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3:19
序論:在您撰寫醫療行業調研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醫療衛生現狀 烏公共衛生發展滯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年烏干達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9.3%,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23美元。平均每萬人擁有藥師1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5張,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準。20xx年全國能夠飲用經過凈化處理的用水的人口比例為74.8%,其中,城市為91.3%,農村地區為71.7%。全國能夠使用較為安全的衛生設備的人口比例為35%。60%的家庭擁有經過藥物處理的蚊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xx年烏只有34%的人口有條件使用相對衛生的廁所。
傳染病方面,瘧疾、肺結核、霍亂和艾滋病是烏干達四大致命流行疾病。其中,瘧疾是烏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據統計,52%的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過瘧疾。20xx20xx財年,在15歲以下因病致死的人群當中,瘧疾致死率達到24.9%,而在15歲以上年齡段人群中這一比例則為17.4%。在非洲,烏因瘧疾死亡人數列第三位。2012年,烏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約為6%。烏傳染病風險較高, 2xxx年2月,烏首都附近爆發傷寒疫情,造成2人死亡。
近年來,在各國援助下,烏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一定發展。1990年2xxx年,嬰兒死亡率從千分之107下降到千分之45,人口死亡率從千分之17.2 下降到千分之9.5,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從千分之178下降到千分之69,而人均預期壽命則從47.5歲上升至58.7歲。2xxx2xx年,孕產婦死亡率為十萬分之440,較從前也有明顯下降。
二、醫療機構和醫療體制 截至20xx年6月,烏干達共有5229家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和保健站)其中,國家中心醫院2家,地區中心醫院14家,普通醫院132家,區衛生局112家。醫務從業人員35903人,崗位缺口達到21152個,醫務人員緊缺的現狀阻礙了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烏目前對全國民眾實施公費醫療。由公立醫院為全民提供免費的基礎醫療服務;國內私立診所作為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補充。在公費醫療體系中,患者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僅需負擔部分檢查費用,醫生看診、藥品等均免費。公立醫院的藥品由政府相關部門統一采購或在接受國際社會捐贈后統一分配,烏干達負責藥品采購和分配的部門為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由于藥品和設施缺乏,公立醫院僅提供中低端醫療服務,只能對常見病進行診斷,遠遠無法滿足烏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
藥品生產方面,目前烏干達國內有7家藥品生產企業。其中印度第三大藥廠cipla于20xxx年在坎帕拉投資的藥廠cipla quality chemicals ltd.于2xxx年投產,主要生產抗瘧、抗艾滋、抗生素類藥品。其他藥廠多數因開工不足、投資規模較少或尚未投產等原因,基本沒有形成規模。上述企業生產的藥品僅能滿足烏國內小部分需求,其余均通過進口解決。
三、20xx年醫療領域主要成績 (一)對nakaseke、kiryandongo、entebbe、mitynan等地區的大醫院、26個醫療機構、部分地區醫院進行了翻修和設備補充更新,完成了對尿導管實驗室和癌癥研究所的建設。
(二)艾滋病感染數降低。新的艾滋病感染數從20xx年的137000下降到20xx年的127000。
(三)免疫覆蓋率達到92%。
(四)醫務人員數量增加,20xx年醫藥行業畢業人數達到754人。
(五)在全國設立了77個衛生實驗室。
四、政策 《病人權利和義務法案》。法案為病人就醫時享有的權利和須遵守的義務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對醫護工作者和醫療機構管理人員的行為做出較為嚴格的約束,相比于以往的法規,這部法案更加注重對病人人格尊嚴和包括知情權在內的各項合法權利的保護。該法案已草擬完成,目前正在等待議會審批。
《國家醫療保險法案》。根據這部法案,烏干達著手實施社會醫療保險計劃。法案強制全國的公務人員和企業正式雇員定期繳納醫療保險。法案的推行將有助于推動全國醫療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醫療服務的覆蓋率。該法案目前正處于內閣討論階段。
五、疫情 20xx年8月發生馬爾堡病毒感染病例,造成一人死亡;15年2月坎帕拉周邊地區爆發傷寒疫情,造成上萬人感染。
六、主要項目 全球基金項目。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致力于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是一個政府與民間合作創辦的國際金融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烏干達作為最不發達和傳染病多發國,是該機構的重點支持對象之一。自2xxx年全球基金成立之日起,烏干達已累計從該項基金中申請了8筆無償援助,用于抵制艾滋病等疾病的傳播和加強全國衛生體系建設,總援款達到4.27億美元。同時,烏干達也為全球基金在項目管理等制度安排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一、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取得非醫療服務收入未申報納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征營業稅。在檢查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從事非醫療服務取得的收入,如租賃收入、培訓收入、管理費收入等未按規定申報納稅。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與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立的非獨立法人營利性的“科室”、“病區”、“醫療項目”等,其合作的“科室”、“病區”、“醫療項目”取得的收入未單獨核算,未按照規定繳納地方各稅。如某醫院2011年取得門面租金收入未單獨作其他收入申報繳納地方各稅,賬目處理為“醫療收入”科目,使用內部門診收費收據作附件;個別醫療單位租金以預算外收入形式上繳財政,然后申請返還,企圖達到偷逃稅款的不法目的。
二、醫療機構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出于內部管理的需要,醫療機構實行內部目標考核,考核工資由科室領導負責分配,考核工資資料不保留,職工個人收入差距拉大,醫療機構則降低稅率,按平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造成醫療機構支付職工工資、薪金所得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此外,醫療機構支付外聘專家會診、坐堂費用未按“勞務報酬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而是按稅率低的“工資、薪金所得”代扣代繳,造成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另外,醫療機構按合同、協議支付個人投資設備分成收入未代扣代繳“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一些醫院在擴建過程中,由于上級撥入經費不足,存在向醫院職工及外部單位融資現象,醫院在年終支付利息時,未取得地稅部門發票,導致取得利息方少繳營業稅及附加。對內部職工取得利息未扣足個人所得稅,如某醫院在稅務部門查前告知過程中自查補繳融資利息個人所得稅50余萬元。
三、醫療機構未按規定繳納印花稅。一直以來,醫療機構游離在稅務部門的正常監管之外,導致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納稅意識淡薄,甚至許多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和財務人員都認為醫療機構是國家規定的免稅行業。多數醫療機構在簽訂租賃合同、建筑安裝工程合同、藥品采購合同等合同時未繳納印花稅,有的醫療機構甚至連經營帳簿也未貼花。
四、營利性醫療機構利潤不實、偷逃企業所得稅。根據醫院收費特點及新農合基金補償制度,醫療機構目前普遍采用計算機系統處理收費業務,相關經濟活動信息全部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和反映。由于現在推行新農合基金補償制度,患者需要發票報銷,所以營利性醫療機構收入發票比較規范。但是購進藥品大多以白條、收據、調撥單入賬,同時營利性醫療機構未按“權責發生制”正確核算利潤,而是按“收付實現制”核算利潤,有的隱匿收入,造成利潤嚴重不實,偷逃所得稅。如在查處某民營醫院過程中,2011年會計報表顯示全年收入227497.30元,銷售成本63138.71元,銷售費用817241.84元,利潤總額-1003780.30元。后經查詢該院收費電腦數據,發現該院2011年收入為5791810元,賬外登記收入5564312.70元及支出3901977.4元,實際利潤658555元,少繳企業所得稅198167.65元。
五、醫療機構在辦公區域內建造職工宿舍或商鋪出售未按規定繳納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目前醫院以政府劃撥土地或少量土地出讓金取得土地后,除了建造辦公場所外,大多會建造一部分職工住房或臨街商鋪,醫院以成本價出售,由于現在已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根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關規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間,按照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房改成本價格向職工出售公有住房,職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價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價格或市場價格而取得的差價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除上述情形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單位按低于購置或建造成本價格出售住房給職工,職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價部分,屬于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財稅〔2007〕13號)。商鋪銷售未按規定繳納營業稅。少數醫院在工程結算時未按規定取得建安發票。
產生以上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納稅意識淡漠是造成納稅人偷逃稅的主要因素。長期以來,醫療行業認為自己是免稅單位,少數稅務人員也有同感,平時征管不到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體制中的份額越來越大,一些民營醫院的投資者大多是家族式管理,普遍缺乏納稅意識,往往為了自己的私利,想盡辦法偷逃稅款。民營醫院的財會人員,大部分是聘用的,有時為了保住一份工作,對偷逃稅行為聽之任之,迎合老板做假賬。對于公立醫院,一些財會人員認為代扣個稅一是計算麻煩,二是怕同事責怪,領導批評,所以該扣不扣。對于其他收入,申報稅款怕影響單位福利,因為公立醫院大多是差額撥款,多一份收入意味著多一份福利。所以追求單位績效及個人利益是造成醫院偷逃稅行為的直接原因。
針對以上情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堵塞醫療行業稅收漏洞:一是強化日常稅收征管,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稅法宣傳與納稅輔導。首先,稅務征管部門思想上要提高認識,要重視以上所述稅收漏洞情況,加強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協作,及時了解和掌握醫療機構第一手資料。其次,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稅法宣傳與納稅輔導,提高醫療機構負責人及財務人員的納稅意識,將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宣傳到位,貫徹執行到位。三是加強發票管理。醫療機構提供非醫療服務取得收入,一律要使用地方稅務機關統一監制的專用發票。對未按規定開具、取得發票的行為,嚴格按發票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四是加大稅務稽查力度,重點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對那些有意隱瞞應稅行為或通知申報拒不申報納稅的單位,一經查實,從嚴處罰;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關鍵詞:創業;醫療器械;市場調研
一、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在醫療器械營銷
人才培養中的定位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1500億元,近10年復合增長率為21.3%,遠超發達國家。醫療器械營銷人才占整個醫療器械行業人才需求數的38%,優秀的醫療器械銷售人才被稱為“醫療器械銷售工程師”或“產品技術專家”,其必須具有專業的醫療器械產品知識背景,并以系統的、專業的營銷方法或手段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客戶,滿足客戶特定需求成功獲取訂單。70%以上的醫療器械行業企業認為,市場調研能力是醫療器械營銷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將市場調研技術與醫療器械行業特色緊密結合,是醫療器械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理解并具備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調查意識、市場調查方法、數據處理與資料綜合處理、報告撰寫以及高效報告市場調研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每個市場調研項目,都如同一家獨立的市場調研公司為組織客戶所提供的完整調研服務。由此可見,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的設計是以創業為導向,把每一個項目視作新創立的市場調研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幫助客戶進行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競爭對手和市場銷售策略的調研。既增強了學生的創業意識、服務意識、獨立自主開展項目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又實現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增強企業對教學過程的參與,使課程教學更接近工作實踐。
二、高職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
(一)傳統的高職市場調研課程的教學模式
高職市場調研課程的傳統教學主要沿用本科學院的教學模式,即沿用統計學知識體系的整個框架,側重市場調查資料的分析統計:將側重點放在描述統計,接著介紹抽樣分布,推斷統計(區間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模型、指數與預測等),教材集中于分析功能的理論知識,使高職營銷專業學生學習的難度很大,逐漸失去了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高職市場調研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教學照搬本科院校教材內容,重理論輕應用。目前高職高專市場調查教材市場上,大多沿用本科院校的同類教材,即使高等職業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課教材,也是以統計學知識框架為主導。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時中把與市場調研相關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步驟以及在實踐中的運用等知識傳授給學生。再加上高職學生本身的數學功底比較薄弱,導致學生在填鴨式的教學中似懂非懂了調研的一些基礎理論,如步驟、調研問卷的設計原則等,但是卻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后續的工作中對市場調研并不能很好的開展。2.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程度差,忽略了知識的遷移和實際應用。市場調研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基礎課程,但在實踐中必須為不同行業企業解決具體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由于自身專業所限,忽視了不同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差異性,忽略與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系,不能對不同專業、不同授課對象做到因材施教。他們往往在本科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要么主動降低理論教學的難度,要么改頭換面,引進一些通用案例,增加一些強化性練習題目,謂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但普遍不具備實踐意義。3.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市場調研不像市場營銷有大量的案例,如果教師沒有從事過完整的市場調研實踐工作,就很難在教學中引入豐富的市場調研案例,甚至因為行業特點的不同誤導學生。目前市場調研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屬于被動接受。另外,數據分析與預測等內容更加枯燥,單純依靠教師講授,學生學起來極其費力。關于“你認為市場調查課程對你的專業有用嗎”這一問題有99%的學生認為有用,但只有不到5%的學生選擇“學到了相關知識”,只有不到1%的學生表示“對市場調查與分析課程感興趣”。這些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一方面認識到市場調查課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對其中的統計分析知識畏懼和厭倦。因此可以得出:推動學生圍繞某一項目進行市場調研的實踐比單一理論教學更好,即學生分組開展市場調研。但由于在調研過程中,缺乏監督、輔導和嚴格的細節考核,學生從撰寫調研方案、到具體調查問卷的設計、抽調樣本的選擇等都可能存在著誤差,從而使市場調研項目流域形式,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學習到調研技術。4.教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師資也缺乏調研行業經驗。校企合作對企業缺乏實質利益,往往導致企業參與教學流于形式。相關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缺乏行業實際項目的調研經驗,無法準確把握行業市場動態,為市場調查進行全面的策劃,學生也無法開展與行業企業相關的市場調研實踐項目等。這進一步導致了市場調研課程在教學上是泛泛而談,重理論輕實踐,與行業無法結合,調研技術單一化、技術方法層次不豐富、適用性比較差的困境。
(三)創業導向的高職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的設計
大學生創業不是現有企業崗位的競爭者、填充者,而是通過創辦新的現代企業,為自己、為社會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機會、并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作出貢獻。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的設計以創新創業為導向,創新課程教學目標、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加強校企合作,創立以公司運作模式為主線的教學體系,促進高職學生具有科學的創業意識、對創業項目進行科學調研和決策。1.契合行業特色,創新課程教學目標。醫療器械行業企業對醫療器械市調人員的能力需求有:能掌握系統的統計分析知識、理解并熟悉市場調查的流程、能熟練運用市場調查的調查技巧和方法、能準確地進行市調報告的撰寫以及向客戶進行報告展示講解的能力。其中,前兩點是傳統的市場調研課程人才培養的目標,而后兩點則更強調學生能成功開展市場調研項目和把調研結果用書面語言面對面向客戶展示的能力。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要求學生能全面了解市場調研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場調研的理論與方法,成功開展醫療器械行業項目的調研,培養學生的尋找市場機會,成功開展市場信息調研,并對調研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撰寫調研報告,為企業管理者及畢業創業提供決策建議。2.以公司運作模式為主線實施“教學做”一體化。市場調研必須以真實市場調查作業流程為主線進行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整合,確定市場調研問題、設計市場調研方案、組織實施市場調研、形成調查結果等“四大項目”,然后進一步分解成組建調研團隊、認知市場調研、界定調研主題與內容、設計調查表、選擇調查方式與方法、撰寫與宣講市場調研方案、組織實施市場調研、整理分析調研信息、撰寫與提交市場調研報告等“九個工作任務”,明確每一個項目和任務應達到的知識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等具體目標。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教學采取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課程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分成多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6~7個人,組建項目團隊,每個項目團隊分解為項目管理經理、研發部、訪問部、數據分析部以及客戶溝通部等。每個項目小組根據醫療器械企業客戶的要求,進行市場調研問題分析和確認,設計市場調研方案,組織深度訪談的問題和設計市場調查問卷;市場訪問部具體進行樣本抽調、進行市場調查和調查有效性確認;數據分析部進行數據的錄入、整理和分析,根據調研結果形成市場調研結果的確認;客戶溝通部和項目團隊成員一起形成市場調研報告,并由客戶溝通部向客戶進行調研報告展示。每一部門工作的開展必須經過項目經理的批準和其他小組的審核或知會確認。以市場調研創業公司運作模式為主線開展的醫療器械市場調研課程實踐有效地帶動了學生用課堂所學的市場調研理論和方法,結合行業企業需求,按照市場調研的項目過程,積極主動地進行項目的開展,同時以市場調研公司的運作模式進行項目小組成員的分工,將課堂教學、學生知識學習、課內外的實踐以及行業需求進行了緊密結合,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的貫穿。3.利益共享帶動校企深入合作。無論是行業企業參與課程教學目標設置,參與教材編寫,還是給學生提供畢業實習機會,他們都比較被動,因為企業并沒有得到實質的利益回報。在醫療器械市場調研的課程教學中,可以成立校企緊密合作的市場調研公司,企業提供較少的項目服務費用,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企業委托的市場調研項目,項目小組對企業調研項項目進行分析、尋找要解決的問題、設計調研方案、開展市場調研并將調研報告進行客戶展示,提供客戶最滿意的調研方案,并把相關建議提交給客戶。該課程在教學中曾嘗試為廣州旭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廣州紐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和廣州和茂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做產品推廣、私家看護等市場調研項目,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將市場調研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同時給企業提供了一手的市場資料,實現了校企雙贏的深度合作。
參考文獻
[1]陳學忠.以“349能力鏈”為基礎的高職市場調研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2(6).
[2]李宏宇.市場調研與預測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6(4).
[3]朱杉.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校企合作企業需求情況調研[J].現代經濟信息,2016(12).
[4]谷獻暉.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途徑[J].繼續教研研究,2012(4).
[關鍵詞]醫療美容技術;調研;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R-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5-0590-04
通過調研了解當前我國美容行業發展趨勢及相關政策法規,從而探索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在醫療美容行業中的發展空間,確定專業發展方向;了解當前我國美容行業對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結合畢業生就業狀況,明確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專業定位,修正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了解當前我國美容行業從業人員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及同類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水平,探索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完善課程體系,制定專業建設相關標準,提升畢業生質量與市場競爭力。
1 內容和方法
1.1 調研內容:包括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育現狀與趨勢;醫療美容崗位基本情況、專業人才需求情況及職業崗位的要求;畢業生就業現狀與發展等。
1.2 調研對象
1.2.1 調研范圍:中國境內開展美容服務的公立醫院、民營醫院,涉醫美容機構、大型美容院及化妝品公司,國家衛生行政機構,行業協會、學會及同類院校等。
1.2.2 調研對象:美容行業專家、醫院美容科負責人、醫療美容機構負責人、生活美容機構負責人、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同類院校專業負責人等。
1.3 調研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用人單位、行業企業人員、同類院校及本校往屆畢業生中廣泛開展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綜合應用文獻與網絡信息調研法、問卷調查法、團體焦點訪談法、個人訪談法、對比分析法等調研方法,其中發放問卷共計750份,回收有效問卷672份,回收率89.6%;團體訪談11次,個人訪談30人;重點調研同類院校40所,美容企業352家。
2 調研結果及分析
2.1 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1.1 我國美容行業現狀與趨勢:以《中國美容時尚報》為首的專業權威調查機構協同中國美容美發協會、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及業內同行對中國美容業調查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美容業屬于完全競爭的成長型產業,它的總體規模將在本世紀超越任何產業而成為最大的社會產業。目前,全國美容業就業人員是“第三產業”中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全國城鎮美容機構總數約為154.2萬家,平均每家美容店的就業人員為5.1人。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專門的美容機構已超過100萬家,美容從業人員達600多萬人,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占35.1%,高中或中專學歷者占53.53%,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占11.37%,其中具備醫學背景者只占3.83%,從業人員多為1~3個月短期培訓,未經過系統的專業教育,與行業發展的要求差距很大。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從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員多為臨床醫生轉型,需要醫療美容技師約100萬人,而每年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畢業生不足6000人,就業率高達100%,歷屆畢業生人數僅占全國美容行業從業人員的0.1%。
2.1.2 人才需求情況與職業崗位要求:通過對18個省、2個直轄市的國有綜合醫院、民營醫療美容醫院、民營美容機構及化妝品公司等352家美容機構的調查顯示,77.38%的機構需要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畢業生,人才需求逐年上漲。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醫療美容(醫療美容咨詢師、醫療美容技師)和生活美容(美容顧問、美容美體技師、美容導師/講師)兩大職業領域。2008~2012年的5年間,在醫療美容咨詢崗位從業的應屆醫療美容技術畢業生的就業率逐年提升[1]。調研結果顯示(見表1),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大職業領域的不同職業崗位的要求有所差別,教學內容雖基本相同,教學重點卻各有側重,用人單位在選人、育人、用人上主要根據不同職業崗位的要求進行選取。
2.1.3 我國美容行業相關政策法規:我國美容行業日趨規范,先后頒布多種政策法規,為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依據。2002年4月16日頒布《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試行)》(衛醫發[2002]103號),指出從事美容醫療應用技術的醫務人員可以是美容醫師,也可以是醫療美容技師或專業性美容護理人員。2004年3月1日衛生部組織編寫的《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美容醫學》分冊正式出版,分冊指出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培養的人員是不同于美容醫師和美容護士的第三類人才即醫療美容治療師。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衛生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教高[2004]3號)文件將美容醫學相關的“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正式列入“醫療技術教育系列”的專業目錄[2]。2006年頒布的《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2006版)》衛醫發〔2006〕125號文件,指出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不允許報考臨床執業醫師。2010年頒布《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醫療美容服務監管的通知》,指出醫療美容行業存在著準入標準不高、人員素質偏低、質量管理不嚴等問題, 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嚴格技術操作規范[3]。201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活業”[4],各省市人民政府出臺了相應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上海、重慶、廣東、江西等省市均提出要加快發展美容產業文件,做為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主要就業區域的經濟發達的城市,十二五期間對醫療美容人才的需求將表現為量更大,質更優的特點。
2.2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育現狀
2.2.1 全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點分布情況: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育有近20年的歷史。1993年原大連醫學院、原江西宜春醫學高等??茖W校、原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創辦了第一批大專層次的醫學美容專業[5],到1999年,相繼有天津醫學高等??茖W校、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辦此專業的大專教育,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辦學狀態數據庫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9月,全國有64所高等(職)醫學院校開辦了“醫療美容技術專業”高職高專的學歷教育[6]。
2.2.2 全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就業情況:通過對各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研,本專業畢業生三年后畢業崗位調查統計的就業崗位主要面向綜合性醫院的美容科、民營醫療美容機構、化妝品廠(公司)、美容院等多個崗位,崗位主要包括醫療美容咨詢師、文刺師、激光操作技師、美容美體師、美容顧問、美容導師、美容店長等崗位,見圖1。
3 結論
3.1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發展前景廣闊:中國美容業現在正處于市場發展的較快增長期,這種快速發展態勢表明:該產業屬于朝陽產業。目前,每年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畢業生不足6000人,就業率高達100%,歷屆畢業生人數僅占全國美容行業從業人員的0.6%。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廣闊的就業市場為高職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應適應市場崗位需求,加強專業建設,擴大招生規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2 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大職業領域:目前美容市場的人才需求以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為主,這個結果提示教育者,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大核心技術應該作為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教育重點。專業人才培養應將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條培養路線同時進行,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心理素質,掌握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必備的基礎醫學知識和醫學美學相關知識,掌握醫療美容基本理論和技能,主要在醫療美容機構、生活美容機構及化妝品公司等醫療美容技術崗位,從事醫療美容咨詢師、技師、美容顧問及美容導師/講師、美容美體技師等工作,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醫療美容技術專門人才。
3.3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適應市場崗位的“多樣化”需求:根據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不同職業崗位特點和人才需求現狀,以校企合作雙贏為前提,深化“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雙線并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多方訂單、多類訂單”的人才培養模式,靈活專業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手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多方訂單是指針對不同的職業崗位與不同的企業合作,根據職業崗位的不同分方向實施訂單培養,完全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多類訂單是指針對用人單位的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實施長期、中期、短期等訂單培養模式,在不同的階段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職業崗位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4 專業課程體系要適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經過調研、分析,不同職業崗位的教學模塊有重疊也有區分,在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職業崗位進行教學模塊的選擇和設計,根據“多方訂單、多類訂單”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整合、重組各個模塊,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構建“因崗設課,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課程體系。崗位化、職業化、模塊化改革便于教學內容的整合和重組,對于企業開展不同的職業崗位培訓、開發職業崗位培訓包、開發職業崗位培訓項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建立“專業教學標準”,提升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全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學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各類辦學院校應以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為依據,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7],建立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與職業崗位要求相對接的專業教學標準,是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張秀麗.“醫療美容咨詢師”人才培養方案與標準的建議[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7):2262-2263.
[2]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的通知,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4,(11):74-84.
[3]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醫療美容服務監管的通知, 衛生部辦公廳衛辦醫管發〔2010〕202號.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人民出版社,2011,(3).
[5]吳勇.高職醫學美容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8):972-973.
[6]孟群,中國高等衛生職業教育現狀與發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96-206.
遠低于2008年約25%
美世2009整體薪酬調研發現,受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的平均薪資增長率為7.0%(不包括降薪企業),比2008年整整低近3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加薪幅度最高,其次是消費品行業,汽車和高科技行業的加薪幅度最低。這與本次危機對行業的重創程度密切相關。調研顯示,本次危機中,約有1/3的企業采取了凍薪策略,尤其是高科技行業,將近一半以上參與調研企業進行了凍薪。因此,如果包括凍薪企業,2009年企業平均加薪幅度大約只有5%左右。
從主要一線城市的比較來看,北京的平均薪酬水平略高于上海,而廣州的薪酬水平同北京、上海仍有一定差距。從行業來看,普通員工級別里,制造業、汽車和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薪酬排名前列;專業人員級別里,薪酬位列前三的行業是醫藥及醫療器械、化工及制造業;高管層中,消費品、醫藥及醫療器械和化工的薪酬較高。
中國研發部門高管平均薪酬
高于其他部門
隨著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越來越多的研發機構涌入中國,高級研發人才更是炙手可熱。美世2009整體薪酬調研發現,研發部門高管的平均收入已經高于財務高管、銷售及市場高管,甚至與企業總經理級別持平。而較香港和新加坡,中國企業的高管薪酬依然與之有較大差距。唯有銷售及市場高管和研發高管的平均薪酬與這兩地的同等高管薪酬相接近??梢?目前中國企業對高級營銷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的渴求。
應屆生起薪略有降低,2010年企業
招聘意向依然強烈
調研顯示,2009年銷售及市場相關崗位依然是最熱門及最難招的崗位,尤其對于醫藥及醫療器械行業,對銷售及市場人才的需求極為旺盛。一半以上的參與調研企業表示在未來12個月有招聘計劃,只有5%的企業表示未來12個月可能裁員。從美世另外一份季度報告《2009China Monitor》中也可以看到,從一季度到三季度,企業的招聘意向不斷提升,到三季度有63%的企業表示會有新員工招聘計劃,這也是企業走向復蘇的重要標志。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2009年611萬應屆生中有68%已經落實就業,就業率低于2008年。而今年大學畢業生起薪情況總體較2008年略有降低,但降幅不大,基本回到2007年水平。
優化員工醫療福利計劃的設計和交付,
實現價值最大化
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即使在經濟已經出現復蘇跡象的今天,人力資源部從事薪酬福利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對員工醫療福利計劃進行年度評估的時候,還是采取了審慎的態度。美世結合2009年員工福利調研的結果,就如何從優化員工醫療福利的計劃設計和實施兩個方面著手實現員工福利的價值最大化,進行了探討。
在醫療福利計劃設計方面,美世調研發現重大疾病保險、商務旅行保險、員工援助計劃等福利項目的市場普及度出現增加的趨勢,同時更多的企業為其在中國雇傭的外籍員工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本地化醫療福利。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關注員工健康管理,考慮采取何種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和疾病預防手段,幫助員工減少罹患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幾率。
UPS亞太區醫療保健物流和戰略總監林美勤(Lim Bee Koong)表示: “在接受采訪的亞洲醫療保健企業決策者中,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日益激烈的競爭是他們首要關注的問題。企業想成為市場領導者,需要不斷地創新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而供應鏈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UPS通過物流服務滿足醫療保健公司不斷變化的需求,靈活的供應鏈會給這些公司帶來競爭優勢?!?/p>
2012年UPS第五次開展由TNS執行的《供應鏈之痛》調研,該調研反映了醫療保健供應鏈高層決策者們在醫藥、生物技術、醫藥設備和供應鏈產業方面的觀點。今年是亞洲決策者第二次參加調研并發表他們的重要見解,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和新加坡。調研充分顯示了醫療保健行業對于UPS來說與日俱增的重要性。
亞洲成為醫療保健行業擴張首選地
88%的亞洲決策者非常關注未來三至五年的全球擴張,77%的受訪者表示首要投資策略為加強利用新的分銷渠道,71%的人選擇投資新技術。
亞洲區內計劃中的科技投資顯著增長。66%的受訪者計劃投資網上訂貨系統,59%的接受調查者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投資藥譜電子化/序列化技術。
對于全球的醫療保健管理者而言,中國成為未來三到五年的首要擴張市場。美國,巴西和印度緊隨其后。
作為UPS醫療保健戰略的一部分,UPS注意到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在醫療保健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并把它們作為亞洲主要的醫療保健潛在市場。林美勤表示:“中國和印度是亞洲地區增長最快的醫療保健市場,而數家醫療保健公司的地區總部設在新加坡。2011年,UPS在新加坡開設了亞洲首個醫療保健專用設施。”
行業薪資調研報告范文(一)
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數據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 農業 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 政府 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 糧食 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借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20XX年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20**年 統計 ,()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 勞動 力2966人,約占總人口20.4%。從調研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研,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農業生產、 醫療 費、學費等。由于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占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后,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 經營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于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二是 科技 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農民信息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
行業薪資調研報告范文(二)
根據市總的有關要求,區總工會于近期通過問卷調研、隨機訪談等形式對全區職工工資收入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根據抽樣的方式,共發放調研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270份,涉及餐飲、紡織、電子通訊等8個行業,其中餐飲業60人,占調研人數的22.2%;紡織業10人,占調研人數的3.7%;服務業52人,占調研人數的19.3%;建材行業20人,占調研人數的7.4%;批發零售業46人,占調研人數的17.0%;鐵路電氣化40人,占調研人數的14.8%;電子通訊業8人,占調研人數的6.7%;其他行業24人,占調研人數的8.9%。
一、基本情況
1、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情況。其中,簽訂的92人,占調研人數的68.1%;未簽訂的43,占調研人數的31.9%。
2、工作崗位情況。其中,一線工人88人,占調研人數的65.2%;輔助生產工人8人,占調研人數的5.9%;技術工人16人,占調研人數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調研人數的5.2%;其他崗位16人,占調研人數的11.9%。
3、月工資收入1500元以下的35人,占調研人數的25.9%;1500~2300元的81人,占調研人數的60.0%;2300~3200元的19人,占調研人數的14.1%。
4、在調研中,132人的月工資發放沒有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占調研人數的97.8%。
5、在所調研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資額度,占調研人數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調研人數的3.0%。
6、在調研中有123人對自己目前的工資收入水平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占調研人數的91.1%。不滿意的12人,占調研人數的8.9%。
7、單位為職工繳納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的有38人,占調研人數的28.1%;部分繳納的54人,占調研人數的40.0%;沒有繳納的43人占調研人數的31.9%。
8、關于《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涉及到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的了解度調研種,非常了解的4人,占調研人數的3.0%;知道與知道一點的為44人和79人,分別占調研人數的32.6%和58.5%。
9、認為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對于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勞動報酬權益,提高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與有一些作用的分別為47人、46人,分別占調研人數的34.8%、34.1%。
二、調研結果分析
從調研結果來看。
1、在調研者中,簽訂勞動合同的占68.1%,說明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從比例可以看出,勞動合同簽訂率不是很高,還需我們加大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力度。
2、調研中,月工資發放有97.8%達到了最低工資標準以上,說明我們的監管力度不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
3、繳納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情況,全部繳納的占28.1%,說明社會統籌有關要求還沒有達到全覆蓋,這方面我們還需進一步加強。
4對《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涉及到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的了解度的調研中,非常了解的占3.0%、知道的占32.6%、知道一點的占58.5%。說明我們的宣傳還不到位,法律法規還需要繼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