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6:05
序論:在您撰寫法律常識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思想觀念保守
大部分農民工來自較落后的農村,有些甚至是偏遠的貧困山村,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民對外界信息了解較少,思想觀念保守。隨著近幾年農民外出務工熱的悄然興起,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大部分農民工依然用慣常思維思考問題。部分農民工在外按部就班,畏首畏尾,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該怎樣說話甚至是不敢說話,害怕惹出更多的事端,通常以自己吃虧的方式息事寧人。此外,許多農民工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對是否與用人單位簽訂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相關法律文書和積極爭取自己的相關利益等持漠然態度,對別人已經發生的事持觀望態度,及至事情發生后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又后悔莫及。
(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較低
導致農民工在對法律的理解、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較大欠缺,這同樣也體現在農民工對權利義務的認知以及處理事情的行為方式上有所欠缺。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甚至是偏向低層次,導致農民工法律意識薄弱,在尋求法律幫助時,首先想到的是托關系、“走后門”,而不是尋求法律上的援助。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同其法律意識程度高低相互聯系。調查顯示,收入高的農民工的法律意識相對較高。收入高的農民工,由于自己生產經營的需要,有更多的機會在更大范圍內接觸到法律事務,其在法律知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相對較強。而收入低的農民工,由于生產經營單一,缺乏接觸法律事務的機會,其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則相對較弱。從農民工整體來說,大部分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都不高甚至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法律意識淡薄。
(三)無法堅持長期深入的學習
當前針對農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司法所進行,人員與經費的嚴重不足,導致普法工作職能薄弱,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農民工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同時,村干部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識不高,在對村民的糾紛調解中,往往不以法律處理,而更多地是依情理決斷,從而也造成了農民工對法律的誤解。另外,針對農民工的普法教育目前只停留在短時間的春節及節假日農民工返鄉之時,時間短促,學習只停留在了表面。大多數農民工并未認真研讀有關的法律知識條文,在外務工忙于工作掙錢,返鄉之際忙于休息應酬,并未真正領會相關法律知識的精髓。
二、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開展法律常識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農民工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使農民工自覺遵守法律,學會運用法律,按照法律的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必須使他們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較強的法律意識,對法律有信任感和敬仰感。由于農村相對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農民工大多文化素質低,再加上邊遠山區的農村收入水平較低,外出務工成為許多農民的唯一選擇。他們為了保住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寧愿犧牲法定的休息時間,雙休日加班加點,甚至寧愿忍受惡劣的勞動環境和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大多數農民工缺乏依法維權的意識和習慣,不敢抗爭或不懂得如何抗爭。有的農民工由于不知法而犯法,不懂法而違法,甚至用犯罪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但沒有起到維權的目的,而且使自己的處境更為艱難。因此,大力開展農民工普法教育工作,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使農民工了解解決糾紛的合法途徑,不僅有助于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還有助于提高他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勞動權益的能力。
(二)有助于農民工對基本權利的正確認識,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當前我國勞動集約型的地區,就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較容易遭受侵害的地方。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型的私營企業為了縮短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強迫農民工加班加點,甚至克扣、拖欠工資,減少投入或者不投入安全衛生資金,不顧農民工的人身安全。因此,組織農民工學習法律常識,使他們正確認識法律賦予自己的基本權利,從而有效避免用人單位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不法侵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有助于創建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深入開展法律常識宣傳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工法律意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因此,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深入開展法律常識宣傳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舉措,有利于提高社會成員整體法律意識,形成一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開展法律常識教育的策略
(一)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滲透法制教育
憑祥市農民工的職業技術培訓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據該市就業服務中心200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已經有61.20%的農民工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有50%以上獲得了上崗證書(獲得電工、電焊上崗證書者居多)或者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過程當中,特別注重法制教育,例如,在電工電焊、水電工、裝潢設計的培訓中增加《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等內容,使技術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結合起來,讓農民工既掌握技術又懂法律,確保勞動力的轉移更加健康和穩定。同時每位參訓學員都要求掌握《公司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者權益保障法》等。此外,學校普法教育多樣化,選擇農民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注意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諸如板報宣傳、法制講座、知識競賽、主題文藝匯演、播放電影等,讓農民工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法制教育。組織引導農民工觀看《法律講堂》、《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邀請在外務工多年的成功人士現身說法,讓廣大農民工深刻領會到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從而提高他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熱情。
(二)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農民工對基本權利的認識
由于大部分農民工來自邊遠山區,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存在較大的欠缺,因此,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應讓農民工認識《勞動者權益保障法》賦予自己的基本權利。一是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即勞動者在就業時,不會因民族、種族、性別、不同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選擇職業時,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愛好、興趣的職業。二是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無故拖欠或克扣工資,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婚喪假期間應當有權利取得勞動報酬。三是休息休假的權利。四是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五是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六是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七是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八是拒絕用人單位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指導農民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在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絕大部分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屬于弱勢群體。他們遠離家鄉外出務工,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不知如何處理,有的聽之任之,逆來順受。要解決這一根本問題,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法律常識教育,使農民工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要可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引導農民工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發生勞動爭議或勞動糾紛的,鼓勵他們走法律程序,提請法律仲裁。二是要求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就合同的條款與用人單位進行仔細協商,不簽訂帶有霸王條款的合同。三是告知農民工用人單位不能扣押農民工的身份證及其他證件,不能收取任何押金,如有違反,可向當地勞動部門提出申訴,確保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
(四)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安全常識教育
農民工來自農村,交通不便,少出遠門,不懂得安全常識,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在職業技能培訓中須要求農民工掌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注意的問題:一是為了自身安全,不坐“三無”車、農用車和報廢車,遵守交通規則,掌握城市生活常識。二是外出農民工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達務工地點的,從購票后進入乘運人指定的候車地點開始,乘客和承運人之間就存在著旅客運輸合同的民事法律關系。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保證在發生糾紛時能夠證明自己與乘運人之間存在著旅客運輸合同的法律關系,外出務工人員一定要保存好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憑據(車票船票)。三是外出務工人員在乘車過程當中,不能隨身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禁物品。違反規定的,公安機關將依法給予行為人行政處罰;如果造成嚴重危害社會后果的,還將被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四、結語
【關鍵詞】農民工 職業技能培訓 法律常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123-02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民日益增多,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和諧與穩定。黨和國家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了更好地保護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必須促使農民工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農民工增強維權意識,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如何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開展法律常識教育,是目前各個教育培訓部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憑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唯一指定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擔負著全市外出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職能。本文擬以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踐為例,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的法律常識教育進行探索。
一、農民工法律意識薄弱的原因
(一)思想觀念保守
大部分農民工來自較落后的農村,有些甚至是偏遠的貧困山村,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民對外界信息了解較少,思想觀念保守。隨著近幾年農民外出務工熱的悄然興起,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大部分農民工依然用慣常思維思考問題。部分農民工在外按部就班,畏首畏尾,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該怎樣說話甚至是不敢說話,害怕惹出更多的事端,通常以自己吃虧的方式息事寧人。此外,許多農民工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對是否與用人單位簽訂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相關法律文書和積極爭取自己的相關利益等持漠然態度,對別人已經發生的事持觀望態度,及至事情發生后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時,又后悔莫及。
(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較低
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部分農民工只是初中文化水平,甚至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小學畢業,45周歲以上的人群中更有文盲存在。這種情況導致農民工在對法律的理解、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較大欠缺,這同樣也體現在農民工對權利義務的認知以及處理事情的行為方式上有所欠缺。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甚至是偏向低層次,導致農民工法律意識薄弱,在尋求法律幫助時,首先想到的是托關系、“走后門”,而不是尋求法律上的援助。
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同其法律意識程度高低相互聯系。調查顯示,收入高的農民工的法律意識相對較高。收入高的農民工,由于自己生產經營的需要,有更多的機會在更大范圍內接觸到法律事務,其在法律知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相對較強。而收入低的農民工,由于生產經營單一,缺乏接觸法律事務的機會,其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則相對較弱。從農民工整體來說,大部分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都不高甚至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法律意識淡薄。
(三)無法堅持長期深入的學習
當前針對農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司法所進行,人員與經費的嚴重不足,導致普法工作職能薄弱,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農民工群眾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同時,村干部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識不高,在對村民的糾紛調解中,往往不以法律處理,而更多地是依情理決斷,從而也造成了農民工對法律的誤解。另外,針對農民工的普法教育目前只停留在短時間的春節及節假日農民工返鄉之時,時間短促,學習只停留在了表面。大多數農民工并未認真研讀有關的法律知識條文,在外務工忙于工作掙錢,返鄉之際忙于休息應酬,并未真正領會相關法律知識的精髓。
二、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開展法律常識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農民工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使農民工自覺遵守法律,學會運用法律,按照法律的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必須使他們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和較強的法律意識,對法律有信任感和敬仰感。由于農村相對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農民工大多文化素質低,再加上邊遠山區的農村收入水平較低,外出務工成為許多農民的唯一選擇。他們為了保住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寧愿犧牲法定的休息時間,雙休日加班加點,甚至寧愿忍受惡劣的勞動環境和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大多數農民工缺乏依法維權的意識和習慣,不敢抗爭或不懂得如何抗爭。有的農民工由于不知法而犯法,不懂法而違法,甚至用犯罪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但沒有起到維權的目的,而且使自己的處境更為艱難。因此,大力開展農民工普法教育工作,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使農民工了解解決糾紛的合法途徑,不僅有助于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還有助于提高他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勞動權益的能力。
(二)有助于農民工對基本權利的正確認識,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當前我國勞動集約型的地區,就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較容易遭受侵害的地方。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型的私營企業為了縮短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強迫農民工加班加點,甚至克扣、拖欠工資,減少投入或者不投入安全衛生資金,不顧農民工的人身安全。因此,組織農民工學習法律常識,使他們正確認識法律賦予自己的基本權利,從而有效避免用人單位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不法侵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有助于創建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深入開展法律常識宣傳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工法律意識,同時也可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因此,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深入開展法律常識宣傳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舉措,有利于提高社會成員整體法律意識,形成一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開展法律常識教育的策略
(一)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滲透法制教育
憑祥市農民工的職業技術培訓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據該市就業服務中心200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已經有61.20%的農民工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有50%以上獲得了上崗證書(獲得電工、電焊上崗證書者居多)或者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過程當中,特別注重法制教育,例如,在電工電焊、水電工、裝潢設計的培訓中增加《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等內容,使技術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結合起來,讓農民工既掌握技術又懂法律,確保勞動力的轉移更加健康和穩定。同時每位參訓學員都要求掌握《公司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者權益保障法》等。
此外,學校普法教育多樣化,選擇農民工喜聞樂見的形式,注意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諸如板報宣傳、法制講座、知識競賽、主題文藝匯演、播放電影等,讓農民工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法制教育。組織引導農民工觀看《法律講堂》、《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邀請在外務工多年的成功人士現身說法,讓廣大農民工深刻領會到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從而提高他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熱情。
(二)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農民工對基本權利的認識
由于大部分農民工來自邊遠山區,受教育程度較低,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存在較大的欠缺,因此,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應讓農民工認識《勞動者權益保障法》賦予自己的基本權利。一是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即勞動者在就業時,不會因民族、種族、性別、不同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選擇職業時,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愛好、興趣的職業。二是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無故拖欠或克扣工資,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婚喪假期間應當有權利取得勞動報酬。三是休息休假的權利。四是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五是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六是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七是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八是拒絕用人單位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
(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指導農民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在憑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絕大部分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屬于弱勢群體。他們遠離家鄉外出務工,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不知如何處理,有的聽之任之,逆來順受。要解決這一根本問題,應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法律常識教育,使農民工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要可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引導農民工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發生勞動爭議或勞動糾紛的,鼓勵他們走法律程序,提請法律仲裁。二是要求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就合同的條款與用人單位進行仔細協商,不簽訂帶有霸王條款的合同。三是告知農民工用人單位不能扣押農民工的身份證及其他證件,不能收取任何押金,如有違反,可向當地勞動部門提出申訴,確保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
(四)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中加強安全常識教育
農民工來自農村,交通不便,少出遠門,不懂得安全常識,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在職業技能培訓中須要求農民工掌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注意的問題:一是為了自身安全,不坐“三無”車、農用車和報廢車,遵守交通規則,掌握城市生活常識。二是外出農民工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達務工地點的,從購票后進入乘運人指定的候車地點開始,乘客和承運人之間就存在著旅客運輸合同的民事法律關系。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保證在發生糾紛時能夠證明自己與乘運人之間存在著旅客運輸合同的法律關系,外出務工人員一定要保存好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憑據(車票船票)。三是外出務工人員在乘車過程當中,不能隨身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禁物品。違反規定的,公安機關將依法給予行為人行政處罰;如果造成嚴重危害社會后果的,還將被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關鍵詞: 小學法律常識教育 發展模式 北京市現狀調查研究
一、項目研究背景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教育部門、司法部門、青少年發展指導中心逐漸重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小學生的啟蒙法律教育,從理論指導方面彌補了青少年法制工作的空白。但普及小學生法律常識教育工作并沒有如設想般開展得如火如荼,而僅停留在文字宣傳工作上,并沒有真正開展長期性、基礎性、實用性的法律常識課程,相關小學生法律常識教育教材資源相當匱乏,青少年普法工作完全處于理論層面,缺乏廣泛的實踐。
經過本科研團隊充分的圖書館資源檢索、市場和學校圖書資源調查后發現:在現在的小學課程教育中,涉及法律知識普及方面內容的課本僅有《品德與社會》。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品德與生活》(又名《品德與社會》)課程一至六年級共12冊課本,12冊課本包含有154節課內容,其中僅有6節課程與法律有關(含生活中的規則、安全等內容)。在這6節課程中,有3節內容是關于規則的講解,規則主要涉及:家庭生活規則、學校生活規則、社會生活規則。其中的社會生活規則,包括“紅燈停綠燈行”、“保護山林”等與法律相關,但是內容點到即止,表現方式不夠活潑,方法單一。此外,還有1節內容關于交通安全、1節關于危險自救、1節關于生活中的民主。由此可見,小學現有課程涉及法律的內容非常少。
以上實證研究表明,學校不夠重視,或是授課方式單一,針對性不強,教學效果不明顯。小學生在法律運用、維護權益和遵紀情況方面實踐性不強,運用程度不高,這體現了加大小學生法律常識教育程度的必要性、針對性與緊迫性。
另外,立足于法律專業學生的就業視角,目前其就業出路大都局限于法律部門的職位,而沒有填補社會對法律教育專職人員稀缺的空白,沒有發現法律教育這塊工作領域。法學專業畢業生長期的低就業率反映出了法學職業教育的片面性,沒有實現探索新就業方向的目標。所以,研究小學生法律常識教育的同時拓展了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出路,更能發揮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特長。
因此,在極度缺乏法律常識教育實踐與指導的情形下,探索小學生法律常識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迫在眉睫。
二、項目研究內容
本項目旨在針對北京市小學開展法律常識課程的現狀進行研究,頗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改進建議與落實方案,通過編撰《法律在身邊――小學法律常識課》系列教材與教案,深入北京市小學開展課程試講活動,深刻總結小學法制教育新模式探求試點工作,提出有實際借鑒意義的意見書,提交至教育部或北京市教育局聽取其意見,同時將教案推廣出去為各小學開展法制教育課程提供參考,為國家推廣青少年法制教育規劃提供一種可行性的模式,并對社會關注小學生初級法制教育起到推動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對小學開展法律常識課程的調研報告”,通過前期的調研,制作詳細、專業的調研報告,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分析、問題歸納、資料總結、改革建議等,主要針對北京市已經開展的小學法制教育課程中的不足進行分析,為后期團隊創新法制教育課程模式提供理論指導。
“《法律在身邊――小學法律常識課》系列教材”,建立在團隊具有師范專業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落實與實踐在小學開展法律常識課程項目,團隊將自行編寫四套針對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的法律常識教材,通過有趣的故事、通俗的講解、啟發性的問題、深刻的總結來全面展示小學生的法制初級教育模式,為后期團隊進入小學試講提供可參考的材料。
“《法律在身邊――小學法律常識課》系列教案”,在開發設計《法律在身邊――小學法律常識課》系列教材的基礎上,配套設計了每一本教材的教案,為推廣小學法律常識教育提供參考性的文件,讓該法制教育模式易被借鑒,并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深入小學開展法律常識教育試講活動”,該活動是幫助團隊實踐前期的工作設想,試點落實調研報告中解決我國小學法制教育現狀中的問題,通過試講的方式深入校園、深入班級、貼近學生,進一步了解小學生對法制教育模式的需求。并讓學生學習團隊設計的教材與教案,通過定期的培訓,總結團隊的法制教育新模式的成果,探求新模式的運用前景。
“對小學法律常識教育的建議書”,通過前期調研,后期社會實踐,團隊可深刻總結對于北京市小學法律常識教育的現實問題與新模式探求意義,從而向國家教育部或北京市教育局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小學法制教育深入推廣模式,切實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通過實踐的方法落到實處,而不是一紙空文,真切希望對全國開展小學法律常識教育課程規劃提供可借鑒之處。
三、本項目的開展情況
首先,我們通過前期調查及理論分析,了解了北京市小學的法律常識教育現狀。
其次,通過了解、分析小學4-5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當前社會需要,我們已經研究、編寫出一本適合小學教學的法律常識教材,即《法律在身邊――小學法律常識課》。教材內容以法律及安全知識為主,內容涉及:交通法律及安全(如乘車需系安全帶、禁止酒后駕車、禁止闖紅燈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問題處理(如購買貨物需開收據發票、遇到假冒偽劣產品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憲法權力義務(如肖像權、納稅義務)等。教材形式將大量結合實際生活,以貼近學生的經歷為主旨,在課本中設計了一個主人公“小律”,以漫畫講故事的形式,傳達法律常識教育,避免了繁雜冗長的傳統法條教學、理論教學。
1、普法考試:大家普遍應該明白的法律常識,通過培訓進行考試。
2、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識的簡稱,普法的對象是國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識是居民必須要理解的法律。這種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簡便的一種。
3、普法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憲法》、《教育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環境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婦女權益保護法》、《國防教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禁毒禁賭條例》以及與青少年教育及成長、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工作條例、規程和國家、省、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德育功能;中學生;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課;法律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6-0102-01
一、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日益弱化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中心和靈魂所在。然而,由于高考改革尚不到位,應試教育觀念還大有市場,德育與智育嚴重失衡,其德育功能的發揮并不盡如人意。再者,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也與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課發揮德育功能的難度。因此,當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逐步弱化,效果不甚理想,中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令人堪憂。尤其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現象正在日益加重,就更加說明了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沒有起到預期的應有功效。
二、對中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日益迫切
黨的十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學習法律、崇尚法律,是法制社會的必然要求;遵守法律、運用法律,是合格公民的應有素質。
在過去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校堅持“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觀。不但忽視了學生的道德教育,也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在學校成了真空地帶,大都流于形式,應付了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未成年人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的影響等原因,我國青少年犯罪呈現明顯低齡化。特別是14至16歲的未成年人在犯罪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正因為中學法制教育的形式主義,導致中學生對法律知識極度貧乏,法律意識甚為淡漠。中學生法律意識低下有中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當然也有社會、家庭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我們在加強思想政治課程的德育功能的同時,還必須有意識的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和貫徹法律思想意識,使中學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法律思考
(一)必修模塊中的法律思想意識滲透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設計上,建構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四大必修課程模塊,在這些模塊中也相應的穿插和滲透一些生活中基本的法律意識。例如:在必修一中所涉及到的:公司的依法設立、市場經濟的法制規范等,在必修二中所涉及的:公民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治國方略、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等。在必修三和必修四中也略有涉及。這些法律思想,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樹立法律意識。
(二)選修模塊凸顯基本法律常識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模塊是新增加的高中思想政治課選修內容,是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法律常識教學內容的延伸,又與必修模塊的有關法律內容相呼應,為我們搭建了進一步拓展法律知識的新平臺,也為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更為實用的法律知識?!渡钪械姆沙WR》六個專題所選取的內容是與公民學習、工作和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法律常識,是每個公民都離不開的。通過這些內容設置,旨在使我們了解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統一的,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四、對增強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法律功能的幾點建議
(一)合理設計課程布局
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以必修為主,選修為輔,雖然選修《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模塊涉及很多的法律方面專業知識,但是絕大部分高中學校并沒有開設這一選修課程。因此,可選取部分基本的與學生密切關聯的法律常識入選到必修模塊內容,以高考為指向,提高法律常識在高中教學中的重視程度,以此引導學生梳理法律思想和觀念。也可仿照歐美高中學校單獨開設一門法律課程,當然主要以案例的說服教育為主,崇尚社會生活的法治精神。
(二)專業教師的素養提升
基本的法律常識已經是當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律常識這部分的知識所占的章節不是很多,學生和教師對于這部分知識的重視程度也不是很高。甚至有些教師對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也不是很了解,更難駕馭這部分專業知識的講授。而且,選修模塊所涉及的知識還包括大量的專業術語,對法學領域還有廣泛深入,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僅具備基本的法學理論,還必須具有深厚的法學教育思想。顯然,現有的高中政治老師很難獨自勝任這一課程,這就需要一方面不斷加大對高中政治老師的法律知識培訓力度,另一方面,學??梢匝堃恍┓蓪<液凸ぷ髡咦哌M學校課堂輔助教學。
(三)切實做好法制宣傳工作
黨的十強調:“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焙霌P法治精神,就是要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尤其是對青少年,大力培育崇尚法治、維護法治權威的法治精神。我們學校可以通過以思想政治課堂為宣揚法治精神的主戰場,充分開展法律辯論活動,開設法律講壇,制作法律海報、宣傳欄等形式,大力弘揚和宣傳法治精神。
(四)靈活多樣的教育模式
由于法律本身嚴謹規范,內容又極其寬泛,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免枯燥晦澀,很難引起興趣。我們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以真實生動地案例取代生硬難懂的法條。我們要打破課堂的束縛,可以組織學生到法庭旁聽審判、到派出所考察當地違法治安情況、到監獄聆聽囚徒的懺悔告白,接受現實生活中最近距離的法制教育,真正的提高學生依法辦事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 法制教育 建議
要搞好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教師必須首先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那么教師的法律常識和法制觀念現狀又是什么樣子呢?我曾對本市兩縣20所中小學的80名教師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一、調查情況
1.對教師應依法治教和依法執教的態度:贊成者64人,無所謂者16人。
2.對與教育關系密切的法律名稱全面了解、掌握的58人,了解得很少的有22人。
3.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內容掌握程度:比較全面的4人,部分了解的20人,不知道、不了解的56人。
4.當教師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所采取的態度:依法尋求幫助的有57人,找人幫忙的有10人,容忍的有13人。
5.對教師進行普法教育的態度:認為有必要的70人,抱無所渭態度的有10人。
6.學校法律常識學習是否經常:經常學習的有2所學校,不經常學習的有18所學校。
7.對教師自學些相關法律常識的態度:認為有必要的加人,認為有時問可以學一點的32人,無所謂者8人。
從以上數據來看。教師法律常識和法制觀念狀是令人堪憂的。
二、原因探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國農村相對城市來說,經濟、文化環境比較閉塞和落后,人們的法律觀念比較淡薄,尤其是農村人不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我們農村的一些中小學教師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人不敢、不會、不習慣學法用法。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在調查中,我們發現12所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學法用法方面存在以下誤區:(1)有的教師認為教育工作主要是教學,學不學法律無所謂,只要把課講好,學生考出好成績就行;有時間寧可多學點教學理論或去休息娛樂。也不去自學有關的法律條文。(2)當教師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寧可忍讓或找人幫忙解決,也不愿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梢钥闯?,一些教師還不能把自我法制教育和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上升到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來認識。
2.普法的基礎差,普法的措施不力。農村法制觀念基礎差是阻礙中小學教師學法用法的重要原因。調查表明,大部分中老年教師和民辦教師都沒有受過專門的普法訓練,課后家務負擔重,沒有時間學習法律;青年教師大多數從師范院校畢業,在校雖然有過一些法律知識的學習,但參加工作后由于種種原因。學到的本來就有限的知識也都忘記了。
3.由于學法、用法與學生升學和學校升級達標及教師晉級的關系不大,因此各級主管部門和各類學校并沒有真正重視普法工作。只局限于一般號召而沒有采取必要措施,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普法制度,沒有必要的管理監督檢查評估機制,沒有把普法工作作為衡量和評價學?;蚪處煹囊豁棙藴剩@是造成農村中小學教師法制觀念淡薄的關鍵之所在。
三、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各級學校及廣大教師對普法教育的認識。要利用各種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我國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使每位教師了解普法的極其重要的意義。(1)教師工作的需要―――個守法敬業的教師才能教出一批守法敬業的學生。(2)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隨著社會的發展,急需用法律規范人們的各種行為,而法制觀念的現狀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只有扎扎實實地搞好普法工作,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有效方法
1引言
目前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少,大多數高職學生仍然處于理解水平,法律知識跟行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一些高職學生都不知道法律知識是什么,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的職業水平相對比較差。在大學期間,他們更注重學習專業課程而不注重學習公共課程,高職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僅取決于他們的專業知識還取決于他們的社會意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建立法治國家策略的實施,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進程,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
2法律素養在高職學生中的一些問題
2.1高職院校缺少對學生的法治教育
由于高職學生的文化背景比較差,了解法律常識的比較少,除了目前的社會轉型期和更多的社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還并不成熟,同時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氣氛和不好行為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缺乏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意識,高職學生畢業上班之后超時加班單位不給加班費,單位也不給交保險而高職學生也不知道拿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事情反映出來的是高職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社會的悲哀,在了解法律的情況下形成比較好的法律維權意識,高職院校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并沒有重視法治教育,高職課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課程安排,這樣就很難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少實際教學環節使得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相脫離,這樣就不利于高職學生在內心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
2.2社會環境對高職學生不好的影響
目前我國社會由于受市場經濟的不利影響,人們有著不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個人主義,有些人對法律法規失去了信心,這樣就會使高職學生在學校里形成不良的學校風氣,出現的這些問題反映了我國法制教育的缺失,特別是那些接受過高職院校培訓的學生,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法律常識都知道的比較少。
2.3高職學生自己的原因
一般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大約在18-20歲之間,他們對生活和價值觀的看法還不夠成熟,沒有崇高理想的同時也沒有生活目標,目前我國的一些高職教育主要是以農村學生為主,這是因為這些農村學生的整體法律意識仍然比較低以及對法律常識知道的比較少,他們覺得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跟他們沒有關系的同時也不感興趣,由于高職學生自身對法律常識不了解而付出代價也是正常的。
3培養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辦法
3.1正確理解高職院校的法治教育
在依法治國的社會背景下,法律是一種普遍和明確責任的社會規范,法律知識在處理市場經濟下的各種復雜關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才能改善高職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的生存能力,目前我國所有高校的法治教育都依賴于課外教育,這樣法治教育就沒有自己獨立地位的同時也不符合時展的需求,特別是高職院校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高職院校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課程應設置為獨立的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
3.2提高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
提高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以“法律素養”教育為核心,高職學校的學生自己的基礎比較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低。所以老師需要在課堂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案例研究過程,這樣才能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活動,自覺運用法律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法律知識水平。
3.3要多宣傳法律知識
高職院校要適應社會崗位不斷變化的需求來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安排好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高職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園內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各種形式的公共法律實踐活動,比如組織法律知識講座和法律知識競賽以及設立專門的法律網站來上傳案例和典型視頻來宣傳法律常識,培養高職學生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能促進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普及,高職院校要貼近教育和貼近學生生活來宣傳法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