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4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歷史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57-01
歷史是初中課程中很尷尬的一門學科、學校、學生和家長都不重視,被很多人包括一部分歷史教師認為是讀讀、劃劃、背背、做做就可以的課程,很多歷史常態課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識記知識點、做題,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生對歷史沒興趣,歷史教學的功能更是無從談起。很多人一直都有這樣的誤解,學歷史沒什么用,歷史也很好學。那么學歷史到底有沒有用,又有什么用?曾經想過很多次。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之后,我明白了,歷史學的現實意義何在?我們學習也好做人也好,學習歷史在現實生活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至今不曾中斷的國家,其本質原因就在于我們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當一個外國人比中國人還熟悉中國歷史的時候,是這個中國人的悲哀;當大多數的國人都不了解本國歷史的時候是這個國家的悲哀。當今世界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至今,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展現已經不僅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這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什么?國民的素質,國家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等等。日本和韓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我們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繼承先人的文化并將其傳承下去。
“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是新課程標準對中學歷史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大力倡導生活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要使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發掘歷史與生活的聯系,讓歷史教學生活化成為新形勢下歷史教師必須探究并實施的教學之路。
一、發掘生活中的歷史資源,充實歷史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發掘生活中的歷史資源,是讓歷史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生活中的歷史資源是很多的,需要我們根據所需細心發掘。我們常見的銅錢、糧票、中山裝、各地的歷史人物、一些地都可以成為我們發掘的對象,從而豐富我們的課堂,讓很多人印象中干巴巴的歷史在我們身邊活起來,充滿生活氣息。要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
二、探究生活中的歷史積淀,感受歷史
歷史的過去性特點給歷史教學增加了難度,也是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的原因。其實歷史正是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上留下來的生活痕跡,是過去的人們創造生活的印記,我們今天生活憑依的正是歷史。
數千年來的人類歷史積淀了燦爛的世界文化。歷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鄙钪腥鄙俚牟皇菤v史,缺少的是尋找歷史的眼睛。與歷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備受中考、高考青睞就是因為這些事情背后凝重的歷史積淀。在日常教學中注意發掘運用能刺激學生興趣點的歷史積淀,可以更好地體現歷史教學知古鑒今的社會功能,體現歷史實用性的一面。
三、尋找生活與歷史的共鳴音,內化歷史
歷史學科本身所固有的過去性特點,導致它與現實有著很大的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這使得現在的學生很難真正地走進歷史,產生共鳴。難以理解書本上干癟抽象的歷史知識點,自然更談不上很好地提高歷史素養和培養歷史分析、綜合能力。歷史教學只有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實現歷史教學的目標。
其次什么人學歷史有用?每個人都有用。我們普通人學歷史有一定的作用,鑒古識今,少走彎路,這是有很強現實意義的。具體說來,歷史教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對個人而言,增進知識,促進思考,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健全人格;幫助自己認識自我、實現自我。以史為鑒,聯系現實,服務于人生。
2.對一個民族而言,增強民族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經世致用,服務于社會和國家。
3.對人類文明而言,傳承歷史,延續文明;培養擁有全球意識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與教訓,造福人類。
有人說歷史學是一門跟不上時代的學科,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耙磺袣v史都是當代史”,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經成為歷史,因此我們的歷史也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是與時俱進的。
學習歷史的另一個現實意義是使人明智。歷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修養,增長人的智慧,我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多學一點歷史知識,對自己做人處事,對自己的素質發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從事的何種職業,都是必要的。
【關鍵詞】岳麓 初中 歷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03-02
前言
人形成了社會,社會的發展催化出了歷史,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發展的最好記錄,是一種可貴的文獻財富。通過了解歷史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先人們的所作所為,反手世化,感知世態炎涼,學習歷史有利于我們了解過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分析歷史事件,我們能夠學會真正的評判它,知道事件的發生原因經過以及是否正確,還有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那么對于初中歷史我們有必要認識它的重要性。
一、初中歷史的重要性
初中歷史是學生首次接觸歷史,學習歷史文化的科目。里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變化,對中國各個方面做出了細致的闡述,深刻的揭示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變化,只有不斷的加深中國歷史的學習,才可以真正的了解中國文化,使中國發展走向更加燦爛的明天。初中歷史是對中國過去真實的寫照并且帶有議論性的指出了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對與錯,對區分是非曲直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初中歷史全面的反映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給了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歷史閱讀世界。使他們便于更好的感知中國滄桑的年代,體會先人們與眾不同的生活。
二、岳麓版初中歷史的優勢
岳麓版初中歷史更加具體的介紹了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于在學生面前真實的還原了歷史情境,較之其他版本的歷史書都要詳細。岳麓版初中歷史更加以精彩的歷史圖畫博得了學生的廣泛喜愛,為學生認知歷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畫面感。
比如說的起源地點,公車上書參與的人數,譚嗣同的出生年代,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時間等等這些內容岳麓版初中歷史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突出了歷史的清晰以及完整性,對學生詳細的了解歷史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同時岳麓版初中歷史還插入了多幅立意新穎的圖畫,為岳麓版初中教材融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三、岳麓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學習初中歷史對學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初中歷史呢?那么老師起著關鍵性作用,老師所教的初中歷史課堂更是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歷史是主要接受歷史知識提升歷史水平的過程。所以初中歷史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教師只有不斷的加強初中歷史的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課能力,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才可以使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初中歷史。
四、初中歷史教學的具體對策
1.培養初中生強烈的歷史興趣。
首先,想要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必須要先培養其有良好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具有良好的興趣愛好才可以對初中歷史感興趣才會主動積極的學習初中歷史。
2.鍛煉學生的自我鑒定能力,鞏固學生培養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念。
學生學習歷史,通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及中國文化等各方面的學習而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自我評價意識,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歷史觀念,對學生以后的人生觀和社會觀有很大的影響。
3.教師需不斷改進和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達到一種最佳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學生聽課是一種被吸引的狀態,教他們東西并不是他們自愿的學習,所以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一如既往的運用一種教學方法,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疲勞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初中歷史。
4.教師需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
教師是教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光明前程的職業,所以教師背負著艱巨的使命,而如今社會發展變化莫測,教育更是伴隨著高速度的發展節奏,所以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學習,使自己具有更加優越的教學素質,才可以適應教育的發展,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學質量獲得成功。
5.學校加大對初中歷史的注重程度,在課程安排上和考試安排上對初中歷史做出有效的調整。
初中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離不開學校的具體規章制度,學校只有不斷的強化初中歷史教學,注重初中歷史在教學科目中的地位,才可以使初中歷史教學具有更加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在課程安排和考試安排上做出調整,合理的多一些初中歷史課程或者改善考試題目和增加考試次數來使學生的歷史水平獲得成長。
五、結論
初中歷史對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歷史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歷史水平有著更加不可比擬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加強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才可以使初中生具有一個更加優厚的歷史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師生互動;合作教學
所謂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是指教師為了在課堂教學上達到教學要求,以教學內容為根本,并且輔助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有效溝通,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那么,具體實施到教學活動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實現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呢?本文就這一點做了幾點分析。希望能夠通過師生互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師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
首先,在現行的初中歷史教材,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并且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們的個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的能力,同時,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必然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要求。
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教學活動中傳遞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事實上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輔助角色,兩者的有機配合,才能相輔相成,教師不能在教學中一成不變地灌輸給學生,必須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這樣才可以調動起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師生互動在教學中占有著重要地位。
第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傳授學生為人之道的重要方式。古人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教師的職責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尤為重要,教師應該爭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能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二、有效加強師生互動的方法
1.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侨藗冮_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沒有疑問,就不能產生創新,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比如,筆者在講甲午中日海戰的時候,在課前導入的時候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目前爭端的時事新聞,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學習興趣。學生們在氣憤的同時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老師會給他們播放這樣的內容?這樣的懸念設置,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也吸引到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教師也可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例如,筆者在講授“當代世界格局的演變”時,課堂上有一位學生提出如下的疑問:現在的世界各地還是有許多沖突的存在,那么有沒有可能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呢?對于學生的疑問,筆者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做以解答,而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原因以及對人類造成的破壞性影響,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待這樣的同一個問題,讓他們主動思考,這樣,在教師給出答案之時,學生就會對教學產生深刻的印象。
2.引用故事促進教學進程
教師在探究提高師生互動效率的方法時,首先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之后尋找到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法,再對講課語言加以潤色,通過適當的方式對課文內容做出精彩的講述。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把握初中生喜歡生動故事的心理,把教材內容與相關的歷史故事結合起來,并且以講故事的方式調動起學生們學習初中歷史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春秋爭霸和戰國爭雄這兩節的時候,筆者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整理出一些與這兩節內容相關的故事,然后回到課堂上來交流分享,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紛紛表示要將自己搜集的故事與同學和老師分享,如同學們搜集到與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的成語故事有“勾踐臥薪嘗膽”、“朝秦暮楚”、“唇亡齒寒”等。通過故事互相交流彼此的觀點,這樣不僅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也提高了的學生之間交流協作的能力,而且,學生們可以從這些故事中體驗到主動學習所帶來的成功樂趣,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以一種很直觀的形象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氣氛,因此,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許多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力量來增加交流溝通。
歷史學科有過去性的不可存在的特點,也具有遺物、遺址這樣的具象表現,我們可以引用多媒體,讓教材中無法展現的內容形成具體的圖像或者畫面,讓學生聞如其聲、身臨其境,讓學生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這一課時,筆者會在課程中用多媒體穿插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段,通過視頻的直觀教學,深化了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感性認識,看過之后教師在針對電視劇片段與學生一起分析歷史的真實背景,使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歷史的心理趨向。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很明顯,只要我們教師能夠主動去研究,不斷探索,尋找到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最佳方式,那么,原本稍顯沉悶的歷史課堂教學就會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參與下變得異常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周瑞峰.讓初中歷史課堂蕩漾生命的活力.現代閱讀.2012(11)
[2]伍功成.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現代閱讀.(19)
1初中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1.1明確學習歷史的意義,產生學習興趣。在初中階段,在教學要讓中學生明白為什么學習歷史,知道學習歷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當學生明確了學習歷史的意義時,他們學習內驅力才能增強,才會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理解歷史王朝的興衰,可以提供建設祖國的經驗教訓;學習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做人;通過分析,比較不同歷史事件,可以提高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等等。
1.2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歷史教學,從中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這對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認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責任認知是責任行為產生的心理前提和價值基礎,從初中學生現在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社會責任感的認知能力強弱,直接關系著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強度。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所以,把歷史知識教學和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學工作聯合起來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正確認知能力的培養。
2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材教學的問題。教學中部分教師不認真研究課標及教材的編寫意圖,不能有效的根據教學目標挖掘其他課程資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現象仍然存在,無法將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實現有效的結合。不少數教師仍未走出應付功利性考試的圈?,忽視歷史教育精神培養的本義,在教學中仍以知識能力為中心設計教學問題,不考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歷史教學活動成為掌握歷史知識和提高應試能力的訓練場。
2.2歷史教學中不注意體現學科特點。課堂上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現象比較嚴重,對于一些知識的獲得與結論的形成,不能積極的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感悟,獲取知識,而是單純的照抄照搬,死記硬背。這就造成歷史教學中知識的前后銜接存在問題,知識的體系構建也存在問題問題。
2.3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歷史材料的闡釋教學還不夠科學,還沒有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師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歷史圖片、文字史料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輔助教學。活動探究課不能正確對待及不開展的問題。歷史課外活動開展得不夠普遍。研究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開展的不夠充分。教師重視的不夠。
3如何更好地進行初中歷史教學
3.1初中歷史教學要進行創新教育。初中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正確的教育觀念確立了,思路就會清晰,教育的機制就會靈活,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才可能是真正的創新教育。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充實、完善智能結構,才能日日見新,才能做一名創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由教師向學生發射信息,獨占課堂代替學生思維的局面,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索情境,鼓勵學生不因循守舊,敢于創新。學生能夠做到的盡量讓他們自己去做,教師起指導、點拔的作用。要精講巧練,要實現做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實踐中學。
3.2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初中歷史教育要進行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有獨立見解、有開拓能力的人才。當學生感受到你的關愛時,他們也會回報你同樣的愛。同時,一旦他們喜歡你,也必然會喜歡你的教學,這就是“愛屋及烏”的道理。課后花一兩分鐘時間與不同的學生聊天,關心他們的身體、學習、愛好等,這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談心的朋友。長期堅持下來,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歡迎。老師的親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你教的課的興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學生的關系不能好得沒有距離,要把握分寸,要讓你的學生對你既敬又愛。中學歷史教學面對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思維規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助動,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包括現代化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讓他們在掌握和運用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認識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創新的開拓性,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3.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跋胂罅Ρ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薄疤岢鰡栴},從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的想象力?!毕胂笫亲钣袃r值的創造因素。想象是創造的先導,是創造力的靈魂。想象力愈豐富,創造力愈強。在啟發學生積極想象的時候,適度進行邏輯性的說理評價,不僅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有益,而且對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也大有益處。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歷史魅力;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212-01
文章從歷史教學的重要性、歷史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如何改善我們的歷史教學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歷史教師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更有效的歷史教學。在新課標下,對于中學歷史教學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引入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引入興趣教學方法,把學生的熱情集中到歷史課堂,才是一名歷史教師真正值得努力的目標與方向。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求每個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關注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以便在教學中培養興趣,激發動機,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初中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初中生了解世界,展望未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讀史使人明智”。國外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要高于我們,甚至于國外中學生對中國歷史大事件的了解要深于同齡的中國中學生,他們對歷史思維的培養的重視程度遠甚于我們,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改進的地方。
初中學生,特別是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沒有接觸過或者很少的接觸歷史知識,鑒于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知識程度的不同,而歷史講述的又是過去發生的事。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現象,掌握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規律,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就會缺乏積極主動性,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枯燥無味的講解。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而結合在最近的歷史教學實踐中經歷,感觸最大的莫過于我們現在枯燥、功利的歷史教學已經在初中歷史課堂漸漸扎根。根據我對學生的問卷反饋,表示愛上歷史課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40.3 9%,表示喜歡讀歷史教科書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的48.46%,表示經常閱讀歷史課外書的學生只占總體學生的38.99%歷史課堂往往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滿堂都是劃筆記、背書,這也是現在很普遍的歷史教學方式。而且,歷史教學的功利性體現在我們的歷史教學完全導向歷史考試,根本無法體現出人文學科所應有的魅力,更無法幫助學生培養深層次的歷史思維模式,更無從談起樹立價值觀、人生觀等等。這樣的一個后果最直接的就是我們以前很流行的一個詞“高分低能”。
關鍵詞:歷史地圖;初三歷史教學;重要性
歷史教學強調論從史出,筆者認為這里的“史”主要包括文字材料、圖片、地圖和視頻等史料,然而地圖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被忽視。南宋鄭樵曾在《通志?圖譜略》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绷簡⒊凇丁粗袊乩硌馗飯D〉序》中指出:“讀史不明地理而空間概念不確定,譬諸筑屋而拔其礎也?!庇纱丝梢?,歷史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的輔助,尤其是世界歷史,若沒有地圖,只有簡單的文字描述恐怕很難較好地實現教學目的。下面筆者以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材為依據,談談歷史地圖在初三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全球史觀(整體史觀)的培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歷史教材的編寫和考試命題思路發生了顯著變化,將諸多史學觀念滲透到教材編寫和學科考查中來。何謂史觀?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觀察和解釋歷史的角度,主要包括全球史觀(整體史觀)、文明史觀、革命史觀(階級史觀)、唯物史觀等,無論哪種史觀,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歷史教學應該重視學生史觀的培養。那么,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材主要內容是世界歷史,世界歷史的學習更應該貫穿全球史觀的培養。所謂全球史觀,即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一種歷史觀,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也就是說,世界史的學習必須讓學生學會將歷史事件放在整個世界中思考,要有整體意識,不能將歐洲、美洲或者西方與東方割裂開來。但是對于初中生來說,世界的范圍太大,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也很模糊,不要談全球史觀的培養,就連基本的史實掌握起來都不容易。如果教師只根據教材文字進行講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學習世界史,歷史地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史料。
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二課《探險者的夢想》為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新航路的開辟。學生除了要記住幾個重要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麥哲倫等,更重要的是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新航路開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雖是由歐洲人主導的,對于歐洲的意義重大,但是從全球史觀的角度來看,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以外的世界被發現,亞洲、非洲還有美洲新大陸開始聯系在一起,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整體,對于今天世界來說這一歷史事件的影響都是十分重大的,沒有新航路的開辟,就沒有今天的全球化。學生要理解這一點,僅靠書本對航海家探險文字的描述是不夠的,畢竟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欠缺。此時,書本第9頁的地圖卻能很直觀地展現該事件。學生通過看圖、讀圖,加上教師的指引,就會較容易地理解這一事件對世界的意義。
又如,九年級上冊第八課《改變人類社會的蒸汽革命》,主要講述工業革命,學生通過文字可以獲知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但是對于工業革命造成的影響,書本只是著重介紹了對英國的影響,對于世界的影響并未說明。工業革命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尤其是它促使了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和加劇了殖民擴張,把整個世界聯系得更加緊密。要理解這一點可借助《19世紀后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圖中以英國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后積極對外殖民擴張,將亞非拉地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幅地圖進行講解,就更加直觀易懂,學生也就學會從世界的角度去評價這一事件。
總之,有了歷史地圖的輔助,學生在世界史的學習過程中會養成把一個歷史事件放到整個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大視野中考察的習慣,探究不同歷史事件之間、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對世界史的認識趨向于整體化、全球化,為高中更為系統化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利于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
美國歷史學家諾維茨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筆者認為,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歷史頭腦”不是簡單的知識記憶的頭腦,而是分析理解歷史的頭腦,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不會健忘。那么要做到真正理解,就離不開教材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實施,歷史教材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相較于以往教材“繁、難、偏、舊”的弊端,北師大初中歷史教材力求做到“簡、易、活、新”,減少了文字的冗長,增加了地圖和圖片的點綴,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又豐富了內容。文字少了,并不意味著學生學到的知識少了,如何做到活用教材、深挖教材資源,是值得每位教師和學生思考的。筆者認為教材中的地圖就是很好的資源,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和思考,那么獲得的知識將更加豐富。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4課《為民族獨立而戰》為例,在分析歸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時,文字僅總結出了華盛頓的正確領導、戰爭是正義的、得到人民的支持等原因。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查看書本第22頁《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還可以歸納出另外一點原因:法國軍隊的援助這一外部因素,這樣歸納總結的原因才更加全面。又如,九年級上冊第10課《“解放者”的風采》這一課,在講到“解放者”玻利瓦爾領導拉丁美洲爭取獨立時,提問“第一個獲得獨立的是哪個國家?書本文字上并沒有答案,而在書本56頁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形勢圖》上,學生若能認真看圖、讀圖,就很容易找到答案――海地。由此可以看出,歷史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的運用。學生在看圖、讀圖的過程中,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并能從各個側面很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軌跡。
三、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順應佛山市中考改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這些都說明了學習能力和方法的重要性。歷史地圖作為很好的學習工具和史料,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一位前蘇聯教學專家曾經說過:“地圖是給學生直觀地闡明歷史過程中的聯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認識地圖,這意思不僅是知道它的點線符號,象征意義,城市、邊界、河流等等,而且要從這符號中間看待活生生的歷史事實以及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的復雜關系……”學生利用地圖進行學習,不僅能將抽象的事件具體化,而且自身的思維和能力也能得到提升。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19課《締約結盟的狂潮》為例,書本100頁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示意圖》不僅形象地展示了一戰前的世界形勢,而且為一戰德國戰敗原因的分析提供了依據。學生通過讀圖探究,便可以發現德國戰敗跟它所處的位置有關,它夾在法國與俄國中間,戰爭中面臨兩線作戰,因此,容易戰敗。又如,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教材第7課《瘋狂的戰車》這課,書本37頁的《德國進攻波蘭示意圖》不僅清晰地反映出德國進攻路線,也從側面反映出英法坐視波蘭滅亡,推行綏靖政策的實質,就是希望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利用德國進攻波蘭的鄰居蘇聯。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這種讀圖明史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能夠順應當下佛山市中考改革的潮流。從2016年開始,佛山市中考不再單獨命題,改由廣東省統一命題考試,所以,初三歷史教學要圍繞《廣東省初中畢業生歷史學科學業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綱》)展開。《考綱》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重視“新材料、新情境”的運用,其中包括對歷史地圖的運用。以近三年的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試題為例,2013年共有2道題利用地圖考查,其中選擇題第8題,根據給出的地圖,考生選擇出與之對應的《》的內容;材料題27題的材料四中展示出《北約與華約所控制區域圖》,讓考生概括出二戰后世界格局發生的變化。2014年選擇題21題,給出四幅不同時期世界形勢示意圖,讓考生選擇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形勢圖。2015年選擇題第14題,展示了時期某次戰役的形勢示意圖,考查學生對這次戰役意義的掌握情況。這些都足以說明對地圖的考查已經成為廣東省中考試題中常見的一種形式了,對于平常的歷史教學也是一種啟示??荚囋诓粩喔母铮虒W也應該與時俱進,既然歷史地圖如此重要,那就更要培養學生讀圖思考的能力。利用好地圖不僅僅是考試的需求,也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因為歷史包含時間和空間兩個基本因素,文字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知識,而地圖則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概念。
教學實踐證明:歷史地圖以其直觀化、形象化的特點在初三歷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和史料,也是歷史知識在空間上的延續,比文字更容易被接受。利用好歷史地圖,不僅能豐富課堂,更主要的是能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時空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這一資源,圖文并茂,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實地感知歷史,并實現史地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此外,這對于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學科素養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 歷史教學 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XIE Ping
(Pingyuan Renju Middle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621)
Abstract Histo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learning history is not only able to give students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through learn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ings. Training of students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certain lack of respect fro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th from the aspect of the character or the life and values are at a stage of growth and progress. In education, we should fully analyze 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subjects in history, by explaining specific knowledge, instill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ir communit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很多的社會道德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最近飽受爭議的“扶不扶”的問題,更是考驗著我們的社會道德底線,不斷曝出的社會公德事件,也在拷問著整個社會的每一個公民。這不僅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影響,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這些不良社會現象的出現,也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敲響了警鐘。
初中生正是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人身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因此,做好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他們在生活中樹立社會責任感,成為我們初中教師的重要責任。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通過源遠流長的社會歷史,喚起學生對歷史的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眼光思考歷史和現實問題。樹立對民族與國家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從具體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方面來講,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認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歷史教學,從中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這對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認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責任認知是責任行為產生的心理前提和價值基礎,從初中學生現在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社會責任感的認知能力強弱,直接關系著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強度。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所以,把歷史知識教學和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學工作聯合起來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正確認知能力的培養。
(2)能夠激勵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意志。在初中教學工作中,我們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我們的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認知。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意志。
歷史教學是對我們國家過去發展史的介紹,這其中既包括了我們國家在發展中遭遇到的挫折,也包括了我們的前輩在爭取民族獨立、國家發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通過對這些歷史知識的教學,能夠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讓他們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責任認識的同時,也能夠激發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從小就樹立起為國家建設而努力的社會責任意識,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能力。通過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還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當前我們的社會中,學生的社會行為能力的實現,對于我們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在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同時,提高他們在社會發展中的社會行為能力。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提高他們為社會發展的貢獻能力,讓他們在教育中成才,未來能夠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來。所以,我們在初中教學中融入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提高他們的行動能力,在未來的國家建設中,能夠更多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2 初中歷史教學中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策略
2.1 多載體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情感
教學載體,主要是指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用來教學工作的輔助工具。過去,我們教師的輔助教學工具主要是教材、習題等等。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輔助教學工具也不斷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多載體的教學手段的呈現,就成為歷史教學和社會責任感教學工作的重要方面。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結合多樣化的教學載體來實現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具體到教學工作中,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載體實現對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例如,當前大多數的中學都配備了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些教學設備能夠運用在教學中,輔助具體的文字教學,為學生提供一些視頻和圖像文件進行教學,能夠配合教學工作的開展,達到對學生社會責任感教學的目的。
2.2 通過多種渠道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行為
對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多種行為能力,就是要做到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社會行為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感,主動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在學習中的興趣。歷史教學涉及到的更多的是人文知識,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識理解能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生活中自由發揮,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探究性的活動來給學生創造一些具體的機會,來實現對學生社會責任行為的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要體現“知、情、意、行”的協調統一,其中付諸行動是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歸宿。面對社會責任采取正確的價值選擇和社會行為,意味著社會責任感的最終養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具體的志愿活動,比如在一些重大的歷史紀念日(如五四青年節、黨的生日),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向市民宣傳紀念日的由來等。社會實踐則主要指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參觀、走訪、調查等社會性活動,如到當地博物館、紀念館調查參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