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30:47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職業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現代護理人才的角色和功能越來越豐富步入新世紀以來,人們對生命健康變得更加重視,醫院的模式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進中,社會的實際需求也在不斷地轉型。而且,各個服務領域也在不斷地拓展,醫療衛生制度也在不斷改革和完善,這些轉變和完善也會對護理的含義造成一定的改變?,F代護理應該要從功能制轉變成整體制,還要從以疾病控制為中心轉變成以病人為中心。例如,護士的工作地點將不再僅僅局限于醫院,社區、家庭、康復中心、學校等都成了現代護理人員工作的地點。傳統的護理是醫療技術職業中的一種,但是現代護理卻是為人們健康服務的專業。而且,社會對現代護理人才的需求也開始逐漸向著多層次、高規格和跨學科發展,其功能角色也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護理學科的技術和知識也變得綜合化和復雜化?,F代護理的這些變化都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是護理職業教育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加強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等職業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高級技術性應用人才的主要地方。職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項就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可以讓沒有工作的人找到工作,讓有工作的人喜歡上自己的工作,所以職業教育的覆蓋面非常廣。隨著人力資源戰略的提出和醫療體系的發展,護理人才非常緊缺,而且護理人才的就業范圍也變得更廣。所以對現代護理的職業教育來講應該要以社會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實際的教育。首先,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從崗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對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其次,高等護理職業教育中,要對辦學理念進行不斷更新和完善,對辦學的內涵建設不斷強化,將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建立起完善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最后,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道德和意識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讓培養出的護理人才成為實用型的護理人才。
(三)提升護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護理這門學科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護理的實踐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響?,F代護理職業教育中,盡量做到對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進行創新,設置課程的過程中應該要將現代護理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來。所以,在實際的教育中不能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脫離的模式,這樣才能去滿足現代護理發展的實際需求。而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務必從技能訓練開始,加強對護理的操作技能教學的進行,逐漸樹立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雙重教學觀。此外,安排專業課課程內容時,應當注意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并重。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應該要靈活。例如可以選擇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啟發、小組討論、家庭訪問、臨床指導以及角色扮演等,讓學生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來讓自身的業務操作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有效提升。最后,讓學生在畢業時能快速的進入到自己工作角色。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通過各種培訓和再教育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起現代護理的職業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護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結束語
關鍵詞:職業教育 主動學習 體驗式學習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也正在改變陳舊的育人理念,努力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個性化、創新型人才。90后的大學生成長于數字化時代,他們習慣了信息環境下的生存,當他們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刻,是實現夢想的良好開端還是營造多年的夢想破滅,這正是高校教育理念與現實社會的矛盾碰撞點,高校的教學管理是否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深度的融合,校園的網絡平臺是否為學生搭建了“指尖上的大學”和“數字化校園”[1]。
以護理職業教育為例,如何讓剛入學的新生盡快適應學習型的生活,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習慣。我們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術能力,把課堂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提倡以學生為本。歸根結底,以學生為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學習為中心,重點把握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讓學生理解教與學的關系,早在30年前,西方教育提倡第二課堂學習[2](extra-curricular),也就是教室以外與學習有關的活動;90年代之后,又開展了與課堂教學聯合聯動的學習(co-curricular)[2],新世紀以來,世界性的學習觀念發生了變革,強調學習的核心位置和作用,強調綜合使用所有的教學資源用于造就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的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于課內課外,也不是單項灌輸或者課外活動,而是整合了課程學習和綜合發展、貫通課堂內外、超越校園內外的一種體驗式學習[3]。二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習和發展的成效出發,重新認識、構建學習主體與學習環境的關系。學生始終是體驗學習的中心人物,其學習和發展的成效取決于他的自身需求、學校的目標引導和所處的學習環境。對于剛進大學校門的新生,不少學生的專業出自家長的意愿和選擇,所以其自身的學習需求不強烈,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目標和未來就業愿景非常模糊,所以高職院校在低年級學生中要注重職業教育和就業引導,把職業素養教育融合在專業基礎知識的訓練中,使其明確行業要求和職業規范。只要熟悉了行業要求,學習目標就清晰了,然后在學校釀造的良好學習氛圍中,他們會慢慢地進入職業角色,逐漸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人。
在護理職業教育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把體驗式教育和服務型理念引入到基礎課程中來
醫學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知識多、記憶難,授課過程采用理論與實驗一體化的教學方式,結合課程內容,早期到醫院、社區、養老機構進行觀摩、調查和簡單的醫療服務,在同患者的接觸中,獲得對疾病的初步了解,在感受患者病痛的過程中逐步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機理,用體驗式教育讓學生從單純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學生在體驗教學的過程中獲得學以致用的感受[4]。
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也培養了職業道德,比如單純面對標本、模型,學生容易嬉戲,或者拿標本和他人開玩笑,通過接觸患者,同學們學會了尊重,逐漸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理論與實驗一體化的教會方式和早期接觸臨床,使學生提高了對疾病的認識和對事物總體的觀察分析能力,激發起自主學習的潛能,懂得了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地為患病的人群服務。
二、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熟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因材施教最適合活力有余、沉靜不足的高職學生。我們要選對教材,比如頁面活潑、知識結構清晰、內容簡明扼要,對學生有明顯的吸引力。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具備了較好的起跑速度,之后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漸漸養成自主學習和討論式學習的習慣。
結合課程特點,我們提倡編寫指導性學習資料,讓學生在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學習中少走彎路。例如基礎醫學課程中的人體形態學,教師在統編教材和教學課件的基礎上,為初學者編撰《形態結構難點解析》、《形態結構體表標志應用分析》、《臨床常見病例分析》,正向引導學生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職業教育的課程應該突出技術、技能和技巧,高職教學課時少,強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下功夫,圍繞專業培養計劃制定課程標準,圍繞課程標準制定整體設計,單元設計注重知識特點和總體的連貫性以及職業應用的要求。教學環節突出育人標準和技能特色,讓學生盡早熟悉未來的職業特點。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從單純的幻燈片到3D動畫,多維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出一個形象生動的課堂教學,良好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相結合,使成長中的學生有興趣學習,在課堂上表達出積極的思考和參與教學的活力,通過學習,自己對單純的問題能解惑,在群體學習的環境中能表達、質疑和探索,使學生逐漸從課堂中的怕提問,到課堂中敢于提問題,善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學習專業知識的較高境界[5]。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找到未來職業的應用點,做到學以致用。改進教學方法,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系統,讓學生自己設計和疾病形成有關的動物實驗,結合教科書,自己用多種途徑完成動物實驗,然后在總結實驗和書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認識和分辨。
三、延伸課堂教學,使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大一新生需要調整自己從高中延續下來的被動學習心態,也要克服高中老師灌輸給他們的“休息”和“自由”的負面影響,把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皟炐恪钡慕處熒朴隈{馭課堂,給同學們進行充分的演示和綜合講解、并引導學生自己閱讀、體會相關內容的含義,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但研究表明這些均屬于被動學習[5],內容留存率約在5-30%;我們在人體形態學課程中開展第二課堂,提供給學生患病器官的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以及相應的課余時間討論的病例,大家通過觀察標本的形態學變化,復習教科書內容,結合病例查閱相關資料,展開充分發言,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展開討論,對疾病發生的形態學基礎與患者的臨床表現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一定的理解[6]。專家認為[6],討論、實踐屬于主動性學習,內容留存率可以達到50%和75%。我們按照教科書學習內容的進度設置第三課堂,也就是讓學生結合教科書所學的內容,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利用圖書資料、網絡知識和雜志閱讀,寫出專題報告,每人在小組內做10分鐘的ppt演講,一是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二是通過聽別人的講授,讓學生加深了對多項知識的了解和認識[7]。俗話說,授人一瓢水,自己需要一桶水。多數學生通過講座,學會了論文綜述的初步寫法,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3C”素質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我國大學生的一個通病為思維禁錮,善于學習知識,但不善于質疑或者拓展知識,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判斷知識點的應用寬度和深度,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同時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設唯一的“正確答案”,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的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目前大數據平臺提供的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采用翻轉課堂、同步課堂、混合課堂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A醫學的課堂病例討論學習指導中沒有唯一的答案,旨在鍛煉學生的多向思維方法,為后續的臨床課程打下基礎。
(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Critivity)
高職學生將來的出路在各行各業的第一線,他們必須擁有扎實的技術和緊跟時展的創新能力,才能獲得就業的一席之地。在基礎醫學的學習中,必須把創新能力的培養寓于教學過程中,比如把形態學課程的體驗學習分解為:閱讀和理解能力占1/3,辨識標本模型的結構特點占1/3,利用標本模型的病理變化推測出患病機體的臨床表現、發病體征占1/3,學生若能利用課余時間把教學內容編寫、演出一系列醫患特點的情景劇,就是創新能力的體現。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Cooperration)
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當今經濟社會對技術人才的基本要求,從醫學基礎知識到臨床護理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整體系統,既要理解又要記憶,以小組學習和團隊合作的學習方法將做到事半功倍。
病例討論是重要的合作學習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變化,讓學生以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勇于發表意見,在討論中合作學習,在討論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另一方法,醫學實驗通常需要多名學生合作完成,提倡以小組輪流執勤的方式設計實驗、分步驟完成實驗的整個環節,把動手和動腦銜接起來,一人負責設計,其他成員在實踐操作中完善設計方案,最后通過總結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索與合作討論,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較好途徑。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作為職業教育機構,管理者首先要跟得上信息時展的步伐,踏準現代職業教育前進的節奏,用我們積極的探索和良好的職業教育精神去培養新生的一代。作為深資歷的教師,我們常常抱怨現代人愿意做網絡的囚徒,但卻忽略了信息社會給予人們的豐富快餐。在當今的大學校園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如何為大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平臺,營造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環境,讓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烈的大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中快速積累專業知識、增強人格素養,通過課內、課外的綜合培養,迅速鍛煉成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偉娟.淺談對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的思考[J].決策與信息,2014(5):31-32.
[2] 張曉明.利用第二課堂開展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13(17):43-45.
[3] 江智霞,鄭喜蘭,李麗湘.以體驗為主導的護理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4):507-510.
[4] 蔡麗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護理技術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7(27):92-93.
[5} 王崇宇,丁國芳.病例討論結合PBL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3):112-113.
摘要:我國的護理職業教育目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改革時期,其發展規模、從業人數等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當前我國護理職業教育事業受學校、醫院及國家相關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牽制和影響,使得我國護理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根據我國國家衛生部2004 年對126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專或職高學歷人數占57.65%,而大專學歷占36.7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護理職業教育中專、大專層次的職業教育的人員是我國護理隊伍的主體。因此,如何培養好、利用好、改革好護理職業教育是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護理職業教育 相關體制 護理事業
引言
目前,我國護理職業教育面臨著2個問題即:在新的社會背景下設置護理課程;如何在新的國際護理背景下對我國職業護理教育進修改革為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如何改革護理教育教學模式問題。如今的護理職業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狹義的臨床護理教育,而是以醫療護理課程為主干,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多學科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它是我國社會發展、護理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樣也是提高和護理教育逐步國際化的必然趨勢。
1.職業教育擴招 應對我國護士人力短缺
早在2001年,教育部依托衛生部對全國的護士人力配置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調研結果發現我國職業護理教育與國際差距很大。當時,我國護士總數為128.69萬人,全國平均千人口護士比例為0.993。雖然我國千人口的醫生比例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世界國際水平,但護士數量則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失調問題嚴重。再加上,我國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方法等相對落后,這就需要我們對職業護理教育進行改善,使之適應社會發展。
我國要建設小康社會,在衛生人力的配置上應基本接近國際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國的醫護比例應達到1:1。按照這個比例進行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醫護人數將達到232.3萬人,千人口的醫護比例均為1.5,這就意味著護士數量在2001年128.7萬人的基礎上,凈增加103.6萬,平均年凈增加 11.5萬。再綜合考慮到我國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帶來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國實際需要的護理人員應比預測的數量更多一些。
對了適應社會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我國在護理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上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護理專業中職、高職招生數量有很大增加。中職護理招生從2006年的257799人(中醫護理4 763人)增加為2007年的277 704人(中醫護理5084人),高職(??疲┥鷱?006 年的109 849人,增加為2007年的132 970人。護理職業教育的擴招,為臨床緩解護理人力緊張提供了保證。
2.加強院校聯合,促進教學與臨床的銜接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如何將理論教育與臨床需求相結合,是護理職業教育成敗的關鍵。我國教育部、財政部從2005年到2007年連續投入資金達1億多元,已在全國建立了75個護理教育實習基地。護理職業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訓練為突破口,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行半工半讀?;緦W時安排:中職3年,實習1年,高職實習半年。實習基地的建立在培養更加符合臨床需求的護理職業教育畢業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按專業進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
2008年4月教育部了“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培養,從專業設置與調整、教學計劃制定與修改、教學實施、實習實訓直至學生就業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作用。作為護理職業教育,要求充分了解醫療單位的需求,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模式。
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細分,臨床上對人才的需求也正在發生著變化,崗位細分、層級細分是必然趨勢。2010年衛生部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年)》中提出,2010年至2015年內,我國護理教育必須進行細分包括:重癥監護、急診急救、器官移植、手術室護理、腫瘤病人護理等專科護理領域,從而針對這些領域培養一批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提高護士隊伍專業技術水平。此外,在護理職業教育改革中,我們還必須針對護理學本、??茖I教育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
4. 嚴格執行國家規則制度
《護士條例》于2008年5月12日開始正式實施,強調了護士執業考試與資格管理。這樣能夠使教育、考試、臨床連接更加緊密,學生可以在校接受考試培訓,可以把學校教育與執業考試培訓結合起來,把執業考試作為教育評價的一種手段,發揮執業考試連接教育與臨床需求的橋梁作用,促進護理職業教育的發展。
但是,許多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護士沒干多久就轉行做其他工作了,這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目前,護士的權益、待遇等方面還需提高,護士的使用管理上還需要建立一些利于留人的機制。
5.結束語
護理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臨床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只有將臨床與教育緊密銜接,才能做到按需培養,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參考文獻:
[1]楊華麗,崔世澤.高職院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探索[J].中國建設教育,2011,5(9):31-33.
[2]沈寧,李俊漪,白玫,等.對我國護理教育規模的預測研究.中華護理教育,2009,1(1):17-19.
關鍵詞:美國 護理職業教育 現狀 特點
2014年10月,學院選派17名骨干教師前往美國進行為期20天的學習培訓,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我們先后到了加州薩克拉門托城市學院(Sacramento City College)、加州大學戴維斯醫療中心(UC Davis Medical Center)、美國河大學(American River College)、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戈山分校(Call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菲利普斯?貝斯以色列護理學院(Philips Beth Israel School Of Nursing)等學校、培訓機構及醫療機構,與學校師生及醫院的醫生護士交流、聽講座、一起參加教學會議等,深入了解護理項目的招生方式、教學組織形式、實訓室建設、課程設置、學生的管理和資助、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規劃等,對美國的護理教育、社區學院的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理念以及醫療護理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一、社區學院的職能及特點
1.社區學院的職能
美國社區學院的職能包括職業教育、轉學教育、延續教育、補償教育和社區教育等部分。
(1)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社區學院最重要的職能,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專門知識和專項技能,幫助其順利就業。因此,社區學院特別強調實際技能的訓練,重視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一般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之比大于等于3∶1,且實踐課的老師必須是來自一線工作崗位的、經驗豐富的人員。社區學院能為學生提供齊全的、較先進的實訓設施。比如American River College有先進的全息仿真模擬人系統,可以模仿病人不同情況下的呼吸、咳嗽、心跳、血壓等,當學生操作不當或錯誤時全息仿真模擬人心跳、呼吸停止而發生“死亡”,讓學生深受震撼,更加敬畏生命。
(2)轉學教育:社區學院為學生提供大學前2年的課程,大學承認社區學院的學分,學生只要修滿大學規定的相應學分,即可轉入四年制大學繼續第三、四年的課程學習,最終獲得學士學位。由于社區學院的學費較低,為一些家庭經濟困難而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轉入一流綜合性大學深造的機會和平臺。在社區學院每修1個學分的費用大約為260$,而在私立或州立大學則需要600$。有些州規定公立大學必須留一定比例的學位招收來自社區大學的優秀學生,比如,Call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ominguez Hills的護理系每年只招收70-80名學生,其中有不少就是來自社區學院的學生。
(3)延續教育、終身教育:這是社區學院提供的最具彈性和范圍最廣的服務,如公益性活動、文化傳播、宗教課程和活動等,教授學生插花藝術、飲食烹飪、話劇制作、健康講座、醫療急救等。另外,社區學院還提供學業輔導、職業輔導、就業輔導、經濟援助等,服務本地區居民生活、工作需求,使社區內的居民不論年齡、身份、經歷,只要想學都能找到合適的地方。
(4)補償教育:在美國,有不少人(尤其是黑人)由于貧窮、語言、等原因,成年后沒有獲得用以競爭高技術工作的能力,缺乏進入日新月異的勞動力市場再就業的技能。而社區學院則具備幫助和解決這種就業危機的條件和責任,即提供補償教育,幫助他們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取得相應學位或職業證書、提高能力、提升技能,從而獲得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再次就業。當學生向社區學院提出入學申請時,如果屬于殘疾、貧困家庭、退伍或軍屬以及是家里首位大學生等情形是可以得到相應加分的,從而優先錄取。
(5)社區教育:社區學院設立的初衷就是為社區服務,為社區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為本社區民眾服務。很多社區學院都與當地企業緊密合作,主動為本社區提供技術培訓,設計和提供能獲取技能證書、幫助迅速就業的課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招收的學生主要來自該社區,畢業后也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在社區就業。并根據市場調研結論嚴格控制招生規模,缺多少就培養多少,有效地保證了就業率。
2.社區學院的特色
(1)靈活性是美國社區學院辦學的最大特色。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社區學院采取授予資格證書、文憑、副學士學位等不同學籍的處理方式,教學模式靈活機動,沒有統一的教材,也沒有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2――5年內修滿學分即可畢業。學生來源很復雜,有應屆高中畢業生,有失業人員,有在職人員,有全職母親等,所以社區學院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開設有日校班、夜校班、周末班、非周末班、寒暑假班等,學生可依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
(2)社區學院的教學都是小班制,每班不超過30人,桌子都采用U形或V形擺放,便于教學的互動和課堂質量控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設網絡教學課程,既方便了學生又節約了成本。
(3)社區學院擁有大量的兼職教師,主要由社區內的企業家、專家、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來擔當,他們教授的課程實用性非常強。比如,各學院護理項目的實踐課教師都是在護理一線工作的、具有碩士學位的GN。學校也因為擁有兼職教師而獲得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可根據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甚至是調整專業。
二、護理教育與管理
1.招生:招生規模由地方護理管理委員會宏觀調控,不因為護理人員的短缺而大肆擴大招生,各學校嚴格按照1∶10的師生比來招生。一般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100以內,有利于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把控,與國內動輒幾百數千的招生規模形成明顯的對比。實行網上報名,不限年齡、性別、專業、宗教,前提是不能有吸毒、酒駕等違法記錄,且必須完成規定的預修科目,比如解剖、微生物免疫學、心理學等。每個指標都有明確的打分標準,按分數高低來錄取,嚴格公正又照顧到了弱勢群體。
2.教學:美國的護理教學不包括基礎醫學課程,這些課程可在高中、社區學院、其他有資格的大學里完成,學分在各個學校間是互認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案例教學和循證教學,注重實踐教學,理:實>3∶1。教學進程的制定和課程的設置都是從實際出發,由系部老師共同討論決定,學生也可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和建議,并可根據實際工作崗位和市場需求及時進行調整和對接。學業考核很嚴格,在第一學期有一門課程沒通過則會被退學,而在二、三、四學期考核沒通過也只有一次重修的機會。學校注重學生執照考試的通過率,一般都會有集中的輔導,幫助學生爭取一次性通過,以順利就業。
3.就業:學校都設有就業中心,就業中心注重個性化服務,1對1、面對面地進行指導,教學生制作專業簡歷、寫求職信,指導學生面試的技巧,包括如何著裝、如何溝通交流等,并開展職業測評,幫助學生按照自身特點進行工作的選擇,收集就業信息,擴展就業渠道,幫助學生盡早就業。
4.管理:學生平均年齡在30―35歲,有的是兼職,有的有小孩,有的要照顧家庭,由于時間受限,他們的學業壓力大,學生中心會提供支持和幫助,比如安排老師輔導、設立幼兒園等。有些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校會有獎學金、助學金予以支持,還有免學費的項目,不會讓學生因為經濟原因不能上學或退學。
總之,美國的護理教育可概括為:兩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三個方面:教學強調對學生知識、技能、態度三個方面的培養;六個理念:整個培養乃至執業過程中反復灌輸6種理念,即安全、對生命的尊重、隱私保護、感染防護、有效溝通、獨立性。
……
當然,美國的藍天白云、優良的空氣質量、有序的交通等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男護士;男護生;護理專業;職業認知;個性化培養
臨床實習是護生進入臨床工作的第一步,這一階段的培養對護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男護士是護理行業新興的生力軍,為護理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工作中男護士具有性別和能力的巨大優勢,但因性別與角色沖突,也面臨著特有的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如果壓力持續存在且不能得到有效緩解,將造成男護士的工作自信心下降,進而離職意愿增加。筆者對94名在職男護士的職業認知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擬為進行男護生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重慶醫科大學和第三軍醫大學共6所附屬醫院94名在職男護士作為調查對象,均從事臨床一線護理工作,排除行政、后勤、教育、管理、中途轉行者。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自設“重慶市男護士職業認知和職業定位”調查問卷,結合國內外文獻初步制訂訪談問題,并征求資深臨床護理和在校教學專家的意見,修改后對本院急診、手術室、精神科3名從事臨床工作的男護士進行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再次對問卷進行修改,形成的問卷內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資料。②職業認知現狀和規劃。主要涉及到擇業、就業的動機,從業過程中心理感受和感觸,共14條。以選擇題作答,采用Likert5級計分,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分別計5~1分,分值越高,職業認知和規劃越好?;卮鹜暾鲜鰞刹糠旨礊橛行柧?。③開放式問題。包括作為男護士你在臨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臨床工作中面臨最突出的困難和困惑?你在自我發展或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對將來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你認為哪些因素影響男護士的發展?
1.2.2調查方法
調查前與6所醫院護理部取得聯系和配合,收集在職男護士基本信息和聯系方式,建立男護士調查問卷QQ群和微信圈。于2014年6~9月完成調查,共發放問卷104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有效回收率90.38%。1.2.3統計學方法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采用描述性分析。
2結果
2.1男護士的一般資料
本次接受調查的男護士所在單位均為綜合性三甲醫院。年齡20~38(28.21±6.07)歲;護齡0~16(6.21±3.32)年;學歷:大專37人(39.36%),本科53人(56.38%),研究生4人(4.26%);職稱:初級87(92.56%),中級6人(6.38%),高級1人(1.06%);已婚46人(48.94%),其中已婚中配偶為護士者32人;家庭背景為農村65人(69.15%),工薪階層25人(26.59%),其他4人(4.26%);非獨生子女63人(67.02%);自主選擇護理專業19人(20.21%),調劑專業69人(73.40%),其他6人(6.38%)。
2.2在職男護士職業現狀及職業規劃
2.3開放式問題
問卷中提出的5個開放式問題,根據受關注程度的高低依次如下:①“臨床工作中面臨最突出的困難和困惑”關注度最高,74人(78.72%)進行了回復,其中,44人認為最突出的困難和困惑是角色沖突,19人認為社交壓力及社會地位不高、不受尊重是其面臨的主要困難;還有部分男護士表示前途迷茫是最突出的問題。②“你認為哪些因素影響了男護士的發展”關注度位居第二,53人(56.38%)參與了討論,其中,24人認為自己在單位受重視程度不夠,缺少來自管理層的個性化管理和培養;20人認為護理工作的特點給自己造成困擾,不利于男性創新性思維的發揮。③“對將來工作角色的期待是什么”位居第三,有51人(54.26%)對此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24人表示自己期待走向管理崗位;18人希望擺脫護理工作,走向技術人員崗位;5人表示對教學工作感興趣;另外4人表達了脫離醫院工作的意愿。④“自我發展和接受教育的需求有哪些”為第四位,26人(27.66%)關注了該問題,其中,18人明確表示希望單位能對男護士在進修、深造方面給予更多的機會,在管理方面給予較大的空間;8人表現出對教學、科研的興趣,但也流露出自己的擔憂,受困于醫院的環境和資源,實現比較困難。⑤“作為男護士你在臨床工作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僅8人(8.51%)回答。感受多為“不受人尊重”,“自己的想法難以被別人理解”,“自己的能力不能得到發揮”等。
3討論
3.1我國現階段男護士的職業現狀
有文獻報道,男性從事以女性為主的職業,成功機會更高,對工作的態度更積極[1]。首先,男護士在體力、耐力、精力方面較女護士有優勢,在高強度、突發應急事件集中的科室如急診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男護士的控制、決策、思維能力等方面更勝于女護士;其次,男護士遇事冷靜、鎮定,能給家屬或患者以安全感,還可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率[2];再者,男性邏輯思維縝密,創新性思維方面優于女性,更有可能在新技術新事物的研究領域有突出的表現。雖然男護士理論上較女護士有諸多優勢,然而現實中男護士職業現狀不樂觀,離職率高居不下。白洪敏等[3]調查發現,男護士離職率高達50%左右。本次調查顯示,94名在職男護士,職業認知得分普遍較低,14個條目中均分在3分以下有9個,其中,“較好的職業成就感和歸宿感”、“沒有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從未有過轉行或離職意向”三條目得分最低(見表1),這反映出目前男護士從事護理這一行業不僅承受了和女護士相同的工作壓力,還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影響其工作積極性,也對其自信心產生負面作用,導致男護士對專業產生懷疑態度。開放式問題調查中,認為“最突出的困難和困惑是角色沖突”、“在單位受重視程度不夠,缺少來自管理層的個性化管理和培養”以及“期待走向管理崗位”的男護士所占比例較高。提示男護士從事護理工作以后普遍感受到性別帶來的角色壓力,從而迫切需要得到重視、培養和提高。以上調查結果均顯示,我國男護士面臨著來自社會及自我概念沖突的雙重壓力,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困惑、迷茫甚至退縮,從而制約其職業發展。因此,對男護士的職業教育應從護生抓起,使其盡早認識對的職業定位,盡快適應角色轉變,得到良好的職業發展。
3.2對男護生護理教育的啟示和對策
3.2.1我國男護生護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性別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男護生入校均為硬性調劑生,自愿選擇護理專業者較少,所以男護士在進入護理專業學習的動機并不是出于對本職業的喜好,或者是未能深刻考量進入此職業領域可能會帶來自我及社會的雙重沖突,進而產生對學業的倦怠感和迷茫感,導致男護士思想情緒不穩定,對就業取向發生動搖,給臨床階段的培養增加了難度[4-6]。針對男護士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護理學界進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嘗試,但總的來看,國內關于男護士培養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對男護士主觀觀念的改造上,在教育機制、性別和職業規劃及職業性別文化認同方面的研究較少。黎加強等[7]認為,大多研究者是站在教學單位的單一角度上,而沒有從背景中去尋找男護士教育困境的實際原因,是強制性灌輸培養策略,是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綜合各方因素后的策略。被性別職業教育改造后的男護士已經失去已有的特有氣質,進入臨床后面臨服務大眾,又出現了自身性別和行為的不一致,必然遭受性別刻板印象主流人群的抵制和歧視,使其身陷性別身份自認和社會接納的雙重矛盾。所以男護士培養的模式和著手點應該放在如何培養適合男性性別的護理教育研究上來,并著重培養相關性別特質的臨床實踐活動項目,而不是重塑男護生個人性格來適應女性化特質的職業,以犧牲男護生個人心理、性格發展為代價。
3.2.2對策
3.2.2.1早期職業生涯規劃
應根據現階段男護生的職業困擾,改革現階段一刀切式的培養模式,幫助其自我剖析和定位,向其講解并鼓勵了解國內外護理專業發展的現狀、模式、方向和最新動向,引導護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制定職業生涯初步規劃,比如男護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性別的優勢在臨床護理專家、??谱o士、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發展,同時利用首位獲得南丁格爾獎的男護士“巴桑鄧珠”等成功案例,在男護生群體中形成榜樣效應。
3.2.2.2臨床實習過程中尊重男護生的特性發展
分配實習科室時盡量安排在手術室、急診科、監護室、精神科等能充分體現男性優勢的科室,在這些科室老師的引導下有利于護生產生對工作的積極性,對專業價值的認可、自我認可。在對專業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專業思想得以鞏固。專業思想的鞏固是保證男護生認真從事臨床實習乃至今后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3.2.2.3選擇高職稱老師或優秀男護士帶教
目前臨床護理專家、護理教育者大多為女性,在帶教男護生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的服務性、照顧性讓男護生覺得不利于彰顯男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學思想中柔性有余而剛性不足,很少關注男護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對男護生職業認同教育和自信心的培養很有限,容易造成自我概念的困擾,小護士和大男生形成強烈的觀念沖突,男護生會覺得這個專業讓自己變得細心、耐心,脾氣溫和,過于關注生活細節,這與自己內心深處的男性的剛強、冒險、富于挑戰的個性等社會性別特點不一致,會被別人認為失去了男人味。Rajacich等[9]研究也發現,臨床帶教這一環節會給男護生造成較大的壓力。孫雪芹等[9]的研究中提出,男護生對臨床帶教表示不滿的是認為教師在工作安排上不公平,總是安排他們做過多簡單重復的工作,面對患者的不理解和不合作,面對社會和就業的壓力,他們不能從老師那里得到鼓勵和幫助。高職稱的教師臨床經驗豐富,責任心強,能夠言傳身教,對男護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鼓勵,能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對他們心理壓力的疏導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臨床科室可以選擇專業思想比較穩定,職業規劃成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比較突出的男護士作為帶教老師,充分發揮榜樣效應,男護士經歷了男護生培養階段,更能理解男護生的困惑和壓力,對男護生實習期間思想動態和需求更熟悉,進而對護生給予經驗性和針對性指導。
3.2.2.4定期參與醫生查房,給予醫生層面的肯定
男護生高考時大部分第一志愿是臨床專業,因分數不夠而被迫選擇學習護理,這說明他們大部分對醫學知識是感興趣的,在臨床實習階段因工作性質問題自認為自己相比醫生而言低一個檔次,認為自己所學專業技術含量低而不受醫生的尊重。讓男護生定期參與醫生查房,不僅滿足男護生對深層次醫學知識的渴求,來自醫生層面對護理工作的肯定比護理帶教老師的說教也許更能增加男護生的職業認同,使學習護理知識由被動灌輸轉為積極主動成為可能。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對臨床男護士職業現狀調查分析基礎上,提出對于男護生的培養,不能單一針對在校教育、實習前培訓、實習階段、臨床工作中等某一個環節,需要建立一個針對男護生個性特質的持續培訓模式,以徹底改變男護生職業認知現狀,幫助其完成職業規劃。
參考文獻:
[1]王二傳,陳斐,胡婷.男護士就業與離職狀況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12):92-93.
[2]楊慧茹,吳清余.男護士在護理行業的定位思考[J].海南醫學,2013,24(16):2494-2496.
[3]陳翠屏,張永學.臨床工作中的護理本科男性護士離職原因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35(15):7-9.
[4]王燕妮,代亞麗.男護生實習期間壓力的質性研究[J].護理雜志,2015,32(1):14-16,29.
[5]林慧美,代松玲,陳海玉.90名在校男護生職業心態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124-126.
[6]袁順瓊,馬叉嘉,許冬梅.男護理學生職業規劃三級指標評價體系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28):3825-3827.
[7]黎加強,郭文杰,郭林,等.男護士培養研究現狀概述及研究趨向[J].西南軍醫,2010,6(12):1214-1215.
[8]RajacichD,KaneD,WillistonC,etal.Iftheydocallyouanurse,itisalwaysa"malenurse":experiencesofmeninthenursingprofession[J].NursForum,2013,48(1):71-80.
1.情感參與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和諧的教學氛圍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和諧的人際關系離不開積極的情感。良好的情感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智慧,才能使護理教學中的道德教育更富有實效性。
2.情感參與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原動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不僅需要有一般的生理、心理滿足,而且要有理解、愛等的需要的滿足。教師的情感參與可以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和慰藉,激發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在護理實踐中發揮愛和同情等作用。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當一個人受到他人的情感鼓勵時,會產生一種自我尊嚴感,表現出與他們所受這種情感和愛的給予相稱的行為,這正是護理教學要達到的最高的境界——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要求。
二、情感參與的原則與途徑
1.情感參與應遵循的原則
1.1情理交融的原則。情感參與應以理性為主導,這是護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嚴謹性所決定的。沒有理智的主導作用,教師就不能理性地表達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護理工作作風和慎獨的工作態度,自覺地辨別和抵制各種社會不良傾向的影響沖擊。
1.2一視同仁的原則。不能把情感集中在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身上,使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失衡和被遺棄的感覺,教師應使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到情感的影響和感化,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在今后護理職業生涯中也能做到對患者“一視同仁”。
1.3用之有度的原則。我們大力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情感,其中的情感參與不等于放縱、護短和遷就。影響護生在對待病人時也應注意適度的原則,在恰當的時間對情感參與用之有度,既關心又不遷就,促使病人的遵醫行為。
2.情感參與的途徑
2.1課后多元的情感投資方式。護理教學過程中情感投資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直接的情感溝通,例如傾聽學生的呼聲,在學生情感出現問題時安慰和幫助,在學習或思想上有進步的時候的鼓勵與表揚??梢栽诮虒W準備階段實施情感投資,如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或討論法之前,和學生一起去醫院,引導學生觀察護理人員的言談舉止;當學生生病時,陪同學生到醫院就醫,讓學生親自體會病人的情感需求;并通過課題討論等途徑進行交流和溝通,體會和反思護理職業道德的精髓。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以及網上的交流平臺,和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這種情感積淀投射到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更加有助于提高護理教學實效。
2.2課上多樣的情感參與方法。在護理教學中可以具體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情感參與方法。
2.2.1以情引情法,也就是教師借助教材之情喚起學生之情感共鳴。在護理教學中,整體護理的理念和框架貫穿始終,特別是護理心理學,更是以情引情的最佳教材。通過教師對不同患者心理需要實例的分析,可以在無形之中啟發學生的情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職業道德滲透的效果。
2.2.2以形引情法,即運用具體而直觀的形象使學生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多媒體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更加開放的教學資源,比如醫護人員在“非典”時期救死扶傷的忘我精神等影像資料,為教學提供了更加生動、直觀的情感刺激,能夠引發學生感情共鳴,有效地提升同情心、愛心和做一名高尚的護理工作者的心。
2.2.3以境引情法,即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和創設一定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動的情境,如,在護理學基礎或人際溝通課程中采用護患角色扮演法,優化情感環境,使學生從中享受到和諧的人際關系、高尚的情操的熏陶,達到潛移默化情感共鳴的效果。
摘要: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目前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且目前這種模式正在發生改變,呈現出中等、高等、本科、碩士并存的多層次格局。早在2004年我國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我國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此后,2006年衛生部又出版了《關于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有這些文件我們可以知道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發展方向還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將對當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護理教育 辦學格局 發展問題 可行性建議
引言
中等護理職業教育從大的方面來說屬于中等職業教育范疇,主要以培養“實用型初等護理人才”為目標。在2008年2月,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召開了全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一個“辦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努力建設醫學教育強國”。護理職業教育作為醫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國家及歷史背景下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本文將對當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具體如下。
1. 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職業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態勢不穩定,從2003年到2013年整體呈現波浪式發展。
2. 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臨床護理技術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多。就我個人而言,中等護理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性初等護理人才”的教育,它是我國醫療的基礎層面,同樣也是多層次護理人才需求不可缺少的層面。它能夠在我國農村醫療服務、社區醫療服務等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總結如下。
2.1資源配置不合理,衛生事業發展落后
由于護理專業屬于國家緊缺專業,護理專業人才在我國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目前,很多民辦、公辦院校都在積極推進開辦護理專業。但是,他們在辦學過程中不注重教學質量,層次較低。這樣的辦學規模、分布形式,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衛生類服務的需求,甚至超出了社會承受能力,給我國對衛生行政部門帶來很大沖擊。
2.2校企合作不到位
目前,我國的中等護理職業教育主要是沿用學校與醫院相互的教學實習模式,實施“2+1”教學模式。即學生在三年學制中,前兩年學生在學校內學習基本文化知識,后一年在學校指定的醫院臨床實習。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畢業后缺乏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樣也缺乏實驗、等教學環節,使得學生畢業后基本功不扎實,不能夠適應醫院或者社會需要。
2.3專業設置單一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起基本上沒有添加新鮮內容,教育過程中專業設置比較單一,并不能做到根據人才需求和社會的動態變化調整專業人才。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專業細化的年代,現行醫院中醫療衛生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致,雖然部分院校也能匹配醫療衛生行業的要求,但是,他們對于護理專業的設置卻很難做到“從一而終”。
3.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3.1加強政府引導,發展中等護理職業學校集團
就我個人而言,發展中等護理職業教育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首先,政府必須加強辦學機構與醫療單位“親密接觸”??梢酝ㄟ^護士資格證考試標準做為一個切入點(學校集團化),并定期舉辦研討會,讓醫院提供相關資料,為醫院培訓指定人才,醫療單位的人才需求不脫節;二是政府可以讓中等職業教育向縱橫兩方向發展。
3.2加大投入力度,增強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
目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投入和學生繳費。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責無旁貸的加大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必須貫徹落實《教育法》中規定的“三個增長”,明確政府在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為學生尋求更好工作謀利。
3.3推動校醫合作
就我個人而言,中等護理職業教育不單單是學校自身的事,政府應該加強學校和醫院的合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相互聯系,讓學生在醫院實習過程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次,政府可以引導學校和當地醫院的合作,為醫院輸送一線護理人員,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加適合醫院的發展。最后,學??梢越⒂行?、合理的激勵機制。
4.結束語
中等職業護理和基礎教育課程來說,它的改革才還剛剛開始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作為醫療中的基礎課程我們更應該加強課程改革的進度和方向。且對于我們這些第一線教師而言,肩上責任重大,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在改革中提高自己的水平,為促進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濟.辦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努力建設醫學教育強國[J].中國高等教育,2008(9):4-9.
[2]沈寧,李俊,白玫.對我國護理教育規模的預測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