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31
序論:在您撰寫簡述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要把教學的著眼點轉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素質教育上來,就必須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堅持教書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
通過數學的實際應用,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材中,不少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和工作都有密切聯系,教學中讓學生認識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數學教學的嚴格訓練,進行學習素質教育。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善于獨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難的性格,是社會主義公民的良好素質之一,需要從小培養。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書寫規范整潔、嚴格認真細致,自覺檢驗修正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難、敢于競爭的精神。
通過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索新知,經歷“感性——理性——應用”的學習過程,意會人類認識的發展辯證過程;讓學生在動態的學習過程中,體會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引導學生溝通數學知識,認識事物間是普遍聯系的;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的認識活動中,感知矛盾的對立統一思想。
另外,還可以通過數學的一些數據、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數學教師的為人師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
二、貫徹啟發式教學方法
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而啟發式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求新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1)要突出學習興趣的激發。啟發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數學學科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起興趣。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復習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教師設問:看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這個數的末位數字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檢驗后予以否定,教師再設問: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計算外,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接著師生比一比,看準能很迅速地判斷任意一個自然數能否被3整除。比賽結果,總是老師獲勝。這時學生急于想知道老師是怎樣判斷的,為什么這樣快,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此時,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
(2)要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的時代,不僅要求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養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在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認識,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指導,突出思維品質的訓練。
第一,要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不足,缺乏經驗,思維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撐。所以要遵循學生思維特點,創設情境,運用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經歷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促使認識內化。而觀察操作是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指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小學數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比較知識的異同點,將知識進行分類,形成知識系統;分析與綜合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基本的思維方法,特點是在解應用題中要經常用到;抽象與概括是思維過程的核心、數學學習最終目標。
第三,要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核心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的優劣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3)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向學生展現學習過程,顯示學習方法的“透明度”,使學生在探求新知識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技巧。做到依據學習規律確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導學法,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采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學結構,著力引導學生在設疑、激疑、質疑、解疑中學習新知。
論文摘要:在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簡述了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給農村學校體育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分析了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構想,著重強調了學校體育要樹立現代體育素質教育的觀點。
實施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每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等文件,給教育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對我們廣大的農村中學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本人根據多年對學校體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閱了許多文獻資料,結合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試著對農村學校體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措施作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從而推動農村學校體育也能向素質教育方向很好的發展。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或只圖于表面工作,這就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空間,好多農村中小學校,體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認為它不是主干課程,可有可無。或者說,平日開口閉口說重視,真正操縱起來困難太多,什么資金困難,場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學的全面開展。因此就有:說起來重要,實際上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普遍。
2.現階段廣大的農村學校體育目標不夠明確,與素質教育不適應。由于學校體育理論的落后,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當今社會要求有較大的差異,體育素質與身體素質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質教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也有人簡單地認為,學校體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等等。這些觀點過于簡單化,把學校體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體素質鍛練,這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誤區。身體素質僅是體育教學中一種簡單的練習手段,它不能代替學校體育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的全部,只有體育素質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融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等于一體,才能真正體現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與素質教育相一致,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3.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要求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體育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體育教師熱愛體育工作,熱愛學生,基本功扎實,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但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相當部分體育教師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們有不少體育教師習慣認為只要專業技術好,籃球打得好,排球也有兩下子,就是一個好教師。為人師表不嚴,舉止儀表不端莊,語言行為不夠謹慎,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這些問題困擾了體育教師那么多年,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必須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4.當前在農村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等。但是,體育課堂教學作為體育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單調呆板、內容陳舊,方法與手段簡單落后,考試標準過死,考什么教什么,為達標而達標,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就這樣簡單重復、周而復始,使本來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育課變得枯燥無味。因而,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嚴重后果。
二、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設想
1.轉變學校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素質教育也推廣了好多年,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可能擔負起全民的綜合素質,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體,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牢固樹立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與全民健身協同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素質教育服務,這是體育教育思想認識的升華,更是教育本質觀念性的變革。另外,學校加大對體育資金投入,添加必要的體育設施與設備,這對學校發展有利無弊。
2.明確學校體育目標,重視體育素質教育。由于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其培養目標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學校體育目標必須與時代要求、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相配合?,F代學校體育在發展進程中,應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加大學校體育工作的宣傳,營造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體育工作的環境、氛圍。
3.開發資源,激發潛能,師生共進。“引進流行時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運動、發動自編自創內容”,目前,全國各地已掀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潮。像江蘇海安的“三門球”、湖北武漢的“臺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壘球”等等,這些都是地方特色運動項目,很受廣大師生和社會的歡迎。農村教師要以身作則、因地制宜、發明創造各種切實可行的體育器材。
4.加大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當務之急。農村體育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精神,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和無窮魅力。
新的課改教育理念已走進課堂,它給農村中小學孩子帶來的改變是:勇敢、頑強、自信、自制、靈敏、果斷、冷靜、豪爽、開朗、熱情與熱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正確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引下,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齊心努力,我們農村學校體育會迎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進新課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 素質教育 農村學校體育 沖擊
實施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每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等文件,給教育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對我們廣大的農村中學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本人根據多年對學校體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閱了許多文獻資料,結合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試著對農村學校體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措施作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從而推動農村學校體育也能向素質教育方向很好的發展。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或只圖于表面工作,這就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空間,好多農村中小學校,體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認為它不是主干課程,可有可無?;蛘哒f,平日開口閉口說重視,真正操縱起來困難太多,什么資金困難,場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學的全面開展。因此就有:說起來重要,實際上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普遍。
2.現階段廣大的農村學校體育目標不夠明確,與素質教育不適應。由于學校體育理論的落后,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當今社會要求有較大的差異,體育素質與身體素質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質教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也有人簡單地認為,學校體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等等。這些觀點過于簡單化,把學校體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體素質鍛練,這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誤區。身體素質僅是體育教學中一種簡單的練習手段,它不能代替學校體育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的全部,只有體育素質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融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等于一體,才能真正體現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與素質教育相一致,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3.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要求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體育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體育教師熱愛體育工作,熱愛學生,基本功扎實,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但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相當部分體育教師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們有不少體育教師習慣認為只要專業技術好,籃球打得好,排球也有兩下子,就是一個好教師。為人師表不嚴,舉止儀表不端莊,語言行為不夠謹慎,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這些問題困擾了體育教師那么多年,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必須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4.當前在農村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等。但是,體育課堂教學作為體育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單調呆板、內容陳舊,方法與手段簡單落后,考試標準過死,考什么教什么,為達標而達標,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就這樣簡單重復、周而復始,使本來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育課變得枯燥無味。因而,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嚴重后果。
二、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設想
1.轉變學校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素質教育也推廣了好多年,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可能擔負起全民的綜合素質,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體,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牢固樹立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與全民健身協同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素質教育服務,這是體育教育思想認識的升華,更是教育本質觀念性的變革。另外,學校加大對體育資金投入,添加必要的體育設施與設備,這對學校發展有利無弊。
2.明確學校體育目標,重視體育素質教育。由于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其培養目標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學校體育目標必須與時代要求、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相配合。現代學校體育在發展進程中,應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加大學校體育工作的宣傳,營造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體育工作的環境、氛圍。
3.開發資源,激發潛能,師生共進?!耙M流行時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運動、發動自編自創內容”,目前,全國各地已掀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潮。像江蘇海安的“三門球”、湖北武漢的“臺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壘球”等等,這些都是地方特色運動項目,很受廣大師生和社會的歡迎。農村教師要以身作則、因地制宜、發明創造各種切實可行的體育器材。
4.加大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當務之急。農村體育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精神,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和無窮魅力。
新的課改教育理念已走進課堂,它給農村中小學孩子帶來的改變是:勇敢、頑強、自信、自制、靈敏、果斷、冷靜、豪爽、開朗、熱情與熱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正確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引下,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齊心努力,我們農村學校體育會迎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進新課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論文摘要:在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簡述了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給農村學校體育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分析了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構想,著重強調了學校體育要樹立現代體育素質教育的觀點。
實施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每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等文件,給教育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對我們廣大的農村中學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本人根據多年對學校體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閱了許多文獻資料,結合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試著對農村學校體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措施作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從而推動農村學校體育也能向素質教育方向很好的發展。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或只圖于表面工作,這就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空間,好多農村中小學校,體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認為它不是主干課程,可有可無。或者說,平日開口閉口說重視,真正操縱起來困難太多,什么資金困難,場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學的全面開展。因此就有:說起來重要,實際上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普遍。
2.現階段廣大的農村學校體育目標不夠明確,與素質教育不適應。由于學校體育理論的落后,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當今社會要求有較大的差異,體育素質與身體素質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質教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也有人簡單地認為,學校體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等等。這些觀點過于簡單化,把學校體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體素質鍛練,這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誤區。身體素質僅是體育教學中一種簡單的練習手段,它不能代替學校體育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的全部,只有體育素質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融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等于一體,才能真正體現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與素質教育相一致,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3.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要求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體育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體育教師熱愛體育工作,熱愛學生,基本功扎實,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但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相當部分體育教師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們有不少體育教師習慣認為只要專業技術好,籃球打得好,排球也有兩下子,就是一個好教師。為人師表不嚴,舉止儀表不端莊,語言行為不夠謹慎,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這些問題困擾了體育教師那么多年,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必須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4.當前在農村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等。但是,體育課堂教學作為體育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單調呆板、內容陳舊,方法與手段簡單落后,考試標準過死,考什么教什么,為達標而達標,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就這樣簡單重復、周而復始,使本來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育課變得枯燥無味。因而,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嚴重后果。
二、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設想
1.轉變學校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素質教育也推廣了好多年,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可能擔負起全民的綜合素質,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體,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牢固樹立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與全民健身協同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素質教育服務,這是體育教育思想認識的升華,更是教育本質觀念性的變革。另外,學校加大對體育資金投入,添加必要的體育設施與設備,這對學校發展有利無弊。
2.明確學校體育目標,重視體育素質教育。由于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其培養目標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學校體育目標必須與時代要求、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相配合。現代學校體育在發展進程中,應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加大學校體育工作的宣傳,營造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體育工作的環境、氛圍。
3.開發資源,激發潛能,師生共進。“引進流行時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運動、發動自編自創內容”,目前,全國各地已掀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潮。像江蘇海安的“三門球”、湖北武漢的“臺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壘球”等等,這些都是地方特色運動項目,很受廣大師生和社會的歡迎。農村教師要以身作則、因地制宜、發明創造各種切實可行的體育器材。
4.加大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當務之急。農村體育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精神,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和無窮魅力。
新的課改教育理念已走進課堂,它給農村中小學孩子帶來的改變是:勇敢、頑強、自信、自制、靈敏、果斷、冷靜、豪爽、開朗、熱情與熱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正確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引下,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齊心努力,我們農村學校體育會迎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進新課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要點速記:全民多現身。
2.簡述近代社會教育的特點。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
3.簡述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2)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3)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學校結構。
(4)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
簡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4(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①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③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要點速記:兩權一目的。
5(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
①教育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各種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
③教育通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推動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
要點速記:人(人才)魚(輿論)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6.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1)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2)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3)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
要點速記:目內方育。
7.簡述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1)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點速記:兩傳選新再創造。
8.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要點速記:嚴(延時價值)規范(社會性規范),塑(加速個體發展)個性(發展個性),總之要發展。
9.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是通過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4)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要點速記:三有一訓練,控制影響全面。
10.簡述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1)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其身心發展的動力。
(2)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人的發展。
(3)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離開了人的活動,遺傳素質、環境和教育所賦予的一切發展條件,都不可能成為人的發展的現實。
11.簡述影響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學制的依據)。
(1)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要點速記:社會、個人、外國三方面。
12.簡述發達國家學制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
(1)義務教育的范圍逐漸擴展,年限不斷延長。
(2)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3)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要點速記:義務要延長,高等要大眾,職業要統一,終身要建立。
13.簡述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要點速記:社會、個人、理論三方面。
14.簡述現階段我國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兩方面的和諧發展。
(3)適應時展的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 能力。
要點速記:社會主義接班人,全面個性多發展。
15.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要點速記:提速(國民素質)個性創兩全。
16.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
(2)階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補性。
(5)個別差異性。
17.簡述活動課程論的觀點.
(1)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2)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 開始。
(3)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要點速記:個人經驗,打破界限。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18.簡述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1)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展水平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3)學科特征影響課程的編制。
要點速記:學生、社會、學科。
19.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
(1)課程標準的含義。
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學科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2)課程標準的作用。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20.簡述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八種相對獨立的智力:
(1)語言智力。
(2)邏輯—數學智力。
(3)視覺—空間智力。
(4)音樂智力。
(5)身體—動覺智力。
(6)人際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點速記:語(語言智力)數(邏輯—數學智力)體(身體—動覺智力)音(音樂智力)美(視覺—空間智力),一人(人際智力)兩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要點速記:兩獨一發。
22.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具體來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要點速記:開醋(促進)放鹽(研究)。
23.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要點速記:學習過人。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24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要點速記:方(學習方式)平(評價與考試制度)的關(課程管理制度)節(課程結構)有內(課程內容)功(課程功能)。
25.簡述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
(3)發展學生體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4)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質。
要點速記:雙基 + 全面發展(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26.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
(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的規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要點速記:建(間接經驗)立(發展能力)主(學生主體)育(思想教育)。
27.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要點速記:一動機四知識。
28.簡述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
(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3)布置、檢查課外作業。
(4)課外輔導。
(5)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要點速記:備上作業來輔導,學生成績差不了。
29.簡述教師應該如何備課。
(1)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法。
(2)備課要寫好三種計劃:學期(學年)教學進度計劃、單元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要點速記:三備三計劃。
30.簡述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1)目的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得當。
(4)結構合理。
(5)語言藝術。
(6)氣氛熱烈。
(7)板書有序。
(8)態度從容。
要點速記:明確內容;方法合理;語言熱烈;板書從容。
31簡述教師布置作業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業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適宜,難易適中。
(4)作業形式多樣,具有多選性。
(5)要求明確,規定作業完成時間。
(6)作業反饋清晰、及時。
(7)作業要具有典型意義和舉一反三的作用。
(8)作業應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含有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并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9)盡量同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32.簡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
(1)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的講授應抓重點、難點和關鍵。
(3)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要點速記:主(主動性)抓(抓重點、難點、關鍵)情境(設置情境),培方法(培養思維方法)。
33.簡述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貫徹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要點速記:小聯(聯系實際)在鄉(鄉土教材)下訓練運(運用知識)輸技能(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
34.簡述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考慮教學方法本身的特點和功能,靈活選擇,綜合運用。
(2)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習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3)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4)依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5)依據現有的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要點速記:依自身,依內容,依目標,依學生,依媒體。
35.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
(1)培養學生善于與注意分散作斗爭的能力。
(2)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5)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36(1)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①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②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③有利于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37(2)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①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動手機會少,不利于培養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有限。
要點速記:大養人,教主導,學集體;限獨立,少動手,難個別,缺靈活。
38簡述知覺的基本特性。
(1)知覺的選擇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
(2)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知覺時,并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統一的整體。
(3)知覺的理解性。
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并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特性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39簡述記憶的品質。
(1)記憶的敏捷性。
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較多的東西,就是記憶敏捷性良好的表現。
(2)記憶的持久性。
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征。能夠把知識經驗長時間地保留在頭腦中,甚至終身不忘,這就是記憶持久性良好的表現。
(3)記憶的準確性。
這是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征。它是指對于所識記的材料,在再認和回憶時,沒有歪曲、遺漏、增補和臆測。
(4)記憶的準備性。
這是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時、迅速、靈活地從記憶信息的儲存庫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識經驗,以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
要點速記:兩準一敏才持久。
40.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
(2)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的大小。
(3)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4)識記的方法。
(5)時間因素。
(6)情緒和動機也影響著遺忘的進程。
41.簡述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要點速記:引觀察、勤思考、擴知識、練想象、愛幻想。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42簡述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材料的意義,少用機械記憶。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度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材料。
(5)運用多重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注重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要點速記:理解(理解材料意義)目的(明確記憶目的)精加工,組塊編碼重方法。
43簡述如何組織復習以防止遺忘。
(1)及時復習,經常復習。這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來進行復習的。
(2)合理分配時間。
(3)做到分散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4)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5)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6)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要點速記:法(復習方法多樣化)官(多種感官)及(及時復習)時(分配時間)返(反復閱讀)回(試圖回憶)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①發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訓練。
要點速記:環境 + 個性 + 課程。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42.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要點速記:儲數量、訓方法、多練習、勤思考。
43.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1)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為主的。
(2)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進行的。
(3)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技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4)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班集體中進行的。
(5)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
44.簡述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45.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4)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要點速記:階(階段特征)個(個別差異)機(積極性)緣(原型)
46.簡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班杜拉總結了影響學習的三類因素:環境、個體和行為。
(2)班杜拉把觀察學習的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復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3)班杜拉將強化分為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4)學習的實質是觀察學習。
47.簡述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1)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2)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3)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要點速記:材料意義 + 新舊知識 + 心向。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48(1)建構主義知識觀。
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
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49(2)建構主義學生觀。
①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
50(3)建構主義學習觀。
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③學習的情境性。
51.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要點速記:創情境、控水平、用反饋、指歸因。
52.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要點速記:馬(馬斯洛需要層次)里(立志教育)奧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韋納歸因)。
53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
(1)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
①關注學生原有認知經驗的豐富性。
②關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與組織性。
③關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可利用性。
(2)教育內容與教學過程的選擇與安排。
①精選教材。
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③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3)教授學習方法。
要點速記:有結構,有內容,有方法,促進遷移。
54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1)情緒的產生與有機體的自然需要有關,而情感的產生則與人的社會性需要有關。
(2)情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心理現象,而情感則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
(3)情緒產生早(個體生命開始,饑餓哭鬧),情感產生晚(在社會生產實踐中產生)。
(4)情緒具有情境性和動搖性,而情感則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
(5)情緒多具有外顯性和沖動性,而情感則具有內隱性和持久性。
要點速記:需要、人類、時間、特點。
55.簡述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0 ~ 2 歲)。
(2)前運算階段(2 ~ 7 歲)。
(3)具體運算階段(7 ~ 11 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 ~ 16 歲)。
要點速記:感前具形。
56.簡述維果斯基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2)心理發展觀。
①隨意機能的不斷發展。
②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
③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系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結構。
④心理活動的個性化。個性的形成是心理機能發展的重要標志,個性特點對其他機能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內化學說
(4)教育和發展的關系——“最近發展區”
57簡述最近發展區的含義及其教育意義。
(1)最近發展區的含義: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
(2)最近發展區的教育意義: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于形成的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水平,并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特別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p>
58.簡述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要點速記:萬能答案因素類:遺傳+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 學校教育+個人主觀能動性。
59.簡述具有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人的認知特點。
(1)他們對事物的直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2)他們的態度與自我知覺更加容易受周圍其他人,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
(3)他們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并記憶語言信息中的社會內容。
(4)他們的社會敏感性強,善于社交。
60簡述埃里克森社會化發展理論。
(1)嬰兒期(0 ~ 1.5 歲):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
(2)兒童早期(1.5 ~ 3 歲):自主感對羞怯與懷疑。
(3)學前期(3 ~ 6、7 歲):主動感對內疚感。
(4)學齡期( 6 ~ 12 歲):勤奮感對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 ~ 30 歲):親密感對孤獨感。
(7)成年中期(30 ~ 60 歲):繁殖感對停滯感。
(8)成年晚期(60 歲以后):完善感對絕望。
61簡述強迫癥的概念及其治療方法。
(1)強迫癥的概念
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2)強迫癥的治療
①森田療法:日本的森田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癥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癥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只會對強迫癥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因此,為了矯正強迫癥狀,應放棄對強迫觀念做無用控制的意圖,而采取“忍受痛苦,順其自然”的態度治療強迫行為。
②“暴露與阻止反應”。例如,讓有強迫性洗滌行為的人接觸他們害怕的“臟”東西,同時堅決阻止他們想要洗滌的沖動,不允許洗滌。
62.簡述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它是幫助當事人將情緒困擾理性化,從而達到輔導目標的一種心理輔導法。由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創立。其主要觀點是:情緒或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引起,而是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輔導老師可以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方法,來改變學生的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6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輔導。
64.簡述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
(1)外部條件。
①家庭教養方式。
②社會風氣。
③同伴群體。
④學校教育。
(2)內部條件。
①認知失調。
②態度定勢。
③道德認識。
65.簡述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5)價值辨析。
要點速記:服榜樣、約獎勵、價辨析。
66.簡述皮亞杰道德發展階段論。
(1)前道德階段(2 ~ 5 歲)。
(2)權威階段(5 ~ 8 歲)。
(3)可逆性階段(9 ~ 11 歲)。
(4)公正階段(11 歲以后)。
67.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前習俗水平(10 歲以下):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
(2)習俗水平(10 ~ 20 歲):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3)后習俗水平(20 歲以后):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要點速記:三水平、六階段
68.簡述知行統一原則的貫徹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要點速記:強道德、加實踐、持統一、律自己。
69.簡述中學德育的途徑。
(1)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課外活動。
(4)共青團組織的活動。
(5)班會、校會、周會、晨會。
(6)班主任工作。
要點速記:一教(教學)、二班(班會+班主任工作)、三活(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共青團組織的活動)。
70.簡述如何運用道德修養法。
(1)在指導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
(2)在肯定學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啟發、幫助學生制訂自我教育計劃,使學生明確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
71.簡述如何運用說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2)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內容真實、可信。
(3)態度真誠、熱情。
(4)善于捕捉說理時機,撥動學生的心弦,以增強教育效果。
72.簡述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2)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3)建立班集體的領導核心。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要點速記:生(研究學生)目標,導(領導核心)關系。
73.簡述班集體的發展過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體階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體階段。
(3)成熟期的集體階段。
74.簡述良好班集體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奮斗目標。
(2)有力的領導集體。
(3)健全的規章制度。
(4)健康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5)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75.簡述班級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規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標管理。
76簡述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
所謂教師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范。
(2)集體促成的紀律
所謂集體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體行為規范。
(3)任務促成的紀律
所謂任務促成的紀律,主要指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這類紀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紀律
簡單說就是自律,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的。
77.簡述班主任的常規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4)組織班會活動和課外活動。
(5)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操行評定。
(7)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78.簡述如何對后進生進行教育。
(1)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3)善于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4)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5)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1)參與的自愿性、自主性。
(2)內容的靈活性、綜合性。
(3)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80.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
(2)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
(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5)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81.簡述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素質教育
一、關于素質教育的簡述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在黨和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下,以增強民族素質為重要原則,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全方位發展的教學環境,充分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獲得發展,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體魄是廣大青少年成長的基本條件,因此高職院校務必要堅持“健康首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切實落實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鍛煉自身的意志,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可以說體育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和途徑,因此新時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上必須科學結合素質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符合社會主義教育的要求。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體育課結合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改變體育教學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更多的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體育鍛煉沒有過多的關注,使得體育課形同虛設,更不用談素質教育了。因此體育老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樹立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教學理念,改變片面追求體育成績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具體來說,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深入貫徹“個別對待”的教學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對于一些不愛運動的學生,老師應當主動地與其交流和談心,讓他們懂得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也能放松自我、調整心情。老師只有主動地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以人為本”,才能真正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模式,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讓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路徑發展,塑造良好的人格,保證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
2.強化師德建設,提高綜合素質
由于近些年來高職院校不斷地擴招,使得教師資源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導致一些高職院校老師不得不“兼職”,體育老師的不專業也是影響職校生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為了能夠使素質教育更好地融入體育教學中,務必要保證體育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有較高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自己和提升自己,使得高職生的素質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具體來說,老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自己的職業操守,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互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使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3.重構體育教學結構,改革體育教學方法
在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結構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務必要堅持國際上課程設置的重要原則,包括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等,同時在校內逐漸實施選修課程,并且根據不同的年級來設置選修課的范圍,使學生能夠在自主選擇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識,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自覺地鍛煉身體。具體來講,體育老師可以構建“感知―理解―運用―評價”的教學活動結構,通過引入一些現象或者場景,讓學生獲得整體的感知,然后思考、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且將技巧和要領運用到實際的體育活動中,加深對體育知識的掌握,最后對自己的表現和行為進行自我評價??梢哉f學生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改變了過去麻木接受知識的現象,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變得更加主動和向上,不僅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且也能從學習中領悟知識,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老師只是采取單一的“我教你學”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對這種枯燥的教學方法感到厭惡,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收到較好的成效。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老師務必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真正地發揮體育老師的主動作用,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具體來說,老師可以采取“小群體”的教學方法,具有共性的學生組成學習群體,讓學生在群體中“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幫助”,學生在交流與協作的過程中增強體能、陶冶情操,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體育老師也可以用“360評價法”來評定學生的表現,也就是使學生自己、他人、家長、老師等成為評價的主體,擺脫過去“成績至上”的評價方式,從而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這對于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面對新時期的新要求,高職院校體育老師應當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使高職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而素質教育在體育課中的結合途徑則需要廣大高職老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師德,不斷調整體育教學結構,使之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采取多樣、綜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科學。
參考文獻:
[1]梁美英.全球化時期高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構建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02):242-244.
關鍵詞:體育課;加強;素質教育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此外,隨著新歷史時期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又對培養我國21世紀高素質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素質教育是一種新教育思想理念,主要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將學生培養成21世紀高素質人才。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切實加強體育課的素質教育,是體育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切實加強體育課的素質教育呢?現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就切實加強體育課的素質教育進行簡述,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一、著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般情況下,身體素質指的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機體能力。
要想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首先就應當想方設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此,體育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開展的體育教學必須面對全體學生,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水平,使所有學生在體育課中都能學有所獲。
2.在不同的體育教學環節當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做到因材施教,能夠考慮到不同體育基礎的學生水平。
3.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應用各種體育鍛煉方法,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免學生出現運動傷害。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強化學生遵守紀律的思想
要想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師就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強調組織紀律性。具體來說,體育教師應當做到:
1.體育第一節課要重視課堂常規的講解,幫助學生樹立遵守課堂常規的意識。
2.體育教師要重視隊列操練,強化組織紀律性。要求學生能夠做到在統一的口令下,動作一致,整齊劃一。長期對學生進行隊列訓練,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度組織紀律觀念。
3.在體育課中組織比賽、組織訓練時,體育教師要講清規則,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4.體育教師要利用學生從眾心理,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最佳時機。在具體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恐慌、害怕等心理進行及時的發現、分析和處理,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克服不良心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情緒、意志品質。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降低訓練和練習標準,逐步增加練習難度,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指導,使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2.適時增加練習難度,使用激勵性話語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和失敗的毅力。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币虼耍獙嵤┧刭|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注重開展啟發誘導的教學活動,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根據學生的體育水平、愛好、性別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團體,為他們設定具體的訓練目標,讓學生自行設計訓練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培養學生的各種品質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依據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品質教育,培養學生各種優良的品質。
1.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適當的體態語提醒學生的不良行為,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行為。
2.教師可以適當采用激勵競爭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采用激勵競爭法時,教師要教育學生享受比賽成功帶來的喜悅,也要接受暫時的失敗,正確面對困難,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
3.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整理體育器材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愛護公物的習慣。
總之,在體育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此,體育教師要想方設法切實加強體育課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