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5:33:09
序論:在您撰寫美麗鄉村典型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鎮將普法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在美麗鄉村活動場所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及“七五”普法知識,讓法治社會深入人心。在我中學及我中心小學組織“法律知識進校園”等演講活動,并將普法活動與綜治、計劃生育等宣傳活動相結合,讓普法無處不在。強化普法宣傳陣地建設,嵩溪美麗鄉村在原有景觀基礎上,注入大量的法治元素,比如“法言法語”、“調解案例”、“法律典籍”等法治文化景觀點,讓群眾在逛公園休閑時光也能學到法律知識,全面提升轄區群眾法治意識。我鎮仍擬建嵩山美麗鄉村及嵩安美麗鄉村成為法治文化廣場作為普法宣傳陣地,通過做強做實我鎮的普法宣傳陣地,為我鎮轄區營造了濃厚的普法宣傳氛圍,進一步提升我鎮“七五”普法宣傳成效。
二、繼續貫徹執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
在2017年取得的成效的基礎上,繼續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認真梳理本部門、本單位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納入績效考評范疇,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確保工作落實。推動形成憲法及憲法性文件宣傳普及由人大機關牽頭負責,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基本法律宣傳普及由司法機關牽頭負責,部門性法律法規由行政執法機關為主負責的“大普法”格局。結合“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治宣傳日及行業宣傳日、宣傳周等主題活動,每年開展或參與大型法治宣傳活動不少于2次。
三、持續健全完善以案釋法制度
持續健全完善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審判機關要充分利用裁判文書公開、典型案例、庭審公開、巡回審判方式,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宣傳各種法律法規;檢察機關要結合預防職務犯罪開展以案釋法,將法治宣傳教育貫穿于刑事訴訟審查、逮捕、起訴過程中;行政執法機關要健全和完善執法過程“法律告知”機制,全面準確宣傳部門法律法規。
美麗鄉村建設新思路:國企下鄉
美麗鄉村是國家戰略,但完全靠財政投入來建設很不現實,一村一鎮更無力完成這一浩大工程;投資風險和效益緩釋又使純粹的市場化運作難以實現。江寧的“國企下鄉”則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的建設思路。
南京江寧旅游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鵬輝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江寧國企下鄉直接運作“美麗鄉村”始于2012年底啟動的西部片區建設。以路橋建設為主,投資、Q易、交通、物流、酒店、旅游等產業為輔的江寧交通建設集團,依托企業資源和專業優勢,以“路”切入,先后完成了美麗鄉村示范區生態循環道路、沿線驛站、節點景觀、土地整治及景觀綠化項目,總里程約80公里的生態循環道路和長約4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將一個個散落珍珠般的鄉間美景串聯起來。
在初步構建美麗鄉村示范區大景區格局的同時,江寧交通建設集團完成了江寧西部旅游“聯一線”“聯二線”構想,其依傍茶山、水庫直接打造的黃龍峴茶文化村更堪稱典范。
黃龍峴村位于江寧區西南角,竹林婆娑、山水成趣,但地處偏僻鮮為人知。道路建設與旅游項目統一規劃使其“脫穎而出”,迅速成為農村旅游經濟的“江寧王牌”,短短幾年間,這里打造了千畝茶園觀光道、茶文化風情街道、千年古官道、仙竹林蔭道及詩畫黃龍潭等“四道一潭四十景”,可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休閑需求?!奥糜?生態”“旅游+文化”“旅游+農業”,一步步提升著鄉村旅游的豐富性和體驗性,黃龍峴茶文化村因此獲得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等60多項榮譽稱號,接待游客超過400萬人,旅游總收入突破1億元。
交通建設集團的成功實踐帶動了江寧其他國企的“跟進”。江寧區商務商貿集團關停、整合部分國有商店和糧管所,在相關地塊改建中小型商業綜合體,逐步在農村集鎮形成各具特色的一體化商業網點。2017年3月,江寧區順勢而為,由國資辦牽頭,旅游、交通等部門和單位共同組建起專注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南京江寧旅游產業集團,使“下鄉國企”的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
國企下鄉“杜絕與民爭利”
國企下鄉擔當起“拓荒者”和“鋪路石”,但江寧區的主政者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農民才是農村的真正主人,他們是美麗鄉村的受益者,更應當是建設者。
由于看不到傳統農耕的未來,很多地方的農民對土地的留戀和虔誠逐漸淡漠,農村“空心化”日趨嚴重。而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后,普遍的誤區是將“美麗鄉村”等同于“漂亮民居”,許多地方模仿城市改造村莊甚至以“買斷”方式遷出原住民,淳樸鄉居的幸福感受完全讓位于匆匆過客的鄉愁體驗。
為了“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江寧下鄉國企始終堅持少拆除多修復、少征收多種植、少限制多引導、少投入多扶持的建設理念,既不搞大拆大建,又確保提檔升級,更為重要的是成功實踐了“農民主體”和“宜居宜業”的建設理念。
錢鵬輝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江寧區十分注意國企與農民的行為邊界,對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和單體投資較大的項目,采取國企主導、街道配合的建設路徑;對能夠吸引社會資本操作的項目,鼓勵街道招商引資;對適合“創業富民”的項目則積極引導農民自主建設。
據錢鵬輝介紹,為確保專業管理、高效運營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江寧區屬國有企業先后以合資、合作等方式與農村街道共同建立了若干美麗鄉村開發經營機構,但國有公司和聯合企業都將“杜絕與民爭利”作為基本原則,喚起農民建設家鄉的內生動力則是企業的重要職責。
下鄉伊始,交通建設集團就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向開展餐飲、住宿等經營的農戶提供資金補助、技能指導和營銷協作,同時,盡量與村民自主項目實行“市場錯位”,甚至主動撤出景區自行車租賃等農民既有經營意愿又有操作能力的盈利項目。在交通建設集團的直接幫助和引導下,黃龍峴村52戶村民中有40多戶搞起了茶樓、餐廳、客棧、茶鄉土特產等特色經營項目,經營戶人均收入從0.6萬元迅速增長至3.5萬元,在吸引農民返鄉的同時,還間接帶動周邊村民3000多人參與創業。
一、鄉土案例教學目標整合
近些年,陜西袁家村在發展鄉村旅游、壯大鄉村經濟、推動鄉村現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條面向市場需求,依靠鄉村內在力量,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的成功道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結合地理核心素養對教學目標調整如下:
二、鄉土地理案例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們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鄉土地理案例——陜西禮泉袁家村,進行“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教學設計。2.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以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法,設計典型的、身邊的案例,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提前下發“陜西禮泉袁家村旅游資源的評價”學案讓學生查閱,有效地運用討論法、案例探究法和小組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掌握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對區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提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3.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條件的評價。(2)教學難點:旅游資源對區域的影響。4.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式教學法。5.教學過程環節一:視頻圖片導入,直扣主題導入語:袁家村,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沒有名勝古跡和獨特山水資源,十年前還是一個只有62戶人家的小鄉村,如今十年過去,卻一躍成為中國鄉村旅游的第一網紅地,被稱為“關中第一村”,獲得“中國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利用陜西袁家村特色鄉村旅游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入本節課的主題。環節二: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學生閱讀案例中的材料,思考相關問題,然后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案例1:袁家村位于咸陽市禮泉縣境內,地處關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60多公里,距咸陽市40多公里。號稱“關中第一村”的袁家村主打關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它雖只有62戶,286人,卻帶動了三千多人就業,每年吸引上百萬游客,集餐飲、零售、酒吧、住宿等多種產業,僅餐飲業的日營業額已超過200萬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超過10億元。近年來,袁家村打造了以關中院子典型老宅為建筑風格的多樣化住宿產品,但同時也存在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較少的現象。簡述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較少的主要原因,并為當地吸引游客留宿袁家村提出合理建議。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材料,經過探究討論后,展示討論結果。主要原因:(1)袁家村距離西安市、咸陽市近,大部分游客在觀光旅游結束后容易返回市區。(2)袁家村旅游主要以關中飲食和關中建筑為主,旅游項目相對單一,游客選擇余地較少。合理建議:挖掘袁家村現有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建立各類文創基地(如美術寫生基地等),開展深度體驗游。充分利用袁家村周邊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打造“唐昭陵+鄉村旅游”一體化發展,拓展旅游農家樂等鄉村休閑體驗游,改善袁家村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與水平等。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概括作答并點評,最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掌握現實中存在的旅游資源及其開發評價。設計意圖:以陜西鄉村旅游袁家村為例,引導學生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分析袁家村游客留宿較少的原因,同時學以致用為袁家村鄉村旅游提出合理建議;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梳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問題。案例2:袁家村自2007年始興起旅游,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如今游客百萬,資產已經過億,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達到500萬人次,被奉為鄉村旅游黑馬之典范。(1)說出2007年~2017年袁家村旅游人數變化的特點。(2)分析袁家村近年來發展鄉村旅游資源的有利和不利條件。學生活動:閱讀圖文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后展示討論結果。(1)袁家村旅游人數逐年增加。(2)袁家村鄉村旅游資源的有利條件:①與咸陽市、西安市距離近,客源市場豐富。②通過關中鄉土方式的重啟,打造了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喚回了一代人的鄉愁記憶,主打關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吸引力較大。③高速公路、鐵路、國道交通便利。④離唐太宗昭陵近,旅游資源分布較集中,集群狀況好。袁家村鄉村旅游資源的不利條件:①袁家村旅游資源類型相對單一,地域組合狀況不佳。②袁家村旅游資源的非凡性不突出,游覽價值不高。③袁家村為游客提供的服務,比如餐飲、住宿、購物、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地區的接待能力不強。設計意圖:通過身邊的實際例子,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對具體的旅游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旅游規劃與設計;通過對身邊旅游業發展現狀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材料一:袁家村通過打造以關中民俗和鄉村生活為核心內容的關中印象體驗地景區,形成村景合一、三產融合的鄉村旅游商業模式。并逐步建成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的既有田園風光,又享時尚生活,既有現代氣息,又有鄉愁民俗,宜業宜居,開放多元的特色小鎮。袁家村的發展就是陜西鄉村旅游富民的一個窗口,鄉村旅游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的不光是家庭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改變,思想觀念的升華,生活面貌的改觀以及幸福指數的提高。由此可見,完善的制度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保障。請根據以上材料,說明袁家村旅游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結論。有利方面:①袁家村旅游業的發展會帶動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③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④促進歷史文物古跡和傳統民居的保護,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⑤促進地區旅游區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不利方面:①旅游業的不穩定會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②旅游業的發展會導致消費品價格的上漲。③給旅游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④對傳統文化造成沖擊。設計意圖:運用時事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關注地理熱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關心、了解國際和國內熱點事件,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以及人地協調發展的理念。環節三:知識梳理,總結歸納教師活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結合區域特征分析旅游資源的形成和保護,能夠掌握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的影響。
三、教學實踐與反思
本教學研究項目是通過搭建B/S結構模型平臺,在研究如何經濟、高效地制作三維村鎮模型的方法與步驟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浙江省村鎮規劃信息化水平。
1.1本教學研究項目依托浙江省典型村鎮三維仿真規劃信息化平臺模型,實現美麗鄉村仿真場景漫游及規劃信息化管理。著重研究在教學研究項目過程中采用的各種紋理建模方面的優化方案,包括紋理建模過程和烘焙過程的優化,以及開發軟件平臺自身提供的一些優化方案和優化技術。
1.2教學研究項目通過本地或者遠程管理界面,對三維村鎮規劃
信息化平臺場景中的個體信息進行交互,做到規劃信息數據實時更新。
2.教學研究項目平臺的開發流程
2.1三維場景模型的構建
浙江省美麗鄉村三維虛擬現實教學研究項目組織與實施及開發流程的研究。教學研究項目首先是對單個美麗鄉村模型場景的創建,通過B/S瀏覽方式進行整合。(1)教學研究項目的需求分析及相關數據收集與整理。通過課程組成員調查走訪,合作單位直接提供等方式獲取一手資料,再結合衛星地圖,綜合創建地形地貌。大量的建設貼圖通過單反相機進行實地拍攝。(2)CAD總平面圖的處理。通過測繪部門或者鄉村相關職能部門獲取的鄉村CAD總圖信息量大,對模型創建來說需要精簡,然后導入3dsMAX軟件進行場景模型的創建。(3)優化創建的模型,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精簡三維模型面數等信息,確保在平臺運行時的流暢。(4)村鎮場景模型的烘焙。在目前虛擬現實場景中,通常都是由建筑模型在貼圖、燈光等一系列步驟后進行烘焙(在Unity最新的5.0系統中,可實現實時光影,不一定需要烘焙步驟)輸出到相關平臺,這樣能獲得的視覺效果更佳。(5)在3DSMAX環境中直接導出并合并場景至相關虛擬仿真平臺,可分為兩種方式進行,部分靜態模型的導出與全部靜態模型導出,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進行。
2.2系統功能的實現
系統功能的設計,包括虛擬現實引擎和相關技術的選擇以及在應用中如何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的研究。(1)創建相機及相機動畫,在無人交互操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動態相機對美麗鄉村進行飛行鳥瞰等預設。(2)虛擬現實場景碰撞屬性的設置,默認可以直接把場景中的所有物體設置為碰撞體,減少工作量,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系統運算量大,執行效率較低,影響最終的運行速度。所以一般都是人為設置一個較簡單的物體,設置碰撞后,進行隱藏操作。(3)創建特效與周圍環境。教學研究項目可根據需求,設置不同季節及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模擬環境,對表現水景效果、蝴蝶飛舞等特效的制作,動態效果通過3dsMAX進行動作設定,導入到虛擬現實引擎進行后期處理。(4)村鎮地圖的導航制作。導航圖的制作關鍵是要在3dsMAX平臺中進行坐標的定位,確定坐標參數后,在虛擬現實平臺中進行相關的參數設定。(5)美麗鄉村數據庫的創建。平臺可以支持的數據庫豐富,包括ACCESS、Oracle、SQLServer、MySQL等,虛擬對象與數據庫的關聯操作和數據庫查詢功能的實現是平臺實現交互的堅實基礎。(6)交互功能的實現。平臺支持的交互功能眾多,可能鼠標事件、距離、鍵盤等觸發調用相應的響應事件,大量的交互功能還涉及到數據庫的數據讀寫,這在本教學研究項目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7)教學研究項目。教學研究項目平臺支持生成EXE可執行文件脫離平臺環境單獨運行,也可以到互聯網絡中進行網頁瀏覽交互,本教學研究項目最終是通過生成單個的網絡版本,通過WEB樹形目錄,把浙江省的各個村鎮的三維虛擬仿真系統合成到大平臺中。今后的研究中考慮使用跨平臺支持效果更好的Uni-ty3D引擎。
2.3平臺特點與特色
本平臺采用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圖形圖像軟件結合虛擬現實平成,腳本引擎功能強大,壓縮率高,真實感強,沉浸感好,可嵌入音頻、flash、視頻、圖片、網頁。(1)平臺仿真度高,區別于能流暢實現村鎮的三維漫游功能,部分村鎮信息查詢等功能,滿足決策者對美麗鄉村規劃功能的要求。(2)可以實時把畫面用“虛擬相機”進行拍攝出圖,能直觀、精確、更大范圍地展現規劃設計方案,有效地提高規劃審批決策科學性。(3)該系統作為公共服務平臺,可通過二次開發,開放接口,擴展到經濟、衛生、交通、應急、消防等領域。
3.教學研究項目平臺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浙江省村鎮共有1500多個,教學研究項目建成后,為浙江省美麗鄉村規劃信息化水平提升做出明顯成效,也為浙江省鄉村建筑數字化程度的提升做出重大貢獻。研究成果專注于虛擬現實與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浙江省美麗鄉村規劃領域中研發和推廣,目標是國內領先的村鎮虛擬現實技術解決方案。教學研究項目能滿足不同數字規劃管理領域,不同層次決策者對數字仿真的需求。
4.平臺的保障力量
4.1人員保障
教學研究項目分別由高校、企業與政府職能機構等三部分技術力量組成:教學研究項目主持單位高職院校在教學研究項目實施過程中,采集村鎮基礎數據,利用研究小組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調查數據、采集可視化資料及到鄉村管理部門查詢資料,也為教學研究項目的完成打下堅實基礎。本科院校為本教學研究項目提供理論支撐,在校的虛擬現實方面的碩士研究生,也參與到教學研究項目中,為教學研究項目提供了技術保障。
4.2資料保障
規劃設計院作為合作企業單位,負責提供浙江省典型美麗鄉村規劃圖紙。企業內部有較多的規劃專家,可以對教學研究項目進行深度研究。提供一手資料,研究中的浙江省溪口美麗鄉村規劃方案就由他們提供,為該教學研究項目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4.3政策保障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委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對教學研究項目的推廣提供政策上的扶持,所在的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在教學研究項目研究中還負責對村鎮管理者規劃信息化方面進行指導。每年都會對浙江省村鎮優秀規劃方案進行匯編、獲獎教學研究項目的收集整理,具有非常豐富的參考資源,對建設系統相關職能部門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便于教學研究項目具體實施過路中的運行與推廣。
5.結束語
2021年上半年XXXX深入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和“美麗鄉村行”巡回宣講活動共31次。進農村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交通安全宣傳18次,利用清明、五一、端午、六一等節假日假期節點到各鄉鎮十字街開展農村交通安全宣傳,以“一盔一帶”“農用三輪車禁止載人”等內容為重點,詳細講解了駕乘車輛不系安全帶、騎乘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不佩戴頭盔、無證駕駛、無牌上路、酒駕、人貨混裝車輛的危害性等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和后果,并結合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警示教育大家要做到知危險會避險,引導群眾切實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大隊充分利用農村超市、農商銀行、鄉政府門口等有LED顯示屏的地方投放“車靠邊、人撤離、即報警”、“拒絕酒駕”、“一盔一帶”等宣傳提示語,提醒廣大駕駛員拒絕分心駕駛、嚴禁酒駕、超員、超載,做到文明駕駛,安全出行。
還利用“農村大喇叭”廣播范圍廣、宣傳效果好的特點,結合轄區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案例,編制通俗易懂的農村交通安全宣傳資料,將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農村交通安全常識及酒后駕駛、一盔一帶、分心駕駛等違法行為危害性等方面內容傳遞給村民。
一、鄉村旅游升級的必要性
(一)傳統鄉村旅游產品無法滿足休閑度假時代市場需求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國正邁入全民休閑時代,市場需求也從單一的觀光向康體運動、生態游憩、親子教育、養生養老、文化體驗等多元化轉變。其中距離城市較近、保留著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的鄉村地區,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度假的最佳選擇,但傳統的鄉村旅游產品以農家食宿接待服務為主,已經無法滿足潛在市場的多元化需求,進行全面的產品調整與更新以適應市場變化需求。
(二)傳統鄉村旅游發展無法驅動鄉村地區的全面復興
鄉村旅游發展的從一開始即被賦予扶貧的功能,尤其是在現階段,更是肩負著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使命。通過旅游導入,促進鄉村的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人居改善、文化傳承,實現鄉村地區的全面復興,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終極目標之一。而傳統的鄉村旅游,以單獨農戶的自發參與、政府的簡單規范引導為特征,缺乏對鄉村地區文化、生態、產業、人才、資本的整合,無法形成強大的發展推動力。因此,從鄉村整體發展與振興的視角出發,進行更高層次的戰略整合與路徑設計,是未來鄉村升級的重要方向。
(三)傳統鄉村旅游發展無法實現鄉村資源高效集約利用
鄉村地區是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土民俗、農林產業等多元資源的綜合體,具有極高的休閑體驗價值。但傳統鄉村旅游粗放式發展特征明顯,以鄉村可視資源的初級、簡單的利用與轉化為主,對于鄉村的生態、遺產、田園、水系、山林、民俗缺乏深度解讀與精致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資源價值降低與資源浪費,甚至很多地區因為不當的鄉村旅游發展,造成了鄉村自然生態的破壞、傳統文化的過度商業化和庸俗化,不利于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未來,以生態和文化保護為前提,推動鄉村資源的精致化、創意化、集約化利用,是鄉村旅游升級的重要抓手。
二、鄉村旅游升級模式探討
鄉村旅游經營模式創新 ,就是要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著力破解鄉村土地流轉、農宅租賃瓶頸,積極探索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農宅入股、旅游咨詢機構智力入股、旅游眾籌等新型投資機制,引導鄉村旅游從單一的“農民自營+政府引導”,走向“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新農人+政府+社區”等多元化經營之路。創新模式有:
(一)標準化的鄉村酒店模式
(1)“鄉村酒店”的理念,以現代酒店的經營管理理念,推動鄉村旅游服務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提供有品質的農家食宿接待服務,是傳統農家樂的直接升級版。
(2)適用村落特征:村落農戶物質條件高度均質,易于實現標準統一,尤其適用于統一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安居新村;臨近成熟旅游景區或位于旅游熱點線路之上,主要面向景?^到訪游客,有條件打造成為面向大眾游客的食宿接待服務配套區。
(3)模式要點:推行標準化的旅游接待服務+建立與成熟景區的聯動關系:按照酒店的功能空間,對村落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或改造,明確大堂接待區(即鄉村旅游服務中心)、公共活動區(即鄉村公園、廣場等公共活動空間)、食宿接待區(即設施標準統一的旅游接待戶);通過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實行鄉村旅游接待戶的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分配客源、統一價格、統一結算;按照酒店客房的標準,設計各個接待戶的配套設施,如房間面積、獨立衛生間、統一的床上用品和洗滌用品等;積極與周邊成熟景區聯動營銷,并建立從景區至村落的便捷道路導視系統,開通免費擺渡車,通過吸引景區到訪游客,獲得充足的客源保障。
(4)典型案例。密云司馬臺新村――北京“鄉村酒店”模式實踐與示范標桿。司馬臺新村的前身是司馬臺村,因靠近司馬臺長城景區,該村是北京城郊民俗旅游發展較早較成熟的村落之一。2011年,古北水鎮項目選址落戶司馬臺村,為推動項目建設落地,對司馬臺村實施整體搬遷計劃,遂啟動了司馬臺新村建設。新村落成之后,即明確了踐行北京市“一個民俗村就是一個鄉村酒店”的發展理念,由司馬臺民俗旅游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定價、統一門頭牌匾、統一床上用品配送洗滌,合作社下設民俗旅游接待中心,負責村落內的客源分配和統一結算。司馬臺新村由此變身為一個村民參與的鄉村酒店,主要面為古北水鎮到訪游客提供有品質保障的農家食宿接待服務,并與水鎮內的高端食宿設施形成互補,成為了古北水鎮的大眾游客配套接待區。目前,司馬臺新村共有215個民俗戶通過縣鎮村聯合驗收,可提供房間645間,床位933張。
(二)個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
(1)核心理念,把一個鄉村打造成一個鄉土文化博物館,基于村落文脈與古民居群落整體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傳統文化藝術化、創意化、體驗化利用,打造有故事的鄉村民宿群落和精致的鄉村文化休閑體系,創造傳統與時尚碰撞的精致鄉村生活方式。
(2)適用村落特征:村落歷史厚重,文化特色突出,尤其以傳統古村落為典型代表;村域內擁有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如名宅大院、寺廟宗祠等,適宜開發多種歷史文化體驗產品;村落傳統肌理尚存,環境自然質樸,并保存一定數量的具有歷史感的傳統民居院落,具備開展鄉村文化度假的基本條件。
(3)模式要點。古村整體保護與特色民宿打造,村落歷史景觀與文化游賞體系營建:對村落內各類文化遺存進行系統普查,確定保護紅線與可利用等級;篩選村落的主題文化元素,并與村落的公共景觀、體驗活動、建筑風貌結合。
(三)高端化的度假鄉居模式
(1)野奢度假綜合體理念。以塑造特色鄉村度假品牌為導向,通過鄉村閑置農宅的統一收租,并進行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將村落打造成為高品質的鄉村旅游度假區。
(2)適用村落特征:村落生態優良,環境幽靜,擁有天然的度假條件;一般為“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后的廢棄舊村,房屋空置率較高;村落民居建筑多為傳統老院落,風貌特色突出,改造價值較高。
(3)模式要點。塑造高端度假品牌:把閑置農宅集中經營,度假社區整體打造:由村集體對村內空置民宅統一租賃回收,通過引入外來企業資本或自籌資金,進行整體度假化改造,并塑造獨立度假品牌;民居改造講求文化性、鄉土性與品質感兼顧,追求外舊內新、外樸質內奢華的效果;可通過探索村民房產、土地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社區居民持續參與;當地村民可被返聘為度假村(區)員工,推動村民就地就業。
(4)典型案例。山里寒舍,由“空心村”到鄉村度假區轉變。山里寒舍位于北京密云縣北莊鎮干峪溝村。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干峪溝村村民逐漸外遷,導致大量民居閑置乃至荒廢,村內民居空置率高達80%,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2013年,北莊旅游開發公司,以50年租用、二套閑置房入股合作等形式,收租了村里廢棄或閑置的宅基地(或集體土地),對村落的供電、給排水、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進行高規格建設,并將傳統民居院落改造成為高品質的度假酒店,以“奢華與樸素混搭,舒適和自然結合”為特色,將城市化的星級酒店享受與鄉村自然寧靜的生活自然融合,并配套了游泳池、高爾夫、兒童游樂場等休閑度假項目,目前開放的院落有20余座,入住價格從1500元至4000元不等。通過這一模式,村民不僅可以獲得穩定的租金,同時還成為山里寒舍的員工,獲得相應的工資收入,而干峪溝村的土地、果林等各類資源也得到了系統盤活,昔日荒涼的空心村變身成為國際范的鄉村度假區。
(四)創意化的休閑聚落模式
(1)鄉土游樂場理念,整合村落內的河流、田園、果林、山地,創意打造多元化的鄉村休閑游樂空間,并通過策劃好玩、豐富的鄉村活動形成為村落持續的旅游吸引力。
(2)適用村落特征:一般位于熱點游覽線路上,交通可達性較好;村落可利用的休閑資源豐富,如河流、濕地、果林、山地等;具備一定的可建設用地條件,便于引入休閑游樂設施或項目;村集體發展旅游積極性較高,且具有較超前的發展思路和較強的號召力。
(3)模式要點。擴展鄉村休閑空間和創意休閑體驗活動策劃相結合:由村集體牽頭,對鄉村休閑資源進行系統化整理,并導入創意理念,包裝打造農耕文化園、鄉村花海、兒童樂園等休?e項目,構建鄉村休閑產品體系;策劃春耕節、鄉村親子課堂、豐收狂歡節等豐富多彩的鄉村活動,創造鄉村持續旅游吸引力;通過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組織村民開展旅游接待,為到訪游客提供食宿服務;建議可采用“村集體+企業”的模式,吸引部分外部資金,用于投資較大但盈利性較好的休閑項目開發。
(4)典型案例。創意休閑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尚書圩村,位于浙江安吉縣皈山鄉境內,距安吉縣城18公里,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典型山村。2010年,尚書圩村把握“美麗鄉村”建設機遇,轉變觀念,提出“經營村莊”思路,利用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創意農業和文化旅游產品,打造尚書休閑文化村,走出一條旅游驅動型鄉村發展之路。
為促進旅游發展,尚書圩村首創林地股份制流轉機制,并通過吸引投資和自籌資金兩種方式,先后建設了尚書文化園、尚書開心農場、向尚花田等休閑體驗項目,其中的開心農場,是村內基于土地流轉建立起來的,設計有百畝葵花園、千米瓜果長廊、蔬菜園、瓜果園、采摘園、春泥農耕園等特色版塊,主要面向城市家庭和青少年群體,提供鄉土教育、農耕體驗、田園休閑等特色產品,并策劃舉辦金榜節、葵花節、歡樂農家過大年、鄉村南瓜創意PK賽等一系列鄉村趣味節慶活動,形成了鄉村的持續吸引力。目前,尚書圩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每年的游客量在10萬人次左右,單就村中景區門票每年就能為村民增收近100萬元。
(五)產業化的主題莊園模式
(1)主題莊園,依托現代農業和涉農企業品牌打造的高品質田園綜合體,復合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兩大基本功能,既是企業品牌展示與技術研發基地,也是高品質的田園休閑度假區。
(2)適用村落特征:農業基礎較好,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農業品牌或擁有獨特的農業氣候條件和文化資源;土地流轉門檻低,有建設大型農業莊園的場地條件;交通可達性強,能夠吸引大型涉農企業或其他休閑農業投資主體進駐。
(3)模式要點。企業資本撬動+現代農業品牌支撐+莊園生活方式構建:以現代農業產業為基礎,通過大型企業資本導入,發展莊園經濟,形成“產業+旅游”雙驅動;不以民俗接待戶發展為重點,而以莊園品牌塑造、莊園綜合功能擴展、莊園產業延展和產業鏈條構建為主;莊園作為游客集中到訪區,提供觀光從景觀和建筑設計上,柏聯普洱茶莊園講求對當地傳統建筑的延續與再創新,其中的制茶坊由著名建筑設計大師邢同和執筆設計,全鋼架結構、全玻璃外墻和隔斷的精制廠房,把具有云南傣族、布朗族民居特色的木材、茅草、小掛瓦、回廊、尖頂等元素自然的融入其中,與周圍茶園渾然一體,既方便游客觀光,又可以保證生產環境的整潔,締造了一座集后現代建筑美感和傣族、布朗族民族特色為一體的“茶園里長出來的制茶坊”。
7、8月份開始,隨著對業務的熟悉,工作內容主要轉變以配合為主,參與了北碚靜觀、酉陽小壩、易華錄數據湖及江北區五寶鎮等項目。其中,在靜觀和小壩項目中主要完成了對項目地區位的分析;在五寶鎮項目中負責鄉村振興過程中可以申報的各項政策補貼的梳理;在數據湖項目中收集了項目地的對標案例及項目建議書的部分編寫工作。
期間,還參與了鄉村振興全過程顧問咨詢服務模式的設計工作,完成服務清單的整理分類及編制工作。
課題方面,逐步加入中冶農特產品型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研究兩個課題組,協助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和部分文字工作。
同時,自7月初加入文創IP小組后,完成了小龍蝦項目的市場分析部分并提供策劃思路和理念;另外,負責美麗鄉村院IP的策劃、設計與打造工作。
在院宣傳方面,負責撰寫了中冶扶貧征文和美好中冶公眾號推文。
以9月底的金刀峽鎮鄉村振興規劃項目為轉折點,開始正式作為設計及執筆人員參與到項目中,負責該項目的產業部分和生態農業發展區策劃。提出在金刀峽鎮生態農業發展區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社區農業的思路,打造金刀峽鎮區域有機品牌,并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品牌打造路徑和模式。
除此之外,長壽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項目工作也在10月底展開,主要負責項目的文化振興部分。根據長壽區文化的稟賦特點,基于現存的“自然長壽”區域農產品品牌,提出打造“健康長壽”和“百年長壽”的長壽形象,推動旅游產業和康養產業的發展,并提出在長壽區宣揚儒家文化以完善鄉村思想道德建設,宣揚工匠精神以促進民族民俗手工藝品向產業化發展方向的積極轉化。
另外,課題方面除完成重慶市農委鄉村振興課題的申報工作之外,還配合完成了2019年度研究課題《文旅驅動下的鄉村振興實施路徑研究》的申報工作;文創IP小組方面完成農特產品IP打造路徑研究和酉陽小壩項目的命名工作。
2018年度全部工作內容詳見附表。
回頭入職近一年的時光,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進步和轉變:
一、 業務能力的提升。在過去幾個月的時光里,從剛入職時的懵懂迷茫,被分配到任務時的毫無頭緒,到現在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一個板塊的內容,從心里還是為自己感到高興的。這段時間里,在工作時間和閑暇時間都努力提升了自己,積極閱讀相關材料,補充背景知識,虛心請教弄清楚院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向。目前不僅可以保證被分配任務的質量,還有精力一點點嘗試著把自己之前的專業知識提煉出來融入到項目中來,做出創新和提升,以期為項目打造更好的效果。
二、身份意識的轉變。剛剛入職時,還是典型的學生思維,學院氣比較重。工作上缺乏積極性,時而還會有惰性。項目上不太善于和別人配合交流,經常出現完成的作品達不到要求和預期的情況,無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和自己有意識的調整,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任務量不繁重的情況下,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學習充電,偶爾還會主動詢問同事,是否有需要配合的工作,并逐步增加了同團隊和項目負責人的交流,返工的問題漸漸轉化為零,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對院的歸屬感逐步增強。在剛進單位的時候,恰恰趕上受到私人原因的影響,情緒波動比較大,心態也不是很穩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同事們逐漸熟絡起來,深刻地體會到美麗鄉村院作為一個大家庭的存在。對單位越來越有感情,自己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也一點一點增強?,F在已經時刻做到意識自己是美麗鄉村人,自己的優秀就是為美麗鄉村院爭光。
但同時,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身上現有的不足:
一、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對于院項目提供的幫助太少。因為之前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多以理論為主,缺乏實際操作;再加上性格方面原因,在各類項目討論會上發言較少,羞于陳述自己的觀點,導致沒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方面給予項目足夠的支持;
二、距離多專業復合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除了必備的產業基礎知識能力之外,對于規劃設計、文旅策劃方面知識的不足,景觀建筑方面意識的欠缺都可能成為自己今后發展的短板所在,不利于日后項目的開展和團隊之間的配合。
三、 還沒有完全脫離學生思維進入工作思維。雖然前文中提到這一年中的轉變,但是照比優秀的同事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還不能根據項目具體內容和時間節點完美地找到“有”和“優”之間的平衡,有時難免給項目負責人和團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四、對院級層面的宏觀發展方向缺乏長遠視野。對于項目和院發展方向缺乏深刻的認識,對于政策和市場前景缺乏前瞻性的見解,或是目光短淺,過于關注眼下,或是忘記了作為央企的性質和責任,過多追求擁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