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57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的方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主要研究解決四個問題:教和學的關系問題,傳授知識和同時培養學生能力的問題,教學生學會和同時教學生會學的問題,統一要求學生和因材施教的問題。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學生觀
傳統的教學觀,是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教書本知識,學生學書本知識。教學只有一個功能,就是傳授書本知識。傳統的學生觀,就是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成了主體?,F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任務是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培養思想品德,促進體力發展。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F代學生觀認為,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同時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好壞,一方面是學生能不能積極主動地學,自覺成為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是教師能不能在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給予點撥、指導、幫助。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具有了這種能力,學習才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質量才有可靠的基礎。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注意因材施教、發展個性。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解決“三個面向”的要求與落后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矛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高效的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作用,在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境幾個要素中,學生是最活躍的,無疑處于主體、中心地位,他要在高漲的情緒下,即在內部誘因的作用下能動地接收、貯存、轉化知識并鍛煉能力。
真正的高效課堂還應該是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的并用,加大課堂信息力度,增加學生興趣,變枯燥無味的課堂為生動有趣、妙趣橫生的課堂。
【關鍵詞】芭蕾基訓;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98-02
芭蕾舞蹈作為人之謳歌,是對某種理想根基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是從理性世界的因果關系桎梏中釋放出來的。因此,芭蕾舞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蹈演員或者是成為一名芭蕾舞者,付出辛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獲得專業的,系統的芭蕾基礎訓練。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對芭蕾學習者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因地制宜掌握分寸
對于舞蹈學習者來說,我們在進行芭蕾基礎訓練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芭蕾舞者,應當具有良好的形體基礎。因此,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教學的時候,應當掌握基本的動作教學要領,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根據芭蕾舞蹈要求的人體結構,在舞蹈過程中身體的垂直位置非常重要,在表演的時候舞蹈演員需要始終保持非常高的平衡和穩定習慣,這樣才可以呈現出高雅優美的芭蕾舞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對學生的身體特征進行了解掌握,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這樣我們能夠盡可能保證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例如我們要對學生保持穩定的能力進行訓練,就要根據學生的盆骨狀況,以及腰椎、胸腔和肩膀等部位的動作進行專項訓練。
在學校中進行芭蕾基訓教學,一般學校很難維持較長周期的教學安排。這就導致了學生接觸芭蕾訓練的時間不足,無法得到有效的訓練。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在教學計劃制定之前向廣大的學生征集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教學計劃。同時,芭蕾舞蹈教師不應該由于時間的壓迫就盲目地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真實需求。芭蕾基訓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高強度進行訓練,不但達不到訓練效果,還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其他課程量和課時的分布,保證學生在每個禮拜有至少6個課時的芭蕾基訓課程。對于在教學工作中的教師,應當從專業的舞蹈教師中選,這些教師要能夠對學生負責,能夠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保證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和提升,邀請更加專業的認識對芭蕾舞蹈教師進行培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
二、科學訓練規范表達
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規范的動作和語言進行教學。在動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對人體的基本形態的認識,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人體生理結構的角度出發,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最大限度地釋放身體四肢。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對身體的各部位的訓練,身體的五大關節部位肩、胸、胯、膝和踝,這五個部位在訓練的時候都應當對稱向外打開,學生的雙腳應當保持一字外旋。這樣可以使身體的線條獲得最大限度地延長,從而增加了舞蹈動作的感染力。雖然這種外開狀態是人體處于非自然狀態時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科學的訓練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舞姿和舞步的連接起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在膝關節和踝關節的運動過程中,我們應當增強這兩個部位的靈活性,從人體美學的角度延長人肢體的長度。對于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我們應當通過保持腿部的直,使動作更具有技巧和對美的傳達。在直的基A上,我們還要通過立進一步展現芭蕾舞姿的形態美。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所采用的語言也要保持規范和精確,只有準確的語言表達才能讓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教師要傳達的思想,進而才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教師應當在進行教學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針對芭蕾基訓教學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難點部分的表達,逐字逐句地進行研究,怎么樣的表達才可以既準確,又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而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準確指導,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提升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芭蕾基訓的基本教學步驟,以相應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帶領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訓練。而且不同的教師對芭蕾基訓的原則和方法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教師應當保持一個宗旨,就是要通過科學規范的教學,指導學生高效地學習芭蕾基礎動作。在訓練過程中,伴奏音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通過選擇合適的音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訓練學生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配合能力。
三、組合訓練注重順承
組合訓練是一種具有較高的邏輯性,訓練過程更加復雜,但是更具有針對性的芭蕾基訓過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動作之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應當更加重視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對基本動作的應用能力,重視學生舞蹈動作的應激性,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就是我們需要采取組合訓練的原因,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的芭蕾舞蹈技能。要想有效地進行組合訓練,我們還應當理解組合訓練與單一動作訓練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要意識進行單一動作訓練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組合訓練,而組合訓練又是對單一訓練的一種綜合運用和對單一動作訓練效果的一種檢驗。因此我們在進行組合訓練之前應當有系統的單一動作訓練過程。這對于剛開始學習芭蕾舞蹈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芭蕾舞蹈動作之間的聯系,能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適應。并且,組合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芭蕾動作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
順承關系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我們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順承相類似,也就是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每一個舞蹈動作之間的關聯性。我們已經知道,如果單一的舞蹈動作沒有辦法完成,那么就無法完成一整部芭蕾舞蹈。由此可見,單一動作就像是一盤棋中的每一枚棋子,我們只有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順承關系,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換句話說,我們應當通過對學生在芭蕾學習過程中對順承關系的認識的強化,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訓練,能夠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芭蕾舞蹈,從而在表演的時候能夠更好地把握每一個動作,能夠盡情地展示自己。例如,在芭蕾集訓課堂中,單一的跳躍動作訓練就包含了多種,其中每一種跳躍都是學生要牢牢掌握的。而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逐漸提高難度,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更主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這些單一動作之間順承關系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們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計劃。教師應當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有正確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與學習。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的研究,仍然需要廣大教師的繼續努力,共同促進芭蕾舞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亮亮.芭蕾基訓中“開、繃、直、長”的訓練方法及應用[J].長治學院學報,2012,(6):101-103.
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函數知識時,可以讓學生簡單地概述一下初中學過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三角函數的知識,相關的表達式、性質、圖像等等.每名學生回憶其中一點,其他人糾正和補充.通過回憶和概述,教師就可以知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從而在課堂教學時,用已學知識的補充和提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復雜的小知識點,例如:A∩B={x|x∈A且x∈B},A∪B={x|x∈A或x∈B}做成一些便利貼,貼在自己隨時可見的地方,方便自己查閱學習.教師在課堂練習時,也可以在課件上或者黑板上備注需要的公式,既可以防止學生遺忘了公式不會解題,又能夠給學生的思路提供一些小提示.
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很多時候,數學學習對抽象思維、演繹推理的要求很高,還涉及頻繁的數值計算,因而學生經常覺得數學枯燥難學.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數學學習有難度,知識內容很復雜,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例如:教師在講解函數知識時,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思路,多從圖像入手,利用直線、拋物線、波形圖等圖像結合函數表達式講解它們的性質,再慢慢地將圖形進行組合、變換,來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適應函數的綜合應用.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復雜的立體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把需要用到的立體幾何模型用制圖軟件制作出來,在講解到相關知識時,調出相關模型,讓學生從模擬想象變為直觀感受.甚至在講解到相關習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電腦作圖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觀看電腦驗證的過程,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培養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多媒體教學的精確性和生動性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數形結合、多媒體教學,可以活躍教學氣氛的課堂設計還有很多,例如分小組討論、競答比賽等等.總之,教師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設計讓數學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讓學生發現課堂的生動有趣,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師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課堂教學效率也能獲得顯著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提問方式 案例分析
課堂提問是藝術性很強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檢查學生獲得知識的情況,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溝通師生感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等。那么,針對數學學科,數學課堂,應該怎樣去藝術的提問呢?筆者就“數學課堂教學的提問方式”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與同仁交流。
一、直入式提問
直入式提問是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進行提問。這樣做,節約時間,教師不需要做大量準備,可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最本質的內容上來。
二、漸進式提問
漸進式提問是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漸進式提問就是甲問題是乙問題的基礎和前提,乙問題是甲問題的繼續和深入。這種提問方式既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性,又符合數學知識發展的邏輯性。它多用于具有一定教學深度或難度的知識點的教學,或是針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教學。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教學片段
問題1:分別求出方程x2-5x-6=0,x2+6x-7=0的兩根之和、兩根之積;進一步思考方程的根與系數有什么關系?當二次項系數不為1時這個關系是否還適用?
問題2:分別求出方程2x2-5x+3=0,3x2+20x-7=0的兩個根與兩根之和、兩根之積,并進一步思考:上述方程的根與系數有何關系?
問題3:方程ax2+bx+c=0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是多少?
問題4:這個規律對于任意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嗎?如方程x2+x+1=0,它的根也符合這個規律嗎?
問題5:請你用數學語言表達上述規律。
這樣通過低起點、多臺階的呈現問題,引導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層層深入,有效地分散了難點,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由逐漸學會轉化為會學。
三、迂回式提問
迂回式提問是對需要提出的問題暫不提問,而是先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重視,然后看準時機,再托出要提出的問題。這樣可起到奇峰突現、豁然開朗的作用。
【案例2】“同類項”的教學片段
教師先提出:小昆、小強買氣球準備參加游戲活動,每個氣球x元,小昆買了4個,小強買了3個,兩人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一共有兩種不同結果:(4x+3x)元和7x元。對7x這一結果教師進一步追問:7x是怎樣得到的?有的是先算出兩人一共買了(4+3)個;有的是用線段圖表示;有的是用乘法分配律得出的。接著教師又提出:多項式3x2y-4xy2-3+5x2y+2xy2+5各項中,哪些項可以合并為一項?為什么?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時引導、解惑、啟發,觀察各項所含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數有何關系?之后教師才提出本課學習的問題——同類項。
這樣,教師在教學開頭并不直接提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問題,而是先提出與本節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解答后,教師才點明主題——同類項。這種棄直就曲的提問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的難度。
四、比較式提問
比較式提問是運用比較的方式來進行的提問。它可以在同種事物或不同種事物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進行,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這種提問有利于學生認清事物間的相同或不同點,加深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或求異思維能力。
【案例3】“二次函數圖像的復習”的教學片段
問題1:拋物線頂點在原點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問題2:拋物線頂點在X軸上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問題3:拋物線頂點在Y軸上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問題4:拋物線圖象經過原點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問題5:拋物線與坐標軸有三個交點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問題6:拋物線與X軸無交點的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如何?
這些問題看似孤立、互不相干,實則云斷山連,密切相關。通過6次比較式提問,原題的答案便云開日現了。
五、分割式提問
分割式提問是把整體性較強的內容分割成幾個并列的或遞進的小問題進行的提問。如果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范圍太大,學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師可以采取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分割式提問,把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案例4】“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片段
問題:在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中,李森和爸爸媽媽一起隨旅行團去某地游玩,團體票的票價顯示:成人80元/位,兒童60元/位。已知這個旅行團買門票共用了1600元,你知道這個旅行團里有成人和兒童各多少人嗎?如果你解決上面的問題有困難,不妨先獨立思考下面的問題:
問題1:上面的問題中涉及了哪些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問題2:這些量之間有何關系?能將它轉化為數學問題嗎?
問題3:怎樣求這個數學問題的解?這個數學問題有幾個解?哪些解是符合實際意義的?
這樣,把問題化整為零,把3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六、擴展式提問
擴展式提問是把現在所學的內容同與此相關的內容聯系在一起進行提問的方法。這種提問能起到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案例5】“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教學片段
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種評價方式來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下面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教師點評。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語言評價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因人而異,對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對優秀學生,我多給予啟迪。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要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深入探究的欲望。如“像你這樣學,特別好,不但理解,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睂Π嗌现械壬艺\摯地欣賞。兒童尤其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評價時,我用了鼓勵和贊美的語言評價,讓這些孩子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這時,他們會努力向優秀的學生靠攏。如“這句話你讀得太好了,請你再給大家讀一遍吧!”“老師為你的出色表現感到自豪?!睂τ诓钌?,我熱切地激勵。這部分學生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他們共同特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因此我細心地從他們身上發現他們自身的優點,進行評價;發現閃光點,打消他們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好嗎?”“你可能因為緊張答錯了,平靜一下心緒,你一定會答對的,對嗎?”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于每一個環節,用溫情的語言評價,適時給一個嘗試成功的學生以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喜悅,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
(2)學生自評。自我評價是學生根據學習的目標和要求,通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開展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監控、自我提高的過程。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展自我評價時,將不斷反思自我,調整自我,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學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時(即周瑜用造箭來陷害諸葛亮的一句話),在組織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性格特點之后就組織學生開展了自讀自評的練習,先指名學生讀完課文中這句話,再要求學生對其朗讀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說出了自身在朗讀這句話時所存在的不足:我讀諸葛亮很容易讀出他的胸有成竹、鎮靜自若,但讀周瑜卻讀不出他的陰險、狡詐。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而這樣的效果自然比通過他人指點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不難看出這對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意識也有好處。
(3)學生互評。在教學中,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一般是相互結合的。生生互評的意義是在于促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動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目前,教師對學生互評、特別是學生自評放得不開,我們要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負責、善于欣賞、樂于分享的態度,并教給學生互評的方法,經常性開展互評活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在起步階段費事費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長期訓練,由扶到放,學生會逐步變得愿評、能評、善評。比如,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在進行完學生自評這一環節后,教師又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因此有學生便說:“我也這樣看,你讀周瑜的口氣太平淡,沒有讀出他一步一步引誘諸葛亮當時的緊張、喜悅??梢宰x快一點……”這樣,不僅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這樣的自評、互評,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4)師生互評。師生互評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互相評價,以期達到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使用這種評價方法,學生評老師這方面則比較巧妙,這種形式往往是教師為了達到促使學生讀書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對應的觀點組織辨析或以示范朗讀為目的,引導學生領悟朗讀的藝術和技巧。我在教授《頤和園》一課時,運用表演讓學生加深課文理解,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毫無疑問,一開始肯定會出現一些小錯誤,這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我加以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我說“老師也來試試看,同學們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師生共同進行評價、點評,真正做到了課堂上的師生平等。這一環節學生聽的很仔細,參與也很積極,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 課前預習 氣氛營造 小組合作交流 激情展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083-02
夢想是每個學生所憧憬的,和成績毫無關系,教師要給學生的夢想插上翅膀,而不是扼殺在搖籃里,讓每一個學生愿學、樂學,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它能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任意地翱翔。
一 什么是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是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過程為特點,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整體提高為目標,教與學有機結合、同步發展的教學實踐活動。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和學習,意味著對教育方法從教師“滿堂灌”向最大限度的學生參與轉變,是鼓勵發展學生創造力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強調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主體參與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特點。沒有主體參與就談不上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研究學生的主體參與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爸黧w參與型”課堂教學,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了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了學生的主體人格,充分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使課堂真正成為展示學生生命價值的綠洲。
二 為什么使用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
原來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只要求學生無條件地執行教師的指令,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尊重。在教學中一味地采用“填鴨式”灌輸,包辦代替,以為向學生傳授的知識越多學生就懂得越多,致使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課堂教學中材、統一要求、統一進度,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導致教學結果兩極分化。課堂教學目標統一、單一,一律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目標缺乏針對性、層次性、多元性,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發展。
在原來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有的學生連基礎知識都不會,還有的厭學,甚至產生輟學的傾向,這與九年義務教育的主旨完全不符。
傳統教學的課堂氣氛往往是嚴肅的、沉悶的,壓抑了學生天真、活潑的天性,課堂活力大大降低。課堂中有了生命的活力,學生才能在愉快的氣氛中受到教育,并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需要師生共同創造,課堂再也不是只重結果,而轉為了重過程的課堂教學,主體參與是使教學充滿活力的關鍵,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會形成多邊的教學交流。
三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采取的方式
1.課前預習
初讀課文,解決字詞,把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詞圈點勾畫出來,查有關資料自行解決;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的思路;重點讀課文,提出有關問題,可用圈點批注的方式寫到書上,并寫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這一環節是學生積極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2.氣氛營造
營造一種愉悅的氣氛,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研討情緒,為學生進入主體參與學習做好情感上的準備。氛圍的形成需師生共同努力,方法多種多樣,如朗讀競賽、多媒體教學、播放與課文有關的音樂、表演課本劇、出示新穎板書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章進行選擇。
3.小組合作、交流
在預習中遇到疑難問題交給小組討論,為了便于討論,提高討論的效果,需事先將學生的座位搭配好,把思維敏捷、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起帶頭作用。在分組討論中老師巡視各組并參與他們的討論,適當啟發、點撥、反問、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對小組討論還不能解決的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老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較難的問題,基礎差的學生可不用掌握。
4.提供展示機會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領悟到的內容,拓展到的精彩片段,充滿激情地展示給大家,表明自己學習課文之后確實收獲不少,是每個學生內心的沖動,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們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在展示中強化記憶,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如學習基礎知識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歸納概括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以此來增強自信,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們的各種潛能都能得到發揮。
四 全體參與型課堂的教學效果
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因材施教原則,針對學生接受能力、認識能力的不同,共性和個織,我們從共性出發提出統一要求,又從個性出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使大多數學生成績有所提高。學生面貌發生變化。大部分學生變“不學”為“愛學”,變“厭學”為“喜學”,變“學不會”為“會學”,學習氣氛濃厚,學習狀態有所好轉,課堂教學逐步走向正軌。
關鍵詞:課堂教學;任務;過渡
要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流程,就必須重視各個教學任務的過渡設計,一個好的過渡設計,能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上面的教學內容既能有所總結,有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的思維聯想到了下面的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種過渡方法。
一、教學任務的過渡方法
1.小結式過渡
小結式過渡首先是對前面的學習內容進行一個歸納總結,以此來引出下面要完成的任務,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來回憶上面學學習內容,又能延續到更加廣泛的領域,會起到一種綱舉目張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學牛津英語7A Unit6 Reading中,講的是The fashion show,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舉行這樣一次時裝秀號召學生為希望工程募捐,在處理完本課的教學任務后,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how?引導學生對這次時裝秀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上面的這個問題,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學生這樣回答:It’s meaningful, we should help the poor.學生在思考的時候,自然引入了本課的主旨,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怎樣去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以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2.轉折式過渡
教師引入與教學任務相反的信息,讓學生感到內容的反差而驚訝,從而產生疑惑或好奇的心理,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被激發。
牛津英語8A Unit4 Reading中講的是大熊貓,在學生學習了大熊貓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之后,通過問題If you are a panda, what will you say to humans?引導學生來回答,該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有了個大轉彎,一些學生先是感到很驚訝,很快地把自己想到了一只熊貓,說出了很多心里話,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然的過渡到下文中的教學內容。
3.懸念式過渡
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設置懸念,可運用圖片、視頻、實物等方式,如牛津英語7B Unit4 Reading講的是‘The ghost in the park’,在復習完第一課時的內容后,讓學生看了一個與之相關的視頻,在一個花園里傳來了陣陣低語,這時有點學生感到非常的害怕,問了這樣一個問題:Is there a ghost in the park?這時學生非常好奇,有的認為是人發出的聲音,有的認為是風聲,然后順勢跟學生說,Millie and Amy heard the whisper last night, read their story and find out what it is.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了下面的教學任務,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4.練習式過渡
在完成上面的教學任務后,設計一個相關的練習,形式可以多樣,選擇、改錯、游戲、閱讀、視聽等都可以選擇,通過練習而引出下面的教學任務,既考查了學生掌握的情況,又“無痕”地引出了下面的學習任務。
牛津英語7B Unit2 Grammar,學習的是定冠詞the的用法,在學生學生充分了解的the的用法后,將本班的一個同學課前預習情況投影到了屏幕上,讓本班的學生來幫助他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地方,讓后對全班的同學說:All of you are helpful, Sandy also need help in his diary, do you want to help him? 學生興趣很高地投入到下面的任務。
5.銜接式過渡
這種過渡貫穿于教學任務之間,我常常采層層遞進的提問式的話語,將教學任務中的各個知識點鏈接起來。這種過渡方式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恰當的銜接過渡能將教學內容層層深入,符合認知規律,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易于理解接受,使教學任務環環相扣,既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習欲望,勾通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產生“躍而獲之”的念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結
做好英語課堂教學任務的過渡,就是要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渾然一體,不出現斷層,以上幾種過渡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叉的,兩個教學任務之間的過渡可能同時出現幾種過渡方法,但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備課中須做好“備學生”這一環節,不妨把自己就假想為本班的一名學生,換位思考,往往能設計出更巧妙的過渡方法,使英語課堂環環相扣,流暢自如。只要我們設計得合理、巧妙,課堂教學就可以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