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42
序論:在您撰寫國外人工智能教育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改革
1 實施全英文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活躍以及國際化辦學的趨勢發展,借鑒國外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造就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正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類社會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隨著該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其技術的廣泛應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計算機領域,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也通過這個年輕的領域發現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涉及計算機科學以及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因此在該課程中開展全英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本科教學與國際接軌,在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2 當前國內全英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當前國內高校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對象為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調研問卷共58份。調查項目、內容及結果見表1。
從項目1和2的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開展全英文教學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以及了解國際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幫助。然而,由于全英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進行全英語教學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學試點與實踐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對全英文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從項目3~5的調查結果看,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全英文教學與專業英語課教學的關系,使全英文教學變為純英語課教學或專業英語課的翻版。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教學授課語言以雙語為主或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多媒體課件形式為中英文相結合。
(2)全英文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項目6和7的調查結果看,雖然一些大學花了很大代價邀請國外一流教授專家講授課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課程理論性強、難度大,學生很難適應全英文課程教學。
(3)缺乏內容全面和難度適中的教材。從項目8和9的調查結果看,一些大學在實施人工智能課程全英語教學時直接引進原版英文教材,但這對本科生來說,原版英文教材內容偏多、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時不免有諸多畏難情緒。
(4)師資匱乏。從項目10的調查結果看,學生對承擔全英文教學教師的滿意程度普遍不高。實際上,全英文教學對承擔課程教學的教師要求很高,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掌握英語應用技能,而現階段國內高校中能承擔全英語教學的師資仍然十分匱乏。
綜上所述,如何改革全英文教學模式,講授哪些教學內容,采用何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關注的教學改革重點和難點。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課程的特點,對現有教學模式、內容及方法進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訂全英文教學計劃,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國際創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探索如何將理論知識傳授、綜合能力培養與英語交流運用三者有機結合,建立全英文教學的新型模式,這將對更新教學理念和探索適合于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產生深遠影響。
(2)全英文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開闊國際視野,有利于培養復合型、實用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能夠促進國內教育向國際教育邁進。
3 全英文教學內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語教學體系,需要有系統而完整的教學內容。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人工智能課程課時一般只有36學時,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從什么角度組織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與技術,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與國內教學內容相比,國外教學更注重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內容過多,且大多以國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活為背景,對于我國學生來說,理解某些內容和背景比較困難。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學內容往往存在一定問題,我們需要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挑選合適內容。國外經典教材編寫思路不盡相同,一些經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內容見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內容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規律和用于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從表2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點,即人工智能應圍繞“智能”這個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復雜,難以用單一的理論與方法描述,需要從不同的抽象層次刻畫智能這個主題。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主要內容可按圖1所示劃分為不同層次并確定講授順序。
在最底層,神經網絡與演化計算(適應性原理與仿生機制等)輔助感知以及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層反映知識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創建以及圍繞問題求解的知識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層則提出學習、規劃、推理的模型和方式;應用層構造智能化智能體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讓計算機實現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將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這4個層次,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性,還可按照抽象層更高層最底層應用層順序安排教學內容。
4 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
針對以上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提出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包括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以及全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4.1 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實踐動手與應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語交流水平三者相結合為主要目標,分兩個階段進行,國內教師與國外教師共同授課。首先,國內主講教師講授人工智能課程的基礎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課、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再邀請國際知名外籍教師為學生講授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包括集中授課和專題研討。經過基礎學習,學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因此對于外籍教師所講授的學科前沿等內容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與單純采用全英文教學或單純邀請外籍教師授課相比,該模式能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4.2 “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
實行全英語教學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異等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改進,包括全英文授課形式、案例教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圖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該教學方法模式包括:(1)過渡式全英文與沉浸式全英語兩大英語教學方式;(2)激勵自主式、啟發互動式、體驗學習式三大學習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方法;(3)參與學習式和自我展示式兩大學習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全英文課堂授課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把握英語與專業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課的形式而忽視教學效果;其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人工智能課程包含大量概念,內容抽象,算法復雜,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與掌握。將案例教學方法引入課程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較好的預期教學效果,但要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僅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拓展第二課堂。有計劃地邀請國外人工智能專家和教授到大學進行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課外科研/科技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體驗式地、自主地學習,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新技術,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的雙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涵,而且可以充實學科前沿知識并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4.3 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
除了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以外,我們還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
(1)先進性。我們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展的新思路。教師可結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將科研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學科前沿知識進行梳理與優化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有效提高教學改革的質量。
(2)前沿性。對人工智能發展較快的領域,如智能計算、數據挖掘等,還需更新和補充全英文教學內容,同時可以邀請國際知名大學教授共同研究與探討教學內容,保證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過實現全英語教學保證課程與國際接軌。
(3)實用性。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實踐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質教育必須注重實踐的要求。教師可結合教學中的基本理論知識,適當補充案例與實例,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聯系,豐富課程內涵并提高教學效果。
4.4 全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師資力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師資的匱乏是現階段全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一些教師具有較扎實的人工智能學科功底,但不能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授課,而有些教師則知識結構單一,缺少人工智能及其相關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因此我們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地打造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有學科交叉與融合能力,同時掌握英語技能的全英語教師隊伍。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利用與國外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建立的合作關系優勢加強交流與合作,爭取申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利用科研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專業水平和英語技能。
5 全英文教學的具體實施
我們在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的人工智能課堂上實施全英文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國際軟件學院成立教學主管部門領導小組、從事教學研究的骨干教師組成的全英文教學工作小組以及由教學督導組成的監管小組,三者之間相互配合并共同促進,保障全英文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與落實。領導小組對全英文教學的師資培訓、人才引進、多媒體網絡資源開發、實驗室建設、教材編寫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學工作小組制訂全英文教學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監管小組定期對工作小組的教學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2)在課程教學中,打破國內常規教學方式,建立開放式全英文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學方式以“1+1”雙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以講授與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基本原理、方法與技術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學習的熱情。
(3)國際軟件學院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承擔并完成了一批國家與省部級科研課題,而且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勢。2006年,國際軟件學院聘請被譽為世界“人工大腦”領域先驅的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計算機系Hugo de Gaffs教授擔任武漢大學全職教授和學院國際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4)聘請與國際軟件學院有合作協議的國立首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Bob McKay教授專職來校為本科生講授人工智能技術前沿。同時,利用國外學者來武漢大學順訪的機會,請其為學生作學術報告,使學生了解國際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如邀請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過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員進行“理解大腦與仿制大腦”的講座等。
(5)國際軟件學院在遴選教師到與學院有教學和科研合作的國外大學進修時,優先考慮給本科生授課的全英文教師,并將全英文教學能力作為選拔條件,以教師的學術進修帶動全英文教學建設,使學科和專業建設與全英語教學隊伍打造相結合,全面推進全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6 結語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課程,目前正面臨著知識更新和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筆者以實施全英文教學為契機,針對目前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為核心,從不同抽象層次刻畫智能主題,構造人工智能最底層、抽象層、更高層以及應用層4大模塊內容。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全英文教學模式進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方案,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4)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展的新思路,進行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
關鍵詞:機器智能;教學方法;專題文獻調研;演講;討論;編程;學生評價
自2005年北京郵電大學在國內得到教育部批準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開始,機器智能課程就被設定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2008年全國智能科學技術教育學術研討會上,機器智能課程被確立為第一批三門核心課程之一。作者曾在2009年全國智能科學技術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對該課程內容的建設進行了探討[1],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工作對于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也進行了一些摸索。
1相關教學方法
機器智能是新出現的課程,可供參考的國內外資料較少,我們主要對相關的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調研和學習。陳白帆、蔡自興等的人工智能精品課程教學方法在國內最具代表性[2],開設課程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小組選題。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課程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舉行課堂討論等。王甲海[3]等探討啟發式傳授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非結構化的思想。劉興林[4]從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一系列教學改革。韓潔瓊[5]等提出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白潔[6]等提出與學科發展前沿接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朱紅[7]等對圖搜索內容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王璐[8]等設計了應用型和研究型的教學情境。
國外人工智能課程建設具有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積累。很多大學在人工智能課程中圍繞游戲引入工程項目。Jeffrey等[9]引入基于Blackjack游戲的優化模型來進行人工智能課程教學。Hansen等[10]開發了Glomus教學系統,引導學生在邏輯證明游戲過程中學會重要概念。Douglas等[11]針對電腦游戲中的人工智能的課程教學提出了學生教學生的方法。Ingrid等[12]以機器學習為主題把人工智能中分散的重要概念統一到一起。
2教學實踐
2.1總體思路
在本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總體思路是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形成的。詳細的教學基本要求和內容參見文獻[1]。基于此,對本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如下分析。
1) 教學內容極其豐富多彩,如果需要詳細地講授,每一個章節都可以成為一門課程,64學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2) 本課程是一門成長中的新課程,其中既要包括智能領域學者們研究了幾十年的重要成果,也要涵蓋當前國內外最新研究現狀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讓學生們感受到當前時代的脈搏,了解到本專業的魅力。
3) 智能科學與技術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技術都已經或正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們更渴望能夠在學習實踐中掌握和推進這些技術。
4) 任何教學過程,如果只是單方向的教師講、學生聽,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促進。
于是,我們采取了以點帶面的方法,抓住其中的關鍵點進行細致地講解,其余的內容則根據側重面的不同,分別采取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如專題文獻調研、演講、討論、動手實驗、學生評價等方式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實現知識拓展和興趣培養。
2.2專題文獻調研
這是我們借鑒了帶研究生做課題的經驗而提出的一種方法。每次開始講授這門課程的時候,學生們都會問:為什么我們課程的名字跟其他人工智能的課程不一樣?內容上有什么區別?我也都會給出我們的回答,但是總感覺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紤]到智能科學技術專業本身就是一個新鮮事物,機器智能課程也是新近提出的,目前并沒有完全定論,屬于前沿探索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進行專題文獻調研的方法,希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廣泛閱讀、比較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本課程。
我們首先給出需要調研的問題以便引導學生的調研方向,即國內外關于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情況如何?機器智能、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及其他相關課程的建設情況如何?這些不同于學生們以前在其他課程中遇到的作業或問題,沒有固定的求解思路,沒有確切的標準答案,但卻都是學生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因此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鼓勵大三學生自由組合,每3~4人組成一個課程小組,每組由一位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如召集小組討論,共同制定調研計劃,分配調研任務,綜合調研結果等。這種形式對于大三的學生畢竟是新的嘗試,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對于如何進行文獻調研不太清楚,我們在給學生介紹文獻資源和調研方法的同時,也邀請了幾位研究生來到課堂上現身說法,學生們普遍反映非常好。
經過1~2周的文獻調研,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業令人非常滿意。內容涵蓋了人工智能、機器智能、計算智能的概念,國內設置本科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等學校及其專業定位、培養方案、主干課程、實驗課程、畢業生去向,美國、英國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研究生排名,國內外著名大學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相關課程教學內容、實踐設計、參考教材等等。各組調研內容之間有一些交叉,證實了本領域的一些共同特點,如人工智能課程的知識表達與推理、搜索、專家系統、自然語言處理等經典內容;各組的調研結果更有很大的不同,既反映了學生們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多樣性的,也反映了智能科學技術專業建設和機器智能相關課程的教學是多樣性的。經過比較和分析,學生們對本課程的理解清晰多了,學習態度非常積極,希望探索智能奧秘的熱情極為高漲,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動手實驗
實踐出真知,我們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實驗環節的設計,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于本課程的重點模塊內容,如BP算法、啟發式搜索,我們都給學生布置了以組為單位的實驗作業。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對每個作業給出了擴展性的要求。以BP算法的實驗為例,我們要求各組在充分理解BP算法原理的基礎上,編程實現手寫數字0~9的訓練和識別功能。我們也給出了擴展性要求:可以通過自己查閱文獻,尋找提高BP基本算法性能的方法和技術;可以不限于手寫數字0~9的識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其他模式信息進行實驗,如語音信息、手寫英文字母、手寫漢字等。
學生們開始面對這個作業的時候非常迷茫,不知從何處下手,我們一方面鼓勵學生要有信心,不要有畏難情緒,一方面就相關內容安排課堂重點討論,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掌握經典BP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其數學推導的全過程,然后從如何構造單一神經元和激勵函數開始,進而討論如何實現一層神經元和相鄰層神經元的計算,以及如何進行誤差計算和反向權值調整。學生們逐漸對實驗作業有了深刻的理解,開始動手設計自己的神經網絡,隨著一個個步驟的實現,學生們之前的很多疑惑都豁然開朗,對BP算法充滿了興趣。很多組的同學對測試的識別率不太滿意,都主動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嘗試了一些改進方法和技術,如改變多種神經元激勵函數、加入動量項微調權值修正量、自適應變步長算法等。
有一個組的作業給我印象極其深刻,因為他們勇于挑戰了BP神經網絡實現語音信息0~9的識別,不但很好地掌握了BP基本算法及其改進:變步長法和引入動量項法,還自學了錄音、音頻信號分幀、加窗、MFCC特征提取等。他們對待本課程的熱情,還有他們表現出來的巨大的潛力都讓我感動,讓我對我們的專業和課程建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正是應對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典理念,半年里64個學時完成后,從學生們的直接反饋中發現,他們理解掌握最為深刻的內容恰恰是他們曾經動手進行程序開發的內容。這充分表明了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的重要性。
2.4演講、討論與評價
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方法。專題文獻調研和動手實踐的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效果也非常好,但作為一門課程,還是要有一個分數的評價。以往都是學生把作業交上來,老師統一評分。現在面對如此多樣性的作業,老師個人的評價顯得并不充分,我們認為學生們相互之間做的工作類似,能夠理解各組作業的特色和工作量大小,在評價上更有發言權。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同學參與評分的方案,即演講+討論+評價。
首先是演講。為了使評分過程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我們在各組完成一次文獻調研或者動手實驗之后,都要求各組準備好演講的文件和相關材料,包括ppt文件制作、程序演示、功能測試等,專門抽一次上課時間用來進行各組的集中演講,展開實踐經驗的深入交流。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演講,介紹本組作業的詳細情況并演示。介紹完畢,就進入提問和討論環節,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就其中的任何問題提問,也可以進行程序功能的現場檢測。這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得學生們大大增強了對于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各組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拓展視野,開闊思路。同時,這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演講能力。最后是評價,也是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就像各類比賽中的評分專家一樣,根據各組的演講、提問、回答、演示等,綜合給出一個評分。這種形式對于學生們也是很新奇的,大家都很認真地對待,基本上每次評分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組的水平。同時,這也激發了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只有真正的努力和過硬的成績才能獲得各組同學的一致好評。
2.5創新性研究
我們鼓勵對本課程相關領域具有濃厚興趣、能力較強的同學自發組成小組,基于課程所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創新性的課題展開研究,并在合適的時機鼓勵學生們利用課程相關的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競賽,從今年開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智能設計大賽將是今后我們努力的主要方向。2010年,我們選擇了三星公司面向大學生的bada應用開發試點活動作為第一次嘗試。學生們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獲得兩個三等獎和兩個優秀獎。經過競賽鍛煉,學生們不僅加強了對于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強了研究開發能力和自信心,更加深了對于本專業的濃厚興趣,為本專業和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6專家講座
我們先后邀請到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給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國際計算語言學會主席、美國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Prof. Eduard Hovy關于什么是智能的講座,首都師范大學人工智能領域著名教育專家王萬森教授關于模糊邏輯與推理的講座,都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大家的風范,靈活生動的講課風格受到了學生的高度贊揚。
3教學反饋
在北京郵電大學組織的2010年學生評教工作中,本課程得到了97.46的高分(滿分100)。以下是我們收到的一些學生的反饋意見。
1) 實踐時間充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一種能力。作業不死板,給出一個框架思路,同學可以自由發揮。還地鍛煉了大家的團隊合作精神,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做的更好。讓同學們自己放開去做,在出錯時及時交流糾正是一種很自由、很開放的學習模式,這樣的氛圍可能不會培養高的分數,但會收獲高的能力。
2) 教學形式較為新穎,不是采用以往講授知識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更為貼近實際的方式,在開學初就分組,拋棄了筆上作業,改用實際的編程、查找資料等方法,更能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驗收作業也不是以往老師收上去批改后發下來這種千年不變的形式,而是讓同學互相打分,這種方式更為客觀而且可見,更加公平。最后感謝李老師一學期以來的教學與幫助,也感謝實驗室所有老師和助教的幫助,也相信咱們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機器智能這門課程會越來越完善、成熟。
3) 感覺比較實用、有意義。從大學開始接觸的都是純理論的課,這門課上需要做實踐編程作業,我學習了機制與算法實現,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供一些從未有過的思路。比如我在百度俱樂部參加一個如何構建購物網站的工作,需要垂直搜索技術,把各大購物網站的價格列出來,可是有些網站,如京東商城是采用圖片形式顯示價格的,很多研究生也沒做出來,我用了機器智能中的BP算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需要一些圖像處理技術??傊囼灪笪覀兊玫降氖且环N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我覺得在提供知識的基礎上使用實驗技術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實驗就是最好的作業。
4) 隨著我們步入大三,越來越感受到智能領域的廣博精深。就像老師教學的課件一樣,每個知識點的擴充都能組成新的一章。本學期感觸最深的除了三星競賽此外還有兩點:一是李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充實,從神經網絡到機器情感,從BP到A*,幾乎把智能領域經典的模型算法都覆蓋了。第二點就是本學期李老師請來了很多professor(巨開心哈)。我覺得看看別的學校甚至別的國度的“大牛們”都在研究什么,有利于我們拓寬眼界,開闊思路。希望李老師以后也辛苦聯系他們,讓學弟學妹們也享受這種待遇。
4結語
本文對機器智能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針對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提出并實踐了專題文獻調研、演講、討論、動手實驗、學生評價、創新性研究、專家講座等教學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今后還要緊跟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豐富本課程教學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在力圖編一本比較好的教材的同時,著手研究多種資源和手段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蕾,王嬋,王小捷,等.“機器智能”課程建設初探[J]. 計算機教育,2009(6):86-92.
[2] 陳白帆,蔡自興,劉麗玨. 人工智能精品課程的創新性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9):27-31.
[3] 王甲海,印鑒. 人工智能教學與計算思維培養[J]. 計算機教育,2010(19):68-70.
[4] 劉興林. 大學本科人工智能教學改革與實踐[J]. 福建電腦,2010(8):198-199.
[5] 韓潔瓊,余永權.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10(19):71-73.
[6] 白潔,畢季明,李偉.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6):43-44.
[7] 朱紅,李果. 人工智能問題求解策略的教學研究[J]. 中國信息界,2011(2):70-71.
[8] 王璐,陸筱霞. 應用DBR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10(19):64-67.
[9] Jeffrey L. Popyack. Blackjack-playing agents in an advanced AI course[C]//ITiCSE '09,New York:ACM Press,2009:208-212.
[10] PDavid M. Hansen, Joseph Bruce, PDavid Harrison. Give students a clue: a course-project for undergraduat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ACM Newsletter,2007:44-48.
[11] Douglas D. Dankel, Jonathan Ohlrich. Students teaching students: incorporating presentations into a course[C]// ACM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New York:ACM Press,2007:96-99.
[12] Ingrid Russell, Zdravko Markov, Todd Neller et al. MLeXAI: A Project-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Model[J].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ing Education,2010(1):1-36.
Teaching Practice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LI Lei, LIU Pingan, WANG Xiaojie, ZHONG Yixin
(Department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關鍵詞:智能科學;情感計算;感性工學;機器人;教材
中途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引言
人工情感(Artificial Emotion)是利用信息科學的手段對人類情感過程進行模擬、識別和理解,使機器能夠產生類人情感,并與人類進行自然和諧人機交互的研究領域。1981年就有人開始研究人工情感問題,但是直到1990年以后它才開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近幾年,對人工情感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995年,美國MIT媒體實驗室的R,Picard教授提出了“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概念,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了專著《Affective Computing》。情感計算研究就是試圖創建一種能感知、識別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針對人的情感做出智能、靈敏、友好反應的計算機系統。日本學者Nagamachi提出了“感性工學(Kansei Engineering)”的新術語,并展開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新產品開發研究。2000年,北京科技大學的王志良教授提出了“人工心理(Artificial Psychology)”的理論,并于2007年出版了《人工心理》專著。
心理學家認為,人工情感是在人工智能理論框架下的一個質的進步,這充分表明了新世紀人工科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彼此互為影響的特點。人工情感必將為計算機的未來應用展現一種全新的方向。
2 學術科研背景
人工情感作為人工智能的擴展研究,已經在應用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主要是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但是,由于情緒心理學理論方法的多樣性,導致人工情感理論與研究方法都不十分成熟,使得應用技術受到了很大影響。
綜合國際上關于人工情感專題研討與論述,我們將人工情感研究領域面臨的主要挑戰歸納如下:
(1)情緒心理學理論的多樣性,導致人工情感理論方法的不一致,以至于很難找到適用于信息科學的人工情感的統一理論方法。
(2)目前幾乎還沒有符合人類情感規律并適于機器實現的人工情感自動生成模型;
(3)在智能推理過程中,如何考慮情感影響的因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擬人推理過程。
(4)目前還沒有為人工情感研究者提供完善服務的計算機仿真平臺及情感計算庫。
(5)語音情感信息處理技術和表情識別技術的不成熟,成為制約人工情感與和諧人機交互技術發展的瓶頸。
(6)如何實現多模態情感信息融合、識別與理解,實現自然和諧的人機交互平臺環境。
(7)人工情感的研究成果如何與成熟的人機交互平臺相結合。
(8)如何驗證機器情感的正確性是人工情感研究面臨的圖靈測試問題。
(9)如何從人工情緒(Artificial Emotion)走向仿真情緒(simulating Emotion)、工程情緒(Engineering Emotion),進而找到重大應用突破點,這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一學科前沿的源頭問題,進行創新性研究,解決普遍認為是人工情感的幾個困難問題,是我們未來研究面臨的主要挑戰,也是我們的機遇。
3 現實面臨的問題
2003年,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率先提出成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能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并于2004年在國內開始招生。隨后的幾年里,全國多所重點院校都成立了自己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并擁有了相關的碩士點、博士點以及博士后流動站。
隨著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從事智能科學研究人員隊伍的不斷壯大,使得教材建設的問題逐漸凸顯。“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作為最年輕也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科,還沒有自己專業系列教材,許多高校的教材大都采用計算機類、通訊類的課程,而這些教材大都處在“知識結構老化,更新緩慢”的狀態,已經不能適應該學科的發展,成為制約學科建設和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基本教學內容的載體,好的教材可以在教學方法上提供相應的參考,不僅為教學提供依據,還會助推本學科不斷完善,學生培養體系的逐漸規范。因此,建設新教材,使之盡快與國際接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2007年開始,北京科技大學招收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該專業的本科生將在2009年下半年進入專業課階段學習,專業教材的建設問題已迫在眉睫。我們通過跟蹤調查北京科技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基礎、教學現狀和教學需求,結合兄弟院校的專業教學情況,深入分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和本學科的自身發展、結構特點,系統總結國內外在“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共識,進行了《人工情感》教材的編寫。
作為知識的載體,教材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和教學規律組織起來的科學知識系統。從教材的構思到教材的最終出版,一般科學的方法總共需要經歷如下幾個步驟,如圖1所示:
(1)教材構思、大綱制定:這一階段主要是集思廣益,根據教材所面對的受眾群體,大概劃定教材所要包含的內容,反復討論并修改大綱,根據教材內容劃分章節,制定章節標題。
(2)拓展思路、廣搜資料:這一階段主要是組織參編人員搜集第一手資料,整理素材,逐漸使材料規范化、書面化。
(3)分工明確、力求完善:這一階段要組織好參編人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各人負責的章節按照事先的規劃,將理論知識、應用實例、習題及答案補充完整。
(4)精益求精、查漏補缺:把已經初步完成的教材送給相關教師及同學,讓他們以初學者的身份,以局外人的眼光反復閱讀,提出意見。經過反復修改,書稿基本成型,添加上必要的前沿、提要和縮略語。
(5)課堂實踐、反復審校:初步形成的教材講義,必須要經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并根據教學心得和課堂反饋意見反復修改。最后,拿給出版社審校,幾經修改方可出版。
4 教材規劃與內容安排
依據上述思路,自2003年起,結合我校研究生課程“人工心理和情感計算”的教學實踐,在研究生講義的基礎上,我們著手“人工情感”研究生教材的資料收集、整理以及章節、內容安排,目前,該教材的終稿已交付并將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根據學生現狀及教學效果,不斷調整教材內容,以“適應性、實用性”為宗旨,定位于普通高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學生,以素質教育為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科研及創新能力,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全書共分為9章:
第1章較詳細地介紹了情緒心理學、情緒生理學、情緒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及相關研究歷程,總結了腦科學研究在情感計算中的作用及色彩與心理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2章介紹了情緒的空間描述及維度化理論,總結了幾種比較典型的情緒維度空間理論及國外科研工作者提出的人類情感數學模型。
第3章闡述了用數學方法描述情緒的重要性,給出了幾種典型的人工情感建模方法,展示了情感建模的發展狀況及前沿研究。
第4章結合實際應用,介紹了幾種情感建模方法,并給出了應用實例,有助于學習者理論聯系實際,對人工情感的研究與發展樹立起明確的目標。
第5章結合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狀況,提出了把遠程學員的情感數字化方法,建立起情感模型,并應用到遠程教育系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6章主要講述了人臉識別系統的構成、實現方法,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人臉識別設計范例。
第7章詳細介紹了表情識別系統的設計實現,詳細講解了特征點定位、提取方法以及基于SVM的表情分類器的設計。
第8章主要講述了網絡游戲中的情感數字化,闡述了人工情感在游戲設計中的應用。
第9章詳細介紹了情感機器人的發展狀況、設計及實現方法,并對人工情感在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作了相應的闡述。
本教材在寫法上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編寫過程中遵守了以下三點原則:
(1)全面性與計劃性相結合
人工情感理論和應用研究,還是一個嶄新領域,還有很多疑難問題沒有解決,發展得不夠成熟,所以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我們盡量做到知識的全面性,從基礎理論到熱門方向的研究,都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也考慮到系列教材的出版,在內容安排上,兼顧其他教材,做到統籌安排。
(2)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術相結合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執行的是工科學生的培養計劃,在心理學基礎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因此本教材前四章以拋磚引玉的方式介紹了有關心理學、腦科學、計算數學的基礎知識,并在后面幾章中結合工科學生的專業技術,結合應用實例展開內容。
(3)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本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注重理論與實際應用并重的原則,在理論闡述的基礎上,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應用舉例,對初學者或者初涉此領域的研究者,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增強了學習者的學習動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5 教學并舉與科研相濟
教材講義已于2008年12月交付機械工業出版社,雖然目前還未出版,但教材的初稿已多次作為我校研究生“人工心理與情感計算”課程的講稿,學生使用后普遍反映良好,認為教材充分體現了學科交叉的特點,融合了心理學、信息科學和智能科學的相關理論、算法思想和應用實例,并進行了相應的概括歸納,以簡潔實用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具有易讀、易懂性,而且實例豐富,非常實用,并且就講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在完成了本版教材的編寫工作的基礎上,為達到教學并舉,科研相濟,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建立了系列情感機器人系統實驗平臺(前文詳細介紹),如圖2情感機器人系統實驗平臺外形。這是一個多模態信息融合的實驗平臺,具有視頻獲取、聲源定位、多路觸摸傳感、熱釋電感應及觸摸屏選擇等多通道輸入,可以通過語音、動作、光電、圖片等形式表達感情。該情感機器人采用開放式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人工情感理論和模型的驗證實驗。圖3為該情感機器人的系統體系結構。
6 展望未來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國內才剛剛起步,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來看,在學科建設方面制定一個普適的方案是不現實的。而特色課程恰恰是新學科區別與相關學科的重要標志,也是各個大學百花齊放的陣地。
關鍵詞:精品課程;Agent;多Agent系統;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1-2526-03
Study and Practice on Higher Voc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Based on Agent
CAI Li-lu1,DIAO Yong-feng2
(1.Anhui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230601,China; 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 vocational course website,course website has been more mature in some respects,such as issuing teaching information and showing course content,but websites general lack of intelligence,adaptation,and interaction.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the Agent technology is adopted in website system.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system framework,working principle,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based on this,it has given the specific ca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outcom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 Agent; multi-agent; high vocational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網絡教育的蓬勃發展,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建設了多門精品課程。精品課程為改善學習和訓練條件提供一種有效的手段,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靈活、方便、豐富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然而目前的精品課程,多數只是將課堂教學簡單搬上網絡,這樣導致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精品課程網站智能化程度低,不能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實現因材施教,而將Agent技術應用于精品課程網站,能有效克服現階段精品課程教學系統的局限和不足。
1 Agent技術簡介
Agent一詞直譯為“”,也有人把它翻譯為“智能”。所謂Agent,按Wooldridge[1]教授的提法,“如果一個實體具有自主性、反應性、預動性、社交性四條基本性質,那么該實體可以視為一個,“Agent”。Shoham[2]教授認為,“如果一個實體可以用信念、承諾、義務、意圖等精神狀態進行描述,那么該實體可視為一個Agent”。綜合這兩種定義方法,給出Agent的定義如下:
Agent也就是軟件,是一個能在特定環境下連續、自發地實現功能,并且與相關和進程相聯系的軟件實體。連續,自發的要求來源于環境的變化,要求能在沒有人的引導和干涉下以柔性、智能的方式對用戶的需求實時地加以響應,更理想的情況是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和時間內,反復實現某一功能后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即具備所謂的學習功能[3]。另外,還希望能與環境中的其他和進程進行通信、合作。
由于現實問題紛繁復雜,當單一Agent不能解決時,就需要把多個Agent進行組織和調度形成多Agent系統來承擔任務?;诙郃gent技術的系統是指多個Agent相互通訊、彼此協調,共同完成作業任務的系統,各Agent能夠通過相互協調解決大規模的復雜問題,使系統具有很強的可靠性和自組織能力。[4]
2基于Agent的精品課程網站框架
由于精品課程網站涵蓋教學的各個環節,是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因此應該將其劃分成子問題,設計采用Agent作為基本單元,構造多個具有一定功能的Agent,再由這些Agent去分別處理子問題。并通過協調Agent管理、調度、協調其他Agent的行為。系統如果需要對某個功能進行修改,只需修改相應的Agent設計,再修改協調Agent的協調機制。基于上述分析,結合精品課程網站實際,構建了圖1所示的精品課程網站系統模型。
系統采用瀏覽器(Browser)/(Agent)/中心服務器(Server)模式即B/A/S模式,Web瀏覽器作為客戶端,通過該層可以實現任務的接受、用戶信息和行為的獲取、處理結果的反饋等,中間層是各種Agent,負責溝通客戶端和服務。部分Agent的功能如下。
學生Agent:學生Agent主要是為協助登錄精品課程網站的學員完成學習任務的智能,一個注冊賬號對應一個學生Agent,并自動在學員登錄時自動為其提供服務。它負責記錄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特點和學習過程。這些數據是分析個別化學習的基礎,也是選擇學習內容、準備教學資源、控制教學策略的參考依據。
教師Agent:教師Agent是為輔助教師更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而設置的,它主要負責對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進行日常維護。教師Agent通過教學Agent了解學生學習過程,指導和監控教學過程,并根據學生的反應,給出解答和指正。
管理員Agent:在精品課程網站系統中涉及一系列的管理如課程管理、成績管理、身份識別與訪問權限管理等等。管理員Agent能主動獲得諸如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偏好、學習水平等數據和資料,協助管理員進行快速有效的反應;為學生Agent搜索指定相應的教師Agent以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監督、管理協作學習區;對其他的Agent進行增刪管理、地址管理、名錄管理和通訊管理。動態地對知識庫進行有效的更新、歸類等。
協調Agent:協調Agent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與控制,并協調各智能體之間的問題求解,實時建立戶與系統的通訊,起著一個總調度的作用。[5]協調Agent了解系統中其它Agent的信息(位置、功能、狀態),能夠檢測和消除沖突信息并將任務自動分解成并分配給相應Agent執行。
答疑Agent:在精品課程網站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較多,很難對每位學生的問題都能實時解答。但是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經驗,課程的內容具有經典和普遍意義,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一般都有相似之處,提出的問題實質性內容有60%~70%是相同的,只不過表達方式可能有所偏差。[6]因此,在精品課程網站中可使用答疑Agent來輔助解答學員常見問題。答疑Agent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首先在數據庫里面進行查詢,如果找不到答案時,答疑Agent將此問題提交給教師Agent,由教師Agent提醒教師做出回答。若這個問題在一定時間內多次被提出,Agent把它提交到常見問題庫中;答疑Agent還對問題和答案進行統計分析并將結果信息傳遞給教師,這樣教師能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問題所在,能夠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測試Agent:測試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能力,為教師改進教學績效提供決策依據,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測試Agent在測試過程中實時考評學生的水平,并根據學員的答題情況動態選擇試題,測試完成后給出答案和錯誤原因。
知識庫:由學習資源庫、系統知識庫、教學策略庫、學生模型庫、試題庫組成的知識倉庫,為智能學習系統提供了變化的數據集合。知識庫中的信息都可以為每個智能體共享。
圖1基于Agent的精品課程網站系統
3多Agent的精品課程網站的工作原理
這里以學生學習的工作流程(圖2)為例說明多Agent的精品課程網站的工作原理:
登錄注冊:學生通過瀏覽器訪問精品課程網站并注冊登記。如果管理員Agent同意。則將該生的注冊信息添加到學生信息庫,學員第一次進入系統,須要參與預評估測試,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等并存入學生特征庫,以備以后教學時調用、修正。
課程學習:學員根據需要選擇課程,進入系統開始學習。系統自動生成的學生Agent會將用戶的學習請求轉化為Agent能夠識別的命令,教師Agent依據信息庫中系統診斷性測驗中的表現、學習風格、學習的歷史記錄、與系統的交互情況進行推理,選取知識庫中的適合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特點的學習內容和教學策略。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Agent幫助學生與教師Agent練習、溝通;教師Agent指導學生教學;答疑Agent將負責回答學生的各種疑難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則提交給教師,由教師負責解答。
練習:學生選擇單元練習后,系統自動從題庫中調出與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水平相關的習題。并在練習后根據結果數據提供反饋信息,如建議學生重新學習相關知識點等。
測試:學生測試完畢后,測試Agent把測試的結果反饋到教師Agent、學生Agent和相應的數據庫。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調整教學計劃,直至符合學習目標要求。
評估: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是否達到了規定的通過閥值,對測試的知識點進行自動分析并給出學習建議,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課程。
退出:學生完成或中斷某一知識點的學習時,學生Agent記錄了本次學生學習情況,學生Agent、教師Agent會修改相應的數據庫的內容。
圖2學員學習流程圖
4多Agent高職精品課程網站上的特征
將Agent技術應用于我院省級精品課程網站“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學生和教師普遍反映良好,相比傳統精品課程網站有以下優勢:
l)網絡教育的個性化。
在Agent被應用以后,可以做到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因為利用其智能性可為不同水平、不同學習內容和學習動機的教學對象,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這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體現[7]。
2)答疑智能化。
學生在精品課程網站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疑難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受到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而有了答疑Agent,學生可以像詢問老師一樣提出遇到的疑難問題。答疑Agent首先通過查詢自身知識庫,將相關答案反饋給學生,若不能解決,則將問題提交并通知給教師解決,極大地提高了答疑效率。
3)討論、協作學習智能化。
傳統的精品課程網站多數也為學習者提供了交流、討論的場所,然而這種交流和協作是靜態的。而將Agent應用于精品課程網站,可以將學員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提煉,并能根據討論的情況組織專題性的討論,引導學生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發揮協作式學習的優越性。
4)解決資源迷向的問題。
學習者在精品課程網站中經常會出現“資源迷向”現象,即不知道如何確切表達對真正想要的資源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更準確、更有效地尋找資源[8]。Agent的信息推薦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以緩解該類現象。Agent能自動從庫中搜索符合學員興趣范圍和學習過程有幫助的數據,方便用戶快捷地找到自己的所需頁面。
5結論
將Agent引入精品課程網站,能實時地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來選取學習路徑、提供教學策略達到因此施教和提高教學績效的目的。當然系統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如目前只在內網內供本校學生使用、系統的推薦技術準確度還比較低等,在以后的應用實踐過程中,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Wooidridge M,Jennings N R.Intelligent Agents:Theory and Practice[J].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1995,10(2).
[2] Shoham Y.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93(60):51-92.
[3]張濤.多Agent在現代遠程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D].長沙:湖南大學.
[4] Corchado J M,Lees B.Fyfe C.project monitoring intelligent Agent system[C]. London.IEE Colloquium on Intelligent World Wide Web Agents,1997.
[5] Michael Wooldridge.多Agent系統引論[M].石純一,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14-15.
[6]薛安榮.基于多Agent的協同教學環境的設計與探討[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0(12):67-69.
孟祥茹 (2004-3-1 9:39:24)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同廠商的產品差異性越來越小,企業紛紛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上下功夫。為了以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務在國內、國際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物流戰略越來越成為企業總體戰略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JIT及全面質量管理在日本企業的成功運用得益于物流戰略的支援,降低了庫存水平,提高了物流績效,尤其提高了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構筑一體化物流戰略,物流成本從1980年的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對照世界上發達國家或地區企業物流的運作模式和中國企業物流的現狀,提出中國企業物流的發展戰略勢在必行。
??
??
中國企業的物流現狀
??
現代物流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從宏觀和外部環境來看,中國企業發展一體化物流存在著各種瓶頸,如:長期以來受“重商流”、“輕物流”理論和思想的影響,對物流在經濟發展和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夠認識和重視;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學科建設嚴重滯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規建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于支撐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等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政,閉門造車,缺乏協作,尚沒有形成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場薄弱等。從微觀環境來說,企業物流管理與運做也不容樂觀:
??
物流職能分散,運做效率低
??
由于受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置于附屬地位,被動的接受生產、銷售服務。大多數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從管理機構設置上,中國的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物流管理組織就是例證。由于物流活動跨職、跨部門設置,各部門各自為政,且缺乏對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財務分析,致使整個系統的運作效率非常低下。以物流總成本為例,根據1997年IMF的資料,美國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11.4%,而中國的卻占16.9%,中國業內人士估計可能在20%或以上。
??
粗放性經營突出
??
??
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經營依然是“大而全”、“小而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運輸、倉儲等部門或有自己專門的運輸公司、倉儲公司等,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進行物流自營。根據1999年中國倉儲協會委托某咨詢機構對450家大中型企業的調查,工業企業的物流全部自理的占被調查企業中的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與委托比例相結合的占69.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間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中小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且物流能力相對更低。與美國近70%的物流外包存在巨大差異。由于企業所下設的部門或專業公司大都圍繞著母體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去市場找生意,資源閑置和浪費現象嚴重。隨著中國加入WTO,對外各種貿易堡壘的逐步取消,應該說,企業更是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時下還有一些在國內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則不顧企業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備,寧愿不惜斥巨資在國內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較優勢的第三方經營或與外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
??
缺乏協同競爭的觀念
??
面臨“經濟全球化”、“物流無國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下,美國的企業在與日本企業競爭時,尚感覺到了壓力,他們紛紛實施歸核戰略—企業集中資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發展核心主業,把主業做大、做強、做精,走集約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圍謀求物流外包或與全球的外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因為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有的企業具有核心技術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卻不具備核心營銷能力、核心企業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和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單個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很難跟上市場變化的速度,因而企業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將自身不具備核心能力的業務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似(戰略聯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組織承擔。通過與外部組織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將上述五種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從而以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經營的“大而全”、“小而全”,印證了中國企業尚未實現由孤立經營、各自為戰的競爭思維向合作競爭、尋求雙贏的新思維轉變,缺乏與外部供應鏈企業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價值觀。
??
缺乏協同競爭的觀念
??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紙筆時代,有些企業雖然配備了電腦,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形成網絡,同時在物流運作中也缺乏對EDI、個人電腦、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通信、條碼和掃描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由于信息收集、處理、跟蹤的底效性以及企業缺乏對各方物流信息全面、準確、動態的把握,切不說企業無法實現內、外部物流一體化以尋求物流系統的最優化和合理化、參與供應鏈管理,就連基本的物暢其流也難以做到,更不用說去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快速研發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價格合理的新產品并準確及時交付給客顧客,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進而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
??
缺乏現代物流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理念
??
20世紀60-70年代,發達國家的企業大都把競爭焦點放在生產領域,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質資源消耗,獲取企業的“第一利潤源泉”,千方百計提高勞動成產率獲取企業的“第二利潤源泉”。然而生產領域的這兩個利潤源泉,都受到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在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和生產工藝日趨程序化、規范化的情況下,技術趨同性的增強使這兩個利潤源泉基本無泉可挖。進入80年代,對于一個生產企業來說,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人們開始把競爭的焦點從生產領域轉向非生產領域,包括采購、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分銷、售后服務等物資流通活動以及有關的信息活動,即物流管理。Dell既不生產硬件也不生產軟件,所有的零部件和軟件都是外購的,Dell一手抓住客戶,一手抓住供應商,高效率地組織零部件的采購、轉運、裝配和發送,贏得了顧客的忠誠。Dell的物流管理成為了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在中國由于受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至于附屬地位,被動地接受生產、銷售服務。許多企業的物流不但沒有形成利潤源泉,反而成為虧損源,是無底洞,是企業的負擔。
??
??
企業缺乏物流理論支撐和物流人才
??
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研究缺乏綜合性。物流理論研究的兩個領域——物資流通和交通系統,無論是物流戰略規劃還是物流經營管理理論的研究,都從研究者固有的立場和視角出發,片面地強調某個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綜合性,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國物流的第一個基礎性國家標準《物流術語》才正式。雖然“物流學”或類似名稱的教材以不斷問世,但過多地是對國外概念的引進,對于適合我國國慶的物流理論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時部分理論研究與實踐嚴重脫節,理論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強。
??
學科建設和教育落后
??
根據歐盟的調查結果,在歐洲工友87所大學開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學培養物流或供應鏈管理碩士(約占三分之二)和學士(約占三分之一),另有33所大學在其他專業培養中設有物流或供應鏈管理課程。歐洲一些大學還建有全球領先的物流研究中心等。中國從1993年開始將物流管理專業列入本科專業目錄,到1998年全國共有15所高校開設過物流管理專業,成為中國歷史上物流專業培養最鼎盛的時期。但在1998年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卻又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目前在國內高校開設物流專業課程的僅有10所左右,進占全國高等院??偝龅?%,研究生教育也剛剛起步。每年的畢業生才幾百名,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異,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物流研究機構也比較少,且還存在著與實際結合不緊密的問題。致使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缺乏物流專業人才和完善的學科體系的支撐。
??
傳統的會計核算法掩蓋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儲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實際上這些費用僅如冰山的一角。因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費和企業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自己的庫房保管貨物、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都沒有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尤其是花費在保存貨物的庫存費用也沒有單獨的科目。在美國,庫存費用除了倉儲、殘損、人力費用及保險和稅收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當年美國商業利率乘以庫存總金額。只有把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才能將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中國現有的會計項目對物流費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費用的分布,掩蓋了物流費用的真面目,無法喚起企業對物流的重視。
??
物流運行的宏觀環境和外部環境差
??
受“重商流”、“輕物流”理論和思想的影響,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嚴重滯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規建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于支撐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等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戰,缺乏協作,尚沒有形成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場薄弱等。
??
政府要為發展現代物流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
中國企業要按市場規律構筑適合自己的一體化物流戰略,離不開完善的宏觀環境和外部環境。中國政府要加強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規建設;要加大與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勵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為物流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在跨地區經營的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統一納稅、交通管制、進出口貨物查檢通關等方面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要扶持、引導物流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引進先進裝備、改善物流設施,進而提高物流績效和物流服務水平;要積極鼓勵和扶持有一定基礎的大型貨運企業或儲運企業完善服務功能,實現向物流服務企業的轉變,推動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形成;要健全社會保障和就業機制,促進生產性和流通性等企業更多地使用社會化物流,既提高經濟效益又提高社會效益。
??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為實現一體化物流奠定基礎
??
中國企業應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以提高需求預測程度、促進信息共享,同時要積極引入和使用網絡技術、EDI、人工智能、條形碼與POS等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從而真正實現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和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為一體化物流的實現提供信息與技術支撐。
??
消除部門間利益沖突,構筑一體化物流
??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企業必須將物流活動納入系統化、統一管理,以一體化物流既提高顧客服務水平又降低物流總成本,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內部實現不了一體化,就談不上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形成一體化供應鏈。但是否每個企業都成立物流服務部甚或物流子公司,本人認為,只有那些物流活動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務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對于新成立的企業,就應該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業中,將物流交給第三方經營。當然,對于那些大規模的制造企業來說,如:TCL、美的、科龍等號稱要拿出幾個億來自己做物流,依據國際的經驗,仍值得認真思考,整合內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
要廣泛運用第三方物流
??
為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生產性企業應從繁雜的物流活動中解放出來,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義務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將物流服務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從而以整合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取勝。
??
締結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
??
中國的大型制造企業、商業企業要迅速從“大而全”的經營誤區中解脫出來,不失時機地與合適的供應商、儲運商等結成戰略聯盟,通過合作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同時又實現互惠互利。作為小型生產性企業更應走出“小而全”的誤區,要積極尋求與核心企業的戰略合作,成為核心企業長期的、穩定的戰略伙伴。結成戰略聯盟,實行供應鏈管理,以供應鏈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提高中國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市場份額已大勢所趨。
??
開拓全球性物流,尋求全球性市場空間
??
中國的企業要增強競爭憂患意識,在抓住國內市場的同時,要放遠世界,構筑全球化戰略,以一體化的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尋求資源采購、生產裝配和產成品分銷,參與國際化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實現對顧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降低物流總成本或供應鏈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并在全球性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中國企業物流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物流在運作上著實存在著明顯差距。中國企業要破除物流分項管理,構筑一體化物流戰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競爭力,離不開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規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等宏觀環境和外部環境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援;離不開企業對一體化無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離不開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共同價值觀的建立和形成。中國企業要勇于探索、銳意進取,直面入世國外競爭對手的強有力挑戰,將一體化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納入到企業總體戰略中加以運作,縮小同發達國家企業在物流管理和產品競爭力上的差距,穩住和提高中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并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空間。
中國企業的物流現狀
現代物流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從宏觀和外部環境來看,中國企業發展一體化物流存在著各種瓶頸,如:長期以來受“重商流”、“輕物流”理論和思想的影響,對物流在經濟發展和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夠認識和重視;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學科建設嚴重滯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規建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于支撐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等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政,閉門造車,缺乏協作,尚沒有形成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場薄弱等。從微觀環境來說,企業物流管理與運做也不容樂觀:
物流職能分散,運做效率低
由于受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置于附屬地位,被動的接受生產、銷售服務。大多數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從管理機構設置上,中國的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物流管理組織就是例證。由于物流活動跨職、跨部門設置,各部門各自為政,且缺乏對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財務分析,致使整個系統的運作效率非常低下。以物流總成本為例,根據1997年IMF的資料,美國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11.4%,而中國的卻占16.9%,中國業內人士估計可能在20%或以上。
粗放性經營突出
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經營依然是“大而全”、“小而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運輸、倉儲等部門或有自己專門的運輸公司、倉儲公司等,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進行物流自營。根據1999年中國倉儲協會委托某咨詢機構對450家大中型企業的調查,工業企業的物流全部自理的占被調查企業中的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與委托比例相結合的占69.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間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中小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且物流能力相對更低。與美國近70%的物流外包存在巨大差異。由于企業所下設的部門或專業公司大都圍繞著母體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去市場找生意,資源閑置和浪費現象嚴重。隨著中國加入WTO,對外各種貿易堡壘的逐步取消,應該說,企業更是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時下還有一些在國內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則不顧企業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備,寧愿不惜斥巨資在國內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較優勢的第三方經營或與外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
缺乏協同競爭的觀念
面臨“經濟全球化”、“物流無國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下,美國的企業在與日本企業競爭時,尚感覺到了壓力,他們紛紛實施歸核戰略—企業集中資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發展核心主業,把主業做大、做強、做精,走集約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圍謀求物流外包或與全球的外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因為任何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有的企業具有核心技術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卻不具備核心營銷能力、核心企業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和企業戰略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單個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很難跟上市場變化的速度,因而企業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將自身不具備核心能力的業務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似(戰略聯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組織承擔。通過與外部組織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將上述五種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從而以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經營的“大而全”、“小而全”,印證了中國企業尚未實現由孤立經營、各自為戰的競爭思維向合作競爭、尋求雙贏的新思維轉變,缺乏與外部供應鏈企業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的價值觀。
缺乏協同競爭的觀念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紙筆時代,有些企業雖然配備了電腦,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更沒有形成網絡,同時在物流運作中也缺乏對EDI、個人電腦、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通信、條碼和掃描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由于信息收集、處理、跟蹤的底效性以及企業缺乏對各方物流信息全面、準確、動態的把握,切不說企業無法實現內、外部物流一體化以尋求物流系統的最優化和合理化、參與供應鏈管理,就連基本的物暢其流也難以做到,更不用說去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快速研發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價格合理的新產品并準確及時交付給客顧客,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進而強化企業的競爭能力。
缺乏現代物流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理念
20世紀60-70年代,發達國家的企業大都把競爭焦點放在生產領域,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質資源消耗,獲取企業的“第一利潤源泉”,千方百計提高勞動成產率獲取企業的“第二利潤源泉”。然而生產領域的這兩個利潤源泉,都受到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在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和生產工藝日趨程序化、規范化的情況下,技術趨同性的增強使這兩個利潤源泉基本無泉可挖。進入80年代,對于一個生產企業來說,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人們開始把競爭的焦點從生產領域轉向非生產領域,包括采購、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分銷、售后服務等物資流通活動以及有關的信息活動,即物流管理。Dell既不生產硬件也不生產軟件,所有的零部件和軟件都是外購的,Dell一手抓住客戶,一手抓住供應商,高效率地組織零部件的采購、轉運、裝配和發送,贏得了顧客的忠誠。Dell的物流管理成為了支撐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在中國由于受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至于附屬地位,被動地接受生產、銷售服務。許多企業的物流不但沒有形成利潤源泉,反而成為虧損源,是無底洞,是企業的負擔。
企業缺乏物流理論支撐和物流人才
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研究缺乏綜合性。物流理論研究的兩個領域——物資流通和交通系統,無論是物流戰略規劃還是物流經營管理理論的研究,都從研究者固有的立場和視角出發,片面地強調某個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綜合性,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國物流的第一個基礎性國家標準《物流術語》才正式。雖然“物流學”或類似名稱的教材以不斷問世,但過多地是對國外概念的引進,對于適合我國國慶的物流理論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時部分理論研究與實踐嚴重脫節,理論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強。
學科建設和教育落后
根據歐盟的調查結果,在歐洲工友87所大學開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學培養物流或供應鏈管理碩士(約占三分之二)和學士(約占三分之一),另有33所大學在其他專業培養中設有物流或供應鏈管理課程。歐洲一些大學還建有全球領先的物流研究中心等。中國從1993年開始將物流管理專業列入本科專業目錄,到1998年全國共有15所高校開設過物流管理專業,成為中國歷史上物流專業培養最鼎盛的時期。但在1998年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卻又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目前在國內高校開設物流專業課程的僅有10所左右,進占全國高等院??偝龅?%,研究生教育也剛剛起步。每年的畢業生才幾百名,不僅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異,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物流研究機構也比較少,且還存在著與實際結合不緊密的問題。致使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缺乏物流專業人才和完善的學科體系的支撐。
傳統的會計核算法掩蓋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計科目中,只把支付給外部運輸、倉儲企業的費用列入成本,實際上這些費用僅如冰山的一角。因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費和企業利用自己的車輛運輸、利用自己的庫房保管貨物、由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都沒有列入物流費用科目內。尤其是花費在保存貨物的庫存費用也沒有單獨的科目。在美國,庫存費用除了倉儲、殘損、人力費用及保險和稅收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當年美國商業利率乘以庫存總金額。只有把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才能將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中國現有的會計項目對物流費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費用的分布,掩蓋了物流費用的真面目,無法喚起企業對物流的重視。
物流運行的宏觀環境和外部環境差
受“重商流”、“輕物流”理論和思想的影響,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嚴重滯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規建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于支撐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等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戰,缺乏協作,尚沒有形成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就業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場薄弱等。
政府要為發展現代物流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中國企業要按市場規律構筑適合自己的一體化物流戰略,離不開完善的宏觀環境和外部環境。中國政府要加強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規建設;要加大與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勵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為物流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在跨地區經營的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統一納稅、交通管制、進出口貨物查檢通關等方面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要扶持、引導物流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引進先進裝備、改善物流設施,進而提高物流績效和物流服務水平;要積極鼓勵和扶持有一定基礎的大型貨運企業或儲運企業完善服務功能,實現向物流服務企業的轉變,推動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形成;要健全社會保障和就業機制,促進生產性和流通性等企業更多地使用社會化物流,既提高經濟效益又提高社會效益。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為實現一體化物流奠定基礎
中國企業應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以提高需求預測程度、促進信息共享,同時要積極引入和使用網絡技術、EDI、人工智能、條形碼與POS等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從而真正實現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和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為一體化物流的實現提供信息與技術支撐。
消除部門間利益沖突,構筑一體化物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企業必須將物流活動納入系統化、統一管理,以一體化物流既提高顧客服務水平又降低物流總成本,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內部實現不了一體化,就談不上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形成一體化供應鏈。但是否每個企業都成立物流服務部甚或物流子公司,本人認為,只有那些物流活動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務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對于新成立的企業,就應該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業中,將物流交給第三方經營。當然,對于那些大規模的制造企業來說,如:TCL、美的、科龍等號稱要拿出幾個億來自己做物流,依據國際的經驗,仍值得認真思考,整合內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要廣泛運用第三方物流
為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生產性企業應從繁雜的物流活動中解放出來,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義務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將物流服務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從而以整合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取勝。
締結戰略聯盟,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
中國的大型制造企業、商業企業要迅速從“大而全”的經營誤區中解脫出來,不失時機地與合適的供應商、儲運商等結成戰略聯盟,通過合作以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同時又實現互惠互利。作為小型生產性企業更應走出“小而全”的誤區,要積極尋求與核心企業的戰略合作,成為核心企業長期的、穩定的戰略伙伴。結成戰略聯盟,實行供應鏈管理,以供應鏈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提高中國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市場份額已大勢所趨。
開拓全球性物流,尋求全球性市場空間
中國的企業要增強競爭憂患意識,在抓住國內市場的同時,要放遠世界,構筑全球化戰略,以一體化的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尋求資源采購、生產裝配和產成品分銷,參與國際化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實現對顧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降低物流總成本或供應鏈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并在全球性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信息素養是信息化時代每個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國高等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是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的,多數以開設公共基礎選修課“文獻檢索與利用”的形式進行。近年來,部分高校逐步嘗試開設專門的信息素養課程。但在信息化時代,這些課程無論從形式上看還是內容上看,都無法適應時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大學生對信息資源獲取與利用以及提升信息素養的需求。慕課(MOOC)是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飛速發展的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全新課程教育模式,伴隨著國內外高校開設慕課熱潮的掀起,慕課時代即將到來。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適應新的學習生態系統,積極參與慕課進程,從而探索一套與慕課時代相適應的新型信息素養教育與服務體系。
1慕課概述
1.1慕課的含義與特點
慕課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簡稱,國內稱“慕課”,是一種面向所有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它除了可以提供各種互動視頻教學資源外,還可以實現在線答題和為師生提供各種互動交流。慕課這一概念最初由加拿大學者戴夫•科米爾和布萊恩•亞歷山大提出。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慕課有下列特點:①大規模性。在服務器容量和網絡帶寬足夠的條件下,參與慕課學習的人數不受限制。②開放性。只需連接到互聯網,地球上任何人都能免費參與各種高品質在線課程的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③互動性。學習者可以與教師及選擇這門課程的來自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分享觀點,完成作業,參加考試,獲得分數,最終拿到相應證書。
1.2慕課發展狀況
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里,慕課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推廣與發展。2011年,全球有超過16萬人通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慕課平臺Udacity參與了賽巴斯汀•索恩和彼得•諾威格教授開設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慕課實現了第一次重大突破。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學又推出了名為Coursera的學習網站,目前該網站與世界108所名校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有超過750萬人在該網站注冊學習660余門課程。2012年5月,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聯手創建了edX平臺,該平臺以配合學校教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推廣網絡在線教育為目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這三大平臺已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慕課網絡在線課程提供商。其中以Coursera的影響最大。與此同時,歐盟和英國也在抓緊推進慕課進程。2012年12月,在英國文化委員會的支持下,英國開放大學攜手其國內10多所高校建立了一個大型慕課平臺,取名為FutureLearn,截至2015年4月,該平臺已擁有來自全球30多所合作院校,覆蓋近200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4月,由歐洲國家聯合推出的慕課網站OpenupED正式運行,免費傳授涉及不同學科的約40門課程,并且提供12種不同語言的版本。2013年是我國慕課的全面啟動年。國內高校紛紛啟動了慕課平臺和課程聯盟建設的進程,推動了國內慕課運動加速開展。5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加盟了美國的edX平臺;7月,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加盟了美國的Coursera平臺;隨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10多所高校組成在線課程共享聯盟。在高校紛紛加盟國際各個知名慕課平臺前,國內已有不少機構開始從事開放課程教育活動,如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以及廣東省中心圖書館開辦的網上學習中心等。
2慕課對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影響
2.1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要實現現代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武裝高等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靠技術進步帶動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使知識傳授轉變為素質培養,從而實現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的相互促進與協同發展,并由此促進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如何從每天產生的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用于開展學習與創新,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不能僅僅局限于瀏覽帖子、搜索網頁、下載文件,而應是能綜合使用各種信息平臺和檢索方法,精準快捷地獲取其所需信息,經過有效的整理、吸收后,能運用這些信息轉化為自身的綜合素養,用于解決各類復雜現實問題的技能?!都~約時報》稱2012年為“慕課元年”。這一年,慕課如排山倒海之勢,迅速席卷全球,使每一所高等院校都不得不去認真研究和應對。慕課的發展是開放性教育理念在教育領域發展創新的結果。它拋開了年齡、經濟及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免費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這些變化預示著全球高等教育領域即將面臨一系列重大變革,它將顛覆傳統的教育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便捷、高效,更加尊重個性化,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所以,慕課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高等教育當今最前沿的發展趨勢。
2.2帶來信息素養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
目前,高校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實踐操作等幾種途徑對大學生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慕課的特性可為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提供諸多有利條件。首先,慕課的交互性可以大大增強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與以往的面授課程相比,慕課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可以在課程中穿插各種模擬檢索操作練習,這些練習既能通過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鞏固所學的內容,達到知行統一,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慕課的大容量和開放性有利于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公眾同時開設信息素養課程,可大大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效率,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提升信息素養的機會,使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再次,慕課的靈活性非常有利于模塊化教學。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慕課可將學習內容按學科劃分為若干模塊,滿足各個學科門類的需要。利用慕課的靈活性,還可隨時增加一些模塊,方便任課教師嵌入其中開展教學。最后,慕課的互動性為課程學習過程中多方的互動和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僅師生之間可以互動,學生之間也可以互動。選擇同一門課程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某一個問題或操作開展討論,促進相互學習,引導、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與思考。
2.3強化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角色
慕課時代,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與國外知名大學相比,我國高校圖書館在應對慕課方面的行動與實踐顯得有些滯后,如何通過推廣宣傳,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熟悉,進而注冊、使用慕課,高校圖書館還有很大的服務空間可以挖掘。面對慕課時代,高校圖書館應順應時展的需要,積極轉變角色,改進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一方面,按照慕課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雖然信息導航、搜索引擎和各種檢索技術也會隨之不斷更新,但教師的引導壓力也會不斷加重,圖書館館員可以在整個慕課課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更多的信息應用及技術方面的指導;另一方面,伴隨著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與知識也在以驚人的速度更新,半衰期將變得越來越短,人們只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信息素養就是終身學習的一項基礎能力,高校圖書館可以把慕課作為向在校大學生和社會人士提供終身教育平臺,為他們持續終身學習提供幫助。
3基于慕課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與途徑
3.1信息素養教育內容
筆者認為,在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1.1信息素養的慕課意識教育盡管“信息素養”這一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熟知和了解,但隨著慕課時代的到來,培養大學生的慕課基本意識已刻不容緩。因為這是慕課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這類教育應以理論教育或討論為主,要讓大學生了解慕課的重要意義與發展趨勢,提高他們使用慕課的自覺程度,加強信息分析的意識和辨別力,明白慕課能干什么、使用慕課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慕課隱私如何保護,等等。3.1.2信息素養的慕課技能教育對于慕課時代的大學生來說,慕課課程將是與傳統教師課堂講授并列的學習選擇模式,學生對慕課的運用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水平。因此,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慕課的技能教育,教會他們對慕課課程信息的辨別、篩選、整理和分析的技能。這一階段的教育應以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與教育方式,將兩者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3.3.3信息素養的慕課應用教育實現大學生對慕課的靈活應用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最終目標與追求。在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在慕課相關信息意識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基礎上,為大學生靈活應用慕課提供平臺和機會,讓他們學會通過慕課課程的學習或交流去解決實際問題,具備開闊的信息視野??蓢L試將圖書館館員的信息服務嵌入到大學生的日常信息需求環境中,為他們的慕課應用提供參考建議、個性化指導和幫助,以提升學生的慕課應用水平。
3.2信息素養教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