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38
序論:在您撰寫開放銀行發展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資產;負債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1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7-70-02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使競爭加劇,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已不能滿足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為適應當今經營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地位日益提升,中間業務的發展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要加快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含義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指出,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我國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也就是說,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憑借自身資金、技術及信譽等多方面的優勢,以中間人的身份為客戶辦理各項金融服務并從中收取一定手續費的中介業務。
(二)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種類繁多,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傳統型的銀行中間業務,如銀行承諾匯票等擔保類、貸款承諾類及國內外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二是創新型的銀行中間業務,如封閉式或開放式基金托管類中間業務、證券保險等類中間業務、信用卡和借記卡銀行類中間業務、保管箱等其它類中間業務;三是技術型的銀行中間業務,如金融期貨、互換和期權等交易類中間業務和信息咨詢業務、企業投融資顧問業務等咨詢顧問類中間業務。但與國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在發展戰略、服務意識和技術水平上存在較大差異,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的成因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的內部原因
1.促進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內部原因。
首先,我國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銀行業的現代化和市場化進程也取得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并適時推動股份制銀行改造后的上市,大大提升了了我國銀行業的服務水平及其核心競爭力。在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方面進行重組以及是否上市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提高自身的資本充足率,優化自身的經營管理體制以及內部運營機制,同時還要建立風險防控體系。這都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向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間業務發展。
其次,金融創新對我國商業銀行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至關重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我國商業銀行根據市場的發展趨勢和銀行業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樹立金融創新的戰略地位,完善中間業務的管理流程,加大了中間業務的營銷力度和技術支持,加強了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不斷推出中間業務創新產品。
2.制約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內部原因。
首先,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對人力資源綜合要求較高,如知識含量高、技術能力強等等,而我國商業銀行從業人員較多,高級人才十分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
其次,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意識雖然已逐步提高,但仍認為存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對中間業務作為主營業務的意識和中長期發展規劃仍不足。而為搶奪有限的客戶資源,部分國內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開展呈現出少收費,甚至零收費的惡性競爭局面。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的外部原因
1.促進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外部原因。
第一,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外銀行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收入可觀、附加價值高的中間業務更是各大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和創新,從而進一步搶占市場制高點,為其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二,金融國際化和自由化沖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資金來源渠道和資金運用途徑,傳統存貸業務已無法滿足經營發展需要,促使商業銀行不斷拓寬業務范圍向中間業務發展,以應對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第三,電子網絡和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提高了中間業務的運作效率,降低了中間業務的運作成本,保障了中間業務的收益水平,促進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運作方式的完善。
2.制約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外部原因。
首先,金融立法是制約商業銀行創新的主要約束力量。在我國,無論是商業銀行自身還是金融監管機構,對中間業務都缺乏強有力的監管和規范,特別是金融立法滯后,中間業務的法律風險意識薄弱,中間業務的發展受到制約。
其次,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居民認為商業銀行具有無償提供中間業務服務的義務,而他們具有無償享受中間業務服務的權利,這樣意識偏差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和運作。
三、中間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
首先,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迅猛,其帶來的利潤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所占比重大,經營范圍廣泛,業務品種豐富,科技手段先進。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較低、業務種類較少、所占的收入比較低、整體效益也較差。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努力發掘自身的資源優勢,如人才、資金等,不斷創新中間業務種類,拓展中間業務收入空間。
其次,國內商業銀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且非銀行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也分流了部分銀行資金來源和貸款融資需求,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銀行經營面臨較大困難;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加快,存款和貸款之間的利差不斷縮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努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寬現有中間業務范圍,創新中間業務種類,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優化內部財務結構,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再次,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可自由支配的資金不斷增多,對個人投資理財和日常消費的需求日趨增加;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對投資理財、信息咨詢、財務顧問等方面的需求顯著增長;進出口貿易的迅猛發展,對結算和擔保等中間業務需求不斷加大。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從滿足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的理財和消費需求出發,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全面發展。
四、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法制建設
加強金融立法建設,不斷修改完善現行法律規范,使其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要求,防范中間業務特別是創新衍生產品交易產生的風險,合理設置金融監管部門,加大金融監管力度,確保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具有法律依據和科學監管體系。
(二)加大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人才培養
完善人才培訓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對從業人員進行較高層次的培訓;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以此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盟,從而為國內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重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革新
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通訊、語音、網絡等技術手段,加強技術革新,建立及時、靈活、準確、高效的市場信息傳遞處理系統和綜合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提升金融創新產品在中間業務領域的應用效率,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黃達.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陳德康.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精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銀行業在引入民間資本的問題一直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多年來也在不斷積極探索。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發展民營銀行的必要性,介紹了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現狀,和臺灣民營銀行的經驗,以期為我國正在探索的“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設立民營銀行等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民營銀行;發展現狀;經驗借鑒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時間里,世界銀行金融市場發展局對世界107個國家的金融和銀行體制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截止2000年底,其資產規模占全球銀行資產的比例接近70%。并且從發展趨勢來看,自1990年以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民營銀行的資產比重總體呈上升態勢,而國有銀行資產比重則在不斷下降。其中,發達國家國有銀行資產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發展中國家則平均由60%下降到40%。由此可見,民營銀行已經日趨成為各國銀行業的主流。
一、我國發展民營銀行的必要性
發展民營銀行并非是權益之計,而是我國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戰略改革的戰略性步,從我國目前來看,發展民營銀行有其客觀必然性。
第一,是推動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競爭的客觀要求。
中國的銀行體制開始改革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中農工建4家國有銀行為主體,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銀行的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銀行業格局,但是總體上銀行業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貸款增量仍然被國有和國有控股銀行掌握。到目前為止,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仍然處于壟斷地位,而且這種由于計劃經濟的歷史原因而形成的壟斷本身是不會主動產生優化銀行產業結構的動力的,從而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對金融資源的配置低下的現狀。發展民營銀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加快國有銀行的改革步伐,使得我國的金融體系更加健全和穩定。
第二,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我國企業總數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9%,對我國的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82%的新產品開發。當前,“十二五”規劃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為戰略重點,這其中離不開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進而離不開一個與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相匹配的健全有效的金融體系支持?,F階段,我國的銀行業仍然由國有銀行壟斷,它們主要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瓶頸一直制約著他們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發揮。
第三,是促進民間金融規范發展的現實途徑。
民間金融的特點是自發和自主,主要包括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地下錢莊和典當等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規范,民間金融的利率水平普遍比較高,并且缺乏法律保護,隱含較大的支付風險,并且民間借貸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處于比較混亂的自發狀態,因此容易引發借貸糾紛和刑事案件。不少債權人常通過暴力形式收回借款,導致地區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混亂,加大經濟和金融運行風險。而民間銀行有著現有正式融資渠道所不具有的優勢,同時,可以使民間借貸起到很強的規范作用。
二、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現狀
民營銀行是由民間資本控制與經營的,相對于國有銀行而言的一種現代金融企業,它是產權結構、資產結構和治理結構的統一。
2013年,政策放開,民間資本興辦銀行一浪高過一浪,出現了“全民銀行”的投資熱潮。民資渴望進入銀行業,一是看中銀行的高收益;二是期望能夠為企業自身服務,解決融資困境,在更大范圍內利用金融資源,甚至不排除有些企業想高關聯交易,使民營銀行成為自身的融資平臺;三是將來民營銀行可以上市,套現,這對企業來說可謂是一本萬利。
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步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股、投資金融機構及融資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健全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機制。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蹦壳?,我國首批試點地區名單已經確定。
三、臺灣民營銀行的經驗借鑒
(一)開放民營銀行設立的速度不宜過快
臺灣地區開放民營銀行設立時,首批核準了16家民營銀行。新設的民營銀行資本規模遠高于既有的公營銀行,短期內對貨幣市場、人才儲備等造成沖擊,長期中更導致銀行數量過多、競爭過度,銀行業利潤下降,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
(二)較高的資本金門檻不僅無法有效限制申報數量,反而導致其與公營銀行形成了同質化競爭
為限制民營銀行申報家數,臺灣地區相關部門為其設定了遠高于公營銀行的資本金門檻。事實證明,資本金規模未能限制民營銀行申報數量。準入門檻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考慮新設銀行的業務種類、經營規模等。民營銀行誕生伊始就背負著巨額的資本金壓力,業務重點自然是傳統的大企業貸款,未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三)開放民營銀行設立應考慮金融服務的地域性、產業性等特征
臺灣地區開放民營銀行設立時沒有考慮地域、產業等因素,銀行可自主選擇網點分布、客戶類型,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集中爭搶大型企業客戶的存貸業務。在總結開放民營銀行設立的經驗教訓時,應多考慮客戶的地域、產業等特征,首批開放針對特定地區。
(四)開放民營銀行設立的同時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特別是在利率市場化與民營化同步進行的過程中
從開放民營銀行設立至今,臺灣地區一直沒有建立可行的銀行破產退出機制。這種“只進不出”的市場存在很高的道德風險。隨著民營銀行數量的激增,因其個體運營上的差異而導致的優勝略汰不可避免,但是臺灣當局一直沒有建立有效的銀行退出機制。在這種環境下,經營不善的銀行在考慮退出市場時發現退出成本太高,因而更多地依賴于臺灣當局對銀行采取的“不可倒閉”政策,形成了很高的道德風險。
參考文獻:
[1]熊繼洲,羅得志.民營銀行:臺灣的經驗與教訓[A].金融研究,2003,(2):1221
關鍵詞 村鎮銀行 融資渠道 信用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1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現狀
村鎮銀行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各項如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收付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業務主要覆蓋在城市地區,村鎮銀行起步晚。2006年銀監會創新性的出臺《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實現了我國農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緊接著,2007年銀監會相關規定,為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和經營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這標志著我國村鎮銀行的正式起步。隨后我國提出加速村鎮銀行建設的三年規劃,制定開放性政策,給予一些政策扶持,加快村鎮銀行的發展步伐,2009年,村鎮銀行數量破百。至此,村鎮銀行進入迅速擴張階段,據統計,包括分支機構,2013年村鎮銀行數量突破1500家。
2我國村鎮銀行經營存在的問題
2.1支付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村鎮銀行沒有加入銀聯的行列,異地、跨行取款都需要通過其他銀行,與此同時,村鎮銀行的現金調撥也需要由農村信用合作社,手續上的繁瑣降低了村鎮銀行的效率。
2.2業務的經營項目種類少
截至目前,我國村鎮銀行能夠辦理的業務種類遠遠少于城市銀行,電子銀行、投資理財等的發展更是遠遠落后于城市銀行,業務種類的發展滯后于農村發展,無法滿足客戶對業務的多樣化需求。導致很多客戶有需求但村鎮銀行無法辦理。
2.3融資難,資金來源不足
農民的資金對于村鎮銀行來說數額小、很分散。相較于市民,農民的閑置資金少,存款能力有限,加之村鎮銀行網點少,往往離家遠,因此難以吸引農民去村鎮銀行進行儲蓄。從銀行自身的角度講,村鎮銀行業務種類少,效率低,融資渠道少。這些因素導致了村鎮銀行的融資難。
2.4存在信用風險
由于農產品的產量和銷量受天氣和市場的影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之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農民的收入難以保證。與此同時,農戶由于缺少固定資產,因此在申請小額貸款時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小額貸款又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業務。因此,這些因素導致村鎮銀行的收益存在很多潛在的信用風險。
2.5金融監管力度缺乏
對于村鎮銀行的金融監管,雖然相關部門制定了嚴格地政策和法規,但由于村鎮銀行發展時間短,沒有形成區別于城市銀行適合自身結構和經營范圍的監管體系和運作機制,使得村鎮銀行監管存在機制不健全、農村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性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村鎮銀行缺乏監管力度。
3完善村鎮銀行經營的對策
3.1拓寬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渠道
3.1.1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理財意識
(1)加快農業保險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建設與完善農業保險機制,有效規避風險,減少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出現重大損失,保證和提高農民的收入,從而有效保護村鎮銀行的利益,同時增加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
(2)豐富農民的文化知識,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理財意識。教育是發展經濟的關鍵,目前,我國農村的教育水平相對低,相關部門應重視農村的教育與再教育,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水平,豐富農民的文化知識,從而增強農民的資金運作能力,提升農民的整體收入水平。另外,地方媒體應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理財意識,增強其對村鎮銀行的認識,了解村鎮銀行的相關業務,引導他們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從而拓展村鎮銀行的業務渠道。
3.1.2發行村鎮銀行金融債券
村鎮銀行可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的方式擴充本金,通過發行形式、期限各不相同的金融債券來吸收農村各類閑散資金,這種方式不僅能拓寬村鎮銀行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也改善了村鎮銀行資金來源總量波動的問題,保證了村鎮銀行資金的穩定性。
3.2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風險
由于我國農村與城市呈現二元化趨勢,其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并且,農村與農村之間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村鎮銀行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所在農村的現實條件,建立信用風險預警系統、信用內部評級體系等信用風險防范機制,重視員工的培養,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全面提升村鎮銀行的管理水平來防范信用風險。
3.3加強金融監管
金融監管部門應從政策上建立健全的村鎮銀行風險管理機制,為村鎮銀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提供指導方向和具體方法。如,規定對申請開辦村鎮銀行的個人或企業要嚴格審核、規定村鎮銀行的準備金率高于一般水平等等。
4總結
2006年以來,村鎮銀行從起步逐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發展時間短、擴張速度快也使村鎮銀行的業務經營面臨一些困難。本文描述了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并分析出村鎮銀行經營存在支付便捷性差、業務經營范圍小、融資渠道小、存在信用風險和監管不力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景浩.當前我國村鎮銀行經營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1(04).
關鍵詞:金融開放;經濟增長;資本賬戶開放
一、引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國際貿易對于國際資本流動的持續推動作用,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相繼推行金融開放政策,以促進本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金融開放屬于金融自由化理論的對外方面,它主要包括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市場開放。其中廣義上資本賬戶開放定義為不對資本跨國交易進行限制或對其采取可能會影響其交易成本的相關措施,而狹義的資本賬戶開放主要是指取消跨境資本交易的匯兌環節限制,可以理解為允許國際資本和本國資本以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方式自由進出。而金融市場開放主要是指允許外資金融機構以獨資、合資或并購等方式在本國從事銀行、證券和保險服務業。
然而伴隨著近幾年金融危機的頻頻來襲,各國的資本開放賬戶是否能夠應對大量外資流入可能引起的貨幣危機,這一疑問同樣存在于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中。因此后危機時代金融開放對于我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兩方面的。以下將從我國目前的資本賬戶開放進程入手,以及通過對少數國家的經驗借鑒,來促進我國金融開放的順利實施。
二、經濟增長下的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與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資本積累作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我國中國的金融開放在發展過程中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但關鍵還是需要看其在生產效率上的提高。我國金融開放的第一階段是在改革開放后(1979.1.1-2001.12.10),此時同樣也是我國金融開放的嘗試階段;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后國際貿易業務的迅猛發展使金融市場發展進入第二階段(2001.12.11-2006.12.10),我國加入WTO的過渡期也是國內金融開放的實質性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6.12.11-至今)則是我國金融全面對外開放的實施階段。在現有的金融開放政策框架下,金融開放有助于我國經濟增長。在開放嘗試階段,金融開放使人均GDP年均提高0.028%-0.094%;第二階段為0.08%-1%;第三階段為0.06%-0.18%。
由此,金融開放對我國經濟的階段性影響是有兩面性的。首先,雖然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但由于我國具有較高的國內儲蓄率、長期性資本的流入,以及較好的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內經濟的相對穩定性,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以吸引長期直接投資為主的金融開放策略的實施,使得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程度逐步提高,從而獲得了經濟的持續增長。然而,有可能由于國內自身發展不足,特別是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官方承諾開放的速度和質量不相匹配,導致金融開放的真實水平與官方承諾水平并不協調,這樣便會達到抑制國內資本積累同國外成熟技術結合的負效應。倘若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也會導致國內經濟抵御金融風險的沖擊能力脆弱,給增長帶來潛在的威脅。因此如何改善金融開放已經帶來的或者可能帶來的不良沖擊,成為當前中國金融開放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新興市場國家金融開放政策的經驗借鑒
經濟全球化不僅帶來了各國間資本的自由流動,同時也使得各國在金融開放政策上逐步成熟起來。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開放經驗尤其值得深入學習與探討。
東南亞國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實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一批有一批的新興市場國家開始走出金融開放的第一步,而新加坡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成為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躋身離岸金融市場的行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新加坡雖然未能幸免,但憑借其成功的金融開放政策,相比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加坡受到的危機影響最小、處境最佳??偨Y其能在多次經濟危機中依據保持國家金融狀況穩定多半歸功于其良好的金融開放政策,尤其是以下幾方面比較值得借鑒。
1. 重點發展金融業,大力發展離岸金融業務,1968年創立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2013年5月,新加坡開展離岸市場人民幣清算服務,成為第三大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2. 引進聲譽良好且注冊資本不少于800新幣的外資銀行,并建立商業銀行競爭機制,在資本充足率、存貸比例等方面實行極其嚴格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使得呆壞賬比例控制在2%-3%。
3. 對于本國金融機構及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的金融監管制度,尤其是銀行業務的管理上,例如資本充足率最低設限為12%,但實際中甚至高達20%。
然而相比之下,泰國1997年首發罕見的金融危機,墨西哥1994年也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其多半是泰國與墨西哥的不當的金融開放政策引起的。均由于兩國大肆放開對外資的限制,而導致其走上了匆忙的金融自由化道路。過快的經濟自由化造成經濟實體空虛,從而禁不住絲毫的“泡沫經濟”的打擊,最終演變為金融危機。
澳大利亞在應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上,同樣在推進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方面實現了出乎意料的成功。20世紀80年代初,澳大利亞開始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20多年的改革經驗對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1. 實行金融市場全面自由化。以放松管制為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1980年起,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金融機構存貸利率,取消外匯管制等金融管制措施,實現金融全面開放。
2. 推進金融監管市場化,1996年,成立金融體系調查組,提高監管效率,實現金融監管體制的嚴格的管理方式。
四、政策建議
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金融開放成功的實踐以及泰國、墨西哥過度開放而引起金融危機的教訓為我國目前金融開放現狀提供了很好的修正藍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 建立審慎的銀行業管理體系,加快跨境資本的流動速度。以澳大利亞為藍本,積極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鼓勵國資銀行走出國門,以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銀行內部建立可操作的風險管理制度,提高資本質量,有效抵御外來風險。
2. 逐步放開利率,漸進式實現利率市場化,便于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利率水平,但前提是建立存款保證金制度,從而有助于有效規避和防范金融風險。同時有利于促進國內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改善產品,推進機構的經營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外資銀行 中國市場 經營動機 經營策略
外資銀行在進入國內市場后,所能體現的是一種快速靈活的發展方式,現在在外資銀行在市場份額上的比重是不斷的增加的,并且依靠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充足的投資來源,現在的外資銀行在搶占國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方面的后勁是非常足的,所以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動機和經營策略做出詳細的判斷是很有必要的。
一、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現有的銀行對外開放策略使我國進一步的增大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同時我國穩定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也給外資銀行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環境。外資銀行是國內的銀行體系重要的構成部分,并且呈現出來的發展狀態也改變了進入市場初期的激進現狀,開始向平穩的方向發展,現在國內的外資銀行在資產流動,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方面的發展狀況都是非常良好的,而且在現有的法人制度政策的推行下,越來越多的國外銀行愿意把在中國設立的分行變為在本地注冊的外資企業,這樣的注冊在加強了我國外資的份額后,也有利于外資企業增加自身的實力與競爭能力。
二、外資銀行的在國內的經營動機
(一)提高國內市場的占有率
我國自從進入世貿組織以來,顯著提高了經濟實力,并且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特色,可以說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并且受到現有的經濟政策推動,小額投資和一些中小型貸款在國內經濟投資份額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是非常需要銀行的支持,可以說銀行現在的市場占有率越高,那么獲得相對的經濟利益也就越大。所以外資銀行在國內投資最重要的動機之一,就是在國內的銀行發展中占得一席之地,從而能夠在國內的市場經濟中獲得更加長期的發展利潤。
(二)推動自身企業的強有力發展
外資銀行在國內的發展中具有更加明顯的發展優勢,外資企業所能依托的不僅僅是完善合理的發展體系,更有的是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而且依托與比較便利的網上投資和理財,外資銀行更加能夠受到國內投資人的歡迎。外資銀行在國內進行經營可以有效的推動在華的企業知名度,外資銀行在國外的理財方面所能具有的優勢更加的明顯,并且許多外資銀行都具有全球投資的經驗,現在許多國內的外資企業在個人投資方面都是有精品的理財項目,這對于現在我國的投資人的選擇都是非常良好的選擇。通過這樣的外資銀行在國內的運行,一方面能夠在推動我國理財形成更加合理健康的局面,也可以讓國外的企業吸納更多的資金,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促進國外企業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外資銀行在國內的經營策略
(一)形成不同特色的企業發展品牌
外資企業最大的經營策略就是企業具有厚重的文化氛圍,而且依托于企業文化,在經營戰略方面就體現出不同的發展策略。一些企業比如說花旗,在經營策略上就體現出鮮明的進取特色,它在選取經營范圍時不僅僅是簡單的投資理財項目,更是涉及了中國市場的許多領域,體現出了鮮明的企業進取文化,而且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而還有一些外資銀行在選擇經營戰略時,就選擇相對穩健的發展策略,也有一些企業在選擇經營模式時也比較愿意選擇利潤與風險比重的項目,這樣不同的發展方式也使得外資企業形成了特色的發展品牌。
(二)細化客戶策略
中資銀行在客戶管理方面往往是沒有形成特色的管理體系,而外資銀行在客戶管理方面 就做到了盡量的細化,依據不同的客戶需求來制定特色的客戶管理方案,讓不同的客戶都能夠盡量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讓客戶選擇不同的項目來進行投資。這樣的客戶管理并不是盲目的,外資銀行在融入國內市場時,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對所要進駐的市場來進行客戶分析與調查,通過這樣的調查獲得有效的客戶分析,然后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進行客戶項目方案的制定,針對不同的項目來設置差別化的客戶方案,這種不同階層有特色的服務管理,可以更好的讓客戶感受到周到的服務。
(三)推動核心的業務戰略
外資銀行的業務戰略是多種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核心業務就是打造特色的個人業務,并且現在這些業務也能夠為外資銀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這種個人業務具有非常大的私密性,這樣的核心業務極大的增加了外資銀行的實力,提高了外資銀行的經濟效益。而且現有的外資核心項目具有強勁發展力的就是網上銀行投資管理,這樣的項目也是外資銀行中非常高效益的戰略項目。
四、結語
隨著現在的國外資金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銀行在我國的整個銀行體系中的地位也是逐步提升,外資銀行在國內發展戰略是非常值得銀行體系考慮的,通過合理化的分析,讓國內的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實現更加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具海星.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現狀及經營策略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2,04.
關鍵詞:農村金融 市場現狀 組織體系 完善
引言
中國農村金融改革主要包括廣義范疇改革與狹義范疇改革兩部分內容,前者主要是從國家層面對農村資金的流動進行引導,后者主要是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1]。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進行分析,以了解農村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
一、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金融機構呈現出單一不完善性。正規的農村金融體系應該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業保險體系以及農村合作銀行等,但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主要局限于農村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金融機構呈現出極為明顯的單一屬性。
第二,村鎮銀行籌資困難性顯著。村鎮銀行大多設立于縣城地區,雖然是農民的銀行,但基本上也屬于窮人的銀行,受地區開放程度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村鎮銀行在籌資方面存在顯著的困境。加之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與國有商業銀行等相比,居民對其認可度較低。另外其銀行網點較少,不能有效吸引農民存儲,導致其發展困境的出現。
第三,農村金融環境相對較差。農村現有的金融機構其功能趨于弱化,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與商業銀行金融支農力度均呈現出減弱的發展趨勢,另外農村金融歷史包袱較為沉重,經濟效益不佳[2],難以有效推動農村 市場的深入發展。
二、中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
完善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應重視雙重四元金融機構的有效構建,一方面強調商業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與民間金融機構的組成,同時還需要重視證券、銀行、保險與信托租賃四種金融業務組織的作用。
第一,按照股份制原則,改革現階段中國農村信用社,使信用社真正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引導力量。農村信用社是現階段中國農村金融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金融發展的主力。因此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需要首先改革農村信用社,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主力軍。根據目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股份制改革是農村信用社的未來發展方向,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主要模式。但在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發展狀況進行區別對待與分析,在堅持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充分符合地區發展特點。比如,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要建設農村商業銀行,并進行市場化的運作,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在原來縣聯社的基礎上,對資產進行核算,并進行重新登記,設置股權、法人治理結構與基本管理形式[3]。再比如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可以按照合作制的基本原則對原有信用社進行規范,國家需要采取有力的支持對策,以有效推動其深入發展。
第二,加強縣級以下農業銀行的建設,提高農業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推動力。國家要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需要突出強調國家銀行的重要作用,農業銀行作為國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需要充分發揮其國有商業銀行的優勢,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通過其資金、網點與技術等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國有銀行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中國農業銀行的優勢特點可以發現,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農村,農業銀行通過占領大部分的農村市場而有效的推動了自身的發展,因此應強調農業銀行的這一農業屬性,加強農業銀行縣級以下機構建設,結合農村鄉鎮實際進行必要的改組與合并,加強機構內部建設,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為三農提供更多的現代化金融服務內容。
第三,將農村郵政儲蓄并入農業銀行,以不斷規范金融市場。中國的郵政儲蓄事業發展對金融市場的繁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中國金融機構的深入改革,郵政儲蓄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比如較高的資金價格、不合理的計價方式、只存不貸的服務內容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因此從規范農村金融市場與金融秩序的角度分析,應當逐步撤銷郵政儲蓄銀行,將其并入農業銀行,同時縣級以上的郵政儲蓄機構也可以并入其他的國有商業銀行,以充分實現農村金融市場的持續與健康發展。
第四,建立健全農村基本保險制度,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近些年以來,隨著中國農村地區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三農問題開始日益展現出來,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三農的發展需要農業保險、財產保險,同時也需要人壽與醫療保險,因此應充分開拓農村保險市場,建立健全農村保險機構,擴大農村保險內容與服務種類。這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專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單位,辦理農業與養殖業保險,在保險辦理過程中還需要強調強制保險與資源保險的有效結合。
第五,有效引導村鎮銀行的發展,推動村鎮銀行合作組織的形成。中國村鎮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較重要的作用,對于滿足“三農“金融服務需求,完善對農金融服務的競爭機制,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積極引導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在政策上要給與一定程度的傾斜,幫助其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進而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對融資的基本要求,這里需要充分強調政策性支持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性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現階段中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方式與途徑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中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主要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即貨幣化程度的加深、財務狀況不佳、農村信用社的壟斷地位以及儲蓄中介功能的減退等。農村作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從根本上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因此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村金融制度的完善與金融體系的科學發展,構建農村金融市場的秩序化經營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狀況分析[J].財經研究,2006;32(4):103-114.
關鍵詞:金融行業金融衍生品風險控制
我國資本市場已列居世界第二,金融業的發展無疑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由于金融衍生品最大的特點是依托一種投資機制來規避資本運作風險,具有炒作交易、吸引投資的作用。因此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方向對于經濟能否保持高速、穩定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我國金融業及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
(一)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近幾年來,我國金融業務與金融創新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產品及其衍生產品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金融衍生品經過衍生再衍生,組合再組合的形式,成為種類繁多的金融組合產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外先進的思想不斷涌入,使金融行業的經營理念得到了較大的改變,金融創新意識明顯增強,金融業務收益已由傳統的輔業務創造間接效益轉變為主營業務創造直接效益,并有力地推動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二)我國現有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加速,外國金融衍生品進入中國,在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發展現狀,金融衍生品行業也得到快速的發展。金融衍生品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以貨幣經濟為主要形式的金融工具,如匯率、股票、債券等風險較大,為了規避風險實現盈利而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匯率、債券、外匯、指數等衍生出來的金融合約。目前我國常見的金融衍生品有遠期合約、期貨、期權等,國際上金融衍生品種類繁多,而我國以期貨的形式較為多見。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現狀及風險分析
從衍生品形態發展過程分析。在我國金融行業發展、期貨交易以來的近二十年的時間,尤其是社會轉型期的這幾年來,期貨市場已經歷了蓬勃發展、清理整頓和恢復發展三個階段,其衍生品種類已涵蓋了農產品、金屬、化工產品等眾多領域,交易量逐年增長。其中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在我國的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但不得不承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仍處于探索與發展階段,尤其是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也使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面臨著了巨大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從外匯和本幣衍生品的發展過程分析。人民幣改匯以來,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交易已覆蓋美元、歐元、英磅、日本、港幣等五種外幣幣別。金融交易期間,投資者較為理性,初步實現了股指期貨的高標準、穩起步。
我國金融衍生品風險是基于BIBS于1994年的《衍生品風險管理指南》而分為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五大類。
市場風險又稱為價格風險,是指衍生品交易中出現的價格波動而造成的交易損失。由于衍生品價格受利率、貨幣、股權等波動影響形成風險,發生利率風險主要為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掉期、利率遠期等;貨幣市場風險則受匯率市場變動,一般為外匯遠期、外匯掉期、外匯期貨等;股權市場風險是指股權類衍生品因價格變動而發生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因缺乏交易對手和流動資金不足,無法變現的衍生品風險,合約標準化程度越高、市場規模越大、流動風險就越小。信用風險是指衍生交易一方由于違約等帶來的風險。信用風險分為交易對手風險和銀行風險兩大類。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交易中內部控制等因素影響而導致的程序失靈或不完善而帶來的風險。法律風險則是指由于交易合約的相關條款或標的資產不符合交易所在國或地區法律規定而產生的風險。
三、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展望與應對策略
2009年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銀行間交易協會在對金融衍生品主協議制度設計及操作的可行性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對金融行業兩大協議進行了統一,對凈額結算制度、履約保障制度等做出了基礎性改進,降低了衍生品系統風險。應對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的策略如下:
首先,我國銀行的內部控制體系還有待加強。衍生品市場的參與主體是銀行,轉型階段,銀行面臨多項體制變革,作為衍生品風險控制的第一次關卡,加強銀行本身風險控制至關重要。衍生品是在交易所進行的,且受交易所的組織與管理。一般交易所會設置5%-10%的保證金,以避免風險的發生。交易所內部建立合理而嚴格的清算制度,加強衍生品的流動性與收益曲線監控,并對交易者持倉數量進行控制,以防止市場風險過度集中。
其次,央行要加強對衍生品市場的宏觀調控,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衍生品常常會涉及跨國交易,加強國際間風險監管與合作,減少跨國交易風險也是刻不容緩的。央行要對衍生品市場動向予以及時管理,尤其是跨國交易情況下,結合《巴塞爾協議》,增強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
第三,由于衍生品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的產品,其本身具有復雜的因素及快速發展性。加強銀行本身的內部監控管理的同時,可開放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國際衍生市場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在規定條件下參與中國衍生品交易市場。當然在與國外衍生產品交易時,要充分考慮我國國情需要,因此建議結合我國自身情況,衍生組合金融性產品而非一味地引進他國產品。
總之,隨著我國金融行業市場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已得到世界矚目,并開始影響與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場在推動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應加強對我國衍生品市場的監管與控制,以防范金融衍生品風險。
參考文獻:
[1]成思危.中國金融衍生品問題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12
[2]孫喜祿.陳豪.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南金融.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