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52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歷史 興趣教學 實踐教學 審美教學 互動教學
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從初中階段學生就開始正式學習,并且對于我國的古代史和現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實際上沒有用心學習歷史,而是一直抱著考前背背就能考好的學習心態,這種應試態度只會嚴重阻礙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而很多教師雖然在新課改中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企圖改變學生當前的歷史學習現狀,實際上也是收效甚微。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研究和總結,談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首先,興趣教學是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要引導學生建立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之后,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才會具有自己的想法和主體意識,而當前很多學生都是被老師要求去做什么,去背重點,完全喪失自己的學習感受和興趣,學習成為一種負累,是為應付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就背什么,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主要就是由于學生缺少興趣的支撐。
實際上,教過初中歷史的教師會發現學生對于歷史是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關于歷史人物的知識點,學生上課會表現得很積極,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于這個特點來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歷史課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會講到儒家學派,無法不講到孔子這位大儒學家,作為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一生也比較曲折,并且有很多典故和成語,教師可以借助于這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挖掘和經典歷史人物有關的故事,使歷史課堂豐富多彩。
第一,初中歷史課本教材比較多,現在很多學校都片面強調學生的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采取“我教你學”的被動學習方式,嚴重壓抑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被動學習,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討論空間,而初中階段學生具有了自我意識,需要時間來表達自己,逐漸喪失了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過分看重結果;教師還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定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其主體性,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和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確認自我,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生和發展。
第三,興趣教學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來開展歷史課堂,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初中學生對于電腦等高科技并不陌生,甚至還充滿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為學生展示視頻、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歷史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漢武帝時期的時候,教師在講到司馬遷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劇照,讓學生看著照片回憶歷史人物,通過有趣的、形象生動的圖像視覺沖擊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實踐教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必須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歷史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客觀、正確的歷史觀,并且能夠運用歷史事件的經驗教訓來評價和審視我們的現代生活,對今天起到積極作用,這需要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第一,教師要多讓學生去說歷史故事、戰爭、人物等等,都可以生發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們該怎么做人,這些都會對學生今后的價值觀產生指導性作用。因此,教師平常要多讓學生針對某一歷史事件發表觀點,并在討論和各種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及時學以致用。
第二,假期或者平時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就近進行歷史遺跡和歷史文物的參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后寫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對于歷史事件的全面看法,在實踐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審視能力。
第三,很多學生實際上對于歷史人物了解的很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為同學講述歷史故事和人物或者某一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意義等,在學生的講述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自己親自參與進去的實踐他們會更加用心和在意,聽的同學也非常認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要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歷史思維能力,因為一個歷史事件存在不能全好或者全壞,要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
再者,審美教學是歷史教學的必要教學方法,我們學習歷史是因為歷史提供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借鑒和審美。歷史人物能夠流傳至今,某些歷史事件值得我們去紀念它都有存在的理由,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歷史課本的審美因素,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不足,通過審美來了解中國傳統精神和民族精華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
例如,在學到古代的社會生活時,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盛行的文化,唐朝絲綢、瓷器、詩歌,宋代瓷器、詞等等,在審美的過程中,令學生收獲到知識以外的東西,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完善歷史教學的目標。這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素養,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有全面的把握,同時借助于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引起學生的關注?;蛘唛_展專門的審美課題,這種獨特的教學內容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進歷史教學的開展。
最后,互動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學必須引起重視的一種教學方法。互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改善教學氛圍,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在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避免學生走神和轉移注意力。例如,很多教師忽視互動的方法,片面以為互動就是討論,其實遠不止于此,教師要在分組的基礎上開展有序的互動,無序的互動只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興趣;多媒體教學;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191-02
眾所周知的是,初中歷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傳授與歷史有關的基礎性知識,使學生的思想能夠得到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智力。加強歷史的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強他們的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由于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語言非常的簡潔明了,很多老師認為初中的歷史課比較好教,學生也都認為歷史課比較好學,但是最終的學習成效卻很差,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課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導下,作為歷史教師來講,應該致力于探尋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并充分的利用課堂時間,靈活的運用多種方式,結合多媒體技術,將豐富的歷史再現給學生,并以此來感染他們,使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率,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一、幾種具體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和技巧
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肯定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需要綜合性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常在歷史課堂上運用比較普遍的教學方式主要包括講述法、談話法、講解法以及討論法和圖解法等,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哪種教學方法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根據當時的教學情況來進行分析,歷史老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并結合當時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知識的累積程度,根據自己的學術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進行調整,同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組合起來運用,爭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以下是幾種比較具體的歷史講授方法的介紹:
1.1 講述法。 講述法是一種非?;镜慕虒W方法,它對于學生了解歷史的發展過程以及內容時非常有利的,比較適用于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當然也同樣適用于復習和鞏固原有的知識。敘述、描述和概述是三種不同的講述方法,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區分選擇,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需要運用敘述和描述的方式來進行,而相對來說較為次要,但是必須要講到的部分則需要采用概述的方式來進行講解,以便于描繪出整個歷史的全貌。[1]
1.2 談話法。 談話法是一種師生雙方通過談話的方法或者問答的形式來進行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去主動的去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從另一方面來講,它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1.3 討論法。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使用討論法可以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使用討論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精神,使他們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在使用討論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最后再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或者例證來向學生闡明觀點。
1.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課堂中積極的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譬如說,老師在講授“百家爭鳴”的內容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觀點將它們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讓他們自行歸納出各個學派的觀點,讓他們再進行歷史體驗,譬如教師可以動員學生用百家爭鳴時代某一個學派的觀點,去看待和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們分組討論,最后再進行歸納和總結。[2]
除過以上所講的幾種方法,還有講解法、圖示法等很多適用于歷史教學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無定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勢,譬如說如果能夠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來呈現出復雜深奧的歷史知識,使用講述法就可以收到非常明顯的效果,而對于一些不擅長表達但是卻喜歡研究分析歷史問題的教師來講,就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教科書上沒有涉及到的歷史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探討。
二、多媒體教學對于現時歷史教學的輔助作用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感染力的語言,再配合以形象生動的圖片和多媒體技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就很容易被激發,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舉個實例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做好以下相關資料準備,首先是準備好爆發之前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資料,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資料制作成PPT;其次是有選擇性的摘錄網絡上的電影片段,圖片與聲音以及視頻結合起來,向學生們展示發生時的立體情況。再或者說教授中美建交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把中美建交時的相關歷史與電影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為大家展示出來,這種呈現方式,會比教科書中單純的圖片文字效果要好的多。[3]
事實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種優勢,并且靈活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以歷史學科來講,教師在準備歷史課程的相關資源的時候,多媒體教學會因為其信息含量比較大、使用方法比較簡潔靈活、而動態性也非常的強,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的重視。在歷史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一些本身比較久遠陌生的歷史人物變得形象化和具體化,使原本比較復雜的歷史事實變得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夠使深奧難懂的歷史問題變的逐步的明晰化。多媒體教學的這些優勢和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多向思維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他的現代性也可以彌補傳統的依靠黑板來教學的方式的不足,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全面的了解和獲得相關的知識,使他們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很好地發揮。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利于推動初中歷史的教學改革,還可以幫助初中歷史教師,成為他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何君.淺談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與技巧[J].教學探討.2011,(7)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效果
1、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經常引用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0無疑是有理論基礎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意志傾向勝,指對某種事物所抱有的積極態度和特殊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布魯納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兩種本質不同的思維模式,即例證思維和敘事性思維,前者是哲學、邏輯學、數學等科學的思維方式,而后者則是關于人類條件、歷史和社會生活的思維方式,是依賴于情境的經驗?。在七八年級學生眼中,數學比歷史難學得多,因為他們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敘事性思維,而故事恰恰順應了這種思維,這也是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根源。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如能在學習中感到趣味性,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而愉快的情緒會使人產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創造性的想法和問題的解決方式。對七八年級的初中生來說,學習需要和興趣越強,學習內容就會越吸引他們,同樣學習內容越是符合他們的需要和興趣,就越是吸引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
因此,將歷史故事引入課堂,非常必要和有用,也適合初中七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它使得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引起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擴展知識面、提高課堂效率
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專業技能,另外85%要靠他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里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可以用情商來表示,情商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如今有許多高校畢業的學生就業后,智商雖然較高,情商卻很低,他們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質較差,尤其是家境較好的獨生子女,他們可以說是/溫室里的花朵0,在現實社會容易受挫折加重心理負擔。初中學生一般處于12一16歲之間的青少年期。這一時期是人生中較特殊的時期,可以說是/一半是兒童,一半是青年0,是幼稚與成熟并存的時期。初中階段也是世界觀、人生觀萌芽的時期,同時又是兩極分化嚴重的階段行為特征,心理特征不成熟,這一時期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和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現行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圖表、漫畫、地圖較多,它們生動地再現了歷史的具體形象和時代風貌,是歷史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運用圖示教學法的第一手素材。在課堂上,簡單的圖片、圖表經過巧妙地運用,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如教科書涉及的人物事件和諸侯國非常多,尤其要讓學生準確記清楚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位置,以利于后面秦滅六國等內容的學習。對于剛上初中開始接觸歷史學科的學生來說,如此大的信息量,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
(二) 有助于化難為易,解決難點,突出重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歷史知識的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的特點,為圖示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課堂中正確、恰當地使用歷史圖示,能化難為易,解決難點,突出重點,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講述七年級上冊《秦王掃六合》中的秦滅六國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引導學生回憶戰國七雄的位置,再出示圖示,讓學生觀察出秦滅六國的先后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然后設置問題“通過秦滅六國的順序,能夠說明秦使用了怎樣的戰略方針?”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秦滅六國的戰略方針是“遠交近攻”。圖示把秦滅亡六國的先后順序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化靜為動,既幫學生記憶了“七雄”的位置,又掌握了六國滅亡的順序,化難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能力
課程的現代化越來越要求教學要重視學科結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詳細的資料是靠表達它的簡化方式保存在記憶里的……除非把一件事物放在構造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則很快就會忘記”。在這里,“構造得很好的模型”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學科的基本結構。布魯納還提出,任何一個學科有基本結構,不管教什么學科,都要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里的“基本結構”就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則。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這就是知識網絡或知識體系。學生只有掌握了歷史知識體系,才能最終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四) 有助于教師理清上課思路,提高教學能力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新課改后,初中歷史教科書的難度降低,對教學要求卻更高了,這對廣大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做到“授之以魚”,乃至“授之以漁”,首先自身必須具備很強的理解掌控和駕馭教科書的能力。
結語:
文史結合法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必經之路,歷史教學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知識進行全部教學,必須進行學科整合,最好的整合學科就是文學,雖然在筆者的歷史教學中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在筆者的嘗試中,發現學生真的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朱漢國,王斯德.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關鍵詞】 教學方法;創新教學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是引入門道的第一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有巨大的心理效應,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進而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化非智力因素為智力因素。為學生學好歷史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要激發并保持學生的興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這個成功還必須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壇講故事。小學的歷史學習是以故事形式進行的,七年級學生已了解與初中課文有關的一些故事。讓學生將小學了解的故事與相關的課文結合上講臺講故事。每個學生都可通過努力做到。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勇氣,還嘗到了做小老師的滋味,內心充滿成功的喜悅。又如,巧設疑。“思維自驚奇而開始”。驚奇和疑問也是興趣的淵源,只有學生對某一現象發生驚奇和疑問時,他們才愿意去進行探索。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設計一個問題鏈:人是從猴子變來的嗎?人與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動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是誰?他們長的什么樣子?吃什么東西?住在哪兒?把每個問題假設為一個“寶藏”,解決一個問題等于發現一個“寶藏”。把學生置于“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讓學生到歷史的隧洞中去尋寶。學生隨著教材內容的展現,不斷地發現,在成功的喜悅鼓勵下繼續前進。
二、撰寫歷史小論文,它是培養學生多種技能的最重要途徑
只要用心去思索,課堂教學以啟發式為主,經常關注現實問題,適當有意指導小論文選題,歷史中有無數很有價值的題材可寫。如,我看秦始皇;都江堰的啟示;故樓蘭消亡的感想;昭君出塞的感想等。指導學生選好題后,還應指導學生寫作方法。如,提出論點要新穎、簡明扼要、有創意,并注意學科滲透,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注意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三、直觀教學是引入門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制約于學生的思維水平。 從思維特征看,七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占優勢,采用直觀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由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直觀教學提供了更現代化的廣闊天地。
運用直觀的圖,適時插入對圖的闡述、說明和描述,圖言并茂,還有集“視、聽”為一體的動態錄像,引導學生在感知直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不僅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最終獲得科學的理性知識,還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課的教學,直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及時地將認識的材料進行總結歸類,上升到一般的理論,這是感知過程的最后目標,只有這樣,初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是系統的,深刻的。
四、知識串聯法
所謂知識串聯法,抓住歷史線索這線索猶如網之綱,綱舉目張,基本知識就會一網而盡歷史知識一般由、地點、人物、事件幾個基本要素構成,上歷史課必須把這些基本要素講清楚,這是歷史課與其他課程最大區別這些要素又可演化歷史基本線索,并以這些基本線索把相關歷史知識串聯起來,好像用線串珠子一樣歷史教學抓線索是非常重要教學線索反映了教師教學思路,教學思路又是由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及教學條件來決定。
五、多媒體法
電化教學在我國發展速度比較快與實物、模型、圖片相比,這種直觀教學具有更豐富表現手法和更形象表現力,更能有效地揭示歷史事件本質和相互聯系多媒體手段教學是歷史教學教改中越來越普遍方法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充分利用它們,與教材互相對應,互相補充,構成完整、系統歷史教學體系為了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為了讓學生能將具體感知轉化為抽象思維,.利用圖表活躍學生思維,加深對史實理解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多項能力,陶冶學生思想情操,培養史論結合能力。
六、點面交叉法
關鍵詞:方法;興趣;能力;文化;吸收掌握
一、要激發他們的情感,培養他們的能力,調動他們的興趣
1、首先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必須時時處處用真心去愛護學生,用信心去支持學生,用真情去打動學生,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關系,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師生共同探討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回答無論正確與否,老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的心靈才能得到舒展,聰明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思維活動才能最大限度的開發,才能獲得更多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2、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學者必須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納入自己課程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必須注意把學生在語文、數學、體育等學科中已形成的學習技能遷移到歷史學習中來,要盡一切努力消除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陌生感,化機械性的被動學習為創造性的主動學習,使認知學習、遷移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習擰成一根歷史學習能力的三股繩。3、再則著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改變老套上課思路,重新設計課堂。在歷史課上要讓學生敢于發言、樂于發言,不怕出錯誤。在課堂上,要千方百計地把各課內容與當下學生關心的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直接興趣。
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痹诖?,陶行知先生認為,一方面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另一方面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法,自主學習至關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歷史教學中,我非常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各層次的孩子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教材的每一單元都有《活動與探究》題目,我認為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機會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這對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在講《探險者的夢想》一節時,我結合后面的活動課,提前一周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搜集查閱新航路開辟中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相關資料,以備課堂討論。課堂上各小組派出代表,將自己想象成對應的航海家,為大家表演自己的航海歷程。例如飾演哥倫布的同學,結合了哥倫布航行日記和其他有關資料,將大西洋上的景象,部下反抗時自己內心的掙扎, “印第安人”的相貌等等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忽而激動忽而憤怒,忽而慢條斯理,忽而激情高亢,同學們仿佛被帶到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茫茫大西洋上航行,共同感受“發現新大陸”的喜悅和航程的艱辛。飾演麥哲倫的同學也與大家分享了環球航行的故事。各小組表演完畢后,在黑板上懸掛世界地圖,請同學們踴躍上臺為大家畫出路線。之后教師組織小組討論,請大家根據課本上和我們搜集到的資料,對航海家功過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進行分析。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在教室走動給各小組指導。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消極雙重作用,學會一分為二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通過此次活動課,我運用了前面提到的情境教學法,通過學生歷史情景表演歷史故事,再現歷史情節,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歷史的邏輯情景之中,更重要的是,采取了小組合作形式,提高了課堂參與度。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適時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
三、鼓勵課堂討論,加深記憶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對各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加深與發展,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目標、課程設計、內容選擇、教學組織與實施、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初中歷史課程不僅僅有強大的人文、社會功能,使學生豐富見識與開闊視野,并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新課標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了,要轉變過去以老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改革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其正確的學習方式和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
一、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是當代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運用啟發式進行初中歷史教學,要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并采用多種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如果學生根本就沒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行動。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采用反問式啟發、多媒體啟發、辯論式啟發等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再者,由于學生對歷史事件本身和不同歷史之間的聯系沒有了解清楚,容易在學習中將已學的歷史事件混淆,記不住或弄錯歷史事件。教師可根據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通過時間串聯、歷史人物串聯或社會矛盾串聯,將所有相關聯系的事件和人物串聯在一起,并根據這些串聯的知識點組成小模塊,分配給學生去查詢,啟發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學生建立對歷史內容的有效聯系,加強記憶,促進理解。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初中歷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容易引導激發學習積極性的特點。初中生在學習歷史時很容易就對故事性的知識情節產生深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情境教學,將重點的、特定的歷史情節運用情境教學法,由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演繹相應的歷史情節,以達到加深理解與掌握。情境教學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情節演繹對歷史知識的發展過程有更詳細的了解,另一方面這樣詼諧的課堂演繹方式也更容易讓學生記住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另外,教師可巧妙地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系,從不同角度、方向提出新穎、富有啟發性且難度適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例如,“如果林則徐沒有被撤職查辦,中國能取得的勝利嗎?”通過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問題,能促進學生思考,產生探究興趣,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思維的教學效果。
三、討論式教學法
“填鴨式”教學就是教師在臺上不斷地講,學生在臺下不停地記,這種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歷史課成了死記硬背歷史知識的課程,導致許多學生不能積極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可以先讓學生把平時學習、課前預習所遇到的問題或疑點提出來,由學生一起討論,或老師與學生一同討論,借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可以由教師先提出疑點,引導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認真構思討論的內容和目的,設計好教學環節,營造開放的課堂氣氛,重視發展學生的開口能力及思緒能力,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尋求答案,使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和學習方法,達到培養和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
四、結論與建設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更加注重實用性、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側重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歷史教師應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學生的特點,積極推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讓學生能夠真正從歷史教學中學習歷史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勝利.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模式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2(12).
[2]常國強.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之我見[J].學園,2012(10).
[3]何君.淺談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與技巧[J].無線互聯科技,2012(01).
[4]吳春祥.新課改下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1(13).
[5]王召軍.淺析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J].新課程,2010(10).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101-01
一、引言
將歷史設置成一門學科,顯然不足以容納它所有的內容,所以,初中歷史教育的基本目標便是使學生掌握基礎歷史知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學是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知識體系,是人類社會的前進軌跡在人們意識形態中的反映。學習歷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使他們養成橫、縱向分析問題的習慣,這對于推進初中生素質教育大有裨益。
二、教師應為課堂注入活力,使學生愛上學習
學生愛上學習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興趣。興趣即興致,是人們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搞清楚這一點,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有的放矢了。那么,教師應如何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培養大家的學習興趣呢?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迅速抓住學生的點,能否使他們對課堂始終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為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一要形象生動、深入淺出;二要聯系實際,使學生樂于接受;三要研究課程內容,吃透教材,不能照本宣科。為人師表,教師既要德行出眾,專業知識也應扎實過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不斷吸收新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架構,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水平,贏得更多學生的喜愛和尊敬。初中歷史教學雖然以基礎為主,但是教師們卻不能以基礎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教師可以通過穿插歷史故事、名人傳記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印象。舉例來說,在學習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時,單純的講解必然乏味,一味地揪著這些虛幻的東西“東講西講”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使學生失去了繼續聽下去的動力和興趣。如果教師在講解這些內容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漢武帝時期漢朝達到了鼎盛的階段?”然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最后教師們總結學生的發言并聯系“文景之治”深度剖析漢朝強盛的原因,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講幾個關于漢武帝的小故事滿足學生好奇心,促使他們繼續參與進去。
三、深入實際,以史為鏡
提問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更應發揮好這個環節的作用,并加以創新。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培養思維能力。聯系當下實事進行歷史教學應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主旋律。進行文科類學科教學時,老師如果只顧照本宣科,就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聽講的耐心。聯系實際不僅能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寓教于樂,營造活潑融洽的課堂氛圍。比如我們在講述漢朝貴族文化時就可以聯系前段時間南京挖掘出一座漢代古墓的新聞:南京六合一處施工工地發現一座漢代古墓,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鋒利無比且保存完好的寶劍,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尚武的貴族。那么,為什么出土的寶劍能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貴族呢?于是,我們很自然地引申出這樣一個文化現象:秦漢時期的貴族在穿著上都有一個顯著的標志,他們通常會在腰間別一把寶劍,以此來表明他們的貴族身份或者是一名落魄的貴族。如果教師這樣教授歷史,我們相信一定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學生參與教學似乎鮮有耳聞,但我們必須尊重這個客觀事實,新課程改革中對此也有涉及。使學生參與教學是新形勢下師生之間新的關系的詮釋,學生只有參與到教學中來才能更加明白老師的不易,才能更加了解自身需要獲得哪些知識,才能為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加準確的指導信息。學生被安排學習的狀況必須加以改善,這也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題中之義。教學方法的研究也該著重考慮,其中,研究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應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只有使學生掌握了認識歷史、辨析歷史的方法,教師們才能真正帶領學生探索歷史星空中里更加耀眼的明星。
五、手腦并用,勤加練習
實踐出真知,初中歷史的學習也應該注重練習,實現手腦并用。理論學習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向,讓我們明白“是什么”。要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教師應該適量設計相應的練習題,主要題型可以是填空、選擇、判斷以及分析題之類的。經過前期的一段時間練習后,教師設計題型時可以有所側重,可以加大分析題的題量。填空、選擇和判斷題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分析題的練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起到訓練思維、拓展思維的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教師應保持與時俱進的心態,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提高教學水平,對他們的學習成績負責,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展的機會。初中歷史的學習應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親密互動的平臺,這個平臺應始終活躍和充滿新奇。
參考文獻:
[1]楊彩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J].學周刊B版,2013,(8):107-107.
[2]劉英慧.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