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25:07
序論:在您撰寫考心理學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 教師 教學方法優化
教學始終需要由教師來完成,因此,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著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快慢。在當前形勢下,醫學心理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臨床經驗是推動醫學心理學發展的基礎。
一、教師是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基礎
醫學心理學是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的發展將直接依賴于執教老師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因此,在研究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方法之前,就有必要對醫學心理學的教師進行分析。
1、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
醫學心里學需要教師具備醫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但目前各高校的醫學心理學的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同時具有醫學和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少之甚少,更多的是以“混合型”的教師居多。因此,要保證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首要任務就是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筆者認為,作為醫學心理學教師,在掌握專業的醫學知識同時,需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掌握,至少是在給學生上課前需要對心理學的相關學科進行學習,哪怕是不專業,也好做好引導。在高校,學校也需要加強對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培訓力度,以此來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2、醫學心理學教師的臨床經驗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的基礎,也是心理學的分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其實踐性決定了醫學心理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醫學和心理學基礎知識,同時也應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應該說,臨床經驗(如心理診斷、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是醫學心理學發展的基礎保障,只有醫學心理學教師將理論應用于臨床,在臨床中來豐富和實踐理論,最終應用于教學,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行性。筆者認為,在高效的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高校應積極和相關醫療單位進行合作,通過提高醫學心理學教師的臨床經驗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醫學心理學教師,自身的社會閱歷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影響其教學質量的因素,教師本人也應在實踐中不斷審視自我,通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來保證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優化醫學心理學教學方法
醫學心理學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要提高教學效率還需要通過教學方法的優化來完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上好緒論課,激發學生興趣
醫學心理學是什么,為什么要學,學了做什么,怎么學?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在緒論課中讓學生了解和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認為緒論課不涉及專業知識,不重要,其實是犯了認知上的錯誤。上好緒論課,不但能讓學生明白醫學心理學的本質,掌握好學習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是基礎保障。教學中,教師應將醫學心理學的作用、地位、基本內容、課程框架等基礎知識告知于學生,通過豐富的臨實來演示和證明醫學心理學的作用,讓學生喜歡并樂于去自主的學習醫學心理學。
2、講好基本理論,保證教學有效
醫學心理學既然作為新興學科,其基本理論就是重點,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要對行為主義理論、精神分析理論、認知理論等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基礎上來學習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為將來的實踐打下基礎。
3、過程形象化,促進學生接受
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其中涉及的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相關的演示,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形象的比喻來闡釋相關的概念,讓學生學得透、抓得牢。
4、用對比講解,分清心理現象
心理想象有正常心理現象和異常心理現象之分,醫學心理學雖然研究的范圍較為廣泛,但無外乎心理現象這一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來了解心理現象,如在進行正常心理現象的分析過程中,引入異常心理現象來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區別。有如在對疾病的發展、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研究中,正常心理因素的作用和規律是如何的?相反,如果這些心理因素發生了變化,疾病是否會發生變化,如此對比教學,有利于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的系統認識和學習。
5、理論實際結合,提高應用性
醫學心理學作為實踐性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來進行學習。如在心理測量的教學中,由于很多量表都涉及多個概念,要學生單純的去記憶較為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制作量表的過程來認識和掌握量表的基本特點。如學習“抑郁狀態量表”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分數的計算、常模的選定和報告的填寫過程來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最終達到理解和應用的效果。此外,醫學心理學中也設計很多較為混淆的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引入生活實例來證明理論的討論過程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作為新興的醫學心理學,目前教學也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文也就簡單對教學方法的優化做了簡單分析,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豐富和總結,以期促進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梁煒、張紅梅、陳佐明:多種教學方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我們知道思想支配行動,只有我們掌握了先進的教學思想,才有可能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老師,我這幾年積極學習新課程教學思想,使自己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改變老師只是知識的傳達者,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倡師生互動教學,充分發揮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動力激情四射。注意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欲望,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效。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積極貫徹先進的教學思想,大膽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作以簡單論述。
一、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的課堂環境
中外教育學者的教學理論研究都表明,和諧愉快的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大大減輕,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之下學生的大腦皮層就會處在活躍狀態,學生的思維也會處在活躍的狀態。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融洽師生關系,雙方互相配合,具體做法是:(1)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多提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2)課堂上要給學生積極發言的機會,鼓勵對不同的看法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上鼓勵爭辯,對說錯了的學生也應該正確評價,不應該打擊他們發言的積極性。(3)鼓勵學生多動手。我記得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都進行實踐活動,這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學生在動手的過程當中就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實現我們提倡的知行合一。
二、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
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是關注社會現實,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推行素質教育,把歷史知識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具體方法如下:
1. 讓歷史教材融入生活。讓歷史課堂走進生活。每次在備課中把過去的東西與現在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今天感悟歷史。講到的背景,聯系世界歷史的巴黎和會,學生知道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結合今天的爭端,明確國家實力是一個大國存在的重要基石。
2. 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歷史人物,讓學生成為教材的主人。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學生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單純地去想象一個歷史人物是學不會的。設計歷史情景劇,讓學生在掌握理解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能力,學生做評委進行評價。
3. 發揮歷史的功能,評價今天的事件,史論結合。從史學理論的角度出發,學習歷史的目的是為現在服務。今天很多的事件學生可以借鑒歷史,發揮自己的觀點,表述自己的理由,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貼近了學生的生活。
新課改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標為指導,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能力,并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以更好地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
病理學主要是對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以及臨床病例聯系進行研究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醫學教育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科特色,做到基礎和臨床、形態和功能之間的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出病理學的橋梁作用,是相關教學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病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目前病理學教學方法存在缺陷?,F階段病理學課堂教學基本上選擇多媒體課件,這也是現代技術的有效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過去教學資源缺乏的困境。但很多時候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教學中常常以教師講解和演示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能夠獲得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長期下去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病理學理論知識教學中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教學過于偏向于理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和臨床學科的聯系不緊密等等,這些都是目前病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1]。
另一方面是站在學生認知規律層面出發,要求我們努力研究出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教學策略。學生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信息的編碼,外部客體特征能夠轉換成具體形象、語義或者命題等形式的信息,再儲存到學生的大腦之中。這類具體形象、語義以及命題從本質上來說便是外部客體特征在個體心理的反映,同時也是客觀事實在學生大腦中的體現。從這方面而言,病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探索新的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教學策略,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病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對策
(一)不斷完善更新病理學教學內容
近年來現代醫學飛速發展,新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內容不斷豐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為核心的人才要求便成為了教學改革成敗的重心。因此專業課教師應當自身具備較為扎實的知識水平以及合理化的專業知識結構,同時也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充電,積極學習本專業和其他相關學科的新知識,能夠借助于廣泛的閱讀國內外和病理學相關的專著與文獻資料,第一時間了解本專業技術科研動向與發展方向,主動的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學術講座報告,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還應當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清晰的了解教學目的與教學重點,對于各個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補充一些和學生所學專業密切聯系的內容,制定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前提下能夠拓展視野,培養其專業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靈活應用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病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教學重難點來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通常是以病例為中心科學的提問,引導學生根據問題來推理、分析和討論,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環節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疾病的發生過程與規律,進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比如說在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我們通過下面這樣一個病例融入到教學中:某一年輕男性建筑工人從高空跌落導致腰椎骨折、下肢癱瘓、休克,入院后進行股靜脈插管與椎板減壓術。手術完成后第六天被動翻身時突然死亡。尸檢報告中肺動脈主干被紅白相間的條索狀物阻塞,要求學生分析該患者的死因并解決相關病變。在整節課中我們根據此病例的問題討論幾乎包含了血液循環障礙這章的全部知識點,也貫穿了從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到猝死的病理過程,把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表現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對課堂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獲取新的知識,也有助于他們的理解與記憶。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當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非常普遍的應用于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知識,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率。而多媒體課件能夠借助于動靜結合的方式,豐富病理學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說在教學腫瘤轉移的過程中僅僅憑借教師的口述與圖示,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重點,若我們能夠將其制作為多媒體視頻動畫同時配合講解,便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學生也更容易理解[2]。
另外,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建設了校園網,這也給知識的共享與交流創造了平臺。我們能夠借助于校園網來建立網絡課堂,建立病理學課程BBS討論板塊等;另外還可以完善病理學資源數據庫、搭建網絡論壇,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互聯網學習環境,讓他們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建設網絡實驗室能夠擺脫空間的制約,讓一些不能在教學中普及的實驗得以實現,比如說細胞培養、活體組織檢查、免疫組化等。
三.結語
總之,過去的教學改革基本上是單一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而在病理學教學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取長補短,相互滲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率。多種教學策略的融合應用也應當在其他課程中推廣應用,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構建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新型教學體系,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持續上升。
參考文獻
[1]劉德勇.新醫學教學模式下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體會[J].中國培訓,2016,14:195.
[2]李佩琴,楊少芬.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思路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11:1537-1539.
[3]王爽,趙亮,周軍,丁彥青.改革病理學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 12(10)965-967.
【關鍵詞】高職 管理學 教學方法
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是21 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關鍵?!豆芾韺W》是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應密切結合社會需求和職業教育的特點,而以往的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在適應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 管理學常規教學方法分析
管理學課程的常用教學方法有課堂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這些方法曾在管理學的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在職業教育的今天,這些教學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一些不足逐漸浮出水面,現做以下分析:
1.單純使用某種方法,缺乏靈活性
在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大部分教師采用自己在講臺上講,學生記筆記的單一方法,即使偶爾使用其他方法,也是生搬硬套,設計欠巧妙,盲目拼湊,缺乏創新。有的教師本來設計在課堂上講授,為了應付檢查,臨時利用多媒體,課件上是知識點的羅列、書本的復制,純粹是一種形式上的轉換。再如案例教學,很多教師生搬一些案例,與學生實際不符,甚至與所講內容不符,只是為了拼湊案例教學這一環節,從而使得案例教學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對教學方法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教師完全主導的狀態。
2.教學內容老套,知識陳舊
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大部分教師仍然堅持用單一某種教材而缺乏知識的融會貫通。管理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想培養真正的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識外,還要融會貫通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但我們的教師在內容選擇上缺乏創新,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無法得到全面發展。
3.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
管理學是一門開設范圍很廣的課程,是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盲目復制,對于財務、旅游、印刷、行政專業的學生用的是同一方法,缺乏針對性。這就導致教學效果無法與社會需求、行業需要接軌。
4.使用多媒體教學存在誤區
多媒體教學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程內容,使得一些過去在黑板上不易講清的管理學知識通過多媒體演示變得更加直觀、更易接受。但在使用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只顧看大屏幕,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少了;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只是對教材條條框框的復制,沒有巧妙的設計,反而不如傳統講法能鍛煉教師的講解技能。
二 創新教學方法的對策
1.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巧妙設計課堂進程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僅靠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方式無法真正掌握管理的理念,可綜合使用課堂分組討論、情境模擬等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實訓。如:在講到管理學第一章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管理系統的構成可讓學生分組組建模擬公司,要求組員之間相互配合,上臺介紹公司組建情況。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得學生更易接受本章內容。再如,在講到組織職能這一章時,為了更好地講解人員招聘環節,可以安排學生模擬招聘情境,自擬問題,課堂模擬招聘。這種情境模擬甚至為其進入職場奠定基礎。在這些教學方法的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巧妙設計,做到水到渠成。
2.針對專業特點,區別對待
在管理學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與專業教師討論,同時廣泛了解本專業的專業特征和培養方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用本專業的管理案例進行分析。如旅游專業學生,多了解分析旅行社管理、星級酒店管理的流程和管理案例,為培養旅游專業人才打下基礎。這樣有針對性的措施,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學生較早進入職業角色定位。
3.創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融會貫通多門交叉學科知識。如筆者所帶班級中有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以后學生的就業方向是酒店基層管理崗位,對于酒店行業,基層管理要直接與客人接觸,要求更多的人際技能,而要提高管理人員的人際技能就必須掌握足夠的心理學知識,所以在班級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多涉及心理學知識。
4.巧妙使用多媒體教學
首先,在使用多媒體時要制作適合的多媒體課件,如現在筆者所用的管理學課件,每章課程前都設計一個簡單的案例動畫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多媒體課件不是對教材內容的復制,要重點突出,邏輯合理。再者,授課時多媒體可與黑板粉筆同時使用,及時調整課堂氣氛,改進課堂效果。
5.教師深入企業,課堂聯系實際
要想從根本上創新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要了解相關的企業運作,學生課堂一定要充分與企業相聯系。首先,授課教師不能閉門造車、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要利用業余時間多了解相關企業的管理現狀,如:筆者通過與酒店行業的直接接觸,發現了很多酒店管理中的問題,這些問題首先可以作為現實中的案例讓學生剖析,同時也為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參考方向。其次,可以邀請企業的管理人員、當地知名的企業家到學校講座、答疑,這種現身說法可拉近學生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總之,對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一定要結合時代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改革還要循序漸進,要改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體現出管理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袁年英.高職管理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09(12)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思考
一、數學概念課
概念具有確定研究對象和任務的作用。數學概念是導出全部數學定理法則的邏輯基礎,數學概念是相互聯系由簡到繁形成的學科體系,它是解決一切數學問題的前提。數學概念包括定義、定理、法則,我認為數學概念教學應向學生說明以下幾點。
第一,這個概念討論的對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來龍去脈如何?學習這個概念有什么意義?它們與以前學過的概念有什么聯系?
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補充規定和限制條件,這些規定和限制條件的確切含義又是什么?
第三,概念的名稱進行表述時,術語有什么特點?與日常生活用語比較,與其讓他概念、術語比較,有沒有容易混淆的地方?應如何強調這些區別?
第四,概念術語之間,語句順序及關鍵字的確切意義是什么?
第五,這個概念有沒有等價說法?為什么等價?應用時如何處理這個等價轉化?
第六,概念中的條件和規定可以歸納出哪些基本性質?這些性質又分別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條件)所決定?它們在應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在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不同角度設計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概念作辯證的分析,進而說出概念的本質。例如選擇一些簡單的鞏固練習加以辨認、識別,即概念習題化。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內涵,通過變式或變換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分析概念的矛盾運動,抓住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形成正確的概念。另外,有些概念還要咬文嚼字地介紹給學生,如數軸的概念是規定了正方向、原點、單位長度的直線。在講這個概念中教學時就應強調正方向的“正”不能丟,原點的“原”不能寫成“園”,“單位長度”不能誤寫成“長度單位”。
二、數學解題課
數學習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其包括計算題、解方程、函數題、代數式變形題和解答題。數學習題具有教學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和反饋功能,數學習題可使學生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從而使概念完整化、具體化。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系統逐步完善合理認識結構,通過解題教學達到知識運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它是采用一般原理去解釋具體的同類事物,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為了使解題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幾個程序。
第一,審題,即要求學生對題目的條件和結論有全面的認識。要幫助學生掌握題目的數型特征,如果題中給出的條件不明顯即具有隱含條件,就要引導學生發現,通過認真審題,可以為探索解法指明方向。
第二,探索,即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尋找解題途徑,逐漸發現和形成一些解題規律。在探索階段,有時學生尚不會獨立分析,需要教師的輔導,但切勿匆忙把解題思路全盤托出或把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更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解法步驟以記憶代替思考。而應分析關鍵環節,改變學生思維的停滯狀態,一定要讓學生明白怎樣解題,為什么這樣解,為什么想到這樣解,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設想,教師在講解題型時不妨同時把所要講的所有習題展示給學生。師生共同觀察、比較、審題、探索,尋找規律,然后由學生解答做題過程。由師或生或師生共同分析每一步注意事項。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想,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等,提高例題的代表性和針對性。
第三,表述。如何表述解題過程,一定要合乎邏輯順序,層次分明,嚴謹規范,簡潔明了。
第四,回顧。在解題以后回過頭老對解題活動加以反思,探討分析和研究解題的每一步,發揮例題和習題的遷移功能,收到解一題會一片的效果。
三、數學命題課
表達數學判斷的陳述句或用數學符號連接數和數句子的關系統稱為數學命題。定義、公理、定理、推論、公式都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真命題:在進行命題教學時,我認為首先要重視指導學生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其次要引導學生探索由條件到結論轉化的證明思路。在命題課教學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基本問題要詳細解,認真作圖,教學語言要準確,論證要嚴格,書寫要規范,便于學生模仿。
第二,要著重介紹命題的證明思路,想想條件和結論有無必然的聯系和依賴性。通常易采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即假定結論成立,看其具備什么充分條件或從已知條件出發,看其能推出什么結論。另外在說明前要畫好圖形,看其形想其題,猜測與其條件的關系。
四、數學復習課
在數學教學中經常要進行復習,它的作用是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知識、方法及應用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復習課我把它分成兩種:一種是經常性復習,一種是階段性復習。前者又包括新知識教學前的復習。新知識教學中的復習和新知識教學后的復習,教師可以根據這三種復習的目的作用來設計好內容和問題,為新課程的講解鋪平道路,并把舊知識納入新知識的體系之中,明確新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后者是一個單元或是一章結束或期中、期末及學段總復習。通常復習課是指這種課型,它的作用是系統歸納整理某階段所學知識、方法及推理知識、方法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溝通知識、方法間的聯系,形成所學數學內容的整體結構。通過解決一些綜合或應用問題訓練解題技能,進而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19―01
從歷年的情況看,總有許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壓力過大、心理不穩定、考前學習狀態不佳而導致考試失利或成績不理想。如果說考生的知識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高中的硬件的話,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試中的心態的穩定、心理平衡與輕松則是取得理想成績的軟件。所以說,考生在考試前以及考試中,積極調試、減輕心理壓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飲食減壓法
飲食療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保證考生生理健康,為考生超強度的腦力勞動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營養基礎,這是考生減輕心理壓力的生理保證;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減輕人的心理壓力的作用,有的食物還可提高我們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維生素C就具有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考生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還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可間接地減輕考生的心理壓力。如,胡蘿卜能提高記憶力,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對人的大腦產生成功意識是不可缺少的;檸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少食、多餐也有助于減輕考生的緊張與疲勞。
二、運動減壓法
科學的安排生活、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有機結合,勞逸結合有助于減輕壓力,及時消除疲勞,同時還會有效轉移考生的注意力。對于長時段、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更應該進行有益而適宜的體育運動,以此減輕緊張度。如,學生可以在學習間隙時間進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動。
三、轉移減壓法
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是減輕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的狀況,考生要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松自己,如通過體育活動或者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抽出一些時間出游等方式宣泄自己的壓抑情緒。
考生還可以進行左右腦思維的自主轉移,為此可將課程交叉起來學習。腦科學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與理科的思維活動是由人的左右大腦分工負責的,這樣課程交叉學習可以讓左右大腦輪流活動,這種轉移既可以減輕大腦的疲勞度,也可提高學習效率。
四、環境減壓法
在家庭環境方面,家長應營造一個良好而寬松的生活與學習氛圍,而不能制造考前壓抑、緊張的家庭氛圍。家長可以在為孩子迎考服務方面給孩子以物質與心理上的支持??记皯e極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傾訴、與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勵孩子,還應積極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宣泄,經常對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式的,甚至經常擁抱孩子,等等。
五、睡眠減壓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證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寬舒與平衡的前提。但遺憾的是大多數考生在考前遇到的問題是既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也沒有很好質量的睡眠,許多考生因考前過度緊張還常常發生失眠。考生應進行多時段的睡眠,困的時候就睡一會,千萬不要硬撐著。對腦力勞動過大過強的人來說,多時段的休息是調節過度緊張的有效方法。
六、冥想減壓法
印度瑜伽經常運用冥想使人達到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它也是一種很好的放松方法。只需5分鐘的時間,找個舒服的姿勢坐下來,專注于自己的一呼一吸,就可暫時忘記學習帶來的疲憊,讓自己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中。
七、過渡減壓法
通常學校與家長都會讓考生在考前進行一周以上時間的休息與調整,以讓考生以充沛的精力應試。但許多家長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學的調整方法,例如大多數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關學習的活動一概不進行,事實上這種休息與調整是不科學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如果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壓力下,長期下來作為一種應急機制,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高緊張度、大壓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來無事可干,面對寬松無事的環境,反倒不適應。所以許多考生停止學習后,往往會產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適的心理現象。對此,考生與家長都以為是因過度緊張的學習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剎車惹的禍”。所以,學生應在考前一段時間,就應該慢慢減小學習強度和減少學習時間,采取過渡調節方式減壓。
新的形式下,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面臨著學習環境、身心狀態、教材內容、學習方法的變化。而對于高中一年級物理,普遍反映難學,這是由于從初中升入高中,教學內容的較大變化以及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和學習要求的提高,形成了一個較高的“臺階”,可能給我們帶來暫時的不適應和學習上的困難。具體分析,有三個“臺階”。臺階一是從思維方法上,要求學生從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完成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臺階二是從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臺階三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變更和適應。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高中物理的學習。
一、抓預習環節,帶著問題去學習物理,從而適時地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為學好物理,必須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抓好預習環節。
一讀:要從頭到尾閱讀課文,圈出重點,疑點、難點,形成物理知識的初步結構,并且在聽課時能有針對性地突出疑點、難點,抓住中心。
二看:課本插圖是編者為了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某些物理現象,插圖形象生動,具有趣味,學生通過看圖,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三做:物理是以實驗操作為基礎的科學,課前預習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預習好“實驗”。
四想:教材每節后面有思考題,在看完書后可以嘗試看能否解決,增強聽講的目的性,抓住重點。
五議:討論的議題是學生預習中感覺模糊,疑難的問題,討論有助于學生重讀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義,規律的內容及適用條件。
六記:將課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幾遍,結合具體問題以加強記憶,以便在此基礎上加深理解。
二、物理核心內容――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
要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聯系實例理解概念,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抓住兩個概念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突出這種差異,進行區別。一是可以通過列舉具體的典型例子進行比較,使概念深化,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如在學習速度和加速度時,可以列舉速度大而加速度小,加速度大而速度小的運動物體進行理解。為了特別強調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可以運用圖象進行區別,說明在V-t圖象中,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縱坐標表示物體的速度。
三、重視對物理現象的觀察
高中階段觀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外,還進一步要求學生能認識觀察對象所發生變化的程以及變化的條件。物理現象的觀察對于物理學習具有基礎的地位。學習物理首先必須了解客觀世界是什么樣子,而只有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才能做到了解。另外,只有觀察大量的物理現象,才能理解理論的事實依據和適用范圍,并在此過程中檢驗對物理理論理解正確與否。
四、跳出題海,注重錯因分析,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學會優化思維
審題的過程就是將一個具體的物理現象抽象成一個或幾個物理模型的過程,為下一步解題作準備。高中的習題比初中復雜得多,光靠讀題就列式計算往往會出錯。良好的審題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少犯錯誤,所以要求學生在讀題時,一要劃出關鍵詞來,二要畫草圖,凡是可以畫的必須畫,草圖上要標明題中已知的物理量。復雜的題,有幾個過程就要畫幾幅草圖。
正確處理分析與綜合的關系。解題中的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創造活動的本領,首先在于綜合――現狀的再構成。分析不過是旨在實現綜合――現狀的再構成的準備階段。必須認識到為了什么目的而進行分析,換言之,是以怎樣的綜合為目標進行分析的。尤其在解題中,我們的分析從哪里開始?分析什么?怎樣分析?如此等等,都需要先對問題有一個綜合后而達到的整體的認識。
妨礙思路的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流暢性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鍛造流暢的思維?在客觀上,呈現的學習對象的復雜程度固然是影響我們思考的因素,但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從主觀上找尋妨礙我們思路的因素。從主觀的角度看,以下幾個因素值得考慮:
(1)克服個人中心傾向。在思考的過程中,“想當然”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認為它是什么,而沒有認真地去考慮它真的是么?應該時常將自己擺在旁觀者的位置上,全方位去審視學習與思考的對象。
(2)在思維過程中加強自我提示。思維遇到困難造成間斷,要變得流暢起來,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提示:為什么是這樣?怎樣才能解決?如果…就…、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法?如此等等。
(3)要選擇最佳的思維角度與思維起點。從哪個方面或角度去思考?比如,求電勢差U?是從其定義出發?還是從功能關系出發?亦或從電場的性質出發?是從整體的角度還是隔離分析?是先假設判定嗎?還是先進行等效變換?等等。思維從哪里開始?是從問題開始還是從已知條件開始?或者從物理過程中的某個位置開始?
加速思路變換的方法。(1)改變條件考察內涵的變化。物理學的概念、規律等都是有其存在條件的。著意改變它們的存在條件,考察它們內涵的變化,明確各種制約關系,為由此及彼、及它的思路變換做準備。物理問題的解是與特定的條件對應的。改變物理問題的題設條件,同時注意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考察解的變化,并從這種變化中歸納出解題的各種思路,從而使思路靈活起來,能夠快速變換思路。
(2)求同訓練?!扒笸笔侵冈诓煌膶W習階段上,不斷地對所學內容或已做過的習題進行考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條件上的、結論上的、形式上的、物理過程上的、思維方法上的、解題技巧上的等等。求同的目的是為了將來進行類比思考、對命題進行題目歸類,選擇思路、方法、技巧,加速思路變換做準備。
(3)從現狀出發探索目的――有沒有別的用途?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研究了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它除了能夠已知其中兩個量求第三個量之外,它還能夠干什么?它與其他兩個定律聯合起來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它能否與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聯合解決問題?解決哪些問題?
向目標收斂,進行收斂思維,貴在恒心,利在方法。自目標發散是收斂思維的逆過程,稱為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問題出發圍繞問題開始思考,通過遞推從未知達到已知。這是解決復雜問題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
五、重視實驗,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優化學習心理,培養學好物理的信心和意志
仔細觀察老師做演示實驗,甚至自己動手做,通過多種途徑感知事物,增強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能力,通過直觀的實驗驗證,把難學的東西化為易學的東西,這樣掌握的知識更牢靠,從而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課本中的這些實驗主要是用來驗證規律的,但如果我們能認真研究并做好這些實驗,我們的收獲就不僅在于驗證規律,它同時能使我們發現物理是有趣的,從而激發我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
動機對思維的影響。思維活動是有目的的。心理學中,推動和指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因被稱為“動機”,它能喚起行動,使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并在相當的時間內維持這一活動。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的人,或者即便有,也很難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維持的人,或者那種對既定目標缺乏執著追求的熱忱,尤其在挫折面前少有毅力、喪失信心的人,是很難在其思維活動中有所建樹的。一般來說,動機水平很低的人,其思維活動也必然是很貧乏的。但動機太強時,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目的物,其知覺、思維活動的領域變得十分狹窄,并且思維變的僵化,難于在不同的策略之間靈活轉換,容易“認死理兒”,“鉆牛角尖”。所以當我們的動機太強時,乃是處于欲望不可遏制之勢,已喪失理智。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因此,應把動機調節到適度的水平上,使我們的思維處于最優水平。
情緒的參與――思維的催化劑。像惱怒、厭煩、沮喪、恐懼等負性的情緒破壞了對待問題的積極心態、對可能的線索具有的敏感以及對種種策略選擇上的靈活性,從而嚴重地阻礙了思維的加工。而另一方面,成功所帶來的極大的喜悅,過渡的興奮、激動或滿足后的松弛,也同樣不利于信息的加工,從而影響思維的正常有效地進行。良好的情緒狀態――良好的心境:(使你的一切體驗、活動都帶上良好情緒色彩且相當持久的心態)是使你的思維被易化的心理基礎,對你的思維具有效果良好的催化作用。
意志的作用,認識過程離不開意志的作用。意志促使認識過程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從而使認識廣闊而深入,并有一定效果。特別是當人們從復雜情境中探求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過程遇到阻抑時,意志對認識過程的作用就更加明顯。同時,意志有調節情感、情緒的功能,可以控制情緒使之服從于理智。
鑒于意志品質對學習的重要影響,我們應該樹立明確而崇高的學習目的,尋求意志對我們學習重大的激勵和控制作用;應該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從與困難作斗爭中磨練意志;應該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