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25:13
序論:在您撰寫蝗蟲災害治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玉米;管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黃龍縣位于陜西中部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黃龍縣轄2鎮11鄉、5個居民委員會、110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區域面積2752km2,屬于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無雙期186d,年降水量580~630mm之間,適宜玉米生長。當前黃龍縣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抗病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F就黃龍縣玉米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情況介紹如下:
1 科學指導
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為基礎,集中力量、集約項目、集成技術、主攻單產、大力推廣地膜覆蓋,同時以配方施肥、機械化精量播種、化學除草四大技術為依托,結合當地生態條件和生產實際情況。
2 科學選種及種子處理
玉米選種要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特點和積溫條件及生產要求,選擇耐密中熟、高產、抗病抗旱、抗倒伏及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如:陜單609、鄭單17、榆單9號、鄭單958、萬瑞168,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科學管理、合理密植、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播前每667m2用1.5kg或50%的辛硫磷乳油0.1kg,拌土均勻、撒在地表。種子要選擇那些有包衣的種子,未包衣的種子要提前精選,把那些顆粒不飽滿的、發霉的種子去掉。晾曬2d左右,播種前在用40%甲基異茂柳磷500mL,加水20L,拌種,殺滅種子攜帶的病原病菌,預防地下害蟲。
3 技術規范
3.1 精細整地
在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和地膜的基礎上,根據墑情,結合深施底肥機械深耕翻,耕翻深度20~25cm,隨即耙耱收墑,清除末腐爛的前作根茬與殘膜,達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上虛下實。一般選用幅寬為80cm、厚度為0.007mm的微膜或線型膜,適合用小行距為40~50cm寬的壟面。根據壟寬和壟溝寬劃線搶墑起壟,一般壟高8~10cm,采用寬窄行播種方式,小行40cm,大行80cm。一般采用膜側播種,采用機具進行覆膜,每隔3~5m壓一土帶,以防風鼓膜,可先覆膜后播種。
3.2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
玉米單產提升肥料是基礎。特別是隨著目標產量的提高,每667m2施有機肥5000kg、尿素10kg、45%佑地盛豐80kg(N:P:K)=23:12:10。所有示范片、核心示范田都必須全面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以科學大量的肥料投入來保證優良品種增產潛力的發揮,以高投入保證高密度下的個體良好發育,實現高收入。
3.3 推廣病、蟲、草害“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技術,達到“安全、有效、經濟”的防治目的
主要防治玉米蚜、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死黑穗病、粗縮病等病害。綜合防治病蟲害面積要達到100%。做好示范片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科學制定防控預案,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兌水30~40kg,均勻噴灑土壤表面對雜草進行土壤封閉,預防雜草生長。
4 適時早播,合理密植
春玉米播種要根據地溫和商情,當土壤5~10cm溫度穩定10℃以上時,即可播種子,商情不足時,可趁墑提前覆膜,播種時間以4月下旬為宜。爭取在4月底播種完成。采用寬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播種密度根據品種、株型、環境因素綜合考慮,選用品種為鄭單958,中肥密度為5000株/667m2,高水肥密度為5500株/667m2,陜單609中肥密度為4500株/667m2,高肥可達5000株/667m2。播種深度??筛鶕勄?,土質結構而定,一般在3~5cm深為宜,土壤質地疏松可適當淺些,易干燥的砂土壤,可適當深些。
5 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定苗要早,幼苗3~4葉時間苗,5~6葉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病苗、小苗。每孔留一株健壯苗,缺苗的壟要留雙苗。生長期內用呋喃丹顆粒少許放入喇叭口內防治蟲害,同時可聯防粘蟲,在出苗后3~5葉或在玉米8~9葉時,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每667m2用乙草胺100g兌水100kg。準確控制用量,避開高溫天氣,、合理使用。
6 施肥技術
根據玉米單產提升肥料基礎,實施測土配方,每667m2施有機肥5000kg,尿素10kg,45%佑地盛豐50~60kg,混合均勻后在耕地時撒施地表,深翻土壤。分次施入的原則,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花粒肥。按照尿素肥,同時分4次進行施肥,用作底肥施用30%,拔節追肥20%,孕穗施肥40%,灌漿追肥為10%,原則上是要施走底肥。
7 病蟲害防治
玉米期病蟲害發生種類多,危害性重,若防治不及時,后果嚴重,容易造成減產,苗期常見的病蟲害有玉米螟、蚜蟲、薊馬、粘蟲、紅蜘蛛、二點委夜蛾等。
7.1 苗期常見的蟲害防治
防治二點委夜蛾可用撒毒餌、灌藥、噴藥來防治。防治玉米螟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有條件的情況,在田間釋放赤眼蜂防治,苗期的粘蟲用2.5%敵殺死或40%樂果1000倍,同時兼防蚜蟲。紅蜘蛛用愛諾螨清2000~3000倍液灑。
7.2 玉米褐斑病
每667m2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適當加些磷酸二氫鉀、尿素等葉面肥。
7.3 玉米青枯病
在喇叭口期用58%瑞毒錳鋅粉劑600倍液噴霧預防,發現零星病株可用甲霜靈400倍液或金雷多米爾1000倍、康正雷1000倍或蓋克1000倍或多菌靈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500mL,并注意雨季排除積水。
7.4 玉米銹病
用使百克1000倍、使百功1000倍、禾果利1500倍、三唑酮800倍噴霧。
7.5 玉米瘤黑粉病
及時割除病瘤集中深埋處理,并加強田間管理,如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蟲,減少蟲傷口;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納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噴霧。同時,避免偏施氮肥;合理用水,防止旱澇不均,抽雄前適度灌水,勿使受旱。
7.6 玉米小斑病
發病殘體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從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每7d噴1次,連續噴2~3次。
8 適遲收獲
[關鍵詞] 蝗蟲 綜合防治 新疆布爾津縣
[中圖分類號] S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99-02
一、新疆布爾津縣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
新疆布爾津縣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主要有山區、丘陵和半荒漠地帶組成。這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首先,新疆布爾津縣地廣水豐,在這里有宜農荒地共190萬畝,目前已經開發使用的有32萬余畝,耕地資源十分的豐富;其次,布爾津縣林茂草盛,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30.3%,有著豐富的草原草場,面積為1227萬畝,各種自然林和人工造林面積為518萬畝。
新疆布爾津縣的氣候屬大陸性北溫帶寒涼氣候,夏季比較干熱,冬季又嚴寒無比,由于天氣干燥,此處降水量較小小,而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風。
近年來,布爾津縣立足本地的區位自然優勢,大量種植大豆農作物,發展大豆及其相關產業,在政府的強有力的科學的政策指導下,布爾津縣的農業發展比較迅速,促進了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全縣各項產業得到一定程度的進步。
二、新疆布爾津縣發生蝗蟲災害的原因
蝗蟲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生存環境,一個地區如果發生蝗蟲災害,那么這個地區一定比較適合蝗蟲的生長,那么蝗蟲生活習性有何特點呢?據科學家調查研究發現,蝗蟲的生命力極強,善于生活與各種環境中,尤其喜愛山區、森林、低洼地區,半干旱地區以及草原地區等,同時,蝗蟲喜歡吃禾本科植物,比如小麥、玉米、高粱等植物的葉子都是蝗蟲的最愛。
在布爾津縣,有許多有利于蝗蟲生存的地方:
1.布爾津縣的自然環境,有高原山地,有低洼的丘陵還有半干旱的荒漠,這種環境,正好適合了蝗蟲的生存。
2.布爾津縣的傳統農業中的農作物,正是蝗蟲最愛。傳統農業中,大部分都是小麥、玉米、高粱、大豆,前三者都是蝗蟲喜歡吃的植物,所以,在布爾津縣蝗蟲可以盡情享受豐富的美食。
3.布爾津縣光照充足,且氣候干旱少雨,附近有不少河流,所以土壤也比較濕潤,這些環境,正好為蝗蟲的產卵提供了天機,所以蝗蟲在布爾津縣可謂是自得其樂。
4.布爾津縣經常發生蝗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的滅蝗行動沒有取得實際的成效,滅蝗的方法有待提高。
三、在布爾津縣,如何進行蝗蟲防治
我們應該根據布爾津縣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以及當地農作物種植實情,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蝗蟲工作。
1.做好蝗情監測及報告,制定防治蝗蟲方案
政府發揮自己的職能,宏觀調控相關部門在蝗蟲最容易爆發的季節和地區,專門設立蝗情檢測站點,對蝗蟲的各種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測,并且及時形成報告通知相關部門和人民群眾,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各相關部門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及時拿出一套防治蝗蟲的方案分發下去,以防蝗蟲災害發生時而不知所措。
2.對蝗蟲的防治,采取生態治理
所謂的生態治理,就是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因地制宜的采取防治蝗蟲的措施。在布爾津縣,首先我們應該改變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對于蝗蟲喜愛的小麥、玉米、高粱,盡量的減少種植,加大油葵、打瓜等農作物的種植,斷絕蝗蟲的食物來源。其次,對于經常發生蝗蟲災害的田地,采取改變田地的種植方式,如改變傳統播種方式,進行秋耕冬灌,消滅蝗蟲越冬卵等,這樣,使得蝗蟲生存地改變,也可以較好的防治蝗蟲災害的發生。
3.動物防治蝗蟲
利用自然界中物種相生相克的原理,對蝗蟲的防治采取動物防治方法。首先是利用蝗蟲的天敵剿滅蝗蟲,保護好蝗蟲的天敵,如蛙類和鳥類,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等,都是蝗蟲的天敵,他們中大部分與蝗蟲生存環境相似,能更為有利的消滅蝗蟲。一般情況下,蝗蟲的天敵都能夠很好的控制蝗蟲的數量,避免蝗蟲成災。其次,大力養殖家禽,養殖牧雞、牧鴨等家禽,在蝗蟲出現的季節,放這些牧雞牧鴨進入田地,進行捕捉蝗蟲,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蝗蟲數量的增加。
4.藥物防治蝗蟲
藥物防治蝗蟲,成果比較明顯,見效較快,但是安全性有待商榷。利用藥物滅殺蝗蟲,一定要選擇對農作物和土地的毒性較小的藥物,不要顧此失彼。藥物防治蝗蟲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物藥物,一類是化學藥物。
采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目前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主要是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认x微孢子蟲主要是為了讓蝗蟲食用的,蝗蟲一旦食用了蝗蟲微孢子蟲,就會使得蝗蟲得微孢子蟲病,然后致其死亡。而印楝素則是一種真菌,蝗蟲一旦與其接觸,這種真菌就會進入蝗蟲體內進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使蝗蟲死亡。這兩種方法只會殺死蝗蟲,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沒有任何的害處,因而,在防治蝗蟲的過程中,生物農藥防治蝗蟲比較可取。
采用化學農藥防治蝗蟲,一定要注意化學農藥的藥性以及對農作物的損害。目前,防治蝗蟲的化學農藥比較多,例如機磷類農藥的馬拉硫磷、敵敵畏;菊酯類農藥,溴氰菊酯、綠氰菊酯等;昆蟲生長調節劑,卡死克等。這些藥物或噴灑、或喂食,毒害效果比較明顯。因而,在實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蝗蟲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保證高效低毒、低殘留,確保人身安全及農作物安全。
四、結語
在新疆布爾津地區進行蝗蟲防治,我們要結合布爾津地區的本地實際狀況,有步驟的穩妥的進行蝗蟲防治,采用最科學、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蝗蟲防治,保證蝗蟲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安全。本文對布爾津地區的整體自然風貌和氣候條件做了概括,又根據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有條理的陳述了如何防治蝗蟲的措施,以上一系列舉措,相信對于布爾津地區蝗蟲防治會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赤峰學院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3S”技術作為一種綜合性技術手段,在農業病蟲害防治的應用中取得了較大進展,它與地面調查資料的結合,對精準有效控制病蟲害的曼延發揮了重要作用.赤峰市是農業病蟲害發生頻繁、危害嚴重的城市之一,因此本文結合病蟲害發生的特點,闡述了“3S”技術應用于赤峰市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概況,分析了病蟲害防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及其在農業病蟲害應用研究的展望.
關鍵詞 :“3S”技術;農業病蟲害;赤峰市;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S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078-03
近年來,“3S”技術在農業領域中應用廣泛,人們不僅能夠準確地辨別地面植被類型和環境情況,而且能夠對人的活動范圍和房屋建筑的分布進行動態觀測,在自然界中“3S”技術與農業病蟲害相結合在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中可以起到空間決策作用,從而給人們提供了更加豐富有效的信息.長期以來,我國北方部分地區遭受到蟲災不同程度的威脅,赤峰市受到蝗災威脅最為嚴重,人們愈來愈意識到必須對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環境進行有計劃的開發、保護與管理.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農業高效生產與病蟲害的防治等研究更加受到廣泛關注.
1 “3S”技術及其在病蟲害監控領域的應用研究概況
1.1 “3S”技術簡介
所謂“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和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簡稱RS)相互結合并相互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
1.1.1 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采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與應用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數據的計算機系統[1],是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的通用技術,它能夠對空間及地球表面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整理和描述,通過建立相應的模型,來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并能用直觀方式的表現出來.
在病蟲害預防控制領域,GIS系統能夠直觀、準確地將病蟲害影響因素的空間分布呈現出來[2].它利用二維地面數據和三維空間數據,分析研究特定地理位置中影響病蟲害分布的各類影響因子,并估計出各影響因子之間存在的相關性.
1.1.2 遙感技術(RS)
遙感技術是運用各種傳感器獲取地球表面信息,來研究地面物體大小、形狀、位置、性質及環境相互關系[3].對于農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RS技術能夠準確、快速的獲取病蟲害的種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分布.
1.1.3 全球定位系統(GPS)
全球定位系統是一種高精度的全球三維實時導航的衛星導航系統[4],它利用空間導航衛星、地面監控站和用戶設備等給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精度的離線或在線的空間定位數據.
隨著技“3S”技術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和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3S集成化技術系統.GPS、RS、GIS集成應用在蝗蟲的監控領域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并在我國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例如吉林省地方病研究所同北京臺眾思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GPS工作站,將“3S”技術與蝗災的專業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利用GPS對蝗災的分布信息進行準確定位.
1.2 “3S”技術在病蟲害監控領域的應用研究概況
20世紀70年代初,“3S”技術逐步應用于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領域,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究和野外實踐,“3S”技術在病蟲害的遷飛及爆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尤其在蝗蟲的動態監測方面呈現出美好的前景.這里以蝗蟲為例,分析其在國內外的發展及應用現狀.
1.2.1 “3S”技術在國外蝗蟲監控領域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3S”技術在蝗災的監控上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北非蘇丹紅海一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沙漠蝗蟲繁殖地區之一,在沙漠蝗蟲的生存環境方面利用GIS技術對相關調查數據進行入庫、分析、整理并繪制出成圖,并把遙感生存環境分類并繪制出成圖跟其GIS繪制出的成圖進行復合研究,從而獲得此區域的“蝗蟲繁殖區域分布圖”[5].對于沙漠蝗蟲的繁殖、遷徙和群聚的各種生存環境的可能性評價結果在圖上都能準確的呈現出來,并將評價圖用于有針對性的地面沙漠蝗蟲防治的隊伍中.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澳大利亞疫蝗委員會(APLC)開發的“沙漠蝗蟲監測預警系統”和“澳大利亞蝗蟲決策支持系統”,對澳大利亞沙漠蝗蟲危害的有效控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由于GIS的空間數據處理功能格外突出,能夠定點管理數據資料.因此將若干種蝗蟲發生的預測結果及模型進行綜合分析,以科學的手段對蝗蟲種群的產卵分布、遷徙路徑及發生發展預測分析,并將蝗蟲防治和發生實況以圖形形式顯示,更能直觀、精確的對蝗蟲進行動態監測.另外,GPS能在經緯度上對蝗蟲的調查數據資料自動定位,從而能夠準確的在電子地圖上呈現出田間蝗蟲實時發生的狀況.
1.2.2 “3S”技術在我國蝗蟲監控領域的應用現狀
隨著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變化,人們愈來愈意識到必須對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環境進行有計劃的開發、保護與管理,農業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等研究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
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開始從事“3S”技術在蝗蟲監測領域方面上的研究.“稻縱卷葉螟的動態變化顯示系統”由汪四水等人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首先建立了起來,為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病蟲害預警監控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馬建文、韓秀珍等人通過在野外持續觀察和試驗研究以及對衛星數據同時段的對比分析,提出了“遙感飛蝗生育過程監測”,分析在蝗蟲的蟲卵期、幼蟲的生長期和成蟲的遷移期三個不同階段的遙感調查指標和監測特征數據,對蝗蟲的發生進行動態監測[6].自1996年以來,南京師范大學倪紹祥教授利用“3S”技術在青海湖地區對草地蝗蟲的發生、遷飛、預測模型、蝗群的變化規律、監測系統等層次做出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8].然而,從客觀上來說這些研究只能說是初探,沙漠蝗蟲和田間蝗蟲在發生規律、種群分布、生態習性和預防與控制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 因此,在蝗災進行動態監測領域運用“3S”技術越來越能夠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
2 赤峰市農業病蟲害調查分析
2.1 農業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1 對預防工作不夠重視
從對赤峰市調查分析中,我們了解到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預防”是基礎,關鍵是要做好病蟲害的預測與預報工作.正確的預測與預報的關鍵是模型.田間實驗調查數據和基礎性研究是高質量模型的根本.在我國海量數據若不能形成一個統一、共享的平臺,很難對數據進行共享,使得預防系統在研制中缺乏基礎性數據,在客觀上使得病蟲害防治系統向先進水平發展的程度受到了限制[9].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們應該格外重視對基礎性的研究.
2.1.2 使用“門檻”過高
在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3S”技術使用者一般為專家、科技人員以及少數農民.赤峰市農民較多,而且文化水平相對低于農業科技工作者,對技術系統的操作有些困難.而“3S”技術作為一種綜合性技術手段,可操作性強,在實踐中“3S”技術經常是集成應用的,對硬件設備和軟件要求比較高.因此,讓農民熟練的使用“3S”技術,是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項問題.
2.1.3 沒有對癥下藥
赤峰市部分農戶為圖方便省事,盲目的將幾種農藥混合在一起使用,急于對病蟲進行防治.在某一時期把防治病蟲害的農藥全部用上,由于部分農藥不適合混合使用,發生了化學反應結果造成農藥使用效果下降,使得防治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費,有的甚至還會造成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在什么時期,有什么病蟲害,該用什么藥防治,都應遵循一定的規律.
目前,在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人們逐步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將農業害蟲的發生的區域特征、形態和在某一時期發生的癥狀形象的表現出來,并加以實況解說,使原本難以理解的推理變得簡單、生動了起來,這為農民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2 農業病蟲害控制和治理的對策
由于蝗蟲等病蟲害引發的災害是一種極其嚴重的自然災害,一直以來其發生、監測及防治都受到我國政府的關注.下面以蝗蟲為例,論述其主要控制對策.
根據赤峰市近年來的氣候變化規律和蝗蟲發生的動態變化關系的研究可知,全球氣候變化,季節更替變化所引起的旱、澇災害,都會引起蝗災的發生,這將使頻繁發生的沙漠飛蝗和田間蝗蟲延續到21世紀末[10].
建立蝗蟲區域性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和控制蝗蟲災害,盡最大可能減少經濟損失,運用“3S”技術全面分析和評價蝗蟲發生區域的相關影響因子及其地理理特征分布情況,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蝗蟲動態監測網絡系統;設計遺傳基因芯片,利用DNA芯片技術,辨別田間飛蝗散居型與群居型的兩種不同類型的轉變,用以監測蝗蟲發生的動態變化[11];為了研究蝗蟲災害的中長期檢測技術以及防治的適宜期,對不同地理區域內蝗蟲的類別、數量、發生程度及發生期進行動態監測;運用蝗蟲在不同空間尺度不同發育階段的空間動態模型、成災蝗蟲的物候學模型、生存環境適宜性評價模型等,建立計算機預防控制模型,為蝗蟲的發生、遷徙范圍及蔓延趨勢等作出準確預測提供了科學依據.
針對蝗蟲的發生特點,要想長期對蝗災進行綜合治理和持續控制,不僅要依靠技術平臺的監測與控制,還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2.2.1 蝗蟲災害的發生規律
開展蝗蟲持續控制和綜合治理的前提是研究蝗蟲的發生規律及其成災原因.主要從蝗蟲發生的空間位置、種群數量隨時間推移的變化規律以及與環境關鍵因子的關系;蝗災的地理分布規律;蝗蟲暴發成災的動態與人類生產活動的關系;及不同的氣候條件對蝗蟲的發生動態、蝗蟲發生地的環境變化與生態條件的影響等內容的研究.
2.2.2 蝗蟲災害的綜合治理
從生態學角度,對蝗蟲災害進行有效控制.生態學控制技術,是根據不同的蝗蟲發生區域(沿海區域、濱湖區域、河泛區域、草原區域等)的結構、功能及其景觀特征提出來的,包括天敵的保護、農業產業結構調節、植被恢復、水位調控、合理放牧、物種多樣性保護、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通過宏觀調控,充分發揮生態學控制技術,控制其種群數量在經濟指標之下,避免其暴發成災.
從化學角度,對蝗災進行有效控制.為了控制突發性蝗災的發生,應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學農藥新試劑和新品種.例如使用一些自主研發的氨基甲酸酯、溴氰菊酯、蟲酰肼和氟蟲脲、銳勁特等.
從經濟學角度,對蝗蟲的監控進行分析.研究蝗蟲災害指標體系;成災蝗蟲的防治指標;生態系統中不同種類蝗蟲對其它組分在經濟生產中的產生的影響;逐漸形成適合我國的經濟閾值體系和治蝗決策體系.
3 “3S”技術在農業病蟲害中的應用前景展望
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農業病蟲害監控領域內的應用范圍和深度都將得到拓展和深化.未來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開展蝗蟲生存環境特征與遙感圖像特征關系的分析
在蝗蟲監測方面使用遙感圖像,利用圖像特征去監測蝗蟲的發生區域特征、繁育環境及生存條件是其主要途徑.因此,若要摸清蝗蟲的生存環境特征與種群的繁殖與發生之間的關系,就要充分發揮遙感技術在蝗蟲監控領域中的作用.從客觀上說,這種關系是極其復雜的,而且模式一般不固定,是因地而異的.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的草地蝗蟲的暴發密集程度與降水量的多少呈負相關關系,但北非地區的沙漠蝗蟲則相反,草地蝗蟲的密度降低的地區降雨量一般都超過其平均值,這與我國青海湖周邊的一些地區的情形相差不多[12].此外,研究蝗蟲的密度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還須考慮到蝗蟲產卵、孵化、成熟等不同生活階段,因為在這些不同生活階段,蝗卵或蝗蟲的數量變化與生境類型的關系也是有一定差別的.從總體上說,盡可能采用時間分辨率相對較高的遙感圖像(如NOAA/AVHRR)對蝗蟲進行動態監測,并對地面環境展開詳細調查,這樣對蝗蟲進行動態監測才有可能實現.
3.2 加強GIS技術在蝗蟲監測中應用的研究
GIS技術可將蝗蟲生存環境特征數據與遙感數據資料及歷史蝗蟲災害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集成,顯示出其在這個領域的應用潛力.未來發展應將GIS作為蝗蟲防治決策支持系統的組成部分,充分加強其在這一領域的實用性.因此,GIS不僅可用于對蝗蟲生存環境數據資料、歷史蝗蟲災害數據及與其有關的記錄進行綜合分析,而且還可以與蝗蟲防治有關的數據進行整合,為其提供決策支持.目前,國際上正在開發新型GIS系統即智能地理信息系統,并把它作為預防蝗蟲暴發的決策支持系統.此外,基礎數據的標準化與規范化進一步加強了其在病蟲害監控領域的作用.同時,應亟待探討“結構化”的數據參數收集方法,使GIS系統更方便分析和處理病蟲害的歷史數據和實況資料及各類生存環境記錄.
3.3 利用“3S”技術與農業專家系統相結合,對病蟲害進行動態監測分析
專家系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某一領域內對一個或多個專家提供的技能、知識和經驗,分析、推理和判斷,模擬專家的決策過程,是一個擁有大量的專業知識與經驗的程序系統[14].它對農作物在同一時期不同環境條件下出現的各種癥狀進行診斷,并分析其可能出現的病蟲災害,提出相應的防治方案.
通過與專家系統結合,能夠即時反應出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并能反映出專家系統對其的預測性.GIS技術與專家系統結合,對病蟲害發生的動態能夠準確描述,從而使監測結果更生動、直觀且接近實際.建立動態數據庫,可以對各地區病蟲害監測的數據庫進行及時的更新,同時系統的共享性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工作效率.
4 結語
“3S”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領域中的應用,為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面對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赤峰市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努力研究自身不足之處,充分發揮“3S”技術獨有的特點,增強防災救災能力.由于用“3S”技術精確定位,用藥集中,極大地增加了農產品的產量,進一步提高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陳述彭.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唐群峰.地理信息系統在農業土地上的應用[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6(2).
〔3〕張建宏.3S技術在鼠疫疫源地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浙江預防醫學,2011(6).
〔4〕李秋榮.基于SUKF方法在組合導航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5〕倪紹祥.遙感與GIS在蝗蟲災害防治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00(2).
〔6〕馮曉東.3S技術在蝗蟲監控領域的應用概況[J].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09(4).
〔7〕鄭宇鳴.GIS在農業病蟲害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11(7).
〔8〕韓秀珍.遙感與GIS在東亞飛蝗災害研究中的應用[J].地理研究,2003(2).
〔9〕嚴智燕.植物病蟲害防治中農業專家系統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5(5).
〔10〕王正軍.我國蝗蟲爆發成災的現狀及其持續控制對策[J].昆蟲知識,2002(3).
〔11〕劉彥琦.草原蝗災成因及機械防治[J].新疆農機化,2004(1).
〔12〕江道輝.基于遙感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方法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關鍵詞:博州草原 生物災害 治理現狀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7-0081-02
博州位于新疆地區西北部,地處準格爾盆地南緣和天山北坡西段,地質地貌特點十分的復雜多變,其中北、西、南三面被大山包圍,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博州天然草原種類繁多,地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南部山區草地比北部山區草地干旱,西部草地比東部草地干旱。其中在博州地區存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以及平地草甸,在該地區干旱荒漠性氣候是影響本地區草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發生與危害情況
首先,草原蝗蟲發生與危害情況。近年來,受氣候異常、草原生態環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根據草原災害發生規律和近期調查數據,2014年,博州草原蝗蟲危害總面積260萬畝;嚴重危害面積130萬畝?;葏^的主要優勢種蝗蟲為意大利蝗、西伯利亞蝗、戟紋蝗、牧草蝗等;其次,草原鼠害發生與危害情況。今年春季,博州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往年偏低,草原鼠害發生期有所推遲。進入4月份,該州氣溫逐步回升,草原害鼠開始活動,危害逐漸呈現。2014年全州草原鼠害危害面積達75萬畝,嚴重危害面積為18萬畝,危害鼠種為赤頰黃鼠、大沙鼠、鼴形田鼠。
二、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治理的現狀分析
首先,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從2007年開始,對該地區的畜牧獸醫體制進行全面的改革,在博州草原站內設立了治蝗辦。在縣級的草原站都設置了治蝗辦。雖然最近幾年對博州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應急指揮系統;其次,建立應急預案體系。從2009年開始,博州地區開始積極的編制了草原生物災害應急防治預案,對組織體系的責任和義務進行有效地明確,并建立了完善的預警監控機制和綜合防治保證措施。但是,現階段該預案還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需要我們對預案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之后,才能確定實施;再次,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目前,在博州地區已經積極的組織建設了由各級監測防治部門領導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多能的高效的防治隊伍,其建設規模比較大,內部分別設置了應急分隊和工作領導小組,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應急救災能力和專業技能訓練能力;最后,救援裝備和物質儲備管理。博州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救援物資和裝備已經建設比較完善,其主要由自治區治蝗滅鼠指揮部統一調度,并由博州地區草原站統一進行儲備、管理和統一集中使用。
三、博州地區生物災害成災原因分析
首先,蝗蟲和老鼠的繁殖能力強等生物學特性造成了博州地區自然災害的集中爆發。草原蝗蟲和鼠害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的生物學特性,當環境適合蝗蟲和鼠害發生之后,蝗蟲和老鼠的種群數量會迅速的繁殖和生長,當數量超過了草原的承載能力之后,鼠害現象就會發生;其次,自然環境是造成生物災害成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文中也論述了干旱和荒漠是對草原造成嚴重影響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博州地區,當春季雨水少,氣溫回升較慢時,蝗蟲卵的孵化時間也會時推遲,這時蝗蟲卵的孵化率比較低,蝗蟲災害的發生普遍較晚,同時對草原危害較輕,如果春季持續干旱,氣溫回升較快時,蝗蟲卵的孵化率較高,這時蝗蟲災害的爆發就顯得十分突然了,通常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將整片的草原啃食殆盡。
四、博州草原生物災害治療存在問題分析
首先,草原生物災害防治任務艱巨。博州地區草原遼闊,地形十分復雜,蟲害和鼠害的危害面積十分大,同時,該地區生物災害的危害種類繁多。在生物災害治理過程中,蝗蟲和鼠害的發生十分迅速,擴展速度十分快,發生的周期逐漸呈現縮短的趨勢,災害的發生頻率逐漸提升,給草原生物災害的防治帶來了艱巨的困難;其次,治蝗滅鼠資金嚴重不足。在博州地區生物災害治療過程中存在資金投入力度嚴重不足的現象,草原監測設備落后,防治機械陳舊,防治資金供給嚴重不足,不能有效的保證各種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下去;再次,基層的專業技術力量不足。在草原生物災害防治過程中,監測預報體系建設不健全,專業防治技術力量不足,對生物病害的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存在嚴重不科學、不準確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在進行草原生物災害防治過程中往往不能在最佳時間對災害進行防治,多數情況下都是事后的補救,這種防治過程中存在的滯后性往往都會錯過最佳的防治時間,會嚴重影響到草原生物災害的有效的控制;最后,草原生物災害研究力度不足。在對草原病害進行防治過程中,草原站對各類草原生物災害發生的特點和發生規律還沒有完全的了解和掌握到位,在博州很多地區,對草原預測預報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在進行蝗蟲和鼠害等災害的防治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
五、解決對策分析
首先,加強對草原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全面增強對草原生物災害防御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性認識,嚴格按照上級和有關部門的要求,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把草原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層層落實防治工作的目標和責任。成立了由主管領導牽頭的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親臨現場督促檢查工作,業務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嚴格把關。應該通過對各個方面的協調及時的成立草原生物防治應急指揮部,并在基層下設辦公室,明確好各方的權利和責任,建立應急預防責任控制體系。各級領導要加大對其重視程度,組織措施得力,確保了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加強預警預報工作。全面加強對蝗蟲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以及種群數量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對災害動態變化的掌控能力,按照自治區治蝗辦的要求和相關測報規程,博州地區及早組織技術力量,深入一線,適時開展草原野外路線常規調查和固定監測點定期數據采集工作,極大提高了預測預報能力,為防治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在防治期間,博州各級草原業務部門堅持草原災情專人報告和24 小時值班制度,全面使用“草原生物災害信息系統”上報草原災害發生、危害和防治情況;再次,不斷提高草原生物災害防控的有效性。積極的開展草原生物災害綜合治理配套技術的應用研究,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那些危害嚴重,害蟲密度大的區域防控上,積極的推廣應用多種災害的防治技術,從而全面控制好草原生物災害;最后,加強對資金和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各級“防治保障資金庫”,加強各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力度,更新購置監測防治等設施裝備。加強地區間考察學習與技術交流,立項申報科研課題,加快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新技術,開展技術,集中培訓,提高防治科技含量。
參考文獻
[1]嚴杜建,周啟武,路浩,吳晨晨,趙寶玉,曹丹丹,馬烽,劉曉學.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災害分布與防控對策[J]. 中國農業科學. 2015(03)
[2]龔紅花,烏圖那生,道理洪. 博州草原鼠害發生分布區域與防治的研究[J]. 新疆畜牧業. 2011(11)
[3]李慧.淺談塔城地區草原生物災害治理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畜牧. 2013(32)
[4]梁景之.生物災害的防治與社會變遷――青海省東部牧區的個案分析[J]. 民族研究. 2010(05)
[關鍵詞] 草原資源 蟲害 生物和生態治理
[中圖分類號] S14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6)08-0056-02
近些年來,草原蟲害問題較為頻繁,嚴重影響到草原資源保護,如果一味的采用傳統化學藥物治理蟲害,將對草原帶來嚴重的污染,牲畜在食用帶有農藥殘留的青草后,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出現農藥中毒現象,種種弊端始終被詬病。基于這一問題,對草原蟲害問題采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草原蟲害問題,并且不會產生任何的污染,成本低,為草原資源保護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此看來,加強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草原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1.1 草原植被退化嚴重
草原蟲害是危害草原資源的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在于草原植被退化嚴重,出現沙漠化,很多植被覆蓋面積越來越少,植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的打擊和影響,同時也為草原蟲害問題出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旦牧草返青,害蟲將開始大肆的破壞草原資源,病大量產卵繁衍,害蟲數量越來越多,對于草原資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大量草場被害蟲啃食殆盡,失去了原有的放牧價值,草場植被荒漠化,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1]。
1.2 氣候條件適宜
由于草原的溫度和濕度環境更適合害蟲生長、繁衍,每年草原溫度和適度的變化都會加劇害蟲數量增長,尤其是冬季降雪和春季降水對蟲卵孵化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空間,氣溫驟升或者持續干旱的氣候對于害蟲生長尤為有力。一旦在適宜的環境下,害蟲將大肆繁衍和生長,這就為草場帶來嚴重的打擊。
1.3 過度放牧
過度放牧是導致草原植被退化,害蟲大肆繁殖的一個主要因素,由于草原多以放牧為主,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牧民過于重視牲畜數量,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時常出現過度放牧和濫牧現象[2]。也正是這種粗放型的經營放牧方式,導致草原上植被多樣性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植物退化現象十分嚴重,同時為害蟲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蟲害肆虐,從而加劇草原荒漠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 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措施
由于草原蟲害問題日趨嚴重,對于草原資源的危害性也在逐漸加重,為了能夠保護草原資源,抑制荒漠化現象持續加劇,減少蟲害滋生,采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措施,取代傳統的化學藥物治理模式,能夠有效起到治理蟲害問題的同時,不會產生任何污染,治理成本低,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2.1 加大宣傳力度和技術培訓
草原蟲害問題近些年來尤為嚴重,嚴重影響到了草原上的放牧業,對于蟲害治理問題,在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之前,首先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借助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媒介進行大范圍宣傳,以此來提高廣大領導干部和牧民生物和生態治理的積極性,更為主動的配合工作開展,將其落實到實處,為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3]。此外,還應該加強牧民的技術培訓,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相應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培訓班,不同害蟲分類知識、草原蝗蟲檢測技術以及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等等,不斷提升牧民的蟲害治理知識儲備和技術水平,保證草原牧民能夠更加充分、全面的掌握草原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更大范圍的推廣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
2.2 利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降低草原污染
針對草原蟲害問題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特點,不僅能夠有效抑制害蟲繁衍,還具有無污染、治理成本低的優勢。在實際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技術中,首先是蝗蟲殺蟲真菌,即綠僵菌殺蟲真菌,從不同劑型種類的殺蝗綠僵菌中挑選出毒性最強的綠僵菌,用來治理蝗蟲災害,主要治理的蝗蟲種類多位亞種小車蝗。經過大量實踐證明可以發現,采用綠僵菌技術來治理蝗蟲,害蟲減退率高達85%,最終防治效果為75%以上;二是草地螟寄生性天敵昆蟲飼養繁殖技術由于草地螟是一種草原蟲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昆蟲,尤其是在農牧交錯區域內,草地螟大肆繁殖,對我國的草原資源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同時影響到了我國農牧業的發展[4]。故此,根據草地螟害蟲的發生特點,采用人工繁殖寄生性天敵的方法,利用性誘劑綜合防治技術代替傳統的農藥治理措施,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三是牧雞減蝗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采用牧雞來治理蝗蟲,具有無公害、成本低和見效快的有點,能夠有效控制蟲害問題,保護草地資源,同時在控制草原退化問題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特點。
生物和生態治理實際應用中,充分利用蝗蟲天敵進行治理,采用招引粉紅椋鳥治理草原蟲害,在蝗蟲害高頻發區域人工建設磚巢招引粉紅椋鳥防治草原蝗蟲災害。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草原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諸如,建立生物防治示范區,在示范區內應用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為其他草原蟲害治理工作開展提供示范和幫助,或是建立藥物、機械和儲備庫,確保草原蟲害防治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縮短防治時間,提升治理成效。在蝗蟲滋生地區種植蝗蟲不喜的枸杞、紫惠槐、灌木、羊柴和沙棘等植被,這樣不僅能夠起到有效治理蟲害問題,還可以實現控制草原荒漠化,起到防塵固沙的作用,幫助牧民增加收入;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加強對人畜無害生物農藥的研發,諸如,苦參堿和印楝菌素等生物農藥,能夠有效起到蟲害治理的作用,這樣在治理蟲害的同時,不僅不會污染到周圍環境,還可以有效保證人畜生命安全;對蟲害實時監測和預報,相關蟲害治理部門應該加強對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尤其是蟲害高發區,通過動態監測來分析草原蟲害發生規律,從而為后續蟲害生物和生態治理提供更為充足的資料。
2.3 強化專業應急生物和生態防治能力
在草原上蟲害頻發區域內,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打造一支專業草原防蟲和防火應急隊伍,并定期組織專業隊伍進行知識教育和實戰訓練,不斷提高專業隊伍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意識,努力打造一支更加專業的草原蟲害防治隊伍[5]。
2.4 加強生態治理
草原蟲害治理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長遠的規劃,采用輪牧、休牧和禁牧等措施,為草原青草生長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這樣可以有效改善草場生長和發育空間,為荒漠化的草場賦予新的生命力,維護草原生命平衡。
結論
綜上所述,草原蟲害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嚴重損害到草原資源,不利于草原放牧業生產活動開展,對此應該建立一支專門的蟲害治理隊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生物和生態治理模式,消滅蟲害的同時,還可以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健,陳瑞軍.草原蟲害的生物和生態治理探討[J].北京農業,2015,32(3):47-47.
[2] 張煥強.河北?。杭哟笊锓乐渭吧鷳B治理[J].中國畜牧業,2011,27(22):33-34.
[3] 張愛玲.肅南縣大力推廣草原蟲害生物防控技術[J].中國農資,2014,12(8):269-269.
基于劉猛將軍原型的抗金事跡,元廷很難容忍這樣一個英雄充當驅蝗神。故元代長期沒有劉猛將軍廟的記載。元末再現劉猛將軍廟,恰好證明猛將廟興盛的初始原因,希望借此再次激發世人抗擊外族的決心。但為了減少元統治者的阻撓,便把劉猛將軍改稱為元末指揮使。此后直至明嘉靖朝才再現劉猛將軍廟。嘉慶《合肥縣志》:“明嘉靖時知府龍誥建,今潛山廟內有神位”。這是建廟時間較早記載。清初,尤其雍正、乾隆朝,劉猛將軍廟興盛。據史料看,順治、康熙兩朝劉猛將軍廟記載極少,這當與劉猛將軍興起的初始目的是驅逐外族入侵有關。元廷不能容忍其存在,清朝當然也不例外。猛將祭祀獲得清廷認可并敕令建廟推廣,是在雍正二年,直隸總督李維鈞奏報:康熙五十九年仲春,劉猛將軍降靈自序:“吾乃元時吳川人。吾父為順帝時鎮江西名將,吾后授指揮之職,亦臨江右剿除江淮群盜。返舟凱還,值蝗孽為殃,禾苗憔悴,民不聊生。吾目擊慘傷,無以拯救,因情極自沉于河。后有司聞于朝,遂授猛將軍之職。荷上天眷念愚誠,列入神位?!?/p>
猛將軍因蝗而死,其神位設置也與蝗災有關。其職能已發生變化,成為專職驅蝗的神靈。此時劉猛將軍廟祭祀已扎根民間,廣為流行,已是欲罷不能。經李維鈞奏請,雍正隨即改變了對劉猛將軍的態度。劉猛將軍自明末清初再興后,廣泛興建,這與官府大力推行有很大關系。滿清一些皇帝相信猛將軍驅蝗靈驗,常敕令興建:雍正二年,“每有蝗蝻之害,土人虔禱于劉猛將軍廟,則蝗不為災”,因此“飭各直省建劉猛將軍廟”。民國《定陶縣志》也載,“雍正三年知縣葉亮奉勅建?!庇赫B續敕令興建猛將廟,足見對該廟的信奉程度。
咸豐《朝邑縣志》:“飭各直省建劉猛將軍廟”。史料也顯示朝廷肯定劉猛將軍驅蝗功能對于此廟推行的重要作用,“將軍之神力賴圣主之褒勅而直行于西北,永絕蝗蝻之禍,其功亦不偉歟?!钡胤焦偌鞍傩諏⒚蛯④姷男欧钜彩菑V泛建廟的主要原因之一。“乙亥年滄、靜、青縣等處飛蝗蔽天,維鈞時為守道,默以三事禱于將軍,蝗果不危害?!眲㈣熞簧诮撮g統兵抗金,民間祭奉他,希望他在當年大顯神威的地方顯靈,驅除由敵方而來的蝗蟲。因此,其最初信仰當始于民間,是人民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
在各方信奉的情形下,劉猛將軍廟逐步向四周擴展。同治《桂陽州志》:“咸豐八年飛蝗入湖南各府縣,遂及州境,知縣俞晟修祠祀,立劉猛將軍神牌于中,明年蝗不為害。藍山劉猛將軍祠在城隍廟側?!泵駠堵“部h志》:“劉猛將軍廟在高公祠右,咸豐四年知縣丘玉璋建?!毕特S《朝邑縣志》:“關西舊無蝗,道光十五六年自河南浸而西,不至蔽天,而群飛甚眾,上憲下令捕蝗,又飭所在建劉猛將軍廟?!惫饩w《順天府縣志》:“劉猛將軍廟雍正二年奉敕建,今合祀于八蠟廟?!庇纱诵纬梢越礊橹行南蛩闹茌椛涞膽B勢,其分布密度與中心區的距離成反比。
傳統害蟲防治觀念
不同時期害蟲防治觀念表現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消除蟲災?!对娊?#8226;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秉畀炎火”等,乃驅蟲咒語。陳旉也說是“祈之之辭?!薄吨芏Y》中“翦氏”、“赤犮氏”等治蟲官吏,只是治理室內或水中害蟲,或用“嘉草”、“莽草”熏治,或用“攻禬”、“攻禜”、“炮土”等祈禳。從現有史料看,古代首次捕蝗應是西漢平帝元始二年。此后,歷代都有捕蝗行動,很多由皇帝詔令、官府組織進行。但捕殺并非主流,人們更主張以順氣、祭祀、修德等方式防治蟲災。
(一)順氣說認為,農業生產順應天時、地利等自然因素,作物就能免除害蟲危害有所收獲。在實踐中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統一整體,統一體和諧有序才能穩定,災害才不會發生?!秴问洗呵?#8226;審時》說,“斬木不時,不折必穗;稼就而不獲,必遇天災。”順天時,則“得時之麻……不蝗;”“得時之菽……不蟲;”“得時之麥……不蚼蛆”?!绊槨薄ⅰ澳妗碧鞎r,得到的是兩種相反的結果。重天時、盡地利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條件。陳旉說,“蓋萬物因時受氣,因氣發生,其或氣至而時未至,或時至而氣未至。”萬物依時令感受陰陽之氣生長、發育,時、氣并不總是同步,有時氣先至而時未到,有時則相反。人類只有充分把握二者,合理安排農事,農作物才能健康地生長、發育,避免災害。逆時則滋生災害,“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表槡庹f反映了傳統農業精華所在,順應自然的和諧次序對于農業豐收及防治害蟲具有重要意義。
(二)八蠟之祭始于先秦,八蠟是與農業有關的八種神靈。八蠟通,農業豐收;不通,則歉收?!抖Y記•郊特牲》:祭祀昆蟲是希望其“毋作”,祈求蟲不為災,體現先秦對包括害蟲在內所有昆蟲的“敬”。古代祭祀大多帶有功利目的,祭祀活動遍及政治、經濟、生產生活各領域。早期的靈魂不滅論認為,靈魂對其子孫有保護作用,可幫助子孫戰勝困難,獲得幸福,因而要祭奉祖先。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堅定了這一觀念,人們相信風雨雷電等都由超自然神靈控制?;认x肆虐的場面,更似遵從著統一號令。只有通過祭祀,討好神靈,才能消除災害。
體現了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嘉慶《旌德縣志》記載八蠟祭儀:“每歲臘月上戊日例祭。八蠟之神至期,主祭官補服行二跪六叩頭禮,進香奠帛、獻爵焚祝俱與祭。欽頒祝文:具官某敢昭告于八蠟之神曰:稼種百谷,天施地生,耕耘收獲,惟神之靈,無災無害。又因乃成,報功崇本,享祀苾芬,四方九土來格來歆尚饗?!韵灋樗?,始于伊耆,歷夏殷周秦為名不一。至元明祀廢。國朝雍正十二年奉檄通行,每歲用十二月上戊日設祭儀。祭品悉照先農典禮。在于縣編祭祀銀兩內,通融辦理,并欽頒祭文。”包括祭期、祭儀、祭因、歷史演化、清代祭祀概況等。八蠟之祭已成為一種文化融入社會習俗中,經久不衰。
(三)“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重要觀念,董仲舒認為,天人同類,天是“人之曾祖父”。人君受天命主宰天下,皇權至高無上。但皇權從屬于天,天有一套評判人間政治得失的標準,人君必須按天意行事。所謂“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保ā稘h書•董仲舒傳》)在天人同類、同類相感的前提下,構建了天人感應理論。災異源于人事,統治者失德是一個主要方面。蟲災是政事缺失遭致的天譴,只有修德才能消弭災害,人力不僅無法消災,反使災情更甚。
唐太宗吞蝗可謂“德化”說之典范?!缎绿茣?#8226;五行三》:“貞觀二年六月,京畿旱蝗。太宗在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但當蝕我,無害百姓?!瘜⑼讨坛紤值壑录?,遽以為諫。帝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唐太宗認為蝗災是因自己失德,害的卻是百姓,寧愿自己被蝗蟲啃噬。他吞蝗是把自己作為蝗蟲的食物,把災禍引向自身,舍身保民。盡管開元四年姚崇的除蝗法取得極大成效(《舊唐書•姚崇傳》),但倪若水等眾多大臣反對捕蝗,主張修德驅蝗(參見《舊唐書•五行》)他們認為,人事缺失引起自然之氣失去和諧引起蟲災,人事不僅不能消除蝗災,反而更加破壞自然萬物間的和諧,致使更多災害發生。以后歷代常用“德化”說規勸帝王、攻擊政敵或檢討自己。飛蝗過境不為災是官員有德的表現,《元史•泰定本紀》:“比郡縣旱蝗,由臣等不能調燮,故災異降戒。今當恐懼儆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憫恤生民?!睔W陽修的《答朱寀捕蝗詩》說:“捕蝗之術世所非,欲究此語興于誰?;蛟曝S兇歲有數,天孽未可人力支。”把蝗災與天數聯系起來,神秘性更濃。反思“修德”說,其理論依據是天人同類、同構,可以相互感應。只要人事符合天意,合乎社會倫理道德,就可天人和諧。
通過災異、人事的比附,實現以儒家的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世人行為的目的。綜上,順氣說主張合理安排農事,在順應自然秩序中實現預防蟲災的功效,是從本上下功夫;祭祀既可通過平時祭祀神靈,使其不為災,也可在蟲災發生時祀神,及時終止災情繼續;修德說也具有災前預防、災時終止的雙重功效。祭祀與修德說,無論災前、災時都不主張捕殺害蟲;順氣說則是在農作物、害蟲習性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種認識積極預防蟲災。面對蟲災,主張采取積極措施消除害蟲。歷代捕蝗行動都是這種認識在實踐中的反映。
劉猛將軍廟反映的害蟲防治觀念的變化
人們祭奉劉猛將軍在于其驅蝗功能,乾隆《望江縣志》載祝文曰:“神夙昭勇,略懋著靈威功殄螟蝗,惠周原隰,肅明禋而備物兆嘉貺于豐年,維茲謹以牲帛醴齊用,伸虔祭尚。”民國《懷寧縣志》:“劉猛將軍之祀遍天下,相傳以為驅蝗之神?!闰锾仄溆嗤?,又烏足為公異也?!泵蛯④娪鬄暮创蠡?、驅蝗保稼,因而列于祀典。劉猛將軍廟祭祀反映了害蟲防治觀念的變化。劉猛將軍廟祭祀與八蠟祭祀、修德驅蝗都屬禳災活動,但與后兩者有所不同。八蠟之祭把昆蟲當成蟲神祭奉,通過祭祀祈求蟲神不再為災。修德說則認為蟲災是人事缺失上天發出的警示,是天譴。只有修德順應天意、感動上天,才能不降災害。二者都是通過討好、敬畏神靈實現消弭蟲災的目的,體現了對害蟲的“敬”。
劉猛將軍作為害蟲的對立面、滅蟲英雄受到祭奉,以消滅害蟲為目的,是從“治”上著手。人們不再祭奉蟲神,而是祭祀專事驅蝗的劉猛將軍,希望它及時顯靈殺滅害蟲、保稼保民。意味著向害蟲宣戰,象征著人類從此不再懼怕、敬畏蝗蟲,而是進行力所能及的捕殺。劉猛將軍廟祭祀所反映的害蟲防治觀念的變化源自對害蟲認識的提高。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各種昆蟲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樣,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只要具備適宜它們生存的條件,就會發生。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并無神靈驅使。宋代陳旉從時、氣的角度對事物發生之理作了論述,董煟的《救荒活民書》也從蝗蟲的生活習性分析了最佳捕蝗時間、組織形式等。元代《農桑輯要》對桑樹害蟲的種類、撲打方法等作了詳盡的論述?!斗N蒔直說》突出利用耕耙技術防除蟲災,“耙功不到,……有懸死、蟲咬、等諸病。”《元史•食貨志》載,“每年十月,令州縣正官一員,巡視境內,有蟲蝗遺子之地,多方設法除之?!睘榱吮苊饣认x遺卵次年化蝗為災,敕令各地每年定期掘挖蝗卵以絕后患。
這些材料都證明了害蟲發生的客觀性及可治性。明清在此基礎上有更大發展。徐光啟認為水、旱、蝗是兇饑的三個原因,蝗災危害重于水旱,但是,“惟蝗不然。先事修備,既事修救。人力茍盡,固可殄滅之無遺育?!被葹目蓱{人力防治。只要官府發動民眾,有組織地協力捕蝗,蝗災即可消除。因此,他說,“合眾力共除之,然后易?!彼麑Α盎葹闹畷r”、“蝗生之地”、“蝗生之緣”等進行了科學的論述,并從“昔人治蝗之法”、“今擬先事消弭之法”、“后事剪除之法”等方面,提出應對蝗災的方法。最后列“備蝗雜法”5條,均系防治蝗災的寶貴經驗。徐氏總結說:“蝗蟲之災,不捕不止”,“夷狄盜賊比于蝗災,總為民害,寧云修德可弭?”只有及時捕殺,才能消除蝗災,否定了修德驅蝗的觀念。
明清一些皇帝也反對蝗災的唯心觀念,認為必須破除,以確保捕蝗措施的切實執行?!毒懦瘱|華錄》載康熙言:“或有草野愚民,云‘蝗蟲不可傷害,宜聽其自去’者。此等無知之言,切宜禁絕。捕蝗弭災,全在人事。應差戶部司官一員,前往直隸、山東巡撫,令申飭各州縣官親履隴畝,如某處有蝗,即率小民設法耨土覆壓,勿致成災。”乾隆三十五年諭令:“可見捕蝗并非人力難施之事。任封疆者,豈可徇州縣官之詭氏之詞,因循姑息,不亟亟為閭閻除大患乎!”可見明末清初,蝗災可治而非天譴的觀念成為許多人的共識,皇帝也不相信巫禳弭災了。
關鍵詞:草原生物災害;防控
為探索肅南縣草原蟲害防治新技術新方法,使草原蟲害防治向防效與環保并重的“綠色植?!蹦繕诉~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肅南縣進行草原蟲害生物防治試驗示范,逐年加大草原蝗蟲生物防治比例。2009年以來以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示范縣為契機,在草原蟲害生物防治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逐年過大推廣范圍。
1 肅南縣基本概況
肅南縣是一個典型的草原畜牧業縣,地處河西走廊南部,祁連山中段北坡。海拔1327―5564米,相對高差4327米。年平均氣溫4℃,年降水量60―600毫米,蒸發量為250―290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2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665小時。全縣總土地面積3583.05萬畝,基本草原面積2677.5萬畝。根據《肅南縣牧業區劃報告》將草原分為低濕地草甸類、平原荒漠類、山地荒漠類、山地草原化荒漠類、山地荒漠草原類、山地草原類、高寒草原類、山地草甸草原類、山地草甸類、高山沼澤草甸類和高山草甸類11個草地類和83個型。有天然植物702種,其中飼用植物378種,總儲草量18億公斤,理論載畜量121萬個羊單位。
2 草地蝗蟲發生及危害
肅南縣是甘肅省草原蝗蟲危害嚴重區域之一。該縣地域遼闊、草原類型多、蝗蟲種群分布及發生期、發生量有很大的差異。近年來,因氣溫升高,氣候變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之防治經費缺乏,每年防治面積小等原因,蝗蟲種群、數量增加,蟲害呈現出“五年二次災、年年有小災”的發生規律,嚴重制約著我縣草地畜牧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據監測,該縣每年草原蝗蟲危害面積300~400萬畝左右,嚴重危害面積250萬畝左右,蟲口密度26~240頭/m2,最高點達308頭/,牧草損失率達50~80%。蟲害主要是直翅目的蝗蟲。優勢種為:山地荒漠草場以短鼻蝗、雛蝗、痂蝗、星翅蝗為主。
3 開展的主要工作
3.1 開展草原蟲害生物防治,保護草地生態環境 近年來,按照國家農業部和省、市業務部門的要求,我縣根據草原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的總體要求,完成草原蟲害生物防治196萬畝,其中:應用生物藥品防治草原蝗蟲129萬畝,牧雞治蝗67萬畝,滅效率分別達到88%和90%。挽回牧草損失3870萬公斤,直接經濟效益1548萬元。
3.2 進行藥物篩選試驗,提高蟲害防治效果 為搞好藥物輪換使用,豐富草原蟲害防治方法,創新、突破防治手段,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在康樂鄉上游村、大河鄉水關村建立了藥物試驗示范區,進行草原蟲害防治藥物防效試驗。通過試驗,掌握了參試藥品使用技術和防治效果。
3.3 積極開展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為草原蟲害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為探索草原蟲害防治由單一追求防效向防效與環保并重的“綠色植保”新途徑,與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協作開展了以蝗蟲種類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研究、天敵對蝗蟲的控制作用研究、季節性牧雞滅蝗技術、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總結出了一套以保護自然控制能力為基礎,提出無公害防治技術操作規程,并進行應用示范和推廣。
4 治理對策
我縣草原蟲害生物防治遵循“公共植?!焙汀熬G色植保”的理念,貫徹“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加強監測,集中連片,生物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則,努力提升草原蟲害治理水平。
4.1 強化組織領導 一是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農牧委、草原站、各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示范縣建設中的組織協調;二是成立由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指導小組,具體對防治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
4.2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參與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材料等多種宣傳媒介和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草原蟲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廣大干部和農牧民群眾生物防治蟲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有利于草原蟲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4.3 嚴格值班制度和報告制度,為上級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4.4 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橫向聯合 為提高示范縣建設項目的科技含量,與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簽訂了《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協議書》。開展肅南縣草原蝗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主要內容為蝗蟲種類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研究、天敵對蝗蟲的控制作用研究、季節性牧雞治蝗技術、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以保護自然控制能力為基礎,提出無公害防治技術操作規程,并進行應用示范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