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09:0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育資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這一環節中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即加強字詞句段篇等語言基礎知識,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能力的訓練。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訓練之。”又說:“語文是培養能力的課程,所以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一定要注意訓練……不斷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一、注重句子訓練,豐富語言
句子是語言的使用單位,離開了句子訓練,語言訓練就會落空。所以“大綱”強調:“各年級都要重視句子的教學?!毙W階段經常要抓的句子訓練有:用各種詞語造句、擴句縮句、修改病句、句型變換、邏輯、修辭的練習等。其中造句的訓練舉足輕重,而往往被一些老師忽視。他們沒有看到:造句不僅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獨立選材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獨創能力。在訓練時,可以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層指導。如:
(1)鼓勵學生造復句
請先看學生造的兩個句子:
①勤奮――我要勤奮學習。
②我只要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2)激勵學生主干加枝葉
也請看學生造的兩個句子
①五顏六色――我學會五顏六色造句了。
②五顏六色――老師要我用五顏六色造句。
③五顏六色――春天,公園里那翠綠翠綠的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白色的,還有紫色的,多可愛呀!
(3)倡導學生一詞造多句
還是請先看學生造的句子
①清澈――一條清澈的小河奇跡般地出現在眼前。
②清澈――她那水晶般的藍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閃耀著歡樂的光。
一個詞語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選材不一樣,可算一詞造多句。上面兩個句子,好象符合要求,其實是課文《可愛的草塘》和《心愿》中照搬下來的。不能算造句,只能算是摘錄句子,積累材料。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一詞造一句,或一詞造多句,都要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獨立選材。理解書上句子的用法是可以的,但不能照抄。如果一詞造多句是造復句,教師可提出要求。
(4)引導學生用修辭
小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擬人、夸張、反問、設問、引用、雙關、摩聲、摹色等。使用修辭不僅能使文章筆下生輝,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表達能力。下邊舉兩個例子。摩聲、摹色這兩種修辭方法,就是把物體發出的聲音和物體的顏色寫出來,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這些修辭在課文里有很多。如:
A、獵狗把鼻尖湊在地面上嗅來嗅去,突然汪汪地叫起來?!抖摺?/p>
B、大嬸聽了,撲哧一聲笑了?!杜]遞員的信》
C、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痘馃啤?/p>
這些修辭手法,只要教師略加指點,學生特別有興趣,就連低年級的小朋友一說就懂,一學就會,有兩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杜鵑”一詞的時候,造了這樣幾個句子:
A、杜鵑――春天到了,山上的杜鵑花開了,有紅的,有白的,還有紫色的。(摹色,還用了句式)
B、杜鵑――秋收季節到了,每天天還沒有亮,杜鵑鳥兒就叫個不停:“咕咕,咕咕……快黃,快割……”(摩聲)
C、杜鵑――映山紅也叫杜鵑花,它的花是紅色的,但是也有白色的,紫色的,好看得很。
D、杜鵑――布谷鳥也叫杜鵑花,它的叫聲很好聽:“咕咕,咕咕……”好象在叫大家早點起來,谷子黃了,快去收割。(摩聲)
(5)指導學生由分到合
所謂由分到合,就是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各個單項訓練組合成兩項或兩項以上的綜合訓練。如:今天中午放學的時候,我走在油菜田邊,看見兩只金褐色的小蜜蜂,一會兒落在油菜花上,一會兒飛起來,一會兒在翩翩起舞,一會兒“嗡嗡嗡……”的好象在商量著什么。
這是一句話。就小學而言,這句話比一些自然段還長。句子中不但有“四素”句(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怎么樣),而且有修辭的套用(摩色、摹聲、比喻、擬人),還有句式(一會兒……一會兒……)這不僅充分體現了由分到合的綜合訓練,而且充分體現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如果能按照這樣的類推和軌跡訓練下去,到了學生習作的時候,還愁他們用詞不準確,語句不通順,言之無物,言之無序,記流水帳,甚至沒有內容可寫的嗎?
二、加強朗讀,訓練語感
所謂語感,就是由感受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過程,是一種通過對語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對語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覺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它雖是一種快速閃現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卻是一種能力,是長期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的積累和結果。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倍首x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大綱就明確規定: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崩首x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如《海上日出》第三段具體描繪了日出時的情景,這是全文的重點。教學這部分除了運用直觀掛圖、投影外,還要靠學生的反復朗讀,通過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太陽上升的過程,把太陽的形狀、動態、顏色、亮光刻畫得真實,傳神的。讀第四段課文,學生通過語言的感受,在腦海中出現一幅水天一色,陽光燦爛的壯麗圖景。讀第五段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細細體味,在云層很厚的情況下,日出又有哪些特點?找出描寫它們的句子進行細讀品味,抓住關鍵詞語加深理解。例如課文為什么要用“鑲”字?對照圖說明“鑲”是在加邊,因為云層很厚,光線透不過氣來。黑云的邊上就鑲上了一道光亮的金邊,用詞很貼切。讀這段的最后一句,要讓學生體會陽光照亮一切,作者沐浴在陽光下感到特別溫暖,心情特別興奮,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光明世界的向往。
三、背誦、摘抄,積累語言
學習語言需要積累,而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最有效的辦法。許許多多老一輩專家學者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就是因為他們在學生時代背誦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一代文豪巴金少年時代就把《古文觀止》上的兩百多篇文章背得很熟,后來寫出文章來就游刃有余。他深有感觸地說:“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慢慢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摸到文章的調子……”因此,教材上要求背誦的段落或篇章,一定要嚴格要求,指導方法,讓學生熟讀成誦。但一定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囫圇吞棗。要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積累語言除背誦外,還要指導學生摘抄,抄那些好詞佳句,課文精彩片段,新穎的句式,準確的措詞以及新出現的成語等等。另外,還可以抄比喻句、擬人句以及外貌描寫片段,景物描寫片段等等。然后反復細讀,比較欣賞,逐步消化。這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有長進。
四、練習說寫,運用語言
筆者認為,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必須強化訓練環節,實施訓練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當前教學中講得多訓練少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效率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呢?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減少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學時間,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
“許多語文老師把閱讀教學課上成閱讀課,以理解課文內容為主線安排教學過程,教學時不適當地強調所讀的內容,而把語文本身的規律放在次要的地位?!保▍问逑嬲Z)其實,閱讀課與閱讀教學課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閱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獲取所負載的信息,如果以此來安排教學過程。那與要達到的語言訓練目標不啻于“緣木求魚”。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學時,可以有計劃地濃縮課文內容的教學時間,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不要把氣力用在桂林山水的內容上,而應把重點放在本文輕松活潑、句式優美的語言和運用對比的表達方式與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上。讓學生通過自學、反復朗讀去感受生動優美的句式,學習對比和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二、抓好常規性的字詞句基礎訓練
小學中、高年級要有重點地進行段與篇的訓練,但仍不能放松常規性的字詞句基礎訓練。目前有的教師只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忽視學習表達理解內容的語言文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發表意見等語言表達、詞語的運用、句式的選擇、分析概括等組織語言的思維活動不夠重視。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須訓練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利用推敲、比?^、替換、改寫等手段,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懂得課文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例如,課文《開國大典》中的“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句子用“飄拂”來描寫紅旗,而不用“飄動”、“飄揚”、“飄蕩”等詞。如果換用其他詞,紅旗飄得太利害或太輕了,與開國大典這莊嚴肅穆的氣氛就不協調了。對于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我們必須讓學生理解,每篇課文都可選幾句進行專門訓練。例如課文《凡卡》中“在寫第一個字以前,他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了幾眼,有斜眼看了以下那個昏暗的神像……”凡卡為什么要在寫第一個字以前要那么“看”呢?他“擔心”什么呢?聯系上下文,可以理解,這是因為老板經常打他,他的日子過得連狗都不如,怎么有資格寫信呢?他要看一看有沒有人發現他寫信,他是在偷偷寫的。凡卡“斜眼”看神像,表現出凡卡既希望得到保佑,又不相信神像能保佑他的矛盾心理。句子寫出了凡卡可憐、可愛和幼稚。
三、加強對讀的指導,在讀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
讀的訓練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理解課文靠讀,感受課文思想情感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F在許多語文課讀得太少,講得多,問得多,討論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課文讀得太少,而關于課文的談話卻很多”。其結果是教過的課文有的學生竟未能讀通!因此,要以“讀”貫穿閱讀教學,初讀知大意,精讀品文字,熟讀體會情感。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揣摩作者蘊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進而對文章的內容產生真切、深刻的感受。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在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或視頻的同時,反復朗讀全文,正確處理課文中高昂、婉轉、舒緩、急速等不同的語氣變化,抓住關鍵字眼,突出幾個“真”字,注意“啊”的讀法,切實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靜、清、綠和奇、秀、險的獨特風姿。
四、注意寫的訓練,讓學生自己去學懂課文
這里所寫的寫,有別于平時的作文,它的憑借和依托是課文。無論是擴寫、改寫、仿寫和縮寫,必須在掌握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了情節線索,領會了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完成,這樣就促使學生專心研讀,自己去學懂課文。
(1)鼓勵孩子開口。農村孩子不太愛開口,特別是面對老師,他們更不愿意開口。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能力,如果孩子們不愿意開口,那就很難進行英語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我用了各種方法鼓勵孩子開口,例如教孩子說出自己的名字,“Inameisxxx”,孩子通過學習很快掌握了這一句式,我要求他們都用自己的名字來說,并鼓勵他們加強對話:“Wathyourname?”“Inameisxxx”。比如字母表的學習,由于農村孩子以前根本沒有接觸到英語學習的任何內容,包括字母表中的字母。而小學三年級的課本對字母表也沒有非常集中統一的學習安排,而是要求在句子中去學習字母,這對那些有一定基礎的城鎮學生可能會好一點,但對一點基礎沒有的農村村小,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漢語拼音的內容不久,現在又來學習英語的字母表,這很容易混淆。如果這時候沒有處理好,有些孩子一輩子也無法將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的字母區分開來。筆者在教學中,就將這二者區分開來進行教學,并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將其二者進行比較,讓他們同時讀出不同的兩個音,如“A”與“弧薄W苤,應該先讓孩子開口,只要開口了,后面的學習活動就要容易開展的多。
(2)利用好校園廣播。農村學校的校園廣播除了課間操用一下外,其余時間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作為英語教師,就應該有效利用這一優勢。筆者將一周的一、三、五三天的中午由學生朗讀英語課文或其他英文材料,二、四兩天中午播英語音頻內容。筆者任學校三到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將四個年級的學生分成小組,輪流到播音室朗讀英語。因筆者所在學校是寄宿制學校,下午還有幾十人在學校住宿,因此下午就專門安排住校生播音。到播音室朗讀的學生也不固定,我經常有意識地讓一些平時不太愛說的學生上去朗讀,只是朗讀前做好指導工作,讓他們將朗讀內容讀熟悉。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很多孩子的英語口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孩子在平時的玩耍過程中也會經常冒出幾句英語來。
(3)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農村小學人數少,班級也不多,各種活動也就相應地舉辦的少。但筆者認為,活動是促進孩子學習的最好辦法之一,通過活動,孩子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同時又給其它孩子提供一個示范作用。因此,不管學校人數多少,都應該多舉辦像英語演講這樣的活動。通過英語演講,很多孩子在臺上充分展示了自我,一場英語演講比賽下來,一紙獎狀,雖不值多少錢,但對孩子來說,那是用多少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榮譽啊。一些孩子至此就愛上了英語,而另外一些孩子也開始躍躍欲試,期望著在下一次比賽中也能一顯身手,這是多么有力的帶動作用??!
論文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不僅要求高校教師具有較高學歷,掌握廣博、堅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求教師成為“講課的學問家”。強調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以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為基本理念的校本培訓模式,對豐富高校教師教學培訓形式,從根本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高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校本培訓的理念
“校本培訓”,字面意義很容易理解,即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進行培訓。而校本培訓內涵到底是什么,人們對其理解和描述卻是多樣的。概括起來校本培訓有如下基本特征:(1)校本培訓是適應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在職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形式之一。(2)校本培訓是終身培訓,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3)校本培訓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培訓基本單位。培訓立足學校實際發展需要,以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為目的。(4)校本培訓是集基層學校與教學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的培訓活動。(5)校本培訓強調教師的主體性。盡管培訓一詞對教師而言蘊涵一定的被驅動性,但實際上校本培訓強調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自主性。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探索問題,在與同行的相互學習中、在與專家的對話中,不斷反思、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實現自己的教育信念,發展和完善自我??偨Y以上基本特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校本培訓所倡導的理念—強調實踐,立足通過教師培訓實現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的應用,讓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在教師學習、探索、反思過程中實現對教育理念的檢驗修正、豐富和發展。校本培訓理念突出教育踐行者—學校、教師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師資教學培訓的困境與抉擇
高校師資教學培訓與中小學相比并不發達。通常“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是一種師范教育,這種教育一般來說是強制性的,并且是由國家認可的單位負責組織。大學教師的培訓則與此相反,它在更大程度上是在職的,自愿的?!敝行W嚴格要求進人教學職業者必須具備基本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重視教師的準人資格。高校并沒有統一的選用教師標準,但選用教師時往往把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其重要標志就是學歷和學位。教學能力一般不作為選用教師的主要標準。高校更注重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不重視教學的一個原因是錯誤地認為,教學是任何人都能干的日常工作。如果一位教師有博士學位,想當然地,他就能勝任教學。”所以,高校有完整的職業訓練機制,多樣化的培訓模式,在職進修、做訪問學者、申請學位,等等。但這些培訓模式多是以提高學歷,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水平,進行學術研究訓練為主,而教學培訓并不發達。
教師高學歷化已經成為世界高校的普遍趨勢。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已經達到教師總數的85 %。我國2003年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為33 %,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為8%。顯而易見的差距足以證明,學歷補償教育在我國高校教師培訓中必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僅僅重視學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或者想當然地認為具有扎實、寬厚的專業知識,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就很容易掌握教學規律,具備教學能力,那就大錯特錯了。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勞工組織就已經把教師這一職業正式列為專業化職業。的確,教學作為教師這一職業獨一無二的社會勞動形式,“在本質上是一種‘學術的專業’,一種復雜的智慧性工作”(舒爾曼)。教學如同醫生、律師等專業職業的勞動形式一樣,沒有專業訓練與培養是很難勝任的。事實證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仍然采用他們做學生時的傳統教學方式—把知識被動地傳授給學生。一方面,“長期的學校學習使他們習慣于這些方法,而且他們的學術成就證明這些方法是成功的?!绷硪环矫妫虒W知識體系與技能的缺乏也使“許多大學老師認為舊的模式是唯一地選擇,他們想不出其他替代模式。”高校采用評估和督導的辦法引導教師改變教學觀念與傳統教學方式。然而,這兩種方式僅僅讓教師意識到教學行為的某些不足,對如何實現正確教學行為仍是借然無知。
隨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人發展,無論是課程體系更新還是教學內容變革都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學過程,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轉移、實現課程理想在學習者身上的轉化。包含再多先進理念和內容的課程如果遭遇傳統教學理念和落后的教學方法,課程的現實轉化就會大打折扣,也就很難談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因此,“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確實,教師是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轉化者。作為教師倘若對于理想與理論沒有充分了解,倘若對于實踐的條件沒有實際的把握,那么,這種轉化就會有很大的落差?!备咝M七M課程體系改革與推行教學方式改革,與實施教師教學培訓促進教師掌握先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是不可分離的。
為提高高校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1997年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1994年1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高校青年必須參加崗前培訓。培訓內容為:《高等教育法規概論》、《高等學校職業道德修養》、《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積極組織,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培訓還存在著一些缺陷:(1)培ail由省師資培訓中心統一規劃、管理和組織,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外控式培訓形式。這種培訓形式,有利于強化標準,加強約束力和指導性,其作用不可替代。但它帶來的弊端也很明顯。它無法考慮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高校的實際需要,無法照顧被培訓者的個體差異與主體性。學校把培訓當作上級規定的任務來完成,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青年教師為獲得證書,晉升職稱,只是消極應付考試,并不重視培訓過程。(2)培訓以純粹的系統理論知識學習為主,脫離高校教學實踐,忽視教學技能訓練。對于教師來說,掌握系統的教學理論知識,理解教育本質、了解教學原則,認識教師職業內涵固然重要,然而“‘教師怎樣做’(實踐取向)比‘教師是什么’(本質取向)更重要,教師的知識蘊涵在如何做之中?!睆默F代認知心理學的廣義知識分類的觀點看,僅具備陳述性知識—熟悉教學概念和規則,沒有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經過練習就不可能實現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真正懂得如何去教學。事實上培訓過后,教師也只是記住某些概念和規則,教學行為一如既往,并無改變。(3)這種培訓為“短訓”式,一次合格保終身。顯然不利于教師職業生涯的持久發展。無論是終身學習的宗旨,還是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都要求教師是終身學習者?!敖處熉殬I的社會化過程,并非終止在進人職業的那一刻或在教師早期生涯的任何一點上?!苯處熉殬I的發展應當貫穿其職業生涯全過程。
我國新時期高校教師培訓的運行機制將實現重大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行為轉向政府行為、學校行為和教師個人行為相結合,建立與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相適應的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上述討論也使我們看到目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培訓的低水平和一些明顯的缺陷,這將為高校探索新的教師教學模式,開展校本培訓提供了空間和契機。
三、實施校本培訓.開展高校教師教學培訓
1.在組織管理上,設立教學指導中心。設立教學指導中心是國外許多大學比較通行的做法。①我國清華大學也設有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教學指導中心作為高校教師教學培訓的常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促進本校教師教學技能提高,基本工作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課題開發與管理、教師培訓、日常教學問題咨詢、評估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對教師進行各種表彰和獎勵。其中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和日常問題咨詢是核心工作。教學指導中心應為本校教師提供多種培訓課程和輔導計劃,如依據培訓對象設置“新教師培訓計劃”;依據教學對現代教育技術需求設置“現代教育技術專題培訓計劃”;也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改革需要提供“課程設計培訓計劃”,輔導教師掌握有關課程設計技術,以便教師開發出更多新課程。教學指導中心除進行大規模的定期培訓,還可以通過網絡為教師提供日常咨詢服務,隨時給教師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幫助教師提高授課技巧,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教學指導中心自身需要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不斷提高素質,同時也要開展教育課題,通過課題立項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科研,解決教學實踐問題。教學指導中心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定期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僅對優秀者要予以表彰和獎勵,還要能從評價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總結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把這些方法介紹給教師,并納人到學校教學發展計劃當中,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高校設立教學指導中心,教師教學培訓就可以是長期的,有計劃的,有的放矢的,教師職業技能和學校教學質量會持續不斷地提高。
2.從培訓內容選擇上,校本師資培訓注重與教學實際密切結合,以實戲性知識為根本,進行專題式培訓。把一些大的培訓計劃分割成小的專題,如針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計劃,開設網頁制作、課件制作專題;針對改進課程設計的培訓計劃,安排如何編寫教材、如何編制考試試題、如何組織學生討論的專題。由這些專題可以引發相應的理論介紹,更多的是以技術和策略性知識為主。每一個專題包含了教學實踐中大量常規問題,培訓后教師了解了相應的教學理論,也完全可以駕輕就熟直接用于教學。專題式培訓從形式、時間到內容都可以非常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一個專題培訓可以一個學期重復多次,也可以固定在某一個學期。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時間自由選擇專題,高??梢愿鶕枰幎ń處煴仨殔⒓拥囊恍n}培訓計劃。這樣的培訓比較生動靈活,更易于為教師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字詞教學 意義合成
小學語文字詞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句子,領會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進行字詞教學才會更有效呢?
一、演示法
演示法包括實物演示與動作演示兩方面。實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學中,按照漢字的構形理據恰當運用實物演示,使學生獲得生動鮮明的印象,輕松愉快地掌握漢字。如教“筆”字時,先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毛筆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讓學生通過觀察主動探究,最終明確掌握“筆”字上面是竹字頭,因為筆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動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從而使學生把字的音、形、義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這個字。動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體語言來幫助記憶字形,達到掌握漢字的目的。比如在教“人”字時,教師先分開雙腿站在講臺前,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體形、動作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學生觀察后馬上能猜出是“人”字。隨后,“大”、“天”、“滅”、“休”、“看”等字就由學生做動作,互相猜認。在整個識字過程中,學生們興致勃勃,所學的生字記憶深刻。
二、歌訣法
歌訣法就是在教學中根據漢字的構形理據編歌訣。比如在學習“坐”字時,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字形,左上是什么字?右上是什么字?下面的字念什么?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能很快編出“兩人坐在土堆上”的歌訣。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的歌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于是學生又編出了“雪――大雨落在橫山上”等歌訣。由于學生主動學習,所以字形記憶既簡潔、實用又印象深刻。又如,在講“球”、“碧”、“珍”、“珠”等字時,先告訴學生:以‘王’為偏旁的字大都與“玉”(珍寶)有關。接著問:“同學們再想想‘球’為什么是‘王’字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出以下結論:過去很多珠寶都是圓形球狀的,所以“球”這樣學習生字,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識字效率還很高。
三、故事法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老師講故事,而這種做法便很好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到聽故事上來。如教學“家”字,就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介紹古代先民的游獵生活習性:遠古人多為狩獵生活,沒有安定的地方居住,“宀”表示家,后將吃不完的野豬“豕”圈養起來,并從此定居,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所住的家的標志。學生們聽后恍然大悟,興趣倍增。這樣,使學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構字,還了解了人類生活的演變歷史。
四、字謎法
字謎法是根據漢字的構形理據編制字謎。較好地達到音、形、義結合的識字目的,且趣味性強。比如在教“哥”字時,教師先指導學生先觀察“哥”這個字。學生發現“哥”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是沒有鉤的“可”字,下半部分是“可”字。再引導學生想,“哥”這個稱呼是誰喊誰的?于是根據形與義編出了“哥――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的歌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又根據字的形與義編出了許多字謎。如:目――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字謎法有利于引趣激情,調動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寓教于樂。
五、游戲法
把識字教學寓于游戲中,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輕松愉快。(1)找朋友 先出示單人旁的卡片,讓學生了解單人旁是“人”字演變而來的。然后出示“爾”、“也”、“門”、“上”、“下”等卡片,讓學生找一找哪些字能和單人旁做朋友。學生找到“你”、“他”、“們”后,非常高興,爭著給同學們出題。又找到了跟“艸”、“三點水”等做朋友的字。(2)擺火柴 給若干根火柴,讓學生擺字,看誰擺得又對又多。一字開花、填字、加、減一筆變新字等游戲都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提高識字質量。
六、意義合成法
關鍵字:識字教學低年級
前言
識字,歷來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許多專家學者多年來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條多快好省的識字之路。就我國目前來看,各地探討的識字教學方法就有二三十種,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識字教學中有了一點心得,下面談談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方法靈活
我采取"直觀教學、對比教學和語言環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一年級新生較快地認識、掌握所學漢字,收到較好的效果。
1.直觀教學: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并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具體事物、物體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認識并理解漢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個表示方位的漢字時就采取此法,先選三個學生站在上、中、下三個位置,手舉漢字,以表字意,然后讓學生變換位置,交換漢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對的,"上、下"這對反義詞也就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了。
2.對比教學:由于漢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學當中采取對比教學尤為重要。很多漢字字形是可以拆開,加以拼組的。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部首之后,經過對比,就可以較快掌握其它形狀相近的漢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鳥"至"雞""鴨""鵝"等。通過字義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把舊知識與新內容聯系起來,"讀、寫、義"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其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從形、音、義三者的統一上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馬"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馬"字后,再教"媽、嗎、碼、罵"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馬"這個部首,都讀ma,再進一步解釋字意。如講"媽"字,因為媽媽是女人,所以有個"女"字旁,"嗎"是說話時帶出的尾音,所以要加個"口"等。再通過引導學生多組詞,以強化記憶。
3.創造語言環境:學生容易寫錯別字,主要是因為少數漢字音、意相遠引起的。在教學中,完成了讀準音、辨清形之后,字義的教學可以在語言環境中完成。特別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語言環境中教學,能取得較好效果。如學生對"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錯,在教這兩個字時,我讓學生口頭組詞,造句,請學生到黑板上寫上這兩個字,要求示范的學生抬起"首",舉起"手",在講解"和,合"時,做好一些獎勵卡片,要求學生用這兩個字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做對的,獎一張"合格卡",用錯的,給一張"和不對"的卡片。如此反復幾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就深了。
二、教學形式多樣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人們一直在探索學生準確而牢固地識記字的音,形,義,形成一定識字能力的最佳途徑。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
1.游戲激趣: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了認識字,還要讀準字音,為了學生能讀得準,記得牢,我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
(1)找朋友:將生字卡片發給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再請同等人數的學生上臺,認讀一個生字,持該生字卡片的同學馬上走到他身邊,舉起卡片,領讀全班。
(2)點將臺:將生字卡片發給一些學生,請他們站在講臺一側,老師問:王字旁的字在哪里?持相應生字卡片的同學站出來,領讀全班。
(3)小老師:在黑板上貼出所有生字卡片,學生自讀后想想自己學會了哪個字,并教給全班同學。
(4)帶帽子:將聲母、韻母、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上臺選聲母和韻母合成本課生字的音節,并貼在該生字的上邊,領讀全班。
2.多媒體技術: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綜合了視聽與計算機的優勢,可以將圖文、聲音和視頻并用,產生活潑、生動的效果。經過證明,在識字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動畫導入: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而現實生活中,幾乎每一位小學生都不約而同地迷上了"動畫片"。針對這一現象,我采用多媒體聲像系統為先導,通過多采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誘發學生探尋知識的強烈愿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曾依據課文內容設計如下課件:
①春季動畫圖像,柳枝輕搖,花兒開放,布谷、蜜蜂、燕子在歡唱。
②配以《春之歌》的音樂。
③在實物旁打出生詞,生字用紅色顯示,一幅聲畫并茂的春季圖仿佛把學生帶入了誘人的春光中,使學生興趣盎然,引起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2)字型演化:識字教學最初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兒童攻下字形關。培養他們辨析字形的能力,掌握書寫漢字的基本技能。多媒體技術可將死板的方塊字演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將兒童必須牢記的知識,變成了有趣的形象,提高了識字的效果。
①象形字漸變演化:在低年級識記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如:舟、泉、川、竹等??此坪唵?,但對于剛學橫、豎、撇、捺的小學生來說,難以將字形與表象同意?;诖?,我采用多媒體技術,從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學生豐富的聯想,使簡單的筆畫結構和其生動鮮明的表象統一起來,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著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文字世界,增加了記憶的強度。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學語文中有效開展自主閱讀,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應大膽革新,勇于嘗試,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個性思維方式,不斷探尋提升自主閱讀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自主閱讀 培養 策略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之下,我國的小學生不能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發散性思維得不到重視與培養,使得小學課堂死氣沉沉。加強小學教學的靈活性對于小學生的個人素質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本文以探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為題,以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載體進行研究。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自主閱讀教學,最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學習觀。只有學生成功地建立了自主學習意識,小學語文的自主閱讀教學活動才能得以開展。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擺脫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教學方法,轉變順序,引導學生先進行學習,教師后進行講解。這樣,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課堂環境就會具備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面對一個新的閱讀篇目,進行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升國旗》時,教師不要對升國旗這一事件進行任何介紹,而是應以“升國旗是我國人民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等系列話語進行文章的導入,以免自己的個人想法與個人情感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的獨立思考帶來局限性。教師應當在沒有任何前提基礎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通過自己的思維與思考去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個人感情,找到自己閱讀的方法,自主獲得閱讀成果。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方式
在小學語文中進行閱讀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不同的文字中感受不同的人文情懷。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差異性,在進行語文閱讀之時也是一樣,對于同一個閱讀,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鑒于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問題的解決之時,許多教師習慣用參考答案對學生所給出的答案進行規正,這樣的行為對于學生自主閱讀成效具有負面影響。要想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學生不同的答案,擺脫參考答案的束縛,使學生們暢所欲言,自主參與到閱讀體驗當中。
比如,在學習《蘑菇該獎給誰》,“你認為兔媽媽應該把蘑菇將給誰呢?”是一個很好的辯論性題目,教師可以以此為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不同的學生會發現不同的見解,會有學生說蘑菇應當獎給黑兔,因為它贏了比賽,會有學生說蘑菇應當獎給小白兔,因為它敢跟高手比賽。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想法,肯定其自主閱讀成果,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
三、注重保障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
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自主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障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問題的思考,允許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如果自主閱讀的時間得不到保證,那么學生就只能對文章進行簡單的瀏覽,不能深入到文章內容當中去,自然感受不到文章所傳達的感情信息。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進行分別的閱讀,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每一個閱讀部分的難易程度為學生分配時間,對于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少給一些時間,而對于那些文情并茂的段落,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對文章的寫作方法與風格、其內容所蘊含的情感進行揣摩。
四、注重活躍學生的自主閱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