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5:57
序論:在您撰寫膠印印刷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今世界印刷領域的新技術日新月異。大多數國外的先進技術資料都是用英文撰寫的,想要掌握國外最新工藝技術、了解最新研究動態,必須具備閱讀英文技術資料的能力。如何提高專業英語水平,成為擺在印刷專業學生及從業人員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印刷專業英語是印刷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如何增強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獲取信息、掌握技術、解決問題的水平和能力,是值得師生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印刷專業英語現狀
印刷專業英語課是一門語言應用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既涉及英語科技文體的一般特征和不同專業文獻的語言特點,又涉及一定的專業內容及信息交流,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在教學中強調圍繞著專業交流的實際需要,使學生掌握專業方面所必需讀、聽、說、寫、譯等的基本技能。印刷專業英語與其他印刷專業課程聯系緊密,然而隨著印刷技術的日新月異,現有的教材已不能跟上當前的知識更新的速度,因此該課程的教學也必須隨之進行改革。搞好和專業課程的銜接,才能保證整個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先進性和時代感。
二、印刷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問題。
當前印刷專業英語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教材問題。專業英語教師最頭疼的是很難找到一本能實現大綱要求又適合本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F有的專業英語教材,多數是以專業閱讀為目的,采用“課文+翻譯”的形式,且課文內容陳舊單一,難以滿足專業英語的功能性、交際性、任務性的要求。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繼出現了數字化印前制版系統、數碼打樣、數碼印刷、數字化工流程和色彩管理等先進的技術。這些技術的更新使得現有的教材的內容已不能跟上這些技術的發展,這使得專業英語的教學難上加難。教師須準備大量的附加材料,投入大量時間設計教學任務,但因水平的限制,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課程設置。
印刷專業英語課程有些學校安排為限選課,有些則作為必修課,但大部分安排在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使得第五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完全中斷。有些即使開設印刷專業英語課程,但每周課時為2學時,往往只安排一個學期的課,總課時相對來講太少。我們知道在這么有限的課時里想上好、學好專業英語,是非常難而且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要想真正上好這門課,必要時可分在幾個學期來學習。
3.教學方法問題。
在印刷專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采用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多數是翻譯為主兼閱讀,學生的聽、說、寫、讀能力很難得到鍛煉,而多數的授課語言都是以漢語為主或完全用漢語,教學手段滯后,聽、說訓練難以開展。這樣,學生在基礎階段培養起來的聽、說能力由于未得到及時的訓練提高,其結果可想而知。
4.師資問題。
印刷專業英語的授課教師一般是印刷專業的教師。雖然說專業課教師有一定的英語讀、寫、譯方面的能力,但口語和聽力能力方面尚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地將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三、印刷專業英語課教學改革思路
1.教學手段應多樣化。
傳統板書信息比較單一。教師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印刷專業英語的多媒體教學中應適當加入一些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信息,鍛煉學生的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能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多收集相關的視頻、音頻資料。同時,可利用網絡建立自己的博客,將課程有關資料到網站上,如作業、補充閱讀材料、印刷相關的外文網站等。另外學生通過訪問網站獲取相關資料,還可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還可通過QQ、MSN等聊天工具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想法和意見,從而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參考依據。
2.教材編寫應現代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化、網絡化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繼出現了數字化印前制版系統、數碼打樣、數碼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和色彩管理等先進的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技術。而現有的教材內容過于陳舊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有必要在課件中插入這些新的內容。這些英文的資料如何獲取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帶來便利,例如訪問國外一些專業的印刷相關的網站,如省略.獲取關于印刷色彩管理方面的圖片、視頻、音頻等重要資料。還可以在學校的數字圖書館中的外文數據庫中尋找相關的文獻,教師也應該注意平時的知識積累和教學素材的搜集。
3.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學生英語水平來進行講解。比如某班級英語整體水平不錯時,針對教材中一些簡單的內容可省略不講,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課后自行復習。而對于一些較難的內容讓學生來朗讀、試著翻譯。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單詞發音,學生讀完后教師要對發音不正確的進行糾正。而對于文章中難度較高的句子,由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句子的結構、語法、詞義,以及如何進行翻譯,等等,由此培養專業英語的詞匯、結構和文法的使用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翻譯能力。
4.精心備課,全力投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作為印刷專業英語任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寬廣的知識面。采用互動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要想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在課前必須悉心準備,不斷搜集、積累、更新相關專業素材,并與教材融會貫通。在課堂上,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有效地組織課堂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地在一節課的最后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用英語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其學習興趣。
5.課程設置應科學化
為了能更好地與大學英語進行銜接,教師可在第五學期開設科技英語課程,讓學生了解科技英語的特點,掌握英語科技文體的一般特征;了解科技英語的詞法、語法、語篇特點,鞏固加深科技英語常用語法知識;擴大科技英語詞匯量。要求掌握各種專業基本專業詞匯及各專業共有的詞匯;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加強參閱、瀏覽、找信息等閱讀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而印刷專業英語課程,最好從第六、七個學期開設,而且總課時不能太少,否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就難以得到保證。
印刷專業英語是印刷專業與英語語言二者的有機結合,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專業英語的能力,和印刷專業英語教學工作者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是分不開的。另外在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同時,教師還應大力加強科研工作,努力改善自身知識結構和外語實踐能力,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及不同內容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可結合其它方法的優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雪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教育評論,2008.5.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在筆者看來,傳統印刷的色彩管理應包含設備本身調校、色彩校準、制作設備特性化文件以及色彩轉換和后期維護等??梢哉f,色彩校準只是色彩管理的一部分。
色彩管理有標準可依。國際印刷標準ISO 12647-2是國際通用的平版膠印的唯一標準,得到廣泛應用。其中規定了承印物(紙張)色彩、油墨實地色相以及階調復制曲線(網點增大)等主要影響顏色因素的標準?;谶@些標準進行測試,每家印刷企業都可以制定本廠的標準,但每家印刷企業的設備、物料、做法等又不盡相同,雖然有一個廣義指導性標準綱領,但依然無法保證顏色的統一。因此,國際知名的地區性印刷組織,包括Fogra、Ugra、IDEAlliance等,在ISO 12647-2的基礎上,又在各個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嚴格的印刷測試,并對結果進行了匯總、分析和優化,制定出了具體的規范。相關組織(如ECI)也會ICC Profile文件,由于他們均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代表性,通常被認作是印刷的具體標準或地區性規范。他們對ISO標準的具體推進和落地實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那么如何能達到這些標準規范呢?ISO/TS 10128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3種方法:一是匹配網點增大曲線,二是校準灰平衡,三是采用CMYK直接轉換CMYK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近年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現在看來依然非常有效。
在介紹這些方法之前,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設備本身的校準或調試,這是最基礎的。比如滾筒間壓力的調節,滾筒直徑是否標準,橡皮布、襯紙是否平整,橡皮布是否已老化,橡皮布安裝緊度是否合適,潤版液(水斗液)調配比例是否合適等。這些都是基礎工作,但對最終的印刷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建議印刷廠按照設備供應商的要求盡可能地把設備調校至標準狀態,并將相關參數詳細記錄在冊,讓印刷設備在標準狀態上進行色彩校準和管理。這樣如果色彩出現偏差,印刷設備就有了檢查和調校的依據,也便于快速恢復色彩。另外,在測試乃至生產過程中還應保持設備的穩定和標準化。下文所述的3種方法均基于此,不再贅述印刷設備的影響。
方法一:匹配網點增大曲線
膠印機在壓印時,橡皮布會產生一定形變,使印刷網點邊緣向四周擴展,從而產生網點增大(又稱“機械性網點增大”)。新標準ISO 12647-2∶2013(以下簡稱“ISO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各種條件下的網點增大曲線(如圖1,其中,A、B、C、D、E為不同印刷條件下的網點增大曲線),印刷校準時參考相應的網點增大曲線進行校準即可。
網點增大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印刷壓力、油墨黏度、紙張狀況、潤版液調配等,即使對設備做了精心調校,也不一定能保證其完全在ISO標準要求的范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密度是印刷網點增大的關鍵影響因素。目前油墨密度的確認基本上已經參考ISO標準,多數情況下也不再采用印刷反差等方式來確定,而是依據Lab值,調整油墨密度使其達到最接近的目標Lab值,即可確定為最佳密度。不同油墨要達到最接近的目標Lab值所需要的密度是不一樣的,客觀上也影響了網點增大。
這時候根據印刷測試印張的測量結果,對出版網點進行反補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圖2中藍色為 ISO標準規定的網點增大目標曲線,橙色為對印刷品進行實際測量得到的曲線,如何計算輸入網點百分比為50%處的網點補償數據呢?
在橫軸50%的地方垂直向上劃線與目標曲線相交,然后由交點水平向測量曲線劃線使二者相交,最后再由交點垂直向下劃線與橫坐標軸相交,交點45%就是補償后的網點值,即相同條件下,印前文件中網點百分比為45%的網點印刷出來剛好能夠達到50%的網點面積率,剛好達到目標曲線的要求。以此類推,即可計算出整個階調的補償數據,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反函數運算”。依此方法,可計算出其他三色印版的網點補償數據。
這種方法由來已久,完全按照ISO標準的要求進行校準,但其他參數也必須與ISO標準規定的一致,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結果,比如色序必須是KCMY,所使用的材料、印刷方式、測量方式也必須一致。特別是在匹配Fogra數據集時,應優先采用此種方法。順便一提,于2015年的Fogra 51,是依據ISO 12647-2∶2013建立的,將來可能逐步取代Fogra 39,其印刷條件如圖3所示。
通過匹配網點增大曲線進行色彩校準的方法,在歐洲和中國都比較盛行,如海德堡印通(Prinect)流程中,默認就是按照網點增大的方式進行前端印刷曲線校正的。特別是近幾年,伴隨著相關印刷數字化評估軟件(如PressSIGN等)的流行,其測量色帶后便可以直接生成網點增大補償曲線,大大提高了校準的效率和方便性。
一些行業內的認證,如Fogra/ Ugra PSO及GMI認證等,都要求網點增大必須在容差范圍內。但該方法基于單色印版的單獨調整,雖然也對CMY網點增大的相對差異提出了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上往往比較麻煩,難以得到好的灰平衡表現。此外,由于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網點增大曲線,也造成了色彩不一致。
方法二:校準灰平衡
首先,什么是灰平衡?灰平衡肯定不是彩色,不是單獨的C、M、Y。那是不是純黑色油墨的中間調?顯然也不是。這里所說的灰平衡是在整個階調范圍內,CMY三色以適當的網點比例進行疊印所達到的非彩色階調,如果偏向某個彩色,則認為是失去平衡。
ISO標準也定義了具體的網點構成,但不夠詳細,還對灰平衡進行了解釋,但在實際操作中較為麻煩。在此,我們不得不提一種得到印刷行業普遍認同的方法,那就是G7。此法起于美國,由Don Hutcheson研發,得到IDEAlliance旗下GRACoL工作組的支持和認可,后來迅速風靡北美,成為一個地區性標準。2006年IDEAlliance與香港APTEC開始在大中華區進行相關測試,并得到了好評,后來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在全球超過4000家企業獲得G7 Master認證,在大中華區已有280多家企業先后進行過G7認證,也培訓了200多位G7專家進行G7技術的推廣和認證。
G7明確定義了灰平衡的計算方法,與承印物材料相關,也定義了達到灰平衡時各色的網點百分比,并設計了相應的測試圖P2P,經過P2P23、P2P25的發展,更適用于大幅面噴墨印刷色彩校準的最新版本P2P51(如圖4所示)也已推出。
此外,G7還定義了灰色的階調,以密度方式確定了階調的深淺,即中性印刷密度曲線(NPDC),橫軸為輸入網點百分比,縱軸為印刷密度值。NPDC分為兩副,一副是P2P51第5列的CMY所構成的三色灰所對應的密度曲線(如圖5a),一副是P2P51第4列單色K所對應的密度曲線(如圖5b)。其實反映的是不同實地密度下的階調復制特性。從圖中可以看出,盡管實地密度相差很大,但25%以下的高光區密度趨于一致,即相同的亮調反差(HC),對于大多數印刷方式的密度從1.0~1.6,基本上能實現中間調及高光階調的一致,即相似的亮調范圍(HR)。同時,G7對于灰平衡的定義完全基于紙張,得到的是相對紙張的視覺灰平衡,這正是G7校準的優勢所在,可以實現各種印刷方式的共享視覺外觀。
G7校準可以采用手繪方式進行,測量各個階調的密度值并與目標值相比,類似于網點增大曲線的方式計算出C和K的補償曲線,M和Y則需要到特別設計的灰色查找測試圖GrayFinder中單點查找并繪出補償曲線,過程相對較為繁瑣,效率較低。
當然也可以通過軟件計算方式輔助進行G7校準。目前,除了官方原始的CHROMiX CurveTM軟件外,越來越多的軟件已支持G7校準方式,比如Bodoni PressSIGN、Heidelburg Color Toolbox、Alwan Printing Standardizer X、Caldera Print Stand Verifier G7、ColorGate Production Server、FUJIFILM ColorPath Sync、KonicaMinolta
ColorCare、Mutoh G7 Calibrator等。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企業都采用軟件校準方式。該方式只需測量P2P數據,然后將數據導入到軟件中,即可計算出補償曲線,非??旖?。
G7采用灰平衡校準方式,廣泛應用于使用CMYK的各種印刷方式,不限定印刷材料,并且校準后,印刷品具有共享視覺外觀,更是得到了印刷買家的青睞,由于近年來印刷買家的認同和中國香港APTEC等機構對于G7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熱衷于這種方式。并且ISO 15339中7種參考印刷條件數據集(CRPC)均基于該種校準方式(印刷效果如圖6所示),相信未來會得到更規范的應用。
方法三:CMYK-CMYK轉換
多數情況下,這種方法需要一個特定的Device Link Profile,即設備關聯配置文件,其將兩臺設備或印刷條件對應的ICC進行運算,一個設定為源,即目標色域,一個設定為輸出設備,省去了中間的色彩空間PCS(Public Color Space,公共色彩空間),直接實現目標色域到輸出色域的轉換。
常規ICC profiler進行色彩轉換,需要先將設備色彩空間(如RGB或CMYK)轉換到與設備無關的色彩空間(通常為Lab或XYZ色彩空間),然后再轉換到另一個設備色彩空間(如RGB或CMYK)。經過兩次轉換,顏色必然有所損失。
而CMYK直接轉換到CMYK的方法,省去了中間的PCS,其優點是色彩轉換更加精確,并且可以單獨控制CMYK,保持原色的純凈,特別是黑通道,這一點意義重大,避免了因單黑文字和細線被轉換為四色黑而造成的套印不準的故障。在某些專業的軟件(如CGS ORIS Pressmatcher等)中,還可以控制黑色加入的起點、黑色階調的寬度等更有用的參數,由于黑色的加入,使得在印刷過程中的色彩控制更加容易,灰平衡表現更加穩定,同時也達到了省墨(基于GCR/ UCR)的目的。
在傳統膠印領域,采用這種轉換方式,可以維持出版線性不變,即不需要做出版補償曲線,只需要對文件進行轉換即可達到準確的色彩匹配。
由于目標可以設定為印刷行業標準ICC或某特定印刷條件的色域,輸出設備則為實地測試所得,故而可以實現不同印刷條件的色域匹配。且由于是點對點的精確色彩轉換,整個IT8或ECI2002色塊都有超過1000多個色塊一一對應生成數據對應表,不同于以上兩種方法的單通道控制技術,所以可以取得更接近的色彩匹配效果,主要應用于不同設備、不同材料、不同印刷方式的高精確要求的色彩匹配。
目前在國內,這種方式在傳統膠印領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十家大中型企業作為高端色彩管理在生產中應用,如港資的利豐雅高、深圳中萬等。當然其好處是可以獲得比曲線調節更為理想的色彩匹配結果,其弊端在于需要一筆不菲的額外投資,而且生產計劃排產不宜經常變化。
這種方法應用更普遍的自然是在數字印刷領域,如惠普、富士施樂、柯尼卡美能達等。原因是數字印刷不需要CTP制版環節,采用軟件轉換后的文件可以迅速進行印刷來驗證實際效果,在ORIS PMW等軟件中還可以進行多次循環色彩校準,實現更加精準的色彩匹配。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方法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就業型教育,高職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所以,如何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實施方法和手段尤為重要,它是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職業教育明確提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精神,印刷包裝專業積極試行,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鼓勵將課堂建到產業園區、企業車間等生產一線,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一、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課程教學中采用“實際工作情境”教學,以印刷企業真實印刷產品為載體,按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對應的學習情境,融工作和學習于一體。以《平版印刷機結構與操作》課程為例,在企業專家的參與下,針對職業崗位要求,整合課程內容,基于工作過程、基于行動導向建立了“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行動過程為導向,學為主教相輔”的情境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各種學習情境中掌握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課程的設計與教學內容的選取,是針對于平版印刷機相關工作崗位及能力要求和國家最新頒布職業崗位資格標準,以真實印刷產品即《知音》封面為載體,將平版印刷機工作過程即知音封面印刷過程轉化為對應的6個學習情境,同時對應5個單項項目實訓和一個綜合項目實訓。
二、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既是一種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結合印刷包裝的現實情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主體,從實踐中去感悟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為主體。這里的項目,在印刷包裝課程中是指以一個實際的印刷包裝任務,老師和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親自動手實踐。從定義就可以看出,項目驅動教學都是實踐導向的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真正體現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驅動”為主線,由企業技術骨干設計實訓項目,將工作任務分解、項目組討論等有機結合,分層次逐步消化技術要點,實行全過程考核,考核由企業技術骨干負責。以《包裝印刷》這門課程為例,將整個教學內容分為四大項目,四大項目是以常見印刷方式為主線進行四大項目的分配,項目一:平版印刷,項目二:凹版印刷,項目三:凸版印刷;項目四:特種印刷,每個項目分若干個子任務,項目的實施是依據印刷要求和印刷過程進行展開的。采用項目教學法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布置工作任務、明確目標和注意事項、分組討論、實施、評價等環節,使知識處于活動狀態、學生處于行動狀態,能力處于即得狀態,從而實現原來以“教材-知識-教師”為中心,向現在以“任務-能力-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進而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典型案例教學法
案例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它應該具有典型性,且應該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系。案例要“精”,指的是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須有諸多案例可用,所以選擇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應選擇具有典型性、針對性的案例,也就是說選用那些實際操作中帶有全局性、戰略性,能體現同類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這樣的案例有助于學生在工作中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實的細節,讓學生猶如進入企業之中,確有身臨其境之感。以《印刷品質量控制》這門課程為例,分析印刷品的質量,通過各種實際案例來分析不同的質量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搜集一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針對這些典型的案例讓學生掌握在實際生產中如何檢查和檢測印刷產品的質量并且能夠分析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解決產品的質量。比如,印刷品常見印刷故障,糊版、花版、臟版、重影等,將抽象的專業問題通過實際案例直觀顯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掌握這些印刷故障的實際現象,通過這些印刷故障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印刷工藝,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四、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現場操作、現場講評、一線操作人員講授、生產現場導入教室等方法組織教學,將學生帶入企業現場教學,一邊在實訓車間講解書本上的機器結構原理,一邊直接帶學生到機器上去觀察體會,同時上機演示,并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上機實際操作,使學生既掌握了基本原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通過這種工學互補,課堂學習與現場實訓完全同步,學習——工作——學習的“工學結合”模式,完成了學業與崗位的對接,真正做到了融“教、學、做”為一體。以《印后加工工藝》這門課程為例,為了讓學生更能直觀的掌握各種印后設備的操作過程以及操作流程,實踐課老師帶領學生直接去校內實訓基地現場操作相關的印后設備,如模切機的操作、裝訂機的操作、上光機的操作等等。通過這種現場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各個機器的每個部位以及功能。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要辦出特色,培養出較好的高級技術及管理應用型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定要根據專業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引領學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必須通過實踐操作領會技術要領,這樣才符合現代高職教育的總體方向。
【參考文獻】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建立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之上,充分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真正解決生產實踐中的關鍵問題,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印刷工程專業主要為印刷等信息可視化傳播及相關領域的生產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決定了專業的定位必須要以生產實踐為基礎。而專業課的理論教學往往顯得十分抽象,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易理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得到不良的教學效果。印刷行業作為制造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的核心,了解和熟練掌握印刷產品的質量檢測與控制方法,對于學生綜合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專業興趣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印刷工藝環節中的各個方面幾乎都與印刷產品的質量密切相關,所以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本身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此外,印刷產品本身又是一種視覺產品,印刷產品千差萬別,在印刷產品質量的實際檢測中,產品的主觀評價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在實際生產中,正確地評價印刷產品質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因此,該課程又具有實踐性強的特征。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印刷工程專業培養大批合格的優秀專業人才,是印刷專業教育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本文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出發,就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法做了積極探討。
二、理論教學體系的分析
目前,本校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理論教學共計20個學時,按照印刷品質量檢測工具(密度檢測、色度檢測、測控條及測試版),印刷質量檢測和控制參數和變量,印刷品的質量評價方法,最后介紹印刷品質量控制系統四個環節進行講授。總共分為8個章節,即第一章,緒論部分,介紹本課程學習的目的,意義以及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技術發展的歷史背景等。第二章,介紹密度測量技術,第三章,介紹印刷質量控制色度測量技術,第四章,學習印刷品質量檢測和控制工具——測控條和測試版,第五章,介紹印刷質量控制中的重要參數,第六章,介紹如何進行印刷圖像的層次控制,第七章,學習印刷品質量評價方法,包括主觀評價法,客觀評價法和主客觀結合評價法,第八章,介紹印刷機質量自動控制系統。通過以上理論教學,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印刷品質量檢測密度測量原理和色度測量原理,印刷測控條和測試版基本知識,印刷質量控制中重要參數和印刷圖像層次控制等基本理論。
三、實踐環節的補充
印刷品質量檢測和控制的目的,就是為了正確評價印刷產品的質量,讓企業生產出更多的合格產品,并不斷提高印刷產品質量。由于在印刷品的質量檢測過程中,主觀檢測和評價在印刷品質量檢測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正確對這些印刷品的缺陷進行檢測和評價,僅僅憑借理論教學講授,是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即如果學生學習了大量的印刷產品檢測和控制的理論知識,卻發現實際生產中仍然不會檢測和正確評價印刷產品質量,其結果不僅會導致對該課程學習興趣的消失,更有甚者還會影響對整個印刷工程專業的興趣。因此,必須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強實踐教學環節,以達到良好的綜合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最大程度開發同學們的專業興趣。實踐教學環節的補充分為四種形式:第一,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以課堂授課的形式,提出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形式。例如,在講授密度測量技術時,除了介紹彩色密度測量種類,密度計的測量原理,密度測量中誤差分析等,與此同時,詳細說明密度測量技術在印刷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第二,在印刷品主觀評價理論講授的同時,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有質量問題的印刷樣張,讓學生在課堂先主動分析樣張,努力發現問題所在,再逐一對印刷樣張進行講解。通過該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同學們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了對課程中基本理論知識的認識。第三,通過布置課下作業,讓同學們自己動手設計印刷測試版,并打印輸出,測量測試版相關印刷參數,加深對印刷品客觀評價相關內容的理解,并掌握合理正確評價印刷品質量的方法。最后,通過在企業實習操作,到企業中講授目前主要的印刷設備質量控制系統,比如海德堡的CPC系統和CP2000系統,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通過以上實踐教學的補充,使學生真正實現“學為之所用”。學了,用了,自然就會大大加強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通過實踐深刻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指導生產實踐。此外,只有了解了生產實踐所需,才有可能為印刷行業培養大量的優秀應用型人才,并進一步為培養印刷行業研究型人才儲備大量的后備力量。
四、結論
關鍵詞:膠印印刷壓力;油墨轉移;聯系;油墨黏度
在實際印刷過程中,會對油墨轉移造成實際影響的因素有許多種,貫穿于印刷的各個過程,較為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印刷材質、印版、印刷機型號參數、印刷速率、壓力以及油墨粘度等。對于膠印印刷而言,主要的印刷材質為紙張。不同紙張所具有的印刷適性和油墨轉移過程存在直接的聯系,對于紙張,其基本性質方面會對印刷油墨轉移造成影響的主要為吸墨度與平滑度。
一、油墨黏度
油墨是否可以在印刷機上穩定的轉移,與油墨自身性質有著很大的聯系。如果所選油墨具有相對較高的流變性,則它可以在印刷機中順利的完成傳遞、轉移以分配等一系列過程,最終良好的轉移到紙張上。黏度是衡量流體特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黏度實際上就是一種抗拒流體自由流動的作用力,是由于分子間較大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相對作用力,會使分子運動受到阻礙,即為限制流體進行流動的內部阻力[1]。油墨在轉移時,其會與紙張等承印物快速分離,所以油墨的黏度應得到準確的控制,不能過大,否則會影響轉移。通常情況下,在印刷時,隨印刷速度的增加,為確保印刷質量,油墨的黏度需相應的降低。承印物材質的不同對于油墨粘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若紙張表面強度不一,在印刷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可適應的油墨黏度也會存在一定差異,表面強度相對較低的印刷紙,應選用黏度值較低的油墨;相反,應選用黏度值較高的油墨[2]。
二、膠印印刷
(一)膠印印刷
膠印印刷實際上就是平版印刷。這種印刷方式主要是借助滾筒型膠質印版斯將附著在表面上的油墨轉移到紙面等承印材料上。由于膠面相對平整,不存在花紋,故印刷出的圖案與文字也是較為平整的,缺乏立體感,不具備較強的防偽造性。膠印印刷油墨消耗量少,模具也十分簡單,與凹版印刷相比,成本較低。
(二)無水膠印
無水膠印的基本原理為:由鋁板、基層、感光層、硅膠層以及覆蓋層等結構組成。在曝光之后,印版可見光區域上的硅膠層會產生架橋變化,完成光交聯。而無法見光區域上的硅膠層會受到顯影液的影響而被去除,露出硅膠層下方的感光層。由于感光層具有一定親墨性,并且硅膠層不能附著油墨,以此即可實現油墨的指向性附著。
在無水膠印的實際操作中,應嚴格控制印刷車間的環境溫度,最佳印刷溫度范圍為:23-25℃,溫度過低會使油墨發生凝固,溫度過高則可能發生糊版事故。除此之外,如印版起贓,很難對其進行有效去污。
(三)金銀墨印刷
進行四色膠印時,需要選用中硬包襯,同時將調子短與油墨層放置到金銀墨的相同機組中,使用時同時增加油墨量。
運用單色膠印法的特點:干燥速度快、印品質量高、視覺效果好。可選用中性及軟性包襯,配合國內研發的膠皮布,加之硬度較好的卡紙,印刷壓力適度增加會得到更好的印刷效果。但是,運用此法完成的半成品不能放置太長時間,否則會出現晶化反應,影響后續印刷。潤版過程中不能使用紅藥水,否則會出現氧化,可選用立德粉代替紅藥水,條件允許情況下最好選用酒精。
三、油墨轉移過程
油墨轉移是進行印刷的常規過程,也是印刷的關鍵環節。在壓印過程中,橡皮布上附著的油墨會自動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會始終附著在橡皮布上,另外一部分則會移動到承印物上,最后通過固化、干燥等一系列環節完成印刷全過程。
紙張與油墨的內部結構都是對稱分子,當分子之前的距離逐漸縮小時,穩定的偶極之間由于受到相互作用力(吸引、排斥),使得分子在內部空間中按照異極毗鄰的方式進行排列,首先產生一定取向力,進而轉變成誘導力或色散力。分子之間具有的二次結合力會促使油墨分子附著在承印物上,隨二次結合力的增大,油墨附著的效果就越高[3]。此外,紙張主要是由各類纖維交織而成,其表面會存在一定孔隙,由于油墨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使得油墨轉移至紙張上時會出現較為較為顯著的機械拋錨效果,有利于油墨分子附著。由此可見,油墨在承印物上的轉移和附著,不僅需要依靠二次結合力,還需得到機械拋錨效應的支持。如紙張的實際平滑度較高,則油墨轉移主要依靠二次結合力完成;相反,若紙張表面較為粗糙,則更多的是依靠機械拋錨小效應。紙張的構成成分大多為無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表面能。由于紙張屬于高能表面,所以在油墨轉移過程中,可以明顯降低紙張表面的實際自由能,進而構成一個穩定的體系,因此油墨分子可以十分牢固的附著[4]。
四、膠印印刷壓力與油墨轉移關系
穩定且充足的印刷壓力是確保印刷質量的關鍵前提。但印刷壓力并不是越大越好,應根據所選印刷方法和要求進行準確的控制。如果印刷壓力過大,將會使承印物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印跡粗重以及糊版等問題,嚴重影響到印刷圖文的質量,并且還會加速印版耗損,使其耐力持續下降[5]。如果壓力過小,印版和膠皮布無法很好的接觸,將會出現印跡變淺,甚至漏印,影響圖文質量。
成功轉移至紙張上的油墨量和印版總油墨量的比值為油墨轉移率,用f表示,單位為%。在印刷速度保持不變且紙張性質、油墨黏度等條件穩定的情形之下,可通過改變印刷壓力觀察油墨轉移率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由圖1可知,AB段曲線上升趨勢緩慢,由于壓力較小,包襯壓縮不充分,使得印版與紙張無法充分接觸,印刷效果差;BC段曲線油墨轉移率和印刷壓力之間幾乎呈線性關系,隨油墨轉移率的不斷增大,印刷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到達C點時,油墨轉移率達到最大值,此時若保持印刷壓力即可得到最佳質量的印刷品;CD段曲線趨于平直,代表印刷壓力增大不會使油墨轉移率出現太大的變化;到達D點時,印刷品出現不同程度的網點擴大情況,并且隨壓力增大還會帶來磨損、滑動等問題。由此可見,在實際印刷時,想要保持最佳油墨轉移率,確保印刷質量,應將印刷壓力控制在Pc左右。
五、總結
綜上,通過對油墨黏度、膠印印刷以及油墨轉移過程的分析,引出印刷壓力與油墨轉移之間的關系,由上述曲線得知,印刷壓力最佳取值范圍在Pc到PD之間,為實際印刷操作找到最合適的印刷壓力提供準確的依據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智川,陳正偉.柔版印刷轉移規律的探討[J].包裝工程,2013,26(05):58-59.
[2] 董明達,王城.紙張油墨的印刷適性[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10):25-26.
[3] 吳宗岳.紙張油墨印刷學[M].臺北:徐氏基金會出版,2013,(11):11-15.
關鍵詞:、膠印印刷;耐印力;原因;對策
Abstract: In the offset printing process, the printing plate height decide the printing quality, reduce the resistance force led directly to the printing quality is poor, while a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plates for offset printing, there are many cause of plates down, such as the print process is not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he improper selection of the pressure plate, which in the selection and printing plate exposure time contr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Key words: offset printing; printing; cause;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D035.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圖分類號:TH17
在膠印印刷過程中,印版耐印力的高低是決定印刷質量優劣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在膠印印刷時又難免出現印版(PS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在印刷界有過許多的研究,對于有些觀點我不敢茍同,在此,只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我們知道,PS版的耐印力指的是印版在一定的質量允許范圍內所能承印多少份額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印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耐印力則印品質量好,成本消耗少;降低耐印力則印品質量差,成本消耗多,額外功做得多(如人力物力等)。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引起。
制版工序不能規范化操作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
如制版工序在制版前未認真檢查膠片的密度是否勻實;在拼版時是否做到“三無”(即無膠跡、無搭疊、無臟污);在曬版時曝光時間控制是否正確,曬版機真空抽得是否密實,顯影時間控制的如何,顯影液的配比是否合理;烤版時間與烤版溫度控制調整的是否得當等等。
膠片的密度是否勻實,是曬版工在曬版前必須知道的,膠片的密度對曬出的印版質量好壞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曬版人員在曬版時對其心中無數,就會出現在正常曝光時間內曬出的印版局部網點丟失或局部文字線條缺筆斷劃、字虛不實等現象,使印版耐印力下降。
有些膠片實在制版工序由拼版工自己拼版的,如果拼版工在拼版時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去拼版,出現底片有臟污、廢屑、膠跡,或出現有的膠片互相搭疊(尤其是離圖文特別近這種做法),膠帶紙糊貼圖文邊緣等現象,使曬出的印版出現字虛、網點不實等問題,引起印版耐印力的下降。
正確地控制印版曝光時間是提高印版耐印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若曝光時間過長,即曝光過度,就會使印版網點發虛,字線不實;若曝光時間過短,即曝光不足,就會使印版表面砂目在顯影時腐蝕不全,引起糊版字攤等現象。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時,在曝光時應注意曬版機抽真空的情況,若真空抽不實,就會出現膠片與印版或膠片與玻璃之間存有氣泡,在印版曝光時使其網點丟失或不實,影響印版質量,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為曝光完畢的PS版顯影時,應該正確地控制其顯影時間,在顯影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印版圖文部分發虛,使其圖文表面網點的附著力下降,同時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顯影正確處理后的印版在涂擦保護膠(阿拉伯樹脂膠)時應盡量做到“薄而勻”,抹布“潔而凈”,否則待膠干后會出現“剝版”現象,也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烤版可以提高印版的耐印力,并使圖像部分產生抗化學性,但若在烤版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確,同樣也會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如烤版時烤版液配比不合理,涂布不均勻,烤版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間過長或過短等等,同樣會出現“軟版”或“剝版”現象,使印版的Al2O3膜層發脆或使空白部分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變差等。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求烤版液應涂布得“薄而勻”,烤版溫度控制在200℃~230℃之間,烤版時間在8~10min為宜。
印刷壓力調節不當,潤版液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印版耐印力下降
印刷壓力是指在印刷過程中壓印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力,它是有版壓力印刷必不可少的,由此必然帶來壓縮變形、速差和摩擦,印刷壓力引起印版耐印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首先是滾筒壓力調節不當,即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調節不當。若出現壓力過大,就會加劇印版與橡皮之間的摩擦力。使印版的圖文部分的網點受到損壞,耐印力下降。
其次是墨輥、水輥之間的壓力調節不當,尤其是靠版墨輥(一般是不等徑的4根)和靠版水輥(一般是等徑的2根),若它們與印版之間的壓力調節過大,同樣會加大摩擦里,是印版的網點受到損失,出現“掉版”等現象,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當然,無論是與印版直接接觸的橡皮,或者是靠版墨輥、水輥,它們自身質量(尤其是橡膠面)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印版的耐印力,如橡皮滾筒上的橡皮出現老化、晶化,形成玻璃面;靠版墨輥的軟化、老化,靠版水輥的絨套硬化等,同樣會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當然這些情況都是在包襯合理化的前提下提出的(包襯的形式有軟性包襯、中性包襯、硬性包襯3種,在此不做研究)。
在平版印刷過程中,使用潤版液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空白部分與圖文部分的平衡,保護印版的空白部分不受油墨的侵入。如果在印刷過程中潤版液使用不當,使潤版液的PH值過高或過低,就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潤版液的PH值過低,會使印版版基嚴重受蝕(還會使印跡墨層干燥緩慢)。因為平版膠印使用的PS版的版基主要成分是鋁,這種金屬十分活潑,在強酸或強堿溶液中均不穩定;潤版液PH值過高,會使印版圖文部分(光分解型PS版)——陽圖型PS版的圖文部分未曝光的重氮化合物被溶解,造成圖文殘缺不全,使其強度和親油性削弱,使印版的壽命降低,一般認為,PS版的潤版液控制在(PH值)5.0~6.5之間為宜,即讓潤版液略呈弱酸性,因為在弱酸性的潤版液中,鋁基版材會被輕度腐蝕,生成一層親水的無機鹽層。若在潤版液中加入親水膠體,以此來補充損耗了的親水膠體層,同樣不會引起印版的耐印力下降。
在平版印刷過程當中,還應盡量做到水墨平衡,所謂的平版膠印印刷的水墨平衡,是指在印刷速度和印刷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在保證圖文印跡色彩還原、灰平衡、各色密度及階調值符合客戶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墨量和使空白部分限制在規定限度的面積之內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水量,以此來保證印品的質量,若在印刷過程當中沒有做到水墨平衡,同樣會影響印版的耐印力。水大則油墨乳化,印跡墨色密度達不到要求,印版版基受侵能力加大,腐蝕程度加深;水小則印版“糊版”、“堆墨”,影響印品質量,降低印版壽命。
膠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種,很簡單的講膠印就是借助于膠皮(橡皮布)將印版上的圖文傳遞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這種印刷方式得名。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它可以很好的彌補承印物表面的不平整,使油墨充分轉移,它可以減小印版上的水(水在印刷中的作用見后)向承印物上的傳遞等等。以上也僅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我們現在通常說的膠印可能范圍更狹窄些,即有三個滾筒(印版、橡皮布、壓?。┑钠桨嬗∷⒎绞?,在我國的南方把這種印刷方式稱為柯式印刷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讓我明白了膠印的一些工藝常識:
一、
1.套準即套印準確程度。這是印刷的常用術語,它是用來衡量膠印機印刷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膠印
套準這個名詞,只適用于雙色和多色印刷。其含義是指,在印刷彩色印件時,將印版上各種不同顏色的圖文,準確地重疊在同一張印品上。并且使各種顏色的網點不變形,圖文不走樣,且色澤絢麗,富有立體感。
2.水墨平衡
水墨平衡是膠印印刷的基本原理之一,其是基于油水不相混溶機理之上的。油墨和水不相混溶是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但膠印印刷時,油墨和水必須同時處于同一印版的版面上,并保持平衡,這樣,就要求印版圖文部分保持充分的著墨量,同時又要保證印版空白部分不起臟,這種水和墨之間的平衡關系,即稱之為水墨平衡。掌握好水墨平衡,是保證膠印印品質量的前提條件。水墨平衡
3.常用紙張的種類
①膠版紙(俗稱道林紙)它是專供膠印機進行多次套色印刷所普遍采用的紙張。膠印中往往用它來印制各種宣傳畫冊、書刊封面、地圖畫報和商標廣告等。②銅版紙(也叫印刷涂料紙)它是在原紙表面上涂布一層白色涂料,經過超級壓光加工而制成的高級用紙。在膠印中,經常用它來印刷畫冊、畫報、日歷、年歷、商品樣本和精制插圖等。③白板紙由于它質地堅硬,且有較大的厚度和重量,所以,一些包裝裝潢及商標印刷廠,經常用它來印刷各種包裝紙盒和商標等。膠印機
④新聞紙(俗稱白報紙)由于它質地松軟,厚度薄、重量輕,所以在膠印中很少采用,僅用它來印刷報紙等。
4.印版網點深淺故障引起的色偏
印版曬制過程中,曬版光源強度、光譜同印版感光膠感光特性不匹配,或曝光時間不當;顯影液pH值以及顯影時間長短掌握不恰當等,都可能造成印版網點過深或過淺。這樣的印版上機印刷,其畫面色偏就不可避免了。故此,印版在上機前必須先對其質量進行鑒別,對印版網點的鑒別可借助放大鏡分別對照黃、品紅、青、黑各色原版膠片,仔細察看相對應印版圖案同一部位的亮調、中調、暗調區域網點顯現情況,即亮調部位2%的小網點,印版上應能同等曬得出,印刷品上3%的網點應能印得出來。若印版上2%的小網點曬不出來,則說明印版曬淺了,不適用。用鑒別印版同膠片亮調部位2%小網點的方法,鑒別印版上同原版膠片同一部位暗調97%的網點。若印版上的這部位網點并糊,則說明這塊印版曬深了;若這部位網點間空白區域面積擴大了,則說明印版曬淺了,就應重新曬制。膠印紙張當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采用布魯納爾信號條來控制曬版質量,就能準確而便于操作。鑒別方法是借助高倍v放大鏡,觀察印版上的布魯納爾信號條的第5塊50%的細網測試塊中的各12個陰陽網點,其陰陽網點面積由大到小順序都應各出齊6個;第6塊的6個小格內2%的小網點要曬出來,若曬出的印版3%的網點存在,而2%的網點消失了,說明印版曬淺了。反之,不僅2%的網點存在,而且1%的小網點也存在,則說明印版過深。
5.色序安排引起的色偏
膠印印刷品與打樣樣張相比較,有時盡管所使用的油墨、紙張及實地密度相同,但印刷品仍有偏黃、偏紅或偏藍或者疊印色墨混色現象發生。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打樣機一般為單色濕壓干印刷,油墨吸附性、轉移率較適宜;二是機器結構、壓力、速度同實際印刷不盡相同;三是高速多色印刷時色序安排不合理。色序安排順序不合理不僅會引起色偏故障,還會使印品圖案色彩因濕壓濕疊印造成混色后果等等。
二、印版耐印率
提高印版耐印率是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關鍵環節。在實際工作中應用以下幾種方法可提高印版的耐印率。
1、嚴把印刷原材料入庫關。尤其要保證購進優質紙張和優質PS版。比如印書刊的52g/m2?60g/m2書刊紙,采購人員如果貪圖便宜購進非正規造紙廠家的劣質紙,紙張的白度、均勻度、平滑度、光潔度、表面張力、施膠度等各項技術指標均無法達到印刷的要求,紙張表面粗糙、紙灰大、細微沙粒多,這就容易磨損PS版的感光樹脂膠膜,使印版的耐印率降低。所以,要提高膠印印版的耐印率,首先就要從材料的進貨渠道抓起。不合格的原輔材料不進廠,不入庫。當前,印刷材料市場上品牌繁多,難辨好壞,印刷企業購進材料時應貨比三家,保證質量,購買優質的印刷材料。
2、要掌握正確的PS版曝光時間。特別要注意曝光量,不要過度曝光,以免影響印版的耐印率。一般情況下,四色分色片要求3%的小網點不曬丟失,98%的大網點不糊版;圖案、線條、文字清晰,細小的圖文不掉版,文字筆鋒飽滿明亮,不缺筆斷劃等。
3、PS版顯影液濃度應嚴格控制。配制顯影液時要嚴格按照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書配制,將顯影液或者顯影粉、氫氧化鈉、水通過計量器具度量準確,切勿憑經驗,靠感覺來配制或稀釋顯影液。若曬版過程中曝光過量,PS版顯影液堿溶液濃度過高或水溫偏高都會直接降低PS版的耐印率。
4、通過烘烤PS版來提高印版的耐印率?,F在許多印刷廠家對長版活、印量較多的書刊、報紙等產品印刷采用烤版的辦法提高耐印率,即將PS版曬版之后經過除臟、涂擦烤版液、用對開電烘箱進行烤版。①烤版前一定要注意將PS版空白部分污物、臟點用修版膏清理干凈,否則經過烤版后難以清除掉臟點。②涂擦烤版液用的毛巾不干凈,或者毛巾上面的纖維脫落在PS版的版面上也易帶臟。③烤版溫度在200~220℃,烤版時間一般在10~15分鐘左右,不宜過長,同時也要根據PS版版材感光樹脂膠膜的耐溫情況,來具體定出烤版的時間。如果烤出來的PS版感光膠膜呈淺咖啡色、褐紅色,象梅子熟透的顏色,說明烤版適當;如果烘烤的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將會把PS版感光樹脂膠膜烤糊,或使版基變軟。
5、曬版之前要檢查軟片的密度是否合適,硫酸紙上面的文字、線條、圖紋黑度要飽滿,不缺筆斷劃,大字和寬一些的線條黑度不夠應重新輸出,也可在電爐子上烤一下,能夠起到增黑作用。烘烤時要防止硫酸紙起皺,影響曬版吸氣不實。印刷批量大的書刊、商標、包裝裝潢產品無論是出軟片,還是出硫酸紙,文字的筆劃、線條盡量粗一些,相應地就會耐印些。密度和黑度達不到要求,不能遷就,返工重做,才能保障曬出來的PS版的耐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