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3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英語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地區差異導致城鄉教育發展極度不平衡。其中,對設施和環境要求較高的英語教育的發展城鄉差異尤其顯著。自2001年我國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整個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現狀仍不容樂觀。文章在觀察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幾點具體的看法和建議,旨在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對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我國農村英語教育質量。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建議
作者簡介:韓全英,女(1987-),江西彭澤人,彭澤縣天紅中學,主要從事中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0-0058-01
2001年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新一代為目標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式實施,代替了舊《教學大綱》的《英語課程標準》成為英語教育的標準和向導。在新課標的導向下,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師生關系和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觀,初中英語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縱觀整個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現狀,這種改變的幅度并不大,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育基礎薄弱, 與城市相比,農村初中英語教育在社會環境、教學設施和教師素質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村初中英語教育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有認清了當前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發展的現狀,才能致力于解決其發展的困難,突破發展的瓶頸,從而有效地實施英語基礎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
(1)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數量不足、自我提高缺乏條件
由于地域差異,地區之間的教結構育投入長期失衡,導致了城市教師過剩而農村地區教師緊缺的師資結構,城市顯性超編和農村隱形缺編的問題日益嚴重。而作為較語文數學等傳統學科來說較為新式的英語學科的教師這種城鄉之間的矛盾更為嚴重。眾所周知,搞好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提高英語教育的關鍵同樣也在于教師。教師能夠通過積極地開發學習資源,組合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而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的數量不足,在職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應付課堂教學,業余時間幾乎全部被擠占,根本拿不出時間來反思教學、探討教育方法、學習教育理論。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業務能力很難得到提高。此外,隨著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原有的“粉筆+黑板”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農村的大部分教師急需補充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方面的知識,而時間的缺乏導致他們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創新教學方法的進程。
(2)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質量不高、專業不精
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是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最重要的保障。目前,在我國農村師資數量尚且得不到保障的條件下,教師質量更不用說,師資不足和師資補充滯后嚴重地制約了經濟基礎薄弱的農村英語教育的發展。
首先,從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的學歷來看,具有科班出身的英語專業本科學歷的教師人數很少,大多是大專學歷的非英語專業,邊遠的農村地區甚至有初高中學歷的英語教師,這種現狀與國家要求初中教師要達到本科學歷的目標相差甚遠。其次,農村初中英語教師中有很多人甚至都沒有受到過專業的、系統的培養,崗位培訓敷衍了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些教師僅憑大學里學的英語基礎進行教學?;竟Σ贿^關、發音不準、口語不流暢、聽力缺陷、書寫缺乏規范、語法使用不當、教材濫用、專業知識面不寬、文化背景知識不足等等問題逐步暴露。最后,農村英語專業的教師缺乏,補充滯后的情況下校方只有調整其他專業的教師上英語課,很多教師都是身兼數課,沒有專業知識積累的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應付了事,導致整個英語課堂毫無活力、死氣沉沉,學生也只有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英語,這必然導致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止步不前。
(3) 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理念陳舊、教學設施落后
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理念陳舊,有待于全面更新,英語教育的新目標有待于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任務為教學策略基礎,從運用語言能力的任務入手培養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的“任務型教學”模式與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模式截然不同。大部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缺乏“任務型教學”的理念,把單詞、句型、語法等所謂的知識點的教學作為重點,而忽視了讓學生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的實踐教學。所有的教學過程只是反復的強調枯燥的語法知識點的識記,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學習了四五年英語之后仍然是“啞巴”、“聾子”。這種“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英語教學方式大大的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此外,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設施落后也是影響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盡管很多學校已經具有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等現代化的電化教學設備,但是有些設備由于缺乏正確的維護,已經老化得無法使用。教師對于這些電化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不熟悉,只懂簡單的操作,導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些電化教學設備無法發揮其最大的功能優化英語教學。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資金短缺,農村中學無法配備圖書館、圖書資料音像等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這些教學基礎設施的缺乏無疑會嚴重地影響英語教學。
二、改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的措施
針對上述我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借著統籌城鄉發展的東風,把握機遇,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改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現狀,扭轉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劣勢地位,切實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
首先,加大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完善教師的補充機制,配備數量充足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并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優化師資結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把自身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擺到一個重要的位置,更新觀念、拓寬知識面、開拓教學資源、改變教學模式、創設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其次,更新英語教育理念,加大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積極探索適宜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信息社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加強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知識的宣傳和培訓,使學生和教師能夠更輕松的運用網絡資源促進自身的學習和教學。探索適應農村英語教育教學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較好的絕對優勢開始有效的英語教學。最后,端正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態度、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從而營造輕松活潑的英語學習氛圍。隨著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越來越重要。農村地區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結合實際,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本人將從幾個方面對初中的英語教學進行簡單的闡述。
1.針對初中的新生英語教育的幾點經驗
1.1抓住學生心態,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初中學生稚氣未脫,對英語有種好奇心理。在課堂上他們往往具。
有雙重心態:一方面他們羨慕教師,渴望自己也能講幾句;另一方面卻又羞于開口。
于是,我們就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了一些饒有興趣的游戲活動,其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內容新穎、形式多變。如"詢問時間"、"請求幫助"、"數數"、"吃喝"等等。這些游戲,講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理解語義,然后模仿、跟讀。這樣,即可消除緊張心理,又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需要,從而促進了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方面的轉化。
為學生英語學習奠定好的學習心態,為其英語學習奠定好的開始。比如:在七年級的教學,我曾經安排每節課前五分鐘都有"On Duty"和"Free Talk"訓練。這種形式,是訓練聽、說和直接利用英語進行思維的一種有效形式,很受學生歡迎。
1.2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要使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把學生的興趣轉化為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聽、說、讀、寫、演、唱、畫"這種寓教于樂的新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敢于主動發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時,我們把學生既感興趣、又是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英語詞匯帶入課堂語言訓練當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2.英語教學中的"兩化"
2.1教學內容的綜合化。這指兩個方面:所授語言、文化的綜合化;對學生的德智體美諸項教育的綜合化。所授語言、文化的綜合化既指傳統的句單位教學將由話語的篇章教學所取代,也指語言與相關文化的結合。這一趨勢的根源有二:
(1) 科學發展的綜合化。在笛卡兒的方法論和培根的歸納法之后科學發展是分析式。到了當代,科學門類已極其繁多,各門類之間的聯系日益重要,因此產生了文理溝通的綜合發展趨勢。外語教學的對象是語言,語言學的發展也是如此。(2) 語言學已擺脫了純語言研究,而與社會文化結合了起來。對語言既要 結合文化整體考察,也要整體學習,按語言知識與能力分別學習的傳統的分析方法必將逐漸 退居從輔地位,綜合化的語言、文化材料必將成為教學內容的主流。
對學生德智體美教育的綜合化,指對學生整體施教,突破現行教育在分析論基礎上把教育內容割裂成多塊的作法。這是外語教學理論之所以產生新趨勢的時代背景、大前提。它把作為受教育的人,看作是由身體、情感、品質、意志和行為等因素組成的整體;這些因素雖然互相區別,但相互關聯,密切配合,具有整體的統一性。教育將通過一種可以調動、拓展和發揮受教育者全部能力和生活的活動制度,對他們進行全面培養,以實現人的最高生活價值。
為此,我們得在三方面轉變觀點:首先得著眼于受教育者的統一性,看到作為教育內容的德智體美的綜合性,看到動機、智力、感情、意志、行為的整體性,看到作為門類教育的各學科教育的聯系性。其次,要擴大學生參與的教學民主。此外,要從個人發展和對社會的貢獻出發,學習基礎知識和適應高一層次生活的運用能力。
2.2語篇語境的一體化。外語教學發展到超句單位教學,即語篇單位。因為語言交際不可能只有一方,單個句子難反映交際雙方所說的話,只有語篇才能完整地表達交際中的信息交流。但語篇存在于交際的情境之中,其含義必須參照上下文和使用環境才能理解。使用環境是話語所反映的外部特征,主要是交際者情況和交際的背景。孤立地看,使用環境是情境,結合話語講,又可稱語境;上下文也是語境,所以語篇和語境互不可分。
與語篇單位教學相對的是句單位教學。它從直接法的"整句吞,整句吐",到結構法把句型看作微型語言,其著眼點都是語言結構。因為結構主義語言學和歷史比較語言學只研究語言的結構和演變,不管它的功能和使用。在句單位教學時期,我們也使用情境,但那是將它用作語內、語外的直觀手段,目的主要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減少對本族語的依賴。其中也含有幫助釋義的作用。但那時教的是詞語本身的認知意義。
認知意義象詞典里的解釋,不受語境的影響,不是話語行為的意義。話語行為的意義體現語言的功能,存在于使用語言的環境之中。所以語篇單位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的交際功能。其中心活動是掌握話語的語境意義。因而要研究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指話語的背景,也可說是廣義的語境。我們在進行語篇單位教學時,要用語境去詮釋語篇和進行文化教學。雖然從教學活動形式看還是情境教學,而其作用已非往日的情境教學。這個趨勢已見端倪,勢將繼續發展下去。
3.培養學習氛圍。注意英語口語的練習
曾經有人向老外請教,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學英語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隨口便說:"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到美國去或與一個美國人結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 American movies(看美國電影)。這些話就告訴我們學語言離不開環境。
但是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的機會非常有限,學生學習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所以教師不能減少口語訓練的時間,不能認為教學任務完不成,而隨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練習,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對話,如起居、節假日、生日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游泳、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學生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煉英語,突破口語屏障。
純正的發音會給人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如果發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語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對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斷,更糟的是,它對今后的聽力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你學習中的殘缺。
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唯有耐心、細心和恒心,才會有進步。我們常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
關鍵詞:新生;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36-01
初中英語教育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會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階段,它既是學生從小學學習基礎的升華同時又是為高中學習打下基礎,為以后更好的英語學習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本人將從幾個方面對初中的英語教學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針對初中的新生英語教育的幾點經驗
1、抓住學生心態,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學生稚氣未脫,對英語有種好奇心理。在課堂上他們往往具。
有雙重心態:一方面他們羨慕教師,渴望自己也能講幾句;另一方面卻又羞于開口。于是,我們就根據每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了一些饒有興趣的游戲活動,其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內容新穎、形式多變。如“詢問時間”、“請求幫助”、“數數”、“吃喝”等等。這些游戲,講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理解語義,然后模仿、跟讀。這樣,即可消除緊張心理,又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需要,從而促進了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方面的轉化。為學生英語學習奠定好的學習心態,為其英語學習奠定好的開始。比如:在七年級的教學,我曾經安排每節課前五分鐘都有“On Duty”和“Free Talk”訓練。這種形式,是訓練聽、說和直接利用英語進行思維的一種有效形式,很受學生歡迎。
2、由淺入深,逐步推進
要使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把學生的興趣轉化為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聽、說、讀、寫、演、唱、畫”這種寓教于樂的新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敢于主動發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時,我們把學生既感興趣、又是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英語詞匯帶入課堂語言訓練當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增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我們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呢
1、培養自立探究,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景性,更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2、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討求異,堅持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景沒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如:在教過去進行時,出示一副簡筆畫有關一位學生在學習的情況,而旁邊有他的爸爸在看報。在出示圖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學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問: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這時同學們就會進行guess,并積極發言,從而給他們提供了發散思維的機會。
三、一些對九年級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教學方法
1、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明確自己以后的學習目標
信心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我們知道九年級英語生詞多,課文長而且難,聽、說、讀、寫要求高。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教師要上好課。如:備好課,吃透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提高授課的效率,注重授課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2、務實基礎,查缺補漏
[關鍵詞]課程設計學習興趣學生老師教材
從初中英語教學的角度,探索英語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英語教師的素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有幾千萬中學生在學習外語,特別是英語,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居世界第一。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有:只關注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只重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機械單調、沉悶、刻板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實現。作為初中階段的教師,應該從對該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變化出發,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興趣,他才會樂于學、主動學,所以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活動教學在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同時,還應融入任務型教學活動,來進一步完善英語學科教學體系,使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課程的理念。在課堂上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如堅持每一節課的前五分鐘,輪流讓班上一名同學上講臺用英語作Duty Report內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況、天氣等,然后再用英語講一個小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講授課程外,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開拓課堂外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東西,就運用所學句型去說去練,或者和家里懂英語的人去做簡單的對話練習;或是在學校設立“英語角”,為學生創設一種英語交流的情境,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二、分清角色,努力打造“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必定是學生主體能充分發揮的課堂;一個活動型占優勢的課堂,必定是學生感興趣樂于參與的課堂;一個以學習能力培養為主、基礎知識學習為輔的課堂,必定是學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課堂。精心、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活動對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對這堂英語課一見鐘情,起到先聲奪人之效,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用生動的畫面去吸引他們,學生在聲圖并茂的感召下,自然興致倍增,氣氛上來了,思考和回答問題就會相當積極踴躍,這樣一堂45分鐘的英語課,學生就會覺得意猶未盡,期待著下一堂英語課的到來。
三、充分利用好課上的45分鐘,把學生全身心調動起來,做到“授之以漁”
我建議老師在課堂上有選擇性地精講。傳統教學方法是老師見什么講什么,這樣自己浪費了時間,又導致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時間,只是“填鴨式”的灌輸。對于比較簡單的課文,不求通篇全講,而是采取讓學生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這樣學生就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和樂趣。注意對學生自我教育的培養,學生一看就會、一點就通的知識盡量少講,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學會體會和總結。
四、課程設計中別忘了老師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言行和動作
老師的語言往往也影響學生上課的興趣。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用鼓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學生回答正確時,應用肯定性、贊揚性的語言;學生回答錯誤時,應用諒解性、引導性的語言,以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老師得注意在每堂課要對不同的人設計不同的表揚,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往往老師動作的暗示,外部表情的流露,眼神的交流,也需在課程設計中加以考慮,如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贊美的手勢等都可能表達老師對學生的愛心,使學生有被認同感、被重視感和被關懷感;同時還應注重眼神對情感和意向的傳遞作用。
五、增強口頭英語能力和應用英語能力
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做到“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在班級中,總能找到這樣的學生,筆頭功夫頂呱呱,筆試成績遙遙領先,但一落實到張嘴講,上臺馬上臉紅,結結巴巴講不出幾句英語來,既膽怯,又有自卑感。還有些同學上課回答問題時,其他同學常常要笑他們。究其緣由,主要是學生始終接受的是被動型英語教育由于學生注意力保持短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我常用的有“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故事法”等,在玩樂中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放松身心去投入其中。平時要堅持聽錄音與朗讀相結合,理解與背誦相結合,學唱英語歌曲與學習英語相結合,保證學生語音純正,語調自然規范,很快地、順利地通過英語語音語調關。 同時使學生的英語閱讀量增加。這樣不但能擴大其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其英語水平,而且能培養其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語感。我們應增強課堂練習,組織創造性的口語表達,以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快速提高。
六、迎接挑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式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受到學習者的喜愛。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意識已越來越強。隨著英語課程、教材改革和學校內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家長對教育投資的加大,每一個英語教師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還在于培養新人,教師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主動的去想、甚至創造性的去運用和解決問題。當前,改革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創新精神。為此創新、創新、再創新,才是教師職業的特點。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式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受到學習者的喜愛。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意識已越來越強。
七、結束語
一、在英語教育中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決定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的重要性。語言的意義離不開相應的語言環境,要想真正理解說話人的話語,就要懂得他的生活方式和整個文化背景。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表現的更為明顯。因此,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該語言產生的特定社會背景。中國人和以英語為語言國家的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活,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語言反映客觀世界,文化內涵的差異造成詞義和句義、比喻意義和聯想意義等語言現象差異。例如,龍在漢語和英語中就有著不一樣的聯想意義,對于中國人而言,龍會讓人聯想到吉祥和成功,因此,我們把自己稱作“龍的傳人”,對兒女的美好期許叫“望子成龍”;而在英語國家中,龍是一種兇殘肆虐的怪物,是邪惡的象征,我們從影視劇中也可以發現,中國的龍通常是金黃色的身軀,莊嚴威武;而英語國家的龍是一只全身漆黑,丑陋且狡詐的怪物,常常用噴火的方式來濫殺無辜。因此,如果對文化沒有深刻的了解,在交際過程中就常常會遇到文化障礙,比如“亞洲四小龍”,我們的學生會譯成“Four dragons”,而在國際交流中“亞洲四小龍”稱作“Four tigers”。學生在交際中出現錯誤大部分是由于缺乏文化意識,沒有把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偟膩碚f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長久以來,社會文化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沒有把教授文化知識和教授語言知識視為同等重要的教學任務;第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教師,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在目前的應試教育下,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用來背單詞和做練習,很少在課余時間閱讀關于國外文化知識的書籍;第三,現行教材大多重視知識文化,忽視交際文化,這類教材只適用于應試教育。
二、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構成
(一)風俗習慣差異
1.稱謂和稱呼的不同
中華民族重視名分和人倫,而英語語言國家的價值觀念是以人為本,長幼尊卑和血緣關系的觀念比較薄弱。在中國的家庭里,我們常用“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稱呼長輩,而在英語語言國家中,通常用Uncle Jack或者Sister Amy等直呼姓名。此外,中國人常在某人的姓氏后加上其擔任的職務作為稱呼,比如陳局長、王主任、宋經理等,而英語語言國家通常是不會這樣稱呼他人的。
2.收到贊美之后的反應不同
在英語語言國家中,贊美詩人與人交談的開始??梢再澝赖姆秶謴V,一個人的工作成就、穿著打扮都是可以贊美的。收到贊美的人不僅樂于接受,而且會向贊美的人道謝。但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所以中國人收到贊美之后一般會說“過獎了”。
3.關于隱私理解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只要不涉及到他人的事,他人是無權知道的,如果別人對此進行打聽或者傳播就是對隱私權的侵犯,比如第一次見面就詢問年齡或住址等問題會讓對方十分反感;但是在中國,隱私是指比較狹隘的違背社會道德倫理的桃色新聞等,而且第一次見面就詢問年齡是對隱私權的侵犯。
(二)歷史文化差異
由于歷史文化的沉積,一些詞匯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一些典故、俚語、格言、成語、歇后語以及傳統說法等。如果不了解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對語言的理解會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在英語教育中進行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由于初中生理解能力和知識面有限,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并不能從美國的民主政治或者總統競選演講入手,而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滲入文化教育。比如從西方的傳統節日出發,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來了解西方的傳統節日,感受西方文化的特點和內涵。
(二)善于利用多種媒介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報刊書籍、網絡媒體等媒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文化教育。比如,播放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不僅讓學生了解美國的社會生活,而且激勵著學生為自己的夢想奮斗。同時鼓勵學生誦讀經典外國名著,名著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通過誦讀名著,學生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同時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世界文化知識的了解。
(三)積極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
僅僅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文化教育是不夠的,教師可以邀請外國友人參加英語角活動。通過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同外國友人零距離交流,不僅培育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文化的了解。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們交際范圍原來越廣泛。20年前我們覺得出國是一件困難的事,現在變得輕松簡單;20年前我們見到外國人會覺得驚訝,忍不住多看幾眼,現在卻隨處可見,已沒有了當初的好奇,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隨著人們之間相互接觸的增多,文化的碰撞也越來越多。當然,各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也出現在我們眼前,而這種差異引起的障礙正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絆腳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決定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教育中的重要性?!冻踔杏⒄Z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初中階段英語與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調地教授學生詞匯和語法知識,更要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英語中那種情感、語境和英語所蘊含的文化。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對英語的聽、說、讀、寫,更要講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識。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異,所以語言自然也會存在差異。在當前,教師一味地追求考分的高低,只注重傳授學生詞匯和語法知識,大大影響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造成這樣的結果,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沒有充分的認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沒給予相應的重視。第二,從學生本身來講,在英語學習當中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接受英語知識的來源單純地鎖定在老師身上,沒有自己去挖掘有關英語的知識,大部分時間在做題,很少閱讀課外英語讀物。第三,學生教材的教條化,太過重視應試體制反而削弱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把學生從全面發展變成單向發展。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語言,一種事關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的語言。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充分認識到文化教育在英語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要培養學生重視文化學習的一是,在日常教學中多帶領學生了解相關的英語文化,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樹立文化差異意識。
二、初中英語中,文化差異的基本表現
正如前文所說,中西方文化因為地域環境、教育環境、等差異衍生的文化也不盡相同。比如在中國梨不能分著吃,筷子不能插在飯上,不能用紅色筆寫人名等,在外國帽子絕不能放在床上,因為那預示著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英國,人們最討厭吃摞在一起的碗里的飯,如果一個女人在準備餐具時,不在桌子上放鹽杯,那說明她已經不是處女了。關于這樣的是還有很多,這并不是迷信而是當地一種風俗和文化的體現。在英語教學中,有哪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的文化差異呢?
1.關于感謝,在中國家人或者好朋友之間很少說謝謝這類的話,他們會覺得一家人或者關系很親近,說感謝顯得生分,但在英國“thanks”一類的話在家人和朋友中間隨時都能聽到。
2.關于隱私,在英語國家年齡、婚姻、收入等問題都屬于個人隱私,一般不要輕易去問,而在中國這些問題更多的是代表關心。
3.表述時間地點的習慣,在中國我們會說現在10點15分,我的家住在xx省xx市xx縣,都是由大到小,但在英語國家卻截然相反,他們的表述習慣是由小到大的表達,10點15分,他們會說aquarterpastten或者fifteenpastten。
4.詞語的引申義,在中國狗這個詞有時候代表的意義并不好如人模狗樣、狗頭軍師、走狗,在英語國家就不同了,比如“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
5.關于贊美,中國人贊美一般贊美的是事物的本身,而英語國家往往贊美的是經過努力而改變的事物,如說一個人漂亮,中國人說的是人生得漂亮,英語國家則說的是打扮得漂亮。
6.關于打招呼,中國人見面往往問你吃了嗎、你去哪,而英語國家談論的大多以天氣、交通、健康話題為主。
7.關于節日,英語國家和中國都有各自的新年,但除了新年中國有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外國有萬圣節,情人節,圣誕節,母親節、愚人節等。隨著現代中外交流的增多,中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國外的節日慶祝中了。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文化教育
1.創建情景教學模式,要想讓學生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教師應該多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氛圍,讓學生由外及內,從表象到實質的去認識那種文化,然后感受它與我們文化的差異,這樣才便于學生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
2.利用多媒體教學,英語講究聽說讀寫,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采取播放英語電影、閱讀報刊書籍等方式。比如看《阿甘正傳》體會美國的社會生活,還能依靠電影不斷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育 德育教育 教師 教材 課堂
青少年犯罪問題已不是新鮮話題。面對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和越來越低齡化的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這不僅是社會、家庭的問題,跟學校的德育教育也有一定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德育教育,初中英語也不例外。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以自己的行為規范影響學生,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楷模,給學生示范正確的行動導向。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睘槿藥煴硪⒅氐氖亲砸训难孕?。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進行適宜滲透
合理的道德培養本來就是和知識教育相互聯系的。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無處不在的。作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充公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初中英語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文明禮貌用語,我經常在教學中教育和引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語,注意禮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弊屛覀優楹⒆觽儎撛O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讓他們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純我本色。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學會在自然中捕捉和利用各種教育因素,加強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當我們把德育滲透到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時,你會發現我們的課堂變得鮮活、有生命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德育把德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去,必須根據英語學科的具體特點,認真鉆研教材,發掘蘊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決不能脫離課本,去空洞的說教。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向他們滲透熱愛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助人為樂,關心父母等思想;如我在教Birthday party 這一課時我問:When is your birthday ?學生會各自回答自己的生日時間,我又問: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幾乎沒有人能回答上來,然后我就會說:爸爸媽媽撫育我們長大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我們怎么能連爸爸媽媽的生日都忘了呢?學生們都低下了頭。
三、利用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內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課外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如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力賽、英語對話表演、英語晚會等課外活動。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優良品德。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既是教學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我們既要教書,還要育人。因而不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看成是班主任和學校的工作。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習動力,以利于提高思想素質。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挖掘課文潛在的因素,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他們奮發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團結友愛、尊敬師長。例如,在學習職業“What do you do ?”這一話題時,我提問學生:
Teacher:What do you do?
Student:I'm a student.
Teacher:What do you do at school every day?
Student:I study.
Teacher:Do you like studying?
Student:Yes, I do.
Teacher:Very Good. You're a student. So you m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work hard.
以此教育學生認清自己的身份,明白學生在學校就必須努力學習。再如,在學習規則“Don’t eat in class”這一話題時,讓學生知道在學校和課堂必須遵守紀律,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而在別的場合同樣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比如在圖書館不能大聲喧嘩,不能帶食物進去,下雨時不能將濕雨傘帶進去等;在大街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等等。這樣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及社會責任感。初中英語采用任務型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已由一個“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重在啟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學習和運用新知識。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也應該通過啟發,來引導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看法,對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再如,在學習理想這一話題時,我提問學生:“What do you want to be? ”
學生答:“I want to be a doctor.”
我再問:“Why?”
學生一時答不出來,那么我就啟發:“醫生能為我們做些什么?”
學生:“他們能幫我們看病。”
再問:“給我們看病的目的是什么呢?”
學生:“幫我們恢復健康?!?/p>
這時再問:“So why do you want to be a doctor?”
學生:“Because I want to make everyone heal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