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5:04
序論:在您撰寫古建筑景觀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現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不再講求千人一面,而是追求民族性、地域性與現代簡潔實用原則相結合的,既科學又藝術的設計風格。
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博大精深,是突出環境藝術設計中民族性、藝術性的重要源泉。將中國傳統建筑元素與景觀設計的融合,即是當今環境藝術學科的發展要求,也是我國文化復興,建立民族自信的必要手段。
古建筑元素、東湖聽濤風景區概述
古建筑元素即中國古典建筑中的造型意趣與技巧。若對其應用得當,可在現當今環境藝術設計中達到古今融合,文脈呼應,現代實用性與民族文化性相結合的設計深度與設計效果。
1.古建筑元素的概念
在景觀設計中,古建筑是人文元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中國古建筑文化獨立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體系。中國古建筑可分為古典建筑和仿古建筑兩大類。古典建筑因其歷史文化背景,一般造型豐富,結構復雜,雕梁畫棟、角獸飛檐,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精華所在。而仿古建筑指用于模仿與替代古代建筑、傳統歷史建筑、古文物建筑,還原歷史面貌的建筑總括。從廣義上來說,無論是古典建筑或仿古建筑都是古建筑元素所研究的范疇。從狹義上來說,古建筑元素按元素的組群布局形式可分為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廳堂館齋、橋梁牌坊等。按元素的造型特點可分為空間布局、形態結構、材質、色彩等。本文所研究的古建筑元素,主要是從古建筑元素組群方法和建筑造型特點等兩方面來分析古建筑融入景觀設計的原則。設計師因地制宜、依山就水將園林建筑通過空間群體構圖,把自然美與藝術美結合在一起,輕巧靈活、天然野趣,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建筑審美觀念。
2.東湖聽濤風景區中古建筑現狀
東湖風景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我國最大的的城中湖。由聽濤、磨山、落雁、吹笛和白馬五個片區組成。它將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以及教育科普融合于一體,是武漢生態景觀資源中難得的蘊含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的隗寶。
在此筆者主要分析的是東湖風景區中的聽濤景區。聽濤景區以其較為悠久的園林特色景觀,成為東湖風景區中最早開辟、人氣最旺,民眾認可度最高的景區。
武漢東湖聽濤景區湖岸線約3290米,1950年始建,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4A級旅游景區。其中所攘括的古建筑元素有古建筑舊居、觀景長廊、樓、閣、橋、亭等,其中亦不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例如清代的九女墩、東湖賓館梅嶺一號(舊居);也有民俗的特色仿古建筑,如紀念歷史的屈原紀念館,賞景品畫的濱湖畫廊,富有古韻的藝術中心,湖畔的秀麗長廊、遠眺聽風的長天樓,臨湖觀水的湖光閣、頗富民族風韻的行吟閣、曲橋亭廊圍合的碧塘觀魚等。其中無論是仿古建筑或是原有建筑都蘊含著各自的動人故事,深深的體現了湖北的特色文化和悠遠歷史。
3.古建筑元素融合的必要性
人類活動在自然環境中是一種本能的生存,而享受生態美感,將人文元素賦予靈魂情感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生活。古建筑亦是一種人文元素,如果當今的設計師們再不重視其在景觀設計中的價值,那么在現代文化的浪潮中,很快古建筑元素就會被淹沒在繁雜的世俗追求中。在有些地方將鋼筋水泥鋪滿了景觀園林中自然溫婉的土壤,樹木石林乃至城市里點點新鮮的空氣也會變得冷漠多余,景觀設計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景觀設計是對自然文化、建筑文化、社會文化等文脈的發展與傳承,只有把握好了文脈發展的順序和來源,才可以更好的保證歷史的延續性,宣傳城市特色文化和歷史文脈。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古建筑元素的獨立性和組合性,如運用亭臺樓閣、橋梁回廊的空間轉換,不僅給人提供休息玩耍的地方,也給景區增添了古韻古香的歷史韻味,創設了園林意境,讓人們可以最大化的理解景觀的時間空間的結合。古建筑元素不僅僅是供人觀賞的藝術品,更是記錄歷史史詩的紀念碑,在景區內注重古建筑文化的修復和創造,能讓人們感受獨特的民俗美感。
古建筑元素與景觀設計融合原則之一:充分保護和利用
景區中的古建筑元素有仿古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古典建筑,因此把古建筑元素融入武漢東湖聽濤風景區中的初衷,是保護古建筑原狀不被破壞。古建筑不僅僅是代表了城市的一段歷史,更是這個城市的一種文化底蘊,在城市景區中對古建筑的維護是至關重要的。將古建筑元素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進行系統的保護和利用,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現代景觀設計中。
1.保護歷史文物,成立藝術文化中心、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東湖聽濤風景區的藝術文化中心有湖濱畫廊、屈原紀念館、亞洲棋院、湖北省博物館等。濱湖畫廊是一條沿著波光粼粼湖水岸邊形成的藝術長廊,包含著濃郁的藝術文化氣息。在那里經常展示文人畫家的繪畫作品或是書法雕刻,游客們在欣賞東湖的碧波秀美的同時感受藝術家們富有詩意的藝術創作,是景區中具有豐富文化價值的古建筑之一。屈原紀念館是一所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仿古建筑,將現代元素與古建筑融合。館前豎立著屈原的半身像,展館內陳列了有關屈原和楚國文化的資料史冊,通過紀念館弘揚湖北的地域文化,讓游客們全身心的體驗地域特色。湖北省博物館建筑群,以楚國建筑中軸對稱、高臺組群的建筑布局格式組成,具有濃厚的楚文化藝術氛圍。對待有一定藝術文化的古建筑或古建筑群,設計師們可以進行合理規劃布局,通過展廳觀光的形式組織藝術作品的展示和民俗特色的展覽。讓游客們全方位的了解體驗古建筑文化的精髓,在自然景區游玩的同時獲取文化上的升華。
2.利用休憩玩耍的亭臺樓閣,增添景致
在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的景區進行合理的設計保留、利用富有中國園林氣息的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廳堂館齋、橋梁牌坊等建筑元素的空間構成形式,不僅僅可以給游客提供了人性化休息玩耍的設施,更增添了現代園林的古典建筑元素的景致,讓園區中古建筑元素更貼近人們的生活,真正享受到人文元素所帶來的生態、人文、社會價值意義。武漢東湖聽濤風景區的滄浪亭、湖光閣、楚風園、先月亭、可竹軒、長天樓、多景臺、聽濤軒等給人們提供了眾多線性的休息玩耍、如畫風景的地方。古韻古香的亭臺樓閣給湖光月色增添了一份古典的和諧與寧靜。在滄浪亭享受林間的鳥語花香,在長天樓遠眺遠山,在島上的先月亭,多景覓一份優雅,在聽濤軒閉目感受湖水的滄海桑田,水云軒品茗“水云鄉”,無不讓人感受到武漢的地域文化,東湖景區古建筑元素的古雅別致。落羽橋,荷風橋等穿插在東湖之上的古典音符,完美的銜接了各個聽濤景區的各個景點。走在湖畔上,漫步欣賞兩岸的風光,這是石路古橋才有的意境。鋼筋水泥是冰冷的,根本無法與湖水和諧共處。
通過筆者對聽濤景區內不同功能形式的古建筑元素的分析和實地的探討考察,生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古建筑元素在景觀設計中協調融合的重要性和新時代的設計需求。同西湖等國內其他湖泊型風景區相比,東湖因其歷史文化原因,名氣有所欠缺,歷史文化的積淀也有所不足;而且風景區里的有些仿古建筑都是解放后所建,沒有任何藍本,屬于應景之作。例如以上所分析的長天樓,屈原紀念館等古建筑,隨然都具備了一定的古典韻味,但是都是仿古的現代建筑,因此缺乏了一些真正的文化涵養。文化美感是需要歷史的底蘊的,是需要時間來衡量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設計師們進一步探討和考量。
古建筑元素與景觀設計融合原則之二:可持續發展
在景觀設計中要考慮古建筑元素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其歷史的延續性?,F代的建筑元素需要合理設置,才能與生態環境相呼應。大力發展古建筑元素造型特點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把握好文脈發展的順序和來源,才可以更好的宣傳城市文化和歷史韻律。古建筑元素從造型特點上,可分為:
1.建筑空間布局
通常都是一個主體核心建筑,附以一個或幾個副體輔助建筑,中間用廊銜接,形成一個建筑組合群體。確保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協調性,有利于凸顯建筑的藝術感染力。休閑的樓閣亭臺是在景區中普遍采用的一種建筑形式,樓閣給人的印象四方開闊,多以六開間二至三層樓的格局為主,在樹木遠山處,適合遠眺休憩。而亭臺多建在環抱山水,景色清雅,視線開闊的地方。例如聽濤景區的行吟閣,史建于1954年,位于東湖中部的小島上,四面與水相依,由荷風、落羽兩橋與道路相連。閣名出自《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句。建筑依山就水,系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層層飛檐,灰墻翠瓦,與橋、水、陸連接成線性風景長廊,讓人感覺美不勝收。
2.建筑形態結構
聽濤景區古建筑無論建筑規模大小,基本由臺階、屋身、屋頂組成,梁柱作為基本骨架和受力構件,多為鋼筋混凝土柱式或框架仿木結構,遠觀類似古典建筑,但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古建筑元素與景區的融入可凸顯地域文化,例如從建筑形態結構方面考慮,可以再建筑的門、窗、屋檐、柱、斗拱、瓦當等方面注入地方元素,以建筑形態和結構細節讓游客體會到地方建筑元素特色。
3.建筑材質
建筑用材主要為鋼筋混凝土、木材、石材,主要為滿足力學工程需求。古建筑元素的建筑材質選擇可根據地方文化適當多樣化,突出自然風景和文化內涵的可持續性發展。例如選擇地方性材料,竹、土磚、灰瓦等,讓建筑融入自然。
4.建筑色彩
色彩傳承了古園林建筑的常用顏色,灰色的墻面,朱紅色的立柱,墨綠如木的樓頂,無不顯示出園林中古建筑的文化底蘊和魅力。
通過對聽濤景區古建筑元素的造型特點分析,可以發現無論從建筑空間布局、形態結構、材質和色彩方面,古建筑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融合要挖掘地方文化,結合實際地理環境,因地制宜,繼承傳統古建筑的布局、結構、材質、色彩才能更好的可持續發展古建筑元素,吸引游客、市民,在精神上對武漢的地域文化有身份認同感。
以地方文化的挖掘作為景區古建筑元素旅游開發和景觀設計的基礎,突出自然風景和地域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風景感化游客,讓東湖生態景區成為武漢旅游的龍頭產業和支撐點。通過對東湖聽濤景區的系統分析,由此可以考慮到景區未來規劃可以向旅游休閑度假區域發展,開發新的旅游熱點,堅持可持續發展,引起人們進一步對生態景區中人文化可持續的重視。
古建筑元素與景觀設計融合原則之三充:
充分利用環境景觀要素
1.避免古建筑元素與景觀中其他要素之間相互銜接不協調
景區的環境受到了城市工業的一定影響,不單單是東湖的水質乃至古建筑等人文元素都受到了工業化的破壞。由于長時間缺乏資金和人力的投入,使得景區的人文元素有點單一簡單化,文化氛圍不夠濃郁,層面較為淡薄。例如異國風情園與其臨近的蝴蝶花園,海洋公園等一系列景觀建筑點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協調,因而景觀文化情調不太統一。
2.古建筑元素要充分利用環境景觀要素,體現景觀意境
在園林景觀中起到點綴和組織觀賞的作用,因此古建筑元素的設計要根據景區的規劃因地制宜,符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使人工美和自然美相呼應,這也是景觀設計最想達到的景觀情境。景區的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可通過利用地形,山頂、山坡、水面、植物等的環境景觀要素設置建筑群組。例如在聽濤景區觀景平臺旁的“碧潭觀魚”建筑群,是一組以曲橋亭廊相連貫穿一片山水湖池的園林建筑,巧妙的在平面上利用亭榭呈品字布局,體現楚國喜鄰水面筑亭的建筑特色。
將古建筑元素融入東湖聽濤景區設計中,需要科學的規劃,建立主題東湖文化區。區域主題的旅游的形象是人文元素滋生的源泉,要將古建筑等人文元素主體化,才可以更加和諧統一,促進東湖生態景觀的完善。不得不承認聽濤區中古建筑元素相互之間較為獨立,景點的銜接性過于缺乏。將藝術中心,亭臺樓閣,長廊隔斷,集會場所相互融匯貫通,具備了基本的游覽指導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去學習欣賞東湖文化。
目前城市景觀有些注重形式主義,過于關注功能性,人們在享受城市景觀的視覺美感的同時,人文元素和自然景觀失去了應該有的意義。一些設計師并沒有把一個城市中的文化、科技、經濟、自然元素等相關元素與景觀設計做有效的結合,使得景觀不再缺乏特色審美感。而透過以上就東湖風景區內古建筑元素的融合進行的一系列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到古建筑元素在當今的環境景觀設計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作為設計師需要不斷深刻了解其中的價值與意義。將理論性的知識投身于真正的實踐中,豐富景觀的文化多元性,促使社會、文化、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和諧共處。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
項目來源:2012湖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
一、西方現代建筑與我國古代建筑存在的差異
從建筑布局的角度上看,西方建筑都是開放式的單體空間向高空發展,與中國古代的封閉式的空間格局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中國的四合院都是封閉式的格局部落,而西方的建筑像法國巴黎盧浮宮,都是采用體量的向上擴展與垂直疊加,由富于變化的形體形成了雄偉壯觀的整體,屬于典型的西方軸線建筑,而中國式的古代建筑代表故宮則是單個房屋形成的氣勢恢宏的建筑群體。另外西方的建筑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就廣泛地使用了門窗以及柱廊等建筑構件,從而增加了信息的交流度,同時還突出了建筑的實體形象。
二、我國古代建筑在景觀設計上的應用
(一)我國古代建筑的屋頂樣式以及房屋的結構
總體而言,我國的古代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體,磚瓦石是作為輔料發展起來的。從建筑外觀而言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為屋頂,下層為基座,中間一層是柱子。另外,還有一種構件是斗拱,是層層疊疊組合的以及木塊縱橫穿插。這種構件是東方建筑所特有的,既能夠承載屋內的梁與天花板,又具有非常典型的裝飾效果。另外,中國的古代建筑樣式多樣,也代表著不同的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廡殿頂,特點是前后左右共四個坡面,交出五個脊,另外還有攢尖頂等。所有古建筑的屋頂皆具有優美舒緩的屋面曲線,這種藝術曲線非常有特色,是先陡急后緩曲,形成一個漂亮的圓弧面。不僅易于屋頂合理地排除雨雪,而且受力也比較均勻。
(二)我國古代建筑木材的巧妙使用
與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較,中國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上非常偏愛木材,并且以木質結構為主,幾千年來皆是如此。木構建筑用的是有機材料,它的損壞表現為糟朽、腐爛。木構建筑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木構建筑需要經常不斷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規模不同的修繕。只有經常維修,才能讓古建筑長葆健康。而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非保國寺大殿莫屬,地處潮濕的浙江東部沿海,另外整個環境濕潤,生物多樣性豐富,并且在大氣與生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殿難免會出現滲漏與糟朽的現象。大殿能夠歷經千載而不倒,對其多年的維護與修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木材作為我國古代建筑的典型材料,在現代的建筑中也得到巧妙使用,比如上海世博會,挪威的建筑師巧妙地運用了很先進的木膠合板技術,這種技術有以下優點,比如可以保留木材本身的親切質感,同時也可以做成比較大的建筑構件,另外考慮到文化的切入點加上建構上的材質,樹木的概念也為挪威館的官方承辦方所接受。這屆以大自然為主題的世博會,讓人們親切地體會大自然的風情萬種以及美輪美奐。挪威世博館的設計,完美地將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而且每種風景的景象都是在積極探索這種關系,比如健康能源的使用、可持續材料的應用等。挪威世博館還曾有一種大膽的想法,即將這種木膠合板與中國竹子粘合在一起組成材料稱為黏材,這種材料在未來的建筑與室內裝飾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優美的輪廓———我國古代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以變化多樣的形式以及優美的輪廓而引人注意,懷舊的同時也力圖在風格上與時代接軌。而加州學派的領導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構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設計語言以及設計本身、場地和雇主要求之間的精妙平衡。蘇州的地方古建筑風格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另外城市公園風格的多樣性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優美柔和的輪廓和變化多樣的形式,有人也戲稱為“蘇州的風格、現代氣息”。
(四)玻璃瓦在古代建筑的巧妙應用與現代的景觀設計的結合
玻璃瓦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太陽能建材,可能連古代那些匠心獨運的建筑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不起眼的琉璃磚瓦片會造福著千千萬萬的人類。這種透明的玻璃瓦主要由普通透明玻璃和黏土做成,可雙彎曲,與傳統的建筑標準是一致的,重量也跟普通瓦片相同,但壽命要比傳統瓦片長,既抗紫外線,又具有高耐腐蝕性。不過玻璃瓦本身單獨使用并不能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還需要在其下方鋪一層特殊的熱吸油氈,再加上太陽能系統一齊使用。
(五)彩畫以及色調在古代建筑中的應用
我國古代建筑的彩畫歷史悠久,并且通過不同的雕塑與壁畫的表現手法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的藝術瑰寶,另外也成為中國固有的建筑藝術。我國古代建筑中,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構件非常吸引人外,其內外的色彩斑斕的裝飾及典雅莊重的壁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正是有了彩畫才讓古代建筑顯得氣勢恢宏和金碧輝煌。同時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裝飾技巧,彩畫從古代延伸到明清,在園林建造與宮廟建設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最能代表彩畫的工藝水平的當屬北京的故宮,其屬于清宮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在故宮內也隨處可見大量的清式彩畫,一般殿內都使用了和璽彩畫,這屬于一種比較高檔的彩畫,一般都是鑲在主梁和廊柱上,而且只有比較高貴的皇宮才可以見到這種高級的彩畫裝飾。
三、結語
1對生態設計文化的思考
1.1生態設計文化的基本內容
與傳統設計理念項目,生態設計文化更加強調自然式設計,就是盡量通過能接近自然的設計方法,通過植物群落的設計、地形起伏等,從形式上表示自然,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學術界最早將生態設計文化理念應用到實踐的是美國,著名學者奧姆斯特德在設計紐約中央廣場時,根據當地的地形、水系特點等,設置了一個長達3.4km,寬800m的廣場。該廣場在建成之后,為緊張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并為紐約市創造了一定的生態效益,推動了城市的良性發展。
1.2生態設計文化的應用原則
在應用生態設計文化過程中,需要尊重以下幾點原則:
1.2.1尊重場地歷史原則
尊重場地歷史原則主要是指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尊重場地的歷史,在不破壞場地原有歷史文化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的設計。例如,在廣東佛山粵中造船廠舊址改造中,俞孔堅教授帶領團隊將其改造成為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園。在該公園設計中,盡量的保留了場地的原始生態元素與文化元素,包括廠房的煙筒、龍門吊等都經過改造成為了公園的特殊景點,并且對于原場地的部分駁岸形式不做任何處理基本保留,對某些地帶的植物群落全部保留為公園景觀所用。這種改造方法盡可能的尊重了原有景觀,避免對場地做過多的修正。
1.2.2生態優先原則
在景觀設計中,要盡量使生態環境不會受到人類活動而產生變化。這種設計原則更多的體現在濕地、濱水公園等場景中。例如,美國學者在設計查爾斯頓濱水公園時,留用沿河一側的河漫灘,并盡量擴大其范圍。這種設計方法不僅保證了沼澤地,還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2生態設計文化在古鎮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2.1合理布置水體景觀
與現代城市相比,古鎮的迷人之處就是古街所呈現的宜人尺度,在這個“尺度”中,水景觀往往能配合古鎮的街道、建筑共同構建一個優美的景觀,“以水景帶動街道”已經成為古鎮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態設計文化下,所設計的水體景觀應該充分考慮到古鎮的及拿住特點,為了緩解游客局促、壓抑的感覺,盡量布置一些相對活潑的水體,包括溪流、噴泉等。對于古鎮的水源,考慮到歷史小城鎮的選址多為依山傍水之地,因此在選擇水體源頭時,應該借助這一自然優勢,將自然中的活水引入到景區內,在古鎮內建立一個“活”的水體景觀,提高古鎮環境質量。
2.2營造生態駁岸系統
為了進一步提高古鎮生態質量,在建筑景觀設計中要避免選擇漿砌石、混凝土等僵化的駁岸方式,雖然這種駁岸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洪水平,但是會明顯降低景觀的與類型。因此在駁岸處理中,可以按照下列方法進行改進:①盡量減少對岸邊環境與水體的影響,采用簡化處理方法,避免過度處理;②采用具有良好滲透性的材質作為護坡,并利用粗糙的石塊表面,為生物創造棲息空間;③在岸邊種植一定數量的水生植物,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其空間。這種設計方法不僅能凈化水質,還能美化濱水環境,呈現景觀的自然風貌。
2.3利用廢棄材料創造歷史景觀
古鎮作為歷史小鎮,其具有豐富的文化的內涵,并且體現了歷史、時間的色彩。因此在設計中,要盡量還原古鎮的歷史文化,讓“時間”的特色能體現在古鎮裝飾中。在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采用一些青磚灰瓦,毛石材等裝飾性弱的“舊”材料,可以體現景觀的歷史感,有助于歷史印象的加強;在對城鎮景觀進行更新中,盡量使用殘磚、枯井等景觀裝飾古鎮景觀,更好的展示古鎮風采。
3結論
生態設計文化在建筑景觀設計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對相關人員而言,在景觀設計中,必須要盡量還原古鎮景觀,讓古鎮所具有的自然文化氣息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古鎮景觀的可觀賞性,還能保證古鎮環境,一舉兩得。
作者:張曉晗 單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璐.公共建筑室內景觀設計生態化分析[J].建筑知識,2015(06):72~73.
在我國歷史推移的過程中,無數朝代偉人都建立了多種多樣的建筑,以不同的風格開啟了我國古代建筑歷史璀璨的大門。而南北方因為地區差異和氣候水土的問題,所以其建筑也有著極大的區分。一般來說,南方主要是以地面建筑為主,干欄式建筑在此也較為常見,而北方卻以穴居建筑為主要的建筑特點。在建筑史的發展中,從創始階段、成型階段到成熟階段,建筑特點也發生了極大變化,人們從追求建筑的遮風擋雨到之后的莊嚴宏偉,都體現了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藝術建筑的進步。在春秋戰國時期,阿房宮是其建筑類型的代表。而后來漢武帝大肆修建宮殿的過程中,對于皇宮的建筑也成為了令人們嘆為觀止的大型建筑藝術工程之一。后來的歷史發展中,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多種建筑類型,表現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建筑特色。這些有著較為完整成熟的建筑體系,對于后世建筑以及景觀設計的影響非常巨大,無論是對于磚石和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還是施工機構的雙軌制設計,都給予了現代景觀設計者較多的靈感,令其能夠借鑒古代建筑的特色探尋新的景觀設計出路。
二、景觀設計中對于古代建筑的利用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景觀設計作為美化環境以及生活氛圍的重要方式,需要設計師在不同的領域尋找靈感。我國古代建筑作為我國歷史中瑰麗的珍寶,其有著優雅、莊重、宏偉等多種特質,對于其基本的建筑元素進行運用,可以保證景觀設計能夠更加滿足人們對于該設計的需求。下面,我們對于古代建筑元素在景觀設計的運用進行簡單的分析,從多種角度探究古代建筑的特色。
(一)建筑木材利用
在我國建筑歷史中,對于木材的運用非常廣泛。其不僅能夠保證建筑的美觀性,還能夠針對自身想法進行不斷地修繕,所以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設計師一般會運用不易變形的木材進行景觀構建,能夠保證提高建筑的親切感,讓人們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人為景觀。通過木材的運用,能夠襯托多種景觀在生活中的特性,保證景觀設計的持續建設和能源節約,提高環境的舒適度。保國寺作為我國著名建筑,是代表性的木構建筑,因其位于東部沿海地區,所以大氣與生物共同作用導致大殿內常年出現滲漏。但是經過長期合理的維護,所以能夠屹立千年,存留于世。在現代建筑中,挪威建筑師就曾經以此木構建筑為雛形,進行了上海世博會挪威館的設計。在該設計中,利用了木膠合板技術,以木材的舒適美觀性為出發點,讓觀賞者親身感受了現代景觀中建筑與自然地完美融合,每一種風景,都成為了健康、簡約的代表。
(二)彩畫、雕刻利用
我國的繪畫歷史發源已久,無數古代建筑都曾經以精致的繪畫、完美的雕工獲得世人的驚嘆。這個獨特的藝術手法,通過與建筑的融合,能夠達到栩栩如生、靈動自然地裝飾效果,提升建筑的獨特性、魅力性。無論是色彩斑斕的彩畫還是莊重宏偉的雕刻,都能夠表現出建筑的氣勢和精雕,其巧奪天工的技藝,更是成為了中國建筑的一大代名詞。在現代建筑中融入彩畫以及雕刻藝術,可以增加景觀設計的氣勢,凸顯風景以及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升景觀建筑檔次。故宮作為古代建筑中以彩畫和雕刻聞名的建筑之氣,無論是殿內的石像還是和璽彩畫,都說明了這個宮殿曾經的壯麗和雄偉。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一般都會將亭臺水榭周圍防止石雕,在院落之中放置彩畫。游歷這樣的園林景觀,仿若讓游客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繁華之中,體會中國古老的雕塑繪畫文明。
(三)結構輪廓利用
在我國古代建筑中,無論是廟宇宮殿,都有著其獨特的輪廓和變化多端的建筑結構形式,在達到建筑與環境互相襯托的情況下,達到東方特有的神秘、繁復效果。一般的古代建筑中,外觀可以分為上下中三層,無論是屋頂、基座和柱子,都是通過重疊的組合以及木塊、玻璃瓦穿行的。這樣的建筑結構能夠保證建筑的承載效果良好,還能夠起到一定的古典裝飾作用。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將這種結構以及輪廓進行轉化,突出其漂亮的弧面以及舒緩的曲線,進行現代建筑的中的搭配。在解決了建筑受力問題的同時,還達到了設計場地、設計環境以及設計本身的完美結合與設計平衡,保證了在體現深刻文化內涵的同時,提升美觀性以及舒適性,保證建筑的安全性。
三、景觀設計對于古代建筑利用原則
關鍵詞:居住空間;景觀設計;古典園林
1 古典園林的造園要素
1.1 追求神韻
我國古典園林藝術講究山水植被為基本要素,其中,以自然的山水為根本,植物為點綴。但并不是簡單按比例仿制這些景觀要素的自然形態,而是人為的加工、調整、剪裁、結合,以追求“一峰山太華千岳,一勺水江湖萬里”的神韻境界。
1.2 詩情畫意
中國古代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而古典園林藝術的精髓在于其所創造的美妙意境,這也是古典園林藝術的基本特征。
1.3 建筑與美學的結合
園林藝術起源于先秦,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注重將物質生活條件同對自然環境的精神審美結合起來。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開始大量修建行宮別苑和亭臺水榭,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積累,人工修建的亭臺樓閣把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修飾的更具民族色彩和民族精神,具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2 古典造園藝術對當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2.1 靈感源泉
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當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靈感源泉,其設計思想更是當代園林藝術的理論基礎。中國古典園林作為風景式園林設計的典范,是設計師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高超造園手段,將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組合,形成源于自然環境,又高于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2.2 文化傳承
園林景觀設計師必須對國內優秀的風景園林景觀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觀元素加以運用,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味道”的風景園林景觀作品。園林景觀藝術是直觀體驗性藝術,觀賞者無需接受專門的培訓,就可以感受到園林景觀的形式美。同時,這種直觀藝術受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可以使觀賞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當時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3 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常見問題
3.1 不尊重自然環境
許多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和營造過程中對景觀的功能性考慮不足,注重表現外表的美觀。某些開發商為了追求表面的氣勢和美觀效果,達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購房者的資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業管理面臨巨大考驗。
3.2 缺乏神韻
現代居民小區已經成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設置的休閑活動空間充足,有健身區、兒童游樂場地、休閑步道等,這些空間普遍尺度較大,且多以鋪裝為主,相對缺乏可供好友休閑小憩的私密空間。
3.3 施工時間短
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傳統建造技術已經被機器化大生產式的快速施工技術所淘汰,當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現代技術手段,使得傳統建造技術開始失傳,其精髓更難以再現。現代居住小區中經常可以看到其它建筑材料仿制木材建成的亭臺水榭,雖然形似,卻沒有了木材的生動,傳統工藝的風采不復存在。
4 傳統造園藝術對現代居住區的影響
4.1 理解古典園林的內涵
要設計具有中國元素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不能完全依賴新技術、新材料,更不能對現代西方園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學習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藝術的造園理念和設計手法。
4.2 尊重自然原則
大自然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遵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與自然之間尋求和諧。尊重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態自然的客觀規律來造園,以自然景致為主,強調設計師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化的表現。
4.3 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相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依山林而建,通過借景、比喻等方法將園內景觀和周圍自然生態結合起來,同時,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間的作用,使各個區域之間相互連接、滲透,彼此呼應,形成一個整體?,F代景觀設計也要求設計師將視域作為設計范圍,以地平線為空間參照,突出與本地區景觀的融合。這與古典造園手法中追求無限想象的外延空間理念是一致的。
5 結語
在新的社會生產環境下,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支撐下,要實現新的功能要求,應當著力學習,繼承古典園林的精妙,而不是簡單的對形式進行模仿,更不是用簡單的工藝手段,制作簡化的經典元素。這樣不僅是對創造力的約束,也是對古典園林形式的人為視覺混淆,對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損害。
【關鍵詞】建筑 天井 設計
1 引言
天井是指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圍墻或兩面有房屋另兩面有圍墻時中間的空間。南方房屋結構中的組成部分,一般為單進或多進房屋中前后正間中,兩邊為廂房包圍,寬與正間同,進深與廂房等長,地面用青磚嵌鋪的空地,因面積較小,光線為高屋圍堵顯得較暗,狀如深井,故名。
天井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詮釋,是人們長期適應環境改善環境的建筑創作,也是中國傳統居民中幾何空間的典型建筑形式。作為古代建筑重要元素之一,小小的天井在建筑中卻起著及其重要聯系作用,使人不用出門就與大自然接觸,然而在社會全球化、城市一體化的趨勢下,天井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本設計方案返璞歸真,重新拾起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典型特色的“天井”,創新提出了“徽派天井”的設計理念,具有設計的創新突破。
2 徽派建筑中的天井
安徽徽派建筑的天井在徽派建筑中不僅起到了排水作用,而且有其深遠的寓意?;罩荻酁榻浬倘?,他們對水有著獨特地見解,他們把水看成吉祥物,認為水就是財富,“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們設計出的四水歸堂,將水均向天井排放,象征著財源滾滾。
安徽民居家中的天井,它主要功能是起到采光作用。此民居采用木制結構,天窗也由木柵組成。天井位于民居大廳,天井從一層通向頂層,圍繞它布置的房間被壁板所遮隔住,形成一個狹長型的空間。天井作為“光”而被室內化,庭民居廳內除了天井只有一個很小的窗
戶,故天井在此民居中是主要作為采光。
3 天井建筑技術的內涵及作用
3.1天井建筑技術,能夠讓人在高樓聳立的城市建設中,體悟到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感覺,讓人有機會在建筑中親近自然,共建一個共生的、舒服健康的生活環境。天井建筑技術是對傳統建筑的傳承和發揚,它是用綠色生態的角度來審視建設建筑,是對古代建筑風格的結合,不是摒棄,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3.2天井建設技術具有排水的功效,像是在我國的徽州,居民所建的房子都是依山傍水, 順應自然,天井作為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山體的坡度,使整個屋頂的水全部都流動起來,有利于房屋的防火,調節小氣候。
3.3天井的建設能夠起到遮陽的效果。我們在進行天井設計時,一般都是在門堂之間, 使我們設計的建筑的中心,能夠有效的避免太陽的直射,減少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光照,更好的利用陽光。
3.4天井的設計能夠增加建筑的采光。我們在進行房屋建筑時,設計天井,在保證了屋里人的私密性的同時,還能增加建筑的采光性。天井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是作為建筑的輔助結構,能夠有效地將光源利用,現在很多住戶都將天井設計在二樓屋頂,并且用雙層透明玻璃擋住,這樣既能夠滿足采光要求,還能保持屋內溫度。
4 古城地圖形“徽派天井”建筑設計
4.1工程概況
安慶博物館位于安慶市東部新區,西南與政務中心、西北與體育中心相互呼應,北側為祥和路,西側為潛江路,東南側為文化公園和其它規劃文化建筑。規劃用地面積4.02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32384.35O。博物館建筑主體呈正方形布局,平面邊長103.90米,建筑高度24米,地上3層(辦公部分4層)、地下1層。
4.2“徽派天井”設計方案
博物館的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嚴格執行國家及我省的有關設計規范、規定,滿足環境保護,防火安全,節約能源,抗震設防等各類要求與規定的基礎上力求創造高質量的生活、游憩環境;同時,增強建筑的科技含量與信息時代特征,堅持可持續發展,積極采用新技術,為建筑智能化創造條件。
博物館以黑白基調為主,設計者運用簡潔明快、個性化的手法詮釋建筑形體的美感,體現出現代博覽建筑渾厚、莊重、大氣的建筑特征。
中央大廳采用曲面圍合,構成“徽派天井”,其形狀取自安慶古城輪廓,體現了“城中城”的設計理念,代表了安慶古皖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與延伸。仿古城大廳周邊布設菱湖門、樅陽門、康濟門、鎮海門、八卦門、集賢門六門,在構建傳統空間結構意境的同時,形成交通組織的集散節點。
4.3古城地圖“天井”鋼結構設計
古城地圖“天井”鋼結構形狀為安慶古城地圖,錯綜復雜,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如何保證屋頂鋼結構構件坐標定位及施工質量是控制重點。
4 天井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啟示
天井的設計,符合今天我們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天井的靈活性及單體結構形態,使徽州建筑布局,可以順應自然山形水勢,形成一種秩序之美,也適合地少人多的山區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節省用地,符合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節約用地的設計理念。天井,還可用于采光、通風、防潮、防山區的瘴癘之氣,調節室內的生活環境,讓人足不出戶,便可與大自然中的藍天白云進行親密接觸,創造了一個環保而充滿詩意的生存空間,體現了這個地區獨有的特點和中國傳統建筑的婉約、典雅之美,天井營造的建筑空間,表現出一種“理趣”之美。
這告訴我們,再好的建筑形式,只有適應當地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滿足當地人居住的需要,讓人住得舒服,放松,有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存在和發展,才有強盛的生命力,才是最符合居住需求的建筑空間設計。
【參考文獻】
[1]朱永春.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關鍵詞 古典園林設計;景觀綠化;現代化園區建設
一、概況
我國近年房地產的經營理念不斷的變化,地產的營銷主題出現了很多變化如圍繞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等主題的地產不斷出現,園區的景觀設計是建筑設計中永恒的主題。與傳統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相比,現在的景觀建設更強調的是共享性、自然環境設計、人造景觀設計等,人們主要傾向安全安靜、環境優美等要素豐富院落空間。因此我們要崇尚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來結合現代化園區景觀建設的設計特點,強調環境景觀與古典園林特點的藝術性。21世紀后,居住區環境與景觀審美需求越來越高出現多元化的發展,提倡古典的景觀設計風格,被人們欣賞的同時還要物盡其用,創造古典、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風格,更是今后設計理念的一個新趨勢。
隨著我們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在關注建筑的戶型和外形舒適外,更多的是關注周邊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居住區的建設越來越高。我們在設計中要融入中國園林傳統風格與古典建筑特色將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設計出全新的設計意境的古典江南風景。
二、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與古典園林設計及發展趨勢
1、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理念
居住區的綠化是現代居住區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家提倡低碳環保和綠地建設。這樣的建設可以改善我們居住環境的小氣候,調節空氣的濕度與氣溫、減少灰塵和噪音、降低居住區的風速、美化我們居住的空間。
居民區綠地特殊性:(1)居住區的綠地設計與公園的古典園林設計不同,居民區綠地更貼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綠地,在設計上更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在居民區景觀的設計要在人們的鍛煉身體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談天下棋上設計出符合符合古典園林風格的設計,看見涓涓的流水與荷塘的景色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居住的人們徹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區的綠化建設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區的建設上要設計出有花、有草、有樹、有亭臺樓閣、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風格設計,使人們喜愛自己生活居住的區域。
2、古典園林設計的作用及發展趨勢
(1)古典園林設計概況
首先,我們要以自然山水為設計基本的原則,中國的園林設計特點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觀設計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在設計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設計風格,我們要在設計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將自然美與人工美相互結合,在園區建設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設計,有效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在建造過程中使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做到“虛實相間,以虛為主”的建筑群體,設計的重點是建筑物與院落之間是否緊密結合。其次,山石的設計是古典園林最有情趣的創造,山石不僅可以點綴景觀空間,而且還可以起到遮擋事先與圍合空間的作用。最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建設水是最基礎要素之一,在設計總要以池塘作為設計的中心,沿著水池對四周的建筑進行設計形成向心、內聚的格局,這樣的布局建設可以使有限的空間具有寬敞的感覺。我們還可以將水面分割成相互連接的小塊,采用化整為零的設計方法在池塘上設計出形式各異的自然水景。
(2)古典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組合的建筑設計作品,具有詩意的建筑設計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陶冶我們的情操。而近年隨著我們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居住區的園林設計迅速升溫,一股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設計趨勢中,設計中采用大量中國古典庭院中花壇的設計,園林設計師不在追求歐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設計幾千年中國古代傳統居住文化建設。
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元素進行延伸和發展,在現代化居住區中城市園林綠化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一個國家的居住環境的建設與設計水平是提現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居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和園區建設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區園林設計的質量是最重要的設計任務。
從園林設計手法出發探討出全新的設計思路是我們現代化設計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個被廣泛應用的設計專業,現代景觀設計中出現的素材與傳統園林設計素材進行有象征性意義的結合。在居住區園林設計植物的景觀設計已經不在占主導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設計者選擇的景觀材料,在景觀設計總我們將土地、磚、巖石、水、鋼、木頭、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與人工素材在現代化的景觀設計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區的建設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未來設計發展的主流。創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義的設計、追求優美的自然主義設計、追求清晰的結構古典設計等,給人一種新視覺的簡約主義和后現代主義。
居住區景觀設計作為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各種設計手法與設計元素在此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作為人類感知的自然媒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一定的美學性、社會性、自然性,這樣的景觀設計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社會的公平。
三、居住區景觀綠化環境與園林設計原則、設計理念、內容及手法
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進行合理的合計,景觀設計規劃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創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態要求等,在規劃設計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樹蔭、秋天要有果實、冬天要有綠色的景色,設計者要創造出清晰、自然、舒適的園區綠化環境。
1.1 游園型的設計原則
游園的設計原則是對于老人和兒童服務的,要依據居住者的年齡不同設計出布局緊湊互、不干擾的活動區域。兒童活動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鋪地盡量采用海綿塑膠面磚鋪地,園區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園區的人們進行跑步鍛煉,通往亭臺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鋪砌。在園區園林建筑與設施方面設施要獨具特色、小巧玲瓏、位置擺放適當,要池塘和亭臺位置設立共人們休息的坐椅、旁邊設立花壇、園燈以及園區的宣傳欄。
1.2 住宅型庭院設計原則
住宅區比較密集的園區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陰暗處比較多,所以要選擇耐的蔭樹種。對于居住環境是否安靜也是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植籬可以降低園區的噪音其寬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園區建設的空間尺度和樹種的高低與園區住宅的層次相稱,居室的窗外盡量種植一些喬木類的植物,避開地下管線進行栽種。
1.3居住區綠地中所需的樹種選擇
在我國古代園林的設計中資料表明要選擇生長健壯方便管理的樹種、選擇冠大葉茂的落葉闊葉喬木。利用樹木的特點在夏季可以為園區的人們大面積遮蔭,在冬季不遮陽光、改變空氣濕度、吸附灰塵、降低噪聲,還要選擇耐蔭的植物。
四、結語
世界的園林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古典園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本土地文化。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不斷發展離不開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設計,現代化的園區的古代園林設計遵從中國古代園林設計特點結合西方的園林設計的表現形式,是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必然趨勢。對古今中國古代的造園藝術以和美學思想進行探討吸取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現代中國特色的園林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精髓與現代之韻相結合,創造出更高層次、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風格,再創中國園林設計的新輝煌。
參考文獻
[1]唐軍,杜順寶;拓展與流變――美國現代景觀建筑學發展的回顧與思索,新建筑,2001.
[2]張魯山.居住區環境設計.住宅科技.1998(10):5-7.
[3]李漢飛.環境為先巧在立意-淺談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中國園林.2002(2):11-12.
[4]高妍彥;藝術哲學對于景觀設計發展的影響,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