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51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課程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為適應和促進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各大高校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作為一種與社會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活動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社保問題的能力。另外,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增強社保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當成為當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特色內容。所以,為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社保專業課程設置中,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課程不可或缺。
一、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原則
(一)有利于學生發展原則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設計應緊緊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有利于增強學生升學或就業能力,并適合于學生成長階段的最終目標而展開,而不應為實踐而實踐,或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實踐。實踐教學,既要起到豐富學生大學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啟迪、鍛煉磨礪的作用?,F代大學生思維活躍、開放,視野開闊,所以,實踐教學課程應力求符合學生成長特點,形式應較靈活,內容應有一定趣味和挑戰性,使得學生愿意參加,樂于參加,并讓其體會到專業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則
由于實踐教學內容與現實緊密相連,開展實踐活動,可能要與各種實務部門或各種身份的人物進行聯系,活動場地既可能在校內,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對學生、家長及學校高度負責的精神態度,時時刻刻將學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對各種實踐活動做到事前周密規劃,事中緊密監控,事后總結完善,盡可能降低各種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風險,能在校內進行的盡量在校內進行,必要時,還應為師生購買以意外傷害保險為主體的責任保險,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三)體系合理完整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大學生活的課程,應循序漸進,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員”。所謂“全程”,是指從大一上學期到大四下學期共八個學期,每學期都應有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內容貫穿其中,所謂“全員”是指力爭全部學生和全部教師都應參與到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來。教師應起到組織、指導、督促等作用,提醒學生各種注意事項,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而積極參與。在實踐課程內容設置上,從大一到大四,應注意根據各個學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其前后銜接,形成一個合理體系。
(四)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原則
要使實踐教學課程起到更好的作用,還應與專業理論教學做到有機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理論教學避免空洞說教的教條色彩,增強學生對理論教學課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實踐教學有可靠的理論指導,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各位教師的專業特長。
(五)控制成本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需要實務操作,有時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學者,有時需要制作各種道具圖片等,還有各種交通費用等等,實踐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條件下,應建立實踐教學專項資金和會計核算制度,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也應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鋪張浪費和各種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
結合社保專業的專業特點以及實踐課程設置原則,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建議,可初步設計一套社保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大一上學期,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對一切充滿好奇和些許的不適應,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專業感知教育”,課程內容主要是為大一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包括社保專業介紹、教師簡介、如何從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大學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學生盡快進入大學生角色,適應大學生活,并對社保專業有一個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學期,學生進入大學已有一年的時間,結合理論基礎課教學內容,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一)”,課程內容可以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以分散形式,圍繞某一社保民生主題,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鎮或農村低保制度設計調研問卷,然后通過電話調研、網絡調研或近距離的實地調研,以對該問題實際狀況和存在問題有初步實際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理性認識和思考,這樣有利于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其以帶著問題探究的心態進行以后各學期的學習。
在大二上學期,學生對大學生活有了比較具體的感受,但也有學生可能會產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狀態,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學業規劃訓練”和“職業人物訪談”等課程。課程內容是結合職業人物訪談,逐步使學生思考和明確將來的發展方向,初步進行職業規劃,從而進行更完善的學業規劃,使學生對將來有較明確的奮斗方向。職業人物訪談可邀請已畢業的相關學生和實踐基地的相關領導和人員以及各種代表性人物圍繞職業生涯發展及相關要求做訪談式講座溝通。
在大二下學期,學生的大學生涯處于四個學年的中點,對理論課程處于集中大量學習階段,此時,可設置實踐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二)”,課程內容是在大一民生調研的基礎上,對各種社保民生問題進行更理性、深入的調研或將自己所學的社保專業知識在指導教師幫助下,編排成小品、戲劇、宣傳手冊等各種形式,深入群眾或各種社會機構(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兒童福利院等)進行回饋社會活動。這樣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同時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提高對社會實踐的認知。
在大三上學期,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比較充足,此時可開設實踐課程“社保爭鳴”,課程內容是以各種學生組織和院系刊物為依托,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或征文比賽的形式,就社保理論知識、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社保問題等進行討論、辨析,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學期,此時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較緊張迫切,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社保學術論壇”。課程內容可以是,首先請任課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或課題研究或人生經歷,輪流做一次學術講座或經驗交流(與所授課程內容不能相同),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如果條件允許,可邀請院內、校內或校外專家和研究生來做一些講座。這樣,能擴展大三學生的思維視角,有助于大三學生更好的進行考研或工作決策。
在大四上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可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即“畢業實習(職業體驗)”,課程內容是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在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職業體驗),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要求,使其對職場要求有初步認知。畢業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時也最長,需要做的具體工作紛繁復雜,既要維護好與畢業實習單位的良好合作關系,又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環節責任重大,需要重點對待。
在大四下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需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需圍繞畢業論文題目進行針對性實踐調研,課程內容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使學生結合畢業論文寫作內容,進行相關實踐/文獻調研。
綜上所述,在就業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條件下,通過全員全程式實踐教學能不斷改善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認知,提高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力爭使社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社保專業建設不斷取得更大更快發展。
思想政治課實施自主性教學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以講授法、問答法為模式的“滿堂灌”的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倡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構建具有民主和諧氣氛的課堂,創設生活化情景使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與任務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學的實施成為可能。
自主性教學反思意識創造力新課程改革給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教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發生了變化,終身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什么?這是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控制型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知識的更新技能比傳授大量的科學知識更有價值。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是德育課程,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比其他學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三維目標。
一、多措并舉,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水平
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所以,構建自主課堂時要有科學的原則和正確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強調顯性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緘默能力的開發。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意識,主動的確立學習目標,自主的制定學習計劃,在迷惑中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在自主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2.公平性原則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提倡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提出不同的觀點。自主課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師不是公平的對待每個人,戴有色眼鏡看待想法奇異的學生,那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對其身心造成傷害,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3.開放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資源緊限于教課書的知識,造成學生的思維狹隘,目標短淺,學習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開闊眼界,拓寬教學資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課就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社會熱點問題和國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如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了解農民的收入問題和影響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策略
1.構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諧氣氛的自主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狀態下,思維才能更活躍,思考問題更全面而科學,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個性,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要信任每個同學,維護每個學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呼吁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也是一種良好的隱性課程。
2.創設生活化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創設學習情景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認知水平來選擇一個恰當地學習課題。這一課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真實的困境中,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反思和自主評價。
3.啟發誘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獲得的。在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教學中,學生在自主探究時遇到迷惑和困難,教師應當給予正確的指導。
4.合作交流,共同進行自主性學習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開發,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與別人溝通的技能,造成學習效率低。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以小組共同學習的形式達到學習目標,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焙献鲗W習可以打破一個人的思維束縛,集合大家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三《文化與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可以課前進行異質分組(成績高、中、低的學生為一組),小組成員3到5人為最佳,布置學生課后收集關于中華文化的資料。課堂上,小組成員內部先進行交流分享成果,經過討論選出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觀的的作品展示給其他組的同學,這樣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學生也可以了解更豐富的中華文化,使本堂課在輕松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標。
5.反思評價,真情回饋,鼓勵學生進行真實性回歸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評價體系完整而科學。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要真實的回歸到學習過程中,找到阻礙學習發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注重總結性評價還要重視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習過程、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揚長避短,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結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正是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傊枷胝蔚淖灾餍越虒W的發展步伐還有待加快,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勞動課 反思 超越
在小學開設《勞動》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十幾年中,小學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成效是任何人不能隨意否定的。但是,進入21世紀以后,面對世界范圍內興起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21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的高度來審視小學勞動教育,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的《勞動》課卻在課程的定位、課程的開發、課程的實施等諸多方面。暴露出許多先天的不足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反思與研究。
一、勞動課的課程定位:是學科課程,還是經驗課程?是分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
現代課程理論告訴人們,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類型是多樣的,不同類型的課程有著不同的課程價值和特點,不同類型的課程應該形成一個均衡的課程結構,這樣才能共同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這就要求在開設一門課程時。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類型以及它與其它課程的關系進行合理定位。這一點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它直接影響這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搞好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國的勞動課出現在80年代中后期,當時國內的課程理論研究非常落后,甚至說課程理論研究處于空白階段,造成了人們的課程意識淡薄,課程觀念落后,把課程等同于學科、等同于教材的認識相當普遍。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普遍建立起課程類型和課程結構的觀念,把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當作是學校天經地義的課程形態,在這種情況下,當人們認識到需要開設勞動課,以加強勞動教育,落實“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要求時,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按照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的設計思路和要求來設計和要求勞動課,使勞動課成了我國課程體系中典型的學科課程和分科課程,盡管也強調“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因為它只強調了勞動課的實踐性特點,而沒有、也不可能把勞動課明確定位在不同于學科課程的經驗課程上。
隨著現代課程理念在國內的廣泛傳播,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小學勞動課的課程定位問題便凸現出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勞動課不應該是學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經驗課程,這樣才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實際和需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勞動課不應該是分科課程,而應該定位于綜合課程,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小學勞動課程本身的特點,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課程門類過多、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弊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發展。
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誰來開發?
受我國長期形成的中央集權式課程管理體制的影響,自小學勞動課開設以來,小學勞動課的開發權一直集中在省一級教育業務部門,由省教育業務部門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組織編寫全省統一使用的《勞動》課教材,學校勞動課教師則負責小學勞動課的教學,以全面落實《勞動》教材中規定的教學內容。但是,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一方面,省編《勞動》課教材內容的統一性很難切合各地、各校的實際,許多教學內容脫離當地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或者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對學生的發展價值不大,或者要求過高,缺乏落實的必要條件和可能。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勞動》作為一門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課程,其課程內容應該及時更新。以反映當代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反映當前學生生活的實際,反映未來生活對學生素質的新要求。但是,某省編《勞動》課教材卻多年一貫制,有的竟是“第七次印刷”(1994年5月的第1版,2000年3月第七次印刷)。試想:如此一勞永逸的課程開發、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如何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的興趣?如何能激發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積極性?
深入反思《勞動》課建設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認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過高是其主要原因。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適當下放勞動課的課程開發權,喚醒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明確一線教師的課程開發責任,改變他們僅僅是課程實施者的單一角色,建立教師既是課程實施者,也是課程開發者的觀念,使他們能夠緊密聯系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聯系當地小學生生活的實際,自主的、創造性地進行勞動課的課程開發和實施。
三、勞動課的課程實施:是以知識為中心,還是以實踐為中心?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終都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充分發揮勞動課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說教、被動灌輸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主動遵從道德規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長胡鈴冬:勞動教育課的開設,使學校課程更加豐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對學生意識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學校德育處規定:各年級勞動教育課程,高一40課時,高二30課時,高三15課時。從勞動教育課開設初始,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簡明教材,經過不斷完善,成為校本教材《勞動技能》。該教材曾在2014年省級高中課改校本教材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內容涉及勞動教育的意義、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清掃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園責任區的劃分、勞動效果的評價等。學校還專門為勞動班級制作了工作服裝,先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為了沿用至今的綠背心。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入,勞動教育課又逐漸整合了禮儀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除了清掃校園維護校園整潔外,勞動輪值班級還承擔了每日的升降旗儀式、課間禮儀執勤、考場執勤等教育活動。隨著勞動課的開展,學校對學生打掃清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推垃圾車不能用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潔工人進來收拾;給垃圾桶換垃圾袋,袋口覆蓋要達到8厘米,追求整齊美觀。學校希望通過這樣要求,指導學生做好身邊事、細小事,教給學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務實的工作態度。
江蘇省海門市證大小學校長仇麗君:由學校德育部門協同少先隊大隊委,對各項勞動進行評估,配以相應數額的星光幣。完成該項勞動就獲得相應數值的星光幣,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數額的幣值。各個班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學期初進行一次性的勞動項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兩月進行一次更替,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要求每一位學生至少參加一項以上班級勞動,一項校級勞動,這是期末評選“星光學生”和“十佳星光學生”的必備條件。每月最后一天,學生可以把一個月積攢的星光幣存到星光銀行,星光銀行進行登記并賦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學生獲得的星光幣,可以購買學校圖書館的折舊圖書,可以參加校園貿易節的拍賣活動。每學期學校都要舉行淘寶拍拍樂貿易節,也可以使用星光幣購買貿易節的各種物品?!缎枪鈳艅趧觿摌I》德育課程體系,是以學校公共福利為主要特征的勞動教育,通過對班級、校園內涉及的各項勞動進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開放的認領形式,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投入到各項勞動中。而通過發行校園星光幣,把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從小培養學生“有勞動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回報”的積極創業思想。通過星光銀行的開設,讓學生初步感受貨幣流通,滲透理財理念。
體現校本課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學校勞動教育要建立多元課程體系,形成“課程超市”,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個性化課程和選修課程等,以供學生自主選擇。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德愛學校校長陳二泉:我校的勞動教育,是從和學生生活最緊密的“吃”開始的。從一年級就開設廚藝課,請廚藝大師給他們上課,從包餃子到做壽司、從炒菜到煲湯,學生按程序環環相扣、一絲不茍,然后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周末回家偶爾還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培養了學生愛惜糧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學校廚師等。學校還開設了手工課、泥塑課,每個學生每學期還要認領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顧和養護,每學期定期開展“美麗的班級我的家”活動,整個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學生完成,低年級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通過微信展示,并展開拉票活動。班級打破了以班長及各種委員為干部的組織結構,學校打破了以學生會等常規的學生組織,全部以小志愿者組成的各種組織機構,校園衛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發、自動、自覺、自愿。通過每個人親身參與,提升了他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園因我而改變,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喚醒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從而帶動自己各方面不斷提升。
重慶市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副校長朱燕紅:在重慶市南岸區區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動下,我校始終將“讓動手成為一種習慣”作為學校辦學理念的行動指南。學校組織了“播種在春天”的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種植蔬菜和花草,見證蔬菜等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在種植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耐心與責任意識,而且在勞動的過程中創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長過程的魅力,進而塑造了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精神。同時,我校借助開展“左手游戲,右手生活――培養鼓娃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游戲和實踐活動中,學會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制作手工零錢袋、水果拼盤等生活用品,發現自己的創造力,在勞動中體驗幸福。
江蘇省淮安市復興鎮中心小學校長王志洋:學校融合國家和省級課程,開辟校本勞動養成課程,編寫了《學會生活》教育讀本,按照“自理習慣、家證服務、生產勞動、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生存技能”六個板塊來設計。每個年級各板塊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貫制的校本課程體系。學校德育處和教務處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學年度技能競賽計劃,并以此來規范各年級學生勞動技能培養活動。學期初在家長會上將競賽項目布置給家長,各班級在學期中進行班級海選,學校擇優在家長會上進行技能展示競賽。上學期各年級預設的習慣類競賽項目為:一年級“我會系紅領巾”,二年級“我會系鞋帶”,三年級“我會裝書皮”,四年級“我會整理書包”,五年級“我會擦桌椅”,六年級“我會清掃地面”。這樣做,讓每一個孩子在小學六年中都能學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爭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資,改善勞動教育硬件,添置“四維一體機”“標本室”“探究室”“勞技室”等教學設備,為學校勞動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學校設有專門的勞動試驗田,加之集鎮周邊工廠商鋪較多,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寶貴資源。
挖掘其他學科蘊含的勞技內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也或多或少蘊含著一些勞動教育內容,因此,“在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教育活動中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成為新的著力點。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提出辦“有靈魂的教育”,教會學生以勞動獲取幸福體驗,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在一周一課時的基礎上,發動各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所在學科蘊含的勞技教育內容,不失時機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技教育,進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過挖掘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課文,告訴學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之中。有的老師甚至將數學課開在了食堂,孩子們在食堂師傅的指導下開始學包餃子。利用這一主題先學廚藝,在“勞動”之后,老師才開始教學生進行數學的“統計”單元內容的學習。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學校還專門開辟了種植園,園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觀賞植物60余棵,還有石榴、櫻桃、枇杷等果樹100多棵。學生親身體驗選種、播種、澆水、施肥、收獲等環節,教師讓孩子們觀察樹木、花草、麥苗以及蔬菜的生長過程。在陽光的照耀下,孩子們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長大。
安徽省蕪湖市棠梅小學校長沈鴻:學校十分重視對孩子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德育乃至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把學生勞動實踐納入德育系統中。學校利用班隊課和手工社團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日常勞動教育。此外,在學校每學年的“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系列活動中,會專門舉行兩次主題勞動教育活動:5月“我勞動我快樂”主題活動;11月,結合素質教育開放周開展的“勞動大比拼”專場比賽。今年5月開展的“我勞動我快樂”主題活動,體現了學科整合、全員育人的特點: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在班級展示了勞動作品――“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的繪畫作品,有描繪交警指揮交通的,有描繪清潔工掃馬路的,有描繪園丁修剪樹枝的……每個同學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學生向往的方式拉開了勞動的序幕;班主任組織一次室內大掃除和校外勞動實踐教育,大掃除活動,包干到人,分工勞動,清掃綠化帶、洗擦宣傳欄等;音樂教師教唱《勞動最光榮》等勞動歌曲。通過“畫、做、唱”等形式,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學會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實驗學校副校長孫怡:學生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環保等方面的教育內容。綜合實踐課是國家課程,是勞動技術課實施的主渠道。學校從學情入手,設計了“衣食起居的勞動習慣、社會生存與生活技能、信息技術與應用”三個綜合實踐課主題,分三個年段,板塊推進,實施國家課程,很好地體現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一面;學校開發校本課程生物與種植、化學與生活、物理與維修等,把勞動技能有機地植入學科中,體現了校本課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學校還倡導特色教師開發個性課程,例如軍模設計課、光與電的探究課、保險與營銷課……鼓勵教師以生為本,各盡其才。
離不開家長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學校勞動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中小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的養成更離不開父母及家庭成員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校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我校通過組織開展“今日我當家”主題活動,激發小學生做家務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生活,促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聯系?;顒觾热萦邢幢印⒌估?、掃地等,并讓孩子們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務勞動成果,讓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勞動興趣,形成一種帶動、交流的效果。通過一系列勞動實踐活動,促進了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將學生的學習與教育置于真實的自然、社會、生活中,促進人的發展,在鍛煉多種勞動技能的基礎上,獲得一技之長。
在行為禮儀課程中養成
學校的行為禮儀養成教育牢牢抓住“行為習慣”和“清潔衛生”兩大根本,按照“低起點、小坡度”的原則,從“學生樣子”到“文明”再到“優雅”,從“不亂丟亂扔”到“懂規則”再到“感恩回報”,逐級提高要求,并通過日復一日的強化訓練形成習慣。學校提出:學會做人,從學會感恩開始;學會做事,從學會掃地開始;學會健身,從學會做操開始;學會禮貌,從學會問好開始。比如學校對學生問好的具體要求是:在校內遇見成年人時主動、熱情、大聲地用普通話問“老師好”,學校挖掘出“老師好”三個字背后至少有以下德育功能:克服“盆地”意識,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營造和諧人際關系氛圍;體現棕北學子熱情好客、彬彬有禮;讓來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近年來,學校以行為習慣和禮儀教育為主線,針對行為習慣和國際禮儀開發了《學生成長指南》和《讓世界成為我們的教科書》讀本。學校通過開展“學雅規、立雅標,練雅行、正雅態,揚雅風、頌雅德”的雅言雅行系列教育活動實現養成教育規范化。結合國際交流的需要,在班隊課中強化對國際禮儀和國際規則的學習從而使習慣內化為素養。
在勞動服務課程中成長
為破解“學生勞動技術教育缺失和城區學校缺乏勞動教育基地”的難題,學校將一個學期的勞動技術課集中到一個星期,推行周勞動服務班制度,各班輪流承擔勞動及服務兩大任務。承擔勞動服務的班級,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一、二節課和下午第一、第四節課對校園公區進行清掃和保潔,學生還要負責所在崗位的紀律、秩序、安全管理及禮儀示范服務,學生還要將勞動服務延伸到家務勞動和社區志愿服務中。
由于勞動服務班有固定的時間,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和明確的目標任務,學校逐漸將勞動服務作為一門特色校本課程來開發,具體做法是:按照“總分結合,分層實施”的思路設計課程目標,將課程內容分為“基礎+拓展,校內+校外”兩類,在課程實施中注重“過程指導和整體推進”,在課程評價上“立足發展,激勵導向”。
勞動服務課確實用去了一些課時,但是,它的價值卻不是同等時間的課堂教學所能比擬的。學生在勞動中改變態度、習得技能,在勞動中養成和做人,在勞動中學會管理與服務,在勞動中融入集體、展示風采,在勞動中懂得尊重和感恩。十八年來,棕北學子學習質量和勞動能力比翼齊飛。
2003年,《勞動?服務?養成?做人》德育創新案例榮獲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創新工程――全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評活動”一等獎。
在主題活動課程中感悟
學校以開發勞動服務課程為契機,理性思考如何以課程來統領德育工作,最終確立以“對自己、對他人、對自然、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關系為綱,從七個維度(自我觀、親情友情觀、環境觀、集體觀、社會觀、國家觀、世界觀)確定德育課程目標體系,以“學會各種道德關系處理”系統構建德育課程內容體系。學校嘗試以“學年度”為周期,按月分年級設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逐步構建德育課程的實施體系。如:2月強化規范鞏固標準月 、3月文明禮儀評優選先月、4月聚焦課堂高效學習月、5月拓展素質藝術活動月……
在“我愛我班”主題德育活動月中,學校將國旗護衛隊和升旗儀式任務承包給四個班級。學校派專人協助班主任在固定的時間訓練國旗護衛隊,班主任負責落實升旗儀式的相關任務: 主持人、音樂指揮、護旗方隊、我愛我班文化建設展示和國旗下講話等。在執行完升旗儀式任務后,學生要寫出感悟,德育處要將相關文字、圖片整理,匯編成升旗儀式校本課程讀本,供其它班級學生傳閱和借鑒。
每年11月是體育活動月,學校首先對大課間進行課程設計,主題確定為“強身健體大舞臺,自主自信展風采”,在日常體育鍛煉中融入“國際禮儀培養和團體操訓練”內容,并在活動月中檢驗和展示課程效果。
在國際理解課程中浸潤
作為成都市校園文化建設典范學校,學校確立了“以素質教育為目標,追求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精神文化,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浸潤。學校在全省初中學校率先開發出《國際理解教育文化禮儀讀本》,將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列入課表。聘請專任教師和家長導師,每周在全校各班開設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并將該課程學習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1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必要性
與高校、高職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初中、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針對就業,而是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情感和職業理想,培養學生職業傾向、職業意識及初步職業技能的教育。從促進中小學生成長角度,在基礎教育中推進職業啟蒙教育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強調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倡導學生的過早分流,也不是刻意地培養學生某方面的職業技能,通過感受行業文化、進行職業體驗、開展校本培訓等形式,讓學生們了解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哪些職業以及這些職業的相關要求是什么,并讓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為未來的專業或職業選擇奠定基礎,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建構起新的橋梁。而各職業學校則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實訓基地、名師工作室、特色校園文化等優質教學資源,走出去請進來,通過開展各類專題講座、體驗活動、在線課程等,提高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共同深入推進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現階段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瓶頸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并不能說完全沒有職業啟蒙教育的內容。根據國家規定,我國勞動教育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涵蓋了職業訓練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但是家長及學生對于課程并不重視。學生對職業內容的了解往往來源于身邊直系親屬所從事的職業,并且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大,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及初中階段后,不論是學生家庭還是學生本人都將全部精力集中于如何提升學習成績,缺少關注職業教育的興趣,缺少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對職業情感的培育,使得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對自身的興趣和特長不明確,對不同職業的理解也較為片面,沒有一個端正負責的職業態度。如何合理引導學生、家長對職業啟蒙教育產生興趣并引起重視,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切實開展好職業啟蒙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職業的初步認識,是體現義務教育全面發展觀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將從課本中習得的間接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掌握、使用先進的技能,提高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基礎教育中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挑戰來自課程設計和師資?,F階段的基礎教育,主要還是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學校也沒有專門從事研究職業啟蒙教育的老師以及系統性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與社會生活,重視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式做了歸納,主要有考察探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制作設計活動(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但是,《綱要》對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推薦主題的說明相對還是較為籠統,對于不同年級學生職業啟蒙教育的不同側重點和要求并沒有清晰、詳盡的闡述,不利于形成系統性的課程設計。同時,目前小學、初中的老師大多畢業于師范學校,自身教育學背景過硬,但是缺乏對相關行業、職業、企事業單位的深度了解,自身對于不同職業的了解的不全面造成了他們在課程設計、開發上的瓶頸,而鼓勵老師們積極下企業下臨床,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職業啟蒙教育課程的開發和設計以及講授,急需更加合適的人選一起協作開發。
3五年制高職校參與義務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小學要真正落實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必須依靠社會和各行各業的支持。要扎實推進職業啟蒙教育,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設立相應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其次是需要一批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熟悉相關職業特點和內涵、有教學能力的職業啟蒙教育師資;第三,需要有適合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場地和場所。綜上所述,五年制高職校參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因分析如下:
3.1課程設置的可行性分析
結合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能力有所不同,我們對職業啟蒙教育對應的培養目標也有所不同。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主要是讓他們了解這些職業是做什么的,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其興趣愛好,通過簡單的勞動培養其初步的職業態度與習慣;學生在小學中高年級及初中則處于形式運算階段,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促使他們將興趣愛好與社會職業相聯系,初步設計自己未來理想的職業類型和崗位類別,并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五年制高職專業課教師與初中、小學教師共同參與課程開發,根據職業啟蒙教育所處的階段及其所培養的職業素養培養目標,設計和完善相對應的課程設計。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的理論,進行系統性的"螺旋式課程"設計,即把某些相關、專業群的職業特點、要求,轉化或編寫成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教給那些具有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例如,關于藥學相關職業,高中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開設《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初中階段我們可以做一些基礎實驗,如葉綠素的提??;小學高年級可以帶領學生辨析中草藥,制作植物標本,根據不同年齡層學生特點開設難度螺旋上升式的課程,從而對學生進行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態度等方面的系統性職業啟蒙教育。
3.2授課師資的可行性分析
五年制高職一貫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所謂雙師型教師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在取得教師資格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稱,具有一定的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五年制高職的雙師型教師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共同開發課程,不斷提高職業啟蒙教育的專業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職是面向初中畢業生招生的,通過共同開發課程,有助于五年制高職的專業課教師了解當前初中學生的學習現狀與知識儲備程度,同時也能動態了解現階段義務教育中相關課程的重點、難點,有助于進行高職課程與初中課程的合理銜接,使得專業課不會因為出現知識儲備的空缺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3.3教學場地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對于職業啟蒙教育有《找個崗位去體驗》、《職業調查與體驗》、《走進社會實踐基地》等項目,但目前相當多的崗位因為安全、保密、距離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適合學生進行參觀體驗,例如醫院的手術室、制藥企業的生產車間等,影響了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效果。而五年制高職的實訓基地(中心)、展示體驗中心等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甚至效果更優。五年制高職的實驗實訓室本就是為教學、實操所設,更適合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此進行一些簡單、安全性高的職業體驗,同時仿真設備、軟件等也更適合示教,使學生們對相關的職業和崗位產生直觀、清晰的體驗。通過全國職業教育周等活動,向社會開放校園,邀請小學、初中學生及其家長進校園,不僅有利于提高五年制高職的知名度,同時也能讓中小學學生和家長對于當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使學生和家長在升學填報志愿時更加理性、全面的進行分析和衡量。
4利用綜合實踐課程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探索
【關鍵詞】體育教師;責任意識
前言:課程意識影響著教師對整個教育活動體系的認識與理解,也影響著教師對整個課程系統的認識、理解與處理方式。具有課程意識的體育教師往往以整合的理念和策略對待體育教育活動體系中的各個子系統和教育要素,不會僅僅把課程視為教學內容。如美國課程理論家平納和格魯梅特就認為,課程是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個體“履歷經驗”的重組,是學生生活世界獨有的東西。他主張不要從設計、教材、學程等角度來談論課程,而要從學生過去經驗和未來精神解放的角度來討論課程。
一、體育課程的概念及內涵
(一)體育課程是一門學科
我國學者吳志超等人認為:“體育課程是以發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的一種特殊的教學課程,它與德育課程、智育課程、美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是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的課程。”周登高等人認為:“體育課程是指與實現學校教育目標,配合德智美全面發展,并以發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的特殊課程?!彼谠u論說,“這一界定比較強調學習體育運動的知識與技能,但對學生的活動與體驗關注不夠。
(二)體育課程是活動
我國一些學者認為,體育課程主要是相關體育教育活動的組合,如于小霞認為:“體育課程是納入學校教育計劃的體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毛振明教授等人認為:“體育課程是在學校指導下,為了使學生能在身體、運動認知、運動技能、情感和社會方面和諧發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他在評論時說:“這一界定主要是強調了有計劃、有組織的體育活動,而對學生的體驗與經驗關注不夠。”
(三)體育課程是諸課程的整合
根據他對上面體育課程含義總結和評說,他認為:“體育課程是整個學校教育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體育課程’了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課程比較具有鮮明的運動認知性、生活教育、情意性等課程特點,它是綜合性課程。”表明了體育課程內涵的復雜性、區域性或情境性、辯證性和尊重不可一言喻性等后現代的課程特點。
二、課程意識概念及內涵
課程意識本質上是一種主體價值張揚的意識,是師生創造力彰顯的意識?!薄皬囊欢ㄒ饬x上來說,課程意識主要是指向教師教學觀念的,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內在力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行為方式,從而決定著教學的價值取向。因此,強化課程意識,把教學作為師生互動的過程、課程創生的過程,成為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共同關注的課題?!闭n程意識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即關注人本身,關注教學究竟是為了什么的問題。人們的教育行為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或觀念支配,不同的教育行為,反映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或觀念。不同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觀念都會反映在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之中。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教師對課程系統的理解與把握乃至創造的程度,反映了教師的課程意識狀況和課程建設能力水平。
三、體育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觀對體育課程意識影響
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課程實施過程實現預定課程計劃的程度。實現程度高,則成功,否則就是失敗。因此,量化研究成了主要方法,甚至是惟一方法。開發各類具有一定信效度的科學評價方法。因為,他們相信越是開發和利用在技術上高度復雜的方法,就越能準確測量課程實施的程度。課程變革的計劃的制定者與計劃的實施者之間是單向線性過程,強調課程變革的決策者和計劃制定者對課程實施者的控制。教師對課程知識的創造和選擇沒有真正的發言權。
四、學科觀念對體育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影響
以前對課程的理解就是學科,而且是文本形式的,這種對課程的理解就導致了嚴格規范教學內容的準則,規范的是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實際要學生學到什么。并且,按照學科組織內容,各學科之間具有明顯的界線。在教學上,按照學科分門別類地進行教學。這些,忽視學科之間的聯系,導致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之間,與班主任之間,以及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較少,有的甚至不聯系現象。忽視學生的發展和培養需要以整體的教育思想,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協作,而是各自為政的浪費資源現象。
五、結語
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先進的課程理念,提高思想認識,把課程改革看作是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通過學習,認識到課程不僅僅是文本、計劃,還有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創造的一個個鮮活的事件,而這正是體現教師和學生主體性解放和創造能力的展示,這才是課程的靈魂。認識到課程的價值負載和體育健康課程的有機整體性、生成性,以便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藝。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2-4
1.1研究對象的選擇
我國現有127所高等學校開展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迫瞬排囵B工作,其中96所為綜合性或單科性理工類院校,31所為單科性醫科院校。所有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都開設了人文社科類、醫學類基礎類、理工類基礎課程、工程類核心課程及其相關選修課程,不同院校的課程體系結構不同,在學分、學時及其實施等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偏頗。一般來說,多數綜合性或理工類高校偏向于電子類、計算機類等理工方向,多數醫科類高校側重于生物材料與生物力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儀器等領域。我們從10所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高校中選擇了“單科性院?!戏结t科大學”和“綜合性院?!笨萍紝W院”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的課程體系進行比較分析研究。
1.2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
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資料來源于該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提供的專業培養方案的電子版和該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主頁;湖北科技學院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原咸寧學院教務處編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版)、學院主頁及其他查詢調研。
1.3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參照筆者前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思路[2],文獻材料的收集研究采用系統研究法、比較法、統計法對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等多維要素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特點、規律,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求得啟示。
2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課程體系
2.1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簡況
南方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檢測、醫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辦學方向,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07年成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研究生示范課程多門,出版了國家級教材多部,多次獲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2.2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核心課程群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醫用X線機系統原理、現代醫學成像技術、數字圖像處理、大型醫療設備質量保證、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放射物理與防護、放射治療學、腫瘤放射物理學、醫學影像學、核醫學等。
2.3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課程結構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分為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四段式課程構架模式。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為150學分/2668學時,其中理論課與實驗實踐的學時比例為2199∶469(1∶0.21),必修課與專選課的學分比例為102.5∶47.5(1∶0.46),學時比例為1804∶864(1∶0.48)。
2.4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南醫大的集中實踐訓練折合為32周、1280學時。其中,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數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信息技術、放射治療計劃、軟件工程等課程設計各2周,均為80學時;生產實習4周、160學時;畢業設計(論文)14周、560學時;軍訓與勞動2周、80學時;創新課程4學分、160學時。
2.5本科畢業生基本就業方向
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及其相應目標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學物理師的工作,也可在醫學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醫學物理方面的研究、教學、開發和管理工作,還可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碩士學位。
3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課程體系
3.1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簡況
湖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儀器、醫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信息工程、聽力學、眼視光學(注:醫學信息工程、眼視光學、聽力學方向沒有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施中)6個培養方向。2007年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獲省級品牌專業,2009年成為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3門校級精品課程,出版了醫用傳感器、醫學影像設備、醫學物理學、醫療器械營銷實務等多部國家級教材,多次獲得湖北省教育廳、市級教學成果獎。
3.2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核心課程群
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有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醫學成像系統、基礎醫學概論、放射腫瘤學、生物物理學、放射物理與防護、醫學影像學、核醫學、醫用傳感器、放療與核醫學儀器、放療物理與放療技術等。
3.3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課程結構
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通識教育必修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三段式五層次課程構架模式。課程中的總學分/總學時為158學分/2810學時,其中理論課與實驗實踐的學時比例為2260∶550(1∶0.24);必修課與專選課的學分比例是121∶37(1∶0.31),學時比例是2180∶630(1∶0.29)。
3.4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湖科院的集中實踐訓練共47周,其中專業實習26周、畢業設計(論文)10周、就業實踐8周、軍訓3周;而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課程實習分散安排,放療技術、醫學儀器設備、模電、數電等課程設計教學團隊分散實施,沒有記入訓練周。
3.5本科畢業生基本就業方向
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在二級以上醫院配合放療醫師制定放射治療方案,實施治療方案;在其他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醫療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維修;也可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碩士學位。
4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4.1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比較分析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課程結構由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四段式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其他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段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交織在一起。而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物理方向)本科課程結構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五層次課程結構組成。學科基礎課程沒開設選修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二層次。南醫大是為數不多的沒有開設醫用化學課,卻把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納入核心課程的院校,未開設醫用化學課程表明專業遠離生物或高分子材料類的發展方向。南醫大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列入公共基礎課程可能是因為該校屬于單科性醫科院校,故將其列入所有專業的公共課。南醫大公共基礎課程沒有選修課,湖科院則是學科基礎課程中未設選修課。這意味著在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段建立大一統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課程教育平臺有利于實現大基礎、寬口徑、后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與創新,適合于拓展專業培養方向,而南醫大更能體現出平臺寬口徑。從醫療市場及其個性化課程來看,湖科院沒有開設臨床醫學概論課程,而南醫大開了56學時,這顯示出湖科院面向市場的個性化課程存在缺陷,沒有很好地研究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的人才。兩所院校的共同缺點是均沒有開設放射治療劑量學課程。
4.2課程體系教學任務備配的比較分析
4.2.1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的比較分析經過比較可以看出,湖科院的學分、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高出南醫大8學分/142學時,比例高出1∶0.03,但差異相差無幾。上海交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總學時為1831學時,實驗課學時為243,占總學時的13.3%[3]。與上海交大相比,兩所院校的比例均高于上海交大,這顯示了211工程大學人才培養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研發、重自主學習之源。4.2.2必修課與專選課的比較分析選修課是課程結構中必要的組成部分,是對必修課的優化性的適時、適宜性補充,可彌補教學計劃中課程內容的不足,調和、銜接課程內容的順序性,也可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醫大的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分別是1∶0.46、1∶0.48,而湖科院則是1∶0.31、1∶0.29。這表明南醫大的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高于湖科院,且選修課偏重于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容易造成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方向性不明,專業建設穩定性差。筆者建議,開設選修課學時數以不超過必修課的10%為宜,有些課程還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4]。學科基礎課程不開選修課最適合建立寬口徑的專業培養平臺,以保持課程穩定,在這方面湖科院做得較好。4.2.3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的比較分析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數據從表1和表2中可看出,湖科院的學科基礎課為67學分,高于南醫大的54.5學分,高出12.5學分;湖科院的學時為1161,高于南醫大的950,高出211學時;南醫大的理論∶實踐的學時比例是808∶142(1∶0.18),而湖科院的理論∶實踐的學時比例是896∶265(1∶0.30),高出1∶0.12。如果從學科基礎課的學分、學時占總學分、學時的比例看,湖科院為40.7%、41.3%,南醫大是36.4%、35.6%,兩所院校差異相差無幾,但是理論∶實踐的學時比例高出1∶0.12,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顯示出湖科院在學科基礎課教學中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種差異性反映出湖科院是綜合性院校,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組建了18個教學院部,給實踐教學創建了良好的條件和豐富的共享資源。4.2.4醫學課程學時的比較分析南醫大開設的醫學課程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放射生物學、放射治療學、醫學影像學、核醫學、臨床醫學概論,總學時為336學時。湖科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是基礎醫學概論(解剖、生理、生化)、細胞生物學、放射生物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核醫學、放射診斷學,總學時是37時。從學時比較來看,湖科院的醫學課程學時高出南醫大43學時,兩所院校開設的醫學課程門數與學時數相差不大。兩所院校的比較分析與趙娜等人報道的“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基礎課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能夠為該專業的學生提供較為系統的醫學類課程教育,完善學生的臨床知識體系,有助于該專業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論點不符[5]。從鄧軍民等人的報道資料看,首都醫科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有6門,共472學時[6],遠高于同質同類院校的南醫大的260學時,也高于綜合類院校的湖科院的175學時。
4.3專業課程與就業方向的比較分析
從整體上講,主要課程的設置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支撐著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兩所院校對就業方向的總體整合表述主要是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放療方案的研制與放療技術工作,也可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碩士學位。南醫大的就業方向偏重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學物理師的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醫療科研機構從事科研、教學、開發和管理工作。而湖科院則偏重于在二級以上醫院配合放療醫師制定放射治療方案,實施治療方案;也可以在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醫療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與維修。這些都是對各高校的辦學特色的理性表述。
4.4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的比較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集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醫大的集中實踐訓練為32周,與湖科院的47周相比,從表面上看少了15周,但由于各校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方式、方法與途徑各異,比較的實際意義不大。兩所院校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雖各有長短,但都沒有達到高等學校理工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標準。但與泰山醫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醫學物理學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為59個訓練周相比,兩所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訓練周太少。湖科院的微機在醫學儀器中的應用、放療儀器設備的設計、放療與核醫學儀器、放射物理與防護、放療物理技術等課程設計在操作層面上分別由醫學儀器、醫學物理教學團隊分散安排,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5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目標的幾點建議
通過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依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社會需要,借助生物醫學工程教育專業本科國家標準建設的向導,配合專業評估與專業認證的實施為載體的課程體系,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5.1堅持辦學理念創新,探究專業培養創新的前沿,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理念創新與目標要求可參照東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綜合利用中外優秀的辦學資源,發揮國內外企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教學和市場優勢,實現“產、學、研”合作與合作教育,培養適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沿的科技領域的發展需要,精通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5.2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純化課程知識結構
(1)當代課程體系改革宜突破傳統三段式的課程結構,建議建立新三段式九層次課程結構,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以西安交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等不斷教育課程和公共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分為基礎科學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分為畢業設計、課程設計、放療技術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科技與競技活動)。(2)必設臨床醫學概論、放射治療劑量課程,且其課程教學時數不低于180學時,有利于提高放療計劃方案制定的參與性、科學性和臨床放療的合理性,提高放療質量與效益。(3)學習清華大學,結合本校特點探索夏季小學期制,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課程選修,拓展實踐的時間、空間,采用多元教學及實踐活動設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3明確課程體系改革思想,規范課程主導原則
課程體系設置可參照浙江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主要課程設置有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電子電路設計、傳感器與儀器設計、信息與圖像處理、生命科學類五大模塊。要求在課程體系的結構、內容之間,其知識容量應該有合理的比例,淡化學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學科界限,避免結構與知識出現較大的偏頗局面,也應避免面向市場、就業崗位的選修課沖淡學科基礎或主干課程,對開設的選修課一定要突出個性化。另外,鼓勵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課程內容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5.4謀劃課程體系策略,控制課程教學時數比例
根據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質量工程評估體系的要求,四年制本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課程總學時應控制在2600~2800。課程學時分配應適度減少專業課學時,相對增加實踐教學學時,適量增加選修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減輕學生負擔。對理論與實踐課學時的比例控制,原則上要求研究型高校在增加學科基礎課理論學時的同時,宜將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控制在1∶0.3左右,專業課控制在1∶0.4左右;而教學型高校宜適度減少學科基礎課,把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控制在1∶0.35左右,專業課控制在1∶0.45左右。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所有課程都必須以不同程度、形式、方法開展實踐教學,尤其是要注重專業課。
6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