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15:37:21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科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這種平臺體系能夠在農業科學數據中心建設的初級階段,將數據的搜集、保存、查詢等問題很好的得到解決,各個分中心能夠將農業科學數據和用戶的管理進行處理。這些數據的特點有以下幾點:①數據之間存在非常低的融合性和耦合性,但是物理上卻表現為非常松散,無章可循;②農業數據物理低于分布于各個數據分中心,因此數據節點和數據中心的管理能力的差異,就會導致數據的質量和安全性;③數據的主中心對于分布式的數據檢索運用主要是通過元數據的方式來實現,因此各個數據之間不存在耦合關系。農業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的建立,使得數據共享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化,因而數據中心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隨著管理數據的增加,服務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比如很多用戶就提出了對異源異構數據進行集成查詢服務,因此就要對目前數據的靈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滿足用戶的所有特殊要求,這便是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的終極目標。
2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平臺體系結構優化設計
體系結構是指一個系統組件和各個組件之間的聯系,而這個體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息的儲存和透明查詢等,因此服務平臺的穩定性、可用性和擴展性都受到了整個體系結構的影響。整個體系結構將所有的計算機體系都進行反映,由于對對象和層次的劃分因此逐漸形成了各種體系結構。而農業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體系結構是設計的角度來構建平臺的層次結構,設計主要的內容有功能設置、模塊的功能、各模塊之間的關系等。平臺數據整合的目標需求有:①對于異源異構數據進行整合的需求;②能夠對融合之后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和深入挖掘;③能夠將新所有用戶個性化服務的要求;④注入的新源新構數據在進行融合和整合;⑤數據的管理安全性和方便性;⑥系統的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由此看出所有的需求都是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同時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也少不了整個平臺內各個層次、功能模塊等配合和支持,不斷對平臺體系進行優化。
我國的農業科學共享服體系再根據目前的狀況,以及信息的搜集情況、保存、共享和管理方面進行了改進,主要的優化模型如圖3所示,它的優點就是:①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簡捷性。系統中的各個功能模塊都是按照層次進行功能的封裝,因此各個層次之間的耦合性大大降低,但是各個層次間的功能會更加明確,從而提高了管理的便捷性和運行的穩定性。②具有擴展性和靈活性。共享中心的用戶的所有要求,都將會交給相對應功能劃分區域分別進行解決。問題的解決主要由應用支持層和數據融合層來完成,同時之后出現的更多問題也會有相應的模塊進行解決;③能夠和現存的系統完美融合,并且可以升級,在該系統的各個層次中均包含了很多子系統、模塊和組件,因此對這些子系統等都要進行重新開發和設計。
3農業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①建立一支服務能力強、高效精干的數據共享服務隊伍,致力于共享服務的體系的完善和創新工作中去;②將目前網絡平臺的軟件硬件設施,同時加強客戶服務的工具支持,保證數據的安全和穩定;③加強數據共享平臺的普及和宣傳工作,擴大其知名度讓更多的人們從中受益;④建立多樣化的數據服務渠道,使用其他載體把科學數據的共享范圍進一步擴大;⑤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模式,盡量采用最快捷的最方便的信息獲取方式,對于反饋的信息應該第一時間進行解決。
廣西大學農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專業的農業環境監測與分析實驗課程安排在大學2年級第2學期,共計64學時,每周1d,8學時。該實驗課程主要是對水、大氣和土壤以及植株品質進行測定分析,包括樣品的采集和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和綜合討論評價等。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學時太少,實驗的準備工作如藥品試劑的配制、樣品的采集和預處理、實驗儀器設備的檢查、調試和使用等均由實驗員來完成。由于缺乏對實驗準備工作的認識,學生難以理解實驗準備工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不加以重視。等到參與做科學研究或完成畢業論文時,連最基本的儀器設備都不會用,試劑配制操作不規范,甚至不正確,重復實驗的結果數據差別特別大,監測數據不準確。二是上實驗課時,一般由任課教師詳細講述實驗目的、方法、原理、步驟、數據處理、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等,學生則按部就班機械地進行。導致學生對一些實驗現象的產生原因不清楚,實驗數據處理只機械地套用,很少加深理解公式的來源與原理,對實驗結果的討論缺乏深度,學生做過的實驗印象不深刻,如果自己再重新動手做科研時,錯漏百出,不知所措,對于實踐的指導沒有太大的意義。三是課程最終成績的考核中實驗成績一般只占20%,比例太小,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在實驗時,幾個學生為1組,只有少部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個別學生僅是配合他人機械地去做,有些學生甚至不動手,實驗結束后寫實驗報告時互相抄實驗記錄來應付。由于學生人數多,任課教師只根據實驗報告評定的實驗成績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
2對策
2.1整合實驗體系
很多實驗指導書沿用時間太長,實驗方法陳舊,驗證性實驗多,一般只模仿和重復教師演示過的實驗,反映現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實驗少,同一專業不同實驗課程多,但課時少,有些類似的和相互交叉的實驗各自分離,結合起來的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少。這些均不利于學生對科學創新能力意識的培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自由發揮的余地,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沒有濃厚興趣,實驗教學的質量就難以提升,并且不利于學生適應社會需要,一旦走上工作崗位,面對變化的環境和條件往往就會無所適從。建議對一些相關專業農業環境類實驗進行整合,調整、重組和增補,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形成一門農業環境大類實驗課,由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通過查找資料,寫方案設計實驗,以小組為單位,選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項目,獨立設計出初步實驗方案,然后討論篩選,并經過任課教師指導修訂,形成可行性方案,由學生獨立完成。對于環境監測實驗項目的選擇力求全面性,內容涉及水、氣、噪聲和土壤植物等各個環境要素。
2.2改變包辦的實驗準備工作,盡可能開放實驗室
以往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主要是按照指導書,由任課教師講解,用調試好的儀器設備按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實驗。這種保姆式的教學方式實驗過程中缺少思考、提問和討論,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沒有滿足學生的創新心理。因此,需要把教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改學生“被動式”變為“主動探索式”學習。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準備工作,由學生來準備藥品試劑和儀器的調試和使用等,從基本儀器的使用到試劑標準溶液的配置均由學生親自動手,按照自己設計方案來完成實驗,使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又提高學校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和達到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器設備的投資效益。
2.3改革考核方法
實驗考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調動積極性。有些學生對實驗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是完成任務似的把實驗內容重寫一遍,不經頭腦,不能把理論和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達不到實驗的預期效果;有些學生對實驗課不感興趣,不是請假,就是人在心不在,沒有積極性,認為沒必要親自動手,只要把理論知識學好,考試即可得高分,做不做實驗都不影響結果。只注重實驗表面現象,不認真分析本質,敷衍了事,出現問題,不認真深度思考尋找原因。根據實驗教學要求,實行實驗單獨考核制度。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寫報告,課上記錄數據、現象、結果,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允許學生有開拓視野的空間,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實驗數據,即使是錯誤的結果也能找出為什么,任課教師也要對這樣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著重檢查動手能力的訓練;著重檢查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及觀察、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重點檢查學生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及方法、儀器設備等的合理選用及解決實際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平時成績與實驗報告相結合。對于學生在實驗報告后的討論,如有認真深入思考,有獨到見解的創新思想,應加以肯定,在期末考評時酌情加分,從成績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積極性。
2.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驗和科研項目
大學生創新實驗科研項目是培養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培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創業技能和提升創造性品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廣西大學實驗設備處設立了大學生實驗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訓練基金項目,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找資料,編寫課題申請書,立項后開展實驗,對實驗數據結果分析,撰寫論文和結題報告等一系列的鍛煉,培養大學生在探索解決相關問題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激發和提升創新能力。實驗室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和豐富的共有資源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學生通過對這些大型儀器設備的了解和使用,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通過與科研人員的交流,參加學術報告會,可以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有助于延伸和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3結語
1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特點
1.1受季節影響大閑置時間長
目前,農業生產中使用農業機械設備的時間主要在春季、秋季這兩2個季節,主要進行春播和秋收作業,其他季節一般處于閑置狀態,由此導致了農業機械設備的總體使用效率不高。但是,考慮到農業機械設備的特點,即使不使用也要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保養,從而增加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成本。
1.2工作環境條件差
使用管理混亂農業機械設備一般在農村使用,工作環境條件普遍比較差,而且在使用時間上又相對集中,從而造成其零部件早期嚴重損傷,大大影響其使用可靠性、質量穩定性,致使農業機械設備老化速度加快。同時,農業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管理混亂的現象。在春季、秋季這2個農忙季節,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頻率較高,但是卻得不到有序的管理,一方面處于高強度的使用之中,另一方面缺乏及時的、必要的維護保養,從而影響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正常工作,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縮短了其使用壽命。
1.3技術培訓不到位維護保養不及時
一方面,有些農業機械設備沒有詳盡的技術指導手冊,駕駛操作人員得不到必要的技術培訓;另一方面,駕駛操作人員大多不認真閱讀農業機械設備技術指導手冊,不遵守有關規定和要求,在作業中存在“重使用、輕維護”的現象,不能及時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1.4維護保養費用高
整體使用效益受影響農業機械設備在使用一定時間以后,會頻繁發生故障。由于農業機械設備的零配件價格較高,維護保養費用較高,頻繁的維護和保養會增加其使用成本,降低其整體使用效益。
2科學管理農業機械設備的對策和措施
考慮到農業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農業機械設備的自身特點,要想實現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科學管理,全面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可靠性、質量穩定性,減少農業機械設備故障的發生,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2.1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避免疲勞使用要充分認識到合理安排農業機械設備使用時間的重要性,針對農業機械設備在春秋季節作業時間相對集中的情況和實際需要,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和優化,制定具體的使用計劃,既要使其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又要保證其有合理的休息時間。建議采用輪流作業和間歇作業的方式,降低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強度,避免疲勞使用給農業機械設備帶來損傷。
2.2科學合理配置
實現物盡其用要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合理配置農業機械設備,增加其功能,盡量選擇多功能的農業機械設備,使其在農閑時間能夠從事其他農業生產項目,保證其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整體使用效益。
2.3加強技術培訓
提高人員技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業機械設備種類逐漸增多且更新很快,相應的使用保養技術知識和故障類型也不斷增加。為此,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加強對不同農業機械裝備的了解和研究。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從技術層面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管理工作進行指導,以提升對農業機械設備日常使用、維護、保養的水平。
3正確使用農業機械設備的要點
3.1科學合理操作
農業機械設備故障大部分是由不科學的操作造成的。因此,規范農業機械設備操作行為是避免農業機械設備出現故障的有效途徑??茖W操作農業機械設備包含的內容很多。例如,柴油機、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等農業機械設備在購置以后,必須進行磨合,加注符合要求的油、燃油、冷卻水等;使用中,駕駛操作人員應注意檢查油、燃油、冷卻水是否充足,一旦發現不足,就應及時添加;啟動后,應進行預熱(在冬季,預熱更為重要)。保證農業機械設備在其能夠承受的最大負荷范圍內運轉,并注意負荷的增加應均勻,以此降低零部件的磨損,延長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
3.2認真細致檢查
農業機械設備正常工作時,駕駛操作人員應對各項儀表進行嚴密的監視,一旦發現有異常現象,就應立即檢查、排除故障。農業機械設備部件之間存在間隙的位置很多,如活塞和氣缸套配合間隙、氣門間隙等,平時維修中應選擇對應規格的零部件,并按照正確的操作步驟進行安裝,認真調試零部件之間的間隙,最終保證農機處于最佳的性能狀態。農業機械設備正常工作時,不同機型對零部件之間的間隙有不同要求,只有保證零部件之間的間隙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
3.3定期進行維護保養
預防農業機械設備發生故障的最佳途徑是定期對其進行維護保養。柴油機、拖拉機、聯合收獲機等農業機械設備維護保養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的清潔、清掃和整理,定期清洗油道、更換濾芯,定期傳動系統,更換油,對農機內外部件進行全面的檢查,及時更換出現問題的部件。另外,選擇優質的燃油,并保證其具備良好的濾清性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機械摩擦表面,從而達到降低機械磨損的目的,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性能。駕駛操作人員必須明白維護保養對于保持農業機械設備良好技術狀況的重要性,努力提高維護保養技能。
4結語
1.1健全農業科學技術管理體制,制定長期遠大科學技術發展戰略針對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以戰略高度的視角制定預期性部署,對各自為政的科技管理體制打破,強化和健全農業科學技術管理的法律保障,全力保護知識產權,對于獲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轉為實際應用的單位和個人要重獎。組建科研成果轉為實際應用的保障機制,健全技術市場和金融市場。把農科研投放在公共財政保障上。要重視農業科研領域,把農業科研作為農業持續增長的需求。制定遠大的農業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目標,不但是農業經濟保持長期平穩發展的重大措施,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要取得進步也必須這樣做。國家農業科學技術的主要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應該從長遠著想,使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更加合理化、規范化,從而促成三個層次配置的最優化,給予我國農業由現行農業轉向新興農業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1.2努力貫徹科教興農戰略,快速將農業科學技術轉為實際應用進行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科學研究轉為實際應用,科學研究成果轉為實際應用涉及到各個階段的發展過程。從廣義上講,科研成果轉為實際應用主要包括科技提供、轉化、需求及科技條件系統等組成的大系統,包含創立、完善有關機制收入分配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調控機制等運行過程。從狹義上講,科研成果轉變主要由實驗室研究、實驗性試驗、生產性實驗、工業化生產等步驟組成,應管控大學、科研機構、研究開發及成果實際應用接續體系。做好大學、科研機構和工廠及地方的科技聯系,發動全體農業科教研究部門與民營企業參加多元化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工作。農業科學工作要遵照市場經濟規律操作,生產企業部門的需求是科學研究的推動力量,科學研究成果只有轉變為實際應用才能使社會增值。生產部門以自身優勢研發、引進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轉為創新型主體與推廣技術的載體,科研部門、主導企業和農民結成緊密利益相關體。這種利益相關體是教學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推廣優良品種的產業部門,發揮有力科技輻射。
1.3提升農業科技人才水平,健全農業人才市場教育、科學、人才是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將科技成果轉為實際應用主要依靠科技、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其通力配合,才能形成“政、企、校、研、資”全方位互動。所以需要組建和完善以知識產權作為參股的機制,強化知識資本在高新技術中的作用,使知識資本準入門檻降低。另外,具備條件的地區組建地區人才儲備庫,使之成為長效機制固定下來。大學和科研機構要為地方培養一些有知識、有技能、會管理、善經營的新一代農民,采取遠程教育和專業講座等方式,將各個最新農技項目散播于農業地區,為農村基層單位造就科技推廣工作者。為防止人才流失,主管部門要給予科技工作者創造必要的條件。只有這樣,我國的激勵人才流動要素、市場選擇的新型機制才能建立,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
1.4改革農業推廣機制,健全農業推廣體系強化改革和健全農機推廣體系關系到農業現代化體制改革成功與否的問題。在很多地區,農技站已經形同虛設。農業發達國家的經驗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不容忽略基層推廣站對農業發展所發揮的作用。要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就要組建現代化推廣體系。我國現行的農技推廣體系既不能迎合市場經濟體制,也無法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農產品交易對我國現有農業經濟產生的沖擊,所以必須在保證農機推廣體系平穩的條件下,加深體制改革。組建符合新時期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強化農業科學技術推廣體系,不把追逐經濟效益作為目標,要考慮如何獲得最大社會利益。各個地區要以現實情況為出發點,深入地發掘地區農業的發展潛力,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準入資質,不能讓不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坑害消費者。提高農產品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力,指導農民抗擊各種風險。
2結束語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農藥科學使用知識等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重視農藥安全使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輿論氛圍。采取舉辦科技講座、召開防治現場會、展示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等多種形式強化農藥科學使用技術培訓,并以推廣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病蟲等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技術為突破口,深入普及農藥科學使用知識,指導農戶科學用藥,把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不斷提高種植戶科學、合理用藥水平,為市場提供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2、根據防治對象科學選用農藥品種、劑型
各種農藥都有其防治范圍,超過這個范圍則無效。因此,在生產實踐中,防治病蟲等應根據藥劑的性能特點和防治對象科學選用農藥,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如殺蟲劑中的胃毒劑對咀嚼式口器害蟲有效,但對刺吸式害蟲無效;殺菌劑中的硫制劑對白粉病菌有效,但對霜霉病菌無效。在防治病蟲害時,應盡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或生物農藥。
3、選購或使用農藥時,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做到對癥施藥
在正規門店選購藥劑品種,選購或使用農藥時,一定要認真閱讀農藥使用說明書,做到對癥施藥。購買農藥時要看清標簽,不要購買標簽不清或包裝破損的農藥。使用農藥前應認真閱讀農藥使用說明書,如有疑問應及時請教農藥經營者或當地植保技術人員,務必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標注的使用濃度和使用對象使用。
4、加強病蟲監測預報,適時用藥
選擇最佳施藥時期和施藥量,不要盲目混用農藥或連續多次使用農藥以及隨意加大施用濃度。在最佳防治時期用藥,可以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明確主要防治對象,并進行定點定期規范調查,及時病蟲等有害生物發生動態,是開展科學防治的前提。在做好病蟲等有害生物測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效、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藥劑試驗,篩選出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經濟、高效品種、劑型、用法和用量等,通過示范樣板,加快推廣。一般來講,防治害蟲在幼蟲低齡施藥最為適宜;使用保護性殺菌劑防治病害,要在發病初期及時施藥才能奏效。農民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已經過了最佳防治時期才開始用藥,結果按常規藥量難以控制,不得不混用其他農藥或連續多次使用農藥以及隨意加大使用濃度,這樣不但增加防治成本、殺傷天敵、污染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
5、根據天氣狀況科學用藥
一般應在無風或微風天氣施藥,同時注意氣溫變化。氣溫低時,多數有機磷農藥效果較差;溫度太高,容易出現藥害,嚴禁中午高溫噴藥。刮風下雨天氣會使藥液流失,降低藥效,因此,使用農藥最好選擇內吸劑,其次用乳劑。
6、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減少農產品和環境污染
農藥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后1次施藥到作物收獲的時間。施用農藥如未達到安全間隔期后采收,食用后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所以應嚴格按照農作物的安全間隔期采收農作物。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等的回收處理,是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7、防治病蟲害提倡輪換用藥,科學混用
長期單一使用某一種農藥,會引起病菌、雜草、害蟲等有害生物產生抗性,防效降低。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抗藥性逐漸增強,用藥量增大,防治成本加大。因此,提倡輪換用藥或采用混合用藥方式,以延緩抗性產生,穩定防效。
8、注重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措施綜合運用效果,找準銜接點,發揮滅蟲防病整體作用
生物農藥毒性低,防治病蟲等有害生物不易產生抗藥性,且不傷害天敵、無殘留、安全系數高,不足之處就是成本較高、藥效較為緩慢。如蛋白農藥誘導植物產生免疫力、苦參堿、BT乳劑、滅幼脲、農抗120、井崗霉素、春雷霉素等。應用誘蟲燈、防蟲網、誘蟲板、誘蟲器和創造有利于天敵生長繁殖的環境,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和用藥次數,節約生產成本和減少污染。通過改善生產生態條件,創造有利于作物和天敵、不利于病蟲滋生的環境,增強植物自身免疫力,增加天敵數量,減少用藥次數,恢復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功能,為市場提供豐富、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9、加快生產基地認證和種植技術規范推廣應用力度
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是適度規模生產經營的必然選擇,也是展示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的平臺,做好生產基地認證工作意義重大。制定種植生產技術標準,規范操作,加強宣傳與技術培訓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規模效益的保障。
10、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力度,強制生產者從事標準化、規范化生產
在農業機械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計劃的安排教師講授和課堂討論相結合。比如說,在講授“內燃機”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先向同學們提問:大家每天可以看見很多車輛在馬路上馳騁,那大家知道它們的動力是來自哪嗎?然后給同學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由討論,再通過自由發言或分組辯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們發言后,教師再進行點評和總結。進而引進內燃機的理論知識、基礎結構以及工作原理等內容。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課堂上所討論的話題應該是能和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材內容。通過講授和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們不僅提高了學習教材內容的積極性,而且對于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有了更生動、深刻的認識。
2、模型、掛圖、想象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以及學習目標不明確等現象,導致在課堂上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興趣,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而農業機械化課程作為農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生們一開學就要接觸,肯定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使用模型、掛圖、想象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在課堂上多動腦、做思考。比如在講授“內燃機的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掛圖先給通過展示不同種類的內燃機的結構,把學生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教師可以一遍引導學生們看圖片,一邊講解內燃機結構的相關理論知識。最后,再讓學生們自己在腦海里想象內燃機的模型,并結合圖掛畫出來。結合模型或者圖掛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的更具體、生動,一方面利于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一方面也提高了農業機械化課程的實效性。
3、實物教學法
傳統的農業機械化的教學只能依靠圖片、模型結合教材內容來教學。而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實際農業生產中的機械設備操作具有很大的關聯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的圖片或模型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不能全面展示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利用實物教學法,讓同學們在觀察和操作實物中學習教材知識,避免了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學習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和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實物來教學,有利于增加學生們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學生們通過在課堂上對實物的觀察,將抽象的知識和具體實際相結合轉化成具體的實物,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利用實物教學法來講授農業機械化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們觀察、觸摸、體感實物。比如說,在講授“二沖程內燃機”這部分知識時,由于二沖程內燃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比較抽象,如果緊靠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們的想象,教師很難清除的表達教學內容,學生們也很難完全掌握教學知識,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根據筆者調查研究,如果教師不結合實物在講授這節課時,只有30%的學生能聽懂教師講的內容,其中還不乏似懂非懂的學生。因此,教師應該首先給同學們展示實物,讓同學們對二沖程內燃機有一個系統的感性認識,然后在講解有關其結構和工作原理等理論性的知識,這樣學生們通過對二沖程內燃機的實物觀察和體驗,就能比較容易的理解相關理論了。數據表明,利用實物教學法來講課,70%的學生基本能掌握教學內容。
4、多媒體教學法
1.1學科體系建設
1.1.1學科體系信息所圍繞熱帶農業信息技術、熱帶農業信息管理、熱帶農業信息分析3個分支學科,重點建設了熱帶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究、網絡技術在熱帶農業的應用研究、熱帶農業空間信息管理技術研究、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研究、文獻資源建設與利用研究、農業科技傳媒研究、熱帶農業信息監測、分析與預警研究、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研究等8個研究方向。學科研究對象已經涉及到熱帶農業生產、加工貯運和管理等諸多方面,研究領域正在不斷拓展,研究內容正在不斷深化,熱帶農業信息學科體系已經初步建立。
1.1.2主要進展熱帶農業信息技術方面,重點進行了熱帶作物信息快速采集技術的研究,研發了天然橡膠、木薯、香蕉、椰子、胡椒、香草蘭、咖啡等七大熱帶作物智能管理系統,開發并集成了熱帶作物生產信息主動服務系統,開展了基于物聯網的熱帶果蔬生產農資供應鏈監管關鍵技術研究,以及熱帶果蔬生產農資物流各環節的信息采集、跟蹤、轉換等關鍵技術研究等,并應用3S技術進行了天然橡膠產膠潛力估算、農業干旱綜合監測、中國熱區邊界的界定與變動等研究;在熱帶農業信息分析方面,重點開展天然橡膠、木薯、菠蘿等主要熱帶農業產業信息監測與預警及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分析與評估研究等;在熱帶農業信息資源管理方面,對我國熱帶農業數據庫信息資源進行了總體規劃,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熱帶農業數據庫體系框架”,建設了國家熱帶作物科學數據分中心,建設了中國-東盟熱帶農業信息平臺、基于WEB/WAP版熱帶作物信息平臺、熱帶農業有害生物信息與服務共享平臺等一系列特色信息平臺,并利用豐富的熱帶農業信息資源,將微信平臺、熱作12316短信服務平臺、遠程病蟲害診斷等新型信息化服務手段廣泛應用于“三農”服務,顯著提升了農技推廣與服務水平和信息資源利用效率。
1.2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決定因素。建設一流學科,需要一流的人才隊伍。信息所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十二五”,圍繞信息學科創新需要,共引信息技術等進專業人才39名,其中碩士25名,博士4名,人才總量進一步增加;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由“十二五”初40%提升至48.5%,人才質量進一步提升;創新人才工作理念,培養在職攻讀博士兩名,博士后1名,培養在職碩士8名,1名信息學科帶頭人入選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同時外聘國內同行業知名專家7名為特聘研究員。經過10多年的建設,基本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科研視野開闊的科研團隊,為信息學科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1.3創新平臺建設
學科建設要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依托。圍繞學科發展需要,信息所籌建了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海南省熱帶作物信息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籌建以來,對學科建設促進作用顯著。首先,進一步提升重大項目承擔能力,提升了科研隊伍能力與水平。依托實驗室主持或參與了星火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農轉資金重點項32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4年目、海南省重大項目、省重點項目等多項,依靠重大項目持續推動能力,顯著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其次,積累了研究基礎,孵化了項目,推動了創新能力持續發展。依托實驗室面向省內外開放近20項基金項目支持前期基礎研究,其中“基于二維條碼技術的熱帶水果質量安全追溯技術研究”、“海南省農業干旱監測及業務化運行技術研究”等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萬寧市政府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項目繼續支持,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盡管熱帶農業信息學科的建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熱帶農業信息學還尚未形成系統的學科理論體系,學科體系建設缺乏理論指導;物聯網、3S技術、移動互聯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熱帶農業中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原創性自主創新技術成果;已研發的熱帶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成果實用性不強,對熱帶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不顯著;熱帶農業信息分析手段落后,對市場預測預警能力不強,幫助產業把握市場動態作用有限;熱帶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等。
2熱帶農業信息學科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