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5:51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學和生物醫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Biomaterials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5
ISBN9781107012097
生物醫用材料是指以醫療為目的,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再生醫學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興起并逐步發展起來的,但一直缺乏一個明確的定義。到90年代后期由于干細胞技術方面的突破,才把干細胞、組織工程、組織器官代用品等納入到再生醫學里面來。就再生醫學本身而言,國際上還未被明確界定,且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從廣義上來講,再生醫學是利用人類的自然治愈能力,使受到巨大創傷的機體組織或器官獲得自己再生能力為目的的醫學。目前,再生醫學所包含的內容主要為以下4大模塊:干細胞與克隆技術、組織工程、組織器官代用品、異種器官移植。目前該領域已經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并迅速發展的領域。
本書是由Peter X.Ma領銜的專家團隊關于生物材料及再生醫學領域的研究論文匯編,主要集中討論了生物材料在干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中的作用,著重分析了基礎理論和方法,內容覆蓋干細胞領域、合成技術、材料設計原則、材料物理特性、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
全書共分5章:1.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的研究成果,包括胚胎干細胞、IPS細胞等;2. 用于再生醫學的多孔支架材料研究,包括生物聚合物、生物陶瓷、微米和納米纖維等;3. 用于再生醫學的氫支架材料相關研究;4.生物因子傳遞研究,包括尖端的藥物轉移系統及基因治療技術等內容;5. 動物模型和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的應用、有機再生方面的內容。
書中詳細介紹了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結構和功能分類,從分子水平、納米尺度分析了生物仿生材料的結構及生物分子設計,以及生物功能材料的應用。
Peter X. Ma是密執安大學教授,曾獲得2013克萊門森獎、杰出科學家獎等多項殊榮。他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世界級的材料專家,在生物材料的設計與合成研究領域處于非常領先的地位。
本書適合生物材料、干細胞生物學、干細胞工程、組織工程學、再生醫學等專業的學生閱讀,對于從事干細胞工程、生物醫學材料、再生醫學領域理論以及應用領域的研究生、學者來說,這本書非常有參考價值。
彭金平,博士生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Peng Jinping, Ph.D
核酸適體是一種通過結合蛋白質、離子、核酸、細胞等目標分子,并借助配位系統進化技術(SELEX)經體外篩選的人工合成膚分子。適配體不僅具有分子量小、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故被稱為“化學抗體”,常常被化學工作者用于分子識別和靶標物檢測研究的重要工具,從而為生物分析方法和設計傳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核酸適體還可以形成發夾、凸環、假結等穩定的空間結構。在分子識別時,通過目標分析物的誘導,單鏈核酸適體常常會形成或是折疊成特殊的二級結構。單位點結合和雙位點結合兩種是最常見的適體與靶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根據研究,一旦適配體的結構稍有差異,則可能會導致靶分子與其結合的阻礙。而這些特點有助于高靈敏、高選擇性和快速高通量的靶標分子的分析檢測,逐漸成為了分析化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熱點。目前研究人員僅僅只是核酸適體的新分析方法(電化學法、熒光、比色法、壓電和SPR)。
2壓電生物傳感器
壓電生物傳感器是通過使壓電晶體表面產生微小的壓力變化,引起振動頻率的改變而制成的傳感器。這種方法不僅充分利用壓電石英晶體對表面電極區附著質量的敏感性,同時還結合了生物功能分子抗原和抗體之間的選擇特異性。其組成部分為:壓電晶體、振蕩電路、差頻電路、頻率計數器及計算機等部分。壓電晶體通常具有9MHz的諧振頻率。而這種晶體大多是使用石英晶體按照AT方式進行切割形成的。振蕩電路通常會有兩個設置,一個是晶體檢測振蕩電路,而一個是晶體參比振蕩電路。所謂參比電路就是指為了減少或消除一些溫度、氣壓、粘度等的誤差影響。通??梢杂妙l率計數器來改變壓電晶體的諧振頻率和頻率的改變,隨后在有計算機對其實時數據進行處理。壓電生物傳感器因其不僅具有裝置簡單,而且其高靈敏度、快響應速度以及實時動態檢測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人們研究的熱點正是壓電免疫傳感器和壓電基因傳感器。其中壓電免疫傳感器常常是用于檢測微生物、免疫球蛋白等蛋白物質、生物小分子等。壓電免疫分析技術和流動注射分析技術兩者的結合可以實現對復雜品的分析,進行連續檢測。壓電免疫傳感器常常被用于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從而直接檢測生物的反應過程。隨著液相壓電傳感技術的逐漸成熟,盡管壓電基因傳感器的研究還剛剛起步,但目前已經可以用于表面雜交過程的動力學研究,為基因學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生物材料的類型與應用生物材料種類繁多,到目前為止,被詳細研究過的生物材料已經超過一千種,在醫學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也有幾十種,涉及材料學科各個領域。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2.1以材料的生物性能為分類標準根據材料的生物性能,生物材料可分為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復合材料四類。
2.1.1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惰性材料是指一類在生物環境中能保持穩定,不發生或僅發生微弱化學反應的生物醫學材料,主要是生物陶瓷類和醫用合金類材料。由于在實際中不存在完全惰性的材料,因此生物惰性材料在機體內也只是基本上不發生化學反應,它與組織間的結合主要是組織長入其粗糙不平的表面形成一種機械嵌聯,即形態結合。生物惰性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氧化物陶瓷主要包括氧化鋁陶瓷和氧化鋯陶瓷.氧化鋁陶瓷中以純剛玉及其復合材料的人工關節和人工骨為主,具體包括純剛玉雙杯式人工髖關節;純剛玉—金屬復合型人工股骨頭;純剛玉—聚甲基丙烯酸酯—鈷鉻鉬合金鉸鏈式膝關節,其他人工骨、人工牙根等。(2)玻璃陶瓷該材料主要用來制作部分人工關節。(3)Si3N4陶瓷該類材料主要用來制作一些作為替代用的較小的人工骨,目前還不能用作承重材料。(4)醫用碳素材料它主要被作為制作人工心臟瓣膜等人工臟器以及人工關節等方面的材料。(5)醫用金屬材料該類材料是目前人體承重材料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在其表面涂上活性生物材料后可增加它與人體環境的相容性.同時它還能制作各類其他人體骨的替代物。
2.1.2生物活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是一類能誘出或調節生物活性的生物醫學材料。但是,也有人認為生物活性是增進細胞活性或新組織再生的性質?,F在,生物活性材料的概念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其應用范圍也大大擴充.一些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特別是某些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合成高分子材料都被視為生物活性材料.羥基磷灰石是一種典型的生物活性材料。由于人體骨的主要無機質成分為該材料,故當材料植入體內時不僅能傳導成骨,而且能與新骨形成骨鍵合。在肌肉、韌帶或皮下種植時,能與組織密合,無炎癥或刺激反應.生物活性材料主要有以下幾類:
(1)羥基磷灰石,它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活性材料之一,作為最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陶瓷—羥基磷灰石(簡稱HAP)材料的研究,在近代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領域一直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是脊椎動物骨和齒的主要無機成分,結構也非常相近,與動物體組織的相容性好、無毒副作用、界面活性優于各類醫用鈦合金、硅橡膠及植骨用碳素材料。因此可廣泛應用于生物硬組織的修復和替換材料,如口腔種植、牙槽脊增高、耳小骨替換、脊椎骨替換等多個方面.另外,在HA生物陶瓷中耳通氣引流管、頜面骨、鼻梁、假眼球以及填充用HA顆粒和抑制癌細胞用HA微晶粉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又因為該材料受到本身脆性高、抗折強度低的限制,因此在承重材料應用方面受到了限制.現在該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制備多孔陶瓷和復合材料是該材料的重要發展方向,涂層材料也是重要分支之一。該類材料以醫用為目的,主要包括制粉、燒結、性能實驗和臨床應用幾部分。
(2)磷酸鈣生物活性材料這種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鈣骨水泥和磷酸鈣陶瓷纖維兩類.前者是一種廣泛用于骨修補和固定關節的新型材料,有望部分取代傳統的PMMA有機骨水泥.國內研究抗壓強度已達60MPa以上。后者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生物活性,可用于無機骨水泥的補強及制備有機與無機復合型植入材料。
(3)磁性材料生物磁性陶瓷材料主要為治療癌癥用磁性材料,它屬于功能性活性生物材料的一種。把它植入腫瘤病灶內,在外部交變磁場作用下,產生磁滯熱效應,導致磁性材料區域內局部溫度升高,借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發展。動物實驗效果良好。
(4)生物玻璃生物玻璃主要指微晶玻璃,包括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和可加工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兩類。目前關于該方向的研究已成為生物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1.3生物降解材料所謂可降解生物材料是指那些在被植入人體以后,能夠不斷的發生分解,分解產物能夠被生物體所吸收或排出體外的一類材料,主要包括β-TCP生物降解陶瓷和生物陶瓷藥物載體兩類,前者主要用于修復良性骨腫瘤或瘤樣病變手術刮除后所致缺損,而后者主要用作微藥庫型載體,可根據要求制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中空結構,用于各種骨科疾病。
2.1.4生物復合材料生物復合材料又稱為生物醫用復合材料,它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材料復合而成的生物醫學材料,并且與其所有單體的性能相比,復合材料的性能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的材料。制備該類材料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或改善某一種生物材料的性能。該類材料主要用于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以及人工器官的制造,它除應具有預期的物理化學性質之外,還必須滿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這里不僅要求組分材料自身必須滿足生物相容性要求,而且復合之后不允許出現有損材料生物學性能的性質。按基材分生物復合材料可分為高分子基、金屬基和陶瓷基三類,它們既可以作為生物復合材料的基材,又可作為增強體或填料,它們之間的相互搭配或組合形成了大量性質各異的生物醫學復合材料,利用生物技術,一些活體組織、細胞和誘導組織再生的生長因子被引入了生物醫學材料,大大改善了其生物學性能,并可使其具有藥物治療功能,已成為生物醫學材料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根據材料植入體內后引起的組織反應類型和水平,它又可分為近于生物惰性的、生物活性的、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等幾種類型。人和動物中絕大多數組織均可視為復合材料,生物醫學復合材料的發展為獲得真正仿生的生物材料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2.2以材料的屬性為分類標準
2.2.1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生物醫用金屬材料是用作生物醫學材料的金屬或合金,又稱外科用金屬材料或醫用金屬材料,是一類惰性材料,這類材料具有高的機械強度和抗疲勞性能,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承力植入材料。該類材料的應用非常廣泛,及硬組織、軟組織、人工器官和外科輔助器材等各個方面,除了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及相關的物理性質外,優良的抗生理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必須具備的條件。醫用金屬材料應用中的主要問題是由于生理環境的腐蝕而造成的金屬離子向周圍組織擴散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質的退變,前者可能導致毒副作用,后者常常導致植入的失敗。已經用于臨床的醫用金屬材料主要有不銹鋼、鈷基合金和鈦基合金等三大類。此外,還有形狀記憶合金、貴金屬以及純金屬鉭、鈮、鋯等。
2.2.2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醫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醫學材料中發展最早、應用最廣泛、用量最大的材料,也是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領域。它有天然產物和人工合成兩個來源,該材料除應滿足一般的物理、化學性能要求外,還必須具有足夠好的生物相容性。按性質醫用高分子材料可分為非降解型和可生物降解型兩類。對于前者,要求其在生物環境中能長期保持穩定,不發生降解、交聯或物理磨損等,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并不要求它絕對穩定,但是要求其本身和少量的降解產物不對機體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同時材料不致發生災難性破壞。該類材料主要用于人體軟、硬組織修復體、人工器官、人造血管、接觸鏡、膜材、粘接劑和管腔制品等方面。這類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芳香聚酯、聚硅氧烷、聚甲醛等.而可降解型高分子主要包括膠原、線性脂肪族聚酯、甲殼素、纖維素、聚氨基酸、聚乙烯醇、聚己丙酯等。它們可在生物環境作用下發生結構破壞和性能蛻變,其降解產物能通過正常的新陳代謝或被機體吸收利用或被排出體外,主要用于藥物釋放和送達載體及非永久性植入裝置.按使用的目的或用途,醫用高分子材料還可分為心血管系統、軟組織及硬組織等修復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統的醫用高分子材料應當著重要求其抗凝血性好,不破壞紅細胞、血小板,不改變血液中的蛋白并不干擾電解質等。
2.2.3生物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或稱為生物陶瓷。生物醫用非金屬材料,又稱生物陶瓷。包括陶瓷、玻璃、碳素等無機非金屬材料。此類材料化學性能穩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般來說,生物陶瓷主要包括惰性生物陶瓷、活性生物陶瓷和功能活性生物陶瓷三類。其中惰性生物陶瓷和活性生物陶瓷在前面已經簡要作了介紹,而功能活性生物陶瓷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隨著生物陶瓷材料研究的深入和越來越多醫學問題的出現,對生物陶瓷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先的生物陶瓷材料無論是生物惰性的還是生物活性的,強調的是材料在生物體內的組織力學環境和生化環境的適應性,而現在組織電學適應性和能參與生物體物質、能量交換的功能已成為生物材料應具備的條件。因此,又提出了功能活性生物材料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兩類:(1)模擬性生物陶瓷材料該類材料是將天然有機物(如骨膠原、纖維蛋白以及骨形成因子等)和無機生物材料復合,來模擬人體硬組織成分和結構,以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手術的可操作性,并能發揮天然有機物的促進人體硬組織生長的特性。(2)帶有治療功能的生物陶瓷復合材料該類材料是利用骨的壓電效應能刺激骨折愈合的特點,使壓電陶瓷與生物活性陶瓷復合,在進行骨置換的同時,利用生物體自身運動對置換體產生的壓電效應來刺激骨損傷部位的早期硬組織生長。具體來說是由于腫瘤中血管供氧不足,當局部被加熱到43~45℃時,癌細胞很容易被殺死?,F在最常用的是將鐵氧體與生物活性陶瓷復合,填充在因骨腫瘤而產生的骨缺損部位,利用外加交變磁場,充填物因磁滯損耗而產生局部發熱,殺死癌細胞,又不影響周圍正常組織?,F在,功能活性生物陶瓷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臨床應用鮮有報道,但其發展應用前景是很光明的。各種不同種類的生物陶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能差別很大,在醫學領域用途也不同.尤其是功能活性陶瓷更有不可估量的發展前途.臨床應用中,生物陶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強度和韌性較差.氧化鋁、氧化鋯陶瓷耐壓、耐磨和化學穩定性比金屬、有機材料都好,但其脆性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生物活性陶瓷的強度則很難滿足人體承力較大部位的需要。
2.2.4生物醫用復合材料此類材料在2.1.4中已有介紹,此處不再詳述
2.2.5生物衍生材料生物衍生材料是由經過特殊處理的天然生物組織形成的生物醫用材
料,也稱為生物再生材料.生物組織可取自同種或異種動物體的組織.特殊處理包括維持組織原有構型而進行的固定、滅菌和消除抗原性的輕微處理,以及拆散原有構型、重建新的物理形態的強烈處理.由于經過處理的生物組織已失去生命力,生物衍生材料是無生命力的材料.但是,由于生物衍生材料或是具有類似于自然組織的構型和功能,或是其組成類似于自然組織,在維持人體動態過程的修復和替換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人工心瓣膜、血管修復體、皮膚掩膜、纖維蛋白制品、骨修復體、鞏膜修復體、鼻種植體、血液唧筒、血漿增強劑和血液透析膜等.
3.生物材料的性能評價目前關于生物材料性能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因為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中始終貫穿的主題.它是指生命體組織對生物材料產生反應的一種性能,該材料既能是非活性的又能是活性的.一般是指材料與宿主之間的相容性,包括組織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現在普遍認為,生物相容性包括兩大原則,一是生物安全性原則,二是生物功能性原則.生物安全性是植入體內的生物材料要滿足的首要性能,是材料與宿主之間能否結合完好的關鍵.關于生物材料生物學評價標準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形成了從細胞水平到整體動物的較完整的評價框架.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以10993編號了17個相關標準,同時對生物學評價方法也進行了標準化.迫于現代社會動物保護和減少動物試驗的壓力,國際上各國專家對體外評價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手段來評價生物材料的安全性、使評價方法從整體動物和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主要在體外細胞毒性試驗、遺傳性和致癌性試驗以及血液相容性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但具體評價方法和指標都未統一,更沒有標準化.隨著對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評價生物材料對生物功能的影響也很重要.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體外法。具體來說側重于對細胞功能的影響和分子生物學評價方面的一些研究??傊?關于生物功能性的原則是提出不久的一個新的生物材料的評價方面,它必將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而向前發展.而涉及材料的化學穩定性、疲勞性能、摩擦、磨損性能的生物材料在人體內長期埋植的穩定性是需要開展評價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4生物材料的發展趨勢展望生物材料科學是20世紀新興學科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現在,生物材料科學已成為一門與人類現代醫療保健系統密切相關的邊緣學科。其重要性不僅因為它與人類自身密切相關,還因為它跨越了材料、醫學、物理、生物化學和現代高科技等諸多學科領域。現在對于該材料的研究已從被動地適應生物環境發展到有目的地設計材料,以達到與生物組織的有機連接。并隨著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發展,生物材料必將走向功能性半生命方向。生物材料的臨床應用已從短期的替換和填充發展成永久性牢固種植,并與其它高科技(如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相結合,制備富有應用潛力的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的研究在世界各國也日益受到重視.四年一次的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代表著國際上生物材料研究的發展動態和目前的水平。分析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生物材料今后研究發展的幾個主要方向:
(1)發展具有主動誘導、激發人體組織和器官再生修復功能的,能參與人體能量和物質交換產生相互結合的功能性活性生物材料,將成為生物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2)把生物陶瓷與高分子聚合物或生物玻璃進行二元或多元復合,來制備接近人體骨真實情況的骨修復或替代材料將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3)制備接近天然人骨形態的、納微米相結合的、用于承重的、多孔型生物復合材料將成為方向之一。
(4)用于延長藥效時間、提高藥物效率和穩定性、減少用量及對機體的毒副作用的藥物傳遞材料將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5)血液相容性人工臟器材料的研究也是突破方向之一。
(6)如何能夠制備出納米尺寸的生物材料的工藝以及納米生物材料本身將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藥物的可控釋放可克服傳統通過口服或注射藥物引起的血藥濃度波動大等缺點,因此,控制藥物釋放的最優化方法一直處于不斷的探索中。目前,常見的藥物載體通常選用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都較好的聚乳酸(PLA)、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導電聚合物等。其中,導電聚合物包裹藥物并通過電化學刺激進行可控釋放,這種方法由于具備一些優異的特性而引起關注,如制備相對簡單、藥物釋放可控,藥物可隨聚合物在不同的pH、溫度、電荷等條件下結構發生變化而釋放,等等。迄今為止,經導電聚合物包裹并通過電化學刺激實現有控釋放的藥物包括治療性蛋白質,主要有神經營養因子[4-6]、地塞米松[7]、肝磷脂[8]等。導電聚合物包裹藥物的方式及包裹藥物的種類現都處于不斷探索及試驗階段,早期的研究多是利用導電聚合物固有的氧化還原作用來包裹藥物并實現藥物的可控釋放[9],近年來的研究是采用導電聚合物納米管來控制藥物釋放,先采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納米纖維包裹藥物(如地塞米松等),然后在包裹有藥物的PLGA納米纖維的外層聚合生成PEDOT納米管,隨PLGA納米纖維的生物降解,PLGA包裹的藥物仍在PEDOT納米管內,最終PEDOT的電化學特性決定了包裹的藥物可有控釋放出來[10],如圖2所示[11]。導電聚合物應用于藥物釋放系統的前景應該是廣闊的,有望在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大多數導電聚合物的水溶性較差,限制了其在藥物釋放系統中的應用。
2應用于生物效應器
導電聚合物從絕緣態轉變成導電態,需要從其分子鏈中遷移出或導入電子,這種電子遷移的過程稱為“摻雜”。導電聚合物的摻雜、去摻雜與聚合物中的電子和離子的轉移有關。伴隨著離子的摻雜和去摻雜,對應的是導電聚合物的體積改變(膨脹或收縮),離子摻雜過程會引起導電聚合物的體積增大,離子釋放過程引起導電聚合物的體積縮小。生物效應器是指可產生機械動力的一些生物設備或裝置。導電聚合物在電化學刺激下發生離子的摻雜、去摻雜及引起導電聚合物體積改變的特性,可以應用于生物效應器上,如用于構建人工肌肉[12-14]。人工肌肉的構建原理是:3層復合材料,其中內外兩層為導電聚合物材料,中間層為非導電材料,內外兩層處于相反的離子轉移狀態,如內層處于離子的摻雜狀態,外層則處于去摻雜狀態。這樣,內層的摻雜致使內層的導電聚合物體積增大,同時外層的去摻雜使外層的體積縮小,內外兩層產生的機械力量方向一致,其共同作用使整個3層復合材料向外層彎曲,模擬了生物系統中的肌肉收縮,如圖3所示。導電聚合物構建的人工肌有的特點是:可通過電子轉移控制、驅動電壓低、伸縮率大、伸縮率可控、對溫度沒有特別要求,可以在室溫或人體生理溫度下進行、易于合成、重量輕、可在溶液或體液中進行,等等,這些優異特性都決定了導電聚合物是構建人工肌肉較理想的材料。目前,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PPy-PANI復合材料以及這些導電聚合物與碳納米管組成的復合材料,如PPy-碳納米管復合材料、PANI-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及PPy-PANI-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等都應用到了人工肌肉的構建中[15-16]。在這些材料構建的人工肌肉中,PPy-PANI復合材料構建的人工肌肉每次循環產生的機械動能最大[17-18]。
3應用于組織工程
導電聚合物應用于組織工程領域,是和導電聚合物具備良好的導電性、氧化還原性、三維立體結構及表面形貌等特性密不可分的,但更為關鍵的是其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將PC-12細胞培養在聚吡咯(PPy)薄膜上,長時間(達96h)電流(1mA)刺激PPy,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細胞毒性[19]。最近的研究進一步表明,PPy和PEDOT不論是薄膜還是納米管形貌,和培養的神經細胞之間的生物相容性好[7]。目前,導電聚合物應用于組織工程領域主要體現在神經工程領域。神經工程中的電極通常是由金、鉑等金屬材料或鍍金、鍍鉑的硅基材料做成的,這些電極植入神經組織后,其傳導神經電信號的功能將逐漸消退,甚至完全喪失。究其原因,是因為堅硬的金屬材料和柔軟的神經組織之間的機械模量的巨大差異,神經組織對植入金屬材料的免疫反應產生大量的膠質疤痕,最終使植入電極周圍有功能的神經細胞數量明顯減少。采用導電聚合物包裹或修飾神經電極,對改善神經電極電信號的傳導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機理是:生物相容性較好的導電聚合物在堅硬的金屬電極表面和柔軟的神經組織之間建立了一個機械強度的緩沖區域,降低了神經組織的免疫反應,增加了電極的表面面積,降低了電荷傳導的電阻,使神經電信號傳導的信噪比大大增強。另外,穩定的氧化還原特性可以使導電聚合物在修飾神經電極的同時,還能包裹藥物或大分子物質,如地塞米松、細胞黏附分子、神經生長因子等。這些藥物或大分子物質的釋放,無疑能使導電聚合物包裹的電極不僅具有增強神經電信號的檢測和傳導功能,而且還具有抗免疫、促進神經生長和康復的功能[2-3,20-21]。已有的研究表明,應用于神經工程中的導電聚合物主要是PPy和PEDOT。
4應用于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物質(如酶、蛋白質、抗原、抗體、生物膜等)作為敏感元件與適當的化學信號換能器組成的生物電化學分析系統。導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可作為分子導線,使電子在生物活性分子和電極間直接傳遞,是構成生物傳感器一種較好的材料[22-23]。生物傳感器領域中最常用的導電聚合物是聚吡咯、聚苯胺和聚噻吩。目前,采用導電聚合物構建的生物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如醫療衛生中的醫學診斷、環境監控及食品分析等方面[24]。在醫學診斷方面,基于導電聚合物制備的生物傳感器可以檢測血糖、尿素、乳酸及膽固醇等;固定有DNA分子的導電聚合物制備的DNA傳感器,可檢測一些遺傳性疾病、病原菌感染,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的cDNA克隆篩選等;導電聚合物制備的免疫傳感器可以用來監測有機氯殺蟲劑及除草劑,甚至包括一些細菌。已有相關的綜述闡述了導電聚合物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25-26],在此不再贅述。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導電聚合物因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特別適合在活體條件下進行生物傳感,如將導電聚合物制備的生物傳感器應用于活體生物體液內藥物及機體代謝產物的連續檢測[27]。導電聚合物屬于智能材料體系,不但可以作為智能器件材料應用于生物傳感器,而且可廣泛地應用于傳感、驅動、顯示及信息儲存等方面。綜上所述,導電聚合物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應用廣泛,但不同導電聚合物性質上的差異又決定了它們的應用各有所側重。其中,幾種主要導電聚合物的性質和應用。
關鍵詞:微生物學 教學 質量提高
How enhances “Medical microbiology” class quality of teaching
Zheng Lihua
Abstract:Studies the new teaching theory unceasingly,absorbs the newest teaching thought,the change tradition teaching idea,utilizes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nimbly,arouse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achieved enhances the microbiology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The microbiology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s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102-02
微生物學是一門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交叉學科。如何使深奧難懂、錯綜復雜的發生機制,變成淺顯易懂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每位專業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為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要采用電教、多媒體和現場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如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法等。
1 解析教材、梳理重點、突出難點
現行微生物學教材的特點是理論抽象,發生機制。錯綜復雜而又相互聯系,知識更新非??欤碌睦碚摗碗s的反應原理不計其數,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繁雜的問題中梳理出學生易理解、易記憶的問題來,將難化易,將繁化簡,使學生一目了然,輕松自如的將內容牢固掌握。
2 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在微生物學教學中我們采用了啟發―思考型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采取啟發、誘導、設疑、解疑的方式講解,環環相扣。這種方法是以問題為思維導向,以探求欲望為思維的活力,使學生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解除厭學心理,增強綜合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果,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教學形式的建立
教師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流暢的清楚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學生在讀書、學習時表現出的愉快、活潑、有興趣,信心十足的情感,對他們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好像是一種崔化劑。在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單調的微生物課教學中,建立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幽默、詼諧的語言中,在會心一笑中獲得知識,增長才智,無疑對提高微生物教學質量有極大的幫助。通過開導白、插入語、結束語,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到課堂的學習內容中。
4 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都應該積極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理論知識講得深入淺出,有聲有色,接近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使學生產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趣味性,才能誘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積極性。例如:講授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復合發病時,向學生介紹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后2-3周后可以發腎小球腎炎。其機制主要與鏈球菌的M蛋白和相應抗體形成復合物有關。瘧原蟲感染后引起的腎炎、關節炎均與免疫復合物的形成的有直接關系。這時,學生很容易被這些奇妙的現象所吸引,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以此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更在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如將某些課程內容分解難度為若干個小問題,編組在黑板上,請同學們自選其一,到黑板前講解演示,教師加以補充、引申,經過師生平等的探討、交流,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力,而且對學生的判斷力、學生的自信心、自學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多種形式的啟發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覺地、積極地要求學習的心理狀態,使他們通過積極思考、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善用對比講解法,強化記憶
微生物學中的許多內容,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講解,顯得平淡,繁雜,不好記憶。但是任何復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規律性,也就是相似事物之間的不同點和不同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一規律性,采用對比方法講解,效果好多了。心理學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傳統教學、多媒體技術,列表對比等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幅度提高,適應了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
6 優化實驗教學,建立開放性實驗室
微生物學不僅理論性強,而且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通過實驗,不但可以驗證完善理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近年來,我校對微生物實驗教學從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首先,我們在編寫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增加了實驗課的學時數,注意理論課與實驗課在內容上的一致性,使二者有機結合。其次,學校建立一批完全由學生“當家作主”的開放性實驗室。開放性實驗室并不是簡單的擴大開放對象,開放時間,而是改革實驗室教學模式轉向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傳統的微生物實驗多為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形成單一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開放性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參與菌種的還擇、試劑的配制,實驗準備等環節,讓學生多實驗、多動手、多操作。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給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提高了廣闊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管理模式;運行與維護
近幾年,隨著生物醫學應用的飛速發展,大規模生物醫學應用計算平臺正從傳統的以計算集群為基礎的網格環境向高性能計算環境快速發展,以承載和支撐大規模生物與醫學為中心任務,充分利用其并行運算和大數據處理的能力,為大數據提供高效的處理和分析機制。
一、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的有效管理
(一)生物計算平臺發揮的作用以及工作宗旨
其作為相對獨立的輔助部門存在,為教學科研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利用率,提供一流的生物醫學計算和存儲等服務工作。因此,計算平臺是否能夠按需求服務,科研和教學用戶對平臺服務是否滿意,如何通過創建和創新服務而為生物醫學研究創造更多的價值等一系列問題,依然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二)生物計算平臺所面臨的建設、運營等主要問題
一方面,各實驗室和院所的發展對生物計算平臺的建設提出許多新的挑戰,需要長遠目光和快速響應,比如每年的項目申報。另一方面,因頻繁變化的業務使計算平臺日常管理遭遇很多突發狀況,如臨時停電、軟硬件技術故障、突擊檢查等,要求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三)生物計算平臺服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生物計算機平臺對人、基礎設施、信息資產、其他資產的管理,范圍廣,涉及到的面多,只有抓住信息這個要素以信息管理為重點,以流程為指標,建立標準服務級別,并進行模塊化管理。
(四)定制的服務體系構架
1)服務級別管理:計算機平臺的核心使命是為各類用戶提供滿意的存儲及計算服務,因此立足于平臺的實際,針對不同用戶的特點,制定和實施相匹配的用戶服務協議,是衡量平臺工作的核心標準之一。
2)財務管理:計算機平臺逐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教學和科研經驗,必須考慮投入和產出效益。因此,需要設計預算和計費管理、運維的管理、對外服務的管理等,費用約定應明確體現在服務協定上,這對改善計算平臺的運維和服務質量,提升平臺的使用平率都十分必要。
3)持續可用性管理:作為一個重點建設,任務繁重的計算平臺,必須在人員、技術、資產等方面進行持續管理。并必須明確計算平臺服務需求,這樣平臺的工作目標才是明確的,這樣優化和基礎構架才有實用性。
4)事故能力的管理:為避免用戶違規、例外操作等造成的事故,計算機平臺需要制定嚴格的服務質量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規范操作、記錄操作事故現象、分析并給出報告,以達到與用戶溝通、減少事故次數、提高服務質量的目的。計算平臺需要通過合理的崗位設置,來實現各類服務,并通過對人員的培訓,以及對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來發揮計算平臺投資的最大效能。
5)問題配置管理:為兌現服務協議,降低事故損失,有必要開展事前分析,找出潛在因素,減少服務成本和對用戶的影響。而合理地配置是計算機平臺軟件協同、高效工作的基石,對系統的配置項需要定期確認,以確保變更管理和日志。
6)變更管理:科學試驗的流程變更需要合理管理,因計算平臺面向的用戶眾多,擁有的信息資源有限,而在實際過程中,用戶的使用權限或端口會經常進行變更,所以用戶出于自身需要對軟硬件的變更也是變更管理工作的重點。為使IT技術信息透明化,應定期有關產品的配置項信息,而計算機平臺通常使用可信第三方提供的軟件產品。
二、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的合理化運維
(一)生物醫學計算平臺下的用戶維度
在傳統模式下,業務系統與物理服務器明確對應,而采用計算平臺后,是利用虛擬服務器進行服務的,其數量會動態增減。如要查看客戶滿意度、群集開機率、任務按時完成率以及平均等待時間,都可以在計算平臺中操作實施。因計算平臺面向的用戶面廣,所以用戶維度是關鍵。在為各類用戶提供滿意的計算平臺服務,并達到與客戶之間的良好溝通,才能對計算平臺的使用率以及良好的信譽有很大的提升。
(二)生物醫學計算平臺下科研項目與業績的維度
隨著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的發展,國家極度重視生物醫學,為該科學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鼓勵科研人員的積極參與,將計算平臺累積下來的寶貴科研資源進行研究、分析、整合。在預算成本的控制范圍內,科研工作者研究開發科研項目的同時,又為國家科研項目開源節流、控制成本,這對改善對外服務管理、項目成本以及完善計算平臺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為國家在科研上的可持續發展打開了便利之門。
(三)生物醫學計算平臺下建立面向客戶服務的虛擬化共享系統
計算機平臺下,協助客戶運維管理部門實現從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的轉化,突出體現在計算平臺下科技價值體系的貢獻與重要性。國家在計算平臺下虛擬化的管理與技術還相對比較薄弱,所以這就要求在提高運維管理效率、降低運維資源投入的前提下,改善和提高計算平臺的運行模式,讓用戶在虛擬化的系統下,有權共享系統資源。虛擬化共享系統根據用戶可能需要的服務將進行分類,生成相應的虛擬機模板。系統自動會在用戶提出申請需要時,從存儲系統取出虛擬機模板,根據模板生成相應的虛擬機,并自動對其他所需資源進行配置,自動測定資源余量,然后提交到一個有資源余量的物理機上運行,最后給提出申請的用戶進行分配。
(四)生物醫學計算平臺下資源的優化使用
在醫院數據中心,提供的服務和很多業務系統的運行時間段不同,多數業務系統在白天的訪問量較大,晚上則相對較小。服務器在采購數據時,峰值是日常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就導致大部分日常時間中服務器多數空閑,資源浪費嚴重。在計算機平臺下,虛擬服務與自動化服務相結合,可以使系統資源得到最優化的使用,可設定各系統的服務時間段,在系統使用量較小的時候,減少該服務使用數據量、釋放其占用資源,將這些資源轉交給其他服務和系統。也可關閉不提供服務的服務器,以節省電力。
三、結語
為了有效提高管理與運維效果,在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的管理實踐中,我們對其中的部分進行了因地制宜的修改、增減和實施,并在平臺內部進行了相對嚴格的標準化和文檔化記錄。而生物醫學計算平臺的管理與運維對促進我國的生物醫學技術,以及對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伯誠,朱元元,馬錫坤."醫云工程"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數字醫學,2013.
[2]金岳輝,吳禎.虛擬化環境下IT運維自動化管理探究[J].中國金融電腦,2013.
【關鍵詞】 實驗室生物安全 學生 防護策略
Biosafety and their protective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ies
WANG Ke, PAN Jin,ZHAO Dong,et al.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pathogens and immunology,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 Medical institutions' laboratory safety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institutions in the laboratory. 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based on security, the so-called laboratory biosafety (LBS) refers to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that engaged in activities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in the pathogenic microbes to avoid staff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hazards.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it is necessary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laboratory biosafety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against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protec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Laboratory biosafety; student; protection strategy
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50~60年代,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對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認識明顯落后于西方國家,直到2002年,衛生部頒布了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該準則對生物醫學實驗室內的生物安全作了詳細的規定,可惜當時并未引起足夠重視;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國家相關部門把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關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有關法律法規相繼面世[1,2] 。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醫療衛生與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為此國家加大了對醫學教育的重視和投入,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先進儀器的進入和現代化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利用率的加大,使大量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走進了醫學實驗室,人員流動性增大,給醫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差錯,輕的會造成實驗材料的浪費,結果的錯誤,重的會導致感染,傳播病原微生物,甚至造成人員的死亡。因此學生進入醫學實驗室應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進行生物安全知識的教育,使學生在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下,克服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結果受益終生。結合醫學實驗室的特點,將實驗室及學生有序的管理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多年的實驗室工作和不斷地思考總結歸納以下實驗室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針對問題解決的策略僅供參考。
1 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存在的問題
主要存在于與病原生物學相關的專業所使用的實驗室。
1.1 學生上課做實驗直接接觸病原微生物,存在著因防護不嚴而病原微生物失控 不僅感染實驗室人員,甚至還可能傳播到社會,引起傳染病的流行。
1.2 與實驗無關的東西隨意帶進實驗室 甚至有時將食物、飲料、衣物等擺放在實驗臺上與實驗材料同放。
1.3 進實驗室前的個人防護問題 許多學生很隨意的穿著自己的衣服進入實驗室,還有的學生穿者涼鞋、拖鞋,更有甚者為肩佩長發一邊做實驗一邊用摸完實驗用品的手不斷的弄頭發。
1.4 上實驗課準備不足 有的同學上實驗課慌慌張張的現找實驗室,頭腦空空,上什么內容也不知道,上課鈴聲響完還不斷地有人進入,內容聽不全,實驗中就來回走找實驗材料問實驗方法等,實驗室顯得十分混亂。
1.5 使用酒精燈不注意安全 在病原微生物接種時酒精燈是最常用的,它的安全問題往往被忽略,有的同學因某種原因離開自己座位時依然點著酒精燈,酒精燈發生意外致人損傷的事件在學生實驗室曾經是有過先例的。
1.6 實驗后不洗手、隔離衣亂放 做完實驗離開實驗室前有的同學忘記洗手,趕上午飯前直接去飯廳,是十分危險的。再有下課后有的同學不將白大衣反折單放,而是直接塞入書包與其他物品同放。
1.7 實驗物品的分類使用和存放混亂 值日生同學不懂實驗后的用品如何分類,經常將污染的與沒污染的用品混放,造成污染的范圍擴大,更有甚者為亂倒實驗垃圾,不知道實驗垃圾應該如何分類等。
2 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硬件建設、制度建設和安全的教育上
高等院校實驗室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因此現在大家對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視,基本實行“以人為本”、“預防為主”、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實驗室和個人,逐級簽定安全責任書,開展各級培訓班。把各項規章制度掛在墻上。這些都是最基本、最起碼的安全管理,但未必就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事故,一切原則、責任都于事無補,因此還需要在以下3個方面對安全管理加以支撐和保證。
2.1 硬件建設,確保實驗室的安全 所有實驗室門口都應貼有明顯的標識牌(例如某某實驗室,生物安全幾級以及逃生門等必要的內容),實驗室內外要有足夠量和有效的消防器材,以備火災時使用。緊急噴淋和洗眼器,以備有害液體不慎飛濺到眼睛或皮膚上時沖淋以減輕傷害。實驗室應設置緊急救助藥箱,備好基本救助材料,以供緊急需要時使用。
對于利用病原微生物開展教學的醫學實驗室,必須根據所開展工作的性質、接觸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因之所需要的生物安全等級(目前分為4級),使實驗室的建筑結構和設施、安全設備、安全操作規程達到相應的要求,否則該實驗室不能使用。
2.2 嚴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隱患 防患于未然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實驗室的安全,預防措施必須以制度的形式穩固下來。
2.2.1 定期檢查制度 對于實驗室的安全條件和設施要做到胸中有數,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和杜絕安全隱患問題 。一旦發現重大安全隱患問題的實驗室,必須立即停止使用,疏散人員,限期整改,確保人身安全。
2.2.2 加強教育嚴格準入制度 對進微生物實驗室做實驗的學生,首先要進行系統的生物安全教育以及防護方法教育,使他們通過教育具有安全意識,做事有條理,遇事不慌,處理得當。與實驗無關的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
轉貼于
2.2.3 定期演練制度 通過組織相關人員對突發事故的模擬演練,來檢查人員的安全意識,正確處置和快速反應能力??啥ㄆ谶M行演練,在演練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達到不斷提高的目的。
2.2.4 危險品保管制度 對易燃、易爆、劇毒、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危險品,要設專室專柜儲存,雙人雙鎖妥善保管。實驗人員領用時必須經負責人簽署意見,并作好詳細領用記錄。
2.2.5 不斷進行安全教育 開展定期的、經常的安全教育,不斷創造重視安全的氛圍,是提高實驗人員安全意識、養成良好安全習慣,從而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安全教育內容包括:學習涉及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安全防護、醫療廢物及危險品管理等國家和學校的有關法規、制度,學習掌握各種標準化、規范化的實驗操作,熟悉實驗室環境和安全措施,學習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逃生技巧等。
3 學生重在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加強自我保護和防護策略
對于初進醫學實驗室的學生,為確保實驗室和自身安全,必須要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實驗室安全問題,認真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內容。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加強自我保護和防護策略,對于新開的實驗課一定要在課前找好實驗室的準確位置,了解其實驗特點,要做那些實驗內容,千萬不要腦子空空,現上課現找實驗室,匆忙進入實驗室,投入實驗,完全依賴帶教老師,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浪費時間和資源,重要的是加大了不可控制因素帶來的危害。
3.1 做好個人防護,不存僥幸心理 進醫學實驗室前一定要穿好白大衣,實驗課前一定要認真預習實驗內容,接觸有毒有害物品前,必須做好個人防護,不要抱僥幸心理,以為不會出事。課上嚴格按照帶教老師所提的要求去做,對不懂的問題或操作,一定要問帶課教師,不可自作主張,莽撞惹禍。一旦出現問題不要私自處理,要立刻報告給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處理。
3.2 做實驗要嚴肅認真,集中注意力 不要閑聊和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實驗進度和實驗室整體氛圍,使人麻痹大意,引發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3 不要將與實驗無關的物品隨意帶入實驗室,更不要放在實驗臺上 實驗臺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都應保持清潔有序,對于病原微生物專業常用的酒精燈一定要更加注意它的安全性。
3.4 用電設備的使用,要謹慎儀器要在帶課教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 不要用帶水的手進行操作,用后需切斷電源的一定要切斷電源,不需切斷電源的千萬不要切斷電源。例如微生物實驗室所用的溫箱、冰箱課后不要隨意斷電。以免造成結果無法觀察的后果。
3.5 實驗完畢后不要隨意處理實驗所用物品 要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分門別類的將其放好送到應該送的地方,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手后,將白大衣反折單放后再離開實驗室等。
4 結束語
醫學實驗室的特點,儀器設備多、空間狹窄、實驗復雜,涉及的危險因素多。學生進入實驗室,如果對安全重視不足,教育不夠,養成壞習慣,不僅會成為事故的制造者,造成人身傷害,還可能惡習難改,影響自己長遠的職業生涯和將來工作的實驗室的安全[3~6]。
學生是醫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重點,通過認真全面的安全教育,使他們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室習慣,盡快實習實驗室環境,盡快掌握各種規范化實驗操作。作好他們的生物安全知識培訓,不僅保證其學習期間的安全,還有以下深遠意義:受過正規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并且熟練掌握其知識。有些學生畢業后將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或有機會參與實驗室設計和建設,可使他們從容應對工作中面對的問題。還有些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教學工作,把所學到和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我國的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將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時代:隨著改革開放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有些畢業生走出國門學習深造、或參加各種合作的研究項目,受過正規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并且熟練掌握其知識,可以在國際交流中體現我國醫學生的基本素質;熟練掌握其知識,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2 祁國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7.
3 蔣建利.對生物醫學研究生開設生物醫學實驗安全課程的必要探討.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6(1):69-71.
4 周乙華.實驗室感染與生物安全.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