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42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教學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由上述分析可知,重視度不高、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實踐課程、平臺缺乏是目前預防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筆者針對以上問題,在本部分中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和建議。
1.1宣傳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改革課程體系在開展課程前,應通過講座、播放視頻、卡片宣傳等手段對預防醫學的產生背景、預防醫學在保健、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壽命延長中的重要作用、預防醫學的應用研究成果、預防醫學和基礎醫學的關系、預防醫學的發展前景等進行介紹,提升學員對于預防醫學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其踴躍參與到本項課程的學習中。而在課程設置上,要求醫科院校應將預防醫學納入到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范疇,并予以足夠的課時、納入實踐課程,而對于部分醫療機構則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會議形式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5]。
1.2提倡創新式互動教學、調動學員積極性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手段單一、課程創新力不足是導致學員學習積極性不強、影響課程質量的重要因素。為增強課程吸引力,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要求教師在課前結合自身教學特點設定出課件,并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圖文并茂的原則進行架構,還要保證課件的邏輯正確、深入淺出、易于理解、制作精良,如通過采用反映疾病癥狀的圖片引出預防醫學的重要意義,將預防醫學所應用的方向轉化成圖片、影像,將相關原理制成動態圖形等;在互動性上,通過組織有獎問答、知識競賽、課后測驗、課堂分組討論等活動則可增強學員的集中性、積極性,促使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課堂中,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6]。
1.3設置教學實踐課程、促進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員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并不能完全體現教學質量,而對于預防醫學課程而言,實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比相關理論的掌握更加重要,這也要求我們在本課程中要特別注重實踐教學課程的設置和開展。上文提到,預防醫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提升醫療人員對于疾病的預防意識和能力從而有效預防相關疾病和傷殘發生、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而相關疾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合并癥影響、環境因素、發病人群的社會學特征(飲食及生活習慣、性別、年齡等)具有密切關聯,因此通過分析、評價疾病發生的相關危險影響因素的風險系數,并通過采取相關措施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有效防控疾病則是預防醫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7]。這也要求學員能夠按照要求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可靠的問卷調查和數據處理,通過組織實踐調查活動則可增強學員收集信息、實際調研的能力,而通過設置專門的數據處理課程,則能鍛煉學員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通過組織預防措施討論會則能集思廣益,幫助學員養成討論、思辨、概括、總結措施的能力,而通過將學員推薦至醫療衛生機構、社區、鄉鎮衛生中心進行實習,也可促使學員將預防措施應用在實際過程中,以培養其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并能夠通過觀察預防效果評價其教學質量[8],值得在教學中推廣和實踐。
2總結
1社會需求及學習者需求問卷結果與對比分析
問卷使用excel2007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學習者對目標情境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的認知與社會需求中反應的技能有差異。在學習者問卷中,醫學英語四種技能的necessities值從高到低分別是讀、說、聽、寫;社會需求問卷中,四種技能的排序則是讀、寫、聽、說(表1)。也就是說,學生和醫務工作者都認為讀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而對于說和寫,學習者普遍認為在未來工作中,說的技能更重要,而醫務工作者卻認為寫是僅次于讀,處于第二重要的技能。這種對比結果和差別說明學習者和醫務工作者都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但在實際科研工作中,醫務工作者還須要撰寫英文摘要和論文,這就可以解釋社會需求問卷中,寫的技能排在第二位的原因,但是對于學習者來說,還不了解未來工作中須要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因此可以解釋他們把寫排在了最后,卻把說和聽排在第二、三位,這是由于大學英語長期的批判啞巴英語,使學生明顯高估了說的技能在未來工作中的需求度,卻低估了寫作能力的必要性。此外,按照表1的排序,縱向比較目標情景需求中三個維度下四種技能的值,發現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是說的技能,但是最想提高的卻是閱讀技能,說明對于閱讀技能,學習者都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這與社會需求問卷的結果顯示一致;但是對于寫作技能,學習者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它在未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醫學英語課程,正是一種目標導向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通過這門課程,向學習者傳達未來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以及著重加強對這些技能的教學。
通過學習者問卷分析發現有81%的學習者認為醫學英語對未來職業很重要,79%的學習者認為開設醫學英語很重要,但只有47%的學生對于現階段我院醫學英語的教學情況表示滿意,可見醫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對于學習動機,44%的學習者選擇為了將來工作的準備,而41%的人為了考研準備;對于醫學英語的學習重點,大多數學生認為是醫學術語、單詞以及醫學文獻的閱讀,分別占36%和44%;而超過半數63%的學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醫學詞匯量有限,其次是語法困難;至于教材,89%的學生選擇閱讀為主,兼顧寫作,并配有語法和詞匯練習的綜合教材;對于教學模式,學生更偏愛互動式課堂活動教學;課程設置方面,半數50%學習者選擇從大一開始,公共英語課和醫學英語課同時期進行。
2醫學英語教學改革及課程設置建議
2.1明確教學目標通過這兩個問卷,我們知道學習者學習醫學英語的主要目的為了將來的工作和考研作準備,在未來工作中,他們更多的是利用醫學英語及時學習和獲取專業知識和信息,進行文獻綜述和撰寫英文摘要及論文,其次是聽取學術報告等;根據這一特點及需求,醫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也要重在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但不能忽視其他技能的培養。
2.2改善教學內容、方法及教材本次調查發現,學習者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醫學詞匯量有限,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講授一些醫學英語詞匯的構詞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其次,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模式是互動式課堂活動教學,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多開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甚至模擬學術研討會等課堂及課下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文獻檢索及文獻綜述等多方面的能力。最后,醫學英語教材要充分體現ESP教學的特點,文章內容要科學實用,結合目標情景的題材,如藥品及醫用品說明書,醫學論文的摘要或綜述等,文章難度要適中,詞匯量合適。
2.3優化課程設置結合問卷結果,筆者建議我院一、二年級進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同時,在一年級開設多門醫學英語選修課,如醫學英語視聽說等。第二學年或第四學期,可以全面開展醫學英語教學。教材方面,前兩年要選擇醫學專業知識不是很深的、概括地講述醫學基本理論知識的教材,旨在使學生初步了解醫學英語,具備簡單運用醫學英語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對三年級學生開設專業更細化的醫學英語必修課,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也可以為他們四年級進入實習作好準備,更好更快地學以致用;在此基礎上,也可以考慮開設一些高難度的醫學英語選修課,例如醫學英語文獻閱讀、醫學論文寫作等。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直觀教學;教學研究
直觀教學是從具體形象入手,通過直觀的感知刺激不斷強化,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感知表象,開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化學生記憶認知效果[1]。筆者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法,討論如下。
1實物直觀
1.1標本觀察提供實物讓學生去感知,在此基礎上,再輔助以相應講解、強化,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學形狀,達到過目難忘,這種效果是單純抽象語言敘述所無法達到的。
1.2實驗示教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復雜,標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是實驗學習的難點。到位的實驗示教可以保證良好的實驗效果,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對學生今后從事臨床研究極為重要。
1.3訪問調查醫學微生物學涉及面廣,涵蓋性強,與醫學免疫學、內科學、實驗診斷學等多學科相聯系,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醫院訪問實際病例,觀察臨床表現,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實物直觀優點在于學生直接接觸物體,所獲感性材料真實具體,有利于準確理解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易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但實物直觀的缺點是易受客觀條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觀加以彌補。
2模像直觀
2.1圖片觀察提供實物照片或簡化了的示意圖,通過掛圖、投影方式展示出來,滿足學生的感官認識需要。
2.2繪圖教學人的感知規律其中包含活動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動的物體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畫圖優先于掛圖。
2.3動畫展示課程中許多知識點研究微生物動態活動規律,如病毒的復制周期,衣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噬菌體的生活周期等,將這些書本上單純語言敘述的枯燥過程制成模擬動畫呈現出來,具體而直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4電子課件應用計算機技術,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制作個性化的電子課件進行微生物教學也是十分必要的。電子課件可以整合書籍、圖片、動畫、聲音等直觀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觀手段。
3言語直觀
3.1口訣式微生物學中零散的知識點很多,很難記憶,將這些知識點綜合起來,編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訣,則方便記憶。如描述破傷風芽胞梭菌生物學性狀有這樣的口訣:細長桿菌周鞭毛,幼齡運動很活躍,革蘭陽性鼓棰樣,端立芽胞要記牢。學生根據口訣,扎實記憶知識點,避免了造成相關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類比式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識點,類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如介紹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特性,將其擬人化總結為3個字:饞(專性需氧,營養要求極高,pH6.5-6.8)、懶(生長速度極慢,18-24h繁殖一代,2-4w見菌落)、賴(菌落極粗糙,聚集生長,呈菜花狀)。肺結核典型臨床表現3個字:熱(發熱)、汗(盜汗)、美(面部潮紅)。類比法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引起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3情境式這種方法是啟發式教學的一部分,設立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開動腦筋,運用課程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設立具體情境,啟發學生發散式思維,知識在頭腦中有意識地整合與重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言語直觀的優點是不受時空條件限制,使用范圍廣,但言語直觀往往不如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鮮明、具體、完整和穩定。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全科醫學生;急診醫學;教學思考
全科醫生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不論是在學科的特性還是工作環境,急診醫學與全科醫學有著密切聯系。我院是三級甲等教學醫院,急診教研室承擔了我院全科醫學生的大部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培養全科醫生特殊臨床思維方式和臨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了解培養全科醫生的內在要求
全科醫學學科有以下4大特性:學科屬性實用性強;學科內容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診療思維過程強調整體性;學科體系與人才培養過程和培養階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醫生主要解決的是疾病的首診分診、急診搶救、患者轉診及健康教育問題。這要求全科醫生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幫助老百姓診治常見病,又要及時做好急重癥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還需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可見全科醫學的最重要特點是綜合性和實用性。在探尋全科醫學生培養模式過程中,需尊重這一規律,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全科醫生[2]。
2注重臨床思維的拓展
正確的臨床思維能力對全科醫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1)注重橫向思維(以癥狀為主線)培養。全科醫生擔負著基層大量患者的分診工作,需要在資料和時間有限、病因診斷不明的情況下,對各種疾病進行合理處置,而對急、危、重癥患者則先救命再治病,故教學中應打破原來教學過程中以疾病的發展為主線的思維方式,轉變為以發熱、心悸、胸痛、腹痛、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等常見急診癥狀為主線,貫穿引起該癥狀的疾病,結合病史、癥狀,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出初步診斷,進行救治,再根據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結果做進一步處理,以防止疾病發展到不可逆階段。(2)我們在教學中引用了目前抗感染治療中常用的“降階梯”思維方式[3]。這種思維方式需要有牢固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要求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因素,病情可能進展至何種階段,哪些是患者最需要解決的首優的問題。通過這種獨特的急診臨床思維的培養,提高了全科醫生救治患者的成功率,減少了誤診率,避免了延誤患者病情,從而保證了居民健康。
3一對一床旁互動教學模式
雖然三級醫院急診門診病種豐富、病情復雜,但當今醫療大環境下,醫學生臨床操作機會少,且傳統被動式教學模式下醫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我們采取了一對一床旁互動教學模式。疾病的整個診治過程由帶教教師進行指導,全科醫學生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后,分析、總結并提出診療意見[4]。帶教教師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與全科醫學生進行循證醫學討論,得出最佳治療方案。最后結合全科醫學生執業環境進一步總結該疾病診治過程及注意事項。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習,醫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識的不足點,帶著問題去積極主動學習,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臨床能力。
4聯合互聯網教學提高臨床技能的培訓
急診工作量大,患者較多,帶教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完成繁重的工作,因此講解示教時間較少;而且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威脅生命的因素,教師無法像其它??颇菢舆M行詳細的講解和示教;加之學生動手機會較少,常常感覺自己無法參與救治生命活動,導致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對急診醫學的興趣減退。為了解決這一客觀矛盾,我們急診教研室開展了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聯合應用互聯網平臺互動教學技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ヂ摼W平臺互動學習彌補了教師講解示范少這一缺點,為培養出合格的全科醫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
5注重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全科醫生除了承擔社區臨床綜合救治工作,還承擔了慢性病管理及預防保健工作,這些工作均需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由于急診科的特殊性,患者發病急,危重癥多,臨床急救技術操作有一定危險性,家屬對患者病情的轉歸往往不理解和不易接受,極易引發醫療糾紛。應注重對全科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掌握接觸患者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結合實際情況教授學生溝通技巧。此外教學過程中需強調全科醫學生應嚴格遵守醫療程序,杜絕診療操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不規范行為,避免引發醫療糾紛。
總之,能否培養出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將直接關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針對全科醫學生培養的特殊性,雖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將順應全科醫學發展的要求,不斷探索、改進,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合格的人才。
作者:文靜 陳安寶 關黎 韓瑞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內科
參考文獻
[1]線福華,路孝琴,呂兆豐.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及其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2):2498-2501.
[2]王曉龍.以急診醫學為依托的全科醫學培養模式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4,35(1B):81-83.
[3]富學林.深化急診醫學教學改革[J].提高臨床急診教學成效醫學信息,2010,23(8):2818-2819.
對于非預防專業的學生的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預防觀念、群體觀念環境觀念有所認知,進而是他們形成良好的預防觀念與思維。因此,這就對教科書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選的教材的內容必須是在非預防專業學生的接收范圍之內的,還需得到國家衛生與教育部門認可才可以。不得隨意選用網絡上的沒有認證商標的教科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對非預防專業醫學生的教學質量。
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于對非預防專業學生的教學是新開始的教學課程,所以,該學科的教學的各個方面還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沒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師團隊,大多數都是從預防專業里借調過來的教師,或者是從校外聘請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也就是說,非預防專業的教師的流動性很大,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加強非預防專業教育的師資團隊的建設很重要。因為,具有結構合理、水平高超、相對固定的師資團隊是提高非預防專業的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2]。同時,還要做好教師團隊的教學質量的監督工作。一方面,要讓參與教學的教師進行集體的備課、試講與教案的編寫,這樣可以讓教師就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共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從教師的試講中尋找出教師在講課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的改正,確保非預防專業醫學生的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要求校領導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員進行聽課,監督教師在課堂上對非預防專業學生的教學,并給予適當的評價與指導。還要求教師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不斷豐富非預防專業教學領域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完善教學模式的創新。
3增強學生的對預防專業的重視
要知道,對非預防專業的醫學生進行預防專業的教學使為了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為他們著想。但是,許多非預防專業的醫學生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因此,就要提高非預防專業的醫學生的預防專業的重視,讓他們認識到這門學科對他們的重要性,只有這樣,非預防專業的學生才可以認真的學習這門課程,也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地提高非預防專業醫學生預防專業的教學質量[3]。
4加強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運用PBL教學方式能更好的激發學生思考。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學方法因取消了基礎理論講授,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可能欠扎實[1]。有學者提出,未來的醫學教育不應成為單純的自學教育,在醫學教育初期,PBL應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結合[2]。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在傳統授課基礎上融入PBL教學理念,聯合兩種教學法的優勢,可能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本研究以肺心病雙語教學為平臺,探討“強強聯合”的實際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的實施
1.1成立教師課題組
本次PBL教學與雙語教學由教師課題組成員承擔,均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師組成員包括呼吸內科教授3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心血管內科教授1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教學管理人員1名(來自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學管理科)。教師組成立后,首先由教學管理人員提供近3年的雙語教學學生評價,然后進行師資培訓,主要包括雙語授課方法以及關于PBL的教學理念與技巧的培訓。1名呼吸內科教授根據教學大綱承擔授課任務(含PBL教與授課)與病例設計,另有1名呼吸內科教授根據教學大綱承擔出題任務,教師組內其他教授協助資料收集整理校對等工作,教學管理人員協助規范教學流程。
1.2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肺心病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肺心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其教學要求是:①掌握肺心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②肺心病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③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發病機制。熟悉:①肺心病失代償期的治療;②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和健康教育。
1.3學生分組
參加本次教學研究的學生來自廣州醫學院臨床醫療系2007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共234名,分為兩大組,臨床一組122人,臨床二組112人。臨床一組122人,分為4個小組,每組30-31名學生。
1.4課程教學設計
臨床一組采用課堂雙語講授并融合PBL教學理念,教師組成員除了學習PBL的教學理念與技巧外,還要針對教學大綱,結合肺心病的教學目的,設計病例,病例設計要求逐層深入。在正式開課前,每個小組選派1名代表提前1周與教師組見面,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細化重點理論問題,同時提供病例,確定好授課流程,根據課時情況確定好各小組討論時間及教師講授時間與點評時間。教師組成員要求臨床一組學生針對以下問題進行準備工作:肺心病的發病機制、病理及病理生理;產生肺動脈高壓的原因;肺心病是心臟病變特點;由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統病變的特點是什么;肺心病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臨床特點;肺心病的診斷方法;長期家庭氧療的適應癥等。并結合病例進行具體分析。學生代表組織各小組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查閱文獻、集體小組病例討論,各組學生代表匯總集體意見,最后在課堂上發言,發言內容涵蓋一定的英語詞匯。臨床二組則進行傳統的課堂雙語講授方式。
1.5課程實施過程
開課后,臨床一組授課過程為:首先由各小組學生代表上臺發言,根據具體病例分析,回答學習主題中的問題,由臺下的學生進行提問及討論,同小組學生予以補充,該階段主要以生生互動及自主性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最后在設定時間內由教師對肺心病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和重點內容講解以及點評,指出學生不足及有待改進的方面。臨床二組則進行傳統的課堂雙語講授方式。兩個大組均在課前及課后進行雙語病例題測試,兩大組的測試題不同,共15道病例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其中英文病例選擇題為3題。測試方向主要分為肺心病病理基礎以及小病例的診斷、治療及處理。
2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SPSS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方差齊性檢驗、t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各大組課前及課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雙側)為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臨床一組授課前后比較
(表略)
3.2臨床二組授課前后比較
(表略)
3.3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前測試分數比較
(表略)
3.4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后測試分數比較
(表略)
3.5臨床一組、臨床二組課前課后測試分數差值比較
(表略)
4討論:
《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提到醫學院所訂的課程計劃及教授方法應該確保學生能對自己學習過程負責,并為他們終身自學打下基礎[3]。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問題備受關注,鑒于“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著良好效果和自身優勢,已被國內外愈來愈多的學校所認同或采納。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學方法因取消了基礎理論講授,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可能欠扎實[1]?;谶@種理論,本研究以肺心病雙語教學為實踐平臺,探討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兩種教學模式,均可使學生成績有明顯提高,差異呈顯著性(P<0.000),臨床一組授課后測試分數為8.4754±2.11728(滿分15分),臨床二組為9.2679±2.07074(滿分15分),提示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對課程進行講授,而測試題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聽課的學生均可以較好的完成病例選擇測試題;第二,兩組授課前分數比較顯示臨床一組的成績較臨床二組低,差異呈顯著性(P<0.009)。這點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有報道認為,應用PBL教學方式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都顯著優于采用其他教學方式的學生[4];而且從本研究的課程設計來說,臨床一組提前1周開始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查閱文獻,集體討論,而臨床二組并未強調進行課前預習。從測試題的方向來看,主要分為肺心病病理基礎以及小病例的診斷、治療及處理,只要理解理論基礎的重點,選擇正確的選項并不難。但測試結果表明,授課前臨床一組成績較臨床二組不但不高,而且低于臨床二組。說明課前1周有指引的自學(預習)并未更好地使臨床一組的學生正確理解肺心病基礎理論要點。換言之,這樣的測試結果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掌握疾病重點知識的能力不足,學生常常喜歡在考試前等教師來劃重點也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點;另一方面,教師實施給予的指引也需要改善,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該方面的研究結果與周瑞等人報道一致,他們認為PBL教學適用于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畢業后工作的醫生,對于學生而言,面對眾多資料,常常存在“該學多少和該學哪些”的困惑,導致課前學習效率并不高[2,5]。另外,本研究還對臨床一組和臨床二組授課后測試分數進行統計,結果提示臨床一組的成績低于臨床二組,差異呈顯著性(P<0.004);同時,臨床一組與臨床二組在授課前后的成績提高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964),說明融入PBL理念的傳統雙語授課模式并不優于傳統雙語授課。換言之,在課堂上,如果完全是教師講授,時間充裕,理論內容分析更為透徹,更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結合兩組授課前成績比較結果,可以認為,學生面對初學的臨床理論知識時,并不能通過自學很好的掌握疾病理論要點,仍然需要教師進行透徹的理論講解,才有助于學生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習效率。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2]。因此,隨著PBL教學的不斷推進,其應用方式也得到不斷完善。例如在英國的一些醫學院校,開始選擇以傳統講授式教學為主,小班式PBL教學為輔的新型教學方式[2]。#p#分頁標題#e#
[關鍵詞]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R18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1(b)-133-02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促進了生命科學的蓬勃發展。生命科學已經體現出信息化、網絡化及學科之間高度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成為了21世紀的主導技術力量。醫學遺傳學作為生命科學重要的前沿學科之一,其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新理論和新技術滲透到檢驗醫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等現代醫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成為醫學生,尤其是高等醫學院校檢驗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學科。我們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就醫學遺傳學的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與探索。旨在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加深基本理論的掌握,增強實驗操作、實驗設計和科研能力,為將來的檢驗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1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素質的人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醫學遺傳學是基礎醫學課程,也是一門臨床醫學課程,是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Cq。因此,傳授醫學遺傳學的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的技能操作,還要兼具臨床醫學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疾病的臨床癥狀、發病機制和鑒別診斷等理解和描述得較為詳盡。另外,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不斷推進,醫學遺傳學知識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新理論層出不窮,而教科書本身存在著滯后性,很難真正反映出本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所以只有不斷地充實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手段,注重實用性教學,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還要首先強調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A知識及理論是一切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根源。任何科學研究都應該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否則科學研究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開展和持續。所以,一開始就要對學生開展基礎知識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知識和理論的重要性,為以后的實驗教學做好準備。
2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素質教育是當前學生教育的主流,在任何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始終貫穿這一理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有的調查發現,大多數醫學院校畢業生對遺傳學的基本知識、原理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實際運用方面卻存在較大的差距。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做,事先由老師準備好實驗材料,寫好詳細的實驗步驟,學生先聽老師講解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這樣的模式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僵化,動手能力下降。一些學生甚至對實驗內容一無所知,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機械地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無暇觀察實驗過程,更不能分析、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實驗質量。針對這一問題,應該轉換教學理念。努力實行“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對他們適當加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驗進行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親自準備實驗器材和試劑。其次是酶的質和量,有一些來源的酶易出現非特異條帶,而另一來源的酶則不出現,酶的量過多有時也會出現非特異性擴增。那么對這些原因的分析過程中,適當地激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安排充足的時間鼓勵他們逐個排除可疑原因,可以通過減少酶的量或更換另一來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適當增加模板量、減少循環次數、適當提高退火溫度等對策,親自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3 開拓進取,創新性實驗的探索與嘗試
實驗教學在醫學院校基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授課方面,實驗教學首先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實驗課上,教師的講解要少而精,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對不同觀點及不同結果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