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24:51
序論:在您撰寫城鄉規劃條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現狀;舉措
一、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的內涵
所謂城鄉空間結構規劃是指在城鄉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通過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導向和相關法律、法規、條例一定程度的制約,對城鄉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以達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目標,它是通過市場調配城鄉資源與政府參與城鄉資源調控有機結合的一種有效的可持續增長的方式。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的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1.城鄉資源科學的、合理的配置。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偏重于大、中城市的商業、金融業、服務業等現代行業,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鄉鎮企業經濟的發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沒有從政策、規劃等方面注重鄉鎮企業經濟的發展,而是僅僅片面地依靠市場對城鄉資源進行自發性的調節,這必然會導致優質的城鄉資源流向經濟發展基礎好、基礎設施配套佳的大、中城市,從而使鄉鎮企業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嚴重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礙鄉鎮經濟的正常發展,進而在整體上影響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與發展,而由政府參與制定城鄉空間結構規劃方案,既可有效地避免單純市場調節的盲目性、滯后性問題,又能提高城鄉資源的利用率,為縮小城鄉經濟差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建立實現按照生產要素的貢獻進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政府要建立完善、配套、科學的城鄉空間規劃體系,從而在一定的范圍內達到實現利益合理分配的目標。城鄉空間結構規劃和城鄉各項經濟建設,都應以一定的利益分配作為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建設、發展前期單純依靠市場自發調節,必然導致利益分配經常出現不公的現象,這嚴重制約了鄉鎮經濟發展的活力??茖W的城鄉空間規劃方案,不僅應該充分考慮到影響城鄉利益分配和城鄉資源配置的各種因素,還應重點考慮到市場的千變萬化和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所帶來的風險性。
3.政府要完成的宏觀政策目標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環境建設工程。在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因經驗不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政府及相關部門片面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造成了對大氣、水、林地、土壤的嚴重污染和破壞,影響了我國城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通過制定科學的城鄉空間規劃方案,有效地加強對城鄉發展過程中的自發經濟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及時制止城鄉經濟建設中對環境的破壞行為,科學引導城鄉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
二、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的作用
黨的十提出“五位一體”的五大建設,結合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運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理念來進行城鄉空間規劃,對改善城鄉發展中的不均衡,縮小城鄉差別,解決市場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現象有著重要的作用。城鄉空間規劃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1.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看城鄉空間規劃不可或缺??茖W的城鄉空間規劃是保證城鄉建設項目順利實施的前提,在設計城鄉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城鄉發展的方向、目標和道路,這是保證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城鄉空間結構規劃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分別由為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四個步驟構成。從宏觀方面看,城鄉空間規劃有城鄉的性質、發展方向和在區域經濟中的定位。具體包涵城市、村鎮功能分區,人口數量分布,交通樞紐建設,城市防洪減災工程和公共綠化地的多少和布局。從微觀層面來看有建筑間距密度,道路建筑紅線,日照標準、城市容積率,間距比等指標。
2.城鄉空間規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基礎設施、設備也日益改善。日益完善的設備設施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由于部分人和一些企業,只注重自身企業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引起了大氣和水資源的嚴重污染、城鄉綠地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日增,極端惡劣天氣出現頻率提高,嚴重地影響了人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城鄉空間規劃中,我們應該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
3.科學的城鄉空間規劃是社會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基礎。在城鄉空間規劃中,要提高城鄉土地利用率,為城鄉的土地開發提供了穩定的、競爭有序的市場,大力促進城鄉綠地、人行道和車道的合理劃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從市場運行方面來看,合理的城鄉空間規劃可以克服土地開發中的市場調節失靈的弊端,使得城市土地開發競爭的成本降低,提高市場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城鄉發展一體化還有很多阻礙因素,如工農業發展不均衡,工農產品價格差別,城鄉人口素質的差距,同時城鎮化發展,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給我國大、中城市發展的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要用科學發展的視角、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城鄉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規劃,保護耕地,合理用地,平衡工農業發展,有序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
三、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的現狀
因政府對于市場經濟下的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經驗不足,導致規劃不夠科學和合理。具體表現為:
1.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不完善,政府城鄉規劃實施手段不明確。由于建國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和計劃經濟模式,系統的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管理理論進入我國較晚,因而政府與科學的城鄉空間規劃體系要求的較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一定距離,以致我國目前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城鄉空間規劃體系。城鎮化的飛速發展,使鄉鎮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但同時也使政府面臨較重的行政管理壓力,政府沒有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和實施機,更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加以實施。
2.我國城鄉空間規劃實施過程中沒有健全的公眾參與機制,公眾主動參與意識不夠。一是公眾參與城鄉空間規劃的法律地位沒有保障。目前,我國公眾參與城鄉空間規劃的法律地位模糊,城鄉空間規劃中的劃許可公眾參與程度比較大,而規范執法因沒有相關制度作保障公眾參與程度比較低,規劃評估起步較晚,公眾參與的程度更低;二是公眾參與城鄉空間規劃實施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城鄉空間規劃實施中公眾參與的機制主要表現在規劃中公眾參與的主體、方式、過程等缺乏一定的內在聯系,每個層次、每個階段參與的主體,方式由規劃單位或部門自行決定,這無法切實有效的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聽證權、監督權;三是公眾主動參與意識淡薄。我國公眾主動參與城鄉空間規劃實施的目的比較狹隘,因而導致參與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公眾參與只有在政府組織下才能進行,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眾參與的方式,這在一定度上限制了公眾充分行使參與權。
3.城鄉空間規劃缺乏前瞻性,導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評價一個城市、城鎮是否宜居,主要看城市、城鎮的布局是否科學、合理,是否保持了良好的、有益健康的生態環境,其規劃是以人為本,其規劃是否具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但目前我國城鄉空間規劃缺乏前瞻性,引起城區中公共設施缺乏,道路擁擠,戶外活到空間狹小,對生態環境造破壞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四、科學的、合理的城鄉空間結構規劃舉措
城鄉空間結構規劃對于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城鄉空間規劃,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城鄉空間結構規劃:
1.城鄉空間結構規劃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民是城市、城鎮大家庭中的主體,進行城鄉空間結構規劃要以人為核心和導向,理解和尊重人民的利益,切實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結合當地城鄉空間規劃建設的實際,制訂行之有效的方案、政策,提高公眾參與城鄉空間規劃建設實施的積極性、主動性,健全公眾參與機制,促進人與人之間,城鄉之間的和諧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轉變以城市為主導的傳統規劃觀念,以區域發展戰略取代過去單純的城市發展戰略。一方面傳統的城鄉空間結構中,由于片面地重視城市經濟發展,只重視城市的空間規劃,農村的空間規劃被忽略,造成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更多地考慮廣大農村區域的建設和發展,從而實現城市反哺農村,促進農村區域交通體系的逐步完善,大力整合城鄉資源優勢,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結構,實現城鄉間的功能互補,提高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城鄉空間結構安排上,應站在有利于整個區域發展的高度上,打破城鄉、大、中、小城市的等級結構規劃的桎梏,實現資源利益的有效分配,應體現城鎮區域聚居點的梯度性,營造城鄉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3.強化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的嚴肅性,高度重視規劃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在城鄉空間結構規劃中,要逐步強化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法律、法規對城鄉空間結構規劃在規劃階段和實施階段的強制規范作用,提高規范的嚴肅性。工業化和城鎮化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加重,并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因此,在城鄉空間結構規劃中,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特別關注保護生態環境,關、停、并、轉有嚴重污染的企業,大力發展環保型、能源節約型企業,運用立法的形式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促進城鄉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
4.城鄉空間結構規劃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城鄉建設要素的合理流動。在城鄉空間結構規劃中,要遵循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居民生活與、經濟社會發展與城鄉發展協同化,整合、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科學、合理布局城鎮的建設,規劃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各行業的服務水平 ,做到以城帶鄉,促進農村的建設,從而加快城鎮化進程。優化城鄉空間結構,促進城鄉各項建設要素的合理調配,實現城鄉建設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平衡,實現城市對農村區域發展的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虹,秦麗媛,李哲瑩.關于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2(16).
[2]邢磊.城市規劃中的公眾參與[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5).
1.前言
依照目前我國科學發展觀念論述,涉及城鄉協調規劃活動,主要立足于中心長期改革流程進行逐層推進,使得國家統一規劃效應能夠分布得更加均衡,盡量將不同地區差異性效果縮小,這是長期實踐工作以來的經驗之談,也是一種全新的認知理念。后期城鄉規劃細務必定要依照法律標準逐步推進,當中科學發展、建設觀交錯性發展,秉承長期針對性視覺功效,將全體公民核心意識彰顯得淋漓盡致。
2.我國目前城鄉規劃體系結構特征論述
依照我國首都在發達城市地位的扭轉現實進行客觀評價,由于申辦奧運會以來,已經完全有能力處理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事務,根據國務院審核標準透析,在城市規劃區域內部實施這類管理已經成為當下流行之舉,有關政府必須保證針對其進行長期有效監督、引導,最終形成具備全新發展活力的新格局意志。這已經充分顯示,關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事業發展,是完善城鄉一體化進程不可或缺的制備資源,使得中心城市、村莊、鄉鎮之間的合作、交流體制更加健全,規劃中需要全面覆蓋的職責任務也因此得到有力拆解,對于促進城鄉經濟系統化發展來講大有裨益,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引導媒介。
2.1統籌規劃細務中綜合性職責的強化
根據我國城鄉改革條例觀察,涉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章程理念得到再次重復性彰顯,在此基礎上,有關協調細節中的利益結構要梳理完全,盡量將社會既定階段發展目標與人民生活環境有機結合,使得城市與公民長遠利益得到有效呼應。城鄉規劃中不可否認,需要將局部與整體、近期與后期細節掌控完全,經過統一解析之后,為經濟與社會、歷史與現代關系做出穩步疏導,保證城鄉空間資源在第一時間內實現合理化配置;對于近期制度性安排任務與長遠歸控計劃要盡量明確,避免建筑時序出現嚴重紊亂結果,并重點跟進城鄉基礎、公共設施搭建條件,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合理的住房空間。
2.2科學民主決策活動的監督
涉及依法行政的民主機制傳統要做好長期維護,尤其在面對全國大面積區域推行階段環節中,必須彰顯政策執行力度,這是法治性政府建設以來需要秉承的關鍵意志理念。城鄉統一、和諧規劃作為分散利益元素的整合舉止,是響應我國可持續發展公共策略而衍生的健全體系架構,使得內部執行與監督結構能夠互相牽制,不致于造成一些弊端隱患問題。透過對照新條例準則進行客觀分析,尤其在完善科學民主決策力度環節中,需要聯合專家科學咨詢制度以及社會公示渠道、責任明確機制進行公眾參與權力的維護。例如:北京在深化我國公民參與體制過程中,在科學民主決策流程中加以重點敘述,并且在執行流程中主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特別是程序調整以及審批工序等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真正穩固了規劃細務的嚴肅性地位。
3.涉及城鄉規劃的細化職責內容以及完善措施分析
3.1細化職責內容梳理
我國在明確改革規范條例內涵中明確闡述,城鄉規劃工作必須保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交接秩序,技術驗證標準、公眾參與能度以及科學決策手段等要建立必要的溝通、交流機制?;貞浳覈^往城市規劃經驗,其中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導地位無可厚非,使得上述機理協調關系得到充分彰顯,城市協調、穩定潛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后續系統要涵交接節奏恰到好處。上述細節要點就是目前規劃職務的具體指導方向,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在專家科學認證結果出來之后,聯合各類部門,包括交通、經濟、政府單位在內,共同調節信息公布出口,在有效的社會監督視角下,在權責、程序具體化的背景下操刀后續一切細致化工作內容。文中一直強調的就是公眾參與實效,其實這就是貫徹民主政治概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智能、服務合理轉換的前提保障,能夠針對既定管理模式以及服務政策做出科學評估,進而全面應對現下城鄉規劃活動中面臨的各類技術、經濟元素沖撞危機。我國后期市場建設活動不斷活躍,整體利益體系轉向清晰化顯像樣式,當然此類規劃手段作為政府調試利益關系的必要疏通媒介,更需要針對公眾最基本利益標準進行全力維護,將任何阻塞因素消除,爭取建立一種較為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架構。
3.2改善舉措分析
經過上述公眾交流平臺的建設經驗論述之后,我國主體規劃單位開始聯合真實場景進行階段試驗性操作,使得社會秩序以及交互式合作效應真正釋放;另一方面,透過結合北京實際經濟發展情況解析大眾參與規劃活動的進行模式,尤其在編制制定以及實施環節中鞏固社會主體認知地位。為此,有關管制單位專門制定一種城鄉規劃的合理意見修改程序,并定期舉辦一些交流、探討會議,中心內容就是目前改造活動的合理性以及改進建議,這使得單位部門與社會公民之間的利益得到更加清晰的綻放,相信任何違反城鄉和諧規劃理念的行為都將及時暴露,并接受國家法律部門制裁。經過這類措施的逐項頒布以及后續協調文件內容的爭相輔助,相信必定能為社會公民積極參與規劃、監督活動提供疏導渠道,保證整體法律管制效率的透明效果和延展深度,使得后期公民能夠秉承共同發展理念,全面支持國家合理改革舉動,為構建具備法制化基礎且經濟結構合理的國家架構形式奠定適應基礎。例如:為貫徹國務院批復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自2005年起,規劃部門組織編制完成《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通州、順義、亦莊等11個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并健全和完善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同時,完成了70 個鄉鎮總體規劃的審批工作,占到需要編制規劃鄉鎮的 60%,并將在2009年基本實現全覆蓋,為加快小城鎮建設帶動農村地區發展的做好規劃基礎服務。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關系;協調相映
Abstract: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tak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the basic point,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esigned to mee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city planning,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coordinate mutually can reflect the design effect.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set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前言
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它解決的是由建筑、人文風景、綠化、道路、水系等共同組成的諸因素以及以人的感受尺度為準組合而成的城市空間。
建筑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于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建筑設計是滿足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解決建筑個體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影響下與城市大環境小環境的協調。
2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設計是通過建筑設計來實現的,城市規劃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的面和線問題,是建筑設計的前提與先導。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要求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設計,根據建筑功能確定建筑物的空間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是城市規劃在空間上的具體落實。
2.1 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建筑師曾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 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 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 。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 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城市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建筑的問題。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要求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設計的。
建筑必須服從于城市內容, 他們之間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 好的建筑如同城市的靈魂, 建筑也不能脫離城市環境, 必須與城市環境相融合, 因此建筑設計受城市規劃的影響。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 還牽涉到場地設計問題。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要求:對用地性質和用地范圍的控制,對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紅線距離方面的要求,以及對交通規定等。這些要求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之上以及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對場地設計有直接的影響,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的切實反應。。它們會對場地設計尤其是布局形態的確定構成決定性影響。
2.2 建筑設計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1) 建筑的安全性體現了城市的安全級別
雅安、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充分說明了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建筑安全是建筑功能實現的最基本保障。建筑安全影響城市安全,城市防震等級以及設防烈度對建筑安全提出詳細的要求,城市安全需要建筑的安全性來體現,在建筑設計時,對建筑結構的考慮,需要滿足城市居民的安全要求,建筑防火、建筑防水、建筑防震都是在結構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的,設計建筑的時,不僅要考慮建筑外形的藝術美感,同時需要考慮建筑的安全性,城市規劃時關于抗震防災的相關要求,要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來完成。
(2)建筑的功能影響城市功能區劃分
城市規劃反映了城市功能區的劃分,城市功能依賴于建筑功能來體現。居住建筑是城市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單元,在建筑設計居于主導地位,合理設計居住建筑有助于城市居住區功能優化。居住建筑的規劃設計,應綜合考慮用地條件、選型、朝向、間距、綠地、層數與密度、布置方式、群體組合、空間環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確定。商業辦公類建筑是城市居民工作的場所,建筑設計時應注意有效組織工作流線、工作間與樓梯間之間的距離,最終達到輕松工作、安全工作的目的。最大發揮商業辦公建筑的功能。
規范中確定的公共服務設施指標(m/千人)
(3) 建筑的藝術效果決定了城市整體的風格
建筑的藝術效果影響著城市風格,城市規劃中有專門的城市色彩規劃、城市風貌規劃、城市景觀規劃以及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只能從宏觀上規定城市的基本風格和局部片區的城市設計意向,具體城市的風格很大程度上需要建筑來體現。例如:國家體育館鳥巢的設計,采用建筑仿生形態設計,不僅將建筑功能與建筑藝術結合在一起,而且適應了周圍環境,為北京市增添了生態與自然的相關元素,成為城市的最為重要的地標建筑。建筑的風格有助于形成城市的整體意向,例如:福建圓樓的相關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的保留,為當地的旅游發展戰略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城市景觀規劃離不開建筑設計,好的景觀設計理念需要通過建筑設計來具體落實。
3、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協調相應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 反映出城市文化和歷史,是衡量一個城市化的重要指標。重要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 它的整體效果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很大。因此在建筑方案設計應考慮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即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建筑進行設計。
現在經濟高速發展,對于建筑實體的功能造型甚為重要,然而對這些建筑賴以立足的場地設計卻常常忽略而過,因而類似“成功的單體建筑,失敗的整體環境”這樣的狀況屢見不鮮。主要體現在:
(1)整體觀念的忽略
現在設計中,注重建筑的外表而忽略場地形象很常見。建筑內部功能研究透徹但場地功能流線組織混亂較為普遍,反映出一種整體性思維的缺失。造成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整體性缺乏的部分原因在于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目前國內的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幾乎都是由規劃師和建筑師先完成規劃范圍內的總體布局和建筑單體的設計,然后由園林師完善環境小品、植物配置的工作。這種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設計者對設計流程自始至終的參與,往往容易造成建筑與場地環境的脫節。
(2)功能組織的忽略
場地的功能組織是場地規劃設計中至為重要的部分,它是對人流、物流、貨流等諸多活動在空間上的合理安排,是銜接建筑與城市空間的重要環節。目前的一些場地規劃設計中,對交通組織、功能分區以及相關功能的忽視使得規劃設計在相當多的時候僅僅成為一張缺乏細致考慮的圖樣,片面強調視覺效果卻忽略了場地基本的功能組織,其結果是剩下混亂膚淺的表皮,在使用時有著諸多的不便。
(3)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規劃設計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環境—行為”理論一直致力于研究使用者心理和物質環境之間的關聯,以此營造契合使用者心理的宜人環境。場地環境作為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的重要連接,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依據不同的需求營造適宜的環境氛圍是場地規劃設計中必須注重的基本問題。然而在一些建成的場地中,對使用者的人文關懷并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因此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時要做到:立足建筑設計, 做好城市規劃;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4、結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總綱,建筑是構成城市的主要物質基礎,建筑設計必須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才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城市規劃是科學嚴謹的,是中國現代城市建設中值得深思的課題,為將來留下什么樣的建筑藝術,為人們的生活打造什么樣的生活氛圍,為可持續發展和和諧社會做什么樣的努力。研究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龔愛平( 安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安徽安慶246003)
[2]《小議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宋金彧 雙鴨山規劃設計院,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3]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GBJ 137—90
關鍵詞:城市設計 修建性規劃 規劃調整
修建性詳細規劃在城市規劃編制體系中屬于詳細規劃階段,在規劃過程中,修建性詳細規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對上一層次的規劃要求進行落實,也要為下一層次建的設計提供依據。
在城市發展中,隨著中心城區的舊區改造如火如荼,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作用日益凸顯,規劃編制審批量也是逐年增加,在相關地塊的利用開發方面,“以規劃占地”的現象時有發生,且從管理上難以控制。最近幾年,由于建設項目供地政策和供地規模的調整變化,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管理也發生了變化。
一、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申請要求中,住房容積率和密度的增加是主要內容,而住宅公建項目和規模則表現為減少要求,這些內容支撐于改造拆遷難度大和相關賬目的核算。這樣一來,公建項目就由從一個地塊轉移到另一地塊,再進行改造,再進行轉移。在早期規劃當中,開發單位對于經濟效益的單純追求,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封閉小區,這些小區主要表現為密度較高、連接體過長、空間較為封閉的小區,綠化空間只能在“極精確”的間距內做文章。
容積率高是好事,但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商品房的快速發展已經讓居住者在住房選擇時不再滿足于住房面積的改善,對于住宅周邊環境、小區內的綠化覆蓋率、物業管理服務、配套設施合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斷細致。加上國家、地方對城市規劃管理的逐步規范和完善以及開發商自律意識增強,綜合因素使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規劃調整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規模較大范圍用地統一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后,分地塊實施過程中的深化調整;其次是開發商開發理念發生變化,對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布局進行調整;第三種是因城市規劃要求,如城市道路紅線、綠線調整、河道改造整治等因素修建性詳細規劃需相應調整。在上述三種情況中都存在對已實施部分的調整。
二、修建性詳細規劃管理遇到的問題
在實際的規劃和設計操作環節中,修建性詳細規劃管理往往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表現出城市設計和規劃過程中長期以來存在的部分通病。
1 有效期問題:對于城市規劃的實施來說,延續性是主要特征,當然,修建性詳細規劃同樣也具有這個特征。規劃成果的有效期問題并沒有明確界定,而相關的處理依據是隨著上一層次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調整而調整。不過很多成片的大規模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中就會根據具體情況按現狀對待,這樣一來有效性的問題也就在實際處理中模糊化了。
2 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定額指標執行: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的加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公共衛生安全、創建綠化園林城市、商業配套生態變化以及物業管理強化等問題,越來越受政府部門和社會的關注重視。針對這一需求,一系列文件的下發修訂增加了配套指標。不過規劃管理的地方標準并未修訂,這就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障礙,特別在規劃公示階段。
3 規劃管理要求的執行:首先是規劃依據,作為編制規劃設計方案的基礎,規劃設計條件的準確性全面性直接影響著內容和深度。其次是規劃面積的問題,從修建性詳細規劃批復到實施建設,還要經過建筑設計方案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兩個階段的審批。最后是管理技術規定的問題,就目前的執行技術規范來看,日照標準的執行需要修訂,景觀環境控制沒有具體的章節提出要求和規定。
4 相關程序和內容:《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已開始實施,不過實施細則并不能配套頒布,而對某些術語、概念、條款的解釋不明確界定和規范,尤其是公眾參與、決策程序、公示、公開文件的范圍、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日照分析等問題。
三、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原則
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不等于隨意規劃,在調整當中,合理性、公平性、規范性都應該有所體現,而且都應該有嚴格界定。對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調整,應在合理、適度的范圍內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必須要符合審批權限以及審批程序。
2 應該符合上一級城市規劃尤其是強制性規劃的具體要求,符合土地出讓或劃撥的規劃設計條件的要求,包括規劃的控制指標、對周邊環境的綜合影響、配套公建尤其是公益性公建項目的設置、綠化環境空間的組織、公共停車位的安排等。
3 對于部分已實施建設的項目,調整更應慎重,不能因局部調整而犧牲公共利益和已有居民利益。首先應當保證規劃結構的完整性。其次要強調“邊界條件”不變,尤其是所對應的綠地、低層配套公建的位置不變,毗鄰建筑的性質和相對關系不變。最后要保證原規劃中對已實施部分的綠地、配套公建、物業管理及停車設施的安排、小區出入口的設置。
4 應注重市政點位置的設定。市政場、市政點以及市政站的建成在位居住區提供必要的服務的同時也對居住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規劃中這些設施站點的位置一旦確定,就不應當隨規劃調整而調整。
5需要注意統一規劃項目中分地塊分由不同單位實施的部分,在配套設施合理分攤方面要協調好,比如小區內部的交通組織以及地界出入口的設置、地界圍墻的劃分等。對原規劃中居住區級公建和綠地應考慮公共性,不能封閉。
四、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的建議
城市規劃的實施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升的過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特別是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現階段,規劃的調整應從有利于城市發展,有利于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和城市環境改善的角度出發,不是一味地限制,而是在有序控制的前提下進行引導和規范。
1制定嚴格、規范的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制度,對調整原則、調整程序、規劃公示等要求予以明確,避免出現調整的隨意性。
2對于市場化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管理,要深入研究其要點和特點,在強化政府宏觀管理控制的基礎上對市場化內容進行增加。
3對于規劃以及建設管理的技術規范要盡快完善,對于那些已經不適應現階段要求和管理不明確的空白點,要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4 政務公開力度繼續加大,管理部門從深化修建性詳細規劃公示制度和總平面圖現場懸掛制度入手,與此同時還可以借鑒周邊城市的成功經驗,要求建設單位對相關內容以及配套安排情況等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5 嚴格把關居住項目建設,在住宅以及配套公共建設上要求規劃和建設的同步性,立足于為群眾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6 應當明確責任并嚴格把關,對于開發建設單位,要要求其對臨時綠化環境進行明示,一旦經有關部門認定發現有虛假行為,建設單位應當承擔全部責任。
五、結語
城市設計和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對于整個城市的規劃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不斷變化的發展和不斷增加的內容也表現出城市規劃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的協調性,以及我們的城市規劃發展表現出的多樣性。在實時變化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規劃的合理有效落實,和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工作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鄒麗東.在修建性詳細規劃評審階段調控消極外部效應――以上海市為例[J].規劃師,2004(09)
[2]王紹妍,李松.初析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調整――以天津市為例[J].城市,2006(05)
[3]何明?。鳛樾姓ǖ某鞘幸巹漑J].規劃師,2005(06)
[4]盧新宇.統籌學指導下的我國快速城市化階段控制性詳細規劃研究[D].同濟大學,2008.
作者簡介信息
關鍵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建設;學生;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076-04
一、引言
中國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由精英教育進入到大眾化教育,由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發展,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的核心,而決定該核心的是教與學的交融與課程體系,作為“授體”的教師和作為“受體”的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在不少高校,針對教師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制度、監督機制和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但忽略了學生對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用,我們強調的“以學生為本”只是單一地強調學生的地位,并未將學生完全融入教學體系中。即使再優秀的老師,再好的教學手段,學生不愿學、不努力學,也很難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高校的課程設置是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專業特色、知識體系等諸多要素的系統工程,但我們卻忽視了作為課程“受體”的大學生,“授”與“受”的有機融合才能確保優良的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將原地理科學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調整為“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070502)”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070503)”兩個新專業,調整后的新專業與地理科學的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個二級學科保持了一致性,但如何使兩個新專業及能延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又符合社會需求和形成特色是許多高校面臨的難題。特別是始于1998年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已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思路、辦學模式、課程體系、實踐能力培養與強化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已形成了具有各校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的教學體系及培養方向。2016年,第一批新專業學生已進入大三,很多高校已在新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如趙映慧等對東北農業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完善,強化了實踐課程,楊立國等從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模式三方面探討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R檔氖導教學體系建設,李春妍等和宋紅梅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專業課程優化改革進行了探討。這些成果對于新專業課程優化有很好的借鑒,但部分高校新專業課程體系大多仍以原專業為基礎,強調各校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忽略了學生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對教學中出現的部分學生對一些課程無興趣、不主動、應付考試的現象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培養。鑒于此,本文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通過量化指標了解學生對不同課程的喜愛程度,了解學生對課程設置的需求,從學生的角度探討課程體系的合理性,探討課程建設中“授”與“受”的平衡與和諧。
二、研究方法
采樣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對象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2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和2013級、2014級、2015級“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所有開設課程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喜愛度、對專業學習的貢獻度等指標選擇。選取貢獻度、重要度、喜愛度三種指標,貢獻度(大與?。?、重要度(重要與不重要)、喜愛度(喜歡與不喜歡)=各指標選擇人數/調查問卷總人數×100,通過選取比例排序反映學生對某一課程的態度。
三、調查結果與討論
參與調查的學生141人(2012級49人,2013級35人,2014級28人,2015級29人),收回有效問卷141份。
論文關鍵詞:團結鄉 城市休閑農場 規劃建設 現實條件
論文摘要:本文從昆明團結鄉的休閑農場資源、相關旅游資源以及休閑農場的開發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力圖得出團結鄉建設城市休閑農場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開發建設的方向。
1 團結鄉休閑農場資源調查
1.1 團結鄉周邊鄉鎮休閑農場資源分布調查及發展方向
廠口鄉以烤煙、核桃、板栗、無公害蔬菜、飼料作物種植、牛羊養殖為主;沙朗以禽蛋生產、糧食生產、飼料作物種植、畜產品加工為主:馬街以農產 品的精深加工、農產品的運輸、儲藏、流通為主:碧雞鎮適宜發展花卉種植,背山部分則以飼料作物種植和豬禽生產為主;??谧鳛閿M建西市區的一部分,以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豬禽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交易市場為主;團結和谷律可建成昆明主城的后花園和花果山,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農家土特產品生產加工業為主。
明確團結鄉及其周邊的休閑農場資源分布和發展方向,可以充分的利用周邊鄉鎮的休閑農業資源,達到互補;同時也可以集中力量進行優勢項目建設,避免重復發展,造成資源浪費。
1.2 團結鄉休閑農場相關旅游資源調查
特色農場資源:有團結紅富士 、紅雪梨 、碭 山梨 、油葵 、蔬菜。團結鄉出產的水果,汁多味甜,團結紅富士還獲得世博會銅獎,團結鄉現有萬畝水果園。沿龍潭壩子公路沿線種植油葵,團結鄉現有千畝葵園基地。有千畝蔬菜園,蔬菜種植技術水平較高;特色文化資 源:火把節,首屆火把節舉 辦2004年。蘋果節,每年蘋果 成熟 的時候 ,游客都可到團結鄉過“蘋果節”,感受農家文化生活:其它主要相關旅游資源:棋盤山森林公園,位于團結鄉的花紅洞,海撥 2483m,生態旅游 的好去處 。桂皇閣原始森林旅游區,位于團結鄉大興辦事處廟村,有神秘的峽谷奇觀異景。豹子箐生態旅游區 ,有植物群 落、多種野生動物、清秀寧靜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民俗風情。歡喜滑草場,是西南第一家滑草場,有世界最長的山地速滑賽道。
1.3 團結鄉休閑農場現狀調查
團結鄉的休閑農業旅游開始于 1998年。目前有 “農家樂”100多戶。主要種類有:①休閑果園:大河萬畝果園、青龍潭果園休閑園等。利用現代化農業栽培手段,組建多姿多趣的水果園,提供采摘、品嘗、展示等活動。②觀光生態農業園:龍潭千畝油葵、永靖蔬菜科技示范園等。觀賞金燦燦的向日葵花海,體驗科技種植的綠色蔬菜產品。③休閑漁場:阿順漁場、福壽垂釣園等。利用公共 的湖 面和 自家 的池塘 ,參觀捕魚 、水 中垂釣 、品嘗水鮮 、參與捕撈活動,學習養殖技術等。④娛樂型休閑農場:小村歡喜滑草場等。利用天然的草場,為人們提供健身,娛樂等休閑活動。⑤綜合型休閑農場:白族休閑園等。釣魚,參與農業耕作,還可以參加篝火晚會,體驗 民族風情等。
2 團結鄉城市休閑農場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道路狀況差。路面泥沙多,特別是有的路段路面還是泥沙路;團結公路旁邊的山石開采,對公路及其周邊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缺乏優美的生態大環境和通暢舒適 的旅游交通等是團結鄉整體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制約因素。
(2)景觀規劃現狀不好。一方面,缺乏總體規劃的技術規范和理論指導,規劃成果內容五花八門,比如在白龍潭附近有很 多農家旅館林立,基地選址不當,顯得很雜很亂。破壞團結鄉的整體環境:另一方面,現有的一些休閑農場內缺乏系統的景觀規劃設計,內部基礎設施建設差,景觀建設雜亂無章,服務設施不全,不能滿足不同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和消費層次人群的需求。
(3)許多農家旅游項目所提供的服務與游客的需求存在明顯偏差,項目建設隨意性較強,總體上處于無序、盲目狀態,而且發展很不均衡;功能不配套、檔次偏低、農業觀光特色不突出;不少項目未能與農業旅游有機結合:休閑農場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協調也未充分兼顧;農家樂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層次仍顯較低,模式較單一,社會和經濟效益不理想。
如何根據團結鄉農業旅游資源和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特點準確定位,多種類型、多種模式的有序發展及合理布局休閑農場與高科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旅游相結合,構建休閑農業技術體系是目前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
參考文獻
【1】葉美秀.農業資源在休 閑活動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關鍵詞:資源共享 城市軌道交通 網絡化運營 車輛基地
中圖分類號:U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017-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requirement in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construction, resource sharing of workshop & depot are being paid great attention. By analyzing the vehicle uti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sharing of relevant resources and rationalize the economic scale for the workshop & depot in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Key words:Resource Sharing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Operation Workshop & Depot
1 概述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條件下車輛基地(包括車輛段、停車場)資源共享目的是通過線網統籌建設,并借助系統資源優化手段,合理布局車輛基地與建設規模,在實現不同制式下安全生產與運營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少重復建設,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綜合優勢。在滿足車輛檢修維保的功能需要的同時,節省投資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車輛基地的資源共享包括車輛架大修資源共享、段場共址資源共享、車輛定修資源共享、綜合維修中心資源共享、培訓中心資源共享、物資總庫資源共享、專用設備資源共享等,以下將對這幾種類型具體闡述。
1.1 車輛大架修資源共享
線網車輛架大修資源共享應遵循下列原則:
(1)線網中相同車型的車輛架大修宜相對集中設置,以提高架大修設備和設施的利用率,節省占地和投資。
(2)車輛段的架大修規模,應以承擔線網資源共享線路的遠期計劃配屬車輛數量進行控制,并宜適當預留架大修規模的擴建余地,以適應因原規劃共享線路的調整而引起架大修規模變化的需要。
目前,國內外城市軌道架大修一般采用兩種制度,即大修、段修分修制和大修、段修合修制。
分修制是指在線網中修建車輛架大修基地,承擔車輛大修、架修、定修及日常的車輛養護及檢查。
分修制的缺陷主要如下:
(1)線網內部的各線路間需設置聯絡通道,并考慮車輛信號、供電系統、車體界限等方面的兼容問題。
(2)特定時間段內存在較大規模與數量的車輛取送與調配,可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線路正常的養護維修工作。
(3)車輛段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架大修基地,若線網尚未形成足夠規模,則基地內修車任務量必然不足。
但分修制也有其優點:
(1)可以實行專業化生產,設備負荷與利用率較高,有利于提高修車質量。
(2)可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土地及人力資源浪費,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并提高經濟效益。
合修制一般是對線網中的每一線路單獨設置車輛段,承擔該線路車輛的定修、架修和大修工作。采用合修制可相應減少聯絡線的設置,降低或避免受信號制式不同的影響;但對設備投資要求較高,設備的利用率較低,且土地面積占用較大。
因此在整個軌道交通線網建設時,可統籌城市近期實際的線網建設規模與中遠期的發展規劃合理選擇車輛基地類型與架大修方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因發展較早,線網建設規模較大且相對成熟而適合采用分修制,其他大部分城市的線網規劃長度一般≤300 km,適合采用合修制。建議采用“車輛大架修基地合設,按線路設定修廠、同類部件集中修”的檢修模式,具體建設中可綜合考慮下述原則:
(1)按車型分別設置線網車輛大架修基地。結合國內外地鐵建設與運營經驗,大架修基地規模宜:
―按3列位考慮(不宜超過5列位);
―承擔線路3條(不宜超過4條);
―承擔線路長度宜在110~150 km之間。
(2)盡量避免和減少跨線取送,且取送走行距離盡量短。
(3)選址和布局應兼顧各線路建設的時序,既要滿足線網近、遠期車輛檢修的需要,同時要適當考慮部分線路建設時序變化帶來的影響。
(4)考慮到部分部件的體積相對較小、運輸較為方便等因素,結合大架修基地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專業性、集中性的線網輪對輪軸大修中心、牽引電機檢修中心、空調機組檢修中心、制動系統檢修中心、車鉤檢修中心、電子系統檢修中心及其他零部件檢修中心,實現同類部件的集中修。
1.2 段場共址資源共享
段場合建資源共享是指把不同線路的車輛基地通過線網規劃有計劃、有目的的予以共址合建,并在段場內建設地面聯絡線實現線路間聯通,從而實現車輛基地運用與工藝設備資源共享(包括:車輛調頭、試車線、洗車線、信號、辦公生活等設施),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并節約投資。
線網車輛基地段場共址資源共享應遵循下列原則:
(1)不同線路采用相同車型時,功能相同的設施宜合并設置,且臨修設施宜合并設置。
(2)不同線路的鏇輪庫宜多線合用;洗車庫根據作業量計算確定,可分別設置或合用。
(3)宜設置調頭線,為車輛的調頭提供必要的作業條件。
(4)不同線路的車場之間設置地面聯絡線,便捷車輛在基地內線路之間地轉線作業,達到或增強線網車輛通道的功能。
(5)不同線路的列車救援、搶修設備宜按照多線合用原則配備。
(6)物資倉儲(包括自動化立體庫、燃油庫等)宜統籌合并設置。
(7)共址車輛基地站場總圖宜充分考慮遠期功能要求,統籌站場的信號進行一次設計,分期建設。
(8)辦公生活系統宜按功能與實際需要采用集中、分散性相結合原則布置。
1.3 定修資源共享
定修資源的共享一般要依托車輛段的共址,若兩條或兩條以上線路段場共址,可以只設一處定修設施。除共址條件外,建設時序也是影響定修資源共享的一個因素,若建設時序相隔太長,過早建設也會造成浪費。
線網車輛定修資源共享應遵循下列原則:
(1)車輛基地共址合建且車型相同的線路,車輛定修宜集中設置。
(2)共線運營的線路,車輛定修應集中設置。
1.4 綜合維修中心資源共享
綜合維修中心的功能和任務決定了每一條線都要設置綜合維修中心,但在車輛段共址時,應合建一處綜合維修中心。
綜合維修資源共享應遵循下列原則:
(1)每條線路只設置1個綜合維修中心,根據需要設置綜合維修工區。
(2)車輛基地共址合建時,相關線路的綜合維修設施宜統籌設置集中為1個綜合維修中心。
(3)綜合維修中心的部分業務可以通過外協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專業性較強的業務則自行承擔。
1.5 培訓中心資源共享
培訓中心負責組織和管理職工的技術教育和培訓等工作,原則上一個地鐵系統只設一個培訓中心,而用于培訓目的的司機模擬培訓系統或站臺模擬培訓系統等設備設置一套即可滿足要求。
1.6 物資總庫資源共享
物資總庫在工程建設期間可承擔各類設備等物資的臨時存放,建成竣工后可承擔全線運營、檢修所需的各種設備、材料、備品、配件及勞保用品的采購、儲存、保管、供應和管理工作。
物資總庫具有專業性強、用量大、周轉快等特點,鑒于地鐵系統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須保證其運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不可以完全社會化。從檢修和維保的角度來說,也必須要確保穩定及時的物資供應和必要數量的物資儲備,僅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或減少某些社會來源廣泛、供應及時、通用性及可靠性較強的物資(如水泥、鋼材等)的儲備。
物資總庫宜設在大、架修車輛段內,根據需要可在定修段或停車場內分設物資分庫或材料庫。
1.7 專用設備資源共享
(1)線網維護檢測設備資源共享
是指設備價值較高、利用率相對較低,而又必須配備的軌道及觸網檢測車、鋼軌探傷車、鋼軌銑磨車或打磨車、鋼軌焊接車、隧道清洗車、橋檢車等專用設備,宜全網統一配置。專用設備的相關接口條件應綜合考慮線網既有線路及規劃線路的條件進行選型,并以車輛限界為依據進行制造,車輛結構尺寸和軸重符合線路和橋梁的承載能力要求。
(2)車輛檢修設備資源共享
線網條件下,合理的優化設計完全可以實現部分車輛檢修設備的作業資源共享,包括庫內檢修線路、車輛解體設備、地坑式架車機、不落輪鏇車床、輪對與輪軸檢修流水線、車體噴漆設備等(注:車輛高低壓電氣部件和列車控制系統的試驗設備,可能會因車輛牽引設備的不同而分別配置)。
(3)其他可適當減少配置的設備
―在地鐵系統的實際運營中,安全事故等極端情況出現的幾率還是相當低的,救援等設備的真正應用也是比較少的,可遵循“區域搶修與線路維修相結合”的原則,適當根據線網和段場布局、搶險響應時間、排障工作效率等綜合因素,酌情優化配置;但應注意搶修工作的服務半徑≤10 km,搶修響應時間≤20 min;
―內燃機車、蓄電池機車、接觸網作業車、平板車等可根據車輛基地的共享線路數量、運營要求等因素酌情合理優化配置,提高利用率;
―輪對和受電弓等在線檢測設備可通過段場共享的前期設計優化實現資源共用,避免重復建設。
2 結語
伴隨著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與網絡化建設的迅速推進,線網優化與車輛基地共享受到越來越廣的關注與重視。采用戰略發展的視角并予以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統籌以期實現網絡化運營條件下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和運營效率,必將極大程度地推動軌道交通行業建設管理水平提高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