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41
序論:在您撰寫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們知道,技術從來都是電影藝術的一部分。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電影對技術的依賴程度最深。默片時期的疊印、溶接、倒攝法等技術手段豐富了電影的基本語匯,膠片攜載聲音技術使電影進入有聲片時代,特藝色(technicolor)和伊斯曼彩色膠片技術的出現,使電影轉入繽紛的色彩世界,寬銀幕技術(cinemascope)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推廣普及,極大提高了觀感的愉悅,也成為影院重新捕獲觀眾的法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四聲道光學立體聲格式,給視覺愉悅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聽覺享受。不過,與以往的技術革新相比,數字化技術帶給電影卻是一次更加絢爛的審美飛躍。為這個飛躍提供跳板的是各種數字軟件的開發與使用。CG場景,VR技術,Maya, Fusion, Motor 和PF track,借助于這些電腦軟件的幫助,人們在拍攝素材上進行二度創作,把素材轉化為奇詭眩目的視覺景觀。矯健瀟灑的武打動作、宏偉浩大的戰爭場面、超乎想像的細節再現,都是經過特效軟件的加工、潤色、渲染才得以完成。電影符號學家麥茲曾把電影稱作“想像的能指”,數字化技術使這個“想像的能指”更加虛擬化,這是因為,當傳統電影用膠片記錄現實對象時,雖然影像本身是二維的幻像,但影像的所指尚有現實基礎,但數字化時代的電影,影像的所指有可能是純粹的虛構物――漫天飛舞的矢石、武士手中的長矛、排山倒海般的人流都只是數字幻化的結果。數字化技術給想像插上了翅膀,為人類想像的表達提供了更寬廣的可能性。在未來的電影里,等待我們的將是無限伸展的虛擬世界。
對制作者而言,數字化技術拓展了想像的空間,對觀眾而言,數字化技術則意味著視聽新體驗,感覺新世界。在電影的默片時期,急速行駛的火車、摩托車、汽車都曾成為重要的電影元素,提供驚險刺激的情節和場面,歐洲先鋒派藝術部分地也回應的是西方聲、光、電技術所帶來的感官沖擊。同樣,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導致的也是“感覺反應范圍”(米蓮姆?漢森語)的擴張,觀影感受的強化。
按照西方精神分析理論的說法,焦慮直接導致“否認”心理機制的形成,當嬰兒看到母親的身體時,他看到了兩性的差異,但為了避免這一差異給他造成的創傷感,嬰兒會極力否認這一差異的存在,他會說“我知道,但是……”,依靠這種“否認”心理機制達到“否認”差異,消除內心焦慮感的目的。根據西方現代電影理論的觀點,觀眾觀影的基礎也基于這個“否認”機制,它保證觀眾在觀看虛假的、二維影像的同時, “否認”這種虛假性,從而進入到影像的真實性邏輯當中。“我知道(屏幕上的影像是假的), 但是(我還是承認它們是真實的)……”。經過數字化處理的大片,加重了影像的虛擬特性,從假到真之間的游走距離加大了,這意味著“否認”機制需要發揮更大的效力。當人們蜂擁進入影院,深陷在一片幽暗之中時,他們等待的是在虛擬影像中體驗到真實性的魅力,虛擬程度越高,對其真實性的渴望也越強,商業大片的吸引力正在于這個從假到真的轉化。因此,盡管商業大片一直受到文化批評的詬病,但虛擬影像的觀影卻一直誘惑、刺激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同樣,物戀也是消除焦慮的一種途徑。電影作為一種技術,其魅力正是來自人們對物的迷戀。正像麥茲所說的那樣,電影的機器設備正是物戀的所在,愛電影的最好標志就是對電影設備和技術的興趣。影迷、發燒友所癡迷正是影像本身以及創造這些影像的技術手段。
觀影者受到景觀的迷惑,同時更受到景觀背后“電影機器”的誘惑,它所觸動的是觀眾內心對物的深度迷戀。
有趣的是,《終結者》系列、《駭客帝國》系列以及《侏羅紀公園》之類的美國好萊塢大片經常把數字化景觀表現(從人物的變形到巨大的場景描寫)與未來和遠古時空聯系在一起,在奇幻的想像表達中展現技術蘊含的可能性,在大跨度的時空跳躍中表達西方的“科學幻想”。與此不同,中國商業大片,除少數當代題材(《集結號》)之外,幾乎全部是歷史、武俠、神話題材,古裝、宮廷、義士、俠客、神話世界、刀光劍影、飛躍騰挪,其中所寄托的“人文幻想”(李零),成為數字技術呈現的對象。換句話說,數字化技術引發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影像重寫,因此,中國商業大片面臨著一個雙重的任務,在影像層面,它們需要通過數字化景觀提供物戀滿足,在文化層面,它們需要面對傳統敘事,讓觀眾在影像中重溫代代相傳的歷史文化記憶。丈八長矛、青龍偃月刀、赤兔馬、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曹營水寨,以及大大小小的各色人物,正是這些傳奇般的傳統文化符號,催促著人們涌入影院的腳步,累積起《赤壁》的高票房。
目的比較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方式將8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剝除術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對2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具有微創、術后恢復時間短、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子宮肌瘤;傳統剝除術;腹腔鏡;臨床效果
子宮肌瘤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之一,30歲~50歲女性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發病人群[1]。手術剝除術是現階段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式,傳統開腹剝除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進而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影響。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2]。本研究比較了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婦產科學》中關于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標準[3],同時經過病理診斷確診。采用隨機方式將8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歲~51歲,平均年齡(36.6±3.4)歲;其中21例為多發肌瘤,19例為單發肌瘤。試驗組患者年齡22歲~47歲,平均年齡(36.1±3.2)歲;其中23例為多發肌瘤,17例為單發肌瘤。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剝除術治療:采用硬膜外麻醉,選擇頭低腳高位,常規皮膚消毒,之后進行傳統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采用全身麻醉,選擇膀胱截石位,給予常規氣腹穿刺,壓力控制在13~15mmHg,在患者腹部選擇4個穿刺點,在主操作孔臍部置鏡。腹腔鏡引導時,應放置舉宮器對子宮進行固定。給予催產素20U子宮肌壁注射,讓子宮肌肉組織更好收縮,之后按照肌瘤的具置來選擇合理的手術操作方式。肌瘤切除后,采用電凝對創面止血,提起肌瘤,并對其進行鈍性分離,將肌瘤粉碎后取出,沖洗盆腔,同時吸凈,沒有活動性出血后,放出腹腔內的氣體,取出穿刺鞘,縫合傷口。2組患者均在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同時肌內注射適量的催產素。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完全消失,月經量顯著減少,肌瘤剝除完全,病情沒有發生反復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改善顯著,月經量減少超過45%,肌瘤沒有殘留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以及月經量沒有變化,肌瘤存在一定殘留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時,手術切除是最常用的方式。現階段臨床中在對手術方案進行選擇時,應嚴格遵守個性化的原則,也就是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基礎上,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4-6]。以往臨床中主要采用傳統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但是傳統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而且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大,會增加患者的痛苦[7]。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不會嚴重干擾患者的腹腔,從而讓患者手術的機體內環境穩定性得以有效保證[8]。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下剝除術和傳統剝除術的治療效果相近,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9]。由于腹腔鏡手術的傷口小,不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機體內環境,所以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更快,進而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痛苦,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0]。但是因為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更加復雜,所以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具有微創、術后恢復時間短、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勤.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23-24.
[2]唐蕾.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臨床體會[J].醫藥衛生(引文版),2015,1(9):230.
[3]薛小芳.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8):75-76.
[4]洪漫.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133-1134.
[5]陳靜.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術式對比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4):123-124.
[6]王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9):44-45.
[7]徐火榮.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比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5):650-651.
[8]李戰娜.腹腔鏡治療婦產科子宮肌瘤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36):179-180.
[9]李莉.腹腔鏡手術和開腹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6):66-67.
【關鍵詞】 改良腹腔鏡剔除術; 傳統腹腔鏡剔除術; 多發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腫瘤,多發于生育年齡,常見于30~50歲婦女,據統計,至少有20%育齡婦女有子宮肌瘤[1]。對于年輕、有生育要求的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手術的利弊一直是近年來探討的焦點問題,其優勢為創傷小,恢復快,弊端為容易遺漏體積較小、位置在肌層較深位置的肌瘤。故對于如何更有效地挖除深部肌層的小肌瘤,成為近年婦產科醫生致力研究與探討的問題。本院在傳統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改良了既往傳統的腹腔鏡肌瘤剔除術,大大提高了深部肌壁間肌瘤的剔除率?,F結合本院近年采用腹腔鏡傳統剔除術與改良剔除術治療多發性子宮肌瘤的臨床病例來探討兩種手術方法之間的差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通過詢問病史、婦科檢查及陰道B超檢查確診為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42例,隨機分為兩組,采用改良腹腔鏡剔除術21例(A組),年齡27~43歲,平均34歲,肌瘤直徑1~10 cm,肌瘤數目4~10個,肌瘤位于肌壁間、漿膜下。采用傳統腹腔鏡剔除術21例(B組),年齡28~42歲,平均35歲,肌瘤直徑1~10 cm,肌瘤數目4~10個,肌瘤位于肌壁間、漿膜下。兩組間年齡、肌瘤數目、大小、位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傳統腹腔鏡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 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常規氣腹穿刺,于臍部縱行切開1 cm,置入氣腹針,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建立人工氣腹,壓力達到12 mm Hg,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鏡。在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中上1/3分別置入5 mm Trocar,作為手術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鏡下仔細檢查子宮位置、大小、質地、肌瘤部位、肌瘤數目等,子宮肌壁注射縮宮素10 U或垂體后葉素6 U,高血壓患者避免使用垂體后葉素。用電凝電切肌瘤表面至肌瘤包膜,于肌層與包膜間剝離肌瘤,完整剔除肌瘤,將肌瘤放置子宮前方,2-0可吸收線連續或間斷縫合肌壁,關閉瘤腔。同法處理其余的肌瘤。將多發肌瘤完全剔除后,延長左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上1/3原5 mm切口至2 cm,置入肌瘤粉碎器將肌瘤粉碎后取出送檢。術畢徹底創面止血,沖洗腹腔,創面涂布防粘連制劑預防粘連。2-0可吸收線縫合臍部切口。
1.2.2 改良腹腔鏡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 術前準備、麻醉、均同傳統腹腔鏡手術,3個穿刺套管穿刺位置同傳統腹腔鏡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關鍵點在于在下腹正中恥骨聯合上3 cm作一長1 cm切口,可置入10 mm Trocar,術者手指可經此切口進入腹腔觸摸子宮,必要時行雙合診,往往可觸及部位較深、直徑較小、位置較深的肌瘤。確定肌瘤位置后,子宮肌壁注射縮宮素10 U或垂體后葉素6 U,用電凝電切肌瘤表面至肌瘤包膜,于肌層與包膜間剝離肌瘤,完整剔除肌瘤,將肌瘤放置子宮前方,2-0可吸收線連續或間斷縫合肌壁,關閉瘤腔。同法處理其余的肌瘤。將多發肌瘤完全剔除后,延長恥骨聯合上3 cm原切口至1.5 cm,置入肌瘤粉碎器將肌瘤粉碎后取出送檢。術畢徹底創面止血,沖洗腹腔,創面涂布防粘連制劑預防粘連。臍部及恥骨聯合上3 cm切口2-0可吸收線縫合皮下組織。
1.3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 (1)手術時間:兩組均自麻醉成功、手術開始至手術結束時。(2)術中出血量:吸出總量減去沖洗液量。(3)平均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至出院總天數。(4)肌瘤遺漏率:術后3月復查陰道超聲,遺漏肌瘤數目與術前肌瘤數目的比值。(5)不良反應:臟器損傷、發熱、傷口愈合不良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42例患者均在腹腔鏡順利完成手術,無一例中轉開腹,術中均無并發癥發生,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平均手術時間明顯低于B組(P
2.2 術后情況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與術后平均住院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肌瘤遺漏率顯著低于B組(P
3 討論
隨著腔鏡技術的蓬勃發展及臨床醫師的不斷改進,腔鏡在婦科手術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其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時,可以保證子宮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沒有損傷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性,對于患者的預后及心理影響較小[2]。多數研究均認為腹腔鏡手術因缺乏手指觸摸的檢查,容易遺漏小的肌壁間肌瘤[3],其更適合剔除單發、中小型肌瘤[4]。而改良的腹腔鏡下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解決了直徑較小、位置較深的肌瘤的定位難題,但并不是所有的多發性子宮肌瘤都適用于此技術,首先排除禁忌證:(1)B超確定肌瘤數目多于10個,且多數為肌壁間肌瘤者;(2)肌瘤體積過大,影響術野者。
改良手術的技術關鍵:在常規腹腔鏡手術的基礎上,在下腹正中恥骨聯合上3 cm作一1 cm切口,術者的手指可經此切口深入腹腔,觸摸子宮,確定肌瘤準確位置,甚至可以雙合診觸摸,明確子宮肌瘤的切口位置,觸摸時需耐心、仔細,反復、多次,盡量將術前B超所示的肌瘤位置一一確定。Trocar穿刺進入恥骨聯合上的切口時避免向恥骨聯合方向穿刺以免損傷膀胱,因恥骨聯合上的盆腔空間較小,操作肌瘤粉碎器時,小心損傷臨近器官。術者與助手需配合熟練。肌瘤表面的切口可依據肌瘤位置及術者縫合習慣,可行縱、橫、斜行切口,對于有生育要求者,為減少子宮肌纖維的橫斷,肌瘤切口盡量選擇縱行[5]。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在子宮切口縫合技術上更加成熟,加上正確切口的處理,手術對患者子宮的影響較小,基本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6]。
有效的止血是鏡下正確快速分離與縫合的關鍵,肌瘤的基底部是血液供應的主要來源[7],術中為減少出血,于肌瘤與子宮肌層間注射垂體后葉素6 U或縮宮素10 U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 ml[8],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同時肌瘤與包膜間層次更清晰,利于完整剝除肌瘤[5]。用電凝切開子宮,鏡下仔細辨認血管位置,將血管先凝再切,減少出血。剔除過程中分清肌瘤包膜與肌層間層次,一邊剝離一邊止血,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
子宮肌瘤過大,易造成操作空間不夠,鏡下操作困難,而增加術中出血量及延長手術時間,制定手術方案時應結合大肌瘤數量、肌瘤位置、盆腔粘連情況等選擇是否應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
而肌壁間深部肌瘤的定位是傳統腹腔鏡手術操作的一大難題,特別是直徑小于2 cm的肌壁間肌瘤,術中尋找肌瘤花費一定的時間,且容易出現遺漏,部分患者遺漏的肌瘤逐漸增大,增加了再次手術的機會。術前B超檢查肌瘤須細致,不漏查任何小肌瘤[9]。本改良后的手術方法解決了肌瘤的定位難題,且只需原有的手術器械,不需添加任何其余設備即可完成,但手術的成功與否與手術醫師的腔鏡技術及經驗有關,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
參考文獻
[1]林仲秋.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2]潘志堅.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60例臨床分析[J].微創醫學,2007,2(2):157-158.
[3]張慶霞.朱蘭.劉珠鳳,等.開腹與微創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結局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10(3):280.
[4]焦海寧.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對比分析[J].中國腫瘤與臨床康復,2009,8(4):125-126.
[5]徐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0例臨床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6(4):324.
[6]趙艷,馬瑞華.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1(8):43.
[7]唐艷芬,龍鳳宜.腹腔鏡下子宮肌壁間肌瘤剔除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08,30(2):190.
[8]宋成文,韓陽,佴萍,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3,33(2):139.
關鍵詞:數字變頻器 同步鎖相 靜態開關 系統
中圖分類號:TP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8(c)-0061-03
The System of Static Transfer Switch for Ship Based on DSP
Liu Zhenghai1 He Jian2 Yang Fengquan1 Chen Haitao1 Zhu Yihua1 Yang Jiawei1 Deng Liwei1
(1.Haishen machinery & electric general works(Xiangshan,china),Ningbo Zhejiang,315718;2.Suzhou Xinya technology co.,LTD,Suzhou Jiangsu,2154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severe requirements of high and new-tech equipment for power qu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ystem of static transfer switch(STS) based on the digital frequency converter(DFC). It mainly contains two way of DFC, synchronous phase-lock and STS.Two powers generates the same frequency,amplitude and phase waveform by means of synchronous phase-lock. DFC improves the algorithm of SVPWM and adopts pinpoint control of v/f and digital filter; synchronous phase-lock is fully isolated;STS uses the chip of DSP. Abundant experiments show that it can finish switching within 8ms and it can be up to requirement of sensitive load.It is expected to be used in ship power system.
Key Words:Digital Frequency Converter;Synchronous Phase-Lock;Static Switch;System
隨著高新技術設備的迅猛發展,對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苛刻[1-3]。傳統變頻器存在以下不足:可靠性不高,一旦故障就會使整個供電系統癱瘓,維修周期直接影響負載設備的運行;原有SVPWM算法保證快速生成控制脈沖時忽略低占空比時逆變的穩定性;不具備相位檢測及相位同步功能;輸出穩定性不夠好,v/f控制精度不高。現有的雙電源切換僅具有一般的轉換功能,很少能夠達到雙供電電源之間的“無縫”快速切換。若能實現“無縫”快速切換,則可以保障計算機系統或其他電子電力設備在停電后繼續工作以給用戶一定時間進行停電對應,從而使得用戶不會因停電而影響工作或丟失數據。為了對供電系統進行綜合治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并研究雙電源供電系統[4]。靜態切換開關系統屬于一種高新技術設備[5-6],采用電力電子相關方面的技術,可以滿足高新技術設備對供電系統提出的嚴格要求。
1 系統總體設計框架
如圖1所示,此套系統主要包括主用數字變頻器和備用數字變頻器,同步鎖相電路和靜態切換開關模塊。兩路變頻器經過同步鎖相后得到同頻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兩路電源。在主用變頻器正常情況下,負載由主用變頻器供電;當主用變頻器出現故障時,負載自動快速切換至備用變頻器。
2 數字變頻器設計
2.1 數字變頻器結構原理
如圖2所示,為本系統的數字變頻器原理框圖。每個部分的功能說明如下:(1)直流濾波部分主要為直流EMI濾波器。(2)充電控制部分:主要包括預充電電阻,直流電容和直流繼電器。(3)控制電源部分:為一單路輸入,六路輸出電源。(4)數字控制部分:主要由DSP為核心的電路板。(5)驅動部分:主要由驅動模塊為核心的電路板。(6)功率模塊:IGBT模塊。(7)交流濾波部分:交流電抗器,電容器,交流濾波器。(8)功能控制部分:包括顯示電路板,控制開關,調節電位器等。
直流電壓經直流濾波部分、預充電部分,穩定后進入IGBT模塊的輸入端;控制電源部分為直流濾波部分和數字控制部分提供電源;數字控制部分產生控制脈沖,由驅動部分進行信號放大,控制IGBT模塊實現換能,IGBT模塊輸出經過交流濾波后得到數字變頻器的最終輸出。
控制軟件設計:通過中斷方式實現其系統主要功能,其中包括頻率ADC模塊、保護模塊、PI調節模塊、開關控制模塊、風機控制模塊等。
2.2 數字變頻器工作流程
如圖3所示,為數字變頻器工作流程。數字變頻器上電后,進入初始化并檢測運行狀態,啟動數字變頻器后,開啟SVPWM算法,在更新比較寄存器的值時判斷該值的大小,當該值小于某一特定值時,把該特定值賦給比較寄存器,該特定值限制IGBT控制脈沖的最小占空比在3%~5%之間,本實驗證明限制控制脈沖的最小占空比能有效提高輸出穩定性。本實施例定值為100,Ta、Tb、Tc有以下規則:
(1)
式中Ta,Tb,Tc為比較寄存器的值。
電位器給定線性分壓,經ADC數據處理得到給定電壓值,對三相輸出電壓進行采樣經ADC數據處理得到反饋電壓值,經系統的快速數字濾波器處理,本實施例中數字濾波器編程算法如下:
(2)
式中UN(OUT)為本次濾波輸出,UN-1為上一次濾波輸出,UN為本次采樣值,3為濾波基數。數字濾波器的輸出再經PI調節器計算得到調制比用以調節控制脈沖,達到線性v/f精確調節和反饋穩定輸出的目的。
3 同步鎖相模塊
3.1 同步分析
兩臺數字變頻器并聯運行的電路模型如圖4所示.
兩路電源功率偏差為:
式(3)和式(4)中,U0為負載電壓,U1和U2分別為兩路電源輸出電壓??芍瑑陕冯娫吹挠泄β什钪饕Q于輸出電壓相位差,無功功率主要取決于輸出電壓幅值差。所以,保證兩路電源的無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一致,就能確保輸出電壓幅值和相位一致。
3.2 充分隔離的數字鎖相機制
如圖5所示,當兩個相位檢測端的相位信號都為低電平時,Q2、Q3不導通,上拉電阻R5、R9導致U1的6引腳和10引腳為低電平,由于D2、D3的阻斷隔離及下拉電阻R15,相位同步線的電位為低電平,U1的8引腳和12引腳為高電平,因此同步輸出端1和同步輸出端2為高電平;當相位檢測端1的相位信號為高電平相位檢測端2的相位信號為低電平時,Q2導通Q3不導通,由于Q2發射極接地,U1的6引腳為高電平,D2導通,U1的10引腳為低電平,D3阻斷隔離,因此相位同步線的電位為高電平,U1的8引腳和12引腳為低電平,因此同步輸出端1和同步輸出端2為低電平;同理當相位檢測端1的相位信號為低電平相位檢測端2的相位信號為高電平時,同步輸出端1和同步輸出端2為低電平;當兩個相位檢測端的相位信號都為高電平時,Q2、Q3都導通,由于Q2、Q3發射極接地,U1的6引腳和10引腳為高電平,D2、D3都導通,相位同步線的電位為高電平,U1的8引腳和12引腳為低電平,因此同步輸出端1和同步輸出端2為低電平,由于D2、D3的隔離作用,當主用數字變頻器和備用數字變頻器中任意一臺故障,另一臺都能檢測到相位同步線上的正確電位信號。
4 靜態切換開關模塊
如圖6所示,靜態切換開關系統包括兩路不間斷數字變頻器輸入檢測電路、DSP系統控制電路、數字觸發電路、LC橋式諧振輔助換流電路等;所述數字變頻器輸入檢測信號經處理后得到的采樣信號送入DSP芯片的A/D轉換模塊,DSP控制系統根據采集到的信號作出相應的數學分析,以便偵測出主用數字變頻器出現的異?,F象,然后第一時間觸發數字信號,該信號控制LC橋式諧振換流電路中相應的晶閘管門極,使得主用數字變頻器首先換流到LC橋式諧振輔助旁路,然后再由LC橋式諧振輔助旁路換流到備用數字變頻器。由于切換過程時間較短,因此可以認為兩路電源電壓以及負載電流近似不變,其間DSP芯片作出相應的狀態報警顯示以及與外部通信。
5 實驗結果
圖7所示為經相應捕獲中斷同步相位后得到的方波信號。通道1通道2為兩路數字變頻器輸出正弦波對應的50HZ方波,此時相位同步。
如圖8所示,當靜態切換開關控制系統檢測到主用數字變頻器出現故障時,由主用數字變頻器切換至備用數字變頻器時的捕獲波形。由波形可以看出切換時間大約需要8ms,切換過后由備用變頻器供電,輸出恢復至正常電壓。
6 結語
經過大量地實驗表明,此套靜態切換開關系統能夠在8 ms內完成切換過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由于切換過程時間較短,因此可以認為兩路電源電壓以及負載電流近似不變,實現了“無縫”快速切換,從而滿足高新技術設備對供電質量的苛刻要求。此套系統有望應用于船舶電力系統。
參考文獻
[1] 付學謙,陳皓勇,劉國特,等.分布式電源電能質量綜合評估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25):4270-4276.
[2] 蔣瑋,陳武,胡仁杰,等.基于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微網統一電能質量調節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34(1):85-90.
[3] 張逸,林焱,吳丹岳,等.電能質量監測系統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5(2):138-147.
[4] 丁興群.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的選用策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5):113.
(聲明:本站文章僅給需要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交流學習參考。翰林醫學免費提供。部分資源由工作人員網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發現有哪部分資料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后臺工作人員聯系,我們將即時刪除。客服qq:88970242.后臺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與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007年10月~2009年2月經腹腔鏡(76例)及開腹(56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腹腔鏡組術后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但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康復快等優點,但因其適應癥的局限性,還不能完全取代開腹手術。
【關鍵詞】 子宮肌瘤 切除術 腹腔鏡 開腹
abstract 0bjective:to compare the outcomes between 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 an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76 lms and 56 tams performed from oct 2007 feb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its:there were difference in hospitalization,time deflation by anus,temperature redintegration time of two group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ng time,blood loss two group. conclusions:compared lapar-otomy myomectomy,women undergoing lm have minimal trauma,less blood loss,quick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however,it cannot totally replace laparotomy for its limited adaptation.
key words hysteromyoma;myomectomy;laparoscopy;laparotomy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發生率25%~40%[1]。近年來子宮肌瘤切除術由單一的、有創的開腹式手術向微創的方向發展,現將我科分別行開腹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手術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科行肌瘤切除術患者,其中腹腔鏡組76例,開腹組56例,年齡21~54歲,平均34.5±3.2歲,患者均已婚。兩組入選標準:肌壁間肌瘤及無蒂的漿膜下肌瘤,肌瘤數<3個且肌瘤直徑<6cm,子宮小于如孕12周;患者術前無其他合并癥和無盆腔手術史;術前均經b超及ct等檢查診斷為子宮肌瘤。常規全身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具有可比性。
手術方法:①腹腔鏡組:采取氣管插管全麻,膀胱截石位,頭低、臀高 30度。于臍緣正上方縱行切開皮膚1cm,氣腹針穿刺,co2氣腹壓力13~15mmhg,于穿刺點臍部10mm套管針置腹腔鏡,左、右下腹及中間3個穿刺點置5mm的套管針,然后注入30%垂體后葉素于肌瘤和肌壁交界處,使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在肌瘤突出明顯且準備切開的部位,用穿刺針刺入子宮肌瘤假包膜層,注入30%垂體后葉素,用單極電凝在子宮肌層做縱形切開,使與肌瘤直徑等長,深達肌瘤,用有齒抓鉗夾持肌瘤,再分離假包膜,邊分離邊電凝血管,剝出肌瘤,電凝肌瘤蒂部止血。切口用1號可吸收線連續鎖扣縫合,并間斷加固,下腹5mm穿刺點擴至15mm,肌瘤經粉碎器粉碎后從15mm套管取出,沖洗盆腔,放氣腹,撤除手術器械,關閉穿刺孔。②開腹組:選擇下腹正中直切口,暴露子宮后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殘腔創面用1號可吸收縫合線,圓針“8”字縫合殘腔止血,清理盆腔后縫合腹壁切口。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x±s表示。
結 果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開腹組術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鏡組,而腹腔鏡組平均手術時間長于開腹組。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術后情況比較:開腹組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均高于腹腔鏡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康復快等優點,但因其適應癥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開腹手術。
討 論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應用價值:子宮肌瘤是女性較常見的良性肌瘤,子宮肌瘤的切除不僅可去除病灶,而且還可保留子宮的生理功能,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2]。傳統開腹手術具有腹部創傷大和術后恢復慢等缺點;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切口小、損傷小、出血少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已被醫師及患者所接受[3]。本研究顯示,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較開腹手術,在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愈合時間、排氣時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越性,尤其是漿膜下子宮肌瘤選擇腹腔鏡手術更能顯示其實用價值。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的手術技巧:術前要確定子宮的大小、肌瘤類型、數目及位置,分析手術成功的可能性。術者應具備良好的腹腔鏡操作技能和嫻熟的縫合技術,術中要根據肌瘤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個體化方案進行手術。因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另一關鍵在于殘腔的處理,這不僅可以止血,而且還可關閉局部的子宮切口,恢復正常解剖形態。目前切除肌瘤可用電刀或剪刀切開后自穿刺孔取出,也可用電動粉碎器粉碎后取出。本組大多經子宮肌瘤粉碎器粉碎后從15mm套管取出,無需另行切口,避免了新的創面形成。
并發癥及預防:手術并發癥均為出血,且多發于內突型肌壁間肌瘤,表明并發癥的發生與手術程度密切相關[4]。為此應嚴格選擇手術適應證,最好選擇肌瘤直徑<6cm的單發或多發肌瘤,多發肌瘤應控制在3個以內,且應位于子宮表面,子宮大小均不超過如孕12周。由于肌壁間內突型子宮肌瘤在術后最易發生出血,手術切除時缺損較大,有時可穿透宮腔,切除肌瘤后可見到子宮內膜突出于切口外,故應多選擇一次性連續縫合來修復創面,必要時可分層縫合。在縫合子宮肌瘤腔底部時,既要保證縫線不能穿透子宮內膜而進入宮腔,還要保證切口的角部被縫合,避免術后出血。因此建議在切除肌瘤時,保留肌瘤包膜組織3~5cm,這樣可將切口兩側預留的肌瘤包膜組織翻入縫合在肌瘤腔內,從而對創面起到止血作用。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雖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但因其手術適應癥范圍相對較窄,手術的實施對術者的技術和器械要求較高,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國內外也常見有關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報道,故目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開腹手術。本組篩選病例較為嚴謹,故未發生中轉開腹情況。
【參考文獻】
1 張慶霞,朱蘭,劉珠鳳,等.開腹與微創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結局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2008,24(4):278.
2 郎景和.新世紀婦科腹腔鏡手術[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2005,19(11):641.
3 劉陶,蘇醒,劉晴.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82例手術探討[j].中國微創,2008,8(3):208
關鍵詞:船舶消防監測與報警;ZigBee技術;CC2530核心板;IAR
中圖分類號:TP39;TN915.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07-00-03
0 引 言
船舶火災在世界上被公認為是最難撲救的火災之一,它是船舶海灘中較常見且危險性較大的一種事故。機艙作為船舶的動力源,相當于船舶的心臟。機艙內裝有大量運轉的機器和電氣設備,有大量油料及其他可燃物,如若不慎很容易導致火災。機艙內一旦著火,由于通道狹窄,設備管路眾多,極易失去控制而造成重大損失。目前船舶的各種監控模式基本為有線式集中監控,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線路極易受到腐蝕、磨損等,且線路維修、更換不易。因此采用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傳感網絡構建船舶機消防系統,對火災進行實時監控,具有成本低、功耗低、自組網等特點,符合無線火災報警系統的要求,能解決有線制火災報警系統存在的問題。
1 ZigBee技術概述及特點
1.1 ZigBee技術概述
ZigBee技術以IEEE802.15.4標準為基礎,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適用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嵌入各種設備。
1.2 ZigBee技術主要特點
(1)低功耗:這是 ZigBee技術的一個顯著特點。由于工作周期較短、收發信息功耗較低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可以確保兩節五號電池工作長達六個月到兩年的時間。
(2)低成本:協議簡單且所需存儲空間小,極大地降低了ZigBee的成本,每塊芯片價格僅2~5美元,且ZigBee協議免專利費。
(3)時延短:通信時延和從休眠狀態激活的時延都非常短。設備搜索時延為30 ms,休眠激活時延為15 ms,活動設備信道接入時延為15 ms。
(4)數據傳輸速率低:傳輸速率范圍為10~250 kb/s,主要用于低傳輸。
(5)數據傳輸可靠性高:采用碰撞避免機制,為需要固定帶寬的通信業務預留了專用時隙,避免了發送數據時的競爭和沖突。MAC層采用完全確認的數據傳輸機制,發送的每個數據包都必須等待接收方的確認信息。
(6)網絡容量大:網絡包含星狀、樹狀和網狀網絡結構。一個ZigBee設備可與其他254個設備相連,一個ZigBee網絡最多可容納一個主設備和65 536個從設備,一個區域至少可同時存在100個ZigBee網絡。在有節點加入和撤出時,網絡具有自動修復功能。
根據ZigBee技術的顯著特點,發現該技術適用于組建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的船舶消防系統。
2 基于ZigBee技術的船舶消防監測系統架構
本文設計的依靠ZigBee技術對機艙重要設備如主機、輔機、主機燃油系統、輔機燃油系統、電氣設備等火災發生率高的設備和區域進行監測和報警。系統分為終端無線傳感器節點、ZigBee協調器、上位機,整個系統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和船舶局域網連在一起,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機艙消防監測與報警系統。圖1所示為船舶機艙消防系統的整體結構。
ZigBee無線數據采集網絡分布在主機、輔機等系統中,主要完成終端的機艙環境數據采集并通過ZigBee技術與上位機的數據傳輸組建網狀結構的網絡拓撲結構,利用ZigBee的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采集機艙環境的數據信息。分布在機艙內的各終端節點采集到的數據上傳至協調器節點,以便進行再次傳輸。
ZigBee網絡協調器作為整個系統的中間環節,可以完成ZigBee網絡的組建,完成ZigBee網絡和船舶局域網之間的相互連通工作,同時還可將上位機的命令傳輸給現場的傳感器節點,并將機艙分布的傳感器節點采集的數據傳輸到上位機中。
集控室中的上位機是船員操作機艙消防監測系統的重要平臺,可對機艙中運轉裝置的消防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報警,將現場溫度傳感器和煙霧傳感器采集到的設備參數通過文本、曲線等形式顯示出來,存儲采集到的數據,方便查詢。
3 基于ZigBee技術的消防監測與報警系統硬件設計
要進行ZigBee技術的船舶機艙消防系統設計離不開硬件的支持,硬件設備主要包含ZigBee協調器、路由器和終端節點。這些設備選擇CC2530-EB核心板,主要包括CC2530單片機、天線接口、晶振及I/O擴展接口,CC2530-EB的核心板是一款完全兼容8051內核,同時支持IEEE 802.15.4協議的無線射頻單片機,使用單周期訪問特殊功能寄存器SFR、數據DATA和主SRAM。當CC2530處于空閑模式時,任何中斷可以把CC2530恢復到主動模式。Flash容量為128 KB,以保證程序代碼和常量等數據在設備重啟后可用。
3.1 ZigBee協調器
ZigBee協調器負責建立機艙網絡及完成網絡的相關配置,是整個網絡的核心。系統上電后,協調器會自動選擇一個信道與一個網絡號,建立網絡。網絡建立后,該設備就相當于一個路由器。協調器的節點主要由CC2530芯片、電源模塊、射頻天線模塊、晶振電路、串口模塊組成,串口模塊主要用于實現CMOS/TTL電平到RS 232電平的轉換。由于終端傳感器節點位于機艙的復雜環境中,要求能量消耗低,因此在設計電源電路時用5 V電源通過DC-DC變換器得到3.3 V工作電壓,也可采用2節5號電池供電的方案。RF模塊主要用于無線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晶振模塊采用兩種不同頻率的晶振,分別用于無線收發數據和休眠狀態。協調器節點設計如圖2所示。
3.2 路由器和終端節點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允許終端節點加入網絡,負責數據包的路由選擇。該模塊同協調器模塊組成相似,只是路由節點沒有串口模塊。在船舶機艙消防系統中,終端節點分布數量最多。終端節點模塊包含CC2530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射頻天線模塊、晶振電路模塊及傳感器單元等模塊。它們分散在船舶機艙內被監控設備附近,主要對機艙內高溫設備、重要電氣設備、燃油等部分的溫度和煙霧濃度進行信息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利用相應算法進行計算,完成機艙環境火災的預先判定。若有可能發生火災則將信息通過協調器發送至上位機,由上位機響應報警。終端溫度、煙霧探測器是整個終端節點的基礎部分,其性能好壞對之后的船舶火災判斷具有直接影響。
3.2.1 溫度傳感器模塊
本系統的終端傳感器DS18B20能夠將測量到的溫度數據經內部轉換且無需外部模擬數字轉換器轉換就可直接輸出二進制的溫度數據,只需一條線便可實現與CC2530芯片之間的連接,轉換速度很快,能夠在1 s內完成溫度轉換。
3.2.2 煙霧傳感器模塊
本系統采用MQ-2氣體傳感器,當傳感器所處環境存在可燃性氣體時,傳感器的導率隨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簡單的電路即可將電導率的變化轉換為與該氣體相對應的輸出信號。MQ-2傳感器電路圖如圖3所示。
4 基于ZigBee的消防監測與報警系統的軟件設計
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各種操作都需要利用Z-Stack協議棧,軟件開發時,協議棧就是一個函數庫,相當于用戶和協議的接口,通過函數庫里的函數來實現數據或控制命令的無線傳輸,開發該協議棧時,使用IAR公司提供的IAR for MCS.518.10.3版本作為軟件的開發環境。
中心協調器創建ZigBee網絡,等待其他節點加入。對于節點而言,能夠接收上位機的控制命令,并將檢測到的環境及采集的數據通過ZigBee網絡反饋至上位機。若需要加入某一個網絡則需要確定周圍是否存在ZigBee網絡。若存在,則向網絡發送分配地址的請求,協調器收到后,可以為該節點設置地址,并發送確認信息給該節點,完成加入網絡的過程。若不存在網絡,則該節點設定一個協調器,查找是否有入網的請求信息。若有,則繼續進行,并記錄該節點的數據信息。若沒有則返回協調器的設定狀態。使用ZigBee協議棧開發時,將傳感器檢測函數放在協議棧App目錄下。傳感器測量模塊包含Sensor.h和Sensor.c兩個工程文件。在發送傳感器數據時,先對數據進行均值濾波,在一個采樣周期內,對AD通道內的數據進行10次采樣。將10個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去掉,對剩余數據進行均值濾波,可有效提高數據采集的可靠性。網絡組建流程如圖4所示,終端節點實物連接圖如圖5所示。
圖4 ZigBee網絡組建流程
圖5 終端節點實物連接圖
傳感器采集數據關鍵程序如下:
Void GenericApp_Send_DATA_Message(void)
{myApp_ReadTempLevel();//
myApp_ReadFogLevel();//
SendData[0]=’T’;
SendData[1]=Data_temp[0];
SendData[2]=Data_temp[1];
SendData[3]=Data_temp[2];
SendData[4]= ’F’;
SendData[5]=Data_fog[0];
SendData[6]=Data_fog[1];
SendData[7]=Data_fog[2];
AF_DataRequest(&GenericApp_DstAddr,&GenericApp_epDesc, GenericApp_DEVICE2_CLUSTERID,12,SendData,&GenericApp_TransID,AF_DISCV_ROUTE,AF_DEFAULT_RADIUS);
}
5 結 語
本文根據船舶機艙內部的復雜情況,將CC2530芯片作為核心,設計了一個基于ZigBee組網的船舶消防系統。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有線網絡擴展性差、布線難等問題,可基本滿足中小型船舶機艙的消防要求。
參考文獻
[1]劉福濤,陳科明,蘇政偉,等.基于ZigBee技術的RFID讀寫器網絡設計[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2,32(4):102-105.
[2]周武斌.ZigBee無線組網技術的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3]王風.基于CC2530的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
[4]劉春陽,周海峰,李宇飛,等.基于ZigBee的船艙環境參數監控系統研究[J].應用能源技術,2015(7):40-44.
[5]解迎剛,楊曉芬.基于ZigBee的地下室環境監測預警系統[J].物聯網技術,2016,6(3):12-14.
[6]沈雪微,馮寧,張玲玲,等.以WiFi和ZigBee聯合定位的消防滅火救援系統[J].物聯網技術,2015,5(1):32-35.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發展迅速,推動人們進入了數字化發展時代,而且數字信息在各行業領域發展和管理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為傳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變革。在當前數字時展環境下,傳統圖書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H要保留傳統管理模式的優點,同時還要運用數字技術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完善,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整體管理水平。
一、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批判
1.體制批判
在傳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其管理體制很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和空間因素的限制,往往只能滿足距離圖書館較近的一少部分讀者的需求,在共享圖書資源方面存在著很多的阻礙,這一現象主要就是因為體制缺陷造成的。從生產和發展目的角度來看,傳統圖書館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圖書資料、文獻等稀缺的問題。通俗來講,傳統圖書館就是一種記載信息、儲藏信息的重要載體,因此它對空間和時間具有著很大的依賴性[1]。而在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其主要就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來進行圖書信息和文獻的存儲,其存在的限制因素相對較少,同時還能夠實現信息的快速查找和傳輸,方便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獲取到圖書信息。
2.流程批判
從運作流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圖書館存在著很多弊端,首先就是功能分離降低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如圖書館都是由各單獨部門進行采購、咨詢、借閱等工作,只有將以上各部門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整體性的圖書館。而且細致的任務分工,使得各工作人員無法正常有效的完成管理任務,從而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數字時展背景下, 各種信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去,逐漸轉變了傳統模式的管理方法,而且還實現了圖書館的無形管理,這樣不僅保證了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還提升了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2]。
3.人才批判
在傳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利,但是因為傳統圖書館在管理任務的分配方面極為細致,以及圖書信息載體數量眾多,使得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量極多,無多余時間來考慮提升管理質量的問題[3]。此外,傳統圖書館內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
二、基于數字環境下傳統圖書館管理的創新方法
1.管理目標的創新
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明確具體的管理內容和管理重點,努力實現管理目標的創新。在日常管理中,要想為每一本書和每一位讀者都找到相應的讀者和圖書,這一目標是很難實現的。這樣不僅讓管理目標變得廣泛和模糊,同時還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這與實際情況發生了嚴重的偏離。因此,圖書館在管理工作中,應該正確認識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實現科學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找到一條合適的、正確的管理目標[4]。同時確定自身在未來的發展需求和方向,對讀者進行細分處理,為圖書館找到合適的服務讀者群。圖書館在管理中應該注意,不能將盡善盡美當做自身的發展目標,而應該是自身管理中應該不斷追求的方向。圖書館雖然不能保證將全面的內容提供給每一個讀者,但是要盡可能的為讀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這一管理目標能夠讓圖書館發展變得更加完善。
2.圖書館服務創新
傳統圖書館主要為讀者提供書籍查找、書籍回收以及書籍借閱等服務,無法實現知識的有效查找。在數字化時展背景下,圖書館需要更多的為讀者提供知識尋找服務,對館內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促進知識的傳播和生產,從而創新知識的應用[5]。此外,圖書館在提供服務工作中,還應該正確認識管理人員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在提升知識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人員的管理工作,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快捷的服務,從而促進圖書館整體服務質量的提升。
3.管理人員角色的創新
在傳統圖書館發展中,管理人員主要負責書籍的管理工作,認為傳播知識不是自身的工作任務。而在數字化時展背景下,應該轉變管理人員的工作角色,提升他們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一方面,管理人員需要成為一名知識導航者,幫助讀者更加便捷、高效的進行信息篩選和選擇,并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提升信息查找效率,節省一些不必要的搜尋時間。另一方面,管理人員還需要成為一名知識生產者,加強對圖書館管理的研究,豐富館內的知識專題和文獻資料,完善圖書信息數據庫,實現舊知識的不斷完善和創新,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優質的知識產品[6]。此外,在數字環境下,圖書館還應該創新管理思想,使其掌握正確的管理方法和發展方向,將管理思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