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21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職業規劃原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職院;煤炭行業;安全;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2011年10日6時,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私莊煤礦發生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5人死亡,8人生死不明。該事故是2011年以來全國煤礦發生的第一起特別重大事故,損失極為慘重,社會影響惡劣。在這個崇尚生命的時代,面對上述血腥的煤礦安全事故,不僅令社會中的人們毛骨悚然,也誘發了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的心理問題。如何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使他們擺脫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筆者欲對這些問題作些探討。
一、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過程中凸現的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種評價主體在自評過程中對心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進行不對稱的評價,實質上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屬于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或者對自己所從事的某些活動進行有意識或無意識(潛意識)進行自我否定。或者因自身某些暫時的困難覺得低人一等而感慨。比如部分大學生由于出身貧寒,生活困難,與別的同學相比,覺得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實太差而感到自卑。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所產生的自卑心理,從對象上看,主要是采礦、通風、礦山機電、選礦等煤礦主體專業的學生(90%以上的學生來源于農村),從內容上看,他們覺得自己所從事的是生活單調、遠離都市的臟、苦、累、險的工作,社會地位低,甚至連對象都難找,讓人看不起。酗酒鬧事、為爭口所謂的“氣”打“氣架”,或者爭風吃醋打“醋架”,因上述原因受處分的學生中,據統計,80%以上是這些專業的學生。
2.恐懼心理??謶中睦硎强謶种黧w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具體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確判斷或控制自己的舉止,變得容易沖動混亂。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的恐懼心理,主要源于煤礦血腥的安全事故,如上述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私莊煤礦事故。筆者對283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問題是:在這個崇尚生命的時代,你對曲靖市師宗縣私莊煤礦事故有恐懼心理嗎?結果表明:258人有強烈的恐懼心理,占91.16%,17人有一般的恐懼心理,占6%,8人沒有什么感覺,占2.84%。在有強烈的恐懼心理的群體中,煤礦主體專業的學生居于絕對數量。
3.抑郁心理。憂郁心理有時也稱徘徊心理,它是一種情緒低落、言行謹慎、遇事多慮甚至焦慮的心理現象。往往會使行為主體疑而不決、寸步難行、斗志衰退,喪失機遇,有時后果會不堪設想。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就業范圍主要是煤炭行業及一些艱苦行業,其內在的抑郁心理主要表現為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難有保障、今后的幸福指數不高等特點。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盡管煤炭行業大量需求人才,但相當數量的畢業生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在猶豫不決中喪失了良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在憂郁心理的背后還隱藏著依賴心理,即期望或依靠父母和親朋好友出面四處奔波,到處找關系、托人情找工作,當別人為自己找的工作不和心意時就大發脾氣,抱怨父母或親朋好友等。
4.逃避心理。逃避心理也稱回避心理,即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沖突時,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沖突,而躲避矛盾、沖突的心理現象。煤炭高等職業院校一些大學生(尤其是來自城鎮、父母是政府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大學生)在職業規劃和就業過程中的逃避心理主要表現為:職業生涯規劃中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不愿到煤炭行業中生存發展,這在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得到佐證;在校內招聘會中,非煤炭行業單位熱鬧非凡,學生如潮涌動;一些學生甚至不參加校內招聘會,企圖在校外招聘會中尋找就業機會等等,這都是內在逃避心理的外化,導致許多大學生錯失就業機會。
5.無奈心理。無奈就是解決問題時沒有辦法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態度。筆者曾對283名大學生(煤礦主體專業學生192人,非煤礦主體專業學生91人)進行抽樣調查,問題1:畢業后,如果在其它行業能夠順利就業,在同等收入條件下,你愿意到煤炭行業工作嗎?統計結果表明,有217人不愿到煤炭行業工作,占76.67%,有66人表示可以考慮到煤炭行業工作,占23.33%,這部分學生又以采礦、通風、選礦、煤化工專業居多,這是由所學專業就業領域所決定。問題1的調查結果說明,一方面,大學生向往美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的心理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也符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現時代的青年大學生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問題2:當在其它行業實在找不到工作時,而在煤炭行業容易就業,你愿意到煤炭行業工作嗎?統計結果表明,有269人愿意到煤炭行業工作,占95.05%,只有14人不愿到煤炭行業工作,占4.95%。問題2的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表現出一種別無選擇的無奈心理。
二、幫助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走出就業心理困境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思路
1.運用認知療法,指導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走出自卑心理。認知療法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其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心理學理論指出: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如前所述,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是覺得在臟、苦、累、險的煤炭行業工作,社會地位低,沒面子,頗壓抑。這是認知的誤區。要幫助大學生努力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對煤炭行業進行認知重建。(1)職業有類別之分,但無貴賤之分。(2)煤炭工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的煤炭需求量將達到15.8億噸,到2050年,煤炭在我國的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仍將保持在50%以上。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各行各業的發展需要煤炭工業的大力支持。(3)要為做一名煤炭工業建設者感到欣慰。(4)要為當前煤炭行業人才緊缺,容易就業擁有知足心理。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80萬人,就業形勢嚴峻。在許多大學生難于就業的背景下,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要為自己容易就業充滿信心,而不是自卑。
2.運用放松療法,指導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走出恐懼心理。放松療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個人的心情反應包含“情緒”與“軀體”兩部分,如果能改變“軀體”的反應,那么“情緒”也會隨著改變。也就是經過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把“隨意肌肉”控制下來,再間接地把“情緒”松弛下來,建立輕松的心情狀態。基于這一原理,放松療法就是通過意識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時間接地松弛緊張情緒,克服恐懼心理,從而達到心理輕松的狀態,有利于身心健康。
3.運用心理置換療法,指導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走出抑郁心理和逃避心理。此方法是心理疏導者在直接對受挫者進行挫折疏導時所用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疏導者在對受挫者進行疏導時,要設法使雙方在心理上調換一下位置,即疏導者要設身處地為受挫者著想,急其所急,難其所難,滿腔熱情地給予指導、幫助;同時受挫者也要能設身處地為疏導者著想,相互理解,顧全大局。比如,對于出現抑郁心理和逃避心理的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心理上要和他們互換位置,以師生平等的地位為基礎,耐心聽取受挫者的言論,當忠實的聽眾,并從其心聲中分析出哪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心理問題。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親近感,信賴感。
4.運用心理暗示療法,指導煤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走出無奈心理。心理暗示療法在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中有著廣泛的作用。在大學心理教育中,暗示療法就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威望、學識的教師通過語言、眼神、情境或行為等方式,讓大學生在“思想潛入心,潤心細無聲”的自然狀態下接受暗示者的正確意見或觀點,并以陽光的心態和積極的行為去付諸實踐,最終取得良好的暗示效果。比如,就全國來講,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但煤炭行業目前對人才(力)資源的需求空間卻比較大,而煤炭高等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卻因種種原因到該行業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大學生說:“到煤炭行業就業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贬槍@種現象,我們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第六章第一節(職業活動中的道德與法律)、第二節(大學生的擇業與創業)時做了精心的準備,課堂上進行了巧妙的講授,即心理暗示教育。比如: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邁進大眾化時代,基本上是素質教育,而不是過去的精英教育,也就是大學生基本上已成為一般的普通勞動者,社會看待大學生的思維更加理性,視覺也從“仰視”變為“平視”。其實靜心而論,一朵“普通的鮮花”插在“牛糞”上,也許是其最聰明的選擇。試想,一朵普通的“鮮花”若插在高貴的“牡丹花”叢中,誰又會認為你是“鮮花”呢?世界也真小世界又太大,觀念一變天地寬,只要能生存、能發展、能實現才能和人的價值的地方都能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能人。
參考文獻
[1]郭祖全等.金融危機時期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哲學思維教育[J].管理學家,2009(07).
[2]Nelson--Jones,R.,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Londo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2.
[3]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05.
[4]人民教育出版社師范教材中心.心理學(修訂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2.
基金項目:共青團云南省委課題《高職院大專生心理及行為“亞健康”問題研究》(云青辦【2006】8號)。
作者簡介:
龍勇(1978—),男,碩士研究生,講師,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 遵循原則 實施步驟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和被規劃者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要從生活發展需要出發,正確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從專業、興趣、愛好、特長、機遇等方面盡早確定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大學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應當從跨入校門開始確立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目標;學校管理部門也應當指導學生科學地確立這樣的目標。在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擇業是一種社會活動,它必定受到社會的制約,如果擇業脫離社會的需求,將很難被社會接納。職業生涯規劃要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力,以社會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2.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所學專業相結合
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大學生都具有某一領域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每一個人的優勢所在。而且,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大學生所學的專業。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以所學專業為依據。否則,如果所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參加工作后就要重新“補課”,這無形中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許多負擔,對個人職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提高綜合能力相結合
知識經濟時代是崇尚創新、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應養成推陳出新、追求創意和以創新為榮的意識,要有廣博的視野、掌握創新知識以及善于開創新領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充電”,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式,跟上時展潮流;應注重個性發展,要用知識探索未知,解決問題,創造機會與財富,成為社會的強者,在此過程中,還應承認個人智慧具有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險性,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才能以合作伙伴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力量,在各種人際環境中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4.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增強身心健康相結合
千變萬化的社會要求大學生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難以實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斗,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在人生選擇與實踐過程中,應培養和鍛煉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增加生活的磨練與體驗,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
轉貼于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步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一般經過樹立生涯志向,進行自我剖析與定位,評估職業生涯機會,確定職業生涯目標,選擇職業生涯路線,制定職業生涯策略并實施,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評估、反饋與修正等幾個步驟。
1.生涯志向的樹立
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綜觀古今中外,各行各業佼佼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遠大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大學生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所以,大學生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點。
2.職業生涯的自我剖析與定位
自我剖析就是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自我剖析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
3.職業生涯機會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評估主要是指分析內外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離群索居,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特別是要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組織環境之中。環境為每個大學生提供了活動的空間、發展的條件、成功的機遇。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的快速變遷,科技的高速發展,市場的競爭加劇,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外部環境,就有助于事業的成功。因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的特點、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等等。
4.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就是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行政上達到某一級別,擔任某一職務;在專業技術上達到某一職稱,成為某一領域專家。明確、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有了目標才有了追求與事業的方向與動力。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所謂職業生涯路線,是指當大學生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后,是向哪一條路線發展,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或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做出選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沿著預定的方向前進。通常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我想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職業理想、職業動機等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取向。我能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性格、特長、經歷、學歷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能力取向。我可以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身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組織環境的分析,確定自己的機會取向。對于以上三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自己的最佳職業生涯路線。
6.職業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實施
職業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是指為實施職業生涯目標,制定相應措施方案并以實際行動予以落實。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就要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來實現它們,把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分階段進行。
7.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反饋與修正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難題
近年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高等教育和社會的熱點,成為我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事。而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大學生就業和大學生職業規劃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我國社會對職業規劃缺乏認識
我國社會關于職業規劃的整體意識淡薄,氛圍不濃厚。職業規劃和職業咨詢在發達國家早已深入人心。在發達國家,職業咨詢已成為一項產業,并得到了國家立法的肯定與支持,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二)高等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第一,雖然近年來眾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生涯規劃以及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但是從總體水平上來看,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還處于探索建立和初步起步階段。第二,高等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高就業率,忽視就業質量的問題。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學生就業從計劃經濟年代的“統招統分”逐漸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擇業”,而用人機制市場化、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調整等變化使得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而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率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高低的量化指標,也是高校擴大招生規模的重要參考指數,這使得高校不得不追求高就業率,而無從顧及學生的就業質量。第三,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高校無法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生涯咨詢與職業規劃服務。
(三)大學生在就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第一,大學生普遍忽視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大學生普遍對職業規劃缺乏積極主動性。大學生們在最初接觸職業規劃這個概念時,往往感到新鮮,尤其對一些測評工具會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由于在職業規劃方面社會整體意識的淡薄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學生們普遍認為職業規劃所產生的作用非常有限,從而缺乏進一步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第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盲目性??茖W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最好途徑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就業的基礎
(一)職業規劃是一門科學,對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價值
大學生正處在職業發展的建立期,運用職業規劃的相關理論來指導和幫助自己全面了解自身,了解職業知識,梳理自己面臨的職業選擇,加強職業準備,把握和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確立長遠的職業目標,避免盲目的職業變更
絕大部分大學生從家庭走進學校,與社會接觸機會少,缺乏社會經驗,對社會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他們對未來的規劃僅僅停留在個人想象的基礎上,缺少現實的印證,更缺乏實踐的檢驗。如果毫無準備地從學校步入職場,絕大部分大學生會顯得手忙腳亂,疲于應付。加之大學生們的職業準備工作不充分,往往產生巨大的職業困惑,甚至出現盲目跳槽,職業滿意度低下的狀況。大學生職業規劃和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二者相互促進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是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最終目的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為出發點
首先,輔導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為大學生提供有效方法,促進他們的思考,讓大學生自發成長。必須避免為大學生提供答案,或者代替他們做出選擇的不良行為。其次,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重視人職匹配。傳統的職業指導在高校的作用在于提高就業率,而職業規劃的原則是要盡可能做到人職匹配。這要求大學生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必須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可持續性的職業,而并非僅僅追求低層次的就業。最后,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是檢驗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唯一標準。這些可以通過大量調研與跟蹤以及反饋信息來實現。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有效途徑
首先,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為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服務。大學生職業定位和規劃的內容涉及興趣愛好、課程選擇、生活安排、技能培訓等許多方面;而其形式則可以延伸出職業測評與輔導、職業生涯工作坊、個別咨詢輔導、團體培訓等等。 其次,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拓展大學生的視野。除理論學習以外,應當安排大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實踐和素質拓展等活動,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社會的感性認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從而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能力。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注重實效性。
四、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時間應該越早越好
建議大學生們在大學階段及早開始進行個人興趣、能力、價值觀和人格特點的探索,并且在大學畢業之前完成生涯發展目標的建立任務。
五、引導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樹立正確認識
首先,職業規劃并不是封建迷信,不是對人進行簡單地分類或貼標簽,而是有著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成功的實踐經驗的。其次,職業規劃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系統的職業規劃會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不做職業規劃,不意味著不能成功;而完成職業規劃,成功的幾率會更高。因此,大學生只能將職業規劃作為一個輔助工具,而不能夸大職業規劃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對職業規劃師或職業規劃本身產生依賴。
六、必須督促大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的過程中把一切計劃落實到行動上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3(b)-0114-02
隨著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多,而近年來全球大環境下的經濟形勢變化,使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人才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因此,為增強大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高校需要認真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規劃不僅存于理論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對大學生職業性格、職業能力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個體差異、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個人的職業生涯進行的規劃,指對一個人的性格、興趣、技能和價值觀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結合社會各種職業需求,確定自身的職業分動目標,并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的各種安排、規劃。職業規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它對整個社會、家庭和大學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1.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在社會上也應運而生了一些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機構,但是由于創立時間不長,理論與實際結合不足,缺乏經驗等各種原因,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現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從事這類服務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比較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服務,主要是依托高校內部的機構和部門展開的。
同時,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我國高校大多設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為大學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臨時指導,較難做到“量體裁衣、系統規劃”,有些學校缺乏專門的指導老師,通過學校行政人員進行簡單粗放式管理。從內容上來看,一些就業指導中心實際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畢業就業合同的相關問題和就業政策咨詢,很少會開設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就業起到就業管理與服務工作為主,較少指導作用。盡管近年來許多高校逐漸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但很多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各高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觀念,并成為大學生教育的必備內容,而不是僅僅針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管理與服務而已。
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階段,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打下基礎,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在大學期間就制定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但由于各種原因,如大學生對自身情況認識不足,實際工作中高校就業指導出現了一些定位偏頗,沒有發揮好自身引導作用的情況,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準備,使得許多大學生沒有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在面臨畢業時,迫于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而隨大流、聽家長或被迫選擇了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是近年來出現的部分大學生在畢業較短時間內就進行了二次擇業現象的原因之一。進一步來看,大學生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這樣不僅造成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也影響了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質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2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認知定位
大學生擇業是社會普通關注的問題,就業指導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需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以及外部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2.1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應當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高校在指導過程中,要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在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在規劃基礎上,增強今后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能,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是根據各種主客觀因素,結合個體差異、愛好、能力等因素,指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幫助和服務學生逐步實現。
2.2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本質
大學生剛從中學期間進入大學校園,對社會充滿好奇,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對今后職業方向還不明確,但大學時期是進入社會的預備階段,從全國范圍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都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然而,由于大學生職業意識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其就業指導的本質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幫助大學生做好職前準備工作,使其在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前,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結合社會職業需求實際和學生自身特征,進行有針對性地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判定自己的職業就業方向。
2.3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主要有系統性原則和整體性原則。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是一個系統性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不僅是要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也是一個整體性規劃,不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畢業時的臨時指導,而是要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列入大學教育體系規劃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就業指導。比如,針對大一新生,可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或大學生涯規劃等課程,先了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試探性的職業規劃;針對二年級學生,可以重視拓寬專業學習領域,試探性確認職業目標;針對三年級學生,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專業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過就業能力、求職技巧提升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就業優勢及就業的社會適應性;針對四年級學生,可以通過就業政策講解、就業技巧訓練、實習調查等方式加強學生擇業指導等。
3 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水平的策略
就業指導是幫助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3.1 開展終身教育,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職業規劃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作,其本質在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時,需要結合社會主客觀因素,職業需求,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礎上,幫助學生指導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大學生職業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高校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工作,利用大學課堂、專題講座、調查實習等方式開展個性化指導。近年來,我國經濟形勢變化,就業壓力愈發增大,因而高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摒棄不良的職業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3.2 加強職業測評,提高職業規劃的科學化水平
大學生是職業規劃的主體也是職業發展的實踐者,然而由于每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也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每個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這就要求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種職業評估方式和測評工具,借助其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各種特征,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增強高校職業指導的科學化水平。
3.3 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提高職業規劃的社會化程度
近幾十年的教育發展,我國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導、就業咨詢服務為主要形式,校園招聘、個別就業指導為主要方式的職業就業指導模式,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已不再適應高校教育的發展。部分大學生已對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業指導機構和指導人才方面的專業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進一步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納入高校素質教育體系中來,而非零星地對部分學生進行指導,形成更加系統科學的指導模式,針對性就業指導不夠。因此,高校應結合社會職業供需實際,結合高校自身情況,在了解學生特征、職業意愿和能力等基礎上,輔以科學的測評技術和測評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地指導和規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特點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高校需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信息庫,努力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同時,在信息庫內容結構上,還需包含對就業市場進行正確的預判,暢通就業信息渠道,與就業市場和各類企業建立相互銜接的就業服務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大學生職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就業技能,為大學生擇業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參考文獻
[1] 胡雪飛.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職業生涯設計[J].社科縱橫,2012(4):120.
[2] 羅雙平.積極行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3(8):43.
[3] 茍萍,丁偉.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增):23.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教育
職業規劃是指個人對自己職業發展的設想和計劃,是結合了自身情況及現實約束因素后,對各種可能的選擇和機會進行評估,從而確定職業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國的職業規劃教育家弗蘭克?帕森斯提出來的。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大學多年來實行的是國家統包統分的政策,因此對職業規劃的研究很少。實行自主擇業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問題逐漸得到重視和發展。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的大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長。據教育部的《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顯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高達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被稱為“世上最難就業季”。而據《人民日報》報道,2014年畢業生人數將增加28萬人,達到727萬人之多。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固然與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專業的設置以及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有關,但也與高校對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和大學生對職業規劃不夠重視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推進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
積極推進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的要求。職業規劃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就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指導原則,它強調“以人為本”。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大學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來開展,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職業規劃教育無疑是提高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自身的潛力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人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都是不一樣的。加之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準確,這就需要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幫助大學生進行具體的評估,根據自身的特點準確定位,挖掘自身潛力,揚長避短,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路線。同時不斷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將自身優勢與社會需求相結合,使自己將來能較好地適應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否能與人很好地溝通和相處等,往往也是用人單位十分看重的內容,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職業規劃教育的。
二、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剛剛起步不久,盡管相對過去而言,不管是理論水平還是實踐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進步,但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水平還比較低
與發達的西方國家較為完善的職業規劃理論水平相比,我國職業規劃的理論水平相對還是較低的,對職業規劃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論述。這是由于我國高校重視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因而無法進行系統的總結。反過來,理論的缺乏又使職業規劃教育實踐受到制約,因此只能照搬國外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創新性不強。
2.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現在我國還有不少高校沒有真正重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沒有開設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課程。即使開設了這類課程,有些學校也只是把它作為一門無關緊要的選修課而已。另外,有些高校開設該課程的時間也比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學生快畢業了才臨時抱佛腳,匆匆忙忙給學生做個培訓,這樣的培訓當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大學生自身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規劃理念,對將來的職業規劃缺乏長遠的考慮。有的人甚至錯誤地認為,自己從上大學的那一天起,因為確定了所學的專業,因此畢業后的就業也已經是確定好了的,沒有必要再去規劃什么。有的人所學專業是父母親幫忙定好的,上了大學后,當發現所學的專業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徑庭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得過且過,對職業規劃更是不當回事。有的人則是對職業規劃教育不理解,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面試指導或培訓。加之學校缺乏引導,部分大學生自然而然就對職業規劃淡漠了。
4.缺乏專業的優秀教師
職業規劃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學科,從事這門學科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是受過專門培訓的優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沒有相關師資培養,導致師資欠缺。為滿足教學需求,不少高校只能從別的專業抽調部分教師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級輔導員充當。這些教師雖然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但是畢竟沒有受到過良好的專業訓練,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培訓。而且培訓的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大都只能對學生進行一些就業形勢的介紹和分析,解答學生對國家一些就業政策的疑問,無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分析,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無法滿足當今大學生對職業規劃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備和規范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目前,國家并沒有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制定具體的指導原則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指導,目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設置和承擔,這些課程設不設置?如何設置?什么時候設置?都由高校自行決定。如何對這些課程的教學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學生經過學習后應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這些都是在高校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對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1)國家應制定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學綱要和指導原則并出臺相應政策。職業規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變過去那種職業規劃教育過程間斷化、體系單一化、認識片面化、指導粗放化的弊端,使職業規劃教育的過程連續化、體系多樣化、認識全面化、指導細致化。實踐證明, 那種從小學到大學, 以升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往往使得學生們從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方向; 而僅僅在大學階段,甚至只是在畢業前夕,才給大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就會使學生因為缺少充分的心理準備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從中學階段就抓起。最近國家教育部出臺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將分為技術型和技能型高考,這其實就是對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分流和指導的一種改革嘗試。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優勢,對自己將來的職業進行規劃,逐步發現和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對將來的學業和職業規劃進行設計,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學的職業規劃銜接,為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要設立專門的指導機構和研究機構。設立專門的機構,可以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進行規劃和設計,從而改變過去那種零散、應付式的職業規劃教育。該機構應該集規劃設計、實施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及時解決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還可以解決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理論水平較低的問題。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認真探索在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理論。在提高理論水平的同時,將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規劃的路子。
(3)積極健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社會體系。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如果單靠國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難以完成的,因為這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應與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引起的各種職業變化。這就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家長、大眾傳媒等全社會的支持與合作。政府要參與其中,積極支持、鼓勵和引導教育主管部門,認真實施相關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方面的政策,為高校、用人單位搭建起一個溝通和合作的橋梁,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與此同時,要發揮好企業等用人單位在職業規劃教育當中的作用。因為在社會實踐方面,用人單位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走出去的機會,讓他們提前接觸社會,為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做好準備。只有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才能把這個事情辦好。
2.應充分認識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教育的必備內容認真抓好
(1)從觀念上改變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可有可無的理念。高校應把職業規劃教育列入大學生的必修課當中,使大學生對這項教育足夠重視。如果把高校比作企業,那么大學生就是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要想得到社會的認可,產品的質量就必須過硬。高校應該從組織上和制度上對職業規劃教育給予充分的保障。作為教育的主體,要積極與政府、用人單位和學生家長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使學生能得到較好的職業規劃指導,從而形成正確的擇業觀。
(2)改革職業規劃教育單一的教學模式,倡導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要改變過去那種課堂上老師講,學生在下面聽的簡單教學模式。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引導?,F在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見。學校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參與討論;或者模擬職場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或者走出去,讓學生在社會上得到真正的鍛煉等等。
(3)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眾化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職業規劃教育中,高校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興趣愛好、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供學生進行選擇,這樣職業規劃教育就更具有針對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分階段對學生實行職業規劃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始終貫穿大學的整個過程,但大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如何在大學不同的階段實施不同的職業規劃教育,是高校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大學的四年中,每一年的側重點都應該是不同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對大學有一種新鮮感,而且有著一種強烈的求知欲,但他們對所學的專業以及將來的職業規劃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時候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以灌輸職業規劃教育的意識和理念為主,同時可以讓有經驗的老師或師兄、師姐介紹自身的一些成長經歷,特別是發揮榜樣作用,使他們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與此同時,讓他們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以便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大學二年級,經過一年的職業規劃訓練,學校和學生對自身的性格特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應該制定具體的訓練方案,按照方案加強職業規劃方面的學習。要進一步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自我認知,要摸清學生的特點和不足,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大學三年級,要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和職業規劃,對先前制定的職業規劃方案進行補充、調整和完善。不斷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讓他們有意識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大學四年級是大學的最后一年,要讓學生了解當年國家的相關就業政策,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求職技巧,安排好他們的實習工作。在求職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思想很容易出現波動,這時候一定要和學生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加強個體輔導,幫助他們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使他們能順利地度過大學的最后階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
(5)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它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過去那種靠臨時請一些非專業的老師來應付教學的做法,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要求。因此,學校一定要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職業規劃專業教師隊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首先,可以引進專業的職業規劃方面的教師和專家,以補充高校職業規劃的教師隊伍;其次,要加強現有的有志于參與職業規劃方面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送他們出去參加學習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請進來的方法,聘請一些有經驗的職業規劃培訓師,到學校給學生做一些相關培訓,這樣同樣可以彌補高校師資力量的不足。
3.學生要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做好職業規劃的自我定位
大學生作為職業規劃受教育的主體,其自我正確的定位也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大學生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了解,要配合學校通過自我評價體系和專業的測試,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傾向和職業興趣。及時向指導老師匯報自身的思想動態,尋求他們的幫助,使自身擁有健康的擇業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要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愛好,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求職之路打好基礎。最后,要增強社會責任感,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社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
四、小結
大學生就業難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科學、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社會。而這有賴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學生在內的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邱文芳.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與培養對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2]孫靜月.高校全過程全方位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
[3]劉雪冰.對國外職業規劃教育發展狀況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2).
[4]劉榮軍.關于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制定原則和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09-01
1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背景
1.1 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
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專家曾經做過一項關于大學生自身是否有明確的職業定位的調查,根據調查的數據得出僅有67%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定位是明確了的,而接近50%的大學生對于自己所選的專業是不夠了解的。近些年來,我國的制定職業規劃的大學生的數量是呈上升趨勢的,但是上升的速度卻是較為緩慢的,另外很多制定了職業規劃的大學生對于就業形勢的認識并不準確,這就導致了其自身的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是不夠科學的并且是存在著盲目性的。[1]因此,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是不理想的。
1.2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1)多變的就業環境的需要。我國的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但是同時也導致了人才頻繁的流動性。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客觀條件以及自我認識出現偏差等因素的影響,工作中的流動性很頻繁,即使這能為大學生積累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經驗,但是這不利于他們的職業發展。而合理的職業規劃就能為他們制定科學的職業目標定位,幫助他么認清個人目標與現實的差距,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2)激烈的競爭的需要。現階段,國家金融危機的影響對于我國學生就業的影響還并未完全消除,加上往屆沒有就業的應屆生,現階段需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因此,崗位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工作經驗本并不豐富,個人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也無法達到企業的實際需求。[2]因此,只有盡早的制定職業規劃,完善知識儲備,樹立職業目標,以滿足社會環境的需求。
2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制定原則
2.1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應具備科學性
首先,大學生應準確并且科學的評估自身實際條件,評估的內容應包括自身的興趣愛好、技能學識、協調溝通能力以及價值取向等內容。不同的職業對于從事人員的要求當然是有所區別的,因此,只有對自己足夠的了解,制定的職業規劃才是最為科學合理的;其次,還要準確的評估職業生涯的機會,主要是指大學生個人主動的去分析組織的內部環境以及社會的外部環境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會造成什么影響,是不是有利的,也包括了對自身的短期發展機會和長期發展機會的評估。這樣大學生才能正確的選擇其將來從事的職業并制定正確的職業規劃;最后,還要準確的認識和分析周圍的各種環境,這樣他們才能明確自己是否適應社會環境以及組織環境的變化,如果發現自身是不適應環境的,大學生才能調整自身,從而適應環境的實際需要。
2.2 職業的選擇應具備合理性
大學生職業的選擇實際上就是自己與社會的有機結合,也是將自身的價值和能力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的最佳的結合點。而怎樣才能使職業的選擇具備合理性呢?這就要求了大學生必須對客觀的宏觀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對自身的實際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剖析,同時將兩者有機結合,這樣對自身的職業的發展的定位才是準確的。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不但要將自身的興趣愛好、人格氣質、技術能力等內容與其價值觀整合到一起,形成準確的職業期望,同時更要弄清楚社會的社會價值取向以及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對口行業的發展情況,將個人的職業理想和服務社會、回報國家緊密結合,找到影響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決策的關鍵因素和實現自身職業理想的步驟和方法,這樣所作的職業生涯的規劃才是最合理的。
3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實施方法
3.1 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個“what”法
這種方法也是一些心理學專業和一些職業咨詢機構通常采用的方法,而五個“what”則分別為:What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can support you?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就是要求人應該對自己進行一個深刻的反思,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詳細的分析自身的優缺點;第二個問題“我想干什么”就是指對大學生心理趨向的調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目標和愛好是會改變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是會趨向穩定的;第三個問題“我能干什么?”就是要使大學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潛力,職業定位最基本的要素還是要取決于他的能力,而職業生涯發展的空間則要取決于他的潛力,通過其對事物的興趣、知識結構是否全面并且及時更新以及做事的洞察力和判斷力等方法充分了了解大學生的潛力。
3.2 SWOT分析法
大學生應詳細的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評估各種機會和風險,從而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1)優勢分析就是指分析自己出色的地方以及與競爭對手相比,自己的優勢在哪些方面。可以從學生以往的實習經歷、社會實踐活動、學習經驗以及工作經驗中分析,找到決定學生取得進步或成功的因素,找到性格優越的方面。(2)劣勢分析就是指與競爭對手相比處于劣勢的方面,可以從學生的性格弱點和過往的經歷中所欠缺的方面分析,從而找到自身的差距,認真對待并找到完善自己的方法。(3)威脅分析是指存在的潛在危險以及對自身有威脅的方面。如競爭對手實力的增強、用人單位體制的轉變、金融危機的影響等。利用SWOT這種方法進行分析,權衡各種機會,從而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在畢業走出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后要想成功就業,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各大高校要想提升就業的成功率,學生要想在畢業后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并實現自身的人生目標,大學生就必須在學校的幫助下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工作。提前的制定好適合自我并且適應市場的職業規劃,提前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安排和規劃,在實施職業規劃時堅守既定的職業目標,根據不同時期的實際需要適當的調整職業規劃,為今后的成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冰.淺談如何做好大學生的職業規劃[J].東方企業文化,2012(2):100.
一、開設大學生職業職業規劃培訓的意義
(一)職業規劃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發展和就業規劃。職業規劃培訓,能夠使大學生在走進企業,走向崗位前清晰認識到企業發展的、需要是否和自身的興趣愛好、職業教育發展、人生規劃相符合,及早制定就業計劃。同時及早彌補自身各項素質的不足,盡快適應社會需要、企業需求,獲得社會的認可,實現自我發展。
(二)職業規劃培訓幫助大學生順利成才。擇業是人生的關鍵問題,它關乎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沒有規劃的人生的盲目的,沒有計劃的就業是迷茫的。因此,適時的進行就業指導規劃,避免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走彎路,四處碰壁,也避免了學生在就業后頻繁更換工作崗位,浪費了青春,也浪費了知識。
(三)就業指導規劃,幫助社會合理配置資源。我國近幾年一直出現的人力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一些企業招不到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而一些大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卻一直招不到合適的工作。社會出現的‘用工荒’,企業單位時刻在為合適的人才勞神。就業指導規劃使市場和用人單位有機結合,實現人才信息共享,為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四)為學生走向崗位做好準備。高校的教育重視的是理論基礎,對于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培訓
為解決大學生就業打好基礎企業發展的需要不能做到及時關注和調整,因此出現大學生在實踐中的動手能力及處理事情的能力不足,阻礙了大學生的發展。職業規劃向學生提出了企業的要求,使學生與針對性的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盡快適應社會發展。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定位認識
職業規劃是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能力、興趣等為出發點,運用心理學、職業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對大學生的各項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幫助大學生清晰認識到自己的職業傾向、職業定位、職業規劃等。
(一)職業規劃培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職業規劃是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的,人生的每個時期對于近期、中長期、長期規劃都是不盡相同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學生的心理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職業規劃需要連續的對自身認知做出評價,越清晰的評價,對學生做出的決定越有實現意義。
所以,不能在畢業前夕或就業之初才做職業規劃,如,大學一年級著重培養學生適應性和對自身性格、愛好的評價;大二學生就要在此基礎上認知專業性質和專業能力是否符合自身的發展,在職業測評中完善知識結構,試探性的做出職業規劃的目標;三年級就要結合能力傾向和學業發展狀況,客觀的評價自己,同時培養就業優勢善自身素質;四年級面臨就業,則需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就業信息,加強擇業指導,了解政策法規,為就業提供必須的支持。
(二)職業規劃要堅持整體性的原則。隨著社會化進程的發展,人們對于自由選擇,不斷就業,勇于創業觀念的轉變,使得職業規劃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觀念。
在就業指導上,大學生還是依賴于學校、政府、企業招聘會等,對就業擇業、就業咨詢信息、崗前實習、就業模擬以及企業調查等做的都不夠,大學生只有從多方面全面系統的了解社會就業信息,才能及時做好職業規劃,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加強職業能力提高,為就業打下基礎
(一)重視職業測評,為職業規劃指明方向。職業測評主要是依據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做準備。一些大學生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盲目樂觀,有的學生則害怕就業,一些學生將職業規劃等同于找工作、做作簡歷,出現這些心理都與缺乏合理的職業規劃有關,影響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對人生的指導價值。
為了激發大學生的潛能,改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偏差,教育部門要積極調研,組織和參與各項職業規劃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質素和個性化水平,加強對學生的實習培訓、禮儀訓練、職業道德培養等方面的素質,讓學生在就業指導的氛圍下積極參到自我規劃和自我提高的良性發展上來。
(二)開放就業信息,讓學生在實踐中完善職業規劃。大學時代被稱之為最輕松的時代,這一時期學業壓力不如高中,生活壓力不如成年人,因此一些大學生在這一時期并不沒有意識到就業的壓力,而職業規劃的落后和不被重視的現狀也使學生在臨近畢業才匆忙學習。
鑒于此,學校應該在校園里組織職業規劃的講座、就業信息、企業模擬,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注意力,讓學生在進校初期就感受到職業規劃的存在,時常討論和思考人生的發展。
(三)完善職業規劃咨詢,幫組大學生認識并強化能力。職業規劃咨詢服務主要以就業指導分析、學生心理、就業心理幾個方面為主。就業指導以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就業、面試技巧、職業素能為主要方向,對學生作出作出職業規劃。
心理疏導以正確樹立就業思想、改善學生自卑及過于自信的就業觀念,幫組大學生順利度過就業迷茫期,完善大學生的性格,以用人單的需要為導向,注重專業素質的提高。
當代大學生就業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也需要學生具備處理人際關系、獲取信息、創新能力、愛崗敬業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對于這些方面的素質,在職業規劃中也要通過咨詢、培訓等方式讓學生深刻認識。
作者:陳宏波 來源:亞太教育 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