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1:26:44
序論:在您撰寫農產品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此次培訓,旨在以氣候和氣候變化為主線,對農產品期貨的作物生長特點、災害性天氣、實際操作理念等方面進行全面、科普、實用的培訓。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華風集團總經理)石曙衛出席了會議并致開幕辭,他詳細介紹了中國氣象局的各類氣象服務產品和為農氣象服務的成果和水平,并提出,開拓為期貨市場的專項氣象服務市場,是氣象服務部門的責任和使命,天際公司則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開拓者
華風集團天際公司自2006年起就致力于農業氣象領域的公眾氣象服務工作,在拓展了包括農業氣象服務、農業氣象產區專業服務、農產品期貨氣象服務等多品種之后,今年5月8日,在和訊期貨頻道和新浪期貨同時上線了《期市氣象站》欄目,開始了對期貨氣象的專項服務的探索。
本次培訓邀請了來自中國氣象局、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科學研究院、知名期貨公司等相關單位的七位頂級,他們將全面細致、深入淺出的講述氣候變化、遙感估產、糖類、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氣象影響分析、災害天氣對農業的影響等內容,是一場期貨市場的氣象氣候饕餮盛宴。
面尋找機會。
2012年啟動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儲藏、保鮮、制干等設施,通過普及科學適用的初加工設施,大幅度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實現減損增供、均衡上市、穩定價格、提高質量、促進增收的目標。2012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12個省區的1.8萬農戶和1000多個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冷藏庫和烘干房,新增馬鈴薯貯藏能力50萬噸、果蔬冷藏能力30萬噸、果蔬制干能力30萬噸,實現了項目當年建設、當年使用、當年見效。
為了加強2013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組織實施工作,使項目涉及省區及所屬縣市統一思想認識、準確理解政策、掌握實施要領、明確程序要求,4月1日~8日,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在北京組織舉辦兩期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培訓班,來自河北、內蒙古、遼寧等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其所屬的188個縣市(團場)農產品加工主管部門和項目技術依托單位的42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張天佐局長,財政部農業司有關負責同志參會并親自為學員授課。
通過培訓學習,學員們對政策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領會了項目實施要點,明確了在開展工作中的各個注意事項,了解了參與項目第一年實施的省縣的先進做法,特別是在項目實施細節管理方面很有收獲。專家從專業的角度講解了設施的使用規程及注意事項,學員對產地初加工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掌握。
張天佐局長要求,各地要抓緊時間開展項目實施各項工作。一是抓緊開展政策宣傳工作。通過廣泛宣傳,讓農民了解這個項目,在減損、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二是認真組織實施。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快設施建設進度,做到當年建設,當年使用,當年見效;遵循突出重點、以農民為主、陽光操作、集中連片建設、建管用并舉的原則,嚴格按照指導意見組織項目實施。三是嚴格項目管理。嚴格按照項目實施程序,切實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農業部門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強化檢查指導,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四是務求取得實效。要按照技術方案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設施建設,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設施,使設施真正發揮效果,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我鎮根據國務院、省、市各級政府關于食品安全監管及四川省農業廳《關于對全省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人員開展集中教育培訓的通知》(川農業函[20xx]406號)文件等精神,鎮領導高度重視,認真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以確保農產品安全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實效?,F將我鎮20xx年農產品安全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接到上級文件后,鎮黨委、政府及各成員單位高度重視,始終把培訓工作作為提高鎮農產品安全相關人員綜合素質、促進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實際成效的基礎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實抓好。把培訓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專題研究和安排部署學習計劃,明確學習重點和內容,動員所有人員提高認識,努力提高農產品安全工作綜合素質。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能夠堅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無論工作事務多么繁忙,總是帶頭學習、帶頭發言、帶頭輔導,充分發揮帶動和引導作用,并經常同班子成員一道研究課題、理順工作思路、探尋學習方法,聯系工作實際及時調整充實學習內容,妥善處理好工學矛盾。尤其是農產品安全監管員、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單位、農產品生產、營銷人員等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作為重點。
二、組織嚴密,計劃科學
為使今年培訓工作做好、做細、做嚴、做出成績,進一步加強高坪鎮農產品安全工作監管力度,加大農產品安全工作宣傳、普及農產品安全知識,營造公眾關心、支持參與農產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適應廣漢市農產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鎮、村兩級干部及相關人員對農產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識、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能力,達到預期的目的,對農產品安全宣傳、培訓計劃,培訓目的、要求及實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嚴密組織、加強領導,大力宣傳、提高認識,仔細分工、充分準備,結合實際、講究實效”的工作思路,培訓手段以集中授課與觀看專題片相結合等,保證了農產品安全培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開展。
三、動員充分,授課仔細
為了提高農產品安全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我鎮召開了全員農產品安全培訓動員大會,強調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員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安排好具體培訓時間和人員。并將農產品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成績列入年度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內容,使大家能經常想到。為了確保培訓效果,在組織參訓人員學習相關文件制度的同時,鎮領導著眼于實際,邀請衛生、工商、畜牧農業等相關部門經驗豐富,業務能力過硬的骨干人員,組成業務精干的授課隊伍為參訓人員進行農產品安全知識培訓。在培訓前各授課人員都進行了認真的備課,做到了給別人講的自己得先懂、先會、先精,確保了年度培訓的效果。通過培訓,參訓人員的農產品安全知識得到了切實提高,為我鎮開展好農產品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四、方式多樣,注重實效
各單位在農產品安全培訓注重抓好“三個結合”:一是抓好培訓工作與農產品安全宣傳工作相結合,在培訓時開展宣傳,在宣傳中精選培訓要點;二是抓好業務知識學習與農產品安全知識學習相結合;三是農產品安全生產與食品安全工作相結合,規范農產品生產、經營和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工作。
鎮領導高度重視,鎮根據國務院、省、市各級政府關于食品安全監管及四川省農業廳《關于對全省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人員開展集中教育培訓的通知》川農業函[]406號)文件等精神。認真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以確保農產品安全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實效。現將我鎮年農產品安全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加強領導
一、提高認識。
鎮黨委、政府及各成員單位高度重視,接到上級文件后。始終把培訓工作作為提高鎮農產品安全相關人員綜合素質、促進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實際成效的基礎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實抓好。把培訓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專題研究和安排部署學習計劃,明確學習重點和內容,動員所有人員提高認識,努力提高農產品安全工作綜合素質。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能夠堅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無論工作事務多么繁忙,總是帶頭學習、帶頭發言、帶頭輔導,充分發揮帶動和引導作用,并經常同班子成員一道研究課題、理順工作思路、探尋學習方法,聯系工作實際及時調整充實學習內容,妥善處理好工學矛盾。尤其是農產品安全監管員、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單位、農產品生產、營銷人員等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作為重點。
計劃科學
二、組織嚴密。
進一步加強高坪鎮農產品安全工作監管力度,為使今年培訓工作做好、做細、做嚴、做出成績。加大農產品安全工作宣傳、普及農產品安全知識,營造公眾關心、支持參與農產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適應廣漢市農產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鎮、村兩級干部及相關人員對農產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識、提高農產品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能力,達到預期的目的對農產品安全宣傳、培訓計劃,培訓目的要求及實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嚴密組織、加強領導,大力宣傳、提高認識,仔細分工、充分準備,結合實際、講究實效”工作思路,培訓手段以集中授課與觀看專題片相結合等,保證了農產品安全培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開展。
授課仔細
三、動員充分。
鎮召開了全員農產品安全培訓動員大會,為了提高農產品安全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強調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員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安排好具體培訓時間和人員。并將農產品安全監管人員培訓成績列入年度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內容,使大家能經常想到為了確保培訓效果,組織參訓人員學習相關文件制度的同時,鎮領導著眼于實際,邀請衛生、工商、畜牧農業等相關部門經驗豐富,業務能力過硬的骨干人員,組成業務精干的授課隊伍為參訓人員進行農產品安全知識培訓。培訓前各授課人員都進行了認真的備課,做到給別人講的自己得先懂、先會、先精,確保了年度培訓的效果。通過培訓,參訓人員的農產品安全知識得到切實提高,為我鎮開展好農產品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注重實效
四、方式多樣。
關鍵詞:宣傳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019-1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它不僅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高度農藥,這些名詞被大家所熟知,并一再的敲打著人們的神經。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而在整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宣傳培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全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發動全社會參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來,為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上升提供保障。
1 有利于農業標準化的推廣和實施
農業標準化生產就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也就是說要制定詳細的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按標準組織生產。標準化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潛在的問題制訂共同的和重復的規則活動。我國現階段已經制(修)定了相當數量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操作技術規程,以咸陽為例,圍繞“糧、果、畜、菜”四大主導產業,組織專人廣泛收集、整理國內外農產品生產標準60項,累計達810項,初步建立了“無公害、綠色、有機”三大標準化體系,累計修訂葡萄、蘋果、油桃、黃瓜、番茄、梨、生豬、雞蛋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達73項,如此全面的標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推廣和實施,而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的認知程度決定農業標準化推廣和實施的程度和速度,這就需要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加大對農產品生產者的宣傳培訓和教育引導力度,只有宣傳培訓做到位,農產品生產者的標準化意識和對農業標準化的認知度才會提高,農業標準化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推廣和實施的阻力才會急劇減小。
2 有利于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
我國的農業投入品分為國家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國家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和國家允許使用的農業投入品三種,政府部門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引導教育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按照農業標準化進行生產操作;規范國家限制使用農業投入品的生產、銷售渠道和使用途徑;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禁用農業投入品的違法違規行為。而政府的監管需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配合,只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意識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要提高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意識,相關部門對其不斷的進行普法宣傳、技術培訓是關鍵。宣傳培訓是否到位,決定著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是否對國家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允許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有深刻的認識,是否對農業投入品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有所認識,是否深刻了解自身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鏈條中職責和義務。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者的認識越深刻,越有利于政府部門的監管,越有利于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
3 有利于規范農產品市場
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現狀是農產品銷售者質量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對所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把關不嚴,甚至在運輸途中亂用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嚴重阻礙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另外,消費者的質量安全防患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在購買農產品時不在意農產品的銷售者是否具備相關資質、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證件是否齊全等,甚至貪圖便宜,這就給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帶來了多條銷售渠道和廣闊的銷售市場,進一步縱容了銷售者和生產者不按相關標準生產、經營,貪圖效益的行為。而宣傳培訓工作是教育引導農產品銷售者了解自身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鏈條中職責和義務及不履行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只有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能自覺履行職責,對所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嚴格把關,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監管,加快我國農產品市場走向正規化的步伐。
4 有利于發動廣大消費者參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來
對消費者的宣傳培訓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質量安全防患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進而可以通過引導消費者自覺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又能通過消費者的要求,帶動農產品經營者,進而促進生產者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經營,以此來彌補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監管方面的不足。因此,各級農業部門和媒體在著重對農產品生產者進行宣傳培訓的同時,應加大對消費者的宣傳培訓力度,使消費者明確在購買農產品時需要查看和保留哪些票據和證件,進而促使銷售者向生產者索取相應的票據和證件,最終促使生產者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生產和銷售,這樣消費者就會成為整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的監督員,自覺的參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來,也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創建了一條從餐桌到產地的反向管理途徑。
【關鍵詞】農產品經紀人 培訓 問題 探索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8-0197-02
農產品經紀人是指從事農產品收購、儲運、銷售以及農產品銷售、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傳遞、農業銷售服務等中介活動人員。促進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三農”問題,是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是當前各級政府、各界人士深入探討的一個焦點問題。分析人士認為,當前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解決好農產品的流通問題,即解決好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問題。那么,誰能搭起農業生產和市場要求之間這座橋梁,幫助農民將大批農產品銷售出去呢?實踐表明,培育和發展農村農產品經紀人,便是有效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1]我校從2011年開始與自治區扶貧辦培訓中心合作承辦了四期全區貧困村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班。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四期培訓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一、培訓農產品經紀人發現的問題
1.目前在我校接受培訓的農產品經紀人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綜合素質不高。由于大部分農村經紀人文化程度低,知識面不寬,缺乏準確把握市場信息的能力,往往導致所掌握的信息與市場脫節,在引導農民種養過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給自身及廣大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還有的農產品經紀人由于對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條文理解不透,因而經常會出現在起草合同時用詞不當或條款不清,最終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糾紛。更有少數農產品經紀人無視商業信用和職業道德,在經營過程中不擇手段地壓級壓價、欺行霸市,影響了自身形象。[1]
其次,是農產品經紀人品牌意識不強。大多數農產品經紀人沒有意識到品牌給農產品帶來的豐厚附加值,農產品經紀人營銷組織散、手段少。社會合作和分工機制得不到充分利用。銷售的農產品大多屬于原始產品,無包裝,有的有包裝但粗糙、檔次不高,單一,農產品賣價不高。
再次,是市場準入制度不規范。由于農產品經紀人發展尚處于初始階段,市場準入較為混亂,持證上崗的少,無照經營較多,在農村多數農產品經紀人沒有農產品經紀人資格證書,直接進入市場經營,同行之間為爭奪市場相互排擠,搞無為的競爭,甚至相互抬高農產品收購價格。
2.培訓班授課時間短,教學設備單一。
據培訓課程安排表統計,農產品經紀人學員從到校及返程共6天時間,其中報到1天,返程1天,實地考察及考試1天,實際培訓時間3天。三天學習時間里學習《農產品經紀人基礎知識》、《農產品品級鑒別知識與技能》、《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采集與利用》、《農產品營銷成本核算與結算》等五門課程。授課時間短,平均半天要講授完一門課程,授課教師講授的時間明顯不夠。教學設備單一,主要是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農產品檢測實驗教學設備少。
3.開設的培訓課程不完善
據調查統計,在我校培訓的362名農產品經紀人學員主要經營的范圍有:種植業133人、畜牧業65人、水產養殖業20人、林果業31人、農副產品加工業13人、農產品購銷51人、其他行業30人。其中有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果業、農副產品加工業、農產品購銷共313名學員與銷售和創建產品品牌有關聯。164名學員希望今后接受農產品市場營銷培訓,167名學員希望今后接受市場信息采集分析培訓。而培訓只開設《農產品經紀人基礎知識》、《農產品品級鑒別知識與技能》、《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采集與利用》、《農產品營銷成本核算與結算》等五門課程。
二、促進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的探索
農業生產對農產品經紀人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農產品經紀人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也會更大。他們在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市場化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如何完善培訓課程、培訓好農產品經紀人是我們培訓部門要思考的,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繼續強化培訓,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經紀人的綜合素質。
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經紀人的培養工作,把培養農村經紀人的工作納入農民培訓的重要日程,要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籌集足夠的培訓經費。創新培訓方式,加大農產品經紀人業務培訓力度,提高農產品經紀人整體素質,使農產品經紀人做到守法經營的同時,提高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和應用現代電腦科學技術手段的能力。將從事多年農產品販運第一線的買賣人,有一定文化基礎,有經營頭腦,思想品德素質好的農村基層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組織起來,參加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班學習,并邀請農業研究所專家、高等院校教授和農業、商業相關專業人員深入農村基層授課。[1]
2.延長培訓班授課天數,增加實驗課程,購買農藥殘留檢測教學設備。
廣西地處亞熱帶,溫光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的優質農產品,糖料蔗、木薯、桑蠶、優質稻、香蕉、柑桔、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排全國前列,是我國農產品最重要的產地之一?,F代農業在帶給人類高度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大量的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使用,使人類的食品和生活環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其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子孫后代。以蔬菜農殘為主的農產品質量問題的綜合治理勢在必行,其對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農產品增值、市場流通、農業發展、減少農產品經紀人的損失都具有重要意義。如2011年年初百色市靖西縣的農產品經紀人在靖西縣收購了一批蔬菜運到南寧市五里亭蔬菜批發市場,被市場檢測中心檢測到農藥殘留檢超標,這批蔬菜不能進入市場被銷毀,使該農產品經紀人損失很大。購買農藥檢測教學設備有針對性的教會學員更簡單快速科學的區分農產品等級。延長培訓班授課天數,使農產品經紀人學員能有充裕的時間消化培訓學習的內容,使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讓學員切身體會參加培訓班的重要性。
3.豐富培訓課程,增加《市場營銷》、《企業品牌形象》課程。
市場營銷就是商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手中移交到消費者手中的一種過程,是企業或其他組織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中心進行的一系列營銷活動,市場營銷學是系統地研究市場營銷活動規律性的一門科學。品牌形象主要是通過產品形象表現出來的。產品形象包括產品質量、性能、造型、價格、品種、規格、款式、花色、檔次、包裝設計以及服務水平、產品創新能力等。一個產品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品牌形象的好壞。一個好的產品可以使廣大消費者紛紛選購,一個差的產品只能使消費者望而生厭。品牌只有通過向社會提供質量上乘、性能優良、造型美觀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來塑造良好的產品形象,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開設這兩門課程,將大大提高農村農產品經紀人競爭力。通過培育一批品牌農村農產品經紀人,增強農產品經紀人品牌意識,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在此基礎上,再培育出一批優、新農副產品品牌和農副產品經紀組織品牌,進而整體提高廣西農副產品及農產品經紀人組織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產品經紀人;背景;培訓;模式:對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般認為,“三農”問題的核心之一是農產品的流通問題,是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如何有效銜接的問題。那么,誰能解決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誰能在農業生產和市場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幫助農民將農產品銷售出去?各地的實踐表明,農產品經紀人一手牽著農民生產,一手牽著市場需求,他們是農民和市場的橋梁。因此,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經紀人,是有效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的關鍵,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了本課題組,同時,自2006年始,即與紹興市農產品經紀人鑒定中心一起承擔了省內部分農產品經紀人的培訓鑒定工作。3年多來,課題組成員先后在紹興縣、上虞市、嵊州市、諸幾市、新昌縣和越城區多個鎮、村完成了23期培訓班的教學任務,培訓學員累計達2000余人。實踐證明,這種有計劃、有組織、有考核的培訓模式在提高農民素質、培育農民經營理念、植入農民市場意識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如何讓現有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真正成為農產品流通中的一支生力軍,幫助農民緩解農產品銷售難的矛盾,則需要繼續思考和研究。為此,本課題組于2008.5~2009.5期間,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談、實地走訪等調查手段,抽樣調查了浙江省所轄寧波、紹興、杭州、衢州等地區的部分農產品經紀人,對他們的經營現狀和需求特征進行了廣泛的信息收集,部分重點對象還進行了跟蹤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表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650份,調查涉及農產品經紀人的基本情況、經濟活動以及對培訓課程的感受和評價等10項指標,調查信息的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為更加精確地把握農產品經紀人需求及影響培訓的因素等提供了系統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經紀人素質和深化培訓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實證依據。
本課題研究旨在通過深化農產品經紀人培訓模式,探索如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農產品市場營銷能手,為浙江省的新農村建設聚集大批實用創新型的中介組織和現代商人。
二、農產品經紀人現狀調查
(一)經紀人隊伍結構老化,呈“青黃不接”之勢
從表1的調查結果分析,在務農人口中,中老年人留守現象比較突出,35歲以下的經紀人明顯偏少,僅占被調查人口的不到20%,說明浙江省農業弱質、農民弱勢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由于農產品具有分量重、保鮮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等特點,所以,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較強的體力作保證。而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而不愿務農,必將導致農產品的高效生產及流通后繼乏人,進而,為新農村建設埋下隱患。
(二)經紀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偏低
表2數據分析顯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經紀人占樣本總體的65.5%,其中,小學及以下的人數又占了樣本總體的22.1%,說明浙江省經紀人隊伍整體文化素質不高。調查結果表明,浙江省多數經紀入信息采集手段落后,利用媒體或互聯網獲取信息的意識比較淡薄,相互之間缺乏信息聯系和交流,自律管理及權益的自我保護機制十分缺乏。
同時,大專以上學歷的經紀人僅占10.5%,學歷較高的農民不屑于從事農產品流通業務,或者對農產品流通職業不夠重視,說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尚需加強宣傳力度,經紀人的社會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以個體經營為主,組織化程度不高
表3數據顯示,絕大部分經紀人的年營業額集中在15萬元以下,這其中,又以5萬元以下的占大部分,50萬元以上的經紀人廖若辰星。從組織形式上看,個體經營占了很大比重,合伙型、公司型等經紀人實體較少,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組織化程度偏低,導致經紀人經營規模較小,經營信譽、經營資質、抗風險能力都比較低。在訪談中,我們發現不少經紀人(他們同時又是地地道道的農戶)盡管已成為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但由于合作社本身僅僅是一個松散型的組織,社員銷售農產品的渠道、方式及價格均可以自行選擇和決定,又由于許多合作社沒有統一的農產品銷售章程,所以,大多數農戶還是選擇自產自銷這種傳統的產品流轉方式。據調查,目前42%的農戶自己銷售農產品。45%的農戶將農產品賣給個體商販,只有2.7%的農戶采用訂單銷售,另一方面,由于浙江農民人均農業資源少且分散,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農產品流通規模小、實力弱、市場覆蓋率低。而主體過于分散,又導致大市場與小生產的矛盾突出。“千家萬戶小生產”無法適應“千變萬化大市場”,單個農民就好比飄浮在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弱小無助,無法掌握市場動態,很難獲取增值利潤。典型的小規模農產品經營格局,難以產生支撐新農村的經紀人群體,這與新農村建設所提出的標準化、市場
國際經驗表明,組織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保護農民在農產品流通中的合法權益,使職業農戶在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過程中更有發言權,更有機會參與利潤平均化。
(四)明顯的經營區域局限,市場輻射力較弱
統計表明,61.5%的經紀人將農產品選擇在當地銷售,這種“門前銷售”又分為3種情況,第一種是在當地農產品專業市場銷售,此類為“等客上門”式銷售(如嵊州的水果交易市場);第二種是在種養基地,結合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銷售,此類為“借船出?!笔戒N售(如上虞的龍浦葡萄專業合作社);第三種則是由農戶挑起“貨郎擔”進行攤販式、近距離流動銷售。除第二種銷售模式外,其他兩種模式,對經營戶來說,可獲取的利潤通常是極低的。
經紀人選擇就近銷售農產品,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茶葉、葡萄、西瓜、楊梅、茭白、桃子、鮮菜等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強、易腐爛、運輸要求高等特點,不宜遠距離販運;農戶分散經營,尚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從產品銷售單位成本的角度思考,無法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浙江的不少農產品多為與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相結合的“角色產品”,游客在玩樂中采摘、在休閑中消費,使農產品處于“僧多粥少”、供不應求之態,農民便無賣難之虞。這自然使得經紀人開拓省外市場和國外市場既無動力,也無壓力了。
(五)“獲取信息難,尋找客戶難”是經紀人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表5顯示,66%的經紀人認為,獲取
信息、尋找客戶、靈活的推銷技巧是開展經紀活動時所面臨的最困難環節,說明在今后的培訓中要加強市場營銷和談判技巧方面的訓練;同時,近16%的經紀人認為農產品儲存技術落后是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說明經紀人培訓需要農技專業人員的加盟;此外,剩下18%的經紀人需要在合同的兌現及農產品加工方面獲取更多的知識,說明這些模塊需要在今后的培訓內容中予以進一步充實。
(六)培訓效果初現,培訓模式需要深化
表6顯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訓對象普遍認為,經紀人培訓對自己幫助很大。在與經紀人座談中,學員紛紛表示,參加培訓后,他們的市場意識逐步建立,產品標準思路逐漸清晰,營銷技巧開始關注,產品銷售增效顯現。據嵊州市供銷社主任介紹,該市前4期經紀人培訓后,農民的農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20%。
在實地走訪時,通過對種植(養殖)戶、專業合作社社長和社員的深入交流,我們發現在培訓內容的設置上,學歷層次比較低的經紀人,其當務之急是需要接受種植、養殖技術方面的現場指導和培訓。而大專及本科學歷等層次較高的經紀人則希望在理念和體系方面得到更加系統的培訓;在培訓時間的選擇上,不少經紀人提出,時間太短、內容太多,容易陷入囫圇吞棗、消化不良的窘境。
綜上所述,經過第一階段的普及性培訓,一些初步掌握了經紀人基礎知識的農民大部分活躍在了農業第一線,他們已經成為農產品流通活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但是,由于經紀人本身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以及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迫切需要我們思考和研究相關對策,創新和深化培訓模式,以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經紀人素質。
三、提升農產品經紀人素質、深化培訓模式的對策措施
如何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經紀人素質?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培訓模式深化上做文章。培訓模式應圍繞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品牌產業的發展和結構調整。突出培訓范圍的廣泛性、培訓對象的層次性、培訓方法的靈活性、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形式的多樣性和培訓程序的規范性,堅持培訓內容與培訓對象的需求相吻合、與培訓對象的層次相一致。創新培訓模式、拓展培訓領域、延伸培訓鏈條,綜合運用集中輔導、典型示范、“菜單”選學、以農教農等方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培訓活動,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具體對策如下:
(一)分層分階段式培訓
根據經紀人文化層次的差異,開展分層、分級、分階段的培訓,這種培訓模式既可以消除部分學員“吃不飽”的饑餓感,也可以化解部分學員“吃不了”的消化不良癥,真正實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培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不設門檻的經紀人普及性培訓。參加培訓的對象主要是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只要他們有學習的意愿,都可以進入培訓班聽課學習。培訓內容可以在兼顧市場營銷知識啟蒙與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的介紹引進的同時,側重于介紹讓農民可以直接應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產品質量標準等,通過普及現代農業科技,改造傳統農業。例如,新品種及種子的處理技術、安全生產與質量控制技術、節水技術等。培訓形式可以是現場示范、實地操練,也可以是視頻演播,分段講解??傊?,盡可能使培訓效果立竿見影。第二階段為經紀人的素質提升培訓,參加培訓的對象主要是那些文化層次較高的農民,以及經過第一階段培訓后考核成績較好的農民。培訓內容則是將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的系統培育與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介紹相結合。又以營銷和管理理念的系統培育為主。重點開設市場拓展和產品銷售知識及實務課程(包括信息技術、市場調研方法、市場營銷策略、商務談判技巧、營銷渠道管理等),同時插入農業高新技術課程(如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技術、精深加工技術、工程與智能化裝備技術等)。培訓形式既可以是請專家、學者集中講授,也可以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實施遠程答疑,還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座談交流,如在本地合作社中選取成功經紀人宣講經營心得,集思廣益;加強區域合作社的交流與合作,分享經營成果;組團進行跨國交流,學習、吸收國外先進合作社的農產品經營管理經驗,等等。
通過這種分層分階段式的培訓,可以使受訓學員真正系統地、卓有成效地掌握農產品經紀人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高超技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寬視野、高素質的農產品經紀人。
(二)劃圈分類式培訓
資料顯示,浙江既是一個人多地少的農業資源稀缺大省,同時,又是我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其出產的茶葉、柑橘、蠶絲、水產品、竹制品、苗木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優勢區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如浙江茶葉的主產地集中在紹興、杭州和嘉興一帶,浙江蠶絲的生產基地在湖州,衢州已成為浙江柑桔的規?;N植基地,嵊州及安吉的竹制品已聞名中外……即使是在同一地區,像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集中性,如蕭山蘿卜干、富陽蘆筍、臨海西蘭花、常山胡柚、上虞葡萄、余姚楊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在本次調研中浙江的農業經濟不僅具有明顯的品類區域性,而且具有鮮明的高效生態農業特征。單以紹興市為例,目前,該地區已呈現設施農業、集約生態養殖業、循環農業、休閑農業、綠化園藝業、有機農業、生態林業、貿工農一體化產業等8種值得推廣的生態類型。如諸暨市馬村畈現代農業園區,紹興縣綠神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紹興縣稻鴨共育模式,上虞市虞南山區的板栗林套種高桿型名茶高效農業發展模式,諸暨花果山莊休閑觀光園,紹興蘭渚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紹興縣大地園藝有限公司。紹興縣王壇鎮南岸村的有機茶專業合作社,上虞市海涂防護林建設,上虞松廈鎮祝溫村村莊平原綠化和曹娥江景觀帶等均已成為自成特色的高效生態農業經濟。
由于各地區的經濟基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各不相同,致使農產品種類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不同的生態產業具有不同的生產技術、產品銷售特點及市場特點,這就要求經紀人培訓不能采用“大一統”的培訓模式,而必須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指導。培訓要變過去的“一灶制”為今后多模塊并存的“多灶制”。變過去教學內容的“給什么,吃什么”為“點什么,吃什么”。即要根據不同的農業生態,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內容,按照產業特點,巧設課程菜單,實施解剖麻雀式的、劃圈分類式的、有針對性的培訓。
(三)案例式教學和體驗式學習的培訓
傳統的灌輸式培訓法在實踐中,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因為這種培訓方法,過于強調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概念原理的邏輯性。加上在培訓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單一落后,不僅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缺少靈動性。同時,也容易讓學員陷入學習思考的惰性陷阱。
對農產品經紀人的培訓不需要那種
學究式的教育,要針對受訓對象文化層次及需求特征的差異,將一些概念的辨析和原理的剖析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例和故事穿引起來,采用師生互動式的交流,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這種案例式教學和體驗式學習的培訓模式,可以讓受訓學員將被動式學習變成主動式學習。培訓可通過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如引人大量的“營銷案例”、“商務談判案例”、“信息收集案例”、“合同簽訂案例”、“核算案例”以及“經營決策案例”等),將抽象的理論活化為具象的實踐。將枯燥的概念轉化為生動的形象。這樣的培訓,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還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促使學員主動地、持續地學習。
在遴選案例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案例要有真實性。所選案例必須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事例,切忌嘩眾取寵虛構案例。二是案例要有針對性。培訓師應結合教學對象和培訓要求選用案例,有的放矢,遠離對牛彈琴式的案例。三是案例要有啟迪性。人選案例應該能夠啟迪農產品經紀人闡述自己的看法,并幫助其理性地分析問題,引導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式教學還要特別注意培訓師對案例的點評和升華。同一案例,由于學員能力、經歷和水平的不同,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案也會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實際上,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多半不只有一種精確的答案,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結論。因此,培訓師在進行案例點評時要結合學員的實際,注意激發學員去聯想、去探索、去創新。不要把結論束縛在某一方案的窄巷里。總之,通過這種案例式培訓和體驗式學習,要引導學員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地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使點評升華,使培訓效率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員真正掌握經紀人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四)借專業合作社平臺,釋放經紀人培訓優勢
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中國農村,將是合作經濟組織大放異彩的世紀。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揭示了這一動向,到2008年6月底,全國依法新登記并領取法人營業執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8072家,入社成員達771850人。浙江省1/3以上的農民參加了專業合作社或受專業合作社的帶動。2007年10月,浙江省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亮相國際農交會,首次在國際農交會上擺開合作社的“豐收盛宴”。2006年,浙江省專業合作社銷售農產品總額248億元,經營盈余12億元,社員通過返利獲得的收入戶均達2463元。事實證明,浙江已成為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水平、社員收入較高的省份之一。而在農產品大市場中披荊斬棘的專業合作社的社長們,正是那些善于捕捉市場行情、長于市場運作的經紀人。
經驗告訴我們,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村專業合作社,是對合作社管理者及其成員進行組織培訓和能力培養的最優組織,也是進一步提升經紀人綜合素質的最佳平臺。農產品流通上連生產、下接終端。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講,高素質的農產品經紀人,不僅應該是產品流通方面的專家,還應該是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行家里手。所以,在農資采購、新品種引進、種植養殖技術更新等生產環節中,需要得到農技專家的指導;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需要營銷專家、品牌專家等給予市場拓展、渠道創新等方面的專業性指導。以專業合作社名義對外聘請專家組織培訓。在合作社內部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經紀人業務交流活動,將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加工銷售、資金融通等服務功能集于一體。借此既可以提高農產品經紀人的合作意識和協同經營能力,釋放經紀人培訓優勢;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經紀人的影響力,提高農產品經紀人的社會地位,吸引更多年輕有為的農村知識分子充實農產品經紀人隊伍,爭取農產品經紀活動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大支持。
(五)規范考核,嚴格鑒證,實現面的擴張與質的提升
規范考核制度,嚴把鑒定質量關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經紀人素質的又一關鍵措施。我們認為,由于農產品經紀人培訓對象的特殊性,在培訓的初級階段,應盡可能鼓勵農民主動報名參加,讓更多的農民通過培訓,學習科學技術,樹立市場意識,了解營銷技巧。為增強學員的學習信心,考核可以相對寬松些。對凡是參加培訓的農民,在完成了相關模塊的學習任務之后,頒發農產品經紀人結業證書,并鼓勵其進入高一等級的培訓和學習。在培訓的中、高級階段,要制定科學規范的考核細則,要設定明確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要求,考核方案的設計既要有平時成績(包括到課率、課堂參與討論的情況等),又要有綜合成績(包括獨立操作能力和理論知識的測試考核)。考核程序要規范嚴格,考評尺度標準要高,內容要實,使考核真正達到鑒定標準,真實體現經紀人的經紀能力和經營水平。由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頒發的農產品經紀人資格證書,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含金量。但是,如果考核過程不嚴格,考核制度不科學,那么,不僅證書的公信力會大打折扣,同時,也不利于農產品經紀人培訓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此外,為使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在面的擴張與質的提升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應由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牽頭,制定《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根據《標準》編寫《農產品經紀人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指南》,修訂現有的《農產品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教材》,將目前五花八門的《培訓教材》按農產品類別規范為統一的《培訓教材》初級、中級、高級系列,以便于培訓考核鑒定。
同時,《職業標準》應體現農產品經紀人不同等級的職業要求和鑒定標準,《考試指南》應涵蓋不同等級的考試目的、鑒定點、考試內容與測試題、考試樣題等內容,《培訓教材》應突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指導思想,教材內容應注重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教材板塊可按照農業類別的不同進行模塊化設計,以方便不同種類農產品經紀人的學習和考試。
最后,要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發證機構對農產品經紀人資格要實行定期驗證制。要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監督,可以通過現場測評、設立舉報電話、網上投票、電話訪談等方式,重點了解培訓效果及培訓對象的滿意程度。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經紀人隊伍的動態管理和科學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經紀人隊伍在擴張數量的同時確保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