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1:26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英語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國際理解
所謂國際理解具體指的是對他國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理解,并且使他國了解及認清我國發展情況的一個雙向過程。我們都知道,照搬照抄外國文化和盲目排外的民族主義是和國際理解教育內容相背離的,所以,國際理解實際上是使他國理解和理解他國的過程,換言之,是輸出和引進統一的過程,這兩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國際理解可以說是民族性和國際性的內在結合與統一。一方面,民族性和國際性是文化發展及文化交往中不同的兩種特質。民族性指的是在歷史發展中的文化與民族特有文化,事實上,這成為一種文化與民族獨特發展的尊嚴。國際性指的是在不斷交往中不同文化和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和民族間性,其根本是不同文化與各民族互相理解的能力。此外,民族性與國際性之間又具備一定的統一性,國際理解是和民族性分不開的,民族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性,只有在尊重文化差異和民族差異的前提下進行交往,才能逐漸形成國際性,只有在異民族和異文化相互交往過程中,才能提升本民族自我意識和文化,才有利于完善本民族人民的個性能力。
國際理解要求在教育中不僅應當對傳統文化不斷發揚與繼續保持,還必須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精髓加以適當吸收。受全球化的沖擊,大多數國家都認識到這是和世界文明融合所得的必然產物,因此,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國際理解教育,然而,在實踐中,卻容易忘記國際理解的含義。民族繁榮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常不同的民族文化均是在互相補短取長當中得以延續和發展。如果文化不具備多元性與差異性,那么就不會有世界文明。因此既要對異國文化加以包容與理解,又不能迷失自我,這成為國際理解中發展和延續國家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2.國際理解教育
由于彼此寬容、尊重及理解是全球化時代迫切需要的基本價值觀念,因而國際理解教育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國際理解教育是密切關系人類命運和人類前途的教育內容。從根本上來看,國際理解教育有著非常豐富的外延與內涵。因為使用場合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所以對國際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涵義也不盡相同,再加上爆發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局勢重點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在稱呼上聯合國也相繼對國際理解教育進行了多次的變更,如“世界市民性教育”、“國際理解教育”及“國際理解與和平教育”等等,但常采用的依然是“國際理解教育”。然而,我國研究人員則認為,在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應擴展成國際教育,還有些學者認為國際教育通常涵蓋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全球范圍內凌駕于國家之上的教育或者世界教育,其二就是特定的研究領域或者教育理論體系,也就是國際理解教育。雖然國際理解教育的名稱不同,但是所表述的意思基本上是類似的,也就是教育必須與時代的要求相符合,通過世界幫助所有人進一步認識世界,進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在達成共識和理解的前提下,主動而平等地與他們進行合作、交流和交往,進而真正認識到世界相互依存的客觀存在,最終懂得如何共同生存的道理。
3.國際理解教育的意義
國際理解教育重點強調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各個國家人和人的理解。事實上,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切實地學會與他人共同生存,國際理解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學會共存”。身為教育的主要支柱,最初“學會共存”是由國際教育委員會所提出來的,同時受到整體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是對全球人民進行培養,換言之是對那些具有“全球意識”的人進行培養,是和地域差異、傳統血統教育所不同的,這樣一來,才能實現和不同文化與不同民族人進行交往和溝通。然而,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全球意識,這既有對世界性事物承擔的義務,又有相對應的權利。因此,大力倡導國際理解教育并非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這樣一來,必須要求全世界的人加以深刻反思。在當前的班級和校園內,國外友人日益增多,學會怎樣與他們共同生存已經成為全球化語境下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蘊含國際理解教育的載體,“學會生存”課題應當將國際理解教育的精神真正地貫徹落實到學生的日?;顒赢斨校@不僅是國際理解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又是國際理解教育深化的環境。
二、英語教育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學校教學中進行的國際理解教育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缺少科學性和系統性,這樣一來,導致在理解國際理解教育觀念時,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9·11事件中,中學生群體中仍然廣泛存在漠視個體生命的不良民族主義觀點,這種不當的民族主義情緒對我國的良好國際形象帶來了負面性的影響,甚至也會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造成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明顯不足,比如有些學生接觸日本漫畫文化后對其中的暴力成分加以吸收。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我國與世界有了更為密切的聯系,在我國與世界深入及廣泛的接觸當中,難以避免的會發生諸多的誤解。所以,在我國的英語教育中應當切實地、明確規范化地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國際理解教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僅僅存在不系統、不自覺且零散的國際理解教育成分,國際理解教育依然未自覺地形成。
1.國際理解態度過于冷漠,進而忽略交際體驗
在當前,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基礎為人際交往。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共存的思想意識,要對自我的外在存在引起高度的重視,并且要用豐富情感和具體行動來與他人進行交往。對語言進行合理和恰當的使用,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相互尊重及增進友誼,有助于情感溝通。情感態度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系,英語教學的一大目的是借助語言教育,對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加以培養,促使學生養成健康積極的品質,拓展國際視野,增強祖國意識。但是,我國的英語教育卻錯誤地認為英語教育與情感態度沒有任何的關系,進而使得英語教育僅僅局限在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識的層面,嚴重忽視了學生文化意識與情感態度的培養,因此,人們不能用理性來代替感性,用訓練來代替日常體驗,這樣一來,難以體會人文素養,難以增強合作意識,而且培養出的人才也難以與社會的挑戰及需要相適應。
2.國際意識淡化,偏重語言知識灌輸
作為國際理解教育的一大途徑,英語教育必須對學生的國際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然而,在英語教育當中,學校和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考高分,往往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英語語言知識點、分解知識點,尤其是把語法知識細化成多個能力點、語法點和知識點,而教師則以這些“點”出發,展開英語知識的講解和呈現,同時對大量的練習題進行設計,以便于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而學生則借助于背誦、練習和聽講,通過機械的、反復的操練大量的練習題,試圖提高英語水平。但結果往往是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不高,而聽說能力則更差,英語課堂教學在我國已經逐漸的變成枯燥無味的課程。在這種長期封閉的狀態及傳統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的重視培養學生系統性的語言知識,卻嚴重忽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英語教育的價值,最終使得英語教育脫離了交際文化環境,無法實現國際理解教育的目的。
三、英語教育中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徑
1.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融入國際理解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的開展需要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們提供大量的自主選擇機會,以便于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意識及責任意識進行培養。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所開展的課外活動應當盡最大限度的與個體的自主選擇相滿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人和人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現實狀況用心體驗,進而對相互協調與相互尊重的必要性進行深入的理解,使人們能夠從根本上去感受“世界公民”要承擔的責任與應盡的義務。
(1)組織專題講座
在學校英語教育中,學??梢云刚埩魧W歸來的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國外的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的知識,再和我國內容進行對比。經過詳細的介紹、分析與對比,培養學生對文化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2)開展外國影視欣賞活動
教師要鼓勵學生觀看英國或者是美國的電影,這主要是由于電影屬于文化的一個側面表現,同時也可以通過觀看演員的表演,了解到非言語交際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3)鼓勵學生收集關于國際理解的相關資料
在課下,教師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我國五千年的發展史”、“人類遺產”等的資料,或者是從美式、英式的文學作品中摘抄時文、收集英美文學的一些風俗習慣等資料,形成一個國際理解教育資料庫。這些資料不僅給學生提供一個獲取文化養分的來源,同時能夠使得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外文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具有包容各種文化的博懷,同時樹立較強的民族意識,使學生具備國際意識,從更多方面來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生產與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語言方式等,多角度擴展學生的視野范圍,從而能夠真實地讓學生感受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
(4)利用課余時間演繹英語短劇
短劇內容既能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材料,又能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英語國家的故事。對于英語短劇的表演,成為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一個最佳途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教材內容改編成小短劇,再由學生進行表演,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在情節中感受到文化的氣息。也可以結合一些西方的假日來舉辦相應晚會,這樣一來,學生會在具體的活動當中體會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熟悉與了解各個國家的民族風情。
我國英語教育中開展有序、合理、適當的課外活動是國際理解教育的補充,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對課外活動加以利用,從而彌補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樣化的途徑,讓學生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政治以及文化等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參加國際理解教育的機會。
2.充分開發英語課程資源
英語教師應當充分地對教育內容加以拓寬,對課程資源進行大力的開發,使日常的英語教育全面地體現出國際理解教育精神,實現英語教育和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機結合。我國現行的英語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所收錄的基本上都是極其優秀的作品,并且涉及到的英文篇章都承載著十分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文明底蘊。因此,只有英語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在逐步完善學生的個人品質的基礎上,融入時展的特色,才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熱愛自然環境,關注未來人類的發展,重視國際理解意識的培養。然而,單單借助于英語教材無法滿足國際理解教育的迫切需要,應當盡量使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渠道對他國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使學生懂得如何理解與遵守各國的習慣與文化。
3.教師要樹立全球意識
在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時,英語教育工作者要熟練掌握國際知識,具備較高的國際交流技能,此外,理解國際的態度應該十分端正??梢哉f,提高英語教育者的國際理解素養,成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可靠保障。在學校教育向世界開放的新時期,學校和教師普遍喪失了教育經驗優勢,因此,教師和學校應當以積極且正確的態度看待新的任務,將學校真正地創辦成為能夠吸引學生、留住學生的場所,同時向學生提供理解社會的信息。英語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國際理解教育思想的滲透,這就要求教師自己首先應當具備較強的全球意識,要深刻地理解“為和平、為人權和民主”教育綱領,領悟國際理解教育的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對國際理解教育的諸多內容進行有意識和有目的的滲透,主動自覺地將英語教育工作與世界民族、人權和和平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英語教育者當為推動世界人民相互理解、維護世界和平的使者。
總而言之,面對我國學生國際理解能力低下、國際理解知識貧乏的不良現狀,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盡快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摒棄傳統英語教育中的一些不正確的做法,要在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方面多做出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在英語教育中貫徹與落實國際理解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箭.國際理解教育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育的整合.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97-01
一 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與體現
所謂的國際理解教育,是指隨著不同國家、民族與文化間的交流日益加深而出現的理解他國與讓他國理解本國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是高中英語教育的重要內容。高中階段是學生樹立個人價值觀與形成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基本具備了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與思考能力,并開始對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做出價值判斷,但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他們的判斷往往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國際理解精神和態度,掙脫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束縛,從國際視野去思考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國際責任感,提高國際意識。國際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語教育中有重要的體現,就高中英語教材的選材而言,它從不同側面去體現了英語國家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理解異國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二 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的現狀分析
1.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現目前,我國的高中英語教育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視,高中英語教育中過分重視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還是以高考為指標,國際理解教育的意識淡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掌握,教學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而進行一系列知識點講解和大量的習題設計,從而忽視了學生跨文化意識、國際意識的培養,也忽視了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進行交際體驗,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國際理解能力與態度需要在跨文化交際體驗中才能形成,導致了學生國際理解能力水平較差。此外,在我國高中英語教育中忽視了英語的表達,對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理解較為片面。
2.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首先,我國的高中英語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頗深,英語教育以高考為主要目標,高中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順利進入大學,因此英語也就被當做一種工具;其次,在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語學習時潛意識運用漢語的思維進行理解與表達,而沒有形成真正的英語思維,受思維方式的局限,使得國際理解教育的認識較為片面,沒有擺脫自身文化的束縛;此外高中英語教育中老師片面依賴于教材和課堂,老師的國際視野缺失,學生多元文化體驗就受到限制;最后高中英語教育中缺乏國際理解教育的語言環境,缺乏多層次的信息與情感交流,學生的英語交流僅限于課堂,使學生缺乏對國際理解的能力與態度。
三 加強高中英語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的對策
1.拓寬學生的交流途徑
國際理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與交往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加強英語交流,拓寬學生的交流途徑。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國際理解教育服務,運用錄音、錄像資料及各種網絡資源,拓寬學生進行國際理解與交流的渠道,或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聽課與交流,深化學生在國際理解教育中的人際交流關系。
2.英語教師要注重國際意識的培養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首先要樹立全球意識,將國際理解教育的思想滲透在學習中。不僅僅傳授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在課堂上加強英語交流,讓學生進行體驗,在交流中體驗異國文化,形成國際理解能力。
3.革新高中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
改革傳統的以語音、語法、詞匯為主的英語考查方式,適當減少英語客觀語法知識題,增加英語語境應用的試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同時要增加英語活動考察,學校組織民族文化討論與評價,或進行異民族風情演講,在活動中讓學生感知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理解英語民族的文化,提高國際理解能力。
4.引進外籍教師,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
在英語教學中,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外籍教師資源,加強學生與外籍教師的交流,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以及國際意識,同時能正確引導學生對異國文化進行認識,加強學生對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社交規則等的直觀印象,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他們的國際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國際理解教育
由于彼此寬容、尊重及理解是全球化時代迫切需要的基本價值觀念,因而國際理解教育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國際理解教育是密切關系人類命運和人類前途的教育內容。從根本上來看,國際理解教育有著非常豐富的外延與內涵。因為使用場合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所以對國際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涵義也不盡相同,再加上爆發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局勢重點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在稱呼上聯合國也相繼對國際理解教育進行了多次的變更,如“世界市民性教育”、“國際理解教育”及“國際理解與和平教育”等等,但常采用的依然是“國際理解教育”。然而,我國研究人員則認為,在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應擴展成國際教育,還有些學者認為國際教育通常涵蓋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全球范圍內凌駕于國家之上的教育或者世界教育,其二就是特定的研究領域或者教育理論體系,也就是國際理解教育。雖然國際理解教育的名稱不同,但是所表述的意思基本上是類似的,也就是教育必須與時代的要求相符合,通過世界幫助所有人進一步認識世界,進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在達成共識和理解的前提下,主動而平等地與他們進行合作、交流和交往,進而真正認識到世界相互依存的客觀存在,最終懂得如何共同生存的道理。
2.國際理解教育的意義
國際理解教育重點強調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各個國家人和人的理解。事實上,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切實地學會與他人共同生存,國際理解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學會共存”。身為教育的主要支柱,最初“學會共存”是由國際教育委員會所提出來的,同時受到整體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是對全球人民進行培養,換言之是對那些具有“全球意識”的人進行培養,是和地域差異、傳統血統教育所不同的,這樣一來,才能實現和不同文化與不同民族人進行交往和溝通。然而,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全球意識,這既有對世界性事物承擔的義務,又有相對應的權利。因此,大力倡導國際理解教育并非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這樣一來,必須要求全世界的人加以深刻反思。在當前的班級和校園內,國外友人日益增多,學會怎樣與他們共同生存已經成為全球化語境下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蘊含國際理解教育的載體,“學會生存”課題應當將國際理解教育的精神真正地貫徹落實到學生的日?;顒赢斨校@不僅是國際理解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又是國際理解教育深化的環境。
二、英語教育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學校教學中進行的國際理解教育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缺少科學性和系統性,這樣一來,導致在理解國際理解教育觀念時,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9•11事件中,中學生群體中仍然廣泛存在漠視個體生命的不良民族主義觀點,這種不當的民族主義情緒對我國的良好國際形象帶來了負面性的影響,甚至也會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造成直接的影響。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明顯不足,比如有些學生接觸日本漫畫文化后對其中的暴力成分加以吸收。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我國與世界有了更為密切的聯系,在我國與世界深入及廣泛的接觸當中,難以避免的會發生諸多的誤解。所以,在我國的英語教育中應當切實地、明確規范化地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國際理解教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僅僅存在不系統、不自覺且零散的國際理解教育成分,國際理解教育依然未自覺地形成。
1.國際理解態度過于冷漠,進而忽略交際體驗
在當前,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基礎為人際交往。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共存的思想意識,要對自我的外在存在引起高度的重視,并且要用豐富情感和具體行動來與他人進行交往。對語言進行合理和恰當的使用,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相互尊重及增進友誼,有助于情感溝通。情感態度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系,英語教學的一大目的是借助語言教育,對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加以培養,促使學生養成健康積極的品質,拓展國際視野,增強祖國意識。但是,我國的英語教育卻錯誤地認為英語教育與情感態度沒有任何的關系,進而使得英語教育僅僅局限在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識的層面,嚴重忽視了學生文化意識與情感態度的培養,因此,人們不能用理性來代替感性,用訓練來代替日常體驗,這樣一來,難以體會人文素養,難以增強合作意識,而且培養出的人才也難以與社會的挑戰及需要相適應。
2.國際意識淡化,偏重語言知識灌輸
作為國際理解教育的一大途徑,英語教育必須對學生的國際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然而,在英語教育當中,學校和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考高分,往往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英語語言知識點、分解知識點,尤其是把語法知識細化成多個能力點、語法點和知識點,而教師則以這些“點”出發,展開英語知識的講解和呈現,同時對大量的練習題進行設計,以便于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而學生則借助于背誦、練習和聽講,通過機械的、反復的操練大量的練習題,試圖提高英語水平。但結果往往是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不高,而聽說能力則更差,英語課堂教學在我國已經逐漸的變成枯燥無味的課程。在這種長期封閉的狀態及傳統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的重視培養學生系統性的語言知識,卻嚴重忽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英語教育的價值,最終使得英語教育脫離了交際文化環境,無法實現國際理解教育的目的。
三、英語教育中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徑
1.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融入國際理解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的開展需要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們提供大量的自主選擇機會,以便于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意識及責任意識進行培養。英語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所開展的課外活動應當盡最大限度的與個體的自主選擇相滿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人和人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現實狀況用心體驗,進而對相互協調與相互尊重的必要性進行深入的理解,使人們能夠從根本上去感受“世界公民”要承擔的責任與應盡的義務。
(1)組織專題講座
在學校英語教育中,學??梢云刚埩魧W歸來的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國外的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的知識,再和我國內容進行對比。經過詳細的介紹、分析與對比,培養學生對文化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2)開展外國影視欣賞活動
教師要鼓勵學生觀看英國或者是美國的電影,這主要是由于電影屬于文化的一個側面表現,同時也可以通過觀看演員的表演,了解到非言語交際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3)鼓勵學生收集關于國際理解的相關資料
在課下,教師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我國五千年的發展史”、“人類遺產”等的資料,或者是從美式、英式的文學作品中摘抄時文、收集英美文學的一些風俗習慣等資料,形成一個國際理解教育資料庫。這些資料不僅給學生提供一個獲取文化養分的來源,同時能夠使得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外文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具有包容各種文化的博懷,同時樹立較強的民族意識,使學生具備國際意識,從更多方面來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生產與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語言方式等,多角度擴展學生的視野范圍,從而能夠真實地讓學生感受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
(4)利用課余時間演繹英語短劇
短劇內容既能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材料,又能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英語國家的故事。對于英語短劇的表演,成為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一個最佳途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教材內容改編成小短劇,再由學生進行表演,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在情節中感受到文化的氣息。也可以結合一些西方的假日來舉辦相應晚會,這樣一來,學生會在具體的活動當中體會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熟悉與了解各個國家的民族風情。我國英語教育中開展有序、合理、適當的課外活動是國際理解教育的補充,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對課外活動加以利用,從而彌補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樣化的途徑,讓學生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政治以及文化等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參加國際理解教育的機會。
2.充分開發英語課程資源
英語教師應當充分地對教育內容加以拓寬,對課程資源進行大力的開發,使日常的英語教育全面地體現出國際理解教育精神,實現英語教育和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機結合。我國現行的英語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所收錄的基本上都是極其優秀的作品,并且涉及到的英文篇章都承載著十分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文明底蘊。因此,只有英語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在逐步完善學生的個人品質的基礎上,融入時展的特色,才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熱愛自然環境,關注未來人類的發展,重視國際理解意識的培養。然而,單單借助于英語教材無法滿足國際理解教育的迫切需要,應當盡量使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渠道對他國的文化進行了解與學習,使學生懂得如何理解與遵守各國的習慣與文化。
3.教師要樹立全球意識
在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時,英語教育工作者要熟練掌握國際知識,具備較高的國際交流技能,此外,理解國際的態度應該十分端正。可以說,提高英語教育者的國際理解素養,成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可靠保障。在學校教育向世界開放的新時期,學校和教師普遍喪失了教育經驗優勢,因此,教師和學校應當以積極且正確的態度看待新的任務,將學校真正地創辦成為能夠吸引學生、留住學生的場所,同時向學生提供理解社會的信息。英語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國際理解教育思想的滲透,這就要求教師自己首先應當具備較強的全球意識,要深刻地理解“為和平、為人權和民主”教育綱領,領悟國際理解教育的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對國際理解教育的諸多內容進行有意識和有目的的滲透,主動自覺地將英語教育工作與世界民族、人權和和平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英語教育者當為推動世界人民相互理解、維護世界和平的使者。
一、教育國際化概述
教育國際化就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在國際教育貿易市場開放的前提下,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共同促進世界的繁榮和發展,各國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教育內容的選擇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僅要滿足來自本國、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適應國際間產業分工、貿易互補等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形勢。教育國際化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職場人才。教育國際化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為了與國際化教育背景相契合,在職英語教學必須適時作出改革,通過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等的改進實現我國在職英語教育與國際的銜接,切實培養適于職場發展的實用型英語人才。
二、如何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正確定位在職英語教育
隨著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傳統的在職英語教育模式顯然難以適應發展需要。為此,我國在職英語教育就應立足國際化背景進行改革,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完善課程設置,同步改進教學管理,促使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不斷提升,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一)正確定位教學目標
無論是普通高等教育還是在職教育,都掙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在應試教育之下,學生的英語考試能力較強,但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卻是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缺乏,雖有各種英語資格認證卻欠缺必要的職場運用水平。
為此,我國的在職英語就應從各種資格認證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從以職業資質考試為導向的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國際化課程背景下的以實際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學術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轉變(注:EAP是與某種特定職業和學科相關的英語,是以教授學術英語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開設的英語課程,下同),延伸在職英語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之所以要將我國在職英語教育定位為學術英語,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更是因為學術英語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學術英語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英語在職場有針對性地進行交際,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達到無障礙溝通,也為進一步的職場發展奠定扎實的英語基礎。
(二)優化在職英語教學課程設計
科學的課程設計是有效開展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在教學國際化背景下,在職英語教學課程也應進行優化設計,為教學的有序進行以及更好培養學生提供理論基礎。
為此,學校要針對在職學生主體進行需求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以及相關要求,分步驟、分階段制定學科目標,指導學生分步完成。這一步驟的重要性直接關系到在職英語教學課程的設計的成功與否,學校應在自身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加大與職場的無滯后信息交流,以確保自己的教學目的緊跟時代潮流,符合職場企業對于在職人員的英語各項指標需求,現實地,量化地,有針對性地設立在職英語教學目標。
在了解市場和學生需求,并大致設定階段任務后,學校就應從實際出發對在職英語教育大綱進行修訂,構建符合教育國際化背景的課程體系。具體而言,就是對基礎課程進行精簡、調整和壓縮,在教學中引入ESP課程[1],尤其是EAP課程,以使得學生通過在職英語教學能夠掌握必要的職場英語交際技能,并具有使用英語進行工作探究的能力。具體制定課程設計時,學校要針對如何與職場各行業的雙語課程進行有效銜接予以深入探究和思考??煽紤]與部分職場雙語專業課程進行銜接,從原本的語言學習向內容學習轉變,強化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期在職場中得到更實際的應用。
(三)強化在職英語教學組織管理
隨著職場對在職人員的英語要求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在職人員選擇英語專業,致使英語專業的在職人員學生數量日臻龐大,過多的學生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授課效果,也極大地縮減了單個學生的練習時間,造成在職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降低。為此,在職英語教學應針對教學組織和管理進行改進,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集體學習,共同探討。但對于譬如口語、寫作、小組研究等內容,在大班上課的同時,還需輔之以小班,將每班人數設定在20人左右,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合作學習,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口語練習,方便教師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四)加強職場英語交際能力培養
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使用,與他人順暢的溝通以及良好的交流是評判英語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而這種無障礙的交際不僅建立在雙方語言互通的基礎上,更在于對國家文化的深刻了解,掌握民族心理和民族傳統。通過教學內容對各個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使學生盡可能廣泛地涉獵不同國家的文化,避免學生因為缺乏對于文化沖突的了解進而引發的單詞都會,但深層含義領悟不對的現象。通過系統化的教學使學生此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以更好適應職場需求。
(五)引入現代科技進行在職英語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職教育也日益走向現代化和科技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在職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職英語教學也隨之引入了現代教學手段這種借助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的新型教學方式,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也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內化成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充分抓住在職生對于日常工作當中的英語實際應用的需求,通過現代科技的引入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觀摩職場相關英文片等的同時,提升英語能力。此外,在強化學生在職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利用網絡廣泛涉獵國外先進文化,更好契合教育國際化的背景與理念。
結語: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重新對在職英語教學進行定位除了從教學目標、課程設計以及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進外,還需要培訓學校立足國際視野,洞悉國際在職英語教育資源和學術交流資料,并以此拓寬在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更好地把英語運用到自己的職場日常工作當中,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職場定位。
1.目前普遍學生的受眾意識相對缺失。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計劃的實施,大學生在數量上急劇增加,導致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較低,學生在大學生活學習理解上存在偏差,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考上了大學就是完成了任務,并不在乎今后的學習,受眾意義相對缺失。
2.現在大學英語教學只教不學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大學英語教學不同于高中教學,大學教師在完成授課內容后就認為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在一方面可以提高個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相對于大部分存在懶惰情緒的學生來說,這一點很難達到。教學分開來講就是教與學,但是往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只教不學的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一同體驗大學英語學習的樂趣。
3.大學英語教育滯后于現實和職場。目前大學英語教材里不少課文內容老邁,缺乏時代性,加上語言句式上也缺少創新,學生無法充分的獲取新知識,學校在課堂的設置上缺少分類教學,不能很好的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大學英語教育滯后于現實和職場,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國際化職場要求。
二、基于國際職場和卓越導向的大學英語創新方案
1.跟隨國際職場信息交流的原則。國際職場信息交流的原則主要包括usability、accessibility、comprehensibility這三個大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緊跟隨這幾方面原則來確定教學的確定、教學的內容、教學的任務,使得大學英語知識更容易讓學生獲取,大學英語教學更加通俗易懂,大學英語更加廣泛讓學生的使用,這樣才是達到大學英語面向于國際職場發展的最高境界。
2.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學校在實行大學英語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應注重基礎英語和應用英語的相結合,學為所用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不要讓學生單純的停留在“sightword”層面上,英語屬于語言類教育,而語言類的學習并不像其他學科,比如物理學,更注重的是科研以及實驗,在實驗中不斷的獲取真理,從而為生活服務。但是英語并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是為了運用,多掌握一門語言就多了一種溝通手段,因此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高低就是檢驗英語水平的最好方法,應該改變傳統英語教學單純的注重語法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3.從學生角度分析大學英語的重要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地位。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的能力不是由英語程度的高低決定的,而是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自身是否認識大學英語重要性所決定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當不斷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對大學英語的興趣,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的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增加學生的受眾意識。
4.在教學方式上構建國際職場英語環境。運用多種途徑的教學方法,增添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大程度的運用高科技教學,在教學方式上為學生構建國際職場英語環境,同時應該對大學英語課程明確的劃分,可以將大學英語分為社會應用型、興趣人文型、英語技能型增加國際職場英語的專業職場用語的培養,啟發學生主動投入到職場英語環境中,積極組織開展小組討論,增加團隊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注意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的銜接,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
5.對學生的全方位職場考察進行評估。對學生的全方位職場考察進行評估就是學校要改變傳統的評估方案,確定新的大學英語教育考核評估方案,深入開展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改革。改革單純以測試的分數作為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鑒別方法,從一張試卷中難以判斷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評的目的是確認學生是否已經掌握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新型改革的考核體系應該具有能逐步體現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
一、新媒體及其特征
新媒體(New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它興起于1990年,它是時代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換句話說,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式,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必將鎖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進步。它融合并利用網絡技術,并以網絡技術為載體,這一點與傳統媒體有較大差異。新媒體融入了網絡、數字和移動等技術,通過各種新形式,如電腦、手機或數字電視等媒介將豐富的內容展示出來,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新媒體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新媒體使得交流更加順暢,觀點更加多樣。新的媒體之下,話語權被廣泛分散,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表言論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對每個事物每件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心情,成為獨立的個體。比如利用QQ、微信,每個人都可以對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獨立的看法。(2)新媒體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共享更加便捷。傳統的媒體形式比較單一,非常的呆板。新的媒體通過網絡技術展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有著無窮的魅力,而且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享受媒體帶給我們的快樂,并源源不斷的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做到國與國資源的相互利用,真正實現了共享。(3)新媒體受眾選擇性增多。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里,人人都可以充當信息者,還可以充當信息的接受者,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者的細分需求;與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受眾有更大的選擇,可以自由閱讀,可以放大信息。(4)信息實時。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新媒體利用強大的軟件呈現內容,可以輕松地實現24小時在線。(5)新媒體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和電視傳媒大眾傳播進行比較,運用新媒體的用戶在使用心態、話語表達方式上都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社會進步及新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也使得新媒體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也更加接近生活,更容易打動人從而引起人的共鳴。
二、基于新媒體的英語教學改革
(一)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媒體來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新媒體具有傳遞信息比較迅速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增加時事新聞介紹和討論部分,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國內及國際動態,培養其國際化意識,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可以在授課時設計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相關領域。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實現翻轉課堂授課,在教學中設置角色扮演、模擬國際會議、電影配音等學習任務,加強對學生國際化意識的培養及知識實際應用能力的操練。教師可以就某一學習主題制作微課上傳班級QQ群,從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
(二)教學內容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教師應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上課之前,教師先通過新媒體平臺(例如微信群、QQ群和電子郵件)分發學習資料,并讓學生熟悉預習任務,進一步完善授課內容。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及英語的應用能力。教師除了完成授課任務,還應有針對性地展開系統的課前、課上和課后的跟蹤調查,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滿足研究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需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在課堂內外進行課程設置和授課,利用新媒體平臺對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進行積極有益的補充。通過微信和QQ群在線布置學習任務和對學生課下學習進行指導。
(三)教學平臺
基于新媒體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最大的優勢是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教材和單一的課堂授課。通過上網搜索教學資源,把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融入教學設計,并制作成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料,既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教學,也可以上傳至特定網絡教學平臺,方便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終端隨時隨地學習。本校也先后引進和應用了兩種在線英語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學習和網上測試。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教育應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出的人才不僅應具備熟練的外語運用能力,還應該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在國際事務中游刃有余。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并且被普遍運用的媒體形式具有巨大的傳播優勢,高校教師應充分運用新媒體給教學帶來的優勢,抓住學生的心理,在教學中革新教學方法,構建多樣的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作者:王英 單位:西京學院
參考文獻:
[1]陳靜.國際化視野下基于新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21):157-158.
[2]王洪源.新媒體視角下“中國英語”國際傳播的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4):173-174.
[3]黃敏.國際化視域下新媒體資源與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對接策略[J].英語廣場,2016,65(5):117-118.
英語是全世界運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近年來,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經濟全球化正在迅速的發展著,英語在各個國家的地位也提升的越來越快。在我國,大學英語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跟上時展的腳步,同時也要呼應社會發展中對于專業的需求,配合市場的發展。文本將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做出定位。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育國際化;教學定位
英語是中國教育發展當中的第二種語言,在我國的教育界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能否把大學英語的課程學好學精,是大學生能否完成學科考試、四六級考試以及就業出國考試等等眾多項目的關鍵因素。因此,想要學習好大學英語,不能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要融入自己的希望理念以及創新精神等等,將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工作中,平時的語言交流中。因此,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給我國的英語教育添上了一件新衣服,要倡導跟國際接軌的教學理念,以國際化定位為中心展開的教學任務。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忽略了知識的運用,只是一味的看重自己的考試成績。并且功利性較強?,F階段,大學英語教育一味的把主觀意識加在自己身上,不把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因此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出現了一些偏差。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英語課堂缺少了興趣,這樣一來,就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沒有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也很低。學生對于英語的口語極其不重視,以至于大多數中國學生,在書面上對于英語的理解很到位,但是實際和外國人交流起來,就比較費力了。學生積極性低還因為課堂的枯燥,氣氛不活躍,長期以往,只會讓學生對于英語越來越厭惡。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不同于高中英語,高中英語就應付高考,大學英語能順利的通過四六級考試就可以了。其實則不然,這種心態往往會使英語學習得不到提升。中國式教育比較廣泛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不能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育中的一大憾事。因此,要堅持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英語的視角出發,我國大學的英語課本,其中理論性的知識占了絕大部分,然而真正實踐的部分卻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就很難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就會沒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提高英語成績,長此以往,還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放棄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并且,大學英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過于松散,學生學習興致不高等等,這些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有直接聯系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研究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現代的發展越來越先進,因此,大學的英語教育也被寄托了厚望,對大學英語的定義也有了新的標準以及比較高的期望。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是給原先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披上了一件新的皮囊,從而進入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教學理念。英語教學以國際化的定位為主題為中心,展開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并且,國內的教學模式要與國外的教學模式相互交流,并且與國際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產生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尋找出一個適合我國英語教學的模式。但是,總是過多的追求國際化的教學理念,會使得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陷入一個干枯無聊的泥潭里,所以,還必須找出適合國內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效方案,一切以我國的國情為主,從而展開英語的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明確定位,是實行改革教育的基礎,是前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因素。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我國的英語教育現狀以及國際英語的發展,開能做出新一步的判定。也因此,才能做出符合我國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案。英語教學以國際化的定位為主題為中心,展開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并且,國內的教學模式要與國外的教學模式相互交流,并且與國際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產生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教育國際化這個詞,被多次的提到過,上述文中也經常出現這個詞,教育國際化的意思是通過某一平臺比如網絡等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本國教育模式還能夠有機會接觸到非本土即國際教育模式。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就是掙脫教育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通過合理的教學定位去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
三、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教學定位如今已經非常明確了,我國的大學英語發展,要走在時代的前沿,要跟上國際化的發展,同時也不能讓學生的課堂顯得過于枯燥無聊。所以,我國想要發展好大學英語教育,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如此,才能使中國的英語真真正正的發展起來。
作者:聞茹 單位:南昌工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