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31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信息化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047-02
引言
改革開放給中國信息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使我們能夠迎頭趕上國際信息產業發展的巨大潮流。步入21世紀,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無疑是信息化浪潮對各大產業的沖擊。信息化帶來的最為直觀、也是最有說服力的經濟效果使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農業的發展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巨大影響,如何提高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如何利用好信息的廣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發展給各行各業提供發展的新機遇、如何利用好信息產業發展中國傳統農業,為中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技術活力,使中國傳統農業得到超常的發展,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對此,中國也出臺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持,在“十五”計劃綱要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這一重大戰略,總理也曾多次對農業信息化工作做過專門批示。
一、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1.農業信息化的涵義。農業信息化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通過普遍地采用以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更加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其內在作用,即信息和知識越來越成為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咨詢服務業逐漸成為整個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基礎產業之一,信息和智力活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農業生產活動對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二是其外在形式也是一種漸進的過程,表現為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傳統農業改造。
2.農業信息化的特點:(1)農業信息技術發展迅速;(2)農業生產活動和農產品流通對信息資源的依賴性日益增強;(3)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優化了農業的分工。
3.農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實現農業自動化生產;(2)實現對自然環境的實時監測,指導農業生產、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3)提高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決策水平,實現科學化管理;(4)科學指導農業生產,增加農副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5)推動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發展;(6)加快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和合理利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二、農業信息化的必要性
1.農業對信息的迫切需求。在社會信息化大背景下,豐富即時有效的相關信息,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必備資源。中國現階段農業發展模式與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之間存在的矛盾嚴重影響了中國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民的生活水平。二者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可利用的農業資源相對貧乏,而物質資源消耗卻很大;農業信息資源豐富,但信息的加工層次和水平較低;農業信息需求迫切而農村的信息交流閉塞;農業相關科技發展水平滯后等方面,現階段農業中信息交流閉塞這一矛盾表現得尤為突出。
2.農業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作用。(1)農業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手段。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不論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如何拓展,其本質內涵仍在于不斷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形成新的生產力,把傳統農業轉變成現代農業。近年來,伴隨著電子信息、網絡通訊、自動控制等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開始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也滲透和覆蓋到所有支撐農業發展的技術裝備和設施中。當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核心技術,信息化作為新的生產力,對推進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巨大推動作用。(2)農業信息化有利于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農業生產要素通過與信息要素的相互作用,增強了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實現農業生產要素的最優結合,實現農業生產正常、有序、高效運行。信息對農業質能資源具有優化作用,知識型的信息農業大大節約了農業生產中的物資消耗、人力消耗、資本消耗,以較少的投入創造更多的財富。(3)農業信息化提高農業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融入帶來的影響。首先,信息資源為新的資源要素融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引導、控制并改變著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要素的集約程度和配置關系。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適合自身條件的計算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及時進行決策模擬,從而減少決策的失誤,降低管理成本和風險。最后,通過因特網,及時了解市場和政策信息,建立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為農業經營管理決策者提供強大的技術手段和豐富、高效、暢通的信息渠道。信息資源和技術的融入,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解決管理效率低、調控不及時等問題,最終使管理更科學化、合理化、最優化。(4)農業信息化加快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學技術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農業信息化使得農業科研人員不受時空的限制,共享科研資源,加快了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及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
三、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及相應對策
中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近二十多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極大地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信息化起步較晚、基礎差,整體水平相對落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仍然相對較弱。而同時,中國仍然存在著許多制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信息基礎設施落后: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沒有遍及整個農村層面,尤其是網絡設施,這樣,遠遠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要求;中國的農業數據庫信息資源建設不健全,農業數據庫資源不僅數量少、質量低,而且時效性、共享性、開放性也較差。(2)農民信息意識比較淡薄:中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和受教育水平仍然較低,大多數農民信息意識不足,主動學習相關信息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術的能動性差,利用信息的自覺性不高,導致農業信息的利用率低下。(3)部分地區對農業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雖然農業信息化這一概念自信息技術出現農業中后就被提出,但是目前,仍然沒有引起全國各地區的足夠重視,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也不夠,這就嚴重拖慢了農業信息化的步伐。(4)農業信息化人才缺乏:目前,國家已重點開發了一批農業科技信息數庫、網絡體系和信息產品等,但是普及應用程度仍不夠,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既懂現代信息技術又懂農業科學技術的專門人才。中國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培養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人才培養的投入也相對較少,缺乏從科研院所到鎮、鄉、村的梯隊復合型的人才隊伍,這些嚴重影響了信息服務的質量。(5)農業信息采集渠道不規范、采集方法欠科學:目前中國采集的信息準確性差,權威性不強,主要是因為信息采集渠道不合理、不規范,如在數據庫建設中指標設計不統一。另外信息采集方法不可行、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點不足等也影響著信息的準確性和代表性。
面對這些嚴重制約因素,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成為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首先要明確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此基礎上行使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和管理職責,制定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制定一系列規則約束市場各方面的行為,維護農業信息化主體的權益。同時,政府還要加大對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業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2)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要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示范等手段,著重培養農民的信息意識,使他們實現由“傳統農民”向“信息農民”的轉型。讓農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信息服務根植于廣大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3)加快適應農業信息化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農業信息人才的相對缺乏直接制約著現階段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農業信息化進程中培養復合型人才是最為關鍵的。(4)制定農業信息化相應標準和制度:出臺現有農業數據庫等資源中的信息采集標準,中國農業信息化監管部門要制定統一的農業信息采集制度。對信息的存儲、名詞術語、數據格式、編碼規則、技術規范、數據質量等統一規定,確保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提高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信息整合,提高信息的采集及使用率。
結束語
農業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對中國這個古老的農業大國來說,農業更是支柱性產業。在社會信息化的浪潮中,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趨勢。隨著農業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農業信息資源的不斷挖掘,應用范圍不斷拓寬,農業信息化必將得到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博.以農業信息化發展農業現代化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07,(8).
[2] 趙旭強.試論農業信息化與現代農業[J].中國農學通報,2007,(10).
[3] 汪冰.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21).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 農信通 云計算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a)-0039-02
1 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通過普遍地采用以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更加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
對于農民而言,其需要價格低、信息及時、質量有保障,具體包括農業科技信息如農資信息、農產品栽培、畜牧養殖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農資及農產品買賣信息如產品價格信息、就業信息等。政府和涉農企業也希望通過農業信息化增強時效、降低成本。
2 運營商在農業信息化的應用現狀
當前,國內三家運營商都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農村信息化平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別以“農信通”、“農科在線”、“信息田園”平臺為依托,開展綜合農業信息服務,已實現一定收入規模。
其中,“農信通”是中國移動推出的以服務“三農”為目標的信息化服務,其業務基于手機移動終端,通過短信、彩信、語音、手機上網、互聯網等多種方式,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的產供銷、農村政務管理和農民關注的民生問題等信息化服務,幫助農民增加收入,保障農務暢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從而解決農村“數字鴻溝”,推進農村信息化。圖1是肇慶特色的政府主導、企業助推、媒體宣傳、渠道互動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園運作模式。
以肇慶移動公司為例,其12316非值守無線專家系統,該熱線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語音服務,內容包括:三農政策咨詢、接受投訴以及處理、專家咨詢、農產品市場行情、病蟲害預報與防治、種養技術等。其系統方案如圖2所示。
盡管國內三家運營商都已經建立農村信息化平臺,但是其服務水平和層次還難以充分滿足農民、政府和涉農企業的需求。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出現,對深化農業信息化建設和服務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3 新技術在農業信息化的應用前景
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方式獲得所需服務。中國三大運營商有自己的云平臺,中國移動“大云”、中國聯通“沃云”、中國電信“天翼云”。運營商可在自己云平臺上建立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對于農民、政府和涉農企業而言通過按需使用,運營商通過虛擬化、云調度等一系列技術的運用,從而減少減少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并惠及農民、政府和涉農企業的,為農業信息化提供更加豐富的數據挖掘、地圖搜索、視頻會議、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等更高層次的服務。
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就是萬物都接入到互聯網,物體通過裝入射頻識別設備、紅外感應器、GPS或其他方式進行連接,然后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聯網,最終形成智能網絡,通過電腦或手機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聯網技術可通過3G手機或電腦對農業溫室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進行遠程監控;也可對自然災害、農業運輸車輛等定位和視頻監控;用戶可通過3G手機和電腦實時對糧庫進行溫濕度監控,還可對農產品加工階段,對綠色食品的加工監控、乳品的溯源、出口農產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蹤等。未來的農業在以移動通信為承載網絡的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將變得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
4 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運營商在農業信息化的應用現狀,以及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對于運營商深化農業信息化服務的前景展望。未來三大運營商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將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
參考文獻
[1] 李小娟,鐘蔚.農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運營商發展思路建議[J].信息通信技術,2012(5):18-21.
[2] 胡文嶺,張榮梅.淺議云計算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順.云計算在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J].農業工程,2012,2(1):40-43.
關鍵詞:大數據;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
0引言
在信息化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各類數據潛在的價值已具備充分挖掘的可能,通過搜索、分析、總結等過程,數據產生的價值將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包括農業機械行業的各個領域,但我國農機水平起步晚,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隨著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農業機械的信息化應用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大數據背景下農機行業該如何發展
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相關部委都對我國發展智慧農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利用各種經濟手段對農業機械的研發、購買等進行補貼。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已經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為驅動國家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已經成了各個傳統行業發展的驅動劑。如,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業機械安全監管環節的漏洞,可以及時發現哪些農業機械不按時年檢、逃檢等問題。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讓傳統的農業機械設備具備定位、測量、計算、管理、自動調度等功能,使得農業機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學和規范。
2大數據在農機方面的應用前景
2.1開展數據的收集和優化控制
我們可以開發專門的系統,利用遙感、傳感等技術手段,采集農業地理、土壤、氣候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并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歸類、分析等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應用。再將這些數據作為農業機械操作的決策依據,幫助實現精準的農業種植和養殖。如,可以根據土地的肥力等因素,進行變量播種、變量施肥、變量噴灌等,大大減少了農業資源的浪費,節約了成本。也可以用數據分析的結果為農業機械的操作提供決策。以收割作業為例,運用信息技術,不需要人工對作業的場地進行測量,只需通過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農業機械的運動軌跡,把經緯度進行計算,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持下,對參與收割作業的機械的行駛速度、割臺、脫粒等零部件的參數進行動態優化配置,從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機械故障率。還可以對收割作業的倉庫進行監控測量,不僅可以精確計算出收割地的產量,還可以有效評估農業機械操作員的效率。
2.2對大規模機械作業提供調度決策
信息化技術可以對各類農業機械進行定位、導航和聯動調度,大大提升了農業機械作業的自動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規模的農業機械系統作業時,如果沒有借助信息技術,管理者很難對作業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農業機械的閑置或沖突,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影響協同效率。如果借助發達的信息技術,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各個農業機械的工作情況,通過專門的軟件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根據作業場景的模板給出決策數據,幫助管理員對參與作業的機械進行合理的調配。另外,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管理,可以對各個參與作業的機械進行評估,為提高作業效率,減少空駛率提供幫助。
3加快農業機械信息化應用的建議
3.1為農業機械信息化制定行業標準
為了加快信息化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結合實際,為行業量身定做產業鏈標準,如統一數據格式、編寫數據接口規范等。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將農業機械的作業信息與農業地理信息、氣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機結合起來。同時,為了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還要開發一個便捷、直觀、數據可管理的農業機械化管理系統,并引入虛擬管理技術,讓管理系統具備智能化、網絡化,對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實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
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建設必須將農業機械化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必須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進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力度,多給一下政策性引導。大力發展農業高等院校中農業信息類和農業機械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高層次人才的的培養,要支持和鼓勵產學研聯合技術研發,從實際生產中的難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攻關,突破瓶頸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加強現有農業機械化設備操作人員的水平,安排一些專題培訓,提高他們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對農業機械智能化產品研發的政策支持
要重視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加快國內信息化農業機械生產企業和相關農業化機械產品的供給能力。要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多引導和鼓勵相關行業國內外龍頭企業入駐,對產業鏈中的電子控制單元、數據采集器、數據傳感器、B/S平臺、3S技術(GPS、CIS、RS)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促進行業的技術革新。同時,也要加大對農業企業購買智能化農業機械和大型、高端農業機械化裝備的補貼力度,進一步優化農業機械的結構,提高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忠富.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研究與應用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6):63-71.
[2]李到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2012,2(1):1-6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電子商務;農業經濟管理
引言:現如今,電子商務的相關技術得到了較快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交易渠道的增多,農產品線上交易趨勢逐漸明顯,許多農產品都不再擔心銷路的問題,農民的收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另外,農業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許多科技元素被吸納了進來,例如:信息交流平臺的搭建,可以極大限度增強農業信息的交流,幫助農民接收到更多先進知識,助力農業的發展。
一、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
農業經濟管理屬于一項系統且全面的工作,是一套完整的工作體系,主要是指借助科學的管理學知識以及經濟學原理實現對農業生產發展的有效管控與分配。農業經濟管理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促使農業得以健康、平穩的發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隨著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農業經濟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因此農業經濟管理的要求也變得相對嚴格。通過調查發現,農業經濟管理急需推行和落實信息化建設,雖然投入力度逐漸加大,但是依然存在薄弱的地方,需要繼續完善。
二、農業經濟管理在電子商務時代實現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針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來說,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趨向理想化的目標,但是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信息化的作用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應用的范圍相對較窄。即使部分農民收益得到了大幅度的上漲,但是依舊存在可以上升的空間。目前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數農民缺少信息化的意識,對市場信息不能夠充分合理利用,把控不到位,響應不及時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較大弊端,建設不夠全面,需要采用合理措施盡快解決,以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一)培養信息化意識
從前文的介紹中,我們大體可以了解到信息化建設對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為了解決目前農業生產信息化意識淡薄的問題,需要采用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培養信息化意識,提升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效果。具體方法如下:首先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注重信息化宣傳,強化全民的信息化意識,將信息化的重要性推廣出去,讓民眾可以有初步的認識和大體的了解,了解到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意義,轉變大眾思想,為后續工作的推廣與落實奠定基礎[1]。當農民群體具備了相關的意識和基礎知識之外,就需要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專項培訓,幫助農民群眾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推動作用,更加全面掌握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真實效果,還可以結合現有條件對農民朋友進行計算機技能培訓,讓大家熟悉網絡和靈活運用,徹底解決信息化能力低的問題,促使信息化建設平穩推進和順利發展。
(二)健全基礎設施
想要完全實現農業的信息化建設,還需要配套基礎設施,保證基礎設施的完善,這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基礎保障。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需要對網絡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確保網絡使用環境的安全性。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網絡覆蓋面積少的問題,為農業信息化的實現提供可靠保障。
(三)完善結構體系
除了上述措施外,還要想辦法完善結構體系,促使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只有確保體系結構的完善,才能持續推廣信息化管理技術,將其和農業經濟管理不斷融合,確保良好的使用效果,追求理想的狀態。信息化管理想要實現大跨度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整合現有的資源和結合社會環境背景,打造良好的服務系統,服務系統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樹立品牌效應,徹底解決信息滯后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問題,實現市場需求與生產之間的協調,緩解兩者間的矛盾[2]。除此之外,完善政府監管體系,政府的監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把握住正確的經濟發展方向,確保服務體系構建和信息化建設的平穩進行,及時對市場信息進行更新,發揮政府監管的最大職能效應。另外,網絡體系的健全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增加網絡覆蓋率的方法來解決。站在信息傳播的角度進行分析,需要結合現實情況,采用多種傳播技術和手段,實現網絡與傳統媒介的有效融合,提升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四)培養專業性人才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在農業上得到應用,還有許多先進的技術還不能通過現代化的渠道進入農村,在這種情況下,農業信息化對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難題
1.過度依賴政府
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起到了主導作用,無論從政策上、資金上還是專家的選派上,都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在起著作用,如果離開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參與,農村信息化的實現只能是一個泡影。
2.資金瓶頸限制
農村前期的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主要是靠國家和政府的投資,而企業和其他資金相對投入不足。從西方發達國家農業信息化發展情況來看,前期主要靠國家和政府投資,中期或者后期的投資主要依靠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協會的投資。但是,由于農業信息化在建設過程中投資巨大,而企業和其他組織又因為信息化短期經濟效益不高而不愿投資,這就造成農業信息化資金短缺。
3.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
由于我國農村大部分條件相對落后,同時也缺乏對農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和新型人才有吸引力的政策,因此造成農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和信息人才大量缺乏的現象。
二、如何增強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增強全民的信息意識
信息技術在當今世界農業中已相當普及,農民靠信息引導進入市場,組織生產;政府靠信息進行宏觀調控,制定農業政策,信息技術的發展已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我國廣大農民、基層科技人員和政府部門的有關領導信息意識仍較淡薄。使本來就稀缺的信息資源得不到利用,這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極為不利。因此,要通過各種手段,宣傳普及農業信息知識,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識和自覺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積極性,將稀缺的信息資源轉化為現實的農業生產力。
2、加強政府部門宏觀調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失靈的領域一般是政府發揮作用或履行職責的領域。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投資額較大、建設周期長、受益面廣的工程。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的性質。這就決定了政府必須要積極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并充分發揮支持和引導作用。
(1)加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健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
農業信息體系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基礎性事業,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各級政府應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認識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實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
(2)加快重點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加強信息工作
數據庫建設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內容。要加大對各級農業部門現有數據庫資源擴充完善的力度。建立涉及政策法規、農村經濟、宏觀經濟、農產品價格、世界農產品、農產品進出口、新優農牧品種等數據庫,并及時更新數據庫,同時進一步加快重點數據庫的建設。
3、建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機制
農業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人,而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乃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大中專院校加強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由于我國一些農業信息開發經營人員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導致農業信息產品的質量不高,服務水平低而收費高,嚴重挫傷了農民利用信息資源的積極性,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因此要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培養新型人才。
4、重視農業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
政府、科研機構和商業性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為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管理決策等環節提供的信息化服務,都是建立在全面、可靠、及時的信息內容基礎之上的。為此,政府及相關機構在加強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應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強對關鍵技術的研究。二是加強政府對農業信息的搜集。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農業。利用航空、航天手段對地面的情況進行遙感監測。
5、健全農業信息化規劃、協調機制
農業信息化要能真正實現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協調機制,否則將流于形式成為一句空話。應提高對農業信化建設的認識,將其納入長期發展規劃,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要設立農業信息化領導部門,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研究和制定具有較強統籌性、前瞻性、滲透性的農業信息化建設中長期總體規劃以及階段目標。加快制定信息采集、處理標準和信息服務規范,構建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
6、農業信息化要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
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因此農業信息化必須走低成本之路,不能照搬國外經驗走發達國家大投入、高成本建設信息網絡的道路。在現實情況下,農業信息化完全依靠信息網絡鋪設延伸到村、到戶是不現實的。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落后地區,農業信息化的關鍵問題不在于花錢購買高級設備,而在于有沒有信息化意識和具體措施,是否根據本地農村實際,使用切實可行的多種手段整合信息資源,讓更多農民及時獲得所需信息。只有最大限度地匯集整合各層次信息資源,采用農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多手段、多層次傳遞給農民,才能有效地推進農業信息化。
三、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的意義
1.農業信息化是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
農業信息化不但可以大力推進我國農村改革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豐收,而且還可以M一步推進我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建設。
2.農業信息化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有利于加強農業信息化就可以促進農業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聯系,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使現代科技盡快融入農業經濟的發展之中。
3.農業信息化是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的主要紐帶
目前,城鄉之間的差別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村的發展,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努力推進農村的農業信息化,可以大力推進農村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建設,實現公共信息的均等化,從而不斷加強城鄉之間的聯系,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功能完備、運轉高效、反應靈敏的城鄉經濟一體化。
四、結語
總之,農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一個集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于一體的信息化系統。隨著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不斷加強,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會不斷完善,從而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工具,真正實現農業生產、農產品營銷、農產品消費的科學化、智能化,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增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S-9]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1073(2020)09-0048-49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帶領著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經濟也在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農業經濟是我國的基礎經濟,通過信息化發展也有效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業已經逐步轉向了高效、節能、環保,信息化、現代化的農業,并且也進行了逐步的完善,有效提高了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
1農業信息化的特征
農業信息化是指利用電視、電話、計算機網絡等這些技術手段有效實現信息的流動,以信息流動拉動物質的流動最后再帶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步入信息化社會。農業信息化是以現代信息為基礎,通過互聯網工具將農業相關的信息傳遞到農民手中并且在進行生產時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不斷的改造傳統農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經營的水平,有效的推動農村現代化的建設,幫助農村經濟高速發展。農業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性、規范性,通過這些傳播工具準確有效應用在農業領域當中實現信息全面覆蓋。通過建設資源共享平臺農民可以實時獲取相應信息,根據資源存在的差異性來進行統籌兼顧充分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
2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2.1農業信息化提升農業產業結構
一方面農業信息化的實現有效幫助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可以全面了解農產品市場的信息,為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信息支持。現階段農村地區交通網絡發展較慢,農民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到市場上的相應信息,甚至有些地區出現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些都影響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化發展的建設。而農業信息化有效幫助農民獲取信息通過建立信息網絡獲取到信息資源,同時通過對于資源的了解而及時的做出調整的政策去調整生產結構,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農業信息化也可以解決在結構調整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在進行農業調整時農民不具備這些生產和管理技術。在此應強化農業科技的宣傳和推廣,讓農民能夠利用高科技來進行農業的生產,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的作用。目前我國已經研制出很多農業智能系統,包括對于農業,林業,畜牧業等多個領域。在進行調整時所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技術保障。
2.2農業信息化促進資源配置優化
通過農業信息化能夠使得農業發展過程當中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的利用資源,提高了整體的利用效率。在進行生產時可以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對資源進行協調,推動農業經濟增長。運用信息技術也可以對農業資源進行全面的管理,解決成本較高和時間效率較低的問題,目前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將發達市場經濟作為前提,在市場當中的農業活動將會以相應的信息作為發展的基礎。農業生產階段通過信息化的聯系減少在生產經營過程當中所存在的一些風險有效的增加了經濟效益。農業信息化其所具備的特點有效推動了農業經濟的增長,也成為農業生產的關鍵。可以將信息和知識作為全新的要素投入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滲透到每個環節。此外,通過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采集市場的信息并對其綜合管理為農業生產活動的進行指明了方向,加強了生產活動流程的銜接,拓展了產業鏈,也可以及時的進行預防和管控,規避風險,有效推動農業經濟增長。
2.3農業信息化完善服務體系
通過建設服務體系有效推動了農業服務體系的完善,推動農業經濟增長。在農業發展過程當中構建農業信息化服務繼續推動農業不斷朝著信息化、科學化、標準化發展,同時也利于農業市場化水平的提高。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農產品面臨的競爭形勢更加激烈,市場上多種變化時刻出現,這就使得農業在生產過程當中必須要及時有效地獲取到市場上的信息才可以及時做出判斷了解市場的走勢。而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也為農戶進行生產提供了信息可以精準掌握市場的走向,有利于農民開展生產活動。另外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使得政府可以在網絡之上獲取市場的實際情況及時政策為農業產業化組織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科學引導農業的生產方向,保障農業經濟穩定運行。
2.4推動技術發展增加銷售渠道
農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需要借助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的發展,而在農業信息化發展建設中積極進行農業技術的全面推廣,讓農民掌握科學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這樣可以幫助農民掌握相關的知識,提高了技術能力,推動農業經濟的增長。在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過程當中科技讓農民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術。農業信息化的關鍵作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技術更新、科學管理、市場推廣等這些層面,而對于現代農業生產來看通過科學合理的指導以及相應技術的應用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在生產銷售階段也需要技術的支持才可以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質量,因此可以看出新型的技術信息應該及時的傳遞給農戶,推動技術更好地應用使農民具備相應的操作能力和知識,保障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農村地區由于基礎條件較差,在農產品銷售方面存在著瓶頸甚至銷售渠道也很單一使得農產品滯銷影響了農戶的收入以及從事農業的積極性,通過利用農村信息化技術可以通過一些網站和網上宣傳的方式農產品的信息,幫助農產品擴大了銷售的渠道,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3農村信息化下農業經濟增長的策略
3.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借助一些設備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一些灌溉設備等可以解決一些農作物種植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問題。當地政府做好資金的投入推進網絡信息化走進農村向農民進行宣傳,農民了解這些該如何使用。其次是建立農業信息網絡技術平臺,從這些平臺之上講解,農民也可以有效地獲取信息幫助農民學會操作這種技術平臺,在進行生產和銷售等環節都提供了技術的支持和服務。另外當地政府也需要完善農業生產的條件,加大交通、文化、衛生等設施的建設實現農產品的有效運輸,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政府也需要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和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便于農作物交易,在網絡上可以進行。另外也需要建立立體式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實現農產品線上線下并行銷售。
3.2做好人才培養
農業信息化已經具備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但是在此情況之下也需要對農民進行培育,由于農民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無法熟練的掌握這些技術平臺。并且目前很多農村人口逐步流向了城市,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甚至一些地方只是剩下一些老人,這樣一來也會影響農村信息化的進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留住勞動力,做好人才培養的工作。當地政府應該出臺優惠政策,激勵那些有能力的青年留在農村,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也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這些知識和信息化的技術,引導農業進行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最后當地政府也需要開展一些宣傳和教育工作讓農民掌握這些信息技術知識,有效推動農作物的生產。
3.3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
要想真正發揮農業信息化的作用就需要讓農民具備信息化服務的意識,只有這樣才可以去引導農民科學有效的生產。相關政府部門了解當地信息服務業的具體情況推廣信息技術,加強應用,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農民及時的獲取信息來統籌規劃生產工作。在農村信息化過程當中,也需要將一部分的勞動力從生產中獨立出來來負責產品和市場信息的收集,制定一些切實有效的市場多層次體系,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其奠定基礎。目前很多農村地區以及融入了互聯網+的理念,借助這些信息技術可以從網絡上及時的獲取信息。在農村提供了圖書館廣播的服務,就更加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主要內容
1.1農業教育與科技信息化
農業經濟想要長期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更加專業性的農業經濟建設人才參與到農業經濟中,對于農業經濟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農業經濟建設中十分重要,農業經濟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對于農業經濟專業性人才的培養,進而保tiE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信息化。拓寬教育途徑.對于現階段的農民農業種植技巧及自身文化水平高針對性教育,為農業經濟建設提供高水準的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1.2農業生產要素信息化
農業經濟建設水平與農業生產要素之間緊密關聯,農業生產要素主要指空氣、水、土壤等要素。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也需要對于農業生產要素進行信息化管理,同時讓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業經濟建設中應用,完善已有的農業經濟建設方案,創新農業生產建設模式,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2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實現產業化經營
農業經濟管理中最常見及困難的問題就是對于農產品的銷售,農產品服務體系的缺陷已經嚴重影響農業經濟建設,還造成了農產品資源的浪費,農民已經經濟效益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農業經濟如果實現產業化經營,就能夠讓你農民與企業直接合作,不僅僅能夠增加農產品銷售價位,還能夠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農業服務體系的完善也拓寬了農產品銷售途徑,保障農產品能夠時節性銷售數量。
2.2農業類型有傳統性轉變成知識型
農業傳統種植方式中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有限,屬于資源型建設,傳統農業種植經濟管理方式已經與現代化的社會經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知識型農業方式在實際經濟管理中能夠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知識理論,農業生產更加系統化,完善傳統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傳統農業方式還是我國農業主要類型,農業信息化管理對于農業轉型具有推動性作用。
2.3積極培養農業信息化
農業生產建設中的關鍵資源就是農民,我國農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農業生產建設主要是通過長時間的生產經驗所總結出來,無法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生產形式也較為落后。積極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加大農業教育強度.有關部門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對于農業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指導,讓農民對于信息化重要性深度認識,加速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信息化進程。
3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3.1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闬
山西省太原市農業經濟信息中心在農業經濟建設中將信息化建設作為主要內容,與農業有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建設科學合理性規劃,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政府部門應該對于經濟信息中心的農業信息化經濟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同時對于經濟信息中心農業信息化經濟管理資金有效監管山西省太原市也應該積極鼓勵農業專業性人才參與到地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對于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資源科學化設計,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
3.2建立農業信息化的管理
示范基地山西省太原市農業信息中心可以與有關部門共同為太原市的農村地區建立農業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增加太原市農民對于信息化認識。農民可以通過農業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對于信息化信息直觀性感受。政府部門對于具有代表性的農業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進行資金上的保證,積極帶領農民們對于農業信息化推廣.增加地區周圍企業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優惠政策。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以計算機作為載體,農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對于信息化中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查詢,了解不同地區農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3.3信息網絡與傳統的媒體相互結合
農業經濟管理中應用信息化雖然自身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十分顯著優勢,但是對于農業生產信息的采集與處理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農村地區的主要信息傳播形式還是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遞。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能夠更加直觀性展示,在農村地區也具有廣泛性覆蓋,農民對于傳統媒體中的信息也較為容易接受,因此傳統媒體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傳統媒體與信息網絡相結合.能夠能好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