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9:16
序論:在您撰寫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動手、動腦、討論、講述、小結,教師肯定和贊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議,使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增強了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了直接學習動機。據對實驗班畢業前物理學習興趣的調查,喜歡物理的占86.4%,不喜歡的僅占2.7%;從初二到初三對物理一直感興趣的占34.88%,一直不感興趣的僅占6.98%。在學生所學的七門主課中,物理是最受學生喜歡的學科。
二、培養學生識別和應用實驗儀器的能力
學生識別和應用實驗儀器的能力不僅是學生正確完成物理實驗的保證,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學習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無不需要這方面的知識。
開始幾次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儀器都是學生首次接觸,如刻度尺、天平、電壓表等,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識別儀器的規格和性能,察看銘牌或說明書,弄清測量范圍、最小刻度、零點及其調節方法、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以上四點,才能保證實驗精確的完成和儀器、人身的安全。
三、邊學邊實驗教學提供了較大的知識信息,能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
邊學邊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能給學生較大的知識信息,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信息論指出: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輸過程一般屬于有干擾的情況,邊學邊實驗教學利用“動手、動腦、動口、動筆”等多種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減少由于干擾失去的信息量,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較多的知識。
四、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生活中小到照明電路的安裝、各種物體質量的測量,大到交通運輸和生產勞動,都需要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作為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操作過程。學生分組實驗,每個人都有操作機會;在演示實驗中,可讓部分學生配合教師一起完成實驗,條件許可時,可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課外小實驗更是學生操作的天地,如學習了量筒、彈簧秤、天平等知識后,可布置小實驗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測力計等,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很高,效果一定會更好??傊?,應盡量多給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這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教師要加強主導,既不能統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創造一個活躍、快樂、緊張、有序的良好氛圍。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1、加強示范操作。學生對教師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動作技能的最初階段,可減少實驗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掛圖、示教板、實驗小組長等形式。
一、高校美術鑒賞教學的作用
1.能夠培養學生情操
學生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這一具有能動性的主體性活動,學生的心靈能得到凈化。如,從列賓、利維坦、希施金等畫家質樸的畫風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畫家對生活的關愛,從而能夠樹立健康、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審美觀念。此外,很多美術作品中還彰顯了畫家的愛國熱情與堅強的意志,這些都能夠使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與勇氣。
2.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通過對國內外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習,學生能夠透過作品表層領悟到其所包含的深意。隨著當前社會的迅速發展,美術作品在形式和語言上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其所包含的情感也有了更為細膩的體現,美術作品成為畫家和學生之間情感溝通的紐帶。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鑒賞愉悅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審美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啟迪審美智慧,繼而有助于完善審美觀念。
3.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美術創作過程是畫家的生活環境、情感和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美術鑒賞過程則是學生發揮能動性的過程。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擁有一個相對自由、不受約束的空間,因而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另外,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往往要通過交流、溝通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這一過程無疑會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
二、高校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探析
1.掌握美術作品的時代特征,體會作品的審美情趣
美術作品因為產生的時代不同,會有不同的特征和價值取向,這是美術鑒賞者應當注意的。在高校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時代的發展規律與時代特征,以及每個時代藝術作品所具有的審美情趣,同時還應當對美術作品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分析。
2.注意藝術家和美術作品的關系,加強作品的背景介紹
美術作品中往往包含著畫家的藝術體驗、生活經歷與生命感受,還能反映畫家的素養等,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是對創作者的情感與心靈的反映,創作的客體與主體之間往往有對應的關系。所以,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教師應當向學生介紹美術作品產生的背景和創作者的生平,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美術鑒賞時更快地進入狀態。
3.依據美術作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體會創作者的審美心理差異
【關鍵詞】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 現實意義
在知識經濟日漸發展強大的21世紀,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把幾個方面綜合起來,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理所當然的被人們高度重視。
一、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音樂在給人們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時,還有凈化心靈和教育等美育的功能。音樂教育對人的素質培養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與適應社會能力的社會素質,并提高了人的品德修養,對人的審美評價與鑒別力、表現力、想象力、認識學習能力、創造力、協調能力與綜合處理事務的能力等諸多方面起到其他智力因素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從而提高了一個人綜合素質,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音樂教育通過培養個體思維能力、社會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等方面,提高個體的素質,從而達到當前形勢下的“育人”的目的,也即實施素質教育。因此,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并有效的影響著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使實施素質教育邁開了重要一步。但在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同時,很多問題也日漸顯露,使我們在對如何發揮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推進作用不得不進行反思與改進。
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問題
(一)開設特色班
學校、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不是做好培養每一名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是只熱心于做 “選尖培優”,集中開辦音樂特色班。上課按“尖子”“苗子”的層次施教,以期能多選送幾個考入音樂院校,而漠視了多數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偏離了基礎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二)輕視音樂教育的作用
從教學方法和設施方面來說,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沒有明確音樂教學目標要求;不按國家規定開設音樂課程,不上足音樂課,或者課程表標上音樂課,實際上是改上其他課程。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音樂教學資料幾乎是零,音樂教育設備奇缺;音樂師資匾乏,有音樂教研組的并不多見,而校長或上級教育行政領導對此卻往往熟視無睹。
(三)一味追求競賽獲獎
一些部門為顯示對音樂教育的重視,舉辦一些和學校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多大關系的競賽,學校缺乏正常的活動訓練,臨賽抱佛腳,早、中、晚練,節假不休,甚至影響上課也不在乎,以求通過少數參賽學生為學校撐門面,給自己爭名聲。過分追求獲獎名次反而傷害了音樂教育本身。偏離了基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影響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面對音樂教育存在于素質教育中的不同問題,如何做到音樂教育滿足社會需求,正確與學校教育結合,并通過音樂教育手段提高個人素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以上情況不禁要探究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創新方法。
三、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創新
在正確地把握素質教育與音樂教育的關系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音樂教育的創新,從而更加有力的促進素質教育。而這一環節的關鍵是教育過程中的創新教育,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是教師、學生、社會氛圍的綜合體,是傳統與創新結合的產物,必須綜合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將音樂教育推上更高的臺階。
在協調音樂教育教師、學生、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時,主要運用因材施教方法,針對層次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材、運用多樣的教法和教學手段、并加強學生和社會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等方法,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等嶄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給音樂教學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也就是說,教師應首先著眼于學生對學習方式上的研究和改變,要讓學生擺脫被動的接受學習,使之轉變為自主式學習、創造式學習,關鍵問題是要徹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讓教師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和情感體驗,也要給學生創造很好的活動空間。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強化現代教育意識,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嘗試出一套新的教學方法來,走出一條音樂素質教育的新路,不斷豐富和完善音樂素質教育的體系,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觸及人們心靈的教育。健康向上的音樂教育,對塑造高尚的人格,陶冶美好的心靈,提高全民族的修養和素質具有強大的滲透作用和推動能力,人們在音樂活動的熏陶和感召下認識美、創造美,陶冶情操,使精神得到升華,以達到完美崇高的境界,音樂對人的智力發揮,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習新知識的動力方面都有幫助,這就肯定了音樂教育在整體素質教育中,在培養具備全面素質的人才方面具有的特殊能力和作用。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是音樂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關于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個長期復雜的任務與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努力,才有可能達到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完美結合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程彬.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08.
【關鍵詞】 英語教育 意向式教學
英語教學尤其是素質教育的重大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有接受和發現兩種。改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知活動突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置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賞識學生的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因此意向式教學正是把素質教育和英語教學特點相結合的最佳形式
一、對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解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專長、思路寬廣、實踐能力強,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對學校和教師而言,不僅要努力使每個班的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發展,更要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目前的現狀是,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學生的書包依然沉重,作業依舊繁多,課堂依然沉悶。學生日漸下落的自主學習學風被逼迫式學習代替,濃厚學習的興趣被厭惡代替,活動、娛樂的時光被繁重的作業代替。素質教育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并沒有付諸于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開發人的基本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模式,其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積極進取的自主創新精神。因此,在素質教育中,我們應大膽嘗試改變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減輕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負擔,減少老師繁重的作業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還學生一個陽光、快樂、健康的少年時光。達到教學中的雙贏。
二、意向式教學法在素質教育中的運用
意向式教學作為一種意向活動,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主,注重開發每個學生多項潛能,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之一。意向式教學是人們對教學的一種期望,期望通過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同時,教師教學的成功與否,在于人們對其教學的期望程度。意向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搞好教學的同時,關注教學這一活動和教學活動中發生的事情,使教師對教學活動能做出評判并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學習的進步,是從你有一個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對你已經產生了足夠大吸引力,你愿意為實現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達到目標決不放棄這一刻開始的。意向式教學的實施是在師生之間平等、民主、互信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活動。即先確定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心力、能量、付諸行動直到實現目標的作法,與用凸透鏡利用陽關聚焦把一張紙點燃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意向式教學目標的設定尤其重要。
第一,要具體明確,不能模糊不清。
第二,既要有適當的難度,又要有合理的梯度。
第三,目標必須是可以動態調節的。目標的動態調節就是對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進行反饋,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確定意向式教學目標的作用主要有四點:一是引導方向,二是集中焦點,三是激發行動的熱忱,四是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團結一致的能力。目標確定后,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內容的不同,把學生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優秀生,第二梯隊是中等生,第三梯隊是差生,并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如在英語教學中,可以要求第三梯隊的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掌握本課的單詞、短語,并能朗讀課文即可。第二梯隊的學生除了掌握本課單詞、短語,并能熟練朗讀課文外,還要掌握本課的重點句型、重點語法。而第一梯隊的學生除了要掌握前兩個梯隊掌握的內容外,還要學會用英語小結課文內容,能寫出相關的作文外,并利用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去幫助輔導第二、三梯隊的同學。意向式教學相似但又不同于分層教學,它是建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發自內心的一種期望教學成功的愿望,并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做誘餌。如果期望值達到,教師必須對學生付出的努力做出中肯的評價。有相應的回報,就會讓他感到一種成就感,使他認為這樣做有價值,因此就更樂意付出努力。
三、結束語
近年來,英語高考的方向就是: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交際。高考命題立足于英語考試綱要,著眼于新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考查。
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素質教育呢?下面我僅就這幾年的教學心得來談一下。
首先,教學方法的優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知識點的講授和記憶,從而造成對實際能力培養的忽略。要改變這一狀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擺脫傳統英語教學的羈絆,優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創設英語運用的情境,制造英語交際氛圍,從而實現從語言知識向語言技能的轉換,最終把技能轉化為對這種語言運用的能力。
其次,以學生為主體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去,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正如人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主動去學,遠比“填鴨式”教學好得多。美國現代教育家J?S?Bruner也提出過教學以“學者為中心”的理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發展,從而完成從知識到技能的轉換。
再者,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就是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還要研究學習方法。如:在閱讀課文時,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再與新課有機地結合,融會貫通;在閱讀中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猜測生詞詞義,找主題句;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幾個過程,準確把握全文,正確理解文章意思。
最后,還要注意進行素質教育的幾個環節
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貫穿在教學中,注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如模塊一《Heroes》,文章介紹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在教授這一課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強調要把國家的榮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強調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
二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紀教師的教學理念應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能力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迸囵B學生高分但絕不低能。現在的高中教材內容貼近生活,有著很濃的時代氣息,這有利于培養和提高高中生的實踐能力。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注重培養能力。平時注意課前預習,發現問題,認真聽講,解決問題,課后復習,總結歸納知識,有效地增強記憶。課下多組織學生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多用英語交流,適時開展一些英語活動,如進行一些英語歌曲或講英語故事及小幽默比賽。
三是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大量事實證明,高分低能的莘莘學子是難以適應我們這個快速發展、壓力很大、變化多端的社會的。所以心理素質的培養在當今尤為重要。最后還要注意,高中生正處于走向成人這一成長期,他們記憶力強,精力旺盛,所以要引導他們多進行一些背誦,如詞匯、習慣用語、優美篇章等,著重培養他們的準確記憶。同時要注意高中生這一階段表現欲強,抓住這一特點給他們英語實踐的機會,使他們主動進行英語交際。
要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實于教學之中,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極為重要。有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經常閱讀書刊雜志,了解各種新的教學信息;教學上要多學習理論、方法,汲取他人的教學經驗來充實自己。教師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以熱情、開朗的心態去面對學生,使教與學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一、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
教育現代化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已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計算機、投影儀、幻燈片、掃描儀等多種信息媒體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也對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由板書、教材、講解構成,學生對知識的領會要通過死記硬背和重復的練習來達成。而語文學科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特點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生的學習保持在表層的學習上,沒有進一步素質能力的升華。現代化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學習的情境,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因此說,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的一座橋梁。語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是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重要工具。
語文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和現代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只有提高教學的信息素養才能滿足教育現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效果取決于教師的能力,要求語文教師具有現代化教學素養。對信息技術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比如,會計算機操作,能從網絡下載資源,會圖像處理,使用音頻資源進行文字處理,文檔、表格制作等。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的信息化觀念,加強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具有危機意識,善于捕獲新的信息等。
二、教學過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德育是五育之首。在教學中,我們往往重視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對才能與道德的關系作出了精辟的論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現代社會,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反之,一個沒有德行的人擁有的知識越多,那么他為人類所做下的缺德事也會越多。把德育貫穿在教學中,把教書和育人統一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讓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語文學科是文化的載體,具有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做到“文以載道”,寓德育于知識中,滲透德育。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內容包括有:
1.思想政治教育。同志曾明確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闭Z文教師應利用課文內容、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魯迅的文章和寫作時的革命背景,《藥》《拿來主義》等,又如,《最后一課》《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讓學生從英雄身上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2.審美教育。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新生事物和理念給我們帶來沖擊,對于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辨別能力不高,思維不太成熟,很容易受到影響。教育要教給學生真、善、美、假惡、丑,讓學生有正確的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納入教學范疇。心理素質的高低影響了學生的認知學習、受挫力、自信心等。語文課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啟發作用。比如,“鍥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學生,學習過程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謙虛,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三、關注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個性化。教育的終身化突破了傳統教育的空間和時間,將教育擴展到任何一個人生階段,要求每個人都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這是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指每個人受教育的機會均等,另一方面指每個人都有通過教育,充分發展的權利;教育的個性化是教育終身化和教育民主化的產物,是指教育在讓每個人得到充分發展,激發自身全部潛能的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個性特征。語文素質教育應以此為出發點,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技能為核心的語文素質教育中,實施基本的統一要求和多解性、個性化要求相結合,做到基本要求和多解性、個性化要求相統一。
四、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傳播、創新和運用,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石,教育作為知識傳播、創新和運用的載體,將發揮巨大的作用,知識的生產、學習、創新必定成為人類最重要的活動,而“創新”必定成為教育、教改發展的本質和核心。就語文教育來說,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而語文素質是人的基礎素質,對于人的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作用。可見,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學基礎,自覺地把所獲得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內化于身心,升華成為穩定的創新品質和創新精神,為一生的創造奠定堅實的基礎?;谶@一思想,語文素質教育應旗幟鮮明地指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就是要通過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閱讀寫作能力),在習得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同時,教會他們學習和創造”。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為少數民族職業教育注入了活力,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民族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做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的堅強衛士,更好地服務新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好務。
美國政治學者戴維.伊斯頓在論及公共政策的本質時指出:“公共政策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教育政策也無一例外,公共政策涉及的社會價值是指教育資源。甚至具體到素質教育政策,也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意味著對少數民族職業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相當多的一部分職業技術教育的資源分配給了考分高少數民族學生,使的邊疆建設緊缺技術型人才后勁不足。而在素質教育的模式下,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分配到了綜合素質高的少數民族學生。
從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我國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知識經濟時代要想實現經濟的快速、穩步增長,需要大批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政策在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是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按少數民族綜合素質重新分配,這是邊疆少數民族職業技術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
社會環境的變化、時代的變遷往往導致政策的變遷。當前,我們已經步入到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經濟增長理論”和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研究證明,知識經濟就是一種教育經濟、創新經濟.人才資源就是經濟增長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知識的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因素。應試教育體系按照高分數分配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資源,視考試成功為教育成功,盲目、教條地把少數民族學生的精力引到考試訓練上來,嚴重扼殺了少數民族學生的創造力,難以培養出富有個性和創造力的人才。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難以滿足邊疆建設的迫切需要。人的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表象上的行動、知識、技能,還包括潛在的價值觀、態度、個性、品質、內驅力、動機、社會角色等諸多方面。人的潛在的素質往往是更重要的素質。這是高考試卷難以體現的,從而使高分數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真正素質。以這種高分來分配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必然是低效的。更重要的是:這種資源分配方式誤導了整個基礎教育,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是徹頭徹尾的短期效益。一切為了高考成功導致基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受到極大的制約,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建設中心戰略受到了威脅。而素質教育強調以認為本,注重人的自身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按照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來科學、合理、公正分配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新疆發展必然的政策選擇。
為穩定、發展邊疆各項事業,維護祖國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民族職業技術院校進一步推進、普及、加強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以達到盡快提升民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各民族教育、文化、科技事業,必須認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提高認識。加強對實施素質教育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逐步將推進素質教育情況納入政績考核的內容,形成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區域環境。同時,完善提高教育質量的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措施,保證素質教育在城鄉中小學的全面推進和深入。
2 堅持德育為先。構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機制
切實把德育擺在素質教育的第一位,堅持把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3 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建立課程改革聯席會議制度,在課程改革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教師編制、評估督導、成果獎勵等方面制訂和完善配套措施,為課程改革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
4 深化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
完善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設。并逐步將其作為評價學校質量和學生錄取的重要依據,把素質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評估辦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納入教育督導內容。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系統。指導教學。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及招生錄取制度。
5 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學校要認真執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考試次數和在校學習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6 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