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3:14
序論:在您撰寫國民經濟學原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民族主義;自由主義;
隨著人類經濟活動拓展到民族國家之外,經濟活動的主體從個人發展到民族國家與跨國的經濟和社會組織,政治與經濟互動關系已經不再是民族國家之內的問題,而是一種國際的政治經濟現象。對這一問題的系統研究構成了國際政治經濟學。
傳統意義的政治經濟學與國際政治經濟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國際政治經濟學是從一般的政治經濟學中發展而來,都是力求探討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和聯系,并吸納一般政治經濟學的眾多理論與研究方法。但國際政治經濟學所關注范圍更大,“盡管不是完全地,(但)主要是集中于國際行為體(國家、全球公司、國際組織、社會運動等等)間的活動”①。國際政治經濟學又不完全拘泥于國際與國內的界限,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國家內部的政治和經濟活動也可能影響到國際間的政治與經濟關系,國際政治經濟活動也對國家內部的政治與經濟產生作用。但國際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行為主體主要是民族國家體系內的國家等國際行為體而不是個人,因此,國際政治經濟學有著不同于傳統意義上政治經濟學的特殊性。
國際政治經濟學融合了經濟學與政治學的眾多內容,但它不是兩者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兩者基礎上的新綜合。國際政治經濟學作為國際經濟學與國際政治學的交叉學科,它主要是研究國際經濟與政治的互動關系,但其中的政治、經濟因素不同于國際政治或經濟中的純國際政治或經濟因素,還包括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因素,甚至是文化的因素。
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學自60年代末出現后,近年來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由于這一學科的交叉性,它的理論來源的多樣化,研究的角度既有宏觀又有微觀,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最新的發展還包括文化因素)相混合,其理論分類較為多樣。但目前最為人們廣泛引用的是吉爾平的分類,即:民族主義(也稱重商主義、現實主義或國家主義)、自由主義(也稱全球主義)和①。作為國際關系理論的一部分,吉爾平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分類應該說是以國際關系理論分類為基礎的,與國際關系理論主流分類相一致②,具有相對的包容性。但其自身由于研究內容不完全等同于以政治為主要特征的國際關系理論,因而這一分類也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一、民族主義理論傳統及其當代代表
1 理論淵源。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民族主義理論是諸流派中最具歷史傳統的理論。從政治經濟學上,它可以追朔到16世紀以來的重商主義思想,在政治思想上,它源于修昔底斯、馬基雅維里等人確立的政治現實主義傳統(這一思想傳統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和已有很好文章論及③,這里不再贅述)。另外,韋伯的國家社會學中的許多思想也是民族主義理論重要來源之一。重商主義傳統 古典重商主義是最早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進行研究的思潮和向當權者提供的政策建議。古典重商主義者如博丹、柯爾培、托馬斯·孟等人的思想本質正如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所歸納的那樣,是使所有經濟活動服從于當權者的國家利益④。古典重商主義者吸收了如馬基雅維里和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認為正式的權威如果不能節制自我利益的追求,其結果將是殘酷的“天然狀態”。因此,必須用公共權威來使個人利益轉化為普遍利益⑤。古典重商主義是順應建立現代世俗國家要求的。因而在歐洲新型民族國家初創的一百年間它得到了普遍采納。但由于它對財富認識上的缺限和在實踐中的矛盾性。到了18世紀,受亞當·斯密等人嚴厲批判;加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霸主,一時重商主義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采。
19世紀初前后,重商主義思想又以一種經過改造的面貌出現。漢密爾頓和李斯特是代表。兩人都主要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論述貿易保護主義的必要性的。漢密爾頓把國家的經濟建設與年輕美利堅的生存和發展聯系在一起,強調經濟活動的布局與國家的生存息息相關。為此國家必須要“擁有一切必需的供應品”①。這種“進口替代”發展戰略思想的雛形不久又影響了李斯特。李斯特不僅從政治還從經濟上較科學地闡述了其重商主義思想。首先他認為自由主義論點是一種靜態和短視的學說,忽視了長期的和動態的比較優勢和經濟利益。其次,李斯特認為自由主義者漠視了國家具有不同于個人這樣的經濟主體的利益特殊性,國家所處的現實環境和它的歷史發展程度決定了國家間的對外經濟政策也不可能也不應該一致②。漢密爾頓和李斯特及其以后重商主義思想在西方學術界(主要是經濟學)并不占主導地位,但在國家的決策者中卻有著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后起的工業國。
經濟學家維納對重商主義這種帶有強烈經濟民族主義色彩的理論總結如下:財富對國家來說是實力的基礎,不論為了防衛還是為了侵略;實力是國家獲取財富并使之成為必要和有價值的手段;財富和實力是國家的兩個根本目標,從長遠看兩者是統一的,但在某些時機為了長遠的經濟繁榮,國家有必要作出某種經濟犧牲③。韋伯的國家社會學對國際政治經濟民族主義理論的影響 韋伯的國家社會學中也體現了一定的政治經濟學思想。盡管韋伯不否認市場的效能和社會階級的力量,但國家在韋伯思考的政治經濟關系中處于中心地位。他認為政治與經濟存在著互動關系,在領土范圍內合法強制手段的壟斷使那些當權者具有對敵對社會力量的明顯優勢;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既能支配市場又能控制社會階級,而現代國家的發展依賴于相對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市場不能脫離國家而存在,國家產生于市場,經濟過程又不能遠離社會與政治的過程,而是兩者相互關聯和相互依賴,兩者的關系是一種復雜的、歷史的具體結合④。韋伯的政治經濟思想與以往的重商主義在兩個方面是相似的,第一,認為民族主義是經濟活動的推動力量,經濟國際化是民族主義情緒的強化與外化;第二,把經濟活動放入到一個社會和政治是某種限制性或決定性因素和環境中來分析的。另外,韋伯的“理性”現代官僚的概念對國家經濟利益的決定對后來的民族主義理論微觀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 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學民族主義理論的特點和代表。
特點 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民族主義理論雖繼承了16世紀以來的重商主義傳統和政治現實主義傳統。但當今民族主義理論的根基是已經演進的并更加系統化的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他們認為國家對權力與財富的執著追求來源于人的政治動物本性(這一觀點最早來自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摩根索在其《國家間政治》中把它作為國際權力斗爭的最終決定因素)或者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哈斯是較早論證了這一點的,后來沃爾茲在《國際政治理論》中將此作為國際政治結構理論基礎)。因此,民族主義論者強調國際關系的動力來自于這種國家的政治動物本能或國際政治的獨特結構,這也自然地反映到國家經濟關系之中。所以,他們認為國際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是政治環境和政治結構決定經濟關系,或更簡單地說是政治決定經濟。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民族主義論者是從以下三個假設來思考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第一,民族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主要行為者和分析對象。主權國家是其行為的最高判斷權威;其他行為者服從于主權國家,它們之間的相互交往的基礎受制于國家權威。同樣,在國際經濟關系中也服從這一法則。第二,民族國家是權力最大化的追求者。權力對國家來說既是目的又是實現其他目的手段。這是國家的政治動物本性或國際政治結構的自決定的。第三,民族國家是理性。以成本 收益法則行事,但這種收益不是絕對收益而是相對收益。因此,由于在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國家之間對權力與財富的追求不是平行的和相等的,民族主義者認為國家間的政治經濟關系是一種互為消長的“零和游戲”,具有相互沖突性①。此外,民族主義論者還認為國際權力分配格局是決定國際經濟關系形式和狀態的因素。由于民族主義論者以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基礎來思考國際經濟,他們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前途大多是持悲觀態度的,強調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現狀維護和管理。
在民族主義理論中有兩種研究角度。一種強調國際關系權力分配格局或國際政治結構是國家對外經濟政策和國際經濟關系的基礎,它與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理論的聯系較為密切,是一種宏觀的研究;其理論核心是所謂的“霸權穩定論”②。這種研究具有濃厚的實證主義和歷史循環論的特點。另一種重視國內的官僚制度、政治體制、政治特征和利益分配關系對國家對外經濟關系的作用,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受一般政治學和行政學中的理論影響,如被稱為“官僚政治學研究方法”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受到兩方面理論的影響,一是韋伯的“理性”現代官僚概念,二是美國組織理論中“非理性”官僚概念③。后一種研究可稱為微觀研究。這兩種研究并不是完全沒有聯系的,只是各有側重,宏觀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國內政治因素作用,微觀研究中也是以國際政治結構為前提的。宏觀理論的主要代表有吉爾平、克拉斯納等,微觀理論的代表有克岑斯坦、艾文斯等。由于微觀理論多從國內政治特點來分析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往往帶有比較政治經濟學成分。
代表作品 在宏觀理論中,吉爾平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國際關系的政治經濟學》堪稱宏觀國際政治經濟學民族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在此書中,吉爾平從政治經濟不平衡發展規則出發,認為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是一種動態的循環過程,國際權力政治的現實決定了國家間在國際政治經濟競爭中總是追求“相對領先”,由于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經濟強國必然要利用發展起來的經濟力量要求獲得政治上相應的權力,而衰微的強國必然利用舊的制度權力竭力阻止新興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上的崛起,維持其原來的政治經濟特權,這種新舊勢力的較量最終可能是戰爭,結果是建立新的權力分配格局和新國際經濟體制,這種現象周而復始推動國際關系的發展④。
在微觀理論中,克岑斯坦的《權力與充裕之間》是較有影響的一本書。書中通過對6個工業化國家國內結構的解釋來試圖彌補宏觀理論過多注重國際和跨國因素而較少觸及國內因素的缺限??酸固拐J為在面對世界經濟的共同挑戰中,民族國家的內部結構是產生不同反映的主要原因,離開這一因素,就不能理解國際相互依存與政治戰略的關系,國際環境和國內結構共同作用決定著國家的經濟對外政策,但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如霸權衰落時,國內的政治結構在決定國家的對外經濟戰略上顯得尤為突出①。
二、自由主義理論淵源與當代代表
1 理論淵源。
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國際政治自由主義理論的經濟解釋。它是從經濟的角度解釋國家間合作可能性和必要性。它的理論主要來源于亞當·斯密開創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凱恩斯的政治經濟思想。古典政治經濟學 自由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鼻祖當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斯密從個人理性出發,認為以絕對成本差異為基礎的國際分工在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擾下將最終導致個人和社會效率的提高、福利的最大化和社會的和諧,從而增進國家的實力和國家間的和平。因此,自由貿易是人類理性的最佳選擇,經濟不應該受政治機器的干預②。在亞當·斯密之后,李嘉圖、穆勒等人發展并改進了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先,李嘉圖以相對成本法則來代替絕對成本法則,這使自由貿易理論更適用于一般的條件,更具普遍性。其次,亞當·斯密的理論在研究方法上是哲學的和整體性的,把政治經濟學放在一個道義的和歷史的背景下,而李嘉圖把理論注意力縮小,但使理論更具說服力,把經濟問題和政治與社會問題更明顯地分開并提出更為精煉的解釋;雖然亞當·斯密的研究主體是個體,但李嘉圖比亞當·斯密更明確地為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建立了方法論個體主義(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的基礎,使之可以應用于各種條件下的個體,如國內經濟中個人、集團和國際經濟中的民族國家經濟,并為后來的經濟學一直所沿用。
盡管古典政治經濟學沒有在其理論中用其自由經濟理論來詳細闡述國際政治經濟的關系,但從其理論的內在涵義中可以看出其國際政治經濟觀:經濟自由主義相信貿易與經濟合作是和平的源泉,因為分工貿易下的國家間經濟關系是一種“雙贏”的游戲,并由此產生了一種國家間相互依存的互惠權利,有助于鞏固國家間的合作關系,從而對國際間的政治和平與穩定起促進作用③。凱恩斯經濟思想的影響 凱恩斯與馬克思一樣,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存在著失衡,并且這種失衡是市場力量所不能解決的,必須依靠政治力量。這不僅在國內政治經濟中有著重要意義,對國際政治經濟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凱恩斯又一次把“純經濟學”帶回了政治經濟學的范疇。凱恩斯認為,優先考慮充分就業在一個開放的經濟條件下,既受國際經濟的影響又影響國際經濟。實現充分就業方法之一是擴大出口,但各國都以擴大出口來解決就業問題就又回到了重商主義的道路。如何解決競爭與國際和平這一矛盾,凱恩斯在反思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中各國在貿易上采取“以鄰為壑”政策所造成的政治經濟惡果后,提出了以國際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凱恩斯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從某種意義上引入了經濟宏觀管理和協調的思想,他認為在無政府的國際結構下,建立類似政府在國內經濟中所起作用的國際制度是在競爭中促進合作有效途徑。這一思想對70年代以來的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特別是相互依存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
2 當代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特點及其代表。
特點 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在思維上與國際關系中的理性主義思想是一致的。一般都承認國際無政府狀態,但他們更重視與這一狀態并存的還有有序的國際交往;強調國際關系中各國的共同利益、共同價值觀和共同規范對國際社會存在所具有的聚合作用和由此帶來的和諧性。因為這是人的內在的理性本質使然,人的這種內在理性本質使人能按照自然的法則,在合理保存和造福自我的同時發揮其固有的群體秉性①。自由主義理論正是從經濟上闡述這一思想的,其核心是比較優勢法則。自由主義理論按照這一法則,認為國家間的經濟交往的加深以及由此產生的相互依存關系在總體上對民族國家的“自治”有著一定的削弱作用;并且國家間經濟相互交往的加深在利益上造成的“一榮俱榮、一毀俱毀”狀態可以促使各國在經濟競爭中尋求政策的協調,良化競爭,而不是回到重商主義的“以鄰為壑”的相互殘殺之中。這種協調可以用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證和促進,如當今世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等。因此,自由主義者在國家與市場的矛盾關系問題上,更多地傾向于市場的力量,認為國際經濟交往與相互依存關系的存在可以改造傳統的權力政治特性或消融國際政治的沖突性,發展國家間的經濟交往是實現世界永久和平的重要途徑。這種經濟決定政治或改造政治的觀點是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最重要的本質。
自由主義理論也是從三個基本假設出發的。第一,個人是政治經濟學分析的主要出發點和行為角色,盡管國家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占重要地位,但社會經濟活動的目的最終要歸結到個人。第二,個人是理性的和功利(而不是權力)最大化的追求者。因為個人這種功利是主觀自我滿足的最高價值水平,是“兩利相較取其重,兩弊相較取其輕”的選擇的絕對利益的增加,而不是民族主義者的相對利益的領先。第三,個體間的這種利益機會成本間的選擇是促進彼此間合作的重要手段,因為這種條件下的經濟交往不再是一種“你得我失”的“零和游戲”,而是一種“雙贏”的互利。另外,自由主義論者盡管認為國家力量在經濟生活中應越少越好,否則會干擾市場的作用和回報,但也主張國家提供某些“公共商品”來為維護市場的自由競爭創造必要的條件,或阻止市場失?、凇R虼?,自由主義論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發展是持樂觀態度。因為,在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國家的利益認定不是現實主義者的權力增加,經濟交往的結果是彼此經濟和福利的增進,進而對國際關系的和諧有積極的作用。
自由主義理論內部在具體的研究上也有一些特點。一種是宏觀的自由主義觀點,強調世界經濟的發展對國際政治的改造作用。在宏觀理論中有極端主義的觀點,認為民族國家在世界經濟一體過程中已經讓位于市場,國家主權受到了一些巨治結構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正在逐步過時,并將其權力轉讓給更能適應新的國際環境的跨國組織,聲稱技術和市場的發展使經濟消融政治已不可避免①。但更占主流的是吸收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思想的相互依存理論。另一種是微觀理論,它把研究的側重點放在了國際經濟關系對國內政治的改造上,注重世界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的發展對國家內部政治關系的作用上。這種研究也同樣具有一定的比較政治經濟研究的色彩。但與宏觀理論(應該說宏觀理論中也有對國內政治的分析,但研究的重點是國際政治特征)相比,影響力較小。
自由主義理論與其他兩個理論在研究方法上不同的是,它更多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不象民族主義和理論主要以歷史—哲學的研究方法為主。
主要代表著作 自由主義理論最有影響的理論是相互依存理論。這一領域進行最早研究的是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庫珀。他于60年代末所寫的《相互依存的經濟學:大西洋共同體的經濟政策》是依存理論最早作品,并使相互依存這一概念普及化。庫珀在此書中認為技術進步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經濟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比較成本的差異似乎正在消失,貿易利益明顯地來自競爭優勢;而且全球經濟一體化可能阻止了世界市場的均衡,在常規的周期內,未來的國際收支不平衡較之以往可能更加頻繁,而且規模更大,鑒于此,庫珀采納了凱恩斯的經濟合作思想,提出國際政策協調是在依存世界中唯一能實現各國經濟目標的途徑,重商主義既會引發失敗的競爭又為目前的國際制度所限制②。但他和凱恩斯一樣,較少考量國際政治條件是否能促進還是阻礙國際協調,只是假設各國領導應從功利“理性”出發摒棄自私政策,進行政策的協調。
約瑟夫·奈和羅伯特·基歐漢在70年代中期推出的《權力與相互依存》是相互依存理論中最具影響作品之一。他們認為當今世界相互依存的現實已經使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現實主義解釋部分失效,應該用一種新的、更全面的理論來補充或替代現實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就是他們稱之為“復雜相互依存理論”的理論。這是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自由主義理論,但卻深入地分析了相互依存的現實對國際權力政治的改造。在書中,奈和基歐漢認為現實主義理論的三大假設在相互依存的條件下已經不再絕對化了。因此,在相互依存的條件下,傳統的一元化領導不可能有效,需要國家間多層次政策協調,使各國特別是弱國都認同國際制度的合法性③。奈與基歐漢此書可以說是自由主義理論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理論,對后來的相互依存理論研究起了極大的影響。但它也存在這兩個方面的不足。第一,南北關系中的合作基本涉及很少;第二,國際制度的建立和維護論述不夠充分。80年代中期由基歐漢所寫的《霸權之后》,就是對國際制度的建立和維護進行進一步深入論證的專著。此書是較典型地采用科學研究方法,用博奕理論論證了自私者之間從理性出發也可以在競爭中的進行合作,并認為合作的程度取決于制度的功能①。同樣這一著作對南北關系也關注很少。
國際政治經濟學及其當代的研究
1 經典作家的政治經濟學觀。
以政治經濟學對國際關系進行研究一直是國際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這一研究的理論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盡管當代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與經典作家在一些觀點上有所不同,但唯物史觀作為這一流派研究的理論指南并沒有很大的變化,而且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關系分析得出的一些重要結論如剩余價值理論也一直是當代國際政治學研究中重要基礎。
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關系的理論 盡管馬克思沒有對國際層面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關系進行過系統的表述,但他的思想中也具有一定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成分。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對剩余價值的無限制追求,其造成的社會政治結果是:社會再生產的不斷破壞和貧困人口的加劇。另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也是外向擴展性的,隨著商品和資本的輸出,資本主義在改造世界面貌的同時也帶來了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不對稱的依賴關系和全球性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統治,并且促進了世界性的階級聯系和發展了世界性階級對抗的政治結構,這種階級結構關系使馬克思呼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推翻資本主義,而且這種革命的物質條件也在資本主義發展中準備好了。
列寧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 列寧的政治經濟學觀應該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它是在馬克思的理論基礎上并結合了當時世界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現狀建立起來的,其中吸收了羅莎·盧森堡、希法亭和布哈林等人的的政治經濟觀。列寧的理論集中地體現在《帝國主義論》這部著作中。在的基礎上,列寧從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五大政治經濟特征出發論證了其對外政治經濟擴張的必然性,認為由于資本主義各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它們在國際上或暫時進行妥協或進行爭奪經濟資源的戰爭;無產階級可以在戰爭中從最薄弱的資本主義環節奪權,進而實現世界性革命的成功。因為資本主義社會這時不論從政治上、經濟上還是社會生活中已經腐朽和沒落。列寧的理論在很長時期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政治經濟研究的主導理論。
2 戰后政治經濟學研究②。
特點 當代國際政治經濟學盡管與經典作家在一些問題上存在著不同見解,但在一些最基本的觀點上仍然與經典作家保持著一致。如:認為資本主義創造了財富的兩極分化,并且否認個人之間的交換關系必然的導致社會福利的最大化這樣自由主義的觀點,相信資本主義體系作為一個具有內在沖突的體系應該也必然地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因此,盡管在革命的道路和方式問題上有一定的分歧,但國際政治經濟學否定舊制度或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合理性,要改造這一體系,建立新體系的革命性沒有變化。從具體上講,戰后國際政治經濟學在以下幾點體現自己的特色:
第一,大多數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仍然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國際政治經濟關系,在政治與經濟的關系問題上,占主導地位仍是經濟決定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上,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本質決定了資本的擴張性和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格局,這種經濟格局又決定著世界的政治面貌。第二,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認為政治經濟學的主體和分析單位是階級,或者資本和勞動。中心與外圍的世界經濟結構劃分就表現了國際階級劃分色彩。第三,他們認為在國際政治經濟關系中,階級的行為是為了本階級物質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第四,由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本質決定了在世界范圍內資本與勞動的關系不可能是一種和諧的關系,而且在經濟成果上必然“你得我失”,因此,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認為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是“零和”的①。
戰后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集中反映在三個領域:一是對第三世界的貧困和持續不發達的研究;二是對全球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的研究;三是對不斷全球化過程中西方工人運動命運的研究②。第一方面是以“依附理論”為主要特征,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既有第三世界的一些學者,也有一些西方的持觀政治經濟學學者;第二方面是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理論和西方者的“葛蘭西學派”為代表。第三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西方工人的權利和對資本流動的反應與斗爭策略的研究。最后這一內容的研究不如前二個方面研究有世界范圍的影響(所以下面不做介紹)。戰后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基本上是以宏觀為主,除“依附理論”和西方工人運動研究中有些對具體國家和地區的個案研究外,絕大多數都是側重整體研究。
代表性觀點 西方發達國家資本輸出并沒有導致不發達國家工業化程度的加快,是“依附理論”研究的起點。1957年保羅·巴蘭在其《增長政治經濟學》中首先提出這一問題,并認為:資本從亞非拉地區榨取剩余價值后,并沒有把剩余價值用于開發第三世界,而是返回到發達國家,從而造成這些地區的發展停滯③。在這位“依附論之父”的觀點基礎上,其他學者后來進一步提出各種“依附理論”④。其中現在較有影響是卡多佐的理論。70年代起,隨著一些第三世界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針對這一現象,卡多佐認為:在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所謂的“歷史結構”條件時,即外來資本、本國資本和本國的政治統治處于一種相互有利的關系狀態下,外來資本引入可能導致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這種發展不同于早期的資本主義發展過程,而是一種聯系性的依附發展(associated depen dentdevelopment)①。
摘要:科學發展觀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必須加強對國土資源的保護,促進國土地資源與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國土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現實中,我們在保護國土資源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新形勢下,民生問題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必須認真對待,探索加強國土資源保護與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國土資源保護經濟發展協調
大家都知道,國土資源是涉及面比較廣的一個工作,利益群體廣泛,每個部門都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著想,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最終目的來創新性的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促進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當前,我國國土資源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比如,保護難度增加,發展和保護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進行有關土地方面的交易要不斷的加以規范,要能夠不斷的提高辦事的效率。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耕地保護
要想保持農村農民不斷的增產增收,必須穩定和保持好耕地面積,要能夠不斷的提高農村耕地的規模和水平,依靠集約化的技術手段,使有限的面積發揮最大的效用。作為政府部門,要統籌協調,把耕地保護工作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要能夠把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相互配合,促進耕地保護的科學化發展水平。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有關人員了解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牢固樹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國策的相關觀念,自覺的遵法守紀。二是要合理配置耕地面積與非耕地面積。對于非耕地面積范圍,要進行相關的綠化,使其盡最大可能發揮耕地面積的相關功能。三是要加強耕涉及的經濟結構內容調整。在耕地的用地范圍上,國土資源的有關部門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進行統籌,不限制經濟發展的模式,要能夠讓耕地所有人放開手腳進行發展,合理配置耕資源,提高耕的用地效率,增加耕地使用人的經濟收入。
二、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注意國土資源中土地流轉的科學化
當前,部分地方為了一味的追究GDP各項指標的上漲,不注重對資源的保護。在國有土地資源的保護當中,更多的表現在土地資源被擅自改變用途,且屬違規操作,光天化日之下損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導致當地百姓怨聲連連,不但沒有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反而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土地流轉的科學化,必須堅持在總量進行控制,土地流轉上要進行嚴格的管控,依法依規辦事,嚴禁隨意改變土地用途,尤其是要注意限制將農用耕地性質的土地轉變為經濟開發的土地。但也不是說全部死搬硬套,一個標準。也應該把土地推向市場,由市場來決定土地的流轉類型,但要保持土地性質的維護??梢栽诓桓淖兺恋匦再|的前提下,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流轉。另外,還要制定出相關的法律制度,來保護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妥善處理好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的推進土地流轉的科學化水平。
三、國土資源規劃中要時刻牢記集約化用地
有許多地方,在進行國土資源規劃中,為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不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以犧牲土地為代價,盲目的進行增加用地計劃以及規劃指標等,結果使土地的效用發揮不是很明顯。實際上,我們必須在土地集約化經營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使土地能夠真正發揮效用。首先是要優化土地使用規劃內容。對于確定下來的規劃內容,要能夠堅決予以貫徹落實,不要反復對其進行更改,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是要建立科學的土地補償制度。對于土地本身來講,要想在促進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效用,集約化的經營是必須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損害個別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要能夠及時的予以補償,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時還要注意對浪費土地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集約化經營是國土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把集約化的方法手段運用其中,才能推進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才能真正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速,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斷發展。
四、簡化審批程序,使國土資源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
社會矛盾的激化,往往都是由于政務不夠公開。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工作進行陽光化操作,要使國土資源的管理更加的民主、透明。尤其在信息技術條件下,一個很小的糾紛,很可能會在網上形成一個群體性的事件,進而導致社會不和諧。因此,要能夠把大事化小,將各種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逐一排查,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要在更加注重民主、透明。另外,我們要簡化行政審批的程序,創設一個較好的輿論空間,促進本地區投商引資工作的良性發展,使外商進來得,并創造拴心留人的環境,使其不愿走。
五、規范管理,落實責任制
作為華爾街通訊社所評的“中國十大經濟學家”之一,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李稻葵,對宏觀經濟的預測屢屢成真。
“大部分經濟學家預測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6.79%左右,這一數字是否也符合您的預判?”借第六屆武漢城市發展論壇召開之際,《支點》記者向李稻葵拋出這一問題。
“目前我國經濟處在周期性恢復中,我預測一季度GDP將會比去年第四季度的6.8%更高。”李稻葵說。果不其然,十天后,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為180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
中國這輪經濟結構調整是否已經到位?在這個關鍵時刻,樓市下一輪調控走向何方?帶著這些疑問,《支點》記者與李稻葵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拐點尚未出現
《支點》:中國經濟實現強勁增長的態勢是否已經出現?
李稻葵: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研究經濟回暖背后的原因。
第一個因素,是政府引導、市場自發調節的去產能措施開始發力。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了上游產品的價格回升。
第二個因素是全球經濟正在回暖。去年美國經濟增速是1.6%,英國是2.2%,俄羅斯、巴西、南非去年也出現了正增長。盡管出口在中國經濟的比重已從過去的30%下降到現在的13%,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速回升也會帶動出口增長和經濟回暖。
第三是從2015年下半年延續至去年10月的房地產火爆行情,特別是去年房地產投資開發的增速高達6.5%。
可以看出,經濟回暖在相當程度上是周期性因素所帶來的短期現象。因此,不能說這輪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到位,也不能說已經迎來了拐點。
《支點》:您如何看待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武漢的發展機遇?
李稻葵:中國經濟區域分層化現象非常激烈,一些傳統資源類城市經濟遇冷,而武漢、合肥、長沙、南京、廈門等成為熱門區域。
人口、氣候條件、交通區位優勢是推動區域格局變化的三大關鍵性因素,武漢恰逢三大利好,發展前景極為可觀。
消除“癌細胞”
《支點》:這輪經濟回暖中,還有哪些下行風險值得注意?
李稻葵:現階段貨幣存量居高不下導致了資金外流,并將進一步導致匯率下跌、人民幣貶值。如果貨幣持有者對中國投資前景看淡,就會兌換外幣、出境投資,導致人民幣貶值。因此,2017年中國必須打贏的硬仗,是管住資本賬戶、嚴防資金外流。
《支點》:撤出寬松貨幣政策時刻是否來臨?撤出存在哪些難點?
李稻葵:貨幣政策調整,一定要跟經濟、金融環境同步。要談清楚這一問題,就要先對當前金融環境進行客觀分析。
目前中國潛在的一個金融風險,是大量金融資源通過相關投資平臺,投到一些“不見得有高投資回報率的長期性項目”上。
舉個例子,我去過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該省幾乎每個縣區都建立了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欠下了大量債務。但如今,這些園區入駐率普遍不高,難以盈利。于是只能“貸新還舊”,將風險掩蓋起來。
在我看來,這類項目就是經濟體中的“癌細胞”,它們會長期占有大量信貸資源,導致企業貸款尤其中小企業J款嚴重不足。而對金融機構而言,這些有政府資源進行擔保的項目卻是穩定的利潤來源。這一背景下,寬松貨幣政策就類似于投入超量養分,在“癌細胞”搶奪營養的情況下,優質項目也能得到足夠的金融供給。
在經濟出現下滑時,這種貨幣政策有其必要性。但經過多年寬松貨幣政策后,目前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撤出。這一過程中,一定要精準地推進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借力國家財政、省級財政,對大量存在潛在金融風險的項目,進行債務重組甚至關停,或者將債務進行股權化,實現貨幣政策的平穩過渡。
《支點》:通貨膨脹是否也是貨幣政策亟需調整的重要因素?
李稻葵:不一定。首先,目前中國總體上各類產業產能過剩,通脹問題處于溫和狀態。
其次,通脹統計數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產品,但當前老百姓開銷中,農產品占比并不大,通脹對于居民生活沖擊已經比若干年前低得多。
再次,現在老百姓真正關心的不是農產品價格,而是房價。一定程度的通脹,反而有利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用地過多
《支點》:很多人認為,寬松貨幣政策導致房地產大量泡沫的出現。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李稻葵: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通脹只是房價上漲的客觀環境,并非核心問題。如果真的是通脹導致,那股市價格為什么沒有上漲呢?
其次,房地產行業是否存在泡沫,還要取決于后續經濟增長能不能跟上,房租能不能跟上,可支配收入能不能跟上。
如果可支配收入繼續像今天一樣能跑贏GDP,房租能跟GDP同步保持增長,目前這個房價水平會逐步坐實。但如果房價繼續像過去那樣保持兩位數上漲,那么,房產泡沫就可能變成威脅中國經濟的最大資產泡沫。
《支點》:您曾談到一二線城市房價高漲的問題,主要在于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匹配,導致這種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
李稻葵:根本問題體現在調控方式上。只要房價高于既定標準就應該增加土地供給,反之,房價穩定,則減少土地供給。目前一二線城市把太多的用地供給了商業地產,導致住宅地產供給不足。
背后原因很簡單――蓋房子的好處是能獲得高額土地出讓費,但是,同樣的土地用來建設辦公樓、招商引資,能吸引更多企業,創造更多GDP,所以土地供給就更傾向于商業地產。
舉個例子,因房價上漲太快,北京五道口地區被我們戲稱“宇宙中心”。除學區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五道口過去15年來很少有住宅土地供給。這種現象在未來可能會發生轉變。
《支點》:對一二線城市房價調控以及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您有何建議?
李稻葵 :一二線城市房價調控需要“雙管齊下”。
一方面,一些短期產業政策必須到位。限購或調整對二套房、三套房的信貸政策還是必須的。
另一方面,需要持續增加住房供給。重慶模式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政府在土地供給方面“隨行就市”,用土地供給多寡來控制土地價格。
對于三四線城市,我的建議是由政府通過發債或出讓其他資產的方式,去持有購買一部分住宅性庫存進行出租,讓空置物業發揮作用。
注冊制不可輕易推出
《支點》: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資本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
李稻葵:目前,經濟企穩,但股市價格卻較低。我預測,這兩三年股市股指會恢復較快,未來大股會上升、小股會下調。
這一過程中,建議政府建立較大規模的資本市場穩定基金。如果指數跌到市盈率8倍以下,穩定基金就應果斷入市。有了這種決心,股市就會穩定下來。接下來,該破產的企業破產,該重組的企業重組,不會影響全局。
《支點》:您怎么看待整個新股發行的節奏以及注冊制的問題?
李稻葵:注冊制就像取消高考,不可輕易推出。
取消高考,很多學生家長可能是很高興的,因為大學的門打開了。如果大學生進去以后不好好學習怎么辦呢?我們的對策是,每一門功課必須嚴格監考,防止作弊,一旦不及格馬上責令退學,這才是注冊制核心所在。
但如果監管跟不上,前門放開以后,后門堵不上怎么辦?所以注冊制推出必須謹慎。如果真要推,建議新企業新辦法、舊企業舊辦法,對按注冊制上市的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監管,一旦出問題就馬上退市,這才是贏得股民信任的關鍵。
[關鍵詞] 臨床路徑 民營醫院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32-01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wo Grad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Tian XiaohongChen Lei
(Dey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Deyang, 61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CP) in two grad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110 interns are divided into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pathway group. The traditional group tak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pathway group take CP teach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given at last.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pathway group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group (P
[Keywords] Clinical pathway; Private hospital; Nursing teaching
護理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綜合能力、實現知識技能轉化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護理教學的總體效果和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普外科專業性強,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現代的教學要求。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質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1],因此,我們借鑒國內外臨床路徑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嘗試將臨床路徑(CP)的理論和方法引入臨床教學之中,以進一步提高護理臨床教學的效果。2010年7月我們將CP引入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并與傳統帶教方法進行對比觀察,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近2年內在普外科進行臨床實習的110名護生, 按照實習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傳統組和路徑組(2009年7月-2010年2月為傳統組,2010年7月- 2011 年2月為路徑組),傳統組53名,路徑組57名,實習時間4 周。兩組護生學歷層次、教育經歷、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均由資歷相同的臨床護理教師進行帶教與指導,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 傳統組沿用傳統實習帶教法,為護生進行入科介紹、各班老師帶教,跟班不跟人,教學內容按實綱制訂。路徑組采用CP教學,實施組長負責制的專人帶教,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2.1 制定臨床教學路徑 為保證臨床教學路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護士長組織各帶教老師,針對大綱要求及護生不同實習階段的知識需求,結合??铺攸c,制定“教學路徑表”。路徑表由教學時間、內容、方式、效果評價等部分組成,每周末進行效果評價。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周: 1)介紹環境、人員、工作流程及相關制度; 2)講解職業安全與防護;3)初步學習注射、無菌技術、吸氧、灌腸等基礎技能操作;4)初步學習手術區備皮、各種引流、 胃腸減壓及換藥室管理等基本技能;5)學習普外科常見病圍手術期護理與健康教育。第二周:1)獨立完成各種注射、灌腸、導尿及各種引流護理等;2)逐步掌握應用護理程序對創傷急救、急性腹膜炎、甲狀腺、乳腺、腹外疝、肝膽等病人進行圍手術期護理;3)掌握獨立接待新入院病人,學習規范書寫護理文書;4)跟隨醫生查房。第三周:1)護理實踐能力考核:即護生挑選具有代表性病例,從人院至出院等對病人實施全程整體護理實踐,將健康教育貫穿在護理實踐的每個環節,并完成整體護理病歷,帶教老師隨時檢查指導;2)業務講座;3)護理查房。第四周:1)繼續完成護理實踐能力考核,及時發現并處理變異問題;2)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試;3)評價整體教學情況,修正并完善教學路徑。
1.2.2 實施方法 護生入科后帶教老師發放教學路徑表,并詳細講解路徑內容及學習目標。實習期間老師依據教學路徑進行實踐教學,并在路徑表上做好記錄。護生根據路徑內容提前預習、針對問題查閱資料。每周末評估教學效果,如出現變異及時分析原因,修改并完善教學路徑,直至達到教學目標。
1.2.3 綜合評價 出科前對護生的理論成績、操作能力、對帶教方式滿意程度3個方面進行效果評價。實習結束前對護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測評,兩項平均成績90分以上為優,80-89分為一般,80分以下為差;將第3-4 周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實踐并完成護理病歷作為臨床實踐能力考核,考核結果分合格與不合格;出科前ld發放問卷,調查護生對實踐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
1.2.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
2 結果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測評以及對老師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測評比較分別見表1、表2。
表1 兩組護生綜合能力測評情況比較( n =110 )
表2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教學方法滿意度比較( n =110 )
3 討論
3.1 CP規范了教學流程,明確了教學目標 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教學時,帶教老師按照路徑要求有計劃、有目的、有時間性、循序漸進地、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2]。一方面利于教師控制教學進程和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使護生預先明確整個教學內容,促使提前預習、查閱資料、收集素材,糾正了傳統帶教中盲目的教與被動的學。
3.2 教學內容系統化,提高了教學效果 圍繞教學路徑安排教學內容特別強調了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實踐能力考核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不斷評價教學效果基礎上及時、恰當地修改教學路徑,保證了教學計劃的科學性、針對性及先進性,有利于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表1)實施CP 教學后,路徑組護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臨床實踐等綜合能力測評明顯優于傳統組(P
3.3 促進師生溝通,調動學習積極性 CP教學要求師生按照教學路徑完成學習計劃,并及時進行階段性評價,促使教學過程中師生必須及時溝通,不但密切了師生關系,還調動了護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好的學習效果,護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本研究也證實了(表2)護生對CP教學法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實習帶教(P
3.4 保證帶教管理的有效性 由于教學內容及時間明確并貫穿于整個實習過程中,便于進行教學效果測評,通過測試可獲得護生掌握知識程度的信息,也可以對老師帶教能力進行評價,優化了帶教過程[3]。臨床路徑教學法的應用實現了帶教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學生和老師均能受益,有利于提高護理教學質量和效率,以及優化教學資源配置[4]。
綜上所述,CP教學有利于護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可以提高帶教質量和帶教效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認為路徑教學法值得在基層醫院臨床護理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寧志,郭愛勇,陳飛等.醫院質量管理的臨床路徑分析[J].醫院管理雜志,2006,13(2):139-140.
[2] 戴曉天,楊和平,胡建林等.呼吸內科臨床實習帶教體會[J].醫學教育研究,2002,15(1):40-41.
【關鍵詞】民辦 經濟管理 實踐 教學
前言
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環境是機會與威脅并存,就我國目前的民辦院校的發展狀況來看,在教學中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地位并不十分明顯,傳統的理念教學仍占據主導地位,這就使得學生很難接受實踐訓練,從而不能及時適應社會需求,達不到以市場為主導的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宗旨。在我國經濟管理專業中,實踐教學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加強專業性的實踐性教學,并積極投入資金力度,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針對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強化實踐性教學,摒棄陳規、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拓展新路,努力開創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的新局面。
一、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從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必須認清其辦學的宗旨和方向問題,才能為院校的發展前景作出好的判斷。眾所周知,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十分重要,實踐也是培養人才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中要加強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自主能力的重要意義,就必須充分了解其發展趨勢和改革創新的作用所在,摒棄傳統教學中重理論,忽視實踐教學的應用這一錯誤的觀念,突出實際教學特色,立在加強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為社會人才的輸送做出貢獻。
隨著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民本本科院校對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逐漸放在具有責任感,良好職業操守和能力的重點上。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現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院校輸送的人才是是可以短期內適應實際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其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觀念和道德,要有良好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思維能力,要有熟練的實際解決問題的操作能力,并具備良好的品質,只有具備了全部的特點,才能實現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因此,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實際教學中就應該不斷加強實踐性教學的方式,突出實踐性教學在整個經濟管理類學科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實踐性教學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就成為研究實踐性教學的重要基礎。
二、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首先,在我國民辦本科院校中要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實踐對于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并以實現人才培養為導向,運用符合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體系,融入其中,有機的學實踐中。實踐性教學是一個系統完善的教學體系,不同的民辦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發展情況也有所差距,因此,我們在實踐教學中要明確各實踐環節和活動的具體目標,調整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自身的專業狀況調整教學方法。民辦本科院校應本著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原則,探索實踐教學體系的自我完善機理,構建開放式管理、高效能運作的實踐教學體系。
其次,對于實踐教學來說,在民本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教學,構建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體系,對于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與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設立明確的培養目標,落實質量管理的宗旨,完善管理文件,加強監督和考核,來不斷的規范實際應用中的實踐教學。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介入,搭建實踐教學網絡管理平臺,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代化水平。當然,實踐教學也應該注重教材的應用和選擇,高質量的教材,才能保證教學的基礎質量,并逐步實現教學實踐強化。
另外,建立與實踐要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基地對于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民辦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都設有實驗室,但實際的實驗能力和實驗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真正能夠完全滿足教學需求的鳳毛麟角。目前的多數教學體系中,軟硬件設施的滯后投入,也給實踐教學應用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在此方面實訓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實踐教學的。
總之,提升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立足于傳統理論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實踐教學理念的引進,加大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的培訓和學校培養計劃的修訂,尋找實踐教學的突破點,做好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工作。
結束語
在目前我國整個教學系統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改革。因此,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不可能實際提高,民辦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步入社會后的就業競爭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經濟管理類專業是當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設立的熱門專業,但是這些院校此類學科的教學管理經驗極其匱乏。所以通過提升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2、《國富論》作者是亞當·斯密。
3、《人口原理》作者是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
4、《政治經濟學概論》作者是讓·巴蒂斯特·薩伊。
5、《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作者是大衛·李嘉圖。
6、《政治經濟學新原理》作者是西蒙·德·西斯蒙。
7、《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作者是弗里德利?!だ钏固?。
8、《政治經濟學原理》作者是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9、《資本論》作者是卡爾·馬克思。
10、《政治經濟學理論》作者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11、《國民經濟學原理》作者是卡爾·門格爾。
1、財務管理主要學的課程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管理會計、經濟預測與決策、計量經濟學、證券投資與期貨、高級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公司財務案例分析、審計學、項目評估和稅法等。
2、財務管理學是研究如何通過計劃、決策、控制、考核、監督等管理活動對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提高資金效益的一門經營管理學科。它是以經濟學原理和經濟管理理論為指導,結合組織生產力和處理生產關系的有關問題,對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知識體系。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