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58
序論:在您撰寫公司法的法律法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相關要求,進一步增強全公司員工的法律法規意識,提升全公司法務工作水平。今天上午,我們邀請XXX律師事務所XXX、XXX兩位同志就《民法典》、《合同法》等重要內容進行了講解。下面,我就做好全公司的普法教育及法務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要充分認識開展普法教育的重要意義。首先,開展普法教育是依法治企的基礎,倘若企業員工缺乏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淡薄,依法治企也就無法實現。其次,開展普法教育是防控企業法律風險的有效措施。公司在經營中難免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經濟糾紛,如果沒有預先防范的意識,就無法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結果將會對公司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影響良好聲譽。再次,開展普法教育是提升員工法律素養,幫助樹立正確法律觀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依法維權的重要途徑。
二、要切實加強企業法律法規學習教育。一是各部室、各子公司負責人要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二是要加強對《公司法》、《合同法》等重點法律法規和崗位適用性、禁止性法律法規的強化學習,切實提高履職能力。三是要進一步健全學法常態化、制度化機制,建立普法責任制,形成以集團公司法律事務部負總責,其他部室和各子公司共同參與、密切配合的法律宣傳教育制度,做到普法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要求、同布置、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切實提升公司員工法律意識和學法熱情。四是要夯實普法教育的文化基礎。要將日常普法與關鍵時點普法相結合,充分利用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三、要切實提高法務工作水平。一是進行合規性審查,法律事務部、各子公司負責人要熟悉合同簽訂的流程、程序,職責與權限。對于合同的審批,一般合同由子公司、部門負責人按照企業現有模式結合法律專業技能從合同真實性、商務條款合理性等方面審查審批,重大合同要及時報集團公司,由法律事務部對合同合法性、嚴密性、可行性進行審查,再交集團公司分管領導審查,提交董事會議研究決定。二是加強風險控制。各部室、各子公司負責人要在熟悉公司的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一套適用的風險防范制度,在發現風險的時候及時反饋給法律事務部門,由法律事務部負責提供法律咨詢或者解決糾紛的意見建議,做到提前預防;同時法律事務部結合存在的風險對公司內部的人員進行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培訓,從而形成法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相互了解、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三是提供決策支持。法律事務部在參與或者列席公司重大項目或者商業談判時,要充分發揮專長,進行法律風險論證,提供風險解決方案,切實幫助公司做出正確決策。
分公司法律法規有:
1、《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p>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該條第4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后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29條的規定處理。
3、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依據《民事訴訟法》第49條和《民訴意見》第40條,依法設立的分公司是“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其他組織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具有訴訟資格。但訴訟資格不等于民事責任的承擔資格,分公司的民事責任依據法律規定應由設立該分支機構的總公司來承擔。此外,分公司也具有獨立的締約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控制;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
狹義的小額信貸是指一種金融項目或制度安排,僅對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額度較小的信貸服務,而不提供存款等綜合性金融服務。小額貸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并以其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民事責任。經過幾年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9年4月,中國銀監會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
一、小額貸款存在的主要法律問題
(一)小額貸款公司的準入制度不規范。銀監會和央行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申請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應向省政府主管部門提出正式申請,經批準后,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并領取營業執照。”從形式上說,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資格批準屬于一項行政許可。依據《行政許可法》規定,設立行政許可的主體應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若以上主體都沒有規定,確需要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設立臨時性行政許可??梢?,小額貸款公司僅由《意見》來確定行政許可是缺少法律依據的。
(二)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不明確?!兑庖姟贩Q,“凡是省級政府能明確一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管理,并愿意承擔小額貸款公司風險處置責任的,方可在本?。▍^、市)的縣城范圍內開展組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即小額貸款公司是由省政府指定的省金融辦或相關機構負責監督管理,并承擔可能出現的試點失敗的損失,但以上主體都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在實踐過程中,“相關機構”到底是指哪些機構,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規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而且,監管缺乏統一的科學標準,各地對監管主體到底從哪些方面進行監管沒有統一口徑。上述諸多問題、造成了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多頭監管或監管空白,使監管在操作上失去了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二、小額貸款制度存在的風險
(一)小額貸款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偏離了設立公司的宗旨。小額貸款發放面向千家萬戶,并存在任意信貸和人情信貸的問題,對貸款的監管難度很大。相當一部分農戶把小額信貸資金隨意挪作他用,甚至一部分資金進入高位行業,致使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大大增加。
(二)小額貸款資金的回籠缺乏可靠的保障機制。小額貸款資金的回收情況,取決于農戶的收益。由于對項目的了解不夠深入,項目無法按照原來的設想實施,或者遭遇自然災害,造成了無法承受的損失,農戶就沒有辦法如期償還貸款,小額信貸資金的回籠也就難以保證。
(三)風險控制措施缺乏。安全應當是小額貸款公司運營的第一目標。可是各項風險內控制度不完整,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制度。同時,風險管控手段單一,風險管理不能涵蓋貸前、貸中和貸后的各個環節。大多數公司對風險的管理手段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未能制度化。很多情形下的風險管理措施依賴于高管個人對借款人實力和誠信程度的了解,風險的控制也依賴于借款人的道德和誠信,以及非常規的催收手段。
三、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建議
(一)盡快制定《小額貸款公司法》。目前,央行、銀監會聯合的《意見》和銀監會制定的《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規定》都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運作提出了具體指導方案,但二者的法律位階過低,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隨著試點的運行,國家應視情況出臺《小額貸款公司法》等高位階的專門法律來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在出臺專門法的同時,國家應注意各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對其規定有不一致的地方應該進行必要的修改,以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二)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應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必須確定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主體;其次,大力發展行業監管。僅有政府的監督往往是不夠的,可以借鑒其他行業的發展經驗,引進行業監管,例如行業協會等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在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政府對其嚴格監管,以規范其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政府如果繼續嚴格監管下去,反而會束縛其發展。政府就應該弱化其監管的力度,能夠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即可;再次,適當放松監管,讓小額貸款公司在商業和社會價值之間找到平衡點。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村金融發展的監管法律制度,將會促使不同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市場,最終通過競爭為更多三農和中小企業提供質高價廉的金融服務。
(三)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小額貸款公司應嚴格按照《意見》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制定有效可行的公司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加強對企業內部的控制,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才,加強對原有職工的業務培訓,建立健全風險保障金制度。雖然小額貸款公司已經納入了信貸征信系統,但信貸征信工作仍是一個具有極大挑戰的工作。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建立信貸風險轉移分擔機制,逐步建立信用評級和激勵機制,提高小額貸款者的還款意識。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可持續發展。首先,給予小額貸款公司在稅收政策上的優惠,為減輕小額貸款公司的負擔,促進其發展,建議適用甚至比照農村信用社優惠的政策;其次,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根據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狀況及風險管控水平,對小額貸款公司增資擴股降低條件,探索創新融資途徑,解決小額貸款公司資金補充問題;再次,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信貸征信系統,能夠使小額貸款公司從正規渠道獲取借款人的征信信息。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公司 社會責任 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116-02
一、公司社會責任概述
所謂公司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賺錢作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應當最大限度地關懷和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包括消費者利益、職工利益、債權人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當地社區利益、環境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及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等內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權尤其是社會權,也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權利和利益。公司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公司社會責任既是一種公司治理理念,也是一種制度安排,更是一種商業實踐。
公司社會責任的正當性在哪里?公司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是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決定了公司并不是孤立生存和發展的個體,而是與周圍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緊密聯系的有機體,因此在整個經濟活動運作的環節中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公司作為市場經濟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強化社會責任的履行,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公司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不僅能夠維護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良好運行,同時也會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使公司走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二、中國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承擔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公司管理的一部分,是公司決策層無時不考慮的問題。國際社會責任組織發起制定的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公司社會責任標準,作為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公司社會責任標準體系推動和保障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健康發展。SA8000標準體系以改善勞動環境和條件、保障勞動者權利等作為重要目標,涉及包括童工、強迫勞動、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歧視、懲戒性措施、工作時間、工資報酬、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等九項核心內容。這個標準體系成為國際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基本綱領。然而,中國公司社會責任運動處于一種什么現狀呢?
改革開放以來,政企分開使得國有公司逐步建立了現代公司制度,資本結構多元化使得民營公司、合資公司迅速發展。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中國公司既品嘗到了競爭的甜頭,也體驗到了競爭的殘酷。沒有盈利就沒有再投資的資本,實現盈利是公司追求的根本目標,而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則是公司管理的重點和關鍵,因而眾多公司在生產經營中非常重視對自己的貢獻,卻忽視對社會、對環境的影響,忽視承擔社會責任。進入21世紀以后,與國際接軌使我們的公司感覺到了差距。公司是在保證社會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還是在保證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去履行自己必要的社會責任?從目前現狀看,中國公司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實踐與國際上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三、中國公司社會責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1.公司社會責任意識淡漠,自律性較差。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現代公司制度的逐步建立與完善,大多數公司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特點,制定出有效的經營戰略,在經營領域、產品品種、利稅目標的選擇意識上及技術上日趨成熟。然而,一些公司對物質利益的瘋狂追求,忽視甚至鄙視信念的價值,導致人倫道德的退化甚至錯位,造成了經濟體制轉型后中國市場經濟倫理的相對缺失,社會責任意識淡漠。自律性是組織良性發展的標志。由于社會責任意識淡漠,就導致了很多公司自律性比較差。
2.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社會責任對中國公司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除了認識不到位外,還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體制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不過是政府的附屬物,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完全是按照政府部門的指令完成的,企業的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合二為一。因此,企業無所謂社會責任問題。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一直到了20世紀初才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而作為企業的普遍共識和行為,社會責任運動在全球的迅速興起則是20世紀末期的事情。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至今不過十多年時間。雖然我們做出了巨大努力,市場經濟體制的各個環節雖然已基本建立起來,但至今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3.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目前,中國公司正朝著規范化公司的目標邁進,作為市場主體,公司對社會所產生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則是決定公司行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為了能夠使公司有效地承擔起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需要兩個重要條件:公司具備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政府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制度規則。具備有效法人治理結構的公司才能夠形成實現社會責任分擔的微觀基礎。在此基礎上,政府才可能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制定相應的規則和制度,以公司的利益為紐帶引導公司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雖然中國公司正在形成股東權主導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的社會責任基礎逐漸在強化,但是現行的法人治理結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內部監控機制缺乏、董事會與經理權限劃分不明等等,導致相當數量的公司存在逃避社會責任的問題。
4.社會誠信系統不健全。誠信是現代企業中任何組織存在的重要基礎。誠信不僅有道德價值,而且還蘊涵著重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中外企業管理實踐證明,誠實是任何一個企業成功的法寶。但是,由于各種復雜的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國社會至今仍然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誠信系統。實際上,企業在對外關系中必須與政府、社團和其他企業打交道,這就要求企業自覺承擔起對國家與社會應盡的責任。但由于整個社會的誠信系統不健全,誠信的企業得不到社會的充分尊重和褒揚,不誠信的企業未能及時受到懲罰。
四、中國關于公司社會責任的立法現狀
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發展歷程,是一個道德入法過程。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興起最初是在勞工運動、人權運動、消費者運動、環保運動高漲的背景之下,由各種行業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所推動的,許多跨國公司也紛紛制定了各自的社會責任守則。然而,社會責任運動并未停留在市場的自律階段,而是繼而引發了社會責任的立法熱潮。將公司的社會責任寫入法律,是中國2005年修訂公司法的一個重大舉措。然而《公司法》僅在第5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边@是中國首次在法律中出現公司社會責任的用語或概念。但這種規定僅僅是法律對公司的道德號召。因為除了《公司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為公司規定的法律義務外,該第5條并不為公司增加任何具體的法律義務。同樣,立法者也無法對其所提出的社會責任作出明確的解釋。中國《公司法》中對公司應承擔社會責任的規定過于抽象的概念原則,很難被實際應用,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在《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單行法中,公司社會責任方面的法律條文都零散而模糊,尚未形成系統的公司社會責任法律體系,并且缺乏對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機制。
五、完善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從整個社會來看,具備有效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才能夠形成實現社會責任分擔的微觀基礎。在此基礎上,政府才可能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制定相應的規則和制度,以企業的利益為紐帶引導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中國的企業正在形成股東權主導型的公司治理模式。股東權益正在逐漸被得到尊重,企業的社會基礎責任在強化。但是法人治理結構仍然存在諸如內部監控機制缺乏、董事會與經理權限劃分不明等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普遍的產權存在形式是“人格化”產權,這種產權是社會形成良好信用關系乃至普遍價值認同的基礎。企業社會責任和法人治理結構結合的關鍵點在于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而實施的重點在于產權制度的改革。
2.完善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責任體系?!豆痉ā分袑τ诠旧鐣熑蔚囊幎ǎ瑑H僅是公司的法定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將《公司法》第5條的規定發展為具體的、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條款,并通過與其他部門法相結合,使其在社會實踐中得以落實,具有實踐價值和效率性,是目前公司社會責任立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首先要對現行法律體系中與公司社會責任法律規制問題有關的條文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以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的目的為指導,從立法、司法、執法等多個層面建立公司社會責任的實行機制和監督機制,將散見于法律法規中的公司社會責任相關規則,應用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理論重新整合,從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的建立促進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的法律機制。
3.加快信用立法,逐步建立健全公司誠信評價制度。建立專門的誠信評價機構,圍繞公司經營活動信用記錄、經營行為信用、社會貢獻信用、社會形象信用、公司管理信用等最能全面反映公司踐行誠信狀況的指標,建立能全面反映公司誠信狀況的公司誠信評價制度。建立公司社會責任監督機制。鼓勵公司建立和完善公司文化,將公司社會責任滲透到公司文化中,使公司在經濟活動中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實現內部自覺的監督。同時依靠國家政策,強化政府各職能部門對公司社會責任履行的監督,對監管不力的政府機構,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建立公司社會責任的社會公開監督制度,依靠社會和輿論監督。
參考文獻:
[1]劉繼峰,呂家毅.公司社會責任內涵的擴展與協調[J].法學評論,2004,(5).
[2]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
[3]馬力,齊善鴻.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評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2):42.
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最活躍的主體。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跨國公司在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資本與技術,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但是跨國公司由于經濟實力雄厚,且擁有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其跨國屬性也決定了它們能夠以更為靈活的方式實現市場策略,因而跨國公司極有可能會實施侵害東道國利益的行為,這就需要對跨國公司進行法律規制,使其經營行為符合東道國的法律和政策。
一、跨國公司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一)跨國公司可能侵害東道國利益
跨國公司作為民商事主體,同樣有著追求經濟利益的強烈渴求,或者說,資本在國際間流動,本身就是以逐利為最終目的的,而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正是以跨國公司為主要載體的??鐕究赡軙冒l展中國家相對寬松的法律環境,以損害東道國利益的方式,滿足自身的逐利需求。例如,利用發展中國家環境法制不完善,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利益為代價,實現自身的逐利目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康菲溢油案。2011年6月,蓬萊19-3油田C平臺附近海域發現大量溢油??捣乒窘o予的解釋是,在其進行注水作業時,對油藏層施壓激活了天然斷層,導致原油從斷層裂縫中溢出來。2011年11月,聯合調查組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指出漏油事故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責任事故。此外,跨國公司通過國際經濟合作或經營的途徑,將污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發達國家已淘汰的技術、設備、生產工藝、產品、危險廢物等,通過投資方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更是一種常見的形式。
(二)跨國公司法律規制屬于東道國國內事務
跨國公司進入東道國經營后,往往采取設立分公司的方式進入東道國,此時跨國公司的在東道國的經營機構應接受東道國的管轄與規制,這是經濟主權的體現。因此,對跨國公司的法律規制,本身就屬于東道國的國內事務,跨國公司不會由于其跨國身份而游離于法律規制之外。例如,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侵犯雇員正當工作權利或其生命健康、對東道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或侵犯少數群體權利的案件時有發生。此時,東道國應通過本國的執法機制,糾正跨國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違法行為,以實現法律治理目的。
二、跨國公司法律規制的重點
跨國公司法律規制的對象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行為,筆者認為跨國公司法律規制的重點應在于避稅行為、商業賄賂、并購行為以及環境侵權行為等方面。
(一)避稅行為
跨國公司能夠利用其跨國身份輕易地實現避稅,從而侵害了東道國政府的稅收權益。當前跨國公司的避稅手段非常多,主要表現為利用商品交易不合理價格避稅,利用關聯企業間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買賣和轉讓避稅,利用提供不合理的勞務避稅。
避稅行為嚴格來說并沒有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但是避稅行為是避稅人利用稅法漏洞,實現減輕或減除稅負的目的,其直接的結果是造成了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使東道國利用外資的代價增高,破壞了公平合理的稅收環境,甚至會形成國內公司仿效。東道國和跨國公司之間所開展的避稅與反避稅博弈,在本質上是一種利益博弈,東道國政府完全有權通過完善法律、強化稅收執法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實現反避稅。
(二)商業賄賂
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行為也是跨國公司法律規制的重點。所謂商業賄賂,是指利用賄賂這一方式獲得交易機會,破壞了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是各國刑法打擊的對象。在國外,商業稅率整治手段嚴厲,如,2009年12月31日,美國司法部以斯達康違反《反海外賄賂法》在華行賄,向其開具了一張300萬美元的刑事和解罰單。2009年8月3日《》報道,最近幾年在麥肯錫、朗迅、大摩、IBM等財富巨頭身上發生的商業賄賂事件一定程度上還原與厘清了跨國公司的本來面目。
關鍵詞:隱名出資人;顯名股東;法律地位
一、隱名出資人的法律特征
(1)投資主體的隱蔽性。主要表現為,對公司實際出資人與名義上的股東不一致。對于股東資格的認定標準,通常采用二元標準來判斷,即要有實質要件,如股東出資,也要有形式要件,如公司登記、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中明確的記載。只有同時符合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我們一般才認定為股東,而隱名出資人卻只符合實質要件,顯名股東也只符合形式要件,出現了其投資主體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才導致了司法實踐中有關股東資格認定、出資瑕疵、股權轉讓等問題的產生和處理的復雜性。
(2)出資標的具有特殊性。隱名出資人出資的標的主要為貨幣或者不以登記為產權轉移形式要件的實物、權利等,隱名出資人之所以采用隱名方式,就是不想暴露其真實身份,若隱名出資人以土地使用權或不動產等出資,則必須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這樣就與隱名投資人采取隱名投資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所以以登記產權轉移為形式要件的實物、權利、技術就不能進行出資。
(3)隱名出資人主體資格具有多樣性,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公司,尤其是外商隱名投資。由于我國目前對允許外商投資的行業還實行嚴格的準人制度,所以很多外商投資者便采用了隱名出資的形式用來規避法律,達成投資的目的。
二、隱名出資人引起的法律問題
隱名出資人是或出于規避法律的限制或禁止性規定的目的,或出于投資行為效益最大化的考慮而采取的投資策略。由于政策導向、立法宗旨有所不同,制度設計及立法技術存在區別,各國立法對于隱名股東法律地位的態度也各異。在英美等國,由于信托制度非常發達,股權信托的情形非常普遍,通過股權信托的方式建立的隱名出資人和顯名股東的關系是為法律所認可的。有的國家如韓國,法律規定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是共權共責的,實際上承認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而我國《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沒有對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確規定,既沒肯定其合法性,亦無禁止性規定。在司法實踐中,隱名出資人在公司法上不具有任何權利,一般不承認其股東資格,對隱名出資人的保護僅以其和顯名股東之間成立的債權債務關系,依合同關系加以保護。
關于隱名股東是否具有股東資格,在理論和實務中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實質說”,即認為隱名出資人應認定為股東,其理論依據在于契約自由、意思自治,主張應探求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而不以外在表示作為判斷股東資格的基礎。依照這種觀點,實際出資是認定股東資格的最具有實質意義的依據。另一種是“形式說”,即以顯名出資人為公司股東并否認隱名出資人的股東資格,其理論依據在于公司法上的行為是團體,堅持外觀主義更符合商業交易外觀公示的需要,更有利于維護公司治理的以及對外關系的明確。
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亦存在片面性,對隱名出資人是否具有股東資格的認定,在公司中應當區別對內對外關系而適用不同的規則。
其一,在對內關系上即隱名出資人與顯名股東的關系,二者之間一般存在事先約定,不管是否訂立書面合同,一般應認定構成合同關系,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就權利義務分配達成的契約與一般的民事契約沒有本質區別,只要雙方意思一致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應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在公司內部,這種契約改變的僅僅是公司股東間的權利義務分配而已,并不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所以,只要這種契約屬于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屬善意,就應該確認該契約的法律效力,從而確認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如果隱名出資人與顯名股東之問或隱名出資人與公司之間權利義務發生糾紛,則應尊重他們之間的契約關系,此種情況下隱名股東具有股東資格,彼此之間的糾紛按照股東關系或股東與公司關系來處理。
其二,在對外關系上即隱名出資人與顯名股東對公司其他股東或第三人的關系,有學者認為,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不予認定,應遵循公示主義、外觀主義原則,賦予公司股東登記簿或公司章程或工商登記材料中記載的顯名股東以股東資格,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維護交易的穩定。如果公司債權人訴請出資不足的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清償責任,應根據公司登記記載為準來認定顯名出資人的股東資格,由其來承擔債務清償責任,顯名股東在清償后可獲得向實際出資人追償的權利。筆者認為,該種觀點不利于保護善意第三人,有使隱名出資者規避法律之嫌。此種情況,應認定隱名出資人與顯名股東之間為合伙關系,承擔連帶責任以來更好的保護善意第三人,防止隱名出資人規避法律。
三、隱名出資人的權利與義務
(1)在與公司的關系中,一方面,股東權利的享有者形式上是顯名股東,也就是說盈余分配請求權、新股認購權、表決權等股東權利作為隱名出資人一般是不能享有的,因為若法律確認此種情形下投資人具有股東身份,就等于是為其規避法律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使規避法律行為合法化。這種情形下隱名出資人不能被認定為公司股東,當然就不享有公司的股東權利。但隱名出資人畢竟進行的是一種投資行為,隱名出資人雖然沒有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或工商登記材料中確認自己的股東身份,但其出資認購公司股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享有公司收益的回報,隱名出資人可以依據其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投資合同來控制顯名股東從而間接行使股東權利。另一方面,股東責任的承擔者形式上是顯名股東,但畢竟收益歸隱名出資人,故在對公司的責任上,應承認隱名出資人的股東資格,防止隱名出資人抽逃資金或作出有害于公司的其他行為。
小額貸款公司是一種以低收入階層為服務對象的小額度、持續性和制度化的信貸服務方式。在中國,小額貸款主要服務于三農、中小企業,貸款相對方多鼓勵面向中小企業和農業用戶,堅持小、散的原則,附和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限額,避免多貸導致將來還貸不能的風險。小額貸款仍屬民間借貸,與日常生活中的民間借貸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是小額貸款以公司的名義發放,并且受到政府金融辦,銀監會,稅務、工商等部門按照《指導意見》進行監管,放貸行為規范,借貸雙方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小額貸款模式引入中國始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直到2008 年5 月,《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的,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擴大小貸公司試點。標志著小貸公司的經營模式有了政府文件的指導,駛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二、影響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法律問題
(一)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雖然在《指導意見》中明確說明,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以全部財產對其債務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商業銀行法》第十一條和《貸款通則》第二十一條比較可以看出,小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提供貸款,但是《公司法》中并沒有對涉及貸款類業務的規定,而且小貸公司不是銀行,《商業銀行法》又無法約束,導致即使有《指導意見》來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但是依舊讓其處在一個尷尬地位。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也引出了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即監管主體和內容不明確,很難發揮出監管作用。其一,多個監管部門的存在實際上削弱了監管的力度,使得風險承擔不能落到實處。其二,人民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利率、資金流向進行跟蹤檢測,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信貸征信系統。但是,從銀監會成立之后,金融業的監管職責主要是銀監會,而不是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其職能是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的制定,在已經有銀監會的情況下,人民銀行也不宜介入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中來,加之小額貸款公司的尷尬地位,也導致監管混亂。其三,經營審批權、監管權、風險處置權分離,使得各個部門責任不明,容易出現誰都要管或者誰都不管的現象,不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二)發起人承諾制度的問題發起人
承諾制度對于《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有出入,《公司法》中沒有明確提出存在發起人承諾這一概念,只有公司章程這一概念。如果說在公司財產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需要股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財產清償公司債務的話,顯然違背了《公司法》規定,不符合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性質;如果說是當公司發起人存在損害小額貸款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時需要承擔的風險的話,其他股東或者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揭開公司面紗,讓存在損害事實的股東直接對債權人負責,保護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股東的有限責任正是公司最具魅力的發明,其可以保證股東不會因為公司虧損而傾家蕩產,也能為分身乏術卻欲坐享其成的投資者消除后顧之憂。而《指導意見》中也并未明確發起人具體承擔的風險指的是什么以及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承擔風險,同樣在地方的規定中也并沒明確出現。
(三)關于經營資金的問題
由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不允許吸收外來資本、只貸不存的原則,所以小額貸款公司對外貸款所使用的金額也只有公司設立時所儲備的資本。很多小額貸款公司為了保證資金的正常運轉,公司對申請貸款的當事人一般會進行嚴格審查,當無法償還貸款時,及時的行使抵押權、質押權或者拍賣擔保物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減少受到的損失。但是即便如此,很多的小額貸款公司面對小額、大量的貸款申請,仍然容易造成資本短缺,資金流轉受阻的情況發生。其一,小額貸款公司這非金融機構的身份導致其不能享受金融機構間同行業的拆借和再貸款業務。因此,出資人投入的越多,小額貸款公司的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其二,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皆為貨幣資本,一旦資金流短缺,也無不動產向銀行抵押進行貸款。這樣看來,要想小額貸款公司長遠的發展下去,公司設立時注冊資本不一定要充分考察當地的經濟情況,保證資本充足。
三、完善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建議
(一)制訂與小額貸款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隨著新《公司法》的施行,《指導意見》必將不會滿足將來小額貸款發展的需求。明確制定了相應的法律之后,可以徹底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特點、設立變更和取消、組織形式,風險處理,債權訴訟、破產管理等一系列的法律問題。這樣就不會造成多種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效力沖突問題,讓小額貸款公司有專門的法律規制。另外,當遇到高位階的法律法規時,《指導意見》就無法有效的發揮作用,而且《指導意見》沒有相應的針對相應違法問題作出處理,不能有效地約束小額貸款公司。很多的小額貸款基本上處于試點狀態,對于新興的業務,經驗不算豐富,會有一些疏漏,加上新《公司法》施行在即,在沒有專門規制小額貸款公司的法律法規出臺前,修改《指導意見》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在《指導意見》中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性質,由各個省的政府金融辦進行統一管理,各市政府金融辦配合工作展開,有效緩解各部門交叉管理的摩擦,規定小額貸款機構的準入、運營、退出等條款。第二,取消發起人承諾制度。以小額貸款公司自有財產對外承擔責任,保護發起人利益,減少因需要他們承擔風險帶來的不安。這樣做有利于為新法的制訂創造條件,使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目標更加明確。
(二)適當增加銀行在融資過程中的比例
為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我們可以擴大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打破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的這一規定。2011 年,浙江省在《深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率先做出改變,《意見》規定,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小額貸款公司開展資金批發與零售業務的合作。對堅持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其融資比例可以放寬到凈資本的100%。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融入,可以緩解資金短缺的問題,充實了公司資本,使貸款業務在數量、金額上都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暫不實行從只貸不存到貸存兼營的過渡
首先,小額貸款公司特點之一就是只存不貸,這一規定同時也表現在《指導意見》之中的不得吸收公眾存款的規定。轉變經營模式,從形式上違反了《指導意見》的規定。其次,小額貸款公司以其獨有的特點,區別于一般的有限、股份公司,也區別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但是為了使小額貸款公司解決資金短缺、增加盈利將它進行轉型,轉型后的小額貸款公司在隨后幾年的發展當中,它的運行模式與一般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無異,都是有存、有貸,小額貸款公司真正的作用,對于三農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就會減弱,繼而對其他群體進行貸款業務,擠占了三農和中小企業應有的貸款份額,現實中這種情況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其三,如果實行存貸兼營的模式,在轉型初期,肯定是少量緩慢地吸收外界存款,當這些客戶需要現金提取,加上公司貸款業務繁多時,就會有很大的風險產生,之前說到小額貸款公司均為貨幣出資,沒有不動產向銀行抵押套現,所以一旦資金流產生問題,貸款業務就無法正常進行。在以后的發展中,小額貸款公司也是很有可能發展成銀行性質的存貸兼營模式,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在當前環境下,首先應該讓小額貸款站穩腳跟,再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