概念,讓學生立刻看到課堂中學到的概念如何應用在實際工程,并加深理解,激發了學生對電力系統領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堅持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根據專業建設的需要,結合學科發展前沿,將實驗室建設成集實驗、實習、新產品開發與設計及科學研究于一體的多功能實踐教學平臺,實現了工程素質訓練、科學研究試驗與專業技術進步的有機結合。電力網絡仿真軟件(Power WorldSimulator)在北美地區等調度中心成功應用,并已在國內南方電網各大電力調度中心使用。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利用課內、課外時間,采用電力網絡仿真軟件進行仿真實驗,自己動手構建電力網絡,將所學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驗當中,在實驗過程中,結合部分電力網絡的實際數據進行系統穩態運行及故障狀態分析,使實驗過程更接近于實際的電網環境,真實再現實際電網運行的動態過程,提出系統故障的解決方法,增強學生對于電力網絡安全的意識,縮短學校教育與電力行業要求的差距,使畢業生能盡快地勝任工作。提高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對電力系統的學習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結合電力行業特征,采用校企互動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到大型火力、水力發電廠、風力發電場、變電站等地參觀實習,了解發電廠及變電站實際生產及運行情況,了解企業技術需求。針對企業需求,結合仿真軟件組織學生共同進行模塊開發,借助傳統學科積累,把教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科學研究接軌,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項目教學法,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項目是指以制作或設計一種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軟、硬件)為目的的任務,面對企業技術需求,將教學內容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加深對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新知識,靈活運用新學到的知識、技能來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將本課程所學的知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演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必要的參考資料,向教師和專家進行請教等多種途徑獲得項目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現項目的具體方法,為項目的討論做好準備。對于分組進行的項目,還要集體分工準備,互相交流,以調動全體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獨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寫出項目的實施方案。項目實施主要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相互間的協作為主,在此階段教師隨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督促學生及時完成項目實施計劃的各個環節,以保證學生能夠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計劃完成項目任務。項目評定是對整個項目教學實施情況的驗收,也是對學生在該項目執行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做出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為項目的完善設計提供依據。通過幾年的教學嘗試,每年有20多名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課程設計及畢業論文;同時,教師和學生深入企業,發現問題,找到了科研工作的切入點,師生共同研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和關鍵技術問題,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企業進入試用階段,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形成教學、科研與實踐的良性循環。五、結語
本文構建了以教學與科研互動模式的教學實踐體系,提出了將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的最新技術相結合,豐富了課程內涵,教學中發現課程教學內容新體系實施效果好,并且壓縮了課堂教學課時數;以教學、科研、實踐為主線,更新了教學觀念,改變了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案例仿真演示,提高了教學效果;實施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實踐體系,依托校企合作,實施項目教學,鍛煉了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和協作精神,縮短了理論與實際工作的差距,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學習積極性。同時,老師和學生共同為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企業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場地,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和工作適應性得以增強,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采用教學與科研互動模式的課程體系建設,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的途徑。同時,通過教學,提升了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在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中,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喜雙,姚健.先進制造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0,(8):62-64.
[2]羅慶躍,劉湘濤,黃大足,王躍球,劉家芳.教學與科研互動培養創新型人才.2006.
[3]孫淑琴,嵇艷鞠,王應吉.基于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的思考與嘗試[J].電氣工程學科成立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2008.
[4]李輝.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教材建設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52-53.
[5]浩歌.加快高教改革迎來未來發展主動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1.
[6]王蓓.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實現四個根本性轉變[J].教育探索,2010,(8):66-67.
[7]周光禮,朱家德.重建教學:我國“研究性學習”三十年述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8]李夏,聞娜,劉成偉.項目教學法在《電氣CAD》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教育,2010,(05):189-189.
[9]喬和.關于《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學教育論壇,2006,(2):108.
[10]李芳,胡斌,李紅艷,任紅,陳新軍.《電力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研究[J].文教資料,2006,(5):190-191.
[11]董武紹.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模式[J].教學天地,2001,(9):20-22.
[12]陳鐵柱,黃志勇,馬強.實施整體創新構建現代化教學新型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2010,(4):141-145.
[13]張秀芹.素質教育下教師角色的轉變[J].遼寧教育,2004.
[14]張永健.電力系統仿真在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1997,(13)2:60-63.
[15]李保剛,趙小俠,王玉琴.基于Matlab的電力系統分析與仿真[J].安陽大學學報,2004,(3):34-37.
[16]朱軍.基于Matlab的同步發電機動態過程仿真[J].船電技術,2002,(1):26-28.
關鍵詞:應用型;實踐課程體系;機械制造
基礎北部灣作為中國大陸對接東盟海上橋頭,國家“一帶一路”重要城市集群,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與日俱增。欽州學院是廣西沿海地區唯一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基地院校、廣西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在這樣的浪潮里,學校圍繞“轉型發展”與“創建大學”的中心任務,把欽州學院建成服務地區發展的應用型大學。學校辦學的思路和中心任務對課程體系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1]。機械制造基礎作為機械類和近機類學科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培養體系的地位不言而喻。機械制造基礎是一門把材料變成零部件乃至機械部件的一門學科,本身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就很高,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制造的加工方法、加工路線、影響質量的因素,同時要有一定的實操能力。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是培養學生既能滿足對零部件加工所需求的理論知識,又能制定符合工廠現有條件的工藝路線,以及對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質量進行分析,改進加工方法的能力,而且又懂得實際加工,同時對某些加工具有創新改造能力和創新性思維[2-5]。
1啟蒙實踐教學
大多數剛踏入大學沒有太長時間的機械類學生來說,雖然機械無處不在,但是什么是機械、機械如何制造、機械如何操作、如何進行售后服務基本上一無所知。在課程進行之前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是那么的必要。參觀欽州港及港務集團,學習港口機械的日常運行和維護,了解機械的作用,對機械有基本的認識。參觀保稅港區,了解機械設備和汽車的銷售,通過客戶需求對產品功能和外觀設計,具有機械美學設計。參觀中馬產業園,實地了解零部件加工的各個工序,以及不同產業對機械的功能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對機械制造、銷售、運行、維護有整體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機械制造的美學和創造性制造的能力。在課程中間,利用多媒體教學和互聯網構造虛擬教學實例,對于各種加工方法給學生以視覺印象,對于加工工藝流程,選取典型零部件,給學生把整個加工流程和用到工具和加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演示給學生,使得學生對零部件制造的整個流程有整體印象。
2驗證實踐教學
在學完各種加工方法理論時,會安排學習進行為期四周的金工實習,讓學生實際去體驗各種加工方法,同時具有豐富加工經驗的師傅也會把各種加工方法的整體流程和制造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會跟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習制造基礎驗證性過程的同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創新性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在學生課余時間,鼓勵學生加入學院現有協會,如機械創新協會、汽車協會和機器人協會,各個協會每年都會多次的交流比賽,讓一部分學生跟著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在圍繞比賽主題的制造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考慮滿足大賽組委會的要求,還要進行創新,拿到名次。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進行創新性設計,同時要在現有制造能力的前提下,按時加工出相應的零部件。使得學生把機械制造基礎的理論知識細化的零部件的整個流程中。
3總結實踐教學
在結束課程學習以后,學生還要進行總結性實踐學習,使得全部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的培養方案上明確規定學生有一周的機械創新設計與實踐,創新性設計實踐緊扣當年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主題,以小組模式,每個教師帶一兩個組的教師指導方式,進行創新性設計。學生在此過程中,利用虛擬軟件進行仿真制造的整個流程,加深學生對制造流程的深化。在整個流程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制造過程,最后進行課程答辯。整個流程中,學生對制造以及制造注意事項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細節的理解。對于較好的作品,利用協會現有條件,把其加工出來,進而組隊,走出去跟其他高校進行交流,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學習完制造基礎課程體系,同時經過各個協會的歷練,少部分學生會進一步的通過各個協會不同等級的比賽,對機械制造的實踐有更加深入的訓練,同時對創新性能力進一步的培養,滿足應用型大學對人才的培養要求。
4結論
在服務地區經濟的大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實踐課程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構建機械制造基礎實踐教學“三部曲”,不僅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袁雪鵬 單位:1.欽州學院 2.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潘宇晨,吳彤峰,劉淵.北部灣地區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欽州學院機械類專業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4(2):43-45.
[2]丁淑輝,李學藝.“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驗體系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126-127.
[3]李峰,吳波,曹建樹,等.基于真實工程環境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323-325,370.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體系建設
近十幾年以來,我國高職教育迅猛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與普通高等教育各占半壁江山的規模發展目標,培養了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近十幾年的改革與發展中也出現了過分強調技能培養,忽略能力本位的現象,很多人認為高職教育就等于技能教育,這嚴重扭曲了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特別是作為主要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高職語文課程面臨著處在專業課的夾縫中生存的困境,課程開設逐漸趨于邊緣化態勢。因此,我們必須對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對高職語文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建設,認真思考高職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職業素質培養中有何功能,肩負著培養學生什么實踐能力,如何更好地為專業學習提供服務,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何構建高職語文課程內容系統模塊,如何創新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模式,如何對高職語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教材、實訓室等方面進行系統建設等系列問題,這些對于從事高職語文教學的工作者而言,都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一、學生總體水平低、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教學模式與工學結合模式不協調、各級行政部門不重視、教師缺少職教觀念等是當前高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總體較低,但個體差異性較大,給高職語文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二是各級行政部門對高職語文課程不重視,隨意刪減課時,導致開設課時量嚴重不足,限制了人文素質隱的發揮,難以確保高職教育中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是教學內容少,很多與高中教學內容重復,沒有考慮到各專業的行業特色,職教特色不明顯,存在著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嚴重脫節的現象。
四是教師教學觀念守舊,教學模式缺乏創新,與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協調,語文教師的職教能力不能適應教學需要,導致語文課程沒有達到應用的教學效果。
二、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實現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是高職語文課程的改革目標
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服從高職教育的總目標,要符合高職學院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與相應專業培養目標相一致。高職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總體目標中的定位與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素質功能。通過語文學習,運用人文性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人格的完善,陶冶情操。二是應用功能。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專業服務,為學習專業及后續課程做好準備。三是發展功能。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善于論證、善于總結、善于決策,有一定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根據高職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定位與作用,其課程教學目標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開設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
三、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方向,以職業崗位需求為起點,根據專業人才成長由初始崗位、成熟崗位、發展崗位的基本規律構建課程體系,是高職語文課教學內容選定的思路
高職語文課程內容要緊貼專業人才成長過程來進行系統構建。即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方向,以職業崗位需求為起點,根據專業人才成長由初始崗位、成熟崗位、發展崗位的基本規律,構建高職語文課程內容體系的新模塊。這一模塊由基礎模塊A、專業模塊B和拓展模塊C組成。基礎模塊A對應初始崗位,即教學內容針對所有專業的學生,主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基本寫作能力等通用能力,為學生剛勝任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專業模塊B對應成熟崗位,即教學內容針對各專業不同崗位而設置不同的子模塊。拓展模塊C對應發展崗位,即教學內容根據專業要求和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而設置的,可以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四、互動式教學模式、延伸式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模式是適宜于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較好模式
高職教育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模式要體現“教學做”合一、理實合一、手腦并用等特點。根據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系統模塊,構建了三種基本教學模式,即互動式教學模式、延伸式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模式?;邮浇虒W模式,即挑選一些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章節,先讓學生自學,上課時安排學生主講,然后大家一塊兒討論,教師最后做總結評論。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讓學生進行了綜合實訓,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學模式,即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依據不同專業的屬性與學習需求,找準與專業知識學習的關系以及與職業能力培養溝通的教學突破點,從語文出發,激發其專業技能的提升,來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的交融。項目式教學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項目趨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教學。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應用能力訓練時,可設定這樣的項目:模擬求職招聘現場,可將學生分成幾組,扮演求職者、考官等角色,完成個人簡歷、求職演講、現場答辯等環節,通過實際的項目演練,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才,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引導學生提前適應社會、超越自我。
五、口語訓練錄音室、寫作工作室、課外語文活動系統是語文仿真實驗實訓操作的重要平臺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語文課程教學除了課堂講授外,還應建設仿真實驗實訓操作開發平臺。如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建立“口語訓練錄音室”。為了訓練學生書面寫作能力,可建立仿真“寫作工作室”。學生自己扮演寫作工作室的工作人員角色,學校可以把行政辦公的一些文秘工作讓學生來承辦,如部分會議的組織與籌辦、藝術節的召開、各種競賽設計活動等,學生在“寫作工作室”完成整個過程的一些文字材料。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構建全方位的課外語文活動系統。如知識墻報、演講比賽、寫作比賽、辯論會、文學知識大賽、詩歌朗誦、書法等比賽、專題講座、社會調查、校園征文、本土文化采風、語文小組等活動。這些系列活動能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
六、校園網絡資源和精品課程開發是實現高職語文課程開放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標準、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紙質教案、電子教案、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等。課外教學資源包括課外實訓大綱、課外實訓指導、學習指南、學習手冊、項目習題、網絡課程、教學視頻、測試題庫等等。高職語文課程應構建多功能立體化教學資源體系,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教材編寫與遴選時,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諸要素,充分考慮專業教學的需要,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需要。然后以教材為基礎,編制教學錄像、實訓指導、學習指南、項目習題,供學生使用,并編寫比較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紙質教案、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供教師使用。還可利用校園網絡資源,構建課程網絡教學應用平臺,教師把課程基本內容模塊及結構模式等掛貼在網絡平臺上供學生自主學習。
高職語文課程體系建設,既要注重語文的理論性,更要重視應用性,做到精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強化實踐教學,注重能力和素質培養,使高職語文更好地為專業學習提供服務,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高職語文課程的系統化建設還不完善,許多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深化。
參考文獻:
[1] 王燕.對高職語文課程轉型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
[2] 高雅杰,郝春生.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7,(8).
[3] 呂秋薇.淺析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J].商業經濟,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