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1:2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英語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 要:2007年教育部正式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大學英語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改革的實施還在于深入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各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建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開發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切實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施任重而道遠。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列為“質量工程”四項工作中的第二項。教育部決定采取三項措施,大力改革大學英語教學:一、廣泛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改革;二、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三、進一步改革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2004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同年2月,在全國確立了180所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要求,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于2007年7月正式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本文通過對《課程要求》的解讀,從一線的教學實踐出發,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環境的建設、教學評價的改革等方面對大學英語改革的開展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課程要求》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逼溆袔讉€層次的含義,第一,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其中聽說優先,讀寫兼顧。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對聽說有實用技能,并有所側重,具體而言,教學中要從內容、教學時間增加聽說技能的訓練;第二,大學英語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為目的,即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第三,大學英語教學應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能結合課程教學,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培訓,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墩n程要求》中的目標要求,實質上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即由“讀寫為主,以應試教育為主,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變為“以聽說實用技能為主,素質教育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謂思想指導行動,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才會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果的不斷顯現。
二、教學資源的開發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應注重“英語綜合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據調研,目前市場上的大學英語教材雖然種類繁多,大多都比較重視“英語綜合技能訓練”,即聽說讀寫方面的內容,也以課文為背景加入了背景文化的介紹,但對于學習策略培訓的內容還是極為缺乏,單獨的學習策略培訓的專著也很少,這使教師在學習策略培訓方面感到迷茫。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策略的培訓與指導,學習策略培訓的教材缺乏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的障礙。根據這樣的情況,出版商與高校應大力合作,共同開發出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專業選修課教材,以滿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的需要,高校管理部門也應在相應的教材開發上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
三、課程體系的建立
《課程要求》要求各校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不僅包括傳統的面授課程以外,更應注重開發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課程,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要達到這一要求,首先是學校管理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以綜合英語一統天下的觀念,打破大學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的界線,消除開專業選修課,大學英語教師就意味著下崗的顧慮,而是要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逐漸消除大學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的界限,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大學英語教師根據大學英語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出如“英語電影賞析”、“英美報刊選讀”、“英語演講與口才”“英語寫作”等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英語選修課程。另外,還要積極探索計算機、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的有效教學模式。鑒于基于計算機、網絡教學往往有學習形式較為松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較高,建立對計算機、網絡英語教學與學習的監督、監控系統便是關鍵。也就是說,通過相關系統、監控錄像等輔助設備將計算機、網絡英語教學與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并由教師定期對其進行評估和反饋,而且作為形成性評估的一個方面算入學生期評成績;教師對計算機、網絡英語學習的指導與監控需要全額計入教師工作量。以此來提高學生和教學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與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立,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實際上要比分級教學更科學合理),需要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轉變觀念,充分重視、創造條件實現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立。
四、教學環境的建設
無論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環境的建設。這里所說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教學設施、設備;“軟”環境—主要指師資力量;還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多彩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1)教學“硬”環境的建設。要建設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的環境,首先是在硬件設備上要有所保證。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多媒體教室、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系統、自主學習中心,使大學英語教學真正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使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2)教學“軟”環境的建設。教師也是教學環境的必要組織部分,大學英語教學環境的建設還應該著力加強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墩n程要求》也明確提出“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學校應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工作,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同時要合理安排教師進行學術休假和進修,保證他們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蹦壳?,大學英語教師要適應《課程要求》開出更多的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在相關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學習策略培訓方面加大培訓力度。而且,要還要讓教師充分掌握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技術,使計算機、網絡設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3)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環境的建設還在于課內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環境的相互配合,即豐富多彩的額外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英語戲劇等比賽、活動,也是教學環境的一部分,是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益的補充,能給學生更廣闊的提高、訓練和展示自己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舞臺,其實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別樣的呈現形式。為了更好地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應安排相關的管理組織部門,對活動的開展給予資金上、技術上、師資上、政策上的支持,為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教學環境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環境的全面建設與提高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環節。
五、教學評估的改革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學評估分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過程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各校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種過程性評估在實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點的多媒體教學中尤為重要。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能力水平考試。即使作為一種定量測試手段,這種考試也應以評估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為主。但是,這種考試不應以學生所獲得的讀寫譯考試成績來代替或平衡聽說成績,反之亦然(《課程要求,2007》)。
大學英語教學因為受應試教育,特別是四六級考試指揮棒作用的影響,長期以來還是以終結性評估為主。在理論上,大多數教師和學者都肯定形成性評估對于正確評價、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的作用,但因為形成性評價的過程的較為復雜,工作量大,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形成性評價在實際教學中被簡單化成了平時出勤率的統計、作業成績和教師印象分。良好的形成性評估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有效的形成性評估體系,借助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簡化其評估過程,減少教師工作量是當務之急。另外,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的有機結合,還需要教學管理部分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工作上的理解、技術上的幫助,以促成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改革的切實有效地實施。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特別是在一線教學的真正實施,需要教學管理部門、領導、教師、學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切實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要求,致力于良好的大學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環境的建設、教學資源的開發、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評估的改革。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指導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指導下;管理者、學者、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學英語教學不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呼喚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J].外語界,2005,(6).
[2]夏紀梅.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J].外語界,2005,(2).
[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項目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論證報告”摘要[N].fltrp.com/newsdetail.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改革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列為“質量工程”四項工作中的第二項。教育部決定采取三項措施,大力改革大學英語教學:一、廣泛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基于計算機的英語教學改革;二、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三、進一步改革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2004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同年2月,在全國確立了180所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要求,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于2007年7月正式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本文通過對《課程要求》的解讀,從一線的教學實踐出發,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環境的建設、教學評價的改革等方面對大學英語改革的開展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課程要求》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逼溆袔讉€層次的含義,第一,大學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其中聽說優先,讀寫兼顧。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對聽說有實用技能,并有所側重,具體而言,教學中要從內容、教學時間增加聽說技能的訓練;第二,大學英語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為目的,即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第三,大學英語教學應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能結合課程教學,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培訓,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墩n程要求》中的目標要求,實質上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即由“讀寫為主,以應試教育為主,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變為“以聽說實用技能為主,素質教育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謂思想指導行動,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才會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果的不斷顯現。
二、教學資源的開發
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應注重“英語綜合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據調研,目前市場上的大學英語教材雖然種類繁多,大多都比較重視“英語綜合技能訓練”,即聽說讀寫方面的內容,也以課文為背景加入了背景文化的介紹,但對于學習策略培訓的內容還是極為缺乏,單獨的學習策略培訓的專著也很少,這使教師在學習策略培訓方面感到迷茫。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習策略的培訓與指導,學習策略培訓的教材缺乏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的障礙。根據這樣的情況,出版商與高校應大力合作,共同開發出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專業選修課教材,以滿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的需要,高校管理部門也應在相應的教材開發上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
三、課程體系的建立
《課程要求》要求各校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不僅包括傳統的面授課程以外,更應注重開發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課程,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币_到這一要求,首先是學校管理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以綜合英語一統天下的觀念,打破大學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英語教師的界線,消除開專業選修課,大學英語教師就意味著下崗的顧慮,而是要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逐漸消除大學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的界限,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大學英語教師根據大學英語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出如“英語電影賞析”、“英美報刊選讀”、“英語演講與口才”“英語寫作”等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英語選修課程。另外,還要積極探索計算機、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的有效教學模式。鑒于基于計算機、網絡教學往往有學習形式較為松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較高,建立對計算機、網絡英語教學與學習的監督、監控系統便是關鍵。也就是說,通過相關系統、監控錄像等輔助設備將計算機、網絡英語教學與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并由教師定期對其進行評估和反饋,而且作為形成性評估的一個方面算入學生期評成績;教師對計算機、網絡英語學習的指導與監控需要全額計入教師工作量。以此來提高學生和教學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與學習的積極性??傊髮W英語課程體系的建立,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實際上要比分級教學更科學合理),需要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轉變觀念,充分重視、創造條件實現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建立。
四、教學環境的建設
無論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環境的建設。這里所說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包括“硬”環境-教學設施、設備;“軟”環境―主要指師資力量;還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多彩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1)教學“硬”環境的建設。要建設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的環境,首先是在硬件設備上要有所保證。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多媒體教室、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系統、自主學習中心,使大學英語教學真正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使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2)教學“軟”環境的建設。教師也是教學環境的必要組織部分,大學英語教學環境的建設還應該著力加強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墩n程要求》也明確提出“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學校應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工作,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同時要合理安排教師進行學術休假和進修,保證他們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蹦壳?,大學英語教師要適應《課程要求》開出更多的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在相關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學習策略培訓方面加大培訓力度。而且,要還要讓教師充分掌握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技術,使計算機、網絡設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3)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環境的建設還在于課內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環境的相互配合,即豐富多彩的額外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英語戲劇等比賽、活動,也是教學環境的一部分,是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益的補充,能給學生更廣闊的提高、訓練和展示自己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舞臺,其實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別樣的呈現形式。為了更好地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應安排相關的管理組織部門,對活動的開展給予資金上、技術上、師資上、政策上的支持,為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教學環境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環境的全面建設與提高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的重要環節。
五、教學評估的改革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學評估分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過程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各校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種過程性評估在實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點的多媒體教學中尤為重要。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能力水平考試。即使作為一種定量測試手段,這種考試也應以評估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為主。但是,這種考試不應以學生所獲得的讀寫譯考試成績來代替或平衡聽說成績,反之亦然(《課程要求,2007》)。
大學英語教學因為受應試教育,特別是四六級考試指揮棒作用的影響,長期以來還是以終結性評估為主。在理論上,大多數教師和學者都肯定形成性評估對于正確評價、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的作用,但因為形成性評價的過程的較為復雜,工作量大,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形成性評價在實際教學中被簡單化成了平時出勤率的統計、作業成績和教師印象分。良好的形成性評估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有效的形成性評估體系,借助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簡化其評估過程,減少教師工作量是當務之急。另外,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的有機結合,還需要教學管理部分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工作上的理解、技術上的幫助,以促成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改革的切實有效地實施。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特別是在一線教學的真正實施,需要教學管理部門、領導、教師、學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切實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要求,致力于良好的大學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環境的建設、教學資源的開發、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評估的改革。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指導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指導下;管理者、學者、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大學英語教學不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呼喚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J].外語界,2005,(6).
[2]夏紀梅.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J].外語界,2005,(2).
[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項目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論證報告”摘要[N].省略/newsdetail.
【關鍵詞】分科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師 角色 EAP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15-02
一 分科英語教學的內涵和教學內容
分科英語教學是學習者通過學習學科專業新知識以提高英語水平,體現了外語的工具性。重在培養及提升學習者專業學術講座聽記、專業文獻閱讀、個人陳述演示、參與學術討論交流、學術資料搜集和學術論文撰寫等各方面的技能。
分科英語教學在過去的實踐中往往被學生和教師誤認為是雙語教學或是專業英語,這可歸因于這三種英語教學所具有的共性,即它們都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教授學科知識的。然而這一共性與通用英語教學(EGP)有本質的區別,分科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或專業英語不同,我們需要厘清它們之間的區別。
雙語教學的教學重點和目的都是學科內容,英語只是作為教學的媒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是課程設計的重點;專業英語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科語言,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科內容的學習以協助學習者熟悉該領域的專業詞匯、句法、篇章結構和表述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利用英語來學習特定的學科;分科英語注重的是與學術相關的技能提升,處于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兩者的中點,內容偏向一般的學科知識,比起專業英語具有更大的寬泛性,不及專業英語的深入全面系統。
分科英語教學的內容主要有三種分類:一是泛分為兩大類,即文科和理科;二是一個學科為一門分科英語教學課程,比如教育學、文學、歷史學、工學、農學;三是再細分到一級學科,比如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但即使分到很細的學科上,內容也必須寬泛。標準有兩條:一是語言教師能教,無須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專門培訓;二是能為某個學科下面的各個方向的學生所普遍接受。
二 分科英語教學的導向――學術英語(EAP)
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是英語語言學領域的一個分支學科,ESP包含學術英語(EAP)和行業英語(EOP),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的目的是使學習者能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和為學術活動提供語言支撐。EAP又可再分為通用學術英語(EGAP)和專門學術英語(ESAP)。
以行業英語為導向的分科英語教學主要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歐美高校本科非母語的英語教學均為學術英語,在近年中國EGP向ESP教學轉型的大背景下,以學術英語(EAP)為導向的分科英語教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學業追求、素質提升、就業需求等方面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分科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CBI教學法
CBI教學法起源于加拿大沉浸式教學法的成功,其理論的核心是:如果語言教學能以某個學科知識作為基礎,將外語學習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效率往往會大大提高。
Stryker & Leaver認為當語言作為學習學科知識的媒介時,最理想、最接近于母語學習的二語學習條件便產生了,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1)內容學習,尤其是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內容,有助大幅提升可理解的輸入量;(2)對內容的關注有效降低形式學習的焦慮感;(3)改善學習者的倦怠狀況、激發利用英語“表達”專業的興趣;(4)提高語言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即進行高層次的學術認知活動。Cummins認為一個人的語言水平由“人際交流基本技能”與“認知學術語言能力”組成。當學習者具備了中等的語言水平,仍然重復低層次的語言技能訓練,其語言能力也將停滯不前。把英語教學與學習者的學科專業學習相結合,著重較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認知能力的培養,英語水平才能有跨步式的提高。
四 分科英語教學的承擔者――大學英語教師
名稱一樣的課程如計算機英語,其性質可以是分科英語,也可以是專業英語或雙語教學。ESP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許多從事英語教學研究的人員翻譯或混淆等同于專業英語,然而專業英語與ESP實則分屬于不同的范疇,在服務目的及教學側重點上都不盡相同。前者為學科研究的范疇,后者為教學途徑的范疇;前者以專業詞匯和各種與專業相關的表達方式為中心,后者以學習者為中心。
雙語教學的教學重點和目的也都是學科內容,英語只是作為教學的媒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是課程設計的重點。教學該由誰來承擔取決于它們各自的教學目的,雙語教學是由專業教師教的;專業英語既可以是專業教師也可以是英語教師教,但分科英語必須由英語教師來承擔,在此之前達到EAP教師多重角色的要求則是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為之努力的。
五 分科英語教師的多重角色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分科英語教學仍然是語言教學,教師除了作為教學的承擔者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扮演課程的設計者、教材的提供者以及合作者、研究者和評估者等多種角色,各個角色對大學英語教師有著具體的要求。
1.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課程承擔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第一,掌握相關專業范圍一定的學科知識。分科英語教學必須與一定的專業內容相聯系,但對于大多數只有英語語言文學學術背景的大學英語教師而言,短期內全面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必要的,因為分科英語教學的重點是交流策略和技能而非內容,然而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教師則不能較好地進行教學的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教師掌握相關專業范圍內基礎、寬泛的學科知識。
第二,掌握課堂處理專業知識的策略。教師課堂處理專業知識的策略基本可以分為五類,即目的語言參照和母語參照、形象生動化、師生與生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關注語言知識。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目的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三,掌握一定的EAP相關理論和教學方法。EAP作為英語語言共核之外的變體,具備一些特征性、不同于通用英語教學的規律和理論基礎,比如需求分析、體裁分析理論等。這是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補充的重要知識。
第四,能意識到學習者已掌握的專業知識。雖然教師自身不需要全面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但對于學習者已掌握的專業知識需要有所了解,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將語言與內容有效關聯,如果兩者差距過大,學習者會產生畏難情緒;如果差距過小,學習者不易產生成就感。
2.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課程設計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調整課程設計、設計學生學習活動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教師都需要把需求分析作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和中心點。設計應遵循真實性、主體性和開放性三大原則。
需求分析即找出學習者當前水平與預期達到水平之間的“差距”。需求分析包含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習者分析,學習需求分析又主要分為學習情境分析和目標情境分析。學習情境分析指學習者當下的目的語水平、學習條件、個人期望、學習策略等。目標情境分析指課程終止時學習者在目標工作情境當中應該達到的水平或能力。
3.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教材提供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各個學校在專業設置、學生水平、教師水平、學生需求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引進國外或非本?,F成的分科英語教材固然可以省時省力,但也可能出現適應性欠佳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以上現狀編寫適合的分科英語教材,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周平認為,教學材料選擇應符合真實性、合適性、廣泛性和兼容性四條標準。
4.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合作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以學習者為中心”是分科英語教學教師時刻遵循的原則,教師不再是知識輸入者,而是以學習者的合作者身份參與到真實語言情景的實踐學習之中,參與分析討論,給予及時隱性的啟發和引導。
教學中應擯棄忽視了學習者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分析語法及翻譯等進行講解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方式??梢詫嵺`運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PBL),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學習過程不再是被動的記憶而是主動的思考。也可采用任務教學法(TBL),學習者需要應用語言知識和學術交流技能完成一系列任務,而不是對語法或詞匯反復學習記憶。
5.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研究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研究者的含義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師自身成為研究性學者,大學英語教師長期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忽略了科研,也導致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二是對分科英語教學進行行動研究和反思,通過行動研究可以在理論和實踐上豐富教師的知識和方法,改變提高教師的信念,促進教師的發展和分科英語教學框架的構建。
6.分科英語教學對作為評估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評估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課程進行評估,看學習效果是否達到預設目標,通常采用測試、問卷、訪談、討論等方式。評估的間隔通常為課程的第一周、期中、期末和目標語境實際應用中。二是對學習者進行評估,除了傳統的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之外,還要求教師設計定位性測試、成就性測試和能力測試。三是對教師自身的評估。教師在分析測試與評估的結果后調整和完善未來的教學。
六 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師為達到以上各要求而進行提升,將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知識結構的改善、合作精神的培養、處理學科專業知識策略研究等方面將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蔡基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陳平.ESP 教師處理學科專業知識的策略研究―基于提高課程《商務英語閱讀》教學[D].重慶大學,2011
關鍵詞:課程;評估;測試;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232-02
一、引言
課程是語言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為教師提供了系統的計劃與框架結構。課程的發展包括以下方面:需求分析、教學大綱、目標發展、教學方法和語言評估(Richards,2001)。
而評估是課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可以作為有效途徑提高學習者的課堂參與,還可以最大程度幫助學習者從本課程中獲益(Nation& Macalister,2010,p107)。選擇評估作為切入點來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有兩點原因:首先,中國長期以來都有應試教育的傳統,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課本知識而不是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Lam,2002)。其次,英語教學中理論與實際之間存在脫節現象。例如,此《課程要求》強調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評估,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一方面往往被廣大教師所忽視。
二、評估的定義及分類
評估可以用來“辨別學生的強項與弱項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選擇安排學生進入教學課程,以及決定他們是否可以通過一門課程”(Bachman & Palmer,2010,p21)。Ur(1996)將評估形式分為兩大類: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是測試;另一種是課堂評估,具有多種形式,比如:教師評估、自我評估,學習檔案等等。大多數情況下,測試和評估可以互換來指代相似的活動。但評估是一個更大的概念,是用來監控記錄學生表現的定性方法,比如觀察、課題研究等(Brindley,2001,p137)。測試只是評估的一種形式,是指教師與學生采用的特定的步驟來衡量語言能力?!墩n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鼓勵在英語教學中采取不同形式的評估,比如同伴評估、學習數據的收集、采訪、會議等等。
此外,一個良好的評估應該強調三個設計原則:可靠性、有效性和實用性。第一,可信的測試應該在同等條件下進行,并且有清晰的指示與提問。第二,有效的測試是用于衡量它應該考查的內容,具有兩種檢查方式:表面效度和內容效度。前者會直接影響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測試的反應。而后者主要用來分析測試并且衡量測試內容是否體現了測試要求。第三,實用性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則,比如時間、花費等都屬于這一范疇(Nation & Macalister,2010)。這三個標準是專家和教師設計測試試題的基礎。
三、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
1.形成性評估。一個學期中,學校和教師會根據課程和教學目標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來評估課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課堂語言評估,它與課堂教學任務相似但是目的不同(Bachman &Palmer,2010),是一種學習觀察,用來評估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行為(Nation & Macalister,2010)?!墩n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鼓勵當地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使用多種形式的評估,尤其是提倡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評估,以此來有效地滿足英語學習的特殊需求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Bachman &Palmer(2010)把評估分為內隱性和外顯性兩種模式。內隱性模式下,學習者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在被評估。基于這種模式,可以在課堂組織一些簡單的游戲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新單詞。外顯性模式下,老師會明確指出活動用于評估,它可以用于形成性和終結性目的。
Fulcher & Davidson(2007)還提到了合作在學習情景評估中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在考試中是不被允許的,甚至被當作是作弊的行為,學生們需要獨立完成試題。當然,若測試的形式是小組演示,那么合作是受到支持的。
同伴和自我評估是另一種重要的評估方式。它要求學習者掌握評估的相關知識,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花適當的時間來介紹這方面的內容,筆者有時候會要求學生同伴之間或者自己修改作文和翻譯作業,這可以幫助培養評估意識,有利于他們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來完善作業答案(Harris,1997)。
最后,文檔資料這種評估形式也值得一提,它可以有效地支持整個學習過程(Rea-Dickins,2000)。但是,這種形式的評估并沒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大學英語課堂一個班級通常有六十多位學生,每個教師要教授兩個以上的班級。因此,文檔資料的檢查對于教師來說是個巨大的工程。但是,筆者依舊會鼓勵學生歸納總結考試或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有時候也會要求學生寫學習反思報告,這些其實是對于此種評估方式的一種嘗試。
2.終結性評估。終結性評估在整個評估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之前的中國課程教學要求中。當然,它在實際的教學中依舊是最重要的形式。根據《課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終結性評估主要包括期末考試和水平考試,旨在評估學生的聽說讀寫以及翻譯能力。而且這些考試的重心應該是學生的交際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期末考試就屬于這一范疇。對于教師來說,期末測試是檢驗學生一學期所學的最主要途徑。并且,期末考試成績往往在期末總評中占據很大比例,甚至直接決定該生是否能夠順利通過這門課程。
此處以大學英語四級(下文簡稱為四級)為例來分析這種評估方式。四級考試雖然不像高考那么重要,但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仍舊把它作為大學階段最重要的全國性英語考試。根據相關教育部門和大學的政策,它的通過與否可能與學位證書的獲取掛鉤。
這個考試屬于成績測驗,是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大綱以及課本知識來設計,旨在了解學生在大學中的英語水平以及培養其英語綜合能力。Brown(1995)指出,成績對于任何一個語言課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其目的是幫助學習者獲得較高程度的語言知識。
基于評估目的,測試可以分為兩種:標準參照測驗和常模參照測驗。標準參照測驗基于某一特點標準來衡量學習者的表現;常模參照測驗主要用于判斷學習者在所測團體中排列的位置(Brindley,2001)。根據大學英語四六級委員會的解釋,四級考試是常模參照測驗。而常模參照測驗的中心就是為了測量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以及每個學生的表現與其他學生成績之間的聯系(Brown,1995,p114)。這一點符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目標,即考查所有在校大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
四、建議
《課程要求》是根據課程的理論知識制定的一份較為完善的指導性文件,并且在附錄部分提供了詳細的信息與例子。在評估部分,它強調了形成性評估的重要性,并鼓勵把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結合起來。但是,把《課程要求》與教學實際相比較之后,仍舊發現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盡管《課程要求》鼓勵教師在課堂強調聽說訓練,但是廣大教師依舊沒有把口語部分放入平時的學期測試中。此外,盡管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設有口語部分,但是它的分值并不算入總分,并且該口語測試是選擇性的。如果這樣的考查方式不改變,那么課堂教學方法很難有實質性的改善,學生需求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它也不能滿足課程教學目標對于口語及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學生只會關心他們的成績和等級,而忽視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語言學習的真正需求以及改善方法(Black,Harrison,Le,Marshall & William,2003)。
因此,評估部分應該把口語明確納入學校期末考試和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范圍,測試方式可以采取面試或者使用專門的口語測試軟件。
第二,評估不僅僅是體現在課程標準中更需要去實際執行(Kelly,2009)。盡管終結性評估在《課程要求》中并非中心部分,但是實際情況卻不然。由于大學四、六級考試的壓力,學生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講解和分析四、六級做題技巧與方法。甚至,有些學生認為課堂討論與口語練習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與期末考試和四、六級考試無關。一些學生只關心期末考試的考試范圍而完全忽略教師在課堂上強調的其他實用技能知識。Kelly(2009,p149)認為,外部的測試會讓教師因為考試而教學,這一想法甚至會左右學校所采用的課程標準。
筆者認為,《課程要求》需要加入具體信息來指導形成性評估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這有利于幫助教師修改教材、改善上課方式,有利于改變學生“考試為中心”的固有想法,讓其認識到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此外,學??梢蚤_設課外輔導課程來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為相關英語考試做準備。
2 0 0 4 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課程要求》的頒布和實施,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課程要求》的實施,大學英語教師掌握的職業技能和應具備的能力結構必將發生變化。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對自身的挑戰,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新自己的能力結構,以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一、對《課程要求》的認識《課程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1 )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里所指的綜合運用能力是指英語語言知識、英語應用技能(聽說讀寫)、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體現,也就是說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語言產出的技能實踐;(2 )教學模式調整。《課程要求》除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外,特別強調應大量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教學,促進新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這是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3 )課程結構調整?!墩n程要求》對大學生英語水平提出了三個層次要求,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時《課程要求》提出除開設英語基礎課外,還應開設英語選修課程,即能力提高課程,包括語言技能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課程,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4 )測試、評估方式變化?!墩n程要求》重視教學評估在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除了終結性評估以外,更要重視過程性評估??v觀《課程要求》,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從教學模式到教學手段,較之以前發生了巨大變化,它進一步提出了“應用能力”和“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等新概念。培養目標的調整、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個性化學習要求、測試和評估方式的變化,對原有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及組織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尤其是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大學英語教師能力結構體系。
二、《課程要求》下大學英語教師能力結構的構建目前,國內對英語教師的能力結構的研究是以教法、學法的研究以及外語教師所擁有的知識能力和具備怎樣的專業素質和素養來展開的,涉及到大學英語教師的能力動態發展方面的研究并不很多,隨著《課程要求》的實施和推廣,大學英語教師被賦予了新的角色,伴隨著角色的轉變,其能力結構必將發生變化。筆者認為,《課程要求》下的大學英語教師能力結構應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包括使用英語的能力)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具體體現在更新教學理念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掌握語言和文化能力、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發展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1 . 更新教學理念能力。外語教學理念主要包括對外語語言的認識、對語言學習的認識和對教學的認識。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習慣于傳統教學的人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這種挑戰不僅是對學校教學模式、課程、教材等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對已經習慣的、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挑戰。這種挑戰迫使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積極思考,重新為自己進行定位,調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使之與信息化教學環境相適應。教學理念要從原來研究教師如何“教”轉到研究學生如何自主學習上來,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并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轉變的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協作學習,教會學生如何查找信息、選擇信息、分析信息等。因此,不斷掌握新方法、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已成為新時代對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2 .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為了實施《課程要求》,大力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國各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推進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斷言,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將在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下的大學英語教師能力結構探討文/ 李 雄 李 春中占主導地位。面對這種趨勢,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熟悉并掌握C A I 技術,具備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同時,積極主動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自己,努力學習在線課程,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了解有關信息,通過互聯網向國內外專家進行咨詢和磋商,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學習任務的布置。
3 . 掌握語言和文化能力。為完成《課程要求》提出的培養目標,大學英語教師自身應具有很強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須精通語言知識和有準確而流利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便于交際和互動。其次,為了應對開設語言應用類課程、能力提高課程和語言文化課程,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學能力。據調查,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開設此課程時顯得力不從心,造成師資匱乏。因此,必須熟悉并掌握英、美國家文化習俗和文學包括其歷史、地理、文化傳統、社會制度、政治結構、價值觀念等諸多領域的知識,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增強文化意識,提高語言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準確、流利、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
4 . 教學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學能力。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設計能力。表現教師的創作智慧與能力的就是教學設計。從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教師的“看家本領”。如何進行系統的、整體的教學設計,如何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及其關系進行統一地、協調地安排,如何用一種全新的教學設計的思想與方法來促進與改進教學,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師急待發展的一種新能力。首先,在教學設計的觀念與方向上,強調運用現代教育觀念,強調突出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換言之,教學設計要考慮學習者的需求與特點,改變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視“學”的局面。其次,從教學設計的策略上,強調運用系統觀和整合的思想,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對其間關系進行協調的、整合的把握,強調問題解決策略。
最后,從教學設計的方法上,注重對學習者的分析,強調師生之間關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強調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強調合作學習、問題解決等教學策略與方法在學習者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設計方案的能力。從宏觀上看,這種能力包括實施課程計劃、整體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計劃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保持課程計劃、糙體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計劃一致性的能力;實施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處理策略等。從微觀上看,它包括言語表達能力(如詢問方法、交談方法、母語和英語的使用策略、學生話語失誤處理策略、課堂交際英語的系統掌握等)非言語表達能力(如教具的有效使用、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形體和課堂表演技能等)互動能力(如師生間互動模式的養成、互動模式的轉換與變化、真實交際中的互動技術等)。
關鍵詞 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 適應期 銜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English and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onvergence
Study under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ZHANG Liy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exchange in the social lif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How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nd successfully ente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sta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freshmen learn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convergence work.
Key words teaching requirement; college English; adaptation period; convergence
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指導,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仍然以應試為主,長期忽視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想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就要爭取在大學僅有的兩年英語學習中,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突出成績。而要想實現良好的教學成果,首先就要過好大學與高中教學的“銜接關”。本文著重分析高中與大學在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差異,并探討順利實現銜接工作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 關注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轉變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出于教學目的的差異,大學英語的教學與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階段的教學截然不同。不僅僅是教學理念的不同,首當其沖的就是授課方式的差異。多數的高三階段,課堂除了聽力訓練外,多是漢語教學。再經過高考后暑假的放松,大多數新生對大學英語的全英語授課方式表現出巨大的不適應。因此,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個清楚的預判。既可以通過一套科學的摸底試卷,也可以通過課前的訪談以及課堂上細致的觀察來獲得。如果課堂上多數學生明顯反映出聽不懂,跟不上的狀態,教師就該有意識地放慢語速,選擇基礎詞匯,以及增加肢體語言等輔助手段,關鍵處加以反復,給予學生適應和補充的機會。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據此要求,很多高校的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以及語音室,為學校的網絡教學,自主學習,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視野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臺。大學英語教學也多以多媒體的形式開展,有效擴充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手段。但我們也不應忽視多媒體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弊端。由于利用了教學軟件,教學內容固定,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現場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或教學順序。并且,由于教學容量大,速度快,部分基礎欠缺的學生會出現“跟不上,吃不著”的情況。也有不少學生仍沿用傳統的學習方法,他們會發現聽的時候很精彩,卻抓不住重點,內容一翻而過,最后黑板上什么都沒有,筆記上也沒留下什么。其實,教師都可以通過課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這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傊?,教無定法。具體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要基于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清楚了解。
此外,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多是開展大班教學。面對五六十個甚至更多的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英語層次的學生,要想有效開展課堂教學,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如不開展分層教學則很難實現。對于分層教學的方法,相關討論多從課堂教學的手段入手。在此,筆者想著重討論下與課堂分層教學相關的其它輔助學習手段。首先,筆者認為,如不對學生進行分層考核,則分層教學的效果不易衡量,學生由于很難看到自己的進步而會過多地產生挫折感,以致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解決這樣問題,可以借助“階段測試”的手段來檢測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使結果更加科學有效,測試內容應盡量回避學生之前的語言綜合素質,讓學生的每一步付出都能得到肯定,并讓基礎不好的學生看到實現短期目標的可能性。對于學生的分層考核的結果也應納入最后評價中,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由于班級內學生情況復雜,學習水平差距大的情況,筆者建議參考國外高校的教育模式,在校內建立“助教機制”。助教可以是英語教師,也可以是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學生,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小組成員會面。根據小組成員的需求靈活安排活動內容,可以是學習困難輔導,也可以是文學作品欣賞等活動。作為助教的學生因此可以獲得學分,并能獲得充分鍛煉多方面能力的機會。通過對小組活動,助教可以很容易發現每個成員的學習特點及弱點,與任課教師及時溝通,并在活動中實現查漏補缺。這種做法可以有效解決目前高校班額過大,教師人手不足,以及教師跟學生接觸時間過少的問題,并能真正實現對部分學生“開小灶”補課,縮小學生水平差距,以及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等目的。通過師生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階段的最終目標。
2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使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高校有著教材的自主選擇權,在目前普遍流行的十幾套大學英語教材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易適當的教材。但由于生源的復雜情況,很難說哪一套教材是跟高中階段的教材真正接軌的。在筆者接觸的幾套教材中,經常遇到某個知識點學生早已是爛熟于胸的,或出現過難的詞匯或句子結構,讓還處在過渡期的學生頓感茫然和困難。此外目前的教材,除了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外,都有意識地引入了部分語法知識的練習。但是由于缺乏與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了語法知識的練習和講解零散、片面,缺乏系統性。既不能實現對高中階段語法知識的總結和鞏固,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在大學階段對語法的掌握能力。其后果是當學生面對較為復雜的句子結構和篇章時無法深入理解,對于長、難句的翻譯也不盡如人意,寫作中“中式表達”則層出不窮。
針對高校英語教材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在深悉本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所使用的教材大膽開刀,摒棄不適合本班學生的內容,補充學生急需的,喜歡的內容。根據各校和各專業的特點,甚至可以開發校本教材。在學生掌握語言能力,培養人文知識的同時,可以有意識地吸收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及表達。當英語與所學專業結合后,學生可以更加明確外語學習與今后自己將從事的職業的關系,也可以通過閱讀外文的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針對基礎不理想的學生,適當補充難度略低的教學材料也是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手段。比如,可以把補充教學內容當作這部分學生的階段性目標,由于更接近于學生的學習實際,這個短期目標更容易達成,就更能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最終實現逐步提高。
3 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持續發展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教學評估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梢姡⒁惶卓茖W完善的評價體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同時指出,除了目前比較通行的終結性評估以外,還應開展形成性評估。所謂形成性評估是指在教學進行中開展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這就要求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實時監控,對于學生參與課堂和課外活動都予以記錄和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由此可見,打破傳統的“一站式”評價體系,建立全方面的評價標準才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形成性評價確實能有效地監督和評價學生的階段性成果,對其學習過程是個有力的促進手段。結合附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后的《學生英語能力自評/互評表》,可以較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及進步狀況。不過客觀來看,具體操作費時費力,且由于學生自我評價的主觀性及隨意性較強,要想評價結果科學準確,就應該借助主觀加客觀,人工加計算機等多種監控手段。
針對這個問題,銜接階段可為學生設定多個評價點,即階段性目標,當學生在逐步靠近每個階段性目標的時候都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并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把主觀評價和客觀考核結合起來。評價時不但要考慮到該學生在全班學生中所處的位置,也應該縱向考慮,即科學評價學生在階段目標中所取得的進步。這就要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此基礎上評價其學習過程。此外,考評的方式也要多種多樣。比如考試與活動參與按一定比重結合起來。積極參與活動可以獲得積分,活動中表現出色可以獲得加分。在為自己一次次掙分的努力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而個人的評價還可以跟小組結合起來。一個人的成績會影響到全組的得分,這樣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認真對待每次活動和考核,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全組的榮譽而戰。同時,為了能讓本組獲得更好的成績,小組成員也會自覺行動起來,互幫互助,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實現共同發展。不難看出,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實非易事。除了要考慮學生的整體學情外,還要立足于本校的硬件手段,借助計算機輔助系統來實現。筆者呼吁更多的學者專家能在此方面拿出建設性意見。
針對目前英語教學的困境與改革的呼聲,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亟待提高,而如何實現大學英語與中學的有效銜接,如何幫助大學新生盡快渡過這個適應期是每個面對大學新生的英語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茖W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必將有力地推動和促進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各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四川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外語課程研究中心“基礎教育外語課程研究第三批科研項目‘新課標下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銜接’”(編號JCWYKC201306)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文性工具性后續課程結合網絡自主學習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中曾明確指出,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是目前的首要任務。科學的教學理念往往比做法更重要,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能帶動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出路。21世紀,知識經濟與全球一體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使中國成為全球有力的競爭者,高等教育只有不斷地改革與創新,積極應對新形勢所帶來的各種變化與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出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就大學英語教學來說,如何把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成學生心中真正想要的,使其終身受益的,高質量、多樣化的優質課程才是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統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曾提到,大學英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有些人僅僅根據重點中學畢業生的外語能力誤以為大部分的高中畢業生已經掌握了英語這個工具。其實不然,很多普通高中的學生受高考的制約,通常重視閱讀,兼顧聽說,語言水平也僅僅處于基礎階段。即使能掌握高考的詞匯要求,但是要他們讀懂復雜的長篇英文材料、聽懂演講還存在很大困難。中西方文化差別很大,而且在中國,英語尚未成為工作語言,沒有語言環境,這也對學生學習并使用英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大學英語是高中英語的拓展、延續和提高,主要表現為文本的抽象性,語法結構的復雜性以及詞匯的豐富性等。要求學生能理解復雜文章中的具體或抽象的主題內容,能自如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并不感到緊張,能清楚地對時事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21 世紀的大學生理應具備較好的外語能力,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外語教育。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需要不斷的加強和改進。在強調英語工具性的同時,也要重視它的人文性。它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教學應不斷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思維方式,熟悉中外文化差異,學習如何以西方接受的方式介紹中國文化,更好地應對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挑戰。有些人將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簡單地理解為增開英美文學等文學課程,其實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價值,教學內容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因此,要充分發掘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
二、開設基于內容的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內容教學法主要以某一學科領域的主要知識為依托,通過該領域真實的英語語料的使用來學習英語,根據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并不是簡單地通過語言語料學習英語。1986年,莫翰提出內容教學法以來,很多國家都以該教學法為指導,形成多種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社會效果。該教學法側重于將學生需要掌握的某學科的學科內容和興趣結合在一起,通過使用真實的教學素材,將學生帶入生活,重視內容的針對性及英語學習的目標性,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容易,有趣,更有意義。20世紀90年代,內容教學法被引入中國,在專門用途英語領域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教學模式。國外語言學家曾這樣總結,內容本位語言課程可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知識去處理其他專業領域內復雜的并達到大學水平的材料。因而,將內容教學法與專門用途英語理論相結合是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出發點。
鑒于此,大學英語應該進行內容改革,采用以內容為基礎的語言教學模式,壓縮部分基礎英語授課學時,開設相應的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英語課程和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一般學術英語課程。將英語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學專業時可以實踐英語,同時在學英語時也能輕松學習專業,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使其成為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三、紙質版教材與電子版教材結合使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像ipad, 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學英語教材也應該具有電子形式,這樣更方便學生隨時查閱以及攜帶,但是又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紙質版教材,因而我們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更具有時代感,而且內容更加豐富,可以隨時進行更新替換,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
四、采用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2012年,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發起了“digital shift”項目。該項目要求給學生提供完善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便捷的學習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因而,將所有的課程資源掛在網上供學生靈活學習和使用,同時進行師生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動。近幾年,國際上出現了許多優質的免費在線課程―MOOCs,為我國建設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奠定了基礎。網絡自主學習的優勢很明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地點,進行自主學習并參與討論。但是這種網絡授課模式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因而根據我國的教學現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可以采用課堂教學為主,網絡自主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全過程錄制下來掛在網上供學生自主點播,并提供給學生一些輔助的教學資源,這種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完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自主學習有效結合的授課形式可以優勢互補,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自主化特點。同時,學校要繼續采用分級教學,這樣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蔣艷,馬武林.新世紀大學英語后續課程設置研究(二)――學生需求分析[J].外語電力教學,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