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09:30:43
序論:在您撰寫專業養豬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當前對人才的需求不僅是高學歷人才,更需要具有較強實踐性、操作性的職業性人才,而現代學徒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實踐,能夠為行業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從而滿足行業對人才的特殊需求,下文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點。
1現代學徒制與專業職業能力概述
1.1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基于學校、企業與行業實現深度合作,借助于教師、師傅聯合教學模式組成的現代人才培養策略。從客觀上來看,現代學徒制是基于中國古代的學徒制度以及西方的初期現代學徒制度發展轉變而來的。英國早在20世紀的70年代就開始推廣現代學徒制,該制度主要包括技術與職業教育計劃、統一職業準備計劃等等,在1994年,英國政府正式推出現代學徒計劃試運行,并在2000年作為國家培訓制度的主體制度類型,這個階段現代學徒制也得到了全球化的推廣與應用。在現代學徒制體系框架下,不但實現了教育體系與勞動力市場的巧妙匹配,同時也使得更多的勞動力有機會獲得高等教育,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個人成長的需要,更是解決了長期以來技術型工人短缺的問題,使得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該體制當中,培養的目標是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通常采取學校直接與企業簽訂合同的方式來進行連接,充分調用資金、技術,滿足人職匹配的問題。由于該制度的構建既可以滿足招聘者的崗位需要與職業價值需求,又可以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幫助新勞動者快速融入工作崗位,所以有效推進了行業的發展進程。以現代學徒制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突出了教育的實踐性,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更是體現了以師傅言傳身教為目標的教育科學體系,滿足了新型育人的要求。
1.2專業職業能力
專業職業能力是指人們從事某種工作時所表現出的綜合能力,該過程需要學習者能夠將自己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能與態度融入情境中,通過遷移與整合實現職業工作目標。一般來說,專業職業能力主要依靠職業能力測試來進行綜合判斷,可以確定某個人是否能夠勝任某項工作。職業能力測試在日常管理中又被稱之為實操技術測試、職能傾向性測試等等。目前,國外針對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以職業能力培訓機制為主,這些機制的應用使得勞動力綜合技能水平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好地解決了勞動力素質不高、高等教育覆蓋不全面的問題,這些都為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引導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導依據。在充分借鑒西方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機制的同時,我國的一些高職院校開始嘗試案例教學、實訓教學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借助于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才干,滿足教學的全過程控制需要。除此之外,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還需要突出多元考核評價的內容,以此來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與業績考核水平,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知識與技能,滿足職業規劃與發展的需要?,F階段有關于專業職業能力的研究眾多,除了有關于學生職業能力內涵與特征的研究之外,一些學者也從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過程等方面進行研究,無論是何種研究結論,都明確指向一個結果,那就是只有解決學生專業職業能力培養問題,才能夠確保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體系的效果,才能夠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發展需求的人才。
2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施職業能力培養,對于學生、院校以及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院校發展的需求
從院校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開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工作,能夠更好地滿足院校定位。高職院校在現代教育培訓體系中的定位是為社會輸出大量、高質量的優秀技術、技能型人才,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與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職院校,要想提高教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就必須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更好地適應社會用人單位的發展需求,改善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市場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需要做好行業與企業的內容融合,更要推進校企聯合辦學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借助于現代學徒制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道德水準高、綜合職業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地滿足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培養要求。
2.2學生自身的需求
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上來看,近些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高等院校擴張規模持續增加,每年大量的畢業生涌入市場當中尋求就業的機會。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畢業生要想找到高質量的工作,就必須不斷打磨自己的本領,提升就業能力,否則將會面臨更為復雜的外部競爭壓力,甚至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屬于熱門就業崗位,但是正是由于市場容量大,對于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才會更高。在日常學習中,借助于現代學徒制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角色,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模式,做好職業認同與準備,不但可以提升就業的效率,同時也能夠指導個人的職業規劃與長遠發展,提升個人價值,進而達到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層次。
2.3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我們不但需要鞏固已經取得的建設成果,還需要一大批具有生產技術能力與操作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高職院校在我國的定位是培養專門技術型人才,通過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中推廣現代學徒制,能夠很好地解決辦學理念與特色的問題,通過積極轉變辦學模式,也有助于適應社會發展的階段,推動歷史的進程。另外,伴隨著職業教育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也不在適應于學生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這樣的條件下需要盡可能避免課程教學體系與企業崗位需求脫離的問題,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熟悉各種專業技能,從而滿足人才培養的各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后,才能夠更好地融入本職工作當中,確保就業質量與就業率,降低失業率也有助于改善社會環境,維持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
3基于現代學徒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策略
3.1在工作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對于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學中除了需要突出理論知識的教育與引導,還需要強調實踐教育,這也是現階段高職教育中存在不足的部分。高職院校針對學生實施實踐教育,主要包括技能、實訓、實驗等多個方面,在現代學徒制的基本框架下實施教學改革,則需要結合實踐教學的流程與特征來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滿足教學實踐的要求。在現代學徒制度的模式下,許多實踐活動需要借助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扮演學徒的身份,借助師傅帶領徒弟的一對一學習模式提升教學實踐效果。除此之外,在學生安排頂崗實習模式時,則需要制定更為詳細周密的教育方案與考核管理模式,這樣就可以滿足實訓教學的適應性要求,讓學生能夠滿足學徒制度的自我成長需要,進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
3.2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高職院校的課程培養一個很重要的培養目標就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學徒制培養模式也正是突出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所以兩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通過團隊協作、溝通能力等多種技巧的培養,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適應陌生的環境,也有助于滿足勞動者的專業技能培訓與操作能力客觀要求。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實施綜合職業能力培訓教學,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企業內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定位需求。推廣現代學徒制度,能夠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突出教學目的與行業的特色,針對性的配置好師資力量與課程資源。從學校的角度上來看,則主要側重了專業理論的額培養與專業知識的培養工作,確保實踐教學的成果。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言傳身教的發展模式需求,解決了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兩個十分關鍵的技能因素,切實改善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滿足了個人職業規劃與發展的要求。教學實踐環節中通過一線操作人員參與到課程教育引導當中,能夠滿足學生對于一線操作的直觀認識,不但可以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改善團隊協作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適應了外部環境,提升了生活質量。在教育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卻更為關鍵,要求做好實踐教學各方面工作,切實處理好管理實踐與工作技能的學習關聯,不斷提升個人綜合職業素質,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發揮校企合作的規劃發展定位與需求,另外一方面則能夠突出實踐教學的功能,滿足基礎知識定位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推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為社會輸出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3.3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工作開始嘗試理論、實踐相結合的途徑,而多種嘗試中,現代學徒制度是匹配度最高、適應性最好的模式之一。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才能夠滿足學生學以致用的發展要求。作為企業,則可以結合學校制定的培養方案來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模式與策略,同時處理好各方面的內容,強化引導工作。企業加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環節后,才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環境,在真實、高效的工作環境當中,學生的技能才能夠得到錘煉。除此之外,由于更加關注綜合能力的訓練與改善,同樣也解決了學生崗位控制與技能發展方面的問題,從而促進專業技能知識的養成訓練,滿足了實踐操作與綜合素質的提升要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個人的發展規劃,為其提升就業質量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園林技術專業;職業素養;主題班會
中職學校旨在為行業培養一線的應用型人才,行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是不僅具備嫻熟的技能,而且還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專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的培養既是學生自身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1]。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德育課和各門專業課程進行,但如果能通過主題班會進行進一步的系統化培養,可以達到更佳的效果。
一、依托主題班會提升職業素養的優越性
主題班會是在班主任的主導下,全體學生一起參與的,為解決班級或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各種教育問題,圍繞某個主題而實施的班級活動[2]。利用主題班會自身的獨特優勢,通過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能力[3]?!暗掠n+專業課”培養職業素養的模式,其弊端在于德育課是統設課,每個專業的教學內容都一樣,課程內容沒有針對性;各專業課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只為自己課程服務,任課教師基本是用到什么講什么,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是點狀,對整體職業素養培養來說沒有系統性;專業課的課時有限,上課花費大量時間做職業素養培養不現實;實操課時,學生一般都比較活躍,很難靜下心來思考關于園林美、責任心、吃苦耐勞等職業素養問題。通過主題班會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優勢在于:班主任對學生比較了解,更有針對性;通過具有鮮明主題的主題班會,能夠系統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系列主題班會,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是豐滿、豐富的,是印象深刻、系統的;按照學生成長歷程,主題選擇可以循序漸進,與時俱進,學生的思維也將更開闊;可以更好地輔助專業課教學,幫助專業教師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園林技術專業職業素養主題班會探究
(一)職業素養主題班會模塊劃分中職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學制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是課程實習和就業實習。按照課程進展,可以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根據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各門專業課的課程標準,可將主題班會劃分為3個模塊,每個模塊分別進行5個、5個和3個主題班會,每個主題班會課時均為1,詳見表1。
(二)職業素養主題班會的三個主題第一,初識園林。園林技術專業學生一年級剛邁入學校時,對學校和未來都比較迷茫,他們急需要了解學校特點以及這個專業能學到什么。為了解除學生疑慮,增加他們的職業信心,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的兩門專業課程是園林美術和園林植物,結合這兩門課程的專業知識和其要培養的職業素養,可以開展初識園林主題班會,具體內容詳見表2,同時也可以為后續的園林設計基礎、園林庭園工程施工等課程打下基礎。第二,追逐園林。學生在二年級時,對專業及行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思想也成熟了一些。在這一階段,學習的專業課更多了,例如園林制圖、園林測量、園林植物環境等,接觸的各項大賽也將會逐漸增多,此時推進追逐園林主題班會,具體內容見表3。第三,與園林為伴。學生進入三年級后,除了繼續學習專業課外,還要面對課程實習和就業實習。在這最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要盡量縮小學生和職業人心理上的差距,讓學生具有盡快融入新環境的能力,從而能夠順利實習和就業。此時推進園林為伴主題班會,詳見表4。
三、對職業素養主題班會實踐的反思
(一)配合好德育課和專業課主題班會可以強化和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但不能替代德育課和專業課中相關的內容,德育課和專業課的教學環境與氛圍是無法替代和模擬的。主題班會只是減輕德育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壓力,并使職業素養的培養更加系統化。
(二)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職業素養主題班會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班主任做好充分的準備,整合各種各類教育資源,利用行業優勢,盡量使主題班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環節清晰,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體驗感。
關鍵詞: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雙主體育人;三階段提升
1研究意義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堅持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與合作企業建立協同育人機制,招生招工一體化辦學,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1.1推行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企業的共同愿望
隨著建筑產業工業化、信息化改造升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加上行業發展和同行競爭推動,高端企業不斷保有自主技術和工程管理經驗,職業學校只能教授普通技能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企業的需要,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企業仍然需要再培訓;加之當前我國人才市場正面臨著“技工荒”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為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實用人才,以便在教學中嵌入企業自主技術和工程管理經驗,現代學徒制無疑是一種有效方式,既有利于學校解決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培養的人才技能不強、技術不實用,學校教學設備設施更新困難等困惑,也有利于企業解決招工難、錄用人才再培訓等難題。推行現代學徒制正好克服了當前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并能夠使新時期的職業教育釋放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能量。
1.2推行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徒制作為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學校職業教育的不足。當前,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是頂崗實習、訂單培養,但隨著行業發展、產業升級又遇到了新的“瓶頸”,需要新的辦法予以解決,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區,為改革和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另辟新路。
1.3推行現代學徒制是體現建筑行業特點的有效途徑
建筑行業在生產實踐中,處于重要地位的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很多屬于“人類知識總體中那些無法言傳或說不清楚的知識”,即緘默知識,它們很難轉化為明晰知識,只能在行動中被展現、被察覺、被意會,歷史上建筑工匠都是通過傳統“學徒制”傳承的。推行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師傅”們的言傳身教,將晦澀的知識形象化,甚至顯性化,使學生盡快掌握。
2構建“雙主體育人,三階段提升”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建筑產品形體龐大、產品多樣、建設周期長、工種多、人員多等特點,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在真實的現場進行訓練,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此,有必要探討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協同創新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學校資源,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過程構建職業崗位課程。在校內進行單項技能實訓,在校外企業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實行“雙主體育人、三階段提升”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2.1“雙主體育人”涵義
“雙主體育人”是指學校和企業這兩個主體。以往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受教者只有學生這一個身份,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是以學校為主體,企業為輔助,企業只是被動地接收學生實習,企業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所占分量很小,體現不出企業參與的價值?!半p主體育人”培養模式,受教育者既是學生,也是企業員工,學生每年有近四個月(半學期+暑假)的時間是在企業帶薪實踐,企業培養的不僅是學生,也是企業未來的員工,徹底改變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輔助地位,把企業放在跟學校同樣重要,甚至比學校更重的地位,突出企業的作用,真正讓企業參與到學生培養中,實實在在做到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
2.2“三階段提升”涵義
“三階段提升”是指學生入校后,從一個對建筑行業企業崗位工種懵懂無知的學生,通過三年校企聯合培養,成長為一個與建筑崗位工種零距離銜接的建筑企業員工。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的實踐教學主要在第二、四、六學期進行,分成識崗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三個階段,具體為:第二學期的后半學期和暑假這四個月,學生在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以識崗為主的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引導下認識工作內容,同時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企業給予適當的補助;第四學期的后半學期和暑假,在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以跟崗為主的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生產實踐,企業給予學生不低于同崗正式員工一半的工資;第六學期是在企業工作崗位上頂崗工作,進行崗位綜合技能訓練,在師傅指導下進行企業生產實踐和管理經驗提升,期間企業給予學生試用期員工工資待遇,學生畢業后自動轉為正式員工,享受正式員工待遇。
關鍵詞:BIM;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路徑
BIM技術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規劃的過程中,通過構建數字模型,明確系統設計規劃、施工建設工藝、工程量計算、造價管理模式、運維管理技術手段。以及多種技術管理工作模式的操作方式。通過BIM技術的有效使用,優化施工建設管理質量,降低工程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幫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效能,實現工程建筑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增進項目收益。BIM技術的核心就是推動建筑信息內容的系統化綜合、工廠化生產、可視化呈現和高效率管理。
1BIM技術在我國建筑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在我國,BIM技術的產生時間相對較晚,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因為其本身對信息化的研究比較早,所以在西方建筑行業中BIM技術的應用相對較早且廣泛;而我國,建筑業是自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漸崛起的,因此在很多建筑類企業中,BIM技術的應用與興起也偏晚,且創新方面還存在力有不逮的現象。當前,BIM技術在我國的設計行業以及“中字頭”建筑類企業中使用比較廣泛,但在小型的民營建筑類企業中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因為BIM技術本身的發展和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且搭建BIM技術使用操作平臺的前期資金相對較大,有些規模小的企業不太愿意承擔這方面的經濟投入,還有就是企業本身操作使用管理BIM技術的經驗不足、技術不成熟、BIM技術人員缺乏等所致,再者就是BIM技術的相關要求、國家統一規范以及具體的管理辦法等還未真正落地。
2基于BIM課程體系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BIM技術在建筑類企業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據《中國建筑業BIM應用分析報告》(2020年),應用BIM技術的企業占比高達78.35%,加快推進了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等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也先后出臺了許多BIM技術的相關鼓勵政策,使很多工程項目逐漸關注到了BIM技術對于工程建設的有利影響。然而,近些年BIM技術雖然在我國快速發展,但是人才缺口一直存在,且呈現逐年增大的趨勢。這種背景下,如何培養能夠熟練掌握BIM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專業化人才,就成了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
3考試方法改革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徹底改變學生考試前突擊、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筆者通過調整考試題型、出題方式,建立試題庫等手段,增加考試題目的多樣性、實踐性、與職業資格考試的適配性,引導學生轉變自身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促進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收集、整理各年度、各地區的一級、二級造價師職業資格考試真題,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和遼寧地區的工程定額及費用標準,設計期末考試試題,建立試題庫。試題的類型、覆蓋知識點以及試題難度全部對標造價師職業資格考試。刪除傳統考試中常見的名詞解釋、簡答題等偏重記憶的題型,增加工程量計算、清單計價、案例分析等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題型。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與期末考試緊密相連,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重視程度,強化日常的訓練強度,進而提升工程計量計價的專業基本能力。結合工程造價的專業特點以及行業、企業對造價人才知識、能力的需求,設計基于實際工程項目的考試題目,即試卷中的主觀題,均須結合實際工程圖紙作答??荚嚽?,將該項目土建工程的完整圖紙(包括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隨試卷一同下發給學生,學生依據圖紙計算指定主體構件的工程量以及編制指定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及計價表。由于采用題庫制,考核的主體構件及分部分項工程均為隨機抽取,且題量較大,要求學生熟悉、理解工程量清單的計量計價規則和工程定額,全面掌握、運用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計算方法及計價方式,考試由應試化轉變為應用化。這種考試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圖、算量的速度和準確性,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造價師職業資格考試的形式和難度,有效提高學習成果。
4結語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痛點。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逆向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實施教學方式、評價體系以及考試方法多方面改革,多管齊下,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態度,改變學習習慣,注重學習過程的積累,從被動吸收到主動探究,扎實基礎,真正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慧潔.翻轉課堂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教學應用探討[J].智庫時代,2019(10):184-186.
[2]鄧嬌嬌,等.OBE模式的工作坊教學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242-246.
[3]張艷.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五對接,十銜接”。盡管多年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辦學中,與企業和行業協會開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專業教學理事會、行業獎學助教金和“廠中校”模式的校外實訓頂崗基地、橫向合作項目研究等,但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在專業與產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等的“對接”或“銜接”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進一步探索“對接”或“銜接”的體制與機制?,F以江蘇德豐建設集團與沙洲職業工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合作開辦的“德豐”訂單班為例,探討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1“校企聯合、兩主體、三共享、四對接”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直接影響到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是課程體系設置的決定性因素??v觀世界各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史,最著名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德國的“雙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式等,但無論是哪一種模式,核心都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沙洲職業工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與江蘇德豐建設集團合作建立“德豐”訂單班,形成了“校企聯合、兩主體、三共享、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靶F舐摵?、兩主體、三共享、四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兩主體”即學生由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共同培養;“三共享”是指學校校內實訓基地對共育企業員工培訓共享,企業培訓實訓基地對學校學生學習共享,學校與企業培訓師資共享;“四對接”是指:培養目標規格與用人單位需求相對接,課程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相對接,素質教育與區域文化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對接?!靶F舐摵?、兩主體、三共享、四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鮮明:
1)崗位針對性強。
通過對建筑市場的廣泛調研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充分論證,沙洲職業工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將本專業培養人才的崗位定為:建筑工程和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員、造價員、監理員、質驗員等崗位群,并根據建筑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技術應用人才所需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制定相應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教學體系。
2)協調了教學與職業的關系。
此種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了教學與職業的關系,強調對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模式,高等職業教育應當與中國經濟新常態模式相對應,即人才培養模式應當體現人本觀念,重視對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及職業精神的培養,為其在未來的職業和工作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實現了理實一體化論教學,并突出了素質教育,強調了職業精神培養。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為依存,理論教學是基礎,是高職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提升,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更好的訓練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全面適應企業的需求。重視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強調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實現了與中國經濟新常態模式的呼應。4)與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制相接軌。此種人才培養模式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在畢業時獲取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即雙證畢業,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過程也是學生加深對行業企業了解的過程,可以為將來的就業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5)融入企業文化教育,培養職業素養?,F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可以通過教育讓學生掌握,同時專業調研中,企業對學校提出要進行企業文化教育和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從進校開始,通過校企聯合把企業優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入學的專業介紹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專門設置《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課程中專門設置企業優秀文化理念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等內容,同時在專業課程案例教學中也融入了企業文化教育的內容。
1.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的設置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得以落實的關鍵,沙洲職業工學院建筑工程系打破沿襲多年的學科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為導向、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結合、專業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適合開展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谛袠I企業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基于工作任務開發課程,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需要設計教學內容,基于校企合作進行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設計,基于職業崗位的綜合知識、技能、態度要求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內容設計。沙洲職業工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根據現代建筑行業對建筑施工員崗位能力標準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員崗位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按建筑施工過程中主要分項工程的工作任務的完成所需要的知識點來設置課程,并在確?;九囵B規格的提前下做到因材施教,依托實踐和實訓,緊扣應用,并且應用應面向一線的原則,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技術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根據施工過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系統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踐項目融入教學過程。實踐體系主要包含七個層次:工程任務承接招標投標與合同模擬實訓,專業基礎技能實訓,建筑與結構施工圖識圖技能,建筑施工技術技能與簽證計量技能,建筑施工綜合技能,頂崗實習,畢業設計。
2結語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411”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高職教育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四年的發展歷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高職教育走的是一條“新瓶裝舊酒”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雖然我國的高職教育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育類型,但由于缺乏一種創新精神,仍然仿效沿襲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模式,在人才培養這個問題上,從思想觀念、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都帶有傳統高等教育的烙印,學生的“學”是為了“考”,而不是為了“用”。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培養的人才缺乏創新精神、知識的擴散能力、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因此目前的高職教育迫切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探索和改革。
一、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從教學原理、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理論化的操作樣式。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簡單地講,就是高職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這兩個根本性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培養方式問題。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特征非常明顯,面向不同行業的高職學校,其人才培養模式是不同的,運行的特點和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由于近幾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基本建設投資很大,因此建筑行業人才需要量也很大,學生就業前景廣闊,這使得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據資料統計,在全國接近500所高職院校校中設置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有在校生約十七萬多人,成為土建大類中的第一大專業。面對數量眾多的在校生和龐大的社會需求,總結和探索新形勢下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建筑類高職院校有代表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1.“123”模式
“123”模式是根據學習的內容和順序關系來劃分和命名,前四學期為專業平臺階段,學習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第五學期為專業方向能力強化階段;第六學期為企業實踐階段。
2.“2+1”模式
“2+1”模式是按時間來劃分和命名。前兩年校內學習,第三年企業實習。
3.“232”模式
“232”模式是根據辦學模式劃分和命名,第一個“2”,是指學校與企業雙元合作,“3”,是指每學年設置3學期,進行工學交替學習,第二個“2”,是指畢業證與上崗證雙證融通。
4.“411”模式
以能計算、擅讀圖、懂技術、會管理四項基本能力為目標的第一培養階段,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以綜合實務能力為目標的第二階段,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以頂崗能力為目標的第三階段,主要采用工程現場實踐。
三、“411”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習與探討
1.“411”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早在1994年,在作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試點學校時,就針對建設行業尤其是建筑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開始構建“411”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培養高質量的建設類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以職業能力為支撐,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以仿真模擬和工程實踐為手段,以實現就業即頂崗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通過第一階段學習,使學生具備工程圖紙識讀、工程計算分析、施工技術應用、工程項目管理4方面專項能力;通過第二階段在校內實施以真實的工程項目為載體的模擬仿真綜合實踐訓練,使學生具備綜合實務能力;通過第三階段在企業真實情境中進行實習,使學生具備就業頂崗能力。其中實施校內綜合實踐訓練是該模式的核心,它促進了課程改革、“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條件建設,為企業實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411”人才培養模式是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最大程度的滿足浙江省作為建筑大省對建筑管理與技術全面人才的需求,通過長期探索與積累而創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緊扣、系統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其它高職院校學習和推廣。
2.“411”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最為薄弱的環節是忽視或弱化了創新精神的培養,培養的學生缺乏創業志向和勇氣,缺乏創新的本領?!?11”同樣存在這一問題,創新人才培養也是“411”人才培養模式模式應該著重改進的問題,必須以此突破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這也合乎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當今美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職業教育都大力推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使學生學會創業、敢于創業,開辟個人職業發展的新道路,不僅拓展了學生就業的途徑,而且繁榮了職業市場。
結束語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著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體現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教學實踐的抽象化,是一個實踐問題。它既可以直接從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中通過理論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提出一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后形成。
關鍵詞:建筑工程;人才培養;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1、利用工學結合模式改革專業課程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主要的特點就是把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的學習一體化進行教學,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種課程的設置就是利用實踐的鍛煉來驗證理論的知識,從而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根據設置的課程來設計所要實踐的項目,以項目為單位來進行教學活動,其主要的特征就是讓學生以項目為載體在綜合性的情境中學習,然后完成整個教學的過程,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種類型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得學生掌握融合于各項實踐行動中的最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針對建筑工程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可以認真的分析其專業的任務,按照具體的任務進行學習情境的設置,設置好學習情境以后,學生按照這種情境來完成自己相關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的技能,在課程的一開始首先完成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穿行實訓,把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知識相結合,使得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以便完成所學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2、保證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實到實處
(1)學校在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時要與當地一些有名氣的企業進行合作密切配合教育部門頒布的相關規定,實現開放性的辦學模式,優勢互補,這樣對企業和學校來講是雙贏的模式,企業不但能夠獲得比較好的人才,學生還能夠借助企業的一些高科技的機器鍛煉自己的技能。使得學生畢業以后能夠迅速的適應社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2)學生職場化、師生身份雙重化
近幾年,國家對各個高校的投入不斷的加大,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具有高級技能的專門人才,尤其的建筑工程專業,更是隨著如今大建設、大發展的潮流下不斷的推進,建筑工程技術人才相對比較缺乏,很多高校對這門專業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基本上大學3年級的學生就可以申請到校外企業進行實習,成為企業的準員工,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管理工作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的管理,由企業和學校一起對學生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定,然后根據評定的結果來發放勞動的報酬。
3、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的問題思考
(1)在實施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中要大力的推廣工學交替、定崗實習的教學過程,在這種教學的過程中要使企業作為主導地位,學院作為輔助的地位,這樣利用雙元的管理模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在我國很多高校目前的學生實訓基本上都是學校自己的進行學生的管理,在實訓的期間雖然也不斷的強調利用校企合作的資源進行學生的培訓,但是很多的企業并不重視這方面的合作,以至于這種傳統的機制存在很多的問題,使得學生的實訓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對這種機制進行改革時考慮到了工學結合以及定崗實習的模式,借鑒國外的一些教育成功的經驗,在確保企業的利益前提下建立企業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就是雙元教學模式
(2)實施工學結合能夠讓學生和企業實現雙贏
這種方式能夠改變目前企業目前學生實習沒有報酬的現象,這樣才能夠合理的分攤教學的成本,在這方面政府和學校要進行相應的界面稅費或者給予企業相關的補貼,來促使企業有這方面的積極性,能夠讓學校主動的把學生實習的費用與企業分享,同時學校也要時刻的為企業服務,比如員工的培訓、市場的開拓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咨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與企業合作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3)改革傳統的教學管理機制
在高校建筑工程專業利用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時要盡量的避免傳統的課程的教學機制的使用,這主要是由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復雜的管理模式,學校和企業可以指定相關的教學方法和管理的制度,這些制度和方法的制定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
(4)注重學業和就業相結合
學習和就業是一個一始、一終的關系,沒有好的學習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學校和企業安排學生進行工學交替的實習開始就應該把就業的問題加以重點的考慮,把學生的就業放在實習的主要目標上,精心的制定學生的培養計劃,真正的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
4、結論
隨著建筑工程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和大力的推進,極大的提高了該專業的教學水平,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很快的適應社會。在一些高校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效果,如今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率已經達到了95%,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賢清.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討[J]. 中國建設教育,2010,Z1:33-36.
[2]王英紅. 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