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38
序論:在您撰寫急診護理安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有些急診科護理人員,特別是年輕的、新上崗的護理人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不扎實,不理解治療方案及護理目的以致執行醫囑錯誤;對患者病情演變觀察不到位,導致患者病情演變未能及時報告醫生,進而引起患者未得到相應的處理;搶救技術不熟練,不能熟練使用搶救器械,都會導致患者得不到準確、及時的救治。
工作態度不嚴謹、違反操作規程個別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夠,當患者多、工作忙的時候不按操作規程進行,自己簡化操作步驟,只求速度不求質量。如未按規定調節輸液速度,交接班不認真,搶救藥品、器械準備不充分,搶救藥品用后不能及時補充,搶救器械使用后未及時消毒、維護,以及器械性能差或維護不當等,都會影響護理質量、延誤搶救時機。
護患溝通不到位患者及家屬有消極心理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能力欠缺、服務意識缺乏,接待患者時漫不經心,解答問題時缺乏耐心,只注重搶救而忽視了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病情及搶救情況,對病情的進展交代不清等,都會影響護患關系,使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護理工作不積極配合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一些慢性病患者因疾病突然惡化而產生悲哀、絕望等不良情緒,其無疑可加速病情惡化和死亡;有些家屬擔心患者病情惡化,其不良情緒會感染到患者進而影響患者對救治的配合。
應對措施
1各環節緊密銜接,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協調地做好護理工作注重細節、完善科學的工作流程既方便護理人員,又可減少工作漏洞。院前:接到120的呼救,問清楚出診的地點、患者的基本情況、簡單的就地搶救情況等;通知相關人員、搶救器械、物品、救護車等準備出診。院內:醫院要通過以下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生還率,如搶救室內懸掛示意搶救程序的圖標,物品安排、布局合理;接診人員按疾病種類準備就緒,各種器械、藥品、物品準備齊全并完好;護理人員要眼快、手快、給藥快,提前觀察病情,做好搶救準備,醫護人員對病情準確判斷、及時救治、操作符合規范要求、醫護之間配合協調。
2增加護理人員數量,利用現有的護理人員合理排班醫院要根據醫護人員數量、患者流動情況逐步補充護理人員編制,使醫護比逐漸趨向合理,同時護理管理者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機動合理地安排護理人員,確保護理安全。如改革排班模式,實行彈性工作制,在患者就診高峰期安排加強班,而低谷期則只安排少量護理人員值班,使護理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的狀況得以改善,也解決了夜間患者多、護理人員少的不合理、不安全局面。同時要注意新、老護理人員搭配和優勢互補,確保護理質量。
3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水平急診科要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做好崗前培訓、鞏固培訓、知識技能更新培訓,使她們有豐富的多學科知識及熟練的急救技能,能熟悉并掌握先進急救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新的急救技術,工作有預見性。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醫生、及時準確地執行醫囑,檢查各種引流管的運行情況,觀察患者的皮膚、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重點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舌根后墜及窒息,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認真做好書面記錄及交接班。
4完善急診護理規章制度,并加強監督確保落實危重患者的存活常依賴于提供緊急救助護理人員的決策。護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長期臨床工作經驗的總結,所以要完善急診護理規章制度,確保護理操作的合理性、準確性及有序性。要求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都必須遵守規章制度,并加強護理人員的醫德修養,強調各班護理人員工作職責,強化其責任意識,時刻把護理質量放在首位,經常進行防范差錯事故教育,以確保護理質量。
5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強護患溝通制訂護理崗位文明禮貌服務用語,并對護理人員的禮儀、服務態度、溝通技巧進行培訓。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適時、適當、適宜地進行有效溝通,積極有效地安撫患者及其家屬,使其情緒穩定。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病情,用誠懇的態度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已采取的各項措施,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使治療和搶救工作能順利進行。
結論
關鍵詞 輸液室;護士
護理安全是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是保證病人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急診輸液室護理工作量大,病人多,流動性大,護理人員應重視護理安全。本文分析了急診輸液室存在護理安全隱患,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措施,以確保病人在輸液過程中的護理安全,防止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隨著醫療體系的改革和人們就醫觀念的改變,來急診治療的輸液患者越來越,他們在輸液治療期間,急切盼望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救治,渴望了解疾病的轉歸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最限度的減輕病痛,早日康復。就需要輸液室護士除掌握嫻熟的操作技能,及時準確的完成治療任務外,熟練掌握和不斷新常見各疾病的健康教育內容,有的放矢地指導患者,以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急診輸液室護士每天要接待疾病各異、輕重不一、患病時間長短不同、對病情和健康方面有各種需求的不同患者,所以要求輸液室護士要掌握內、外、婦、兒等多科健康方面的知識,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洞察患者的需要,有主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能夠根據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健康問題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和更新自身的理論水平,才能在強化服務意識的同時,了解患者的所患、所憂、所需、所求,才能針對不同的情況解答患者疾病中存在的健康問題,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的健康習慣,以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把握時機、掌握技巧、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由于輸液室24h全天開放,病人流動性大,重病人多,患病種類多,陪伴、探視者多,很難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的健康教育。但是這些患者和家屬又有迫切接受健康教育的愿望,所以輸液室護士應結合體特點,一邊為患者治療,一邊不失時機的為其進行健康教育。
輸液室護士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必須掌握嫻熟技能,不僅能準確及時完成治療任務,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而且減輕患者身心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進行。因為這時護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提議,患者及其家屬都容易接受,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教育活動的基礎是以護患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作為主導方面,護士必須學會并掌握相應的技巧。要了解最急于解決的健康問題,最好有的放矢進行健康教育。
輸液室護士要學會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性別、理解力靈活掌握宣教次,針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對文化層次較低、疾病知識了解較少的患者,盡量避免使用醫學術語,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對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患者,宣教時語言應親切、簡明厄要、反復多次,對聽力下降的患者要大聲而不失和諧,使患者覺得醫護人員可親、可信,自覺遵守宣傳。
合理利用輸液室環境,創造良好健康教育氛圍
關鍵詞:急診分診;安全管理;護理;應用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
我院急診2017年1-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急診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2例和28例,年齡18~67歲,平均(46.31±5.62)歲;觀察組急診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34例和26例,年齡19~69歲,平均(46.62±5.77)歲。兩組急診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急診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急診患者采用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內容包括:(1)急診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對急診區域進行明確,并設置醒目的標識,在急診大廳懸掛分診流程圖,確保流程圖上內容簡明扼要,從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屬可以根據流程圖自行就診,緩解護士工作壓力[3]。(2)感染控制。不斷提高急診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防護意識,在護理操作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發生。(3)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對急診護理人員定期開展法律相關知識培訓,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從而在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在法律框架內開展相應的護理服務,避免對患者侵權事件的發生[4]。(4)提高急診護理人員的分診能力。首先應該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分診標準,然后選取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來開展急診分診工作,確保分診準確率。(5)提高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護理人員應該嚴格約束自身的語言行為,在護理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溝通技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有效防治護患糾紛的發生[5]。(6)提高急診分診監督管理水平。為了充分保障急診分診護理質量,還應該構建系統完善的質量監控系統,對急診分診質量實現多方位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保障急診護理安全[6]。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急診分診質量評分、急診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三項指標分值范圍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效果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急診分診質量評分、急診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急診患者的急診分診質量評分、急診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分診質量評分、急診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急診的特殊性質,在急診護理過程中引發護理風險的因素包括多個方面,如環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等。因此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護理風險,產生護患糾紛,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診斷治療,也干擾了急診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診護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于提高急診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如通過加強急診感染風險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發生;通過對護理人員開展法律意識培訓,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素質,防治護患糾紛的發生;通過對護理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有助于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通過設置護理流程標識,可以有效緩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通過構建系統完善的急診護理質量監督體系,可以促使急診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分診質量評分、急診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對于急診患者采用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診分診質量和急診安全管理質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曉紅,陳延亭.急診科護理差錯高發時段特點分析及防范措施[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劉東偉,莊玉群.急診分診管理控制在急診護理中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關鍵詞】急診護理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應用效果
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病種繁多,病情危重且進展迅速,并發癥及臨床病死率均居較高水平。在急診科日常工作中,分診是一項重要環節,可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但因急診應對的突發事件如創傷、意外事故等遠高于門診,且患者流動性大,護理人員背負著沉重的工作壓力,難以準確預測風險事件、制定防范措施[1]。故加強分診安全管理,減少醫護糾紛,對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急診護理質量意義重大。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組200例選自我院急診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加強分診安全管理后的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齡21歲~43歲,平均年齡(33.4±2.3)歲。對照組200例選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常規分診管理的患者,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齡20歲~42歲,平均年齡(33.8±2.4)歲。2組患者對本次試驗均知情同意,排除有意識障礙、溝通障礙者。組間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病例應用常規分診管理方案;觀察組實施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具體步驟如下。
1.2.1急診環境管理
急診與門診區域需明確劃分,設醒目標識,避免患者誤入,干擾醫護人員正常工作。急診除分區安排患者就診外,功能區與診室需設清晰標識,在醒目位置掛分診流程圖,以節約患者詢問時間。
1.2.2風險管理
積極開展安全管理培訓,使護士增強預防措施,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定期開展風險教育,使護理人員對本崗位高風險性質有正確認識,做好風險信息收集,相關風險事件需及時通報,以增強識別風險的能力。對護理人力資源合理配備,降低護士工作負荷,防范工作繁重增加護理風險。
1.2.3制度及語言行為管理
遵循首診負責制,如遇到急診資源有限或接診患者困難的情況,需向護士長和科主任及時匯報。制定分診規范服務用語,提高溝通技巧,維護和諧護患關系。
1.2.4法律法規管理
組織分診護士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另外,可結合醫療糾紛案例開設講座,提高護士防范意識。
1.2.5分診業務能力培訓
制定合理、科學、有效的分診標準;分診崗位由高年資具豐富急診工作經驗的護士擔任,以保障分診準確率。患者被送至急診科后,需迅速接診,詢問病情。對急救車運送的患者,需與隨行醫生做好交接,評估病情;危重且兇險者,立即送搶救室。
1.2.6加強監督管理
設監控系統及意見箱,對患者訴求及時了解并針對性處理,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發放調查問卷,包括護理服務態度、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等,共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滿意度:發放調查問卷,包括服務態度、分診技術等,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u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質量、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在急診分診工作中,環境、護理人員自身、患者及家屬、急診工作內容等均為風險因素。急診接收的患者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另外,還需接待咨詢者,使分診護士工作量加大,對需就診的患者有所忽略[2]。另外,患者病種繁多,空氣質量差,若護士防護意識不強,可增加醫院感染風險。同時,護理人員繁重的工作量會影響工作態度,引發患者不滿,或患者及家屬焦慮抑郁感嚴重,遵醫性不佳,易滋生不滿情緒,均可影響護理質量。針對上述狀況,本文觀察組應用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先規范急診環境,設置清晰的分診流程標識;減輕分診護士工作壓力,另外,合理配備人力資源,可激發工作熱情;加強風險管理,重視感染等危險事件防控,可確保患者及醫護人員安全,減少醫患糾紛;做好制度和語言行為管理工作,為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學習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使各項操作有據可查,除規避風險外,還可防范糾紛;行業務培訓和監督管理,可從根本上增強護士工作責任心,確保分診工作安全、有效進行。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中應用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姚荷英,沈喜,王春燕.分級分區管理模式在急診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64-66.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15例為研究成員,該成員包括護士長。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并探討其護理安全隱患,包括:目前,臨床均表現為年輕護理人員應急能力低、法律知識欠缺、護理安全意識不足、工作經驗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對較多,將出現手忙腳亂現象;由于輸液室患者多、周轉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現隨意調換位置現象,若護理人員未認真核對患者、液體,間接導致液體輸入錯誤;護理人員日常工作期間未及時巡視,未及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均會出現液體外滲現象;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強硬,未及時解釋醫院情況,極易出現分診錯誤處。增加誤診、漏診發生率;患者運輸過程中,護理人員和其未及時溝通或溝通不足等,均會發生護患糾紛;由于日常護理人員忙,護理人員缺乏,通常會出現忽略觀察患者現象,致使記錄不及時、錯記現象;待接收120電話出車后,一旦無人接聽,將會轉至輸液室接聽;患者多時,護理人員無法及時接聽,直接影響接收患者綠色通道暢通。
1.3觀察項目
觀察安全管理實施前后不良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18.0軟件對本文相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對結果中相關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在本文中對計數資料進χ2檢驗,若對比顯示P<0.05,則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結果顯示,急診科護理期間不良事件類型為拔管不規范、跌倒、墜床、醫囑執行錯誤等,安全管理未實施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6.7%;安全管理實施后發生率為6.7%,實施前后存在鮮明性臨床差異(P<0.05)。
3討論
一般來說,急診科所有操作均將“急”作為中心點,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工作過程中,發揮護理人員潛能,改變較為傳統的護理模式,將被動工作轉變為主動工作,為患者提供較為全面、舒適的護理服務。
3.1強化安全意識
日常工作期間,護士長應邀請專業人員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如:借助科室早會時間針對性的進行法律、醫院規章制度培訓,讓護理人員將“安全第一”作為護理工作主要原則。通過法律知識培訓,不但能讓護理人員認清日常形勢,將工作錯誤扼殺于萌芽中,使每位護理人員學法、懂法,學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我,便于維護護患雙方權益,進而為患者提供較為全面、安全的護理服務。3.2轉變服務觀念護理人員應變被動為主動服務,為重癥患者開設綠色通道,將患者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熱情服務患者,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準確判斷患者病癥,確保每位患者均能享有有效、快速的救治。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提高自身急救意識,完整準備搶救用品、器械;患者進入科室救治后,護理人員應保持冷靜,迅速反應,按照醫院規章制度執行各項操作,注意講話藝術,為患者贏得搶救時間,詳細記錄臨床操作,確保書寫全面、認真,完善記錄患者病情發展、醫生叮囑等。
3.3加強培訓力度
急診科接診患者病情嚴重,需及時救治。因此,需確保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完善,工作經驗豐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臨床醫師搶救。這樣需要醫院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力度,安排護士長或工作資歷高的醫護人員進行知識講解,還可通過示范、查房等活動來指導護理人員操作技能。此外,還應加強護理人員素質教育,培養護理人員反應能力、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使護理人員在較為緊張的環境下也能發揮穩定水平,提高搶救成功率。
3.4建立糾紛處理制度
護士長可利用日常晨會時間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對報告人員進行保密處理;針對護理人員上報護理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制定解決措施。收集護理人員存在問題,便于防范于未然;建立糾紛處理制度,對和護理相關的投訴、糾紛等不良事件,以書面形式進行備案,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均掌握糾紛處理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負面反應。
3.5合理配置護理人員
目前,臨床已證實床護比和護理質量呈現正相關,護理人員配置不足致使醫院護理質量相對較低。由于急診科工作的特殊性,應適當增加護理人員總量,并根據其工作資歷、年齡等調整工作,讓專業技能不同、資歷不同護理人員各司其職,互相幫助,提高團隊團結意識,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此外,還應加強安全管理。做好物品管理工作,護理人員交接班時認真檢查,護士長安排專業人員管理臨床設備,確保其處于穩定狀態,便于搶救時正常使用;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日常工作中認真填寫輸液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加強巡視力度,預防危險性事件的發生。
4小結
關鍵詞:急診 護理安全隱患 分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46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385-01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是危急病人搶救的陣地,急診護理安全工作質量是醫療護理質量重要組成部分,急診的醫療護理質量直接反映出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近年隨著法治社會的健全,醫療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屬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而臨床急診護士卻日趨年輕化,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十分淡薄 [1],給急診護理安全帶來了諸多隱患。因此,有效的急診護理安全管理在急診護理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將我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與管理經驗介紹如下:
1 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1.1 護理管理因素。①護理人員結構不穩定:由于人事制度改革,近幾年新進入的護士均為合同聘用制護士。這批護士頻繁跳槽,流動性大,導致護理人員培訓始終處于低層次。②護理人員結構年輕化:由于護理人員的流失,新進入人員較多,低年制年輕護士占科室一半以上,她們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均不足。
1.2 護理人員因素。①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淡?。弘S著各種法律制度的健全,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逐漸增強,而護理人員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給護理安全及自身安全帶來了隱患。②急診??浦R缺乏,??撇僮鞑皇炀殻翰糠帜贻p護士??浦R缺乏,專科操作不熟練,缺乏工作經驗。③急診護理工作特殊性:急診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搶救工作量大,造成護理人員與家屬溝通不到位、護理文件記錄不全面、不及時、操作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到位等。④急診創傷死亡現象的刺激:急診科收治各種病情復雜、危重多變的患者,常出現死亡或瀕臨死亡,會對護士造成心理壓力,更易發生差錯事故。⑤醫療設備問題:急救物品、藥品準備不足,急救用物不處于應急狀態。
1.3 患者因素。①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增強。②期望值過高:急診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期望值過高。
1.4 社會因素。近2年頻繁的襲醫事件造成對醫務人員的不利局面,護理人員自身安全受到威脅。
2 護理安全隱患對策
2.1 重視護理隊伍建設,穩定護理隊伍。護理管理者重視護理隊伍建設:如爭取合同聘用制護士與正式在編護士同工同酬,對于晉升職稱、評選、競聘護士長等給予與正式在編護士同等條件,我院先后有多名優秀合同聘用制護士走上護士長崗位;護士長關心愛護護士,為她們創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護理工作團隊。以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有效穩定了護理隊伍。
2.2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針對我科低年制年輕護士較多、工作經驗不足、??浦R缺乏、??撇僮鞑皇炀毲闆r,采用護士能級管理辦法,制定詳細的護理人員培訓計劃,并建立護士培訓手冊,詳細記錄培訓內容及考核結果,并與評優、績效考核等掛鉤。利用我院學習日活動(即每周四下午進行2小時以上的學習)進行??浦R培訓、規章制度學習、應急預案演練、??撇僮饔柧毤耙呻y危重病例、護理不良事件討論等多種形式學習。識別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以及科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形成護理服務活動的工作規程、管理細則,使大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2]
2.3 加強護士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組織護士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及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并對我院及他院已發生的有代表性的護理安全糾紛進行討論分析,由此使得護士能夠認清形勢,增強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2.4 實行彈性排班,保證繁忙時段急診工作質量。針對急診護理工作特殊性,增加急診科護理人員編制。根據科室人員結構,合理安排各班次人員,做到新、老護士搭配,實行彈性排班、24小時備班制。有效解決了繁忙時段護理人員不足情況,保證了急救工作質量,增進了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緩解了護理人員身體及心理壓力。
2.5 加強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完善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嚴格執行急救物品、藥品管理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加大考核力度,確保急救物品、藥品數量及效能處于應急狀態。
2.6 加強安保。保證醫護人員安全。醫院在靠近急診科處設置保安值班室,并安裝監控系統。一旦患者及家屬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及時協助醫護人員予以解決,保證了醫護人員安全。
3 小結
安全管理是當前醫院服務質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醫院質量的最高水平和目標,確保護理安全已成為現代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 [3]。我科通過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穩定了急診護理隊伍,提高了急診??谱o士素質,增強了護士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改善了護患關系,護理不良事件顯著減少,患者對急診科滿意度明顯提高。保證了急診護理安全工作質量,使我院急診醫療護理工作質量得到了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張優琴,章亞娟,錢萍萍,等.舉證責任倒置后護士證據意識狀況調查及分析[1].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1-203
關鍵詞:急診護理;安全管理護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一家醫院的護理工作者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自治區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地處世界屋脊的拉薩市。目前,同國內許多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相同,急診科在負責院內各項急救的同時還擔負著院前突發事件和急救的任務,工作任務繁重、難度大,自然也就成為存在安全隱患最多的科室?,F將我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如下:
1急診科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1.1人員配置因素急救護理人員嚴重缺編,床位和護理人員比例不協調,且梯隊結構不合理。我科護理人員多半是新畢業的低年資護士,由于綜合能力及臨床經驗不足,遇到突發事件時,容易產生“僥幸”心理,按習慣、憑印象草率辦事,而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三查十對”落實不到位,易出現臨床護理漏洞,造成不安全的嚴重隱患。夜間值班人員少,兩名當班護士身兼多職(包括普通急診、留觀、搶救、出診、劃價收費、護送危重患者檢查和住院等),導致護理人力緊張,搶救護理力不從心,而一個危重病人搶救,床旁至少需要一名護士。如遇病人集中、工作量加大或時,當班護士缺乏應對能力,而短時間內更多醫護人員又難以及時到位,難免引起護理服務質量下降,導致諸多護理安全漏洞的存在,造成很大的護理安全隱患。
1.2護理人員技術因素急診病人病情復雜多變,接診的患者涉及多科病種,對護士的臨床工作經驗、相關專業知識、護理急救技能等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別護理人員知識面欠缺,不能很好的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導致急診護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從而影響急診護理安全。
1.3潛在法律因素隨著全社會的發展,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我科個別醫護人員跟病人及病人家屬的溝通欠佳,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醫療文書及護理文書,院前急救病歷的書寫不規范,記錄時間和實際時間相差甚多,在發生急診醫療糾紛中提供不了有效的資料,從而自身處于被動地位。
1.4院前急救因素
1.4.1調度員未經過專業培訓,急救意識淡薄,接聽呼救電話不詳;未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導致搶救物品準備不齊,救護車空跑;不具備急救專業知識,病人情況緊急時不能及時給予有效的電話指導;或由于駕駛員對行車路線不熟悉或救護車出現行進間爆胎等故障,導致無法在預計的時間內直到呼救現場或把病人耽擱在途中,延誤搶救時機。
1.4.2出診醫師人員不固定,大部分為非全科醫生,知識不夠全面,院前急救經驗、急救技能及應變能力不足,出診醫護不及時,到達現場后體格檢查不認真,造成對病情評估不準確。若遇出診護士也缺乏經驗,在出診及轉運途中突發病情變化,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極易造成不良后果。院外搶救時執行醫生口頭醫囑用藥后未將空安瓶留,隨意丟棄。由于方法和技術不到位,在搬運病人過程中出現摔落等意。
1.4.3救護車內急救物品、儀器設備不完善,或出診護士對其放置位置不熟悉,或因車輛顛簸造成儀器損壞等耽誤搶救;轉運途中固定不牢導致病人墜傷;路面顛簸,輸液瓶或儀器松脫砸傷病人引起糾紛。
1.4.4在進行病人轉運前未提前履行告知義務,沒有及時向患者或家屬說明轉運相關注意事項和有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和潛在的風險,如休克、窒息、血壓下降、呼吸心跳驟停等情況,未簽定轉運同意書,轉運過程中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未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沒有做到及時詢問患者存在的不適,以致患者液體外滲造成肢體腫脹,導管扭曲、脫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時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搶救機會。
2護理安全管理的對策
2.1強化安全意識,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教育和風險防范意識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和責任心,建立健全急診科各項護理安全制度及應急預案,組織全科護理人員認真進行各項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的學習,討論和持續改進,做到全員熟練掌握,杜絕發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2確保合理的人力配置,保證護理安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關系到全體人民的健康水平[3],醫院和人事部門要逐步考慮補充護士編制,使其能夠達到合理的醫護比例,同時醫院護理部應根據病人及科室實際情況,合理、機動調控人員,保證臨床一線護理工作有序運轉,確保護理安全。在急診科的護理管理中,要適當進行非護理人員的部分配置,以減少急診科護理人力資源的浪費[4]。會同醫院相關部門,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加強科室護理人員梯隊建設,合理、彈性排班。根據急診工作的特殊性,從知識、能力、專業、年齡等多方面考慮,夜班實行雙班工作制度,排班時注意新老、強弱搭配、藏漢搭配,實現值班人員最佳組合,在提高了低年資護士技術和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護患之間因語言不通而出現的溝通障礙,大大地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在急診病人就診高峰的時間段,合理安排班次,適時增加護理人員。
2.3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保障護理質量安全制定護理人員分層次培訓計劃及學習目標,對不同層次不同技術水平的護士進行分類教育,專人負責落實,定期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開展業務學習,重點加強低年資護士的崗位培訓和考核,加強對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的護理配合及常見急危重癥的護理常規操作,以降低技術性護理風險的發生。定期請醫生介紹急診醫學相關知識的新動態及新進展,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工作需要。同時積極為護理人員搭建學習的平臺,鼓勵、支持護理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各種學歷教育,提高全體護士整體素質,提升急救護理綜合實力。并不斷選派護理人員到內地各大醫院進修學習和參加各種學習班及學術交流,以求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提高發展質量,壯大發展實力。
2.4加強急救物品、儀器設備的管理根據醫院的要求,做好搶急救物品、儀器設備的管理,確保急救過程安全落實急診科工作制度,確保搶救室和救護車內所有急救器材、藥品齊備完好,性能良好,每班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切實做到“四定”(定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無”(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二及時”(及時檢查、及時補充)、“一?!保▽H斯芾恚?。各種儀器上均附有清晰的操作程序,以便按程序正規操作。搶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證應急使用。
2.5規范護理文書書寫,加強護患溝通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能力的培訓,要求書寫護理記錄時做到及時、連續認真、內容真實、用詞嚴謹具體、醫護一致,準確地記錄從患者到達后所有搶救措施、醫囑執行情況、采取的護理措施及詳細病情演變過程,遇特殊情況必須有病人或家屬的簽字,出現糾紛后再對原始記錄添、刪或修改是違法的。增強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及可能出現問題承擔風險的義務。同時加強急救工作的宣傳,取得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交流,解釋急救工作的風險性。
2.6成立安全管理小組,確保安全管理的落實選擇思想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理論扎實的護士與護士長組成護理安全質控管理小組,每月按規定進行嚴格正規的督促檢查,利用晨交班、護理查房、業務學習等機會對護理缺陷、差錯進行討論、分析、總結,找出原因,并加以持續改進。特別是節假日、中夜班等容易出現差錯的時間段,充分發揮管理小組骨干作用,嚴把質量。
2.7加強院前急救的管理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制定院前急救預案,完善轉運流程,合理配置院前急救人員。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培訓并進行考核,對調度員、駕駛員進行相關知識和工作制度培訓,增強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提高調度員對病人出現緊急狀況時的電話指導能力,要求駕駛員對車輛定期或及時進行保養,適時更換輪胎,提高判斷或排除故障的水平,并組織院前急救人員模擬演練。抽查急救車儀器設備、物品、藥品的配備情況,確保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完善急危重病人轉運交接記錄,在轉運前,認真評估病人的生命體征及在途中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合理配置醫護人員,同時要求在整個轉運途中醫護人員必須坐在醫療艙內陪伴病人,有助于降低途中醫療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嚴格履行告知義務,讓病人和家屬明白要接受醫療服務,就要接受可能的損害風險,使家屬有思想準備以建立醫患互動、風險共擔的新型醫患關系,減少醫療護理糾紛。
3小結
綜上所述,急診科面對的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和復雜多變的疾病,同時還要面對各種突發的事件,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線。病情變化中交織著多種因素,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難度大,決定了急診護理是一種高風險工作。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基礎,是護理優質服務的前提,是評價護理工作的重要指標,可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患者的滿意度。作為急診護理管理者,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采取積極措施避免發生各種護理風險,才能有效控制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王芳,葉志弘,葛學娣.護理安全管理研究及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53-1055.
〔2〕張海林.在護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證思維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1):50-51.
〔3〕劉曉榮.線性規劃模型在臨床護理人員配置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雜志,2003,20(6):69-70.
〔4〕李金娜.急診科護理人員配置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3,18(8):576-577.