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1:27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業發展情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介紹了青海省民和縣甘溝鄉畜牧業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如養殖方式落后、保護生態理念差、投資少、基礎設施差、難以適度規模經營等,并進行了原因分析,同時提出了通過細化和落實政策、精準扶貧、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措施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
關鍵詞:
畜牧業;發展情況;規?;?;產業化
青海省民和縣甘溝鄉位于青海省民和縣南端,距縣城73km處,海拔1890~2300m,有耕地755.73hm2,人均666.67m2?;?、漢、藏、土等多民族雜居,屬民和縣貧困鄉(鎮)之一。發展畜牧業有著以下優勢:一是背靠1333.33hm2的南大山天然草場;二是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及退耕還草;三是耕地人工種草及自發式的二茬復種和飼草飼料的加工(青貯、粉碎等)利用。但是,本鄉地處偏僻,信息閉塞,觀念守舊,養殖水平低是當下薄弱一環,為此,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既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又是首要任務,必須擺在突出的位置。認識、了解、關注本鄉農牧生產結構,發展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力爭達到科學飼養管理、畜牧業生產結構優化、養殖業增收目的職責重如山,決心立足先行,以當前畜牧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抓手、發展方向為目標加以綜合分析,撰寫了如下調研報告,希望能為甘溝鄉畜牧業發展與養殖戶的增收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1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深入一線,走村串戶,走訪和咨詢相結合的方式認真調研,畜牧業方面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具體情況如下。1)傳統觀念較重,養殖方式落后。傳統的飼養模式和設備與現代畜牧業不協調、不匹配。2)保護生態理念差。少數養殖戶舍飼圈養,且絕大多數在野外放牧,隨意踐踏、破壞草原植被,失去草畜平衡,致使資源保護率、利用率、產出率都不高。3)投資少,基礎設施差。因養殖戶缺乏投資金,自行搭建的圈舍因陋就簡,家畜處于夏不遮雨冬不擋寒的惡劣環境中,何談飼養管理科學性。4)難以適度規模經營,更不能形成專業化、產業化。不管養牛養羊,還是養豬養禽等均存在養殖規模較小、不上檔次、打不出品牌、產品銷售難的問題。2015年經統計羊存欄8133只、牛1022頭、豬3132頭、禽15000只;省級標準化肉羊養殖場3處(存欄1132只),百只以上的養羊戶僅4戶(包括以上3處養殖場);30頭的養豬戶2戶;10~30頭養牛戶8戶;50~100只的養雞戶15戶。年出售肉用畜禽分別為牛108頭、羊4522只、豬4012頭、雞10007只。產業上沒有形成專業化、規?;?,出欄率與商品率偏低,畜牧業占農業收入的比重較小(23%),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約畜牧強鄉戰略的一大瓶頸,畜牧業效益不盡人意。6)用于支牧的信貸資金少,而且信貸難,約束養殖戶向畜牧業投資擴大再生產,從而阻礙養殖增收。7)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知識貧困,缺少科技文化知識,畜牧業生產中科技含量不高,限制了畜牧業走優質、高產、高效之路。8)種養結構不合理,難以形成種草養畜,養畜肥田的合理布局。
2原因分析
1)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傳統產品改造步伐偏慢。2)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低,造成收益低,畜產品市場還處于自發發展狀態,缺少引導和管理,畜產品的價格波動大,造成養殖業收入不穩定。3)畜牧業沒有形成區域化布局,不具備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模式,市場適銷的產品沒有規律。如,雖然以甘溝鄉優勢的地理條件及草地資源,產出的牛羊肉品質較優,但因沒有專業化、規?;a,產品銷售分散,缺少影響和競爭力,收入效果不佳。
3增收途徑
如何提高畜牧業收入,在原有的基礎上更要尋方法,找路子,學習全省至全國畜牧業發展的形式及好的經驗,為養殖戶增收造福。改善甘溝鄉百姓生活條件要靠增收,提高養殖戶的收入水平亦要靠增收。尋找甘溝鄉農民增收之路是當今農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專業人員的天職。解決這一問題一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發揮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品,發揮引領、帶動、示范、輻射作用,并組建相應的產業鏈(便民服務點、家畜改良點、飼草料和肉食品加工點),它既體現畜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又是增加收入的加速器;二要因勢利導,多方位、多途徑爭取資源,自籌資金及資金回籠,夯實基礎;三要形成科學配套化的模式來推動畜牧業發展,使甘溝鄉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畜牧業強鄉。
3.1現有優勢1)自然環境獨特,晝夜溫差大,發展節糧型的草食動物(牛、羊)其肉質好、品質優。2)有著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面積廣闊的南大山天然草場和豐富的玉米秸稈(1000hm2),農作物秸稈產量1123.675t,可載畜9399羊單位;退耕還林(草)420hm2;農田耕作213.33hm2紫花苜蓿;農民自發式的二茬復種(66.67hm2)。3)實施草原生態補獎機制,退牧還草,草原生態畜牧業建設加強,禁牧舍飼圈養,繁活率、出欄率提高。4)鄉領導班子對本鄉畜牧業的發展思路清晰和畜牧強鄉的奮斗目標明確。
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以來,全縣畜牧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生產指標超額完成,取得的實效主要體現在。
1養殖區域得以規劃,設立畜禽特色養殖區
以環湖牧區鄉鎮倒淌河、江西溝、黑馬河、石乃亥、切吉、廿地、塘格木為重點建立生態藏系羊、牦牛養殖區,以農業區恰卜恰、龍羊、鐵蓋、沙珠玉為重點建立生豬養殖區和蛋雞、土雞養殖區,逐步形成特色養殖帶和養殖群,發揮一村一品的產業優勢。合理規劃全縣畜禽養殖區域和規模,因地制宜,推進特色畜牧業發展。
2生態養殖發展加快
一是發酵床生態養豬法開始起步。共和縣自2010年引進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試點成功。2011年全縣積極推廣這一新技術。目前,發酵床養豬已發展到2家,建成發酵床圈舍2100m2;二是本地生態蛋雞的飼養規模增大。2013年蛋雞飼養量達到6萬只。
3養殖模式有新轉變
經過努力,全縣中小規模養殖(戶)及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始增多。通過適當集中,調整養殖結構,全縣逐步形成了生豬、家禽、牛、羊是4大重點養殖區,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序逐年提高。特別是生態型藏系羊、牦牛十分暢銷,深受省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日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13年新增規模養殖場18戶。
4執法管理力度加大
一是高度重視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項整治活動;二是加大動物飼養和屠宰場所的管理力度,開展了動物防疫條件許可證審批、發證工作。今年,核發動物防疫合格證10份;三是加強獸藥及飼料的管理工作。共安排專項檢查11人次,規范經營行為,打擊非法經營,為畜牧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5疫病防控穩步實施
一是做好春秋兩季動物疫病強制集中免疫工作,保證畜禽防疫密度達100%以上,確保了全縣動物疫情穩定;二是加強市場流通環節的監管,抓好產地檢疫和動物產品的檢驗工作,嚴厲打擊違法收購、販運、銷售病死動物及其產品行為,有效切斷傳染路徑;三是做好免疫抗體和疫情監測工作,確保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四是規范處理病死畜禽強化消毒來源工作,減少疫病傳播機會,嚴格實行動物引種申報審批制度,嚴格實行集中隔離觀察制度,嚴防輸入性疫病。
6技術培訓有效開展
共和縣狠抓了技術培訓工作,推廣了標準化圈養、生態散養、秸稈氨化、動物疫病防治等技術推廣。一是開展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組織了畜牧技術培訓班10余次,服務到57個專業村300多農牧戶;二是開展村級防疫員培訓。參訓人員達200余人次;三是開展養殖大戶培訓班,培訓100余人。
7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一是組織實施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項目,著力推廣污染物零排放養殖新技術;二是努力爭取申報新的養殖項目,做好新項目的貯備和爭取工作;三是通過強化招商責任,結合專業優勢,確保興羽生態蛋雞開發基地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并投入生產。
8安全生產成效顯著
共和縣把畜牧業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成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制訂了《共和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與下屬單位、養殖場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動物防疫工作目標責任書》,進行安全檢查11次,排查安全隱患2處。截至目前未發生畜牧業安全生產事故。同時積極做好系統內臨時聘用人員維穩工作,成效顯著,未發生上訪事件。
9各項制度更加完善
——XXX畜牧業新業態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XXX堅持以“五先五后”攻堅法踐行“五步工作法”,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把發展生態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突破口,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強、群眾增收致富快的新路子,為脫貧致富攻堅提業支持,為穩步推進XXX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總體情況
XXX目前共有養殖場XXX個,其中規模養殖場XXX個、養殖專業合作社XXX個,另有養殖大戶XXX余戶。肉牛養殖場xx個、羊養殖場xx個、生豬養殖場xx個、肉雞養殖場xx個。XXXX年完成牧草種植xx萬畝,存欄豬X.XX萬頭、出欄豬X.XX萬頭,存欄牛X.X萬頭、出欄牛X.XX萬頭,存欄羊X.XX萬只、出欄羊X.XX萬只,家禽存欄XX.XX萬羽、出欄XX.X萬羽,肉類總產量達X.X萬噸、禽蛋產量XXXX噸,畜牧業產值X.X億元,畜牧業增加值X.X億元?!盀趺缮鷳B肉?!薄盀趺珊谏窖颉笔称返闤XXX家,正在積極推進年出欄XXX萬只肉兔基地建設、牲畜交易市場、標準化屠宰加工企業等內容。目前,草食生態畜牧業種養殖產值近xx萬元(其中,飼草產值xx萬元、肉牛產值xx萬元、肉羊產值xx萬元、肉豬產值xx萬元),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帶動貧困人口XXXXX余人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XXXX年X.XX萬元增加到XXXX年X.XX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鎖定目標,明確市場出產品。結合我區區域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小氣候類型多樣、生物物種資源豐富、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等自然資源條件,按照“什么賺錢養什么、什么適宜養什么”的工作思路,確定生態畜牧業為我區農業主導產業,以優質肉牛、本地黑山羊和烏蒙鳳土雞為重點項目,成功引進了嘉寶、四方會通、搏新等一批養殖龍頭企業,培育了烏蒙鳳雞、本地黑山羊等XX個特色畜牧產業示范基地,打造了“烏蒙生態肉?!薄盀趺珊谏窖颉钡仁称返闤XXX余家、羊肉粉店XXX余戶,在大連市西崗區成功開設運營黑山羊羊肉粉館X家,設置貴州小吃街,經營羊肉、羊肉粉、牛肉粉等特色小吃,形成了烏蒙鳳燒雞、本地黑山羊冷鮮肉等等系列產品XX個。XXXX年,再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生態畜牧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實施草畜配套,提出XXXX年建成年屠宰牛X萬頭、羊X萬只的屠宰加工廠;實施示范種植項目X個、規?;B殖項目X個,打造特色畜牧產業示范基地XX個。
(二)明晰路徑,多種方式求發展。一是在“種養加銷”上做長產業鏈條,集中在北部五個貧困XX種植牧草,實施草畜配套項目,采取集中飼養、農戶托養、家庭散養等組織方式,引進山羊顆粒飼料加工廠,同步實施屠宰加工廠、電商冷鏈物流交易平臺,生產肉制品等產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生態畜牧業循環發展。二是在“混合經營”上解決資金難題,統籌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村集體資本、綠色扶貧投資基金等,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由區級平臺公司與企業合作,以SPV模式聯合化推進重點畜牧業項目,目前已建成存欄牛XXX頭規模的青林鄉優質肉牛養殖基地,年屠宰能力X萬頭牛、X萬只羊屠宰場、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XXXX套養殖規模的保華鎮奢旮烏蒙鳳種雞場,X萬羽養殖規模的青林鄉脫溫烏蒙鳳雞擴繁場等項目。三是在“村企民社”上抱團聚力發展。整合農戶土地、貧困戶“三變”貸資金、集體林地折價入股給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村集體成為股東,合作社將其資金、資源作價入股平臺公司項目,通過項目合作,帶頭群眾發展致富。
(三)抓實技術,校企合作出新品。健全完善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從高等院校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組建技術指導專班,重點為生態家禽養殖產業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目前,貴州大學生態畜牧產業技術團隊、動物科學院已為金鳳棲公司烏蒙鳳土雞和嘉寶農業科技公司、宏宇公司擴繁本地黑山羊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認證X個,獲無公害畜產品證書X個,注冊烏蒙鳳國家商標X個。如保華鎮“烏蒙鳳”土雞為本地苗族飼養的地方土雞,適宜高原放養,風味營養素沉積豐富,皮糯肉香,湯味鮮美,于XXXX年獲國家地理標志及無公害產地認證,已申報注冊“烏蒙鳳雞”商標。以金鳳棲公司為代表的家禽養殖企業,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采取“訂單農業”,建立產、加、銷一體化服務機制,實現了產品“進學校、進超市、進食堂、進醫院、進電商”。同時,啟動了“烏蒙鳳”鹵雞、辣子雞、燉雞等食品生產線,切實把“涼都鳳”雞品牌樹起來、把產業鏈條建起來,把產品名氣提起來,可帶動當地貧困戶XXX余人實現增收,發展生態養殖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四)優化服務,政策扶持強生產。將產業布局與龍頭帶動有效銜接,采取扶優扶強的方式,制定出臺了農業特色產業扶持意見。形成了農業產業全產業鏈政策扶持體系,推進了我區生態畜牧業向規?;I化、標準化發展,形成具有鐘山特色生態畜禽養殖基地,建成了國家級標準化生豬養殖場X個,規模肉牛養殖場XX個,黑山羊養殖場XX個,家禽養殖場XX個;涌現出了群發、宏宇、金鳳棲、搏新等XX家養殖龍頭企業,打造了烏蒙鳳雞、韭菜坪高原火腿等XX家優質畜產品商標。如:鐘山本土黑山羊采食野草雜草,常飲清泉溪水,肉質細嫩膻味輕、膽固醇含量低、營養豐富,涼都市民常年均可食用,因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喜愛,于XXXX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XXX為擴大黑山羊影響力,提升黑山羊肉質產品市場占有率,引進貴州嘉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黑山羊養殖企業,以青林為養殖核心區,示范帶動黑山羊產業標準化、規?;l展,打造“大灣—汪家寨—保華—南開—青林—金盆”黑山羊產業帶。XXX黑山羊肉產品主要通過市區分散銷售,結合電商銷售、訂單銷售等方式輸送往貴陽、昆明、大連、廣州等地,用作羊肉粉、羊湯鍋等美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涌現晶燦電商、向佳、嘗回頭等一批因“羊肉”而美名遠揚的企業。
三、制約畜牧業發展因素
XXX畜牧業發展雖然具備一定優勢,但由于山地地貌、經濟基礎、勞動者素質等問題,全區生態畜牧業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鎮鄉水電路還不能完全適應規模養殖的需求,通村公路等級不高,有的地方車輛只能單向通行。貧困鎮鄉工程性缺水嚴重、電力不穩,雖借助脫貧攻堅東風,加大了水電路訊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但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很難實現機械化,牧草種植、管理、收獲、貯藏基本是靠人力完成,短期內尚不能滿足規模養殖的需要。
(二)畜禽養殖不成規模。由于我區地處城郊、面積小、且屬喀斯特山區,石漠化嚴重,可利用的草山資源少,畜禽養殖規模小,部分農民還以家庭副業型畜牧業為主要經營方式,規模小,飼養管理粗放,多以散養為主,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出欄率低,經濟效益較差,飼養畜禽主要為滿足自身生產、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雖結合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需要,在貧困五XX建設了牛、羊、雞幾個規模養殖場,示范帶動了部分農戶進行散養,但受投入和市場影響,短期內難以產生效益。
(三)科技人才力量不強。目前,XXX新建的幾個養殖場已加強和清華大學、中科院、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但目前未形成自身穩定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經營管理團隊,未掌握產業發展核心技術,在項目申報、試驗研究、科研示范、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往往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全區從事畜牧業工作的技術人員少,加之部分XX的業務人員多被安排到村級抓脫貧攻堅工作,不能專心致力于畜牧業生產,對畜牧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規模生態養殖的發展,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四)產業化水平不高。由于XXX生態畜牧業規模養殖起步較晚,且現有的龍頭企業還處于發展初期,畜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市場附加值低,產業化經營程度偏低。加之管理經驗缺乏,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對養殖戶帶動作用不強,沒有形成產業化骨干,企業與農戶利益聯接不緊密、尚停留在流轉土地和務工收入,產業水平、科技水平難以跟上發展步伐,在產業鏈條發展方面存在脫節和斷檔,特別是“三品一標”的培育、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證方面進展緩慢,未能真正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共贏、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整個畜牧產業經濟效益不高。
四、工作建議
(一)強化基礎重投入。緊緊抓住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歷史機遇,加強政府投入“引”、金融機構“貸”、民間資本“籌”、土地經營收入“配”、財稅管理體制“改”等多元化資金籌集,積極整合支農資金、產業扶貧產業子基金等,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解決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保證生態畜牧業等產業順利開展。
(二)強調科學重專業。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在新品種選育、綠色防控、高效種養殖和產品精深加工等系列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和技術指導等方面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務水平,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養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組建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團隊,使資金和技術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實施的項目能正真產生效益,發揮好應有的扶貧效果。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創建全省畜牧強市的目標,不斷創新發展理念,轉方式、調結構,以草食畜牧業為重點,強化措施,科學發展,實現了全市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的穩步提高。我市連續七年躋身“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全省生豬良種工程示范縣市”行列;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畜牧大縣(市)”,是全省5個“畜牧大縣(市)”之一;2012年被省政府納入全省17個“畜牧強縣(市)”創建單位之一,也是市唯一正式創建的縣(市)。
我市擁有兩個國家級重點保護畜禽品種清平豬和雙蓮雞。2013年,全市生豬、家禽、山羊、肉牛累計育肥出欄(籠)分別達到100.73萬頭、1127萬羽、12.2萬只和0.82萬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0.7%、6.5%、5.4%和3.5%。生豬出欄在各縣市區率先突破百萬頭大關。畜牧業產值達到39.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3.7%,畜牧業為農民人平增收806元。2014年1—6月,全市生豬、家禽、山羊、肉牛累計育肥出欄(籠)分別達到72.85萬頭、1702萬羽、9.32萬只、1.51萬頭,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2%、31.5%、6.4%和65.2%。
(一)突出規?;B殖,構建畜牧業生產體系。一是推進畜牧養殖規模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優質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市政府每年從市財政拿出825萬元用于獎補標準化、規?;?、生態化畜禽養殖。目前,全市已建成生豬“150”、“500”模式標準化欄圈539棟;建成生豬生態健康養殖模式617戶;建成蛋雞“153”模式194棟;建成肉雞“156”模式230棟;建成養羊“1235”模式388棟;建成養?!?65”模式166棟。全市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養殖戶3538戶;年出籠2000羽以上的家禽養殖戶444戶;年出欄100只以上肉羊養殖戶584戶;存欄100頭以上肉牛養殖戶有24戶,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2%以上。二是推進畜牧養殖品牌化。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優質畜禽生產基地和畜產品品牌。清平種豬場獲國家級示范場認定;三滿園等4家養殖場獲部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的認定;亞龍乳業等12家養殖場獲省級認定;銀湖生態園等24家養殖場獲市級認定;文一飛豬場等130家養殖場獲市級認定。2011年,雙蓮雞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當年在市范圍內實現了畜禽類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零的突破。2012年,清平豬又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三是推進畜牧養殖多樣化。積極推動養殖結構調整,鼓勵農戶發展特種養殖,一批養兔、養鴿、養野豬、養朗德鵝和土法土養生豬等特色專業戶蓬勃興起,并逐步形成規模。
(二)突出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一是明確防疫主體。我市在2004年撤銷了鄉鎮畜牧獸醫站后,明確鄉鎮政府為動物防疫責任主體,專門成立了“六有”防疫辦公室,共聘用有資質的防疫員168人。市政府出臺了《動物防疫管理辦法》,將防疫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對農戶實行免費防疫,按合同兌現防疫報酬。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監管、防疫員保質量”的原則,市、鎮、村三級層層簽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狀》,各自負責轄區內動物疫病防控的動員和組織工作,確保防疫全覆蓋。市畜牧獸醫局組建督查專班負責動物防疫的技術指導和監管,確保防疫工作按時、同步、高密度、科學規范開展。168名防疫員具體負責轄區內動物防疫的注射工作,動物防疫質量直接與防疫員工資掛鉤,防疫員工資在以錢養事資金中列支。二是配套完善防疫設施。高標準建設的市動物檢疫檢驗實驗室通過了省局專家組驗收。實驗室可承擔動物抗體水平的測定、疑似重大動物疫病的確診等工作,并執行省級下達的檢驗任務。168個村級動物報免(檢)室按照“十有”要求建設達標。全市建有完善的動物疫苗冷鏈系統。市動物衛生監督局建有50m³的冷凍冷藏庫各一個,各鎮(辦事處)建有400L的冷凍冰柜,村級建有動物報免(檢)室并配有冷藏柜,防疫人員配有冷藏包,確保疫苗冷鏈到底。三是創新防疫模式。近幾年,我們在大力推行“八統一”防疫模式的基礎上,總結推廣了“六員防疫專班負責制”新模式,創新推廣了二次強化免疫、疫苗三針分點一次性注射等措施,全面提高了防疫質效,得到了省、、市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模式。四是強化免疫力度。全市動物疫病防控采取春秋兩季集中防疫、“二次強化免疫”和“月補針”進行系統防疫。每年針對“豬藍耳病、豬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雞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動物疫病進行春秋兩季集中免疫,統一開針時間一般為春季3月份和秋季9月份。集中防疫結束后28天,對老疫區、交通沿線以及疫病高發地區開展“二次強化免疫”,并對新補欄畜禽、集中防疫期不易免疫的畜禽進行“月補針”補免,確保防疫率達100%。防疫結束后,市政府要組織專班對防疫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兌現,同時要接受上級的防疫考評。我市連續三年在市局組織的各縣市區春秋兩季動物防疫綜合考核評比中名列第一。多次代表省、市接受農業部和省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查。
(三)突出畜產品轉化增值,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一是大力發展畜牧產品精深加工和配套經營。立足畜牧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引進和擴建一批產業關聯度高、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市擁有蒙牛乳業、興蒙乳業、三滿園乳業、澳利龍食品、康樂滋飲品等6家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年乳制品加工能力達10萬噸;翔鶴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生豬達到50萬頭,年加工產值達10億多元;建有正天農牧、華瑞飼料、廣大飼料等3家畜牧飼料企業;培植了清平種豬場等16個生豬良種繁育場。全市現有8家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其中5家入選全省畜牧業龍頭企業“3832”工程候選名單,年銷售收入31.82億元;全市畜牧業加工總產值83.97億元,加工產值比達2.1:1;畜產品商品轉化率達96.5%,品牌產品率達46%。2013年,投資5000萬元的雙蓮雞開發利用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投資10億元的普瑞特肉牛養殖加工等項目已征地;清平豬開發與利用項目正在洽談之中。二是大力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壯大畜牧經紀人隊伍,提高畜牧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全市共組建了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30個,其中2個畜牧專業合作社入選市20強,擁有社員15200人,網絡農戶5600戶。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龍頭企業、養殖基地(小區)、養殖戶緊密聯接、互利雙贏的運行機制。三是加大畜產品市場開拓力度。全市已形成了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交易市場、營銷大戶、小商小販等五級營銷服務體系,目前從事畜禽產品營銷的達3000余人,其中年營銷萬頭生豬及10萬羽家禽的經紀人670人,每年營銷生豬達60余萬頭。
(四)突出畜產品質量安全。一是加大動物衛生監督力度。我市不斷強化動物衛生監督,著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建立了從生產到餐桌的“四道檢疫防線”。市動物衛生監督局采取報檢制度,對養殖場(戶)實行“產地檢疫”,在關鍵交通節點設卡進行“運輸檢疫”,在屠宰場、冷凍庫、動物產品深加工企業派駐官方獸醫開展“屠宰檢疫”,在生豬交易市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定點加強市場檢疫,確保檢疫率達100%。市動物衛生監督局常年聯合工商、經信、藥監、公安等部門開展綜合執法,定期或不定期對全市獸藥飼料經營門店、規模養殖場、冷凍冷藏庫、屠宰場、學校、賓館、超市、集貿市場和售肉攤點開展檢查,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加大畜牧投入品監管力度。通過加大對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強化養殖環節全程管控,嚴厲查處逃避檢疫和使用“瘦肉精”等違法添加劑,打擊病死動物肉品交易,有效遏制了病害動物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和消費市場,確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三是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準確把握上級畜牧產業政策,及時與上級單位和領導溝通,嚴格項目申報程序,做到應報盡報,加大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近三年,我局先后爭取到生豬調出大縣、標準化豬場改擴建等各類畜禽項目資金近1億元。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是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圍繞肉、蛋、奶三大產業體系建設,切實轉變畜牧業養殖方式,努力提升畜牧規?;藴驶B殖水平,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總量。到2020年生豬出欄141.7萬頭,家禽出籠1585.8萬只,山羊出欄30萬只,肉牛出欄10萬頭。
二是要進一步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水平,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防控工作責任制,加強日常動物疫病預防和監測,規范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努力控制重大動物疫病,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
三是要進一步培植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面提升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用工業化理念創新畜牧業經營體制及增長方式,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爭高工程”,積極培植和發展壯大畜牧龍頭企業,著力提升畜產品加工轉化水平,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完善加工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產業化經營推動畜牧產業的規?;I化。
關鍵詞:山區;畜牧業;發展
1 山區畜牧業發展的問題
畜牧業產業化就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畜牧業的支柱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牧、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單純以市場量的供求變化引導的生產,難以完成畜牧業的產業化。
1.1 市場供求變化的不斷反復。 2003年下半年起,全國畜產品市場呈現供不應求態勢,價格持續上漲,到2005年,豬肉價格達到建國以來最高價格。利潤的攀升,使各地發展畜牧養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發展畜牧業被各地列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推進,然而好景不長,豬肉價格在經歷了連續8個月的持續高價后出現暴跌,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只15天大的小豬就從200多元一只,跌到60多元,活豬價格從每公斤9元跌到6元左右,市場豬肉價格也從每公斤16元左右跌到12元左右。以量的擴張代替畜牧產業發展的結果,導致各地養殖業發展一涌而上,結果農民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虧本,養殖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
1.2 山區縣的區位劣勢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變化。 從區位上看,山區縣遠離大中城市,且往往與幾個大城市同時處于等距的狀態,似乎可同時接受多個城市經濟輻射和吸引,這種邊緣效應的共生作用使眾多山區縣成了城市吸引和擴散實際上的“盲區”。與市效縣相比:接受市場畜產品需求信息相對遲緩,渠道單一;產品進入市場運距長,成本高。多種因素導致山區鮮活畜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難以適應市場的價格波動和需求變化,競爭力彰顯不足。
1.3 短暫的市場供求變化所引導的生產不利于規模效益的實現。 產品數量少,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攀升,養殖戶增多,產品數量增多,供大于求,價格下降,這是市場經濟下價值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養殖戶以單個家庭生產為主的“散兵游勇”式的生產模式,生產規模小,產銷完全受市場左右,收益極為不穩定,在畜牧養殖已成為山區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的情況下,潛在的市場風險使眾多的養殖戶仍就不敢有意識的擴大養殖規模,為規避市場風險,他們就只能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保持較小的養殖規模。
1.4 不成規模的養殖使實施畜牧業產業化失去了基礎。 山區縣域傳統上自成封閉的系統,畜牧生產絕大部分以滿足縣域內市場為主體目標,其有限的市場容量難以刺激和促進整個畜牧業的發展。發展壯大以消耗本地農產品原料為主的龍頭企業,是建立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是化解農民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是畜牧業產業化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一定規模的養殖既是龍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依托,也是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的基礎。
2 山區畜牧業發展的方向
綠色環保型畜牧業已成為畜牧業發展的新亮點,“綠色肉食品”已成為畜產品市場閃亮賣點,山區在發展綠色無公害畜產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第一特有的自然環境適合建立綠色畜產品基地。山區大多遠離大中城市和繁華都市,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工礦企業少,工業三廢達標排放,生產環境安全無污染,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畜牧產業條件優越,是綠色畜產品的天然生產基地。第二長期的養殖傳統奠定了發展綠色養殖的基礎。在山區,畜牧養殖是農戶傳統的經營項目,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保持有一定的養殖量,養殖方法已為大部分農民所掌握,具有基本的養殖經驗,這些長期形成的養殖習慣和經驗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三畜牧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其產業鏈雛形已初步形成。
3 山區畜牧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山區縣域圍繞畜牧養殖也形成了一些企業,但是,企業散、小、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缺少加工型、流通型龍頭企業,有影響的大型龍頭企業很少。企業大多未與農民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整體合力和有效機制,覆蓋和帶動能力較差,遠不能適應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山區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的弱勢地位,更加大了龍頭企業建設的難度,“口頭產業化”在山區還比較明顯,以數量擴張代替產業化發展的問題普遍存在。產業鏈的脫節,造成養殖、加工、銷售環節的相互制約,畜產品“賣難”、“買難”交替出現,整個產業停滯不前。要實現山區畜牧業的突破性發展,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扎實推進。一是推進“三大建設”,加快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v向要打破過去政府就生產抓生產,就基地抓基地的做法,從基地到龍頭按產供銷通盤考慮進行系列化安排;橫向要改變過去資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對重大項目在投資渠道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整合。產品市場建設,要以初級集貿市場為基礎,以批發市場為中心,建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市場網絡。通過與大中城市的集貿市場、超市建立供銷關系,不斷擴大畜產品銷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引導農戶在技術服務、產品銷售、加工等方面自發地合作,組建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二是搞好“三化經營”,培植畜牧業競爭優勢。規?;洜I,要圍繞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引導養殖大戶和飼料生產企業合作,規劃建設畜牧規模化飼養小區和商品畜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要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對養殖小區按無公害畜產品產地建設標準實施,著力培育綠色、無公害畜產品,同時要加快申報無公害產地認證。特色化經營,要在引進科學飼養、先進加工技術的同時,突出地方特色風味,通過行業自律,打造地方品牌。三是強化“三項服務”,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應看到的是,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的進程中,必定會遇到很多新問題,如資金的周轉、市場價格的波動、產業的發展速度與現實情況的銜接問題等。我認為,綠色畜禽產品是在傳統畜牧產業上衍生的一個新的產業,山區發展綠色、特色養殖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只要在綠色和特色上下大的功夫、下足工夫,那么我們綠色畜禽產品的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山區畜牧業的發展將會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2020年以來, 安良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及時召開畜牧業生產會議,認真落實市縣畜牧業會議精神,全面部署和落實畜牧業生產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我鎮畜牧業生產健康、有序、良好發展勢頭,現做如下匯報: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隊伍建設、責任層層落實。鎮黨委政府成立書記、鎮長為組長的畜牧業生產發展及重大疫情防控指揮部,設立了紅牛專班、牧業生產督導組,組織成立了6人專業防疫員隊伍。鎮轄各村、各相關單位簽定畜牧業安全生產責任狀,各項指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在全鎮形成畜牧業發展及安全生產高壓態勢,促進畜牧業生產良好發展。
二、緊緊圍繞“牧業增產、 農戶增收”的主題, 強化紅牛養殖發展,同時加強豬、羊、雞養殖的發展。積極鼓勵農戶發展畜牧產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揮區位優勢,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建設一批示范村,形成畜產品集中產區,實現“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以點帶面, 輻射全鎮, 帶動我鎮畜牧產業的發展。全鎮41各行政村,98個自然村,6.5萬人,規模以上豬、牛、羊禽場108個,其中100頭以上豬場20個,50頭牛以上10個,羊場45個;1000只雞以上33個。2021年擬建投資百萬以上牛場2個,老山薛村1個,趙樓村1個。
一、山區畜牧業發展的問題
畜牧業產業化就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畜牧業的支柱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牧、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單純以市場量的供求變化引導的生產,難以完成畜牧業的產業化。
1 市場供求變化的不斷反復。2003年下半年起,全國畜產品市場呈現供不應求態勢,價格持續上漲,到2005年,豬肉價格達到建國以來最高價格。利潤的攀升,使各地發展畜牧養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發展畜牧業被各地列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推進,然而好景不長,豬肉價格在經歷了連續8個月的持續高價后出現暴跌,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只15天大的小豬就從200多元一只,跌到60多元,活豬價格從每公斤9元跌到6元左右,市場豬肉價格也從每公斤16元左右跌到12元左右。以量的擴張代替畜牧產業發展的結果,導致各地養殖業發展一涌而上,結果農民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虧本,養殖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
2 山區縣的區位劣勢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變化。從區位上看,山區縣遠離大中城市,且往往與幾個大城市同時處于等距的狀態,似乎可同時接受多個城市經濟輻射和吸引,這種邊緣效應的共生作用使眾多山區縣成了城市吸引和擴散實際上的“盲區”。與市效縣相比:接受市場畜產品需求信息相對遲緩,渠道單一;產品進入市場運距長,成本高。多種因素導致山區鮮活畜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難以適應市場的價格波動和需求變化,競爭力彰顯不足。
3 短暫的市場供求變化所引導的生產不利于規模效益的實現。產品數量少,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攀升,養殖戶增多,產品數量增多,供大于求,價格下降,這是市場經濟下價值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養殖戶以單個家庭生產為主的“散兵游勇”式的生產模式,生產規模小,產銷完全受市場左右,收益極為不穩定,在畜牧養殖已成為山區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的情況下,潛在的市場風險使眾多的養殖戶仍就不敢有意識的擴大養殖規模,為規避市場風險,他們就只能在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保持較小的養殖規模。
4 不成規模的養殖使實施畜牧業產業化失去了基礎。山區縣域傳統上自成封閉的系統,畜牧生產絕大部分以滿足縣域內市場為主體目標,其有限的市場容量難以刺激和促進整個畜牧業的發展。發展壯大以消耗本地農產品原料為主的龍頭企業,是建立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是化解農民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是畜牧業產業化程度高低的重要體現,一定規模的養殖既是龍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依托,也是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的基礎。
二、山區畜牧業發展的方向
綠色環保型畜牧業已成為畜牧業發展的新亮點,“綠色肉食品”已成為畜產品市場閃亮賣點,山區在發展綠色無公害畜產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第一特有的自然環境適合建立綠色畜產品基地。山區大多遠離大中城市和繁華都市,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工礦企業少,工業三廢達標排放,生產環境安全無污染,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畜牧產業條件優越,是綠色畜產品的天然生產基地。第二長期的養殖傳統奠定了發展綠色養殖的基礎。在山區,畜牧養殖是農戶傳統的經營項目,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保持有一定的養殖量,養殖方法已為大部分農民所掌握,具有基本的養殖經驗,這些長期形成的養殖習慣和經驗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奠定了良好基礎。第三畜牧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其產業鏈雛形已初步形成。
三、山區畜牧業發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