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2 00:18:40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生活與化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周學新
化學與現代生活論文,生活離不開化學,遍觀周圍,幾乎每件事物都與化學有關。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自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因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對化學的需求。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說:“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睕]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可以從人與化學的關系去探討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化學作為一門龐大的知識體系,能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滿足社的需要,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它的成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離不開化學。社會的一切發展,生命是基礎。一切生命的起源離不開化學變化,一切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化學變化。恩格斯說:“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睕]有化學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會有人類。是化學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麗的地球。
就化學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來說,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首先,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用到化學制品。 “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藥這些化學制品。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溫飽,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制成的。 如果沒有合成纖維的化學技術,那世界上大多數人就要挨凍了,因為有限的天然纖維根本就不夠用。我國1995年的化學纖維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是合成纖維。 何況純棉純毛等天然纖維也是棉花、羊毛經化學處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膠,少了合成橡膠,世界上60億人口又有多少億人要穿草鞋過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一、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在進行這個探究活動時,常有師生認為教材圖1-19所示用哈氣的方法來驗證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水蒸氣有科學性問題。有的來信認為“哈氣后玻璃片上有小水珠,更大程度上只因為溫差大,而不是呼出的氣體中含水多”,“從嘴里出來的氣體由于溫度比外界高,所以遇到較冷的玻璃后水蒸氣發生液化,產生水霧,而空氣與玻璃溫度相同,其中的水蒸氣不會液化,因此沒有水霧”,等等。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該現象可以用“露點”,即“飽和溫度”的概念進行解釋。在恒壓下多組分氣體混合物冷卻到開始冷凝時,出現第一個微小液滴時的溫度,稱為該氣體混合物在該壓力下的露點,即飽和溫度。[2]由于空氣中水的飽和蒸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對于空氣,在氣壓一定時,露點溫度的高低只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有關,水蒸氣含量越多,露點越高。[3]反之亦然,因此可以用冷卻具有明亮拋光表面的容器,并測量此拋光表面因凝結水蒸氣而呈霧狀時的溫度(即露點)來測定空氣的濕度。[4]教材圖1-19中的學生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哈氣,玻璃片上出現水霧,表明人呼出氣體的露點高于室溫,而另一片放置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未出現水霧,表明空氣的露點低于室溫,更低于人呼出的氣體的露點。因此人呼出的氣體中水的含量高于人吸入的空氣中水的含量。上述解釋涉及了過多的概念,初中學生顯然難以理解。而以上來信中的一些觀點可歸結為“人呼出的氣體溫度比體外空氣的高,所以即使二者的水蒸氣含量相同,人呼出的氣體遇冷也更容易產生冷凝水”。對此我們可以設計以下過程來說明問題:將一定量的常溫氣體加熱至人體體溫,這個過程沒有水的參與,則氣體中水的含量不會發生改變;再將該氣體冷卻至室溫,這是上述加熱過程的逆過程,顯然也不會有冷凝水產生。因此,如果氣體在冷卻后產生了冷凝水,那么該高溫氣體中水的含量,一定要大于常溫時相同質量的氣體中水的含量。
二、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2-1“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實驗的原理進行的一個半定量原理性實驗。圖2-3展示了該實驗所使用的儀器裝置。由于實際操作中可能難以得到進入瓶中水的體積占總體積1/5的精確結果,因此在一些課堂上常會看到圍繞這個1/5展開的誤差分析。例如,水的體積小于1/5,可能是:(1)紅磷的量不足或沒有充分燃燒;(2)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3)裝置氣密性不好。大于1/5,則可能是:(1)止水夾沒有夾緊或者沒有用夾子;(2)塞瓶塞的動作過慢。這些分析具有相當的思維深度,對于競賽備考也許是適用的。但在新課的教學中,學生初學化學,知識儲備有限,類似的誤差分析容易沖淡教學主題,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致。因此除非學生接受程度合適,否則初次講授時建議不涉及誤差分析,可留待復結時適當提高。同時,目前對該實驗的很多改進,主要著眼于提高測量精度,保證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是1/5。作為初中階段的演示實驗,應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突出原理,淡化細節,最好使用標準化通用儀器,使裝置簡單明了,避免儀器過于復雜,分散學生注意力,偏離教學主題。
三、硫在氧氣中的燃燒
教材中的圖2-11顯示了硫在氧氣中燃燒使用的儀器和部分實驗現象。一些實驗改進為消除產物SO2的污染,將裝置設計得較為復雜。我們在操作中,在集氣瓶中預先盛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適當減少硫粉用量,并及時熄滅火焰,就能夠避免產生明顯的空氣污染。過于復雜的裝置改進違背了演示實驗的簡明性原則,會增加學生的理解負擔,影響教學效率。同時,強調實驗安全和環保也不應絕對化,宜轉變思路,通過多種方式靈活進行。[5]例如,結合教師的上述操作設計簡單習題,讓學生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既拓展了化學知識,又向其滲透了綠色化學思想;同時,讓學生通過該實驗聞到極少量SO2的味道,對健康并不會產生影響,反而有利于提高其環保和自我保護意識。
四、原子結構模型與核外電子運動狀態
有讀者來信反映,圖3-9“原子的體積很小”中地球、乒乓球和原子的大小比例嚴重失真,需要按比例畫準確,否則會給學生甚至教師帶來誤導。地球直徑約為1.3×107m,乒乓球直徑為4.0×10-2m,原子直徑在10-10m數量級,故地球直徑約為乒乓球直徑的108倍,乒乓球直徑也約為原子直徑的108倍。這便是教材中“如果將一個原子跟一個乒乓球相比,就相當于將一個乒乓球跟地球相比”這個說法的由來。圖3-9考慮到印刷上清晰度的要求,其中的地球、乒乓球和原子都是卡通圖片,僅起示意作用,顯然沒有嚴格按照實際的尺寸比例繪制。新課標在“微粒構成物質”的情景素材中,將實驗版課標“原子結構的發現”改為“原子結構模型”,降低了課標要求。因為原子結構的發現過程涉及原子的湯姆生模型、盧瑟福模型、玻爾模型等內容。要理解α粒子散射實驗,涉及動量守恒定律、庫侖定律等內容,對學生的物理基礎要求甚高。初中學生在剛接觸原子、電子、原子核等概念時很難理解這些內容。向初中學生描述原子結構模型和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對教師和教材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原實驗教科書中的描述是“核外電子的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它不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的區域”,相對比較準確,接近量子力學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描述,然而學生根據常識很難去想象。為了描述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揭示其與元素性質的關系,教材引入離核遠近、能量高低來說明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教材圖3-10的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相當于給出了一個并不十分精確、但比較形象化、直觀的原子結構模型,便于學生理解。在本課題的“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標題下,教材不可能繼續深入,更不是要與高中內容接
軌,教學中只要求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電子分層排布的原因,并認識到最外層電子的數目與金屬、非金屬和稀有氣體元素化學性質之間的大致關系。原實驗教科書僅給出6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不易說明規律,新教材在圖3-12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有利于學生自行尋找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引導其分析和認識典型元素核外電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變化特點。并配合教材的相關敘述,理解最外層電子的數目與元素化學性質之間的關系。這樣能使學生意識到認識原子的結構是認識物質性質、結構和變化規律的基礎,從而體會到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 五、電解水實驗
教材圖4-25的“電解水實驗”使用了霍夫曼水電解器。在教材培訓工作中,有學校反映使用電解器進行實驗時效果不很理想:電解過程中溶液會顯淡黃色,得到的氧氣量相對較少。原因可能在于目前的一些水電解器為降低成本,沒有使用Pt電極,而采用不銹鋼或錳鋼等代替。由于電極中存在Fe、Cr、Mn等活潑元素,電解時易被氧化,導致溶液變色。同時也消耗了電量和新生成的部分氧氣,使收集到的氧氣量減少,致使實驗結果很難達到氫氣和氧氣2:1的體積比。
六、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實驗
圖5-2顯示的“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在原實驗教科書中使用白磷,實驗效果明顯。但白磷作為危險品,受公安部門嚴格管控,目前很多學校難以獲得。同時也出于安全和環保方面考慮,新教材改用了紅磷。有教師反映實驗時紅磷難以引燃。由于紅熱的玻璃管的溫度遠高于紅磷的著火點200℃,不能引發燃燒的主要原因是所用紅磷不夠干燥。實驗室久置的紅磷試劑瓶中,常有一層“水”在紅磷固體上方。這實際是紅磷在存放時產生的氧化物吸水后形成的磷酸、亞磷酸等的混合溶液。濕潤的紅磷在使用前應先用水洗凈,然后過濾或抽濾,經干燥后才能使用。圖5-3“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將實驗容器由燒杯改為帶橡膠塞的錐形瓶,主要是出于操作嚴謹性而進行的改進。這樣也將該探究活動中的兩個實驗裝置都設計成封閉體系,構建出典型、簡化的模型,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擾。而接下來圖5-5、圖5-6顯示的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及鎂條燃燒兩個實驗,都是在開放體系中進行的化學反應,也是非典型、非模型化的體系,更接近實際情況下發生的大多數化學反應。第一個由于氣體逸出造成體系的質量減小,第二個則可能由于鎂條氧化而增重或產物在空氣中飛散而減重,稱量結果并不確定。因此教材在這里新增了兩個“想一想”欄目,引導學生在實驗前預先思考,帶著問題來觀察實驗,最后再結合“討論”欄目對實驗結果做出解釋。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深化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
七、C60、碳納米管和單層石墨片(石墨烯)的結構
圖6-4、圖6-5和圖6-6分別顯示了C60、碳納米管和單層石墨片(石墨烯)的結構。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圖有可能讓學生誤認為三者的實際外觀就呈足球狀、管狀和片狀。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區分物質的宏觀聚集狀態與微觀結構之間的區別,指出足球狀、管狀和片狀只是物質分子的微觀結構,用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并可結合圖片或實物展示,讓學生了解到這3種物質在宏觀上都是黑色粉末狀的固體。
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新教材下冊的探究活動“酸的化學性質”在進行酸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時,使用了生銹的鐵釘。取材于身邊的常見物質,能夠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同時也是為了保證有較好的實驗效果。因為普通試劑Fe2O3實際上不易溶于冷的稀鹽酸,與濃鹽酸加熱較長時間才有明顯反應。而鐵銹是含Fe2O3的復雜混合物,質地疏松,較易與稀酸反應。[6]類似的情況還有Al2O3,自然界中的剛玉為α-Al2O3,不溶于酸或堿,而Al(OH)3脫水得到的γ-Al2O3能溶于酸和堿,是典型的兩性氧化物。該探究活動除了用生銹的鐵釘外,也可使用氧化銅,它較易與稀鹽酸反應,實驗效果比較明顯。但要注意氧化銅的用量要少,而且鹽酸要稀一些,否則得到的溶液呈綠色,對初中學生而言不易從形成混合物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九、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新教材下冊的“實驗活動8: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新增的實驗,對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等基本實驗操作進行訓練,同時又對溶液的知識進行了復習。該實驗本身是一個定性的操作性實驗,但教材在實驗操作中安排了3次稱量——稱粗鹽,稱剩下的粗鹽,稱提純后的精鹽。其目的是復習溶液的相關知識,并同時利用計算得出的精鹽產率讓學生進行實驗結果的比較,通過分析損失來源,讓學生在實驗和生產中樹立定量和經濟的觀念。在近幾年的教材培訓工作中,有不少教師對教材中的藥品用量和實驗操作的科學性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1)為什么使用10ml水和5g粗鹽?在這里粗鹽用量如果太多,不僅浪費藥品,更延長了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的時間,該實驗步驟較多,藥品用量過大會影響學生實驗進度;如粗鹽用量太少,如1g,溶解后剩余的粗鹽和最后得到的精鹽量很少,測量誤差也較大。同時教材為了簡化計算,在數字上盡量取整。(2)在第一步溶解的操作中為什么要“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這樣是為了形成飽和溶液,以便接下來粗略估算食鹽的溶解度;同時由于粗鹽中的雜質量并不是很多,提高鹽水濃度可增加濾出雜質的量,便于觀察,使學生對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產生直觀認識。(3)為什么不能先加粗鹽,再逐漸加水?這是因為溶液中有固體物質存在時,難以辨別食鹽能否繼續溶解,導致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4)為什么該實驗名稱不叫精鹽的制備?教材中實驗的最后一步操作是“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因此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并不能借此除去,所謂“精鹽”只是一個習慣性稱呼,將該實驗稱作“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也較為準確。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現代兒童學習理論
小學語文習作作為一項系統性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字能力、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因此,合理應用現代兒童學習理論,提高習作教學的生活化、多樣化就顯得極為必要。
一、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簡析
現代兒童學習理論作為一項成熟理論,包括諸多內容,下面從理論發展過程、心理結構重要性、理論運用模式等方面出發,對現代兒童學習理論進行分析。
1.理論發展過程
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發展過程有著自身的獨特性。相關研究表明,兒童學習理論作為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于進一步論述學習的本質及其形成。因此,該理論重點探討兒童學習的本質、過程、踴、方法和策略。其次,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用這一理論能夠讓學生在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以及具體運算階段都有著更加顯著的成長,現今得到了許多小學教師的青睞與實踐。
2.心理結構的重要性
現代兒童學習理論對于兒童的心理結構有著很高的重視程度。通常來說,心理結構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例如,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構成更應充分反映學生的心理結構。在第二階段和初級階段組成的第三個階段被稱為“練習”,在總結過程中的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在這兩個階段應充實并完善習作教學內容,將內容生活化、多樣化,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實現飛躍式提升。教師可以把習作內容與學生的實踐生活相聯系,更加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3.理論運用模式
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運用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是利用自己的經驗,積極建構一種有意義的自我認識。根據這一理論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和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F代兒童學習理論的學習模式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好奇心會得到滿足,也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最終能夠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的習作內容更加豐富。
二、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
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應當具有靈活性,下面將從開發學生智能、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形成學生自我認知等方面出發,對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進行分析。
1.開發學生智能
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可以起到開發學生智能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開發學生智能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深刻認識到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智力有八種類型,每一種類型在習作教學中起到的效果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條件會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方向和程度產生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要找到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將生活中不同的內容與片段作為習作主題,才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加充實。
2.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對于創設更加良好的教學情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自我表現機會,引導每個學生進行自我塑造。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創設各種情境,以便更有效地激發或支持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最終取得良好的寫作能力和學習效果。
3.形成學生自我認知
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現代兒童學習理論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形成自我認知。小學語文教師在讓學生自我認知的過程中首先應當著眼于采用有利于學生發展自知的方法,可以根據內部和外部的經驗建構自我認知。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維,最終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模式。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作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發展,因此通過應用現代兒童學習理論,讓更多的學生獲得良好的習作學習體驗有著極高的教學意義與教學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 教學 現代闡釋 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6-0048-01
一、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
中國古代文學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演變歷史的學科。它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所占課時比重較大。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目的是知識與能力兼顧,重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提高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能力與審美感受能力,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成為知識基礎雄厚、能力素養良好的新型人才。
2.授課側重點各有不同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知識覆蓋面廣、內容難度大,涉及文獻學、文化學、哲學、美學、史學等諸多學科,在高校教學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該課程的講授過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教者強調與文字、音韻、訓詁學的近緣整合,認為對打牢基礎、充實底氣、克服浮躁學風是必須的;有的強調與中國古代史、文化史、哲學史等近鄰學科進行整合,目的是為古代文學教學提供多維視角和眾多參照系;有的強調與中國古代文獻學的整合,認為這是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自身的需要;還有的強調與文藝學、現當代文學乃至音樂、美術等學科進行整合,對“古典文學”進行真正的“文學”還原,對她的藝術魅力進行深入分析探索。
3.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對于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發展方向需要新的定位認識。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歷來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熱點,是一個研究隊伍龐大,研究領域廣闊的成熟學科。然而,與學術研究的紅火相反,課程的教學研究一直相當冷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觀念僵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調等問題十分突出,加上社會上急功近利觀念的影響,以及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本身固有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等特點,應該說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目前存在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重新把握古代文學的教學實質,總結古代文學的教學特點,探索適合古代文學的教學方法,已成了學界同仁面臨的共同課題。
二、如何在教學中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現代闡釋
1.教學內容的闡釋要與時俱進
教師要在遵循傳統講授原則基礎上,提出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的新的認知,即如果僅只是以古代佐證古代,或者所研究和講授的東西限制在古代范圍內論古代,那么這種教學毫無意義。教者必須在研究和教學過程中從古代通向現代,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要對當代大學生的現代生活、情感、審美、價值觀念產生作用,產生現代的新意識,為現實服務。要真正使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為當下所用,增強古代文學的現代意識,用現代意識觀照古代文學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拉近古代作品與現代生活的距離,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育化學生心靈的效果。這應該是目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所追求的一個重要問題。
2.教學中要深度挖掘古代文學作品的現實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應難易適當,教學重點放在作品的深度挖掘上,力求讓文學作品感染人,文學形象鼓舞人,文學事件教育人,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上下工夫。采用點面結合,點線結合的方法,進一步彰顯古代文學作品內涵所蘊涵的魅力,課堂上要最大限度的融入作品,做到一般作家一人一作品,主要作家一人多作品。從教學大綱所選的精讀篇目中確定課堂精講內容,由淺入深,選取人物形象豐滿、富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內容,以名家名篇為主。開展以作品賞析為主的課堂討論活動,培養學生通過古代文學作品透視現實人生的能力。引導學生以小論文的形式,對問題進行理論總結,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寫作能力等實際能力。
3.采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高校的古代文學課程,都是以教師課堂講授,并且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對教學資源實現共享,但是其范圍是有限的,而且經研究發現,目前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比較低?!澳秸n”平臺可以有效的解決這樣的問題,它可以使全球范圍內有關古代文學教學的資源實現共享,“慕課”平臺的使用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完善了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內容,豐富發展了古代文學的教學方式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澳秸n”與原有的只提供課程資源的名校視頻公開課不同,“慕課”實現了教學課程的全參與。在這個平臺上,學習者可以完成上課、分享觀點、做作業、參加考試、得到分數的全過程。
當前,有相當部分大學生在社會行為上顯得孤獨、冷漠,對社會、對集體、甚至對親人朋友,他們缺乏基本的友愛之情,表現出狹隘和自私。因情感缺失而引發的生命悲劇日益增多,這些悲劇提醒我們在高校開展情感教育刻不容緩。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師要努力發掘古代文學作品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所具的人文價值,啟發學生思辨能力,拓展其他們人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他們達到理想人格的塑造,人性境界的提升,使學生在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體味中國文學的文化意蘊和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汪國林.中國文學批評史教學原則新探―以批評史元典與現代闡釋及文化背景為考察中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04).
[2]曹順慶,王慶.中國古代文論與西方當代文論的對話[J].當代文壇,2010(03).
[3]張萬敏.西方文論與中國古代論文的現代轉換[J].長春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1).
股票投資分析論文范文一:
北新路橋:中標3.99億元鐵路線下工程施工項目
北新路橋(002307)6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近日收到陜西秦源招標有限責任公司發來的《中標通知書》,公司被確定為靖邊至神木集運鐵路線下工程施工JSTJ-07 標段中標人,中標金額為3.99億元,約占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總營收的2.44%。
寶信軟件:與阿里云的相關合作目前僅為雙方意向
寶信軟件(600845)6月12日晚間公告,有關媒體報道寶信軟件和阿里云將面向企業云、工業云展開合作,助力“中國制造2025”。對此,公司表示日前參加了阿里云舉辦的云棲大會.上海峰會,會上公司與阿里云宣布合作,雙方將通過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和機制,在企業云、工業云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但以上合作目前僅為雙方意向,具體合作內容以雙方以后可能簽訂的商業合同為準。公司6月13日復牌。
中國化學:前5個月累計新簽合同額376.93億元
中國化學(601117)6月12日晚間公告,報告期內截至2017年5月底,包括已經公告的重大合同,公司累計新簽合同額376.93億元,其中國內合同額178.77億元,境外合同額198.16億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0.58億元。
宏潤建設:聯合體中標9.5億元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
一、農村學生面對的農村生活比較單調,取材單一
中學生記敘文寫作,一般來說還是遵守“我手寫我心”的原則,寫生活中的體驗,寫所見所聞所感。農村高中學生,面對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時序變化,周圍是周而復始的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畫面,加上學校、家庭、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的生活素材是貧乏的、單一的。例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寫作》的第一章,寫作要求讓學生寫一個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農村高中學生寫最尊敬的人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這一代農村高中學生很多從小就是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長大的,學生的父母為了生活遠走他鄉打工維持家庭。學生心中最尊敬的人當然是爺爺奶奶等親人。試想,農村學生遠離父母、面對農村,哪有許多新鮮的生活素材?社會現代化過程中,農村學生作文的素材來源接近枯竭,語文教師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走出鄉村、體悟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才能寫出新鮮的、活潑的記敘文。
語文教師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與學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面對以上宜興市農村學生寫作記敘文的困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宜興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壺的文化藝術;帶領學生游玩善卷洞,讓學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興市素有“教授之鄉”的美譽,讓學生每年走訪一名宜興籍教授,寫人物報告文學。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才智,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讓農村學生的記敘文有東西可寫,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二、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太少,記敘文寫作受到考場作文評分標準的干擾
寫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間接經驗獲得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提高寫作能力。一個學生的閱讀史,也是一個學生的精神發育史。農村高中圖書館建設比較滯后,在數理化學科高壓的氛圍中,語文學科課時不多,大量的課外閱讀已經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碼的閱讀時間沒有保障。還有,閱讀與寫作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閱讀是基礎,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還需要語文教師精心指導。針對農村高中學生閱讀量少的現狀,有必要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加大農村高中圖書管建設力度,增加學生閱讀課時,有條件的農村高中圖書館增添網絡閱讀。有閱讀材料,有閱讀課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例如,定期舉辦閱讀報告會,研究讀寫轉化的途徑,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架起一條閱讀與寫作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在寫作中渴望閱讀,如此良性循環,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大有益處。
三、新材料作文的評分標準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目前的記敘文寫作
雖然評分標準有一條“文體不限”,但是實話實說,新材料作文還是從議論文角度切入比較方便。例如,學生先讀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煉一個中心論點,再采用并列式結構或者遞進式結構議論,最后強化觀點,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審題不錯,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會得到。筆者在基層高中學校調研時發現,有很多高三語文老師平時讓學生積累很多素材,作為備考的“論據”,而且每種觀點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證,可以說議論文備考已經準備的非常充分。而記敘文的寫作備考難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評價標準方面,文章“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的要求中,很明顯,記敘文的要求難度比議論文要求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校干脆放棄記敘文寫作,專門訓練學生用議論文寫作對付高考的考場作文。
高考考場作文的評價標準是作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如果評價標準稍微向記敘文傾斜,那么,農村高中寫作記敘文的現狀就會有大的改變。至少,在細節描寫、構思立意、照應脈絡上面的訓練會落到實處?,F代學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維方式,但是記敘文寫作是議論文寫作的基礎,放棄記敘文寫作,片面追求議論文應試作文訓練,都是舍本逐末、不負責任的做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內滲透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并使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課內知識,同時也能及時拓展課外知識,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累贅感,反而覺得所學知識更豐富,實用性更強。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學中,以“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氮氣的包圍之中”的現實場景引入氮氣的物理性質,說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而引出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也可以講述在打雷閃電時氮分子與氧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場景,介紹了后續幾個反應后,得出諺語——“雷雨發莊稼”的結論。在講到NO的毒性時,補充NO作為信使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功能,讓學生帶著驚訝的情緒對NO產生了新的認識。
通過緊密結合教材基礎知識或重點知識的應用性知識的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熱點滲透教學
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情景素材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等,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這既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意識”問題,圍繞“從電冰箱的普及與換代到臭氧層”開展探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訪問網站,獲得知識。在講授重金屬汞的性質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其危害,講述汞蒸汽對人體的危害可以使學生們認識到用行動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樣清理破碎的水銀溫度計、如何處理含汞的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使化學教學更貼近于社會實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所學知識富有時代感,具有實用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進行生活與化學關系專題教學
高中化學專題教學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教學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書本中的化學的聯系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介紹化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介紹世界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與趨勢,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介紹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化學與社會的關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資源、環境等社會問題。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的發展概況,人類已經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體多個部位的化學材料。
四、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相關的實驗探究教學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瘜W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謹慎的科學態度,以貼近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化學現象為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為實驗內容可進行“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進行模擬保水試驗”等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五、進行與生活有關的論文寫作教學
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課題報告,探討實驗中的問題或寫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得明白就達到了要求。例如,將“糖類”設計成主題為“糖類與生活”的拓展課,課前充分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引導他們提煉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與糖尿病”、“糖與減肥”、“糖與健康”等小課題。然后把全班學生組合成幾個組進行專題研究,同學們查找資料、走訪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實驗,在組內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課題報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則,鼓勵學生將課外新聞記者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寫出科技小論文。在將閱讀材料整理成文章,并發表自己的見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問題的學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的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瘜W教學內容可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用語、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或者說都能很好地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本文就當前化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不能緊密聯系的現狀提出將生活中的化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的相關教學方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接受這樣一種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并愿意在教學中付諸實現,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學習,注意搜集各種新知識,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各科知識的普遍聯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的進入化學學科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化學與生活[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1):58-59.
[2]李琴.將社會生活中的裕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D].華中師范大學,2008:3-27.
[3]張俊英.現代生活中的化學[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2.
[4]劉長笑.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與綠色化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8.
[5]吳君磊.讓化學課堂回歸生活世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