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12
序論:在您撰寫校園法律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法制教育;教育隊伍;教育陣地;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20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134
近些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許多學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法制與規則教育,忽視生命、尊重與心理教育,導致一些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近日,國務院總理對近期校園暴力頻發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近年來,我們在中小學法制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開展了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實施了“三個一”活動,積極推進依法治校,促進了和諧校園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一個目標三支隊伍
學校以“要成材 先成人”為永恒的追求,把德育擺在學校工作首位。以“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為信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努力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特別是在“六五”普法活動中,提出了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工作目標,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加強工作落實,提升了師生的法治觀念。
學校建立并完善了“法制進學校”領導機構及辦公室領導成員職責,制定了《學校教師學法制度》《學校領導班子學法制度》等一系列法制學習管理制度,并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班主任為主體的校內法律宣傳隊伍,進行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普法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形式滲透法制教育內容,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并下設辦公室,有政教處主任為辦公室主任,并配備了2名工作人員,制定了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和辦公室工作制度,政教處具體負責落實各項計劃、要求和任務。
學校十分注重與社區加強聯系,每學年聘請當地派出所所長為我校的法制副校長,并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講座。學校還與當地交警隊、消防大隊等社區單位領導組織全校師生開展自護自救、消防安全逃生演練、在校園內進行大型圖片講解,生動的講述、現場的演練、震撼的圖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定期向家長發放家校聯系卡、法律宣傳材料及開展共答一份法律試卷等活動,提高了家庭中的法律意識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逐步形成了以法制副校長為組長、社區領導為成員、家長參與的校外法制輔導隊伍。
學校依法修改了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項工作都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形成了特有的、規范的管理流程,并成立了以學校各級家長委員會為主體社會各界為輔的監督隊伍,并設立監督電話,定期向學生、社會各界發放問卷調查,對學校、教師進行監督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有效地促進了學校依法治校的力度。
二、一條主線三個陣地
學校以重大節日為宣傳主線,以學校櫥窗、班級多媒w設施與學校廣播站、班級課前一分鐘演講為主陣地對全校師生進行法制教育宣傳。
學校學年開學初就制定了以重大節日為主線的宣傳內容,通過三月份的植樹節、世界水日、安全教育日;四月份的知識產權日、法律日;六月份的禁毒日、環境日;九月份的抗戰勝利日、教師節;十月份的國慶節;十二月份的中國法制宣傳日、憲法日等國家重大節日,分別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法》《知識產權法》《禁毒管理規定》《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師法》《憲法》等與學生有密切聯系的法律法規,并根據學校實際在重大節日期間開展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活動,逐步形成系列化、制度化。
學校充分發揮宣傳櫥窗,發揮黑板報這一主要宣傳陣地的作用,規定班級每月出一期內容豐富翔實,以法律宣傳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充分發揮宣傳櫥窗的宣傳功能,定期更換宣傳內容。
此外,充分利用學校的班級多媒體設施放電視錄像或放碟片等對全校師生進行道德法制教育;充分發揮學校廣播設施的作用;利用下午及周一國旗下講話,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紀律教育。
班主任利用課前一分鐘演講活動,組織學生講法制、道德故事,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使學生通過通俗易懂的法制小故事受到法制氛圍的感染,通過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法律觀念,培養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法、用法的意識。
三、一本教材三種方式
學校制定了以“《憲法》《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法》《國防教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環境保護法》《禁毒禁賭條例》為主要內容的《中學法制教育讀本》,作為教師、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要依據。
學校購買了以安全、道德、法制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光盤,作為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的主要教材,通過組織學生觀看以安全、道德、法制為題材,以學生容易接受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形象地感知法制知識,收到良好的效果。
學校通過QQ和微信群開辟了“法制學習專欄”,為每位教師、家長、學生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提供了網上陣地。教師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依法執教、依法生活的能力,并提高了自己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的意識。
學校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學校在開展手抄報、漫畫、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征文、文藝匯演、獻愛心等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熏陶,來激勵號召學生,激起他們的時代責任感和遵紀守法的強烈意識。
總之,法制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刻不容緩。當然,法制教育不是一時風一時雨,而是要堅持不懈,長期開展,做到持之以恒,這樣我們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才會有生氣、有動力、有成果。
參考文獻:
問:9歲的小陳在甲小學上學,有一天因遲到被老師找去談話,離校后在有選擇回家的能力和條件的情況下離家出走了,導致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傷。學校及時了解情況并通知了小陳的家人,同時采取了登報尋人等積極的補救措施。小陳的父母能否以侵權為由請求學校承擔賠償責任?
律師解答:小陳在甲小學期間,不滿10周歲,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學校對其在校期間的行為,負有必要的管理、監督、教育的責任。小陳因上學遲到,老師找其談話,就談話的內容、方式而言,雖屬于教育范疇,不屬于法院主管范圍,但如超出教育范圍,如用打罵、體罰、恐嚇等違法方式,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利的,學校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就本案而言,老師在與小陳談話中,可能會有些不恰當的地方,但老師的本意是好的,并沒有過錯;就學校的管理而言,由于甲小學在出入校門管理中存在疏忽,造成小陳離校,對此學校應承擔疏忽管理之責。小陳雖系未成年人,但根據其日常獨立往返學校的行為及其具有的心理狀態、識別能力,其在離校后,在有選擇回家的能力和條件的情況下,選擇了出走,校方對此無法預見,故不能推斷校方的管理過失之責與小陳的出走流浪的事實及引起的相應的損害后果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小陳父母要求學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理由不能成立。根據對小陳出走原因的分析認定及學校應負的管理責任和對于事后采取的補救措施。同時,也考慮到該事件給小陳的家人帶來的精神痛苦及經濟損失的實際情況,甲小學應當給付小陳一定的經濟補償。
學校學生上課期間私自外出,不慎死亡,學校是否應承擔一定責任?
關鍵詞:中高職學生;法律常識;校園安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法律常識狀況與校園安全
收錄日期:2012年11月8日
一、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法律常識狀況及原因分析
(一)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在法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存在欠缺。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一個人掌握法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衡量其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法律專業學生那樣掌握得有深度和廣度。但從自身的綜合素質方面來講,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還是應該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識。雖然可以通過法律基礎課和專業法律課學習一些法律知識,但這些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學校在課程設置時專業課設置太多,擠占了相關法律課的課時;二是學生從就業的角度上大都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對相關法律課重視不夠,學習法律課程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法律知識水平,而是為了應對考試;三是相關法律課程中有關法律的知識雖然全面,但都過于籠統概括,導致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不夠系統、全面和深刻,對法律的認識一知半解,處于感性階段,缺乏理性的認識,很難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法律意識??傊谶@種情況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
(二)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欠缺。目前,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式的學習,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完之后,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遇到問題時,如何維護合法權利就慌了手腳。例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沖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一些過激的方式,最終造成比較的嚴重后果;有的學生在購物消費時不知向商家索要發票或購物憑證;有的學生畢業找工作時不知道怎么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等等。這些情況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學生平時不注重維權權意識的培養;二是學校在學生權利維護方面缺少引導;三是社會對法律知識的宣傳存在欠缺。因此,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還存在一定欠缺。
(三)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基于規則行為意識的法制觀念淡薄。法制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由于當前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薄弱,即使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問題都不關注,他們認為自己很難遇到法律問題,其實人在社會中生存,時時刻刻都與法律及其法律相關的問題緊密聯系。另外,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這都非常容易使這些學生脫離法制的生存環境,產生錯誤的觀點,對事務缺乏冷靜、理智的判斷,例如有些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不能明確地作出判斷,曾出現過大學生上當受騙誤入傳銷組織的現象;有些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缺乏法律知識,有時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觸犯了法律。出現法制觀念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學校里法制宣傳活動近乎冷淡;二是學生自身缺乏培養法制意識,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學校疏于學生法制意識方面的培養;三是有些學生參與法律實踐活動少,甚至幾乎為零。因此,幫助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樹立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養勢在必行。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當前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還很貧乏,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法制觀念還很淡薄,因此,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強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過提高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法律常識來維護校園安全的對策
中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校園法制環境。
(一)高度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提高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常識水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我國普通高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以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為核心,是提高學生法律知識最直接、最主要的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靠傳統枯燥無味的課堂說教,是難以達到讓學生認識、接受和認同法律知識的,所以任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一些能激發中高職學生情感的教學方式、方法,將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融入到法律知識中。一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中高職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根本保證。中高職學生法律情感的發展依賴于教育工作者個人的人格魅力及其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作為學校法律課程的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二是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局限于教材內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三是在教學方法上要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以案例分析法為主,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講授法、討論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等)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對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促進作用;四是在教學手段上,應運用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過程充滿動感和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及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的法律常識。非法律專業中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只靠法律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教育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是在課外多舉辦法律專題講座??舍槍W生在學習、生活以及今后就業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問題舉辦法律專題講座,通過法律講座解答學生所關心的疑難和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觀念以及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對學生法律知識的提高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安排學生通過電視或網絡收看媒體播出的各類法制節目。例如,收看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經濟與法》、《道德觀察》等法制欄目。
三是通過舉辦法律知識演講、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討論會、專題論壇或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法律常識。
四是走出課堂,旁聽審判,通過這一途徑取得的效果遠比老師在課堂上泛泛講解更有感染力和現實意義;庭審過程中的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環節,會讓學生體會到法律的神圣和威嚴。
五是通過模擬法庭,讓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訴訟法程序,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使得法律的預測作用得以發揮,進而促使學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
六是在普法宣傳日,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普法教育和法律宣傳活動中去。如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知識等。這樣,不但提高了中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也對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一定的作用。
(三)學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創造條件。大學生違法犯罪是因為法律意識的貧乏,而法律意識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發展不成熟,因此學校要很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心理咨詢活動,設立心理輔導機構,讓學生隨時都能夠了解自己,很好地進行解壓和宣泄壓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緒,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從而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有1/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尤以焦慮不安、強迫癥等為主。因此,中高職院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使其能夠全面認識自我,并且正確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咨詢,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其提高法律修養。
(四)學校要為學生法律知識的提高提供和諧的內部環境。一個學校的法制狀況將直接影響對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效果,因此學校應從各個方面著手,努力營造一個依法治校的氛圍。
一是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學生手冊》的制定,不僅要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一致,而且要切實保障學生的權利。近年來,學生狀告母校的事件時有發生,引起這種糾紛的主要原因是在?;騽偖厴I的學生因違反校規而受到學校的懲罰,包括不發畢業證、開除、勒令退學等。學生被學校處分后覺得過于嚴厲,于是提訟,這說明隨著學生和社會公眾法制意識的增強,要求學校管理進一步法制化。
二是依法管理,逐步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采取各種手段,對管理人員進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識,使管理者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覺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明確管理者的法律責任,避免管理的隨意性和無序性,保證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從而確保學生法律權利和正當利益的實現。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特別是對學生違規違紀的行為,要依法處理,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獎學金的發放、優秀生的評選、貧困生的資助,學生干部的選拔和管理,要照章辦事,不能因人而異,做到有法必依。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意識;現狀;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占據了高校的半壁江山,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學生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且是法制觀念的傳播者,是實現依法治國的主力軍,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必須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1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1.1法律知識欠缺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培養的基礎,只有具備豐富的法律的知識,才能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才能在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做到運用正確的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高職院校學生李某,為了出行方便,自己買了一輛電動車。某個下雨天,李某騎電動車外出買東西,在人行道上直行時候,經過一個路口,一輛汽車突然轉彎,李某避讓不及摔倒在地。汽車司機非但沒理會李某的摔傷,還責怪李某不知躲讓,并且在責罵之后揚長而去,李某只是自認倒霉。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學生因不懂法,不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而在自身利益受損的時候沒有維權意識,不能很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2法制觀念淡薄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與生活當中,由于法制觀念的淡薄,形成了褻瀆法律的意識,往往難以做到自覺的遵守法律制度,沒有義務觀念,隨意的踐踏他人的權利,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1]高職院校學生夏某因與寢室同學發生矛盾,而產生報復的心理。在報復的手段上,她采取偷拿室友財物的方式,想以此方式讓室友著急難過,達到自己報復的目的。雖知盜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甚至可能造成犯罪,但夏某對此并不在意,法制觀念極其淡薄。
1.3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人們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對法及法律現象反應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理想的信念。[2]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只有對法律有所信仰,在心里時刻保持著對于法律的尊重,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實現對于法律價值的正確追求及自覺促進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嚴重的誤區。受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認為權力大于法律,認為打官司打的是“關系”,依靠的是“票子”,因此,在處理問題時就簡單以為用錢就可以擺平問題,藐視法律的權威性。
2解決高職院校學生缺乏法律意識的對策
2.1加大學生學習法律的力度,補充法律知識
加強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課堂教學不失為一種快捷高效的方式,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法律基礎課建設,優化師資隊伍,聘請專業素質較強的教師,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習和掌握比較系統的法律知識和技能。另外,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外,還應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在第二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自主開展法制教育活動。成立學生自治學法組織,鼓勵學生定期開展活動,如“模擬法庭”活動,法律知識競賽、學法守法演講比賽等,學生可通過這些活動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拓寬自己法律知識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3]
2.2營造良好的校園法律教育環境,增強法制觀念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特別是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高職學生,環境的影響力更不容忽視,良好的校園法律教育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應實行依法治校,用法制觀念指導學校的各項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將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依法辦事的氛圍,使學生認同法律的權威性,并內化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自覺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維護法律。[4]
2.3加強實踐活動,提高法律信仰
高職學生對法律缺乏信仰,不信任法律,很大程度都是受個別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片面理解法律,對法律產生誤解。要消除學生的誤解,就要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只有參加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到的法律知識,才能學會將法律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在權利遭到侵害或是遭遇糾紛時,能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自己用法的親身經歷,進一步熟識法律,建立對法的信任,提高對法的信仰。[5]
2.4建立學校與社會、家庭的有效聯系,提高法律意識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不僅僅是學校一方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工程。[6]因此,學校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的同時,社會和家庭也要發揮自身力量,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社會方面,要注重優化法制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另外,家庭教育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大學生最早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學校教育,注重給孩子良好的熏陶。
參考文獻:
[1]李榮兵.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文化,2015.
[2]楊麗芳.淺談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法制博覽,2015.
[3]杜冰.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路徑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2008.
[4]李丹梅.高職院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
[5]于桂鳳.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及解決策略[J].法制博覽,2015.
(一)從學生角度看。大學生因為缺乏社會經驗,處于相對的弱勢地位。首先,當遇到常見的消費法律糾紛時,他們往往選擇自認倒霉、忍氣吞聲的解決方式,不知道如何維權。甚至連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了都不知道。其次,當大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實習或者將來走向正式的工作崗位時,往往都要面臨勞動糾紛問題,面對強勢的用人單位,很容易遭遇各種法律風險,例如人身損害、勞動權益受損等,從而導致他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有些學生因為不懂法,誤入傳銷或者組織,其人身安全受到嚴重損害和威脅。因此,學校開展法律通識教育,能讓學生知法守法,提高法律維權技能,無論是對將來的生活還是工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從學校角度看。首先,學校開展法律通識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校園犯罪率。近年來,高職院校校園中的違法犯罪案件有所上升,有些受侵害者采取了非常過激的方式來處理,引發新的犯罪。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部分學生法制意識不強、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其次,促進工學結合模式在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眾所周知,工學結合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學生是工學結合中最重要的主體,學生權益受損,牽連實習單位,學生和家長方面會產生對實習制度的抵觸情緒,實習單位對校企合作模式也會有所顧慮,這將導致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進程受阻。只有強化學生的法律教育與提高預防功能,才能有效保障實習學生的合法權益,使得工學結合模式健康發展。
(三)從社會角度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實現這個總目標,全民知法守法是前提、關鍵。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因此,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素質的提高更為迫切,其法律素質對于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現狀
目前,法律通識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其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情況如下:第一,高職院校中很多公共必修課都涉及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識。例如,關于憲法以及作為中國公民應享有的最基本權利的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關于勞動者權益維護的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中。而關于違法犯罪法律知識被納入到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門課程中。這些課程中的法律章節讓課程更完整,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法律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這種混合體設計讓法律通識教育成為這些課程的附屬品,最終被輕描淡寫,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第二,有的高職學院新開了“法律理念與法律意識”等法律通識課程,它主要側重從精神程度上來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同,讓學生樹立較高的法律意識,從法律思想和精神方面使學生獲得啟迪。但筆者認為這門課程并不適合高職學生,而更適合本科院校的學生。第三,一般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必修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和大學生安全教育這三門課程。而從事這些課程教授的老師,其專業很多都是非法學專業畢業的。從教師的主體角度上來說,法律通識教育是缺乏專業性的。一部分老師基于自己專業的限制無法從更專業的角度傳授法律知識。這極有可能導致這些課程中的法律知識被弱化。總體上來說,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律通識教育仍處在探索和實踐階段,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高職院校法律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的提高對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影響很大。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法制教育,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植應該成為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共同關心的問題和重要的任務。以下對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初步提以下幾點設想。
(一)凸顯法律通識教育課程地位的獨立性。首先,學校要意識到開展法律通識教育的必要性,將法律通識教育課與其他課程獨立開來,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這是高職院校法律通識課程改革的前提和關鍵。高職院??梢韵裙膭罘山處熼_設法律通識教育方面的課程,并以全校公共選修課的形式推出,供學生選擇學習。待課程體系逐漸完善后,再逐步向全校公共必修課的方向轉變。其次,法律教師要盡快完善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之前法律與其他課程混合體的設計使法律通識課程的教學內容呈分散狀態,沒有形成完整獨立的體系。因此,法律通識教育的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具體內容和課程目標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重新構建。
(二)提高法律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科學性。首先,明確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對象。法律通識課程是面向非法律專業的大學生開設的。而將國際經濟法、經濟法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作為法律通識課程來開設是缺乏科學性的。因此,法律通識課程的內容應以基礎性法律知識和法律理念的普及為主,不應涉及專業性很強的法律知識。其次,明確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名稱。例如,有些高職院校開設“生活中的法律常識”,這樣的課程名稱好像更能體現法律通識教育的本質,而且名稱相對科學些,更接地氣些。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生活中的法律常識”這門課程又沒有體現出專門為大學生量身定制的色彩。筆者認為,確定一個合適的準確的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名稱是完善這門課程的重要點睛之筆。最后,明確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建設的靈魂,它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形態、教程的安排、課程標準的制定等。法律通識教育不僅是對非法律專業學生一般基礎性的普及法律知識,重點應放在提高法律維權的技能上,但又要注意避免機械的、專業化的訓練。從更深層上來說,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提高學生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增強學生法律維權技能,這才是法律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注重法律通識教育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和保證,課程內容的確定要以課程目標為核心。因此,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具有實用性和可發展性。筆者認為,勞動維權方面、投資方面、消費維權方面、婚姻方面的法律知識以及侵權方面的法律知識,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法律通識教育的主要內容。其中,勞動維權方面的法律知識是為高職學生在企業實習和將來工作服務的。投資方面的法律知識是為高職學生在?;驅碜灾鲃摌I服務的。而消費維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婚姻法方面的法律知識和侵權方面的法律知識都是高職學生在校和將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法律知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分析,這些課程內容更能體現法律知識的工具性,使高職學生基本完成法律維權知識的儲備。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分析,無論學生是在學校還是在將來的生活工作中,這些都是常用好用管用的法律知識。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法律知識基本能滿足學生終身學習法律的愿望和學習法律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
(四)加強法律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組織的多樣性。目前,相對專業教師,高職院校法律教師的數量是非常少的。面臨短時間法律教師數量的短缺問題,讓少數的法律專業教師承擔全校的法律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不可能的。其解決的方法,一是加快培養和擴建一批專業的法律教師隊伍。二是加強法律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組織的多樣性。例如,高職院校應多請一些法律學者來校作學術報告,通過學術報告會可以加強學術交流,促進交叉學科的發展,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法治觀念都能起到重要作用?;蛘哒堃恍┯袑嵺`經驗的律師來校開講座,從而形成一個多方位的教學模式。讓聽報告和講座成為考核學生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最后,在教學模式上,可將法律通識課程以慕課形式呈現,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到網上自學做題,并結合少量合理的課堂探討,從而有效解決高職院校法律教師緊缺的壓力。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現象的心理、思想與評價的統稱,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制度的態度,對法律規定的理解,對自己和他人的權利、義務的認識等。我國正在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此進程中,需要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時社會群體法律意識的提升亦是同樣重要。職業院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的技能人才,他們作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為此,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還必須注重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
二、當前職業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職業教育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些發達國家更將職業教育視為“民族生存的基礎”和“經濟發展的柱石”。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近2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學校數量增加,辦學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職業院校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存在的諸多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職業院校,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中職院校,入學門檻不斷降低,入學途徑也發生了變化,這雖然有利于保障學校生源的數量,但是生源質量大大降低,職業院校成了很多學生因為成績較差而擔心難以升學,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選,社會公眾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評價也相對較低。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關注著他們身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這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家庭,有著各自的性格和行為習慣,若想他們在學校里和諧相處,必須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法律意識。當前,職業院校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已成為影響校園和諧的主要原因。
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一是偷竊錢物,遭偷竊的錢物少則幾十,多則成百上千,有時是現金,有時是諸如手機、衣服、鞋子之類的物品,順手牽羊之事頻頻發生,同學之間因此類事件相互猜忌,摩擦不斷。二是打架斗毆傷人,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加之年輕氣盛,常因瑣事不和大打出手,有的甚至糾集社會不良青年來校“幫助”自己,進而弄得場面不可收拾,傷人傷己。三是敲詐勒索,個別學生罔顧法紀,仗著自己身強力壯,欺負敲詐弱小同學,并且加以恐嚇,所涉錢物價值雖然不大,但此行為的性質極其惡劣。四是涉賭涉黃,一些學生為了尋求金錢的刺激,在宿舍里擺起了“賭局”,不僅污染學校的風氣,而且極易引發同學之間的矛盾;當前網絡信息發達,上網已成為學生生活中極其重要的活動,一些學生自制力差,喜歡瀏覽黃色網站,甚至將黃色影音制品在同學間傳播。以上種種行為都嚴重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危害了校園,同時對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分析個中原因,最根本即在于,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法律素質較低,法律意識淡薄。為了我國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已經迫在眉睫。
三、提升職業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可行性舉措
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必須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理解,逐步將這些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從法律知識的學習到法律意識的產生,再到以法律意識指導實踐活動,是一個潛移默化、復雜的綜合過程。對職業院校而言,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力求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將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相結合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升華,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我們可以先從找回道德開始,學??梢酝ㄟ^多種形式引領學生規范自身行為,譬如,考試不作弊,求職材料不造假,做人做事誠實守信;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加強道德要求的前提下,使責任、正義、誠信意識深入學生內心,以道德信仰為基礎,激發他們的法律意識。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
目前,職業院校大都未開設專門性的法律課程,而是將法律知識的學習納入到德育教學體系中,高職院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職院校開設的是《德育》,其中第一冊名為《道德法律與人生》,因此這些課程的課堂教學就成為學生在校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來源。法律知識專業性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單純的說教式教學難以讓學生理解法律、信服法律,必須對課堂教學方式予以改革,變單純的理論說教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針對相關知識點輔以案例。在教學方式上,利用多媒體授課更為直觀,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授課教師可以以教材為中心,自行設計制作課件,在使用案例教學時,學生可通過觀看課件了解案情,便于學生參與到案情的討論中來。與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授課形式相比,多媒體授課教學效果更顯著。教師可以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總結、提煉經典案例,這樣的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加深他們對相關法律知識的理解,進而對其法律意識的提升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三)適當組織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提升法律意識
關鍵詞:職業院校 法律意識 調查 研究
一、案件敘述
先看兩起在學校發生的案件。
案件一,事情經過:葉某,萬安縣人,是學校2013級數控班3班學生。某年9月1日晚10時許,葉某與8名同學翻圍墻出校上網,在圍墻外與學院4名萍鄉籍老生相遇,雙方發生爭吵和打斗。事后,感到吃了虧的葉某與同學等8人找正在網吧上網的4名萍鄉籍老生報復,但葉某一方遭對方10余人追打,終寡不敵眾,落荒而逃。在逃跑中,葉某被對方追上并打倒在地,之后被對方數人用棍子和磚頭圍毆。葉某身受重傷,被送往醫院搶救,但最終不治身亡。
案件二,事情經過:在實習期間一名譚姓學生由于不遵守實習場所秩序,遭到一名習姓教師的毆打。這名譚姓學生感覺受到委屈,同時又受到女學生的嘲笑,自尊心受到傷害,于是糾集另一名老鄉唐某到實習場所對那名習姓教師進行報復。針對這起事件,學校做出了嚴肅處理,這兩名學生一名開除,另一名留校察看。
教訓是慘痛的!從這兩起案件可以看出,這些學生處理問題都是采取極端的方式,法律意識相當淡薄。為了較精準找到學生法律意識的盲點,分析學院學生法律意識狀況,為以后的教學和學生管理提供方向,筆者設計了反映職業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狀況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是學院中職和高職學生,各500人,調查的內容包括對我國現行法律和學校校紀校規的了解程度,有守法程度、法制觀念、解決矛盾的方式等6個小問題。
二、學生法律意識調查
1.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
高職生法律意識明顯優于中職學生。問卷調查顯示,“如何評價你對法律的認知”問題,高職生“程度很好”占47.2%,而中職生僅有30%;在看待打群架事件中,中職生認為事件違法僅占25%,而高職生普遍認為違法。
2.學生了解法律的途徑
反映出學校在法制宣傳方面方式比較單一。在調查問卷中,回答“違反校規后,你有什么感受”這個問題時,高職生和中職生“無所謂”的感受程度都占到60%。
3.解決矛盾方式
高職生和中職學生沒有明顯的區別,都普遍表現出較強的報復心理。如解決同學受欺負的問題,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幫忙報復”。這說明高職生法律意識在行動上有較大的落差。
三、對策建議
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的定性思維。因此,學院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在哪方面欠缺,就應該加大哪方面的培養力度。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筆者對學院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教學內容改革力度,突出法律知識的講授
學院中職和高職的教材目前都突出學生思想道德層面的要求,法律知識少之又少;而且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老師很難做到精細講解。
2.增強學生維權意識,突出對學生維權方式的引導
中國歷代教育家都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方法的運用直接決定維權的結果,學生血氣方剛或者自以為正義在手,難免會做出愚蠢的行為。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學生明白:人間雖有正義,但必須爭取。爭取的好與壞,與方式方法直接有關。
3.開設法律咨詢機構,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
從問卷調查表的結果來看,高職學生在法律認知方面良好,但在行動上卻存在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在情緒控制和調節方面存在問題。學院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讓學生在獲取新的法律知識的同時,學會自我調控。
4.依法育人,推進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因此,作為教育行為的實施者,學校一要不斷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機制,推進校園法制文化制度建設。二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夯實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基礎。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遵紀守法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要堅持依法治教,規范教師行為。學校教育任務的承擔者是教師,如果教師的法制意識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更談不上教育質量的提高。要把有關法規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對于教師違規違法現象要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