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43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企業的稅務籌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稅收籌劃;微利企業;債權發生制
稅收政策的好壞與稅收籌劃的質量是息息相關的,它也是小型微利企業做出最有效稅收籌劃的依據。而稅收籌劃的合理是以國家政策的制定為前提下方能稱之為合理合法的。因此,制定一個優良合理的稅務籌劃規格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發展將是價值大化的標志,同時也能夠使其在稅收方面提高獲益能力。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少至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毛利潤額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另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禁止行業和非限制性,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第一,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解決就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第二,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如果企業從業人數與資產總額都在其規定標準之內,那么這時就出現了兩極超額累進稅率,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以下(包括30萬元)時,適用企業所得稅率為20%;超過30萬元時,其全部應稅所得按2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面對超額累進稅率,存在非常多的稅收規劃籌措思路,但其本質是把握好應納稅所得額的大小范圍,在其適用范圍內而定。
通過計算,可以得出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不可行區域為:(300000,320000)1,即在這一區域內,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加額不足以彌補因此而增加的企業所得額,換句話說,與其在這個區域內實現應稅所得額(或利潤總額)的增加,還不如把應稅所得“剛好”維持在30萬元以下或者是突破32萬元。因此當預計應納稅所得額在這個不可行區域內時,其中一個籌劃思路就是將應納稅所得控制在30萬元以下。利用稅法中的一些允許扣除的規定,可以實現應納稅所得額的下降,如用足準予扣除的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部分的職工福利支出、用足準予扣除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部分的公會經費、用足準予扣除的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部分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用足準予扣除的符合條件的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部分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捐贈支出等政策。如有需要,企業還可以利用稅法規定的職工教育經費和廣告與業務宣傳費支出可以結轉以后納稅年扣除政策,擴大并在各納稅年度之間合理調節這兩項支出。目的是很明確的應納稅所得的控制區域得以合理化,同時相應政策得以運用。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但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企業的下列生產經營業務可以分期確認收入的實現:一是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二是企業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等,以及從事建筑、安裝、裝配工程業務或者提供勞務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按照納稅年度內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認收入的實現。于是,可以考慮通過事前簽訂合同將收入分期實現,并且實現跨年度收款,這樣可以減少當年的應納稅所得并將其控制在30萬元以下。
另外一個籌劃思維思路是減少費用支出,從而提高和擴大應納稅所得額度,使其超出32萬元,當然這個思考思路可能不利于職工福利的提高改善和企業品牌形象的不斷推廣,只有在預計應納稅所得額在32萬元左右時方能采用。當然,企業財務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通常受益越大越好,所以從長遠來看,最好的籌劃思維思路則是不失時機地增強生產和銷售能力,突破超出32萬元的規模,實現更多的價值利潤,這也是國家政策對小微型企業實行低稅率優惠政策意圖所在。
此外,小型微利企業在同時從事適用不同企業所得稅待遇項目的,其優惠項目應當單獨核算計算所得,并合理分攤小型微利企業的期間費用;沒有單獨核算計算的,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稅務籌劃工作的合理,協調了稅務征管單位和納稅人之間的關系,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使得稅務征管和納稅人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在溝通中降低了納稅風險,不僅使得小型微利企業自身利益得以維護,同時也協調了社會秩序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玉術,石廣義.小議企業稅收籌劃與安排[J].公用事業財會.2004(2)
[2]何元慧.論企業的稅收籌劃[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6(7)
[3]郜林平.企業走出稅收籌劃誤區之探究[J].會計之友(下).2007(4)
【關鍵詞】企業 稅務籌劃 管理
一、引言
稅務籌劃是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必然的產物,在現代的企業中,財務管理在企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了企業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企業現在作為市場發展的主體,在經營以及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樹立正確的籌劃意識以及制定合理科學的籌劃方案,來借以實現減輕收稅負擔的目的,并且能夠最終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在現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企業是一種自主經營在經營期間自負盈虧的一個最重要的獨立經濟體。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謀求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并且現代的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經占據了企業的核心管理地位,而稅務的籌劃問題已經成為了財務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并且現在也逐漸成為企業重要的管理方面。
一、企業稅務籌劃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一)企業稅務籌劃的概念
企業的稅務籌劃,指的是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通過一些不違法的手段及其對于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安排,使得其減輕財務稅務負擔的行為。當然,也不排除在企業的稅務籌劃的過程中利用了一些稅務法律上的漏洞或者是某一些含糊不清楚的地方來進行安排自己的經濟活動以減少所承擔的納稅數額的方式。但是,由于企業內在的追求利益本身的特征的驅使,也就使得企業本身必須根據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通過一定的經營結構和交易活動的安排對稅收的具體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特別是在稅收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存在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納稅方案的時候,納稅人就必須選擇對企業本身有利的方案,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納稅的負擔,從而取得了正當的稅收的利益。所以說,稅務籌劃的本質是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的行為。
企業的稅務籌劃本身又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
首先,企業的稅務籌劃受制于企業的稅收環境,這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稅收活動產生的影響作用對于企業的內外條件的統稱,在一定的程度上,稅務籌劃受到的稅收環境的制約,只能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進行,超越了法律之外的稅務負擔的籌劃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
其次,企業的稅務籌劃是一種企業的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稅務籌劃作為企業的一種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決策,應該緊緊地圍繞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展開具體的活動,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實現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統籌安排以及合理選擇合適的稅收方案,優化企業的配置資源,防治籌劃的片面性以及短期性,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效統一。
(二)企業稅務籌劃的主要特征
企業的稅務籌劃具體來講有以下特點:
首先,企業的稅務籌劃在根本上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是企業稅務籌劃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所謂的合法性就是指企業的稅務籌劃的過程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籌劃只能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指的是企業的稅務籌劃的過程不但不能夠違法,還需要符合國家的立法意圖。合法性的特點就要求企業的納稅人對稅務法律系統有正當全面的了解,當存在的可選擇方案比較多的時候,企業可以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選擇有利的方案。國家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運用稅務的手段進行經濟調節,引導納稅人的行為的重要作用也在這方面得出了比較好的體現。
其次,企業的稅務籌劃有很強的超前性。企業的稅務籌劃是在特定的經濟行為發生之前所進行的統籌安排,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方案進行行動才能夠在最后實現預期的目的。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之中,企業的納稅義務發生在企業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之后才能夠進行。相對于納稅的行為來說,企業的稅務籌劃的行為有很強的超前性。但是企業的稅務籌劃的工作必須在納稅義務發生之前進行才會有意義,如果經濟行為已經發生了再進行籌劃的話,那就是法律規定的偷稅漏稅的行為,這個時候必須在納稅義務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稅務的具體交納工作,必須按照法律所規定的納稅稅額進行稅務的繳納。
第三,企業的稅務籌劃有很強的目的性。稅務的籌劃是一項重要的理財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策劃活動,但是其目的是為了能夠使得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能夠減輕,獲取節省稅收的收益。由于各種各樣的稅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在制定稅務籌劃方案的時候會難免發生稅種之間的此消彼長的現象,所以稅務籌劃應該將納稅人的收益最大化,并且還要考察稅務籌劃的長期穩定性。
最后,企業的稅務籌劃有很強的時效性。對于國家的稅收政策來講,會因不同的國家政治以及經濟形式的不同變化而產生不斷的變化。所以,納稅人在進行稅務的籌劃的過程中,必須要隨時關注稅務的政策變化,適時地做出相對應的政策和方法上的調整,注重稅收的政策時效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其時效性的特點,并且這就決定了企業的稅務籌劃的方案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不能一成不變地分析企業的稅務籌劃政策。
二、企業稅務籌劃的主要方式
對于企業的稅務籌劃的方式來講,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一)企業的節稅籌劃
企業的節稅籌劃指的就是納稅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充分地利用稅務法律中的起征點以及減免稅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對納稅的籌資活動以及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的巧妙的安排,達到交稅或者是不交稅的目的。節稅籌劃中具有很強的合法性以及政策的導向性和策劃性等特點,這是順應立法精神和提升節省的行為。節稅籌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以及企業的經營水平的提高。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節稅籌劃就是利用國家的稅收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實現宏觀調整的載體。
(二)避稅的籌劃
避稅的籌劃主要指的是納稅人在對現行的納稅法律和納稅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及會計知識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在不觸犯法律的條件下,對于經濟活動中的籌資以及投資和經營等活動作出一定的安排,這樣的安排手段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屬于一個灰色的地帶,達到的是避免或者是減輕稅收的目的。避稅在逃稅與節稅之間,不是違法的行為,是在遵守稅法以及用戶稅法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的相關規定的缺陷以及漏洞進行的稅負減輕以及少納稅的實踐活動,監管是納稅人的主觀的意圖,但是在形式上還是遵守法律的。避稅想取得成功的話,就必須要納稅人對于稅務的法律有比較好的了解。掌握好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界限,在總體上確保經營活動以及相關行為的合法性。
(三)轉嫁的籌劃問題
納稅人為了能夠達到減稅的最終目的,采取的是最純粹的經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價格的變動和調整,將稅務的負擔嫁接給他人承擔的經濟行為。轉嫁籌劃的方式對國家的總的稅務收入沒有任何的影響,它只是稅收在納稅人之間的一種相互之間的轉移,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對價格的調整的方式來實現的。
三、稅務籌劃對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意義
稅務籌劃在現代的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正在受到比較多的關注,從根本上來講,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時候,是由企業的財務的管理目標以及企業的最大化利益來決定的。企業的稅務籌劃是企業的一項長期的財務戰略方式。制定的時候需要兼顧到長期的利益以及當前的利益,在充分考慮到了現實的企業財務環境以及企業的發展目標的基礎上,要對企業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最終要獲得的是稅務利益與財務收益的最大化。
稅務籌劃就是需要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追求稅后的利潤就是能夠產生這種效益的一個關鍵所在。通過一定的合理的稅務籌劃政策可以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從而達到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的目的,這樣才有利于實現稅后利潤的最大化。
同時,企業的稅務籌劃也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同時,企業的稅收法規還具有強制性以及變化性。企業要想達到合理的節稅目的,必須依靠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籌劃方案順利的進行,籌劃的目標才能夠得到最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遜玲.淺談企業集團的財務集中管理和稅務籌劃[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4).
關鍵詞: 籌劃 概念 原則 基本方法
從原則上說,稅務籌劃可以針對一切稅種,但由于不同稅種的性質不同,稅務籌劃的途徑、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實際操作中,不僅要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稅種作為稅務籌劃的重點,還要選擇稅負彈性大的稅種。也就是說,稅負彈性越大,稅務籌劃的潛力也越大。將稅務籌劃納入企業財務管理中,是實現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從納稅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出發,談談如何實施企業財務管理環節——企業稅務籌劃。
1.稅收籌劃概述
稅收籌劃又稱為納稅籌劃,是指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企業為實現其價值最大化或股東權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自行或委托人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安排和策劃,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稅收籌劃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與實踐均起步較早。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稅務籌劃已不斷被人們所認識、接受,并已成為納稅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納稅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納稅人在法律規范之內所應取得的合法收益。
2.納稅籌劃的原則
為充分發揮稅務籌劃在現化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促進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進行企業稅務籌劃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即依法性原則、預先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目的性原則、風險性原則和專業性原則。
2.1依法性原則
依法性原則是稅務籌劃的首要原則,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第一、企業的稅收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第二、企業稅務籌劃不能違背國家財務會計法規及其他經濟法規。第三,企業稅務籌劃必須密切關注國家法律法規環境的變更。
2.2預先原則
首先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企業交易行為發生后才繳納流轉稅;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后,才繳納所得稅;財產取得之后,才繳納財產稅。這在客觀上提供了對納稅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其次是事先籌劃原則要求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時,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才能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
2.3可操作性原則
籌劃之前必須了解與分析企業所納稅種類、適用稅率、稅負、經濟業務流程、所在地區稅率情況、行業特點等企業所處的納稅環境和企業具體的經營實際,制定全面的籌劃方案。納稅籌劃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而非紙上談兵。
2.4目的性原則
稅務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納稅負擔。這里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較低的稅收成本,較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高的資本回收率;其二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欠稅行為),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高邊際稅率或減少利息支出。
2.5風險性原則
稅務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稅務籌劃的成本和稅務籌劃的風險有關。稅務籌劃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稅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比如聘請專業人員支出的費用,采用一種稅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種稅收籌劃方案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此外,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或操作不當,而在不自覺情況下采用了導致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方案,或者觸犯法律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都可能使得稅收籌劃的結果背離預期的設想。
2.6專業性原則
專業性原則不僅是指稅務籌劃需要由財務、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而且指面臨社會化大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稅務、稅務咨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企業來說國家稅收作為一種強制性、無償性、單向的現金流出,納稅籌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納稅人的利益最大化。
納稅籌劃可以通過事先的籌劃、按計劃實施,既能使企業在稅法的規定運行自己的經濟行為,又可以使得企業的財務人員熟悉稅法的規定和進行潛在的稅務風險防范,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容易在稅企糾紛中,在法理上、實踐上占據有利的地位,從而進行有效的溝通,規避稅務風險。
納稅籌劃從另一個層面講可及時發現稅法中不成熟的地方,在利用稅法紕漏謀取企業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提醒著稅務機關要注意稅法的缺陷,使得國家在立法和執法過程中應周全考慮,防止國家稅收的流失。
3.稅務籌劃的基本方法
3.1免稅技術
免稅技術是指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將納稅人變為免稅人,或使征稅對象成為免稅對象從而免于某項稅務或多項稅務的納稅技術。運用免稅技術是要盡量使免稅期最長化。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免稅期越長,節減的稅負就越大。同時應盡量爭取更多的免稅待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盡量爭取免稅待遇,爭取盡可能多的免稅項目與交納的稅務相比,免稅越多,節減的稅務也就越多,企業可以支配的稅后利潤也就越大。
3.2減稅技術
減稅技術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納稅人減少應納稅務而直接節稅的技術。使用減稅技術時應把握兩點:一是盡量使減稅期最長化。因為減稅時間越長,節減的稅務越多,企業的稅后利潤也就越多;二是盡量使減稅項目最多化。減稅項目越多,企業的收益越大。
3.3稅率差異技術
稅率差異技術是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利用稅率的差異而直接節減稅務的籌劃技術。企業可以利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稅率差異節減稅負,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運用稅率差異技術時要注意兩點:其一,盡可能尋找稅率最低的地區、產業,使其適用稅率最低化;其二,盡量尋求稅率差異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使企業稅率差異的時間最長化和穩定化。
3.4分離技術
分離技術是指企業所得和財產在兩個或更多納稅人之間進行分割而使節減稅款達到最大化的稅務籌劃技術。在應用分離技術時:一是分離要合理化,盡量使分離出去的部分往低稅率上靠;二是節稅最大化,通過合理的分離,使分離后的企業達到節稅最大化。
3.5抵免技術
關鍵詞:企業稅務;依法治稅;稅收籌劃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于稅收具有無償性、固定性和強制性的特點。納稅人往往會通過各種手段如:節稅、避稅、偷逃稅等來減輕自己的稅負,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結果卻大相徑庭。所以,要怎樣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是當今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稅務籌劃是指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納稅人利用稅法的特定條款和規定,并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術,通過對尚未發生或已發生的應稅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和安排,從而實現降低納稅成本和納稅風險的活動。
一、企業開展稅務籌劃的必然性及現實意義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必然選擇
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就是競爭,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運籌,其中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即國家要依法征稅,企業要依法納稅,是企業經營籌劃的重點。其原因在于:
1.由于稅收具有無償性的特點,稅款支付是資金的凈流出,企業的稅后利潤與稅額互為增減。因而,無論納稅多么正當合理,怎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對企業來講畢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種喪失。如何在不違反稅法而又充分利用稅收的各種優惠政策條件下,預先調整企業的經營行為,以達到合法地節約稅負支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影響舉足輕重。
2.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大量外資涌入,由于外資企業大都有著強烈的稅務籌劃意識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國企業為維護自身權益,增強競爭力而進行稅收籌劃的需求。
3.隨著稅收征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家對偷、漏稅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增強。如果采用偷、騙、欠等違法手段來減少應納稅款,納稅人不但要承擔稅法制裁的風險,而且還將影響企業的聲譽,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企業不得不轉而用合法又合理的手段來實現在不觸犯稅法的情況下稅負最小化。稅務籌劃,成為納稅人的必然選擇。
(二)現行稅制為企業稅務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我國現階段所實行的復稅制中,稅收政策差別普遍存在:既有體現政策引導的激勵性稅收政策(如出口退稅)、限制性稅收政策(如特殊消費品的高消費稅);又有體現特定減免的照顧性稅收政策(如自然災害減免等)以及涉外活動中的維權性稅收政策(如稅收抵免及關稅的互惠)等。而且由于立法技術上的原因,企業在繳納稅種的選擇上并不是唯一的,即便同一個稅種,其稅制要素的規定也不單一,不同的處理方法將形成不同的納稅方案。由稅收政策的這些差別所帶來的選擇性,為我國企業理財活動中開展稅務籌劃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
(三)開展稅務籌劃是市場經濟下企業的一項合法權益
對企業來說,依法納稅是其應盡的義務,而通過合法途徑進行稅收籌劃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維護自身的資產、收益,亦是其應當享受的最重要、最正當的權利。鼓勵企業依法納稅、遵守稅法的最明智的辦法是讓企業充分享受其應有的權利,包括稅務籌劃。
(四)企業開展稅務籌劃對財務管理意義重大
企業開展稅務籌劃是以符合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不僅有利于正確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而且對于在市場經濟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我國企業而言,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開展稅務籌劃工作,尤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其一,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資金、成本和利潤是企業經營管理和會計管理的三要素。稅收籌劃作為企業理財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圍繞資金運動展開的,目的是使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首先,企業在進行各項財務決策之前,進行細致合理的稅收籌劃有利于規范其行為,制定出正確的決策,使整個企業的經營、投資行為合理、合法,財務活動健康有序運行,經營活動實現良性循環;其次,籌劃活動有利于促使企業精打細算、節約支出、減少浪費,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第三,稅收籌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稅收的法規、政策在一定時期內有其一定的適用性、相對的規范性和嚴密性。企業要達到合法“節稅”的目的,必須依靠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使籌劃的方案得到最好實現。因此,開展稅務籌劃也有利于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加強財務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財務管理,促進企業加強經營管理。
其二,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企業是以營利為目標的組織,追求稅后利潤成為企業財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企業增加利潤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高效益;二是減輕稅負。稅務籌劃正是在減輕稅負、追求稅后利潤的動機下產生的,通過企業成功的稅務籌劃,可以在投資一定的情況下,為企業帶來不少“節稅”效果,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此外,節稅籌劃,有助于企業在資金調度上受益,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資金來源,使企業資金調度更加靈活。
二、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
(一)根據企業類型的籌劃
要充分利用企業類型進行稅務籌劃,如處于小型微利企業臨界點的企業應盡量往小型微利企業界定標準靠攏,以使用20%的稅率。對于現有將高新技術僅作為部門核算的公司,應將高新技術業務剝離出來,建立獨立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適用新的優惠稅率。另外,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可享受70%投資款低免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
(二)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納稅籌劃
稅收優惠是指稅法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與鼓勵進行稅務籌劃,是最常規也是最合法籌劃方法,具有很大的籌劃空間。首先,積極進行創業投資企業的認定。企業應充分把握新稅法實施細則中的對創業投資企業的認定條件,及時進行相關調整,享受稅收優惠照顧。其次,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應把握住專用設備的認定并留存證明,以便享受稅額抵免的優惠。再次,進行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實現15%低優惠稅率。最后,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收入,可以在計算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入。
(三)企業注冊地選擇的籌劃
新稅法規定,居民企業以企業登記注冊地為納稅地點,居民企業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的,應當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文件精神,西部的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至少在規定期限內還將繼續執行。此外,新稅法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的稅法對其給予了一定的過渡性優惠政策。因此,新辦企業可以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在這些地區注冊設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過渡性優惠,或在西部大開發地區成立國家鼓勵發展的企業,繼續享受所得稅優惠。
(四)利用稅前扣除項目的籌劃
稅前扣除主要是指成本、費用的扣除。新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它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需要準確把握稅法的規定,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順利實現成本費用的最大化扣除。同時,新稅法規定以公司法人為基本納稅單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機構不是獨立納稅人。企業把設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變成分子公司,使其失去獨立納稅資格,就可以由總公司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達到以虧抵盈總體少繳的籌劃目的。
稅收籌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學科與技術行為,是在稅法規定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的獲得“節約稅收支付”的稅收利益,要求籌劃人員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執業經驗,還要掌握眾多的理論知識。要推進稅收籌劃在我國的發展,政府部門要進一步規范稅收法律法規,正確引導宣傳稅收籌劃工作,企業要充分稅收籌劃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同時政府與稅務機關還應注重對稅收籌劃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稅務機構的規范與扶持。
參考文獻:
[1]計金標.財政與稅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蓋地.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M].大連:東北財大出版社,2001.
[3]張中秀.納稅籌劃寶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一、不確認利息模式
(一)模式概要
集團公司內部企業間的資金拆借,借貸雙方出于經營管理的需要,對雙方的資金往來不確認利息與利息支出。
(二)稅務風險
資金出借方:需按獨立交易原則確認利息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并按“金融企業”營業稅稅率5%繳納營業稅。由于雙方沒有產生利息,資金出借方賬務一般不確認利息收入,也未繳納相關稅費,從而存在稅務風險。
(三)稅務成本
可能會因稅務風險造成補稅、罰款、滯納金,增加稅務成本。由于雙方沒有確認利息,接受資金方,如果土地增值稅是按查賬方式繳的,由于沒有利息支出,在清算過程中,會提高的土地增值稅增值率,從而多繳土地增值稅。
(四)解決方案
1、股權投資
A公司有資金,B公司有土地開發項目。雙方可以合作開發,即增加股權投資,以解決B公司資金困難。同時也避免了雙方因資金拆借帶來的稅務問題。
2、代建開發
B公司有土地開發項目,A有資金。雙方可簽定委托代建協議,即:B公司提供土地、項目,B公司辦理好前期手續后,交A公司代建,項目建成后交B公司銷售。整個過程相當于管理外包。但在代建過程中,A公司可以為項目代墊資金。資金的使用可以不確認利息,雙方可適當約定代建管理費,兩個公司整體而言,在所得稅方面沒有影響,在營業稅方面A公司需按管理費繳納5%的營業稅。從而避免直接拆借資金的稅務風險。
二、確認利息模式
(1)模式概要:集團公司內部企業間的資金拆借,雙方確認利息收入、支出。收到利息一方開具利息發票,并繳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利息支付方憑利息發票入賬,所得稅前準予列支。
(2)稅務成本:收取利息方需要按利息總額的5%繳納營業稅;
(3)模式優點:稅務風險低:如果能按照《財稅[2008]121號文》、《特別納稅調整法》的要求,可以降低企業所得稅的納稅風險。利于土地增值稅匯算:土地增值稅按查賬方式清算的,在開發成本中,確認了利息支出,但由于未取得金融機構證明,則可以按5%的比例計算扣除。這樣降低了土地增值稅的稅負。
三、統借統還模式
(一)模式概要
房產企業集團委托企業集團所屬財務公司統借統還業務,是指企業集團從金融機構取得統借統還貸款后,由集團所屬財務公司與企業集團或集團內下屬企業簽訂統借統還貸款合同并分撥借款,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向房產企業集團或集團下屬企業收取用于歸還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再轉付企業集團,由企業集團統一歸還金融機構的業務。
(二)稅務優勢
1、營業稅
統借統還的關聯企業間的利息支出可依據文件規定,不征收營業稅。
財稅[2000]7號文件規定: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企業主管部門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等單位(以下簡稱統借方)向金融機構借款后,將所借資金分撥給下屬單位(包括獨立核算單位和非獨立核算單位),并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屬單位收取用于歸還金融機構的利息不征收營業稅;統借方將資金分撥給下屬單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屬單位收取利息,否則,將視為具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性質,應對其向下屬單位收取的利息全額征收營業稅。
2、所得稅
統借統還的關聯企業間的利息支出可依據稅法規定,在所得稅前準予列支。
國稅發[ 2009] 31號文第二十一條規定“企業集團或其成員企業統一向金融機構借款分攤集團內部其他成員企業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從金融機構取得借款的證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業間合理的分攤利息費用,使用借款的企業分攤的合理利息準予在稅前扣除?!?/p>
3、土地增值稅
一、房地產企業稅務籌劃的若干問題
要分析我國房地產企業稅務籌劃的若干問題,首先得了解一個概念――稅務籌劃,稅務籌劃,是納稅人在國家稅收法律規定許可范圍內,通過對投資、經營、核算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事先安排,以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稅收優惠政策和運用稅收法規所允許的技術差異,從而達到盡可能降低稅收負擔或遞延繳納稅款的目的,以使納稅人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2]由于我國稅法體系還處在完善階段,部分房地產企業為了自己短期內的經濟利用,以身涉法,偷稅漏稅問題嚴重。在我國房地產企業的成本中,稅收成本比重較大。在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項目的環節眾多中,拿地、拆遷、設計、土建、采購、裝修、資金、營銷、物業管理等等經濟行為無不涉及到交稅,稅收籌劃的空間巨大。因此,部分房地產企業便打起了稅收的主意,在企業稅務籌劃過程中鉆法律的空子避稅者有之,少數房地產企業甚至在以上各環節中出現了逃稅漏稅的現象。
除了逃稅漏稅以外,風險稅務籌劃風險問題也不容小視。由于市場、國家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稅務籌劃風險系數頗高,而我國房地產企業相關防范風險的體制并不完善,在遇到風險時,很多的房地產企業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筆者調查了多家房地產企業,總結出其風險大致有一下幾種,一是財務風險。眾所周知,房地產企業和資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所進行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需要對資金進行合理的掌控。在我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大多來源于銀行體系,企業融資越大,稅務籌劃的空間也就越大。但稅務籌劃在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使企業面臨著不小的財務風險。二是政策風險,近十來年來,我國房地產企業飛速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與日俱增,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法律體系還不健全,與房地產有關的具體的規范性文件較少,這就使得部分房地產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形成很大的風險。三是行業內部的風險。受房地產企業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很多企業把眼光轉到了房地產企業,有些企業不惜血本投資房地產行業,但投資房地產,風險與經濟利益并存,并且房地產行業相比其它行業更復雜,如果沒有合理的稅務規劃,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除此之外,稅收籌劃體系的不完善也是我國房地產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房地產企業稅負數額巨大,所以,經過稅務籌劃省下來的錢絕非小數目。但如何省這筆錢,卻成了各房地產企業的難題。
接下來,筆者將聯系案例,分析房地產稅務籌劃的相關準則,以期解決以上問題。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稅務籌劃的相關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合法是稅務籌劃最基本的準則,房地產企業只有在保證所經營的項目、籌劃方案合法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國家稅務主管部門批準,否則再能促進企業發展的項目方案都不一定能實施,即便實施了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影響整個企業的形象。合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法律鼓勵的稅務籌劃,其次是適當尋找法律放任的籌劃,三是謹慎選擇法律盲區的籌劃。各房地產企業一定要摒棄僥幸心理,嚴格依照國家的稅法行事,量力而為。在遵守法律的同時也保護的自己的利益。
(二)籌劃要考慮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某一稅種的稅務籌劃時,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以求整體稅負最輕、長期稅負最輕。以下案例將說明這一點。
現有一A公司有300萬的閑置資金,希望與某房地產開發公司B進行合作,以下有兩種方式供A公司,第一種是直接將300萬作為出資與B公司進行合作開發房產;第二種是采取投資入股方式參與房產開發。假設A公司在1年以后中途退出該房產開發項目,經與B公司協商,分得現金60萬。在第一種方式下,60萬收入按稅法規定作為項目收入分利。由于A公司出資金,其收入不分攤任何成本,在公司分得60萬元時,相當于公司將合作開發的房產中屬于自己的部分轉讓給B公司,轉讓價格為360萬元。轉讓收入需要繳納不動產銷售的營業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其中營業稅及附加為19.8萬元,企業所得稅13.27萬元,稅后收入為26.93萬元。在第二種情況下,房產完工銷售后分回股利60萬元。由于A、B兩個公司的稅率相同,公司60萬稅后利潤不需要補稅,即A公司所獲經濟利益為60萬元。
我們不難看出以上兩種種投資方式第二種稅負相比第一種方式要輕很多。
(三)籌劃要考慮風險均衡原則
現代市場經濟環境變化不斷,錯綜復雜,所有的企業活動都或多或少存在風險,同樣,節稅也有一定的風險,一般來說節稅力度與風險呈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企業節稅力度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在上述案例中,第二種方式雖然稅負要輕,但A公司要承擔經營風險,而且B公司不負責還本。在第一種投資方式中,A公司雖然稅負較重,但是其直接參與了房產開發項目,獲得開發經驗。另外,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如果籌劃人員素質不高,籌劃時機選擇欠妥等,那么稅務籌劃方案也就不能很好的使房地產企業規避風險。
【關鍵詞】 稅務籌劃 風險 防范
近年來,稅務籌劃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卻往往忽視了稅務籌劃過程中的風險,使這一活動收效甚微甚至失敗。本文在分析稅務籌劃風險產生動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若干稅務籌劃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
稅務籌劃可以給企業帶來節稅利益,但同時也存在著相應的風險。企業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的存在而進行盲目的稅務籌劃,其結果可能事與愿違。所謂稅務籌劃風險,是指稅務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從稅務籌劃風險成因來看,稅務籌劃主要包括以下風險:
1.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稅務籌劃者利用國家政策進行稅務籌劃活動以達到減輕稅賦目的的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傮w看,政策風險可分為政策選擇風險和政策變化風險。
第一,政策選擇風險。政策選擇風險即錯誤選擇政策的風險。企業自認為籌劃決策符合一個地方或一個國家的政策或法規,但實際上會由于政策的差異或認識的偏差受到相關的限制或打擊。由于稅務籌劃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顯的時空特點,因此稅務籌劃人員首先必須了解和把握好尺度。
第二,政策變化風險。國家政策不僅具有時空性,且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其時效性也日益顯現出來。但并不是說政策變化就一定有風險,如果政策變化沒有超出預測的范圍和程度,稅務籌劃還是完全可以達到預期目標的。
2.經濟環境變化風險。企業的納稅事宜與稅收政策及所處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政府為促進經濟增長,會施行積極的財稅政策,制定減免稅或退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生產和投資,這時,企業的稅賦相對較輕或穩定;反之,企業的稅賦可能加重或不穩定。另外,政府在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或地區,運用稅收杠桿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針對不同產品或行業實行差別性稅收政策,使得稅收政策常處于變化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的稅收政策總是具有應時性或相對較短的時效性,這種稅收環境的不確定性將會給籌劃人員開展稅務籌劃(特別是中長期籌劃)帶來較大的風險,所以任何企業的稅務籌劃都將面臨經濟環境變化所引致的風險。
3.稅務行政執法力度導致的風險。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財政支出的不斷增長,國家對稅收檢查和處罰的力度不斷加強。從國家稅務總局到地方各級稅務機關,都不斷出臺新的規范稅務檢查工作的文件和政策。這就意味著納稅人在規范納稅操作方面的工作必須相應加強,否則納稅人由于對稅務機關執法力度的決心、程序與步驟的忽視或不熟悉,往往會導致稅務風險的增大。
4.籌劃人員的納稅意識風險。企業納稅人員的納稅意識與企業的稅務風險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依法納稅意識很強,稅務籌劃的目的明確,那么只要籌劃人員依法嚴格按照規程精心籌劃,風險一般不高。
5.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風險。稅務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影響其對風險的判斷和籌劃事項的最終完成結果。有的企業為了增加自己的利潤,減少成本,會要求籌劃人員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如偽造、變造、隱匿記賬憑證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稅務上的風險。
6.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風險。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會計核算水平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既影響可供籌劃的涉稅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也易導致籌劃人員籌劃方案的失誤。如果籌劃方案是依據虛假的涉稅資料做出的,就很可能產生失誤,風險極大。
二、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防范
企業在稅務籌劃方案確定之前應通盤考慮風險因素,根據風險的產生動因,從源頭抑制風險,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具體來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稅務籌劃風險意識。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成功的稅務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的變動、稅法與稅率的可能變動趨勢、國家規定非稅收因素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籌劃人員素質。企業應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種渠道,幫助財務、業務等涉稅人員加強稅收法律、法規、各項稅收業務政策的學習,了解、更新和掌握稅務新知識,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能力,為降低和防范企業稅務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于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評估稅收籌劃風險,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評估稅收籌劃風險就是企業對具體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并明確責任人,這是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體經營行為,哪些經營行為涉及納稅問題,這些崗位的相關責任人是誰,誰將對控制措施的實施負責等。還應定期進行納稅健康檢查,目的就是要消除隱藏在過去經濟活動中的稅務風險,發現問題,立即糾正。
5.堅持成本效益原則。稅務籌劃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使企業獲得一定的收益。但是,無論是由企業內部設立專門部門進行稅務籌劃,還是由企業聘請外部專門從事稅務籌劃工作的人員,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稅收方面的考慮,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需要。所以,納稅籌劃與其他管理決策一樣,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只有當稅務籌劃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時,該項稅務籌劃才是正確的、成功的。
6.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某些稅收政策具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稅務機關在稅收執法上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現實中企業進行的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特別需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稅收處理要能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
隨著稅務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稅務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只要企業有稅務籌劃活動,就存在稅務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稅務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