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1:33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共享經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荊州共享農業的表現形式
1.1農地的共享
土地共享主要是指農民將土地的相關信息發送到規范的網絡共享平臺。一是供需雙方根據各自的實際需求直接進行磋商,從而使得土地使用權得到高效流轉。二是平臺對土地進行使用權的收購,平臺再將使用權轉讓給其他消費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土地進行收購使用。這種土地共享的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閑置土地,加快土地流轉和集約化、規?;?,讓供需雙方達到共贏。
1.2農產品的共享
農產品共享與農村物流共享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農村購物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農村的物流也呈現井噴式發展。這就為農產品共享提供了條件,在確保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將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預售,消費者不僅僅局限于產品消費,更可全程參與、管理農產品生產全過程,最后依托農村物流將產品送入消費者手中;消費者也可以親身體驗農產品收獲過程,體驗農村文化和飲食,帶給消費者另一番體驗。這種模式:一來為農產品生產者增加了銷量;二來為消費者增加了滿足感,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1.3生產工具的共享
我國農村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土地分散化嚴重,小農戶生產占主體,小規模生產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農業生產工具的現代化難度較大。小農戶購買現代農業機械成本巨大。農業機械的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也高,而且農業機械使用率較低,當機械閑置下來就是一種巨大浪費,這就為農業生產工具共享提供了發展空間。利用現達的信息網絡,對于閑置的生產工具進行信息共享,對供需雙方進行匹配,實現農業生產工具共享,避免資源浪費,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節省農民生產成本。
1.4農技的共享
當下,知識的共享隨著信息化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農業科學技術業發展迅速,但是農業科技的推廣難度不小,當農戶遇到一些種養或者生產性問題,又或是農業生產工具的操作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交流平臺進行咨詢,政府也可以整合行業專家進行答疑,回答農民遇到的各種問題。類似于以前的農業熱線,現在具有更多的咨詢渠道,信息發展也更加完善,農業科學技術的共享更加便捷,降低了農民生產成本,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間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1.5勞動力的共享
我國一直是廉價勞動力大國,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穩步上升,社會條件不斷進步,城鄉距離的進一步拉大,農村的廉價勞動力現象將一去不復返。而且很多農業生產仍然是勞動密集型,勞動力是農業生產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勞動力缺失、勞動比例失衡現象嚴重。目前仍以小農生產為主的方式嚴重限制了勞動力流動,通過共享平臺,可以做到家庭勞動力的有效利用,解決勞動比例失衡,農民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來調整務農、務工的工作時長,充分利用生產力。
2荊州共享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現有政策法規很難適應共享農業新興發展業態
共享經濟的發展是依托互聯網存在的,互聯網經濟不同于實體經濟,它的跨地域、跨行業的特點明顯,由此帶來的是現有政策法規很難與共享農業發展相匹配。一是互聯網平臺企業和責任人的法律地位和責任界定模糊不清,易造成行業混亂;二是平臺的行業劃分、雇傭關系,平臺稅收等難以明確規定?;ヂ摼W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帶來的行業混亂和責任不明,給政策法規的制定帶來了巨大挑戰,不可避免就會出現一些政策法規觸及不到的地方,從而為共享平臺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2農業共享平臺數據獲取困難
共享農業的發展動力仍然是大量的共享數據。農業作為相對弱質的產業,隨著氣候變化較為明顯,尤其要注重實踐性和科學性。因此,農業共享的平臺數據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事實上,很多重要數據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平臺公布的數據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也有待實踐來檢驗。對于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民來說,對數據的甄別能力弱;對平臺來說,數據整理和維護也是需要劇的成本。由此可見,數據的共享面臨著重重困難。
2.3共享農業監管和信用體系亟待健全
共享農業是信息化發展與農業生產的結合產物,是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業態,新生事物必然在行業發展的規范性方面有所欠缺,以及出現一些行業監管問題。新興行業魚龍混雜,市場準入條件不夠完善,難以規范和監督市場參與者的各種行為。而且,誰來作為監管者仍然難以確定,最終政府不得不出面,無形增加了監管的隱成本。制定一套適用的監管機制需要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另外,新興行業的崛起,帶來的又一個問題是行業信用體系的建立,互聯網平臺的信息量巨大,如何甄別這些信息得到有用信息,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4缺乏共享農業發展的保障機制
共享農業是一個新生兒,在很多方面還沒有很成熟的體制機制,尤其是保障機制。不同于傳統的行業,發展了這么多年,各種機制已經趨成熟,而共享農業首先在地域上不受限制,其次是在行業上不受限制,以農業為基礎,融合了加工業、物流業、服務業、餐飲業等多個行業。因此,相比于傳統行業,在行業管理、行業發展保障、勞動關系等各方面都要及時進行調整,以維護該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這些機制體制的建立時間比起行業崛起速度慢了很多。
3荊州共享農業發展的建議
3.1政府創新管理方式,規范法律法規
共享農業發展模式下,平臺企業、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會大幅度增加,需要政府更加開放的治理環境。敢于放權,讓農民與企業、市場之間走得更近,使得市場中的利益體相互促進和監督,形成良性循環。但同時,也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行業發展,促進公共服務建設,明確企業責任,劃定責任界限,明確共享農業法律界限,規范共享農業市場化發展,避免市場混亂。
3.2建設共享農業協會,共享農業信息
類似農業合作社,建立共享農業行業協會,一方面企業之間可以互相溝通,交換市場信息,能及時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企業之間的聯合有利于降低企業之間競爭成本,共同維護共享信息的整合,信息搜集范圍和完整性也能得到有效加強,進而有利于市場均衡發展,更加明確共享農業發展的規劃。另一方面,農民可以從行業協會得到更為全面和可靠的信息,形成雙向互補共贏,實現共享農業健康發展。
3.3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信息的準確性直接決定了共享農業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信用體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加強互聯網平臺與信息搜集整理部門的信息對接,規范信息管理,嚴格審核平臺消費者資格,達到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的目的。一是打破信息交換壁壘,消除信息不對稱,加強消費者、企業平臺、政府部門有效信息的流動。二是政府等公共部門的相關信用數據在合理化處理后對平臺和消費者公開,以便于對共享農業參與者身份的審核,并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一、共享經濟的概念及特點
2016年中央首次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共享經濟是傳統商業模式向新型企業金融模式的轉變,其實質是企業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融資行為,將閑散資金集中利用的資源優化配置過程。共享經濟與融資存在一定區別,融資的資金融出方以獲取資金收益為目的將資金出借,并存在與收益相當的風險,例如購買股票、基金、債券等;而共享經濟給予資金出借方的不是資本收益,而是消費需求,以共享單車為例,出行需求方將資金以押金的形式“出借”給企業,低于市場價的出行成本則作為出借資金的回報。
共享經濟是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商業模式。這里的消費者需求是指深入消費者衣食住行的主導性需求,消費者具有絕對的主動權,由于交易高度透明,商家無需過多營銷。正因為消費者在共享商品時具有高度選擇權,共享商品市場才更加簡單,確定、穩定。
共享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使用而不占有的循環經濟,即傳統的理性人經濟轉變為分享、擔當、透明的良性循環經濟。消費者用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商品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商品的使用權沒有排他性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成因之一。在循環過程中商品的供給者集合了閑置資金獲取額外收益,該收益也是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的主要原因。
共享經濟推動了經濟與就業的發展。2015年共享經濟領域市場規模達到19560億元,參與服務者直接員工500萬人,間接服務人員達到4600萬人。目前較為成功的共享經濟案例主要包括百度知道、知乎等知識共享;網易公開課、極客學院等技能共享;P2P網貸、京東眾籌等金融共享;滴滴出行、摩拜單車等出行工具共享。
二、共享經濟與現代農業的關系
當前農業產業正積極響應著國家提倡的供給側改革,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生產模式是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經濟共享、農業發展現代化的有力手段。電商的興起為農業產業經營的上下游共享提供龐大平臺基礎,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交易透明度。
共享經濟對現代農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如農業生產能夠形成良性的循環經濟,有利于解決產前資金技術問題、產中土地流轉問題、產后側供給問題等,對進一步形成土地規?;鬓D、農產品產銷渠道多元化、農業金融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提供了高效透明的經濟環境。但共享經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農業發展。由于農業本身弱質性和農民個體差別,高度透明的共享使得原本存在的地域差別完全暴露,加深競爭程度的同時可能會導致優劣極端化,從而阻礙了現代農業的整體發展進程。
三、共享經濟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1.設施共享
設施共享主要指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共享,由于農業機械設備不同于其他產業設施,使用頻率具有集中性的特點,一年中有許多時間農機設備處于閑置狀態,又由于農機設備對于農戶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我國許多小型農戶仍處于手工作業的生產階段,這無疑阻礙了機械化和規?;默F代農業發展。為了適應農業規?;a和土地規模化流轉,我國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自發組成合作社,初步達成了農機共享的生產模式,但該共享是限于合作社成員之間的局部共享。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與打車軟件原理類似的為農機需求供給雙方匹配的第三方服務平臺,但由于供給方分布不均勻,三方平臺服務范圍也受到了限制。由于農業產業的弱智性,農業設施可以效仿城市單車的經濟共享方案,村政府可以先投資建設農機服務供應站,再以收取合理租金的形式免費為農戶提供農業設施的使用權,從而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設施基礎。
2.勞動力共享
我國農村勞動力尤其是青年勞動力不足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所取得收入遠遠高于務農取收益,許多信用社紛紛出現了有地無人耕的現象,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發展。從共享經濟的角度,可為農民工制定一個勞務平臺,基于信用社發出的勞動力需求,鼓勵農民工在閑暇時間反鄉務農,所反之鄉不一定是農民工自己的家鄉,但必然是所在城鎮附近有勞動力需求的鄉村。
3.物流共享
農業物流共享是基于訂單農業的發展而形成的。無論是種子肥料等生產原料還是農業畜牧業產成品,可在多個村設立一個共享物流的中轉站,根據物流中轉站輻射的多個村的多個訂單進行混合集中配送,通過發揮中轉站的地理優勢,來減少單一且長距離的運輸成本。
4.技術共享
技術共享包括農業技術共享和農業知識共享,由于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文化知識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多數農民需要專業的種植指導與農技服務,因此可利用這樣的水平差和人數差,形成多數需要指導的農民籌集資金“聘請”少數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來給予知識共享的模式,該資金分攤到每個農戶的資金遠遠低于獲取技術支持的市場價格。搭建農技知識共享平臺,不僅可以改善個體農戶之間的技術水平差別,還可以緩解城鄉之間技術需求和供給不對稱的情況。
關鍵詞: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216-02
一、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源起
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關鍵。精品資源共享課是指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旨在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在“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計劃建設5 000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012和2013年分兩批開展原有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評審遴選工作?,F2 659門國家精品課即使全部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2014和2015年還有近2 500門課程可以躋身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課建設面臨的重大機遇。
目前,黑龍江高校精品課建設在全國仍處于平均線以下水平,現有國家精品課程2 659門中,黑龍江省僅有76門,占全國的3%。特別是在農林經濟管理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農林經濟管理類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也處于空白,與黑龍江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培養優秀農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東北農業大學國家一類特色專業,農業經濟學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其課程體系結構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學效果不僅直接影響到其他專業課的教學,而且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學習熱情,對實現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起到支撐和保障作用。同時,這門課程對其他涉農專業學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實現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但是由于教學計劃和學時數的限制,學校只將農業經濟學課程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設為必修課,在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工商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專業設為選修課,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開展自主學習模式下“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學課程的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使農業經濟學課程完成以教師為服務對象,到以高校學生與教師為服務對象并兼顧社會學習者的轉變。不僅可以鼓勵學習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還可以借助各方優勢,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廣泛傳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建設豐富多樣的網絡課程資源,涉農專業學生可以通過點擊網絡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農業經濟學課程,通過習題訓練等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作為社會學習者的農戶、農業企業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資源了解一些相關應用知識,如農產品期貨買賣、農業合作社等,使課程特色鮮明、實用性更強,服務學習者自主學習。
二、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建設的思考
(一)完善課程全程教學錄像資源
全程教學錄像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重要指標,教學錄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載體,更新和完善課程教學錄像是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人才的關鍵。根據國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學錄像要按教學單元錄制,聲音和畫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規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農業經濟學18個教學單元,在課程教學錄像內容方面,應注重農業經濟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系統化,同時,面向學科發展前沿,不斷把農業經濟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農業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及時加入講課內容中,增強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教學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內容,盡可能使用實際數據和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如結合黑龍江省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涉農部分,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供專業期刊、專業網站,鼓勵學生閱讀學術專著,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并注意向學生介紹各種不同學術觀點以及尚無定論有待探索的問題,特別是具有理論前沿性的觀點,以打破學生過去長期形成的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發現新問題,使其創造性潛能盡量地發揮出來。
(二)修改教材、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輔助材料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對教材的要求是選用國內或國際一流同類院校的經典教材或規劃教材,目前,與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教材蓬勃發展的態勢相比,作為農業院校經濟管理學院最為重要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農業經濟學教材建設明顯相對滯后?,F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和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內容更新慢,側重于某些農業經濟問題現象的描述和經驗總結,缺乏從經濟學視角解釋農業經濟問題的分析等問題,遠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對教材要進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規劃教材基礎上加入兩部分內容,使農業經濟學授課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為基本理論知識,即用經濟學基礎知識解釋農業經濟問題,一部分為介紹國外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最后一部分以專題的形式討論農業經濟基本理論。
教學輔助材料內容涵蓋課程的教案、教學日歷等教學文件、課程指導、電子教材、作業習題、試題庫、典型案例,重點難點、前沿專題等內容,以學生閱讀為對象,這些內容具有基礎性、系統性、適應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結合課程實際教學需要,以服務課程教與學為重點,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
(三)創建網絡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網上互動
通過創建農業經濟學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網絡互動,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將不再局限于某一時間,某一地點,而是以其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提供可能。農業經濟學網絡資源系統應包括以下活動:自主學習、資源共享、師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線批閱、后臺管理等功能。主講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上傳、下載教學資源,以達到教師與教師、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多方位資源共享的目的。通過建立教學網絡互動動系統,提供了一個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在線向教師提問,把課堂延伸到互動網絡平臺,教師通過網絡向學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開,可以避免問題的重復,節約了教學資源。此外,由于網絡的特性,師生不受空間的限制,在時間分配上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在農業經濟學網站中設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時向學生傳遞課程信息,如交作業的時間、考試的時間和地點、課程安排的調整等信息。通過教學網絡互動系統,學生可及時地將作業上傳,而教師也可以及時進行批閱,及時進行信息反饋,節約師生信息傳遞的時間。
(四)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加強對教學質量的控制和考評
為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引導學生適應課程教學改革,注重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將對教學考核方式進行創新。由現在單一閉卷筆試模式轉變為多元化考試模式,分散成績的構成,將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努力探索口試、案例分析、實踐報告、論文、閉卷、開卷、半開卷、問題情境等多種考試形式,既考核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綜合理解和綜合運用的能力,使學生個性、特長和潛能有更大的發揮余地。
三、 結束語
通過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以達到以下目標:一是更新和優化教學資源。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以課程資源的系統完整為基本要求,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為基本目標,對能反映現有農業經濟學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進行更新和優化,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和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二是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更新完善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內容,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三是豐富和完善的教學內容。經過建設,形成能夠涵蓋農業經濟學課程相應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綜合應用、前沿專題、特點問題等內容,具有基礎性、科學性、系統性、先進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等特征,嚴格遵守國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規定,適合網上公開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實踐教學成果。農業經濟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不斷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學成果,前沿、熱點問題等內容,充分反映課程改革成果,展現課程團隊教學風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教高[2011]8號.2011.10.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民工;農民工創業;農村經濟
引言
隨著精準扶貧力度的加大,農民工受多方面原因的影響,紛紛開始返鄉創業,這對于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展開深入研究,研究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涵與意義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涵
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充滿了機遇與挑戰,這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從根本上來看,農民工返鄉創業,包括返鄉行為以及創業行為。在我國,農民工選擇到城市打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從而過上更好的生活。城市的工作機會更多,平均工資水平更高,農民工希望通過去城市打工,賺足夠的錢來滿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所需,提升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質量。然而來到了城市之后,實際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與預期是相差甚遠,農民工尋找工作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城市的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沉重得令人窒息。大部分農民工認為,在城市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并且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使得城市的就業崗位隨之發生變化,適合農民工就業的崗位越來越少,許多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機會變少,找不到工作,城市的生活壓力大,使得農民工不得不返鄉另尋出路。因此,農民工返鄉就業主要是分為兩種情況,有主動返鄉者與被動返鄉者。主動反鄉者是指因為在城市進行了專業化的學習和發展,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術,認為自己回鄉創業可以有更好的前途和發展,甚至會比在城市打工收獲的更多,因此,他們選擇了回鄉創業??偟膩碚f,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是指農民工離開城市,回到農村,在農村進行創業的一系列行為的總稱。
(二)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意義
1.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對精準扶貧方式的創新
在我國近幾年的扶貧工作的開展背景下,扶貧工作逐漸轉變為精準扶貧。目前我國的扶貧工作仍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扶貧工作沒有集中進行、扶貧政策沒有完善、各個地區的扶貧資源分配不均勻、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的脫貧工作仍然存在困難等。然而農民工返鄉創業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首先,在對有意愿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需要積極提供幫助,讓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政策的幫扶更快實現脫貧,并且一部分農民工創業脫貧也可以帶動其他農民工的發展積極性,從而相互影響、相互進步,使脫貧工作能夠更快更順利地進行。其次,扶貧工作人員需要對資源進行一定的整合和分析,比如可以將企業扶貧、農村旅游扶貧等扶貧方式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多種扶貧資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地發揮出扶貧資源的優勢。最后,可以發展新產業,農民工創業可以結合農村當地地域特色實現當地特色化產業創新,以達到符合現代化創業的發展需求,從而推動農村整體經濟的發展進步。
2.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現代扶貧理念的創新
以往的扶貧方式就是通過對貧困家庭進行物資、經濟的幫扶,精準扶貧的概念針對每一戶貧困家庭進行了精確的幫扶,可以有效避免貧困人口被動消極的脫貧態度。因此對貧困人口的心理脫貧也是實現精準脫貧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調動他們的主觀脫貧意愿,實現貧困人口的主動脫貧。還有一個就是對貧困人口的能力,因此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是一個很好的扶貧切入點,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實現貧困人口的自主致富。
3.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以轉變扶貧政策思路
精準扶貧對扶貧對象的主動性脫貧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搭建了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市場、組織和貧困戶新的多樣化、完善性的扶貧體系。農民工返鄉創業模式給扶貧政策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第一,農民工創業實際上就是一種貧困人口對脫貧致富的一種自身愿望,因此扶貧工作人員應該要意識到扶貧工作的開展已經不可以再遵照傳統的被動幫扶式發展策略,扶貧人員應該逐漸從主動幫助轉變為輔助作用,這種扶貧思維的轉變可以幫助我國扶貧工作邁入現代化進程,從而更高效的提升社會整體的發展。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給農村經濟帶來的影響
(一)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實力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城鄉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相對比較落后,貧困人口還有一定規模。許多農村鄉鎮企業不斷建立起來,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農民工在城市工作時可以學習掌握一些先進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對創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并且在工作時也能攢下一筆回鄉創業的初始基金??傊诙喾N因素的影響,大量的農村勞動人口都傾向于到大城市工作,這就使得農村的勞動人口有限,農民工返鄉創業一方面能夠改善農村勞動力缺失的問題,同時也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產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有利于城鄉經濟建設
當下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促進城鄉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各個政府機構都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但并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步。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領域十分多樣化,比如農產品種植、水產養殖等。農民工創業在一方面能夠提升家庭的經濟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的家庭條件,又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因此可以說農民工不僅在城市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返鄉創業后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對促進城鄉經濟建設影響深遠。
(三)有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
很多農民工返鄉創業都抱有想要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的美好愿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的同時也能讓家鄉變得更好,現階段我國已經提出對新農村進行發展的戰略目標,并且已經提出制定了更進一步的農村建設措施。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能進一步改善農村發展面貌。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經濟發展得還不夠好,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被當地相關政策所束縛,所以,國家已經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民工創業的幫扶力度,對農民工創業提供了資金支持,這將進一步吸引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形成一種正面的引導作用,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精準扶貧視域下農民工返鄉創業出現的問題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越來越注重農業的發展,現階段我國以及各個地區的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支持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于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愿意返鄉創業。但國家在實際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一)農民工文化水平低
農民工返鄉創業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甚至只有少部分農民工創業者有高中學歷水平,目前這已經是一個制約農民工創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即使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但還是遠遠落后于城市教育水平,還都是無法和城市中的核心技術相比較。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專業技術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無疑增加了難度,會對農民返鄉創業起到很大的不利影響。
(二)缺乏有效的創業培訓
許多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后,回到農村創業,雖然這些農民工擁有城市的工作經驗,以及城市生活的經驗,但大多數農民工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學歷水平較低,缺乏專業知識,雖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但也只是與生產線有關的,只掌握了部分操作技能,并不全面,缺乏理論指導,缺乏科學、規范的規劃。農民工在城市打工時,大多在基層工作,有的農民工能力突出一些,可能會在城市勝任基層管理工作,因此,農民工返鄉創業時,缺乏管理經驗,管理能力較低,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沒有一定的管理經驗,難以在企業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難以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缺乏理論指導。政府針對這一情況,為需要職業教育的人,提供創業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創業者的創新能力,幫助創業者了解技術,豐富管理知識,提高創業者的管理能力,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創業者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三)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不足
雖然政府開始逐漸重視農業的發展,但現階段政府金融機構在對農民工創業的資金資助方面力度還是不夠,資金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創業者沒有足夠的創業資金,此外還有很多農村人口的經濟收入來源限于農產品方面,經濟收入比較微薄,這也是阻礙農民工創業的一個問題,農民工沒有經濟實力進行創業,這就會出現一部分農民工想要創業但沒有初始基金,從而錯失好的創業機遇和擴大創業規模的機會。政府金融機構的服務不足導致農民工返鄉創業并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從而造成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難度增加,導致農民在返鄉創業過程中缺少足夠的創業資金。
(四)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
我國的基礎建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已經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一些發達城市基礎建設已經十分完善,但是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比不上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一些設施的發展落后是導致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好的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個不利因素,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來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對農民工創業環境進行改善。
(五)行業選擇的同質化高
在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過程中,確定創業的方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行業選擇是一個難題,一方面,農民工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對專業的經濟管理知識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自身水平有限,專業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沒有專業指導,在進行調查分析時不夠全面,大多不了解家鄉的宏觀環境,不了解所選行業競爭情況,不了解所選產品前景如何。大多數農民工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會也不愿意選擇自己不了解的行業,因此,大部分的農民工還是會選擇勞動密集型產業,一些傳統的產業,例如農村特有的種植經濟作物、水產養殖及動物養殖的項目,這些項目同質化程度高,競爭人員過多,使得有的農民工創業者陷入惡性競爭的困境,要想實現創業成功難上加難,也更談不上能夠收獲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為了避免農民工返鄉創業時選擇同質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農民工以及當地政府都在積極思考應對的政策,只是這仍然是一件尚未解決的難題。
四、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的改善措施
(一)提升返鄉農民工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因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普遍具有一個特點:文化教育水平都不高,在創業過程中并沒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對他們的創業過程進行指導。因此,要想幫助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順利地實現創業目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創業知識培訓。在對他們進行知識培訓的過程中,讓他們能夠對自身創業優勢有所了解,并通過培訓總結出適合自身的創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讓返鄉創業者對自身的創業發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
(二)為農民工創建一個良好的創業融資環境
農民工返鄉創業需要資金的幫助,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升農村地區的創業融資環境,對農民工的創業融資范圍進行拓寬。讓農民工創業者能夠在創業道路上有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從政府方面來看,一方面應該加大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要及時改善政策的不足之處,給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
(三)為農民工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由于農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創業素質十分有限,在創業過程中,很多問題都無法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政府就要發揮出重要的指引作用,為農民工創業者找到正確的途徑,從而提高農民工的創業熱情,政府也需要加強和返鄉創業農民工的交流,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幫助返鄉創業者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同時不僅能提高政府在創業者心中的形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和返鄉創業農民工的交流,增進感情。
(四)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體系
政府開展精準扶貧,應當不斷完善政策,建立科學有效的扶持體系,各個地區的政府應當結合所在地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農民工創業,落實扶持政策,保證農民工創業項目順利進行,提高農民工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在農民工創業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完善有關扶持政策,及時給予農民工有效的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調整。對于政策的執行,政府應當采取一些監督措施,保證更好地落實政策。對申請創業的流程進行簡化,篩減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簡化必要程序的審批流程,提高審批的效率,這是對農民工創業最好的鼓勵。各地政府應當建立專門的服務部門,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為有需要的農民工答疑解惑。在落實扶持政策的過程中,不僅要完善監督體制,也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扶貧經費,科學利用經費,不亂用,不濫用,將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實處。政府應當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利用人們關注度較高的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在這些平臺上宣傳扶持政策,實時公布一些行業信息,分享成功案例,給農民工創業者提供交流的平臺,借助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的優點,提高政策宣傳的速度。
五、結語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
鄉成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目標任務
大小春糧食面積4.54萬畝,糧食產量1.348萬噸,出欄優質生豬6萬頭,適度規模生豬養殖占45%,耕牛出欄900頭,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1.1萬人,勞務收入1.25億元,培訓農民工28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16%,達6945元,農村城鎮化率提高1.7%,造竹0.5萬畝,發展農業產業化專業合作社3個,硬化鄉村道路20公里,提灌機具改造20臺/140千瓦,新購置農業耕種機具20臺,農業機具補貼3萬元。完成靈官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掃尾驗收申報工作,實施好后安、寶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完成扶貧解困人口620人,做好農業綜合統計工作。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農村房屋產權確權頒證,深化完善林權確權頒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1、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宣傳工作。
2、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3、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確權、頒證等工作。
(二)抓緊做好春耕生產工作
1、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生產是農業工作的關鍵,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眾中間,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好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問題,關心貧困戶、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農資問題。一是動員友鄰互助;二是協調信用貸款。幫助解決好農用物資,千方百計避免老百姓因買不起農資而延誤春耕的現象發生,為農民春耕生產打牢基礎。。
2、加強抗旱,注意塘庫蓄水,確保農業生產
根據氣象預測,今年旱象將持續發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視,做好宣傳,增強人們抗旱意識,人人參與抗旱,做到人盡其力,物盡其能,一是要對現有塘庫進一步落實責任,有專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對提灌機械進行檢查,該維護改造的要及時維護改造,確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單項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計保春耕。
3、政府加強監管力度,配合工商、物價、供銷部門加強對農用物資市場的監管,杜絕偽劣農資流入市場,坑農害農。
4、做好農業技術培訓,農技站、畜牧獸醫站要加強農業種植技術、畜牧飼養技術的培訓,確保糧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農技站、水管站、扶貧開發辦要組織規劃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貧連片開發項目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完善工作,爭取項目資金發展農業。
2、農機站做好規劃,爭取項目資金,對鄉內提灌機具進行維修改造,確保農業生產用水。組織農機手培訓,協助財政部門做好農機具補貼及時發放,做好農機管理工作。
3、加強道路設施建設,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規劃以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爭取國家投入資金和財政獎補資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業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投入資金,建設林區公路。
5、配合國土迅速啟動寶合、后安土地整理、協調工作,爭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進規劃的基礎設施規劃項目。
(四)注重產業發展,強化示范農業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壩區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規范化種植,巖區村要注意脫毒馬鈴薯的集中成片規范化種植。
1、繼續抓好專合社大棚生姜基地發展,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生姜3000畝。
2、做好以專合組織統一加強對甜橙基地的指導管理,帶動整個基地全面發展,確?;禺a生效益。
3、幫助葡萄種植專業戶成立專合組織,爭取各級支持,做大做強該項目。
4、做好馬鈴薯基地發展,多種“脫毒”優良品種,形成規模產業。完成造竹任務5000畝,零星植樹造林9萬株。
5、抓好竹產業發展,做好紅巖片區綠色長廊和高速路、321國道沿線的竹產業發展。
6、做好畜牧產業發展,一是做好生豬養殖規模戶、場發展;,二是做好四坪、誼合、后安村的林下養雞產業。
(五)加強惠民工程建設,實施農業保險
1、加強宣傳力度。實施農業保險,增強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險21500畝,玉米保險4600畝,油菜保險200畝,馬鈴薯保險5800畝,高粱保險1200畝,蔬菜保險1400畝,蓄水池保險134口。
2、能繁母豬保險6990頭,育肥保險15500頭,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險73145畝,農房保險1640戶,沼氣池保險1000口。
3、小額人身保險參保率30%,力爭40%以上。
4、及時發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
(六)做好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貧互助周轉金的村要認真做好資金的發放、管理和賬務的上報工作,切實發揮扶貧周轉資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貧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貧解困規劃,落實好幫扶對象和項目,責任到人,確保2013年扶貧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貧整村推進工作,制定好實施方案。結合財政獎補一事一議,農村電網改造和其它項目,整合資金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的發展,確保整村推進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貧貼息貸款工作。
(七)做好農業科技培訓工作
農業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獸醫站和農業技術推廣站要協調配合,做好農業技術培訓和畜禽養殖技術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8000人次,畜禽養殖技術培訓1500人次,農民工送縣統一培訓280人,農業機具人員培訓150人。
(八)做好農業安全防范,確保農業穩定發展
1、加強護林防火工作。確保我鄉森林資源安全,發放森林防火資料10000份,發放到各農戶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張貼,嚴防森林火災發生。
2、做好人畜飲水安全工作,對已建立的人畜飲水站或池要嚴格按照消毒處理制度操作,落實專人負責,確保人民飲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獸醫站要加強對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畜禽產品進行嚴格檢疫,嚴防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危害人民健康,確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災情和防洪、防汛應急預案,出現情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確保人民生產財產的安全。
5、做好農村沼氣安全使用知識宣傳,印發沼氣安全使用常識,禁止隨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報告制度。
(九)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確保龍鳳和諧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1.1農業經濟發展全要素建模方式的選擇
將農業經濟增長的全要素水平(TFPit)視為對農業經濟系統進行產出(Yit)與投入(Xit)的比,則有。本文選擇這一模型的目的是根據農業供應鏈的建設水平來度量其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貢獻。將全要素生產率公式進行推導可得到:。其中Xit表示農業投入要素的集合,包括從事農業人數、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等要素[4]。
1.2農業經濟發展全要素包含變量選擇
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全要素(TFPit)作為產出變量,投入變量(Xit)為從事農業人數、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選擇華北地區20個農業地區的各項農業投入變量來估算每一個地區的InTFPit值。假設農業經濟增長函數是拓展的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其中Yit代表各農業地區農業經濟總產值;Ait表示農業經濟增長的全要素中排除投入要素(X1t、X2t和X3t)以外的其他諸要素的集合;X1t表示該地區的從事農業人數;X2t表示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X3t表示該地區的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α、β、γ分別對應X1t、X2t和X3t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在規模報酬不發生波動的情況下滿足α+β+γ=1。則有。通過查詢《中國統計年鑒》及各地區物流、經濟統計數據,可以得到各地區的諸要素情況,通過專家打分制得到各地區的農業機械現代化程度,見表1。表1華北地區20個農業區域投入及農業經濟產值數。
2農業供應鏈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全要素影響的實證分析
將農業供應鏈建議水平(GY)作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變量,根據我國及華北地區農業經濟增長速率的實際情況,將地區農業投入(FS)、農業結構(APV)、從事農業人員文化教育水平(HC)和城鎮化程度(CTL)作為影響經濟要素,也就是解釋變量。根據C-D增長速率模型,解釋變量GY、FS、APV、HC、CTL對被解釋變量TFP單獨發生影響,模型表示為:TFP=C(GY)α1(FS)α2(APV)α3(HC)α4(CTL)α5。其中C是常數,α1、α2、α3、α4、α5分別代表這5個要素的彈性系數值。對該模型取對數得到雙對數模型:lnTFP=α1ln(GY)+α2ln(FS)+α3ln(APV)+α4ln(HC)+α5ln(CTL)其中FS以農業經濟投入占地區總經濟投入百分比表示;HC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務農人員占總務農人員百分比表示;城鎮化程度以第一產業從業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表示;農業供應鏈建設程度由相關專家打分得到;其余數據從各地區年度統計結果中得到。從回歸分析的結果可見,農業供應鏈建設水平(GY)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TFP)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GY每提高1%,則TFP就會提高0.7655%。
3結論
(一)變量檢驗
將CD生產函數轉化為線性模型,能夠有效抵消時間序列數據自身的差異性和異方差,使數據更加平滑;同時凸顯參數估計意義,使估計結果更準確。被解釋變量和部分解釋變量均為增長趨勢,可以初步判斷這些數據屬于非平穩,因此要對數據進行ADF檢驗。對各個變量進行單位根ADF檢驗的結果,結果顯示各個變量的t值均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不能拒絕原假設,即各變量都存在單位根。對各變量取一階差分后再進行ADF檢驗。各變量一階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拒絕原假設,即一階差分后的變量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的序列。同時,也表明解釋變量即各類農村公共產品對于農業總產值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均衡關系。至此,模型已經通過計量經濟學檢驗。
(二)模型確定
運用計量軟件Eviews6.0輸入新疆1998-2013年時間序列數據進行計算。擬合優度可決系數顯著,說明新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與農業經濟增長模型與樣本觀測值擬合優度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變量轉換為平穩的數據。因此,該模型是穩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農村公共產品對新疆農業經濟增長效應變化狀況。
二、研究結論
文章通過對新疆1998年—201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結論: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要素中,農用機械動力的影響對新疆農業經濟增長產生的效應最大,隨后是化肥使用、農田水利和農村電力。在這里需要特別注意農村教育,農村教育的彈性系數為負值,說明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沒有直接促使農業經濟增長,實質是反映農業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實反映農村從業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當前新疆農村地區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員的凈流出,導致農村智力水平有效實際供給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