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5:13:17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的審美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音樂教育 審美特點 文化功能 素質教育
音樂是一種特定屬性的文化,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品德、心理等身心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具有輔德益智和審美教育的功能。
一、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我國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西方,音樂教育向來被十分重視,西方教育界從六個方面明確了音樂人類學的基本思想,它包括:(1)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一種基本形式;(2)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上各民族的獨特藝術;(3)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過程;(4)學習音樂是學習想象力和自我表現力;(5)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6)學習音樂是學習藝術。這六個方面實質上是將音樂作為文化來認識的,對于音樂教育是一種更為全面的定位和認知。多年來我國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展的情況,尤其是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難以跟上21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美國政府頒布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規定:藝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并斷言:“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視藝術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才能促進人性的發展與完善。①
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是基本素質教育而不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音樂藝術教育具有輔德益智功能;積極推進音樂藝術教育事業,也是推動我國求學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它對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樂藝術教育的審美文化功能
音樂以它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立體交叉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因此,它成為培養學生美感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認識社會的主。要手段。成功的音樂作品能通過典型形象,生動深刻地認識社會,這種認識富于理想,充滿激情,并能獲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國古代重要音樂著作《樂記》中有這樣的論述:音樂的功能“清晴像天,廣大像地,終始像四時,周旋像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白度得數而有數。大小相成,始終相成,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薄稌x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卑岩魳分械摹拔逡簟迸c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梢?,對于音樂藝術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認知,我們今天更應該從我國音樂文化傳統中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音樂藝術教育所展示的藝術美,不僅能啟迪學生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力,而且能促進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得到和諧的調節及控制,從而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稑酚洝吩疲骸皩彉芬灾?,而治道備矣?!避髯诱J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比绻嘈蕾p音樂,常處于愉悅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激發人大膽跳躍式的設想,將變化和升騰出無盡的想象。所以人們總喜歡把音樂與舞蹈體操聯系起來,正是因為人們發現了它是一種延伸生命的動勢,一種由身體來執行的運動形式,在這種內外互動的方式下,來達到了強體健身的目的。②音樂藝術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因此,加強音樂藝術教育,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古代就提倡禮樂治國,所謂禮,即指行為規范,樂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觀的自我修養,如面壁獨思、捫心自省等,還必須通過教育和外界的影響去實現。把行為規范和藝術的陶冶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教育的一種傳統。如果我們放棄了音樂藝術教育,就等于放棄了這種傳統。在今天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藝術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通過積極、健康的音樂藝術教育,鑄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靈,這不僅是教育界的責任,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一項戰略任務。
三、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滲透
論文摘要:文章從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文化功用和在素質教育中的滲透等三個方面,就音樂文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影響闡釋了作者的觀點。
音樂是一種特定屬性的文化,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品德、心理等身心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具有輔德益智和審美教育的功能。
一、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我國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西方,音樂教育向來被十分重視,西方教育界從六個方面明確了音樂人類學的基本思想,它包括:(1)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一種基本形式;(2)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上各民族的獨特藝術;(3)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過程;(4)學習音樂是學習想象力和自我表現力;(5)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6)學習音樂是學習藝術。這六個方面實質上是將音樂作為文化來認識的,對于音樂教育是一種更為全面的定位和認知。多年來我國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展的情況,尤其是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難以跟上21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美國政府頒布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規定:藝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并斷言:“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視藝術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才能促進人性的發展與完善。①
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是基本素質教育而不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音樂藝術教育具有輔德益智功能;積極推進音樂藝術教育事業,也是推動我國21世紀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它對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樂藝術教育的審美文化功能
音樂以它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立體交叉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因此,它成為培養學生美感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認識社會的主。要手段。成功的音樂作品能通過典型形象,生動深刻地認識社會,這種認識富于理想,充滿激情,并能獲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國古代重要音樂著作《樂記》中有這樣的論述:音樂的功能“清晴像天,廣大像地,終始像四時,周旋像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白度得數而有數。大小相成,始終相成,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薄稌x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卑岩魳分械摹拔逡簟迸c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梢?,對于音樂藝術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認知,我們今天更應該從我國音樂文化傳統中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音樂藝術教育所展示的藝術美,不僅能啟迪學生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力,而且能促進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得到和諧的調節及控制,從而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比绻嘈蕾p音樂,常處于愉悅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激發人大膽跳躍式的設想,將變化和升騰出無盡的想象。所以人們總喜歡把音樂與舞蹈體操聯系起來,正是因為人們發現了它是一種延伸生命的動勢,一種由身體來執行的運動形式,在這種內外互動的方式下,來達到了強體健身的目的。②音樂藝術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因此,加強音樂藝術教育,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古代就提倡禮樂治國,所謂禮,即指行為規范,樂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觀的自我修養,如面壁獨思、捫心自省等,還必須通過教育和外界的影響去實現。把行為規范和藝術的陶冶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教育的一種傳統。如果我們放棄了音樂藝術教育,就等于放棄了這種傳統。在今天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藝術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通過積極、健康的音樂藝術教育,鑄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靈,這不僅是教育界的責任,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一項戰略任務。
三、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滲透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币魳方虒W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首先,在唱歌、器樂、欣賞、創作等一切教學領域中都要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教師自己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流露能夠感染和帶動學生,即教師的演唱及演奏、教態及語言是構成音樂氛圍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音樂語言,理解音樂的內涵。在教學中,力求教師通過風趣的導言設計,精巧的故事開篇,歌曲美好意境的創設和歌曲的范唱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音樂的學習,除了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音樂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聆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邏輯智能及空間智能。指揮和演奏音樂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音樂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音樂會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興趣是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對學習的知識懷有濃郁興趣的時候,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各科教學中,選擇合適的音樂,表達各種情緒,使人得到放松。興趣是不能給予的,也不可能僅以單純的技能傳授和練習來喚起,只有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通過唱歌、演奏樂器、欣賞名曲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時,興趣才能產生,從而使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發揮出獨特的作用。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表達明確的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產生聯想、想象,引起共鳴來達到目的的。通過視唱、欣賞音樂,不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能力,而且,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钴S,這些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著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能力特點、情感特點。教師應當把掌握學生的這三個現有水平,適當地把音樂的信息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去,應誘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者、表演者、欣賞者、創作者的多角色的活動中,多層次、多結構、多維度上去理解音樂的內涵,體會音樂的情趣。出色的音樂教學,可以展示音樂的極大魅力,激發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欲望,使他們的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實現。③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在現代社會里,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不同程度上的“藝術家”。音樂藝術教育是一門核心學科,它在素質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學校教育中具有與其他學科同樣的重要地位,是通往各種學科大門的鑰匙。只要不斷地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只要各級各類學校都能把音樂藝術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全社會都關心、支持音樂藝術教育,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就一定會有大的發展。
注釋:
論文摘要:文章從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文化功用和在素質教育中的滲透等三個方面,就音樂文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影響闡釋了作者的觀點。
音樂是一種特定屬性的文化,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品德、心理等身心素質等方面均可起著重要的輔助促進作用,具有輔德益智和審美教育的功能。
一、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藝術素質起著直接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我國應試教育條件下,不僅音樂教育的應有地位受到許多學校、家長和學生不同程度的忽視,而且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的上述功能的發揮。素質教育觀的確立和實施,為確立音樂教育應有地位奠定了基礎,也為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西方,音樂教育向來被十分重視,西方教育界從六個方面明確了音樂人類學的基本思想,它包括:(1)學習音樂是學習人類交流一種基本形式;(2)學習音樂是學習世界上各民族的獨特藝術;(3)學習音樂是學會學習過程;(4)學習音樂是學習想象力和自我表現力;(5)學習音樂是學習的基礎;(6)學習音樂是學習藝術。這六個方面實質上是將音樂作為文化來認識的,對于音樂教育是一種更為全面的定位和認知。多年來我國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展的情況,尤其是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難以跟上21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美國政府頒布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明確規定:藝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并斷言:“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視藝術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才能促進人性的發展與完善。①
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學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是基本素質教育而不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音樂藝術教育具有輔德益智功能;積極推進音樂藝術教育事業,也是推動我國21世紀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它對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樂藝術教育的審美文化功能
音樂以它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立體交叉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因此,它成為培養學生美感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認識社會的主。要手段。成功的音樂作品能通過典型形象,生動深刻地認識社會,這種認識富于理想,充滿激情,并能獲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國古代重要音樂著作《樂記》中有這樣的論述:音樂的功能“清晴像天,廣大像地,終始像四時,周旋像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白度得數而有數。大小相成,始終相成,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薄稌x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卑岩魳分械摹拔逡簟迸c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梢姡瑢τ谝魳匪囆g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認知,我們今天更應該從我國音樂文化傳統中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音樂藝術教育所展示的藝術美,不僅能啟迪學生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力,而且能促進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得到和諧的調節及控制,從而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避髯诱J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比绻嘈蕾p音樂,常處于愉悅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激發人大膽跳躍式的設想,將變化和升騰出無盡的想象。所以人們總喜歡把音樂與舞蹈體操聯系起來,正是因為人們發現了它是一種延伸生命的動勢,一種由身體來執行的運動形式,在這種內外互動的方式下,來達到了強體健身的目的。②音樂藝術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因此,加強音樂藝術教育,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古代就提倡禮樂治國,所謂禮,即指行為規范,樂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觀的自我修養,如面壁獨思、捫心自省等,還必須通過教育和外界的影響去實現。把行為規范和藝術的陶冶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教育的一種傳統。如果我們放棄了音樂藝術教育,就等于放棄了這種傳統。在今天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藝術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通過積極、健康的音樂藝術教育,鑄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靈,這不僅是教育界的責任,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一項戰略任務。三、音樂藝術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滲透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币魳方虒W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首先,在唱歌、器樂、欣賞、創作等一切教學領域中都要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教師自己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真情流露能夠感染和帶動學生,即教師的演唱及演奏、教態及語言是構成音樂氛圍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音樂語言,理解音樂的內涵。在教學中,力求教師通過風趣的導言設計,精巧的故事開篇,歌曲美好意境的創設和歌曲的范唱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音樂的學習,除了音樂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音樂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聆聽音樂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邏輯智能及空間智能。指揮和演奏音樂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音樂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音樂會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興趣是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對學習的知識懷有濃郁興趣的時候,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各科教學中,選擇合適的音樂,表達各種情緒,使人得到放松。興趣是不能給予的,也不可能僅以單純的技能傳授和練習來喚起,只有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通過唱歌、演奏樂器、欣賞名曲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時,興趣才能產生,從而使音樂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發揮出獨特的作用。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表達明確的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產生聯想、想象,引起共鳴來達到目的的。通過視唱、欣賞音樂,不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能力,而且,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钴S,這些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著自己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能力特點、情感特點。教師應當把掌握學生的這三個現有水平,適當地把音樂的信息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去,應誘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者、表演者、欣賞者、創作者的多角色的活動中,多層次、多結構、多維度上去理解音樂的內涵,體會音樂的情趣。出色的音樂教學,可以展示音樂的極大魅力,激發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欲望,使他們的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實現。③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在現代社會里,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不同程度上的“藝術家”。音樂藝術教育是一門核心學科,它在素質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學校教育中具有與其他學科同樣的重要地位,是通往各種學科大門的鑰匙。只要不斷地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只要各級各類學校都能把音樂藝術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全社會都關心、支持音樂藝術教育,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事業就一定會有大的發展。
注釋:
【關鍵詞】幼兒歌舞藝術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49-01
對幼兒進行歌舞綜合藝術的審美教育,它主要是提供給幼兒自娛自樂和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象,深得幼兒的喜愛。
一 總論
幼兒歌舞通過歌舞教學,能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幼兒自我表現和自我表達的意識與欲望,培養幼兒健美的身姿和動作的協調性,發展其對節奏的感受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 幼兒審美活動的特點
幼兒的審美活動在本質上不同于成人,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審美過程中所依靠身心素質的不同。幼兒身心發展未完成的事實,形成了他們的審美活動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點。
1.直覺性
由于幼兒身心發展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所以審美心理不能從一般的心理機能中獨立開來。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4~7歲的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的直覺思維期,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決定了其審美主要對事物的表面現象做出反映,只會從一個特例推到另一特例,并將互無關系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
2.情感性
“幼兒的審美與藝術是其整體發展的一部分,他側重于情感的感受和表達?!雹?4~8歲的幼兒心理發展所表現出來的“泛靈化”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幼兒審美活動的情感性。這一時期的幼兒常常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體上,將一些僵死的事物生命化,與之對話并付諸感情和行動。
3.創造性
幼兒在審美表達的過程中,常?!安缓弦幘亍?,一方面他們審美時是按照自己的靈感進行靈活的調整;另一方面,幼兒由于個體的審美心理發展不成熟,使他們對既定形式和成人經驗的依賴更小,自主創作的靈活性更大。審美活動的創造性主要在于說明幼兒的審美表達更具有審美創造的意味。
三 幼兒歌舞的審美特征
幼兒歌舞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它除了舞蹈藝術具有的特性外,又有它自身活潑、天真、夸張、有趣的特點。幼兒歌舞是幼兒表演的、幼兒觀看的,應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的特點。一般來說,幼兒歌舞的審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幼兒歌舞的直觀性
幼兒審美的直覺性特點決定了幼兒歌舞的特點具有直觀性。舞蹈形象本身就是直觀的藝術形象,它是幼兒通過眼睛、耳朵、身體直接進行審美感覺的。幼兒正處在成長階段,大腦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思維特點是形象具體的。
2.幼兒歌舞的童趣性
童趣性即幼兒的興趣、情趣。興趣,即探究或從事某種事物或活動時的意識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情感體驗聯系的。在幼兒歌舞藝術活動中,要著重注意選材的趣味性。另外,還應講究歌舞語匯的趣味性。
3.幼兒歌舞的童幻性
童幻性通常是界定幼兒舞蹈藝術最顯著的標志,因為幻想(又稱憧憬)是幼兒心靈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在幼兒幻想題材的歌舞藝術中,他們可以像大獅子一樣在“森林”里走來走去,也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幼兒幻想過程中真實而強烈的情感體現和對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點,正是構成幼兒歌舞藝術特色的基礎。
4.幼兒歌舞的模仿性
模仿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增長知識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幼兒歌舞活動中想象與聯想所揭示的知識性內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此說幼兒歌舞具有模仿性。
5.幼兒歌舞的綜合性
幼兒歌舞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它集中了演唱、表演、舞蹈、語言等藝術形式,其題材反映幼兒的現實生活,幼兒所感興趣的神話傳說、童話寓言及自然景物中的花鳥魚蟲、山水風雨和童幻世界中的一切,歌舞節目大多都能被幼兒接受。
四 結束語
在幼兒眼中,歌舞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游戲。幼兒感興趣的不僅是歌舞動作,更多的是深入幼兒心靈、產生共鳴的內容、情節。在幼兒園中,一節優秀的歌舞表演課必定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必定是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為起點的,必定能引起幼兒生活和知識經驗的共鳴。
1.鮮活的審美感知
作為審美活動的發軔,審美感知的培養不僅包括對藝術形式美的體驗,還包括基于這種體驗之上,審美主體的自我心靈的不斷深化。如土家族織錦西蘭卡普,它是由絲、棉、麻、毛線等挑織而成,本身有著質樸、柔和的工藝美,而且大量使用各種圖形,將“常見的有萬字紋、萬字流水紋、福字紋、祿字紋、壽字紋、喜字紋、國字紋、米字紋、土字紋、田字紋和‘十’字紋等”①紋飾作為圖案應用到西蘭卡普的編織中。人們在進行審美感知時除了去親身感受織錦本身造型、色彩、圖案、工藝美外,還可以通過旅游或者視頻等方式,盡可能地感受織錦得以產生的生活環境(包括自然和社會環境)。這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對織錦有完整審美感知的需要,只有從視覺到環境進行真切的全面體驗,才能獲得鮮活的審美感知,也才能真正通達心靈的審美愉悅。
2.豐富的審美情感
審美情感是蘊含感知、想象和理解的日常生活經驗的情感,也是“對過去的體驗進行了沉思、玩味、梳理和加工,從而凈化和升華了的‘第二度情感’”,②所以是一種日常生活情感的升華。土家族的許多紋飾和圖案就是以圖載情,傳遞出土家族人濃厚的生活情愫。如土家族民居的梁枋、雀替、欄桿等部位有大量雕刻圖案,它們往往通過諧音等手法處理,實現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效果。如閨房的格花窗,“其花格一般采用萬字、壽字、福字或卷草花格,其花格的中心花板多雕刻典故和戲劇中正面人物”,③這些圖形是載情的,不僅有規訓后人之意,更散發出父母望子成才的樸素情感??梢娡良易鍒D形的審美情感是來自日常生活并復歸其中的,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情感,并最終凝練、流變為共同的民族審美情感。
3.超邁的審美想象
審美主體的心理活動不是機械或消極的條件反射般的過程。審美主體不僅直觀審美對象,而且會按照自身的審美理想去調動原有的審美經驗,以完善或創造新的形象,這就是審美想象力。拿土家族圖形來說,它們雖取自自然事物,但都經過了抽象化處理,有些紋飾本身就是抽象的點、線、面元素。如果沒有一定的審美想象,人們是無法欣賞到圖形藝術之美的。如西蘭卡普中的水波紋、船紋、網狀紋、漩渦紋以及“八勾”“十二勾”“十字花”等圖案,它們極有韻律,也極富抽象美,是土家族人超邁藝術想象力的結晶,欣賞者要真正領略其間的奧妙,只有發揮審美想象才能實現。
4.深層的審美理性
審美理性是審美過程中一種抽象性思考,它將“個別對象提升成為具有普遍人性意義的情感化意象,進而在感性觀照中直接領悟本質”。④因而它不同于一般認知,屬于直覺性理性認識,它所達到的認知仍是直指對象本質,但其采取的路數不揚棄感性對象。以土家族兒童蓋裙上的“臺臺花”圖案為例,研究者對其深蘊的民俗心理和民族精神有不同理解,有說是土家族圖騰“虎頭”的變形,喻示保護小孩,而有的認為該圖案是“趕白虎”民俗的結果。這兩種迥異之說,就需要教師對土家族圖案有一定的知識準備,在不離具體圖案審美的基礎上,才能依靠直覺感悟,真正認識到圖案所傳遞的精神內涵。
二、審美教育內蘊在室內設計課中的具體運用
1.審美感知啟發教師對設計形態教學的轉換
對土家族圖形的完整審美感知,不僅是藝術形式美上的,還要對其存在的生活環境進行感知和體驗。這種體驗對室內設計課教學是深有啟發的,即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背景教學,同時在室內設計形態訓練上強化“完形”訓練,形成教學特色。從教學指導角度來說,教師在課堂上介紹人類學的一些田野調查方法,結合圖片形式向學生展示并分析土家族圖形藝術。如,在學生觀看土家族吊腳樓的許多圖片和視頻后,教師應對其中的窗飾圖案等進行講解,如由喜鵲、奔鹿、蜜蜂、猴子四種動物形象所構成的圖形,教師可以結合當地自然環境以及土家族民俗,詳細地講授其間蘊含的“喜祿封侯”的民俗意義。教師通過講解,不僅能讓學生懂得如何感知傳統圖形,還能使其體驗滋養傳統圖形的環境,引導學生真正鑒賞它們的美,領會并學會搜集、梳理土家族圖形資料。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取討論互動式教學,輔以示例分析,讓學生直觀感受某個圖形元素,進行形態完形訓練。以土家族白虎圖騰為例,如果教師將它的抽象圖形拿出來,讓學生在感知中遐想,學生可能將該圖騰指認為其他動物。事實上,這是很正常的,知覺在組織視覺刺激時總是先感知到整體,并憑借經驗世界,借助視覺定勢對形體進行“完形”。如此“完形”是與每位學生生活環境、教育背景大有關聯的。這種形態訓練,并不是糾正學生的感知力,而是啟發,這是因為處于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的人,其審美感知的圖式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完整而正確地感知少數民族圖案,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學生懂得以更為理性的姿態去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質和思考能力。
2.審美情感催生學習主體在設計意識上的自覺性
審美情感是升華了的日常生活情感,即針對具體形象的沉思、玩味??梢哉f土家族圖形的審美情感是根植于土家族人日常生活的,也是很具個體性、地域性的。盡管它不同于室內設計,但它能引發學生對設計意識的自覺思考,主動追求室內設計中的場所性,真正體現以人為本?,F代主義室內設計強調設計遵循功能,運用新材料,追逐新的社會潮流,深深影響到今天的室內設計教學??涩F代主義設計問題恰恰在于它以一種普適性的原則去覆蓋一切設計,是地地道道的技術理性,其追求的“以人為本”之“人”往往不是鮮活個體,而是抽象的以“類”為單位的“人”。學生應具有多元的設計意識,不僅吸納現代主義設計意識,也應主動汲取并關注場所性的設計意識。教學中教師演示土家族圖案、紋飾,引導學生在審美中感知、想象和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情感。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圖形之所以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它們承載了土家兒女的生活情感,從而使學生領悟到室內設計如果要成功,同樣必須滿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尊重他們的日常情感,而不僅僅是那些抽象的原則和普適性的功能。這樣可以催發學生自覺思考設計意識,讓設計更具場所性和人性化。
3.審美想象力催發學習主體的設計創造力
土家族圖形是極富想象力的,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可以感悟到土家族人超邁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積極引導,同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想象力對于激發室內設計創造力的重要性。室內設計是集實用功能、藝術風格、材料技術、經濟造價等為一體的專業設計,它不僅要求實用性、規范性,同時也追求藝術性和個性。在設計構思階段,不應該限制學生太多,而是鼓勵他們發散思維,多做“加法”,而這恰恰需要形象思維,需要學生調動以往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已有的設計經驗進行大膽想象。雖然土家族圖形構思與具體的室內設計不同,但是完成一個高質量的構思,其中所需的自由而大膽的想象是共通的。
4.審美理性對室內設計情境化教學的啟示
土家族圖形是追求深沉審美理性的,這是其社會性的表現,因而它不只是為了好看而求美,很多圖案、紋飾雖然抽象,卻有著深厚的民俗心理、民族精神的指向。它啟示室內設計教學要兼具社會性,不能唯教學而教學,唯作業而做設計作業,要像中國傳統文化所追求的“文以載道”那樣,室內設計課也要關注現實生活。室內設計課要做到兼具社會性,教師除了在授課中時時更新知識之外,還要在教學模式上要大膽采用情境化教學。情境化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往往圍繞一定的問題意識,采取與一定社會文化背景相類似或者相關聯的方式來實施”,⑤那么教師在作業課題設置上應盡量模擬具有社會真實生活的題目,把它們引入課堂教學,以增強設計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例如,土家族圖案、紋飾如何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進行轉換,在轉換中需要哪些材料、制作工藝來實施,等等。土家族圖形與其民俗、文化精神構成了一種文化性的社會關聯,它也具有教育學的啟發意義,促使教師在室內設計教學中要有社會意識,不僅培養學生設計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精神。
一、鋼琴教育的現狀
現代的鋼琴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功利性太強,在高中以及之前學習階段加大了鋼琴的教育力度,讓學生能夠通過藝考考進比較好的大學,但是在這之后一般都會忽視了鋼琴的教育,這樣一來,鋼琴就不再是素質教育的工具,變成了升學的道具。
同時,在現在很多的鋼琴教育中,一味的重視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受教育者情感體驗的培養,讓鋼琴演奏者空有一身好的本領,卻沒辦法通過鋼琴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日積月累,鋼琴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教育意義。讓鋼琴演奏單純地變成了技能的表演,無法讓個人情感和原創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失去了音樂作為一門藝術的根本意義。
二、藝術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
(一)良好的感性樣式
在鋼琴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將追求良好的感性樣式放在突出地位,但要注意不要將鋼琴教育中的糾錯放在表面現象上,而是用過對內在情感的糾正上,這樣可以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對聲音的審美情趣,也能通過不斷的聯系和改進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習者能夠從更深層的角度理解鋼琴,獲得鋼琴演奏的能力。
(二) 充滿內涵的技能技巧
人類精神文化的特殊形態便是藝術的表現形式,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實踐過程中的一種對表現對象的追求,而一般的實踐活動都是對事物實質的追求。這種特殊性早就了藝術的獨特優點和特點,讓藝術更加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而這種特殊性在鋼琴教育中主要體現在不斷練習這方面。
對于技巧的內涵,法國杰出女鋼琴家瑪格麗特?朗曾經說過:“技巧就是觸鍵,是指法藝術,是踏板,是對總的分句規則的知識,是具備豐富的表情調色板,可供鋼琴家根據他要表現的樂曲風格,根據他的靈感而自由調度??偠灾记删褪菍︿撉俚耐耆莆?,是無所不包的完備的藝術造詣”。表示想要獲得高階段的學習一定要重視練習的作用,甚至是高端的鋼琴藝術家,如肖邦、貝多芬等都從沒有將技術和演奏劃分開去,這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技能的培養,如果沒有掌握好相應的技能,再有天賦也是枉然。
在這之后,如何將高超的技術和情感的體驗融合在一起是學習的一大難點。很多人在掌握了高超的技術之后,便執著與技能的表現和學習,無法將自己的感情融進表達之中,長此以往,鋼琴的演奏逐漸變成了技能的炫耀,而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這是鋼琴演奏的一大弊端。需要學習者不斷的進行自我摸索,將技能和情感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三)賦予作品意義的過程
文獻修養對審美特征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文獻修養的意義體現出來的。文獻修養是對演奏者個人素質的要求,要求鋼琴演奏者能夠充分了解自己演奏曲目的背景和深層內涵,能夠從更高的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和運用。
在演奏某一音樂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音樂作品背后的了解和理解,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創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的情感表達和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這種波動會影響到音樂作品的實際表達和演奏效果。不同的接受主體對音樂會由不同的感覺和感受,這種感覺和感受是基于這一主體自身的修養和學識的。藝術作品的深層內涵往往超越了作品自身的歷史環境和表現形式,具有更高層更普遍的思想內涵和思想情感,能夠讓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種族的人產生相互共鳴的情感,在藝術作品內涵的驅動下獲得比較高的情感以及審美的體驗。
這樣的藝術作品具有更加強烈的神秘性和不確定性。這就對演奏者或者欣賞者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讓人主觀的情感思緒變成了音樂藝術作品內涵的闡述主體,增加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多樣性,讓真正具有高端藝術影響力的音樂作品永遠都會過時。
關鍵詞:美術;健康;審美;感情;道德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33-1
一、講授中西方審美的不同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壤里,不可能開放出古希臘時期那種表現人體健美,體格強悍,袒露胸腹的藝術之花。也不可能有像維納斯那樣肌膚的女性形象和像大衛那種的男子雕像。西方的藝術創造是一種入木三分的細膩肌肉塊狀和靈活的骨骼關節直觀再現。東方藝術則是充分利用外在條件的包裹意象影射出人體內在的那種氣質和想象。中國的人物畫和雕塑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個標準的比例,歷史上沒有一件作品可稱為正比或采用黃金分割的科學方法進行藝術構思。
直到近代,西安兵馬俑的出現才讓我們見到了二千多年前人物比例的正確性。但依然是重甲包裹,服履靴形。即使這種比較科學的人物比例,也沒有被后來的藝術家采納。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藝術家不可能親見直觀的人體,更不允許宣泄人體藝術的原形。說到底,這是對人體美的藝術形象的無視和禁忌。在中國禮教中,女不露皮,男不露臍的教化,成為一種約束人的意識行為,禁忌自我了解的桎梏。描繪人體在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然而,在西方,從他們的祖先開始就已經習以為常了。一直到了近代,中國美術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精華,才似乎重新認識到了人體是世間最美的一部分。
二、注意教態,創造一種和諧舒適的氛圍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在面對青春期人體的敏感話題時更應該自然大方,不能扭扭捏捏或者故意回避,應傳達出一種健康自然的訊息。
三、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人體構造的知識
在教學生學習人體結構時,除了講解骨骼、肌肉的名稱、位置、作用及男女形體的差異外,還要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由男女兩性組成,學習人體結構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內在結構及外部形體。其實這些內容生物課都學過,在美術課上就要告訴學生: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寬、肌肉發達,因此給人以強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較小肩窄、皮下脂肪較多,給人以豐腴的曲線美之感。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我在教學時準備了其他特殊道具如體育動態圖片和服裝動態效果圖,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體育比賽,思考體育健兒強健的體魄所體現出的美感;再引導他們回憶看過的服裝表演;或看一些體操表演的圖片,使他們對女性的豐腴秀美有一定的認識。
四、在愉快的環境中直面人體
人類自從認識到自身性的差異后,千百年來,對男性人體美及女性人體美的認識便有了某些標準。在西方,人們將其分別歸為崇高(壯美)和優美(秀美)的對立范疇,在中國則以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來形容。如果說男性人體猶如一首交響樂,那么女性人體就是一首小夜曲。
不同的特征從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羅狄德》,再從中國漢代畫像磚、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體和唐代飛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確證。我在教學時將《米洛的阿芙羅狄德》與《擲鐵餅者》及《大衛》掛圖掛在一起,有些女生甚至捂起了眼睛,我鼓勵他們勇敢面對,這并不是骯臟的東西。介紹作者及作品,尤其加深對美神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的講解,從人體的健康美出發,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表情也變得自然,我感受到他們心里的變化。為什么希臘雕塑幾乎都是雕塑,這是學生常常會提出的疑問,原因在于希臘人對于人體十分崇尚,認為只有健全的身體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們把關心集體的利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心緒寧靜、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為完善的心靈寄寓在強健的體魄中而創造出了身心統一的人體藝術形像。希臘人非常重視體育鍛煉,自公元前七七六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他們重視運動鍛煉的表現。
在最早的運動會上,運動員全是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冊記錄勝利者的姓名,還為他們塑造紀念像,安置在神殿里。這樣不但競技成了希臘美術的主要題材,而且希臘美術成為古代最典型、最輝煌的現實主義藝術的直接動力。由于講述了希臘人對體育的熱愛及對人體美的崇尚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希臘藝術的興趣,以后,學生們不但沒有了初看人體雕塑的羞澀,而且還要求老師多講解、多帶些作品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