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33
序論:在您撰寫稅務籌劃的基礎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084-01
前言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國際上習慣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統稱為企業并購,在我國稱為并購。即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并購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并購的實質是在企業控制權運動過程中,各權利主體依據企業產權作出的制度安排而進行的一種權利讓渡行為。并購活動是在一定的財產權利制度和企業制度條件下進行的,在并購過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權利主體通過出讓所擁有的對企業的控制權而獲得相應的受益,另一個部分權利主體則通過付出一定代價而獲取這部分控制權。企業并購的過程實質上是企業權利主體不斷變換的過程。企業并購的動因很多,可以是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可以是為了實現多樣化經營,也可以是企業并購為了獲得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但其目標只有一個,即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稅收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利潤的實現,如果在并購前沒有準確審查企業的納稅情況,則會使并購后的企業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因此,企業并購過程中,財務問題是并購各方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企業并購中的會計處理
2006年新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20號―企業合并》按照控制對象,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下的介紹就將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方面展開。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在同一方控制下,一個企業獲得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股權或凈資產的行為。其主要特征是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并且不是暫時性的。如母公司將全資子公司的凈資產轉移至母公司并注銷子公司;母公司將其擁有的對一個子公司的權益轉移至另一子公司等。一般情況下,同一企業集團內部各子公司之間、母子公司之間的合并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總體原則―采用類似權益聯合法的處理方法:即對于被合并方的資產、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合并對價與合并中取得的凈資產份額的差額調整權益項目,合并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實際是一種購買行為!在購買日取得對其他參與合并企業控制權的一方為購買方,參與合并的其他企業為被購買方。采取購買法的會計處理方法。購買方的購買成本與取得被購買方的各項資產負債均按公允價值計量。購買方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異計入當期損益。合并成本與取得被合并方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異分兩種情況處理,前者大于后者時確認為商譽,前者小于后者時確認為當期損益。
二、企業并購中的稅務處理
“財稅59號文”對企業合并的所得稅處理做了明確規定,稅務處理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一般性稅務處理就是“應稅合并”;特殊性稅務處理即為“免稅合并”。
1、一般性稅務處理
一般性稅務處理就是指應稅合并的稅務處理,應稅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對被并企業轉移的整體資產視作銷售而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合并企業并入該部分資產的計稅成本可以其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這種處理方式類似于會計處理上的購買法。其稅務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并企業的稅務處理
計稅時要求對被并企業計算財產轉讓所得,就是以合并企業為合并而支付的現金及其他代價減去被并企業合并基準日凈資產的計稅成本,并將該財產轉讓所得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如果被并企業合并前存在尚未彌補的虧損,可以該財產轉讓所得抵補,余額應繳納企業所得稅,不足彌補的虧損不得結轉到合并企業彌補。
(2)被并企業股東的稅務處理
被并企業股東取得合并收購價款和其他利益后,應視為對原股權的清算分配,計算其股權投資所得和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
(3)合并企業的稅務處理
合并企業支付的合并價款中如果包含非現金資產,則應對這部分非現金資產視同銷售計繳所得稅,除此之外,不發生所得稅納稅義務。同時,合并企業接受被并企業的有關資產,計稅時可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定成本。
2、特殊性稅務處理
(1)被并企業的稅務處理
被并企業不計算確認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其合并以前的全部企業所得稅納稅事項由合并企業承擔,未彌補完的以前年度虧損可由合并企業繼續彌補。③可由合并企業彌補的被合并企業虧損的限額=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截至合并業務發生當年年末國家發行的最長期限的國債利率。
(2)被并企業股東的稅務處理
被并企業股東的換股行為不被視同銷售處理,不繳所得稅,被并企業股東換得新股的成本,須以其所持舊股的成本為基礎確定。但未交換新股的被并企業的股東取得的全部非股權支付額,以及采取換股形式的股東在獲取合并企業股權的同時取得的少數非股權支付額,都應視為其持有的全部或對應比例的舊股的轉讓收入,按規定計算財產轉讓所得或損失,依法繳納所得稅。
(3)合并企業的稅務處理
合并企業除需對其少數非貨幣性質的非股權支付額按照視同銷售計繳所得稅外,基本上無須納稅。合并企業接受被并企業全部資產的計稅成本,須以被并企業原賬面凈值為基礎確定,實際上應當等于這些資產在被并企業的原計稅成本。
三、稅務籌劃
而稅收作為宏觀經濟中影響任何一個微觀企業的重要經濟因素,是企業在并購的決策及實施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規劃對象。合理的稅務籌劃可以降低企業并購成本,實現并購的最大效益。筆者試圖尋找企業并購行為中可能作出稅務籌劃的環節及籌劃原則,以實現企業并購的最大經濟效益。2008年的新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統一并降低了所得稅稅率;統一并規范了稅前扣除標準及范圍;統一并規范了所得稅優惠政策。新稅法的實施使企業并購的所得稅稅務籌劃的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新稅法弱化了企業并購時利用地域優惠進行稅務籌劃的方式;使納稅人利用外資企業身份進行并購稅務籌劃不再可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總體有較大幅度的降低,減輕了企業并購中的所得稅負擔,增加了企業并購的熱情,體現了鼓勵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趨向;新企業所得稅法首次引入了反避稅的條款,對企業并購中所得稅稅務籌劃的合理與合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語
企業合并必然伴隨著資產的轉移,同時也涉及營業稅、增值稅等稅費的繳納問題。企業在合并過程中,伴隨而來的問題很多,但從市場競爭、企業的發展、社會的繁榮的角度來看企業合并對市場經濟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出了好合并中純在的問題對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以及企業、行業的長久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毛成銀、張紅燕等.企業并購會計與稅務處理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2012(04):65-67.
論文關鍵詞:稅收支出國際稅務籌劃企業利益
一、國際稅務籌劃的客觀基礎
企業要進行國際稅務籌劃,首先要對各國的稅制有較深認識。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收差別是由稅收管轄權、稅率、課稅對象、計稅基礎、稅收優惠政策等幾個方面組成的:
1.稅收管轄權上的差別。各國稅制上的稅收管轄權主要有三種類型:居民管轄、公民管轄和所得來源管轄。各個國家或地區一般是根據自身的政治、經濟情況和法律傳統,選擇及行使稅收管轄權,其中多數國家是同時行使居民管轄權和所得來源管轄權的。由于各國家行使不同的稅收管轄權,從而為國際稅務籌劃創造了機會。
2.稅率上的差別。稅率差別是指不同的國家,對于相同數量的應稅收入或應稅金額課以不同的稅率。企業可以選擇綜合稅率較低的國家來投資,也可以將稅率高的國家所屬機構的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國家。
3.課稅對象和計稅基礎的差別。不同的國家稅種的課稅對象可能不同,不同國家對于每一課稅對象所規定的范圍和內容也可能不同,因此計稅基礎也會存在差異。企業可以利用不同的稅收處理進行稅務籌劃。
4.稅收優惠的差別。許多國家為了吸引外國投資,對于國外投資者在征稅上給予實行各種不同形式的優惠。如減免稅、各種納稅扣除等。一國的稅收優惠政策是跨國納稅人稅務籌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上述的分析可見,國際稅務籌劃的基礎就是各國稅制的差異。企業只有在全面掌握有關國家稅收法規及其具體稅制的基礎上,兼考慮一些其它客觀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確的稅務籌劃方案。
二、國際稅務籌劃的具體方法
依據國際稅務籌劃的基礎和其它相關因素,可以大略總結出國際稅務籌劃的具體途徑如下:
1.稅收管轄權規避。企業應盡量避免同一個行使居民管轄或公民管轄的國家發生人身法律關系,或盡量避免同一個行使所得來源管轄權的國家發生聯系。許多國家對企業的“常設機構”的利潤是課稅的,因此在短期跨國經營活動中,盡量不要成為東道國的“常設機構”,則可避免向東道國納稅。這種規避可以通過控制短期經營的時間或是通過改變在東道國機構的性質來實現。
2.利用稅率差別。由于不同國家規定的稅率存在差別,在進行國際稅務籌劃時,企業可以選擇綜合稅率較低的國家來投資,也可以將稅率高的國家所屬機構的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國家。據統計,美國跨國公司持有資產總額25%部分分布在那些公司所得稅率低于20%的國家或地區,在這些國家資產收益率普遍較高。
通常實踐中轉移應稅收入的方法有幾種:(1)企業可以利用信托方式轉移財產。如果一個國家的所得稅稅率較高,該國企業就可以以全權信托的方式把自己的財產委托給設在境外的避稅地的信托機構代為管理,通過創立這種國外信托,財產所有人以及信托的受益人就可以徹底擺脫就這筆財產所得向本國政府納稅的義務。同時,由于信托財產是委托避稅地信托機構管理的,當地政府對信托財產所得一般也不征收或征收很少的所得稅。(2)企業也可以通過向低稅率國關聯企業轉移利潤的方法利用轉讓定價手段在公司集團內部轉移利潤,使公司集團的利潤盡可能多地在低稅國關聯企業中實現。實踐中跨國公司在稅務籌劃中這種方法最為常見。(3)通過組建內部保險公司來轉移利潤。具體做法是,在一個無稅或低稅的國家建立內部保險公司,然后母公司和子公司以支付保險費的方式把利潤大量轉出居住國,使公司集團的一部分利潤長期滯留在避稅地的內部保險公司賬上。內部保險公司在當地不用該筆利潤納稅,而這筆利潤由于不匯回母公司,公司居住國也不對其課稅。
3.在稅務籌劃中注意課稅對象和計稅基礎的差別。在稅務籌劃中,要注意考慮所選擇投資地的稅種主要是所得稅,根據投資地在存貨計價與成本核算、固定資產折舊、各類準備基金的提取等方面稅制規定的不同來進行籌劃。
4.籌劃時考慮稅收優惠政策。利用稅收優惠是稅務籌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國際稅收協定中一般都有互相向對方國家的居民提供所得稅尤其是預提所得稅的優惠條款。在國際稅務籌劃時,在考慮稅收優惠時,要注意稅收優惠往往是在經濟不發達、勞動力素質低的地區力度更大。所以不能只考慮稅收優惠,忽略該地區基礎設施制度落后所導致的高成本負擔及政治和經營風險。
三、我國企業國際稅務籌劃對策
1.我國企業國際稅務籌劃現狀。我國大部分企業稅務籌劃意識缺乏。我國企業的領導由于欠缺財務、稅收知識,因此當提及減少納稅成本時,往往使用偷逃稅款、找稅務人員等方法,而不是通過自身的稅務籌劃合理合法地節稅。而企業的財務人員也因而不能利用稅收知識和會計水平為企業做稅務籌劃。同時,稅務籌劃主體在我國企業中,至今還不甚明確。會計人員只關注會計核算、會計報表,不關心稅收成本比較及相關決策;而管理人員則認為稅收籌劃是財務部門的職責。這樣就形成了稅務籌劃工作無人負責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我國企業對于國際稅務籌劃的迫切需求。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企業的國際貿易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僅是出口事業蓬勃興盛,跨國經營事業也必將取得更加令人矚目的發展。因而我國企業必須提高國際稅務籌劃的水平,以適應自身發展的需求。
稅務籌劃是指在稅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允許下,納稅主體在納稅行為發生前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進行統籌安排,以實現“節稅”為目的,通過降低稅務、減輕納稅負擔來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籌劃活動。稅務籌劃不是一種新興的事物,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就已經得到了實踐,并獲得了法律的認可,它是納稅主體一項基本權利,是順應稅法規定,得到稅法支持的合法的權利,通過稅務籌劃所取得的收益屬于合法收益。隨著稅務籌劃的迅速發展,我國企業的日常財務工作已經成為重要的工作內容,把它運用到企業會計處理的工作中,是提高其工作成效的有效方法。但企業的經濟業務是復雜而且多樣的,不同的經濟業務需要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因此,在會計處理方法中運用稅務籌劃要注意遵從國家稅務規定及會計準則。
2稅務籌劃在會計處理中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應用方法
2.1稅務籌劃的原則
2.1.1遵守法律法規。稅務籌劃必須具有合法性,違反稅法規定進行籌劃取得的利益是不合法的,是應當堅決反對和制止的。稅務籌劃的目的是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不是逃稅,也不是偷稅,而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自己經營活動及投資行為等涉及稅收的事項進行籌劃安排。企業可以從納稅人的組成、稅種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入手進行稅務籌劃,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選擇最優的,能將公司利潤最大化的一種。這也要求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人員要熟練掌握稅務相關常識,對稅法及其相關法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由于稅務知識比較專業,且稅收政策經常變化,稅務籌劃人員也應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了解最新的稅法規定。只有真正懂法,才能更好的守法、用法,才能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2.1.2遵循經濟可行性原則。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稅務負擔,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發展贏得更多的發展資金。因此,企業會計從業者在實施稅務籌劃時應該要將企業投入的成本與企業的最終收益進行對比,選擇能夠讓企業獲得更多利潤的納稅方案。如果一個稅務籌劃方案最終統籌的結果是成本大于收益,企業則應該果斷放棄。總之,會計處理在應用稅務籌劃的過程中要選擇既合理合法又簡單有效且能使企業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方案。
2.1.3樹立整體觀念,考察全局。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復雜多樣的,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經濟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對企業來說都是及其重要的。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的過程中,應當樹立整體意識,遵循考慮全局的原則。企業應該全面考慮與稅收相關的各個環節,而不是只注重于對納稅過程中某一個點。從公司性質到運營業務的性質,甚至納稅人的組成,企業的很多環節都可以成為節稅的切入點,應當從多種途徑制定最有效的、最便于實施的稅務籌劃方案。此外,除了企業本身情況,還要結合國家相關的稅務法規定進行考慮,使企業獲得的始終立足于合理合法的基礎上。只有從全局出發考慮,企業才能將稅務籌劃的風險規避到最小,獲得更多的整體利益。
2.2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具體應用
2.2.1選擇投資核算方法。不同的企業發展情況不同,不同的投資核算方式產生的影響不同,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選擇適合自身的投資核算方式。目前的投資核算方式主要包括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各自有各自適合的情況,企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選用。一般情況來說,企業的比重應該控制在25%—50%之間,低于或高于這個區間都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要選取適合的核算方式進行調整。當企業的投資比重低于25%的時候,適宜選擇成本法核算方式;當投資比重高出50%,則應該選擇權益法。如果存在被投資企業先盈利后虧損的情況,也要選擇權益法的投資核算方式。
2.2.2選擇結算方式。企業的納稅時間與確定企業收入的時間不是同步的,中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選擇不同的結算方式,對稅收也有著不同的影響。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根據企業產品銷售方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收入結算方式,對企業的收入時間進行確認,以達到滯延納稅時間,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效果。截止收款銷售所收到的貨款是企業進行收入時間確認的重要依據。通常情況下,企業確定的收入時間應該是把提貨單送交給買方的當天。如果企業的產品銷售是通過委托銀行進行的,那么企業收入的確認時間就在企業與銀行辦理好相關手續后直到確定發送貨物之前。如果企業采用分期收款和賒銷的方式進行貨物銷售,就把收款完畢的日期作為企業收入的確認時間。還有可能運用分期預收和訂貨的方式進行銷售,貨物交付的那天則是收入確認的時間。選擇不同的銷售方式則有不同的收入確認時間,這也直接導致企業納稅時間的不同,會計處理中要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為企業爭取更大的利潤。
2.2.3有效的存貨計價方法。細致地進行存貨計價,通過安排也可以達到稅務籌劃的目的。根據目前的相關規定,會計準則中關于存貨計價的方式主要有: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以及一次加權平均法等。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適應于不同的市場狀況,也會給企業產生不同的作用,企業在使用過程中應當對各個細節進行全方位的統籌,對比各種方式的優劣,選擇適合當前情況的方案。例如當出現物價下降的時候,就應當選用先進先出的存貨計價方式。它會在此種情況下較其他方法為企業增加更多的成本,從而降低企業要繳納的稅收數額。存貨計價的方法有利于延緩企業納稅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企業在本段時間內擁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對企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納稅時間延緩,有利于企業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相當于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了高利息的支出。
2.2.4選擇合理的費用列支方式。費用列支是指對企業進行的經濟活動中所需的費用進行列支,并對可能在企業經濟活動中造成的的損失進行預計,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企業應該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把企業的投入成本與企業最終的收益進行對比,在合法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合的費用列支。費用列支的方式主要包括預提和對已經使用的資金的入賬,以及盡可能的減少成本費用的攤銷時間。對企業支出的費用及損失進行細致的統計,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精準把握可以列支的數額,用預提的方式計入賬冊,為企業爭取更多的資金。對于已經使用的費用,則應該抓緊時間入賬,并詳細的列出使用細則。合理的費用列支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數額,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
2.2.5合理攤銷和折舊的方式。企業的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折舊等內容可以在繳納所得稅之前進行扣除,并且企業應當繳納的稅務數額與攤銷和折舊數目成正比,攤銷和折舊的數目越大,企業要繳納的稅務款就越少,企業獲得的利益就越多。在會計處理中能夠進行攤銷和折舊的方式有多種,但每一種帶來的效果都是不同的,企業應該要選擇最有成效的方法,其中,折舊加速法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針對不同的資產形式也要選擇不同的攤銷折舊方式,例如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就要根據企業具體的財務制度選用不同的折舊方式,為企業爭取更大的彈性空間,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資金具有時間價值,利用這一點來為企業的折舊創造更好的選擇,滯延企業的納稅時間,也能為企業爭取經濟效益。
2.2.6適當的資產計價會計處理方式。企業的各項設施,包括煤氣管、空調等器物都應該要根據稅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嚴格的分類,確定企業的單項固定資產應該有哪些設施,方便對企業資產進行合理的計價。因為企業的資產計價與財產稅的計稅基數有著很緊密的聯系,所以在進行企業資產計價的過程中要保證準確、仔細,記錄好所有數據。選擇合適的資產計價會計處理方法對企業的資產進行合適的計價,有利于降低企業財產稅尤其是房產稅的支出,最大限度的減少企業稅收經濟支出,為企業爭取更大的經濟收益創造條件。
2.2.7對企業的盈虧抵補進行籌劃。盈虧抵補是指在被允許的時間范圍內,企業可以將某一年的盈利用來彌補以前某年的虧損。通過盈虧抵補的方式可以直接降低企業本年應當繳納的稅款,給企業減少經營活動中的稅收支出。這是國家給予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因此,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及企業某一年的確出現虧損。對于企業發生的年度虧空,企業可以用下個年度稅前取得的利潤來彌補虧損。如果企業虧損數額較大,明年的收益自然無法彌補的話,根據稅法規定,可以把企業近五年甚至后五年的利潤拿來作為補充。具體的盈虧抵補方法主要包括:對虧損的企業實施收購或兼并,對于沒有被彌補的虧損則由合并或兼并的企業對其進行相應的補救。延續費用列支是第二種方法,對于企業內部的壞賬等可以通過核銷的途徑進行處理,把企業經濟活動中的可控制費用的繳納期滯后。
結束語
關鍵詞:稅務籌劃;企業會計處理;應用
稅務籌劃主要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合理安排與籌劃,如理財、投資和經營等活動,實現最大化的稅后利益。當前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和個人的納稅意識不斷增強,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要做好會計處理工作,適當擴大稅務籌劃的范疇,科學調整收入與費用。這樣才能減少企業的成本支出,確保稅務籌劃的有效性,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應用原則
在企業會計處理中應用稅務籌劃時,應該遵循如下原則:①整體全局原則。將稅務籌劃應用于企業會計處理中,必須要遵循整體全局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納稅方案,使企業做出科學的決策。企業實施稅務籌劃時,應該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依據,立足于自身的整體發展,分析實際經濟環境,綜合考量經營目的,繼而制定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法,有效解決稅負過重的問題,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②經濟實效原則。在企業會計處理中應用稅務籌劃,必須要按照經濟實效的原則,這是因為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有效減少因稅務籌劃而造成的經濟損失[1]。因此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時應對最終獲利與前期投入成本進行預計,然后科學對比其效益,選擇經濟有效且恰當合法的會計處理方法,確保采用的稅務籌劃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③不違反法律原則。企業的稅務籌劃主要是利用多樣化的途徑來獲取節稅的利益,如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科學選擇納稅方案、適當控制收支等。因此企業實施稅務籌劃時應以稅法條款為依據,有針對性選擇稅負地的財務決策,不能亂攤費用成本或亂調利潤,確保稅務籌劃行為的合理合法。
二、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具體應用
第一,選擇收入結算方法。企業銷售產品時往往會有多種方式進行結算,因此確認的收入時間有所不同,納稅月份也不盡相同。企業收入結算方法的劃分是以確認時間不同為依據,可分為如下三種方法:①以稅法的相關條款為依據,對收入結算方法加以確定,收入時間為銷售方收取貨款的時間,買受方收取提貨單后,就完成收入與結算。②如果雙方都認同以銀行委托的形式進行結算,銷售方完成相關的委托手續且發貨之后,則表示交易完成,收入結算時間即為收貨時間。③以雙方簽訂合同為依據來確定結算方法,企業的收入時間為具體的收款時間。第二,選擇投資核算方法。企業核算長期投資的方法有成本法和權益法,通常投資比重保持為25%~50%的范圍內,但是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若投資比重低于25%,但對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時及超過50%時,可以采用權益法;投資比重低于25%時則應選用成本法??梢哉f,對于投資方法的規定往往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被投資企業出現先盈利后虧損的情況時,應當采用成本法,不宜選擇權益法。第三,選擇列支費用。企業實施稅務籌劃時要列支出費用,這樣能及時找出企業經營中的損益,對可能存在的虧損加以列出,以便在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暫緩繳費時間。列支費用時應先入賬發生額的損失與費用,在無法確定時對其進行估算,預留出相應的款項,如招待費用和公益費用等[2]。同時要列支與核算企業本期內已產生的各項開支,有效查明企業是否存在壞賬或虧損等,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最大限度減少攤銷時間和繳稅額,延緩企業繳稅的時間,最大限度發揮出稅務籌劃的作用。第四,選擇存貨計價。存貨計價的方式主要取決于市場情況、當時商品前景、企業實際經濟情況,其對企業稅務籌劃的效能具有直接影響。一般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算、計算毛利率、先進后出、加權平衡等方法,而具體要使用哪種計價方法則需對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如企業投資的某一貨物的市場價格下跌后,可以選用先進先出的計價方法,以此延緩繳稅時間,降低企業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第五,選擇攤銷與折舊。企業繳納所得稅之前可以扣除的項目有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有效延續資產攤銷等,在規定收入的基礎上攤銷數額和折舊數額較大,因此會減少企業應上繳數額。一般在企業會計方法包括許多可使用的折舊方法,如折舊加速法等;同時企業中的財務制度分類細致規定了延續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折舊時間,但仍然無法解決其中出現的彈性問題。企業中有些沒明確規定攤銷或折舊年限的資產,盡量選擇較短年限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進而使企業依法獲得一定的流動資金和無息存款。
三、結束語
企業在會計處理中應用稅務籌劃時,需要從收入結算、投資核算、費用列支、存貨計價、折舊和攤銷等方面出發,遵循堅持整體全局、經濟實效、不違反法律等原則。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稅務籌劃的作用,降低企業的稅負,延緩企業繳稅時間,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秀芬.稅務籌劃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應用探討[J].時代金融,2016,18:175+178.
關鍵詞:稅務籌劃;企業會計;應用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經濟效益,但是企業卻離不開市場經濟而獨自發展下去,企業是屬于法人自主經營的實體,他所有的經營都要法人自己去努力做,因此企業需要積極的投身到市場經濟中去奮斗。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就要采取方法,不僅要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還要提高自己的銷售業績。企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的時候,采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辦法來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的稅收可以作為利潤的一部分,企業采用的辦法就是在規定范圍內利用稅務籌劃來減少稅收支出,以此可以循環增加稅收利潤,稅收利潤的加大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競爭力,促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稅務籌劃的涵義
稅務籌劃指企業依據國家政策所規定的范圍內,按照稅收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經營、投資和籌劃等經濟活動做好提前的安排。因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復雜多變的性質,所以企業的會計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每一個會計的處理方法都會帶來不同的企業稅收利潤,同意背景下的不同業務所獲得的稅收利潤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企業在國家政策和稅法允許的情況下,就要選擇適宜的會計方法,能夠便于減少企業所得稅支出,企業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稅收利潤。
二、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做好成本和收入的預測工作
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稅收利潤,就會在實施稅收籌劃期間進行較大的投資,雖然這樣的事情不可避免,但是企業可以選擇在稅收籌劃階段對成本和收入做好預測工作,并且派專人做好核實和對比工作。只有在企業投入的成本比稅收籌劃給企業帶來收益小的時候,這種稅收籌劃才是企業需要的,如果不符合要求不要使用稅收籌劃,就算強行使用了企業也獲得不了預期的收益。
(二)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
一般企業都是采用不同種辦法來達到稅收利益的,如合理控制企業支出、有效利用稅收政策等這些合法的行為是企業經常使用的。但是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時候,不管是企業使用的措施還是稅收籌劃的過程都是有法可依的,都需要按照稅法來執行,而不能打著法律的旗號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不管企業是有一個稅收方案還是有多種稅收方案,企業都要以遵法為前提,充分分析符合擁有最低稅務的決策。
(三)應該有顧全大局觀念
企業人員在進行稅務籌劃的時候,應該有顧全大局的觀念,給稅務籌劃進行分類,然后開展稅務籌劃策略,主要原因是可以制定出現實科學的經濟策略。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不僅要顧及國家的政策調控還要考慮企業經營的目的所在,不要單純的把需要賦稅多少優先考慮。所以,科學的稅務籌劃就應該是以企業的發展目標為基礎,通過對稅務籌劃的各種因素和限制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得出稅務籌劃的最合理的方案,以此來增加企業的收益。
三、稅務籌劃應用在企業會計中的方式
(一)選擇正確合適的投資核算方法
在企業進行投資核算的時候也要選擇合理的投資核算方法,一般情況下,成本法和權益法是企業投資核算的主要方法。一般而言,投資比重要高于25%,或者是低于50%,但是如此一來就會對企業決策產生一定影響,在低于25%的情況下,能夠及時實施重大的影響與企業超過50%時,就采用權益法。在投資比重低于25%時,則要采用成本法,介于此種規定,必然使企業在決策選擇上有了更大的空間,當企業投資過程中出現先獲得盈利而后出現虧損現象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改變方法,從權益法過渡到成本法。
(二)企業需要選擇合理的收入結算方式
現在很多企業營銷產品時根據顧客的不同類型,選擇的營銷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會計核算的時間也不一樣,隨之企業納稅的時間也會一并有所變動。我國稅法規定企業企業確認收入的時間是以收款銷售的截止時間所收到的貨款數量為準,將提貨單送交給買方的當天,通過委托銀行的方式來向買方銷售貨物,委托手續辦理完畢之后,企業的收入時間為發送貨物的當前日期;不管企業采用分歧收款銷貨方式還是賒銷的方式,都必須依據稅法的規定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來進行,將收款當天的時間作為企業收入的時間。但是企業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銷售方式,都應該最先確定好貨物銷售和收款時間,這樣便于企業做出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最主要的是可以讓企業有時間去調整稅收時間和稅收利潤。
(三)在企業資產計價方面要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案
企業資產計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到財務稅收的基數。我們拿企業房產作為例子來進行分析。按照1.2%的稅率對一次性扣除房產原值10%至30%的閾值進行計算繳納,其中所說的房產原值指的是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備,包括與房產無法分割的附屬設備以及房屋等。我國稅法明文規定:包括煤氣管、暖氣管、下水道、水管等附屬設備均從進接接管開始算起。因此企業在實行工程建筑的設計環節的時候要首先對房產以及房產的附屬設施進行合理的分類,劃分好配套設施的價值,并且會計作好記錄。一般來講,房產原值原本就將空調設施包括在內,如果將空調設施作為單項的固定資產進行記賬,進行單獨折取和單獨核算,所以房產原值中不能將空調設施包含在內。
(四)所有費用都需要會計人員做好統計
會計人員做好費用的統計工作的依據是我國稅法,所有會計統計工作都要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有的費用在列出以后還會產生后續的費用,而有的還會給顧客帶來損失,鑒于此就需要延續納稅時間。
(五)資產折舊和資產攤銷方法不容忽視
稅法規定,企業在納稅之前,有一些項目是允許扣除的,比如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折舊和資產撤銷,有了這個規定,企業實際應該繳納的稅費就會減少,鑒于以上企業就應該在會計工作中合理的利用折舊方法,因為這也是節約繳納稅務的方式。雖然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有規定這些項目的折舊年限,但是很多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企業可以針對那些沒有明確規定的折舊年限和攤銷年限的資產來入手,選擇短期年限,并且幫助企業盡快完成企業所需的折舊固定資產的計提工作,減少稅務繳納。
(六)虧盈相互抵補的籌劃也需要好好利用
企業使用好盈虧地步措施可以減少企業后期需要繳納的稅務額度,因為虧盈抵補是把企業在規定范圍時間內,某個年份出現的虧損現象在其年后的企業盈余中進行抵消了。這種方法雖好,但是企業在使用之前需要保證企業真實出現虧損現象,因為虧盈抵補主要在所得額中使用,如沒有虧損現象,虧盈抵補就是去了效果。依據我國稅法的規定,企業出現虧損可以利用下一個年度稅前的收益進行彌補,如果彌補的資金不足,那么可以將企業五年內利用所得稅前利潤來彌補其虧損,若依然彌補還是不夠,那么就要用到企業五年后稅后利潤來進行彌補。盈虧抵補籌劃工作主要關注一下兩個方面,一個是支付費用可以延后列出,這種情況是為了減少工作量,把那些壞賬死賬會計人員需要處理,并且將廣告費等一系列可控費用延續到后期再行支付;另一個是企業可以有時間進行收購兼并活動。因為稅法規定企業進行兼并以后,被兼并的企業就不需要獨立進行納稅,因為企業在兼并之前彌補虧損的金額,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兼并后的企業帶其進行彌補。這樣也是一種稅務籌劃的有利方法。
四、結束語
因此在全球經濟大背景下,市場經濟也是一直在飛速發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一直面臨新的挑戰和經營風險,企業要想在變化莫測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就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清晰知道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理念,稅務籌劃工作需要更多的企業管理者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去,力求找到更多的提高企業稅務籌劃的方法,在為企業積累更多的流動資金外,爭取更多的利潤,確保利潤最大化,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
作者:張晶 單位:吉林眾鑫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景欽.論企業稅務籌劃在戰略管理中的運用的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15(10).
一、企業自主開發無形資產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及稅收籌劃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新準則)中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毙聹蕜t規定,企業內部研發項目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滿足一定條件的允許資本化。會計上要求企業對研究開發的支出單獨核算,準確歸集技術開發費用實際發生額,并準確歸屬該支出屬于研究階段還是開發階段,再判斷將其費用化還是資本化。
財稅[2006]88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按規定予以稅前扣除。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基礎上,允許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技術開發費包括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設備調整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制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劃的中間實驗費,研究機構人員的工資,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的折舊,委托其他單位和個人進行科研試制的費用,與新產品的試制和技術研究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梢?,稅法沒有要求區分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開發支出全部為技術開發費,從而造成會計和稅法規定的差異。該通知同時規定,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計入成本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其中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應單獨管理,不再提取折舊;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允許其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實行加速折舊,具體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會計上確定的固定資產標準單價一般遠低于30萬元,從而造成會計和稅法的差異。研究開發的設備支出,如果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一方面可以一次計入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另一方面可以隨技術開發費的加計扣除再扣除設備支出的50%。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可以增加前期折舊費用,進而增加前期技術開發費及加計扣除額,把稅款推遲到后期繳納,相當于依法從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
自主開發無形資產的稅收籌劃要求企業準確掌握、用好國家對企業自主創新進行研究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另外,因軟件開發企業還可以享受流轉稅類的優惠和其他所得稅類的優惠,享受流轉稅優惠時通常需要對企業的軟件產品進行認證,享受所得稅類的優惠一般需要對軟件企業本身進行資格認證。如果估計企業的技術開發部門能夠分離出來認證為軟件開發企業,那么需進一步考慮是否將技術開發部門獨立出來作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例1:若公司自主開發一項新技術,研究開發項目人員工資、材料費等費用支出(不含研發設備支出)為2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為100萬元,開發階段支出100萬元(滿足資本化條件)。公司另購入一臺單價28萬元的設備用于研究開發,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假設無殘值。所得稅率暫仍按33%計算。則會計上應將100萬元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100萬元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28萬元計入固定資產。假設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為10年,采用直線法攤銷,不考慮殘值,則本期應攤銷無形資產100/10=10(萬元),應計提折舊28/5=5.6(萬元);而稅法上允許扣除的當期費用為200×(1+50%)+28×(1+50%)=300+42=342(萬元),從而造成本期所得稅影響為(342-100-10-5.6)×33%=74.712(萬元)。以后年度,若購置的設備和開發的技術不轉讓,則資本化計入無形資產的開發支出攤余價值100-10=90(萬元)每年納稅調增10萬元,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的設備支出折余價值28-5.6=22.4(萬元) 每年納稅調增5.6萬元。
二、外購無形資產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及稅收籌劃
新準則規定,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但是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產生的價差,除按規定可以將一部分資本化以外,其余的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依據此規定,實際支付的價款不一定全部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28條規定,納稅人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第30條規定,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軟件,未單獨計價的,應并入計算機硬件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件,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稅法上不考慮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產生的價差。
由于會計和稅法上對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產生的價差處理不同,進行稅收籌劃時,企業應權衡正常信用支付與超過正常信用支付的成本與收益,考慮采用何種支付方式。軟件購入時,注意區分軟件與硬件的使用年限。如果軟件的使用年限較短,可以分別簽訂軟件和硬件的購買合同,并體現軟件的受益期限,使軟件能比硬件更快攤銷入成本費用。反之,可以合并簽訂購買合同。
例2:公司計劃外購一項技術,若現在支付價款,價款和相關稅費為100萬元,若延期一年支付,價款和相關稅費為120萬元,估計延期支付的價差有10萬元可以資本化,無形資產采用直線法攤銷,會計和稅法規定的攤銷年限均為5年。若A公司選擇現在支付價款,會計上每年計入當期損益100/5=20(萬元),稅法上允許扣除的費用每年也為20萬元;若A公司選擇延期一年的支付方式購入此項新技術。會計上,A公司在第1年應將不能資本化的延期支付價差10萬元計入損益,其余110萬元計入無形資產;而稅法上將實際支付的價款120萬元作為此無形資產的價值。會計上每年計入成本費用依次為32萬元、22萬元、22萬元、22萬元、22萬元,稅法上允許扣除的費用每年為120/5=24(萬元)
延期支付價款與現在支付價款比,延期支付共計獲得抵稅收益(24-20)×5×33%=6.6(萬元),獲得推遲支付100萬資金的利益,但多支付20萬元價款。企業應在延期支付獲得的抵稅收益和利息收益與多付價款上進行權衡。
三、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及稅收籌劃
新準則將無形資產區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新準則規定企業選擇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采用直線法攤銷。另外,新準則增加了“預計殘值”的概念,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為其成本扣除預計殘值和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后的金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無形資產應當采取直線法攤銷。受讓或投資的無形資產,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與合同或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則攤銷;法律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受益年限攤銷;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于10年。
可以看出,會計和稅法在攤銷與否、攤銷方法、殘值規定上均有差異。進行無形資產攤銷的籌劃時,建議在受讓無形資產簽訂合同或協議時,應盡可能體現受益期限,按較短的受益年限進行攤銷,盡快將無形資產攤銷完畢。
例3:公司若購買一批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估計總價值100萬元。預計計算機硬件使用年限為5年,軟件受益年限為2年,無殘值,假設稅法規定的攤銷年限與會計上一致。如果軟件未單獨計價,則每年所得稅稅前扣除費用為100/5=20(萬元)。如果軟件單獨簽訂合同,價格為50萬元,明確受益年限為2年。則第一年所得稅稅前扣除費用為50/5+50/2=35(萬元),第一年所得稅影響為(35-20)×33%=4.95(萬元),即可以依法推遲交納所得稅。
四、無形資產減值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及稅收籌劃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主要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予以明確。無形資產減值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為了遏制企業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來調節利潤,同時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稅法規定,企業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因為屬于或有支出,不符合確定性原則,因此不得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應作納稅調整增加處理。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不得轉回,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以后各年,會計確認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將小于稅法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因此,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若在使用壽命期內處置無形資產,應轉銷由于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導致的會計與稅法的收益差異。
對無形資產減值的稅收籌劃,建議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或很少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盡量通過轉讓或報損等方式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而不是計提減值準備,因為計提減值準備稅法上不允許稅前扣除,而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損失可以稅前扣除。
例4:假設公司2007年1月購入一項專利技術,取得時成本為360萬元,估計使用壽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該技術發生減值,并提取減值準備21.6萬元。該無形資產不考慮殘值,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則2007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購入無形資產時,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
借:無形資產360
貸:銀行存款360
2.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時,
借:管理費用36
貸:無形資產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減值準備時
借:營業外支出21.6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1.6
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2007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302.4萬元(360-36-21.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7年合計影響利潤57.6萬元,稅法只允許扣除當年攤銷的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
2008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由于2007年末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應當在無形資產剩余使用壽命9年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302.4萬元,每年應攤銷33.6萬元。
借:管理費用33.6
貸:無形資產33.6
2008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3.6萬元,2008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68.8萬元(302.4-33.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8年影響利潤33.6萬元,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允許按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扣除無形資產攤銷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
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不得轉回,若公司一直擁有該項專利技術,則在2009~2016年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計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等于2007年末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例5:承例4,假設公司2010年1月將此專利技術轉讓,取得收入200萬元,營業稅稅率為5%,不考慮其他轉讓費用及稅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會計和稅務處理與例4一致。2009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35.2萬元(268.8-33.6),攤余價值256.8萬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200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1.6
營業外支出 49.2
貸:無形資產 256.8
關鍵詞:稅務籌劃工作 原則 必要性
稅務籌劃指納稅人在遵守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有關的稅收業務,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的行為。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企業一方面對納稅行為進行了合理規避,減小了納稅費用,側面保障了企業的經濟利益,并且能夠為企業樹立積極正面的納稅意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業務能力,加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和實現對產業結構的完善及改良。
總體來說,稅務籌劃是一種涉及到納稅行為的財務管理活動,是企業在自身的內部控制工作中無法避免的職責,任何成功的財務管理和經濟利益的保障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下面就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企業稅務籌劃工作的幾項原則做簡要分析:
一、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必要性
1.企業自身盈利的根本目的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的一切業務經營活動都是圍繞盈利展開的,盈利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通常有兩種方式來保障企業的盈利:一種是增加企業的經營業務收入,另一種是減小各項成本費用。我國的稅目繁多,光是針對一般納稅人就有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城市建設與教育附加稅等等,企業的應交稅費往往是企業總支出費用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經營業務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采取合理的避稅措施降低自身的稅務負擔,側面減少了企業的成本費用,最終實現盈利的目的。
2.稅收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
稅務籌劃是企業事前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對企業的應交稅項進行合理調整,實現合理避稅。但是如果經濟業務已經完成,則使得相應的納稅義務也隨之產生,此時的少交稅或不交稅的行為必然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所以,企業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及時地對納稅活動和事項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有效減少企業的成本費用,最大程度保證企業的盈利。
3.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合法權利
義務往往伴隨著權力,納稅人既然有依法納稅的義務,那么其合理合法的稅務籌劃活動自然是毋庸置疑。通過稅務籌劃能夠對納稅義務產生積極主動之類的正面作用。企業需要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基礎上,積極利用企業自身稅務籌劃工作的合法權利,進行合理避稅,減輕納稅負擔,最終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二、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的幾點原則
1.對稅收法律和政策全面深入了解
我國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業務,同時也享有對稅務進行合理籌劃的權利。也就是說,稅收籌劃工作在必須遵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同時,還需要與國家的相關政策走向相符;不僅需要在形式上滿足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的要求,還需要在根本上以稅收法律法規的精神為導向。
現階段我國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辦法名目繁多,涉及的范圍較大,并且隨著經濟業務的不斷發展,國家也不斷出臺新的稅法修訂及說明對已有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相對其他法律來說其變動性更為頻繁也較難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企業首先需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出發,積極學習及掌握最新稅收法律法規條款、相關稅收實施條例及與舊法制的銜接等資訊,盡最大可能將企業自身的稅務籌劃工作與現行的稅收法規和政策辦法結合起來。
其次是需要對國家頒布的稅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辦法的社會背景、立法意圖以及政策導向有全面、清除的認識,對稅務籌劃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提前防范。然后是要對國家法規政策的變化對企業涉稅業務影響進行密切關注,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走向對自身稅務籌劃的規劃做出合理調整。
最后,對涉及經濟業務范疇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也要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勞動合同法、訴訟法等,使稅務籌劃工作不與其他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產生矛盾,確保稅務籌劃工作的合法性、規范性。
2.對稅務籌劃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
(1)對稅務籌劃工作進行全面考慮
首先,稅務籌劃需要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F階段我國有十八個稅種,各稅種之間通?;ハ嘤绊懖⒙撓抵热缭谝豁椂惙N上稅收的減少也許就會使得其他稅種稅收的增加。所以,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以全面緩解企業稅收負擔為著重點而不是僅僅注重于減少個別稅種的稅負。其次,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大多數時候企業通常都著重考慮稅務籌劃的經濟收益,而對其產生的成本缺乏重視,使得稅務籌劃工作成本過高,無形中加大了財務風險。稅務籌劃工作的成本由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方面組成。顧名思義,顯性成本通常是一些在稅務籌劃工作過程中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較為明顯的淺層要素,往往受到企業決策者的重視;隱性成本也就是機會成本,指采用某一種稅務籌劃計劃可能會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通常容易被忽視。為了切實有效地改善這一現狀,需要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從企業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評估該稅務工作規劃的可操作性,只有當稅務籌劃工作中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和比稅務籌劃收益低時才有必要采用相應的稅務籌劃方案,不然就需要放棄該項稅務籌劃方案。最后,需要對各個稅收主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稅務籌劃工作實際上是一種多方博弈的過程,必然會出現各方收益此消彼長的現象。如果只是片面地一味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而使對方的經濟利益造成損害,通常會出現敵對和抵制,最終影響到稅務籌劃工作的效果。
(2)充分考核稅收籌劃中的風險
稅務籌劃是一種事前行為,是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有預見性的規劃。因此,同其他任何財務管理活動一樣,稅務籌劃中是同時存在收益和風險。我們都知道,在實際工作中雖然能夠通過一些防范措施對風險進行提前預防,但是沒有任何措施和辦法能夠完全地杜絕風險,稅務籌劃中的風險同樣如此。稅務籌劃工作中的風險不但會對稅務籌劃方案的落實帶來負面效果,在嚴重時有可能使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失敗,并給企業帶來外部的稅收風險,例如稅務機關的上門查賬等。所以,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對風險分析原理進行科學利用,充分考慮到各種避稅和節稅方案的收益和風險。往往大部分稅務籌劃方案在制定和規劃時顯得無懈可擊,但我們需要認識到這類方案通常是具有長期性規劃特點,而長期性就意味著高風險。因此,必須全面考慮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在稅收籌劃期的變化,同時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一方面把風險因素作為評估和選擇稅務籌劃方案的基本標準,對隱性的涉稅風險需要有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預先對稅收籌劃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通過事前對稅務籌劃的風險進行評估來對相應的稅務籌劃方案進行完善和調整。
(3)公司各業務部門的緊密聯系
稅務籌劃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廣,往往涵蓋了從管理到生產經營的絕大多數過程,不單單是稅務籌劃工作人員或財務人員的工作,也需要其他業務部門積極參與、緊密配合。
只有通過與其他部門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才能得到詳實的相關信息資料,為稅務籌劃方案的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制定好的稅務籌劃計劃只有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順利進行和實施。因此,稅務籌劃工作人員不能一味“閉門造車”,而是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與溝通,最大程度爭取后者對稅務籌劃工作的支持。
三、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稅收籌劃是一項涉及范圍相當廣的財務管理工作。我們需要在充分理解國家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辦法的前提下,探索和規劃符合企業自身特性的稅收籌劃方案,切實有效的做好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素梅.淺談現代企業稅務籌劃[J].中國外資,2010(5).
[2]袁陽春.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