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26:56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農業經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市場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農村品的生產與銷售開始逐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發展趨勢。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越高,這種發展趨勢也將越明顯??萍嫉牟粩噙M步,使現代化技術不斷被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使農產品的生產實現了規?;,F代科技的引入,使農村企業更加重視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使農產品的銷售更加規?;?,更有利于企業在生產與銷售上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2培育市場農業經濟實現農村經濟新跨越
2.1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
不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上,農產品的質量與價格都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重點[3]。根據消費者的這一需求,應逐步規劃并建立一系列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生產基地中,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的培植,建立一個綠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除了培植較為常見的品種之外,還可以在生產基地中培育一些因地域限制不易在室外存活的農產品品種。在農產品的招商方面,應給予潛在商家一定的優惠政策,讓商家能夠通過最小化的投入實現最大化的收益。同時,也為無業人員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2.2提高農業人才儲備
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市場上投入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與高素質人才。只有不斷提高農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才能提高農村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高水平發展。在農業人才的選拔上,應實行競爭上崗制度,避免腐敗問題的發生。對于企業內部的高水平人才,應通過物質獎勵等方式進行激勵,遵循貢獻越高回報越高的原則。同時,對所有人才實行淘汰制,做到獎懲分明。企業內部應定期進行培訓,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人才儲備。
2.3建設龍頭企業
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使農村企業實現了產業化經營。農村工業化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方向[4]。因此,應按照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在農村企業成員中,著重培養一些龍頭企業,不斷推動農村經濟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將先進的科技與一流的管理模式應用到龍頭企業的建設中,堅持企業自身的特色,提高企業在農業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也能獲得較好的市場效益。在龍頭企業的建設過程中,應建立農副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基地,保證農產品與副產品投入市場的品質,使其受到市場的歡迎。
2.4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我國在加入世貿后,市場的規范化使我國的市場農業經濟體系日趨完善。然而我國農產品的流通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5]。由于我國農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導致我國還沒有完善的農產品生產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的缺失,使市場無法對農產品進行有效的評級。同時,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產品的經營與銷售進行規范。為了保證市場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應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完善我國市場農業經濟體制的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規范農產品的銷售行為。
2.5結合市場需求
在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圍繞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開展農業生產,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實現農業生產的規?;c農村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針對市場需求量比較大的農產品,應按照地域優勢規劃并建立一系列農產品生產基地。對于主導該農產品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建設企業的龍頭,推動企業集團化發展。農村企業的集團化發展,更有利于農產品資源的集中,實現農產品的規?;a,同時,也有利于農副產品的開發,實現農產品增值。此外,應不斷轉變思想,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及時對市場的消費能力做出預測。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依然受到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導致農產品生產者一味追求產量,而忽視了市場的消費能力。農業市場經濟想要獲得發展,企業就必須按照市場的消費水平來決定產量。
3結語
1.1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
不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上,農產品的質量與價格都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重點[3]。根據消費者的這一需求,應逐步規劃并建立一系列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生產基地中,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的培植,建立一個綠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除了培植較為常見的品種之外,還可以在生產基地中培育一些因地域限制不易在室外存活的農產品品種。在農產品的招商方面,應給予潛在商家一定的優惠政策,讓商家能夠通過最小化的投入實現最大化的收益。同時,也為無業人員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1.2提高農業人才儲備
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市場上投入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與高素質人才。只有不斷提高農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才能提高農村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高水平發展。在農業人才的選拔上,應實行競爭上崗制度,避免腐敗問題的發生。對于企業內部的高水平人才,應通過物質獎勵等方式進行激勵,遵循貢獻越高回報越高的原則。同時,對所有人才實行淘汰制,做到獎懲分明。企業內部應定期進行培訓,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人才儲備。
1.3建設龍頭企業
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使農村企業實現了產業化經營。農村工業化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方向[4]。因此,應按照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在農村企業成員中,著重培養一些龍頭企業,不斷推動農村經濟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將先進的科技與一流的管理模式應用到龍頭企業的建設中,堅持企業自身的特色,提高企業在農業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也能獲得較好的市場效益。在龍頭企業的建設過程中,應建立農副產品的生產與加工基地,保證農產品與副產品投入市場的品質,使其受到市場的歡迎。
1.4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我國在加入世貿后,市場的規范化使我國的市場農業經濟體系日趨完善。然而我國農產品的流通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5]。由于我國農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導致我國還沒有完善的農產品生產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的缺失,使市場無法對農產品進行有效的評級。同時,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產品的經營與銷售進行規范。為了保證市場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應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完善我國市場農業經濟體制的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規范農產品的銷售行為。
1.5結合市場需求
在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圍繞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開展農業生產,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實現農業生產的規?;c農村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針對市場需求量比較大的農產品,應按照地域優勢規劃并建立一系列農產品生產基地。對于主導該農產品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建設企業的龍頭,推動企業集團化發展。農村企業的集團化發展,更有利于農產品資源的集中,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同時,也有利于農副產品的開發,實現農產品增值。此外,應不斷轉變思想,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及時對市場的消費能力做出預測。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依然受到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導致農產品生產者一味追求產量,而忽視了市場的消費能力。農業市場經濟想要獲得發展,企業就必須按照市場的消費水平來決定產量。
2結語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信貸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強,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金融融資行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農戶了解和認可。為完善農村信貸,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黑龍江省應構建現代農村信貸體系和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實行貸后監督機制。
[關鍵詞]
黑龍江省;農村信貸;農業經濟;影響
一、黑龍江省農村信貸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概況
作為糧食主產區的農業大省,黑龍江省堅持發展農業,使農業經濟蒸蒸日上,不斷向現代化的發展需求邁進。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也清晰的看到所面臨的問題,黑龍江財政農業資金的投入不足,農戶急需要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需要農村金融發揮支農的作用。目前,黑龍江省金融機構農業信貸資金主要有三大產業的貸款、農戶的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每年各項貸款投放額基本保持上升的態勢。2010年至2014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一直增加涉農貸款資金,所占全部貸款的比重也較以前有逐步提升。以2014年的數據為例,到2014年的10月,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業信貸資金為4498.8億元,和年初的數據相比增加了605.5億元,增長率為15.5%。農戶貸款達1437億元,比年初時增加245.6億元;企業的貸款達1432億元,比年初的數據增加了215億元。盡管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增加了,可是還不能滿足農戶和企業的需求量和速度。黑龍江省在農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以及糧食產量上實現9連增,農村經濟逐步增長,此時真的需要農村金融的發展來支撐。
(一)黑龍江省信貸業務開展情況
1.黑龍江省農村信貸業務開展的規模。經過多年的農村金融組織的結構變遷,黑龍江省已形成了形式較為完備的農村金融體系。我國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主要由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農村合作性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組織共同組成。農業資金的供給主體大致可分為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金融機構。正規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政策性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非正規金融機構包括私人借貸、高利貸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農業信貸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強,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業信貸供給對農業經濟整體投入調控功能不斷增強。2012年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908.6億元,突破5000億元,比上年增加915.5億元,增長16.1%,與2009年相比增加2742.3億元,增長62.0%,年均增長17.5%。2012年有21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億元,比2009年增加42.8億元??h域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36.9%上升到43.2%,提高6.3個百分點,年平均提高2.1個百分點。2012年全省縣域人均地區的生產總值25816元,比上年增加4094元,增長16.0%,說明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游力和空間很大。從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建設基礎設施情況來看,部分地區農民不出村便可辦理日常轉賬以及糧食補貼發放等業務,與幾年前相比農村經濟設施發展迅速,農村金融市場環境有所改善。
2.黑龍江省農村信貸業務需求現狀。近年來,金融融資行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農戶了解和認可,這不僅體現了農民市場經濟意識的增強,而且有利于擺脫農民原始農業生產的小農意識形態。小額信貸業務發展有利于黑龍江省小微企業對擴大經營規模的資金需求的滿足,同時能夠改善黑龍江貧困農戶的生活水平。
(二)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農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黑龍江省土質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地處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是全國耕地和土地后備資源最多的省份。具有發展農業生產的良好自然條件。2014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達到了1400億斤,實現“九連增”,繼續鞏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地位。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34元,實現“九連快”,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基本保持穩定的增長情況。
2.農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4年,種植業增加值1478.2億元,增長5.8%;林業增加值62.3億元,增長6.7%;牧業增加值506.5億元,增長7.9%;漁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7.8%;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7.5億元,增長8.9%。水稻產量增長5.3%;玉米產量增長7.9%,小麥產量下降32.5%;大豆463.4萬噸,下降14.4%。全年蔬菜產量876.4萬噸,增長11.0%;瓜果類下降6.1%等。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的豬牛羊肉產量比上年增長7.2%;禽肉產量增長9.0%;鮮牛奶產量增長3.1%;鮮蛋產量增長2.6%。此外,農村綠色食品產業規模不斷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新建項目(億元以上)的有24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3億元,其中省政府重點推進的97個項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7億元,超出計劃27.7億元。從建設規模、進度和投資強度都屬于前列。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黑龍江省農村貸款與農業生產總值的變化存在較大的趨同性。從2010年至2014年,黑龍江省農村貸款與實際生產總值都是正增長,到2014年,農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農村貸款的增長速度,但隨后農村生產總值的增速開始放緩,總體來說農村生產總值的增速是慢于農村貸款余額的增速。
二、完善黑龍江省農村信貸與農業經濟發展建議
(一)構建現代農村信貸體系
1.大力發展新型農村信貸機構。2006年l2月,銀監會發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信貸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按照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支持和引導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信貸機構,并調低注冊資本,取消營運資金限制。
2.完善和培育農村信貸體系的功能。繼續發揮農村信貸機構便利的吸儲和有效的放貸功能。近年來,由于大量的商業銀行機構從農村地區撤離,農村地區的儲蓄特別是借貸活動變得越來越不便利,農戶借貸困難較為普遍,信貸活動的成本明顯提高。因此農業發展銀行應當健全和完善政策性信貸功能,加強糧油貸款營銷和管理,積極開辦農村綜合開發、農村基本建設和扶貧等貸款業務
3.加強農村信貸的監管??茖W有效的監管是確保農村信貸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和防范農村信貸風險的關鍵。但是,目前對農村信貸的監管主要是人民銀行的外部監管,長期以來,人民銀行對農村信貸機構的監管定位于間接的業務指導和風險管理,而不是具體的、直接的行業系統管理。這種外部監管在很多時候并不能有效掌握各經營主體的真實信息,滿足不了對農村信貸監管的需要。要構建現代農村信貸體系,還必須發揮信貸機構的內部監管、行業協會監管和存款保險機構的監管作用。
(二)構建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1.深化農村經濟改革,不斷提升農村經濟主體的經濟實力和信用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這是解決農村經濟主體融資困境的根本出路。
2.深化農村信貸體制改革,加強信貸支農力度。應成立農業風險保險機構,以降低農業經營風險;可借鑒建立經濟特區的經驗,試辦“農村信貸特區”(此特區不一定非要具有相應的行政區劃形式),包括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業發展銀行業務拓展、民間信貸正規化、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立等實驗均可在這些“特區”內進行,以總結經驗再推而廣之。
3.加強農村信用擔保法律法規制度建沒。修改、補充和完善《擔保法》;出臺專門針對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法律制度;完善與信用擔保體系有關的配套法律,如,制定農業投資促進法、農村企業信貸法等。
4.健全和完善農村信用擔保的其它支持體系。建立和規范農村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庫,改善社會整體信用環境;規范政府行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避免和防止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加強信貸機構與農村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建立良好的貸款擔保協作關系,對農村信用擔保機構實行稅收減免政策等。
(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農村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良好金融市場大環境的支持。目前,銀監會修訂完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亨項實施辦法》,能看出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律支持與指導,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行政許可條件,增強農村金融創新動力,類似的管理辦法也相繼頒發。在面對快速增長的農村信貸業務,政策制定的瓶頸時期也應盡快度過,這些管理體制的建立有助于農村貸款業務在農村市場的順利進行。目前,黑龍江省農村信貸業務在進行小額信貸業務政策指導時,更加注重政策目標而不是盈利目標,然而從國際上的發展經驗看,農村信貸業務雖是一種扶貧手段,但同時也具有盈利目標,這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以政策指導為主,注重小額信貸的市場運行,減少政府的直接干預。適當放寬小額信貸的利率限制,把對小額信貸的直接干預改為對小額信貸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管。
(四)實行貸后監督機制
實行貸后監督機制,保證貸款資金的用途合法合理,進而保證為農業生產進行的貸款真正用于農業,而不是轉做它用。同時要優化農村信貸產品創新的信用環境,一方面深入開展“信用鎮、信用村、信用戶”的宣傳活動,保證銀行貸款能夠順利的投放和收回。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為了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三農”的貸款風險,可以針對“三農”貸款業務建立擔保制度,形成對農業貸款發放的激勵機制。貸款擔保制度的經營對象是農村種植(養殖)業貸款和鄉鎮中小企業,為他們貸款提供擔保。貸款擔保制度已經在黑龍江省出現,但是其在農村信貸中作用不是很大。所以政府要鼓勵擔保公司的業務深入農村,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進行轉移和分攤。
作者:李昆澤 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于淼.小額信貸與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發展[J].現代商業,2014
[2]王曉展.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果,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也呈現出有序發展的利好趨勢。但步入新的歷史時期,世界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的格局更加明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也有了重大改變,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一些矛盾和問題也就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
1.管理體制仍需優化。管理體制是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組織支撐。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原有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一些農村地區嘗試成立了以縣級為中心的管理服務中心或農業合作社,該舉措得到了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肯定,這一改革成果正進一步向全國推廣。但這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部署和安排,而這種嘗試與探索剛剛開始,也必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如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或農業合作社的制度建設仍有待完善,如何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實施農村經濟管理新舉措等等究。
2.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隊伍建設是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人才支撐。通常情況下,我國農村基層管理隊伍多數為當地的農民,這雖然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地區的現實情況、開展工作,但也導致了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專業素養與管理水平不高、掌握并推廣現代化科技的能力較低,不能適應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難以帶領農村經濟走向繁榮發展。因此,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建設,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3.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農業資金是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財力支撐。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已經步入縱深階段,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農業資金投入成為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國政府雖然在農業資金投入方面給予了一定傾斜,但畢竟地域廣闊、農村所占區域范圍較大,分配到各個村各個項目上的資金數額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在吸引社會資金方面表現乏力,因此,我國農業資金缺口巨大。
二、策略與建議
如前所述,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與不足。為了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應從現實情況出發,深入探討造成這些問題和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從而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策略。
1.創新農村經營發展模式。在始終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加快農村經營方式的重大轉變,實現農村經營機制的有效創新。應積極發展新型農業集體經濟,由地方政府牽頭,成立農村經濟發展的配套組織,大力扶植新型的經濟發展合作機構,建立和完善農村經濟發展的保護機制。
2.提高農業資金使用效率。首先政府要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與保障,使農村經濟管理擺脫帶病運行、“缺血”發展的不利狀態;其次,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引資和融資政策,切實提高農村農業項目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吸收和運用社會資金發展和壯大農業經濟;最后,政府還應加強對農業資金的使用和監管力度,以實現資金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
3.加強農村經管隊伍建設。農村經濟管理干部是農村經濟管理的實際領導者和實施者,要打造一支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一方面,要重視對本地農村干部的培養,提高他們對農業政策法規的理解與落實能力,完善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農業科技知識,使他們成為統籌安排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激勵制度。要幫助大學生村官盡快適應實際工作環境,為他們提供更多實現個人價值、創造社會價值創造條件,使他們真正成長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頂梁柱。
三、結語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
一、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各級政府十分注重農業經濟管理的根本原因。首先,農業經濟管理能夠較好的捋順農村內各項資源的權屬關系,并對農村經濟發展相關資源進行較好的統籌與調配,這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基礎的鞏固,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營造;其次,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較好的引導、指導與規劃,小農思維影響下,農村經濟在發展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農業經濟管理則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具體的方向,并提供一些額外的支撐和保障;最后,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掃清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障礙,對一些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和具體矛盾予以較好解決。正是由于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農業經濟管理主體自然也要強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借助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建議
(一)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需要從管理手段選用上入手,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農業經濟管理效率都處于較低水平,這與管理手段過于陳舊和單一有直接關聯。特別是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較為陳舊時,各項管理活動在開展上也會對固化的管理手段進行長時間沿用。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技術可以在農業經濟管理活動開展中得到很多應用,并在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效率的同時,大為降低農業經濟管理成本。因此,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借助信息技術來驅動各個層面與各個時期管理活動的開展較為必要,這也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更好發展,將農業經濟管理的積極作用更好發揮出來。例如,長春市農安縣新農鄉農業經濟管理站在2017年進行了大面積的信息化管理嘗試,借助電子計算機以及具體管理軟件進行管理使得各行政村的土地信息、經濟信息、財會信息等得到了較好整合,農業經濟管理上的條理性也十分清晰,農業經濟管理能力近兩年更是有了十分明顯的進步與提升。
(二)注重農業資源的價值挖掘
很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較差與相關農業資源并未得到較好開發、利用有直接關聯,農業經濟管理中則需要給予農業資源價值挖掘事宜以更多關注。農村經濟結構往往較為單一,在農村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發展上,農村經濟管理主體也要結合農業資源價值的挖掘來進行。例如,很多農村存在著一些荒山、荒丘、荒坡與荒地,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被已經開墾出來的“四荒”地進行集中管理,避免“四荒”地被不法侵占。在此基礎上,農業經濟管理主體可以會同農業技術部門,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視角下進行一些種植或養殖項目的建設,從而對農村地區閑置、半閑置的農業資源進行利用。農村經濟的發展同資源價值的挖掘以及資源的利用間有直接關聯,以往較為粗放的農業經濟管理使得很多農村經濟發展相關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視角,對農村地區農業資源價值進行挖掘,適當建設一些集體經濟項目或產業項目都能夠較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強化農業經濟管理評價與調整
農業經濟管理的動態進程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與制約,受制于管理主體的能力與經驗差異,一些具體的管理問題會隨之產生,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較為多變的情形下,農業經濟管理中的相關不足也無法避免。為此,在農業經濟管理層面需要一個評價性機制予以較好保障,這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釋放出來。具體來說,農業經濟管理主體需要成立管理評價小組,并根據細化出來的評價標準,參照農業經濟管理的一般目標,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方式方法選用的實際有效性,農業經濟管理目標達成狀況等進行評價,并形成具體的評價報告。這一具體的評價報告可以對階段時間內農業經濟管理狀況予以如實反映,通過對相應評價報告進行分析,農業經濟管理主體則要在方式方法選用上進行調整,明確出農業經濟管理的重點和主次。通過不斷進行農業經濟管理評價,發現不足,彌補不足,農業經濟管理主體也能夠積累出更多的管理經驗,依托這些經驗驅動各項管理活動開展也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幫助。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問題;措施;促進作用
現階段,在我國農村經濟體系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政府相關部門若想進一步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率與質量,首先要做的便是及時地針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制定科學的應對措施,并在符合地區農村經濟實際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滿足其發展需求,進而為農村經濟發展效率的提升提供更為充分的保障。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思想根深蒂固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不能很好地被應用,最終造成農業生產發展中農產品滯銷的情況。長時期的農產品滯留還會造成產品的腐爛與損壞,嚴重影響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外部環境因素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影響
外部自然環境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產生著十分明顯的影響。比如,我國西北地區由于干旱少雨,能夠種植的農作物偏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不盡相同,很多地區的農作物生產種植需要借助必要的防凍、防寒措施才能健康成長。在我國城市化發展戰略不斷實施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確保城市整體的發展效率,多數地區都會將一些工業企業遷往郊區或農村地區,這使得大量的農業用地被占用。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工業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活動以及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諸多農業機械設備,但是,在工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廢氣、廢水排放量的增加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也因此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這類問題的出現導致農業生產活動的健康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農業生產活動開展的效率與質量也因此大大降低,最終導致農村經濟體系的發展受到較為明顯的限制。
三、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鄉差距過大
由于城鎮化建設發展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到了城市,農村的勞動力數量越來越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城鎮化建設對于農村土地資源的占用,城鄉發展建設中的差距越來越大。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其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而當前農村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專業人才缺口較大,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不能發揮出有效作用,從而嚴重制約農業經濟的長久健康發展。
四、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缺乏完善性
現階段,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落實的重要基礎。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的不完善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管理各項工作任務的有效落實與順利開展,具體表現在:工作人員無法在完成工作任務時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標準與要求進行,降低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同時,沒有規范、系統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做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以及工作理念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存在十分明顯的滯后性。此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的缺失還會導致管理工作人員難以正確地認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價值,最終嚴重影響農村經濟整體的發展效率。
五、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建設較為滯后
近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很多先進、高科技的技術,如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等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經濟發展中,為全面構建新農村經濟局面創造了良好的有利條件。但是,就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很多工作人員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與現代化的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與理解,使得農業經濟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在對相關的農業信息數據傳輸與利用時產生了諸多問題,造成重要信息數據內容并沒有完全被接收與掌握等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加之部分地區的政府部門未能將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重視起來,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中難以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網絡體系,從而在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效率的同時,導致農村經濟整體的發展效率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社會新形勢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一、積極建立健全相應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相應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對于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相關部門要制訂嚴格的制度與管理目標,有效明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細則與內容,保證各項工作都能夠落實到個人,有效增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效性;2.要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規劃,保證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工作積極性,有效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率。二、加快對農業經濟管理思維的調整與創新在開展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實踐中,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加大對農業經濟建設中基礎公共設施的完善與優化,有效確保農業經濟體系的完整性與全面性;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作物肥料、種子的管理工作,有效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統一性與規范性,在全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農產品、農作物的生產質量與效率,為全面增強區域農業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三、借助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水平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應該從區域經濟的實際情況出發,借助現代化的手段與信息化技術有效管理農業的生產經營與其他各項管理工作。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為全面促進信息數據的開發、利用與共享搭建良好的平臺,盡可能地規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風險隱患,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智能化,有效降低農村財務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四、構建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隊伍整體的專業素養將會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質量以及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效用的發揮,為此,政府相關部門在通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效率提升的過程中,需要在組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隊伍時,做好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水平的把關工作,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從而在充分保證其具有現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同時,使其能夠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及時地改變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方式。從工作人員自身的角度來看,其應在深入學習國家農村經濟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根據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從而確保自己能夠始終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最終為農村地區經濟體系健康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更為充分的保障。五、豐富農村經濟融資渠道現階段,農村地區經濟體系的發展離不開充足的資金保障,這也是我國農村經濟補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政府部門的補貼力度是不斷加大的,但是,僅靠政府補貼,農村經濟是難以得到高效發展的,為此,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需在重視這類問題的同時,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科學地拓展農村經濟的融資渠道,在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充分資金保障的同時,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期性與穩定性。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的良好促進作用一、為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有利條件1.利用農業經濟管理能夠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及時、有效的獲取,保證在對相關信息數據資源進行利用時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這對于全面構建科學、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制度條例能夠對工作人員起到良好的管理與約束作用,可以有效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為全面促進農業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有序開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現代化思想的普及能夠有效轉變農民的農業生產理念,對于農民開展各項農業工作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對于全面引用高科技的農業生產設備、先進科學技術以及提升農村經濟作物的生產質量與效率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開創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局面。二、為農村經濟的健康長久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社會新形勢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呈現出多元化、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相關的農業生產及開展其他經濟活動時需要制訂明確的管理方向與發展目標,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1.在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中,相關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因此,在具體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還缺乏科學依據與規章制度,缺乏規范統一、行之有效的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質量與效率,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2.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挑戰,這些都是嚴重制約農業經濟健康、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落實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三、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借助新的發展理念與科學技術,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不斷提高的農業經濟管理效率與農業經濟管理質量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有效促進了農民自主參與農業生產經營的熱情與積極性。1.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大量的專業的技術人才,而這些人才在引導農民開展相關的農業經濟工作時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與帶頭作用,將自己所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理念以及生產管理新模式等有效地滲透到各類農業經濟活動中,進而帶動當地農民在農作實踐中不斷感悟與理解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的重要性。2.為了有效增強對當地農業生產資料的應用,他們能夠依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內容和細則制訂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經濟生產目標與計劃,從而為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綠色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下,農業經濟管理還能夠有效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與科學性,有效減少農民在耕種作物以及開展其他各項農業生產活動時隨意噴灑農藥、排放廢氣廢水以及亂用化學肥料等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為全面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質量、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四、規范農村經濟行為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最明顯的問題便是缺乏科學、規范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這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與混亂性,甚至還會產生一些影響較為負面的違規行為,最終嚴重限制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這類問題的存在還會嚴重影響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則能夠在有效約束農村經濟行為的同時,通過明確農村經濟行為標準規范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規范性與發展效率,進而在確保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在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運用農業經濟管理手段與模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效增強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體系的完善性與系統性,而且能夠為全面提升基層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改善農村區域環境惡化現象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露,張越,張俊飚,等.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發展:歷史與前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31-38+133.
【關鍵詞】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影響;措施
1農業經濟管理動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1.1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政府部門和農業部門通過對地區農業生產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并積極向農民群眾推廣農作物的科學種植方法和管理理念,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解放勞動力,在有限的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提高農民群眾經濟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另外,通過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農民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而農村地區的社會福利都是通過財富創造來實現,農民個體通過個人努力,各種需求得到滿足,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水平也會發生轉變。
1.2從制度上促進農業發展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農業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下,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支撐,從而對農村經濟發展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保障農村經濟發展更加完善,更加規范。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以及經濟發展為主的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保障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1.3掃除農村經濟發展制約因素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多重制約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經濟的進一步提升。而通過有效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掃清道路,使農村經濟發展更加順暢。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生產能力不足,是影響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因素,在各個領域發展過程中,土地的不合理規劃不合理征用,使得農村地區的農業種植面積逐步減少,影響到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積極性。通過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村土地規劃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降低農民群眾的生產成本,減少農村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另外通過開展農村經濟管理,能夠有效協調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保證農業經濟發展更加具備生態化特征。傳統的農業工作模式對農業生產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農業部門通過對農業生產模式進行有效的規劃,逐步轉變傳統農業生產形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保護周圍生態環境,從而促使農村經濟向著生態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2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
2.1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
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只有制定完善企業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夠依托農業經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緊跟時展要求,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方式改革,構建全新的管理體制,讓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到農業發展,促進農產品產量提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以此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通過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利用加工手段改變農產品外觀,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拓展銷售市場,豐富農產品產業鏈,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2開展多種形式的融資
經濟是推動社會發展,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關鍵因素,對農業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只有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作為基礎,才能夠保證對農業經濟和農村經濟科學管理。鑒于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政府部門的扶持資金十分有限,需要我們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更多撥款的同時,還需要想盡各種辦法,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融資,得到廣大企業的投資支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推動農業發展,加速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