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38
序論:在您撰寫畜牧業現代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5年畜牧業形勢
關于2015 年的畜牧業形勢,馬有祥用“在平穩中調整,在調整中優化”這樣一句話進行了概括。
在平穩中調整主要體現在:畜產品市場較為平穩,畜產品的供應有保障,價格波動大體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各種產品基本都處在贏利狀態;質量安全平穩,各種產品的抽檢合格率都很高;草原生態較為平穩,草原生態逐步好轉。同時,畜產品結構、產業布局、規模結構的調整穩步推進,規?;B殖水平提高,2015 年,大約有500 萬養殖散戶退出養殖業, 全國養豬戶減少到4000 萬戶以下。
在調整中優化主要體現在:產業素質提高;產能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產業化發展較為迅速,生豬、肉雞過剩的產能去化成效明顯,生產效率和畜禽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生豬的出欄率、出欄體重、每頭母豬提供的商品豬的頭數均有提高。2015 年生豬的出欄體重達到118 公斤,較去年增加0.5 公斤,全國豬肉產量增加35 萬噸。能繁母豬平均提供的出欄仔豬為14.96 頭。育肥豬的平均整群死亡率為1.23%,是歷史上最低的數據。
關鍵詞:現代化和可持續
馬有祥表示,“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是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畜牧業同樣如此。而且畜牧業要走在農業現代化的前列,率先實現現代化,任務很艱巨!回顧歷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經歷了這樣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進入新世紀之前的時期,畜牧業發展的關鍵詞是“增產”;第二個階段是2001 年~2015 年,畜牧業發展的關鍵詞是“產量與質量并重”,在重視產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對質量的重視。展望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時期,我國畜牧業發展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時期畜牧業發展的關鍵詞是“現代化和可持續”。
但是在畜牧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現代畜牧業與農民的關系漸行漸遠,資本進入的多了,規模場多了,散戶少了,這是發展的大趨勢。需要強調的是,畜牧業現代化發展中,不會落下農民,不會對農民存在“擠出”效應。相反,這是促進農民進一步致富增收的必由之路。二是當前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與種植業漸行漸遠,規模場常年產生大量的糞污,種植業需要的肥料卻有季節性限制,想走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道路,需要通過新的組織形式和經濟聯系讓農牧重新結合起來。
4個關注點
馬有祥指出,“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發展的關注點有以下四個:
一是需求增長放緩的問題。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減速使得需求增長放緩,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肉蛋奶等畜產品的消費量減少,雖然“二孩”政策放開能增加一部分消費需求,但總體來說不容樂觀。
二是環境約束的問題。目前社會發展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畜牧業對環境問題的負面影響較大,COD 排放量占全社會的45%,氮氧化物占25%,因此,這一問題亟須解決。
三是國際競爭的問題。一方面,自由貿易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目前我們的畜產品競爭力還不高,比如價格等。
四是生態效率的問題。目前,我國畜牧業整體的飼養水平、管理水平較低。比如,我國的生豬生產,一頭能繁母豬僅能提供仔豬十幾頭,而歐美等國家,一頭母豬能提供二十幾頭甚至三十頭。
10項重點工作
馬有祥介紹說,“十三五”期間,畜牧業的重點工作包括以下10項:
第一,積極推動糧改飼工作。調整實現“糧―經―飼”或“糧―經―飼―草”產業結構。力爭“十三五”期間糧改飼工作覆蓋全國500個縣,實現2500萬畝的飼用玉米種植。同時,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行動計劃,擴大種植規模,解決牛吃草的問題。
第二,糞污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國糞污共計38億噸。“十三五”期間計劃將糞污作成產業,將糞污利用率由目前的不到50%提高到70%以上,更多的支持和采取PPP模式(公私合營模式)。
第三,秸稈飼料化利用。目前,我國8 億噸秸稈中有2.2 億噸實現了飼料化利用?!笆濉逼陂g力爭將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比例由目前的27.5%提高到34%以上。
第四,規模化養殖。這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標志。目前,在整個畜牧行業中,蛋雞、肉雞的規模養殖比例最高。2015 年,整個畜牧業的規?;蕿?9.6%,“十三五”期間要突破50%,力爭實現6500家規模養殖場的目標。
第五,培育畜禽良種。盡管我國現有1.3萬家良種場,但良種進口量仍然很大。同時,由于投資大、風險高,企業對于育種工作積極性不高。另外,目前我國良種科研生產水平不高,商業化程度低、缺乏良好的育種機制、育種基礎性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制約了畜禽良種的發展。“十三五”期間要加強聯合育種。
第六,奶業發展問題。今后的發展目標是“養好牛、種好草、抓好奶”。首先,通過奶牛的良種化實現高產目標。其次,通過振興奶業苜蓿行動計劃,擴大奶牛飼料產量。再其次,加強運輸、監管工作,保證產品質量安全。
第七,發展飼料工業。目前,我國飼料占糧食消費的40%,產量接近2 億噸,飼料產業集聚度提升?!笆濉逼陂g要抓好飼料質量關,加強技術創新以及新型飼料研發。
第八,草原生態問題。“十三五”期間草原生態補獎將繼續實施,經費投入增加,5 年內補償資金預計投入共800億元~900億元,并將河北省張家口市及承德市納入補獎體系中。同時,不斷推進草原生態立法工作,如紅線制度,審計制度,政策的實施等。
即按照不同畜禽在不同情況下,對各養分的不同需求量,喂給相應的全價飼料。所謂“全價”,就是各種養分齊全、各自數量得當、比例合理,適應不同畜種,不同時期的全價飼料。大家都知道,畜禽需要30多種養分,飼料中養分不全,特別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會使每個畜禽飼料利用率低,未能保證畜禽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飼養規?;?,飼養規?;褪钦f從畜禽的養殖數量必須形成一定數量的規模,改變過去分散飼養從幾頭(只)到十幾頭(只)的舊觀念的養殖方法,為適應現代化畜牧業就必須從幾百頭(只)到幾千頭(只),或者有條件的達到幾萬頭(只)以上,這樣能顯著的提高生產率和飼料的利用率,使畜牧業經濟效益得到較大的提高,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品種優良化
即普遍提高優良品種,廣泛利用雜交優勢。品種是畜禽生產性能主要的內在因素,優良的品種是高產、優質、低耗、早熟。對自然條件和社會需要適應性強的特點。如乳用牛品種中的黑白花奶牛產量最高,所以從世界及我國都是以這個品種為主,品種優良化的水平還要看雜交優勢利用的廣泛性。雜交的豬可提高增加10%~1四、%,提高飼料利用率8%~10%,雜種雞可提高生產性能10%~20%。優良的品種是提高生產性能的直接因素,也是增加畜牧經濟的根本保證。
三、畜禽健康化
即消滅國家規定的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才能保證畜群群體健康,保證人民生命安全。否則,生產性受到影響,甚至完全喪失,有的病還可以傳染給人。畜禽健康化既是畜牧業安全生產的主要保證,又是保護人類健康所必需。因此,要實現畜禽健康化,必需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按有關規定認真落實執行,建立完善的動物防疫、檢疫、食品安全體系,還要有各種各樣安全、有效的疫苗、藥物,安全的飼料,先進的防治和檢疫監測的方法,才能使畜禽健康化發展。
四、繁殖高效化
即普遍提高畜禽繁殖率,引進式培育高性能的新品種。畜禽繁殖是畜牧業擴大再生產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加速優化優良品種的主要手段。繁殖率和生產率密切相關。目前,我國所采取的人工授精和冷凍的普及充分的體現出安全高效有效的提高了種畜禽的利用率、繁殖高效化的水平。
五、環境控制化
即控制和調節畜禽所處的環境的各種因素,為其生長發育和生產創造適宜的優質條件。畜禽的生長發育受到環境影響較大。由于環境的不同,畜禽生長發育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環境的因素主要指,溫度、濕度、風速、光照、噪音、塵埃和氣體。環境控制化可采用人工機械化和自然環境化加以調節和改變,使畜禽生長發育有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提高畜禽生產及性能。
六、養殖生產專業化
即以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公司加農戶的養殖模式,大力提倡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方法,統一供畜、統一飼養、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統一生產加工,這樣既節省人力物力,又節省人員開支,同時大大的減少畜禽發病率、死亡率。更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傳播,這種方法也是當前及今后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七、人員專業化
政策引領,強力推進
如何有效地提高畜牧業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已經成為新時期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關注民生,努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是濰坊市畜牧局局長王承策制定一切策略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他率先動員帶領大家研究經濟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好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提出:要想富民,必須換位,必須把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主導產業來抓,把畜牧業列為主導產業之一,努力做大做強。
通過強農惠農扶持政策的強力推動,畜牧養殖場(戶)信心倍增,全市規模化、標準化畜牧養殖業發展加快,畜牧業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已成為當地農戶現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產業在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著增強。
因地制宜,創先爭優
在明確把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主導產業后,針對如何推動畜牧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提高,王承策局長堅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核心是科學化,本質是市場化,方向是集約化,途徑是產業化,產品是無害化,鼓勵畜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機制創新,建基地,創品牌,向規模化、產業化、園區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健全加工企業與畜牧專業合作組織、養殖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結合濰坊集“三區”建設于一身,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搭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王承策局長全面系統的分析了濰坊市畜牧業發展實際和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確立了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動物,狐貍、水貂等特種動物和臨朐黑山羊、壽光慈倫大雞等地方特色禽畜品種;幫助企業引進、研發先進技術和設施設備,搞好技術改造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對獸藥、飼料生產企業,采取重組、兼并等有效形式,整合現有的資源,減少數量,提高檔次,組織有關企業產業技術升級,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等一些列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
身先士卒,布兵點將
在落實上級一系列的方針政策的同時,王承策局長還身先士卒,以他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布兵點將”,統籌全市資源,策劃全新戰略,結合各鄉、鎮、縣的特色,系統的劃分出了畜牧養殖業、畜產品及畜牧投入品加工業、畜牧服務業三大塊,且對這三大塊進行了細化、量化,建立大型獸藥飼料配送中心、畜牧產品物流中心和畜牧產品電子商務中心,規范完善優質畜產品和獸藥飼料經銷網點。
有效的把以往畜牧業中零散的、不便于管理的產業變成了現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了規模,樹立了城市品牌。各縣市區之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卻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讓養殖戶賺足了錢。
抓住龍頭,引導發展
市場解決出路,技術解決服務。為清楚的掌握和了解市場需求,王承策局長多次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縣鎮的領導一起,到全國各地對畜牧專業合作社工作和下步發展問題進行調研,形成以農民為核心,以畜牧合作社為主體,扶持培育100個畜牧合作社典型,逐步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擔保公司+養殖基地”的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
同時,為確保各項惠民政策充分發揮惠民作用,市畜牧局局長王承策經常帶領檢查組到各縣就現代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檢查組先后到畜產品加工企業、獸藥飼料生產企業、養殖場(戶)、基層畜牧獸醫管理站等進行了反復調研,督促畜牧部門及相關實體把發展畜牧業作為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采取“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方式,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成果,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市畜牧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科技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隨著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規?;?、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畜牧業發展進程的加速推進,迫切需要畜牧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畜牧業科學發展已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發展時期。
思路決定出路,現代畜牧業能不能快速的成長,就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思路。
新思路在哪里?結合自己多年對國內外畜牧業的觀察和了解,王承策提出了三年打造銷售收入千億級畜牧產業鏈、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思路。他認為,要建設現代化畜牧業,必須一二三次產業全面抓。畜牧養殖業要全面實現標準化、生態化、園區化;畜產品加工和獸藥飼料生產,要整合現有資源,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生產方式,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打造高端畜牧產業集群;畜牧服務業要突出加強畜牧投融資、科技研發推廣、電子信息、倉儲物流和畜牧市場網絡化建設,幫助畜牧企業將服務業從一、二次產業中剝離出來,使其聚集發展、做大做強。建立各類“科技示范園”,把畜牧業及相關產業做專、做精,強力推進畜牧業及相關產業鏈式發展。為加快畜牧業現代化進程,王承策提出了建設“生態畜牧科技示范園”和打造“千億級畜牧產業鏈”的戰略構想,并為之付諸不懈努力。
濰坊市生態畜牧科技示范園,規劃面積1236.5畝,總投資5億元,以山東壽光慈倫大雞有限公司為依托,由濰坊市畜牧檢測協會牽頭組織有關項目的規劃和開發建設。建設生態畜牧養殖示范園區、優質畜產品供應示范園區、肉雞和生豬示范園區、壽光慈倫大雞保種擴繁基地、生態獸藥飼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10大生態畜牧科技示范區,構筑了一個千億級畜牧產業鏈的縮影。為加快畜牧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畜牧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通過生態畜牧科技示范園建設,引進良種、良法和優秀畜牧獸醫人才,促使畜牧經濟增長由原來的靠人力、靠資源、靠數量,向靠人才、靠科技、靠質量轉變,大大提高了畜牧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畜牧業發展成就顯著,但也面臨著嚴重的“三高一低”問題
記者:近期,農業部提出“畜牧業要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率先實現現代化”,為什么要提出“率先”這個目標?
于康震:我們提出建設現代畜牧業的目標已有十年。在這十年里,我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13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8535萬噸、2876萬噸、3650萬噸,我國已是世界畜禽養殖第一大國。在這十年里,國家不斷加大投入,持續推進畜禽標準化、規?;B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畜禽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畜牧業發展模式正在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加快轉變,畜牧業與我國資源環境狀態的相容性問題獲得高度重視并逐步得到解決。在草原生態恢復方面,隨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實施,草原牧區生產、生態、生活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草原更綠了,沙塵更少了,生態更好了。這些成績應當充分肯定。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代畜牧業建設的步伐還不夠快,還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認為,我國畜牧業發展現在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也可以說是處于十字路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責任層面講,我國正在步入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人均購買力逐漸增強,在過去吃飽基礎上,必須保證人民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同時要嚴格控制畜牧業排放,消除污染,為“藍天白云”做出應有貢獻。但是從畜牧業自身發展狀況看,我們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三高一低”問題。所謂“三高一低”,指的是我國畜牧業存在成本高、風險高、污染高、效率低的問題。在生產效率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我國一頭肉牛的平均產肉率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雞肉的飼料轉化率我國是2.1:1,國際先進水平是1.9:1;我國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活仔豬數為14頭,發達國家平均為22頭,丹麥、荷蘭等國可達26頭。在成本方面,畜禽養殖的土地租金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飼料價格持續攀升,畜牧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是一個長期趨勢。在環境方面,隨著養殖總量的擴大,畜禽養殖糞污越來越重,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和技術力量缺乏,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現代畜牧業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在風險方面,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的風險、市場波動劇烈的風險都嚴重威脅畜牧業健康發展。今年前7個月,生豬養殖的豬糧比價低于6:1,養豬嚴重虧損。這些年來,我國豬禽產量存在階段性和周期性過剩,但是由于沒有質量或價格優勢,走不出去,目前肉類出口量占產量的比重不到1%,這與“三高一低”有關。
總之,我們提出率先實現現代畜牧業的目標,是基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基于畜牧業發展已經取得的堅實基礎,基于目前畜牧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不緊不慢”地去建設現代畜牧業,必須“抓緊”,必須“率先”,否則,我們在滿足國內肉蛋奶需要和環境需求方面,在參與國際競爭、迎接國際競爭挑戰方面都可能吃敗仗。必須指出,畜牧業出現大滑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上不去”的結果可能就是“掉下來”,我們應當有這個危機感和緊迫感。
畜牧業戰略定位是一個重大問題,現代畜牧業建設應當具有中國特色
記者: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畜牧業承擔著怎樣的責任?或者說現代畜牧業的戰略定位是什么?在建設現代畜牧業過程中,我們應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于康震:怎樣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首先必須明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畜牧業的戰略定位,這是一個重大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達成共識,才能凝聚力量,戮力前行?;仡櫺竽翗I發展的歷程,我們大體上經歷了原始畜牧業、傳統畜牧業階段,現在正處于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加速轉變的過程之中。改革開放之前,畜牧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戰略定位只是一個副業,“”中甚至屬于資本主義的尾巴,經常成為被“割掉”的對象。改革開放之后,畜牧業承載了豐富肉蛋奶食品供應、改善人民生活的責任,同時也是農民實現增收的重要途徑,我們有時候甚至更加重視畜牧業在農民家庭中的增收功能,這是這一個時期畜牧業發展的定位。近些年來,隨著農民小規模分散養殖收益的持續下降,以三頭五頭分散養殖為特征的傳統畜牧業的增收功能不斷弱化,農民通過搞養殖副業實現增收日益困難,這是規律使然,并非政策使然。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畜牧業的首要責任就是確保畜禽產品供應的數量、品種和質量安全,農民依靠畜牧業增收主要通過在畜牧產業鏈中就業實現,而不是通過自己養幾頭豬、幾十只雞實現,看清這一點十分重要。因此,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肉蛋奶等畜產品需求(而且這種需求的增長目前還看不到盡頭),有力支撐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就成為現代畜牧業的歷史使命,這也促使現代畜牧業必然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獨立產業。這應當就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這一定位是前所未有的。
明確了畜牧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就明確了現代畜牧業建設的途徑和方向。在建設現代畜牧業過程中,必須堅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我們要建設的現代畜牧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我認為,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應當具備這樣一些特點:一是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必須是資源高度節約型的畜牧業。資源不足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嚴重制約,與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們要更加重視資源節約?,F在資源制約問題已經很突出了。例如,養殖業用地取得越來越難,而過去養殖場的建設又浪費嚴重。我國飼草料特別是高蛋白質飼草料資源比較缺乏,目前大豆和苜蓿進口量比較大。二是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必須是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必須堅持“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原則,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畜牧業。要嚴格控制畜禽規模養殖排放,減少污染。三是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必須是優質安全的畜牧業。要從轉變方式和加強監管兩方面入手,從根本上解決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使畜產品質量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讓人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四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必須堅持市場導向,讓市場在畜牧業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尊重消費者意愿。例如,從資源節約角度講,我們應當引導消費者多消費些禽肉,因為與禽肉生產相比,牛羊肉生產耗費資源更多。但是,從滿足人民意愿和市場需求來看,我們就應當想辦法解決牛羊肉供應不足問題。五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牧業必須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畜牧業搞成什么樣子,誰來搞很重要。培育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就是要提高畜牧業從業者的水平。要大力發展新型畜牧業養殖經營主體,包括家庭牧場、家庭養殖場、合作社、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推動實現規?;?、標準化養殖。唯有如此,才能加快實現畜牧業轉型升級。
于康震:為了更好地保障畜牧業生產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了《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這些年,我們根據經濟影響和公共衛生影響以及疫病傳播力、防疫技術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評估,確定了16種優先防治的國內動物疫病和13種重點防范的外來動物疫病。其中,對畜牧業經濟危害比較嚴重、影響較大的有口蹄疫(A型、亞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對種畜禽影響嚴重的垂直傳播性疫病有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圍繞優先防治的疫病,我們將加快實施三大策略:一是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計劃防治策略,推進重點病種向免疫臨床無病例過渡,為實現免疫無疫和非免疫無疫奠定基礎;二是畜禽健康促進策略,強化源頭防治,提高動物整體健康水平;三是外來動物疫病風險防范策略,對境外流行、尚未傳入我國的重點外來動物疫病,如非洲豬瘟,要加強風險管理。根據不同地區畜牧業發展情況和疫情特點,我們設定了不同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對東北、中部、西南、沿海地區生豬優勢區,將重點加強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生豬疫病防治,優先實施種豬場疫病凈化。對中原、東北、西北、西南等肉牛肉羊優勢區,將重點加強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對中原和東北蛋雞主產區、南方水網地區水禽主產區,將重點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類疫病防治,優先實施種禽場疫病凈化。對東北、華北、西北及大城市郊區等奶牛優勢區,將重點解決口蹄疫、布魯氏菌病和奶牛結核病等奶牛疫病問題。未來一段時期,動物防疫部門應當著重提升6種能力:一是健全疫情監測網絡,完善監測機制,充實專業技術力量,提升動物疫情監測預警能力;二是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健全應急機制,完善補貼政策,提升突發疫情應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強冷鏈體系建設,落實免疫責任,加強疫苗監管,提升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能力;四是嚴格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完善檢疫監管和動物移動控制機制,健全規范標準體系,提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五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信息收集與分析,提升動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六是構建服務體系,培育服務主體,明確配套政策,提升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才能更加有效地解決畜禽產品供應失衡和價格劇烈波動問題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草原畜牧業現代化
1.對草原畜牧業現代化概念、內涵的認識及理解
畜牧業現代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包括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畜牧業轉變的過程和現代畜牧業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多數人對畜牧業現代化的理解是:在豐富的飼草料和優良的畜禽品種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現代化的手段,通過科學的經營,專業化、社會化的生產和集約化的經營,實現畜牧業的穩定、高產、低成本、高效率,為社會提供日益增加的畜產品。也就是畜牧業的規?;?、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它是把經濟效益最大化視為主要目標,對生態和環境問題很少考慮,是工業文明視域下的產物。這種畜牧業現代化的認識在傳統草原畜牧業向現代化草原畜牧業轉變過程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于是草原畜牧業也把經濟效益最大化視為主要目標,帶來了牲畜頭數的大幅增加和畜產品不斷增長,滿足了市場對畜產品的需求。但同時,也付出了草地過度利用,草原生態遭到破壞的沉重代價。
2.生態文明建設與草原畜牧業現代化的關系
按照生態文明要求,彌補傳統畜牧業的缺陷,克服當前畜牧業的不足,促進當前現代草原畜牧業從經濟目標優先的階段向生態目標優先的階段發展,就成為時代的要求。草原畜牧業在今后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繼承游牧文明所創造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大生態觀、“四季輪牧”合理利用草原的樸素的生態學思想、以及“共同協作”節約勞動力成本、規避自然風險的組織形式”等等合理成分,另一方面要在草畜平衡的基礎上,通過提質增效,為市場提供數量有限但卻質優畜產品,穩定牧民的收入,在草原畜牧業與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上,為草原生態旅游業等生態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牧區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發展,使牧民收入來源多元化,提高牧民人均純收入,并為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北部生態屏障的功能的正常發揮做出貢獻,實現“人口與經濟、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最終實現“人的發展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二、傳統草原畜牧業的合理性
傳統的草原畜牧業,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與其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相適應,與草原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了人與自然、畜牧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草原畜牧業本身包含著許多生態產業元素,是適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循環型、綠色生態產業。
傳統草原畜牧業,又稱之為游牧業,以游牧方式來實現經營目的草原畜牧業。傳統草原畜牧業通過古老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思維經營著畜牧業生產,在有些方面流露出神秘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傳統的。但她卻囊括了現代人所追求的許多,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機會的平等、環境的適應型、生態安全型、資源持續利用等,因此它更應是現代的,值得我們現代生產借鑒的東西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部門。
三、傳統草原畜牧業的不足及現代草原畜牧業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
正如上述,傳統草原畜牧業蘊含很多生態文明元素,某種意義上符合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但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也表露出很多不足之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1.生產條件的改善轉變了傳統草原畜牧業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但提高了生產成本,并沒有完全改變其靠天養畜狀態。眾所周知,傳統草原畜牧業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力的成分多,受自然條件變化的影響較大,自然條件好了發展就比較順利,反之挫折也就比較大,一直被認為是發展不穩和脆弱性較大的生產部門。草畜雙承包后,一方面通過草原建設、加大棚圈基礎設施投入、改進防疫技術等使其發展趨于穩定,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草原畜牧業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但另一方面,這些建設也增加的草原畜牧業的經營成本,不僅失去了傳統草原畜牧業成本優勢,甚至引起一些生態和社會問題,提高了草原畜牧業的生產成本。而大部分中、小牧戶由于建設力度不夠、投入不足及不具備必要的生產技能,靠天養畜仍較普遍。
2.人、草、畜矛盾突
現。草原畜牧業的生產不同于農區及城郊畜牧業,單位面積內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相對要求不高, 是一個以天然草地生產力為基礎的自然經濟主導型的產業。由于近半個世紀以來, 牧業人口的成倍增加, 牲畜頭數的快速發展, 多數草原牧區長期超載, 草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草原牧區以往的人均草地資源相對優勢逐漸下降和消失,人、畜和草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3.草原沙化、退化嚴重。近幾年國家和自治區不斷加大對草原生態建設的投入,干旱草原恢復時間較長、建設與破壞并存、恢復和保護措施不當、全球氣候變化等原因,使建設成效大打折扣。因此,草原退化、沙化仍在延續,仍然是草原畜牧業持續發展的最大挑戰和瓶頸。
4.草原畜牧業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低。目前,牧區的生產方式仍然以自然放牧加冷季補飼為主,集約化、產業化的程度很低,全區主要草食家畜中除牛的出欄率(34. 4 %) 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羊的出欄率為52. 5 % ,比全國水平低17. 5 個百分點,有許多旗縣牲畜出欄率處在40 %以下、母畜存欄比重為30 %~40 % ,牧區綿羊的繁殖成活率僅在80 % ,山羊和牛則更低。
5.草原畜牧業結構單一。如果傳統草原畜牧業強調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那么草原畜牧業發展到今天更多地強調對市場的適應性,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經濟規則駕馭著草原畜牧業的發展。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而市場本身特有的滯后性、盲目性卻把草原畜牧業帶入發展的惡性循環。在生產中忽略了草場的承載能力、五畜的自然地理適應性,肆無忌憚地擴大生產規模、遍地飼養市場看好的山羊、綿羊、牛等單一畜種,盲目進行所謂的品種改良等。 四、促進現代化草原畜牧業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傳統草原畜牧業在某些方面雖蘊含著符合建設生態文明要求的元素,但發展到今日,它已失去本身所擁有的優越性,不再適應時展的要求。生態文明理念要求在今后的發展中,草原畜牧業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走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路,即要走建設草原畜牧業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1.繼續加大草原的投資力度,建設、利用和恢復并行。經歷數十年的強度利用及近幾年世界性氣候變化導致草原嚴重退化,草原生態不堪一擊,再也不能承受任何沖擊。因此,不管出于何種理由,保護草原生態刻不容緩,國家和自治區必須繼續加大對草原生態的投資力度,完善草原生態恢復和保護的各種制度安排。同時,把握好建設、利用和恢復的程度,以達到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并重的目的。
2.放牧與舍飼相結合,實現區域間的分工協作。在草原牧區,通過人口轉移和適度控制把大部分草場留給善管理、會經營的牧民,使他們經營以放牧為主的草原畜牧業,保證所產畜牧產品的綠色、品牌優勢;在農牧交所帶、城郊和園區,利用農區或農牧交所帶的資源優勢,運用現代育肥技術,對草原牧區半成品畜進行育肥,進而提高其增加值。
3.加強畜牧科技服務體系,加大科技服務力度。要進一步穩定基層畜牧業科技隊伍、提高服務水平、拓寬服務領域。通過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飼養方式,不斷提高草原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畜牧業經濟效益。
總之,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草原畜牧業必須認識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在人口適度條件下,占據適合放牧畜牧業發展的有利生態位,利用現代技術,依靠市場經濟手段,通過合作化和產業化等有效途徑,建設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的資源持續利用型、生態友好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融為一體的,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現代化草原畜牧業。(作者單位: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牧區經營管理站)
參考資料:
[1]邢可霞、王青立,“建設生態文明與中國農牧業未來發展_兼論如何實現中國農牧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農牧業環境與發展,2007.06。
[2]孟淑紅、圖雅,“內蒙古草原畜牧業現狀及國外經驗啟示”,北方經濟,2006.09。
生態化飼養篇
太康縣畜牧局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三農”的機遇,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持續加大對畜牧業畜禽污染源治理和改造力度,引導企業進行升級改造,走生態化飼養之路。
幾年來,太康縣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了200立方米以上規模新型沼氣池44座,其中500立方米以上規模6座。今年又投入資金307萬元,支持15個飼養企業新建儲尿池16500立方米。其中,太康縣宏展良種豬場先后籌措資金60多萬元,建成了大型沼氣池、沉淀池、儲尿池、堆糞場等污染物處理設施,實現了雨污分離,并對周邊200多畝農田實行免費灌溉,實現了“豬-沼-果”“飼養-種植-飼養”的零排放。太康縣三葉綠色養殖生態園是一個集飼養、園林綠化、種植等多位一體的綠色飼養生態循環農業公司,豬場糞便經過發酵,干糞施入林地、農田、藕池,沼液用于澆灌蔬菜、綠化樹、藕池等,真正做到不施農藥、化肥,糞污無污染零排放,實現了生態循環發展的目標。
規?;曫B篇
當前,傳統飼養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科學飼養水平不高、飼養規模不大、抵抗風險能力不強、畜產品流通不暢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太康縣畜牧局通過內引外聯、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措施,培植壯大畜牧龍頭企業,牧原、大用、三木、雛鷹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太康縣。目前,全縣已發展各類規模飼養場1098個,其中萬頭豬場3個,1000頭以上豬場72個;百頭畜位肉牛育肥場12個,百頭畜位奶牛場兩個;100只以上羊場26個;萬只雞場100多個。牧原集團太康縣分公司以打造太康縣生豬飼養龍頭企業為目標,2016年~2017年將在太康縣投資17億元,建成飼養場21個,年出欄生豬規模150萬頭;飼料加工廠1座,年生產飼料45萬噸;配套無害化處理場和有機肥場若干個,可實現年利潤4.5億元。
加工增值篇
深加工是畜產品保值增值的重要環節,太康縣委、縣政府著力優化企業環境,強力推進畜牧企業產業集聚,強力扶持一批畜牧龍頭企業,努力打造一流畜牧企業,實現太康由畜牧大縣向畜牧強縣的跨越式發展。
河南省豫康農牧有限公司始終以“科技興農,創造價值”為經營理念,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發展成集科研、技術、生產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投資1.2億元,占地100多畝新建全程自動、智能化飼料場1個,現代化孵化場1個,年產畜禽配合飼料、濃縮料、預混料30萬~40萬噸,年產值將突破10億元,是太康縣畜牧產業扶貧基地之一。河南省明正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集飼養、屠宰、肉熟食加工于一體的科技型規?;霓r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帶動了周邊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為周邊貧困戶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致富渠道。
措施推進篇
畜牧業逐步取代種植業在農業中的主導地位,是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發展到一定水平,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結果。今天,世界發達國家的畜牧業產值都超過了種植業,已經成為現代化農業的主導。像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畜牧業已占農業總產值的65%以上,澳大利亞、丹麥和荷蘭則高達80%―90%。在這些國家,發達的畜牧業支撐著食品工業,拉動著飼料、獸藥、畜產品加工、倉儲運輸及服務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條完整地現代化農業經濟產業鏈。
改革開發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畜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未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對畜產品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持續增加。以牛奶為例,1993年我國的消費總量為521萬噸,到2003年增加到1746萬噸,人均消費量也從4.4公斤增加到13.5公斤,10年間分別增長了3.3倍和3.1倍。國外農業發展進程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使種植業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畜牧業比重不斷上升。
近年來,黑龍江農村各地都在積極探索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新路子,提出了“做大做強畜牧業”,實施種植業與畜牧業的“主輔換位”戰略。2003年全省畜牧業增長了15.3%,比上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畜牧業完成總產值294億元,已經占到農業總產值的35.2%,農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455元,占農民人均增收的43%。
二、以乳業為主導的畜產品加工業推動著農業現代化進程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農業資源和氣候條件都適合畜牧業發展,有753萬公頃草地,又地處世界玉米帶和奶牛飼養帶(北緯43―48度),飼養奶牛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全國十大重點牧區之一,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優越自然環境。同時每年還有180億公斤商品糧可用于牲畜“過腹增值”,為畜牧業發展尤其是乳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2003年黑龍江鮮奶產量達到305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8%,居全國首位。作為國內奶源主基地,黑龍江吸引了雀巢、伊利、蒙牛、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乳品企業落戶松嫩平原尋求發展,原有乳品企業經過重組、并購提高了集約度,擴大了生產規模。目前,投資黑龍江農業,開發黑龍江乳業,已經成為全省農業的熱點。乳品企業推動黑龍江農業現代化進程主要表現為“四高二強”:
一是投資起點高,生產規模大。乳品加工企業進入黑龍江農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投入建設基地,投資規模都在億元以上。北亞集團投資19.7億元,在大慶建設的北亞乳業公司擁有國內單體產能最大的工廠,年處理鮮奶達50萬噸;雙城雀巢先后經三次改造擴建,總投資已達6億元,日處理鮮奶能力已由最初的150噸增加到530噸;伊利集團在黑龍江開發乳業已整體投資達8億元;中日合資興辦的森永公司投資2000萬美元,在哈爾濱建廠開發乳業。目前全省乳品企業日處理鮮奶能力已達9300噸。
二是科技含量高,品牌名氣大。雀巢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世界各地設有20個食品和營養品技術研發中心,雙城雀巢依托集團總公司雄厚的科技實力和強大的技術支持,生產的奶粉系列產品多達十幾種;伊利集團在杜蒙縣建成的現代奶粉生產基地,按照GMP藥物生產環境標準設計,采用全封閉生產工藝流程,實現了從原料到產品的全程無菌化生產,打破了國內高檔奶粉長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北亞乳業公司同美國藍多湖乳業公司合資在建的年產一萬噸奶酪生產線,采用了美國設備技術和品牌。這些乳品加工企業都是依靠享譽國內外的品牌、完善的市場服務網絡和強大的資金實力進入農業,站在市場前沿,不斷開發出系列新產品,引領消費潮流。在國家公布的乳品行業8個“中國名牌”產品中,黑龍江本省三個品牌榜上有名,占1/3強,還有三個產品被評為國內知名品牌。
三是管理水平高,發展機制新。在黑龍江開發乳品的企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上市公司多,像伊利、北亞、蒙牛、光明等一批乳品企業都是國內上市的知名公司,飛鶴乳業更是一家由國有轉為民營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第一家乳品股份公司。這些公司從成立之初就著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生產上從鮮奶自動榨取、密封運輸到乳品加工,全部實行標準化作業;在經營管理和資金運做上程序規范,定期向證監部門和社會公布公司財務報告,接受監督和檢查。
四是資源轉化率高,貢獻份額大。雙城雀巢公司經過三次擴產改造,帶動雙城市奶牛飼養從最初的5萬頭發展到16.3萬頭,年轉化玉米5億斤,轉化玉米秸稈75萬畝。形成了以乳業加工帶養殖,養殖帶轉化,養殖、轉化促乳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使雙城市農業走上了大玉米―大奶牛―品為結構的產業化發展格局。2003年公司上繳稅金2.7億元,占雙城市財政收入的58%,相當于黑龍江省兩個中等縣(市)的全年財政收入。為了加快全省畜牧業的發展,2003年全省種植青貯玉米和飼料作物440萬畝,僅奶牛吃青貯玉米飼料多產奶一項,農民每畝地就能增收100元。杜蒙縣2003年僅種植青貯玉米作物就使農民直接增收3000萬元。以乳業為主導的畜牧業大發展,促進了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2003年全省糧、經、飼比重由上年的73.1:23.9:3調整到72.5:24.3:3.2。
五是帶動能力強,農民受益大。乳品企業的突出特點是對周圍農村奶牛飼養業帶動面廣、農民受益大。乳品企業帶動周圍奶牛飼養業少則是幾個鄉、十幾個村,多則是整個縣。大慶市的幾家乳品企業就帶起了萬頭奶牛鄉5個,千頭奶牛村21個,帶動全市奶牛飼養達20多萬頭。杜蒙縣與伊利集團組建股份公司后,投資2.8億元興建了目前亞洲單線生產能力最大的高檔奶粉生產基地,在全縣建設了63個自動榨奶站,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全縣奶牛存欄就由2.7萬頭發展到9萬頭,年均以82%的速度增長。在僅有193戶,817口人的克爾臺鄉克爾臺屯,全屯奶牛存欄達1021頭,平均每戶有5.3頭。2003年該屯交售鮮奶2300噸,實現收入370萬元,戶均收入19000元,人均收入超過4500元,使農民迅速脫貧致富,有30戶農民搬進了自己掏錢建起的樓房。在乳業發展較早的雙城市,2003年全市奶牛飼養戶奶資收入達6億元,飼養奶牛已經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增長點。
六是產業輻射力強,吸納勞動力數量大。黑龍江乳品業的大發展帶動了草原改良、牧草種植、飼料加工業、包裝印刷、物流和服務等諸多相關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在大慶市近兩年新增草業公司、青貯公司、飼料公司和包裝公司16家,2003年僅牧草、飼料業產值達到4.6億元。2003年在全省畜牧業的帶動下,飼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改良“三化”(荒漠化、鹽堿化、退化)草地面積200萬畝,增產牧草10萬噸;過腹轉化糧食達95億公斤,相當于全省商品糧的一半;帶動相關產業創產值近400億元。
乳品加工業、奶牛飼養以及牽動的相關產業又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全省已吸納了剩余勞動力30萬人,占全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16.7%,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壓力。
三、乳品企業進入農業給政府提出的緊迫任務
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關鍵是要引入新的技術、知識、資本等生產要素。沒有外部生產要素的大量進入,就不會有農業的突破和飛躍。從目前看,發展現代農業,靠國家投入有限,靠銀行貸款只能解燃眉之急,靠農業自我積累速度又太慢。當前,以乳品加工為先導的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開發農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建議黑龍江省各級政府應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作為解決農業投入不足、發展現代農業的一件大事來抓好抓實。
第一,要把乳品企業進入農業作為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項重要內容。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是黨的十六大在新世紀做出的戰略大舉措,其核心內容就是改革城鄉不平等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打破城鄉分割,實行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以城帶鄉使城市和農村優勢互補,各揚其長。以城帶鄉怎么帶?除了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外,主要是充分發揮城市在資本、人才、科技和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靠行政拴對子的辦法不行,靠一般的號召搞科技、資本、人才下鄉效果也不理想,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和促進更多的畜牧加工企業和資本進入農業、農村。
第二,要把政府宏觀調控與吸引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有機結合起來。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是市場經濟行為,但是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發展現代農業要從區域優勢出發,搞好生產力布局規劃,有目的地引進一批畜牧加工企業。政府要引導資金重點向農業上投放,扶持畜牧加工企業開發農業。第三,要把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作為促進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的關鍵環節。市場經濟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經濟發展環境的競爭,哪里環境適宜資本增值和人才創業,資本和人才就流向哪里。省政府應盡早拿出鼓勵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各縣(市)也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吸引畜牧加工企業開發農業的具體措施,鼓勵、吸引畜牧加工企業進入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