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15:35:59
序論:在您撰寫地基基礎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地基基礎后澆帶樁承臺沉降
一、引言
基礎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間的連接體?;A把建筑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從平面上可見,豎向結構體系將荷載集中于點,或分布成線形,但作為最終支承機構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種分布的承載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足夠,則基礎的分布方式可與豎向結構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時由于土或荷載的條件,需要采用滿鋪的伐形基礎。伐形基礎有擴大地基接觸面的優點,但與獨立基礎相比,它的造價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時才使用。不論哪一種情況,基礎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載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載不超過地基的長期承載力。因此,分散的程度與地基的承載能力成反比。有時,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礎上,墻則支承在沿墻長度方向布置的條形基礎上。當建筑物只有幾層高時,只需要把墻下的條形基礎和柱下的方形基礎結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載傳給地基。這些單獨基礎可用基礎梁連接起來,以加強基礎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軟弱,或者建筑物比較高的情況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礎。多數建筑物的豎向結構,墻、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礎分別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條件可以要求增設拱式或預應力梁式的基礎連接構件,這樣可以比獨立基礎更均勻地分布荷載。
如果地基承載力不足,就可以判定為軟弱地基,就必須采取措施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軟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雜填土或其他高壓縮性土層構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圍內有高壓縮性土層時,應按局部軟弱土層考慮??辈鞎r,應查明軟弱土層的均勻性、組成、分布范圍和土質情況,根據擬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提供相應參數。沖填土尚應了解排水固結條件。雜填土應查明堆積歷史,明確自重下穩定性、濕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計算時,最好先計算房屋結構的大致重量,并假設它均勻的分布在全部面積上,從而等到平均的荷載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載力相比較。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載值,則用單獨基礎可能比伐形基礎更經濟;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載值,那么建造滿鋪在全部面積上的伐形基礎可能更經濟。如果介于二者之間,則用樁基或沉井基礎。
二、地基的處理方法
利用軟弱土層作為持力層時,可按下列規定執行:1)淤泥和淤泥質土,宜利用其上覆較好土層作為持力層,當上覆土層較薄,應采取避免施工時對淤泥和淤泥質土擾動的措施;2)沖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3)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宜作為持力層。局部軟弱土層以及暗塘、暗溝等,可采用基礎梁、換土、樁基或其他方法處理。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時,應綜合考慮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對地基要求、建筑結構類型和基礎型式、周圍環境條件、材料供應情況、施工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后擇優采用。
地基處理設計時,應考慮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上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增加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選擇代表性場地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加固效果,同時為施工質量檢驗提供相關依據。
經處理后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零,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取1.0;在受力范圍內仍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對受較大水平荷載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構筑物,以及鋼油罐、堆料場等,地基處理后應進行地基穩定性計算。結構工程師需根據有關規范分別提供用于地基承載力驗算和地基變形驗算的荷載值;根據建筑物荷載差異大小、建筑物之間的聯系方法、施工順序等,按有關規范和地區經驗對地基變形允許值合理提出設計要求。地基處理后,建筑物的地基變形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必要時尚應在使用期間繼續觀測,用以評價地基加固效果和作為使用維護依據。復合地基設計應滿足建筑物承載力和變形要求。地基土為欠固結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時,設計要綜合考慮土體的特殊性質,選用適當的增強體和施工工藝。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或采用增強體的載荷試驗結果和其周邊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結合經驗確定。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等。
1換填墊層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樁法適用于擠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于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4振沖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于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于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于處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5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于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黃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時不宜采用于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于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6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采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7預壓法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于4m時,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采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8夯實水泥土樁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該法施工周期短、造價低、施工文明、造價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舊城區危改小區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應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適用于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根據地區經驗或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A和樁頂之間需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保證樁、同承擔荷載形成復合地基。該法適用于條基、獨立基礎、箱基、筏基,可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變形。對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樁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達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載力的目的。
10石灰樁法適用于處理飽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時,可采取減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摻合料含水量的辦法提高樁身強度。該法不適用于地下水下的砂類土。
11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的深度為5~15m。當用來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時,宜采用土擠密樁法;當用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定性時,宜采用灰土擠密樁法;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飽和度大于65%時,不宜采用這種方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在消除土的濕陷性和減少滲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擠密樁法地基的承載力和水穩定性不及灰土擠密樁法。
12柱錘沖擴樁法適用于處理雜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黃土等地基,對地下水位以下的飽和松軟土層,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6m。
13單液硅化法和堿液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2m/d的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對Ⅱ級濕陷性地基,應通過試驗確定堿液法的適用性。
14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宜選取不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選。對復合地基而言,方案選擇是針對不同土性、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提高幅質、選取適宜的成樁工藝和增強體材料。
三、基礎的設計
房屋基礎設計應根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體型與功能要求、荷載大小和分布情況、相鄰建筑基礎情況、施工條件和材料供應以及地區抗震烈度等綜合考慮,選擇經濟合理的基礎型式。
砌體結構優先采用剛性條形基礎,如灰土條形基礎、Cl5素混凝土條形基礎、毛石混凝土條形基礎和四合土條形基礎等,當基礎寬度大于2.5m時,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即柔性基礎。
多層內框架結構,如地基土較差時,中柱宜選用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中柱宜用鋼筋混凝土柱。
框架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小可采用單獨柱基,在抗震設防區可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第6.1.1l條設柱基拉梁。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為增強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條形基礎。
如采用上述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基礎強度和變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樁基或人工地基時,可采用筏板基礎(有梁或無梁)。
框架結構、有地下室、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要求嚴、防水要求高、柱網較均勻,可采用箱形基礎;柱網不均勻時,可采用筏板基礎。
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柱網、荷載較均勻、地基較好,可采用獨立柱基,抗震設防區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鋼筋混凝土交叉條形基礎或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上的柱荷載不大、柱網較小且均勻,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礎。當柱荷載不同、柱距較大時,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無論采用何種基礎都要處理好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墻的連結節點。
框剪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均勻,可選用單獨柱基,墻下條基,抗震設防地區柱基下設拉梁并與墻下條基連結在一起。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柱下可選用交叉條形基礎并與墻下條基連結在一起,以加強整體性,如還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或變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礎。剪力墻結構無地下室或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地基較好,宜選用交叉條形基礎。當有防水要求時,可選用筏板基礎或箱形基礎。高層建筑一般都設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礎;如地下室設置有均勻的鋼筋混凝土隔墻時,采用箱形基礎。
當地基較差,為滿足地基強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樁基或人工處理地基。
多棟高樓與裙房在地基較好(如卵石層等)、沉降差較小、基礎底標高相等時基礎可不分縫(沉降縫)。當地基一般,通過計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層設混凝土樁等)控制高層和裙房間的沉降差,則高層和裙房基礎也可不設縫,建在同一箋基上。施工時可設后澆帶以調整高層與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當高層與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為整塊筏板鋼筋混凝土基礎時,在高層基礎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內設后澆帶,以調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勻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縮。
現在我就大型基礎設計中較多見的基礎類型的樁基礎和后澆帶的設計討論一下
1當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載力或變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經過經濟比較采用淺基礎反而不經濟時,可采用樁基礎。
2樁平面布置原則:
1)力求使各樁樁頂受荷均勻,上部結構的荷載重心與樁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樁在承受水平力和彎矩方向有較大的抵抗矩。
2)在縱橫墻交叉處都應布樁,橫墻較多的多層建筑可在橫墻兩側的縱墻上布樁,門洞口下面不宜布樁。
3)同一結構單元不宜同時采用摩擦樁和端承樁。
4)大直徑樁宜采用一柱一樁;筒體采用群樁時,在滿足樁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樁宜盡量布置在筒體以內或不超出筒體外緣1倍板厚范圍之內。
5)在伸縮縫或防震縫處可采用兩柱共用同一承臺的布樁形式。
6)剪力墻下的布樁量要考慮剪力墻兩端應力集中的影響,而剪力墻中和軸附近的樁可按受力均勻布置。
3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最小深度:
1)應選擇較硬上層或巖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對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為樁徑);砂土及強風化軟質巖不宜小于1.5d;對于碎石土及強風化硬質巖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
2)樁端進入中、微風化巖的嵌巖樁,樁全斷面進入巖層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巖或其他未風化硬質巖時,嵌巖深度可適當減少,但不宜小于0.2m。
3)當場地有液化土層時,樁身應穿過液化土層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的穩定土層,進入深度應由計算確定,對碎石土、礫、粗中砂、堅硬粘性土和密實粉土且不應小于0.5m,對其他非巖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4)當場地有季節性凍土或膨脹土層時,樁身進入上述土層以下的深度應通過抗拔穩定性驗算確定,其深度不應小于4倍樁徑,擴大頭直徑及1.5m。
樁型選擇原則。樁型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
1)預制樁(包括混凝土方形樁及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適宜用于持力層層面起伏不大的強風化層、風化殘積土層、砂層和碎石土層,且樁身穿過的土層主要為高、中壓縮性粘性土,穿越層中存在孤石等障礙物的石灰巖地區、從軟塑層突變到特別堅硬層的巖層地區均不適用。其施工方法有錘擊法和靜壓法兩種。
2)沉管灌注樁(包括小直徑D<5O0mm,中直徑D=500~600mm)適用持力層層面起伏較大、且樁身穿越的土層主要為高、中壓縮性粘性土;對于樁群密集,且為高靈敏度軟土時則不適用。由于該樁型的施工質量很不穩定,故宜限制使用。
3)在飽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兩類擠土樁尚應考慮擠土效應對于環境和質量的影響,必要時采取預鉆孔。設置消散超孔隙水壓力的砂井、塑料插板、隔離溝等措施。鉆孔灌注樁適用范圍最廣,通常適用于持力層層面起伏較大,樁身穿越各類上層以及夾層多、風化不均、軟硬變化大的巖層;如持力層為硬質巖層或地層中夾有大塊石等,則需采用沖孔灌注樁。無地下水的一般土層,可采用長短螺旋鉆機干作業成孔成樁。鉆(沖)孔時需泥漿護壁,故施工現場受限制或對環境保護有特殊要求的,不宜采用。
4)人工挖孔樁適用于地下水水位較深,或能采用井點降水的地下水水位較淺而持力層較淺且持力層以上無流動性淤泥質土者。成孔過程可能出現流砂、涌水、涌泥的地層不宜采用。
5)鋼樁(包括H型鋼樁和鋼管樁)工程費用昂貴,一般不宜采用。當場地的硬持力層極深,只能采用超長摩擦樁時,若采用混凝土預制樁或灌注樁又因施工工藝難以保證質量,或為了要趕工期,此時可考慮采用鋼樁。鋼樁的持力層應為較硬的土層或風化巖層。
6)夯擴樁,當樁端持力層為硬粘土層或密實砂層,而樁身穿越的土層為軟土、粘性土、粉土,為了提高樁端承載力可采用夯擴樁。由于夯擴樁為擠土樁,為消除擠土效應的負面影響,應采取與上述預制樁和沉管灌注樁類似的措施。
后澆帶設計
因調整地基初期不均勻沉降而設的后澆帶,帶寬800~1O00mm。后澆帶自基礎開始在各層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頂板全部設后澆帶,包括內外墻體。施工時后澆帶兩邊梁板必須支撐好,直到后澆帶封閉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后澆帶內的混凝土等級采用比原構件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如沉降觀測記錄在高層封頂時,沉降曲線平緩可在高層封頂一個月后封閉后澆帶。沉降曲線不緩和則宜延長封閉后澆帶時間。
基礎后澆帶封閉前要求施工時覆蓋,以免雜物垃圾掉落難于清理。并提出清除雜物垃圾的措施,如后澆帶處墊層局部降低等。有必要時后澆帶中設置適量加強鋼筋,如梁面、底鋼筋相同等措施。
設計者必須認真對待由于超長給結構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時,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在適當增大伸縮縫最大間距的各項措施中,在結構施工階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國內外通用的減小混凝土收縮不利影響的有效方法,我國常用的做法是設置施工后澆帶。另外,當建筑物存在較大的高差,但是結構設計根據具體情況可不設置永久變形縫時,例如高層建筑主體和多層(或低層)裙房之間,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澆帶來解決施工階段的差異沉降問題。這兩種施工后澆帶,前者可稱之為收縮后澆帶,后者可稱之為沉降后澆帶。
后澆帶的設計
當建筑結構的平面尺寸超過混凝土規范規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混凝土規范第9.1.1條)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的方法來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一般地上結構由于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伸縮縫最大間距不宜超過混凝土規范限值過多,同時應注意加強屋面保溫隔熱,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墻外保溫,并適當提高外縱墻、山墻、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縱向鋼筋配筋率。當地上結構由于抗震設計需要而設置了防震縫時,伸縮縫寬度應滿足防震縫寬度的要求。地下室結構超長的情況較為常見,除地下室頂板和處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墻受溫度變化影響相對較大外,地下室內部和基礎結構在使用階段受室內外溫度變化影響較小,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混凝土收縮應力對結構的影響。除在施工階段設置后澆帶外,應該加強地下室頂板及地下室外墻的配筋,建議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鋼筋應盡可能選擇直徑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間距盡量選擇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細而密的鋼筋分布對結構抗裂是有利的。
必須指出的是,后澆帶只能解決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自收縮,它不能解決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應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縮縫。有一些結構設計者將后澆帶和伸縮縫等同起來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兩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當地下室結構超長過多,單靠設置后澆帶不足以解決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問題時,可以考慮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在適當位置設置膨脹加強帶。采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大伸縮縫最大間距,而且可以用膨脹加強帶取代部分施工后澆帶,從而實現混凝土的連續澆筑即無縫施工。但應注意,采用膨脹加強帶取代部分施工后澆帶時,膨脹加強帶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溫度應力集中部位,并應制定嚴格的技術保障措施,保證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微膨脹劑的配合比準確,結構設計應對地下室結構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提出明確要求。
對高層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是設置永久變形縫,還是在施工階段設置沉降后澆帶,應該根據建筑場地地基持力層土質情況、基礎形式、上部結構布置等條件綜合確定。當地基持力層土質較好,例如高層建筑基礎做在基巖層或卵石層上,或采用樁基時,高層建筑沉降變形量較小,此時可考慮采用施工后澆帶而不設置永久變形縫,將高層建筑與裙房基礎(或地下室)連成整體。當地基持力層壓縮性較高,且厚度較大,高層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的高差懸殊較大,高層建筑荷載較大,則由于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量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況下,還是以設置永久變形縫將高層建筑與裙房徹底脫開為好。當高層建筑與相鄰的裙房之間設置永久變形縫時,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一般應大于裙房基礎埋深至少2米,不滿足此要求時應計算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發生相互傾斜。筆者曾經參觀過某工程,高層建筑地下一層,地上十六層,純地下車庫一層,與高層建筑地下室貫通,其間設置了沉降縫,基礎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縫間采用硬質材料填充。由于沒有解決好高層建筑與地下車庫間的互傾問題,建筑投入使用后,發現沉降縫兩側墻體開裂,造成地下室滲漏。
近年來,復合地基得到了廣泛應用,復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層承載力,提高土體彈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區有些工程已經通過在高層建筑下采用復合地基的方法來替代樁基,以解決高層建筑主體與裙房之間差異沉降的問題。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澆帶而不設置永久變形縫,都應依據相關規范計算裙房和高層建筑的整體傾斜。當采用地基處理時,在結構設計圖紙上,應明確規定采用地基處理后,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變形要求。
施工后澆帶的位置,應根據基礎和上部結構布置的具體情況確定,不能想當然,搞一刀切。后澆帶應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處,一般在梁、板跨度內的三分之一處,結構彎矩和剪力均較小,且宜自上而下對齊,豎向上不宜錯開,后澆帶間距一般為30米到50米。在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設置后澆帶時,后澆帶宜處于裙房一側,且在結構設計上,應注意加強高層建筑與裙房相連部位的構造,提高縱向鋼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澆帶封閉后由剩余差異沉降差所引起的結構內力。為減小后澆帶封閉后由剩余差異沉降差所引起的結構內力,尚應采取其他措施,通??煽紤]以下方法:
1,高層建筑采用樁基或其他地基基礎處理方法,或補償基礎,盡量擴大高層建筑基礎與地基接觸面積,減小高層建筑基礎底面接觸壓力,而裙房則采用埋深較淺的獨立柱基或條形基礎等,調節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
2,盡量減小裙房部分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即盡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礎底面接觸壓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結合高層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調整高層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層落在壓縮性小、地基承載力高的土層上,可有效地減小高層建筑的沉降量。
進行地基基礎設計時,結構設計者應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多方面對比,選擇經濟合理的方案。
后澆帶部位的鋼筋一般不宜斷開,而應讓鋼筋連續通過,即只將后澆帶處的混凝土臨時斷開。但有時工程具體情況不允許留后澆帶,例如某工程地下車庫通道的頂板、底板均與主樓相連,但是由于施工場地狹小,無法留設后澆帶,于是要求施工單位先施工結構主體,待主體完成后再施工車道部分,要求施工單位對與主體相連的鋼筋必須預留,后期采用焊接連接,同一截面的鋼筋焊接連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將后澆帶內鋼筋全部斷開,這時候,為避免在同一截面鋼筋100%連接,宜將后澆帶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線布置。連接方式建議首選機械連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質量。采用搭接連接時,應注意后澆帶寬度要滿足按混凝土規范計算的鋼筋搭接連接長度。
基礎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于結構設計圖紙上用詳圖明確表示出來,而不應推給施工單位。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宜在基礎后澆帶下設置防水板并增設一道附加防水層。
四、工程實例
一、工程概況
工程總建筑面積5880平方米。無地下室,地上7層框架結構,底層層高4.5m,以上各層層高均為3.1m
二、地質條件
本工程±0.000標高相當于羅零標高5.240米,場地內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①素填土,層厚0.8~2.90m,回填時間4年主要填料為殘積粘性土,混磚瓦石塊場地分布均勻。②淤泥,呈飽和流塑狀,主要由粘粒、粉粒組成,夾雜有有機質,該層層厚4.00~9.00m。③粉質粘土,呈飽和可塑狀,手搓稍有粉粒感,粘性較好,標貫試驗的校正平均值為10擊,層位穩定,厚度為4.80~9.55。④含泥中粗砂,呈飽和密狀,層厚0.7~4m。⑤沙質粘土,呈飽和可塑狀,層厚0.5~3m。⑥中砂,飽和,含泥約10~20%,均勻分布于場地,厚度約2.10~7.60m。⑦殘積粘性土:飽和,可塑,原為輝綠巖脈,長石礦物已全風化成呈土狀,標貫試驗校正平均值為17擊厚2.70~6.70m。⑧散體強風化花崗巖,大部分長石類礦物已經風化呈土狀,巖心手捻可散,厚度2.25~14.20m。⑨強風化花崗巖層。⑩中風化花崗巖.
三、設計過程
柱網布置詳見附圖
經過PKPM結構計算軟件對本樓上部結構進行的計算,取軸力最大的情況得出柱底最小軸力為1930KN,最大柱底軸力為5832KN。由于淺層土不足以承受此荷載,所以選用樁基礎作為建筑物的基礎。由于柱底軸力差異較大,從經濟性和節約成本的考慮,所以選用2種樁徑,分別是F500和F400。
在設計工程中還應該注意的是PKPM所算出的柱底軸力為設計值,不能直接用于計算需要把算出的值除以1.25來轉化為特征值來計算.
1、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
樁側總極限摩阻力標準值:Rsk=Up×Σlifsi
樁端極限阻力標準值:Rpk=Ap×fp
本工程中的單樁極限承載力根據靜載試驗確定F500為4100KN,F400為3100KN
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Rd=(Rsk+Rpk)/1.65
F500Rd=4100/1.65=2484.8KN
F400Rd=3100/1.65=1878.8KN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Rsk+Rpk)/2.0
F500Ra=4100/2=2050KN
F400Ra=3100/2=1550KN
2、確定樁的數量、間距和布置方式
初步估算樁數時,先不要考慮群樁效應,
在確定樁的數量時,我是根據各底層柱的軸力確定應該選用何種直徑的樁和確定樁的數量,例如在附圖中的(16)-(c)柱底軸力為1944.8KN(特征值),我選用兩樁承臺,樁徑為400;
(8)-(A)柱底軸力為4665.6KN,我選用三樁承臺,樁徑為500.
當為偏心受壓,一般樁的根數應相應的增加10%~20%。
樁的間距(中心距)采用3.6倍樁徑.
原則:使得群樁橫截面的重心應與荷載合力的作用點重合和接近或者是使其重心處于合力作用點變化范圍之內,并應盡量接近最不利的合力作用點。
具體布置方法見附圖。
3、承臺設計
獨立承臺、柱下或墻下條形承臺(梁式承臺),以及筏板承臺和箱形承臺,承臺設計包括選擇承臺的材料及其強度等級,幾何形狀及其尺寸,進行承臺結構承載力計算,并應使其構造滿足一定的要求。
構造要求:承臺最小寬度不應小于500mm,承臺邊緣至樁中心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邊緣挑出部分不應小于150mm,墻下條形承臺邊緣挑出部分可降低至75mm。條形和柱下獨立承臺的最小厚度為500mm,其最小埋深為600mm。
本工程中承臺混凝土等級C30,取其中的(8)-(A)柱位置的承臺為例計算:
一、基本資料:
承臺類型:三樁承臺圓樁直徑d=500mm
樁列間距Sa=900mm樁行間距Sb=1560mm
樁中心至承臺邊緣距離Sc=500mm
承臺根部高度H=1100mm承臺端部高度h=1100mm
柱子高度hc=700mm(X方向)柱子寬度bc=650mm(Y方向)
二、控制內力:
Nk=4666;
Fk=4666;
F=6299.1;
三、承臺自重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Gk:
a=2(Sc+Sa)=2*(0.5+0.9)=2.8m
b=2Sc+Sb=2*0.5+1.56=2.56m
承臺底部面積Ab=a*b-2Sa*Sb/2=2.8*2.56-2*0.9*1.56/2=5.76m
承臺體積Vct=Ab*H1=5.76*1.1=6.340m
承臺自重標準值Gk''''''''=γc*Vct=25*6.34=158.5kN
土自重標準值Gk''''=γs*(Ab-bc*hc)*ds=18*(5.76-0.65*0.7)*0.8
=76.4kN
承臺自重及其上土自重標準值Gk=Gk''''''''+Gk''''=158.5+76.4=235.0kN
四、承臺驗算:
圓樁換算樁截面邊寬bp=0.866d=0.866*500=433mm
1、承臺受彎計算:
(1)、單樁樁頂豎向力計算:
在軸心豎向力作用下
Qk=(Fk+Gk)/n(基礎規范8.5.3-1)
Qk=(4666+235)/3=1633.7kN≤Ra=2020kN
每根單樁所分配的承臺自重和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Qgk:
Qgk=Gk/n=235/3=78.3kN
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各樁樁頂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豎向力設計值:
Ni=γz*(Qik-Qgk)
N=1.35*(1633.7-78.3)=2099.7kN
(2)、承臺形心到承臺兩腰的距離范圍內板帶的彎矩設計值:
S=(Sa^2+Sb^2)^0.5=(0.9^2+1.56^2)^0.5=1.801m
αs=2Sa=2*0.9=1.800m
α=αs/S=1.8/1.801=0.999
承臺形心到承臺兩腰的距離B1:
B1=Sa/S*2Sb/3+Sc*(Sa+Sb)/S=1.203m
M1=Nmax*[S-0.75*c1/(4-α^2)^0.5]/3(基礎規范8.5.16-4)
=2099.7*[1.801-0.75*0.65/(4-0.999^2)^0.5]/3
=1063.6kN·m
②號筋Asy=3783mmζ=0.068ρ=0.32%
10Φ22@110(As=3801)
(3)、承臺形心到承臺底邊的距離范圍內板帶的彎矩設計值:
承臺形心到承臺底邊的距離B2=Sb/3+Sc=1.020m
M2=Nmax*[αs-0.75*c2/(4-α^2)^0.5]/3(基礎規范8.5.16-5)
=2099.7*[1.8-0.75*0.7/(4-0.999^2)^0.5]/3
=1047.7kN·m
①號筋Asx=3667mmζ=0.076ρ=0.36%
10Φ22@100(As=3801)
2、承臺受沖切承載力驗算:
(1)、柱對承臺的沖切驗算:
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沖切破壞錐體上的沖切力設計值:
Fl=6299100N
三樁三角形柱下獨立承臺受柱沖切的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Fl≤[βox*(2bc+aoy1+aoy2)+(βoy1+βoy2)*(hc+aox)]*βhp*ft*ho(參照承臺規程4.2.1-2)
X方向上自柱邊到最近樁邊的水平距離:
aox=900-0.5hc-0.5bp=900-700/2-433/2=333mm
λox=aox/ho=333/(1100-110)=0.337
X方向上沖切系數βox=0.84/(λox+0.2)(基礎規范8.5.17-3)
βox=0.84/(0.337+0.2)=1.565
Y方向(下邊)自柱邊到最近樁邊的水平距離:
aoy1=2*1560/3-0.5bc-0.5bp=1040-650/2-433/2=498mm
λoy1=aoy1/ho=498/(1100-110)=0.504
Y方向(下邊)沖切系數βoy1=0.84/(λoy1+0.2)(基礎規范8.5.17-4)
βoy1=0.84/(0.504+0.2)=1.194
Y方向(上邊)自柱邊到最近樁邊的水平距離:
aoy2=1560/3-0.5bc-0.5bp=520-650/2-433/2=-22mm
λoy2=aoy2/ho=-22/(1100-110)=-0.022
當λoy2<0.2時,取λoy2=0.2,aoy2=0.2ho=0.2*990=198mm
Y方向(上邊)沖切系數βoy2=0.84/(λoy2+0.2)(基礎規范8.5.17-4)
βoy2=0.84/(0.2+0.2)=2.1
[βox*(2bc+aoy1+aoy2)+(βoy1+βoy2)*(hc+aox)]*βhp*ft*ho
=[1.565*(2*650+498+198)+(1.194+2.1)*(700+333)]*0.975*1.43*990
=9029023N≥Fl=6299100N,滿足要求。
(2)、底部角樁對承臺的沖切驗算:
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角樁樁頂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豎向力設計值:
Nl=N1=2099700N
承臺受角樁沖切的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Nl≤β12*(2c2+a12)*tg(θ2/2)*βhp*ft*ho(基礎規范8.5.17-10)
θ2=2*arctg(Sa/Sb)=2*arctg(900/1560)=60°
c2=[Sc*ctg(θ2/2)+Sc+0.5bp]*Cos(θ2/2)
=[500*ctg30°+500+433/2]*Cos30°=1371mm
a12=(2Sb/3-0.5bp-0.5bc)*Cos(θ2/2)
=(2*1560/3-433/2-650/2)*Cos30°=432mm
λ12=a12/ho=432/(1100-110)=0.436
底部角樁沖切系數β12=0.56/(λ12+0.2)(基礎規范8.5.17-11)
β12=0.56/(0.436+0.2)=0.88
β12*(2c2+a12)*tg(θ2/2)*βhp*ft*ho
=0.88*(2*1371+432)*tg30°*0.975*1.43*990
=2229798N≥Nl=2099700N,滿足要求。
(3)、頂部角樁對承臺的沖切驗算:(近似計算)
扣除承臺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角樁樁頂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豎向力設計值:
Nl=Max{N2,N3}=2099700N
承臺受角樁沖切的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Nl≤β11*(2c1+a11)*tg(θ1/2)*βhp*ft*ho(基礎規范8.5.17-8)
θ1=arctg(Sb/Sa)=arctg(1560/900)=60°
c1=ctgθ1*2Sc+Sc+0.5bp=ctg60°*2*500+500+433/2=1293mm
a11=Sa-0.5bp-0.5bc=900-433/2-650/2=333mm
λ11=a11/ho=333/(1100-110)=0.337
底部角樁沖切系數β11=0.56/(λ11+0.2)(基礎規范8.5.17-9)
β11=0.56/(0.337+0.2)=1.043
β11*(2c1+a11)*tg(θ1/2)*βhp*ft*ho
=1.043*(2*1293+333)*tg30°*0.975*1.43*990
=2433399N≥Nl=2099700N,滿足要求。
3、承臺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1)、X方向(上邊)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后X方向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設計值:
Vx=N2+N3=4199400N
柱上邊緣計算寬度bxo:
Sb/3-Sc=1560/3-500=20mm≤0.5bc=325mm
bxo=a=2800mm
承臺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Vx≤βhs*βy*ft*bxo*ho(基礎規范8.5.18-1)
X方向上自樁內邊緣到最近柱邊的水平距離:
ay=520-0.5bc-0.5bp=520-650/2-433/2=-22mm
λy=ay/ho=-22/(1100-110)=-0.022
當λy<0.3時,取λy=0.3
βy=1.75/(λy+1.0)=1.75/(0.3+1.0)=1.346
βhs*βy*ft*bxo*ho=0.95*1.346*1.43*2800*990=5069495N
≥Vx=4199400N,滿足要求。
(2)、X方向(下邊)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后X方向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設計值:
Vx=N1=2099700N
柱下邊緣計算寬度bxo:
bxo=2*[Sc+(2Sb/3-0.5bc+Sc)*Sa/Sb]=2402mm
承臺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Vx≤βhs*βy*ft*bxo*ho(基礎規范8.5.18-1)
X方向上自樁內邊緣到最近柱邊的水平距離:
ay=1040-0.5bc-0.5bp=1040-650/2-433/2=498mm
λy=ay/ho=498/(1100-110)=0.504
βy=1.75/(λy+1.0)=1.75/(0.504+1.0)=1.164
βhs*βy*ft*bxo*ho=0.95*1.164*1.43*2402*990=3760082N
≥Vx=2099700N,滿足要求。
(3)、Y方向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扣除承臺及其上填土自重后Y方向斜截面的最大剪力設計值:
Vy=Max{N2,N3}=2099700N
承臺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Vy≤βhs*βx*ft*byo*ho(基礎規范8.5.18-1)
Y方向上自樁內邊緣到最近柱邊的水平距離:
ax=900-0.5hc-0.5bp=900-700/2-433/2=333mm
λx=ax/ho=333/(1100-110)=0.337
βx=1.75/(λx+1.0)=1.75/(0.337+1.0)=1.309
βhs*βx*ft*byo*ho=0.95*1.309*1.43*2560*990=4507164N
≥Vy=2099700N,滿足要求。
4、柱下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局部荷載設計值F=6299100N
混凝土局部受壓面積Al=bc*hc=455000mm
承臺在柱下局部受壓時的計算底面積按下列公式計算:
Ab=(bx+2*c)*(by+2*c)
c=Min{Cx,Cy,bx,by}=Min{1050,955,700,650}=650mm
Ab=(700+2*650)*(650+2*650)=3900000mm
βl=Sqr(Ab/Al)=Sqr(3900000/455000)=2.928
ω*βl*fcc*Al=1.0*2.928*0.85*14.33*455000=16227305N
≥F=6299100N,滿足要求。
5、樁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局部荷載設計值F=Nmax+γg*Qgk=2099.7+1.35*78.3=2205.4kN
混凝土局部受壓面積Al=π*d^2/4=196350mm
承臺在角樁局部受壓時的計算底面積按下列公式計算:
Ab=(bx+2*c)*(by+2*c)
圓樁bx=by=Sqr(Al)=443mm
c=Min{Cx,Cy,bx,by}=Min{250,250,443,443}=250mm
Ab=(443+2*250)*(443+2*250)=889463mm
βl=Sqr(Ab/Al)=Sqr(889463/196350)=2.128
ω*βl*fcc*Al=1.0*2.128*0.85*14.33*196350=5090815N
≥F=2205432N,滿足要求。
五、工程小結
1:基礎設計關鍵是上部荷載準確性,上部荷載準確性關鍵是結構選型,即結構計算模型與軟件的計算條件(模型)吻合程度。象純磚混,框架,剪力墻等吻合程度是好的,導荷準確,可直接
用于基礎設計。象混合結構(小設計院現象,經濟欠發達區存在)、復雜結構等導荷準確性與實際有差別,如是拿來主義哪就完了。
2:結構用任何軟件(通過鑒定)進行上部結構計算都可,在于習慣。而其它結構須用兩種以上軟件進行上部結構計算,對結果分析,手算綜合確定上部荷載。
3:基礎設計軟件核心簡單,荷載相同,各種軟件計算結果一致。
4:平時注意設計交流,知識積累,切忌拿來主義,定能成為優秀結構師。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
[2]《建筑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范》DBJ13-17-91
[3]《軟土地基與地下工程》孫更生、鄭大同
[4]《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5]《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GBJ79-91
[6]《基礎工程設計原理》袁聚云
[7]《地基及基礎》第3版中國建筑出版社
[8]《基礎工程》第1版周景星
巖石和土壤的形成在其整個歷史的存在,已經經受住了各種復雜的地質過程,因而具有復雜的結構和應力場的環境。不同類型的巖土性質往往是非常不同的,其區域的性質和強烈的個性。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各種特殊地質條件,例如:黃土,粘土,軟土,紅粘土,凍土等,特別是巖土地震作用將意味著很大的變化,如斷層、液化。工程實踐表明,巖土工程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科學,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深化研究的領域也很多。
有鑒于此,地基基礎設計人員不可以認為有地質工程報告,規范的依據取得了數據。有了這些依據還遠遠不夠,我們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和善于思辨能力,更加重視實際知識來源于實踐。地基基礎的設計方案不是唯一的,將各種地基及基礎的處理方法和當地的實際、實踐經驗相結合,以獲得一個更理想的解決方案。根據作者的工作經驗,僅僅通過該方案建議地質報告提供的數據未必是合理的。由于許多地質報告,數據與實地描述不匹配,缺少實際地下水數據,結果報告不完整,圖表數據混亂,數據是不真實的,關鍵問題交代不清的現象頻繁出現,甚至出現欺詐行為。因此必須認真仔細分析,注重所提供的各項物理力學指標的正確性,注意所建議的地基基礎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是極其重要的。
以下兩個例子可說明這一觀點。某某住宅項目,單層均為11至15短肢剪力墻結構層的小高層建筑。地質報告建議采用大直徑孔樁基礎,樁承載的風化花崗巖層,但仔細分析后發現,現場水位較高,因此具有較高的人工挖孔樁降水的成本,且因戶型原因也不易布樁。另外,挖樁需要穿越3m左右的卵石層。原建筑方案各單體僅設置半地下室,經分析,若增加一層地下室,不但可以保證基礎埋深要求,而且可以將基礎坐落于卵石層上,卵石層fak=260kpa E0=22Mpa。最后該項目采用了本方案,不但施工方便,而且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
某某工程,地質層報告給出的各層土的土壤承載力和實際開挖目測效果相差甚遠,重新化驗結果顯示,承載力取低近一倍。這也顯示了基礎設計的另一個方面,必須有一流的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的調查試點,但也可以在基礎設計消除事故發生前。
2應重視地基沉降計算的范圍與要求
地基設計,包括強度設計和沉降計算兩部分組成,地基的設計強度在不同條件下的設計強度可以提高和降低使用,但沉降值不低于地基沉降的允許值結算價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根據合理基礎設計計算與結算或測試結果來驗證。沉降很小,可以不進行驗算,例如端承樁基礎, 及規范中給出的根據上部結構、地基土層分布形式、地基承載力等參數確定的只做強度設計的地基。另一種是對沉降沒有嚴格要求的地基,例如一般路堤和砂石料等松散原料堆場地基等。
對深軟土路基的建設來說,解決和差異沉降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軟基礎施工事故發生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過度,特別是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物造成的破壞最大。某工程深厚軟粘土,廠房部分是一個獨立的樁基,靠近客廳與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設計時有意放大,沒有做沉降驗算,并以為沒有問題,實際使用一年后,生活間明顯下沉,,達到15厘米,而該工廠是幾乎沒有下陷,嚴重影響了使用功能。深軟土沉降與工程投資是緊密相關的,需要增加投資,以減低結算,因此,解決合理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控制沉降的目的是確保安全,可靠,節省投資。因此,軟土地基沉降檢查是必要的,甚至比強度設計也重要。另外,相鄰基礎地基承載力變化大,有軟弱下臥層的地基等等必須驗算沉降。沉降計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沉降的荷載只考慮靜荷載及準永久荷載,而不考慮風荷載、吊車吊重,地震等瞬間荷載。所以計算地基承載力與計算沉降的荷載組合不同,這一區別規范中有明確規定,但在設計中卻往往被忽視。
(2)注意對計算沉降點的地質資料分析,更要注意分析土層分布不均勻性及地下水位變化對地基差異沉降帶來的影響。
(3)沉降計算中應力值只采用附加應力值,而自重應力隨深度隨深度增大自然形成的變形已經形成,不產生新的沉降量。
3 應充分考慮復合地基中褥墊的作用
隨著地基處理技術的發展,復合地基技術作為加固地基的一種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復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處理過程中部分土體得到增強或被置換。加固區是由基體(樁間土),增強體(樁)兩部分組成的人工地基。復合地基中樁體和樁間土是共同承擔荷載的。復合地基可分為三種:散狀材料復合地基、柔性樁復合地基和剛性樁復合地基。實踐證明,在樁和樁間土頂部加一層砂性土褥墊可充分發揮樁間土的作用,使樁間土的承載力大大提高,避免了由于不考慮樁間土承載力而造成的大量浪費。
(1)保證了樁同承擔荷載。由于樁的彈性模量遠遠高于樁間土,樁產生的沉降量比樁間土小,褥墊在壓密過程中使用樁刺入墊層,將上部總荷載傳到樁和樁間土上,此時樁間土承載力超前發揮而樁的承載力發揮滯后。
(2)一定厚度的褥墊可調整樁、土荷載的分擔比。當墊層厚度大于等于1000mm時,即可保證樁間土承載力超前發揮,同時減少樁頂面的應力集中,使基礎底面反力分布更均勻些。
(3)墊層厚度調整可使樁,土水平荷載分布比變化。當墊層厚度較大時,作用在樁頂和樁間土表面的應力相差不大,基礎與褥墊材料之間的摩擦系數一般為0.25~0.45,故此天然地基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增強因此褥墊作用對剛、柔性復合地基具有普遍意義,對節省工程投資有顯著的效果。
4加強高程控制,防止基底超高
對整個價值工程而言,功能分析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功能分析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功能定義,功能整理與功能評價。功能分析對整個價值工程的效用高低有著直接的影響,功能分析為設計與施工提供了必要的科學依據。功能分析具體表現在,定性分析工程勘察,地基基礎設計,以及基坑支護體系的功能與成本,確定它們之間所存在相互關系,掌握它們的必要功能,在此基礎上,科學地分配各項成本,合理地創造或者進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方案。事實上,地基基礎工程的各個功能之間的聯系是十分復雜的。利用功能分析,能夠對其功能與互相關系進行系統的分析。
1.1工程勘察功能分析工程勘察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今后的設計與施工提供必要的科學的依據。具體表現在:第一,要有充分的依據。一方面,不能與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相沖突。另一方面,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不僅要掌握該地區的工程地質特點,還要掌握相鄰建筑地的地基基礎情況。第二,要有可靠的技術。具體體現為:運用科學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勘察工作細致到位,有足夠的勘察工作量與清晰度,準確分析巖土技術參數,準確描述場地穩定性與適宜性。第三,要切實可行。具體體現為:地基條件評價高,方便進行施工,而且對環境影響小。第四,要有合理的經濟效益。具體體現為:勘察費用合理,基礎直接費用合理,而且工期效應良好。
1.2地基基礎功能分析第一,要有合理的技術。具體表現為:選擇合理的持力層;滿足地基強度的要求,具體包括持力層強度和軟弱下臥層強度兩個方面;符合地基變形的要求,要熟練掌握地基變形計算的方法,并達到符合規范要求的標準;符合穩定性的要求,例如位于坡地岸邊,要有合理的基礎選型,滿足基礎本身的強度與剛度等各項要求。第二,要切實可行。具體表現為:滿足當地的地質條件的要求,施工技術力量十分雄厚,施工經驗十分豐富。第三,要對環境影響小。具體表現為:場地規劃合理,施工噪音小,不影響臨近建筑內人們的正常生活,污水、排漿等方面不存在問題,不影響其他建筑的地下溝管。第四,要有合理的工期。具體表現為:工期效應良好,占據總工期的時間合理。第五,要有合理的經濟效益。具體表現為:基礎直接費與工程直接費合理。
2地基基礎價值工程實際應用
2.1功能指數的表達由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得出其相應的價值功能評價公式,即為:V=F/C。其中V代表著功能價值,C代表著功能的成本,F代表著功能的指數。
2.2功能指數的定量化根據上面的功能分析的結果,通過層次分析的理論來確定權向量。其具體的步驟是:首先,建立遞階層次結構的功能系統圖。其次,建立矩陣,計算各層次中因素的相對權重。第三,進行一致性檢驗。第四,計算各個次級的功能對總功能的合成權重。
2.3功能指標的評分在整個的功能系統中,不僅有定量的指標,同時也有定性的描述,因此要統一處理所有指標的評分標準,對比其評價結果。
2.4功能指數的計算對層次分析所得到的各項指標的權重和指標評分的結果進行列表計算,所得到的結果就是可完成的功能指數的量化形式。如果功能指數F和功能成本C是已知的,那么所得到的功能價值V(V=F/C)越大則建筑工程的方案越優。利用加權評價判據的形式優化目標,能夠得到所期望的主體或主體間的最大價值。實際整體總價值V越接近V的最大價值,那么整體的總價值越高,方案越成功。價值分量結構圖能夠全面反映出整體總價值的構成,方便我們直觀地看出地基基礎方案的優劣,有利于我們準確并且快速地進行決策工作。
3結語
2預算人員必須非常了解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各個項目的所有工作內容,其目的是為了在計算工程量及企業施工成本的過程中不漏項,給最終的報價提供一個最準確的基數。如連續墻施工,其工作內容包含有:導墻土方開挖外運及回填,導墻模板的制安與拆除、導墻鋼筋制安、導墻混凝土澆注;連續墻的成槽(分入巖部分和非入巖部分)、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連續墻混凝土澆注等。
3對其施工內容有了充分了解后,接下來就是收集本次投標報價工程中有關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施工圖紙及相關的其他資料(如地下管線布置圖等)。收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計算本次投標項目具體準確的工程量并初步了解該工程施工過程中有哪些風險因素。在計算工程量的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特別要注意那些發包方規定了結算時,不給予計量的項目的工程量千萬別漏項,因為這些工作內容的成本都需要攤銷到發包方規定結算計量的相應項目中的。如在廣州越秀南路綜合樓基坑支護中結算給予計量的連續墻工程量為2032m3,但要完成該連續墻工作,會發生但不計量的工作內容還有:導墻土方開挖外運185m3及挖填340m3,導墻模板的制安與拆除1137m2、導墻鋼筋制安1.787t、導墻混凝土澆注135m3;連續墻墻頂80cm高的浮漿101m3;連續墻、鉆孔樁的鋼筋籠重量243.84t;連續墻成槽入巖的工程量108m3。在計算工程量的過程中,還要根據資料,初步了解該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是否有流沙、溶洞等地質風險,是否有管線阻礙施工的順利進行,如果有,則要將這些風險羅列出來。
4按發包方的計量要求,計算出滿足發包方計量要求的計量項目的“綜合”施工成本。在這個套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否則,很容易出錯。要計算出這樣的一個“綜合”成本單價,有以下兩個步驟:首先根據各個工作內容的工程量及預算員自己編制的企業基礎定額及人材機的市場信息價,計算出各工作內容的成本價,并得出各工作內容的總成本,如廣州越秀南路連續墻的各個工作內容總成本計算應該如下:
①導墻土方開挖外運總成本=185m3×導墻土方開挖外運企業成本價;②導墻土方挖填總成本=340m3×導墻土方挖填企業成本價;③導墻模板的制安與拆除總成本=1137m2×導墻模板的制安與拆除企業成本價;④導墻鋼筋制安總成本=1.787t×導墻模板的制安與拆除企業成本價+1.787t×鋼材材料企業內部消耗系數1.01×鋼材市場信息價;⑤導墻混凝土澆注總成本=135m3×導墻混凝土澆注企業成本價+135m3×混凝土材料企業內部消耗系數1.01×混凝土市場信息價;⑥連續墻的成槽總成本=(2032m3+101m3)×連續墻的成槽不入巖成本價+108m3×連續墻的成槽入巖增加費成本;⑦墻身鋼筋籠的制安總成本=243.84t×墻身鋼筋籠的制安成本價+243.84t×鋼材材料企業內部消耗系數1.03×鋼材市場信息價;⑧連續墻混凝土澆注總成本=(2032m3+101m3)×連續墻混凝土澆注成本價+(2032m3+101m3)×混凝土材料企業內部消耗系數1.1~1.15×混凝土市場信息價。
其次就是將給予計量的每個項目相關的全部工作內容的總成本匯總并攤銷到該計量項目中,得出結算計量項目的“綜合”成本單價。如廣州越秀南路綜合樓基坑支護中連續墻的“綜合”成本單價就應該是將第一步驟中計算的各個工作內容總成本攤銷到給予計量的連續墻工作量2032m3所得出的單價,具體計算如下:
連續墻“綜合”成本單價=∑(①~⑧)/(2032m3)。
5向決策者提供計算準確的“綜合”施工成本及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決策者根據預算員提供的數據,結合經營的需要等,綜合考慮,最終確定自己企業的報價。因為決策者的決策依據完全靠預算員提供,這就要求預算人員要有過硬的專業基本功,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只要做好了這幾個步驟,那么施工單位在報價與之后的談判過程中都握有主動權,能正確確定工程項目施工承包價格,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合理利用資金,提高承攬質量,使工程達到技術上的先進和經濟上的合理
關鍵詞:軟土地基勘察基礎設計
近幾年,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電力建設迅速發展,同時由于國家“西電東送”工程的實施,蘇北沿海地區新建了若干輸變電工程。由于該地區地質分布有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能力低的軟土薄弱層,對工程基礎設計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稍微地質勘察不詳細或基礎設計形式不對,都可能引起建筑物(構筑物)的過大沉降、傾斜甚至倒塌。
1工程案例及原因分析
案例一:在蘇北沿海地區新建某35kV變電所,主變容量31.5MVA,變壓器總重17000kg,主變基礎采用長5米,寬3.8米,厚0.6米的獨立基礎,內配Ф12@150雙層雙向鋼筋,基礎埋深1.5米,下設100厚C10混凝土墊層。就在主變就位后的第二天發現,主變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降,最大沉降達50mm,明顯不利于設備安全運行,基礎只得從新澆筑。新主變基礎在獨立基礎下布置了八根12米石灰樁進行地基處理,主變荷載由復合地基承擔?;A澆筑養護成功后主變重新就位,安裝結束觀測至今發現沉降很小。
案例二:同一地區,某在建220kV變電所,配電樓共二層,框架結構,基礎采用12米Ф500(壁厚80)預制管樁,承臺埋深2米,單樁設計承載力400kN。在靜壓樁時發現,樁達到設計標高時,壓力表讀數換算為樁承載力僅為300kN,而且樁最終貫入速度一直很快,這說明樁端未進入持力層,仍然處于軟土薄弱層中。經設計、勘察、監理、施工等單位多方協同論證,反復研究,確定接樁方案,在原來12米樁基礎上加接8米同型號管樁,后來做靜載試驗發現,20米樁能滿足設計要求。
經分析研究,案例一工程主變基礎沉降過大是由于地質勘察不詳細引起的,勘察報告就沒能詳細反映該主變基礎下的軟土地基分布情況,由于潮汐對地下水位的影響,軟土在含水量高時極易壓縮變形,從而引起主變基礎過大沉降;案例二工程處地基存在9米厚的軟土層,由于設計上沒有高度重視軟土地基對樁基礎承載力的影響,導致樁設計不合格。
2軟土地基分布及地質特點
軟土地基給工程上帶來的事故、缺陷很多,要減少軟土地基的危害,工程技術人員熟悉軟土的特性就顯得非常重要。所謂軟土是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飽和軟弱粘性土。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地質手冊》稱軟土為“軟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能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態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以及其他高壓縮性飽和粘性土、粉土等”。特征指標也做了如下表述:當天然空隙比e大于1.5時,稱為淤泥;天然空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時,稱為淤泥質土。
幾千年來,蘇北地區由于黃河淤積和改道,大陸逐步東移,形成了以粉砂、粉土為主,中間夾以粉質粘土和淤泥質粉質粘土軟土的地貌。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發現,蘇北沿海地區海拔在1.5~4.5米之間,整個地面從東南向西北緩緩傾斜,軟土厚度從3米至14米,地下水位受大氣和潮汐影響,一般在0.5~1.5米之間。該地區地質分布土質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質指標見下表。
表一:土體物理性質指標
土層
厚度(m)
天然含水量ω(%)
天然孔隙比e
壓縮模量Es(MPa)
塑性指數IP(%)
液性指數IL
承載力fk(Kpa)
耕土
0.5~1
粉土
2.5
32
0.724
8.21
8.21
9.7
100
粉質粘土
1.5
33
0.928
4.34
4.34
13.8
90
淤泥質粉質粘土
3~14
40~55
0.899~1.348
2.57~4.12
9~14.5
1.22~2.49
60
粉土
4~9
27.3
0.767
6.23
11.0
0.6
140
粉土夾粉砂
未鉆透
24
0.598
15.98
170
以上數據是經統計該地區幾個變電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而來,從表中不難發現,作為軟土層的淤泥質粉質粘土埋深不深,但對不同的場地,該土土層厚度分布不均,這對建筑物和構筑物基礎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處理措施及設計對策
3.1細心勘察,查清場地水文地質情況。
擬建場地勘察評價很重要,如若勘測點布置過少,或只借鑒相鄰建筑物的地質資料,對建筑場地沒有進行認真勘察評價,提出的地質勘察報告不能真實反映場地條件,勘察資料不準確,結論不正確、建議不合理,就會給結構設計人員造成誤導。如淤泥質土、暗塘等沒有被發現,會使新建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發生嚴重下陷、傾斜或開裂。
沿海地區工程現場的地質、水文勘察調查宜包括下列內容:了解工程區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類型,地層成因類型、巖土性質、產狀與分布概況,不良地質現象概況,地下水類型和分布概況,區域穩定性和歷史地震背景和震情。查明海水的侵入范圍、咸水(包括現代海水和古代殘留海水)與淡水的分界面及其變化規律;潮汐對地下水動態的影響。只有認真研究地質資料,以數據說話,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基礎方案。
3.2認真研究、多方論證,確定最佳地基處理和基礎設計方案。
蘇北沿海地區地質是由于黃河淤積和黃海沖積而成,地貌屬于淤泥質海岸,為我國淤泥質海岸分布最廣、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淤泥質軟土的存在對工程基礎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淤泥質軟土地基承載力低,壓縮性大的特點,不易滿足建筑物和構筑物地基設計要求,需進行地基處理。根據軟土地基處理的原理和作用,根據多年一些輸變電工程建設實踐,可以采取以下簡單易行、經濟效益較高的軟土處理方法。
(1).換土法
此方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當淤泥土層厚度在4m以內時,可采用挖除淤土層,換填砂土、灰土、粗砂、礫石、片石、卵石等辦法進行地基處理,換填淤泥土層,提高軟土地基強度,一般換填的厚度為30~100cm。換填土相對來說造價高,但可以節省工期。
(2).地基加固處理及樁基法
當淤土層較厚,難以大面積進行深處理時,可采用打樁的辦法進行加固處理。當淤土層厚度小于5m時,宜打砂樁或石灰樁,通過吸水和排水來擠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達到一般地基要求;當淤土層厚度在5~7m時,宜打預制管樁至硬土層,設承載樁臺;當淤土層厚度在7~10m時,宜打灌注樁至硬土層,設承載樁臺;淤土層厚度在10m以上時,宜采用打懸浮樁的辦法,擠密淤土層并靠摩擦承載。
(3).優化基礎法
①擴大條基底面積,增設鋼筋混凝土基礎梁??蓪l形基礎淺埋,把基礎設置在地基表層的密實土層上,從而避開淤土層,適當設置鋼筋混凝土基礎梁,增大基礎的剛度,提高基礎的穩定性和抗變形的能力。
②采用筏板基礎或箱形基礎。對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擴大基礎底板的方法,如設計較薄的鋼筋混凝土底板。對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價的情況下,用加大底板高度、減輕底板自重的辦法來適應軟土地基要求。
③采用合理的樁基礎。鉆孔灌注樁應用十分廣泛,但因屬隱蔽工程,成樁后質量檢查比較困難,且由于軟土的特殊性質,經常會出現一些縮徑、斷樁、樁身孔洞和“爛樁頭”等質量問題。在潮汐地區,沒有采取措施來穩定孔內水位,灌注砼時樁孔易坍孔,在該地區基礎設計時應少使用;預制樁的承載力由樁端承力和樁側摩擦力組成,由于軟土不易固化,降低了樁的側摩擦力,使樁在工程使用中不安全,因此該地區基礎設計時也應少使用。根據施工實例統計,沉管灌注樁基礎是沿海軟土地區好的基礎設計形式,樁設計承載力和施工成樁質量均好控制,對于沉管樁較能保證質量的樁長范圍為Φ400mm在16m以內,Φ500mm在18m以內較合適,樁距最好在4d左右。
我國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地基基礎施工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施工復雜性;第二點,多發性;第三點,潛在性;第四點,嚴重性;第五點,困難性。
1.1地質條件的復雜性
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跨越的經度和緯度的范圍比較廣,因而各地的地質條件有很大的差別。我國的房屋建筑施工不僅僅要在常規的土地上,也可能要跨越鹽堿地和凍土地等地質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從東南到西北,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都給地基基礎的施工增加了挑戰。除此之外,由于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國家,因而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也對地基有著更嚴格的要求。這些復雜的地理條件和地質因素使得我國房建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1.2多發性
根據我國的房屋質量監測的最新數據來看,我國的房屋質量整體水平不高,房屋坍塌的事件發生頻率未減反增。這些質量事故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地基基礎的施工不當。除此之外,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事故的頻發。
1.3潛在性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環環相扣,互為依托的。很多情況下,在施工過程中很多問題都是潛在的,不能被及時發現,只有當下一工序施工之后才可能發現前一工序中的問題。因而,在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對每一施工工序進行質量驗收,并系統的收集和保存數據。
1.4嚴重性
地基是整幢建筑的支撐基礎,沒有夯實的基礎就不能保證后續的施工質量,就會給整幢建筑帶來不可估量的隱患。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即使發現基礎的施工出現了問題,想要糾正也是十分困難的。由于基礎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問題的不易察覺性使得地基基礎施工具有嚴重性的特點,稍有不慎變釀成大錯。
1.5困難性
對于整個工程來說,上部結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是可以通過某些措施來調整的,但是基礎由于處于地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大了施工的難度。地基基礎施工的困難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方面,地基基礎工程的事故處理難度大;第二方面,地基的問題將直接影響上部結構安全,因而一旦出現問題,整幢建筑都將面臨嚴重的事故。
2提高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提高地基基礎的施工技術要從提高施工技術和選擇地基類型兩方面著手。只有做好這兩部分工作才可以提高地基基礎的施工質量。
2.1選擇合適的基礎類型
選擇合適的基礎類型是做好地基基礎施工的首要環節?;A是用來銜接整幢建筑和地基的?;A的作用就是將建筑物的重量傳遞給地基,因而選擇基礎的類型時要充分考慮地基的性質。常見的基礎類型有獨立基礎、筏板基礎、箱型基礎等,這些不同的基礎形式適用于不同的建筑類型和地質條件。只有掌握各種基礎的特點,并充分利用各種不同基礎的優點,才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在選擇基礎類型時還應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和地基的承載力。如果地基的承載力較大,并且具有較大的硬度,就可以采用獨立基礎的基礎形式。如果地基的土質硬度較低,并且較為疏松,就要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對地基進行處理或者選擇恰當的基礎類型。比如在土質較為松散的地方建高層建筑就要采用和地基接觸較大的筏型基礎,來更好的傳遞荷載,但是這種基礎類型的造價較高,因而選擇基礎類型時要慎重。
2.2地基基礎的施工技術和方法
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土質的情況。如果地基土是淤泥土并且淤泥土的上層僅有較薄的土層時,要做好淤泥的除了工作,避免直接在淤泥上進行施工,否則地基土會變得更加軟弱。如果地基土是人工填士或者垃圾場,則需要對地基進行人工處理,使地基具有良好的均勻性和密實度,進而可以承受地上荷載。在對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選擇有效的地基處理形式還應做好細節的建設工作,只有保證地基基礎的每一處結構都有足夠強度和剛度,才可以確保當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施工人員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出應對措施。要選擇合適的地基類型,在進行房屋建筑施工之前就要做好地基基礎方案的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地下水的形式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等因素。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沉降縫的設置。由于沉降縫可以減少熱脹冷縮對于混凝土的影響,因而施工人員要合理的設置沉降縫,注意對沉降縫的材料的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基礎的承載力有所保障。
3結語
1.1編制合理化的綜合性技術指標
根據地基的基礎性工程施工標準完成相關的準備過程,編制合理的內容、對重點問題進行突出分析認識,變更多種適當的技術指標、實現合理化的商務標準分析,為整體工程的后期施工過程創造較為合理化的成本管理條件分析。為了合理化的增加綜合性的經濟效益基礎,針對工程的相關實施階段,保證合理化、有效化的綜合性技術標準分析過程•,從而逐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水平要求分析。
1.2簽訂合理的綜合性承包過程控制分析
針對綜合性的造價管理控制制定合理的承包過程簽訂控制。在施工前對整體的造價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有效化的工程造價比例數據規范管理,從而實現法律法規的工程合理性。嚴格按照投標的相關文件完善綜合性的內容填補和充實。
1.3合理的控制綜合性的地基基礎成本
針對工程的相關額定標準,控制整體工程中的相關成本預測數據,從而逐步加強整體化的科學預測效果控制。針對科學化的成本預算分析,提高整體施工中的相關財務管理,防止出現一系列的相關管理失誤,防止造成一系列的相關成本失控,產生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問題。針對綜合性的成本預測數據分析,合理的控制地基基礎建設過程中的工種、項目工人、材料、機械細節,從而改善各項不同施工中的方案分析過程,制定合理的綜合性施工措施管理,提高整體經濟施工的效果,積極的降低整體成本預算,節約工期,實現有效化的綜合性成本過程分析。
1.4簽訂周密的科學化分包和整包過程控制
針對施工工程的相關成本制定有效化的周期簽訂分包和總包合同內容。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合理的認定施工項目中的各個階段的相關競爭機制,管理有效化的綜合性調度措施控制過程,從而逐步實現高效化的合理工程使用效果控制。合理的改善整體項目的綜合性進度水平,針對相關的整體質量、安全情況制定細致的分析制約處理過程分析。在合同中實現各項指標的調查和分析,按照嚴格的標準完善綜合性的量化控制。
2地基基礎性的建筑施工質量標準造價控制
2.1建立良好的法治法規基礎地基規范
以合理的綜合性法治法規管理形式實現有效化的綜合性企業規范,其高綜合性的企業發展過程控制,逐步提高整體意志水平評價,實現統一化、規范式的綜合性程序文件分析。按照整體科學化的民主判斷過程分析,實現一體化的綜合性企業法制法規分析管理,從而逐步明確工程的綜合性法規質量控制,制定合理的綜合性管理方案、制定集體或個人的法律法規監督約束,制定合理化的文件質量管理。加強整體教育的培訓工作過程控制,實現質量體系環境下的一系列的施工特點制定,從而保證施工程序文件、施工適應性、可操控性、標準化、質量體系認定控制和運行等一系列的相關步驟的處理過程控制。建立地基基礎性的責任管理制度控制,實現項目經理的綜合性執法。保證制度和質量的有效化獎懲控制,改善綜合性的實施效果力度,提高職業化質量體系的責任水平自覺化管理,從而逐步實現言行統一、力度控制合理。
2.2建立良好的地基基礎性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分析
合理的認識相關項目的質量過程,針對項目經理的質量策劃內容,完成包括建立、資源準備、編排和審核的綜合性問題控制管理,制定合理的原材料質量控制分析,從而建立良好的綜合性地基基礎型施工過程控制,保證整體材料的有效化控制,對相關的主材鋼筋、鋼絞線、混凝土和砂石進行有效化的控制管理。保證相關的供料廠商的優質性,加強材料的檢查過程,實現對材料質量的把關,從而逐步采用復合形式的綜合性驗收處理過程,完善整體工程項目的交底、驗收,實現有效化的檢查和核對,從而逐步改善綜合性的材料可靠性供應。做好綜合形式的項目交底工作控制,從而保證相關環節的有效化溝通,對不同的環節進行設計人員施工意圖控制,保證施工項目的技術人員的綜合性施工交底,從而逐步保證整體施工項目技術的圖紙清晰化管理。合理的控制地基基礎施工參數的相關差異,從而逐步完善綜合性的特殊過程控制,按照規定完善整體控制過程中的相關方法,嚴格按照整體的相關步驟進行處理,實現每一項地基基礎工程施工中方法控制的合理化。
3保證地基基礎建筑施工中的工期造價管理
針對工程的工期進行合理化的控制,從而實現地基基礎性工程的施工全過程分析。制定合理的綜合性計劃、組織、協調安排。合理的實現有效化的各個階段的目標分析和控制,從而逐步完善整體工程工期的相關步驟,提高施工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的目標控制,從而保證工期的有效化實現過程。工期過程的控制前提是制定一個合理化、科學化、使用化的綜合性進度計劃控制,針對各項工作結構中的相關方法實現劃分基礎的單元分析,制定工作中的各項邏輯關系控制過程,保證各項邏輯關系的網絡結構圖控制,逐步測算相關的工作時間參數,從而完善整體優質化的計劃調整。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