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7:28:52
序論:在您撰寫休閑農業產業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概念內涵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是一個“體系”的概念,它具有橫、縱兩個方向的發展維度,它通過休閑農業企業與外部關聯企業或組織橫縱向融合、協作,實現降低資產專有性,減少外部不經濟性,降低交易成本;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土地、資金、人才、科技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一個高效率綜合性系統。
對于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內涵可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去理解:宏觀層面上,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是整個區域休閑農業產業的集合;中觀層面上,是若干休閑農業企業或企業群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和提供休閑旅游服務的各環節中分工協作,形成一個完備的組織運營體系;微觀層面上,是一個或幾個企業完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提供休閑旅游服務的全過程。
二、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形成機制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是一、二、三產業相互交織和融合的有機系統,具有橫向和縱向的發展維度。
(一)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橫向擴展分析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橫向擴展,是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而市場需求和休閑農業生產力水平是推動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橫向擴展的重要因素。
1. 休閑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促進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橫向擴展
從橫向上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是伴隨著休閑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使休閑農業產品向多品種、多功能的方向發展,圍繞這些產品和項目的專業化生產經營形成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內部新的產業內容。休閑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更能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和休閑旅游服務的多樣化需求,為企業的成長注入活力。同時,企業多種業務的開展促使企業不斷向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信息通訊業、金融等領域擴展,從而增加休閑農業產業幅度。
2. 休閑農業的產業融合、分工推動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橫向擴展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橫向擴展,是在休閑農業產業分工的基礎上進行產業融合的結果,是休閑農業企業與外部關聯產業在產品、功能、技術、市場等諸多方面滲透、融合發展而形成新的產業分工的過程。
首先,在休閑農業產品產出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對休閑農業的滲透融合促進了休閑農業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休閑旅游服務功能的擴展。休閑農業生產的有機、綠色、健康、優質的農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價值高,通過新品種培育和采用高新農業技術如農業生物技術、設施技術、先進的栽培技術等進行生產,產品種類多樣,并在產品生產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科研、教育、示范等多種服務功能的擴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滲透提高了休閑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助于企業增加產品和服務種類,拓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范圍,推動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橫向擴展。
其次,休閑農業與文化產業的滲透、融合,實現業務創新,是對休閑農業產業體系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橫向擴展。休閑農業將農業生產與農村民俗文化、節慶習俗、文藝表演和會展服務等結合起來,使休閑農業具有文化產業的屬性。這既是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擴展過程,也是實現休閑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高級化的過程,綜合體現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產業滲透、融合的業務創新和市場創新效應。
3. 休閑農業與外部相關產業交叉、延伸、融合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是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橫向擴展的重要內容
(1)休閑農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融合,形成高科技休閑農業產業。高科技休閑農業產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引進先進的農業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以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和有機農業等為主要生產方式。高科技休閑農業產業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體,集農業高新技術展示、高效農業典型示范、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通過農業高新技術展館技術輻射,成果示范推廣,能有效促進當地農業和農村科技的發展、農業結構的調整。主要的產業類型包括高科技農業示范園、高新技術館、科技教育農業基地等。
(2)休閑農業與教育產業融合,形成科普教育型休閑農業產業??破战逃托蓍e農業產業是休閑農業發展的較為高級階段,主要是為廣大旅游消費者提供能夠了解農耕文化、學習農業歷史、體驗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活動和經歷,使消費者在休閑放松的時候,獲取農業知識、開闊眼界。主要的產業類型包括農耕文化館、農業博物館或博覽園、農產品特色展覽館、農業科技生態園等,其中出現在我國各地的親子農場,是科普教育型休閑農業產業的典型產業類型。
(二)產業體系縱向深化分析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縱向深化是指休閑農業產業在休閑農業產品或休閑農業項目價值創造和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延伸和向后深化產業鏈的擴展過程,是休閑農業產業內部產品生產經營和休閑服務提供過程中縱向分工深化和協作整合的過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過程,是市場化條件下,圍繞休閑農業產品價值創造和實現全過程的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而形成的宏觀、中觀和微觀意義上的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構建、整合和延伸過程。
1. 從產業融合的角度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表現為在宏觀層面上產品價值創造和實現過程中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而形成的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構建、整合和延伸
從投入產出的產業關聯角度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在宏觀層面上是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在宏觀層面上融合發展的過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縱向深化使休閑農業在價值創造和實現過程中,不同環節、不同層級,一、二、三產不同產業領域的專業化經營主體之間市場化組織結構和連接方式不斷完善。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休閑農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越來越離不開外部關聯產業的物質、金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撐,成為離開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就無法獨立生存的產業部門。
同時,隨著休閑農業社會化進程的加快,休閑農業部門也越來越成為現代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擴展的重要領域,也成為其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陣地。休閑農業不同產業領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相互滲透融合,使休閑農業產業鏈不斷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向上游延伸使得休閑農業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中間進入到產品加工環節,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休閑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滲透融合,在產品或休閑農業項目價值創造和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向前延伸和向后深化產業鏈,使休閑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向縱深發展。
2. 從分工和專業化的角度看,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擴展表現為在中觀層面上農業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不同產業之間的協作和整合
隨著休閑農業市場的擴大,使產業分工和專業化成為必然,產業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上的報酬遞增能促進社會經濟進步。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從中觀的產業層面上看,休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質是第一、二、三產業分工在休閑農業內部延伸融合的過程?,F代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是一個在高度產業分工的基礎上,整合不同產業環節和產業組織使其相互協調和合作的價值系統。休閑農業產品價值的最終實現,需要跨越多個產業、多個經濟單元,需要這些產業、經濟單元之間的整合、合作和協調,以此形成一條具有價值追加性的休閑農業產業鏈。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圍繞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和休閑旅游服務提供過程的跨產業的產業鏈條,構成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不同層次。
3. 從生產經營管理角度看,不同產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主體在微觀層面上圍繞特定農業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創造和實現而展開的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構建,推進了現代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
從微觀的生產經營管理角度看,表現為休閑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圍繞具體產品和服務,對具體的農業產業鏈的構建。休閑農業產業鏈在構建過程中的延伸是基于休閑農業產業與外部關聯產業的協作、融合。休閑農業產業與加工業的融合,將休閑農業產業鏈從生產、銷售兩個環節擴展到生產、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增加了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很大程度延長了休閑農業產業鏈;與現代服務業的的融合,如技術、咨詢服務業和科學研究使休閑農業產業鏈前向前延伸到技術和品種研發環節,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向后延伸到市場開發,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其中北京愛斐堡葡萄酒莊就是典型的融合現代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休閑農業產業類型。
休閑農業產業體系跨產業的微觀、中觀和宏觀產業鏈條,構成了農業產業體系的不同層次,在產業分工、融合、協作模式下,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產業鏈進行構建和整合,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推進了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
三、結論
(一)發展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對推進我國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于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研究還較少,但北京休閑農業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發展和完善北京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是其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內容。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所強調的“體系”概念,強調內部關聯企業實現產業協作、產業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北京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強調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構建科學完善的產業體系,是北京休閑農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對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對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研究為北京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視角和推進路徑。
(二)休閑農業是具有高度產業協作、融合性質的現代農業
現代科學、信息、通訊技術和金融、信貸、中介、政府等服務部門對休閑農業的廣泛滲透融合使休閑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已成為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休閑農業產業與外部關聯產業的分工協作實現了休閑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相關產業的一體化生產經營,休閑農業成為融合第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三)休閑農業產業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推進了多功能、多層次、綜合性、一體化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從橫向看,通過休閑農業產業功能和屬性的復合、產業資源的深度利用和市場的重新定位,進一步拓展休閑農業的產業幅度和發展空間,橫向上休閑農業產業的滲透融合催生出新的休閑農業產業形態,推動休閑農業建立起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體、涵蓋農產品加工、產品銷售和休閑娛樂服務提供(包括餐飲、住宿、會議、科普、教育、展示、體驗、娛樂等)等內容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多功能、寬幅度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從縱向看,休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質是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上的休閑農業關聯產業的縱向一體化深化,休閑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構建和整合,休閑農業產業鏈的外延式、內涵式優化使休閑農業的發展空間和盈利重心不斷向高附加值的產前和產后環節延伸,從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縱向深化。
參考文獻:
[1]喻江平.基于產業鏈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及發展策略[J].農業經濟,2013(07).
[2]丁力.培育有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體系―對美國農業的觀察與思考[J].調研世界,2001(05).
[3]席小麗.產業融合視角下的現代農業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4]史亞軍、秦遠好.休閑農業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5]李炳坤.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J].農業經濟問題,2007(12).
【關鍵詞】蘇中地區;休閑農業;產業集群;泰州
蘇中是江蘇省中部揚州、泰州、南通這長江北岸沿江三市的簡稱,地處江蘇省地理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位于長江下游北岸、黃海之濱,上海經濟圈和南京都市圈雙重輻射區、江淮平原南端,且皆是長三角26個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都市圈(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平原、江河、湖泊縱橫交錯,在地理地貌及先天條件方面均有許多共同之處。近年來,該區域內休閑農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尤其是在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方面還需要提升。在此以泰州市為例進行具體分析,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對策,進而期望給蘇中地區其他城市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借鑒。
一、產業集群的內涵及休閑農業產業集群概念
(一)產業集群的內涵
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最早對產業集群給予了關注,在他的著作《經濟學原理》里首次提到了“產業區”,而后是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提出了“產業集群”的概念1。然而,由于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和地理學均對其有不同的解釋,對產業集群的理解角度不同,從而沒有一個統一定義。但普遍認為,產業集群可理解為在某個特定產業中相互關聯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的若干企業和機構的一種集合。從產業集群的發展實踐來看,產業集群可歸納為兩個基本特征:一個是地理的鄰近性,一個是產業的關聯性。地理鄰近性反映的是集群內的各主體在空間上是靠近的,關聯性說明各主體之間是具有互相聯系的。此種特征可形成主體之間的協同效應、網絡效應、合作創新、知識溢出和外部效應等結果。地理的鄰近促使交易主體之間便于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利于合作,反過來也讓彼此了解對方情況,自然而然出現一種競爭氛圍。
(二)休閑農業產業集群概念
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融合體,產業化是其重要途徑,產業集群化發展則是其必然要求。根據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特征,我們嘗試將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定義為其是以休閑農業相關企業為基礎,處于共同區域內,包含一二三產業的由眾多分散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及相關要素集聚起來形成的,具有較大空間規模和合理產業結構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集合體(范子文,2013)。
二、泰州市地理狀況及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一)泰州市地理狀況
泰州是蘇中三市之一,處于長江下游北岸、長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處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風性特征,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具有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雨熱同期等特點。地勢呈中間高、南北低,南邊沿江地區真高2一般為2~5米,中部高沙地區真高一般為5~7米,北邊里下河地區真高為1.5~5米。全市總面積有5787平方千米,陸地面積占77.85%,水域面積占22.15%。
(二)泰州市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隨著多年發展,目前泰州地區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三大集群:南部長江沿線以泰興森萱農莊、靖江埭上人家等為代表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中部主城區周邊以秋雪湖景區、泰州田園牧歌景區、溱湖農業生態園等為代表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北部里下河地區以千垛菜花景區、李中水上森林景區、泓膏生態園、桃花島生態園為代表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
三、泰州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地理位置上聚集,但缺乏溝通機制
休閑農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形態,涉及了眾多部門和行業,從產業集群理論上看集群層應包含核心層,主要是引致層及支撐服務層。其中根據其特質可知農業是提供休閑農業產業產品的核心層,層主要是對核心層給予支持與服務的,在休閑農業中一般包括交通運輸業、規劃設計業、金融業等。在集群發展的要求下,這三個層之間必然要橫向或縱向聯系,進而導致交易費用大幅降低。然而從課題調研來看,泰州地區的三個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在區域內雖然都形成了集聚,但是內部主體之間溝通缺乏,同時也缺乏與外部的溝通合作,因此從產業集聚理論角度看聚合效應并未顯現。
(二)集群內部缺乏合作項目,同質化普遍
從對泰州休閑農業集群的調查來看,普遍存在著經營主體之間競爭遠大于合作,各休閑農業主體間過多考慮自身利益和短期收益,害怕自己的項目被別人抄襲,同時卻去抄襲別人的項目,最終形成開發一窩蜂,項目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使得各主體處于“紅海競爭”之中,不僅不能促進個體經營效率,更不利于新技術、新思維在集群內部的傳播,不僅扼殺了創新,也增加了群體內部各自的創新成本和經營風險。
(三)發展“北強南弱”,各地發展不夠均衡
由于先天自然條件不同、發展歷史不同等因素,泰州市的三個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呈現出“北強南弱”的特征,其中最北面的興化市發展與中部的姜堰區發展遠遠超過南部的泰興市和靖江市,興化市千垛菜花景區以及姜堰區的溱湖濕地公園在全國均有較高的知名度。2015年,北部的興化市垛田傳統農業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批準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部的姜堰區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究其原因,一方面與自然資源稟賦不同有關,而另一方面也因屬于不同行政區劃各地重視差異有關。
(四)產業發展人才匱乏,集群化發展受約束
休閑農業的迅速發展需要人才做支撐,而其從業主體的來源看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大多來自于傳統農業、房地產行業和其他規劃設計行業等等,這些從業者的知識、能力以及心理水平尚沒有隨著跨行而進行相應的改變、發展與提高。在泰州休閑農業產業集聚發展中,限于人力資源的約束,導致發展往往缺乏長遠意識,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而且,因為泰州三個休閑農業集群所處地理位置與城市有較遠的距離,導致很難吸引到高層次人才,極大地制約了泰州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升級。
四、泰州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對策
(一)優化統一規劃,搭建平臺,進行整體布局
根據目前的發展狀況,作為地級市的泰州市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應盡快優化統一規劃,注重建立集群的溝通機制,盡快搭建溝通協作平臺,實行側重發展但不失平衡發展,在現有基礎之上繼續打造現有三大休閑農業產業集聚區,對北部、中部區域強化集群內部合作,對南部區域則給予政策扶持,努力實現以大帶小,促進優勢區域快速升級,薄弱區域迎頭趕上,最終實現產業集群效應明顯、整體競爭力增強的格局。
(二)建立組織,指導集群內部整合資源,實現差異化發展
鑒于目前泰州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各區域發展不均衡現狀,一方面應指導各集群內部整合資源,形成企業聯動常態化;另一方面,應幫助經營主體進行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具體措施包含:一是盡快建立地方休閑農業行業發展委員會,將現在分屬不同職能部門單位整合形成委員會制,進而指導集群整合各方資源,達到集群產品的統一營銷、統一認證;二是對已經形成的大型休閑農業單位,鼓勵其大膽創新,不斷挖掘農業多功能,學習和應用新技術新理念,進而保證本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優勢;三是協助中小型休閑農業企業拓展自身主題,突破項目同質化的問題,打破現在普遍存在的“餐飲+住宿+娛樂”模式,走精致化的發展道路。
(三)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不同區域產業集群發展
休閑農業的發展區域一般都位于農村地區,加之泰州三個產業集群所在位置政府財政實力不同,地理風貌不同,導致區域間的基礎設施差距較大。而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極大地阻礙休閑農業的發展。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泰州市政府應做好路線規劃,增強出發地與休閑農業點之間的交通通達性,完善配套道路指引與道路照明,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嘗試將“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與休閑農業集群發展建設統一開展。
(四)外引內培,保障產業集群發展的智力需求
休閑農業學科融合了農學、園藝學、經濟學、旅游學和生態學等多個學科,而且各個基礎學科深層次交叉、融合與滲透。這一特性決定了其對人才素質要求較高。然而,目前由于休閑農業集群地理位置偏僻,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不利于企業發展,更不利于產業集聚。僅僅依靠企業個體自身很難解決,政府應做好牽線搭橋工作,與行業專家對接,解決技術及科技支持問題,同時應制定專門政策如“創業券”,以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行業發展。
五、小結
關鍵字:宦溪鎮;休閑農業產業;融資;對策
宦溪鎮山區位于福州北面,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山巒起伏、溪流縱橫、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宦溪鎮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孪倧氖滦蓍e農業的人有0.11萬,占從業人員的11.9%,豐富的人力資源為休閑農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如何充分運用自然資源和當地人力資源,多方位、多角度地發展當地休閑農業產業成為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概述
福州市宦溪鎮休閑農業產業始于80年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旅游成為人們的一大選擇?;孪偨Y合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休閑農業產業,不過初期發展相對緩慢。隨著國家休閑農業產業政策的出臺及人們對休閑農業的認識,人們對休閑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大?;孪傄M臺灣的休閑農業新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企業快速成長。目前宦溪鎮擁有6家休閑農業企業,休閑農業年產值達到700萬元。
宦溪鎮休閑農業產業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三種發展模式:自發式、自主式、開發式。
1.自發式
在休閑農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農村地區的許多農戶利用當地特有的旅游資源,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休閑農業活動。例如,蘿卜山莊的農戶利用較好的山頭資源,修建蘿卜山莊,通過農家樂的小模式發展休閑農業。在山莊內設立小魚塘釣魚、拔蘿卜等休閑娛樂活動,年收入達到50萬元。
2.自主式
20世紀90年代以后,大眾旅游的興起及游客需求呈多樣化,使人們更加注重親身的體驗和參與,很多“體驗旅游”項目融入農業旅游項目之中,極大地豐富了農業旅游產品的內容。2005~2011年,宦溪鎮將茶葉園、蘿卜和園甘薯園打造成為休閑體驗模式,讓顧客充分體驗農事的快樂。
3.開發式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崇尚綠色消費,農業旅游項目的開發逐漸與綠色、環保、健康、科技等主題相結合,更加注重項目的參與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科技農業示范區園區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旅游功能的要求。例如,福州快樂園藝有限公司注重人們的參與性、娛樂性和知識性,在園內設立茶葉采摘體驗園,設立茶葉文化廣場,游客的滿意度大大提高。
二、休閑農業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1.資本持續投入不足
由于休閑農業具有前期投資較大、回報慢的特點,資金充足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十分重要。訪談中我們得知宦溪鎮6家休閑企業投入的資本各不相同,企業投入的規模大小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例如,福州滿堂香公司、登云休閑農場和北郊華僑農場在中后期的發展過程中缺乏資金的扶持,一系列新型項目進展緩慢,有的項目甚至被中途擱置,這嚴重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政策落實不到位
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福建省的戰略定位,其中一個重要的定位就是把福建省建成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福建省政府和福州市政府也制訂了《福建省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福建省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宦溪鎮鎮政府也相應的制訂出《宦溪鎮十二五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促進宦溪鎮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意見》等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為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宦溪鎮鎮政府由于人力、物力及財力的不足及政策的實施缺乏一個可靠的監管機制,所以政府的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從訪談中得知,3家企業對于政府在政策實施方面較為不滿意,政府的行為沒有得到企業的認可,對休閑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3.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
我們通過采訪了解了宦溪鎮休閑農業企業的員工基本人數,其中福州快樂園藝有限公司現擁有職工102余人,其中園藝師3人;福建美地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的員工有120余人,其中高級農藝師1人;綠色農城擁有員工50余人,沒有一個高級農藝師;福州滿堂香公司擁有員工134人;登云休閑農場擁有員工57人;北郊華僑農場擁有員工50余人。
這6家休閑農業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比較落后,員工的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這是與其他休閑農業企業相比競爭力較弱的一個因素。在訪談中我們得知,這6家的休閑企業員工年齡大部分在40~50歲之間,并且在經營管理上不規范,經營者多為農業生產者,大多數民營資本進入后,采用家族式管理,制度上存在重大缺陷,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著宦溪鎮休閑農業的競爭力。
4.缺乏企業特色和戰略指導
企業特色對于游客量有著直接的關系,每個企業休閑園的獨特性都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游客的選擇,努力吸引游客提高其經濟收入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宦溪鎮大多數企業只提供最基本的休閑服務,在企業風格上明顯不足。
部分企業缺乏觀光“戰略”,農業的季節性變化性較明顯,因季節性對農業觀光活動的影響,資產的閑置浪費等問題比較明顯?;孪傔€需加強同相關指導部門的合作,合力解決問題。
三、提升休閑農業產業競爭力的建議
1.實現商業化運作,拓寬融資渠道
休閑農業的發展不僅要靠政府的力量,更需要企業的力量,因此要想積極地把休閑農業商業化運作,宦溪鎮休閑產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管理推廣部門為指導,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基礎,共同開發宦溪鎮休閑農業健康運行的一種新型商業化機制,從而提高宦溪鎮休閑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宦溪鎮發展休閑農業時應建立多種經濟成份共同開發的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規模和水平。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方針,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鼓勵外商、集體、個人和有實力的集團投資福州宦溪鎮休閑農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格局。
2.加強政府對休閑農業產業的調控與服務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領導體制,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組織、規劃、研究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第二,要修訂發展休閑農業有關法令,制定休閑農業發展標準,從資源、環境、市場、服務、交通、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規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從項目審批、人員上崗、安全和衛生保障、價格制定、經營管理、接待服務等各方面都按規章辦事;第四,要協助休閑農業業主進行人才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及業務能力;第五,要設立監督執行機構,規范監督休閑農業運營、顧客服務、設備、安全與衛生等方面的行為,定期進行休閑農業發展狀況評估;第六,在目前休閑農業項目中選擇―些基礎條件好、區位優勢佳、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景點及項目,通過政府的適當扶持,建設一批全鎮休閑農業示范點,帶動周邊休閑農業的發展。
3.提高員工素質,培養人才
休閑企業應該對員工開展培訓,應該制訂全面、系統、科學的休閑企業人才培訓規劃,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員工輪訓制、選派優秀的年輕的員工到高校深造學習,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員工自身的綜合素質。企業還應該經常舉行講座,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并且通過學歷教育模式和福建省高校、行業協會或企業聯合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加強員工的技能。宦溪鎮和企業要制定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結合產業發展需要,進行人才需求摸底,建立人才交流平臺,面向全省大力引進高水平、懂規劃的專門人才,為宦溪鎮休閑農業更好地推廣做好充分的準備。
4.對接高校、科研部門和政府職能部門
將當地休閑農業產業對接高校,共同解決休閑農業產業的布局及設計,并且積極吸收高校大學生,對休閑農業園進行科學的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積極聯系農科院、科技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動植物種植、養殖和衛生防衛的問題,達到分工負責、協調管理,為發展休閑農業這一新型產業提供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在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下對宦溪鎮豐富的農業資源有計劃、有針對、積極合理地開發。
參考文獻:
[1]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游版),2007(01).
[2]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程敘,雷炎炎,楊曉霞等.休閑農業用地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06(13).
[4]胡巍,樓凌雁.休閑農業開發中的旅游資源評價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03).
[5]張振海.福州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6]宋章海,馬順衛.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理論思考[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4,23(05).
[7]陳敏健.走進專家大院-晉安區農業信息專家大院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5.
[8]程道品,梅虎.桂林市郊農業旅游開發模式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04(12).
[9]向平,唐江云,雷波.基于鉆石模型的四川水稻種植業核心競爭力分析[J].作物雜志,2011(01).
[10]郭一新.休閑農業旅游開發探討[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9(06).
[11]黃靖,李艷.借鑒臺灣經驗發展福建休閑農業[J].臺灣農業探索,2011(0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of cross-s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chain, makes a vertical decomposition, and proposes to reconstru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ular divis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explores ways of cooper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of cross-strait, proposes to expand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accelera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alize high-level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ew leisure industry of cross-strait from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folk culture,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ed and breakfast and other industry cooperation perspectives.
關鍵詞: 休閑農業;產業鏈整合;兩岸合作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cross-strait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1-0159-03
0 引言
近年來,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經濟形態的轉變,帶來民眾休閑意識增強,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形態轉向城郊、鄉村,尋求新的休閑項目,因此未來休閑農業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兩岸在休閑農業領域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合作,但兩岸休閑農業已面臨許多大同小異的發展困境,本文基于產業鏈研究的視角,從產業鏈整合、戰略聯盟和產業集群發展的角度對兩岸休閑農業合作進行探討,為新一輪的兩岸高水平的農業合作創新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思路,為兩岸休閑農業產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一定的探索。
1 休閑農業的內涵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以農民利益為依據,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條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農業新型經營形態。從近十年發展來看,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旅游業與農業之間的交叉型新興產業,體現著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形態,是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延伸和滲透。
目前對休閑農業的研究和對鄉村旅游的研究都較為廣泛,休閑農業的研究側重于將休閑農業視為一種新興農業經營方式,而鄉村旅游的研究則側重于從旅游規劃角度,將根植于農業與農村的休閑旅游視為旅游服務產品之一。兩者的研究有較大的交叉性,但又有一定的獨立性。本文研究基于產業合作的理論將兩者的融合視為一項新興產業,其內涵仍包含于休閑農業中,即本文所研究的休閑農業產業不僅包含休閑農業經營與休閑農業園區的層面,其第三個層面,也是更大的一個層面是包含鄉村旅游的旅游產業。
2 休閑農業產業鏈
2.1 產業鏈的構成 產業鏈是各產業依據前、后向的關聯關系組成的一種網絡結構,是以分工協作為基礎、以產業聯系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組織系統。產業鏈的實質就是產業關聯,而產業關聯的實質則是產業相互之間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時空順序。
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對其上游環節提出需求,而又對其下游環節進行供給,與橫向產業環節進行互補,從而,不僅出現了相向的以某一產業鏈為主的供給與需求傳遞,而且構成了多產業鏈間的需求與供給的相互傳遞。
2.2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結構 休閑農業產業是多產業交叉融合的產物,通過利用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經過休閑產品生產,休閑服務的提供,使消費者獲得體驗消費,產生附加價值。休閑農業產業鏈主要是由基本產業鏈,輔助產業鏈,與其他的子產業鏈共同構成的產業多維網絡。
普通農業產業的基本產業鏈的構成為: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而這一產業鏈在休閑農業產業中僅僅是作為輔助產業鏈而存在。
休閑農業的基本產業鏈構成為:種植業、養殖業農藝景觀主題活動農事參與體驗、休閑健身度假、鄉村文化體驗等等,我們可以把它按次序分為四大環節(P1-P2-P3-P4),如圖1所示,而這一產業鏈隨著資源不同,經營對象不同,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各種各樣,最終使消費者可以獲得不同的農業生產體驗、農村生活體驗和自然生態體驗。
2.3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特點 第一、顧客參與程度高。休閑農業的產業鏈上企業服務的提供都需要顧客的全程參與才能順利實施。如圖1所示,首先當地的自然資源與農業資源需要顧客在欣賞中獲得愉悅,而在種植業、養殖業環節,需要顧客參與農事體驗,欣賞農藝景觀;休閑農場提供的休閑健身活動,以及鄉村文化體驗,均為高程度的顧客參與。顧客參與包括顧客智力上、體力上和情感上的努力與投入,是顧客與休閑農業項目的互動,最終目的是圓滿完成休閑者的休閑體驗。因此,企業需要了解顧客的多種真實需求,按照顧客的需求去組織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服務,從而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不斷提升產業鏈條的附加價值。
第二、產業關聯性強。休閑農業產業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縱向的供應鏈、橫向的協作鏈以及混合鏈。無論是縱向關聯還是橫向關聯,該產業各環節的相互依賴性較強。尤其是橫向協作關聯,日益成為產業鏈的主體。如臺灣南投縣的清境休閑農場,在住宿環節,共有99家大小不一的民宿企業,提供了各種層次的住宿餐飲服務,形成了相互依賴的戰略聯盟。其中不少英式、法式以及各種北歐風格的旅館,不光是建筑風格、室內起居、餐飲為歐式,提供的各種服務均為歐式,滿足了一大批酷愛歐洲鄉村風格的消費者需求,該休閑農場也成為了臺灣休閑農業的一大品牌。
因此,休閑農業產業各環節更多的是一種橫向協作關系,休閑農業企業已經不能僅僅關注單個企業價值的實現,還必須關注整個行業價值系統的整體效率,才有可能提供最大的顧客價值,形成有競爭力的品牌。
第三、產業鏈的網絡化特征明顯。隨著休閑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相關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顧客、競爭和變革一同構成了影響休閑農業生存和發展的三個最主要因素。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者對休閑農業的研究表明,休閑農業的發展趨勢是集多類休閑農業園區連接在一起,并結合休閑農場、民宿、鄉村餐飲、古跡、文化產品及自然景觀等多項休閑資源而形成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因此,休閑農業產業鏈應該進一步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形成網絡化關聯。只有進行多產業的參與,延伸可拓展產業鏈條,增加每一個產業鏈環節的企業種類,提升各個環節的服務能力與質量保障,才能形成休閑農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3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整合
3.1 休閑農業產業鏈的縱向分解 目前兩岸多數休閑農業還停留在一條龍的一體化經濟模式。這種模式需要的資金巨大,擁有的管理與技術不能應對每一個經營環節, 這導致許多休閑農場和休閑農業園區項目粗放經營,屬于簡單化低層次消費,如果園采摘類,無法持續為顧客提供各種新體驗,導致一個休閑農業項目經營2-3年就很難再維持下去了。
因此休閑產品與服務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決定了休閑農業產業鏈需要進行縱向分解,以各環節的專業化發展替代單一企業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才能讓目前眾多休閑農業企業走出困境。這意味著原先一體化的產業鏈應該被更精細化的產業鏈替代,形成更加專業化的生產單元。當專注某個生產環節的企業越來越多時,本身的集合就可能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目前休閑農業領域,已經出現了大量環節的縱向分解,如對鄉土美食餐飲產業的開發,單以健康養生為主線的餐飲就能發展出花卉餐飲、水果餐飲、藥膳餐飲,田園餐廳,采摘燒烤DIY等多種具附加價值的環節。當共同參與同一環節的企業達到一定數量,便能形成穩定的產業聯盟,我們可以視之為一個產業模塊。
3.2 從模塊化分工的角度重構產業鏈 根據最新的產業創新戰略理論,在模塊化分工條件下,原有產業鏈不斷分解和重新整合,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狀產業鏈。產業鏈變化的背后,實質上是產業分工的變化,從一體化分工到專業化分工再到模塊化分工的。
模塊化分工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各業務的模塊化,實現能力規模和能力邊界的擴大;其次是能力要素的模塊化分工,如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要素的模塊化;第三是組織結構的模塊化,指在深度分工基礎上進行組織間的松散耦合。通過業務和能力要素對縱向一體化的休閑農業企業實現模塊化分解,實現深度分工,組織結構也體現出模塊化,大大增加靈活性、創新性。當合作企業發現能夠找到共同使用彼此資源和能力的方式,從而創造出新的核心競爭力時,通過該價值接口,實現企業間的耦合,形成一個外開的網絡狀產業鏈,使相關企業的價值生成以及知識創造與共享分布在整個網絡上,通過不同價值模塊之間的協作、創新和競爭,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如圖2所示,休閑農業基本生產鏈環節由P1-P2-P3-P4構成。在P2、P3上,子產業的不斷擴展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形成一組企業群。接著,隨著業務和能力要素的深化分工,原來的企業群逐步發展為一個個獨立的模塊,形成模塊化組織。產業A與產業B在從擁有單個企業到企業群再到多個模塊的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在形態上發生了從縱向分解到模塊化重構的演進。
休閑農業經過新型產業鏈整合之后,將吸引眾多關聯性、服務性企業或組織,如房地產業、金融業、餐飲零售業、物流業、交通運輸業等等,同時在這個開放的網絡狀產業鏈上,還會繼續耦合深層關聯行業如文化創意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環保產業、養生美容產業,甚至會展產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賦予休閑農業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創新能力。
4 基于產業鏈整合的兩岸休閑農業合作途徑
4.1 兩岸休閑農業的互補性 目前臺灣休閑農業產業處于較高的發展階段,在全臺灣遍地開花,處于飽和狀態。隨著臺灣工業化進程中土地與勞動力資源要素稀缺性的提高,臺灣休閑農業增長面臨高成本的挑戰。臺灣的農業資金、技術、管理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開始向島外移動,以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大陸的休閑農業發展較晚,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資金和技術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缺乏是限制大陸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相對于臺灣而言,大陸具有更多的資源要素,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極其豐富的民風民俗,構成了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資源儲備。但大陸休閑農業目前亟需注入新的經營理念,實現管理創新和產業鏈的整合,便構成了兩岸合作基礎,為臺灣企業投資大陸休閑農業提供了廣闊的參與空間。
4.2 合作途徑 基于比較優勢的視角,實現兩岸資源全面的優化配置,可以著重在以下產業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4.2.1 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產業 臺灣非常注重生態保護與環境保護,已成為各休閑農業產業的基礎性環節,并通過各種休閑活動來強化提升其無形價值。如臺灣有許多以賞螢火蟲或觀青蛙、蜻蜓、蜜蜂為主題的休閑農場,將休閑與娛樂、教育融為一體,讓顧客參與各種生態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活動,提升了產業價值。而大陸尚缺乏通過挖掘以動植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為主題的休閑農場,寓教于樂,來豐富休閑項目和提高產業價值,兩岸在這一領域可進行較多的合作。
4.2.2 民俗文化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 近年來大陸逐漸認識到文化創意對傳統產業的巨大增值效應。文化資源如果能進行合理的利用與轉化,通過“創意”的推動,可以創造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沖破傳統資源的約束,從而突破休閑產業發展瓶頸。大陸的民俗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在休閑農業的產業鏈中屬薄弱環節,缺乏深層次的挖掘,目前面臨進一步利用與轉化的瓶頸,而文化創意產業剛剛興起,尚未完全與民俗文化資源相整合,導致休閑農業項目對當地非常寶貴的民俗文化資源缺乏利用,亟需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入。而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是發展較為成功的產業,對如何將文化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領域合作空間大。如借鑒臺灣成熟經驗,在農業休閑消費環節中通過文化創意產生消費者與農村互動參與的民俗歌舞體驗,民俗生活體驗,當地民間手工作坊、民間美術參與體驗,特色民俗紀念品開發等可以增加一系列消費增值的環節,擴展休閑農業產業鏈。
4.2.3 食品養生、醫藥保健與美容產業 當前這三者的社會需求極大,大多數的休閑農業觀光顧客都有獲取更加天然健康的鄉村食品的渴望,加之養生熱潮的出現提出了對天然綠色保健品、有養生保健療效的當地特產、有美容功能的當地中草藥等產業的需求,將這些產業與傳統休閑農業產業的結合將會創造出更多的產業附加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如果能將臺灣資金、技術與管理優勢結合進來,發展前景廣闊。
4.2.4 餐飲、民宿與會展業 在大陸的休閑農業普遍表現出餐飲與民宿產業鏈環節較為落后,缺乏特色。由于地處農村,餐飲服務的提供往往過于粗糙,缺乏層次性、精細化服務,缺乏對餐飲環境、餐廳風格、服務水平的提升,而城市來的顧客將餐飲作為一項重要的整體消費,其要求相當高,因而目前的餐飲環節遠遠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民宿的提供就更缺乏檔次,導致大多數的顧客并不留宿在休閑農場。而臺灣休閑農場的餐飲與民宿是一大品牌,特色鮮明,服務水平高,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之一,有巨大的價值增值效應,許多的顧客因喜愛休閑農場的美食和獨特舒適的住宿而多次前往,因而該產業鏈環節也賦予了休閑農業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臺灣,不少會展與體育賽事等均加盟休閑農場,使產業鏈得到新的延伸。因此,大陸在這一環節需要盡快吸引臺灣相關企業的引入,帶動該產業的發展提升,形成有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芮明杰.論產業鏈整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
[2]芮明杰,張琰.產業創新戰略[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0.
[3]郭煥成,鄭鍵雄.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1.
[4]劉貴富.產業鏈研究現狀綜合述評[J].工業技術經濟,2006,(25):9.
【關鍵詞】休閑農業;產業化;保障措施
前言
休閑農業產業化具有企業規?;?、經營集約化、產品市場化、產業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等特征。休閑農業是一種集約、高效、多功能復合的可持續發展產業。休閑農業將農業從單一的原料生產與供給功能向生態涵養、觀光休閑、文化傳承、就業增收等多功能拓展。對此,本文以促進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保障措施研究為題,對其相關內容做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將休閑農業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一是完善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加強交通、通訊、供電、供水、污水管網、垃圾無害化處理、安全飲水工程、安全保障、衛生服務等方面的投入與建設,加快推進移動通信、網絡通訊、郵政服務網點等信息化設施建設,切實改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條件;二是重點改善休閑農業區道路與交通狀況,建設聯系城鄉的公交及自駕車交通網絡,推進村村通公路建設,實現城鄉路網無縫對接,完善景區交通、照明、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規范交通指引標志,提高休閑農業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和通達性;三是改善休閑農業生產條件,在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循環農業生產設備和技術設備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為拓展農業功能創造條件;四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劃撥專項費用用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新建配套設施建設給予項目投資補貼,并進一步吸引外資、信貸資金及其他資金投入,從而完善農村公共
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二、夯實休閑農業產業化市場基礎
第一,在休閑農業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過程中,重視休閑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促進資源市場價格的形成,由于制度限制,休閑農業資源如農村土地、歷史文化遺產等不能直接通過市場流通方式獲得,需進一步完善市場定價機制,切實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和供求關系不對應問題,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資源利用的比例和利用的方式,在休閑農業項目開發中,需要對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別、方式和資源配置進行評價,并對土地資源用途比例與利用方式進行安排。
第二,休閑農業是資本需求量較高的產業,農戶、農村集體等經營主體投資能力較弱,單純依靠自身力量很難完成資本積累過程,需要借助適當的融資模式進行融資。休閑農業經營規模較小,經營管理不規范,發行股票與債券等模式的制度環境尚不成熟,應采用項目融資和基金融資模式籌措資金,項目融資是以項目本身擁有的資金及其收益作為還款來源,基金融資則利用資本市場擴大融資渠道,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由政府、企業與個人聯合投資,形成休閑農業融資平臺,吸引和支持更多民營企業投資介入。
三、提高休閑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
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提高休閑農業組織化程度的關鍵。土地資源的整合利用與規劃布局直接關系到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制定、產業組織形式選擇與產業標準化推進。在休閑農業項目開發中,農戶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一是土地轉包,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戶通過轉包形式承租其他村民一定期限內的土地使用權;二是土地互換,是在平等自愿基礎上,同意經濟組織的農戶根據各自需要互換承包地塊;三是土地入股,即農戶以各自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資源入股;四是土地出租,即農戶將土地出租給非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外來投資商,提高土地資源的整合效率。
休閑農業企業已成為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以休閑農業企業為主體的新型休閑農業產業化組織的建立,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適當集中和合理配置,解決了個體農戶項目投資資本不足的問題,降低了休閑農業經營風險,推動了休閑農業規?;洜I和產業化發展。新型組織形式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休閑農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產權明晰能夠充分保障經營主體的資產所有權、收益權和處理權;權責明確使休閑農業各參與主體及利益相關者之間明確各自權力和義務,共擔風險;政企分開利于提高企業活力與競爭力;管理科學是在推進休閑農業企業在生產、供應、質量、銷售管理等方面實現科學管理。
四、實施休閑農業產業集群化戰略
首先,構建與延伸產業鏈。休閑農業產業鏈是指在產業分工細化和專業化基礎上,處于不同環節、發揮不同功能的企業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建成的產業網絡鏈條結構。休閑農業產業鏈的構建與發展,能夠挖掘傳統農業生產與鄉村環境中的附加價值,實現農業文化價值的重現與增值,有效促進資金、技術、人才、渠道等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其次,促進關聯產業集聚。一方面,休閑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將促使大量中小企業在區域內集聚,產業鏈各節點均能促生眾多存在競合關系的企業,可以利用區域內特色休閑農業資源和產品優勢,延長產業鏈,實現相關核心企業集群發展。如臺灣的農產品深加工整合了生產、制作、包裝各環節的資源和技術,極大延伸了產業鏈。另一方面,,以休閑農業產業鏈延伸和升級為核心,合理配置休閑農業資源,發揮休閑農業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推動與休閑農業關聯度較高的產業發展,如農業、旅游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醫療美容業、農產品加工業等,促進存在競爭合作關系的相關產業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以及服務機構在區域內聚集發展,形成一個穩定、持續的競爭集合體
五、建立休閑農業產業化人才體系
休閑農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是制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分類、分級開展休閑農業服務和管理人員培訓,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人員。休閑農業產業涵蓋了農業、旅游、科技、文化、法律、經濟、管理、營銷、環境等多學科的知識,一方面,鼓勵地區高等院校開設休閑農業相關專業,傳授農學、生態學、景觀學、資源經濟學、休閑學、景觀規劃學等學科知識,為休閑農業發展培養市場經營、管理宣傳、規劃設計、文化開發與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經營主體的經營意識和旅游開發與服務意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拓展辦學渠道,充分利用地區農林、財經、旅游院校的科研優勢,鼓勵校企合作興辦職業技術學校,進行高科技農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教育與培訓。
對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分批培訓。一是重點開展政策法規、創業理念、信貸融資、生產安全、衛生服務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并定期組織企業經營者到休閑農業發達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二是鼓勵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積極參與地區政府或行業協會組織的座談會、研討會、交流會、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加強經營者間互動交流,共同探討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創新經營服務理念;三是加強經營業主可持續經營意識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文化教育,鼓勵經營人員文明經商、公正參與,提高經營人員整體素質。
五、結論
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體系是一個動態復合系統,各地區在休閑農業資源開發與產業化發展實踐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取開發模式與具體路徑,本文提出的產業化開發模式對各省市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但各地區需要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和調整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對不同區域休閑農業發展的產業經營模式、空間布局模式和產業組織模式有待深入探索,以期為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更具實踐意義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劉超,胡寶貴.休閑農業產業化模式研究——以紅泥樂農場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0):236-237+241.
[2]張艷明.我國休閑農業資源開發與產業化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17(09):19-20.
關鍵詞:產業融合;休閑農業旅游;涪陵區
一、農業與休閑旅游業融合必要性分析
1.產業融合趨勢引領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產業之間的融合與產業邊界的模糊化已經形成了一個趨勢,如“互聯網+”、“旅游+”的提出正標志著產業之間的大融合。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于優化一、二、三產業的結構,促進產業融合至關重要。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與美麗鄉村建設,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因而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2.統籌城鄉發展
傳統農業發展過程中,農副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明顯,與城市產業經濟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距,各類諸如資金、教育、醫療等資源仍大量集中于城市,農村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與生活條件還存在較大差距。而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農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就地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
3.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休閑農業旅游以現代農業觀光、休閑旅游、體驗農業、特色商貿、農業文化、科技展示等綜合生產取代了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充分實現了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轉變,使三大產業相互滲透、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
4.鄉村旅游優化升級的述求
當前涪陵鄉村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過短過窄,與地方農業、文化等產業融合度不高,一味地粗略性開發。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與農業、文化產業、休閑娛樂業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形成一條大產業鏈。
二、涪陵休閑農業旅游產業融合現狀及問題分析
涪陵區在重慶五大功能分區中處于城市經濟發展新區的位置,其社會經濟條件良好,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涪陵區具備豐富的人文、歷史、農業等資源,具有開展農業休閑旅游的條件。例如近幾年著力打造沿江特色果蔬區、坪上生態觀光區、后山休閑觀光區三大鄉村旅游片區和榨菜民俗文化街區,加大了涪陵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但當前涪陵區休閑農業旅游在產品結構設計、產業融合、產業集群及產業鏈延伸上存在明顯的不足。一些鄉鎮農業休閑旅游開發多處于以傳統農家樂為主的開發模式中,產品層次性不夠豐富,產品附加值低,產業聯動性不足
1.休閑農業旅游產業整合意識薄弱
涪陵旅游整體起步較晚,旅游產業與其它產業缺乏橫向合作,旅游產業內部協作力度不夠,造成旅游產業鏈過短過窄。例如蜚聲海內外的涪陵榨菜,其產業和旅游業之間的融合有待深化。而一些鄉村農家樂開發較為粗略,其經營管理、軟硬件配套有待提升,同時與農業等相關產業融合不深、與周邊旅游景區互動不足。
2.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整合
當前涪陵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的支撐,傳統的旅游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是旅游景區,但作為休閑農業旅游,其社會資本構成比較復雜,涉及農業、旅游、地產、商貿、物流、工藝品、食品加工等產業,需要較大的整合力度。目前涪陵休閑農業多以農民散戶經營為主,企業對休閑農業的投資回收期和投資風險缺乏科學評估,同時不少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不夠強,因而帶動產業融合的能力比較弱。
3.產品內涵不足
當前涪陵區大部分的農業旅游產品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主要以農業觀光、采摘園、農家樂等方式為主。由于受資金、人才、技術、創新等方面條件制約,各地休閑農業產品大多缺乏特色定位。產品品牌缺失、品位不高,文化內涵不足,地域特色不鮮明。如榨菜、森林、花卉、裂谷、兩江、軍工遺址、水文風貌、枳巴文化、程朱理學、小田溪文化等資源與地方休閑農業旅游的銜接度較低。旅游企業對“高附加值”區塊挖掘不夠深入,旅游購物商貿業、娛樂業發展動力不足。因此,涪陵區的休閑農業旅游亟待加快娛樂業和旅游商貿業的發展,以調整和優化鄉村旅游產業結構。
4.營銷渠道整合缺失
大多數休閑農業旅游屬于散戶經營模式,一方面自身的營銷意識薄弱、實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存在與同行及關聯產業的渠道整合缺失。不少的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還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5.產業融合障礙較多
在產業整合過程中,存在不同行政部門管理,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機制不靈活等問題,同時,面向生產性中小企業的科研服務、激勵機制、風險投資等體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經營。同時農業信息化技術較為滯后,不能形成經營管理信息化、科學決策、網絡營銷等經營管理方式,因而在與休閑旅游等相關產業的融合上,缺乏一定的一定的科學指導。同時旅游本身的開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的融合力度。
三、涪陵區休閑農業旅游產業融合路徑分析
1.樹立休閑農業旅游整合意識
針對當前休閑農業旅游經營存在小、弱、散等問題,要依托周邊城市或景區,與城市休閑、景區度假等業態進行整合,統一規劃、宣傳促銷,才能發揮產業聚集優勢,實現規?;洜I。例如通過“大木花谷”“南沱”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充分將地方資源特色、民俗文化與休閑農業整合,并圍繞園區形成輻射發展,將旅游節慶、采摘體驗、旅游商貿、文化創意融于一體,充分將種植養殖業與工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
2.構建休閑農業旅游大產業鏈
在休閑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應轉變產業發展理念,通過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將農業、地域文化、養老休閑、健身運動等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融合產業群,包括主題農莊、旅游演藝、養老地產、療養旅游等休閑農業旅游大產業模式。例如涪陵榨菜不僅是從田間到餐桌的轉換,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品牌推廣的產業鏈構建,也需要從農耕文明到工業生產到文化記憶的多功能演繹,充分將休閑農業產業鏈拉長拉寬。
3.培育龍頭企業
休閑農業旅游產業鏈的整合優化要強調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龍頭企業實現上通下達,提高產業的附加值。涪陵地方可給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予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資等幫助,使其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影響力,發展成為龍頭企業。從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進行產業鏈的拉伸,形成由點到面的擴散,以此促進整個涪陵地方休閑農業的發展。
4.優化農業旅游產品結構
(1)產品結構升級
伴隨大眾對旅游產品的需求升級,中國正在步入旅游休閑4.0時代,休閑農業旅游的產品升級勢在必行。涪陵休閑農業旅游需要從單一觀光農業、農事體驗轉向到融合現代農業、鄉村旅游、涪陵地域文化、創意產業和現代科技于一體的升級版產品,實現業態整合、產品復合。
(2)旅游商品促進產業聯動
在休閑農業旅游中,旅游商品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可以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緊密聯系起來,通過旅游商品開發,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旅游業的經濟拉伸,有效促進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的產品整合和帶動地方商貿業、運輸業的發展。涪陵旅游商品如榨菜、胭脂蘿卜、油醪糟等已經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其中涪陵榨菜即將完成從地里到工廠再到文化小鎮的一、二、三產的產業融合。
5.完善產業融合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應樹立跳出農業、跳出職能部門的觀念,運用工業、旅游、文化等領域的先進產業發展思路指導農業經營和管理。積極制定休閑農業資源開發的政策法律法規,建立從研究、開發、管理、風險投資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為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創造必要的軟件環境。
6.整合休閑農業旅游產品營銷渠道
涪陵區休閑農業旅游發展要注意加強產品營銷,相近區域可以展開協作、整合營銷渠道,有利于區域品牌塑造。同時與各類旅游集團、媒介、其他相關企業等成立營銷合作組織,整合傳統營銷和現代網絡營銷渠道,打造立體營銷戰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營銷模式。
參考文獻:
[1]陳俊紅,王尚德,肖宇波.產業融合視角下休閑農業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4).
[2]楊阿莉.從產業融合視角認識鄉村旅游的優化升級[J].旅游學刊,2011(4).
[3]楊振之.城鄉統籌下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J].旅游學刊,2011.(10)
一、緒言
休閑農業是我國近來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型方向,一來是為了應對民眾對于休閑旅游需求的提升,二來是為幫助農民的收入與所得的增加。休閑農業不只是一種農業經營方式,更是一種鄉土性旅游服務業,因此,很多學者指出發展休閑農業首要任務就是吸引人潮。而未來的新型鄉村、農村旅游需有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冒險旅游、美食旅游這五大類,休閑農業區提供的游息活動幾乎可涵括其中,如健康旅游配合我國風俗民情,休閑農業區內的相關經營者可種植藥草植物,針對注重養身保健的游客制作不同類型的養生餐,增加長期住宿顧客的吸引力。
未來農業應以多元化農業為發展目標,三大發展主軸中也提到農業深度旅游的新市場開發。應按照不同客層提供多元的主題游程。因此,吸引人潮,必須目標與分析營銷,經由市場分隔、產品定位等工作,擬定適切的策略,進行市場客群開發,過去國內研究中以針對休閑農場游客的偏好、動機、體驗、生活型態等變量進行市場分隔研究為主。如何提升休閑農業集客力、吸引力,是休閑農業經營的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欲了解農業深度旅游市的現有客群與潛在客群,并探討游客對深度旅游的偏好、動機、體驗程度及滿意度,來進行游客市場分隔,提出農業深度旅游開發的策略,并具體建議政府輔導休閑農業區推動、開發與營銷農業深度旅游的建議。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研究問項的選取依據
本研究由文獻收集整理休閑農業、旅游資源等資料,進行分析與歸類。其次,通過專家訪談、專家問卷調查,對評估準則進行增加、保留、刪除或修改等建議,得出休閑農業深度旅游資源的市場開發層級架構,借以作為本研究游客問卷與專家模糊層級分析法研究指標準則的依據。
(二)研究工具
質性訪談問項設計分別針對休閑農業區經營者的基本資料、休閑農業區環境特色、深度旅游的特色與認知、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等四大方向進行訪談題項設計。游客問卷設計,以結構式問卷為調查工具,主要分為游客對于旅游資源的重視與滿意程度、游客旅游經驗及游客基本資料等三大部分。專家問卷設計主要為探討專家對于休閑農業深度旅游市場開發評估指標,各個類型的權重,并與游客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與分析,故采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度法。
(三)資料收集
本研究通過休閑農業供應者(2位休閑農場及2位民宿經營者)與休閑農業需求者(2名游客)深度訪談的結果,作為探討農業深度旅游產品項目與專家問卷調查的依據。游客問卷調查,各客群抽樣的對象主要抽樣深度旅游現有及潛在兩種客群?,F有客群,為必須在休閑農業區中的農業旅游環境下從事相關的體驗活動,或在區內農場或民宿居住兩天一夜以上的游客;潛在客群的抽樣對象分為:在休閑農業區,以及在非休閑農業區之旅游景點,從事相關深度的體驗活動之游客,旅程為當天來回或是居住在休閑農業區以外地區之游客。本研究采取便利性抽樣法,于2013年8月底至2013年10月中的假日與非假日分別進行發放,選定需年滿20歲以上具有獨立填答問卷能力的游客進行發放。
(四)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資料分析方法包含次級資料分析與主客觀分析,游客問卷分析方法利用SPSS 17.0套裝軟件,分析方法包括次數分配、t 檢驗、因素分析、Cronbach’s α等。本研究應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IPA)將受訪不同客群之間對于各旅游資源問項的平均重視度與滿意度加以歸類,繪成重要―表現程度分析圖,并利用此四象限分析結果進行擬定改善策略。專家問卷分析方法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的方式,求算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進而得到各評估準則的評價分數,達到客觀評比的目標。
三、研究結論
(一)農業深度旅游產品開發策略
根據專家的觀點,深度旅游產品開發應依據“觀光農業導向”、“文化旅游導向”、“自然旅游導向”與“鄉村度假導向”的順序為優先評估的準則;生態旅游、教育體驗、農業體驗、地方特色、民俗活動為產品開發首要優先,旅游類型權重值之間的微幅差距,表示專家的重視程度幾乎畫上等號。次要為健康效益、主題旅游與鄉土美食,冒險旅游與表演藝術權重值偏低,顯示專家較不重視。
整體游客的觀點,深度旅游產品開發應依據“文化旅游導向”、“觀光農業導向”、“自然旅游導向”與“鄉村渡假導向”的順序為優先評估的準則;健康效益、教育體驗、鄉土美食、生態旅游、地方特色為產品開發首要優先。次要為民俗活動、主題旅游與農業體驗,冒險旅游與表演藝術較不重視。在農業體驗、健康效益、民俗活動與鄉土美食等類型,專家觀點與游客觀點較不一致,專家觀點認為農業體驗與民俗活動為首要開發產品,游客觀點認為為次要開發產品;游客觀點認為健康效益與鄉土美食為首要開發產品,專家觀點認為為次要開發產品。其中,健康效益在開發產品的重要程度排序中,專家觀點為第六順位,而在游客觀點為第一順位。
本研究認為專家觀點期望通過實際體驗與知識學習的產品,提供游客知性的旅程,吸收新知,再結合地方特色與健康效益的產品,增加旅游的豐富性與深度。相對的,游客旅游的主要動機為踏青散步、放松身心(占34.7%),以及養生保健的觀念日漸提升,對于健康效益的產品相對重視。其次,對于教育體驗的產品開發也是相當重視,列為第二順位。由于產品開發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游客進入農業深度旅游市場,因此,本研究依據游客的觀點,依重要程度優先順序分別提出下列產品開發的方向:(1)順序一:健康效益的深度旅游產品,包含體能增加的(如自行車),緩解壓力養生的(如泡溫泉),以及注重優化心靈的園藝治療等旅游產品。(2)順序二:教育體驗的深度旅游產品,提供通過自然生態解說、環境教育、野外求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以及親手參與的DIY等旅游產品,讓游客深入與接觸大自然,增長日常知識與資訊,游客更主動參與與體驗的方式。(3)順序三:文化旅游的深度旅游產品,文化旅游產品著重于鄉土美食與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開發。包含美食與料理,參觀地方傳統建筑,觀賞與制作手工藝品,品嘗與挑選地方特產與伴手禮等。(4)順序四:生態旅游的深度旅游產品,開發以自然景觀與資源為基礎的生態旅游產品,以了解當地環境的自然,在不影響當地生態體系下,達到保育自然資源,增強游客的環境意識。
(二)農業深度旅游市場開發策略
了解深度旅游市場開發的產品,包含健康效益、教育體驗、地方特色、鄉土美食、生態旅游等,本研究發現與IPA分析中,繼續維持的旅游類型相同,顯示以游客認為最重要與最滿意的類型,作為產品開發的方向是相當具有說服力。此外,本研究以IPA分析中,需要立即改善的項目,顯示游客對于此類型與旅游資源非常重視,但卻感到不滿意,應當急需改善,以提升游客滿意度,作為主要市場開發的方向。
一是以農業體驗與主題旅游為整體客群的開發市場。農業體驗的市場,利用農林漁牧的生產資源,轉化成各項休閑活動。主題旅游的目的,主要通過休閑農業的環境,提供會議、打工渡假、團體員工旅游的性質,整體客群更認為主題旅游可以賦予休閑農業更寬廣的市場開發。二是以教育體驗與地方特色為現有客群的開發市場。教育體驗主要在本身的生產經營之外,把重要資源用于體驗與教學。結合地方特色的市場,以欣賞、參觀和認識具有特殊價值與歷史價值的地方產業文化等,提供游客豐富的鄉土體驗。三是以民俗活動為潛在客群的開發市場。結合地區性或具濃厚當地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與慶典活動,提供民眾感官刺激,與體驗各地不同文化的差異。
四、研究建議
(一)產品開發方面的建議
一是策略聯盟助于資源整合與開發,政府積極扮演協調與整合的角色由于農業深度旅游的產品開發相當多元,包含健康效益、教育體驗、地方特色、鄉土美食、生態旅游等旅游產品。然而,目前多數休閑農業業者的發展現況,提供的體驗活動大多為欣賞鄉野景觀的生態旅游、生態解說教育的教育體驗,其次為參與地方文化、品嘗特色料理,且多數農場也提供體驗農產作業、感受主題風情和旅居農莊民宿,而僅少數農場提供戶外健身運動和心靈舒壓療養的健康效益旅游產品。因此,業主在發展過程中若無法直接資金投資或提供,除了可以借助休閑農業業主之間的合作,或是與外部其他產業之間的異業策略聯盟,利用異業的專長與特性來補強其不足,從雙贏的方向思考,讓合作的各方都能夠提高獲利,創造策略聯盟的最高效益,進而增加活動提供的廣度,助于多樣性資源整合與開發,游客參與活動的意愿與選擇相對會提高。
二是推動與規劃深度游程的旅游產品。潛在客群的游程主要以當日來回的一日游為居多,若能夠規劃出附有價值與意涵的旅游景點,并與其他產業合作,通過包裝與營銷,推出與設計符合教育體驗、健康效益與地方特色的多日游套裝行程,將游客的停留時數延長與過夜,體會到不同旅游地區的深度旅游內容與資源。因此,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與業主合作,規劃小眾的套裝行程與路線,由政府進行大力推廣,設計優惠方案,更可提供游客作為安排旅游行程的參考。
三是開發新的旅游產品與資源。本研究認為整體客群對于各種旅游資源的接受度高且廣泛,加上重游的忠實游客不在少數,約有六成的重游率,開發新的產品與資源,提供不同的游程體驗,吸引新客群進入休閑農業的旅游市場,創造舊有游客新鮮感。
(二)市場開發方面的建議
一是漁業體驗需要近一步加強。漁業體驗在旅游資源IPA分析中,現有客群與潛在客群均認為游客重視程度低,滿意程度低的旅游資源,屬于優先順序低旅游資源。目前我國的漁業體驗活動較為少數,常見的為采貝、釣魚,能夠與其他產業的連結性較低,也收到產季與氣候的限制,使漁業活動較為單調,游客的重要程度與滿意程度相對降低。本研究建議可以向周邊國家取經,找尋適合的開發策略,打開漁業體驗的市場。
二是設法打開主題旅游的市場。本研究的主題旅游包含青年旅游、會議旅游、農事工作假期與員工旅游,經由分析結果顯示滿意程度較低,IPA分析中是亟待改善的旅游資源。由于國內的主題旅游與休閑農業的聯接,尚停留在參觀、用餐、選購特產的階段,由于休閑農業業主規模不大,員工旅游與會議旅游屬于小規模企業的接洽,大多還是傾向與飯店、渡假村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業主合作,市場發展具有限制;青年旅游注重在以有限的經費走遍世界角落,在休閑農業存在門票與消費的前提下,國內還處于萌芽階段,推行與發展速度尚屬緩慢;農事工作假期在國外相當興盛,國內常見為學校實習的建教合作,以兼具旅游與打工目的尚屬罕見。本研究認為國內環境可優先推動青年旅游,開發休閑農業青年旅游護照,政府提供補助,業者提供食、宿、行、育、樂各方面的整體配套措施與優惠,吸引與鼓勵青年涉入休閑農業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