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1:49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生命科學筆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生物科學素養教育 淺談環境科學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和拓展 生命科學史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滲透 生物科學發展史中的邏輯思維初探 論初中生物科學方法教育的教學模式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科學素養教育 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教育作用 初中生物教學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幾點看法 試談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生態文明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探討 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淺談初中生物史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思考 科學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在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能夠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鍥而不舍和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學習科學家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素養,為學生們未來投身祖國的科學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生物科學發展史 教學 滲透 探索
生物科學發展史既包括科學家對生命現象的研究過程,又包括科學家研究生命現象時所持有的不同觀點和態度;既包括生物學理論和方法的形成演變,又包括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科學與社會的相互影響。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結合筆者在生物教學和教研工作的實踐談一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一、在新課教學導入中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在新課的教學中,如何導入新課往往決定本堂課的成敗。有的新課內容正好與生物科學發展史有聯系,與其想盡各種辦法導入新課,還不如從生物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即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植物細胞》這節新課就可以從細胞學說發展史導入新課。1665年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發現細胞,1759年C?F?沃爾夫在《發生論》一書中已清楚地描述了組成動、植物胚胎的“小球”和“小泡”,但還不了解其意義和起源的方式。1805年德國生物學家L?奧肯也提出過類似的概念。1833年英國植物學家R?布朗(Robert Brown)在植物細胞內發現了細胞核;接著又有人在動物細胞內發現了核仁。到19世紀30年代,已有人注意到植物界和動物界在結構上存在某種一致性,它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并且對單細胞生物的構造和生活也有了相當多的認識。在這一背景上,施萊登在1838年提出了細胞學說的主要論點,翌年施旺提出“所有動物也是由細胞組成的”對施萊登提出的“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的觀點進行了補充。這就是《細胞學說》的基礎。20年后另一位德國科學家魏爾肖作出了另一個重要的論斷: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存在的活細胞。至此,以上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加上許多其他科學家的發現,共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細胞學說。學生通過了解這段科學史能夠加深對細胞的理解,同時也會對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產生由衷的敬意。
二、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有人把生物學發展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描述性生物學階段、實驗生物學階段和分子生物學階段。實驗生物學階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生物學發展史階段,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滲透這段發展史顯得尤為必要。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一實驗課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綠葉放在暗處數小時,消耗葉片中部分營養物質,然后把葉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遮光的部分葉片無顏色變化,而照光的一部分葉片顯示深藍色。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只有淀粉遇碘呈現藍色,淀粉燃燒時能夠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它是一種有機物。學生的實驗是驗證性的,只是重復科學家們一百多年前的做過的實驗,讓學生們體驗科學家們探索科學知識的過程,學習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在后面講到的有關光合作用的探究演示實驗中,可以讓學生們先了解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經典實驗:1、他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密閉的玻璃罩里,蠟燭不久就熄滅了。2、他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閉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3、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蠟燭沒有熄滅。4、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里。他發現小白鼠能夠正常地活著。
普利斯特利根據實驗得出了如下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普利斯特利用實驗證明綠色植物可以改善空氣的質量。
后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的近百年努力終于揭開了光合作用的神秘面紗。而在此過程中闡明碳循環的美國科學家卡爾文還獲得了1961年諾貝爾化學獎。
三、在重要知識點上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可以說是生物科學中十分重要的知識點,也是生物學研究發展到分子水平的一個節點。在這里有非常重要的生物科學發展史的史實,需要滲透給學生。這段重要的史實是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和“中心法則”。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在以威爾金斯和其同事富蘭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圖譜的有關數據為基礎,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結構。并在《自然》雜志上率先發表了脫氧核糖核酸鹽結構的論文,提出了DNA為雙螺旋結構,核酸鏈是通過嘌呤和嘧啶堿基連接在一起的。1958年克里克發表了《論蛋白質合成》,克里克推測,蛋白質合成的第一步,一定是DNA先指導合成一段RNA,然后RNA游離到到細胞質中,再去指導合成蛋白質。這里的RNA就起到了信使的作用??死锟税堰z傳信息在細胞內生物大分子之間的這種轉移或傳遞規律稱為“中心法則”。
通過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物科學發展史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們了解科學家們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動人歷程,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同時學習科學家的鍥而不舍和不屈不撓的創新精神。通過生物科學發展史的了解幫助學生們學到科學家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素養,為學生們未來投身祖國的科學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姚敦義.生命科學發展史[M].濟南 :濟南出版社,2005. 孫毅霖.生物學的歷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才福明,男,漢族1967年8月30日出生 ,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教師學校生物學科教研員,1991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本科學歷。多年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和教研工作。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教研及創新教育方面。
indent-count:2.0; layout-grid-mode:char;mso-layout-grid-align:none'>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這學期,我在每節語文課都突出讀(課文),突出積累(字詞句),突出背誦(經典)。我認為,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
4、做讀書筆記。
郭麗芬(1986.10.29),女,云南盈江,云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2級教育碩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摘要: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也是當代科技領域的前沿學科。其中,初中生物課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一門科學[1]。這樣的一門學科,對于知識結構不夠完善的初中學生,特別是理化知識的匱乏,一些教學的難點學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誘導學生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和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規律將知識系統化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本文針對以上的問題,列舉了一些適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法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種種的原因生物學科在初中各門課程中處于劣勢,俗稱“副科”,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對于每個生物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上課前,要讓學生產生向往上課的情感,并且在學習課文知識前就體驗到生物課的新鮮、獨特,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情緒準備。
二、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
(一)講授法,但是要巧設問題,以激發學生興趣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而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生物學的概念、原理等知識。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制造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例如,在介紹“遺傳”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美國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絕了許多風流瀟灑的公子哥的追求,卻寫信向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求愛。她寫道:“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后代一定會像您那樣的聰明,像我一樣的漂亮?!蹦敲蠢蠋熅涂梢詥柾瑢W們:“如果他們結了婚,她能夢想成真,遂其心愿嗎?”同學們就可能會出現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盀槭裁茨??”同學們議論紛紛,雖答不全,但對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趁此時機,老師再由淺入深,層層分析基因組合的特點和結果,同學們聽來饒有興趣,教學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繪圖法,正確處理聽課與筆記的關系
教師的文字板書、圖示表解等,都是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加以設計的,憑借它們來反映知識的要點,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所以這些都是學生應該記錄的。但上課時又不可為記筆記而放松對問題的思考,課上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聽老師的講解、點撥和學生自己的思考、質疑、領會問題上。如果兩者發生矛盾,應以聽懂課為目的,可以暫時不記,留下空白處,或作一記號,課后再去回憶、與學生合作和交流補充、整理。最好將筆記本的每頁對折一下,左邊記課堂筆記,右邊專留給課后整理筆記時補充。
但是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學生不喜歡大篇純文本式的板書,他們厭倦這種板書方式。其實,有些板書可以加以圖式,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如:在講解八年級《真菌》這一節時,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結構是個重點內容,我們就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蘑菇的結構,然后分別標注各個結構的名稱,或者是叫學生上講臺來標注,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調節學生的視覺疲勞。
(三)多媒體展示法
多媒體教學法是指以計算機為工具,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借助聲、像、圖、文,通過人機交互對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的方法。在生物教學上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點,如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極大的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求知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四)實驗法,注重實驗創新
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學生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手腦并用來提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發展和培養他們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要改變以往那種只重驗證而忽視探究的教學方式,因為過多的驗證性實驗只會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再現知識,因而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3]。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一定的儀器設備,人為的引起所要學習的自然現象和過程的出現,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對老師而言,也應該有相應的創新精神。
(五)影視法,培養學生自發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4]
生物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經常看《人與自然》節目,其講解以及拍攝真實,可以讓學生在平時就能不斷地去了解生物,而不僅僅是在考試之前。不僅如此,老師還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看,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
三、改進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5]
評價模式不同對被評價者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傳統的評價只注重結果,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同樣評價模式也要改變,否則課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認真及時地作好教學反思
教學中要進行檢驗并及時記錄,便于課后修改。教學中為了使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就要通過舉例來說明,所舉的例子是否恰當而且不失科學性就顯得很重要,這一點教師也要思考。教學活動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備課時要準備一定的相關資料,輔助教學并應對學生的提問,備課資料準備的量和有效性同樣要受到教學實踐的檢驗,也是教師所要進行的必要的反思。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只有采用了正確的方法,才能增強教與學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學生能夠正確的領會和系統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作為年輕教師,更要積極采用多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為師生打開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才會創造新的輝煌!(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高曉紅.淺談初中生物教學[J].黨史博采(理論),2005,(08)
[2]單凌云.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教書育人,2007(S2):38-39
[3]鄭向輝.淺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J].南方論刊,2007(S1):80-81
【關鍵詞】初中;高中;生物教學;銜接
如何在“生物學科是小學科、副科”的逆境中,在初中生物只參加會考的現實中,讓初中學生確實掌握好基本知識、培養好基本能力,讓學生在進入高中時能及時消除學習障礙?這需要初中生物教師用生命科學的特點去引領學生,用科學事實去吸引學生,用專業的敬畏去感化學生,在重視初高中銜接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實惠。在初中教學中如何實施與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呢?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銜接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初中生物課程要求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環保意識,初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高中生物課程強調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激發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等。該如何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高中的銜接呢?
1.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師要關愛生命、熱愛生物、熱愛生物教育,站在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更加積極、熱情、認真地對待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態度、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去影響學習主體,使學生在學習、體會中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課堂內、外要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引領學生進入生物知識的殿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并關愛學生的心智成長,聯系社會實際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疑慮并正面引導。如健康的生活習慣、科學的用藥觀;正確對待疾病或疫情的態度;抗生素濫用、乙肝歧視、灰霾、沙塵暴、海洋之爭等問題;這些話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1.2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教材資源包括問題探討、正文、圖表、資料分析、科學前沿、思考與討論、課后練習、生物實驗等。除了應用好顯性的材料外,更需要教師充分挖掘隱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導和設計,讓教材發揮最大的效益,在傳授生物學知識的同時,自覺、自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3營造良好的生物學氛圍。如對校園綠化樹種進行掛牌和分管,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植物結構、了解植物的分類;辦生物小報,讓同學們交流分享成果;舉行課前5分鐘生物知識大放送活動,增加閱歷;開展實踐活動如觀察種子萌發過程等,使學生感悟到生物學知識就在生活中。在活動中進行愛護綠化樹種、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2.課程內容上的銜接
初中教材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等比較淺顯的生物學基礎知識,而高中生物著重于生命的本質和規律的認知,需要以初中的知識作基礎,是對初中生物學知識的鞏固、提高和加深。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要注意落實“三個點”,建構知識網?!叭齻€點”分別是:連接點即在初中學過且已掌握,高中必備的知識點;間斷點即初中學過但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深化點即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的知識點。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走進細胞”為例進行說明:
知識網如: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花的結構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發育與結構;動植物進化的系統樹;人體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的聯系等。
如何落實好“三個點”,并構建知識網絡?具體策略如下:
2.1通覽初高中的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初高中生物教材內容的互補和遞進關系,明確高中生物學習必備的初中基礎知識。主要銜接點舉例:
2.2開展初中生物教學銜接高中問題的研究。初高中教學屬于兩個不同的學段,其中必有銜接的規律可循。學校可以給生物教研組配一套高中生物教材,以便組織教師學習、研討,讓教師知道我的學生未來要學習什么?在集體備課中研究和找出每節課的初高中知識銜接點,在教學中把這些銜接的知識點體現出來;在導學案中設置“知識鏈接”欄目,以簡明扼要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這些點是學習高中生物必備的。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實現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充分發揮本地“名校”的模范帶頭作用,以教研員為軸心,充分利用教師工作群,分享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展示優秀的導學案、課件等,交流教學、銜接教學,培養、培訓教師,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教研合力,構建一支理念先進、技術先行、方法創新、求真務實的教師團隊,迎接生物教育的春天。
3.教學方式上的銜接
初中課程改革以后,生物教師隊伍逐步穩定并向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教,在平等對話和交流互動、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的學,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在具體實施上也有了明顯的改進。但應付結業會考,教師圈范圍、畫重點,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仍存在,這些學生到了高中便感到明顯的不適應。故初中生物教學要在建立穩定、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同時,進一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比武活動,讓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學方法有創新并更趨成熟。
3.1尊重學科教學規律和方法,并不斷優化與創新。教學內容要有系統性,教學方法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教學語言要準確并專業。如直觀教學要充分利用標本、模型接地氣,運用多媒體解決教學中復雜的結構問題、動態問題,運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巧用小詩歌、成語、俗語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歸納總結,運用諧音記憶、口訣記憶降低學習難度,提高記憶的準確度。
3.2尊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使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得出,一節生物好課應具有5個共同要素:⑴新穎的導入;⑵以生為本的活動與展示;⑶多感官參與;⑷非同一般的反饋;⑸充滿快樂元素。一節生物好課應具有4個特點:⑴生本,以學生為中心;⑵有效,效率高、效果好;⑶有情,滲透情感,充滿快樂;⑷有變,有變化,有活動,有生成。
3.3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并提高使用效率。學校要加強生物專用實驗室建設與投入、配備實驗員而不是保管員,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室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實驗中激發學習興趣,在動手中感悟真知,在合作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4.指導學法上的銜接
初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形象思維為主,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獨立思考和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習慣。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各個年級的教學中,并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給學生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4.1閱讀。認真、全面地閱讀理解教材是學習的根本。教材主要是為同學們寫的,也是為教師寫的。生物教材至少由三個系統組成,即文字、圖像、練習系統。讀書要三個系統一起讀,配合起來讀;讀書要拿起筆,做合適的記號,每讀一次要做一種記號;讀后要有一個反思過程,本節內容有哪些專業術語、重點語句、重點圖形、生理過程、實驗思想,只有這樣才能讀出問題、讀出感覺、讀出收獲來。
4.2聽課。聽課要有準備,它包括知識準備、心理準備、物質準備。聽講要聽思路,教師授課都有充分的準備,可能是演繹的方法,也可能是歸納的方法,或兩者兼而有之,要在思路中受到啟發,培養科學的、有條理的、又是靈活的思維習慣。聽課要聽出問題,問題主要有三類:一是由于并沒有理解而成為問題的問題,這是最普通的,也可稱為初級性的問題;二是誘發的新問題,即誘發產生的已超出本次課題范圍的問題;三是對教師的講解或教科書的敘述不滿足、挑刺兒性問題。聽課要適當筆記,筆記不一定要有筆記本,可以在教材的空白、旁批欄適當記載,或先草寫在草稿紙上,課后再整理到筆記本上,筆記不是對老師展示內容的照搬照抄,而是一個再思考加工過程。
4.3整理。學生在學習一節、一章、一書之后,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常見的方法有概念圖法、提綱法、列表法。概念圖法一般用于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系,提綱法適用于單元總結,而列表法則更適應區別相似的概念。教師可先給學生構建大的概念圖再讓學生去添加枝葉,可列出表格的比較項目讓學生完成,以逐漸訓練學生歸納、整理能力,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增強學習效益。
4.4答題。知識儲備是答題的基礎,學會答題的根本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現在的結業會考試題與高中階段的很多題目相似,往往設置了層層關卡,需要撥開云霧才能見真理,這需要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一般可以這樣指導學生:一是適當記號,細細讀題,不需一味求快;二是克服平時學習中的思維定勢,把碰到的與平時相同類型的題目當做新題來做;三是要準確讀題,在讀題過程中要準確判斷出哪些是有用條件,哪些是干擾因素,同時也要找出哪些是隱含條件,要將之利用,綜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結論。試卷或練習的評講,要逐步指導學生如何準確把握題目信息。非選擇題,需要學生用相關術語、語句來描述現象、過程、結果、結論,往往是學生的攔路虎,這需要在平時適當加強這種題型的訓練,讓學生重視起來,有的放矢的對一些重點知識塊進行訓練,逐步提高表達能力。
5.會考導向上的銜接
初中結業會考試題與高中考題類似,也要體現科學課程的性質,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基礎知識、科學探究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測量,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試題突出“基礎與能力相融”,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初中結業會考試題要在考查內容、題型設置、考查方向、重難點等方面都逐步銜接生物高考,服務于學生對高中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如初中會考中有關“神經系統”的內容服務于高中的“神經調節”、“食物鏈食物網”的內容在高考“生態部分”也是重點。如突出核心概念、重視圖文轉換和實驗考查,這對高中生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研究 課堂教學 結課 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140-01
眾所周知,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滲透最廣、涉及面最寬的科學,是與人類生活、生存關系最密切的學問。初中的生物學教育肩負著培養新時期生命科學技術隊伍的后備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質的雙重任務,其重要性不低于數、理、化。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對于新時期生物學科的教學有著豐富的經驗,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1 新時期的生物課堂應該重視問題情境的提出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重視問題情境的提出,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以及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熱情。何為問題情境,如何合理、充分、重視問題情境的作用呢?我們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教師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設計出疑問,使學生清晰地知識一節課內學什么,怎么學,學好了有什么意義,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了解和解決他們在獨立自學時無法明確的問題。問題必須有助于對全課問題情境的解決,有助于對教學內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師在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并提出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激發學生進入探索問題境界。以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并與本節新知識相銜接的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中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識去解答的問題,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設置問題情境當然少不了對于學生心理的研究了。新奇、愛表揚、爭好勝的心態,是初中學生特有的心理,問題的提出要考慮學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貼近生活實踐以及思維轉折次數多少等因素,把要學習的新知識創設成若干問題情境,用新穎的方式,生動的語言提出來滿足并強化學生的好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 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生物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教師,我們要重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對方法重視。下面一些方法是我的一些薄見,拋磚引玉。我們應該重視筆記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小看筆記的作用,不能輕視記筆記,相反我們還應該重視記筆記。學習記筆記,不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書寫、繪圖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和提煉筆記內容的能力。剛一開始學生可能跟不上,可適當放慢教學速度,每節課可留適量時間讓學生整理補充筆記。上課是緊張的腦力勞動過程。初中生物課是理科課程,理解思維是上課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教學生處理好聽課、思考和記筆記的關系。如果思考與記筆記發生矛盾,要先跟隨老師思路思考,避免因記筆記而使后繼內容無法理解,對于筆記可采用寫標題留空白課后補充的方法。我們在記筆記的同時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生物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學習時要緊密結合,讓學生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學生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我們還應該學會思考。學習生物不僅要認識和記住一些必要的知識,還應該思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就要懂得學會思考分析生物問題。學生要學會去研究、去探索生物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都知道學習生物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學會科學研究生物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是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生物科學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學習生物時,要善于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課題。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有助于培養同學們勇于實踐、大膽創新、樂于合作、團結向上的精神。當然如上的一些方法只是筆者教學中的一個縮影,優秀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們大家能夠共同努力,不斷地探索,不斷的總結,尋找更加優秀的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3 善始善終,重視每節課的結尾總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教育發展到今天,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同學們也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學習,但在學習時,往往感到學生物有很大阻力,大多有這幾種的原因:一是從初中到高中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沒轉變,二是學習方法不當,三、教師要正確引導,下面真對這幾種情況談談我粗淺的看法。
1.是從初中到高中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沒轉變
1.1從初中生物到高中生物的學習其實就是從現象到本質一個質的飛躍。初中生物主要涉及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深度、廣度明顯加強,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性知識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跨越。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遺傳的基本規律(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學生短時間內難以把握,難。
1.2由于初中生物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趕進度,抓中考成績的提高,而沒有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多為機械式被動地學習,初二生物畢業會考后,初三沒有開設生物學科,造成學生的知識脫節。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競爭意識不強,思想松懈,過多地依賴教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學生物難。
2.是學習方法不當
2.1由于初中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還用那套方法來學高中生物已經不行了,應該"先死后活,死去活來",意思是知識點記死,但不是死記;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學生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2有的同學說生物太難記了,備會了又忘了,一問他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知道。初中學的知識之間主要是''縱向"的,高中學的是''橫向"的,他們有一定的聯系,應"瞻前顧后""左顧右盼"。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2.3有的同學不能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不到"六個W" 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不能深刻理解。例如學生讀書時要時時"六個W"。這六個W分別是:
Who - 誰或什么結構
What - 發生了什么變化或有什么
How - 怎樣發生的
When - 什么時間或什么順序
Where - 在什么場所或結構中發生的
Why -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所以學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感到學生物難,要想突破這一難題,必需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一定可以換回優異的生物學習成績。
3.教師要正確引導
要想使學生突破學生物難的問題,老師應從多方面引導
3.1學會"預習"。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而學會學習是高中學生要練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學能力是其重要的組成成分,預習是培養自己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引導如何預習呢?首先,通過看書我們要對這一節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主要講了哪些知識點?同學們掌握了多少?還有哪些知識點理解不了?帶著這些問題走入課堂,那么你的課堂效果一定會更好。
3.2學會"聽課。在講課時,要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疑點;讓學生聽在預習過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內容;不僅要認真聽,還要做好必要的筆記。筆記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講究,引導學生將老師補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結論或習題做一些筆記,對于習題也只需記一些主要的分析過程,課后再進行必要的完善即可;萬萬不可顧此失彼,因為忙著做筆記而忽略了聽課。
3.3學會"用語言表達"。高考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學會"言"才有助于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在講課時多提問題,讓學生積極回答不怕會出錯,即使出錯了或有些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也一定會幫他把問題糾正過來;還會幫他找到出錯的原因。課堂氣氛一定不能死板應互動。
3.4學會"記憶"。每節課下來讓同學們系統地復習整理,通過復習,一方面將一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強化,另外也可以對前后知識的系統性和他們的聯系有更深的理解,此即為古人所說"溫故而知新"。
3.5學會"思考"。其中緒論一課中提到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的學習方法,古語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在上課時多引導同學在看書或做題時,要多想想為什么這樣做?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類習題有何規律?這種方法或表述好嗎?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維模式和答題能力。
3.6學會"做習題"。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和答題技能相對不多,要想熟練地掌握它,就得進行一定的訓練。同學們要在練習中融會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答題技能的掌握,同時這也是提高同學們解答生物試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讓同學們萬萬不要陷入"題海",掌握好訓練的"度"。所以老師要跳進題海,找出精題,分析透徹,以一頂十。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和外延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的概念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O年代創立。思維導圖是由一個中心向周圍有層次的發散的圖形,由詞匯、圖形、線條、編號等構成,應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各級分支。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把零散的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類別、結構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所以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思維工具又是一種學習方法,也就是把書由厚讀薄的方法。思維導圖的中央部分是使用者設定的主題,它可以是一節課的學習重點,一個復習要點,一個奇異想法,一個演講的主題等任何一個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然后展開無限的想象,在它的產生很多相關的不同分支,然后再不斷的向外擴散,這就是人腦的自然放射性思維。
東尼?博贊認為思維導圖有4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
現在在醫學、農業、工業、氣象、管理等各個領域,思維導圖都發揮過巨大的作用。美國《時代周刊》曾評價托尼?博贊“對頭腦的貢獻就像霍金對宇宙的貢獻那么大”。波音公司在設計波音747飛機的時候就使用了思維導圖。據說,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設計波音747這樣一個大型的項目要花費6年的時間。但是,通過使用思維導圖,他們的工程師只使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波音747的設計。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的理論基礎
1.腦科學基礎
隨著腦科學的研究深入,人們認識到人腦的兩個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腦負責邏輯推理,語言,數學等語言性思維,具有連續性、有序性、分析性等特點,右腦負責抽象,圖像,顏色,空間等非語言性思維,具有不連續性、彌散性、整體性等特點,因此,左腦又被稱為思維腦,右腦又被稱為創造腦。由于大多數人習慣以右手為主,這就造成左腦較右腦得到更多的刺激,產生更多的神經突觸連接,這種左右腦不平衡的發展和不協調的工作使人腦的思維能力大打折扣。
“左腦+右腦”的“全腦”思維模式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模式。腦科學研究發現,目前人類右半球的開發和利用非常有限。思維導圖利用“左腦+右腦”的“全腦”思維模式,有利于激發大腦的潛能,并使大腦平衡協調發展。
2.認識心理學基礎
結構性知識也稱理性知識,是指某一領域內各概念如何相互關聯的知識。結構性知識將陳述性知識整合成有用的知識結構。認識心理學認為,知識的本質在于概念和命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與一般的線性筆記相比,思維導圖不僅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而且色彩豐富、富于變化,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聯想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應用思維導圖學習時可使大腦興奮區域增多,建立多條神經通路,使知識的學習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痕跡深且多,這樣學習效果就會提高。教學實踐說明初中生對畫思維導圖這種新穎的記筆記的方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它使記筆記的過程成為學生創造的過程,不再只是教師板書的復制。在學生畫思維導圖時不僅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需要對知識進行重新組織和梳理,這樣不僅對知識內在的聯系體會得更加深刻,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學會了如何使知識形成有組織、有意義的整體,這樣在總復習時學生就能自己歸納知識框架,對知識真正做到融會貫通了。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應用于教師的板書設計和學生的課堂筆記
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都要涉及板書問題,板書是教師利用文字符號和圖表等形式,簡明扼要地呈現教學要點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做好課堂筆記將有助于有意注意,提高記憶效果,改善學習質量。無論是教師的板書,還是學生的筆記,都應追求概括性、系統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師的板書設計和有效運用,以及學生良好的筆記方法,無疑將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為了使學生盡快學會畫思維導圖,教師首先對思維導圖的歷史、應用,及效果進行介紹,然后由教師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板書,示范思維導圖的畫法,并鼓勵學生學著用思維導圖完成筆記:在教師引出這節課的題目后,帶領學生畫出本節課的主題,即思維導圖的中心圖,主題下包括以下大標題:就由思維導圖的中心圖發散地畫出幾個一級分支,并用不同顏色的曲線表示,在曲線上寫上能夠說明此主題的詞語。根據教學內容,一級分支下面還可畫出更多級的分支,將相關教學內容的關鍵詞寫在曲線上,教學內容完成了思維導圖也畫完了。經過大約6課時的訓練之后,就可以由學生獨立歸納課堂筆記。這樣學生的筆記就是由一個個的思維導圖構成的。
有關“酶”的思維導圖
讓學生來制作思維導圖,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使他們體會、觀察到知識間的關系,甚至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注意和意識到的各知識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理解,達到創新性的學習目的。
在學生熟練掌握了思維導圖的畫法之后,教師可把一章或一個單元的教學主題(如標題)作為一個思維導圖的主題。隨著單元教學的進程指導學生逐漸完成這個單元的思維導圖,一般需要在1張八開紙上完成(如圖)。平時教學中某一章或單元的知識往往需要幾節課甚至十幾節課才能完成,學生按照傳統的方法記筆記,往往感覺知識非常零散,如果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開始就抓住了學習的中心,圍繞中心層層展開學習,不斷完善和補充思維導圖,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了,這個單元的思維導圖也就完成了。思維導圖式筆記使與某一學習單元相關的知識及知識之間的關系清晰的表現出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應用于教師的復習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復習
最初的一段時期內,每節課前的復習提問教師都要求學生先閱讀上節課的思維導圖,然后再回答問題。目的是使學生體驗到應用思維導圖復習既快捷又易抓住重點。由于每個學生的筆記都具有自己的個性,而且比較美觀,他們非常愿意在課后應用它進行復習。這樣2~3個月下來學生就養成了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復習的習慣。這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在期末復習時,學生需要參考平時的思維導圖,將知識進行重新梳理。并找出各章節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重新畫一個更加概括性的思維導圖,反映出一個學期的重點知識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性,這一過程一般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啟發。然后在這個思維導圖的統領下用好每一章的思維導圖。以達到完善知識結構、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目的。這樣復習課中學生參與的深度大大增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四、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1.有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以往學生在學習生物時,常會對各章節的內容前后聯系缺乏認識,不理解各章節作者編排的思路,總感覺學到的東西不夠系統連貫。通過學生自己構建思維導圖,對所學內容進行有序整理,促進了知識的系統化,有助于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掌握各章節知識點之間內在的聯系,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進一步內化,從而建立一個有效的、生長的知識系統。
2.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思維導圖,往往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無限的想象,在它的產生很多相關的不同分支,然后再不斷地向外擴散,這就是人腦的自然放射性思維。因此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助于人們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關鍵步驟。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學習和思維的有效工具。它能夠幫助學生將頭腦中的想法外畫在紙上,并用線條將其連接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使學生思路清晰,有利于開發空間智能
思維導圖是一種創造性的有效記筆記的方法。在繪制導圖的時候,使用顏色、形狀和想象力,激發右腦。在閱讀學習筆記時,有視覺刺激、多重色彩、多維度的思維導圖,更加符合大腦的運作模式。這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空間智能。
【摘要】按照現行的生物教材,高中生物學習,是在原有初中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要想更好地學好高中生物, 就要學會實現生物學知識的轉移, 處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關系, 在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架設好橋梁。作為高中生物教師, 要重視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在聯系,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前期準備工作。
【關鍵詞】初高中生物; 前期準備;銜接
【中圖分類號】G257.3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128-01
經過幾年的高中生物教學工作,我個人認為,作為生物教師, 要重視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在聯系,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和前期準備工作,這一點對于進一步搞好生物教學非常重要。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新課程重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探究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應更多地采取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 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例如, 在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個實驗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 提出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可能有: 水、空氣、溫度等, 很多學生還會提出種子的萌發需要陽光, 這時老師不能急于把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 而是讓他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并自行設計實驗, 在設計實驗中, 老師起到的作用是引發學生思考, 通過幾個小問題讓他們討論, 如實驗設計中的對照條件是什么?實驗變量是什么? 如何區分對照組和實驗組? 你對實驗結果的預期是什么? 接著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收集實驗數據和資料, 再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操作后可以討論: 實驗有誤差嗎? 產生誤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樣改進實驗可以減小誤差?實驗結果與你的預期如果不一致可以修改數據嗎? 實驗一次與你的預期恰好一致結論一定正確嗎?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加以解決, 通過討論提高了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理解并鍛煉了表達交流與溝通能力。有的學生在制定計劃過程中對課本設計的實驗方法提出了質疑, 課本中四號瓶加入較多的水,放在常溫下, 學生提出它和二號瓶這一組對照實驗中出現了兩個變量, 分別是水和空氣, 不符合探究實驗中的單一變量原則。我們應該稱贊學生這種不盲從教材、敢于質疑的精神,并鼓勵他提出改進的方法。初中教學中, 教師要通過幾次的探究實驗的分析, 讓學生充分理解探究過程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為學生進入高中后進行探究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如在《開花和結果》這一教學內容中, 教師給學生提供實物進行觀察, 但學生往往被鮮艷的花瓣吸引, 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觀察。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從外到內的觀察順序。在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中, 可以運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的敏銳性。觀察并不局限于實物、模型的觀察, 還包括對課本中插圖的觀察。如在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一節教學中, 課本出現了一個DNA 分子片段示意圖, 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發現這個螺旋形梯子的扶手有一定的規律, 是兩種不同的形狀交替排列, 中間的梯子只有四種顏色, 但這四種顏色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這一個示意圖的觀察和分析為學生今后在高中學習DNA 的分子結構做了很好的鋪墊, 也為高中講述DNA 分子的多樣性提供了直觀的教具。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除了教會他們各種科學的觀察方法外, 還要指導學生按具體要求如實地繪圖、記錄, 并且分析、討論觀察結果。觀察能力的培養并非短時間就能奏效, 它貫穿于生物教學的全過程, 良好的觀察能力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由于初中生物成績不記入中考升學考試總分, 因而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多數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更多地依賴教師, 而高中則要求學生善于思考, 觸類旁通。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改變學生只通過單純的記憶, 或教師的重復強調來學習生物學科的方式, 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學會抓出關鍵詞, 找出重點
剛上初一的學生, 可能受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不少同學會把一句話中的動詞作為這個句子的重點。如講到葉綠體的功能是“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 并把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很多學生認為這里的“儲存”二字是重點, 而忽略了其中的能量變化, 以及光合作用最后的產物有機物。所以在初一剛開始學生物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出重點。
二、 課堂上處理好記筆記和傾聽的關系
指導學生記錄上課過程中的關鍵知識點, 或是聽課過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 要作個簡單記錄, 以便課后及時解決。避免出現兩種極端現象, 即學生上課只聽不記或是把老師的每句話都當作重點。
三、 嘗試回憶
初中生物課的知識內容較少, 一節課一般只有少數幾個知識點, 上完一節課后試著寫出這節課的重點,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 學會歸納, 建構概念圖
學完一章后, 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框架, 而不是代替學生去建構知識框架, 否則學生的能力還是得不到發展。
五、 用好教材中的技能訓練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訓練有解讀實驗數據、測量和計算等, 這些能力的獲得都為高中學習生物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高中生物教師, 如果重視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在聯系,做好上述初高中生物教學前期準備工作,那么將會更好的開展我們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顧巧英.生物教改貴在“活”.教學思想錄中學生物卷[M].江蘇: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